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对策措施范文

2024-07-20

安全对策措施范文(精选12篇)

安全对策措施 第1篇

1 严格培训, 提高接种人员素质

接种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的基础。我院防保科是各科室人员组成, 由于人员掌握知识层次不同,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业务培训, 每月计划免疫例会培训, 每旬开诊前短期培训, 接种现场示范培训等, 做到安全意识时时讲, 防范措施不放松, 培训内容主要根据对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合理的接种流程, 规范的操作要领和科学的免疫程序等做了合理安排。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训, 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训。培训后并进行现场提问考试或答题形式并入个人业务学习档案, 真正把培训落到实处。

2 严格管理, 在技术操作上求规范

2.1 接种前严格把好“三关”

①注射器材生产许可证和卫生合格证的索证关。②疫苗进货渠道关。③严把接种前体检关。对每位接种儿童应由1名医生进行体检后合格方可接种, 并对查体结果详细登记。

2.2 接种时的规范操作

主要抓皮肤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查相关疫苗的注射途径、部位、剂量是否准确。对各种器械均按高压消毒程序进行消毒, 预诊室及各接种室配有紫外线灯, 每次接种前后由专人负责室内环境消毒, 并做详细记录。坚持一人一针一管, 严格执行接种器材管理使用制度。

2.3 接种后的严格管理

坚持留察程序接种后观察15 min~30 min, 无异常方可离开。及时做好使用后的器材、 废弃物的毁形、 消毒和焚烧处理。

3 防患未然, 在预防突发性事件上找隐患

近年来, 因学生群体性接种而导致心因性疾病的突发事件时有报道, 它虽不属预防接种本身事故的范畴, 但与接种前的宣传教育和接种后的心理疏导密切相关, 一旦发生将对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 我市防疫站规定, 任何疫苗接种一律不得在校园内集中接种, 应安排到就近医院接种, 备好急救药品, 接种后进行观察。

4 强化管理, 严格考评, 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健康运行

4.1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实行接种门诊监督制度, 卫生局防疫站, 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定期下科室检查, 对接种的组织人员、疫苗、技术操作等门诊接种的各个环节, 发现问题, 就地解决, 确保接种1个, 成功1个, 努力提高有效接种率。

4.2 加强疫苗管理

对预防接种相关疫情实行电话报告制, 随时发现随时报告, 并及时组织调查处理。

4.3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的管理已成为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及时制订了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由各个分管地段人员经常下地段走访调查, 并实行随到、随建挡、随接种制度。

4.3 加强目标管理

为了检查预防接种工作成效, 我们充分利用检查考核评比的手段, 利用激励机制促进预防接种工作。

5 建章立制, 在落实责任上起保证

为了把安全接种防范措施的落实贯穿于免疫接种的始终, 着重抓了内涵建设,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理顺工作程序, 规范技术操作。统一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制订了《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废弃疫苗、注射器材销毁制度》等规章规程, 并制作了相应的版面。使所有接种人员有章可循, 有制可查, 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 层层签订安全接种责任书。接种人员均考试合格持《预防接种合格证》上岗。

安全对策措施 第2篇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矿井进风井、井底车场、主要进风大巷或中央石门发生火灾时常采用__反风,避免火灾烟流进入人员密集的采掘工作面。A.全矿性 B.局部矿井 C.主要通风机 D.隔离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煤矿关闭矿井的,应当对执行情况随时__。A.检查,视整改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B.检查 C.抽查 D.监察

3、在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行政相对人__的权利和途径。A.经济救济 B.媒体救济 C.物质救济 D.法律救济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B.化学自热着火是一个缓慢过程,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热量积蓄,才会引起着火

C.煤、植物、油脂等可燃物质都有蓄热自热的特点,长期堆积在一起,会发生蓄热自热着火

D.机械点火源即由撞击和摩擦等机械作用形成的点火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火灾高于中性面时,由正烟囱效应产生的空气流动能够使烟气流进竖井 B.火灾烟气的高温对人和物都可产生不良影响,如使建筑构件和金属丧失其强度、损害建筑结构、对人的灼伤、对呼吸的影响等

C.在建筑火灾中,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燃烧气体的浮力和膨胀力、风的影响、通风系统风机的影响、电梯的活塞效应等

D.在火灾中,由于毒性造成人员伤亡的罪魁祸首是CO,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另一半由直接烧伤、爆炸压力及其他有毒气体引起

6、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形发展。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__通常满足这一规律。A.发展期 B.初起期 C.最盛期 D.熄灭期

7、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不合格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或者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责任。A:同等补偿 B:连带赔偿 C:按份补偿 D:等额赔偿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2008年考题]预防机械伤害包括实现机械本质安全和保护操作者及有关人员安全等方面的措施,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①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②减少或消除接近机器危险部位的次数;③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④减少产生危险的原因等。实施上述措施的正确顺序是。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9、[2009年考题]当开挖深度大于10 m的大型基坑、遇周围有高层建筑物时,基坑支护不允许有较大变形。当采用机械挖土时,不允许内部设支撑,应使用的支撑方法是。

A: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

B:地下连续墙与锚杆联合支护 C:挡土护坡桩与锚杆结合支撑 D: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支护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0、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__等活动。A.计划、组织、改进和反馈 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C.决策、计划、评价和反馈 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11、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储存的民用爆炸物品数量不得超过

A:储存设计容量 B:仓库最小储存量 C:储存容量上限 D:仓库最大储存量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2、《刑法》自__起开始施行。A.1995年10月1日 B.1996年10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13、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手续。A:登记 B:备案 C:检验 D:检测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4、运行中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偏差不得超过额定值的()、低压最大不平衡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A.±3%;25%  B.±5%;10%  C.±5%;25%  D.±10%;15%

15、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下列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生产活动的是__。A.建筑施工 B.压力容器制造 C.电力设备生产 D.机械设备安装

1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办理本条例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时,其受理、审查、许可、核准的程序必须公开,并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__天内,作出许可、核准或者不予许可、核准的决定;不予许可、核准的,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A.15 B.30 C.45 D.60

17、[2010年考题]局部排气罩是通风防毒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按其构造划分的3种类型是。

A:密闭罩、开口罩和净化器 B:上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C:密闭罩、开口罩和通风橱 D:密闭罩、开口罩和混合罩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8、煤气站应具有__电源供电。A.单相 B.二相 C.双路 D.单路

19、发生交通事故,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__提起民事诉讼。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 D.交警大队

20、在特种设备检测技术中,是承压类特种设备最基本的检验方法,通常在采用其他检验方法之前进行,是进一步检验的基础。A:直观检查 B:量具检查 C:射线检测 D:渗透检测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1、二级紧急情况响应需要成立__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A.现场指挥部 B.场外指挥部

C.紧急事务管理部 D.公安指挥部

22、特殊脚手架和高度在__m以上的较大脚手架,必须有设计方案。A.10 B.20 C.30 D.40

23、[2011年考题]某省拟建设炼钢、化工、水泥和汽车制造4个重点生产项目。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这些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都必须编制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其中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须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开工建设。A:炼钢厂 B:化工厂 C:水泥厂 D:汽车厂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4、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__、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A.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 B.事故发生的可能预测评价法 C.事故伤亡人数评价法 D.事故多发时间评价法

2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确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依照《消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

A.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B.公安消防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根据实际可以收取适当费用

C.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根据实际可以收取适当费用

D.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义务消防队可以根据实际收取适当费用

2、防止事故发生的__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A.安全技术措施 B.避难与救援措施 C.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D.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过程。A:成立调查组 B:资料收集

C: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D:应急能力评估 E:应急预案编制

4、[2010年考题]依据《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的劳动有。A:矿山井下劳动 B:有毒有害劳动 C:低温作业劳动

