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实践范文

2024-06-13

专业综合实践范文(精选12篇)

专业综合实践 第1篇

综合实践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 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 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 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机械专业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对实际工程机械的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念,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积极地创新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时期, 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应用, 这些除了课堂教学的课程安排, 教学内容以及方法上要以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外, 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2]。因为实践教学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来解决工程机械中的实际问题, 以前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知识, 基本力学公式、实验数据等在实践过程中都一一跃然纸上, 学生兴趣也得到提升, 更贴近实际生活, 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 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基于上述的实践教学意义,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对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性的建设。

1 实践教育体系的改革

工程实践的教育重心是要学生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 提升解决重大问题的初步能力。尤其是要学生通过考试命题型或是实验数据型, 通过设置综合实验和实践工程, 加深对知识和技术的灵活应用。所以, 我院实践工程教学分为2个阶段, 根据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价该阶段的教学质量。

第一阶段为机械原理认知阶段, 使学生通过模型参观、模具和机械设备的拆装, 计算机工程绘图的比赛, 加深对机械原理的把握以及实际制造过程的认识, 并通过一些国际先进的机械制造视频, 使同学们对机械学科有更多的, 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阶段为机械类综合实践阶段, 这一个阶段是学生通过一段学习之后, 综合所学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原理应用的训练, 然后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使学生能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中得问题, 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大学一年级主要将机械原理的认知和机械基础实验采用小规模人数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在此过程中, 花一部分时间有针对性的对实用性、难以理解的原理进行巩固学习。在大学二年级的时间里, 已有扎实的机械类理论基础, 在一边学习职业技能理论基础的同时, 通过特种加工实训、多个技工证的理论考试及实地操作训练、磨刀实训、职业技能比赛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设备操作水平、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的职业素质。

通过近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即将离校, 在这有限的时间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能够真正让他们长远的发展下去, 在技术性的机械类岗位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这就必须在创新能力培养上下大工夫, 这也是综合实践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2 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近两年的学习过程中, 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思维不够活跃、解决问题不够灵活的现象。所以, 在基础实验阶段和实践教学阶段同时介入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

2.1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 要摒弃“满堂灌”的现象, 坚持启发式教学,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 积极主动的对案例进行讨论、提出创新型的见解、探索创新型的解决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 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方式, 激发创新思维并有效的应用于实际, 解决机械工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2.2 实训教学中 (实践操作) 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实训中, 利用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 难以适应21世纪高速发展的产品更新速度, 那么形式突变的情况下, 唯有采取创新型的方法, 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以便占有较高的市场率。在现行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 刻意避免采用传统的方法来制造, 在符合工艺要求、质量达标采用线切割、多轴自动数控机床、电化学加工的特殊加工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3 结语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育体系经过长期的实践, 学生在校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实践能力、动手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多项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学习兴趣与参加实践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学生的良好就业是根本的。通过几年的跟踪调查, 每年我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 甚至有时会达到99%。学生到企业实习反馈回来的信息也令人欣慰。这说明机械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这也给我们更加坚定的做好综合性实践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摘要:本文针对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专科生的技术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 对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教育的实践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和实践工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积极地尝试、并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 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宗旨, 尽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机械类,实验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汤会喜.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体会.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9.159-159

材料专业综合实践报告 第2篇

形状:上段成锥形,下部是圆柱形。

化学组成:矿泉水和可乐瓶是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另外食品包装塑料瓶材料还有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

用途: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用塑料瓶装水了,也就是常见的矿泉水。另外就是可以用塑料瓶装其他物品,比如说实验室中不能用玻璃瓶装的试剂有时必须用塑料瓶装。塑料瓶的用途有很多很多,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塑料瓶。

改进措施:可以改进塑料瓶的生产工艺,如果能将塑料瓶生产成可自动降解的,那么我们的环境将不会再有更多的白色污染,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如果能够成功,并且价格能够和现在的塑料瓶相当,那么塑料瓶的用途可能将大大增加!

2.名称:一次性纸杯。

形状: 上大下小的锥形形状。

化学组成:聚乙烯。

性能:柔软性好、耐冲击性能好;耐热性、耐溶剂性、硬度较差。

用途:最好用于装冷水,不要装开水。

改进措施:如果选用的材料不好,或加工工艺不过关,在聚乙烯热熔或涂抹到纸杯过程中,可能会氧化为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在常温下不易挥发,但在纸杯倒入热水时就可能挥发出来。它既不环保,也不健康。还有些一次性纸杯生产商购买价格低廉的纸浆,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荧光漂白剂,有致癌危险。建议大家,一次性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如果使用最好装冷水。

3. 洗洁精

形状:粘稠状

化学组成:洗洁精的主要成份是:1表面活性剂;其主要作用是产生泡沫及去污;

2、洗涤助剂:常用的原料有氢氧化钠和柠檬酸钠;

3、增稠剂量:其主要作用是增稠,稳泡及去污,常用的原料有6501、6502、氯化钠;

4、防腐剂,其主要作用是杀菌,保持,常用的原料有:苯甲酸钠、甲基异噻唑啉酮等;

5、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处理水质,改善气味,常用的原料有:

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EDTA 四钠

性能:去污性能,去油性能等。

用途:可以用来清洗碗筷,也可以用来清洗鞋子或衣服上的污浊等。

4. 电冰箱外壳

形状:长方体或者不规则多边形

化学组成:塑料,金属等。

性能:支撑冰箱外形,美观漂亮及减少冰箱成本等等。

改进措施: 我们都知道,冰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外形将不再漂亮美观,主要是由于塑料经过长期的外置于空气中可能发生老化,变色等。如果能将塑料的性能改优使其老化速度减缓或者不老化,那么将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进步,另外就是和上面一样,如果做到塑料能够自动降解,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少了一份白色污染。我们的世界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5. 各种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可以应用于医药的人工合成(包括改性)的高分子材料,一般不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无机高分子材料等在内。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高分子材料被用于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各种器官和皮肤的替代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大致可分为机体外使用与机体内使用两大类。机体外用的材科主要是制备医疗用品。如输液袋、输液管、注射器等。输液袋、管可用卫生级聚氯乙烯制造。由于这些高分子材料成本低、使用方便,现已大量使用。机体内用材料又可分为外科用和内科用两类。外科方面有人工器官、医用粘合剂、整形材料等。内科用的主要是高分子药物。所谓高分子药物,就是具有药效的低分子与高分子载体相综合的药物,它具有长效、稳定的特点。

归纳起来,一个具备了以下七个方面性能的材料,可以考虑用作医用材料。

(1)在化学上是隋性的,不会因与体液接触而发生反应;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 第3篇

积极有效地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中职语文教学,并彰显其职教特色,无疑对于改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一、依托中职教材,亲近民族经典

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教学实践中,这三个模块不应各自为战,可以通过有机结合达到整体大于部分的教学效果。中职语文教材在每册的每一个单元之后几乎都列有与单元学习要求紧密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每一部中职语文教材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毫无疑问,它的编排体现着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与要求,体现着基本思路与步骤,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匠心,因此,中职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掘中职语文的教材资源,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亲近民族经典。

以中职语文“我们的舞台多精彩——课本剧表演”为例。这个活动开展好了,既能锻炼中职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在实践活动中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对此,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一)选经典,依据专业特色。比如,幼师等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孔子》、《孟子》,跟农林相关的专业可以侧重于农学经典之作,模具设计、机械制造专业的侧重于《墨子》等,而我们旅游专业应该多选择古诗文中的记游或写景类作品,如《徐霞客游记》、《天台山赋》等等。当然,侧重于职业并不代表局限于职业。因为经典之作包括一切文、史、哲、科学、艺术,它们在最高层面上是相通的,因此,具体实施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理解。

(二)讲故事,亲近作者,拉近历史距离。让每位学生寻找一件关于古今中外文史哲经典之作的著者的趣事儿。孟子主张知人论世,了解、亲近一些作者对于学生理解经典也有帮助。比如苏格拉底和他的悍妻的故事、子见南子、墨子和巫马子辩论、庄周与惠施的濠梁之辩等既幽默又风趣,这些饱含哲理的人物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人物的丰满、风趣,也拉近了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

(三)编、演课本剧,剧本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不拘一格。要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比如从亲情、友情与爱情,生活与事业,得与失,艺术与生活,智与美等等既具有恒久价值又与当代中职学生息息相关的契合点切入,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1)或重“编”、或重“演”,或不同专业友情合作,你编我演。这样不拘一格,既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能形成良性竞争、不断进取的学习氛围,可谓一举多得。(2)在活动中巧妙融入专业特色。编、演课本剧时,可以适当融入礼仪、交际,让学生在课本剧中大展专业特长和风采。可借助多媒体制作,借助优质的剧作背景、舞台效果、字幕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联系专业特点时,不可牵强附会,为了联系而联系,生拖死拽的结果不仅无助于活动的开展,也可能会带来学生的反感。同时也要避免陷入“非语文化”和过度娱乐化的误区。心理学研究和经验表明:“新颖的或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内驱力,使他们惊叹世界的广阔,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从而激发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语文教改之路本来就是漫长的,教育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了解学生,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还要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有可为、有所为,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立足地方经济,紧扣旅游文化

