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检验岗位范文

2024-06-02

分析检验岗位范文(精选8篇)

分析检验岗位 第1篇

一、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 定量分析, 没有很强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不能充分了解和反应实际分析检验的情况[1]。第二, 定性分析以硫化氢为主线, 存在很多复杂内容, 是验证性实验, 无机化学中已经对许多离子反应进行了实验。传统实验方式比较重视“菜谱式”操作, 教师完成所有试验仪器的调试和药品的配制, 甚至交代清楚所有试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细节, 学生仅仅只是依据实验课本进行操作就可以, 完成称量、标定、测定的基本操作后, 甚至不进行实验也可以完成报告。上述教学方式缺少创造性和思维训练的影响和激励, 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实验操作和内容实用性以及重要性, 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 形成不规范的基本操作,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不是很高, 不能及时解决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近年来, 国家开始大力改革分析化学实验实践教学, 主要就是不断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 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改革经验, 但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到课堂还是会出现问题。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范围, 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应用人才, 为保证能够学以致用, 逐渐朝着应用型人才方向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2]。

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模式是教师讲课, 学生操作, 教师指导, 教师会讲解好试验中需要的一切事宜, 一般都是验证性试验, 很少进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 单一、机械的实验方式, 学生只能得到单一的结果, 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 限制学生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并且也会限制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学力量, 大大降低实验课时, 导致实验项目和内容都相对简单, 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很少, 不少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实验的时候不规范、不严谨的操作, 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很高, 不少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还不具备基本操作技能,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如, 不少学生实验的时候不能规范使用天平, 天平里散落药品、称量时不关天平门、随处乱记数据;不少学生在实验的时候不能正确使用锥形瓶和滴定管, 锥形瓶不摇晃就实验;读取滴定管数据的时候, 学生不能在垂直地面的时候从滴定架上取下滴定管行读数[3]。不少学生不清楚有效数字的概念, 试验中实际应用的时候, 不能正确记录滴定管数据;分光光度实验的过程中, 分组进行, 不少学生不亲自实验操作, 或只进行一次试验, 促使不能合理应用实验设备等, 此外, 不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 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方法比较简单, 考核学生成绩的时候, 存在很大主观性, 不能全面考核每一个学生。

三、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一) 开设单独实训课程, 提高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学时

对于现阶段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比较少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 不能符合设计职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不少大学开始大力改革应用化工技术的学科, 在不降低教学内容和分析化学实训项目的前提下, 单独开设化学检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 包括三种实训课和三十学时理论课, 从而提高教学实训内容和学时, 教师授课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对实训教材内容进行精选, 单独对实验内容进行考核, 为进一步研究和获得分析检验职业证书和学生技能提供基础, 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4]。

(二) 加强实训过程控制以及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周实训, 提高实训过程控制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力度, 需要教师不断规范基本操作技能, 精心辅导、亲自示范、严格要求, 并且对试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修正, 技能训练始终贯穿在实验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能力, 快速掌握实训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实验中容易出错的部分变成顺口溜, 边朗读、边操作, 从而有效提高和方便学生记忆以及实际操作。如, 滴定操作的时候基本口诀是, 右手拿瓶, 左手握塞, 肘部固定, 转腕摇晃。操作移液管的时候, 右手持管按食指, 吸取溶液先润洗, 放溶液45度器壁, 放完再停15秒。依据上述操作口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以及反复练习来逐渐完成试验的基本操作, 并且实验中需要正确记录试验数据, 如在分析万分之一天平的时候, 需要在小数点第四位记录称量数据, 记录常用滴定管数据的时候, 需要在小数点第二位进行记录[5]。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等存在一定差距, 促使教师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控制实训过程, 并且分别指导学生不规范实验操作行为, 集中分析和点评学生共性问题, 保证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需要启发和引导解决问题的时候应用理论, 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技能。完成实验以后需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学生的错误操作, 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

(三) 全过程分析检测实训, 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实验实训操作规范以后, 还需要全过程分析学生化学实验实训的内容, 从而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创新能力, 保证学生可以完全符合岗位实际需求。基本的方式就是, 实训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 正式实验之前把实验需要的题目分给每组, 学生需要依据每组的实际题目来查阅相关文献和标准, 独立设计化学检验方案, 主要有分析试剂、分析实验方法、分析仪器、分析计算公式、分析步骤, 等老师修改审批一会, 实际对实验进行具体全程操作和检验, 对比分析老师的计算结果和每组学生的计算结果, 看哪组拥有更高准确率和小的误差, 通过试验中学生的表现和结果, 来合理、公平、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6]。

(四) 树立量的准确概念, 培养学生诚信敬业、严谨求实的作风

树立量的准确概念, 培养学生诚信敬业、严谨求实的作风, 不断规范、正确的记录化学实验数据是分析实验实训的基本目的。所以,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准确记录试验数据的习惯, 不可以随意记录, 并且还需要老师确认和签字, 要求一些不符合误差规范的学生重新进行实验, 此外, 培养学生敬业和诚实精神, 保证具备真实可靠的处理数据, 不能为了实验对数据进行造价。报告中需要合理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 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和误差原因[7]。

