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癌性疼痛范文

2024-07-23

重度癌性疼痛范文(精选8篇)

重度癌性疼痛 第1篇

关键词:奥施康定,治疗,癌痛

癌症疼痛是癌症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我国癌痛的比例为51%~61.6%,因此控制癌痛是极为重要的[1]。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纯阿片受体激动剂,自1995年开始在欧美国家广泛用于中重度癌痛及非癌症疼痛的治疗,在我国于2004年9月上市,主要用于治疗癌痛[2]。本研究收集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共43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3.56±12.014)岁。所有均为TNM分期中的Ⅳ期病例。原发肿瘤病种为:肺癌18例,头颈癌8例,乳腺癌5例,肝癌3例,胃癌2例,宫颈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大肠癌1例,输尿管癌1例,淋巴瘤1例,胃肠间质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瘤1例。

1.2 疼痛程度分级

按照WHO疼痛分级标准[3]: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可忍受,不需用药;2级为中度疼痛,时有剧痛影响睡眠,需用止痛药;3级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需用镇痛药物。本组重度疼痛40例,中度疼痛3例,均为患者主诉记录。疼痛强度根据临床症状及物理检查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痛及混合性疼痛,分别为16例(37.2%)、11例(25.6%)、7例(16.3%)、9例(20.9%)。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服用由北京萌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剂型为10mg。由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时给药,且均为首次服用。奥施康定必须整片吞服,不得掰开、咀嚼或研磨。初始剂量为10mg/12h,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2周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评定

1.4.1 疼痛缓解度[3]

0度:疼痛未缓解;1度:轻度缓解(缓解约1/4);2度:中度缓解(疼痛缓解约1/2);3度:明显缓解(疼痛减轻约3/4以上);4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疼痛缓解率:指中度及中度以上的缓解率(疼痛缓解2度及2度以上者占全部病例之比)。

1.4.2 不良反应评定[3]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按以下标准分为3级。轻度:一般性的症状,不影响治疗及日常活动;中度:相当不适而影响到日常活动,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要求药物干预,但不影响奥施康定治疗计划;重度:无法进行日常活动,药物干预缓解不明显,需要停用奥施康定。

1.4.2 生活质量评分(QOL)

采用孙燕院士等制定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表》[4]用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的理解和配合、同事的理解和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时常生活、治疗的副作用、面部表情12项指标来评测治疗前、后的QOL分。

2 结果

2.1 疼痛缓解情况

全组奥施康定平均日剂量141.6mg(20~660mg),平均镇痛起效时间为32min(26~48min),平均镇痛作用时间在12.3h(7.5~14.5h)。全组疼痛缓解情况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

全组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大多不良反应轻微,对症处理即可。有些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继续用药5~7d后,症状消失。

2.3 生活质量评价

奥施康定治疗前平均QOL评分37.48+/-4.611分,治疗2周后平均QOL评分46.40+/-3.764分,治疗后QOL评分显著提高(P<0.001)。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癌症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提出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药物镇痛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药物[5~7]。根据晚期癌痛患者疼痛的部位及疼痛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止痛方法,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QOL[8]。盐酸羟考酮是羟吗啡酮和去甲羟考酮的0位去甲基化而来,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达60%~87%,镇痛强度是口服吗啡的2倍,可替代吗啡一线治疗中重度癌痛[9]。AcroConticTM控释技术使奥施康定具有双相吸收模式,其中38%药物即释,可在1h内起效,发挥快速镇痛的作用;62%药物控释,12h内稳定控制疼痛[9~11]。本组4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平均日服剂量140.60mg,中度疼痛有效率100.0%,重度疼痛有效率92.5%,镇痛有效率高,止痛快速、持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该临床观察中,口服奥施康定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发生率20.9%,若开始即同时使用缓泻剂或软便剂,可减低便秘的程度及发生率。部分患者即使不用任何辅助药亦不出现便秘,提示便秘的发生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其次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1.6%,如果开始服药时同时服用胃复安或多潘立酮亦可减低其发生率。其他在本组病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头晕、腹胀、纳差、排尿困难,但发生率均低于7%。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的病例,亦未发现不可逆毒副反应,且无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及戒断症状。文献认为奥施康定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预见的[10~11],通过个体化的剂量滴定,可以避免阿片类药物血药浓度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同时预防性使用辅助药亦可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长期维持治疗时,许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随服药时间延长有降低或消失的趋势,或出现某种程度的耐受。

总之,奥施康定的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轻微,长期应用无药物依赖性发生,安全可靠,而且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183~184

[2]张广华,李锦成.奥施康定用于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3):733~735.