D: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E: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5、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中,确定事故损害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确定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主要因素是__。A.一般工艺危险系数,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B.特殊工艺危险系数,一般工艺危险系数 C.特殊工艺危险系数,物质系数 D.一般工艺危险系数,物质系数

6、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曝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要预留__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A.5~10 B.10~15 C.15~30 D.30~45

7、为防止砂轮机在磨削加工中砂轮破裂伤人,必须配备安全防护罩,防护罩由圆周构件和侧面构件组成,防护罩构件的厚度尺寸关系是__(圆周构件的厚度与侧面构件的厚度的关系)。

A.圆周构件不得小于侧面构件 B.圆周构件不得大于侧面构件 C.圆周构件与侧面构件总是相等 D.没有特别要求的

8、某危险化学品工厂发生了毒气泄漏事故,工厂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应急小组及时组织周围居民疏散,下述所做的疏散与安置工作,哪些是正确的

A:按应急预案的疏散程序,通知运输小组安排大巴车将居民运送到安全区域 B:将10公里以外的工厂招待所设置为临时避难场所,安排居民暂时居住

C:考虑到当时正值冬季,主要风向是西北风,所以,安排疏散了东南方向居民 D:毒气泄漏严重,考虑到时间问题,及时启动了相关预案,向签订应急协议的公交运输一公司救援,公交一公司派出30辆公交巴士疏散居民

E:工厂后勤保障组安排采购食物、蔬菜,为在工厂招待所暂时避难居住的居民提供饮食

9、收集资料的方法有。A:电话访问 B:统计报表 C:日常性工作 D:专题调查 E:网络调查

10、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告知从业人员的事项包括。A:生产经营计划 B:作业场所危险因素 C:环境保护政策 D:事故应急措施 E:安全防范措施

11、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实现《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应当把握__。A.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 B.工会必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依法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分子

C.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 D.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E.从业人员效率要提高

12、事故隐患是指现存系统中__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A.存在

B.可导致事故发生 C.经过评估 D.不容忽视

1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下列a.救护车、b.消防车、c.警车、d.工程救险车、e.工程作业车、f.道路养护车辆中执行紧急任务时,______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享受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A.abde B.abcef C.bcdf D.abcd

1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过程应作为一项__的措施执行。A.主动而不是被动 B.被动而不是主动 C.主观而不是客观 D.客观而不是主观

15、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负有报告事故责任的是。A: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B: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E: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16、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按8h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的接触限值是__。A.平均容许浓度 B.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最低容许浓度 D.最高容许浓度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矿山企业职工享有的权利有。A:有权获得作业场所安全与职业危害方面的信息

B:有权向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反映矿山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C:对任何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决定和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报告 D:享有掌握与职工本职工作有关的安全知识 E:制定矿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18、下列责任中,责任的追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受到民事损害时享有民事赔偿的权利。A:连带 B:行政 C:刑事 D:民事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9、“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按照现行的国务院机构设置指的是__。

A.国家技术管理局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C.国家环保总局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防火基本原则主要有。A: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B:密闭和负压操作 C:通风除尘

D:惰性气体保护

E: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1、下列属于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的是__。A.管理人员观念 B.安全法制 C.安全技术 D.安全资金 E.安全观念

22、在铁路交通运输车辆安全中,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主要包括。A:全部试验 B:简略试验

C: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D:精细试验

E:持续一定时间的精细试验

23、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__来表示。A.人员伤亡 B.经济损失 C.停工损失 D.设备损害

24、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在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中,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有()。

A:认为行政处罚违法,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B:在处罚的听证程序中,可以聘请律师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会 C:认为行政处罚决定违法,可以不执行处罚决定

D:对行政机关将要作出的任何种类的处罚,都可以要求听证

E:实施处罚的机关当场收缴罚款,不使用法定部门统一制作的罚款收据时,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25、“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不适用于__。A.生产企业

B.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 C.军事设施 D.采掘业

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措施 第3篇

摘 要: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生命线。员工自从进入企业开始,都必须接受安全培训,提升对安全的认知水平。据统计,在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当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七成以上,其中又以安全意识淡薄为主。企业安全培训的效果对预防安全生产事故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安全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解决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安全培训;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6-2

0 引言

近年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体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爆炸、火灾、人生伤亡等安全事故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事故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作为企业,安全是企业最大的福利。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安全生产法》明确指出:安全培训不合格,不得上岗作业[1]。企业的安全培训通常采用集中上课,考试合格则认为安全培训合格。这种培训方式,员工在能力上、意识上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往往得不到预期效果,流于形式。

本文将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分析企业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难度及不足之处,对提高安全培训效果提出一些的对策措施。

1 企业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难点及不足之处

1.1 员工从思想上忽视安全培训

员工从思想上忽视安全培训的主要表现有:在有些制造企业,员工宁愿占用安全培训的时间用来多生产几件产品;有些员工对年复一年机械重复的教育培训感到枯燥、单调,反应麻木,积极性不高,员工甚至认为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有些员工工作多年都未发生过安全事故,自认为经验丰富,参不参加安全培训无关紧要。

员工没有从根上认识到安全培训就是为了保护自己,总认为接受安全培训是一项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才去被动接受安全培训,不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样,即使参加了安全培训,也是左耳进右耳出,签个到走走过场。

1.2 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重员工、轻领导的情况严重。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安全培训,管理者参加安全培训的意愿不强。究其原因,一是工作确实很忙,不愿挤出时间来参加培训;二是领导架子作怪,对集中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有的管理人员认为自己能力强、技术好、经验丰富,根本不需要参加培训。实际上部分管理者自身安全素质低,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在处理安全事故时思路不清,违章指挥甚至带头违章,使事故萌芽状态得不到有效遏制,从而酿成严重后果。

1.3 业务繁忙,放弃安全培训

部分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业务量大,长期人手严重不足,管理者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提高业绩和加强服务上来,对安全培训进行拖延搪塞,借机避开培训。时间一长,因工作忙成为放弃安全培训的借口,部门领导为其开脱,最终导致普遍员工都不重视安全培训。

1.4 培训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

安全培训中通常采用“教师讲,学员听,考试测” 传统教学模式 [2],员工只能被动地接受安全培训。

培训教师主要是企业内部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过程中往往采用大量的安全理论或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导致培训内容空洞,指导意义不大;甚至个别的培训人员,对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深,照搬书本上的知识泛泛而谈。

1.5 针对性不强

企业部分的安全培训采取集中式培训,即将不同岗位的员工,不同部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集中在一起进行安全培训,采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参训人员,往往需要面面俱到但又不深入。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部门领导的职责各有不同,对安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安全培训人员未提前做好需求分析,培训效果收效并不大[3]。

2 提高安全培训效果的对策措施

2.1 加强员工的思想引导

员工应该清楚:安全培训是国家法规的要求,更是自身生活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生命第一,安全第一,失去生命就失去一切。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业余生活中,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理念,随时关注自己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下,让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当中。要求每一位员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这才是自我保护的前提,这才是通往幸福生活和尊严的前提。

2.2 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

员工从进企业开始,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从事特种作业和特殊工种的人员,应定期培训取证;企业定期组织转岗复岗安全培训,“四新”安全培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培训,同类事故案例培训等。每年培训不少于24学时。

对三级安全教育、转(复)岗教育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准先上岗后考核。对新上岗的干部,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并且经安全考核合格[4]。

2.3 培训要有针对性

企业培训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要制定中长期安全培训计划和年度安全培训计划。针对岗位特点、培训对象的教育经历、季节性等之间的差异和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分期、分批次组织培训[5]。培训之前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出对应措施,培训时才能根据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内容才不至于空洞。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企业要建立安全培训教师库,可从本企业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中选择经验丰富、善于谈吐、头脑灵活、安全素质高的人员中担任兼职教师。并鼓励深入基层现场,收集资料,了解现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汲取新的技术,努力提高安全培训水平。