2009年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正式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吸纳为新的教学内容,显现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中职语文教材在每册的每一单元之后,几乎都列有与单元学习要求紧密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着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时,也需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并立足地方经济,选取学生最感兴趣、最需要了解的问题为切入点。借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天台旅游业发达,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旅游经济。天台山驰名中外,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到过这片土地,留下了他们深刻的足迹。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把学生拉出教室,置身于大自然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期让学生的到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计划图如下:

石梁景区是中国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等不少影视片的拍摄地,是“唐诗之路”的重要地段。华顶景区是华东地区最佳的养生和避暑胜地,也是兰亭书法文化的源头。赤城山景区山色赤赭,远看如雉堞,山上洞穴密布,树木葱郁,遥望如城堡高矗。琼台仙谷景区有“游黄山天下无山,游琼台仙谷天下无谷”的美称,景色可与温州雁荡山比美!龙穿峡景区有游戏用户家园、“天龙八瀑”等景点,令人感到“天台一万八千丈,一领龙穿秀江东”之气势。天湖景区内有连续的上、中、下三个湖泊,环境静谧,风光独特,是最佳的休闲胜地。

天台山这些景区都有勾连青少年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怀的作用,在景区实地上课比任何关于课程重要的言语都有力。我们以在琼台仙谷景区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例,作了以下的活动内容设计:

1.景区的地理位置2.景区的景点有何独特之处3.景区体现了天台山文化哪一方面的独特魅力4.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到过此地5.后人怎样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天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水神秀,环境怡人。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只有立足地方经济,紧扣旅游文化,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强调实践参与,重视应用实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音乐家的节奏感、曲调感,画家的视觉形象思维和科学家的抽象逻辑思维,都是在各自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稳固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方式。技能的形成不仅要靠学习,更离不开长期的练习和实践。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重应用。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的专业旅游人士上,要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因此,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应尽可能让实践活动形式多元化,从而增强活动实效。(1)比赛竞技类。通过各类形式比赛,利用学生好强不服输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诗文朗诵比赛,通过自评互评,量化评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2)访问调查类。充分结合当地社会资源,指导学生走入社会,展开社会调查。这样做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更好地贴近融合社会,又能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积累素材,从而在体验中形成综合能力。(3)情景仿真类。引导学生模拟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虽然该活动难度较大,但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在角色中既能加深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又能培养合作交流、创造等能力。

活动形式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但内容都要与旅游专业息息相关,都应适宜每一位同学亲力亲为,如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参加农事活动、吃到纯生态的绿色健康食品、购到地道的养生纪念品、设计导游词、访问历史人物到过的地方等等。

活佛济公、高僧智顗、旅行家徐霞客、诗人李白及寒山子等著名历史人物,都在天台的土地上留下他们济世的传奇故事,成为教育学生最好的教材。道教南宗发祥地桐柏宫、唐代高道司马承祯的天台仙派发源地、天台山方广寺的五百罗汉道场、禅宗祖庭发祥地、日本曹洞宗和临济宗的祖庭、天台山万年寺等都留下了我们旅游专业学生学语文的足迹。领着学生,让学生的脚步踏遍天台的山山水水,是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色。

我们在这些旅游景点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学参禅,天台是理想的参禅之地,环境幽静。学问道,张伯端所创的《悟真篇》已成为当今世界健身长寿的指南,天台山桐柏宫九峰环抱,溪水潺潺,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学养生,天台药材丰富,满山药草,有黄精,铁皮石斛,云雾茶等,都是上等的养生药材。

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具有尝试、经历、亲历、“做中学”等特征。它所强调的“实践”不是为了做而做,为了活动而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各种观念的反思和能力的构建。

四、实施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创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求知需要,也有受到别人尊重、高度评价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中职学生长期以来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缺乏自信心,但他们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特别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建立多元而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不同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其自信心。

(一)评价标准多元化,不以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或者职高的学生来说,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不以同一标准衡量、评价不同的学生,实际上体现出真正的公正,反之,则是机械的、不公正的。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并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参与方式、探究方式,做出的贡献不同,收获和进步也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本着激励的原则,既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又鼓励创作的个性化,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创新的意识,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主管校领导可以在年终、期末总结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成果时,为每一位付出心血,取得成绩的学生颁奖。

(二)注重过程评价,注重综合性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总结和评价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着眼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与数理化或者技能型的课程相比,语文综合活动课程的成效是很难量化的,也没有标准答案,也很难用“会与不会”来判定。当然,重过程并不是忽视结果,因此,在评判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课程时,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要有弹性。评价“资源开发型”的课题,要多重视结果,重视学生是否下载或收集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材料是否与主题密切相关,是否撰写了文章或者制作了课件。而对于“生活应用型”这类偏重于生活实践和场景表现的课题,就要偏重过程。“活”是语文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与灵魂。因此,评价标准既要有效又要“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更是一个难点,在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体现鲜明的职教语文特色。语文教师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提高执教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新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2]许敬惜.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3]张红.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文献资料,2011,(11).

专业综合实践 第4篇

依据学生所处的知识技能水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设置递进式的实践项目,将“项目体系”的子项目分别分配于在校4 个学期。“项目体系”主要由: “专业典型项目”、“专业基本技能项目”、“专业综合项目”和“专业创新项目”四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典型项目”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技术难度较低、学生兴趣感强的项目,目的是让学生认知、熟悉专业,培养与专业的感情,尽快融入专业的学习氛围中,在第1 学期开设; “专业基本技能项目”主要为夯实专业基本技能而设置,通过举办单项技能比赛,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水平,在第2 学期开设; “专业综合项目”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个基本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力,在第3 学期开设; “专业创新项目”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依据遇到的生产实践难题,自主申报研究课题,通过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科学试验等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产中某个难题。

2 畜牧兽医专业“专业综合项目”的设计思路

2. 1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决定学生职业发展前景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同样重要,三者共同构成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所有要素,决定了未来学生职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专业综合项目”作为“项目体系”的子项目,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挖掘学生潜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标是“磨练职业综合能力,掌握岗位核心技术”。通过整个项目的实施,学生的职业技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其他能力也可以得到改善。

2. 2 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训练为载体

在开展“专业综合项目”之前,教师团队要进行广泛的调研,紧密结合本地区的畜牧兽医行业特点,收集本地区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的实际技术要求,通过归纳和筛选,提取出本地区畜牧兽医专业应用频率较高的典型任务,将这些任务包含的技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整合到“专业综合项目”中,形成若干个综合性较强的备选项目,然后设置具备可操作性的项目。2013 年度畜牧兽医专业“专业综合项目”共设置如下5 个项目: 营销方案策划与实战、养殖场生产绩效考核方案制订与实施、生产工艺分析与改进、传染病用药筛选与防疫、普通病诊疗方案制定和治疗。

2. 3 突出开放与有序、自主与团队、竞争与共进三个主题

2. 3. 1 开放与有序 “开放”包含如下几方面含义:1) 打破传统课堂管理模式,完全以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由学生自主安排完成项目的时间表,教师只控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最终成绩有过程表现和最终成果体现; 2) 打破传统的实训室管理模式,在“专业综合项目”实施中,项目开展申请是由学生提出的,指导老师和实验师负责修改和审核; 3)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方法进行项目开展,项目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均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

“有序”包含如下几方面含义: 1) 每个项目团队教师要制定规则,通过抽签的方法来决定每个小组成员,每一小组的人数相对固定; 2) 项目在实施前,均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制定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需对各组的方案进行严格审核,不能通过的方案不能进入实施阶段; 3) 实训室的使用必须要提前申请,由实验员安排使用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不能随意调整或延长使用时间;4)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申领实训材料,每个小组必须填写实训材料申领单,并全体确认签名,归还时填写实训材料归还单,由实验员签收,一般的器材损坏要扣除一定分数,严重损坏要由实验师和指导教师决定是否赔偿。

2. 3. 2 自主与团队 “自主”包含如下几方面含义:1) 一个团队相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独立的开展项目的研究,安排项目的组织、分工,不受教师意见的支配,具有了较强的自主性; 2) 团队内部的成员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主选择在团队中的角色和地位。

“团队”包含如下几方面含义: 1) 项目的开展必须组成团队,不能个人单独实施; 2) 项目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决定了项目的完成必须依靠每个成员的配合和协作; 3) 个人努力的合集最终体现为一个团队的成绩,同时团队成绩反映每个成员的努力程度。

2. 3. 3 竞争与共进 “竞争”包含如下几方面含义:1) “专业综合项目”的最后成绩要进行排序和表奖,并且获得一等奖的团队全体成员可以免考期末一门课程,成绩为95 分,因此各项目团队之间存在必然的竞争关系; 2) 项目组内每个成员之间为了团队的成绩,均会全力以赴,完成好自己负责的工作,组内成员在工作态度方面也存在竞争意识。

