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初中数学教学

2024-08-22

开放式初中数学教学(精选12篇)

开放式初中数学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思维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强调思维的开放性, 通过开放式课堂教学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通过开放式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但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实现真正的开放, 让课堂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 成为每位教师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在此探讨一下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一、准确把握开放式课堂教学内涵, 更新教学理念

开放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其本质内涵首先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同时不受教材内容的束缚,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等灵活多变, 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灵活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 教师需要灵活处理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自信, 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比如, 研究“菱形的判定”时,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可以将之改为证明题, 让他们充分利用菱形的定义去证明;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教师引导他们从矩形的有关性质和逆命题的角度出发, 逐步过渡到菱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而对于定理的证明可以淡化要求。这样的处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同学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学习目标, 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以生为本, 引导学生践行开放学习

开放式课堂教学重要特点之一, 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的环境, 教师的言行服务于学生的更好的自主学习。所以, 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开放式学习,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 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知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例如, 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教学环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总结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函数的性质直接的内在联系, 并通过解方程x2- x - 6 = 0与画y = x2- x - 6二次函数的图像进行对照比较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判断二次函数y = x2- x - a的图像变化与a变化有何关系。这种简单的开放式教学内容, 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 实现有效教学。

三、开发教学环境,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 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中, 师生之间需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大胆表达对开放性问题的想法, 为实施开放式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开放性问题的答案, 有些学生会脱口而出, 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对于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 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

四、提供开放式课堂学习平台, 把开放性问题引入课堂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 把一些适宜的开放式课题研究引入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高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数学学科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

1. 问题的条件开放

这类问题经常遇到, 学生也容易把握。一般的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 逆推出结论成立的条件。例如, 三角形全等的问题中, 一般会设计对应的两组边或者角相等或者一组边且一组角相等, 添加一个条件后得到这组三角形全等。再如, 七年级学习多项式时经常设计这样的问题: 16x2+ 1加上一个单项式, 使之成为完全平方式, 那么单项式可以为 ( ) 。这样问题的条件开放, 为学生的思维开辟广阔的想象空间, 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添加条件, 从而得出结论, 巩固知识的同时, 提升思维能力。

2. 结论开放

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问题的设计会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 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 这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突破传统的思维僵化模式, 探索问题蕴含的规律, 考察学生的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初中综合复习时经常遇到这样的开放性为题: 写出一个函数关系式它的图像过点 ( 0, 5) , 且图像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 函数关系式可以为 ( ) 。这个问题尽管看起来比较简单, 但是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 可以写出不同类型的函数关系式, 培养学生的创作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

3. 解答问题的方法开放性

这类问题一般出现在应用型问题设计上, 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例如, 八年级上册关于轴对称的设计问题: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决定在圆形的空地上建立一个花坛, 要求设计的图案是由圆形与三角形组成的轴对图形, 请你设计出来。

这样开放性问题, 不仅巩固轴对称知识,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个性发展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点滴思考 第2篇

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点滴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成了语文教学新的指导原则。因此,从单一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的新的“开放式”教学观,也必然成为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新观念带来新视野和新思路的同时,又造成了语文学科特质的明显淡化。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这一定义准确道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语文课程本身而言,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提高。如果抛开这些本质问题一味的追求课堂的开放,就出现了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热闹得很。特别是上公开课时,非得来个多媒体不可,好象离了课件教学就不开放了。

显而易见,这只是领略了开放式教学的“形”而淡漠了“神”,或是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语文有其独特的本质和教学任务。开放教学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人文性、知识性和教育性,它是“文”与“人”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好比是人的脊梁,没有它,人就不能站立;又好比是音乐中的主旋律,没有它,音乐只能成为零散的音符。古人早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警示。只有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特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厚实与宽泛、灵动与开放,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意义上的教学目标。