(五) 量化考核制度, 提高通过率

考核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是相关部门要求持证上岗、技能考试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卷面满分100分, 及格标准是60分。理论考试试卷是闭卷考试, 总共100道题, 都是和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相关的判断和选择。实际操作就是量化以及细化考核制度,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进行实验, 主要包括正确使用酸度计、滴定管、容量瓶、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准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以及结果, 教师依据实际规定排现场量化测定结果和操作步骤, 对所有操作都进行打分, 不仅需要规定时间, 还需要有规范需求, 每个老师对二十个学生进行考核, 保证能公正、公平的考核, 对于伪造数据、不认真操作实训过程进行扣分, 重新操作不合格的过程[8]。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符合够用为度, 实用为先的基本原则, 实际操作的时候, 应该注重展现分析检验岗位和基本操作。大学生就业的时候, 尽可能体现职业证书的作用, 能够获得相关企业的好评, 也就是说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能够符合社会需求。由于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提高改革实训教学的力度,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人才, 达到逐渐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月纯, 郭红霞.基于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19 (3) :103-105.

[2]李桂英, 支国, 武文涛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 2014, 41 (1) :193-194.

[3]丁淑娟.关于高职高专化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 2011, (24) :583.

[4]杨勇, 吴方评, 杨宏健等.药学大专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实训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6) :93-94.

[5]邓新云, 刘小忠, 胡彩玲等.有机化学实验实训现状调查与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广州化工, 2015, 43 (3) :163-166.

[6]杨晓峰.高职化学实验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 2014, (30) :241-241.

[7]于瑞雪.远程教育支持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吉林画报 (教育百家B) , 2014, (6) :347-347.

分析检验岗位 第2篇

1.2 均装备有三分群或五分类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CR仪、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化学发光、电解质分析仪、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先进设备。而722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γ-计数仪、电泳仪、扫描仪等可能因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使用较少甚或弃用。两家医院装备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未有装备。1.3 在开展的各种检验项目中,比浊法和放免法采用较少,可能与实验可靠性和放射污染有关。时间分辨、磁微粒酶免、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因仪器不同有游移。除α-L-岩藻糖苷酶、同型半胱氨酸和NAG酶外,调查表项目几乎全部开展。2 二级医院 2.1 调查的68家二级医院检验科总人数982人,专科以上642人(65.3%),检验专业毕业者80%以上。

2.2 仪器装备与三级医院相比,自动细菌鉴定和自动免疫分析、化学发光、时间分辨、流式细胞仪、PCR仪、血小板聚集仪等高端仪器配置率低,但全部配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尿液分析仪、精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细胞分析仪、血沉仪等常规仪器,31家医院配置五分类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占45.6%(31/68),32家医院配置全自动或半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占46%(32/68),表明大部分二级医院的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及血液、体液的基础检验项目进入自动化分析阶段。与三级医院类似的是,722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火焰光度计、γ-计数器等几无使用。2.3所设岗位及岗位技术任务以满足临床需求为主,调查表所涉科室多有设置。设立抗HIV实验室者比例较高,占61.8%(42/68),与该项目为术前必查有关,设立PCR实验室和核医学检查室者分别占22%(15/68)和16.2(11/68),比例较低,因该类实验室的设立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同时该类实验室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科室,而某些医院在这方面力不从心。细胞形态室和寄生虫检查室总体设立48.5%(33/68),表明二级医院血液专业检验从科室设置、人员配备、项目开展还是薄弱环节。这与我国血液病发病率高,且多数病例集中于农村的现实不相协调。因此,培养熟练掌握血液病检验技术的医学检验实用人才,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以期对血液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举措,也是血液病检验课程改革的目标。生物化学项目检查中,AFU、ADA、ACE、Hcy、NAG、C3、C4、血清铁系列、微量元素、β-微球蛋白等开展较少;免疫项目的肿瘤标志物、叶酸、自身

2抗体谱、HEV-IgM、及肥达氏反应、伤寒副伤寒抗原、出血热抗体等受仪器设备、实验项目敏感性特异性、医院治疗范围(如涉及传染病的项目)等影响,开展较少;细菌检查多采用普通培养、需氧培养、各种染色、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自动化细菌鉴定远未普及;体液检验项目大部分医院全部开展。以上检验项目涉及的方法主要为速率法、两点法、终点法、电极法、ELISA、CLIA、ECLIA、胶体金标记等。3 知识需求及建议 3.1 在各医院对学生的知识需求中,除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检验医学专业知识外,所有医院都对学生的物理、化学和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表明学生综合素质及外语能力在检验医学中的作用日受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医院都选择了人际沟通能力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选项。

分析检验岗位 第3篇

一、立足就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食品质量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 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

近几年, 通过对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的需求调研, 认真分析行业企业检验岗位的能力需求, 结合食品检验工的职业考核要求,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确定《分析检测技术》课程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认真的态度、扎实的检验理论知识、正确的样品处理方式、规范的仪器使用能力、熟练的检验操作技能、提供检验结果报告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质量检验员的要求, 进一步细化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立足检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设计教学内容

为了缩短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需求的距离, 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采用职业训练与职业岗位技能鉴定相接轨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检验能力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 将不同类型产品的质量检验设置为教学项目, 以实际检验指标为任务, 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饮料酒、发酵调味品、发酵乳、有机酸与氨基酸、酶制剂等六大项目的分析检验, 共计20个任务。以规范的检验方法及产品质量标准为依据, 并将每个任务归纳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能力要求, 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明确而又契合企业要求。