“共进”包含如下几方面含义: 1) 团队内部每个成员的互助和积极态度带来的职业能力的共同进步; 2)团队整体意志品质和战斗力的整体进步; 3) 教师执教能力得到提升;4)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同步提升。

3畜牧兽医专业“专业综合项目”的实施——以“营销方案策划与实战”项目为例

3. 1 项目的组织

第3 学期,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按照自主意向选择“专业综合项目”中的一项报名。各项目依据报名人数和指导教师数量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组成项目团队,每1 组指派1 名专业教师和1 名相关企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营销方案策划与实战”项目要求各组学生在本学期完成项目调研、方案制定与完善、模拟营销排练、营销实战和汇报评比等环节的工作内容。整个过程必须由团队自主完成,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负责督促项目的正常运转和必要的技术指导。

3. 2 明确目标与任务分工

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召集相关项目组成员,宣传贯彻项目实施的有关注意事项。小组选出组长1 名,负责组内事务安排和人员组织,集体讨论并确定“营销对象”,参考范围包括: 饲料、兽药、宠物、养殖设备用具或虚构的畜牧兽医相关产品等。针对“营销对象”,组长统一协调任务分工和人员安排。

3. 3 产品调研

确定营销产品后进行产品调研,了解产品基本信息和资料,熟悉产品生产流程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复习与销售相关的产品专业知识,对产品的消费群体、价格等相关信息进行市场调查。学习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企业指导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参与类似产品的真实销售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销售情境,并对学生进行营销策略培训。

3. 4 制定项目推广计划

确定产品定位和消费群体,查阅资料或视频,制定完成项目的详细计划及人员安排。

3. 5 营销方案制定与完善

根据查阅资料和市场调查结果,各组制定出产品初步营销方案,请校企指导教师参与共同讨论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通过组内分角色模拟营销验证方案的可行性,验证后再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3. 6 营销实施

各组去开展真实的产品营销,各小组可以采用不同销售方式和手段,营销效果以签订销售协议为准。

3. 7 汇报与评价

各组对完成项目情况进行总结,用幻灯片进行汇报,并对典型销售案例进行情境角色扮演模拟演习。通过项目策划、项目实施、项目汇报、协议完成数量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请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打分、评奖。指标体系包括: 项目设计与策划( 20%) 、项目组织与实施( 20%) 、项目成果与汇报( 30%) 、团队协作与分工( 15%) 、项目按时完成( 5%) 、考勤与纪律情况( 10%) 等6 个单元。

4 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报告 第5篇

————(结合广州市某一商业住宅工程实例论述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多,而现浇楼板裂缝是目前最普遍也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虽然有的裂缝对结构安全没有多大危害,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处理方法,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楼板裂缝;开裂原因;防治措施;处理办法

一、概况:

广州市某一住宅小区共建住宅楼4幢,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40~43层,多层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122.5m,高层为框-剪结构,建筑高度为63.5m,该建筑基础为旋挖桩;楼面结构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00mm,本工程结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室内正常环境0.3mm,露天环境及地下室0.2mm。该工程于经实地踏看发现楼板有裂缝出现,4幢房屋均存在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宽度在0.1mm-0.3mm之间,裂缝位置绝大多数处在板四周阳角处,少数沿板跨间及板负筋边缘的裂缝。于是,根据业主要求组织有关单位,首先对房屋沉降量和倾斜度进行复查,结果都在允许范围内,为确认混凝土强度,现场取24个部位作了回弹实验,并用超声波和钻芯取样进行强度校正,实验结果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而从施工单位提供的各项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复验报告、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和现场原材料抽样分析的结果来看,可以排除各种原材料不合格的因素。再查看施工图纸也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鉴于上述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确认引起现浇板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

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筑后24h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

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

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2d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

3、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收缩裂缝由温度影响产生的另一种裂缝,是混凝土外约束引起的,大多发生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和冷却收缩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外约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降温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多在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裂缝较深,有时是贯通性的。

(二)现浇板上过早施工而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 1.2 N/ 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有时由于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三)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楼面工程施工中各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正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会使钢筋弯曲、变形,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降低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板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一)设计方面

在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现浇板结构设计中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适当增加板厚,增强板的刚度。

2、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布筋,为防止温度及收缩引起的应力影响,应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防止因混凝土自身收缩出现大量的应力集中点,使局部出现塑性变形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标号设计强度不宜太高。

3、应在楼板上每隔20m左右处设置一后浇带,并在楼板中间墙体支座处设一条伸缩缝,使其释放内应力。

4、楼板因四周嵌固于墙体内,应在四角部位按要求配置双向钢筋,伸出长度应小于1/3L(L 为短向边长),且不小于1.2m为宜。

5、在抗震非设防地区,也应适当增设混凝土构造柱,提高房屋整体抗震强度。

(二)施工方面

1、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投料,控制搅拌时间及水灰比,并根据现场砂含水量变化及原砂中含粒径5cm以上的砾石筛选调整施工配合比,保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一致,防止因水及水泥用量过多而增加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及空气,从而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导致产生收缩裂缝。

2、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占体积的70%左右,必须注意粗骨料的质量,宜用粒径15~20mm的石子进行合理级配,含泥量 <1%;砂子应用中、粗砂,含泥量 <3%,砂率控制为40%左右,坍落度控制为14~20mm;水泥应选用非早强度型、水化热低和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3、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Φ10~14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为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模板中线管铺设密集处的上部及下部铺放一层18号钢丝网,宽度每边应大于管区100mm为宜。

4、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在混凝土浇捣前,既要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又要防止浇水过多,造成模板或基层表面积水。

(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浇捣时因入模落料高度过大或人模方式不妥而造成离析。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

(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经过以上的分析,本楼层的结构是安全的,梁板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要求的。根据结构设计说明及参照《混凝土工程裂缝调查及补强加固规程》4.2.3条款之规定,小于0.3mm的裂缝无须修补。但考虑到本工程的重要性和业主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防止钢筋锈蚀而影响耐久性,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决定按照需要修补的规定进行修补。具体修补处理如下。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在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2、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个别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大量工程实践说明,只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参考文献:

专业综合实践 第6篇

摘要: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核心,也是未来应用技术本科高校改革的趋势。根据园艺专业特点,通过改革研究,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岗位引导、能力为本、学做合一、循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任务驱动、三课一体、开放实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完善“学评为主,互评为补,多方参与,重在过程”的学业评价体系,实现了专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高。

关键词:职业能力;核心;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83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本领,是进行职业活动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由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等构成。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核心,也是未来应用技术本科高校改革的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真正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学习评价形式,使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以适应能力为本位培养目标的需要。为此,我们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专业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研究,通过企业、行业调研总结了园艺专业需求面向及所需岗位能力,联系企业、行业专家座谈,根据岗位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组织实施教学,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培养成果(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继而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1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为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长效机制,以适应园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人才市场变化的需要、学生职业变迁的需要,我们首先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流程(图1)及具体实施步骤。

1.1 专业定位及岗位分析

通过对全国28所开设园艺技术的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组织专业教师联合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针对园艺技术职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确定园艺专业的专业定位,根据对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分析,综合企业调研和学生学习愿望,确定了“果树生产能力、蔬菜生产能力、花卉生产能力、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能力、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能力、食用菌生产能力、园艺产品营销能力、园艺植物保护、园艺产品推广与营销、园艺产品检测与分析、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十个核心能力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并确立了园艺作物生产、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等三个职业岗位群,制定了各职业岗位群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1.2 建立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及园艺专业特点,依据“教学过程生产化、生产过程教学化”的理念,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专业特点,考虑具体教学实施的需求,安排课程内容,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充实到课程标准,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考虑职业岗位能力、基本专业能力、综合通用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重新序化教学内容,以真实园艺作物生产过程为载体,将岗位群的技能划分与课程体系的重构关联起来,建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课程设计中,根据岗位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确定课程设计理念,然后对课程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依据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和具体学习场景,采用行动导向方法实施教学,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场景安排不同教学形式。

