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2024-06-15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精选12篇)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1篇

一、课前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体现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现在某些学生不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 更不清楚怎样预习。甚至片面认为“预习没必要, 反正老师要从头到尾讲一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预习是学习目标的牵引与任务的驱动, 学期预习 (大预习) , 可以做到立足整体, 高瞻远瞩;章节预习 (中预习) , 可以发现重点, 弄清框架;课前预习 (小预习) , 可以扫除障碍, 明确目标。在学生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预习, 以课前小预习为例, 通常引导学生预习将学内容时, 不能简单地浏览教材, 应采用符号系统, 即在教材上用不同符号做标志, 受一些学者的启发, 通常知识漏洞用“○”标识, 重点知识用“☆”标识 , 关键词句用“●”标识 , 难点疑点用“? ”标识。这样学生有效预习,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还体现在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欲望的激发方面。导课就是表现之一, 高效课堂的导课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引言”虽不是教学的主体, 但简洁明快、妙趣新巧、生动形象、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精彩的导课就像一篇好的开场白, 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贯通都有重要作用,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课的形式是多样的:温故知新, 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歌曲导入, 在优美的旋律中, 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漫画导入, 新颖而独到,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设计者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和自己渊博的知识, 灵活多变地使用导入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的导课设计, 我播放了美国科幻影片《后天》的片头部分, 精彩、壮观的场面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二、课上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发挥在指导学生能力提高上,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 鼓励其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思考、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 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让学生亲自试验、体验, 经历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 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如指导学生课堂展示并力求精彩、高效。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 展示什么? 怎样展示? 这些是教学设计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学设计者还应该注意下列问题:任由课堂自由发展, 课堂出现“展示专业户”;教师人为分工, 提高参与度, 课堂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显得泛泛, 难以高效。所以需要展示的内容贵在“精”, 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 指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规律, 包括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新发现、新感悟等。

三、课间督导

学习实践中, 某些学生忽视对新知识的及时复习, 总是习惯等到考试前再集中突击复习, 导致掌握的知识不够牢靠, 由于“欠账”太多, 一时间很难应对大量的复习任务, 无法顾此而不失彼, 考试成绩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教师督导学生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 如果不及时复习, 1小时后只能记住原来的44%, 两天后只能记住原来的28%。脑科学在提示我们“记得快忘得快”的规律, 所以对于刚刚学完的内容, 立即进行浏览回忆是高效记忆的铁律。教师要督导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时间或5分钟时间, 赶紧把刚刚课上学到的知识内容复习一下, 这可能会遭到更多学生的强烈抗议, 认为剥夺了他们休息的时间和权利, 其实不然。韩国学习大王朴哲范在5分钟高效复习法中说, 下课后的5分钟复习比考试前1小时复习的效率还要高。试想, 短时间高效率, 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 教师督导学生充分利用课间休息的5分钟时间, 会给学生赢得假日更多的休息、休闲时间。

四、课后辅导

辅导的任务是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进一步理解和消化知识, 同时应重视知识上的查缺补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性化辅导, 面授面批, 解惑释疑。辅导的重点多在两头, 即困难生和优等生, 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通过辅导, 困难生端正态度, 树立信心, 改进方法, 迎头赶上;优等生扩大知识面, 进一步发挥其爱好和特长。辅导能使学生学习问题的症结真实呈现, 然后及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分析、归纳和拓展。

五、课余疏导

现在的中学生表现出如下特点:交往、交际能力弱, 社会实践少;情感需要强烈, 心理成熟滞后;价值观取向多元化, 容易偏激。有人称他们是“千变万化的不完善的自然人”, 当他们受到功课、考试压力、升学、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问题等带来的各种压力时, 心理负荷不断增加, 往往会产生心理冲突与矛盾, 引发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容易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因此, 教师或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所谓“师者亦医”, 及时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动态, 对学生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归因分类,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惑, 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 做好他们的“心理医生”。

总之, 面对新课改, 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导”的工作, 进而提高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2篇

一、导学案的设计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学案导学”关键在于学案设计和教师导学,抓好这两个方面才能使“学案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高效课堂教学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关键是学情调查。学情调查既包括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基础知识、情感基础、学生学习风格特征的分析。在调查清楚了学情以后,就可以开始设计导学案了。而在导学案设计中,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肤浅化和无针对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设计要层次化:一般把问题层次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个人问题”——“独学”后形成的问题。学生对照导学案进行“独学”时,以导学案中教师预设的问题为学习主线,逐步解决;B为“同伴问题”——“对学”后形成的问题。“独学”之后进入“对学”,“对学”是同等程度同学间的互帮互学。对学过程中可以解决“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C为“群学问题”或交“小组问题”——群学后形成的问题。,在对学中解决不掉的问题再带入到群学中去,集合集体思想的结晶。D为“班级问题”,它是群学问题的集合。只有将问题这样层层设计,学生才有了探究的兴趣。

(2)问题的设计要探究化。学生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要达到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经历探究过程获得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因此一些封闭性的问题可以开放性的设计,比如:问题“请回答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可以设计成:“请列举一五计划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这样开放性的设计问题,增强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3)问题设计要情境化。对于历史这个科目来说,因为学习的知识都是过去的事件,因此很多内容学生不好理解,所以如果把问题的设计情境化,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

二、导学案的使用 学案是“导学、诱思”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一份好的学案,可使知识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差的学案只会加重学生负担,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学案设计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体现其特点,制成电子学案,利用网络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学案的设计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学习目标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案涉及的内容,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能使同学们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设计问题导学

