胃代食管范文

2024-05-23

胃代食管范文(精选5篇)

胃代食管 第1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食管癌患者80例进行临床观察, 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16例;年龄41~77 岁, 平均年龄 (49.23±10.87) 岁;肿瘤部位:上段9 段, 中段17 例, 下段14 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26 例, 女14 例;年龄40~79 岁, 平均年龄 (49.92±11.48) 岁;肿瘤部位:上段9 段, 中段17 例, 下段14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全身麻醉, 待麻醉满意后即可开展手术。按照患者的肿瘤部位明确切口位置, 其中食管上段癌患者取经胸腹联合切口;中段癌患者取经右胸前加上腹正中切口;下段癌患者取左胸后外侧切口, 对患者的食管进行常规游离, 切除肿瘤, 且施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患者施行全胃代食管术进行治疗, 将胃游离后, 提起至颈部或胸内, 以吻合器进行胃、食管残端吻合。研究组患者则施行管状胃代食管术进行治疗, 以患者胃底部最高点小弯侧1.0~2.0cm位置为起点, 仅对幽门管周围的右动脉分支进行保留, 选用直线切割缝合器, 沿小弯和大弯进行平行切开至胃底, 并将小弯侧胃体、部分胃底组织。贲门切除, 再经1号丝线对浆肌层进行间断缝合, 对残胃组织进行切割, 以形成管状胃, 其内径约为2.5~3.0cm, 和食管相近。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 且酌情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术中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 术后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术后胃肠减压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分别采用χ2比较法与t检验法, 对本文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P<0.05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食管癌是消化内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食管癌的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全国死亡率中的第2位, 仅次于胃癌[3]。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原因具有复杂多样性, 包括如饮酒过多、吸烟过多、长时间食用热汤食物及受到部分致癌微生物的影响等[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逐渐变化, 其发病率亦在逐渐提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方案治疗食管癌, 以往临床常用的术式为全胃代食管术, 虽然该术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临床经验表明, 该术式会对患者的生理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 术后常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胸围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患者的接受率及满意率均相对较低[5,6]。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管状胃代食管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且已逐步取代传统全胃代食管术的临床体位, 疗效已获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相关研究显示, 管状胃代食管术可有效预防传统术式中的缺陷, 术中采用的直线切割缝合器可使管状胃的制作更加简单、安全, 且因管状胃体积小, 放置在食管床上不易膨胀或移位, 同时还能够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7,8]。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 而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这提示管状胃代食管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 与全胃代食管术相比, 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更加优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凯, 郑宏.食管癌围术期容量治疗与预后〔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 (3) :251-253.

[2]柳硕岩, 王枫, 郑庆丰, 等.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 (9) :947-949.

[3]张华, 于静萍, 倪新初, 等.沙利度胺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长期生存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 35 (6) :437-440.

[4]韩永红, 张家铭.超声内镜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 2013, 34 (4) :52-54, 61.

[5]王宗林, 谢晓阳, 易军, 等.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贲门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 2011, 19 (8) :550-552.

[6]武绍远.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 2013, 34 (26) :5354-5355.

[7]曾玉山, 黎萍.管状胃代食管在胸上中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9 (6) :35-37.

胃代食管 第2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男性, 年龄45~75岁, 所有患者均以进食后哽噎感为主要症状, 无呕吐、声嘶、咯血、黑便等症状, 9例患者体质量下降明显。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常规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 协助患者完成常规心电图、胸片、肺功能、血气分析、肝肾功、血生化、凝血。

2.2 评估患者, 改善营养状况:

对尚能进食患者鼓励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肉汤、牛奶、肠内营养液等, 改善体质。6例患者入院后已有明显吞咽困难, 流质均难以下咽。我们采用导引钢丝帮助, 留置10-12号小儿胃管, 分次灌注肠内营养液1500~2000 m L, 对就诊时间较晚, 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 还可输注蛋白或血浆, 提高手术耐受力。

2.3 呼吸道管理:

(1) 注意防寒保暖, 勿进辛辣、刺激性食物,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 至少戒烟2周,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痰训练。 (3) 有呼吸道感染患者行雾化吸入, 必要时使用敏感抗生素。

2.4术前肠道准备

(1) 术前3 d口服甲硝唑溶液, 每日100 m L, 分次口易产气食物, 防止术后腹胀。 (3) 术前晚十时后禁饮服。 (2) 进清淡, 不易产气食物, 防止术后腹胀。 (3) 术前晚十时后禁饮禁食。 (4) 术前留置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 (5) 留置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注意事项。选择带金属头胃管, 便于术后怀疑管道位置异常时定位。将带导引钢丝的十二指肠空肠营养管前端插入胃管前端侧孔内, 用石蜡油充分润滑 (对狭窄严重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胶浆润滑, 有表面麻醉作用, 减少患者痛苦) 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缓缓插入, 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若插入过程中阻力明显, 一般为肿瘤生长至食管狭窄, 切莫强行插入, 以免引起大出血, 应暂时固定, 报告医师, 由医师在术中调整位置。

2.5 心理护理:

(1)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介绍以往成功案例, 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 取得配合及理解。 (2)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提高手术耐受力,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术后6 h每15~30 min巡视病房一次, 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体温、尿量、四肢温度、血氧饱和度、尿量、胸腔闭式引流量及性状, 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可改为1~2 h一次。

3.2 管道护理

3.2.1患者取半做卧位, 术后每15~30 min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一次, 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 术后1 h引流超过200 m L, 持续4~6 h以上, 考虑有活动性出血, 立即通知医师。胸腔闭式引流管一般以术后第2天或引流管内水柱波动消失, 排液很少时拔除。

3.2.2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定时挤压、冲洗胃管, 保持通畅, 避免胃液气体潴留和过度膨胀, 保障胃和吻合口有良好的血液供应[1]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一般术后6~12 h从胃管可引流出少量血性液或咖啡色液, 以后逐渐变浅, 3~4 d胃肠功能恢复后即可拔除。如果胃管阻塞, 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及时回抽。

3.2.3十二指肠空肠营养管在术中由医师送入十二指肠空肠内, 接手术护士必须测量管道长度, 做好标识, 使用蝶型胶布固定, 做好交接班, 防止脱出。术后7~9 d, 患者进食无异常后拔除十二指肠空肠营养管。

3.2.4深静脉管:我科常用为颈外或锁骨下静脉置管, 使用时严格无菌操作。深度一般为10~15 cm, 滴注液体时抽回血, 证实管道未脱出方可滴入液体。保持敷料干燥, 每1~2 d更换敷料一次。液体输注完要用肝素稀释液 (250 m L生理盐水加12500单位肝素钠注射液半支) 封管, 不少于4 m L。使用正压封管, 边推边退针。

3.2.5尿管护理:尿管妥善固定, 不能高过患者耻骨联合, 每日更换集尿袋一次, 每日擦洗尿道口一次, 病情稳定后尽早拔除。

3.3 呼吸道管理:

食管癌手术损坏了患者胸廓的完整性, 损害了患者的肋间肌, 特别是损害了膈肌的完整性, 这就使得患者的肺通气泵受到严重的损伤, 在这种情形下患者就很易出现呼吸道感染。

3.3.1 患者清晰醒后取半坐卧位, 以利于呼吸、气体交换及引流。

3.3.2 给雾化吸入, 每日2~3次, 痰多可增加至4~6次。拍背, 每2小时/次, 保持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必要时吸痰。

3.3.3充分止痛:给多头带固定胸廓, 使用镇痛泵或芬太尼稀释液 (0.5 g的枸橼酸钠芬太尼注射液3支加生理盐水30 m L微量泵泵入, 每小时1~2 m L) 。镇痛药物常会引起眩晕、出汗、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跳过缓、心跳骤停等不良反应, 要注意观察。