1.3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学习领域,搭建了人才培养的四个平台,即通用能力平台、专业基本技能平台、核心竞争能力平台、素质拓展能力平台。通用能力课程包括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日常交往礼仪等。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长与环境等有关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的基础。核心竞争能力平台课程有园艺植物生产、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营销与推广、种苗繁育等技能,是学生在社会职业中直接应用的技能。素质拓展平台以大学生拓展证书每年设计一系列活动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调研中专家和代表提出的“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存在周期性,具有季节性生产的特点,同时在周年生产中还存在紧密连续性和完整性两大特点,不同的园艺作物间存在茬次安排和跨年度生产的情况;学校的培养方式存在与园艺作物生产部分脱节的情况”,在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过程中,打破学期教学制度,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小学期制,教学活动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周年不间断的学习和生产。同时要根据出现的情况,不断地进行修正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将课程建设体系化,建设形成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平台。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在将典型工作任务、核心技能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园艺作物生产与农业职业教育的结合点——农业生产过程即是教学工作过程,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园艺作物生产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安排,始终把握教学活动与园艺植物生长周期的同步进行,学生边做边学,通过完成园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使教学环境与工作岗位一体,让学生在三学年的学习经历中切身体验、亲手操作园艺植物从春天到冬天,从苗期到休眠期两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形成了“岗位引导、学做合一、能力为本、循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提高思想品德、专业认知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学习道德教育、英语、计算机等通用基础课程的同时,把园艺生产技术岗位作为引导,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专业基础知识、技术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实习,使学生了解果树、蔬菜、花卉的特征及生长特性的基本认识,提高对园艺作物生产的感性认识,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知识基础。第二阶段以园艺作物生产、园艺产品质量检验、植物种苗繁育、园艺产品营销等技能培养为目标,按照园艺作物生产季节特点,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安排教学,采用循环(两次生产循环)递进培养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从春到冬进行果树、蔬菜、花卉等园艺植物管理学习,培养学生园艺岗位所必需的育苗、病虫害防治、植株调整、花果管理、采后处理与加工等周年管理的综合实践技能。第三阶段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使学生达到技术员或管理员水平,使学生获得花卉园艺高级工、果树园艺高级工、蔬菜园艺高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3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为探索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园艺技术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引导、能力为本、学做合一、循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特点,结合园艺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训练——核心技能训练——实际生产训练——拓展创新训练”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的要求,形成了“任务驱动、三课一体、开放实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三课一体是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三种课堂之中,共同纳入教学管理。开放实训、自主学习即由学生自己根据实(试)验题目的要求,独立拟定实验方案,完成实(试)验过程,指导老师负责对实(试)验方案进行审查,在实(试)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启发与引导,实(试)验完成以后对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业评价改革与实践体系

为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经过广泛调研,并结合本校具体状况,提出了“学评为主,互评为补,多方参与,重在过程”的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学评为主,互评为补,多方参与,重在过程”的学业评价体系是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辅导员、学生等共同制定了学生评价考核方案,具体做法是:以实操评价为主,以理论评价为辅;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结果性评价为辅;以企业综合评价为主,以单项技能评价为辅;以教师点评为主,以学生互评、自评为辅。

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获取毕业证书而进行的课业考核,素质拓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等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两个方面构成。课业总成绩由理论考核占30%,作业报告占5%,日常考核占5%,实训操作占40%,项目任务占15%,学生自评占5%等组成。素质拓展成主要是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以综合能力测评而获得的成绩。顶岗实习成绩是由实习企业和带队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而评定的成绩。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考核的反应,在毕业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根据学生表现,专业答辩委员会提供成绩。职业资格成绩是由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实践考试,通过获取资格证书来体现。

参考文献

[1] 吴晓义.“情景—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张霞,吴业东.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1):36-37.

[3] 赵晨霞,王春玲.园艺专业“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34-35.

[4] 余慧琳,王海涛.高等职业院校园艺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138-139.

[5] 黄益鸿.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与共享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9,(22):46-48.

专业综合实践 第7篇

能力是在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它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能力只有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才能体现出来[1]。目前,高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普遍强化了技能的培养,如何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能力,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值得研究的问题。

1 专业综合训练的实施

1.1 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的特点

1.1.1 时间安排合理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项教学项目,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近年来,本专业的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时间为6~8周,整体安排分为实作训练-专业设计-毕业答辩三个环节,其学习和工作内容安排见表1。

1.1.2 工作任务饱满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期间的工作量主要包括:师生共同协商讨论,初定综合训练工作计划。在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践活动,查阅企业技术文件,落实设计项目,填写“综合实践训练任务书”。企业技术人员现场讲授现行工艺技术典型案例,帮助车间操作人员参与生产,取得生产现场工艺数据,必要时进行工艺试验。指导教师给定3篇论文,学生通过使用Word软件编辑,学习专业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练习图片的处理方法,熟悉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撰写0.3~0.5万字的实习报告或行业企业生产技术现状的文章。使用AutoCAD软件将企业的铸件或结构件、热处理产品蓝图转化为工程图的电子文档。制定工艺技术方案,编制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填写工艺卡片。撰写2~5万字的生产工艺及工装设计说明书。撰写答辩提纲,进行30分钟左右的答辩,之后进行修改完善。打印设计任务书、说明书及图纸等设计文件,装订、封装及提交存档。

1.1.3 设计项目综合性强

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运行。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大型综合性任务。材料成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有其它综合性专业实践训练,但主要是以课程为核心的综合训练,往往侧重于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训练,实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目标。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是在完成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和课程综合训练以后,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完成大型工作任务,系统地将知识和技能提升到能力层面。

1.1.4 教学资源的整合度高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所借助的资源包括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是指教师、教室、实验实训室的仪器设备、网络、图书馆等等。校外资源主要是指企业(车间)生产条件,包括企业各类人员、工艺技术及生产仪器设备、规章制度等等。

1.1.5 素质得到充分地拓展训练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不仅使学生专业特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收集与处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1.2 专业综合训练的规划与实施过程[2]

目前,本专业不断丰富专业综合实践训练过程和内容,将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提前到顶岗实习之前的第五学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时间为6周。规划与实施过程如下:(1)指导教师申报专业综合训练项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教学大纲,选择产、学、研项目。(2)教学管理部门监控,审核专业综合训练项目。(3)审查学生资格。要求学生已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应学分。(4)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立项。确定指导教师、学生及项目。(5)规划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提前一周,与学生商定选题,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6)完成专业综合训练项目及任务。共计6~8周时间,校企合作,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完成训练任务。(7)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答辩前两周,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设答辩小组组长和秘书各一人。(8)组织评阅专业综合训练成果。答辩前一周,答辩小组评审,提出修改意见。(9)答辩。一周集中答辩时间,答辩后进行修改完善。(10)专业综合训练评价。答辩后一周,评定专业综合训练成绩。(11)提交专业综合训练作品。答辩后一周,指导教师负责验收。(12)工作总结与评价反馈。答辩结束后两周内,教研室主任负责工作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2 专业综合训练的过程监控

2.1 指导教师申报专业综合训练项目

按照2~4名学生一组,各有分工完成一项专业综合训练项目进行规划,并说明各个综合训练项目的题目和选题报告,详细说明选题的依据、目的、要求、主要内容、训练方式、工作量大小及准备程度、现有技术和物质条件等,供课题审查和学生选择,这是审核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的依据。

2.2 审核专业综合训练项目

审核通过的原则是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关系密切,具备产、学、研特征;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条件;学生工作任务量饱满。这是教学管理部门的监控职责。

2.3 审查学生资格

材料成型专业实施了学分制教学管理,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前,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学分条件。

2.4 专业综合训练项目立项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核准后对学生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愿望选择训练项目。指导教师负责解释教育教学资源情况,引导学生完成选题工作,协调学生小组工作和个人任务,使学生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和训练内容。

2.5 规划及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规划及填写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经系主任签字批准后送达学生。

2.6 实施项目,完成专业综合训练任务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时间为6~8周,整体安排分为实作训练-专业设计-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实作训练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现场,通过与人交流、与人沟通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明显提高。通过专业设计,学生通过查阅工艺文件和做试验,取得生产工艺现场数据,编制铸件、焊接结构件或热处理件的工艺规程,设计和选用工艺装备,撰写设计说明书等,实现专业能力提升。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训练场所在企业和学院两地轮换应该有合理的时间分配。由于专业综合实践训练的目的是“以实作促进学习,以学习提升能力”,企业和学院两种资源各有优势,六周的时间分配按“轮换制”安排,如图1所示。

2.7 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

在答辩前设立了答辩委员会,按专业及课题方向分设答辩小组,每组4~6名教师,其中至少一名企业专家。以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为答辩小组组长,再设答辩秘书一人。组长组织协调答辩人员做出答辩结果评价,答辩秘书负责答辩场地的落实和主持答辩过程。

2.8 组织评阅专业综合训练成果

答辩前一周,答辩组组长组织答辩人员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训练成果和作品进行初步评审。评审结果通过指导教师反馈给学生,做最后的修改和完善。

2.9 答辩

答辩集中在一周内完成,学生可以旁听答辩过程。答辩以学生小组为单元,个人分别答辩。答辩时学生分别介绍项目情况、小组工作和个人工作,以及完成任务情况和毕业设计成果。教师针对专业问题和训练内容进行提问,每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教师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并对学生存在的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和训练作品失当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1 0 专业综合训练评价

教师对答辩过程加以记录,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每位答辩组成员依据评价标准现场给出评价,由答辩秘书将答辩成员的评价结果进行计算,作为答辩小组的评价结果。材料成型专业答辩评价标准及答辩记录的格式见表2。

