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湖泊范文

2024-05-18

中小型湖泊范文(精选9篇)

中小型湖泊 第1篇

一、湖泊富营养化机理

氮、磷是水体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通常正常的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氮化物含量有限, 氮、磷含量在生物链中处于平衡循环状态, 通过自然的生物链在水体中循环;但是如果水体中的氮、磷平衡被破坏、水体中出现大量含氮、磷的化合物, 即天然水体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多, 就会促进水体中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 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 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征兆, 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 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 其它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 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 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 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 造成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 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释放到水中, 供新一代藻类或其他生物利用。因此, 富营养化了的水体, 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 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1]。

二、小型人工湖泊的特征与富营养化

小型人工湖泊一般建湖面积较小、储水量也不大;引入的水源多为通过拦截自然汇集形成的小河流 (这些河流多为附近人们的洗菜、洗衣、放养家禽、生活与工厂污水排放处等的场所) 或与通过人工挖掘后聚集的雨水, 水体的流动性极差, 大多数情况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这些特点都导致了小型人工湖在修建后的两三年里就会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小型人工湖作为城市水循环的再生利用与开发, 既有实用性又有其生态观赏性, 但是富营养化的出现打破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也破坏了水体的美学价值。

1. 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体原有种群结构被破坏, 优势种群发生更替, 生物多样性降低, 导致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大降低, 个别种群可以在特定的适宜条件下大量暴发, 甚至反复暴发。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绿藻类等大量繁殖, 致使水体色度增加, 水质浑浊, 透明度降低, 并散发鱼腥臭味, 污染居住环境。

2. 对生物资源利用的影响

富营养的湖泊水面浑浊, 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 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对水生动物有害, 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 因为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表面生长着大量水藻, 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 也会伤害鱼类。从而导致水体经济价值大大降低[2]。

3. 对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

人工湖泊作为景观构成的一部分, 给人们提供了一片休闲娱乐的亲水平台, 但是污染的湖水不但破坏了湖泊与周围自然山林等的和谐, 同时也破坏了城市文明建设。

三、小型人工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生态体系被破坏的表现, 而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因此,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应将长远考虑和短期效果结合, 既要采取见效快的一些化学、物理方法, 也要从实施截污工程、建立人工或自然湿地、制定营养物排放标准和水质标准等方面制定长远规划。

1. 对引入的水源进行净化处理, 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量

从源头控制营养物质的输入量是治理水体富营养的先决条件, 小型人工湖的水源多为受污染的河流与雨水, 水源的水流量小, 较容易进行人工改造, 如修建稳定塘、人工湿地或自然湿地等方法进行截流。国外的研究表明:位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湿地, 对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处理功能, 其机理是利用湿地植物根系的吸附、过滤、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 使污水得到净化。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型浅水湖———Apopka湖, 利用湿地去除湖中的悬浮物、氮、磷等,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 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去除效果好等优点。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湖泊周边建立湿地对湖泊的生态修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降低湖泊内营养物质的蓄积量

营养源的输出远远小于营养物质的输入, 使湖泊水体营养物质大量过剩, 是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其中氮、磷的富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集中表现。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水体中溶解的氮、磷化合物变成难溶性的氮、磷化合物是解决水体中多余营养物质的主要方法。可以向湖中投加可溶性的铝、铁盐, 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降低磷含量, 投入钙盐可脱氮[4]。另外, 使用杀藻剂杀死水中藻类或向水体充气, 利于增加水体中氧气, 抑制厌氧生物暴发, 但水藻腐烂分解仍旧会释放出磷。因此, 要将被杀死的藻类及时捞出, 或再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品, 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酸盐沉降。

3. 生物方法的综合防治

依靠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富营养化的水体虽然有一定的短期效果, 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试剂又会给水体带来新的污染。湖泊水体的生态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使用环保生态的方法治理是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根本措施。通过在湖内栽种大型水生植物来吸收利用湖内的营养物质可净化水体, 这些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加拿大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5], 这些植物和根际微生物共生, 产生协同效应, 经过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 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另外, 还可利用生物链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例如向水中投放一定比例的食肉类鱼类 (如鲈鱼) 与食藻类鱼类 (如鲢鱼) 等, 食肉鱼类通过食用小鱼虾等, 使作为小鱼虾类食物的浮游动物 (如水蚤类) 增加, 从而使作为浮游动物食料的浮游植物量减少, 而食草类鱼类可食掉藻类, 从而使整个水体的透明度随之提高, 细菌减少, 氧气平衡的水层分布状况改善。还可以利用水面进行浮床栽培[6], 利用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净化水体[7]。采用生态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水质, 同时还可以丰富水体景观, 美化湖泊环境。

四、小结

与其他大型湖泊相比, 小型人工湖泊富营养化较容易治理, 但是其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弱, 也更易出现富营养化。小型人工湖泊多为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修建, 对富营养化的管理与重视度都不够。富营养化的防治不仅仅是实施现场措施如截污、净化, 还要从行政管理措施入手, 包括发展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含磷的洗涤剂使用、制定排放法规、通过宣传公布污染现状等, 全面改善和提高小型人工湖泊的水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型人工湖泊的特点及出现富营养化的机理与危害, 并提出了治理小型人工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 旨在为小型人工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并对防治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小型人工湖泊,富营养化,治理

参考文献

[1]李佐荣, 鲍素敏, 黄祥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0) :67-68.

[2]赵军, 张成刚.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污染沉积物的防控措施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 2007 (7) :31-33.

[3]丰茂武, 吴云海.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与展望[J], 江苏环境科技, 2007, 20 (1) :69-71.

[4]王淑芳.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研究与展望[J], 江苏环境科技, 2005, l8 (4) :54-56.

[5]濮培民, 李正魁, 王国祥.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控制湖泊富营养化[J].生态学报, 2005, 25 (10) :2757-2763.

[6]黄田, 周振兴, 张劲等.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芹菜浮床栽培试验[J].污染防治技术, 2007, 20 (3) :17-19.

中小型湖泊 第2篇

让湖泊恢复活力-记潘纲教授的湖泊修复研究

摘要:潘纲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环境界面化学、环境水化学,分子环境科学和环境纳米技术等. 主要经历:从1991年到2001年,分别在英国的East Anglja大学、Leeds大学、Plymouth大学和Imperial College学习和工作;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5年入选“优秀百人计划”.作 者:苏丹  作者单位: 期 刊:科学中国人   Journal:SCIENTIFIC CHINESE 年,卷(期):2010, “”(4) 分类号: 

 

新疆的湖泊之美 第3篇

新疆的湖泊面积广大, 南北疆湖泊的总面积有1万多平方公里, 仅次于西藏、青海、江苏, 居全国第4位。新疆的湖泊的成因复杂, 分布十分广泛, 天山南北有构造湖、冰川湖、堰塞湖、风蚀湖、河成湖等等。这些湖泊星罗棋布, 分布在高山、盆地、森林、草原和沙漠中。新疆湖泊在分布高度上也相差悬殊, 昆仑山上的许多湖泊, 海拨高度都在4千米以上, 和田县境内的阿克萨依湖海拔高达4963米, 有“悬湖”之称, 而吐鲁番地区的艾丁湖水面高程为-153米, 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 也是仅次于约旦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

新疆湖泊众多与山多、盆地多有关。新疆的地貌是“三山夹两盆”, 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降水丰沛, 山中的山间盆地难以计数, 冰川融水、山地降水和盆地储水构成了新疆多湖泊的地理格局。

至于美, 这些湖泊几乎涵盖了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浓缩成惊世骇俗的经典画境, 使任何观赏过新疆湖泊的人, 心中都留下神秘而圣洁的长久记忆。在新疆众多湖泊中, 我最钟爱和熟悉的还是喀纳斯湖、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 有机会就去阅览她们的芳容。三湖都曾入围“中国最美之湖”行列, 我倒觉得她们像是3个不同年龄的圣洁的美女, 各自有不同的绰约风姿。

少女湖:喀纳斯

喀纳斯湖是新疆最美丽的湖泊之一, 说她是花仙子般的少女一点也不过分。少女爱美, 一年四季变换着美丽的服饰。春天是绣满花朵的薄衫, 夏天是淡绿轻柔的纱裙, 秋天是金黄艳丽的套装, 冬天则是纯净洁白的棉袄。

喀纳斯位于新疆最北部的阿勒泰地区, 是集冰川、湖泊、森林、草原、牧场、河流、民族风情、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综合景区, 被誉为“东方瑞士”, 处于中国唯一与俄罗斯、蒙古三国交界的地方。

喀纳斯湖的北端距离阿尔泰山主峰友谊峰56公里, 属于山谷过水性湖泊, 实际上是喀纳斯河的一个开阔地段, 水源主要来自友谊峰的冰川融水, 长约24公里, 平均宽度2公里, 最深处达197米, 是中国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泊之一, 无论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 喀纳斯湖的水位和容量基本是稳定不变的。湖的两岸有禾草沼泽, 四周有欧洲、西伯利亚向南延伸的泰加林、云杉、新疆落叶松、红杉、冷杉、五针松等, 林下有苔藓及羽衣草、水毛茛等植被。