[3]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5~17.

[4]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6.

[5]刘华,王蔚,郑垂志,等.癌症三阶梯止痛563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3):1346~1348.

[6]Arcuri E,Ginobbi P,Tirelli W,et al.Preliminary in vivo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intratumoral morphine uptake.Possi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cancer pain and opioid pesponsiveness[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2,24(1):1~3

[7]Clohisy DR,Mantyh PW.Bone cancer pain[J].Cancer,2003,79(3Suppl):866~873.

[8]韦燕,龚建,忠赵,善琳,姑息治疗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1):85~86.

[9]Biancofiore G,et al.Oxycodone Controlled Release in Cancer Pain Management[J].Ther Clin Risk Manag,20,2(3):229~234.

[10]Smith MT,Ross FB,Nielsen CK,et al.Oxycodone has a distinctly different pharmacology from morphine[J].Eur J Pain,2001,5(suppl.A):135~136.

重度癌性疼痛 第2篇

【关键词】 癌性疼痛用药;癌症;应用分析

(WTO)曾经提出2000年让世界的癌痛患者无痛。2000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疼痛年会上,对来自全国的上千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医生对目前的癌性疼痛治疗表示不满。2002年第四届世界疼痛大会正式将疼痛列为一种疾病,正在遭受癌痛折磨的患者人数全球为500万人,中国100万人。人类文明已经进入要求医院无痛的时代了,因此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1 全球从1980-1995年间杜冷丁与医用吗啡使用情况统计结果。

2 癌痛用药应用分析

2.1 杜冷丁应用分析 杜冷丁的止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代谢产物去甲杜冷丁的消除半衰期长,而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作用。此外,杜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多采用肌肉肌注给药,肌肉注射本身会产生疼痛,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事实上(WTO)以将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

2.2 医用吗啡的应用分析 口服吗啡片比较方便持久镇痛,可按时给药,每12小时给药一次,是20年来全球应用疗效确切的重度癌痛首选用药。剂量调整方便,国内最大应用1140mg/天,体现剂量个体化。医师可根据癌痛患者的时间需要调整用量,以最大限度地解除癌痛患者的疼痛折磨为目标,不必再有后顾之忧。

3 综合讨论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在癌痛治疗中使用医用吗啡替换杜冷丁已经成为趋势。癌性疼痛用药的临床应用趋于合理。同时也是对癌痛患者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我国推行(WT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已经有12年了,然而癌痛病人未得到充分治疗的问题依然存在。在2000年我国吗啡人均消耗量为0.13mg,比1997年增长了1.6倍,但比起发展中国家的人均0.38mg和发达国家的人均22.28mg仍有较大差距。(WTO)很早就提出疼痛问题是继脉搏、血压、呼吸、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并把2004年10月11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疼痛日”。“疼痛”终于受到了一定的重视,更多的疼痛患者将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癌症止痛治疗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于世英.《哌替啶不是最好的癌症止痛药》.中国医学论坛报,1997年2月20日.

[2] 卫生部.《癌症疼痛治疗—医生用药指导原则》.

[3] 蔡志基.《从我国吗啡医疗消耗量谈疼痛治疗的差距》.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28(41).

