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人范文

2024-07-25

城市老年人范文(精选12篇)

城市老年人 第1篇

21 世纪以来, 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带来极大的危机, 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 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它融合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优势, 同时又规避了两者存在的问题,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蔡中华、安婷婷、侯翱宇 ( 2013) 提出: 城市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最为关注, 良好的医疗保障将会给老年人安度晚年带来更多福利[1]; 李学赋 ( 2008) 指出: 老年人期望能和子女有更多联系, 同时对社区老年服务需求强烈[2]; 严晓萍 ( 2009) 对美国的社区养老服务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当地的养老趋势为aging- in - place, 依据老年人需求的不同, 社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老年人更多选择机会, 并且对低收入老年人有特殊照顾, 提倡让老年人有尊严地生活[3]。

阜新市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带来严重的养老问题, 然而政府及其他部门忙于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 养老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社区实施过程困难重重, 无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 家庭个人缺乏认识, 巨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 对阜新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需求进行调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阜新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需求调研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长期居住在阜新市内且年满50 周岁的老年人, 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与网络调查为辅的方法进行调查, 本次抽样调查确定的样本数为500 份, 问卷设计问题数为30 个。问卷总数为500 份, 回收500 份, 回收率100% , 有效问卷400 份。最后运用了Excel、Spss等统计数据软件及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调查得到的相应数据进行了录入和分析。

( 一) 具体养老服务需求。作为一种社会化养老方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包含了众多的服务项目, 包括日间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如老年人婚姻介绍服务和老年人权益保障等等。[4]

1. 日常生活照料。日常生活照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基本的需求, 主要包括家庭卫生清洁、出行交通陪同、饮食营养指导、日常用品代购以及社区日间照料站等, 保障老年人维持正常且舒适的生活。由于其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帮助之大, 需求也相应增大。据统计, 大部分老年人都对家务服务的需求最大, 而出行陪同、饮食指导等服务的需求量很小甚至不需要。其中, 特别是空巢老人[5]、失独老人等存在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尤其需要此类服务。

2. 医疗保健护理。医疗保健护理是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上门护理、康复护理、保健指导、服药提醒、健康讲座以及家庭病床等。调查过程中有较多老年人表示一定程度上遇到了记忆力下降、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健康困扰。问到健康状况时, 仅有35. 8% 的老年人表示自身健康状况很好、没有什么疾病且生活能自理, 说明还有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十分需要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所以说, 这是最迫切的需求。

3. 文化娱乐生活。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可以说是老年人最向往的需求, 主要包括陪同聊天、心理咨询、设施建设、场所提供、组织活动以及开展各类讲座等, 如棋牌社、广场舞等。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老年人自然也需要社交活动,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确保身心健康。调查发现, 相对于前两种社区服务来讲, 受访者对于这类的需求较小, 实施中应该着重前两种的社区服务, 以此辅之。

( 二) 付费标准的需求。社区养老的费用问题一直是最敏感的问题, 也是有社区养老需求的老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受访者中, 51. 8% 的老人表示需要专业机构为其提供服务, 同时有38. 3% 受访者认为如今的老年护理机构基本都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大部分受访者的平均月收入在1, 001 ~ 2, 000 元之间, 59. 5% 的受访者能接受的老年护理服务价格是每月500 元以下, 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老人愿意支付每月1, 000 元以上的服务费。可见, 社区养老服务付费标准的适度性和公平性影响着社区养老的需求和发展, 低价的服务更能满足受访者的需求。

( 三) 服务机构和人员的需求。受访者中, 高达74. 5% 的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周围没有老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 即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机构, 47. 8% 的受访者都认为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稀缺, 35. 0% 的受访者认为如今老年生活护理机构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下。由此可见, 阜新市城市社区养老发展水平较低、进度过慢, 社区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数量不足, 且服务提供人员的素质低下、有待提高。同此相比, 受访者们表现出对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亟待满足。

三、阜新市城市社区养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社区养老服务收费机制不健全。受访者中的个人月平均收入各不相同, 1, 000 元以下的有61 人, 占总体的15. 3% , 1, 001 ~ 2, 000 元的最多, 有203 人, 占总体的50. 8% , 2, 001 ~3, 000 元和3, 001 以上的分别有83 和53 人, 占比分别为20.8% 和13. 3% 。由此数据可见, 阜新城市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相差较大。各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而养老服务的收费标准却是固定不变的, 均是按服务种类和时间长短来计算费用。然而平等并不等于公平, 如今的收费机制仍存在缺陷, 同样的价格对于不同经济水平的人来说承担的经济压力不同, 而大部分的受访者经济水平均仍处于较低水平, 导致很多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 出现低收入与高需求的矛盾。

( 二)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不足。调查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老人都表示居住地周围的护理机构太少, 甚至在许多社区周围几乎没有护理机构的存在。据调查, 在400 个调查者中有301 人居住的社区周围没有老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 仅有99人居住的社区周围有, 社区周围没有老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的高达75. 2% , 可见, 阜新市老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严重缺乏, 供给严重不足, 造成阜新市城市社区养老供不应求的局面。

( 三) 养老服务提供人员素质低下。对于我国老年生活护理人员数量的认识, 有71. 5% 的受访者是有所了解的, 其中认为我国老年生活护理人员稀缺的占比最高, 高达47. 8% , 可以看出阜新市养老服务提供人员的数量是严重不足的。不仅如此, 在受调查者中认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的人共占比44.3% , 其中35. 3% 的人认为比较低下, 而认为高的人共占比27.0% , 所以老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四、阜新市发展社区养老的对策建议

( 一)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及其部门在解决社区养老配套硬件设施短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应该足够重视城市养老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把城镇养老纳入城镇建设的规划当中[6]。政策支持之外, 大力的财政支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政策支持是阜新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的指南针, 财政支持则是其发展的动力,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二) 社区着重落实实施。社区是社区养老发展中的主体, 政策的实施更是最重要的环节, 必须受到重视。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 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其特殊性, 并相互借鉴。由于缺乏认识, 大大降低了阜新市社区养老的覆盖率, 直接影响了社区养老的发展趋势。因此, 社区的宣传工作必不可少。此外, 社区工作人员应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接受监督并善于采纳建议, 提高工作效率。

( 三) 家庭承担相应责任。受访的400 位老人中, 只有11人是没有子女的, 其中180 人只有一个子女, 其他老人都有两个以上子女。社区养老是融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养老模式, 因此, 家庭中的子女都应承担起相应的养老责任。应提高子女的责任意识, 并做好教育与培训工作, 使其具备基本的日常照料能力。子女的陪伴便是老人最好的归宿。

五、结语

老龄化冲击带来严重的养老问题, 并使养老模式发生转变, 社区养老成为更有效的主流模式。通过本次专项调研, 准确找到阜新市社区养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收费机制的不健全、服务机构数量的不足以及服务人员素质的低下都严重阻碍了社区养老模式在阜新市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找出了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 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政府主导作用、社区着重实施和家庭承担责任的建议。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 能够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对社区养老的关注, 促进阜新市社区养老的发展, 切实改善阜新城市老年人的老年生活。

参考文献

[1]蔡中华, 安婷婷, 侯翱宇.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特征与对策——基于吉林市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 2013, 4:45~49

[2]李学赋.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 2008, 1:42~46

[3]严晓萍.美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启示[J].社会保障研究, 2009, 4:19~25

[4]刘益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2:117~121

[5]严妮.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城市社区医养结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4:22~28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 第2篇

本研究以幸福感、孤独感为指标.对德州市区251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老年人心理健康处于中上水平,大多数老年人幸福感较强,孤独感较少.随年龄发展,老年人幸福感差异不显著,而孤独感表现出年龄差异,70岁以上老年人得分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较密切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受人尊重、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职业、参加活动等,而性别、子女人数、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不大.

作 者:高国武 王新 GAO Guo-wu WANG Xin 作者单位:高国武,GAO Guo-wu(德州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王新,WANG Xin(聊城师范学院,教育工程系,山东,聊城,252059)

江苏省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调查 第3篇

1、中国老年人口体育消费市场的前景

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加上生物技术、医疗水平和保健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口寿命不断的提高,使得老年人口数量猛增。中国从年轻型到老年型人口社会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按国际标准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量比重在30%以下,65岁以上人口数量在7%以上,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老少比在30%以上的社会称老年型结构。中国在2000年到2030年期间是高速老龄化时期,2030-2050年将进入高水平人口老化阶段。以城市老年人为例:据保守估计仅退休金一项,他们手中在2000年已经控制了2.099亿元,2010年可以控制8.400亿元,2020年将达到28.150亿元,2030年高达73,200亿元。而老年人生活处于一个家庭生命的空巢期,子女成家立业后老人自己的各项收入基本是用于自我消费。一些发达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在人均开支上,老人消费要超过年轻人。2000年日本老年市场消费占总体消费的24%,仅仅老年服务产业产值就达到了6.000亿美元。美国、法国老年人消费也在这一水平上。如此庞大的消费,体育产业能在里面占多大的份额,老年人的需求和整体购买力将构成未来市场重大消费群体 这是任何企业和商家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2、中国老年人消费的特点

2.1传统儒家文化和品牌效应是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文化基础

2.1.1儒家传统文化导向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儒家文化,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和谐、轻竞争的倾向。一味重和谐、中庸,强调“过犹不及”,久而久之,陷入了害怕矛盾;中突和竞争的消极求“和”状态;二是重统一轻多样,并不注重提倡和保护个性鲜明的气质,三是喜含蓄、重谦逊,也常常造成模棱两可、是非含混的性格,四为处世应变的方式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而中国老年人又是传统文化最坚强的支持者,他们消费活动时节俭、谨慎、平衡、适度、和谐和集体导向等儒家思想严重,而在体育消费时这样的思想尤其严重,是老年人体育消费的文化基石。