喀纳斯湖水十分清澈、呈深蓝绿色, 湖岸平缓, 湖边针叶、阔叶和各种灌木、草本植物繁多。这里阳光明媚, 空气清新, 金黄色的白桦在阳光下静静燃烧, 广阔的草原上点缀着白色的帐篷和成群的牛羊, 宁静得让人陶醉, 仿佛来到童话世界。一位联合国官员考察喀纳斯后感慨地说:"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 它的价值在于证明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喀纳斯是蒙古语, 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 在这里壮观的冰川映衬着宁静的湖水, 茫茫的草原包容着幽深的原始森林。神秘的湖怪、古朴的图瓦人、变幻的湖水、炫目的风景都让人痴迷。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谜来概述。山是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白湖位于友谊峰脚下, 水呈乳白色, 由于交通不便, 至今人迹罕至。三湾指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是游客必看的景点。四谜指喀纳斯“湖怪”之谜、千米枯木长堤之谜、白湖之谜和图瓦人来历之谜。再有禾木村、白哈巴村, 是当地图瓦人的村落, 颇有瑞士小镇的风采, 是人间仙境, 许多人认为这两处村落也是喀纳斯的精华。

喀纳斯湖的北面是白雪皑皑的奎屯山、高耸入云的友谊峰。湖周重峦叠嶂, 山林犹如画屏。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 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 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灌木叶茂, 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茵, 山花烂漫。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 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每当烟云缭绕, 雪峰、春山若隐若现, 恍若隔世。七八月份, 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能观赏到佛光奇景。

喀纳斯风景名胜区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非常丰富, 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 喀纳斯既有北国风光之雄浑, 又有南国山水之娇秀, 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 更增添了它的神秘之感。

喀纳斯湖虽然形成于遥远的第四纪冰川时期, 但是和其他地质构造湖泊相比还是最年轻的, 冰川刨蚀和堰塞, 水位逐渐上涨, 淹没了大面积的原始森林, 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喀纳斯湖。喀纳斯湖沿狭长的山谷蜿蜒舒展, 就像少女婀娜的身姿。

美女湖:赛里木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盆地内陆湖泊, 中国境内大小湖泊成千上万, 没有一个敢在“澄澈”二字上与赛里木湖相提并论, 赛里木湖的美让人窒息, 如果比喻的话, 赛里木湖就是清水芙蓉般的待嫁新娘。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乐市西南部, 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 湖域面积458平方公里, 水深约46米, 水面坦荡, 碧绿清澈, 四周群山巍峨, 芳草如茵。由于是大西洋暖流最后眷顾的地方, 也被称作“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乘车从乌鲁木齐去伊犁, 行至博乐西南的塔尔钦斯凯山区, 峰回路转, 映入眼帘的就是水天一色的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像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高悬于西天山之间的断陷盆地中, 湖边群山环绕, 天水相映。隆冬时节, 镶嵌在冰山雪原之中的椭圆形湖面雪涌水凝, 宛若洁白松软的丝锦上搁置着一块晶莹的翡翠。瑞雪飞舞, 银装素裹, 葱翠的苍松与洁白的雪朵交相辉映, 构成一派北国林海雪原的壮阔景色。每年5月左右, 天气转热, 赛里木湖开始解冻, 可以看见波光粼粼的湖上一半是水, 一半是冰的奇特景象。春夏季节, 湖畔广阔的草地上, 牧草青葱, 黄花遍地, 牛羊如云, 毡房点点, 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牧场风景画, 可以使人们充分领略回归自然的浪漫情怀与塞外独特的民族文化。赛里木湖畔每年都要举行环湖自行车赛, 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也很隆重, 有摔跤、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少数民族娱乐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 天然景色和节日欢乐融汇, 令人陶醉。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对赛里木湖作了大量的生动描述。公元1221年邱处机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道:“大池方圆二百里, 雪山环之, 倒影池中。”清中叶洪亮吉作《净海赞》, 称赛里木湖为“西来之异境, 域外之灵壤”。

贵妇湖:博斯腾

我有幸在南疆的库尔勒工作3年, 那里距离博斯腾湖只有几十公里, 我曾多数次去博斯腾湖游览。在以干旱著称的南疆, 竟有这样一片浩瀚的湖水, 它的大气磅礴, 卓然超群, 时常让我惊叹。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我以为博斯腾湖是湖泊中的贵妇人, 成熟又极富风韵。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 唐谓“鱼海”, 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 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的博湖县境内, 博湖县因湖得名。早在1300多年前, 《隋书》里就记载此湖有“鱼、盐、蒲、苇之利”, 汪洋般的博斯腾湖与雪山、大漠为邻, 至今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原始自然风貌。

从地质学上讲, 博斯腾湖是天山西褶皱带凹陷区产生的构造湖, 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 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发源于中天山的开都河及乌拉斯台河, 著名的孔雀河则以博斯腾湖为源头, 携一路奔腾的河水穿过铁门关峡谷, 进入库尔勒绿洲, 最后消失于罗布泊。

博斯腾湖包括大湖和围绕她的16个湿地小湖。大湖的面积为988平方公里, 最深处水深达17米, 平均深度10米。小湖位于大湖的一隅, 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 有近3万公顷的芦苇, 形成了众多的苇荡和芦苇水道。远看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乘一叶小艇进去则是另一番水上世界。夏天, 绿色的芦苇分割着湖面, 秋天可以看到金黄的芦苇和雪白的芦花。莲花湖和阿洪口湖区还有大片天然生长的睡莲, 是中国最大的野生睡莲保护区, 莲花盛开的时节, 淡黄和洁白的睡莲花像天上的繁星, 洒落在田田的莲叶之上, 铺展到远方的水平线上。另外, 还有湖南岸高低不等的流动和半固定沙丘组成的沙山景观, 有优美的曲线。当然, 博斯腾湖的清晨和黄昏是最美的, 朝霞、夕阳、月色、平湖、薄雾构成了极具诗情画意的世界。

碧波万顷的博斯腾湖是中国重要的芦苇资源产地和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开阔的水域滋养了多种微生物和繁茂的芦苇、睡莲等植物, 为天鹅、白鹭、苍鹭等128中珍稀鸟类还有鲤鱼、草鱼、鲢鱼、赤鲈等30多种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饲料, 构成了一条自然和谐的生物链。冬天, 博斯腾湖封冻, 收割机驶上冰面, 收割茂密的芦苇。冰上捕鱼更是热火朝天的场面。

湖泊作文400字 第4篇

晚霞渐渐爬上天空,整片天都像喝醉酒似的,红彤彤的。湖泊旁有一片草丛,蜜蜂们有些在勤劳地采蜜,还有些停留在花朵上,似乎在思考哪朵花的蜜更多些。蝴蝶们翩翩起舞,一会儿飞到大树旁与大树聊聊天,一会儿飞到伙伴身边跳跳舞,好不热闹!

我走到湖泊前,把手伸进水里,一股清凉的气体在身体里肆意地散开。一阵风吹拂过来,拍打在脸上,我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湖泊里还有三三两两的天鹅,像是伴侣,时而追逐打闹,激起水花;时而替对方梳理羽毛;时而发出“咕咕”的叫声。

我又把视线往左移,一个高大的白色风车映入我眼帘。风车大约五六米那么高,像一个英勇无畏的巨人屹立在地上,保卫着这方圆几里的草地。看着这风车,我不禁想起最近我们学的一篇课文——《战风车》,堂吉坷德固执地认为风车是巨人,一心想要打败它,结果却被风车挂倒在地。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像是有人用黑涂料涂抹上去的一样。又一阵风吹过来,风中夹杂中花香、草的香味、泥土的清香……

放眼望去,被暮色笼罩住着的所有景物,都变得唯美起来。远处的山呈现出一片深蓝,高低起伏,绵延不断,就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稍近处的树木变得高大起来,旁边的小草似乎是它的子女,给他们遮风挡雨。

湖泊围网生态养蟹技术 第5篇

1 养殖水域的选择

水域的正确选择是围网养蟹成功的关键, 要选择水质无污染、微流水、避开航道和行洪道、水深1.5 m左右的湖泊水域。底质最好是黄色硬底质, 淤泥在15 cm左右为好, 底栖生物如螺蛳、河蚬等要多。水草以苦草、轮叶黑藻、菹草、伊乐藻等沉水植物为主, 但需注意水草不可太过密集, 覆盖面最好不超过70%, 否则容易造成围网内外水体交换困难, 导致围网内水质败坏, 失去围网养蟹的最大优势。

2 围网的设置

单个围网的面积, 以4万m2左右为宜, 最好围成正方形, 并将四个角做成圆形。围网采用聚乙稀网片, 网片与网片相连缝制成围网, 每隔3~4 m用毛竹固定。围网在水面以上的高度要留1~2 m, 以保证洪水季节可以随着湖泊水位的升高而提升。在围网上纲缝制宽30 cm左右的聚乙烯防逃板, 围网下纲用石笼和地锚固定, 使网脚与底泥贴紧, 石笼压入底泥20 cm。为防止蟹在下纲埂上打洞, 可在埂的内坡铺盖宽1 m的网布, 上端与围网相连, 下端用石笼埋入沟底。在整个养殖区域内, 每个围网之间要留2~3 m的通道, 主通道与洪水季节水流方向一致, 这样可以避免水流对围网过大的冲击, 也便于平时的生产管理, 利于围网内外水体的交换。