同时,可聘请单位技术方面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事故推演、案例分析等为背景组织研讨[6],深入分析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另外,可聘请高校教师或本行业的专家分享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

2.5 创新教育方式

①案例警示法。案例警示法就是要通过本企业(行业)曾经发生过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事故发展的经过、事故造成的损失,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采取的防范措施。员工需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吸取教训,总结发生事故的原因和规律,强化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②典型示范法。班组成员之间可以轮流讲安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相关的案例,对班组成员讲解安全。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未遂事件,要求其他成员在完成类似事情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大家达成共识,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氛围。③活动渗透法。以安全为前提,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演讲)、专题讨论、桌面演练、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安全主题、专题活动,让安全教育融于活动当中,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④互动培训法。培训过程中,以一名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其他人员进行观摩。操作结束后,其他员工对该员工的操作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点评。然后轮换进行。互动培训法最大的好处是将枯燥乏味的安全原理,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7]。在点评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共同提高安全管理知识。⑤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是通过父母的安全心、妻子的安全情、儿女的安全愿[8],打动员工永远安全的心灵,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到主动的“我要安全”,才能产生质的转变[9]。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职工,更关系到其背后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及应急处置水平,才能更好预防和避免事故,促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上升一个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9.

[2] 张国军.加强油田企业安全培训的几个关键[J].中国培训,2015(17):12-13.

[3] 毛凤霞.浅谈如何做好油田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J].企业导报,2014(02):170-171.

[4] 仝世渝.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04(01):26-28.

[5] 王昭,王琪.浅谈企业安全培训[J].中国化工贸易,2015.

[6] 刘宏儒.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09(14):95.

[7] 赵凤梅,肖春琪.互动式教学在企业培训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26-27.

[8] 刘光贤.倾力打造“安全亲情夏令营”[J].当代矿工,2014.

打造安全畜产品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第4篇

1 加强领导和引导, 实施品牌战略

一个名牌产品的产生, 不是一家一户、一朝一夕创建的, 而是一项集各生产要素、多元化生产单位共同参与合力形成的一种社会行为, 所以, 打造安全畜产品, 就是要实施品牌战略。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比如创建一个安全的猪肉品牌, 不仅需要生猪品种要好, 饲养管理要好, 圈舍的小气候要好, 更需要安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按免疫规程注射疫苗, 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和其他投入品, 以及实行修药期制度等, 乃至在屠宰、贮存、包装、运输、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不可忽视的。再者, 目前我国的畜产品生产都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的, 就是有规范饲养场也都是个体或民营的形式。把大家的意识统一起来, 在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模式等方面一致起来, 都达到标准化的程度绝非易事, 这就需要加强领导, 充分发挥畜牧、工商、商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职能作用, 统一组织, 协调服务, 更主要的是制定政策和相关制约机制, 明确责任, 鼓励发展, 引导生产者自觉生产绿色、环保、安全畜产品。比如建设生产基地, 实行规模化生产;畜产品认证, 优质优价;公司加基地加农户, 产业化生产;扶持龙头企业, 进行产品系列开发;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科技含量;通过资金扶持, 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市场建设, 商品分档分级, 提高生产安全畜产品效益。用政策和市场引导畜产品生产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经过一定的时期, 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有关部门应坚持经常,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实行整体推进, 促进名牌产品的产生。

2 加强监管, 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质量控制

所谓安全畜产品, 特别是牧业名牌产品, 不但要有一定的数量基础, 更重要的还要有安全可靠的质量做为保证。所以, 现行的牧业生产中, 都把牧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到首位来抓, 在各生产环节中, 既要认真执行标准化操作, 又要认真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对产品安全有影响的重点环节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测,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不法和不利于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

在牧业生产当中应注意环境卫生、饲喂原料的质量、添加剂的可靠性、兽医药品的残留、疫病防控、产品加工工艺以及科学合理的贮存运输等问题, 这些都是关系到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必须认真地把好这些关口, 避免对畜禽及其产品的污染、残留和毒害, 给畜产品的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为此, 畜牧部门要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生物制剂等进行检查和监测, 杜绝有毒、有害和有残留产品上市, 特别是“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的添加剂, 要定期对饲养户、一些销售业户和生产厂家进行抽检, 做到万无一失。对动物的生产环境要结合实际进行整顿改善, 力求达标, 环境优良, 减少粪便及有害气体的污染, 保证动物饲养的卫生环境, 减少疾病的发生。对动物疫病要采取可靠措施积极进行防控, 经常深入饲养场 (户) 进行疫情抗体监测, 确保无疫源、无疫情、无疫区。对上市的畜产品要强化监管力度, 搞好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杜绝病害产品流入市场, 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各加工企业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增加新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贮运能力, 保证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 不降低质量, 保证畜产品上市后的安全。

对加工后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畜产品的屠宰加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特别是私屠滥宰, 加工病害动物, 更应该严格进行查处, 既要从畜产品的来源、加工技术、包装保存、保质时限等方面进行检验, 又要从食品的商标、标识及登记注册等方面进行查验, 切实做到安全优质, 特别是私屠滥宰, 经营加工病害畜禽的更应该严厉打击, 让人们吃得放心。

3 实施质量认证, 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实行畜产品质量认证, 目的是给产品品牌质量一个精确的定位, 是实现精品牧业一个必要的手段, 也是畜产品安全, 赢得市场、抢占市场所必须采取的措施。所以, 一个好的牧业品牌产品一定要搞好质量认证工作, 包括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几项工作。推行良好牧业示范、发展品牌产品的战略, 对上市的畜产品, 要标明产地和生产者, 推行追溯承诺制度, 实行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相互追究的原则。建立生产者向经营者、经营者向消费者的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采取新型的客户服务关系, 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信誉卡和上门服务制, 提供产品质量担保, 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召回、理赔和退出市场流通的机制。实现优质优价, 高投入就有高产出、高回报, 低投入质量差就没市场。这样对畜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提高和品牌创立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4 加强宣传, 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及措施 第5篇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化学制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型工业。石化生产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完成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生产工艺操作复杂、连续性强,具有生产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几率高的特点。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职工误操作发生的爆炸事故,造成现场6名操作工人死亡,近70人受伤,疏散处于工厂下风向的居民和大学学生数万人;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元化工厂液氯储槽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罐区100m范围部分建筑物被损坏,大量氯气泄漏,周围15万居民被迫疏散;再如,2010年1月7日,位于甘肃兰州市西固区的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316罐区发生爆炸事故,并引发大火,事故共造成5人失踪,1人重伤。做好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讨论石油化工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

一、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

1.石化生产的特点从工艺上看,石化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深冷的特点;从原材料上看,石化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含半成品、成品)大多易燃易爆,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一旦发生爆炸,破坏程度极大;从生产方式看,石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密闭化、连续化的特点。

2.石化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其一,工艺控制高参数多,操作过程复杂多样。其二,物料种类繁多,状态多变,大多数为可燃、易燃化学品。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等特点,因而化工生产较其它工业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失去了安全作保障,就易发生各种事故,顺利生产也就无从谈起。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维修管理

在化工生产中,各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员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据有关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人员“三违”引发的占到75%左右,而这些事故最直接的表象一般都是设备的破坏,也就是说最后由设备破坏为表面现象的事故占到了绝大多数,大约也占到了70%以上。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等五个方面,这其中,设备的运行、检修与人员的“三违”引发的事故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应从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检修安全两个方面着手加强。设备的运行安全

1.作为生产一线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及时巡回检查,最好每天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设备异常问题,必须及时发出异常情况反馈单,并就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予以整改。作为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就该做到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而其它的相关部门(比如安全管理部门)应每月组织一次综合安全大检查,并不定期检查设备运行及安全管理状况。