三、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一)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提高学生参与度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以典型产品的质量检验为载体, 以国家质量标准和检测要求为依据, 按照规范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融“教、学、做”为一体, 实施体验式互动教学, 让真正的产品、真实的过程、规范的操作,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项目, 由被动到主动, 使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还能变成学习的主体。同时, 将学习与企业的质量检验工作密切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作风, 树立产品质量观念。

(二)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实施互动式教学

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方式, 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考为一体的过程实施教学, 每次课以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情境活动设计为载体来引入教学任务, 为学生创设做中学、学中做的新型学习环境, 将理论和实践融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 分为七个环节: (1) 提出任务。以企业质量检测实例引出任务, 分析任务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2) 资讯。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 尤其是检测产品的国家质量标准及分析方法标准, 获取必要的知识。 (3) 计划决策。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讨论与协作, 制订检验方案。 (4) 修订方案。抽查小组来阐述制订的检验方案, 其他小组找出问题并进行纠正, 由教师归纳并修订方案。 (5) 任务实施。各小组动手实施操作, 关键环节由教师进行演示, 检测过程由教师给予现场指导, 师生互动, 达到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体验式教学, 突出教学的实战性、应用性。 (6) 分析总结。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总结知识和操作情况, 促进大家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7) 考核评价。此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由学生及教师分别进行评价:教师观察并记录各小组及成员的表现并打分, 组内成员相互观察其参与度及操作熟练程度并进行打分。

(三) 打破常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是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围绕实际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开展教学的。它可以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切实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 积极倡导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模拟真实工作情境, 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组内协作法、演示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融“教、学、做”一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制作课件、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 随时把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四) 通过课外拓展任务, 强化技能训练

分析检验工作是个熟练活、细致活, 熟能生巧, 因此在每个典型的检验任务后会设置内容更加深入的课外拓展任务,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利用课外时间加以巩固强化。另外, 组织学生开展检验技能大赛, 制定严格的检验要求与评价标准, 让学生通过赛前的强化训练与参赛活动,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学校荣誉证书, 提高其竞争意识和检验技能, 为就业和职业资格证的获取奠定基础。

四、加强过程考核, 注重学生检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课程考核方面, 注重学生平时表现、检验操作能力、检验职业素养的培养, 由小组长、组内成员、教师共同组成不同层次的考核主体, 以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从多个角度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 增强学生平时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并将考核落实在每次课、每个检验任务中, 避免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缺陷, 使最终成绩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下图为各个考核项目及比例。

其中, 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及报告能力;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分析检验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及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理论考试考核和实操考核组成。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形成性考核由教师和小组成员分别实施 (教师考核成绩占该项成绩的70%, 小组成员互评成绩占该项成绩的30%) , 终结性考核由教师实施。

其中, Xi是指形成性考核中各任务的指导教师评的分, Yi是指学生评的分;A为终结性考核中的实操考核成绩, B为理论考试成绩, n是指课程检测项目数。

五、结论

《分析检测技术》课程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改革考核方式, 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 取得良好效果: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良好的化验室工作习惯, 让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分析检测仪器与设备, 进行检验基本操作, 能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质量判定, 写出检验报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分析检验理论知识, 还能将检测与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联系起来, 真正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意义及应用要求, 熟练掌握检测各环节的作用与联系, 基本具备质量检验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能独立地进行质量检测操作及结果分析。

摘要:《分析检测技术》项目课程基于分析检验岗位的能力要求来定位教学目标;以典型生物产品质量指标的检验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检验职业能力和素养;采用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教学效果。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可以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 又能使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密切结合, 经过两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课程,检验岗位技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李桂春.浅谈“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 2009, (9) :197-198.

[2]蒋红芝.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分析检验课程教学[J].广西轻工业, 2011, (9) :118-120.

[3]林美珍, 等,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策略[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44-46.

分析检验岗位 第4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深化教学改革, 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要求, 对照国家职业标准, 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针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本文从培养对象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 积极有效地利用、配置现有教学资源, 合理规划实践课内容, 建立模块式教学体系, 以适应并推动医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 模块式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1.1 模块式教学思想

模块一词最早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认知心理学家J·福多最先提出智能的模块性[1], 逐渐发展成为模拟论、理论论、模块论三大理论[2]。模块式教学法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MES) 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职业技能模块等。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引入模块概念, 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模块教学经验, 关于模块式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1.2 模块式教学机制

模块式教学是在深入分析每个岗位技能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工作标准 (岗位规范) , 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 形成类似积木组合的教学方式。首先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 将相关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 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的方式, 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模块式教学法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 帮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

2 模块构建

在对病理检验技术课程进行综合分析后, 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 将病理检验技术实践课划分为3个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实习实训模块。

2.1 专业技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在校内实验室完成, 教学目标为熟悉和掌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和病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该模块由病理模块和病理技术模块组成。

2.1.1 病理模块

病理模块以病理学验证性实验为主。按照课程进度同步开展实验课与理论课, 以观察标本、切片为主,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 并绘制显微镜下所见图像, 辅以多媒体教学及临床病理讨论。