2.1.2品牌效应导向

中国老年人消费行为的核心文化价值观体现在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在中国现有的特殊社会环境下,中国老年人体育消费行为更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群体获取消费的信息,他们抵制创新,因而品牌是他们进行体育消费的前导,口头宣传、广告深入人心、习惯性消费和官方权威就是导引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的最佳方法。

2.2中国城市老年人有自己的体育消费的四大特征

2.2.1求实性与合理性体育消费

老年人在进行体育消费时最注重的就是求实性消费,体现在第一获取的消费有什么使用性,第二服务的可靠性,第三是付出的合理性。合理性体育消费才能使老年人参与到某项体育活动。

2.2.2群体性与参与性体育消费

老年人喜静,但更喜欢热闹。因而人气较旺的体育活动更能让老年人参与进来。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老年人参与这项体育活动不是他热爱这项体育活动,他们之所以参与,是重在参与,是图个热闹。

2.2.3方便性与习惯性体育消费

第一作者:女,1968年生,大学高级讲师。第二作者,井冈山学院副教授。

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求方便是老年人生理变化促成的消费生活变化,方便性消费是生理变化的必然结果。而且人到老年后,其行为表现往往怀旧,喜欢沿袭旧俗的心态强于接受对新事物的学习。

2.2.4情趣性与健身性体育消费

老年人情趣性体育消费和年轻人不同,老年人情趣性体育消费主要是习惯性消费,是接受自己生理条件变化而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升华。

3、江西的地域文化决定江西城市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的行为

表1江西省老年人参加8项体育活动人数与耗费资金调查统计表(1000人)

江西是内陆省份,其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在老年人头脑中较开放城市老年人更加根深蒂固。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参与体育活动消费少的项目参与的人数就多,而是趣味性较强、人气比较旺的、更容易展示老年人精神风貌和调节老年人生活节奏的体育项目,则容易引起老年人参与的兴趣,同时,当某项体育运动受到新闻媒体批评、社会指责和政府干涉时会让老年人感到困惑,该项目前景不看好,另外不少老年人参加2-3项体育活动,也有28.9%的老年人从来不参加体育活动。因而江西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活动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老年人体育消费特征的。

4、结论与建议

4.1打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老年人体育消费牌

2008年是北京举办奥运会一年,体育产业界应该抓住契机,利用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着手用多种宣传形式,使老年体育用品的消费概念深入人心。体育产业界要把“销售一种生活方式,推广一种奥运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拓展自己的营销空间的同时,积极为国产运动品牌的推广工作出把力,最后使老年人体育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老年体育运动的文化新概念。

4.2促进老年人体育消费要依赖家里年轻人帮助

社会的进步、工作节奏加强和社会竞争力高使得年轻一代没有办法用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老人,因而老人健康是他们心中最希望的事情。健康来自加强身体锻炼,与其又费时间又花钱帮老人看病,还不如让老人参加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现实中也真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年人在进行体育消费是还是有点勤俭节约的行为,而老年人中有很多子女是比较有社会地位和处于高收入阶层的人士,由于没有多少闲暇时间的他们。在体育锻炼方面更愿意对老人进行投资。

城市老年人公交系统障碍及对策研究 第4篇

一、我国的老龄化现状分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我国的总人数为13.71亿, 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数是1.78亿, 占总人数的13.26%。跟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较, 60岁及以上的人口增长了2.93%。表1是对近10年来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进行的统计。

根据表1我们发现, 近10年来, 我国的老龄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 老龄人口逐年增加。面对如此庞大的老人数量, 老人出行情况必须得到充分重视。由于老人的行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跟成年人相比都有所下降, 所以他们在乘坐公交的时候属于弱势群体, 应该受到一定的优待, 才能确保他们的安全。但是, 目前我国的公交系统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老人们的出行矛盾也会越来越严重,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城市老人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

1. 老人公交出行安全问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公交系统使用者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越来越多的老人使用公交作为出行工具。但是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 老人乘坐公交出行的安全问题也显得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 每年都会有大量老年人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发展过快, 城市公交远远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 导致城市公交拥堵不堪。老人由于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下降, 很容易在乘坐公交的时候发生意外事故。

2. 公交卫生安全问题。

由于公交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大众交通工具, 所以每天都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乘坐公交。因此, 公交车的扶手、座位等内部设施是细菌最多的地方。再加上公交内部的人流密度大, 有限的空间里空气无法循环, 导致车厢内部空气质量非常差, 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 空气更差。老人们的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好, 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久了, 很容易感染细菌, 影响他们的健康。

3. 老人出行困难问题。

想必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公交的拥挤一定会感同身受, 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里, 有时候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有的时候为了挤进公交, 得使出浑身解数。老人们由于身体素质比不上年轻人, 很多时候根本挤不上公交, 只能望车兴叹。甚至在乘车高峰期的时候, 有的公交车司机看到老人会拒载, 这样做对老人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解决城市老人公交系统问题的对策

1. 提高公交系统的安全系数。

老人们的身体不比年轻人经得起折腾, 很多城市的公交车司机开起车来完全不顾乘客的感受, 急刹车、迅速转弯等不合理的操作让车内的乘客痛苦不已, 老人们更是难以承受, 他们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因此, 要求每一个公交车司机规范操作, 是提高公交车安全的第一步。另一方面, 应该定时给公交车做维护保养, 检查车辆自身的安全, 确保每一辆车都是安全合格的, 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人身安全。

2. 提高公交车的环境质量。

公交车是大众出行的必备工具, 公交车的环境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随着老人乘坐公交数量的不断增多, 这个问题也更受关注, 因为老人们的抵抗力比较弱, 所以必须改善公交环境。应该保持公交车的通风量, 让车内的空气尽量保持新鲜。其次, 应该做好公交车的卫生, 定时清理公交车内的设备, 让其保持清洁。

3. 解决老人出行困难问题。

老人们虽然退出了工作领域, 但是他们也应该享有同等的乘坐公交的权利。很多时候, 老人们根本挤不上公交, 这样给他们的出行带来跟多不便。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应该提升人们的素质, 让人们懂秩序, 知礼让。在公交站台等车的时候, 按照一定的顺序上车, 同时知道尊老爱幼, 礼让老人。这样, 不但可以解决挤公交的问题, 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四、结语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乘坐公交, 面对这样的现状, 只有不断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 才能确保公交系统的顺利运行。老人, 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 乘坐公交出行也是他们的权利。为了让他们有一个舒适的出行环境, 要对现行的公交系统进行一些改善, 才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赵立志, 和鹏, 李宇, 康佳, 张晓俊.我国城市公交站点无障碍环境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7)

[2]邵敏华, 李田野, 孙立军.常规公交乘客对车内拥挤感知阻抗调查与建模[J].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7)

城市老年人 第5篇

(2010年4月13日)

今天,受主席委托,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召开这次秘书长培训班,从工作角度上来讲,老年体协成立二十多年来,加强相互之间联系,增进了解,积极引导老体协正常发展,确有这个必要。但从我个人来说,水平确实有限,在座的各位在工作岗位上,大部分是铁杆笔尖,话到擒来的主,能讲会做,今天让我为大家讲课,我感觉受宠若惊,一惊市老体协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理解,把这项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二惊自己知识面不较广,还正在学习阶段,不敢在各位面前班门弄斧,只能说是相互探讨,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以此不辜负领导和大家的厚望,谈到秘书长,有人说秘书长=走钢丝者+近视眼患者+聋哑人+消防队员+管家+潜水员+包打听+守门员+无党派人士的一个职位,九重身份。还有的人说秘书长无疑是一个最有意思,最具特殊性的职位,因为谁坐上这个位置就意味着最自然地接触各路人马,看到、听到、了解到一般无法了解的事实!然 而很多时候,他又并没有那么消息灵通,却还得假装通透,必须在最需要的时间、地点出现,又得随时准备留守,把一切看在眼里,是最清醒的参与者,又是最“近视”的局外人,不能从属于任何派系,要警言慎行,不能有丝毫懈怠,绝对的八面玲珑,必须是最能踩着钢丝跳舞的人,对下是领导,对上是管家。作为老体协秘书长这一角色的丰富性上述说的有哪么一些言过其实,但有些话不泛还是有一些它的道理。这么多年来,上级和我市也确确实实没有专门举办过类似的培训班,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借鉴的,所以说,我只能把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一些体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并和大家渡过这段短暂的美好时光,如果有哪些地方说的不好的、不对的、错了的地方,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教诲。秘书长的工作我认为大约有这么十八个方面的工作要去做:(1)是秘书长履行的职责;(2)是新形势下秘书长工作的标准,要具备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要求;(3)是办公事务性的处理;(4)是行政事务性处理;(5)是决策;(6)是计划;(7)是调研;(8)信息采集;(9)是服务;(10)协调;(11)督促检查;(12)保密工作;(13)信访工作;(14)活动安排;(15)后勤保障;(16)办公室建设;(17)技能要点;(18)工作质量方法与技巧。这18项工作如果要面面俱到,有时也会顾此失彼。但从秘书长自身定位方面来讲,秘书长首先是秘书,是领导的帮手;其次才是秘书之长,是各种力量运转的结合点和支撑点。综合上述18项工作我概括了秘书长工作十个字5个关键词,这5个关键词就是:服务、谋划、协调、统筹、落实。把这五个词弄通透了,我们的工作就会迎刃而解。服务是什么?服务是宗旨。主要体现在这么三点:(1)当好参谋。我们在组织开展工作中,不能仅作执行者,要善于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主席当好参谋,以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2)是当好助手。秘书长在组织办事机构开展工作要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对主席负责,当好主席的助手,要经常汇报沟通,听取主席和会员代表们的意见,并汇总提炼,合理部分要付诸实施。一定要摆正和处理好与主席之间的关系,发挥集体作用。三是当好服务员。秘书长是最好的服务员,了解情况,关系面广,为各分支机构、为会员、为上级机关、相关部门等提供信息等最便捷,所以不要把自己当领导,要不辞辛苦,心甘情愿,为各方面履行好服务。谋划是什么呢?谋 2