2.作为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设备操作的“四懂、三会”;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严禁违章操作;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并做好记录。设备润滑应严格按“五定”、“三过滤”执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将班内所有情况交接清楚;经常擦拭设备的各个部件,使其无油垢、无漏油,运转灵活,及时消除设备的跑、冒、滴、漏。

3.作为维修人员应主动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并定时、定点检查。维修或操作人员发现设备不正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或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情况必须详细如实地记录,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4.设备停运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的检修安全

1.设备检修前的准备

a.设备的小修、计划外检修、日常检修,要指定专人负责,并办理各种手续和票证,同时指定安全负责人。设备的大检修由分管厂长负责,并成立大修项目小组,制定大修方案,另外也必须指定设备检修安全负责人。

b.设备的大修,必须制定安全及防护措施,同时还要制定置换、清洗、中和、吹扫、抽堵盲板、重大起吊等方案。并经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安全会审并批准。

c.检修前,除了企业已制定的安全规定以外,还必须针对检修作业内容、范围提出补充安全要求,明确作业程序、安全纪律,并指派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d.检修前必须根据检修项目、内容、要求,准备好所需材料、附件、设备,做好各种用具的安全检查,按规定搭好脚手架,并指定专人仔细检查安全防护用具、测量仪器、消防器材。

e.检修施工前必须明确各种配合联络程序、信号。

f.施工前还须对全体参加检修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教育,对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重点教育。

2.检修的实施

a.施工单位在检修前必须办理检修许可证、动火安全作业证等各种安全作业票证。

b.检修前必须对设备进行盲板抽堵、清洗置换、卸压、切断电源等安全技术处理,解除设备的危险因素。

c.检修中应经常清理现场,保持道路畅通,对于危险区域,应设置安全标识或防护栅栏。

d.检修中要求各级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常进行巡回检查,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e.检修中必须对检修内容、作业方法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各种作业必须遵守有关安全制度。

3.设备检修的验收

a.检修完毕时,检修人员必须清理现场,将各种垃圾清除,并将各种安全设施全部恢复原状,防止各种工、器具遗留在设备内。

b.竣工验收前,必须对检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检修项目有无遗漏、检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转动设备盘车是否正常等等。

c.全面检查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车,包括试温、试压、试漏、试安全装置及仪表的灵敏度等。

d.试车合格后,必须办理验收手续,按验收质量标准进行逐项复查验收,全部合格后,办理竣工验收单,并正式移交生产,同时移交修理记录,并存档备查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防火措施

1.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

石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特性及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技能,必须坚持“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即新入厂的员工必须经过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学习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在主要生产岗位应张挂安全须知和紧急处理要点,以防紧急状态下出现误操作。

2.严格防火管理,规范作业行为

大多数石化火灾事故表明,造成火灾事故的因素主要是人、物和环境,而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企业装置需要人去管理,设备需要人操作、维修,工艺参数需要人来控制。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工艺参数失控、设备状态不良,都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企业必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本着“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包括各级安全防火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电气防火规程、动火作业规程、培训教育制度在内的一整套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和安全防火管理体系。

三、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各装置、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3.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电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等)应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规定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从业人员应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新工人上岗产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5.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危险源辨识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异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6.建立设备档案,制定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好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工作;

7.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安全警示标志;

8.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并组织员工定期培训和演练,防止事故的发生。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32-1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逐渐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农产品。自2001年4月26日农业部推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极快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存在很多问题,“三废”排放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非法添加、滥用药物、农药残留超标等个别质量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群众健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而农业标准化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农业标准化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生产实践得到推广应用。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农民按所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2 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就是农产品质量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农产品生产产地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等要符合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要求;对农产品产地周边污染源要加强监管,严禁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倾倒废气、废水、固体废物;要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机制,设立监测点,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预警。

3 加强农产品生产管理

3.1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治理力度

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道关口。一是强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积极协调工商、质检、供销等部门,认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积极开展农资市场检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二是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力度。提高生产资料经营人员和农产品生产者的素质,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技术,严禁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

3.2 加强农产品生产者的管理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3.3 加强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农产品市场准入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准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包括:有“三品”认证证书和专用标志的,可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有各级政府认可的检验合格证、产地证、卫生检疫合格证、安全检测合格证的可销售(进行抽检),对于非认证基地、无证书的,要进行现场检测,合格后方可销售。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4 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主,县、乡镇、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检测实验室为延伸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市、县、乡、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根据各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所承担的检测任务和能力,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检测实验室及办公用房,配置相应的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仪器设备。

3.5 加强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

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自我控制能力。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记录情况、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农产品基地现场和农业投入品及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等“三剂”使用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严重的依法处理。同时,加强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 发挥农技推广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农业生产正在从数量型向效益型和质量安全型转变。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及农作物新品种,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广温室和大棚栽培,进行反季蔬菜种植;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有机复合肥;多采用农业、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要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新的农业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升级换代,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安全对策措施 第7篇

1 我国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1 消防法不完善, 导致执法困难

对于公共消防设施, 我国《消防法》中明确规定, 如有消防设备不足或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的, 应给予新建, 改建, 配置或进行技术上的改造;对消防安全工作规定, 要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消防设备和消防技术。这些虽然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应全权负责消防安全工作, 还规定了劳动、教育、建设等政府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在消防工作中的法定职责和义务, 但并没有规定不履行职责和义务要负有的法律责任。

目前,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仍存在着盲区, 社会中介组织逐渐加入了消防业务, 但在消防立法上还并不完善。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国家扩大了市场准入范围, 因而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企业来我国投资, 他们带来的新设备、新产品、新设计随之也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 中国市场也引来了大批外国消防企业, 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消防安全法律针对这些外国企业, 也没有相应的规范性条文。

1.2 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新时代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地改变, 一切思想观念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但长期以来, 不少地方, 包括政府和社会各方面, 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消防安全发展的关系, 没有把消防安全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看待, 把消防安全看作依附于经济的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支配下, 有的地方紧抓经济建设, 却忽略消防安全经费上的投入, 致使公共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消防安全装备建设、消防站建设、消防通信、社会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等发展较慢, 甚至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消防改革困难重重

消防安全部门在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的过程中, 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而这种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心理上产生的阻力。二是在经济上产生的阻力。三是在组织产生上产生的阻力。大部分组织在成立后, 对改革和创新是毫无兴趣。其一, 对未来的盲目乐观产生改革的阻力。一些组织对未来发展趋势缺乏清醒的认识, 对环境给组织造成的压力认识不足, 总认为目前所处的环境还算过得去, 足以应付任何挑战。其二, 典型的等级制组织层次过多, 可能会使改革主张因经过较多的信息沟通渠道而遭到抵制;群体的内在动力也往往会产生抵制力, 使群体保持原有的平衡。其中, 组织间的协议, 如政府各部门之间多年形成的固有的工作关系、尚未修改的法律规定、废除原体制要付出的代价、漫长的立法程序, 这些都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

2 我国消防安全保障的对策措施

2.1 完善消防法制建设

实行依法治火, 建设消防安全法制国家, 不仅需要建立健全与消防工作相配套、相关的法律及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消防法律体系, 使社会各个方面开展消防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而且还需要消防安全执法部门要严格、文明、公正、执法, 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消防管理职能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秩序, 而依法行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必须要用法律规范来制订消防安全监督执法行为, 确保消防安全在监督和执法上合法、公正、准确、高效, 加强消防安全监督执法行为的透明度。

2.2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政府部门是消防安全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 要完全负责对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 政府部门可以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创建文明社区”、“农村三大警务活动”等活动中去。还可以在各种媒体开设消防安全专栏, 比如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 总之, 可以使用一切可以影响人们消防安全意识形态的媒介, 来逐步提高和加强人类消防安全意识, 并进一步掌握各类消防安全常识为目的的社会行为。同时还可以利用短信平台免费给用户发送消防安全知识的形式进行宣传。