3.3.4监测体温, 痰多者行痰培养配合医师使用敏感抗生素。28例患者中, 5例患者术后第3天高热, 体温39℃, 胸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立即血培养, 更换敏感抗生素, 加强拍背, 排痰, 3 d后体温恢复正常。

3.4 营养支持

3.4.1术后根据患者的液体排出量 (胃管、胸腔引流、尿量和估计出汗及呼吸道消失水分) 给静脉营养滴注。根据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滴速, 一般为20~30滴/分匀速滴入, 24 h滴完, 最好使用输液泵。我科有2例患者因为心肺功能较差, 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护士一定要做好病情观察, 适时调整输液速度。出现肺水肿立即配合医师强心、利尿。配制好的营养液暂时不用要放入4℃冰箱内。钙剂、磷酸盐、抗生素单独使用一个通道, 避免和营养液同一通道输入, 防止沉淀及降解。

3.4.2术后24 h后可由营养管内缓慢 (20滴/分) 滴入温生理盐水或糖盐水 (38℃) 。48 h后由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液, 一般由第1天500 m L, 第2天1000 m L, 以后根据患者体质量增加至1500 m L或2000 m L。不足热量由静脉滴入营养液补充。

肠内营养液滴入注意事项:温度为38℃, 滴速30~40滴/分, 滴注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泻及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有无异常液体引流出。滴完后给温水冲管, 防止营养管堵塞。

3.5 皮肤护理:

由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取半卧位, 骶尾部皮肤受压过大;不能进食, 营养低于机体需要;疼痛, 不敢翻身, 发生皮肤破损概率较大, 加强皮肤护理。 (1) 给气圈或水袋保护骶尾部。 (2) 每2 h翻身一次。 (3)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4) 营养支持。 (5) 做好交接班。

3.6术后饮食指导

术后8~9 d, 由口进食, 循序渐进, 术后5~6 d胃肠蠕动恢复, 肛门排气可少量饮水, 每次50 m L;饮水1~2 d无不适进流质, 2 d后改为半流质;2周后进普食, 但要少食多餐, 避免生、冷、硬食物及碳酸饮料, 以免增加食管压力, 至吻合口瘘;术后1个月鼓励患者进粗纤维食物, 扩张狭窄食管, 防止吻合口瘢痕生长。食管癌术后, 易发生胃液反流, 患者可能出现反酸、呕吐等不适, 饭后2 h不要平卧。

4 总结

食管癌手术创伤大, 术后留置管道较多, 并发症多, 由于对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瘘[2]足够重视, 2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 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发生率17%。2例患者因胃肠内营养滴入及胃肠外营养输注过快出现肺水肿, 发生比例为7%。对以后的患者不论肠内或肠外营养均24 h连续, 均匀滴入, 并且严密观察中心静脉压及尿量, 未有患者发生肺水肿。2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摘要:目的 总结了2012年4月至2016年2月28例食管癌根治, 胃代食管癌护理。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7例发生并发症, 发生比例25%, 死亡0例。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呼吸道准备、肠道准备, 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防范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护理

参考文献

[1]韩志红, 王迎新, 刘辉, 等.食道喷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2) :1398-1399