为此,在语文开放式教学中切忌五点。一是切忌对课文内容解读的浅尝辄止。新课改的教学过程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这就容易出现不管那类阅读课,介绍完写作背景,扫清一下文字障碍,串读一遍课文,就进入师生互动的分析欣赏阶段了。其实,一堂课上好不好不是由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多少来决定的。单凭经验和直觉肤浅地感受课文,而忽略对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体验无疑违背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性。二是切忌不论是非的满堂表扬。虽然语文属于社会科学,不存在绝对真理,师生自由空间较大。但课文的阅读与教学都是有边界的,是体现某种价值观的,我们不能弄假成真,以非为是。三是切忌忽略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提倡的拓展和开放是有一个核心的,我们应遵循课文真意,进入作者内心世界,有方向有层次地进行思维拓展和开放。只有把握“课文究竟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能够说什么,应该说什么”这四个问题,才能找到思维激活的支撑点,才能真正实现开放意义上的教学。四是切忌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弱化。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倡开放性的自主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纯属“放羊”,是开放式教学的误区,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驰的。五是切忌教学评价的滞后。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和对事物不同的体验,因此,开放式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与课文展开对话。这就要求开放式教学应该构建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成绩说了算。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的评价体制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星论文网是一家专业从事论文发表,论文辅导的老牌机构!本文源自[星论文网]http://www.starlunwen.net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如何把握“开放式”教学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是语文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髓在于领略语文知识的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和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把握课文精髓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拓展。

二是准确把握表扬的“度”。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扬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必须牢记新课标规定的“语文学习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对学生评价激励的似是而非。

三是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课文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语文核心价值”可以从四个维度考虑:(1)具有语文特点。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2)具有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这种特征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为是该课文的主要特征。(3)具有统领性。从这一特点出发,便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走进作家的世界,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义的认识。(4)便于上升为“类概念”。即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

四是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要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目前,这种评价观念尚未在广大语文教师中形成共识,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开放式;课堂内容;教学方式;课后延伸

一、课堂内容要生动

数学是数字的科学,但不代表它的教学内容和数字一样单调。数学课堂更要活泼、生动,要将数学知识和概念以多样、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用“孔融让梨”作为故事背景,将梨子的分配作为数字关系来进行计算。这样的故事导入给数学披上了一层有趣的面纱,让学生通过更多的想象和创造来挖掘更多的知识。另外,在数学课堂中还可以加入游戏的成分,比如,“计算接力”“数字猜谜”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沉闷的,而是一个积极活跃的知识殿堂。

二、教学方式要多元

为了避免常规课堂带来的压抑感,我通常让学生围成几个大圈,面对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使小组讨论更容易进行。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会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同学们几个人一组讨论得十分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反复运用了轴对称图形所具有的性质特点,达到了良好的学习巩固作用。另外,对于有些简单易于理解的课程我会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个小组,对于本课内容进行理解和吸收,然后对每个小组分配任务,指定小组长到前面为大家讲解。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直接的合作和学习,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

三、课后延伸要广泛

为了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经常留一些课外探索类的问题给学生。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到黄金分割线的内容,我会让他们放学后查资料,回答“为什么晚会主持人不站在舞台中间?”这一问题,在回答这一问题过程中,学生势必对黄金分割线这一内容有了详细的了解。同时,对数学这一看似抽象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所认识,增加了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也认识到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性,树立了对数学学习的正确的价值观。

刍议“开放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第4篇

所谓“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一种灵活、开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帮扶为主线, 教师的点拨、监督、检测为辅助手段的全新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使优秀生更优秀, 中等生发展为优秀生, 差生也得以全面发展;可以让厌学的学生变化, 进入愿学、乐学的群体, 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优等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好”的教育难题, 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得到施展, 精神得以解放, 让他们在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挖掘思维潜能, 释放思维能量, 发展基本素质, 提升生存能力, 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那么,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行“开放式”教学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管理形式的“开放”

首先, 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回走动, 可以找最能帮助自己的同学为其讲解, 不管该同学坐在哪里。这样的学习环境, 为中等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 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在别人帮助下, 解决自己学不懂的问题, 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增强自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把学生从压抑、呆板、禁锢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