划是主题。主要体现在日常的人事、财务、事务、年度工作计划、人员配备、业务拓展、组织建设,以及目标的实现,要做到对全局工作心中有数,有思路,并有能力组织各方力量推进协会工作不断发展。要想领导所思,谋领导所定,谏领导所虑,要做领导思路催化剂,领导指示的助推器,领导决策的参照系。协调是什么?协调就是基础。我们要整合资源,化解矛盾,使上下畅通,左右融通,创造出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统筹是动力,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带领其他同志形成工作动力机制,对外展示秘书长良好形象,对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诚信服务的言行和业绩,引领团队不断提升服务力。落实是关键。落实就是必须花大力气关注各项工作在落实过程中的情况和结果,尽量把工作落实到位。这18项工作叫我一项一项去作个解释。一来没有这个必要,二来我们还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研究去摸索,去不断修炼自己的水平、能力和个性。下面我就秘书长职责、秘书长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以及我们必须明确的老年体协工作的意义、任务和秘书长的几点体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秘书长行使的职责。秘书长行使的职责往大的方向讲,他不是决策者,但应该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主席是核心,秘书长是关键。职责有组织、综合、服务三个方面的职责。根据2010年2月6日我市召开的第六届老年体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的《丰城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章程》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1)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2)协调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3)提名副秘书长和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提交主席办公会议审定;(4)提出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聘用;(5)处理其他日常事务。以上五点,与其说是职权,还不如说是义务。因为职权与义务往往是生生相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不能把它分割开来。说大了一个国家分裂了,就是战争;一个家庭分裂了,就是离异;一个民族分裂了,就是苦难;整体和局部分裂了,就是残缺。所以在谈到职责时,我们不要忘记义务。

第二、秘书长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当秘书长,尤其是当老体协秘书长,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我认为有这么几点:(1)应有较好的政治素质。一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 3

基础,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也不论所处的内部环境是否尽人意,只要把工作当事业去做,全身心地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效,当前特别需要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二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处置能力,要及时了解上级有关老年体协的方针政策,并用于指导工作。要把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基本功,不断提高处置各种矛盾和为群众解疑释惑的能力和水平。三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与超前意识,要善于勤于学习,捕捉新的信息知识,善于开动脑筋,思考研究问题,并能适时提出工作发展的意义与建议。(2)较好的业务素质。一要具备有对协会发展的政策及业务知识的独到见解。二要掌握老体协发展规律,并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加以改进。三要对老体协服务对象及其需求,要了如指掌,并不断学习新知识,有的放矢改进服务。三要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并树立高标准、不停顿地加以改进和提高。(3)要有较好的个人修养。一要有健康向上、笑对人生的心态。切记“事能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我记得某个工地上有这么一块警示语,上面写着:等一等就安全了,让一让就过去了,忍一忍就和谐了。不要认为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要增强光荣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有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胸襟。对人以诚相待,善于向老同志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向群众学习。三要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秘书长大事、小事都要做,而且要做好。四要有感染带动、融合亲和的个人魅力。秘书长是组织中很重要的角色,注重个人魅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做好老年体协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个问题,作为秘书长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别人问到我们老年体协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回答不上来哪不行。其意义就是:老年体协不仅加强了党和政府与老年人的联系,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做好老年体协工作有利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内涵非常丰富,其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我们所从事的老体协工作,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广大老年人的根本利益,体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以 4

人为本”在老年体协工作中如何解释,如何得到落实呢?我认为:在贯彻执行“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工作方针基础上切实保证城乡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权益,我曾听我爸说过:退休之前的等级,是按职务的高低来划分,退休之后的等级是按血压、血糖、转氨酶的高低来划分,所以我们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有序地进行。关于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为目标,竭尽全力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带动中青年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从而达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通过调查青少年体质概括说:最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所以说,老年人通过自身锻炼,带动了青少年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这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么解释,谈到和谐,什么是和谐,和谐是什么,它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程度上包括大地上万物的和谐,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的和谐往往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榜样,会成为协助党和政府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学会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理解我们秘书长工作的重要性。

第四,老年体协的基本任务

老年体协的基本任务是组织老年人经常开展体育活动,按照我们黄主席说的:就是要经常组织老同志一起来玩。开展健身活动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四化”即:活动对象普及化、活动开展经常化、活动项目多样化、活动指导科学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五福寿为首,身体健康是老年人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只要我们积极组织老年人通过科学的健身体育活动这一重要途径,才能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

那么在搞好老年健身活动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呢,从什么地方入手,这个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首先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从宣传入手,发动老年人积极参加健身体育活动,宣传哪些内容,宣传“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促进健康”的道理,阐明体育锻炼对老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意义,宣传老年人既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又参加科学 5 的健身体育活动,就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其次,我们要从健全组织网络入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所谓“纵向到底”就是一杆子从市插到农村的行政村、村小组、城镇的社区、楼栋。横向到边,就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条件都可组建。再次,要从完善场地设施入手,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划要求,建设新功能的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室内面积300平方米);城市社区、农村乡镇街道、活动室(室内100平方米);机关、企业单位、社区、行政村(室内面积5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要积极争取社会对老年人免费开放,第四点就是要搞好辅导站网络建设,开展组织赛事、传播、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第五、秘书长几点体会

秘书长要负责工作范围的正常运转,除了要加强学习,讲究工作方法,注重自身修养、研究老龄问题、丰富体育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外交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爱心”和“诚心”。“爱心”就是要像尊重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充实、体面的安度晚年,享受人生,“诚心”就是要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踏踏实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历史,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爱心和诚心是老体协秘书长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做好秘书长工作的首要条件。

(1)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充实自己,任何一项事业的开拓都会充满挑战,充满艰辛,但也充满快乐,只要我们正确面对,敢于挑战,不懈追求,就一定能够享受人生,享受快乐,老体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的新事物,我们有幸赶上一个好时代和一个极好机遇。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出一些有益的东西,也是为老体协组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要有这种自觉意识。

(2)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全才,人无完人,但要善于博采众长、团结力量,形成一种合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秘书长工作千头万绪,但决不能气馁和烦躁,更不能事无巨细,陷入事务性的工作中,要能当好主角,演好自己的戏,又要会当导演,为别人搭台唱戏。

(3)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培养自身 6 的人格魅力十分重要,尽管工作环境不同,但我们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开拓,肯于耕耘,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你的言行、品德和作风会直接影响你所在组织的形象,我相信,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秘书长,所带领的一定是一个很有活力、战斗力的团队。除以上三点外,我还要送三个字给大家:一个是“尖”,一个是“斌”,一个是“卡”,他们涵盖了整个人生要领,对秘书长工作质量的提升也有帮助。第一个“尖”字是由一个“小”字和一个“大”字组成,关于小和大的成语很多,比如说:小惩大戒:小小的惩罚,可以达到很大的教育效果;小痴大黠:小事糊涂,大事精明;小廉大法:小臣尽职,大臣尽忠;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就是小可以成为小的优点,大可以成为大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小屈大伸: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小怯大勇:对小事退让,对大事力争。等等。这些成语充分说明小与大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能大能小,对上是管家,对下是领导,正确对待我们所处的位子,用我们对待工作哪种尖刻、敏锐、新颖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去做事。用嘴尖、眼尖、腿尖、心尖的办事效力,提高服务质量。我认为让我们的工作达到拔尖的水平是不难。请大家记住这个“尖”字。

第二字“斌”。我记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如果一个城市里没有愿意开小咖啡馆的人,那么这个城市无论多有钱,都只是一个内心空虚的城市。”在此,我想说一句话:如果一个城市里没有老年人活动的身影,哪么这个城市无论多有钱,都只是一个空虚的城市。所以说,为了使这个城市不变得空虚,我们要学会彬彬有礼,学会文雅,学会修文演武,学会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决不能学汉高祖刘邦门下的两个文官,一个随何,一个陆贾,有文无武,不能学武将绛候周勃、灌婴两个武官有武无文。因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只有做到文武兼备,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善于总结活动当中的先进经验,并加以发展和提炼,那么我们的很多工作都会迎刃而解,这个城市才会生机盎然,才会欢歌笑语。

第三个字“卡”,很直观,就是能上能下,由“上”和“下”组成。在成语中有很多关于上和下的成语,如:上下有节:意思是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上下同心:意思是上下一条心把这工作做好。上和下睦:意思就是上 7

下级和睦相处。上勤下顺:意思是作领导的勤奋工作,下面的人就会顺从他的领导。上用目,则下饰观:意思是在上边的能够明察,下边的伪装行为就会被发现,等等。这么一些成语,可以说明上与下之间的关系。

总之,我认为秘书长的职能要求应该是很高的,既然当了秘书长,就要勇于前往,为自己树立高标准,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办实事、办好事,力争做到名副其实。这正是“卡”字中间一条线,上下协调把活干,修文演武谋发展,秘书工作准拔尖。