重度癌性疼痛 第3篇

关键词:重度癌性疼痛,康莱特,吗啡缓释片,疼痛,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是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发展,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肿瘤伴随的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质量。因此,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存活期的生活质量仍是临床重点问题。重度癌性疼痛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存活质量的重要伴随症状之一,本文观察康莱特联合吗啡缓释片对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止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肿瘤科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16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男27例,女31例,年龄32~76岁,平均47.6±5.4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7~10分,平均8.42±0.51分;观察组男25例,女33例,年龄33~71岁,平均46.9±5.1岁,VAS评分7~10分,平均8.53±0.44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NCCN[1]标准,排除年龄>80岁、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起始剂量10mg/次,1次/12小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调整剂量至患者可耐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莱特注射液200mL,1次/天,20天后停用,继口服康莱特胶囊,6粒/次,3次/天。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缓解程度:治疗20天后根据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对比前后差值,差值越大,止痛效果越好;②吗啡缓释片用量:统计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内吗啡缓释片用量;③生活质量[2]: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VAS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治疗前相比,②P<0.05

2.2 吗啡缓释片用量

对照组3个月内吗啡缓释片用量为83.67±7.33mg/天,观察组3个月内吗啡缓释片用量为51.33±6.67mg/天,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SF-36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治疗前相比,②P<0.05

3讨论

疼痛是癌症最常见的伴随症状,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约51%~61%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3]。随着疾病进展,癌痛逐渐加重,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多需持续服用止痛药。吗啡缓释片是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首选镇痛药物,但其成瘾性、耐药性、不良反应等对患者有不利影响[4]。本研究对照组仅口服吗啡缓释片,其VAS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提示吗啡缓释片可有效缓解疼痛,但对患者生活质量并无益处。

康莱特是传统中药薏苡仁提前物,可改善癌症患者营养状态,抑制癌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并通过提高痛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起镇痛作用[5]。本研究表明,治疗20天后观察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内对照组啡缓释片用量高于观察组,提示康莱特与吗啡缓释片合用可明显提高镇痛效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康莱特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与其减少吗啡缓释片用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或与抑制肿瘤增殖有关,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evers TB,Anderson BO,Bonaccio E,et al.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09,7(10):1060-1096.

[2]杨钰贤,陈志明,张述耀,等.艾迪注射液改善年老体弱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5):325-327.

[3]吴寒冰,胡春宏.浅析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直肠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2):7-9.

[4]程凯,蔡红,魏阳,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度癌痛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师,2014,17(7):1170-1172.

重度癌性疼痛 第4篇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塞来昔布,癌性疼痛,止痛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疼痛, 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014年4-8月使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44例, 取得很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8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44例, 男26例, 女18例。年龄36~81岁, 平均54.5岁, 中位52岁。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22例, 其中肺癌10例, 乳腺癌6例, 鼻咽癌4例, 食管癌2例。联合组22例, 其中肺癌12例, 乳腺癌4例, 鼻咽癌1例, 前列腺癌2例, 直肠癌2例, 卵巢癌1例。两组患者血常规基本正常, 无严重心脏和肝肾功能障碍。

疼痛分级:按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分级, 用0~10数字表示疼痛程度, 0无疼痛, 10最剧烈的疼痛。由患者自己评分, 确定疼痛强度:1~3轻度疼痛, 4~6中度疼痛, 7~10重度疼痛。单药组中度疼痛10例, 重度疼痛12例。联合组中度疼痛9例, 重度疼痛13例。

治疗方法:采用口服定时给药, 单药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20 mg, 12 h/次。联合组盐酸羟考酮控释20 mg, 12 h/次;塞来昔布胶囊100 mg口服, 12 h/次。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 再视止痛效果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改止痛方案。