将消防安全工作深入到学校中去, 从小学生身上着手, 使他们从小铸就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强化自防自救能力。中小学生是推进消防安全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普及中小学生的消防知识, 任重道远。大中专学校还可让学生到执勤消防中队体验, 使消防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脑海中。

将消防安全工作深入到社区农村中去, 妇女每天在厨房与火打交道, 而厨房又是明火作业的地方, 因而要向她们重点宣传如何正确使用燃气、电器, 以及燃气泄露、电器起火、油锅着火时如何处置, 如何使用家庭灭火器来扑救初起火灾, 如何报警、逃生等消防基本知识, 来提高家庭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抵御火灾的能力。

2.3 加强消防产品管理体制

生产和销售消防产品者必须增强质量意识, 不生产、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对于消防产品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 这既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基础, 又对消防安起到了关键作用。消防监督部门, 一定要加强对消防产品生产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引导, 督促生产者、销售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 还要依法打击和制止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 以便维护《消防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尊严, 维护市场秩序。其次, 还要建立以消防产品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 要充分发挥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员工的作用, 做到“四轮齐转, 联动合进”。政府部门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一是运用法律手段, 主要是通过制定法规、条例, 使企业科技创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二是运用行政手段, 通过制定长、中、短期规划和行政措施, 直接指导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三是运用经济手段, 主要是充分发挥税收、利润、工资、奖金、信贷等经济杠杆的作用, 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性支持;四是运用财政手段, 通过建立企业科技创新风险基金, 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五是运用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和宣传教育, 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上和舆论上的支持。

3 结语

消防事业是人类一项公益性事业, 具有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性、和安全性, 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和每个团体, 因而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到消防事业中来。随着消防法的不断改革与发展, 消防安全工作也一定会更加完善, 真正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目的, 更好地保障新世纪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社会顺利地进展。

参考文献

[1]王何海.浅谈消防中介组织的培育、发展及规范[J].安防科技, 2010 (6) .

浅谈驾驶员行车安全及对策措施 第8篇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对策

0 引言

驾驶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作为汽车的驾驶者, 如果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反之如果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驾驶技能差, 就可能使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因此, 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 包括心理素质、法制意识、技术水平、社会责任心等, 保证安全行车, 对降低汽车交通事故率,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情况,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汽车安全行车隐患及事故原因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8 500万辆。而仅2011年全国道路交通伤亡事故21.1万起, 死亡人数6.2万人, 其中由汽车引发的事故占大部分。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 基本可归结为人为因素、车辆技术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1.1 人为因素影响行车安全

驾驶员是汽车的掌控者, 驾驶员的技术、素质、经验、职业道德、责任心等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安全行驶。分析历年的交通事故案例发现, 多数情况下驾驶员对事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酒后驾车、超速超载、疲劳驾车、病车上路或心理问题等等。

1.1.1 酒后驾车

酒精对人的大脑起着麻痹作用, 从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 如触觉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和视觉障碍等, 导致驾驶人员酒后思想不集中, 对外界事故的感知力、判断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均下降, 眼睛观看的视野范围缩小, 动作笨拙, 操作的准确性差, 因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 刹车制动及操纵回避动作均欠准确与灵活, 以致发生车祸。

1.1.2 超速超载

人们常说:“十次肇事九次快”, 这是驾驶员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一方面, 超速行驶时, 驾驶员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 增加了发生事故的概率;另一方面, 超速行驶会导致车辆操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变差, 使制动非安全区急剧增加。

1.1.3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对交通安全的危害日益严重, 大量交通事故致因分析表明, 40%以上的责任事故缘于驾驶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注意力、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方面, 驾驶员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 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 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 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 从而引起驾驶员的操作能力下降。

1.2 技术因素影响行车安全

车辆技术因素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影响行车安全的技术因素很多, 主要表现为汽车的制动、转向、传动、行走系统、外廓尺寸相关参数、油电路及启动性等方面, 其中汽车的制动、转向效能对行车安全有直接的影响。

1.2.1 制动系的影响

制动装置的作用是使车辆按需要减速或停车, 它是经过制动系各装置的正常作用相互协调实现的。制动装置技术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如果制动失灵, 驾驶员将无法控制车辆, 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1.2.2 转向系的影响

转向机构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较重要的机构, 该机构常见的技术问题有:转向松旷、转向沉重和行驶跑偏。汽车转向的正常作用是根据行驶需要, 适时改变行驶方向。若转向机构当中任一环节不能正常作用, 就会对行车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1.2.3 行走系的影响

行走系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主要在于车轮。当车轮因某些原因脱落甩出, 不仅危及车辆自身的行驶安全, 还会殃及路人。此外, 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爆胎, 特别是前轮胎, 也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处理不当后果会很严重。除制动系、转向系、传动系和行驶系以外, 照明和信号装置等的技术状况优劣与否, 也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安全。

1.3 外部环境影响行车安全

除了驾驶员自身因素及技术因素外, 外部环境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主要包括天气情况、道路因素等。

1.3.1 天气因素

气象条件恶劣有碍行车安全, 在恶劣条件下驾驶, 如大风、大雾、雪雨和浮尘等异常天, 行车视线受阻, 往往出现平时道路上从未出现过的、不可预见的异常情况。

1.3.2 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的影响, 是指路面状况、线路走向、交通信号的布置和清晰度, 以及交通规则、交通管理措施等。路面状况的好坏影响着路面的附着性能, 路面的附着性能又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安全。

2 驾驶员行车安全建议与对策措施

安全行车是一种集体力、脑力、技术、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 驾驶汽车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 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里面包括接受信息、正确判断、及时反应等环节。作为安全行车的责任主体, 驾驶员担负着重大责任。因此, 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 以及不断提高驾驶技能, 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保证安全行车,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

2.1 提高法制意识, 强化安全意识

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管理, 提高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相关制度。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行车手册》等, 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法制教育、安全行车观念教育、安全行车警示教育、安全行车知识教育、安全行车职业道德教育等。通过教育、管理, 使驾驶员做到熟练掌握和遵守交通法规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自觉服从交通管理, 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从事安全驾驶。

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驾驶员在参加安全行车方面的培训教育时, 要注意总结各类交通事故的教训, 使自己充分认识在驾驶操作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和操作行为, 从而端正心理状态, 做到文明驾驶。

2.2 加强自我学习, 提升综合素质

驾驶员要努力学习汽车安全行车的各种知识, 以适应于交通安全的要求。一要掌握车辆行驶特性, 要熟悉自己车辆性能。二要学习交通安全心理学, 注重心理健康, 正确认识事故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和预测行车事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关系, 为消灭事故增加信心, 建立科学的依据。三要在安全行车中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做到出车前想一想, 看一看, 坚持途中检查和回场后保养, 真正做到“汽车一发动, 心中装着群众, 油门一踩, 安全脑中摆”。四要自觉进行修身养性, 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培养优良的性格和品质。

2.3 坚持勤学苦练, 掌握过硬技术

熟练的驾驶技术是安全行车的基础。熟练的驾驶技术可以缩短反应时间, 减轻疲劳程度, 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合理观察交通状况,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 能够稳定自如地处理。作为一名专职驾驶员, 必须经历刻苦锻炼的过程, 才能掌握较高的驾驶技术。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来自于平时的认真学习和经验总结, 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知识的更新。

2.4 保持车况良好, 杜绝故障出车

车辆是执行驾驶员意识的工具, 如果不认真爱护保养它, 车辆存在故障, 它就不听你的使唤, 甚至与你唱反调闯大祸。安全的车辆才值得信赖, 所以要及时检查车况, 做好汽车的保养与维修。驾驶人驾车上路时, 必须对汽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 只有车况良好, 方可能安全行车。