胃代食管 第3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5年1月~2012年8我科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139例, 随机分为管状胃组62例和全胃组77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进行, 采取左胸后外侧切口, 需颈部吻合者令加做左侧颈部切口。距肿瘤5cm以上切除食管, 清除胃左淋巴结、纵隔淋巴结, 充分游离胃, 保留胃网膜右血管。实验组用反复用强生直线切割缝合器从胃底向下、沿胃大弯方向, 切除部分胃底、胃贲门部及胃小弯, 制成一直径4~6cm、上窄下粗的管状胃, 并与食管行侧端吻合 (吻合器) , 并浆肌层缝合包埋吻合口。对照组切断胃食管后, 用胃后壁最高处与食管残进行端侧吻合 (吻合器) , 并浆肌层缝合埋吻合口。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或t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值小于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手术操作时间为170~270分钟;术后住院时间11~25天;吻合口瘘发生0例;术后并发症, 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 (均由X线片证实) , 经咳痰、雾化吸入、吸痰及抗生素等治疗后痊愈;心律失常2例, 经观察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胸部切口口感染1例, 换药后延期痊愈;术后第五天行胸部片检查, 胸腔胃呈管状, 术后第5天进流食, 术后两周进半流食, 无胸闷、发憋等胸腔胃症状;无反酸、胃排空延迟等胸胃综合症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钡餐及胸部X线, 全组患者未发现胸胃综合症及吻合口狭窄。全胃组:完成手术时间为170~270分钟;术后住院时间11~24天;无吻合口瘘及胸胃瘘发生, 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4例, 经咳痰、雾化吸入、吸痰及抗生素等治疗后痊愈;心律失常4例, 切口感染2例, 手术后5天照胸部正位片, 有明显胸腔胃膨胀的21例, 术后第5天开始进流食, 术后两周进半流质饮食, 8例胸闷发憋明显;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 患者出现胸胃综合症表现13例, 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17例。两组患者的手术完成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及胸胃综合症等发生率管状胃组低于全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管状胃组术后3个月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低于全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胃代食管已在临床工作中普遍应用[2]。但由于术后胸腔胃的扩张占据了胸腔容积而容易发生胸胃综合征, 大容积的胸腔胃导致了反流性食管炎, 减少了患者术后的食物摄入量, 降低了消化功能。近年出现的管状胃替代全胃能改善上述缺点。应用管状胃代食管, 具有很多优点: (1) 由于直线切割闭合器使制作管状胃变得简单, 安全[3]。这个研究中证明, 实验组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2) 在生理上, 管状胃体积小, 能置于食管床而不易移位和膨胀。 (3) 胃体积大, 便于制成管状, 而且制成的管状胃有足够的长度, 能够无张力吻合减少吻合口漏的并发症[4]。 (4) 切除了大部分胃组织, 胃酸分泌面积减少, 胃液减少, 减轻了胸胃食管反流。 (5) 改善了胃排空功能。由于管状胃容积减小, 胃液潴留减少, 减轻了胸胃综合征。 (6) 形态上类似于食管的管状胃基本上不占用胸腔容积, 对肺功能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 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管状胃代替食管重建消化道, 操作简便、安全,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不增加, 能明显减少术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 减少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食管反流,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通过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用管状胃代食管的应用, 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 分为全胃组和管状胃组, 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结果 全胃组与管状胃组的术后住院恢复的时间、手术操作的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管状胃组术后胸腔胃综合症的发生率、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胃组 (P<0.05) 。结论 利用管状胃重建食管在食管癌根手术中不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恢复时间, 方法简便, 术后的并发症率低, 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管状胃代食管,食管癌,胸腔胃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张灿斌, 李简, 郑建.胃管成形术在食管重建中的可行性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5, 23 (3) :17-51.

[2]张伯生, 詹乐寰, 张家麟.管状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附112例报道[J].江苏医学, 2008, 9 (1) :54-56.

[3]齐战, 朱德成, 陈万生.胸胃对食管癌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0, 16 (1) :26-28.

胃代食管 第4篇

注:与术前对比,*P<0.05;与实验组对比对比,#P<0.0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接诊的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60例食管癌患者,均经CT检查、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该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包含8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9.23±10.87)岁;其中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45例,下段癌28例。实验组中,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9.78±11.31)岁;其中食管上段癌6例,中段癌47例,下段癌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全身麻醉,按照患者的肿瘤部位明确切口位置,其中食管上段癌患者取经胸腹联合切口;中段癌患者取经右胸前加上腹正中切口;下段癌患者取左胸后外侧切口,对患者的食管进行常规游离,切除肿瘤,且施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处理,将胃游离后,提起至颈部或胸内,以吻合器进行胃、食管残端吻合。实验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处理,以患者胃底部最高点小弯侧1~2 cm位置为起点,仅对幽门管周围的右动脉分支进行保留,选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沿小弯和大弯进行平行切开至胃底,并将小弯侧胃体、部分胃底组织。粪门切除,再经1号丝线对浆肌层进行间断缝合,对残胃组织进行白脉切割,以形成管状胃。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参考美国胸科协会(1986年)制定的肺功能相关标准[2]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时的肺功能情况。