个人认为学案设计的重点应在“问题导学”上,设计上一般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的思想导引,在遵循学案自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思考、怎样操作,从而做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并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学案的问题导学部分的编写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水平,顾及不同层次学生;创设开放性问题,留下创新空间;链接生活和社会热点,培养学习能力。

3、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程,体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基本阶段。所以,使用导学案要主要以下三点:

(1)课前要进行独学抽查,并批改导学案。通过导学案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教师的“二次备课”。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在高校课堂上,因为有导学案在,教师在课中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参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对学困生的特殊指导。

(3)课后要及时的进行反思。在本导学案中,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要马上进行反思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的修订导学案的设计以便使导学案在教学中发挥更打的作用。

改变草稿认知 促进高效学习 第3篇

关键词:草稿;现象;态度;形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94-02

草稿在“百度百科”中为:指内容和文字表述都还未成熟的原始稿件,文件在定稿之前的历次文稿都称为草稿。英文:draft [英] [drɑ:ft] [美] [dræ;ft]。打草稿在语法中为动宾结构,体现一个“打”字。当年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草稿纸就有几麻袋。对于打草稿很多教师和学生长期以来不重视,认为这是一件小事。良好的打草稿习惯、策略对于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有着积极和重大的作用。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出现这样那样的现象。

一、草稿的现象

1、字迹潦草,无法辨认

学生在作业本或试卷上的书写、格式要比草稿本上的规范许多,学生在草稿本上的书写潦草,难以辨认。

2、“工具”随意,“就地取材”

在一些习惯较差的班级中,学生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抓到什么就是用什么。手上、课本上、作业本的封面、甚至在课桌面上,只要是可以写字的地方,都随意地用来打草稿。

3、位置随意,没有顺序

学生即使使用草稿本,位置往往很随意,一般从草稿本的中心开始,呈放射状向外打草稿,将草稿纸旋转任意角度也是常见的事情。

4、仅有计算,而无其它

从学生的草稿来看,基本上是各种运算的竖式草稿,很少看到用来帮助分析解题方法的图形。有的同学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从来不画一个线段图,在学生的心目中草稿=计算=列竖式。更无摘录重点词语、画图、举例,更无反映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5、心想多多,草稿少少

部分学生,明明桌子上放着草稿本,但很少看见他使用,有的遇到难题宁可咬着笔端苦思冥想,也不愿意使用草稿本。其原因较为简单,就是嫌麻烦。

6、板书精美,鲜有草稿

板书的特点是精美。教师在平时的板书时为节约时间或凸显水平高根本不在黑板上展示草稿区。殊不知,这样为学生打草稿树立了反面教材。

二、教师与学生对打草稿的态度

1、打草稿就是麻烦,就是耽误时间

大部分学生对使用草稿本的认识不足,认为打草稿就是计算,其它的就是浪费时间。因为计算无法想出来,迫于无赖才打草稿,对于其他反映思维过程的内容,我能想出来。学生认为使用“草稿纸”很麻烦,部分老师在检查作业时也有“只要能做对,书写、草稿都不重要”的观点。

2、展示优秀作业的多,展示草稿本的少

我们经常看到各个班级中展示作文、图画、各种作业的,但几乎看不到展示学生草稿本的情景,说明打草稿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学生对此重视的程度可想而知。

3、作业每天必交,草稿本从来不交

老师对于学生的作业的书写、格式、检查、批改、评语、修正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和班级的操作流程及方法。很少有教师师要求作业本与草稿本同时上交,更不用说对草稿本进行检查。

三、常见草稿本的三种形式

1、无专门的草稿本。

2、有专门的草稿本与专门的作业本。

3、草稿本与作业本同用。一页作业纸:作业占2份,草稿本占1份

第1种形式是极不符合学习规律、习惯。第2种形式的优点是与考试或测试的情景完全吻合。第3种形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快速的在“本”与“草”之间“穿梭”。我的做法是将后二者有机的结合:既在平时的学习中采用第3种方法,在临近考试或测试时采用第2种方法。

四、草稿的使用及策略

1、建立制度,明确要求

教师将草稿各种要求连同其它的数学学习要求一同分发给每位学生,并指定张贴与书本的某个位置。这其中主要包含书写、作图、格式、上交、评定、展评等要求。有明确的要求后,就要有相应的检查措施,制作使用情况检查表,主要记录书写、条理和对照三方面情况。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老师在培养学生其它行为习惯的时,都能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但对草稿的训练及检查等往往是激情与热情后,逐渐冷却,最后不与理会。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僵持。有老师的检查与监督评定,学生必然重视。采用草稿与作业一同上交,并设定分值或等级。如采用100+100或优+优的评定形式。

3、教师示范,指引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草稿到融入板书设计中,做到板书区与草稿区相结合。这样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自然重视打草稿。同时给学生写作业评语时,草稿评语也一同书写。同时与学生共同输理常见评语的汉语拼音简写模式和部分标点符号(“!”表示优秀或好,“。”表示一般或良好,“?”表示差或草稿或作业中无规定动作)相结合的形式的特定评语。如:书写好用“SX!”。再如某位学生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计算大部分错误,格式一般,草稿本上画示意图好时,则用“JS?GS+HT!”这样与学生一同商量的特定符号既通俗易懂,又大幅度减轻老师书写评语的负担。

4、打破常规,拓展思路

算一算:在遇到难以口算的计算题时,在草稿本上列竖式算一算,是草稿本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复杂的计算题时,将演算过程认真、清楚地写在草稿本上,得出其结果。这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常见的方法,同时也要打破常规,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