总成绩评定由答辩小组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两个方面综合评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的依据包括企业实践及设计工作态度和考勤情况、工艺及工装设计水平、设计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毕业设计说明书详实程度等。综合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五级。

2.1 1 提交专业综合训练作品

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及答辩结束后,学生应提交的资料主要有综合训练任务书、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和设计说明书,并提交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两种形式。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封面、进程计划表、毕业设计内容及要求、技术指标、主要参考资料、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设计答辩成绩等。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工艺及工装设计文件由指导教师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一般包括工艺图、工装装配图及其零件图。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封面、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以上技术文件要求统一格式,统一印制,设计图纸按国家标准绘制,按规定折叠装订。

2.1 2 工作总结与评价反馈

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负责工作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3 结束语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规范的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制度。通过专业教师的努力,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产、学、研”合作路径,积极地推动了专业的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摘要:改革毕业设计教学项目,实施专业综合实践训练,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建立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广泛联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毕业设计,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实施与监控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专业综合实践 第8篇

一、规范项目设置, 强化综合实训, 分阶段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 划分不同培养阶段, 拟定阶段实践教学目标与计划。第一阶段 (前2个学期) 强调园艺植物生产基本技能培训, 打好基本功。这部分主要通过园艺实践课和课程实验课来实现。课程实验与园艺实践课的内容设置上讲究互补, 课程实验应偏重单项技术训练, 园艺实践课则要求进行综合性技能实训, 设置综合大实验。综合大实验的项目内容与安排经由学科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 根据自身优势和专业基本要求通过论证后, 要求相对固定。采取教学小组负责制, 动员各级实验平台与基地资源确保实验项目的切实落实, 改变以往每学期由任课老师随意制定实验项目现状。第二阶段走出去了解园艺产业结构, 进行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实训。让学生对园艺产业的运作规律有认识, 也能通过在企业或教学实习基地的实训, 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自我认知, 有利于毕业后在产业中进行恰当的自我定位, 增加产业认同感。这部分内容可作为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与目标。第三阶段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在毕业实习时实行分流, 或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 加深学生对产业科技现状的了解,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或进入学校联系企业参与园艺产品经营或园艺项目研究和管理, 通过社会实践为即将投身园艺产业事业做最后的准备。

二、参与科学研究, 拓展实践范围,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园艺产业科技化只有通过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得以实现。园艺专业学生不仅要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科研进展, 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完成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研究与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整套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研究技能外, 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前参与不同类型项目研究, 拓展实践范围。参与科学研究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 教师项目+学生科研实践。高校专业教师除了要求完成定量的教学任务之余, 往往都负责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项目, 需要本科学生参与, 这为实践教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且开发空间很大。实际上加入这部分实践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 但多为师生之间的自发行为, 学院可以善加引导, 设置专门平台, 公布教师需求信息,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 (2) 专业导师+学生创新计划。结合学位论文指导, 提前 (2年级) 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 拓展专业实践范围。也可以利用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拓展实践范围。目前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还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实际参与的人数还十分有限。院系应加强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 引入导师负责制, 充分利用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 来拓展专业科技实践范围。 (3) 公益助学+学生科研实践。一些新型的科技实践模式比如“项目+科研+助学”值得在各级高校试行。目前企业助学多数以助学金、奖学金形式给予贫困和优秀学生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形式较单一, 结果是企业全面付出, 校企互动不够。可以鼓励企业就自身关注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设立研究课题, 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研究的形式获得资助,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自强自立。这样企业在做公益的同时, 还可以解决自身部分实际问题, 实现学校和公益单位的良性互动。

三、创新校企联合形式, 紧跟产业需求, 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部分强调了许多年, 但由于条件限制, 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平台进行集中培训, 一直以来多以学生自行安排为主, 往往不能实际完成。通过学校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是目前最常见的有效的模式。校企联合办学过程中, 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实现互利双赢。选择联系企业时应在规模和类别设定上放宽条件, 大小类别多样并尽量涵盖园艺产业不同区位, 旨在强化学生对园艺产业运作各个环节的认知。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 传统有效的做法还是师傅带徒弟, 多练多做, 练就基本功, 学生较少主动思考问题。可以开辟一些新型校企联合形式, 比如“项目+科研+助学”的新型实践模式, 由企业设立专项基金, 提出专题项目供相关专业学生申报, 让学生根据命题, 自主提出解决方案, 需求解决办法, 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吸收转为主动探索, 实现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研发的互利双赢。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产业现状的了解, 培养学生企业管理能力, 还能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这部分可利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完成。

四、小结

随着现代园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园艺产业运作系统化、科技化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现代园艺产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的介入, 园艺专业人才面临一系列新的要求。因此, 必须解放思想, 改革现行实践教学模式, 拓展实践范围, 充分利用校内外有利资源, 创新校企联合形式, 在继续做好园艺植物生产基本技能实训的基础上, 考虑园艺产业的整体需求,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真正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园艺专业人才。

摘要:从分析目前高校园艺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上存在的若干不足出发, 提出基本技能实训与园艺产业认知并重, 分阶段、多形式推进“园艺生产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园艺,实践教学,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5]1号.

专业综合实践 第9篇

1 模拟产房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 我们保持产科护理原来的教学计划和课程, 只是在第四学期学生的强化训练课程中增加了模拟产房综合实训课, 在毕业操作考核时采用综合能力考核。将产科护理实训的教学模式设置为产科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模拟产房综合实训—毕业综合能力考核3个阶段。

1.1 产科基础技能操作训练

这部分训练已经在大二第一学期完成, 根据梅一宁[2]基于核心能力的助产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助产专业实训课程设计共20项, 与模拟产房综合实训相应的实训共12项, 分别是:孕妇腹部检查、骨盆外测量、产前阴道检查、产程观察、绘制产程图、胎心监护仪的使用、催产素的使用及观察、产包的准备、临产时产包的使用、接生 (自然分娩) 、新生儿脐带结扎、会阴切开缝合术。

1.2 模拟产房综合实训

1.2.1 实训教学的目的

助产专业模拟产房的综合实训为学生提供互动式训练, 通过对模拟产妇进行观察、评估、实施正常分娩的接生及产后观察等,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训练,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临床实习生的角色。

1.2.2 具体方法

按照国家规定的一级产房和待产室的基本设备要求, 建立助产专业模拟产房, 保证模拟产房环境、设施等均与真实临床医院一致。将身体评估和治疗护理措施在产科模型上进行, 学生主要模拟产妇的语言和心理。经前期医院调研, 按照助产士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组织临床助产士、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外科护理及人文修养等专科教师集体备课, 设计完善的自然分娩的综合病例。

该项目固定1名责任教师和1名辅助教师。责任教师负责统筹整个课堂, 辅助教师负责实验物品准备、扮演医生角色等。每4名学生为一组, 根据病例中设计的角色进行分工, 模拟产房, 4名学生分别扮演产妇、家属、巡回护士和助产士, 每次安排8组, 实训时间为4学时。学生在课前熟悉综合实训设计的内容, 以保证实训效果, 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和启发。

指导教师要掌握实训进程, 对难以掌握的且又关系到实训成败的操作技术, 要准确、反复地示范和纠正错误。在实训过程中, 一组学生演示, 一组准备, 其他各组学生进行观摩与评价。

1.2.3评价方法

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点评、任课教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对模拟产房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每个小组评价其他组在产房工作中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 至少提出两条, 再以问卷形式由其他教师进行评价, 最后任课教师总结, 不断改进实训操作。自制反馈调查表让学生评价, 当场发放, 当场填写, 当场收回,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1.3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在强化训练之后去实习医院之前, 学校将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毕业综合能力考核。毕业综合能力考核采用围绕实际病例进行操作考核的评价办法, 突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增加了整体性、系统性、人文关怀和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2 效果

2.1 学生评价

反馈结果表明, 97.18% (172/177) 的学生对开设模拟产房综合实训持赞同意见, 83.05% (147/177) 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96.61% (171/177) 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形成产房工作的临床思维, 98.31% (174/177) 的学生认为对即将进行的临床实习有帮助, 91.53% (162/177) 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与产妇沟通的能力, 90.96% (161/177) 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另外, 学生认为模拟产房综合实训基于助产士的临床工作开展, 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核心工作能力。同时, 这种实训形式能使学生熟悉产房流程, 感受产房氛围, 既强化了理论知识, 又巩固了产房基本工作技能, 还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

2.2 教师评价

本研究中, 98%的教师反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热情度高、扮演角色投入、课堂气氛活跃, 认为这种实训形式有利于学生助产操作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及临床思维的建立, 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2.3 成绩比较

将2011级助产专业毕业综合能力考核成绩与2010级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3.1 助产专业模拟产房综合实训有利于实训资源的综合利用

模拟产房综合实训可以将产科单一的基础实训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以原有的实训内容为基础, 通过科学综合设计, 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 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

3.2 助产专业模拟产房综合实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 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加强

模拟产房综合实训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3]。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训, 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还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3.3 对助产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模拟产房综合实训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需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了解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组织设计开展模拟产房综合实训, 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不同课程的教师需经常开展集体备课, 根据助产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在各专科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开展模拟产房综合实训, 有助于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产房环境没有感性认识, 所以在与产妇的沟通及人文关怀上感觉有困难。我们正试图在助产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探索一种临床与教学共同培养的方式, 将产科护理的课堂设置在教学医院, 同时结合产科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模拟产房综合实训—毕业综合能力考核的教学模式, 完善综合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姜丽萍, 杨晔琴, 姜文莉, 等.护理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8) :739-740.