1.4统计方法

将该组数据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术后6月时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肺功能虽然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食管癌是消化内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食管癌的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全国死亡率中的第2位,仅次于胃癌[3]。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原因具有复杂多样性,包括如饮酒过多、吸烟过多、长时间食用热汤食物及受到部分致癌微生物的影响等[4],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方案治疗食管癌,以往临床常用的术式为全胃代食管术,虽然该术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经验表明,该术式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理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术后常伴有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胸围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管状胃代食管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且已基本取代传统的全胃代食管术的临床地位,疗效已获广大患者及医师的认可[5]。临床实践显示,该术式能够有效预防传统全胃代食管术中的缺陷,术中采用的直线切割缝合器可使管状胃的制作更加简单、安全,且因管状胃体积小,放置在食管床上不易膨胀或移位,同时其还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6,7]。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肺功能指标:VC为(84.26±9.12)%,FVC为(86.13±13.76)%,FEVI为(95.43±17.62)%,MVV为(95.16±14.53)%,与术前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该术式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较小。唐胜军等[8]学者选取接受食管切除术的胸下段食管癌患者310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患者155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患者15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5个月时的心肺功能进行检查,结果表明管状胃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时的心功能与肺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全胃组患者,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行该术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肺功能损伤。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肺功能较低的食管癌患者逐渐增多,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远期肺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超,石维平,束余声,等.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48-150.

[2]王海东,杨康,廖克龙,等.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2):1162-1163,1166.

[3]侯朋远,吴庆琛.食管癌切除术后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26(4):260-261.

[4]温泽强,卿松,邓治林,等.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8):603-605.

[5]李勇,王化勇,王雷,等.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8):743-745.

[6]王宗林,谢晓阳,易军,等.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贲门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8):550-552.

[7]吴庆琛.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的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5):3-7.

胃代食管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河南煤化集团鹤壁总医院心胸肿瘤外科2007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95例择期行手术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住院病历, 术前经食管钡餐造影、电子胃镜和胸部CT等检查确诊, 排除术前接受放疗和化疗等患者[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全胃缝缩组和管状胃组。全胃缝缩组47例, 其中男29例, 女18例;年龄45~73岁, 平均 (59.6±5.8) 岁;手工吻合38例, 机械吻合9例;胸上段肿瘤6例, 胸中段肿瘤31例, 胸下段肿瘤10例。管状胃组48例, 其中男29例, 女19例;年龄44~75岁, 平均 (59.5±5.8) 岁;手工吻合38例, 机械吻合10例;胸上段肿瘤5例, 胸中段肿瘤32例, 胸下段肿瘤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吻合方法和肿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注:与全胃缝缩组对比, △P<0.01, ▲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肿瘤范围和浸润程度, 气管插管全麻完成后, 施术者在左胸后外侧做切口, 从第6肋间切断第7后肋进入胸内, 常规探查肿瘤组织并游离食管, 同时施术者清扫纵膈淋巴结, 然后在左隔中心腱切开膈肌进入腹腔, 施术者将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以及胃右动脉近段2~3个分支切除, 将胃右动脉其他分支、胃网膜右动脉和静脉行常规保留, 大网膜连于胃体大弯侧。管状胃组起点选在胃大弯侧距离贲门5.0 cm位置, 止点选在距离幽门3.0 cm位置或胃小弯胃角处, 然后沿胃大弯做裁剪线, 设定宽度约5.0 cm左右, 采取直线型切割缝合器进行裁剪, 将部分胃小弯组织和贲门进行切除, 术中注意对胃底部进行适当保留以保障管状胃长度, 同时将胃组织切割断面给予间断浆肌层进行加强, 保证管状胃的管径在5 cm以上, 长度在30~40 cm。全胃缝缩组从贲门处, 朝向胃小弯方向给予直线切割缝合器闭合, 然后施术者在胃小弯侧给予缩缝胃小弯, 颈部吻合术后切断胃网膜右血管弓外侧的大网膜, 牵拉制成的胃到颈部, 最后行食管-胃机械或手工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行胸腔冲洗, 常规胸闭引流并逐层关闭胸腔[3]。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管状胃容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②手术并发症:记录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③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按照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标准对比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校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管状胃组管状胃容积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 ;管状胃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见表1。