作为一名驾驶员, 要懂得机动车辆的一般工作原理, 懂得检查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和安全设施, 平时出车不管时间多紧, 任务多重, 都要坚持车辆的保养制度、年检制度, 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都要勤检查、勤保养, 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哪怕是一个螺丝的松紧, 都要及时处理, 自觉养成或做到心中无数不出车, 故障不排除不出车的良好习惯。

3 结语

安全无小事, 重视是关键。安全行车不仅是驾驶员综合素质的检验, 也是摆在驾驶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只要全体驾驶员引起高度重视,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安全行车的经验教训, 高标准、严要求,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 在驾车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加强车辆维护保养, 安全行车就一定能够实现, 从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安全与节能驾驶读本[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张殿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3]宇仁德, 张洪宾, 孙刚, 等.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安全对策措施 第9篇

1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 产地环境污染

农产品生产地通常具有累积污染,农田受到工业废水污染以及农副产品随意处理等影响,农产品产地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企业的增多,化工废物排放到农田,造成农田肥力下降。化工厂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靠近农田,虽然为农民带来了其他的经济收入,但是对农田造成了污染。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在农田中不容易被分解,而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重金属离子随着植物的根系进入植物内部,在植物内部造成累积[1]。而随着食物链,重金属离子最终进入到食用者体内,影响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另外,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农产品不能正常生长,对保障植物质量不利。

1.2 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

农药使用不当是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非法药品过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农药超标。目前,农村农民的专业素质不高,在使用化肥或者农药时往往过量使用,造成农药在农产品内部累积,影响质量安全。为了达到快速地防治病虫杂草的目的,一些农民凭借自己的经验,没有全面考察农田的情况,在使用农药时不考虑农药类型就随意喷洒。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一些农民对蔬菜等农作物使用催熟剂,没有按照农药施用标准,虽然农产品在短时间内产量丰厚,但是严重影响了土壤肥力,也造成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另外,在畜禽等养殖时使用抗生素,在畜类的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人们在使用这些产品时,食物体内的残留药物进入人身体内,造成过敏、致癌或者死亡等后果。

1.3 先进的技术影响和管理体系落后

先进的农业技术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在使用时不掌握技术特点而随意使用,可能弄巧成拙,影响农产品质量。目前一些水果的催熟激素使用过量,产品丰富,但是人食用后会造成人的内分泌干扰。

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的监管组织力度不够,没有设定严格的农产品养殖标准体系,监测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等,都侧面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直接投入市场经营,对于生产包装等过程控制力度不够,国家禁止的农药、添加剂等使用量没有标准化检测,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2.1 优化农业环境

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素质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在开展农业种植等农业活动时,要注意增加农业科技的示范教育和专业种养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民技能训练的方式和渠道,在农村积极开展相关的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向农民普及种养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技术水平[2]。宣传小组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做好技术的正确教学。新技术可以从技术层面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注意新技术在提高农民生产作业中的作用,因地制宜,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2.2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组织工作

首先要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的管理,禁止农田周边的化工企业或其他污染源向农田排放废弃物。加大对农田自然环境的管理力度,净化农田,并监督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在农产品成熟后注意秸秆的回收利用,增加土壤肥力。相关的监管部门要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安全问题,对农药等肥料进行严格控制,定期对农户的饲料等进行标准检查,对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进行严厉打击,设定惩罚措施。开展具有综合性的农产品执行规定,控制农产品的销售许可,对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罚款和限用。

3 结语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农产品的生产环境遭到破坏,相关管理监督部门没有做好督察工作,导致农产品安全得不到保证。相关部门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大力提高监督管理力度,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居民对于农产品的认可度与信任感,保证放心食用。

参考文献

[1]姜慧慧,徐立青.影响农户农产品生产安全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9256-9259.

安全对策措施 第10篇

关键词: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研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 但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一直较低。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为解决煤矿“多小散乱”的煤炭生产格局, 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山西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目前, 山西、河南已基本完成了煤矿兼并重组工作, 云贵、内蒙古、山东等地的煤矿兼并重组工作都正在加速进行。随着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范围的不断扩大, 兼并重组后的煤矿在实现生产规模化的条件下, 能否带来经营集约化和采煤安全化的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如何并且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兼并重组后的煤矿在生产规模扩大化的同时, 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 对提高兼并重组后的煤矿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生产规模和矿区范围迅速扩大, 同时生产的矿井、工作面和矿工人数更多, 倘若兼并重组后的“大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其后果将比小煤矿更严重。因此, 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不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 而且对提高整合后的煤矿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煤炭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一般以国有或国有控股煤矿为主体, 而国有煤矿普遍存在着管理粗放、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等问题, 尤其是目前一些国有煤矿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作业人员素质严重低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煤矿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从全国来看, 特大矿难大都发生在设施完备、安全投入巨大的国有大型煤矿。近年来, 我国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煤矿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也揭露了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此, 社会上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能否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所以,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的安全生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1.3 我国煤矿煤层条件复杂, 煤炭赋存条件差。我国约91%的煤矿是井工开采, 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复杂, 受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防灾抗灾难度加大。大量被兼并的小煤矿技术落后、管理混乱、机械化程度低、装备水平差、安全欠账较多, 实现安全生产难度很大。特别是大量的中小煤矿没有相对独立的整块煤田, 绝大部分开采的是大煤矿的边角煤, 矿与矿之间多被采空区阻隔。尽管分布在各大生产矿井周边的小型煤矿目前已纳入整合范围, 但长期以来, 小矿井数量开采底数不清, 并且存在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私采滥挖行为, 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摸清采空区范围和积水、火区情况, 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和诱发灾害因素, 这些在客观上给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矿井机械化生产水平造成了障碍。

1.4 过去有的企业只注重兼并重组的过程, 而不注重兼并重组后的内部整合工作, 从而不能带来人力资源、组织和制度、文化上的协同效应所产生的安全管理效果。当前, 许多小煤矿老板对兼并重组持有抵触情绪, 行动上消极应付。一些国有矿迫于行政压力, 表面上并购了小矿, 其实很不情愿。为了应付兼并重组, 有的只是口头上达成协议, 或者拟订协议, 形式上小矿归大矿所有, 但是实际上这些小煤矿还是相对独立地存在着, 还是各自经营。有些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 增加了小煤矿整合重组和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

1.5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特别是兼并重组后企业管理成本相应地增加, 这些势必都会导致企业安全投入的减少。当前主体企业面临着小煤矿的改造、采矿设备的升级等费用和退还被兼并企业资源价款及固定资产的压力。比如, 根据目前机械化生产建设的要求, 每提升15万吨产能大约需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这样, 要达到要求的生产能力, 每个矿井都需投入大量资金。

1.6 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能力亟待提升, 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制约的煤矿安全规制亟待完善。当前, 监管监察机构职能设置与分工不尽合理, 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职权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 “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执法职责部分重复, 对煤矿安全工作采用的考核方法不科学, 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严重不到位, 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 我国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所采取措施 (包括提高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关注安全技术、健全煤矿安全规制、加大对事故的追究力度、建设安全文化、重视安全培训等) 的效果并不理想。倘若各级政府再放松对兼并重组后煤炭企业的安全督察,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心和安全责任制不能统一, 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也就难以落实。

2 提高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对策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对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产业调整的政策要求, 加快煤炭工业集约化发展步伐, 着力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准确把握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工作重点, 做好瓦斯治理、水害治理和防火治理等工作, 切实抓好整合期间的煤矿安全生产。三是要切实加强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组织领导, 落实整合责任, 加强政策研究, 加大督查力度, 开展反腐倡廉, 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有效开展。四是要加强各煤炭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责任意识。在推进兼并重组整合中, 主体煤矿企业及其各煤矿都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配齐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增强新形式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强化措施, 落实责任。