(1)画一画:草图、示意图,线段图、各种图形(平面、立体)等。endprint

(2)写一写:写出题目的重点词语、数字等,写一写等量关系或各种公式等。

(3)列一列:在解决怎样租车便宜、买票最合理、鸡兔同笼等问题时,有序列出各种情况,通过比较得出哪种方法最合理。

(4)举一举:对于一些题目,需要通过举例、猜测、验证的时候,需要采用这种方法。如:根据规律填数字等。

(5)剪一剪:对于一些空间想象力比较弱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动手剪一剪。

(6)折一折:在解决空间与图形时与其他教学时,可以利用草稿纸折一折。如“对称”,通过折,直观的反映了沿对角线折不是轴对称,解决了语言难以表述的问题。或在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突破难点。

5、“草”无定法,适合就好

正确合理地使用草稿本,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也是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在指导学生使用草稿本时要做到当用则用,贵在实用。学生喜欢心算而不喜欢打草稿并非都是懒惰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偷懒也是求简心理的一种表现。打草稿虽是一种辅助手段,但绝不是必用的法宝。我们在强调学生使用草稿本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学会什么时候用草稿纸。只有这样,才能把草稿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也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对比实验,体验快乐

此项实验非常简单,共分为三个测试:完全不用草稿、使用草稿本但只能列竖式或计算、综合草稿法。通过简单的测试,学生必然领会打草稿的好处,体会成功的快乐。也可采用按班级上一测试的平均分为基础,将班级学生分为大致的相同的三个大组。一大组采用第1种方法,二、三大组采用2.3种方法,然后算出此次测试的平均分,这样更形象,更直观。任何事情只有你感兴趣的时候,你才会积极投入的去完成。而“打草稿”的快乐就在于,从理清线索-日趋明朗—拍案而起-灵活多样。

7、经常展评,提供榜样

教学中可以召开一些类似草稿心得的交流会或教师选取几个优秀的草稿本进行传阅,这样既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又激励其他学生,也提高了打草稿的能力。同时将草稿本与作业本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每周或每月进行展评,为学生提供榜样。

五、分类对待,因材施教

1、不同版块

小学数学教材共分四个版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问题与策略。数与代数草稿的侧重点是计算,空间与图形的侧重点是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侧重点是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问题。

2、不同题型

(1)填空题

填空题的得分率往往不尽人意,很多时候是整张试卷或作业中错误率最高的。原因在于学生根本不审题,更别说打草稿。对习惯差学生的要求是:摘录重点词语迫使学生审题,有适当的过程,如:举例、计算、画图等。

(2)计算题

计算题的形式多样,有口算、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图形题,简便运算等。四则混合运算:草稿的个数不得低于总步数的1-2个。周长、表面积、体积计算类:画出草图、标出数据,写出公式等。简便运算是整个计算中较难的一种类型,学生往往是为简便而简便。学生根本不考虑符号特征和数字特征。对于简便的草稿要求除与四则混合运算的要求外,再增设写出相应公式。

(3)解决问题

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比老教材中的内涵和外延都宽泛很多,此处所谈的是老教材的相关内容。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摘录重点词语及关键数据或隐含条件、写出等量关系、画出分析线段图等。在检查时将条件与问题进行交换,看能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3、不同学生

此时不同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学习能力好与坏(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优等生采用写一写本题的知识点,主要格式是:本题主要考核( )方面的内容。学困生则更多的完成一些规定要求。第二类是习惯好与坏(乖娃娃,灰色学生,习惯差)对于习惯差的学生则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提高草稿的要求。

4、不同年级

(1)低年级

低年级主要是培养打草稿的习惯、格式、重要性、规范性等,此时尽量采用草稿使用形式的第二种,同时也要给学生制定口头或书面要求。

(2)中年级

中年级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过度,应强调画线段图或简单图形帮助思考和分析。若采用作业本与草稿本分离的形式要让学生做到:采用简写的方式写出某一类书籍、页码、题号,如“册.28.一.1”,(表示练习册第28页第一大题第1小题)

(3)高年级

高年级学生是抽象思维发展期,宜多采用类比、推理、画立体图形等方式锻炼思维有序和缜密性。对草稿的要求则更高。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4篇

一、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法宝

导学案是师生课堂上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的主要抓手, 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导学案的编制要科学规范、精细实用。

首先, 导学案要有准确、明确、层次分明的课堂目标要求, 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结合新课程三维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非常清楚地明了本节课要记住什么, 理解什么, 综合运用什么。

其次, 导学案要有清晰有效的教学环节, 主要有“六个环节”:

1.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中的影视资料、图片, 或借助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引人入胜, 激发学生求知欲。

2.自学环节。其一, 确定学生自学内容, 学生所自学的内容, 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 要分出层次, 即实验班以上为一个层次, 普通班为一个层次, 强调分层次教学。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就能学会或不需要教师讲解只需要学生记住的结论性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同时, 教师要为学生在导学案中编制好自学提纲, 可以采用表格式、填空式、框架式、问答式等形式。大力倡导表格式和框架式的形式,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同时, 有利于知识比较和归纳。其二, 要求学生记录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三, 教师要在教室内前后走动, 巡视并指导学生自学, 搜集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其四, 要减轻学生课下负担, 自学环节要放到课堂上进行。

3.展示环节。其一, 充分利用投影仪, 以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结果, 让学生做小教师登台讲解。其二, 归纳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或学生在展示环节中新生成的问题, 并书写在黑板上。

4.探究环节。其一, 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把学生自学不会的内容或需要拓展延伸、形成能力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炼出来, 作为师生探究的问题。其二, 是把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和在学生展示环节中出现的错误作为师生探究的问题。其三, 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讲解就能弄懂的问题, 由学生来完成, 实现“兵教兵”之目的, 提高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四, 此环节要以问题为主线, 以思维为主攻,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5.质疑环节。通过学生自学和师生探究仍存在不明白的问题, 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或教师向学生发问。