疗效评价标准[2]: (1) 完全缓解 (CR) :治疗后完全无疼痛; (2) 部分缓解 (PR) :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 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 能正常生活; (3) 轻度缓解 (MR) :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 但仍感明显疼痛, 睡眠仍受干扰; (4) 无效 (NR) :与治疗前无变化。总有效为CR+PR。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 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单药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27% (17/22) 与86.36% (19/22) ,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不良反应:轻度便秘和恶心呕吐,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皮肤瘙痒和消化道出血、溃疡和穿孔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讨论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 按照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80%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羟考酮作为纯阿片受体激动剂, 主要有止痛、镇静和抗焦虑作用, 并具有胃肠吸收好、个体差异小、安全性高等特点, 比其他阿片类止痛药物更有临床使用优势。薛向生等采取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 总有效率82.5%。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并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李宁等报道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 疼痛程度有明显缓解, NRS评分明显降低, KPS评分明显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不良反应主要以便秘为主并在可耐受范围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李慧莉报道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平均镇痛起效时间41 min, 平均镇痛时间12.6 h, 完全缓解19.35%, 明显缓解64.52%, 中度缓解12.90%, 轻度缓解3.23%, 总有效率83.87%[5]。

非甾类抗炎药 (NSAIDs) 与阿片药物联合使用, 既能保证药物能独立地发挥镇痛作用, 同时还可抵消各自的不良反应。并具有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疗效, 减少吗啡使用量的30%~50%功效。塞来昔布作为一种常用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 抑制剂, 具有迅速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及肿胀等作用, 耐受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比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更好。临床上常用于膝骨关节炎和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超前镇痛治疗[6,7]。目前有关塞来昔布与阿片类药物联合治疗癌痛的报道不多, 蔡讯等报道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痛, 联合用药总有效率75.86%, 单药总有效率77.61%,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但平均维持剂量减少23.77%[8]。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也较单药治疗明显减少, 两者比较联合用药在便秘、恶心呕吐、嗜睡、排尿困难和头晕分别减少42.25%、47.50%、11.23%、23.01%, 其中便秘和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用药在总体生活质量上较单药改善更为明显。我们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痛, 单药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27%与86.36%,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便秘和轻度恶心呕吐,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皮肤瘙痒和消化道出血、溃疡和穿孔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上述文献资料比较结果相似。分析文献并结合笔者的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痛, 止痛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张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725-2730.

[2]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26-227.

[3]薛向生, 刘菊名.观察盐酸轻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6) :433-434.

[4]李宁, 高植明, 李华, 等.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2 (17) :25-26.

[5]李慧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7, 3 (1) :30-31.

[6]陈琦, 何斌, 王云华, 等.塞来昔布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12) :894-896.

[7]阮小燕.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的疗效评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0) :81-83.

癌性疼痛的护理干预 第5篇

目前最为广泛和公认的是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ASP) 给出的疼痛定义:即“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这一定义强调了疼痛是患者主观感受, 提示在评估疼痛疼痛强度时, 应该以患者本人的主诉为依据。

2 疼痛产生的机制

2.1 癌症发展所致的疼痛

(1) 癌症侵犯神经组织; (2) 硬膜外转移、脊髓压迫; (3) 癌症侵犯管腔脏器; (4) 癌症侵犯脉管系统; (5) 癌症侵犯骨骼; (6) 癌症本身分泌致痛物质。

2.2 癌症诊断和治疗后引起的疼痛

(1) 诊断性检查引起的疼痛; (2) 外科手术后疼痛; (3) 放射治疗后疼痛; (4) 化学治疗后疼痛; (5) 介入治疗后疼痛; (6) 激素治疗后疼痛; (7) 免疫治疗后疼痛; (8) 镇痛治疗后的疼痛。

2.3 合并感染、慢性疼痛性疾病以及癌症疼痛综合征

(1) 癌症合并感染引起的疼痛; (2) 癌症合并慢性疼痛性疾病; (3) 癌症合并癌症疼痛综合征; (4) 心理因素。

3 疼痛的评估

有效准确的评估疼痛的程度, 是规范疼痛处理的关键步骤。有助于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选择, 疼痛评估的内容包括: (1) 评估疼痛的一般状况; (2) 评估疼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 (3) 评估疼痛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4) 评估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态度和治疗依从性; (5) 评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

4 疼痛的护理干预

癌性疼痛常常被认为是不可逆的伴随症状, 现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4.1 药物止痛护理

“三阶梯疗法”是WHO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案, 具体给药方法是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的疼痛单独或联合应用于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其疗效虽然确切,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疼痛控制不充分的问题, 需要必要的护理干预:

4.1.1 按时给药

严格掌握镇痛药的半衰期, 做到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 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降低机体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达到持续有效的缓解疼痛,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4.1.2 个体化给药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耐受性的不同区分给药。要注意患者的实际疗效, 以达到有效的阵痛目的, 对于麻醉药品的敏感度, 个体间差异很大, 所以阿片类药物并没有标准计量, 凡能使患者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剂量[1,2]。

4.1.3 首选口服给药

在可能的情况下, 力争口服给药。既可保持患者的独立性, 又便于患者长期服用, 能免去长期注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如不能口服或口服不佳可考虑直肠给药或皮下、肌注给药。

4.1.4 三阶梯复合给药

由于癌性疼痛是以持续性侵害刺激及急性疼痛持续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有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种特点, 因此, 在止痛药的应用上要有长期安排, 采取分阶梯复合给药的方式, 并根据疼痛程度变换应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 在充分缓解疼痛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麻醉止痛药的用量, 实践证明只要合理应用, 不仅可以达到止痛效果, 而且不易出现成瘾[3]。

4.1.5 用药期间的疼痛评估

在疼痛处理中, 护士的作用是协助医师为患者缓解疼痛, 而不只是评估疼痛, 因此, 对疼痛效果的贯彻和记录同样应纳入护理常规, 用药期间进可能量化评估疼痛程度, 有助于医师调整用药方案, 以达到最佳止痛效果, 并将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4.2 非药物止痛护理

非药物疗法的应用作为药物疗法的补充可提高疼痛缓解效果。

4.2.1 转移止痛法

即将注意力集中与其他刺激而不是疼痛的感觉。包括与他人交谈, 听音乐下棋, 打牌等, 护士可组织患者参加必要的活动, 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痛苦。

4.2.2 松弛止痛法

是一种无焦虑和骨骼肌肉紧张的相对自由状态, 包括深呼吸, 腹式呼吸, 打哈欠, 按摩等。使患者全身放松, 达到止痛效果。

4.2.3 物理止痛法

包括皮肤刺激、锻炼、固定术、经皮电神经刺激及针灸疗法等, 皮肤刺激包括冷、热、湿敷、按摩等, 对患者进行物理疗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4.2.4 饮食疗法护理

有研究发现, 针对晚期肝癌合并腹水的患者食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生冷食物, 如蔬菜和水果;或者1/4的谷类、酸奶、鸡蛋、动物肝脏和3/4的水果和蔬菜的混合饮食。这些饮食疗法可减轻疼痛。

4.3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本身就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 而疼痛症状的出现又给患者增添了恐惧和绝望, 要及时给与患者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痛苦和恐惧, 并给与同情。Frank曾提出:希望的突然破灭有致死的作用, 所以护士是患者充满希望, 树力信心, 激发生存欲望极其重要, 还要因势利导, 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 帮助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 家属是患者疼痛控制中有力的支持者, 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给与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

4.4 健康宣教

对癌症患者应开展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健康宣教, 实施患者与家属同步健康教育, 宣教疾病知识及指导。在患者方面, 鼓励其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 改善患者生活独立, 减少依赖, 在家属方面, 使患者家属掌握疼痛的一些相关知识, 对患者的态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当其诉说时不是像过去那样去责备, 而是给与理解和体谅。随机对照结果表明通过对癌症化疗患者实施健康宣教, 设置专门的护士能有效降低疼痛及其他症状。

5 总结

癌性疼痛是一个复杂的主观反应, 成功的评估、控制疼痛有赖于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基础, 是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疼痛的管理是关键, 严格遵守有效控制疼痛的指导原则, 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 真正解除患者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疼痛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性疼痛是指由肿瘤直接压迫引起的疼痛, 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 疼痛发生率最高。肿瘤专科护士在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以及缓解由疼痛带来的痛苦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护士, 应熟练掌握癌症疼痛的护理知识, 以保证患者得到更加专业有效的护理, 促进癌症疼痛得到最大缓解,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性,疼痛,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徐波.肿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37.