城市老年住宅开发的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小城市;老年建筑;社区;居住空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养老问题。在哪里养老?如何养老?其中对老年住宅的开发应当是保障养老的首要问题,应该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城市老年住宅的开发远不能满足城市养老的需求。主要原因一是现有老年住宅开发模式单一,二是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持。

1.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老年人口系数是指一定时点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反映了人口老化的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以上(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社会。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世纪中期,我国老年人口为4100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5%。1990年我国老年人口为9857.8万人,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预测,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7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8亿,老年人口数比欧洲所有国家人口还多。而且总的地区分布情况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也高,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老年人口比例比较低。换句话,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老年人口的比例就越高,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已高于城市。

2.我国现行城市老年住宅开发模式及其特点

我国现行的城市老年住宅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家庭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是老人与子女共住,空间上可能所有划分,或者“隔门隔户”,或者是复式结构的空间形式。这种传统模式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很久。但是一方面由于“4+2+1”家庭普遍存在,在同一个空间里或是在同一个建筑内同时赡养两位及以上老人已超出赡养人的能力或精力。另一方面,這种方式更适合于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假如老人没有自理能力,则极有可能无法得到最好的照顾。所以这种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现代养老。

第二种是老年公寓模式。

这种模式是单独开发的老年住宅,社区内居住的都是老年人。它的优点突出:一般都挑选环境比较优美的郊区,配套齐全,老人可以在此受到良好的照顾。但是这种老年公寓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开发费用高,因此租金、收费或售价都比较高。另一方面,对老年公寓的服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现在具有服务能力又愿意服务的人员供不应求。

以上两种模式都是市场化的开发模式,而以下几种模式是结合社会养老的模式。

第三种是私人开设的敬老院。

这种模式是在享受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盈利的老年住宅模式。2005年以来,国家配备专门的政策来对孤寡、无生活能力的老人进行扶持,其中就包括公办敬老院的建设。规定根据地域不同,例如山东省滨州市,如果多盖一间房用于敬老院,地方财政就给予6000元、4000元、3000元三个不同级别的扶持资金,并规定对于翻修敬老院的,给予修理资金减半的补贴政策。

第四种是公办敬老院或是福利院。

这种模式土地是划拨得到的,在建设及经营过程中还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是公办敬老院主要只是为了满足五保老人的养老需要。在他们入住之后,剩余的空床位已所剩无几。并不能满足其他有养老需求的老人的入住需求。况且由于国家对非五保老人并不给予补贴,所以,交纳费用后,这些老人的要求一般都高于五保老人,这就会在生活上、交往上与五保老人产生冲突。最终,这些敬老院宁可空着几张空位,也不愿再对外开放。因此,公办敬老院无法服务于社会养老。

3.老年住宅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充分对老年住宅市场进行细分。

在进行市场化开发时,统一的将老年人定义为60岁以上的人,而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划分。这使得一些服务好、档次高的开发产品只在经济发达的几个大城市受欢迎,在中小城市的需求量不足。反之,如果只开发普通的老年公寓或是中低档次的私办敬老院的话,又不能满足收入高,需求档次高的老年人居住要求。

二是国家配套政策不完善,支持力度不够。

如果老年住宅产品是公办敬老院或民办敬老院,那么它享受的政策是较多的。但是如果市场化开发老年公寓,那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政策支持。

三是除了高档次的老年公寓外,其他社会开发模式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山东滨州张课家共有3家敬老院,其都是民办的。其中一家2600m2,供养着140位老人。现今供不应求,无空床位。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敬老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饮食差,大锅饭,种类少,营养贫乏,其中经济状况家较好的老人提出开小灶院内认为提出的人少,不能收回其成本,不允许。服务人员少,一号楼只有4名护工。二号楼只约1∶8比例的护工更是不够。设备少,有娱乐设施,但里面设施简陋,由于大多数老人来自农村,连棋牌室的活动都搞不起来。没有专门的康复医师,许多老人也不愿进行康复训练。

四是国家办理的敬老院规模大,设施好,人员都是国家安排的,但大多数收取的都是农村“五保户”,这80%的“五保户”收入低,从而公办的养老院服务更差,工作人员只顾拿工资,也不愿商业化运作那其余的20%的空床位。况且也会带来等级差别,影响管理,其余老人也对公办敬老院不太信任,认为民办的稍微好些,导致公办敬老院经营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4.对城市老年住宅开发模式的建议

一是制定相关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促进老年住宅建设的全面繁荣。

这一系列政策应当包括土地出让金、银行贷款、税收政策、社区服务等方面。以解决老年公寓开发投资大,开发费用高的问题,解决民办敬老院由于土地限制无法实行规模扩大的问题,解决贷款难,服务人员少的问题等。

二是对老年住宅市场进行细分。

首先应根据老年人的体能、收入水平方面将其进行细分。

第一层,对于能够自理的高收入者,学历或名望较高的知识分子、退休人员等,可以开发老年公寓或老少同居一个建筑物或一个社区的模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二层,对于中高收入者可以开发档次较高的敬老院,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

第三层对于中低收入者应纳入到公办敬老院或福利院的服务范围内。

另外,还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来进行细分,对于喜欢交际,有社会交往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在城市近郊区或市中心周边开发老年公寓,或者在普通住宅小区内配置几幢或每幢设置几户老年公寓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要。对于喜欢清静,身体不是很好的老年人就可以在远郊区开发老年公寓。

三是用社区养老模式来完善已有养老模式的不足。

在一个住宅小区有专门设立的老年住宅楼;在一栋(层)住宅楼里有专门设立的老年户型;在一套住宅里有专门设立的老年居室。第三种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已有体现,但是在房间设计时缺少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的照顾。另外,这三种社区养老模式的开发必须有社区服务的配套。例如送货上门服务、社区医院服务、小区无障碍设计服务、社区娱乐设施的配套、社区食堂或餐厅服务等。因此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社区服务人员又成为急需之务。

参考文献

[1]刘美霞.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栾淑梅,寿金宝.开发老年住宅大有可为[J]国防建设.2006.07

[3]张元端.“亲情社区”——住宅小区开发的新亮点[J]开发与建设.2004.06

[4] 吴 伟.上海老年住宅开发建设研究[J]住宅科技.2006.11

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流行病学调查 第7篇

1 调查对象

我市大祥区所辖的6个社区, 在每个社区内符合条件的所有60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中,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分别抽取200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2 方法

2.1 自制调查表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应用专门设计的问卷,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跌倒的发生情况, 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2.2 调查方式

统一培训调查员, 由居委会工作人员陪同调查人员进行入户调查, 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由老人自行填写调查表。如遇有意识或语言障碍的老人, 请其家属或陪伴人回答, 由调查员询问并填写表格, 调查老年人过去12个月跌倒情况及跌倒发生情况。本次调查应查1 200人, 实查1 124人, 应答率为93.7%, 回收有效试卷1 092份, 有效应答率为91.0%。其中男性499人, 占45.7%, 女性593人, 占54.3%, 被调查者年龄60~90岁, 平均年龄 (72.2±7.69) 岁。

2.3 统计学分析

核对数据后,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3 结果

3.1 跌倒发生率

有效问卷的1 092人中, 257人在过去的12个月中发生过跌倒, 跌倒发生率为23.5%;女性为58.8% (151人) , 男性为41.2% (106人) , 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 (χ2=4.181, P<0.05) 。跌倒者在各年龄组所占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32, P<0.01) , 见表1。

3.2 跌倒发生的特点

从跌倒发生的时间构成看, 以白天多见, 占63.42%, 清晨最少, 占11.29%。跌倒发生的地点室内最多, 占42.02%, 其次是小区外, 占38.52%。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在行走时跌倒, 占60.31%;其次是在站起或坐下的过程中跌倒, 占17.12%;洗澡或上厕所时跌倒的占12.06%。跌倒老年人中, 滑倒占44.75%, 绊倒占32.69%, 撞倒占12.45%。受伤性质最常见的是浅表伤和骨折, 分别占31.91%和28.01%, 见表2。

3.3 跌倒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跌倒的257人中, 害怕再次跌倒者161人, 占62.65%;因跌倒导致日常活动减少者89人, 占34.63%;产生过低落、急躁、自信心下降等消极情绪者92人, 占35.80%。因此, 跌倒不但对老年人年的身体带来严重影响, 如软组织损伤、骨折、硬膜下血肿等;而且还会影响到老人的心理和社会层面。经常跌倒的老年人很可能丧失自信心, 害怕单独生活, 特别是那些跌倒后要靠别人帮助才能爬起来的老年人, 由于怕再跌倒而尽可能少活动, 这样常常导致骨骼肌萎缩, 走路更不稳定, 更易导致跌倒,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 讨论

4.1 跌倒现况

本次研究发现我市社区老年人年跌倒率为23.5%, 高于国内其他地区[4,5]。可能与我市老年人口多 (比重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 住房类型基本为无电梯楼房, 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 增加了跌倒几率。女性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跌倒发生率亦在不断增高, 表明年龄大的女性为跌倒的高危人群, 与国内研究相同[6]。大量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表明, 女性跌倒发生率较男性高, 这可能是由于老年妇女肌肉力量较弱, 行走时脚步移动的反应时间较老年男性长。另外, 通常认为老年人跌倒是虚弱和活动能力较差的体现。