2.2 切实做好兼并重组煤炭的资源、组织、制度和安全文化的内部整合工作。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决不是简单的企业合并, 扩大生产规模, 其核心应是提高煤矿技术和管理水平。由于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完成后,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因素依然存在。因此,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 要从实际出发, 做好资源、组织、制度和安全文化的内部整合工作。特别是要在做好矿井灾害预防和提高矿井机械化生产水平的前提下, 推进煤矿安全文化的整合和建设工作, 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 切实解决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层面可能发生的冲突, 注重组织整合后的安全文化的整合, 消除“安全文化冲突”风险, 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2.3 强化煤矿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严格落实企业各层次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应该加强煤矿企业的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者安全责任意识教育。要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角度, 在强制的基础上把企业各层次的安全生产责任心和安全责任制统一起来, 把安全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推动企业各层次责任主体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当前, 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要严格加强对过渡期生产矿井的安全管理, 确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凡兼并重组整合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矿井必须停产整顿, 重新组织复产验收, 对不符有关政策及安全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复工、复产。对确定的关闭矿井和未保留矿井在未关闭移交之前, 要安排专人盯紧看严, 特别对尚未实质性接管的各类矿井更要落实监管责任, 防止出现非法、违法生产行为。

2.4 继续深化煤炭企业改革,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由于兼并重组后的主体企业一般以国有或国有控股煤矿为主体, 而国有煤矿目前仍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导, 企业行政化、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 煤炭企业必须把行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煤矿工人素质的轨道上来, 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稳步发展。通过优化人才生活和工作环境, 强化煤矿矿工的培训, 强化安全教育, 特别是加强组织学习, 增强遵章守纪的意识,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不断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矿井安全科技水平, 提高煤矿安全事故防范能力。要不断学习和采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 加强煤矿企业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安全投入, 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 不断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对策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硫磺;危险性;危害性;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E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156-4

1 硫磺回收装置工艺简介

硫磺回收装置技术源于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硫磺回收工艺采用常规CLAUS工艺,一级高温热反应,两级催化转化工艺,尾气处理采用加氢还原吸收工艺,溶剂再生采用热再生工艺。

2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辨识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硫磺回收装置采用的CLAUS制硫工艺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目录中的第10类(氧化工艺)。

3 硫磺回收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3.1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的规定,硫磺回收装置的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爆炸危险区域大部分为2区,低于地坪的沟槽处划分为1区,硫磺库棚区域为粉尘危险11区。

3.1.1 制硫部分

酸性气进入制硫燃烧炉后进行燃烧,炉膛温度在1300℃左右,炉内混合气体含有H2S、燃料气、SO2、CO2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会导致火灾和中毒事故。燃烧时风、气比过低或炉膛温度过低会造成燃烧炉出口积硫,造成炉膛压力升高,使制硫燃烧炉停炉甚至发生该区域酸性气外泄和SO2外泄事故。

制硫燃烧炉发生炉膛爆炸常见的现象有两种:

一是在运行中突然熄火时易发生炉膛爆炸;

二是点火时易发生炉膛爆炸。燃烧炉在运行中如果突然熄火而又未及时切断向炉膛供气,使炉膛中的气体浓度继续增加,当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比达到爆炸极限时,由于炉膛刚刚熄火炉膛内的蓄热温度足以达到将爆炸性混合物点燃的温度,而导致炉膛爆炸。燃烧炉起动点火前炉膛内已经积蓄了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比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而发生爆燃导致炉膛爆炸。

若酸性气带液进入燃烧炉,由于炉内温度较高,液相水迅速变为蒸气云,导致进入燃烧炉内的气体体积急剧膨胀,会使炉内压力骤升,可能造成炉膛内有毒气体泄漏。

酸性气燃烧炉切除时尾气焚烧炉负荷大增,会发生超负荷焚烧、熄火、烟气正压外泄等事故。

H2S与设备长期接触生成FeS,装置检修时如防护不当易引起硫化亚铁自燃,导致事故发生。

3.1.2 造粒成型区

液硫中通常含有少量硫化氢气体,如果硫池脱气效果不好,这些气体进入造粒成型系统,导致人员中毒。造粒成型及硫磺包装、储存时存在硫粉尘,存在粉尘爆炸的危险。

3.1.3 尾气部分

加氢反应器中装有催化剂使尾气中的SO2被H2还原为H2S,其工艺操作条件苛刻,特别是反应器的进料比例控制不当时,会引起反应器迅速“飞温”,若升温严重,可能导致器壁发生热蠕变,刚度、强度迅速下降,严重时导致设备破裂着火,甚至发生爆炸。

3.1.4 塔区

尾气部分设尾气急冷塔、尾气吸收塔,主要介质为MDEA、H2S、NH3,若发生泄漏,人员防护不当会引发中毒事故,遇点火源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

3.1.5 冷换设备

装置内冷换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因腐蚀、安装质量差、热力作用等原因致使冷换头盖大法兰、进出口阀门、法兰等处发生泄漏,加上装置部分冷换介质的燃烧爆炸、中毒的危险性较高,泄漏后易引发火灾或中毒事故。另外,在上述危险介质的影响下,部分温度较高的换热器内管束与管板连接接头处承受着反复的热冲击、热变形,工作环境较为苛刻,容易发生破坏。

3.1.6 成型机厂房、硫磺库棚

成型机厂房、硫磺库棚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乙类,硫磺造粒包装过程中,存在粉尘环境,一旦硫磺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3.2 设备腐蚀危险因素分析

装置操作物料中存在腐蚀性的H2S及NH3,故装置运行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硫腐蚀。装置生产物料多为易燃易爆物质,且酸性气中的H2S为高度危害的毒性物质,生产中若防腐措施不完善,设备腐蚀到一定程度将导致严重的事故损失。

装置中的腐蚀主要是硫腐蚀,其腐蚀类型主要有高温硫腐蚀、SO2-O2-H2O腐蚀、H2S-CO2-H2O腐蚀。

4 毒性、粉尘危害分析

4.1 毒性危害分析

H2S主要存在于酸性气中,硫化氢是高度危害的Ⅱ级毒物。生产过程中,一旦物料泄漏,极有可能引起中毒事故,硫化氢中毒是项目主要有害因素。

H2S是无色有恶臭气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在地表面或低凹处空间积聚,不易飘散。H2S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其职业危害程度为Ⅱ级(高度危害),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及眼有明显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当浓度为70~150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浓度为700mg/m3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浓度为1000mg/m3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H2S,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4.2 粉尘危害分析

成型包装仓库区域为粉尘危险11区,硫磺粉尘会造成爆炸性环境,粉尘环境对长期工作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5 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分析

以1.5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为例,采用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对硫磺回收装置的制硫燃烧炉、加氢反应器进行定量评价。

5.1 初期评价结果

初期评价结果见表1。

5.2 结果分析

按照通常情况下的安全考虑标准,初期评价结果中全体危险性评分R值在100以下(缓和、低)的单元,其危险程度是能够接受的,而R值在100~1100之间[中等和高(1类)两级]视为有条件地可以接受,但对R值在1100以上[高(2类)以上]的单元,则必须考虑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并进一步做安全对策措施的补偿计算。

由上表1中还可以看出,2个单元的全体危险性评分R值在100以下,其危险程度是能够接受的,因此,不再进行安全对策措施补偿评价。

6 挪威船级社(DNV)过程危险分析法(PHAST)对制硫燃烧炉酸性气入口管线发生泄漏进行事故后果预测

假设制硫燃烧炉酸性气入口管线发生泄漏,泄漏孔径25mm和100mm、泄漏时间10min进行模拟。管线内物料温度88℃、压力0.12MPa、酸性气流量1.785t/h。酸性气泄漏后向下风向扩散。