6.检测环节。一是检测题要精选精练, 以巩固运用知识和诊断问题为目标, 新授课的检测题以涵盖更多的知识点为主, 降低试题难度。文科也可以以检查背诵的内容为主。二是检测题的容量和难度设置要考虑学情, 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三是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都要求学生先做, 学生思维在前, 教师适时适度进行点拨。四是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并量化打分, 教师对学生作答情况做出评价。

二、精心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要求一课四备。第一次独立备课, 自己独立深入钻研, 不参照任何名家、同行教案或参考书, 充分展示个人的智慧和教学风格;第二次参照别人的备课, 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未想到的, 想想别人为什么这样设计;第三次集体备课, 一是由承包学科的领导和备课组长, 在开学初将本学期的每一节课都分到每个任课教师名下;二是承担任务的教师先行备课, 备课期间也可找同事商量, 写出学案草稿, 提前一周交组长审查, 提前两天交组内所有任课教师修改补充;三是组内教师集体讨论, 提出改进方案, 定稿。并确定实验班精英班和普通班两套方案;第四次上课后备课, 依据课堂实际写出课后反思, 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

2.明晰课堂教学目标及达成程度, 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

3.学生学情与重难点内容的把握。把握三个明了:明了哪些内容通过学生预习借助已有的知识就能学会;明了哪些内容表面上看明白了, 但深入一步还没有真正的弄懂, 或者一点也看不懂, 作为小组讨论和教师重点点拨的主要内容;明了所教学生是哪一层次的学生。

4.整合教材。一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有机整合, 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三是教材内容与现有的课程资源的整合。

5.备学生自主学习提纲, 备师生互动拓展深化的问题。

6.备知识反馈练习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

7.拟定出体现集体智慧的导学案。

三、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师走向高效课堂的“向导”

依照有效教学及新课标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动静结合、讲练结合, 做到教师精讲, 学生多练。给学生充分思考及作答时间, 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按教育学中的注意力变化规律, 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

2.是否删除了无效的环节、语言、板书、多媒体等内容。强调要处理好多媒体、板书、导学案和教材四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的使用突出以下几个作用:一是通过使用多媒体使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是通过多媒体中的音像展示,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通过多媒体的实物投影, 原汁原味地展示学生作答情况, 便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四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信息, 增加课堂信息量, 减少板书量。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易混、易忽视的内容, 该板书的一定要板书, 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把“满堂灌”变成了“满电灌”。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导学案, 一般来说, 多媒体展示的文字方面的内容, 在导学案中都要尽量体现出来, 防止学生课上忙于抄写, 影响听课效果, 同时, 导学案中的材料可以作为学生课下整理消化的依据。教材是专家们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经典学习资料, 它是命制高考试题的依据, 学好了教材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要求学生首先学好课本, 而后再走出课本。

3.是否考虑学情, 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强化分层次教学,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求, 解决“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二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课堂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而不是把时间前伸后延, 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 加重学生负担。

4.是否在课堂最佳时段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45分钟内的最佳时段, 在学生注意力、精力最佳时段 (课堂上第6分钟至第20分钟为听课效果最佳时段) , 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5.思维是否有容量和深度, 是不是真正的活跃。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主线, 以思维为主攻,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不是用“满堂问”替代“满堂灌”, 不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 没有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积极倡导学生思维在前, 即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都要让学生先尝试作答。课堂教学实现三个转变:由死气沉沉转向思维活跃, 由低效缓慢转向高效紧凑, 由喧嚣浮躁转向平静踏实。

6.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信度和效度如何。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者是并列关系, 先自主后合作, 任何知识都要提倡学生先自学, 只有自己不会的知识需要别人帮助时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 往往是开放性的问题或多元化的答案, 探究才更有意义。

7.教师扮演什么角色, 是否做到了精讲, 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做到了引领、点拨、帮助和服务。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5篇

一、 设计好学案,学案的设计要有易到难,有浅到深,环环相扣,衔接要明了。重难点要突出

二、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氛围能促使学生大胆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是自主学习的信心得以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得以增强,那么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哪? 我认为 1: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感情上接受你,喜欢你,从而喜欢你的课,从而为课堂的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2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既可以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在课堂上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较困难的问题。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间讨论,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有老师解决。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体验到快乐,体验到成功,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就不能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应大胆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知道其运用。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渗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其方法,达到自由运用。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世界中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分析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实践证明探究式学习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小组评价要及时和真实。搞小组评价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一定要真实操作到位,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在评价中要实施的是节节评,周周评,月月评。节节评就是上每一节课都对每个小组作出评价并且当堂公布,对于成绩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并且多做思想工作,争取在下一节课中有所进步。每周再做一次评价,把这一周内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展列出来。到月末也要把小组的得分情况展列出来,对在这一个月内成绩优异的小组进行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 ,对于较差的小组提出批评并进行辅导工作。只要在操作过程及时和真实,肯定会受益匪浅。

六、要掌控好课堂的时间,在上课前要把学生的自学时间,学生讨论时间,老师的点拨时间,还有学生做题的时间。把每个环节的时间都恰当的分配好。并且在课上操作每个环节时都提前把时间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只要教师把45分钟规划好了,学生把45 分钟利用好了效率自然而然的就高了。