4.2 跌倒发生的原因

从跌倒发生的特点来看, 以白天最多, 与老年人群白天活动量大有关。跌倒地点主要是室内和小区外, 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在行走时跌倒, 方式为滑倒和绊倒。老年人绝大多数时间在家中度过, 室内灯光的明亮程度、地板光滑程度、家庭布局等, 都会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发生[7]。而入户调查时发现, 大多数老年人的居家环境缺乏必要的预防设施 (如扶手、护栏) , 存在地面不平及滑、门槛过高、家具摆放不当等问题。且社区的住房类型基本为无电梯楼房, 有关报道已证实居住在楼房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而且如果存在楼梯过陡或不平的现象会增加老年人上下楼梯时发生跌倒的风险[8]。调查还发现, 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如道路坑洼欠修缮、缺乏保护措施、路滑等, 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其次调查还发现, 社区老年人缺少健康保健知识, 如锻炼方法、时间、项目选择等有关。

4.3 跌倒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跌倒的老年人最常见的受伤性质是浅表伤和骨折, 跌倒致伤中最严重的是骨折。由于老年人多存有骨质疏松, 一旦跌倒, 不但容易发生骨折, 而且难以愈合。跌倒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伤痛, 也使老年人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同时, 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持续时间更长, 影响会更大。本研究显示, 跌倒可导致老年人害怕再次跌倒, 日常生活活动减少, 产生低落、急躁、自信心下降等消极情绪, 与国内报道相近[6]。因此, 在跌倒的预防工作中, 应考虑跌倒前的预防、跌倒中和跌倒后的处置, 同时注意心理卫生保健。

4.4 创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本研究显示, 应注意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室内以及室外环境安全设施的建设。大多数老年人跌倒都发生在室内, 因此居家安全非常重要。老年人应与专业人员一起对居家安全进行评价, 提出改善家庭环境的措施。室内的家具, 尤其是床、桌、椅的高度和摆放位置应合理, 移走家中对行走造成障碍的物体, 保持地面平坦没有障碍物, 在楼梯、走廊、卫生间安装把手, 室内光线应均匀、柔和、避免闪烁。老年人应穿合脚、防滑的鞋。而对于室外环境安全则要求公共设施的建设应考虑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 尤其是道路的防滑性能要强, 经常修缮, 使人行道平坦, 减少室外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影响。

4.5 满足老年人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

在社区老年人中普及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如活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组织器官充满活力, 而且能增强和改善机体的功能, 从而推迟衰老的过程。据报道, 凡健康长寿的老人, 大多数都有锻炼的习惯。因此,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状况、场地的条件正确选择运动项目。其次是运动要由小到大, 动作由简单到复杂, 不要急于求成, 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要坚持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取得效果, 因而要持之以恒。最后就是要注意运动的时间, 老年人运动时间每天1~2次, 每次30min左右, 一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h为宜。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起床后, 因早晨空气新鲜, 精神饱满, 利于运动。下午或晚上活动时间可按各人情况确定, 最好安排在下午5~8点为宜。总之, 活动不但可以维持或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功能, 而且活动可以增进老人与群体间的互动, 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我市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 影响其身心健康,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也应从多方面、多渠道综合预防, 如改善不良环境、指导老年人进行有效体育锻炼、改善生活环境、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等, 使更多的老年人免受跌倒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夏庆华, 唐传喜, 钮春瑾, 等.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3) :207-209.

[2]贾朝晖, 于普林, 等.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9) :711-714.

[3]Ho SC, Woo J, Chan SS, et al.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the chi-nese elderly population (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1996, 51 (5) :195-198.

[4]冀艳虎, 李丽萍, 陈文涛.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疾病控制杂志, 2012, 16 (1) :22-24.

[5]尤黎明, 张军, 刘可, 等.老年人跌倒及其后果的调查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1, 17 (8) :732-733.

[6]于普林, 贾朝晖, 吴迪, 等.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调查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 (4) :305-308.

[7]Connell BR, Wolf SL.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al circum-stances associated with falls at home among healthy elderly in-dividuals.Atlanta FICSIT Group (J)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7, 78 (2) :179-186.

城市老年人 第8篇

1. 老年社区的现状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谈到“一切人的原始本能就是找到一个安家之所。”西方发达国家, 在20世纪70年代后就渐渐进入老年社会, 已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支持着老年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在美国独立老年社区有“金岁山庄” (Golden Aged Havens) 、“安养社区” (Rest Communities) 或“退休新村” (Retirement Villages) 等。美国太阳城中心 (Sun City Center) 是世界较大的老年社区之一。该中心始建于1961年, 坐落在佛罗里达西海岸。这里的居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老人, 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时间不能超过30天。社区内有适应不同老人需要的多种居住组团, 社区生活积极活跃, 让人们能够建立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在美国, 人们不把老年人称做夕阳, 而是叫做太阳。居住在这样的老年社区里对老人身体非常有益, 据说, 老年社区中的老年人比美国平均人口寿命高10岁。社区有专为老年人考虑的建筑规划, 小区内实现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 低按键、高插座设置, 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

据统计, 1999年全国老年人人口已达到1.26亿, 进入了全面老龄化社会, 并向高龄化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节奏加快的同时, 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就日渐显得突出。国家在不断重视老年人问题的同时, 近年来大城市也开始从事老年人社区的构想与实施建设, 例如北京的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 (东方太阳城) 。

东方太阳城社区总规划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 其中配套公共建筑近5万平方米, 宽松排布、错落有致, 将现代独栋、水畔联体别墅、中式四合院以及四层电梯公寓等多元形态建筑置于森林、河湖的环抱之中。全社区无障碍设计, 红外无线安防、水源/地源热泵等高科技智能产品应用于社区各项安全保障与服务设施之中。社区拥有超低容积率和极高的绿地覆盖率, 交通便捷通达。东方太阳城的景观设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深化, 创造了一个“绿色”人居环境。

2. 我国家庭养老模式的转换

千百年孔子的儒家学说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根深于大千家庭。“养儿防老, 积谷防饥”更是中国老百姓的共识。按照传统的思想观念, 最佳的老年人晚年生活, 是子孙满堂, 共享天伦之乐。老人们也希望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体弱多病时, 能得到子孙的亲自照料。长期以来,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 “养老、敬老、尊老、爱老”的民族传统美德更是深入人心, 受人尊崇。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改变, “家庭养老”逐渐不再备受人接受。在“计划生育”的浪潮下, 四世同堂也就不在让人向往, 同时也使大量的老年人很少在家庭接受养老, 儿女不常在身边, 老少代沟也逐渐加深,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观念逐渐淡化。老人个人的独立性、私密性意识在不断加强。由此形成的观念、生活习惯等问题, 使老人与子女分居的现象十分普遍, 更多的老人也同时选择了到一些老人院, 疗养院中去养老。这样就形成了由个人或社会团体共同来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社会养老模式。

3. 社会养老机构到大型老年社区

社会养老虽然使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了某些照顾, 但老年人的许多需求仍然不能较好地得到满足, 社会养老机构由于受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般只能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的食宿和医疗服务, 住在养老院中的大多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 他们的日常活动也只局限与看看报纸、看看电视、晒晒太阳、闲坐聊天那样日复一日简单活动。而那些行动不便而又郁郁寡欢者, 只有在床上渡过剩下的日子。再则那些规模有限的养老机构中, 空间环境的狭小, 老人们之间的文娱活动少, 导致了老人们的亲和力下降。而社会的高速发展, 老人们的精神层面的慰藉尤为突出。社会的养老机构的局限性, 不能同时为老人门提供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随着今后的城市全面发展, 人们追求生活高品质, 老年人的养老也就不是简单安详的渡过退休后的余生, 城市大型老年社区便成为未来城市老人们精彩生活的聚集地。

4. 未来城市大型老年社区设计

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未来20年里, 城市步入老年群体的大部份人都接受过高层次教育, 退休后也有自己可独立支配的高额退休金, 在他们人群中,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将离他们远去, 选择另一种方式来渡过余生, 是未来城市每个老人的共同追求。而大型老年社区将成为他们的理想场所, 诚然未来城市大型老年社区的设计与构建, 是房地产开发面对的重要问题。

大型老年社区的设计, 必须以老年人生活为出发点, 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为核心, 为创建适宜的健康设施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准则, 以实现老年人生活愉快、身心健康为目的。另外, 建筑设计同时要考虑室内与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联系, 为方便老年人交往及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一般而言, 大型老年社区应有以下室内与室外的联系与延伸:

4.1 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大型老年人社区的室内公共活动场所, 应兼有老年活动中心、保健站等多种功能, 在这个公共活动的空间里, 应设置适合供老年人使用的茶座、聚会室、书画室、棋牌室、电视室, 也可以有乒乓球桌、台球桌等, 其次, 这个空间还要设有临时的医疗设施、社区老年人专门的医院。再则, 需要有方便照顾老人的餐厅等。

4.2 室外公共空间设计

4.2.1 室外的活动场所

由于老年人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生理个性的原因, 老人们也有因共同兴趣爱好不同而三五成群的, 因此需要有小群体的室外活动场所, 也可有太极拳术等各种动态健身活动场地。在设计时, 需要营造出环境自然优美、空气清新、宁静又安全的活动场地, 这个场所宜安排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

4.2.2 室外的坐息空间

因老年人自身的身体运动机能有限, 在室外空间中并不只是为了运动, 他们更多的是在室外休息、聊天、晒太阳、观赏景色。因此, 在设计时为老年人寻求良好的坐息空间环境和地点。室外坐息空间一般设在大树下、公共建筑的檐廊下, 各个通道、步道的的交汇处等, 使室外有连续的休息点, 为老年人休息、观赏、聊天之用。

4.2.3 室外的步行空间

老年人更多的时间是利用步行来锻炼身体, 室外的步行通道设计就显得特别重要。室外步行通道一般要与这个大型老年社区的道路规划系统融为一体。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应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路线, 要使步行道路蜿蜒、富于变化。这样可使老年人在行走中富有乐趣, 并在弯曲的道路中植栽树木花草。另一方面, 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视力和记忆力减退, 判断方向力差的因素。室外步行通道的设置要容易辨别, 并要有方向引导的作用, 在道路转折、交汇点或与终点处, 可安排容易识别的小景植物、方向指示标志物等。此外, 老年人步行道路坡道宜缓, 以便一些老年人使用轮椅, 在步道上设置坐息处, 以供稍稍休息。

5. 结语

总之, 大型老年社区的建筑设计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和身心舒适为目标, 力求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赏心悦目且宜于交往的室内外空间, 使长期处于衰老、疾病和回忆之中的老人, 能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老年人之间的不断交流, 从而找到新的精神寄托和生活乐趣。通过周到的细微个性化的环境设计, 使老年人感到又一段精彩的人生将在这里重新开始, 真正体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的景地。

参考文献

[1]张柏.老年人娱乐休闲[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李君宏.老年人公寓设计探讨[J].甘肃科技, 2005, (7) .