2.1.2 病理技术模块

通过分析病理检验技术岗位的工作任务, 将所需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 并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依据, 序化教学模块 (见表1) 。

在教学内容模块式基础上, 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互融,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目标—教师演示—指导练习—引导探索—独立实践—教师辅助”教学模式, 即教师边操作示范、边讲解内容, 分析各种制作技术原理、要领和注意事项;之后让学生当堂课内进行所学内容的实践操作, 消化重点。这样将教学内容内在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显现出来, 全方位指导学生的技能学习, 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把握能力。

2.2 专业拓展模块

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新试剂不断涌现, 病理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所以病理检验技术实践教学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运用和拓展知识能力的培养。该模块作为对专业技能模块的补充, 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安排,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包括两方面内容: (1)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使感兴趣的学生投身到科研工作中, 培养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 (2) 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开展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是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的共同开放, 在给出相应的设计性实验项目 (如改良快速冰冻切片、新型病理大体标本固定液研究等) 后, 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 在保证实验高度自由的基础上, 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拓展知识的能力, 完成设计性实验的目的[3,4]。

2.3 实习实训模块

以医 (工) 学结合为切入点, 强化实践教学。在病理检验技术开课之初, 组织学生到医院病理科见习, 了解病理科工作流程, 认识病理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乃至疾病诊断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利用教研室病理切片诊断系统展开模拟流程和归类的虚拟教学工作。在完成以上工作及校内实验室学习的基础上, 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短期顶岗训练。

3 教学效果分析

3.1 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模块式教学依据岗位职能对人才的要求, 确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突出技能训练, 以达到相关岗位群的要求, 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勇于面对工作中的任务和困难, 突显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3.2 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

模块式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克服了教师讲授、学生机械听课、单向传递信息的弊端。在模块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互动的, 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 逐步熟悉、掌握相关操作程序和工作任务;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需求和学习动机, 使其主动控制和调整学习过程, 提高能动性。

3.3 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

模块式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重组, 通过灵活的组合实现岗位群内岗位技能的融通, 突出了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教学特点。

模块式教学体系在病理检验技术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仍有诸多方面有待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Fodor J.The Modularity of Mind[M].Boston:The MIT Press, 1983.

[2]Botterill G, Carruther P.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M].New York:Cambr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3]刘洁, 王秋景, 刘芬, 等.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8) :116-117.

分析检验岗位 第5篇

1 分层递进循规律, 理实一体练专技

我们根据数十年办学总结出的经验及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结合当今中职学生身心特点, 强化实践教学。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实训条件, 建设了与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场所, 全面开展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岗位教学等, 理实一体化成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主要模式。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训+医院实践”的立体教学, 使教、学、做一体化。我们将中职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检验岗位技能项目, 重新调整和安排, 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分为基础技能层、专业技能层、临床技能层3个层次, 分层递进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1.1 早体验, 夯实基础技能

刚进校的新生对所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甚为陌生, 所以第一学年的教学, 除了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 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认知尤为关键。为此, 我们每周两次, 组织一年级新生, 轮流到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现场观摩教师 (学校教师具备教师和检验师资格, 既上讲台又上临床) 临床检验的实际操作, 加强学生对临床检验的感性认识。一年级提前接触岗位, 可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基础技能的重视, 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我们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 特别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亲身感悟的基础上, 组织医学检验实训中心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技能虚拟实训, 如模拟维修显微镜等;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学习简单的形态学知识, 如认识寄生虫卵、各种组织细胞形态 (病理切片) 。

1.2 抓实训, 苦练专业技能

第二学年,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采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训、岗位培训等方式, 进行多元化强化训练。

1.2.1首先重视课堂内外训练

学校十分重视检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建成了500 m2的校内医学检验实训中心, 将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5门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放在该实训中心教学, 突出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 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化。课堂内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课堂外, 学校还向学生全天候免费开放检验实训中心, 可同时供240名学生课外训练, 并配备了指导教师。教师将实验项目, 按临床岗位实际情况, 分成血液常规、体液、输血、血凝检验4组, 让学生反复操作演练, 成功地将岗位工作与课程教学对接。

1.2.2 其次强化医院实训

安排二年级学生每周3次到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实训, 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测定电解质、测定血尿常规等项目, 进行实地岗位锻炼。同时, 学校还与附近的3家“二甲”医院合作, 共建立了3个实训基地, 学生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资源设施开展实训。

1.2.3 加强技能竞赛锻炼

每年组织校内中职二年级和高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检验技能大赛,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比赛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中职学生之间、高职学生之间、中高职学生之间, 相互比拼,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又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的校内检验技能大赛, 吸引了近300名学生参加。对于校外比赛, 学校也十分重视, 从校内大赛成绩优秀者中挑出参赛选手, 并配备高水平教师指导参赛选手强化训练, 力争在各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14年, 在南充市第二届 (中职组) 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3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6人获得三等奖。2015年, 在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荣获团体一等奖, 3名学生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同年, 在南充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与我校联合举办的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成绩突出。随着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学生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专业技能训练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1.3 重实习, 强化临床技能