[2]刘淑芝, 夏春丽, 李伟.“三阶梯疗法”治疗晚期癌性疼痛患者[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9 (5) :129-131.

癌性疼痛的评估及干预技术 第6篇

1 疼痛的定义

从古代文明到今天,疼痛概念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它反映了人类对疼痛的认识过程。在我国古代,确立了“诸痛皆因于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概念,认为一切疼痛或因皮肉外伤所致,或由各种疾病而生,并都受到“心”的主宰。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也不断得到深化。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疼痛定义是由国际疼痛学会于1986年提出的。该定义为:疼痛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从该定义提出至今,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异议。比如,有些患者的疼痛与组织损伤或可能的组织损伤无关,而只是患者的心理因素所致。因此,如果仅将疼痛定义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经历,显然忽略了疼痛的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对一些患者疼痛的诊断和治疗[2]。随着对疼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即疼痛不仅是生理性疾病,也是心理及社会性疾病[3]。

疼痛与其他生命征象最大的不同点是,医护人员无法靠仪器测量评估疼痛的程度,得依靠患者主观的描述。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医护人员基于医学伦理与道德,靠疼痛评量表评估患者疼痛之程度,进而进行疼痛治疗,是对这项权利的尊重,同时也是尊重生命。

2 疼痛的评估

正确评估疼痛是控制疼痛的前提,以此为依据才能选择合适的镇痛剂、辅助药物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国内外主要使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如下:

2.1 强度评估法[4,5,6]

2.1.1 强度评估的种类

①词语描述量表(Verbal Description Scale,VDS):用“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极度痛”等一系列形容词组成。最轻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评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使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便于定量分析疼痛。②数字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选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数字。分级标准为: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③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FPS):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图片代表不同强度的疼痛,从微笑至悲伤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最左边的表示无痛,最右边的表示剧痛。让患者在图中选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表情。此法适合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④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s Scale,VAS):为一长线或标尺(一般为10 cm),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或标尺上标出最能反映自己疼痛程度的点,由评估者根据患者标点的位置测算其疼痛强度。⑤5指法:即向患者展示5指,小指表示无痛,无名指为轻度痛,中指为中度痛,食指为重度痛,拇指为剧痛,让患者进行选择。该方法简单、直观,不需要其他辅助材料。

2.1.2 对上述评估方法的比较

①VDS词语,易于理解,可随时口头表达,沟通方便,但不适合于语言表达障碍的患者。②FPS-R(FPS修订版),是为儿童疼痛评估设计的,也适合于老年人的评估,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③NRS具有很好的信度、效度和灵敏度,易于记录,但刻度较为抽象,医护人员向患者解释NRS的使用方法有些困难[7],故不适合文化程度低的患者。④VAS的灵敏度最高,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但在中国人的使用当中,有调查发现VAS是VAS、NRS、FPS、VDS4种量表中不成功应答率最高的量表,特别是文化程较低者回答此量表时感到难以理解,可能与VAS需要抽象思维有关[8]。另外,有资料显示[9],我国患者在使用VAS时,垂直刻度比水平刻度产生的误差小。⑤5指法:最为简单、方便,更适合儿童、老人及文化程度较低患者。

2.2 混合法

①Mcgill疼痛调查表(Mogill Pain Questionaire,MPQ):为多维疼痛测试方法,从疼痛性质、影响因素和疼痛强度等3个主要方面,对疼痛进行测试[10]。②简明疼痛量表(Bfief Pain Inventory,BPI):最初设计用于癌痛评估,从疼痛的现状、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镇痛药的使用、疼痛的部位等方面评估疼痛[11]。

比较上述2类评估方法,强度评估法适于疼痛强度的评估,评估起来简单方便;混合法比较全面,可从强度、部位和其他多个方面,对疼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但评估起来较为复杂耗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身体功能和评估需求,选择适宜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如幼儿、老年人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宜选用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如FPS、VDS、NRS和5指法;对于需要精确评估疼痛强度的患者,则VAS、MPQ与BPI较为适宜。