[3]李湘洲.国外老年住宅发展的若干动向[J].住宅科技, 2005, (3) .

[4]丁克, 崔崇文.生命与老年[M].京华出版社, 2004.

[5]党俊武.老龄社会引论[M].华龄出版社, 2004.

[6]詹林.老年人社会心理行为与老年住宅设计[J].住宅科技, 2003.

[7]赵红琳.改善老龄化城市社区环境的几点设想[J].安徽建筑, 2000, (2) .

[8]邹广天.日本老年公寓的规划与设计[J].世界建筑, 1999, (4) .

[9]胡仁禄, 马光.构筑新世纪我国老龄居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0, (8) .

[10]马晖, 赵光宇.独立老年住区的建设与思考[J].城市规划, 2002, (3) .

城市老年人 第9篇

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占的比例比较多, 长期的缺乏体育锻炼将导致其身体状况逐渐下降, 并为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 而影响当地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因素有很多, 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方面存在压力, 体育健身活动缺乏经济支持

现如今, 随着人们的社会化程度逐渐加深, 经济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必要性条件, 只有经济取得一定的发展, 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社会中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 才能保障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也才能让一个人在社会中得到发展和享受社会化的生活。当前在的城市地区老年人的年收入水平较低, 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并且, 大多数的老年人还要靠这些收入每月支出日常的生活开销、医疗费用等等, 剩下的也就不多了, 很难在拿出资金支持其他消费, 更谈不上这种休闲的体育健身活动。在前文我们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当前城市地区老年人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仅占23.4, 大多数的老年在在体育消费方面无支出, 并且消费的内容也仅限于运动服装、鞋帽等实物型体育消费, 消费层次还比较低。因此, 城市老年人这种经济方面存在的压力, 使其体育健身活动缺乏经济支持, 对老年人的体育事业和健身活动的发展非常不利。

2、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 缺乏体育健身意识

导致当前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没有发展起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的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思想观念淡薄、保守, 缺乏一定的社会化意识, 也没有通过体育健身活动来强身健体的观念。在本次对城市地区老年人的群体受教育程度调查发现:无文化者占42.6%, 小学文化者占37.4%, 有限的文化程度以及对体育健身的淡薄观念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接纳程度。除此之外, 调查还显示出, 老年人非常愿意和愿意参加体育健身的分别占8% 和23.8%, 不愿意参加的占16.2%, 52%的老年人对是否愿意参与体育锻炼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充分证明当前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还处于一种盲从的阶段, 这些都成为了现阶段老年人体育健身的主要障碍。因此, 欲改变这种现状, 就要加强对当地老年人的思想观念教育, 增强其健身观念, 提高意识, 使其能够积极的通过健身活动来增强自身的体质。

3、健身活动缺乏组织性和社会性, 缺乏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

我们知道体育健身活动不仅仅是只动动胳膊、腿等的简单活动, 涉及到肢体之间的协调、呼吸以及动作要领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但在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大多数都缺乏相关的体育健身常识以及技能, 在日常进行体育锻炼之时都是凭借自我摸索或是照着书本、电视等媒介进行模仿, 并且在练习之时, 更加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 其健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除此之外, 前文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进行体育健身的城市地区老年人中, 选择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锻炼的占23%, 而选择单独健身的老年人占41%, 这说明城市老年人的体育健身缺乏一定的组织性, 社会化程度不够, 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老年健身者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也不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 这种组织化程度低的状态很难保证城市老年人进行体育健身的效果, 也对其自身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城市人口老龄化结构比较严重, 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需要更多的社会体育专业指导人员进行科学的指导。因此说, 提高城市地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科学性已经刻不容缓。

4、公共设施有限, 缺乏相关的体育健身器材和场地

一个良好的体育公共设施和场地对体育健身活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也是当前城市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 但当前的现状是当地的公共健身场地如篮球场、田径场、健身器材等多数都分布在一些学校和村委大院等地, 占调查总数的72.5%, 而在调查问卷中参与健身的城市老年人中, 仅有少数人是在具有体育设施的公共体育场地。有效的公共体育设施严重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使得城市老年人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 调查结果还显示出, 大多数的城市老年人对现有的体育设施都比较不满意。综上所述, 经济收入少、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体育指导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当前城市地区的老年人进行健身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地政府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对城市老年体育事业关注程度不够, 相关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二、城市地区老年人体育健身发展对策

1、加强体育文化宣传

当前城市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相关养生以及健身常识, 并且及时有部分健身器材可供使用, 很多老年人还是由于自身知识有限而难以正确使用。提高当地城市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意识, 使其能够参与到健身活动之中。

2、加强投入, 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前文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 就现阶段而言, 城市体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无法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健身场地和设施。这就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加大对体育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来增加场地和健身器材, 同时加强现有健身场地的利用率, 让更多的老年人有地方锻炼。此外, 还可以增加些城市特有的体育活动、并且可以满足老年人健身需要的体育项目, 以此来丰富当地城市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3、加强人力投入, 培养专业健身指导员

在广大的城市地区, 由于没有专业的健身指导员为老年人进行相关指导, 导致其在健身之时都是自己摸索, 一旦用错方式还容易对自身造成损伤。因此应该加强人力投入, 培养专业的健身指导员为老年人进行健身指导, 在这方面可以组织当地的基层教师来完成这个事情, 由政府出资赞助, 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来为老年人进行专业性的动作指导, 使其能够更加科学的来锻炼身体, 以提高城市老年人人体育健身的科学化水平。

三、总结

一个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 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以及文化知识有限等原因, 导致当地的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相对落后, 造成老年人的日常休闲活动非常单一, 大多数的老年人缺乏一定的健身意识。同时大多数的老年人健身主要是以散步、慢跑等方式进行, 体育活动比较单一, 难以满足现代化多元方式的需求。种种现象显示, 我们应该加强当地的体育健身事业支持力度, 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 以此来增强城市老年人的强身健体意识, 并丰富其文化生活, 促进其体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最近这些年,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之后,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 关注老年人健身发展情况都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老年人由于年纪的逐渐增长, 其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减弱, 免疫力也会逐渐降低, 长此以往, 容易患上各种老年病, 对身体损伤较大, 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城市地区, 由于健身设施条件以及老年人缺乏健身意识等原因造成老年人没有正常的进行健身锻炼。

关键词:老年人,城市,体育行为

参考文献

[1]林克明.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城市体育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5 (01) .

城市老年人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组: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共入组240例:对照组:以性别、年龄 (±3岁) 、文化程度作为匹配条件, 成组匹配患者同社区健康老年人240人入组。

1.1.1 病例入组标准

入选标准: (1)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10) 老年痴呆诊断标准[3]诊断; (2) 简易智能量表 (MMSE) [4]评分低于22分; (3) 病情稳定, 不合并心、肺、肝、肾等躯体疾患; (4) 患者或家属对本项研究知情同意。每个病例由课题组根据病史、体检、量表测试成绩, 综合分析, 最后作出诊断。

1.1.2 对照入组标准

(1) 年龄≥60岁; (2) 无阿尔茨海默病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 (3) 无重大躯体疾病; (4) 无精神疾病史及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

本研究方案经宁波市康宁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研究过程接受伦理委员会监督。

1.2 研究方法

1.2.1 诊断工具

(1)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 ; (2)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 [5]。

1.2.2 生活方式状况调查问卷

应用自制生活方式状况调查问卷对两组老年人开展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基础人口学资料、家庭生活情况, 生活方式情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情况、病前社会适应状况、病前一年内应激性生活事件、一般临床资料等。

1.3 统计分析

用Epdate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研究变量进行等级化编码, 进行重新赋值, 具体见表1。所得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质量控制

所有参与课题人员均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 课题组进行统一培训, 对所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量表进行评定员信度检验, 一致性良好;每天当晚核对调查资料, 有问题及时纠正;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对可能影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生活方式相关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发现:抽烟≥20支/天、子女看望、与朋友保持联系、家庭活动 (≥1次/周) 、退休后继续工作、旅游、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规律体育锻炼、休闲活动、阅读 (≥30min/d) 、棋牌、使用电脑、食用咸菜及腌制品、食用不饱和脂肪酸油、每天食用蔬菜水果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详见表2。