教师的监控能力要做好,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做的有两方面1:用眼睛不停的扫视学生,看看学生是否真正的在自学,有没有做小动作。2:用耳朵倾听:倾听学生所读的所说的是否与学习方面有关的东西,还要观察学生是否用心在学。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讨论的是否与知识相关得题,又要倾听他们讨论的是不是重点,是否跑题。

七、要控制好学生的作业质量,到初三以后学生的作业数量剧增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而抄作业的现象,从而作业的质量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分层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我分了两层:一层是有难度的题也就是拔高性质的题 。这类题有1号和2号来完成。第二层是基础性质的题,这类题难度较小,这类题有三号和四号来完成。学生做作业时采取各个组长兑换的方式。各小组长监督好其他组组员做作业的情况,如果发现其他组组员有抄袭或说话的现象。组长可以直接给别的组扣掉10分,即扣到本周和本月当中,通过这种措施的执行,我发现学生的作业质量大大提高了,学生抄作业的数量也减少了。

八、多进行小测。为了让学生把所学过只知识会用,必须进行跟踪式训练。在这方面我采取的是一周一测的方法。一周复习一册到周末对本册进行小测,检验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是否掌握。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成绩大大提高了

九、合理的运用教材,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运用教材。虽然教材的编写非常的合理,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认为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对基础还的学生可以直接背背单词和短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要看教材读课文,对于不同的学生处理课文的方式也不应该一样。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6篇

一、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词汇教学既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目前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大多经受着以下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年龄段偏低,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自身学习策略贫乏,学习生活区域局限,加之农村课程资源缺乏,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等。以至于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在课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课下很少或几乎不会主动去学习、复习,更不用说主动阅读英语课外读物,看英语少儿节目和用英语与同学、家长交流了。这就给英语教学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和课堂时间,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笔者一直带着这个问题,不断地换位思考,改良策略,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探索着实践着。

二、理论依据

1、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农村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学习生活环境决定他们大多数具有以下心理和行为特征: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逻辑思维能力有局限,形象思维、联想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这就要求英语词汇教学不能一味的灌输词汇,而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并运用词汇。

2、词汇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重要性

我国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的描述是这样的:“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必然建立在词汇的基础之上。词汇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策略

1、激趣导入,使词汇情景化

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词汇,词汇就不再是孤立的,也不再容易被遗忘。如:在PEP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教学 sunny, rainy, windy, snowy 等关于天气的词汇时,可以课堂呈现相应道具(太阳镜,雨伞,帽子,雪地靴等),分别创设阳光明媚,阴雨绵绵,狂风大作和白雪皑皑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聆听、模仿、观看、触摸甚至试穿,来充分理解、体验词汇的语音、语意和用法。

2、学以致用,使词汇生活化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应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知识、新理念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如叶圣陶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应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领略生活,在生活日常中学习英语。

3、边唱边做,使词汇表演化

根据所受词汇和教材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把词汇编入“词句简单,内容生动,韵律活泼”的儿歌里。如:PEP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教学pig, cat, dog, duck后,可以中英文夹杂编儿歌:

Pig, Pig, 哼哼哼(边读边把右手攥拳,放在鼻子前,模仿猪鼻子的样子);

Cat, cat, 喵喵喵(双手五指分开,由中间向两边划动);

Dog, dog汪汪汪(双手放在头上,模仿狗耳朵的样子);

Duck, duck嘎嘎嘎(右手做扁平状放于嘴前,模仿鸭嘴的样子)。

生动的内容,明快的节奏,给学生以快感。再加上手舞足蹈的动作模仿,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无意注意中,轻松愉悦的记住了所学词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多样活动,使词汇游戏化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在词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猜词汇游戏(摸摸猜猜,闻闻猜猜,听听猜猜等),词汇接龙游戏等等。游戏化的词汇教学过程,可以避免机械枯燥的词汇记忆。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快乐中学,易于激发、增强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注意事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培养每一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设法调动学生观、听、嗅、说、摸等多种感官,坚持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五、结论

总之,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等,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词汇教学情景化、生活化、表演化、游戏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克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利制约因素,从而更好完成英语教学的目标,以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7篇

一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编制导学案时, 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 学案板块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开展高效学习。

1. 课前准备

在编写历史导学案前,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教材, 了解学情以及集体研讨的基础上, 编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能对教学内容有个宏观的把握, 便于学生能够在上课的时候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 更进一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提高学习效率。

2. 学案基本板块设置

通常情况下, 历史导学案主要包括以下板块: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学生反馈、教师反思。

3. 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要提前下发,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 同时要让学生提前完成“自主学习”板块, 这一板块的设计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 可以设计成填空的形式;“合作探究”和“巩固练习”板块在课上完成, 探究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深度, 要能体现重难点;而巩固练习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这两个板块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案的后面必须有一定的“留白”, 专门为学生设置一个学案使用情况的反馈板块。课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总结反思, 以便于下节课的时候改进。

二合作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是指学习者在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分为讨论、质疑、交流等活动。而其中以学习讨论为主要形式。小组讨论主要围绕“合作探究”板块中设计的问题展开,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研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另外,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每个小组安排一个成员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通过展示, 一方面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或历史现象、历史观点进行复述, 可以把书本的、其他同学的以及老师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 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也可以暴露学生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从而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 最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三合作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1. 小组分配要合理

在组合小组成员时, 要让学习基础好的与基础差的搭配;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反应较快的与思维反应相对较慢的搭配;爱发言的同学与不爱发言的组合在一起。只有分组合理、科学, 让同学间的气质差异形成互补, 才能让小组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从而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正融入到小组中, 使小组内学习活动的开展确实有意义、有效果。