3 放养前准备

3.1 清除围网内的敌害

主要是清除鳜鱼、乌鳢、鲶鱼等凶猛鱼类, 围网缝制设置好后, 在蟹种放养前, 可用刺网、拉网、张网等结合电捕, 尽量将围网内的敌害和野杂鱼清除干净。

3.2 移植水草

水草不仅是河蟹的优质饵料, 还可改善水质、为河蟹蜕壳提供隐蔽环境。围网经过几年的养殖后, 水草的覆盖面会大幅减少, 这时需要人工移植水草进行生态修复, 一般可在2-3月份进行。

3.3 投放螺蛳

螺蛳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营养丰富, 是河蟹的优良天然活饵。4月上旬是螺蛳的繁殖时期, 可以在围网中投放鲜活螺蛳, 500 kg/667m2。螺蛳作为底栖生物、水体“清道夫”, 还可以清除围网内河蟹吃剩的食物碎屑, 起到净化底质和水体的作用。7-8月份是螺蛳的繁殖旺季, 这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围网内补投螺蛳。

4 蟹种放养

选择优质长江水系蟹种, 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壳较薄、脐薄且紧贴身体。蟹种购进后, 用15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0 g/L的食盐水浸泡20~30 min, 以防病害的发生。在投放之前, 应先将装有蟹种的蟹苗袋, 用湖水浇湿、慢慢吸水, 使蟹种能减少应激、适应环境。有条件的地方, 最好自己培育蟹种, 以使蟹种规格大体一致, 在生长蜕壳时能保持同步。放养数量要根据水域自然饵料的多少、水质情况和管理技术灵活掌握, 一般每667 m2可放养150~200只/kg的扣蟹400~500只;结合围网内水质情况, 每667 m2还可适量搭配放养大规格的鲢鳙鱼种30尾。

5 饲料投喂

围网内天然饵料丰富, 可依其天然饵料的多少和蟹种的放养数量, 灵活掌握投喂量。一般前期可少喂, 辅以一定的精料, 如小杂鱼、虾等;高温生长旺季, 围网内水草数量会明显减少, 这时就要勤投南瓜、山芋和水草, 以补充青饲料, 还可以将小麦、玉米、黄豆浸泡出芽后投喂。后期投喂的饵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量大时可以将经济价值低的白鲢切成小块后, 沿着围网周边投喂, 切不可使用变质、腐败的饵料。具体投喂量要靠平时的观察, 以每天刚好吃完为宜, 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点。

6 日常管理

1) “出门看天色、下湖看水色”, 即使围网养殖河蟹的密度较小, 也应重视水质的调节, 主要是平时注意观察水质情况, 及时清除围网内的残饵、浪渣等漂浮物。夏季高温期间, 若围网之间水草过密, 会影响围网内外水体的交换, 应开出一条宽2 m左右的无草通道, 使水流保持畅通;每隔20~30 d每667 m2水面泼撒10~15 kg生石灰, 调节水质、增加水体中的钙质, 还有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

2) 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进行消毒, 饵料中搭配适量的脱壳素、维生素、食盐等, 不可添加其他不当的药物。发现病蟹、死蟹要及时捞除。

3) 网围好后, 整个生产期间应注意防逃设施的检查, 并经常查看围网有无破损, 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此外, 还要经常检查水下石笼有无移位, 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以防河蟹逃出。雨季湖水上涨, 要及时提升围网的上纲, 保证防逃板全部挂在水面;大风大雨时节, 尤其要注意巡查。在养殖后期河蟹接近性成熟时, 可在围网四周排放地笼, 检查有无河蟹逃出, 及时排除隐患。

7 捕捞上市

“秋风响, 蟹脚痒”, 围网养殖的河蟹生长发育较快, 一般在9月中下旬就可开始捕捞, 并尽量在水温低于10 ℃之前将蟹捕完。河蟹性成熟后, 围网防逃的效果相对有限, 捕捞过晚, 河蟹易大量逃逸或潜入淤泥中, 增加捕捞难度。一般湖泊散养的河蟹回捕率在25%左右, 而围网养殖的回捕率却可高达70%以上。河蟹捕捞上船后, 最好分开雌雄个体、区分规格后放入网箱暂养, 期间注意投喂优质饵料, 然后分期上市。这样既能使河蟹体重增加, 又能根据市场行情, 在价格适宜时出售, 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8 小结分析

大型湖泊防洪排涝方略探讨 第6篇

平原湖区防洪排涝系统一般由湖泊、分蓄洪区、排水沟渠、排水闸及排涝泵站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众多工程有机结合组成联合运用的整体系统, 整个系统中工程众多, 功能也有所不同, 又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但应以湖泊为中心, 因为湖泊在防洪排涝中起骨干和关键作用, 仅仅按一般湖泊进行建设和管理将降低湖泊的地位和作用, 不利于湖泊治理建设和调度管理, 应按平原水库型湖泊进行治理建设和管理, 其洪水标准一般按50年一遇设计, 按200~300年一遇校核确定围堤加高整修高度, 控制洪水并给大洪水以出路。平源湖区地势低洼, 河网密布, 沟渠纵横, 圩垸众多, 水高田低, 因而决定了湖泊众多而分散, 调度管理困难, 但其规模大, 对整体防洪排涝系统的调度运行有重要影响, 有必要对大型湖泊在平原湖区防洪排涝中的作用和治理方略进行探讨, 提高湖泊在平原湖区防洪排涝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大大型湖泊的建设管理力度, 为湖泊调度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湖北省平原湖区是在长江、汉江两岸的冲淤积平原上发育而成的湖泊系统, 平原湖区自然面积38 890 km2, 是湖北省粮棉油和淡水鱼的重要产地。平原湖区由于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江河洪水位, 西承长江上游的川水, 南纳洞庭湖洪水, 北汇汉江洪水, 东受鄱阳湖洪水顶托, 每逢汛期外江洪水往往高出内垸地面几米乃至十几米, 外洪内涝频繁而严重, 历史上是长江和汉江的天然洪泛区, 洪涝灾害频发, 形成著名的“水袋子”, 面临江河洪水和内涝的双重威胁, 加之暴雨集中的5~9月, 江河水位上涨, 平原湖区积水受江河洪水顶托而不能自流, 靠内垸河网湖泊调蓄和泵站提排。当超过其蓄排能力时, 造成大面积农田涝灾, 因此, 防洪排涝任务十分艰巨。

1湖泊现状

湖北省湖泊众多, 星罗棋布, 素有“千湖之省”美称, 湖泊主要分布在沿江平原湖区, 江河、湖泊、渠网互通, 水系较复杂, 河港淤积, 自然灾害频繁, 血吸虫病流行,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建国初期, 全省有面积6.67 hm2以上湖泊1 332个, 湖泊总面积8 528.2 km2, 现面积6.67 hm2以上的湖泊有843个, 湖泊总面积为2 983.5 km2 , 面积接近或超过100 km2 的湖泊有5个。与建国初期相比, 湖泊总数减少488个, 其中面积333 hm2以上湖泊减少197个;湖泊面积减少5 544.8 km2, 减少了65%。

湖泊受外江水位涨落影响, 大水时常连成一片, 大湖套小湖, 母湖连子湖;枯水季节各自独立。加之洪水泛滥, 泥沙冲淤及人工围湖垦殖等影响, 湖泊沧桑易变, 所以全省湖泊数量、面积和容积均极不稳定。湖泊分布范围, 西起枝江, 东至黄梅小湖口, 北抵汉江碾盘山, 以应城、钟祥为界, 南与湖南省洞庭湖为界, 包括武汉等50个县市区, 自然面积3.89万km2,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1%。湖泊为汛期调蓄洪水, 削减江河洪峰水位, 发挥了显著作用, 并为滨湖大片农田灌溉及水产养殖等, 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在平原湖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湖泊治理

全省湖泊由于发育在江汉两岸冲淤积平原上, 湖水很浅, 有70%的湖泊水深不到3 m, 仅有10个湖泊最大水深达5m, 如以平均水深计算, 大部分湖泊从湖滨到湖心, 深度差别小, 湖底平缓, 湖水位稍有升降, 湖水面积随之发生明显的扩展或缩减, 因而湖岸界线经常要上下移动, 致使不少湖泊, 在高水位时期一片汪洋, 枯水季节, 大面积洲滩出露, 丰枯季节之间湖面积可相差几倍, 甚至几十倍。

由于历史原因, 1980年以前对湖泊过度围垦, 不仅使各湖泊面积普遍缩小, 甚至不少中小湖泊消亡, 从而降低了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平原湖区在较大规模进行河渠改造及涵闸、排水泵站等工程建设的同时, 又累计围垦湖泊面积57.928万hm2, 由于对湖泊的过渡围垦, 不仅使各湖泊面积普遍缩小, 甚至使不少中小湖泊消亡, 降低了原有湖泊的调蓄能力, 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 对鱼类、水禽和水生养殖等水产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为根治水患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筑堤修坝, 实现河湖分家;70-80年代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兴建大批排水泵站及配套的河渠和涵闸及河湖调蓄相结合的排涝工程体系, 解放后在湖区修建了许多大型排水涵闸和大型电力排水泵站, 其中电力排水泵站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在逐步加高和整修堤防, 疏通排水沟渠的基础上, 抵御了历年较大的洪涝灾害, 但防洪排涝标准仍然偏低, 需进一步加强主要湖泊科学调度和管理, 抵御更大的洪涝灾害。湖北省湖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堤段未达到设计标准;堤身单薄标准低;堤上病险涵闸多, 设计标准低、配套不全、病险严重, 影响安全;湖堤迎水面护坡少, 浪坎严重等。需要对湖堤进行整险加固, 包括堤身按设计标准培厚、病险涵闸整治和护坡衬砌等。