2.2 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呈现统计学意义的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 以进步法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主效应模型。设定在检验效能α=0.05水平上, 共有10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棋牌、旅游、退休后继续工作、阅读 (>30min/d) 、体育锻炼、与朋友保持联系、子女看望、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油和食用蔬菜水果均可以降低老年期痴呆的发生风险 (OR<1, P<0.05或P<0.01) 。

3 讨论

休闲的生活方式是老年期痴呆的保护因素。本研究发现:进行棋牌等认知功能刺激的娱乐活动、退休后继续工作、参与社会活动、阅读、旅游和体育锻炼对老年痴呆的发生有保护作用。阅读、计算等脑力活动能增加大脑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 增加神经突触的数量。棋牌其实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刺激, 促使大脑思维智能不断地运用, 可延缓衰老、防止大脑功能的退化, 玩棋牌时的专注和投入能起到气功练习中的调息、吐纳等作用, 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因此被推荐使用以用来减少轻度认知功能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5]。近10余年神经影像学取得的进展还表明海马体积的缩小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6]。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运动与低痴呆发病率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相关关系, 有研究[7]显示,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 那些每周坚持运动3次, 每次持续15~30分钟的65岁以上的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率较低。分析原因, 可能是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转移老年人不愉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缓解身心压力。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中年后适当锻炼的人出现轻度认知损害的几率要低32%。Mortimer等[8]也发现, 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同龄人。

家庭聚会、子女看望和与朋友保持联系等社会网络因素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因素。良好的社会网络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 与亲友交往较多的人自评记忆较好, 社会网络较丰富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相对较少, 和睦的家庭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 有助于激素的分泌和大脑的健康。同时,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使老年人孤独感减少, 从而降低老年抑郁的发病率,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老年抑郁和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9]。

饮食相关因素和老年期痴呆关系密切, 美国国家科学院刊发表了一项研究[10], 一种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 的化合物可能是淀粉样蛋白积累的一个原因, 这种蛋白与认知功能减退相关, 而AGEs的增多则是由不健康的饮食导致。日本自治医科大学教授植木彰等负责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对51名老年痴呆症患者与同龄的健康者的饮食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 男性痴呆症患者摄取的热量要比健康者多出约30%, 其中穀物、肉类和植物油的摄取量尤为突出;女性患者虽然没有摄取过多的热量, 但是她们摄取的海藻及黄绿色蔬菜明显不足;男女共同缺乏的营养成分是ω-3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和二十碳五烯酸 (EPA) , 以及磷脂醯胆硷 (卵磷脂) , 致使脑动脉血管硬化或脑营养严重缺乏。因此, 植木彰教授认为, 多吃鱼和青菜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腌制品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风险, 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 但有文献[11]提示其促进衰老, 认知功能的受损可能和其促进衰老有关。

本研究发现, 生活方式因素和老年期痴呆的发病密切相关, 适宜的生活方式为老年期痴呆的保护因素, 反之则可能是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如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生活方式进行积极干预,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期痴呆的发病风险, 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 减轻家庭负担等, 均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和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的关系, 以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寻找老年痴呆的预防干预措施, 以期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以宁波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的老年痴呆患者240例作为病例组, 对照组按照性别、年龄 (±3岁) 、文化程度作为匹配条件, 成组匹配病患同社区健康老年人240人。对全部入组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 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 等, 并完成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状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每天抽烟20支以上、食用咸菜及腌制品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P<0.05) ;每周至少一次家庭活动、退休后继续工作、旅游、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规律体育锻炼、休闲活动、棋牌、阅读、使用电脑、认知功能训练、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油类、每天食用蔬菜则可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P<0.05) 。多因素分析发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棋牌、旅游、退休后继续工作、阅读 (>30min/d) 、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与朋友保持联系、子女看望、食用不饱和脂肪酸油、每天食用蔬菜水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因素, 其OR值 (95%CI) 分别为0.571 (0.3420.753) 、0.623 (0.3430.889) 、0.686 (0.4610.942) 、0.534 (0.3260.714) 、0.276 (0.1750.438) 、0.538 (0.3360.738) 、0.585 (0.3850.765) 、0.466 (0.3160.745) 、0.527 (0.3680.787) 、0.482 (0.3160.665) 。结论:舒适休闲的生活方式, 规律的体育锻炼, 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健康合理的饮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因素, 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以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有效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老年痴呆,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

参考文献

[1]Alzheimer’s Association.2012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J].Alzheimers Dement, 2012, 8 (2) :131-168.

[2]de Groot LC, Verheijden MW, et al.Lifestyle, nutritional status, health,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people across Europe:a review of the longitudinal results of the SENECA study[J].J.Gerontol.A Biol.Sci.Med.Sci.2004, 59 (12) :1277-1284.

[3]贾建平, 王荫华, 李焰生, 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二) :痴呆分型及诊断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 (10) :651-655.

[4]李焰生.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 (2) :171-173.

[5]周东升, 徐银儿, 陈中鸣, 等.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 (11) :1375-1377.

[6]Wilson RS, Mendes De Leon CF, BarnesLL, et al.Participation in cognitively stimulating activities and risk of incident Alzheimer disease[J].JAMA, 2002, 287 (6) :742-748.

[7]Karp A, Andel R, Parker MG, et al.Mentally stimulating activities at work during midlife and dementia risk after age75:follow-up study from the Kungsholmen Project[J].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9, 17 (3) :227-236.

[8]Mortimer JA, Borenstein AR, Gosche KM, et al.Very early detection of Alzheimer neuropathology and the role of brain reserve in modifying its clinical expression[J].J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 2005, 18 (4) :218-223.

[9]周东升, 朱文波, 陈中鸣, 等.宁波市城市社区老年抑郁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11) :906-909.

[10]Solfrizzi V, Colacicco AM, D’Introno A, et al.Dietary intake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A 8.5-year follow-up of the Italian Longitudinal Study on Aging[J].Neurobiology of Aging, 2006, 27 (11) :1694-1704.

纽约怎么建老年友好城市 第11篇

纽约市目前居住着上百万老人。纽约城市规划局曾预测,未来20年内,纽约市学龄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将趋同,各占总人口的15%。到2030年,受“婴儿潮”、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增长等综合因素影响,纽约市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将达135万,这个数字比2000年增长了44%。

早在2007年,时任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就提出建设“老年友好城”的构想。一年后,纽约市政府与纽约医学科学院发起了“老年友好型纽约城市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转变城市环境,完善社区和公民参与,从住房、公共场所和交通、健康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来促进积极应对老龄化,加强老年人群的社会联系与参与。

2010年,“老年友好城市计划”试点在纽约展开,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即老人友好商业、老人友好学校、老人生活环境改善区。旨在从家庭到社会全面改变对老人的态度。

2010年6月,纽约第一个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老年友好城市全球網络,成为世界上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榜样。

《今日美国》曾报道,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全美最适合养老的城市排名中,纽约跻身前五。

从商业开始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中心,纽约的老年友好城市计划就是从商业开始的。

美国维护退休老人利益的团体AARP的一份报告指出,超过50岁的人占全美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拥有全国一半可自由支配的个人开支。而在纽约,每年近一半的消费也是由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贡献的。

颇具商业头脑的纽约市政府,为了吸引全美各地的老年人带着钱包来纽约上东区或布鲁克林高地安度晚年,作出了各种努力。

纽约市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民间机构和大小商家代表组成的老人友好商业工作小组,推动商家改善对老年人的服务。比如,在公厕屈指可数的纽约,门口标示有“老年友好城市项目”的商店,老年人可以不必购物就使用其中的厕所。这既为老人提供了方便,又给商家带来了潜在客户。

纽约东哈莱姆地区2010年成为全纽约首个“老年友好”居住地。这里的60多家商店,门口都设有供老人休息的折叠椅,店中的各种指示标记也都用老人容易看清的大字体标识清楚。

在纽约,连接送中小学生的黄色校车,在空余时间也被用来载着老人们穿梭于纽约的大小菜市场

和超市。

在纽约老年友好城市的官网上,列出了一份老年友好商业清单,包含市场、环境、设计、购物体验等内容。比如要求为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各类商品和服务;商业场所,特别是出入口和走廊要有足够的照明;提醒员工注意对老人说话的技巧等。

无墙大学

2010年,布隆伯格和纽约市议会议长曾联名给100所设在纽约的大学和学院的校长写信,向他们介绍“老年友好城市”计划,并希望学校予以配合。绝大多数的校长都给予积极回应。

为此,一个由市议会议员、中学校长、大学或学院的校长、院长、教授等组成的老年友好学校工作组开始运作。他们在学校中,利用自身的优势,深入研究老龄化问题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还对学生开展教育,帮助他们未来能更好地适应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变化。

同时,他们也不断挖掘学校的潜能,比如向老人开放学校图书馆、电脑等资源,允许老人参加学校的部分课程和讲座等。有些学校还特意在老人较多的社区开设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课程。

其实,在纽约,一个名为“多罗特无墙大学”的项目早已开展多年,它与纽约的主要医疗、文化机构合作,通过电话向感兴趣的老人提供课程,每项课程收费15美元。

课程表包括250多项,涵盖从风水知识、诗歌创作到财务管理等广泛内容。

一批艺术、历史、科学和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无偿地为参与课程的老人们提供服务。“无墙大学”每个班不超过10人,以保证学员踊跃发言。

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无墙大学”令他们得以与外界交流。

“它让我的情绪得到释放,把我从四堵墙里解放出来。”一位长期依靠轮椅行动的纽约老人说。

纽约市有350多家老人中心

2011年初,因受州政府预算影响,纽约市老人局计划关闭全纽约市105家老人中心,这引起了纽约民众的强烈反对。事件最后以纽约州政府另行筹措预算经费,保留计划关闭的老人中心收场。