其次, 当老师认为优秀生已学会, 可以进入自主提高阶段时, 可把差生集中到教室的前排进行二次训练, 而让优秀生到教室的后排自主练习, 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差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积极上进的热情。因为在此环境下, 差生原来不会的知识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 可以得到完全解决, 不懂的地方, 可以通过周围同学的帮助彻底弄懂。同时差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也使他们找回了自信, 激发了进步的热情, 提高了学习的勇气;并且差生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的平等、民主与博爱, 感受到爱的升华。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差生往往被调至最后一排, 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里, 受到同学的歧视、老师的怨恨, 他们的心灵在承受着各种打击和折磨, 人格得不到尊重, 长期被冷落, 哪里还有自信, 从何产生学习兴趣, 又怎么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呢?因此, 在这样的环境下, 老师、学校所做的以各种形式转化差生的工作往往都收效甚微。而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 这些现象可以得到彻底的改观, 不会的学生可以随时请教别人, 并且不拘形式, 学生的压抑感得到彻底解放, 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同时当差生坐到前排受到老师的特别优待时, 内心一种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意识到如果再不努力, 真的会对不起大家, 对不起自己, 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发自肺腑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积极性必然推动差生在学习上的根本改变, 使转变差生的口号变为现实。

二、学习方式的开放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80%的知识是从老师的讲授中得来的, 而在“开放式”课堂上学生知识的80%是通过自己或是同学间帮扶得来的。他们确实参与到了学习的进程中, 思维潜能得到挖掘, 思维能量得到释放。这是因为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 新授课的第一环节是自学, 一般为10-15分钟;随后便进入第二环节——帮扶, 此时, 教室里完全像超市一样, 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 寻找自己的老师, 对自己进行帮扶, 在这个学习环境下, 连最差的学生也在请教别人, 他们时而让老师讲解, 时而再写写画画, 还能不断提出几个为什么, 让老师一个个为其解释。由此发现, 在这看似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每个学生都在参与的学习活动, 在这看似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中等生的思维细胞不断地被激活;在这看似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 这样的情形有谁不为之兴奋, 又有谁不乐而为之呢?

需要注意的是, 在学生的帮扶环节中, 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静观其学, 而应该在学生中间巡视, 了解学情, 发现问题, 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对部分学员进行检测, 提高帮扶效率, 为下一环节 (教师点拨) 做好准备。其间的监督和检测很为重要, 因为学生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 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习效果也只有在教师认真负责的监控下才能显现出来。

“开放式”的数学课堂使培优学生效果更加明显。在自习课上, 让优秀生到教室的后排进行自主提高练习。因为在传统的自习课堂上, 老师布置同样的练习内容, 优秀生很快就能完成而无所事事, 浪费时间。在“开放式”课堂中, 教师不为其明确布置任务, 这就为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进行提高练习, 遇到疑难时, 可以和同学商量, 讨论解决, 节约了大量时间, 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了极其有利的帮助, 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在“开放式”课堂复习中, 学生的学习形式是开放的。首先是教师明确目标、任务, 然后学生自学, 发现问题 (同样是15分钟左右) , 因为是复习课, 所以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少。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安静的思考空间, 可以让不会的学生叫上自己的教练到教室外面进行帮助,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差生不浪费时间, 把有限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变厌学为愿学, 也可使中等生的疑问得到及时的帮助,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向优秀行列靠近。这种学习方式用在以后做作业时, 可以消除学生作业照抄现象, 逐步使中差生在教练的帮助下, 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 提升自己的思想、学习品位, 逐渐步入能够自立的群体。

学习方式的开放, 体现在平时教师的测验课上。传统的教法中, 测验时教师监考很严格, 对学生的试卷批阅得非常认真, 改后评卷工作做得细致入微, 但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而在“开放式”数学课堂的测验时, 老师重点负责监考把关, 对试卷做如下处理:优秀生做完后, 自己到教室外对答案, 不会的或有争议的问题自己讨论解决, 此时老师仍在监视还没有做完试题的同学;当教室里剩下一半学生时, 则停止外出。等外面的同学都改完, 并把自己不会的弄懂之后, 回到教室, 每人批阅一个同学的试卷;批阅后帮助这些同学把错题更正过来。这样的测验形式学生很喜欢, 因为他们可以及时纠正错误, 随时请教不会的问题, 且是自己积极参与、经过自己的思考而找到的答案, 比那种只听老师讲的效果好得多。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5篇

一、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要领导者,学生只是接受者,其教学目的只是为了讲授知识,迎接各种类型的考试,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打压,课堂教学所拥有的因领域教育作用无法正常发挥,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抛弃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和探讨教材问题,在互动中不断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并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活跃性。