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医院顶岗实习39周, 共1 170学时。学校与三十多家医院、企业加强合作, 共同制订校企 (医院) 一体培养实施方案。学生实习期间, 除了学习临床检验岗位技能知识外, 特别注重培养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临床岗位技能。医院带教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按月实施理论考试、专业技能操作考试等综合考核, 最后汇总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2 重视非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 重人文, 培养综合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 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开设了人际沟通、创新思维、国学、礼仪等选修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得体的言行, 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选取社会热点话题、经典案例进行讨论并举办专题教育讲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班会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进行统一管理,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同时,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让学生耳濡目染, 达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

2.2 锻炼通用能力

我们始终给学生灌输通用能力即是岗位能力的理念, 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让学生自觉提升通用能力。卫生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 在专业技术能力系统培养方面,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在通用能力培养方面显得心有余而时间不足。我们总是挤时间找机会, 特别是以活动为载体, 训练学生的通用能力, 效果较好。通过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辩论赛、技能操作大赛、演讲比赛、校外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如组织“我心目中的检验科”征文比赛, 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同时, 训练了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如邀请医疗仪器公司参与教学活动, 共同举办模拟医学仪器推销活动, 使学生不但弄懂了检验仪器参数和操作方法, 还学会了制作名片、海报和PPT等;组织学生到社区和乡镇为居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免费开展血型鉴定、血糖测定, 到车站码头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这样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等。学生渐渐学会了如何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均得到了增强。

3 依行业岗位需求, 建对接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使教学对接检验岗位能力要求, 就必须改革既往的课程体系, 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为此, 我们构建了与实践性教学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减少了与检验行业岗位需求不大的课程, 如把原来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合并为解剖生理学一门课程;新增了临床检验实验实训, 指导学生技能实训;改编了部分教材, 如《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材陈旧, 知识老化, 内容落后, 明显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编写了校本教材;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在学生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完毕后, 学生再次回到校内课堂, 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做到课、证、岗三融合, 提高了学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由于在教学中对接了检验行业的需求, 始终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重点, 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 综合素质较好,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样的学生“好用”、“实用”, 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2015年,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就业对口率提高到92%, 其中很大部分学生就业于县级医疗机构, 还有“三甲”医院来校选用毕业生。

摘要: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层次偏低, 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岗位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 一直是中职卫生教育必须面对的难题。实践表明, 以实践性教学为指引, 加强实验实训教学, 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反复操练专业技能, 多种形式训练非专业能力, 能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郑乾生.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探讨[J].教育评论, 2014 (11) :117-119.[2]Weiner B.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5, 92 (4) :548-573.[3]Rotter J.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General and Applied, 1996, 80 (1) :1-28.[4]Taormina R, C Law.Approaches to preventing burnout:The effects of personal stres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2000, 8 (2) :89-99.蒉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基础技能的重视, 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我们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 特别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亲身感悟的基础上, 组织医学检验实训中心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技能虚拟实训, 如模拟维修显微镜等;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学习简单的形态学知识, 如认识寄生虫卵、各种组织细胞形态 (病理切片) 。

[1] .2抓实训, 苦练专业技能第二学年,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采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训、岗位培训等方式, 进行多元化强化训练。

[1] .2.1首先重视课堂内外训练学校十分重视检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建成了500 m2的校内医学检验实训中心, 将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5门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放在该实训中心教学, 突出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 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化。课堂内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课堂外, 学校还向学生全天候免费开放检验实训中心, 可同时供240名学生课外训练, 并配备了指导教师。教师将实验项目, 按临床岗位实际情况, 分成血液常规、体液、输血、血凝检验4组, 让学生反复操作演练, 成功地将岗位工作与课程教学对接。

[1] .2.2其次强化医院实训安排二年级学生每周3次到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实训, 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测定电解质、测定血尿常规等项目, 进行实地岗位锻炼。同时, 学校还与附近的3家“二甲”医院合作, 共建立了3个实训基地, 学生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资源设施开展实训。

[1] .2.3加强技能竞赛锻炼每年组织校内中职二年级和高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检验技能大赛,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比赛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中职学生之间、高职学生之间、中高职学生之间, 相互比拼,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又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的校内检验技能大赛, 吸引了近300名学生参加。对于校外比赛, 学校也十分重视, 从校内大赛成绩优秀者中挑出参赛选手, 并配备高水平教师指导参赛选手强化训练, 力争在各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14年, 在南充市第二届 (中职组) 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3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6人获得三等奖。2015年, 在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荣获团体一等奖, 3名学生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同年, 在南充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与我校联合举办的检验技能大赛中, 我校学生成绩突出。随着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学生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专业技能训练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1] .3重实习, 强化临床技能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医院顶岗实习39周, 共1 170学时。学校与三十多家医院、企业加强合作, 共同制订校企 (医院) 一体培养实施方案。学生实习期间, 除了学习临床检验岗位技能知识外, 特别注重培养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临床岗位技能。医院带教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按月实施理论考试、专业技能

[2] 重视非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1重人文, 培养综合素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 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开设了人际沟通、创新思维、国学、礼仪等选修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得体的言行, 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选取社会热点话题、经典案例进行讨论并举办专题教育讲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班会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进行统一管理,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同时,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让学生耳濡目染, 达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