3湖泊作用及效益

平原湖区防洪排涝系统一般由湖泊、分蓄洪区、沟渠、排水闸及泵站等众多工程组成联合运用的整体系统, 整个系统中工程众多, 功能也有所不同, 又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但应以湖泊为中心, 湖泊在防洪排涝中起骨干和关键作用, 湖泊的分布和运行状况对整体防洪排涝系统影响很大, 因为它调节了干渠入流的时程分布, 调蓄而改变了入湖洪水过程, 因而使干渠水位降低, 减小了洪峰流量, 峰现时间推迟;而干渠水位又直接影响到排水闸及泵站的运行状况和两岸农田的防洪排涝条件, 对整体防洪排涝系统调度影响较大。

一般湖泊具有防洪、滞洪、蓄水、抗旱、航运、水产等综合功能, 是保护城市、油田、高速公路及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湖北省境内洪涝灾害频繁, 特别是地势平坦的中南部平原湖区, 江河纵横, 湖泊密布, 洪涝灾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具有发生频繁, 分布面广, 历时较长, 损失严重的特点, 成为制约平原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洪涝灾害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区域是江汉平原。当洪水达到调度方案规定的水位, 应及时向分洪围垸和分洪蓄洪区分洪, 保证大堤的安全。湖泊分洪损失一般为主要湖泊内围垸及湖外分蓄洪区分洪的淹没损失。计算出单位面积分洪损失值, 根据各分洪区容积曲线建立高程~分洪量~分洪损失关系曲线, 根据不同湖泊内垸及湖外分蓄洪区的分洪水位及分洪量查算分洪损失。

湖泊的防汛费用一般与主要湖泊和干渠高水位及持续时间有关, 当湖泊和干渠水位超过设防水位后即要防汛, 增加防汛费用和防汛负担。主要防汛费用为备品备料、劳动力及抢险救灾等费用, 根据历年干渠和主要湖泊的防汛资料整理出设防、警戒和保证等各级水位相应的防汛费用, 综合出湖渠水位与防汛费用的关系曲线, 供计算时查用。湖泊的效益为以湖泊为中心, 对湖泊、分蓄洪区、沟渠、排水闸及排涝泵站等整体防洪排涝系统进行联合优化调度, 使整体防洪排涝系统发挥最大作用, 使湖泊和分蓄洪区发挥最大调蓄及分蓄洪作用, 使排水闸站尽可能多的排泄洪水, 从而达到使干渠水位降低, 减小洪峰流量, 减少分洪及洪涝损失, 并减少防汛费用的目的, 减少的洪涝损失及分洪损失和减少的防汛费用即为湖泊的防洪排涝效益。

4防洪排涝调度

4.1调度原则

(1) 湖泊调度以水位为控制, 以前期雨量及水雨工情为参考。

(2) 排水闸能排尽排, 但当排水流量较小时应开机提排。

(3) 排涝泵站先排田, 后排湖, 但应把握时机及时排湖。

(4) 流域实行分区防洪排涝, 根据水雨工情实施分区调度。

(5) 流域一级泵站应服从统排调度。

4.2防洪调度和分蓄洪方案

(1) 制定科学的洪水预报调度模型和方案, 有效控制洪水。

(2) 湖泊围堤内的湖面为蓄洪水域, 湖泊内垸为分洪围垸, 外垸及小湖泊设置为大型湖泊的备蓄区和分洪区, 视水雨工情决定分洪围垸和分蓄洪区进行分洪。

(3) 湖泊分级控制水位按设防水位, 警戒水位, 保证水位进行控制调度。

(4) 当湖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若下游水位较低时, 可向下区下泄, 缓解上游紧张局势。

(5) 当湖泊水位接近保证水位, 预报后续降雨较大, 则向湖泊内垸分洪。

(6) 当以上措施仍不能稳定湖水位在保证水位时, 运用备蓄区和分蓄洪区分洪。

(7) 当采取以上综合统筹措施仍不能保证湖围堤安全时, 研究决定具体应急保堤措施。

4.3排涝调度

4.3.1湖泊

(1) 湖水位汛前控制水位按越冬水位, 汛期限制蓄洪水位为警戒水位, 设计蓄洪高水位为保证水位。

(2) 湖水位超过保证水位, 水位仍在继续上升时, 一级泵站都应服从统排调度, 投入流域排水, 同时控制二级站开机, 保证湖堤安全。

(3) 当排水泵站站前水位稳定在起排水位以下, 而湖水位超过起排水位时, 应及时开启排水闸抢排湖水;当湖水位接近警戒水位, 上游农田涝水仍未排出时, 排田排湖兼顾;当上游农田排出或排水泵站站前水位下降到警戒水位以下时, 全力排湖;当湖水位高于警戒水位, 低于保证水位时, 二级泵站停排。

(4) 当湖水位超过起排水位时, 或湖水位接近起排水位且预报近3日内有大到暴雨时排水泵站开机排湖。

(5) 若排水泵站全部开机, 湖水位仍不能稳定在保证水位时, 为保证湖围堤及下游安全应向分洪围垸和分蓄洪区分洪。

4.3.2涵闸

(1) 排水闸能排尽排, 当外江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时, 要利用排水闸抢排。

(2) 当湖水位在警戒水位以下时, 应及时开启排水闸抢排湖水。

(3) 排水闸、河湖节制闸、防洪闸、船闸等要实行统一调度。

(4) 当湖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 排水闸应服从统一调度。

(5) 沿江引水涵闸严禁灌溉水泄入排水渠, 按引水灌溉的最高节制水位控制。汛期节制闸原则上关闭, 上区节制闸随下区排水闸启闭而开启、关闭。当湖水位在设防水位以上时, 引水涵闸原则上不引水, 但确需引水时, 应严格控制引水流量。

4.3.3电排站

(1) 当湖水位高于警戒水位, 排水闸自排流量较小时, 或气象预报近三日内有雨且外江水位呈上涨趋势时, 泵站开机提排。

(2) 湖水位在保证水位以下时, 各电排站按分区调度方案排水。

(3) 当湖水位接近保证水位, 并预报湖水位将持续上涨时, 一级电排站投入流域统排调度, 统排期间视水雨工情控制二级站开机。

5防洪排涝方略

平原湖区防洪排涝系统由湖渠闸站等众多工程组成, 整体防洪排涝系统非常复杂, 只要某一子系统变化就对整个大系统带来影响, 需要综合分析, 制定整体防洪排涝方略。但应以湖泊为中心, 因为湖泊的分布和运行状况对整体防洪排涝系统影响很大, 它调节了干渠入流的时程分布, 湖泊调蓄后改变了入湖洪水过程, 因而使干渠水位降低, 减小了洪峰流量, 峰现时间推迟。湖泊在防洪排涝中起骨干和关键作用, 应按平原水库型湖泊进行治理建设和管理, 其洪水标准一般按50年一遇设计, 按200~300年一遇校核确定围堤加高整修高度, 控制洪水并给大洪水以出路。

5.1加高整修围堤调蓄

湖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堤段未达到设计标准;堤身单薄标准低;堤身单薄, 标准低;堤身建于软基上沉陷严重;湖堤迎水面护坡少, 浪坎严重。需对湖堤进行整险加固加高, 湖堤建设以欠高堤段加高培厚、基础防渗、堤身隐患处理和穿堤建筑物及其与堤身结合部的加固等为重点, 根据堤防的重要性和险情严重程度, 按照轻重缓急, 分步实施。包括堤身按设计标准培厚、护坡衬砌等, 加高和整修堤防, 以提高湖泊控制水位和调蓄洪水的能力, 提高防洪排涝标准, 同时又可增加排水涵闸的自排能力, 抢排洪水出江。

5.2退田还湖, 增加调蓄能力

由于对湖泊的围垦过渡, 不仅使各湖泊面积普遍缩小, 降低了原有湖泊的调蓄能力, 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实施退田还湖的目的是治理平原湖区水患, 增大调蓄库容, 提高调洪能力, 同时发挥生态景观功能, 调节气候, 有效的发挥水体自然生态保护功能, 增加娱乐旅游功能。将湖泊周围围垦的低洼农田进行退田还湖调蓄, 将增加湖泊面积, 增加湖泊调蓄能力。湖面扩大、水体连通后, 整个防洪排涝调蓄能力大大增强, 相当于增建了涵闸和泵站, 还湖后有利于调蓄自然来水, 减轻洪涝灾害, 保证农业丰收, 提高经济效益。

5.3疏挖排水河渠泄洪

大部分排水河渠港道曲折淤塞严重, 水流不畅, 必须进行疏挖, 增加泄量, 在现有围堤已加高加固的情况下, 提高排水河渠泄洪能力是当务之急, 按照“蓄泄兼等、以泄为主”的方针, 增加平原湖区排水河渠泄洪能力是解决大型湖泊防洪排涝问题的关键措施。排水河渠是湖泊的泄洪通道, 疏挖扩挖排水河渠能加大泄洪流量, 提高排水河渠泄洪能力, 同时可增加排水闸的抢排能力, 减轻洪涝灾害。