二、在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书本教学,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唯一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学会内容延伸,要不断地突破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局限性,打破教材限制,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初中历史相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思考的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原有的`教材中引入新的教学观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拓展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空间,从而进一步丰富初中历史知识,并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延伸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在施行开放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在课程开始之前,借助学校内部的网络向学生公布下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提前查找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对课堂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与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以书面的形式递交到教师的手中,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还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讲解重点,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性,使课堂教学能够更有针对性。

2.增强初中历史的关联性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各类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发的密切,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所以,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促进初中历史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提高。

3.师生友好合作

施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也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逐步深入学生之中,学会与学生共同思考、学习和探讨,并且教师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好的观点,教师要适当表扬,从而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在课堂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布置问题为课堂开始点、以解决问题为课堂结束点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因此,其教学方法也与以往的传统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具体方法有:(1)模拟历史法,即将学生引入某一历史时期中,以模拟当时历史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发生的背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2)讨论法,即就某件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为讲解点,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从中找到与教材内容相符的观点,以便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综上所述,将开放式教学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完成,提高教学效率,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打造一个愉悦、高效的初中历史教育课堂,对于推进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 第6篇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①培养和捉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②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③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④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⑤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的学生。

二、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促使学生全面發展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三、开放教学方法,激趣导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四、开放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网络化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使得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采,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

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表征,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计算机的高分辨率的动态图像演示功能和绘图功能,以及快速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开发计算机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培养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崭新教学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计算机与人“面对面”和人与机“交互性”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及时反馈矫正。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进度的差异,提高教学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拓宽了开放式教学新渠道、新途径。

初中体育开放式教学策略分析 第7篇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学生对体育知识浅薄, 自主能力不强, 对体育教学的意识较弱。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缺乏, 体育成绩无法提高,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无法提升。当代的初中生处于一个青春期发展阶段, 许多的初中生都喜欢尝试创新的心理, 而传统方法就局限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的项目也比较少, 都是永远不变化的动作和运动项目。既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学生的创造性被局限, 也让教学的方法被固定化。在体育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学生的主观能力, 从而养成对教师的依赖性, 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进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也影响我国体育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开放式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1.开放式教学代替传统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式是以先讲解器材的作用, 再示范动作, 最后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等模式。教师要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感兴趣, 就要实行开放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是开放式教学的目的, 是基础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目标。在开放式的教学构建中, 要审视好每个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特点, 是鉴于社会的需求和课程内容的标志, 实现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需求合理改善教学的体系。以此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篮球的体育运动, 教师应怎么让学生学会运球、投篮、走步这些动作, 这就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方法了。首先让学生学会传球技术, 传球的技巧在于让球不能掉队, 再让学生边跑边运球的方式进行训练, 这就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从而达到开放式教学的目标。

2.合理使用教材实施开放式教学

在目前的教学中, 体育教学在器材方面受到阻碍, 让师生的学习范围缩小, 不能扩大学生的运动范围。在运用体育器材方面中, 体育器材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传统的教学方向上, 体育课堂上所运用的器材都是常见的器材, 已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求。当代的学生都是喜欢轻盈方便的运动而不喜欢笨重、耗能量大的体育运动, 在选择体育器材时就要考虑耗能量比较小、轻便型的器材来选购。在体育课堂上, 可以让不同体质的学生参与到不同的体育训练中, 让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组进行比赛, 看哪一组的成绩好而进行评判, 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此外, 在改进体育活动和体育器材时需要创新的理念进行, 可以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自己发明一些器材, 以达到体育教学的开放式教学的目的。例如:在体育器材欠缺情况下, 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器材。如铅球, 可以找相似于球形的石头, 磨掉有角的地方就成了一个铅球了。即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实行教学与游戏模式结合, 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的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学技能和理论知识结合的方法, 反复重复着一样的动作和理论, 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感到枯燥无比, 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 在开放式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在体育课堂上实行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结合的教学, 用游戏的方式缓解学生的枯燥心理, 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身体的素质。在体育教学课程上,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换位思考, 得出学生的喜好, 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度, 才能有利于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时, 提高学习的气氛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这一堂课中需要学习打排球, 教师应结合互联网的功能来教学,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关于排球的视频给学生看, 让学生看视频当中注意排球的打法, 看完视频后提问学生问题再进行练习,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也提高学生体育课堂的趣味。

总之,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 也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细胞和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空间, 从而建立起开放式教学的理念。运用创新的方式, 提高教学的效率, 让体育教学课堂达到高效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 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 改善我国在体育方面上的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谈如何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J].知识文库, 2015 (23) :94.