[2] .2锻炼通用能力我们始终给学生灌输通用能力即是岗位能力的理念, 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让学生自觉提升通用能力。卫生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 在专业技术能力系统培养方面,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在通用能力培养方面显得心有余而时间不足。我们总是挤时间找机会, 特别是以活动为载体, 训练学生的通用能力, 效果较好。通过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辩论赛、技能操作大赛、演讲比赛、校外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如组织“我心目中的检验科”征文比赛, 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同时, 训练了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如邀请医疗仪器公司参与教学活动, 共同举办模拟医学仪器推销活动, 使学生不但弄懂了检验仪器参数和操作方法, 还学会了制作名片、海报和PPT等;组织学生到社区和乡镇为居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免费开展血型鉴定、血糖测定, 到车站码头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这样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等。学生渐渐学会了如何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均得到了增强。

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肾脏生化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110例, 女性90例, 患者年龄18~77岁, 平均 (65±11) 岁。

1.2 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Roche Modular P分级检验软件包对患者实施肾功能的分级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胱抑素C (Cys C) 、血肌酐 (Scr) 、血尿素氮 (BUN) , 其中, 第1、2级检验内容均为Scr、BUN和Cys C, 根据基础方式拉网式检验相同样本, 若患者分级肾脏生化检验中存在漏检现象, 则应与1个月内再次采血接受肾脏生化检查[2]。

1.3 设定分级检验阀值:

在设定分级检验阀值时, 应以健康人群检测结果为依据, Cys C检测完成后实施Scr和BUN水平检验, Scr检验的基础条件为Cys C水平高于1.40 mg/L, 第2级检验结果能够为第1级检验结果提供补充[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若P<0.05, 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

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胱抑素C (Cys C) 阳性率为61%, 血肌酐 (Scr) 阳性率为63%, 血尿素氮 (BUN) 阳性率为8%;拉网检验的胱抑素C (Cys C) 阳性率为5%, 血肌酐 (Scr) 阳性率为5%, 血尿素氮 (BUN) 阳性率为8%。两种检验方法胱抑素C (Cys C) 、血肌酐 (Scr) 以及血尿素氮 (BUN) 等指标阳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违反分级检验规则情况:

所有200例肾脏生化检验患者中, Scr检验异常患者1例, BUN检验异常患者1例, 2例患者均于4周后接受肾脏生化复查, 检查结果显示, 1例患者首次检查Scr水平为1.26 mg/L, BUN水平为6.0 mmol/L, Cys C水平为12.6μmol/L, 复查Scr水平为1.40 mg/L, BUN水平为7.5 mmol/L, Cys C水平为133.0μmol/L;1例患者首次检查Scr水平为1.27 mg/L, BUN水平为8.4 mmol/L, Cys C水平为115.0μmol/L, 复查Scr水平为1.37 mg/L, BUN水平为8.8 mmol/L, Cys C水平为123.0μmol/L。

3 讨论

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均为现阶段临床常用的肾功能疾病检查和诊断指标, 有助于肾小球滤过率的判断和检测, 最终对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常规的临床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然而, 鉴于常规检查技术成本较高, 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并且浪费医疗资源。因而, 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血浆流量均为肾功能的主要反映指标, 且会直接决定肾脏的滤过面积与滤过膜通透性。肾小球滤过率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肾功能评定指标, 患者肾脏受到损伤后, 其肾小球滤过面积和有效滤过膜通透性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进而导致患者体内肌酐毒素的大量聚集[5]。肾小球滤过率不仅是各类肾脏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主要评定依据, 而且能够评价患者预后情况, 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外源性与内源性标志物均为肾小球滤过率的诊断依据, 其中,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菊粉、碘海醇等为外源性物质, 而Cys C、尿素和肌酐等均为内源性物质。肌酐作为一种肌肉代谢物质, 通常每20 g肌肉内存在1 mg左右的肌酐, 肾小球是肌酐滤过并排除体外的主要途径。外源性与内源性为两种常见肌酐, 其中, 外源性肌酐属于一种肉类食物代谢物质, 而内源性肌酐则属于一种体内肌肉代谢物质。一般情况下, 肌肉的稳定代谢, 肉类的均衡摄入, 是人体内相对恒定量肌酐生成的基础。鉴于肌酐较难被肾小管再次吸收, 并且较难排除体外, 因而临床上通常将血肌酐水平作为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评定指标。血尿素氮 (BUN) 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人体氨基酸脱氨基是NH3和CO2形成的基础, NH3和CO2能够在人体内相互作用并产生尿素。作为人体内最为主要的尿素排泄通道, 肾脏在肾小球过滤尿素过程中, 尿素吸收量最大, 然而, 因为肾小管尿流速较快, 因而其重复吸收率通常很低, 基本上实现了最大限度清除尿素的目标。导致患者血尿素氮水平提高的原因较为复杂, 主要包括缺水、肾缺血、高蛋白饮食、血容量补足、高分解代谢状态等, 而低蛋白饮食或是肝疾病等都会导致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降低。所以, 临床上通常联合应用血肌酐于血尿素氮进行肾小球滤过率检查与诊断。胱抑素C (Cys C) 属于一种低分子量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质, 具有较小的分子量, 共包括120个氨基酸。人体核细胞是胱抑素C形成的基础, 且变异较少, 生产速率较为稳定, 无法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但能够被曲小管重复吸收和讲解, 并能够被肾小球自由滤过, 因而胱抑素C临床上常被视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反应标志物。医学报道结果证实, 患者发生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后, 可以将胱抑素C的浓度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诊断依据。笔者以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胱抑素C作为患者肾功能的评定指标, 结果证实, 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验, 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肾脏生化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分别应用分级检验和拉网式检验,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两种检验方法胱抑素C (Cys C) 、血肌酐 (Scr) 以及血尿素氮 (BUN) 等指标阳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共有2例患者违反分级检验规则, 但复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 肾脏生化的拉网检验和分级检验之间相关性较高, 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肾脏生化检验,分级检验,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胡德华.肝脏生化检测中分级检验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22) :23-24.