5.4兴建整治涵闸自排

湖泊围堤配套的排水涵闸除发挥排水、泄洪作用外, 对防止江水倒灌具有明显效果, 外可抵御长江洪水倒灌, 内可控制湖区水位, 对围湖垦殖, 水产养殖, 内河航运, 消灭钉螺等效益明显。排水涵闸既是平原湖区重要防洪屏障, 也是抢排入江的重要出口, 还是引江水济湖, 灌溉农田的重要入口, 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但围堤上病险涵闸多, 设计标准低、配套不全、病险严重, 影响安全。需对病险涵闸整治加固, 增加排水闸的抢排能力, 发挥排水、泄洪等功能和作用, 确保围堤安全。

5.5兴建改造泵站提排

平原湖区在较大规模进行河渠改造及涵闸建设的同时, 兴建了大批排水泵站, 但现有泵站机电设备严重老化失修, 工程设施配套不全, 带病运行, 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之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 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外排能力不足, 需要兴建部分排水泵站, 增加外排能力;并对现有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确保工程安全, 提高泵站外排能力, 减少沟渠积水, 有效减免洪涝灾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促进当地社会稳定,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为平原湖区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5.6加强分蓄洪区建设及管理

分蓄洪区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合理处理全局与局部关系, 解决超额洪水, 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的有效工程措施。大型湖泊应按水库型湖泊进行治理和管理, 对防御大洪水应有安全措施, 要对分蓄洪区加强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 确保安全。充分发挥蓄滞洪区的防洪减灾作用, 增加安全区和安全台数量, 加高加固安全区围堤和安全台高程, 兴建道路、桥梁、泄洪闸、安全设施和通讯预警设施等, 保证分蓄洪区的正常运用。并对分蓄洪区内的人口控制和产业结构实行严格管理, 落实好分蓄洪的补偿措施, 确保遇特大洪水后超额洪水分得进, 损失小, 有补偿。

5.7优化防洪排涝调度方案

湖泊调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较落后, 还存在认识不够到位、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应加强主要湖泊科学调度和管理, 抵御更大的洪涝灾害, 实时制定洪水调度方案, 提高洪水调度决策的支持能力和防洪调度的科学性, 分析雨水工情的变化, 提出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洪水发生时, 要坚持科学调度, 充分发挥湖泊、围堤、涵闸、泵站、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设施的防洪减灾作用。

5.8加强管护设施建设

湖泊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措施还不够有力, 依法管理困难多;应建立统一的湖泊管理机构, 加强对湖泊防洪排涝调度和管理, 建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为湖泊控制运用科学调度提供依据, 建立洪水管理制度, 编制主要湖泊及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 建立和完善蓄滞洪区管理制度。按照重要性、防洪作用和运用机率对蓄滞洪区进行分类, 完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 提高湖泊调度管理水平。

6结语

平原湖区防洪排涝系统影响因素多, 非常复杂。本文从系统分析观点出发阐述了大型湖泊在平原湖区防洪排涝中的作用和效益, 探讨了湖泊的防洪排涝调度及治理方略, 为大型湖泊建设管理提供了依据。大型湖泊在防洪排涝中起骨干和关键作用, 建议将大型湖泊纳入整体防洪排涝系统统一规划和调度管理, 平原湖区应以大型湖泊为中心, 按平原水库型湖泊进行治理建设和管理, 其洪水标准一般按50年一遇设计, 按200~300年一遇校核确定围堤加高整修高度, 控制洪水并给大洪水以出路, 使湖泊和分蓄洪区发挥最大调蓄及分蓄洪作用, 使整体防洪排涝系统发挥最大作用和效益。提高湖泊在平原湖区防洪排涝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大大型湖泊的建设管理力度, 为湖泊调度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针对平原湖区大型湖泊调度管理现实需要及在防洪排涝中的作用, 在分析湖泊现状及作用的基础上, 从系统分析观点出发阐述了大型湖泊在平原湖区防洪排涝中的关键作用, 探讨了湖泊的防洪排涝调度及治理方略, 建议将大型湖泊纳入整体防洪排涝系统统一规划和调度, 按平原水库型湖泊进行治理建设和管理, 使湖泊和分蓄洪区发挥最大调蓄及分蓄洪作用, 使整体防洪排涝系统发挥最大作用和效益, 提高湖泊在平原湖区防洪排涝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大大型湖泊的建设管理力度, 为湖泊调度管理和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型湖泊,防洪排涝,效益

参考文献

[1]郑立梅.水利工程经济[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7.

[2]黎国胜.东庄堰灌区配套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22-24.

湖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索 第7篇

湖泊是人类栖息的基地, 是重要的可多功能利用的地表水资源。在过去50年来, 我国有近千个自然湖泊已经消失, 平均每年20个, 这已对我国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自2005年底松花江污染事件以来, 我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 平均两三天便发生一起。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的暴发又一次向我们敲起警钟。随着各地湖泊环境问题的恶化, 历经6年时间, 我国政府投入资金910亿元, “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一方面是人们利用湖泊资源发展了经济, 取得了收益;一方面是人们为维护湖泊正常的环境效应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那么湖泊带给人类的收益是多少?人类为维护湖泊的环境效应付出的成本又是多少?在湖泊环境与经济发展中人类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这里需要披露相应的会计信息进行反映, 同时也需要湖泊环境会计对人类的治理活动进行监督。

通过对湖泊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并据此评价经济活动的成就, 能满足环境管理者决策时所需信息的要求。湖泊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现实的选择。

二、湖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方式

对于湖泊环境会计核算系统而言, 因为其会计主体的相关活动都是和环境事项有关, 应以整个湖泊流域为会计核算对象, 在传统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 增设和环境有关的科目, 对其原有财务报表进行改造, 以新的环境会计要素反映财务信息的同时反映环境信息。这样做既没有另外增设环境报告, 加大会计核算工作, 也不是把环境信息作为附属品反映在财务报告上, 不能突显其重要性。当然, 这种做法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行的, 因为企业大部分经济活动不属于环境事项, 信息使用者更加注重企业的其他财务信息。环境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相同, 各环境会计要素在确认、计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进入环境会计报告, 环境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环境成本表以及环境质量情况一览表。

(一) 环境资产负债表。

环境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湖泊环境会计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资源、用于环境治理的资产和由环境问题而引起的环境负债的报表。环境资产负债表, 对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权益进行分项反映, 对每个项目列出具体的数字和金额。在环境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 应对各环境要素的计量方法进行说明, 以增加环境信息的详尽程度和可利用性, 并且应该使用非货币计量单位反映环境资产负债表中未能反映的事项。该表中的环境总资产, 可以说明国家所拥有的湖泊资源总量、湖泊能给人类带来的生态资源数量以及环保投资用途;环境权益反映湖泊资源水质变化情况等。

(二) 环境利润表。

环境利润表采用传统财务会计上单步式利润表的形式, 将本期所有湖泊产生的效益加在一起, 然后再将所有环境费用加在一起, 两者相减, 通过一次计算得出本期环境净利润。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环境效益和环境费用不存在直接的配比关系, 并且很难区分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与在该过程外发生的收入与费用项目, 采用单步式利润表可以避免分类上的困难。环境利润表可反映湖泊会计主体对湖泊环境保护治理的效果。

(三) 环境现金流量表。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对湖泊进行管理的一定时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由于湖泊环境会计主要核算环境事项, 不是以产品的生产销售的经营活动为主、兼顾资金的筹集和投放, 所以在编制环境现金流量表时, 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进行划分意义不大。目前对湖泊流域进行管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 资金的使用主要表现在对湖泊的治理和保护以及开发湖泊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上, 日常经营活动主要有旅游资源的开发、湖泊污染的治理等。

(四) 环境成本 (支出) 表。

反映湖泊环境会计主体某年度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总金额, 以及具体支出明细金额。表格可采用两栏式, 一栏反映支出项目, 一栏反映本年度支出金额, 如果为了财务分析的需要, 也可以设置三栏, 第三栏反映上年度支出金额, 以便于比较本年度金额和上年度金额, 分析环境支出的变化情况。

(五) 湖泊环境质量情况一览表。

该表主要反映湖水中污染物含量情况, 表明湖泊水质级别, 既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湖泊水质的信息, 又为计算水资源价值等提供了资料。如果湖泊管理局没有专业人员对湖泊环境质量进行测量, 该项工作可由湖泊环境会计主体和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协作完成。一些高校设有环境工程系, 具有能力完成此项工作, 而且每年有大量毕业生从事相关毕业课题的研究, 也具备完成此项工作的动机。湖泊管理处和高校可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协作, 成为高校的科研基地, 达到双赢的结果。

三、湖泊环境会计的主要账户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湖泊环境会计在对有关的环境事项进行核算时, 设置的主要环境会计账户有以下几个方面。湖泊环境资产类账户: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生物资产、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折耗、培育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湖泊环境负债权益类账户:环境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环境资本、资本公积、环保基金;湖泊环境效益类账户:直接环境效益、间接环境效益、营业外收入;湖泊环境费用类账户: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维护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降级费用、环境保护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湖泊环境损益类账户:环境留存收益。

这些环境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环境会计要素信息与传统会计科目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环境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环境资产折耗”作为“环境资产”的抵减账户, 期末一般为贷方余额, 二者余额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方;“培育资产”性质类似于在建工程或在产品, 期末为借方余额, 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方反映;“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为贷方余额, 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负债方进行反映;“环境资本”是权益类账户, 期末余额在贷方, 在资产负债表右边所有者权益方反映;各种环境费用期末转入“环境留存收益”账户, 无余额, 发生额进入利润表反映;环境效益类账户作为收益类账户, 期末转入“环境留存收益”账户, 无余额, 发生额进入利润表反映。湖泊环境会计财务报表可按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不同时期进行编制。月度、季度财务报表是指月度和季度终了提供的财务报表;半年度财务报表是指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结束后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是指年度终了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