6.1 25mm孔径泄漏预测结果

假设发生25mm孔径泄漏,泄漏时间为10min,泄漏概率为6×10-7,泄漏的酸性气质量流速为0.15kg/s,在135.8s后泄漏扩散达到稳定状态,致死浓度1000mg/m3(714ppm)覆盖的最大范围为距离泄漏点下风侧63m处,半致死浓度618mg/m3(440ppm)覆盖的最大范围为距离泄漏点下风侧80m处,在泄漏点下风侧614m处达到职业接触限值10mg/m3。

发生25mm孔径泄漏硫化氢扩散浓度与距离关系见图1。

事故模拟的风速取当地的多年平均风速,风速及遇明火的时间会影响泄漏介质的扩散范围,风向会影响易燃介质扩散的区域,若发生爆炸时恰逢大风天气,事故的影响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7 安全措施

7.1 工艺技术

①为了防止设备腐蚀,在尾气急冷塔使用的急冷水中注入NH3,以调节其pH值保持在6~8。

②液硫系统管线和设备中的液硫因温度低而凝固影响生产,以及酸性气火炬线内铵盐结晶也会堵塞管线,应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温和伴热措施,尽量减少管线垂直弯。

7.2 设备

①一、二级转化器及加氢反应器,由于设备内部操作状态下介质温度较高,为防止露点及高温硫化的腐蚀,设备采用内衬带龟甲网的轻质隔热耐磨衬里,且外保温。

②为避免有毒气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制硫燃烧炉及尾气焚烧炉均不设防爆门,所有的燃烧炉及锅炉烟气通道均按爆破压力校核。

③制硫燃烧炉、尾气焚烧炉的炉体衬里均采用内砌外浇结构专利技术(专利号:ZL01277752.8),即迎火面内砌大砖,外浇注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该结构炉衬耐高温,热震稳定性好,导热系数小,线膨胀系数低,耐酸性气侵蚀好。炉体内衬里厚度的取值考虑炉体壁温高于介质露点腐蚀温度。

7.3 自动控制

①硫磺回收装置通过DCS及SIS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设置UPS电源。

②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系统FGDS,对生产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实时监测,浓度超限报警,检测信号引入DCS系统。

③根据工艺流程需要设置H2S/SO2比值分析仪、氢浓度分析仪、CEMS分析仪、氧含量分析仪和pH计等在线分析仪表。

④装置重要部位设置联锁,如风机保护联锁、制硫燃烧炉、尾气焚烧炉熄火联锁等。

⑤装置制硫鼓风机出口设置停机联锁,当风机停时,出口联锁阀自动关闭,防止硫化氢倒串。

8 结论

分析硫磺回收装置存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中毒及粉尘危害性,并采用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对制硫燃烧炉、加氢反应器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运用挪威船级社(DNV)过程危险分析法(PHAST)对制硫燃烧炉入口管线进行事故后果预测,列出消除、预防或减弱工程危险性、提高工程安全运行等级的对策措施,可为硫磺回收装置的安全设计、生产运行以及日常管理提供依据,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参 考 文 献

安全对策措施 第12篇

一、有关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不足之处与重点要素

1. 简析有关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不足之处

在电力安全管理上有几方面存在缺陷: (1) 思想观念:一些工作人员自身思想认识不够, 比如, 工作者在管理的过程中, 缺乏详细的记录, 在填写工作票中漏填现象频频出现, 均源于自身对技术操作、理解度不够, 无疑很大程度加重安全管理的负担。 (2) 欠缺健全的考核机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 一些单位对员工的工作要求不切实际, 部分缘由及实际存在的问题, 而片面加重考核力度, 加上不公的处罚方式, 严重违背相关原则, 引发职工不满, 促使积极性下降。 (3) 执行力度不够:因为项目管理工作任务繁重, 然而人员力度不够, 极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上领导的监督力度不够, 以致一些人员工作不严谨, 态度还有待加强。

2. 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分析与必要性

从人员来看, 在管理工作中, 管理者与执行者各自的力量不可或缺, 只有执行力度强、管理完善, 才能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度。从制度来看, 只有完善制度, 才能保证执行操作的合理性;从监督考察来看:如何培养执行力, 需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查机制, 避免制度逐渐弱化。因此, 要想保证电力安全管理顺利进行, 如何把握执行力的各个要素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不断提升我国安全管理执行力, 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单位得以安全的生产。

二、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措施

1. 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重点进行安全教育活动。首先, 领导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积极利用一些机会进行宣讲并以身作则, 定期开展有关安全方面是活动, 最大程度提高全体员工的电力安全的理解度。渐渐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培训体系需加以完善, 保证培训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办法系统化、专业化。积极聘请优秀的专业讲师进行宣讲以及实地考察, 不断充电, 逐渐提升员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具备优秀的执行能力, 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人们。

2. 完善制度, 优化体系流程

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科学性, 需要重视制度民主化。联系具体实际情况, 积极征集多方意见, 不断深化与研究, 完善沟通渠道, 以便在执行中, 容易产生共识, 无形之中有利于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实施。此外, 优化流程, 项目细化, 完善责任制与奖惩制, 依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完成效率、质量情况进行评比, 调查安全目标任务落实度。明确每位员工的责任范围, 保证业务流程合理化、科学化, 加强重组与细化, 可依据相关职能、标准进行分类, 给予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安全责任制定落实到位, 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相关安全意识, 扛起必要的责任, 确保整个企业得以顺利的进行、生产。

3. 监督系统的优化与预防工作

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的灵魂就是监督力, 为了减少管理中问题的出现, 需要选派负责、有经验的人员实施监督, 同时, 工作者彼此之间也需互相监督, 不断实地跟进, 积极发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 完善的监督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各职位的所需设备仪器以及工作准备状态进行系统分析, 加强针对性管理, 遇到问题及时跟踪并加以解决, 执行人员需要做好工作的报备工作, 确保整个工作流程、进度顺利进行, 做好预防工作, 不断优化薄弱的环节。

4.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基础夯实工作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 设备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安全设备管理的隐患排查力度, 这两项核心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 因此, 需改进安全管理的水平。积极构建标准化机制, 重点防事故、查隐患, 抓安全。例如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电网制定、人身安全等各个隐患, 加大排查力度, 不断构建及完善排查各种隐患的标准化机制, 要求对实际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专项评估。同时, 积极建设示范线站, 使其更为标准化, 可依据“样板引领”的思路, 争取率先推出某变电所、某配网标准化以及某条输电线路为建设示范样板, 便于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积极整治配网设备, 使其标准化, 依据相关可靠、安全、稳定为基本导向, 规划先行的基本原则, 将使用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与分配, 加大企业改造力度与相关配网建设工作, 逐渐使配网供电能力重点突出, 进一步夯实所用的设备稳定安全性。最后, 积极完善电力设备管理, 使其精益化。定期检测仪器设备的带电运行情况, 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评估评级, 只有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基础夯实工作, 才能增强电力管理执行力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不仅国家、各企业单位要重视电力安全执行力的相关要素, 还需积极开展宣教活动, 确保全体员工乃至使用人群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突发状况, 充分落实员工培训工作以及严格遵守制度的相关要求, 以人为本, 积极配合上级指令, 相关监督, 才能真正不断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成龙.分析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要素与途径[J].电源技术应用, 2014, (3) :510-511.

[2]陈达峰.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要素与途径探讨[J].科技风, 2014, 23 (23) :138-139.

[3]朱国武.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要素及解决途径探究[J].科技与创新, 2015, (15) :67-70.

上一篇:类风湿关节炎(RA)下一篇:高职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