2.2 手术并发症

管状胃组吻合口瘘发生率2.08% (1/48) 与全胃缝缩组6.38% (3/47)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管状胃组胸胃综合征发生率0.00% (0/48)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08% (1/48) 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14.89% (7/47) 、17.02% (8/4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

全胃缝缩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21例, 其中0级6例, Ⅰ级4例, Ⅱ级7例, Ⅲ级4例;管状胃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11例, 其中0级5例, Ⅰ级3例, Ⅱ级2例, Ⅲ级1例。管状胃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2.91% (11/48) 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44.68% (21/47)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食管癌切除后多以“胃”作为替代器官, 选择“全胃”代替食管以改善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传统“胃替代食管”术式存在进食后胸胃扩张, 占据胸腔空间而影响心肺功能,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严重影响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生存质量[4]。

管状胃患者在不影响胃血液供应的情况下, 施术者将部分胃小弯组织和贲门部胃组织进行切除, 降低了胃泌酸面积和胃酸分泌量, 减少的管状胃容积可降低胃液潴留, 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同时使原来血液供应重新分配, 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管状胃形态呈上窄下宽, 形态结构上更接近原食管以便于置食管床, 可减少食物在胸胃滞留时间, 加快食物蠕动以预防胸胃综合征的发生, 且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进的小体积管状胃可通过上纵膈置于食管床, 进食后不会影响肺部功能和扩张性压迫纵膈, 接触心脏面积较大[5], 节律性心脏搏动传导更利于胸胃的排空, 从而降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切除长度可保证吻合口顺利吻合, 避免吻合口张力过大引起吻合口瘘。胃小弯区域20%左右淋巴结受累, 有效清扫胃小弯区域淋巴结在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施术者术中切除胃小弯侧淋巴脂肪组织, 胃壁粘连与部分淋巴结融合成团的食管癌患者, 术中切除胃小弯胃壁可有效保障清扫淋巴结效果, 降低淋巴结种植、复发以及转移的发生率。管状胃还可以促进肺叶扩张, 改善呼吸功能和胸管引流, 从而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粘连和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管状胃组管状胃容积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 管状胃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管状胃组吻合口瘘发生率2.08%与全胃缝缩组6.3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管状胃组胸胃综合征发生率0.0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14.89%、17.02%, 管状胃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2.91%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44.68%, 证实了以上观点, 与施庆彤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裁剪胃小弯保留大弯侧的管状胃代食管术能够有效降低管状胃容积, 加快食物蠕动, 减少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需大样本和长时间随访对手术效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曾富春, 刘胜中, 丛伟.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 2011, 32 (9) :1369.

[2]李林峻, 吴庆琛, 张诚, 等.食管癌切除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对比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 (35) :2790-2793.

[3]陈建海, 王永宏, 赵澜涛, 等.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 5 (3) :191-192.

[4]赛喜雅拉图.管状胃在食管癌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5) :62-6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胃代食管】相关文章:

食管憩室合并食管早期癌一例报告09-11

食管黏膜05-10

食管修补09-06

食管破裂05-17

食管小细胞06-23

食管/外科手术07-03

食管异物护理08-15

食管癌细胞06-06

经食管心脏超声06-08

食管癌术后06-27

上一篇:急性面神经炎下一篇:行星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