[2]蔡伟伟.浅析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J].文学教学, 2014 (11) :134.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8篇

一、新课程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所谓“学以致用”, 这是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其一, 新课程下,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不再如传统教学一样旨在纯粹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同步进行。实际教学中, 以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化为数学模型加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例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于获取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实际生活的感知度, 使学生端正情感态度、提高思维能力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使学生全面发展。其二,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者, 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结合才能符合我国教育改革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所谈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 旨在提倡课堂教学中设置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发学生的潜能,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三,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需提高课堂有效性, 提倡教师运用教学资源营造课堂生动活跃的氛围, 从而有效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二、开放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多媒体教学与数学知识的完美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在我国现代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且富有抽象, 例如, “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等。教师在教学中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及简单化,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 教师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直角三角形。教师先演示操作测量直角三角两直角边长度的方法, 后将数据记录下来, 同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将测量的数据根据“勾股定理”计算第三边长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对定理进行剖析, 从实际操作中理解抽象的知识, 提高对“勾股定理”的认知水平。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PPT课件中设置了随堂练习题, 通过多媒体动态式教学指导学生习题训练, 先给予学生思考、计算, 后结合PPT讲解。

(二) 利用提问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如若根据教材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则难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学习显得呆板。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见解、敢于质疑并探讨问题, 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多问为什么?学会提出问题并探索答案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提问有利于诱导学生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让其大胆揣测、探索。例如, 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中, 向学生提问:“四边形需具备什么条件才有可能成为平行四边?”以小组形式展开探讨, 各组长收集小组成员的意见, 最后形成结论。

(三) 构建网络化的教学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途径之一, 利用计算机演示数学立体图形及其构建过程, 可进行分层教学。如正方体、长方体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图功能绘制正方体、长方体, 从动手操作中观察“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分析立体图形共有几个面, 且探讨面与面间的共性与个性。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 “人机一体化”, 让学生从动手、动脑中分析立体图形、剖析立体图形, 不再抗拒抽象的立体图形知识,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乐于学习。此外, 学生主动学习也提升了教学效益, 总而言之, 这是实现教师、学生共同进步的途径。

(四) 课堂教学需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是对学习与应用的概述, 掌握理论知识是为实践奠定基础,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师将课堂知识回归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与课本相对应的知识点, 学会思考与探索。生活化教学体现了人性化教学特点。例如, 在“测量倾斜角”教学中, 教师于户外进行教学, 组织学生对校内古树、教学楼及旗杆进行测量, 要求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观察倾斜角, 分析形成倾斜角的原因。为探讨倾斜角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并思考倾斜角的应用, 教师于课后布置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应用倾斜角的事例, 并总结倾斜角的益处, 加深对倾斜角的认识。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第9篇

一、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及本质

开放式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 打破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着眼点, 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于探索之中出真知.“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开放式教学与传统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抛弃了教育只从社会需要出发, 把受教育者作为工具来培养的传统观念,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即坚持人是教育的起点, 同时也是教育的归宿, 按照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

二、开放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导向,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开放教学目标”, 包括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数学教学, 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 我们应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 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 并且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 获取知识;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 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及条件的开放性, 综合开放题等的开放性上;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 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 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总之, 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 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构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 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教学.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语言描绘, 实物演示, 幻灯、绘画再现, 音乐渲染, 多媒体演示等手段来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我要学”的状态, 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 为后面更好地学习做好心理准备.通过这些情境创设, 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可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 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品尝到发现的乐趣, 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这样, 才会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参与,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发挥多种器官参与作用, 突出自主性.

3.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并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情况.在讨论交流的同时, 学生可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从而受到创新教育, 并在小组内交流问题的重点, 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这样可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 在交流中求得发展.