[2]李宇雄, 唐文志, 黄小燕, 等.分级检验在肝脏生化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9) :1512-1513.

[3]马红娟.分级检验法应用于生化检验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 (2) :101-102.

[4]廖春盛, 戴小波, 魏涛, 等.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6) :720-722.

分析检验岗位 第7篇

1 常规检验

1.1 种类和品种鉴别

(1) 标本采集。用于鉴定的标本必须是各器官完整、无损, 发育正常。采集标本时, 应作一定记录、标签和编号, 如产地、采集日期、渔具渔法、体色和主要特征等。用作生物统计的标本数量不少于25个个体。若不能进行现场鉴定, 标本需要处理和保存, 处理的方法是先用清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20%的福尔马林固定。

(2) 形态特征鉴定。a.根据可量性状鉴定, 如鱼类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等;b.根据可数性状鉴定;c.根据外部和内部特征鉴定, 如口的位置和形状, 须的有无, 腹棱有无或完整程度, 咽齿形状等。

1.2 苗种质量检验

(1) 生长检验。在相同条件下, 比较个体的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优质范种生长速度快, 在预定时间生长达到相应规格比例大于等于80%, 能满足各种饲养方式的需要。

(2) 整齐度检验。比较群体中个体大小差异。优质苗种, 个体大规格整齐, 肥满度高, 无头大体小现象, 畸形率小于3%。

(3) 成活率检验。比较在饲养过程中成活率的高低。优质荷种, 在饲养过程中成活率达到80%以上。

(4) 体质检验。用逆水游泳能力、对恶劣环境抵抗能力等检验水产苗种的体质。体质好的苗种, 逆水游泳或爬行能力强, 抢食能力强, 集群游泳, 行动活泼, 受惊吓反应迅速。

(5) 体表检验。查看体表是否有损伤, 骸液是否脱落, 是否有光泽, 有无病灶或寄生虫, 体包是否正常。健康鱼类苗种体表有光泽无病灶, 有鳞鱼鳞片完整, 眼球饱满透明, 鳃丝清晰、鲜红或暗红色。健康虾、蟹类甲壳光洁、完好无损, 眼黑亮, 鳃乳白色半透明, 反应敏捷。

2 特殊检验

2.1 种质鉴别

采用生化和分子遗传学鉴定, 主要方法有:

(1) 血型鉴定。属于简单的孟德尔遗传, 其中一个血型抗原的基因座位上同时存在几个等位基因, 这些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的分布符合哈代一温柏格定律, 其等位基因遗传信息可作为种质遗传分析。

(2) 同工酶、蛋白电泳分析。由于种群内、外的变异可以表现在同工酶的多态性上, 因此蛋白质电泳可以快速检测到分散于整个基因组柄连锁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变异, 可从凝胶上直接分辨出纯合子与杂合子基因型。

(3) DNA指纹技术。DNA指纹又名遗传指纹。由于一个DNA指纹能同时提供十几个独立的遗传标记, 具有高度的变异性、简单的稳定遗传和体细胞稳定性, 且随着核小卫星探针的多样化以及微卫星探针进行DNA指针分析即SSRP, 使得DNA指纹技术特别适合于种质鉴定的研究。

(4)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 简称PCR, 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片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的原理是模仿生物体内DNA复制, 利用DNA聚合酶依赖于DNA模板特性, 人工合成两个与预定扩增DNA片断中一短序列互补的引物, 从而引发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聚合反应。

(5) RAPD-PCR技术。RAPD-PCR是在PCR基础上用单一引物对基因组DNA片段进行随机扩增, 能检测出大量的DNA遗传变异, 克服了PCR中双引物合成的难题。

2.2 苗种检验和检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规定, 水产苗种生产、进出口实行许可、审批和检验、检疫制度。

(1) 水产苗种进、出口名录。农业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水产苗种进口名录和出口名录, 并定期公布。

水产苗种进口名录分为I类、II类和III类名录。I类名录是禁止进口水产苗种名录, 为已明确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生物资源或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或会构成潜在威胁的水产苗种;II类名录是需严格控制进口的水产苗种名录, 为我国已进口的水产苗种中, 对我国水生物种及生态环境影响尚有争议, 需要进一步安全影响评估的进口水产苗种;III类名录是允许进口的水产苗种名录, 为我国进口过的水产苗种中, 已确定对我国水生物种和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进口水产苗种, 一些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