我国的疼痛评估工具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在使用时,临床工作者应该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尽量将其本土化,使它们适合于我国患者的使用;评估时要以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主诉为主,不要轻估患者的疼痛;注重病人的年龄、性别、性格和文化背景;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分析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并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随时注意新疼痛的出现。这也是评估疼痛时,医护人员应该遵循的原则。

3 疼痛的干预

疼痛的干预是建立在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基础上。首先是减轻晚上疼痛,使患者得到睡眠;然后减轻白天疼痛,使患者得到休息;最后尽可能减轻患者活动时的疼痛,以确保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凡是有利于消除患者疼痛的一切手段,包括用药、手术、神经阻滞、物理疗法以及鼓励患者恢复正常心理,均应尽力而为。

3.1 药物止痛

3.1.1 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

WHO提倡的“三阶梯”治疗,就是根据疼痛程度的轻、中、重,把治疗分成3个阶段,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采用第1阶梯的治疗,目前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常用扑热息痛、阿斯匹林等,使轻度的疼痛患者免除疼痛。对于中度的疼痛患者采用第2阶梯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弱阿片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对于重度的疼痛患者则采用第3阶梯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物加辅助的镇痛药物治疗[12]。严格按照三阶梯原则用药,可以使80%的癌痛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对不能缓解的其余患者,可考虑应用以下方法:选择性神经阻滞、椎管内注药(阿片、局麻药或可乐定)、微创介入神经损毁术等。

鉴于临床许多癌症患者的疼痛发展过程并不像WHO提出的那样呈阶梯样进展,2005年美国疼痛协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的癌痛治疗指南中,强调当患者疼痛评估强度为轻度疼痛以上时,应立即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而不是象3阶梯疗法中应先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疼痛没有得到缓解时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中国国情,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13]。

3.1.2 麻醉技术控制疼痛[14]

3.1.2.1 选择性神经阻滞法

将药物用于末梢神经或物理方法将药物融于神经并给予刺激,从而暂时或长期停止神经传导功能。做此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观察疼痛部位,帮助医生定位,做好术前准备,治疗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及止痛效果。

3.1.2.2 脊管内注药

主要通过导管或泵,连续或间断将药物输入硬膜外或鞘内,但硬膜外鞘内用麻醉剂可引起呼吸抑制。因此,放置导管时应严密监视患者的呼吸状态。有报道,可乐定椎管内给药与吗啡类联用能产生很强的镇痛效果,能增加其作用和时间,且对神经组织没有毒性,不抑制呼吸,是一种前景较好的椎管内镇痛药物。硬膜外输入药物时护理人员应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随时观察患者呼吸、血压,最好在注药过程中及后6~24 h内予以呼吸监测。

3.1.3 微创介入神经损毁术[14]

包括神经切除、置入药物注入系统和电神经强化法。护士要熟悉解剖部位,特别是神经走向,配合医生作好手术,并避免留置导管感染。

3.2 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疗[15,16,17,18]

慢性疼痛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情绪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待慢性疼痛,心理治疗尤为重要。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多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可靠、值得信赖。要让患者确信,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痛苦是理解的,这样才能使他们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以增强其对疼痛的耐受性。如让患者听广播、看有趣的电视节目,与他们进行有趣的谈话,并鼓励亲属常来看望,这样可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心理治疗是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松弛治疗、操作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持续性地应对疼痛,并对疼痛进行适应,会导致一系列精神问题,如抑郁和对疼痛产生恐惧,这种慢性持续性的抑郁、恐惧,不可避免地会对认知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患者经常埋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及完成认知性任务变得很困难。对于这些患者,最适合选择的心理疗法是认知行为治疗,还有松弛治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提出了可使机体产生生理性松弛反应的4个要素:①安静的环境;②肌肉松弛;③心理技巧,如重复或倾听一种声音、一个词或短语;④舒适的体位。