[2]梅一宁.基于核心能力的助产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 :142-143.

专业综合实践 第10篇

一、“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界定

“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即以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为立足点, 以打造财经类专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全面、立体的从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三个维度出发, 围绕课内实践、专项实践、综合实践的一体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即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均以实践课程为中心展开建设。 (图1)

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

基于“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借鉴目前相对成熟的项目评价方法。首先, 通过理论分析法对财经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特征、主要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选择那些重要的影响条件和针对性强的指标;其次, 采用频率统计法对目前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 选择高频指标;最后, 在以上基础上, 咨询相关专家意见, 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评价标准必须与评价目标相一致, 而上述指标体系的设立是以分解评价目标的方式来完成的。根据评价标准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 即90分以上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为中, 60~69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用于对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单项指标及总体的评价。根据财经类专业的特点, 本文设定了三个维度的指标, 即教学维度指标、科研维度指标和实验室建设维度指标。

(一) 教学维度指标的选择。

教学活动分为教与学两个部分, 虽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但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教学活动也存在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素质可以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组成部分。主观因素是指教学态度, 一个教师无论其能力有多大, 如果教学态度不端正, 就无法发挥其能力的全部。教学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 本文认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学维度的最后一个指标是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 应该考虑学生的基础以及接受能力。

(二) 科研维度指标。

科研能力主要表现为论文和课题两个部分, 其中论文是基础。科研课题的考核必须在保证课题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课题的数量。值得一提的是, 许多评分体系中, 科研经费的数量是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不同意这个观点, 科研经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科研课题的质量, 但科研经费因专业而异, 无法直接比较其研究水平。因此, 本文建议在评价科研课题的时候, 忽略科研经费因素。

(三) 实验室建设维度指标。

实验室建设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在校内应该建设高仿真实验室;其次, 有条件的情况下, 财经类专业应该设置校企联合课程。当然, 最综合的应用能力培养活动应该是在实习基地完成的。拥有稳定的实习基础, 对财经类专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综上所述, 本文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依据表1, 我们可以把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定为:一级指标U= (U1, U2, U3) ;二级指标Ui= (Ui1, Ui2, Ui3, Ui4, Ui5) , 其中i= (1, 2, 3) 。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语集并将其赋值。将各层各因素的评定等级分为优, 良, 中, 合格, 不合格五个等级。评语集V= (V1, V2, V3, V4, V5) = (优, 良, 中, 合格, 不合格) = (5, 4, 3, 2, 1)

三、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处理

(一)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数值的同向化处理。

一个指标体系的数值可能存在三个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指标, 是数值越大, 其水平越高, 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正向指标;第二种类型的指标, 是数值越小, 其水平越高, 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逆向指标;第三种类型的指标是越接近于某一个标准值, 其水平越高, 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摆动指标。三种类型的指标需要进行同向化处理。假设将三类指标都统一为正向指标, 则综合评价的数值越大, 结果就越理想。因为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指标数值都大于零, 所以可以考虑将逆向指标取倒数, 将其转化为正向指标。摆动指标的结果依赖于标准值的大小。可以考虑指标数值与标准值的距离, 从而将其转化为逆向指标, 再取倒数就可以转化为正向指标。

三类指标同向化公式总结如下:

(1) 正向指标不需要处理。

(2) 逆向指标的处理:。其中, Yi为指标的原始数值, Xi为同向化后的指标数值。

(3) 摆动指标的处理:。其中, Yi为指标的原始数值, Xi′为原始数值转化为逆向指标的结果, Xi为同向化后的指标数值。

(二)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

上文中, 已经将指标数值进行了同向化处理, 下面分析一下将正向指标标准化的方法。首先, 既然取值范围要同一化, 那么就必须放弃指标本来的意义。考虑到统计学中相关系数就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 将取值范围统一为[0, 1]这个区间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 1], 但本文的指标数值都是正数, 所以只有一半的区间) 。具体的标准化思路是, 可以将最大值定义为1, 将最小值定义为0, 其他数据以此为参考确定其数值。

指标的标准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1) 将指标数值排序; (2) 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别定义为1和0; (3) 计算其他数值的对应数值, 公式如下:

其中, Xi为标准化后的数值, Yi为同向化后尚未标准化的数值, Ymin为指标数值的最小值, Ymax为指标数值的最大值。

四、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

确定一级、二级指标权重。一级评价指标因素U1, U2, U3, U4, U5对应权重为b1h, b2h, b3h, b4h, b5h, 其中bih (i=1, 2, 3, 4, 5) 是第h专家对该因素给定的一个权重值, 且5i=1Σbih=1。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具体步骤为:

(1) 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集合, U={U1, U2, …, Un}。

(2) 建立评语集:评语就是对评价对象优劣程度的定性描述, V={v1, v2, …, vn}。

(3) 确定权重集:权重是描述各种指标相对于上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集是与评价因素相对应的多级集合, 本文确定权重的方法AHP法。AHP法指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由若干专家把处于同一子集中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重要性成对地进行比较, 并把第i个指标对第j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估计值记为ai, 且, 这样所有专家的评分构成了一组模糊判断矩阵, 再综合这些专家的意见, 使这样一组打分矩阵转化为一个综合判断矩阵, 然后求得各指标的权重。这样一来, n个指标成对比较的结果就可以用下面的判断矩阵A表示为:

若矩阵A为一致性矩阵, 即矩阵A中的元素满足aij=1/aji, aii=1, aij=aik·akj (i, j=1, …n) , 由矩阵理论可知道A的最大特征根必为正实数, 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所有分量均同号, 且最大特征根maxλ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若为W= (w1, …, wn) 则aij=wi/wj (i, j=1, 2, …, n) , i, j=1, 2, …, n。从而W= (w1, …, wn) 就是我们要获得的同一子集中的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向量, 但实际操作时, 由于矩阵A中的各元素是通过同一指标集中的指标成对比较的结果, 是通过主观估计获得的, 因此并不一定是一致性矩阵。为了判断矩阵A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需要引入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检验:

CI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矩阵;RI称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maxλ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n为阶数,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其取值如下:

当CR<0.1时, 认为各指标相对上级指标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 否则要对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重新修正, 只有当所有的判断矩阵对应的检验指标通过了检验, 这样计算出来的权重系数才是可信的。

五、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一般首先用统计调查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级评价指标隶属于各评语等级进行综合考察, 考察结果用模糊评价 (隶属度) 矩阵Ri= (rijk) (i=1, 2, …n;j=1, 2, …li;k=1, 2, …n) 来表示, 这里rijk表示vij对第k个评语的隶属度。

具体评价采用的模糊算子法为:若A和B是n×m和m×l的模糊矩阵, 则它们的乘积C=A·B为n×l阵, 其元素为:Cij=mk=1∨ (aik∧bkj) (i=1, 2, …, n;j=1, 2, …i) 。其中符号“∧”、“∨”的含义定为:a∧b=min (a, b) , a∨b=max (a, b) 。

具体过程由以下两个步骤完成:首先, 计算第Ui (i=1, 2, …, n) 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矩阵Bi (i=1, 2, …, n) , 即Bi=Wi·Ri (i=1, 2, …, n) 。然后, 对第一级指标作综合评价 (即总的评价为U) 。其中U的评价矩阵为:B= (B1, B2, …, Bn) 。权重向量为W1×n作综合评价, 得到U的综合评价矩阵A=W·B。

摘要:目前, 各高校都十分注意实践课程建设, 特别是财经类专业。但各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评价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本文拟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三维一体”模糊评价体系。

关键词:三维三层,教学质量,模糊评价

参考文献

[1]孙佩红, 唐磊, 李兴旺.多媒体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8.8.