水产苗种出口名录分为I类、II类和III类。I类名录为禁止出口水产苗种名录。包括: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品种或品系;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品种或品系;II类名录为限制出口水产苗种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重要养殖品种;重要育种材料;虽物种相同, 但由于地理分布不同, 遗传资源不完全相同, 有重要科学或经济价值的种类;III类名录为允许出口的水产苗种名录。包括:我国已普遍养殖的物种或杂交种;正在开发的养殖种, 苗种生产已达到规模化生产水平;国外引进种, 已解决苗种规模化生产, 养殖技术较成熟;除分布我国外, 还分布较多国家的物种。列入进口名录I类的水产品种不得进口, 列入出口名录I类的水产苗种不得出口;列入名录II类的水产苗种以及未列入名录的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由农业部审批, 列入名录III类的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由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 引种检疫程序和要求。首先, 引种单位在引种前除进行引种的可行性研究及必要的人员、设施准备外, 应先办理检疫审批, 获准后方可引进;同时, 提供隔离检疫场, 隔离检疫须30天以上;报请当地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审核, 并获取《进出境动物临时隔离检疫场许可证》 (有效期为四个月) , 凭此证向国家动植物检疫局或其授权的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水产品种检验隔离场应具备以下条件:a.远离其他水产养殖场或供水、投饵、排污等场所;b.隔离池具备必要饲养条件, 养殖用水、饲料符合国家标准;应设防逃设施, 防止苗种逃逸;隔离期间, 不得擅自将引进苗种调离隔离场;c.隔离池排水独立, 备有废水储水池和无害化处理手段, 严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或其他养殖池;d.隔离检疫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使用专用工具, 对隔离期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3) 检验、检疫内容。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病毒。1999年2月12日农业部发布第96号公告, 公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目录, 其中水生动物病有5种, 属于二类动物疫病的有3种: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鱼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属于三类动物疫病的有2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鱼鳃霉病。

参考文献

[1]王权, 李欣.潍坊市水产苗种质量专项整治开局良好[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13) .[1]王权, 李欣.潍坊市水产苗种质量专项整治开局良好[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13) .

分析检验岗位 第8篇

1 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师的因素

对临床检验的认识不足, 造成人力、资源及标本的浪费, 对所检查项目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不了解, 在采取标本及保管运送过程中不规范。

1.2 护士的因素

临床业务知识水平低, 责任心不强, 检验前不向患者交代饮食、服药及时间等, 血液标本采集多数要求提前通知患者避免进食, 细菌培养的标本应该在应用抗菌素前采集, 血脂检查应在24小时前禁食脂类食物等。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为避免交叉感染采用一针一管, 现在大多数医院已应用封闭式真空采血器, 这样既有利于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又便于防止血液受污染,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如要等待测定结果, 标本放置不得超过1小时,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标本采集送检, 直接关系到检验后果的准确性, 没有采集正确的标本, 再先进的检查仪器, 检查出的后果不会准确。

1.3 检验科的因素

检验科是一个公共科室, 检验项目的选择, 病人信息资料, 标本质量必须得到医师护士及病人的参与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个别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 业务不过硬, 采集标本只顾完成任务, 不考虑准确性, 如在采血时用力挤压造成标本稀释或凝固, 直接用抗凝血标本做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错误的操作都会使标本失真而致使结果失误。对标本存放不当或有效时间长, 均可影响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应深入科室, 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取得联系, 应及时与临床沟通, 减少检验误差。

2 临床检验常见标本的正确采集

2.1 5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标本的采集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需要血量较少的检验, 如手工法或半自动分析仪血细胞分析, 常用毛细血管采血法。需血量较多的检验, 如凝血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一般用静脉采血法。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无论在细胞成分还是化学组成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判断和比较检验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2.2 尿液标本的采集

以保证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必须正确留取标本。收集容器要求: (1) 清洁、干燥、一次使用, 有较大开口便于收集; (2) 避免血、粪便等污染; (3) 无干扰化学物质 (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 混入; (4) 有明显标记的如患者姓名、病历号、收集日期等, 并必须粘贴在容器上; (5) 能收集足够尿液, 最少12m L, 最好超过50m L, 如定时收集尿, 容器应足够大, 并加盖, 必要时加防腐剂; (6) 如需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 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尿标本收集后应及时送检及检查, 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等。尿标本也应避免强光照射, 以免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而分解或氧化。

2.3 粪便标本的采集

粪便检验应取新鲜的标本, 盛器洁净, 不得混有尿液, 不可有消毒剂及污水, 以免破坏有形成分, 使病原菌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采集标本时应用干净的竹签选取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须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 其量至少为指头大小;标本采集后应于1h内检查完毕。

3 改进措施

3.1

临床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 加强基本功, 掌握相关检验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根据病情来选择检验项目, 熟悉各类标本留取的时间和方法, 保管及递交的时间。向患者讲解有关检验的注意事项, 加强理论培训, 认真做好标本采集, 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面对, 使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得更加完美, 出具的检验报告真实可靠。

3.2

检验科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为临床提供检验项目和咨询, 帮助合理选择检验项目, 严格查对制度, 避免人为的误差, 各科室应密切配合, 相互合作, 做到标本的留取, 送交及回报单要有专人负责和记录, 只有这样我们临床检验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洪锡田.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与常见错误[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14 (10) :1721-1722.

上一篇:制度化管理下一篇:五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