2. 教师要控制好学生的讨论进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 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学生讨论的进程。不能“一放不收”或“一放即收”;也不能只让学生讨论, 而不让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学生发言后, 教师没有任何点评;更不能表面上组织学生讨论, 而实质上仍是教师自己不断地讲。

总之, 历史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凡事都是有弊有利, 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 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 才能兴利除弊, 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结合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项家庆主编.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3

自主学习促进高效课堂构建 第8篇

一、自主解读文本,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教材中安排的内容要恰当地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如低年级的教材内容,课文篇幅较短,语言生动简洁,句子多用短句,比较容易理解。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课文的篇幅在不断增长,文章的主题也越来越深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提高,自主解读文本是完全可以胜任的。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所关注的点也不相同。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

如苏教四年级上册 《九寨沟》 的学习,学生对九寨沟的景色赏析感悟点不同,有的学生喜欢自然风光,有的学生则对林间的珍禽异兽比较感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对教材进行解读,喜欢哪一句,就朗读出来给其他同学听。阅读赏析的过程,老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学生喜欢哪一节,老师就要组织学生一起去倾听学生喜欢的理由。在解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最后抒发了对九寨沟童话般世界的喜爱。只要主旨方向理解正确,学生便可以自由解读。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思考欲望

学生自主解读毕竟有限制,大多数学生只能理解文章表层的含义,如果想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刻地挖掘,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来引导。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一篇文章可以先解词,领悟文中关键语句的内涵,继而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由文章表层的美到文章深层的韵味,整节课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学习《一路花香》一课时,对文中所蕴含的道理需要老师循循善诱,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感悟“挑水工”与“破水罐”之间的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1)解释“惭愧”一词的含义,然后分析破水罐为什么惭愧?(2)挑水工与破水罐进行一次对话后,破水罐虽然有了 “一丝快乐”但仍然很内疚,分析破水罐的心理。(3)通过挑水工的巧妙利用,破水罐也发挥了自身的价值,此时的破水罐会怎样想呢?(4)文中的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喜欢的理由。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的深处,明晰文章透出来的深刻道理,问题引导可以不断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三、落实小组合作,互助交流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习方式中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课堂上形成“百家争鸣”的思辨场面,这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分析问题是积极主动型。 在同龄群体中,学生具有敢于质疑的勇气,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要落实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老师必须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并组织好小组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老师也要随时调度交流的情况,也可以随时加入某小组予以指导,对学生活动做好引导和监督。

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人与鸟建立信任的过程是很微妙的,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文章开篇就明确表明珍珠鸟是一种 “怕人”的鸟,但是到最后鸟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了距离,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 “鸟儿”的心理。如句子“它先离我很远,之后便一点点挨近。”“它蹦到我的杯子上, 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瞅瞅我的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鸟儿的心理。学生在讨论时,有的学生注意到“大鸟生气地叫一声”,说明“大鸟”对人类还持有怀疑态度。最后,在作者的呵护下,珍珠鸟一家对作者产生了绝对的信赖。学生在讨论中,对“信任”一词理解地更加深刻。

四、课堂巩固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巩固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练习的检测才可以客观全面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练习对课内知识可以起到有效巩固的作用,如果练习设计能够根据同类主题进行拓展,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实现大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感性知识的识记, 老师要多设计一些刺激学生识记积累的练习题,强化巩固学生记忆。科学巧妙的练习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之间的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

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我们了解到九色鹿的诚实可信,由此可以拓展设置 “动物喻人”的连线题目,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如铁公鸡(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还可以设置积累题,由《九色鹿》我们还可以想到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有( )。通过这一节课可以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用英语单词高效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 第9篇

第一,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时, 方法比较单调, 多是照着单词表, 一个一个教学生念, 这样学习会比较枯燥, 有些学生甚至会学了下一个忘了上一个, 丧失对单词的学习兴趣, 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也会使用到录音带, 让学生听听标准的发音, 这是很好的。但是有的教师在一开始时便没有教会学生读音标, 学生在听录音带的时候, 有部分会听得不够清楚, 导致发音失准。第二, 教师在教单词的时候, 往往会教学生这个词的用法或和别的单词构成的固定搭配, 以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涉及的信息量很大, 学生听课时通常会认真地做笔记, 写得密密麻麻的。然而, 大量的信息也让学生苦恼, 一方面, 学习更多的知识是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却会因记不住或者记得混乱而失望。教师没有把有效的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 只是让学生反复地抄写或是听写, 效率低下。第三, 英语单词那么多, 词与词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 教师在教单词的时候, 如果不够重视单词的语言环境, 不去区分单词在不同语境的不同意思, 学生就难以学会区分。甚至不懂该词的具体使用方法, 就会觉得单词学习太过枯燥无味, 总是记不住, 要么便是记得了也不懂怎么用。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在课堂内外, 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英语学习难度大, 不知从何下手等, 对于这些问题,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就应该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了, 要好好地去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履行好一个教师应该尽的职责!