4.小组间质疑、解疑.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后, 可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把各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 然后教师再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形成组间解疑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在讨论交流中总结概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不是教师总结, 而是由学生共同研究,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点拨, 绝不可代替学生思考, 应组织全班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

5.巩固、应用、提高.经过上面的活动,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 不完整的,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把它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 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科学性、严密性, 以形成数学体系, 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巧妙的例子或练习, 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在质疑、解疑阶段结束后,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 教师应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如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发展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等.

开放式初中数学教学 第10篇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 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 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开放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首先, 在教学内容上.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本或者教材上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是学生通过练习和作业完成的效果达到掌握知识的能力. 而“开放式”教学从学生最贴近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经历来分析数学的规律, 以达到贴近现实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更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怎样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用数学来解决, 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一个新思路, 它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和重要作用.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上,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一对多的形式,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教课, “开放式”教学改变了这种不平等的地位, 教师融入到学生的团体当中, 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从而改变了学生害怕回答问题或者由于不认真听课而被批评的心理状态, 还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种几个人分成一个小组,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辅的教学形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 在教学方式上. 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条件的限制, 通过粉笔、黑板和教材等方式进行讲授, 因此, 学生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能力, 在应用能力上表现得较弱. “开放式教学”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 比如幻灯片、模型、声音效果和远程视频等现代化多媒体, 将数学的效果放到更加实用的地位. 在这种开放式的互动下, 一方面提高了教学目标的效率, 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实行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 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 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 “开放式”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历史性改变, 更容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从被动地位向主动性地位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很少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这常常是教学过程死板、缺乏生气的效果. “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用, 使“教”与“学”二者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其次,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平常都是老师在上面传授知识, 学生在下面记笔记, 属于灌输性的教学方法. 而“开放式”数学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课形式, 使老师和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 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更加融洽.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 教学相长, 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有收益, 共同进步.

最后,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开放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摆脱课业负担, 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开放式”教学之所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 原因是“开放式”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

四、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1. 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 初中学校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条件, 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 创造出更多的条件进行“开放式”教学环境. 另外,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创造出一种活泼、民主和平等的学习气氛, 使师生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创造开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通过动脑和动手的方法进行对于初中数学答案的求解, 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把问题交给学生, 转换师生的角色, 让学生进行教授, 教师听课, 教师在整个课堂当中起辅导作用. 而集体交流形式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主题, 进行问题汇总或者制作专题课件, 集中演示或辩论,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潜能.这样, 学生变成了数学的小主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成果以及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效用和乐趣, 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

3. 创造开放的练习形式

开放式的练习方式是不拘泥于课后习题和练习册的作业, 而是在选择练习题的过程中, 利用开放性的题目, 发现一些多样性的解决方法或者结论的不确定性来扩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从而在优化练习的过程中, 提高初中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教学效果, 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五、结语

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 第11篇

一、数学习题设置的开放性

开放式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革新数学习题的设置。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找寻唯一答案以及操练封闭习题。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这类型习题的实际作用,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这样的习题过于僵化,在长期接触这样的习题后学生的思维会受到禁锢。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开放性设置数学习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开放性试题有正确的理解及认识,对于试题可以开放到什么程度也要有良好的把控。开放性试题的主旨在于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题目并不是单一的对答案的找寻与探索,而应当是将具体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习题才是真正有价值并且符合开放性要义的。

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大量接触几何知识,单个知识点的难度都不会太大,但是,当知识点融合到一起后题目的难度马上就会提升,这类题目通常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在一次课上我给学生出了如下思考题:

如图,过线段AB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BN,使AM∥BN,请思考下列问题,并证明你的猜想。

(1)∠MAB,∠ABC的平分线AE、BE交于点E, 则∠AEB是什么角, 并证明。

(2)过E点任作一条直线交AM于D,交BN于C,请问线段DE,CE是什么关系, 并证明。

(3)请证明:无论DC的两个端点在AM、BN上如何移动, 只要DC过点E,AD+BC是定值。

这三个问题都不是太复杂,但是能够对三个问题作出很好的解答,除了需要学生具有非常牢固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有十分灵活的思维。这样的综合性试题是符合开放性试题的要义的,因为它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进一步体现开放性精神,我设计了几个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

1.题型有什么特征,解法有什么规律?

2.题目有哪些证法,其中哪些方法最简便?