在纽约市有350多个老人中心,作为福利机构,他们会为老人提供食物,举办各种活动。

在皇后区的雷哥公园小区,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护士推着轮椅,陪着老年人在小区公园享受下午慵懒的阳光;也常常看到老年人从贴着老年服务车logo的巴士上走下来,这些巴士的台阶比一般的巴士要低,是为老年人特殊定制的。

另一种属于公租廉租房类型的老年公寓也遍布纽约。这些公寓有联邦政府资助的,也有市政府投资的、区政府集资的、街道合资的、非盈利组织团体私募的和开发商财团建造的。

位于曼哈顿黄金地段第九大道54街的克林顿花园建于1993年,由美国联邦政府提供援助,有100套房间。根据联邦房屋条例第202条,这个老年公寓接受纽约市收入低于25100美元/年(夫妇),22000美元/年(单身)62岁以上的老人申请。

入住之后,每月的房租将占房客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例如,一位退休老人的每月社保金是750美元,居住在这里每月需付250美元左右。如果老人把750美元都交给老年公寓,那么他们除了三餐之外,还可以参加老年公寓组织的外出旅游、看戏等活动。

银发工作族

根据纽约老年友好城市官网上的信息,在纽约,55岁以上还在工作的人数超过了70万,这占到全市总劳动力人口的18.3%。

而据《纽约每日邮报》报道,纽约大约有9000多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继续工作,其中有734人的年龄超过了90岁,大大超出了社会保障资格的年龄上限。

在这群银发工作族里,有每天需要往返4个小时到曼哈顿上班的会计,有在联合国东奔西跑的89岁奶奶级外交官,还有穿着名牌运动鞋在学校做义工的老奶奶。

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5岁仍在工作的美国老人中,有10万多名农民和牧场工人、大约10万名巴士和出租车司机、2.5万名音乐人士、1.7万名交通协管员,以及超过8万名企业高管,包括“股神”沃伦·巴菲特。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青睐并珍惜老员工的存在。

近两年,纽约老年友好计划的工作人员曾经向纽约市100多家小企业的负责人询问雇佣老年员工的情况。这些企业家们说,保留和雇佣老年员工,是帮助他们解决频繁的人员流失、技能短缺等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纽约,对于一些企业低薪雇用老年人的做法尚存在争议。反对者坚持这是在“剥削老年劳动力”。而更多支持者则认为,这的确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也履行了企业的社会义务:满足老年群体的就业需求,让他们老有所依。

(温连宇荐自《瞭望东方周刊》)

责编:我不是雨果

中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老年人公寓 第12篇

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2005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十一五”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7%。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观念的转变,使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向社会化养老发展,老年公寓开始逐渐兴起。

严格意义上的老年公寓应当是:为健康老人提供的专用住宅,按照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设计的独立居住单元,内有卧室、起居室、浴室、厨房等,公寓内还应有配套的公共服务、文化、娱乐、医疗设施,并配备专业服务人员为老年居住者提供服务。

老年公寓属于社会化养老机构统一管理的范畴,与敬老院、福利院不同。后两者属于国家或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设施,收养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送养的老人;前者是由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所建,按照市场原则设立和管理,面向有一定经济负担能力的普通老人提供住宅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选择住房和服务的档次。

1 国外老年公寓发展及福利住房政策

人口老龄化问题首先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的,这些国家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以法、英、德、美为代表,它们根据各自国情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福利及住房政策,使老年人在收入、健康、居住、就业和服务等方面有所保障。

从西方发达国家在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加强住区老年设施建设方面可以看出,首先这些国家重视老年人的医疗、康复、教育、社会福利等问题在住区层面上的解决,并相应出台了很多政策作为保障。其次是重视通过住区服务功能来强化、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家政、交通、购物、食品供给等服务。再者就是在老年设施的建设中十分重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规划到设计的每个方面都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性而做了许多细致的处理。最后就是这些发达国家的住区为老年人服务已经在向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日本与我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在家庭观念方面也基本相似。因此,日本的老龄问题对策,尤其是关于居住环境的老龄对策,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政府依据老龄化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在注意解决老年人的医疗、康复、教育、社会福利等问题的同时,也在着重改善他们的居住及生活环境,出台了很多政策,如:1963年,颁布的“老年福利法”,历经五次修改,它由住宅养老福利对策和设施养老对策两部分组成。根据福利对策,在住宅供应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为老少共同居住形成亲子家庭互助网络,制定优惠开发新型住宅和新社区计划。

为了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日本大力提倡由社区提供帮助的“社会辅助在家养老”方式。所谓“社会辅助在家养老”,就是老人在自己家里生活,享受职业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日本几乎所有的市町村都设有“在家介护服务中心”,其中大多数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也有部分是民间企业设立和运营,专为本行政区域内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不能自理的高龄人优先享受在家介护服务。

2 国内老年公寓发展现状

1986年6月在安徽省安庆市建成了我国第一所老年公寓,是一所由社会集资建设并向全国开放的民营福利企业。1990年,上海首家老年公寓落成;1991年,由清华园兰照院改建而成的北京首家老年公寓建成。截止到2006年,全国共建成老年公寓2 000余家。我国老年公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由开发商兴建的老年公寓。这类老年公寓是主流,如北京的太阳城;

2)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老年公寓。如太原市老年公寓,是由太原市政府投资、国家民政部资助、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化融资兴建的老年公寓;

3)在疗养院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老年公寓。如杭州望江山老年公寓;

4)在社会福利院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老年公寓。如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

从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的建筑选址与市区的位置关系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市区内。这种情况包括绝大多数的社区或街道养老机构,以及少量由民政部门直接兴建的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中部分由其他类型的建筑改造而来。更多的是由国家和集体投资创建,土地多是无偿使用的,因而不存在土地使用费用清偿的问题。另一种是位于市郊的养老机构。主要是由社会力量兴建的老年公寓。

总的来说,近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老年公寓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很多经验,出现了一批象北京太阳城这样规模大、设计先进的老年公寓。

3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加之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人口的社会流动性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和户籍制度的改革而增大;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这些都促进家庭养老的弱化。建设老年公寓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为老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居住选择,使老人得到专业的日常护理,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舒适幸福。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老年公寓建设仍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在社会认可度、资金来源、建筑选址,还是在设计思考、设备设施、公寓环境、服务质量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例如环境设施设计上,对老年人和中青年人来说,室外环境设施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老年人日常生活闲暇时间多而内容却单一,由于身体素质差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居住地300 m以内的步行范围,并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往往需要环境来适应他们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特点。据统计,老年人平均每天在居住地度过20 h,外出时间仅为4 h;中青年人平均每天在居住地度过14 h,外出时间为10 h。调查发现,无论是原有的老年公寓还是现在许多新建的老年公寓,都不同程度、不同原因地存在室外环境设施缺乏的问题。

再如老年公寓的入住率,很多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之初按照国际通行的老年人总数的5%的入住率而盲目建设。然而,调查发现,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设施使用率相当低,大多数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的入住率只有30%~40%。据济南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组调查,济南市社会化养老机构有40%亏损,23%的收支平衡,盈利的仅3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和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也会使人们的家庭养老观念弱化,并且选择入住老年公寓。但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老年公寓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公寓的建设在满足部分老人“高级养老”的同时,应更加关注中低收入的老年人。另外老年人在知识水平、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会有较大差异,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老年公寓的设计在类型、功能构成等方面也应随之呈多样化的倾向。

老龄化是一动态的过程,明天老年人的经济实力、文化素养、养老观念都会与目前的老年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必将会对老年公寓的质与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老年公寓在总平面设计上应做长远的考虑,尽可能为今后的扩建提供可能性: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尽可能为日后的改造、增添设备留存余地,以满足将来老年人的需求。

2)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应由社会投资并按市场化运作。不应由政府直接投资兴建,这样一旦造成决策失误,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做好政策引导、管理的角色。

3)老年公寓的收费金额视老人经济力量而定,养老机构的地区经济实力差异也对收费情况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太原市老年公寓最低收费每月1 250元,最高1 740元,还不包括伙食费。很多老人只能望楼兴叹。而山西省老年公寓的收费最高标准才1 070元,入住率100%。实践证明,社会化和市场化才是养老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正确道路。

4)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老年公寓的建设亦应注意少数民族老年人的需求及不同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反映在设计上的要求。

5)老年公寓及其环境设计,要考虑不同地域气候影响及地域文化特点。

6)从长远来看,基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应提倡“居家养老,社会服务”。养老设施小规模化、社区化。例如,政府可鼓励开发商在住区开发的所在社区开办老人院,为周围的老人提供服务。

7)在老年公寓完善化的同时,养老服务要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由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改善和强化家庭养老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但对于数量庞大的留在家中养老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家庭结构变化和社会适应问题。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养老机构发展完善,值得借鉴,但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因此,中国应根据自己国情和文化,在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设施及服务体系、福利政策。促进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安怀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养老居住模式,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与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养老居住模式。

摘要:对国外老年公寓的发展及福利住房政策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老年公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老年公寓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养老设施和服务体系。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公寓,福利住房政策

参考文献

[1]胡仁禄,马光著.老人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2]罗德启.世纪之交的老龄居住问题[J].建筑学报,1996(1):44-45.

[3]邹广天.日本老年公寓的规划与设计[J].世界建筑,1999(1):15-16.

[4]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8):27-28.

[5]周燕珉.日本老年人居住状况及养老模式发展趋势[J].住区,2001(3):44-45.

上一篇:古老的文化街下一篇:生活化高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