尽管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很多, 我们也不能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 要敢于去思考、去解决。笔者认为, 英语学习要想取得期望的效果, 就必须掌握高效的教学策略, 并且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英语也有其学习过程存在的趣味性, 教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 教师要抓住初中生活泼好动、渴望表现但是又比较感性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摆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地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单词拼写和抢答的小游戏, 能让学生在单词的记忆方面有更大的积极性;再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准备一些单词的对应图片, 让学生看图猜词, 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乐趣。还有,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造一些情景对话, 让学生之间分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进行对话表演,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光有兴趣学还不够, 还必须能够正确地去学。我们都知道, 英语和汉语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 初中生已经学会了对汉语的拼写规则, 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汉语拼音的正确读法和规则。同样的, 要想学好英语, 首先就必须学会英语单词的正确读法。教师要教会学生把音标读准, 练好英语学习的入门基本功。很多学生不懂得或是说不好英语, 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学会音标, 不会读单词, 影响对单词的记忆。所以在学习时, 教师要严抓音标的学习环节。再者, 教师可以交会学生利用谐音法去记忆单词。因为英语也是拼音文字, 有时候看到一个单词就可以很容易猜到它的发音, 并由它的发音而想到另一个词, 所以谐音法是有利于记忆的。此外, 对于单词的记忆, 比较提倡的方法还有另一种, 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浏览记忆。论语中曾说到:“温故而知新”, 就是我们必须教学生时不时地回忆学过的单词, 让单词在其脑海中经常浮现并不断地加深印象, 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教学生在睡前、休息时, 静静地对学过的英语单词进行回放, 不要让学生整天无所事事而忘记了英语学习。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10篇

构大量的努力而收效甚微, 更有些学生对绘画根本就不感兴趣。其中的原因除了思想建认识误区, 升学考试压力外, 就是对绘画高之后这一, 我们在绘画教学学科的了解不够。中在, 从时间分析了这、年级些原因、效验, 及时做好教学效果分析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一系, 经过长时间列的改革实绘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画一、绘画兴趣的提高绘画的道路是漫长的。刚开始学习绘画课和大胆的学生, , 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感受去摸索和往往还带着儿童阶段所具有的幼稚堂◎发现。在“欣赏课”中, 可以在肯定每一位

刘玉学生的同时, 使全体学生的绘画兴趣逐渐提

亭高。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艺术史上的名画, 促或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画家题。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的美术画坛组成欣赏课;进艺术之路;毕加索的艺术观念探讨不同时期浪漫主义画家的名画比较, ;等等梵高的。有这将改变学生以前那种机械的学习, 变无意意在教学中义学习为有意义, 我们学习。将西方画家门采尔的义合的形式生动地捕捉了人物的瞬间动态) 与速写性习作 (以其简练概括的线条和线面结的另一幅现代作品《静物》 (以素描的形式, 学刻画通过, 出色地表现了物体丰富平稳而富有变化的构图, 以及深入的的体积感和量习家感, 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相比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其强;调结实准将古典画

确的素描和构图) 与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向日葵》 (注重提高色彩的强度、明度和张力, 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 作对比。通过这些传统作品、古典作品和近现代作品的分析与比较, 让学生理解素描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感受其风格的差异性, 情感表达的差异性;通过欣赏, 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这些艺术巨匠, 如达·芬奇的博学, 梵高在作品中的强烈的主观情感的表达, 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绘画意境的熏陶

绘画离不开意境的熏陶。我国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时写下:“四十年来写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消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他几十年如一日画竹画石, 因而对竹的自然形象心领神会, 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 大量素材积累在心, 故作画时胸有成竹;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抓住了令人震撼的细节, 体现出一种慈祥而伟大的父爱, 令欣赏者如身临其境, 在情感上受到震撼。因此, 在绘画中, 我们要注重意境的熏陶, 有意识培养学生在绘画前先在脑海中呈现出作品完成时的景象, 再胸有成竹地去作画, 带着感情去描绘, 带着激情去表现。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学生绘画中构图的不均衡感, 丰富了画面,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发挥。

三、绘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要使绘画变为有意义的学习, 先要使学生能接受有学习意义的学习, 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 知识结构的完整度, 即兴反应快和慢的不同特点, 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增加个别教学, 使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从而保证了有意义的学习。

1.分层教学原则。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 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和精神上都不感到负担过重。分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 包括知识掌握区域、学习态度和方法、能力表现等实际情况, 从提出问题, 从培养观点到进行评判, 不同的层次目标让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发展的坐标。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 是为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不是为了束缚学生的思想, 限制他们的思维。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叫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并且鼓励向上, 循序渐进, 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区域。使处于低谷的学生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 多给与鼓励性评价,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使他们不断越上台阶, 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使机械学习有效地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3.蕴藏性原则。传统分层教学中, 学生最关心自己的定位, 这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感。采用蕴藏性原则, 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知识结构分层, 使小组内相互讨论, 相互激励, 不同小组间相互竞争, 注意学生向前的发展情况和学习的蕴藏能量,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持久的动力。4.反馈性原则。有了教学设计, 就要注重教学效果的分析, 不能使学生盲目地学习。反馈是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多种反馈措施,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讲解、辅导、提问、讨论等方式, 教师及时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要求,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对某一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鼓励, 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愉快学习。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11篇

关键字: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有效性;新课堂

中国分类号:D422..63

在我們的高效课堂中,一般为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环节一: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三:师生合作探究;环节四:知识巩固与检测。笔者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分析学生,以及从学生们所提出问题中诊断出学生们在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刚刚接触高效课堂的初一学生和高一学生,相当来说,初二学生经历一年的训练,在这一环节表现的还是比较好的,并获得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一和高一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由于真正的新课改现在还没有在大范围内得到普及,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他们需要一个适应和改变的时间。

二、小组的凝聚力和荣辱感不够强烈。根据社会现实,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初一学生凡事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人人平等的观念,更是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高一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影响,不爱表现自我,较为内敛,因而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往往倾向于自我思考,不发表观点,也不质疑,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实效低的状态。

三、小组合作探究中,探究的内容往往滞留在知识的表层上,难以挖掘到更深层的内涵,难以把握住内容实质性的理解。从而达不到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积极与实习指导教师交流,并从多个经验丰富的教师那里汲取建议和分析优秀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特点,提出了关于“课改之下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具体如下:

一、组建和谐小组(小组建设)。小组人员的构成不仅仅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是决定整个课程改革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现在国内外常见的分组方式为“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笔者认为,不管是何种方式分组,都应当认识到小组组成的几个关键因素:小组人数,性格特点,男女比例,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优势特长等。总之,班级分组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并在实行过程中及时诊断并作出调整,努力打造出团结,和谐的小组。

二、学科代表培训。学校定期对各个小组的学课代表进行统一培训,培训主题是如何在合作学习时组织组员进行有效探究交流,即学科代表组织能力的指导。具体过程是各学科代表定期向学校反馈组内在合作学习时表现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学校及时作出评价与反馈,并能定期对各学科代表进行组织能力的培训,或者开展学科代表经验分享交流会,可以是跨班级,跨年级的,让各个学科代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组织能力,保障小组在合作学习时能够有序高效进行。

三、明确学习目标。在开始学习之前,教师应当板书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建议,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建议应体现出本节课程的重难点,探究问题应当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过难或过易都会导致合作学习的无效或者低效。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应板书出如下学习建议:“1通读,精读,小组交流,小组展示;2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用数学语言叙述;3建议小组在交流环节重点研讨例题及例题给我们的启示;”

四、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并给与具体方法的传授和讨论问题思维的引导。例如:“我来提问……我来回答……我来质疑……我来补充……等等”

五、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学习建议指导下先自行学习知识点,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者记录下自己的疑难点,在第二个环节与组员相互交流。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效果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时的效果,例如在一节关于“程序性知识类型”的数学课学习中,有的学生不听教师的指令,不认真分析研究例题,而直接开始练习习题,把新课当做习题课来对待,那么他对本节知识的本质就理解不到位,他的认知结构得不到发展和完善,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升。甚至影响到整个小组在合作学习时的深度和效度。所以说自主学习是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时学生自主学习的升华。因此,教师应当随时监控学生是否按照指令在学习,如果没有应当及时提醒和纠正。

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正确的成败归因。每个教师应当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例如有的教师幽默诙谐,有的教师严谨认真,有的教师博闻强识,有的教师善于巧妙批评,但又不会造成师生矛盾,反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等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形成了迁移默化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为内部可控因素,使学生相信通过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七、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任何一个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评价,将不会持久,更不能内化为习惯。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是积极有效的,有的则可能消极无效,教师应当制定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表对小组的表现作出评定,以促进小组及时调整学习方式。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全面性,评价的方式应当多元化,如语言评价,目光欣赏等,评价可以累计分数,并在一定时期后对获得分数较高组给与精神和物质性奖励,以促进小组的积极性。

总之,在高效课堂下影响小组合作的因素是多样的,学习理论,积累经验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性,时效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达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奠宙,宋乃庆主编.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效导学促进高效学习 第12篇

一、激活学生“我也行”的心理渴求, 让学生主动展示自我

学生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后天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反思过去教育中的弊端, 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的“一刀切”, 其结果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 失去学习动力;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 失去学习信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从而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例如, 教学中的提问、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 教师提问有难有易, 学生的思维有优有劣,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答问对象的选择。练习的设计应体现弹性要求, 允许成绩一般的学生只完成基本题, 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适当选做稍难的提升题, 让各类学生都能解决适合自己的问题, 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 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二、科学引导, 让学生科学、自信地主动探索

数学课堂需要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学习内容时, 其思维有时会天马行空, 有时会简单肤浅。因此新知识的学习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探索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甚至是无效劳动。当学生一筹莫展或思考方向有误、思路卡壳时, 需要教师科学引导, 适时为学生架设阶梯, 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 恰当地提示一些思路,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自信地探索新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计算法则的教学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有些教师认为教材中不再完整地归纳出计算法则了, 所以就产生了计算法则不需要教学了等认识偏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法则的教学应克服教学法则中抽象化程度过高和计算法则可以不教这两个极端, 灵活性地教、动态化地教和行为化地教, 把理性的法则转化为指导操作的自主行为,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引导学生“以疑促思”, 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度思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教师要善于将学习内容转化成引发学习悬念, 适合于学生探索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学习的“愤悱”的心理状态, 从而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深入思考。

例如, 我在教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时, 出示了如下一题:根据所给条件, 你能想出哪些用字母表示的式子, 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1.一本练习本x元;2.小明买了10本;3.小强买了b本。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想出了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10x, bx10+b, 10x+bx。在学生叙述了每一个含有字母式子的意义之后, 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在小声自言自语:小强买的b本到底比小明买的10本多还是少呢?这样的疑问就为后面更深入的思考打下了基础。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 接着追问, 这里为什么没有一道含有减法的式子呢?从而引发了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 接着教师提出要求, 能不能列出含有减法的算式呢?让学生讨论讨论, 这样学生在悬念和疑问的刺激下, 讨论十分深刻和热烈。经过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 可以列出这样的式子, 如10x-bx表示小明比小强多用多少元, 但需要附加一个条件, 即b要小于10;如列成bx-10x就表示小强比小明多用多少元, 但b要大于10。学生进一步提炼出了:用字母表示数时, 要注意字母表示的数的范围。可见教师努力创设悬念型、矛盾型、问题型的情境, 引发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的问题情境, 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创设具有丰富内涵的学习资源, 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情飞扬

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优质的学习资源在引起、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中起着巨大作用。教学实践表明, 在教学中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将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沟通、主动应用、主动创新的习惯。着力捕捉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等丰富内涵的学习资源,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 从而使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激情飞扬。

上一篇:工厂供电系统设计下一篇:新课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