3.在几种证法中,添置辅助线有什么规律?

4.在解答题的过程中,关键在哪?涉及哪些基础知识?

5.在解答题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应注意什么问题?

能够对于这五个问题进行思考可充分展现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从往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是倒置的,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并不突出。想要体现出教学方式的开放性,首先要从这一点上进行革新。以“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教学过程為例,这节内容的重点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而这又需要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整堂课中我只花了不到10分钟时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操作方式,并且为学生进行了演示,其余时间我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我会采取几次停顿,这是为了让学生反映他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再来有针对性解答。在这堂课中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摸索,良好地掌握操作方法。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应当体现在让学生们更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教学内容。

三、学习评价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并不多,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也有局限性,这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当有更多的互动,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开放性评价,这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学生的良好指引。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我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线,找出彼此间的差异。一个学生说它们的差异在于线段最短、射线第二短、直线最长,这是它们之间的一个不同点。为了更正学生的观念,我对学生说道:你能告诉大家你比较它们三者的长度的依据吗?学生马上翻开书,尝试从课本中找答案。当看到相关内容时学生发现,原来自己的想法有误,课本中并没有作这样的说明。开放性评价在于评价的内容不是对学生直接进行否定,要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学生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才能够意识到问题之所在,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开放式初中数学教学 第12篇

1.有效的结合课内外的开放式教学

教学者可在历史课堂前,利用学校的局域网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公布即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整个结构,并让学生通过这个进行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尤其是对对于学生了解比较疏浅和陌生的内容,利用各种资料书或者是网络资料,来对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搜集。在进行完课程的整个新内容的学习过后,教学者需要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关课外活动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内容的综合全面把握,对整个知识的形成、发生过程以及所体现的价值给予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历史知识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时,课前老师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背景知识、事件整个过程以及历史影响和后果进行框架式的以多媒体构建出来公布于学生,然后学生通过以上的知识点进行资料的查询和获取,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发生在1937年的这一场关于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大规模的屠杀、强奸的罪恶大屠杀,让学生通过这场大屠杀的具体发生的背景、以及在日本军队当时在南京的具体很多大屠杀的历史有证的事实资料进行搜集,然后老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学习,并通过课后带领学生有条件可以看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剧或者是有条件可以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馆来学生通过课外切身感受这场日本军国主义下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更好的将课内外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于南京大屠杀有更好的理解。

2.加强初中个学科间的联系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蓬勃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关联。由于现阶段的初中历史学科所据哟逇综合性和开放性,它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学科关联性。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关于语文、数学、生物等各类型的问题。因此教学者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综合联系。

3.历史情景模拟法的开始方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促进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可以通过历史情景模式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在学习某一历史时代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和引导学生模拟情景的方式通过时光的穿越到相应的历史时期中去,并对课文中所出现的历史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好的对教材的知识有着更为确切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我学习历史事件“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当时战国时期众多诸子百家的重要任务,比如孔子、庄子、老子等,并通过扮演之后进行相互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辩论环节,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在战国时期这一“百家争鸣”的景象和文化氛围。

4.表演历史剧

教学者可以通过历史课文中对应的历史故事编写一个相关的历史剧,并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历史剧中来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的过程。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的乏味和枯燥感,让历史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更好的对历史有着更好的理解和感触。例如在学习唐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唐朝盛世时期,武则天掌权时期的国家景象和朝廷内部的宫斗事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编写一个关于武则天掌权时期所做的贡献以及对当时朝代的影响力,并分配学生通过分组进行表演,并各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的形式,对武则天进行演绎。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武则天在当时对国家、社会以及整个时代所造就的影响力。

5.兴趣大讨论的形式教学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要积极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和观点进行适时的有机把握,并让学生在兴趣的倾向下开展自由式的讨论学习。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创新性思维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关于粉碎四人帮事件的过程中,对于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形式,必须粉碎四人帮的发展局势,对于为何要粉碎四人帮,四人帮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大的影响以及对于当前我国发展的形势都有着什么样的迫切需要,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每个小组自己的观点和探讨结果进行分组发言的形式开展全班对于粉碎四人帮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更好的学习这一课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6.结束语

上一篇:复杂环境下的地基处理下一篇:规格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