专业综合实践 第11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4BSH109);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湘教通[2012]266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湖南女子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为了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着力打造专业办学特色,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湖南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中,按照明确定位、重视内涵、强化优势和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规划学科建设方案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社会服务、教学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为我校建成教育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专业特色鲜明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措施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团队通过省内外广泛调研,专家反复论证,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订,并对相应课程进行了重组和调整。在专业定位上,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以社区社会工作和妇女社会工作为主要方向;在培养目标上,由单纯培养“应用型人才”调整为培养多元化复合高级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特点,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三个基点,四大课程模块和五种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女性人才的主线,紧紧抓住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三个基点,形成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四个课程模块,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五种能力。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务能力。(1)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均持有国家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以适用专业教学的需要,使教师具有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素质。目前为止社工专业教师均取得了国家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成为具有社工实务能力“双师型”教师。(2)建立和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社工机构挂职锻炼或兼职工作,强化专业教师的社会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现有两位教师在社工机构一线从事社会工作实务。(3)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资助。一方面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社会工作专业每位教师均参加了相关社会工作的学术会议或培训,使教师及时掌握本专业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紧跟学术发展和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6人次。(4)建立了一整套聘请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兼职教师的制度,在课程安排、经费安排、交通等服务方面进行了政策倾斜。让社会工作实务骨干兼职担任专业课教师,直接参与专业课教学或担任青年教师技术导师,承担实训实习教学督导工作,对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行双督导(机构督导、学校督导)制度。(5)建立鼓励教师申请各类课题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奖励制度,并进行了年度检查考核。

(三)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1)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开设。在大一学期开设了《成长小组》课程,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大三开设了《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大四增设了《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2)扎实做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根据社会工作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实际,将课程纳入专业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思考,明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课程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切实做好课程标准的制定。目前已经做好了《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18门等课程标准的修订,以此构建具有我校特色及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体系。(3)抓好关键课程建设,培育优秀课程。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课程建设基础,开展了优秀课程建设。经学校评比,《社区社会工作》课程已成为校级优秀课程。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突出技能训练课程,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完成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和论证。结合我国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发展形势,突出“实务性、职业性”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加大能力培养型课程的比例,突出社会工作操作性、实务性的培养和训练,新增《活动设计》课程。(5)加强教材建设。学校立项批准了《社会学》规划教材,并按正常进度组织编写。规范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审核,使该专业选用近年出版的省级以上优秀教材和重点教材。选用近四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占教材总数的80%以上。

(四)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面向职业化培养社会工作人才。(1)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0%。在六个学期增加了阶段(集中)性的专业实习,为期9周,学生毕业实习周数改为18周。第7学期开始启动毕业论文选题工作,让学生逐步介入教师科研课题中收集和熟悉资料,保证毕业论文质量。(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各项大学生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如省级“挑战杯”比赛、全国社会工作论文或实务案例比赛、项目策划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务技能。(3)加强校外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通过调研考察,该专业在广州、深圳、长沙等已建立了9个实习基地,为阶段性集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组织编写了阶段性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指导书,规范了实习要求。(4)着手筹建校内社会工作实验室。完善已有的社会工作实验室,通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50多万元,资金已到位,开始筹建新的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成将在省内外更具专业性、现代性及先进性社会工作实验室。(5)依托专业教研室创办了仁泽社会工作机构。我系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创办了社会工作机构,这是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管理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服务社会、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有效尝试,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和就业的平台,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职业具备前期准备。

(五)重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1)改革传统的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由灌输式向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模式上,实现由单一型人才培养向多样化人才培养转变;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具有持久个人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2)建立了社工实务项目与教学内容相对接的“服务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学以致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要求每个导师制下的学生小组须向系部申报一个社会工作实务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促进实务项目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3)重视教学研究,实现科研与教学互动,“产学研”有效衔接。在课堂教学上要求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已获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个,学生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个。去年我系推出社工专业改革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向社工机构及同类高校发布,共同思考研究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4)以社会工作文化节为平台、以国际社工日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我系将社工文化节、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作为常态化的专业教学活动,借此机会和平台,开展一些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精品活动,比如个案情景剧的表演、高校社会工作团体论坛、课程专业实习成果展、社工实务项目策划大赛等等,以此践行社会工作专业精神,提升专业技能,展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成效,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5)积极探索了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考试内容上注重考察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考试形式上采取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及回答问题、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逐步建立由注重知识考核向注重能力考核的转变,《成长小组》、《活动设计》等主要考察学生知识掌握和综合分析能力。

(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措施得力,执行严格。(1)成立了项目质量工程领导小组,稳步推进社工专业综合改革进程。2012年5月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12]266号)后,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团队就开始针对任务书承担工作任务。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各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质量工程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和总体规划。(2)学校、系部每年召开了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项会议,制定了教学质量工程的相关配套文件,以保证质量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我校先后修订、制定了教学质量工程的相关配套文件,以保证质量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2012年12月,学校召开了湖南省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研讨会,2013年3月,系部专门召开了湖南省“十二五”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讨会,今年4月1日,学校教务处又召开了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会,4月22日,学校召开了

2014年专业建设研讨会,专门剖析了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唐利斌、副处长杨承玖应邀出席,学校领导为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分析指导,对项目进行把脉。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接受了学校教务处的监督检查,确保了综合改革的有序进行。(3)加强了校系教研室教学督导,构建了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控,形成了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教研室会同校系教学督导组织从听课、评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到每学期期末领导、同行、学生评价,以及不定期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等,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考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专业课程的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学校关于考查、考试的若干规定,坚持加强考纪、考风教育,对监考老师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考试的严肃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运行力度大,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教师已经将教学质量的规范化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优秀的教风和上进的学风已经形成。,全面提升我系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

三、建设成效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完成

2012版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及所有专业课程标准和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制定和论证工作。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女校特色。将女性主义理论、女性心理学、女性教育学、女性社会学等女性学课程纳入专业建设,将女性主义的理念融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中,培养女大学生的 “四自”精神,树立社会性别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二是突出实践特色。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把“重实践”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新方案中,实践类课程及环节的学分达到了40学分,实践课时总量超过了800个小时,并将义工服务纳入实践学分,规定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完成40个小时的义工。三是强化校企合作。拓宽育人渠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坚持“能力为本、服务社会、开放办学”的理念,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已取得初步成效。四是强化导师制度。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和责任性的教育和培养,注重社工人才的培养质量。每个社工学生在入学后,通过对师生双向选择,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业、就业、职业等指导,对学生创新性课题进行指导及开展社工实务项目进行督导,系里制定导师职责,有检查有评估。

(二)社会工作专业平台建设逐步提高,研究特色与成绩不断呈现。社会工作省级特色专业确定以后,结合社会学学科建设,学校领导深谋远虑,精心规划和指导,采取多项积极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建设。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影响力,团队领导者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起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年来,项目团队的研究主要沿着家政学、女性学和社会工作学三个专业领域展开,在论文发表、课题申报和成果奖励获取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及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委托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项,省部级课题10项,教学改革课题3项,横向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2篇,其中CSSCI论文6篇,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奖励1项,校级奖2项。

(三)社会工作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通过建设,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成绩、实践动手能力、考证过级通过率稳步提高,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一是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对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专业课的考试消除了不及格现象;二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普遍提升。通过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三课堂联动、四阶段递进”的实习体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创新能力也普遍提高,课程论文、社会工作服务方案、项目策划方案的质量均得以提高了;三是过级考证参与率和通过率都比较高。在英语四级考试,2011级61名学生中,通过率达到了85%,有

11人通过英语国家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通过率32.5%,普通话二乙通过率98.6%,二甲39.4%;16人获得会计证,6人获得心理咨询师证。四是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并且成效显著。有4个学生团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申报主持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教务处的社会实践课题1项,有2名同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获两枚铜奖,陈韵同学组建的桥牌团队获全国桥牌赛冠军,2名学生的论文在第五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上进行宣读;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工作优秀志愿者1人,长沙市红十字会四星级红十字志愿者1人,雨花区福利院优秀志愿者3人,第二届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抢答赛团体优秀奖2人,湖南省“走进社工”个案情景剧大赛第一名,获最佳剧本奖1个、最佳演员奖1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社工专业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

(四)学生专业成长较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项目实施以来,社工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理解与同感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分析与总结能力在不断提升,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了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投入感的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加强。

(五)理论联系实际,“项目化”教学模式影响深远。基于学校特色和本专业建设需要,我们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成果显著:一是主持完成了两项社会工作实务科研课题。2012年项目团队主持完成了国家民政部的“从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5.12震后恢复重建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的实证研究”(11MZBBR059)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重点课题“社会工作促进灾后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SW0814),专业教师在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社会工作组织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大量富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和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二是创建了“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项目化”实践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实务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活动项目,带着项目任务进行了课程实习。如“爱晚晴”社区孤寡老人项目、“快乐一小时”社区青少年项目、“反家暴”社区宣传项目、雅安“壹乐园”儿童服务项目等,创新性的提出了“实习活动化、活动项目化、项目社会化”的课程实习“三化”新理念,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培养社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反思社会工作基本技巧。项目完成后可全面提高社工专业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职业素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形成。(1)构建了“三个课堂素质拓展”的横向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三个课堂”以学分制管理为纽带,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连成一体,第一课堂以引导性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课堂以专业性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第三课堂以预设性项目激励学生自觉成才,“三个课堂”联动互补,构建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把实践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到机构企业甚至社会。(2)构建“四个阶段能力递进”的纵向立体式实习体系。我们按社会工作实习环节划分为四个类别,即义工实践、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基本形成了大一自发性义工服务与观察实习,大二指导性义工服务与认知实习,大三自觉性义工服务与专业实习,大四顶岗实践与毕业实习等四个阶段,基本构建了“四个阶段能力递进”的纵向立体式实习体系。通过这些实习,使学生获得专业价值、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长沙、广州、深圳、张家界、四川雅安等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社工专业实习基地,不断推动了实习基地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实习基地的教学质量。制定比较完善的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等实习文件,并确保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4)依托专业教研室创办的仁泽社会工作机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目前我系专业机构在长沙开展了“爱晚晴”社区独居孤寡老人服务项目、“快乐一小时”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自闭症儿童项目、多动症儿童项目等,还在四川雅安天全建立了社工站,开展“壹乐园”儿童服务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机构的创建促进了教师的实务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实习问题。学生对实践课程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在实践课程里不断地发现自己,展现自己,不断地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5)专业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在学院规划专业实验室基础上,完成申报了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建设,学校通过招投标后,将开展实验室建设。社会工作多功能教学实验室建成后,将是省内外最先进的专业教学观察模拟实验室及计算机辅助调查实验室,既可以充分满足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教学需求,同时还能带动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验提供更为方便的平台,为全面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展望