湖泊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环境资产负债表是按月编制的会计报表, 其表首主要填明湖泊会计主体的名称、报表的名称、编制报表的日期与计量单位。该表各项目的数字应根据湖泊会计主体本期总分类账户或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或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后填列。表中“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 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 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和数字按本年度规定进行调整, 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具体填列方法如下: (1)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进行填列。具体项目有:应收款项、固定资产清理、培育资产、生物资产、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资本公积、环保基金、环境留存收益等。湖泊环境会计的在建工程暂不考虑其资产减值。 (2)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固定资产”项目, 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余额填列, 湖泊环境会计的固定资产暂不考虑其资产减值;“环境资产”项目, 根据“环境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环境资产折耗”科目的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3) 根据表中有关项目数字计算填列。表中一些合计或总计项目, 如环境资产总计、湖泊环境负债合计、湖泊环境权益合计、环境负债和环境权益合计, 都是根据表中相关项目加总后填列。

湖泊环境利润表的编制方法:由于湖泊环境会计采用表结法进行本年利润的核算, 所以环境利润表各效益及费用项目“本年实际”栏, 可根据年末各相关科目结转“环境留存收益”科目的数额填列。“上年实际”栏的各项目, 应根据上年利润表的相关项目填列。其中“效益合计”、“费用合计”、“利润总额”项目根据各相关项目计算填列。

湖泊环境会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湖泊环境会计现金流量表在编制时采用直接法, 各个现金流入与流出项目的数据可以直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在实际工作中, 还可以运用其他技术手段, 如可以借鉴传统财务会计中的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进行编制。

湖泊环境成本 (支出) 表的编制方法:编制环境成本 (支出) 表的关键是区分某项支出是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属于收益性支出, 当支出发生时, 应根据其受益期的长短进行区分。

湖泊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研究 第8篇

一、湖泊环境会计计量的特点

(一) 计量单位的多元性

湖泊环境会计计量的单位仍然采用货币单位, 但有些湖泊资源不是劳动产品, 其价值表现为效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货币可以作为效用单位的计量单位。但是由于湖泊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复杂性, 其所计量和确认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湖泊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在采用货币计量为主的基础上, 辅之以其他的计量单位, 如实物量, 计量单位具有多元性。

(二) 计量属性的多样性

湖泊环境会计计量的基础可以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等。湖泊资源不是通过交换形成的价格, 而是依据其效用及其稀缺性, 以湖泊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作为其价值。效用的最大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计量。

(三) 计量的模糊性

在湖泊环境会计要素中, 存在着许多模糊现象, 如湖泊资源效用的模糊、湖泊资源稀缺的模糊、均衡的模糊等, 如果强调计量方法的精确性, 就会与事物复杂性之间产生矛盾。由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 人们对它进行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较低, 当复杂性超过一定界限时, 模糊性就不容忽视了。因此模糊数学在湖泊环境会计的计量中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 计量中的社会性

传统会计的计量均是以企业为中心进行的, 成本、效益等概念都是以企业为基础。湖泊环境会计的计量内容包括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湖泊资源本身存量的计算, 因此湖泊环境会计中的费用、效益等概念具有“社会费用”、“社会效益”的内涵。

二、湖泊环境资产的计量方法

(一) 湖泊自然资源资产的计量方法

湖泊自然资源资产即指湖泊水资源资产, 其计量也就是对湖泊水资源价值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估计。湖泊水资源的价值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是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 而且有些要素是不相容的。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 精确化的能力减少, 在达到一定程度时, 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采用模糊数学法来计算湖泊水资源的价值。模糊数学是利用模糊思维建立的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计算的目的在于了解湖泊的合理水价, 提醒人们节约用水, 从而保护湖泊资源。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 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确定。影响资源水价的因素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指标, 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取指标不仅需要考虑指标的代表性, 还需要考虑其独立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考虑水资源本身的质量和数量, 应采用水质综合指数代表水质对资源水价的影响, 采用人均水资源量代表资源量对资源水价的影响;考虑到经济方面对资源水价的影响, 选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DP) 来代表;对于社会方面对资源水价的影响, 选取人口密度指标代表。

第二, 模糊评价关系的确定。应用升 (降) 半梯形分布建立一元线性隶属函数, 得出各指标的综合评价矩阵R。

第三, 水资源价值的模糊综合评价。把综合评价矩阵R与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 得到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价指数Q。

第四, 资源水价的计算。根据实际调查得到居民对于水价的最大承受指数 (承受指数=水费支出/实际收入) , 应用这一概念可以得到资源水价的上限P, 由此得到资源水价在[P, 0]之间, 按照等差间隔划分为价格向量, 这样可以得到资源水价向量:S= (P, P1, P2, P3, 0) , 再应用转换公式V=QS来计算资源水价。

(二) 湖泊生态资源资产的计量方法

湖泊生态资源资产计量的实质是自然资源发挥间接效用能力的测量, 确认的标准应是环境资源能够带来间接效用, 并能够为其会计主体所控制。其计量时, 首先应穷尽湖泊能带来各项间接效用, 再分别对各项间接效用的潜在能力进行计量, 汇总后即为生态资源资产的价值。

如果湖泊面积较大, 具有气候调节作用, 则需要对其进行计量。计算其气候调节生态资源时, 可采用替代成本法, 即以存在湖泊和不存在湖泊的其他条件相类似的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对比, 二城市居民医疗费之差可作为气候调节资源计量依据。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 各地区的湖泊资源已纷纷建成旅游景点, 湖泊的旅游效用越来越高且能带来较大的收益, 湖泊的旅游价值需要计量。如果该湖泊风景区有门票收入, 则以其门票收入做为湖泊的旅游价值。如果没有门票收入, 则以旅行费用法进行计量。旅行费用法是国外常用的评估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资源价值的方法, 它以“游憩商品”的消费者剩余作为游憩区的经济价值, 通过计算交通费和花费的时间成本等旅行费用来确定旅游者对环境商品或服务的支付意愿, 并以此来估算环境物品或服务价值。旅行费用隐含的原则是尽管自然景观可能不收门票费, 但是旅游者为了游览却需要付出费用, 旅游者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可以看作是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的实际支付, 而支付意愿就等于消费者的实际支付与其消费某一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之和。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总旅游价值=消费者支出+消费者剩余

其中, 消费者支出=旅行费用支出+旅行时间花费价值+其他费用

旅行费用支出=交通费用+食宿费用+门票及服务费用

旅行时间花费价值=游客旅行总时间小时数×游客每小时的机会工资

其他费用=在景区摄影、购物等费用

消费者支出所包括的各项内容均可通过实地调查或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相应的数据。难点在于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消费者剩余可理解为对于一件商品或一项服务, 使用者愿意为其支付的费用与实际支付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对每一个人来说, 消费者剩余将取决于其社会经济特征X和其到景点的距离花费P (0) 。到此景点观光次数较多, 表明他们有一个较高的需求函数, 将获得较大的消费者剩余, 另一方面, 对旅行费用P (0) 较低的个人来说, 也可获得较高的消费者剩余。相反, 距离越远, 旅行费用越高, 所获剩余价值越少。具体做法:第一步, 将湖泊区域以评价场所为圆心划分为若干个小区, 一般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第二步, 在评价地点对旅游者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统计每一区域内到此地点旅游的人次, 计算旅游率。Qi=Vi/Pi, 式中:Qi:小区的旅游率;Vi:小区到景区的年旅游人次;Pi:小区年末总人口数。第三步, 对不同区域的旅游率和旅行费用以及各种社会经济变量进行回归, 进行相关分析, 求出对旅游率影响最大的经济变量为旅行费用。第四步, 建立旅行费用变化与旅游率的一元回归函数模型, 求出增加费用所对应的旅游人次, 求得一系列数据, 得出增加费用的最大值Pm。再考虑增加该变量时的旅游人次变化, 建立湖泊旅游人次与增加费用之间的多元回归函数模型r (x) , 利用公式Vp=∫0Pmr (x) dx计算出消费者剩余。

(三) 湖泊人造资源环境资产的计量方法

湖泊水资源除了自然资源以外, 还存在人造水资源。由于湖泊人造资源是花代价取得的, 其价值可以按所花代价进行计量, 即以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以及其他费用的合计数进行计量。

(四) 湖泊景观类、环保固定资产的计算方法

湖泊园林建筑等景观类固定资产, 以及为保护湖泊水质而建立的截污管道等环保类固定资产, 在建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则以这些耗费作为其实际成本。

三、湖泊环境负债与权益的计量方法

(一) 湖泊环境负债的计量方法

由于湖泊环境负债属于区域环境会计的核算范围, 其会计主体为政府的某个环保局, 该会计主体本身并没有直接使用环境资源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湖泊环境的保值或补偿责任主要在于企业, 环保局收取责任企业应支付的和环境资源使用及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费用后, 作为保护湖泊环境的未来支出从而形成负债, 所以对湖泊环境负债的计量也就是对企业环境负债的计量。

(1) 金额可以确定的环境负债的计量。这类负债主要包括应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应收排污费等。二者的计量可根据我国2000年提出的“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治理原则, 按照国家有关方面的规定标准来预计应收取的金额。

(2) 或有环境负债的计量。或有环境负债的计量主要依据导致或有环境负债的事项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来计量或有环境负债和与之相应的环境损失。如环境负债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而且其导致的损失金额也可以合理地进行估计, 就可以对或有损失进行核算;如果导致环境负债的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有可能, 或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但相应环境损失的金额无法合理地进行估计, 可以采用显示但不预计的办法, 以补充说明的形式在财务报表或环境报告书中, 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金额范围或不能作出估计的原因加以说明;如果环境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则可以采用不预计、不显示的办法。

(二) 湖泊环境权益的计量方法

湖泊环境权益的计量和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计量方法一样。传统会计中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基本上不存在专门的计量问题。湖泊环境权益也只是某种数学运算的结果, 是一个平衡数, 环境权益=环境资产-环境负债, 只需要通过对相应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计量间接进行。

四、湖泊环境效益的计量方法

(一) 直接环境效益的计量

直接环境效益渗透着人类劳动, 其效益可按劳动量的货币计量, 但在实践中, 劳动量的多少具有不确定性。因此, 对直接环境效益的计量需大量采用估计的方法进行。

一是直接扣除法。直接环境效益体现在实现的资源产品收入中, 资源产品的收入实际上是由物质资本的转移价值、人力资本的转移价值、合理的利润和直接环境效益构成的。物质资本的转移价值可理解为物化劳动的价值, 除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物化劳动价值外, 还包括自然资源的耗减成本;人力资本的转移价值可理解为活劳动的价值;合理利润应为社会平均利润。如果资源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上述转移价值及合理利润, 其余额即为直接环境效益。转移价值是指社会平均转移价值。其计算方法为:

直接环境效益=资源产品销售收入-物质资本转移价值-人力资本转移价值-合理利润

二是影子价格法。经济数学中的影子价格为利用国际贸易交换价格的原理、分离直接环境效益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资源产品的国际流动中资源产品的价格体现出资源稀缺性的特点, 价格差异就是资源开发后释放的直接环境效益。从影子价格的普遍性来讲, 宜采用以标准转换系数确定的非外贸物影子价格, 与实际商品价格的差额来确认直接环境效益。标准转移系数 (SCF) 是用口岸价格计算出所有进出口货物的, 与用国内价格计算的该商品的价值之比表示的国内价格水平转换成本国货币表示的国际价格水平的转换系数, 以此系数乘以资源产品的价格, 就是资源产品的影子价格。影子价格与国内资源产品价格的差额, 即为直接环境效益。其计算公式为:Ps=P·SCF, 式中, Ps为资源产品的影子价格;P为资源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式中:Mi表示第I种进口货物到岸价总额;Xi表示第I种进口货物离岸价总额;ti表示第I种进口货物的关税;Si表示第I种进口货物的补贴率。

三是数学分解法。真正的环境效益是持续的效益, 持续效益被认为是某一受益者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消费的最大量, 同时又不减少下一时段的可能消费。ELSERATY的论文中利用数学公式将资源产品销售收入分解为使用者成本和持续效益, 这里的持续效益可理解为直接环境效益。其公式为:X=R[1- (1+r) - (n+1) ], 式中:X表示持续收益;R表示销售净收入;r表示贴现率;n表示时间。

(二) 间接环境效益的计算

间接环境效益通常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 其效益的确定带有很大主观性, 可采用直接估计法和间接估计法。直接估计法是依据间接环境效益的构成, 对其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计量, 然后汇总计量间接环境效益的方法。间接估计法是以减少的经济损失来计量间接环境效益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 首先要假设生态环境达到某一标准后, 将此标准与未达标准前相比可能减少的损失, 效益的计量可由减少的损失来间接汇总进行。

五、湖泊环境费用的计量方法

(一) 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的计量方法

对自然资源耗减费用计量的前提是对环境资产进行计价, 将自然资源作为一项资产核算, 可认为是环境资产存量的核算, 而将自然资源的耗减作为一项费用核算, 可认为是对环境资产流量的核算, 水资源的用量乘以水资源单价即为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

(二) 生态资源降级费用的计量方法

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是指由于废弃物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容量而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时所造成损失的货币表现, 具体来讲, 其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生态资源被破坏所造成损失的货币表现, 即破坏费用;一种是恢复被破坏生态资源时所发生的支出, 即恢复费用。恢复费用包括劳动量因素, 可按照在对湖泊生态资源进行补偿时所发生的实际人力物力支出进行计量。破坏费用可以按照L.D詹姆斯的污染损失浓度模型进行计算, 具体做法如下:

(1) 单功能湖泊水环境价值损害程度评价。设湖泊的某一项功能i共有n种污染物, 第j种污染物对湖泊第i项功能的污染损失率Rij为:, 式中, cij为第j种污染物的浓度 (mg/L) ;aij、bij为污染物的价值损失参数, 是仅与污染物自身特性和水体使用功能有关的参数, 可通过毒理试验和损害试验确定。

当水中污染物多于一种且相互独立时, 其综合损失率应为减去交互影响部分后的综合损失率Rin。Rin=Ri (n-1) +[1-Ri (n-1) ]·Rm, 计算时, 先将各污染物浓度逐一代入公式中求出各单项污染损失率Rij。计算Rin时, 先算两种污染物的综合损失率Ri2, 则可计算Ri (3) =Ri (2) +[1-Ri (2) ]·Ri3, 依此类推, 直到算出Rin为止。

(2) 多功能湖泊水环境价值损害程度评价。对具有两项以上功能的湖泊, 可先按单功能湖泊损害程度评价法确定各功能相应的损害程度, 如果有必要进一步综合, 则按各功能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比重做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三) 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的计算方法

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以及生态保护费用的发生一般表现为人类劳动的耗费, 可以按照财务会计的计量方法, 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进行计价。

最后, 将湖泊资源有关的效益以及与湖泊资源相关的费用支出进行对比, 其结果作为湖泊环境利润的计量金额, 所以湖泊环境利润的计量实际上就是湖泊环境效益和湖泊环境费用的计量。

参考文献

[1]汪小英《:关于环境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 《环境会计专题》,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Chavas Jean-Paul et al.On the commodity value of travel time in recreational activities.Applied Economics, No.21, 1989.

[3]Donnelly D.W et al.Net economic value of deer hunting in Idaho USDA, FS.1986, Resource Bulletin:RM-13.

武汉城市湖泊生态景观塑造探究 第9篇

一、城市湖泊景观特性

城市湖泊主要指位于建成区及其邻近正在非农化地区中的湖泊, 也包括位于中心城区周围点状分布的和城镇区域范围内的湖泊。城市湖泊景观是以自然资源为主导, 作为一种水景自然景观, 与其他类型的自然、人文景观相比, 有其自身特征。

1、湖泊景观“水”的特色。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生活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研究表明亲水近水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和心情。水的形态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各有不同, 既可以碧波荡漾, 也可以波澜壮阔, 水不同形态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影响。

2、湖泊景观的生态功能。

城市滨湖区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的交界处, 呈现出明显的生物的多样性, 还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城市湖泊具有调节城市温度湿度、净化美化自然环境、防止洪涝灾害、补充城市地下水等功能。

3、湖泊景观的空间特征。

受城市用地影响, 城市的滨水空间多被挤压呈带状, 由于湖泊是闭合空间, 所以城市湖泊空间特征就是带状成环, 要求有完整的环湖游憩道。湖泊景观空间可以分为滨湖控制区、滨湖绿化区、湖泊水域三部分。

二、武汉市城市湖泊概述

1、武汉城市湖泊分布。

武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 正常水位时, 湖泊水面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 湖泊水面率为11.11%, 居全国各大城市的首位。其中主城区湖泊41个, 远城区湖泊129个, 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本文主要研究武汉市现存的42个城市湖泊, 它们分别是:汉口:西湖、北湖、小南湖、鲩子湖、菱角湖、后襄湖、黄石海、金银湖、张毕湖、竹叶海、塔子湖、黄塘湖。武昌:南湖、紫阳湖、晒湖、东湖、杨春湖、戴家湖、水果湖、青山北湖、四美塘、沙湖、内沙湖、青菱湖、野芷湖、汤逊湖、黄家湖、野湖。汉阳:月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三角湖、万家湖、汤湖、烂泥湖、跦山湖、西北湖、后官湖、蔡甸南湖。

按与城市建成区的关系这些湖泊可以分为:城中湖、跨城乡大湖泊、城郊湖泊。城中湖是湖岸线超过3/4被建成区包围的湖泊, 一般位于城市建成区, 只有少数在城市边缘。跨城乡大湖泊是指横跨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一些较大湖泊, 大跨度导致一部分湖岸线嵌入城市内部, 另一部分在郊区。城郊湖泊位于城市的边缘, 周边建筑密度较低, 少于1/2的湖岸线被建设用地包围。

2、武汉市城市湖泊分类。

城中湖面积较小, 生态作用较弱, 但其融入城市建成区内部, 人群密集, 建筑交通错杂, 是城市的开放空间。跨城乡大湖泊不仅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基于本身丰富的自然文化历史遗产更使其具备风景区特性。城郊湖泊距城市建成区较远, 位于城市边缘或外围低密度建设区, 但其明显的生态效益与城市生态安全联系紧密, 并对城市旅游经济有重大价值。它们相互穿梭于城市的建成区和新建区。因此在景观功能上划分, 武汉城市湖泊有三种类型, 即:城中公共空间型、风景区型、城市生态型。