(1)继续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紧跟社会和行业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突出能力培养型课程,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选配好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建设两门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和试题库建设。(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好中央财政支持社工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真正发挥专业教学作用,确保各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得以落实;充分利用好我校申报的民政部的社会工作人才支持“三区”计划项目平台,凸显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办学实力与水平,发挥高校社会工作人才的辐射作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社会工作的认同度。(3)加大行业机构结合度,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对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建立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举办一次学校与机构参加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论坛,使实习与实践教学安排不断线,人才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并逐步加深加强校机合作,保障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4)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建设好教学团队。一是支持教师参加与社会工作教学有关的高水平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该专业行业的前沿信息和最新理论成果。二是继续选派专职教师到社会工作机构挂职锻炼,强化专业教师的社会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双师型”教师比例。三是选聘兼职教师。建立一整套聘请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兼职教师的制度,争取在课程安排、经费安排、交通等服务方面进行政策倾斜。(5)抓好教材建设。坚持专业基础课特别是关键课一律使用全国通用的水平高的国家教育部重点推荐的新近的高等学校课程教材,以确保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体现本专业的最前沿的知识。针对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实际,组织力量编撰出版一本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指导用书,完成教材《社会学》和《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的编写和出版工作。(6)支持教师科研与教研,加大对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奖励。目前,社会工作专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科研立项、公开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科研论文,但总体来说,目前科研课题的档次偏低,缺少高层次的科研、教研课题。科研成果获奖数量不多、等级不高。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对与试点项目相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实施奖励,引导科研团队的成立并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结语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成果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加强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走提升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 从而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因此,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作为湖南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高校之一,应该努力创造自身的专业特色,结合我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我省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逐步把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成为了同类院校一流的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12〕112 号)[Z],2012.

专业综合实践 第12篇

1 模具专业(方向)的教学现状

模具设计及制造是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为模具行业培养能从事模具设计、加工及模具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为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各大院校以占模具生产总量85%以上的冲压、塑料及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自2004年开始设置模具专业(方向),经过若干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必修课平台上设置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模块中设置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程。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又能跳出课程的束缚,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自招生以来,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

从企业的反馈信息来看,我校毕业生尽管动手能力较强,但从学校到企业仍需要较长时间的过渡期。高新技术广泛、深入的应用,使专业能力的范围得到拓宽或提升,但不可否认,学生在工程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确实存在着欠缺。现代制造业分工精细,环环相扣,要求从业人员除了精通专业技术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工程素养不仅意味着实践能力,还意味着广阔的专业视野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这恰恰是目前学生所欠缺的,这从目前缺乏高水平的毕业设计方面也可见一斑。国内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加剧了生源素质的差异性,保障制度和政策支持的缺乏导致企业实习流于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

2 综合性课程的建设

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尽管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被组合成课程群,但每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在不同时间分别讲授,课程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多地隐含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问题,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各门课程的知识点上,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很难形成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此外,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设计和专项技能训练以单项为主,难度不高且综合性差,单项训练很难在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想高水平地完成毕业设计尚且不易,适应企业的快节奏工作就更难了。鉴于此,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对2009级模具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一门综合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交叉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解决问题[3]。

2.1 课程建设的思路

设置综合课程时,要注意3个问题:(1)在避免关联知识简单、机械拼盘与混合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2)在照顾知识间横向联系的同时,避免学生浅尝辄止式的学习;(3)在校外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需要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提供结合点,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面向工程的实际训练。据此,我们将课程设定为基于产品开发过程的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在其中内嵌模具产业的具体生产流程,为学生提供接近全真的职业化情景。通过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 integrated learning),学生能够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将关联课程的知识拼接起来,形成对专业的系统认识,进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考虑到这一环节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储备,该课程被安排在专业核心课程结束后进行,并要求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结束。

2.2 课程内容的选择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并非模具设计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并不需要高难度的任务,1个小型模具项目即可。通过经历典型模具生产的全过程,学生很容易就能将知识点关联起来,并在知识与自身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完成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考虑到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差异,项目由易到难分为3个层次:(1)原有课程设计任务的凝练,要求在现有设备、加工能力以及给定成本的条件下完成,真题真做,大大激发学生求新的欲望和兴趣;(2)毕业设计任务的节选和简化,以此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衔接力度。(3)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将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分解,从中选取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的,可进一步展示学生的才华。

2.3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模具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产品工艺分析到模具结构设计,再到模具制造、装配、试模和修模等,既要考虑模具性能,也要考虑成本控制、生产周期,离开团队合作很难完成。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互助精神,学生以组为单位参与课程,若干组学生又组成一个团队。在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同一团队的工作组将实行轮岗制,以便学生能对产品研发过程及企业运作方式有清晰的认识。通过这种换位思考,也能帮助学生跨越独生子女的“自我”障碍,学会理解他人以及正确评价自己。为便于管理和指导,每组以3~5人为宜,以协商方式组合,学生将在不同的项目中轮流担任组长。在担任组长期间,除管理组内工作、协调组间关系外,学生组长还要协助指导教师掌握项目的执行状况。这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都是很好的锻炼。

在内嵌模具企业实际生产流程中,课程保留了企业内部运作的全部流程,仅取消与客户的外部交互(包括订单确认、交货服务和售后服务),如图1所示。1个项目将由同一团队的3组学生共同完成:第一组为工程组,承担产品确认、模具结构设计和3D分模及制作零件散件图的工作,同时还要填写采购单;第二组为工模组,主要完成模具的制造、装配和调试等任务,所涉及的工序大致有车、铣、热处理、磨、CNC、电火花(EDM)、线切割(WEDM)、坐标磨、抛光等;第三组学生为品质组,承担着保证模具质量和生产周期的任务,除了完成成形部件、模具以及试制产品的检测工作外,还负责项目进行过程中协调设计、生产、试模和修模等任务。通过学以致用,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一定的模具经验,这对提高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非常有益。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教师需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转换角色。在项目下达之前,作为任务下达者,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通盘考虑,使学生能在现有条件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进行之初,作为引导者,要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和岗位,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作为技术支持者,要对学生适时进行指导,同时推广数字化技术,让高效率、高速度、高精度、高性能、低成本、节省资源的工程理念扎根于学生内心。在项目节点上,作为技术主管者,教师要在保证工作进度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在项目结束时,作为评价者,教师要在不失公平的前提下对项目进行得失分析和评估总结,并对学生工作进行评判。

2.4 课程评价与考核

对综合实践环节进行评价,不仅是学生广泛、公平参与教学的保障,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着眼于个体评价,主要考量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则着眼于团队评价,主要考量协作状况以及团队合作成效。过程考核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完成,包括学生自评、组员他评和教师评价,分别按15%,10%和15%计入总分。评价依据是师生讨论完成的考核标准,包括项目实现目标、能力目标、任务目标、时间节点目标以及成绩评定原则等内容。综合评价则在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包括团队内部评价和成果评价,分别按20%,40%计入总分。在课程结束后的集中展示上,学生除了展示项目成果(模具、试产产品、项目涉及的技术文件)外,还要用PPT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在对教学过程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团队内部对各小组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成果评价则由师生共同完成。

3 结束语

综合实践教学的出现是模具专业(方向)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1)在教学资源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效果?(2)在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如何设定课程考核指标,使之能全面、直观地检验出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执行情况?

摘要:针对模具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通过建设综合实践课程达到提升学生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并对该课程的建设思路、选题内容、教学组织运行、考核评价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模具专业方向,综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探析:“工业之母”模具业迅速崛起的契机[EB/OL].[2012-06-10].http://www.im2m.com.cn/Item/39376.aspx.

[2]中国未来模具行业分析及预测[EB/OL].(2012-01-10).[2012-06-10].http://www.machine.hc360.com.

上一篇:经济资本计量下一篇:案例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