3、武汉城市湖泊保护建设现状。

为了进一步加强湖泊的保护和治理, 实现滨江、滨湖特色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 2012年5月, 武汉市政府通过《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 明确为中心城区湖泊划出23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 让总面积132平方公里的城中湖不再被填占或成为某些人的“私人后花园”。“三线一路”实现湖泊水资源、生态绿化、公共滨水空间的协调统一:蓝线是湖泊的水域范围, 严禁填占;绿线是绿化用地, 水与陆地之间的过渡空间;灰线也称周边控制范围区, 限制环湖无序开发, 确保湖景的公共性、共享性。灰线之外的环湖道路, 则是湖泊与外界的天然分界线, 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为市民提供休闲、亲水的通道, 并以此保护湖泊岸线。

三、武汉城市湖泊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 武汉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再加上本身土地资源紧张以及人们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淡薄, 拥有着丰富的城市湖泊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 滨湖绿化空间较少, 景观封闭。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扩张和经济利益的驱使, 城市用地也愈发紧张, 一些房地产商大肆兴建滨湖房地产并以水为卖点。这样湖泊本体受到侵占, 湖泊面积渐渐减少。现阶段城中湖水域面积一般在10公顷左右, 20个城中湖中, 水域面积低于10公顷的就有8个, 占城中湖的40%;少于20公顷有14个, 占城中湖70%。湖泊外围被高耸的建筑群包围, 立体视觉效果差, 让市民亲湖不见湖。另外, 建筑紧临湖泊, 滨水绿化空间变的狭小, 缺乏规划设计, 无完整的环湖游憩道, 水生态系统遭破坏。如2002年底建成的菱角湖公园, 只是少量绿化, 无休闲娱乐设施, 湖边几个吊椅还向市民收费。鲩子湖的宝岛公园也是类似, 湖岛上设施破烂, 还被随意辟建成菜地, 白白浪费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布局规划无序。

其次, 湖泊与城市主题分离, 江湖间缺乏联系。由于城中湖处于城市中心, 周围建筑用地紧张, 导致湖泊如同“碗”中水, 为方便湖泊公园的管理, 公园周边筑起围墙, 行人看不见也感受不到湖的存在, 视线被遮挡, 风景隔离。武汉市湖泊多属壅水浅水型湖泊, 历史上江湖相通。为了防止洪涝灾害, 人们在沿江、沿湖低洼地势处筑起堤防, 阻隔了长江汉水与各湖泊间联系, 因而造成如今的内湖和外江格局, 破坏了原本的自然生态系统。

四、城市湖泊景观塑造方法探析

1、城中湖景观塑造。

其一, 拓宽滨湖绿化空间, 满足服务对象需求。城中湖位于城市中心, 面积较小, 但与居民关系密切, 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公共休息空间, 然而此类湖泊绿化面积狭窄, 周边建筑错乱围剿湖泊, 阻挡了大众视线, 空间宽度需求尤为重要, 具体可以从生态学、使用者视觉空间感受、活动空间需求三方面来着手, 巧妙运用空间设计增加空间感。增加湖边休闲娱乐设施, 可在周边建造小型富有创意的建筑来吸引人群, 带来人气。其二, 加强湖泊与城市间的纽带关系。滨湖滨水公园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临湖不见湖就是湖泊与城市缺乏联系, 应该将其与城市结合起来, 构建完整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一方面, 可加强湖泊公园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城中湖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 被建设成为城中湖公园, 要最大程度方便市民, 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特别要注重的是居住区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步行通道, 保障其安全、通畅。另外, 可加强湖泊公园与城市的视觉联系, 周边建筑过于阻碍视线的应当予以调整拆除, 要求城市公共空间的湖泊周边建筑富有艺术性和创意, 为湖景和城市添色。

2、风景区型湖泊景观塑造。

现代社会城市高速发展, 人口也急剧增长, 城市生活压力大, 环境遭到破坏, 人们迫切需要去安逸秀丽的有氧风景区去重新体会自然的魅力, 释放积累的压力舒缓神经。城市湖泊风景区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视线开阔, 吸引着市民观光游玩。而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张, 城市建成区越来越靠近郊区湖泊, 湖泊风景区也于城市相交, 人们也有了更多机会亲近大自然, 所以协调跨城乡风景湖与城市的景观关系尤为重要。湖泊风景区必须保持较大的面积, 并尽量保障风景区扩展的余地, 如武昌区南湖远期扩展到汤逊湖, 汉阳的墨水湖与龙阳湖融合发展等。湖泊风景区必须保持原有的生态稳定性,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得破坏传统历史文化遗迹, 塑造风景人文景观, 树立全面的景观文化观;风景区与城市交界处过渡段一定要控制好隔离绿化缓冲带, 控制建筑物的密度色彩。另外, 突出风景区湖泊自然资源特色尤为重要, 如东湖风景区, 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 是非常少有的大型城市湖泊。

并尽可能去扩大风景区的面积。湖泊风景区必须保持原有的生态稳定性,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得破坏传统历史文化遗迹, 塑造风景人文景观, 树立全面的景观文化观;风景区与城市交界处过渡段一定要控制好隔离绿化缓冲带, 控制建筑物的密度色彩。另外, 突出风景区湖泊自然资源特色尤为重要, 这些特色都对风景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有着重要影响。

3、城郊生态型湖泊景观塑造。

有一圈湖泊分布在武汉市城市建成区周边, 它们分别是:戴家湖、扬春湖、东湖、严西湖、南湖、野芷湖、汤逊湖、黄家湖、青菱湖、万家湖、黄狮海、金银湖、黄潭湖、南太子湖、三角湖、后官湖、什湖、张毕湖。在空间分布上容易发现两个明显特点:第一, 这些湖泊都接近建成区, 对城市呈包围之势;第二, 它们在各自水系内基本是相互连通的或距离相近, 但湖泊水系由于被建设用地切割导致彼此间分离。要做好湖泊景观塑造就要把握景观塑造对象的特征, 所以对于此类湖泊景观塑造就要发挥突出它们的最大特点———生态性, 塑造湖泊生态景观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城市生态安全的保护, 在注重生态景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其内容性, 通过构建和完善生态网络, 尽可能地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五、城市湖泊景观塑造的措施

城市湖泊景观塑造的最终步骤是空间上的落实, 湖泊空间一般可分为:湖泊周边控制区、滨湖绿化区、湖泊水体, 湖泊景观塑造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对每部分的空间处理上。

1、湖泊周边控制区。

该区域的功能是协调湖泊与城市关系, 是湖泊景观塑造的外围背景与保护屏障。该控制区作用有:协调控制区用地类型, 保护景观积极因素, 控制引导建筑景观。协调用地指的是把握城市产业结构, 使污染性企业远离风景区, 避免污染, 引导文化、娱乐、教育、体育等公共建筑进入控制区, 保护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积极要素, 指保护控制区山体、富有特色建筑、区域生态要素。该区域对于建筑的体积、高度、色调、风格、形式等也要加以控制, 使得建筑与自然景观间能够达到和谐统一。

2、滨湖绿化区。

该区域是湖泊景观塑造的主要区域, 滨湖绿化为湖泊建立自然屏障, 参与协调湖泊与城市间关系, 市民得以在该区展开湖畔休闲活动。滨湖绿化区应有完善系统的环湖游憩道, 尤其是步行道, 应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娱乐场所, 和各具特色的景点。另外, 该区域景观塑造还需满足:确保市民亲水空间共享服务的多重需求;滨湖空间的关联性与完整性;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3、湖泊水域。

该区域是湖泊景观区别其他景观类型的根本所在。水体景观塑造要做到如下要求:合理处理湖泊水面, 组织陆域与水体景点, 划分景观空间;熟练运用理水技法, 缓解水面空间空旷单调、丰富景观层次、创造曲折幽深的特色景观。运用多重湖岸线处理手法, 拓展滨湖空间、实现湖岸与水体的生态融合、固定美化湖岸。浅水区可以利用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群落, 放养水生微生物、动物以修复水生态, 并结合景观设计创造一个如诗如画的生态景观。

摘要:武汉市江河纵横, 湖泊众多, 却处于“优于水而忧于水”的境地。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城市湖泊现状调查, 分析城市湖泊在为市民们提供休闲活动空间、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打造特色城市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遇到的难题, 根据湖泊与城市地理位置关系以及湖泊的不同作用将武汉市城市湖泊分为城中湖、跨城乡风景湖、城郊生态湖三种类型, 并提出了适用于武汉市湖泊景观塑造方法。

关键词:城市湖泊,湖泊景观,景观塑造

参考文献

[1]张毅、邓宏兵:武汉市城市湖泊演化及开发利用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余柏椿: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J].新建筑, 2000 (4) .

[3]吴必虎、贾佳: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2) .

[4]范霞: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基于城市景观演变的分析[J].城市问题, 2005 (1) .

[5]魏海波:武汉市城市湖泊景观塑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6]许伟:城市湖泊景观塑造探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 2008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小型湖泊】相关文章:

中小型民企06-01

中小型饭店06-03

中小型矿山07-25

中小型物流08-08

中小型企业网络05-14

中小型保险企业05-19

中小型水库土坝07-04

中小型图书管理07-19

中小型服务企业07-22

中小型农机企业07-27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问题下一篇:Wifi电力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