操作行为治疗是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用奖励—强化和处罚—消除来治疗的。如果患者学习到和出现一种新的、好的行为时,我们立即给予奖励,这样新行为被强化,不良行为被削弱。而生物反馈治疗是基于慢性疼痛患者会有一系列情绪变化,从而出现心率、心电、脉搏、血压、肌电等生物生理信息的改变,如果将这些自己意识不到的信息经过检测放大,以光亮、仪表、数字或图像显示出来,经眼、耳反馈给本人,通过具体训练,让患者学会自我控制,以改变病理过程,达到自己控制情绪、促进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中药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 第7篇

1直接外敷法

裘钦豪[1]以鲜蒲公英捣碎外敷, 治疗肺癌引起的疼痛20例, 敷后0.5h疼痛减轻, 止痛时间可达8h。另用蛤蟆、雄黄外敷治疗肝癌引起的疼痛, 其法:取活蛤蟆1只去其内脏, 放入雄黄30g, 捣烂成糊状外敷肝区, 15min后产生镇痛效果。

2膏药外敷法

田华琴等[2]应用癌理通 (白药膏1贴, 蟾酥0.5g, 制马钱子10g, 毛麝香、寮刁竹各30g, 大梅片3g等, 其中马钱子用童子尿浸渍, 毛麝香用酒精提取, 余药研末, 与白药膏调匀制成膏剂) 外敷治疗40例, 结果疼痛减轻或稳定19例, 且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癌理通有降低血小板、减轻癌症患者的高凝、高黏滞状态的作用。李金昌等[3]用麝冰膏 (由麝香、冰片、蟾酥、血竭、田七、乳香、没药、马钱子、细辛、明矾、黄药子、生川乌、生草乌、桃仁、红花、木鳖子、地鳖子、鸭胆子、徐长卿、生胆南星、全蝎、蜈蚣等22味药组成, 按比例研成粉末, 制成膏备用) 外敷治疗癌性疼痛278例, 结果显效114例, 有效119例, 无效45例, 且大部分显效或有效病例敷贴麝冰膏后, 在30~60min内疼痛消失, 且可持续4~8h。

3散剂外敷法

陈孟溪等[4]用复方蟾酥散 (由蟾酥、麝香、冰片、肉桂、细辛、草乌、血竭、桃仁、三棱、莪术、青黛、泽兰、黄柏、茜草等组成, 原药研末混匀, 按处方剂量分包、密封) 外敷治疗癌痛60例, 结果总有效率达93.3%, 平均止痛持续时间为16.5h, 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稳定率为90.0%。孙玉冰等[5]用癌痛宁散 (由乳香、没药、田七、生薄黄、白花蛇舌草等药组成, 按比例研成粉末, 100g为1包, 储存备用) 外敷治疗癌性疼痛45例, 结果完全缓解27例, 部分缓解13例, 轻度缓解5例。

4局部涂擦法

唐志英[6]用中药酊剂 (丹参、山慈菇、冰片各50g, 红花、乌药、乳香、没药、松香各30g, 延胡索40g, 细辛、土鳖各20g, 血竭10g, 捣碎后放入75%乙醇3 000ml内密封浸泡2周后备用) 治疗癌性疼痛35例, 总有效率达94.3%, 用药起效时间为3min~1h, 疼痛缓解时间为2~10h。杨劼等[7]用元麝止痛液 (延胡索、麝香、冰片、蟾酥、牛黄、珍珠水解液, 将前5味药分别用酒精提取后加入珍珠水解液, 并将冰片溶于其中, 以75%乙醇定容即得) 外涂治癌性疼痛38例, 完全缓解3例, 明显缓解16例, 疼痛减轻14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6.8%。

5透皮疗法

张志霖[8]应用艾消灵药贴 (阿魏、芦荟、穿山甲、三棱、莪术、当归、鳖甲等, 按一定比例, 采用现代透皮缓释技术制成贴剂) 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46例, 临床总有效率达63.2%, 尤对食管癌、肺癌效果最佳。胡爱萍[9]用抗癌止痛带 (由徐长卿、蟾酥、鼠妇、麝香等药所组成, 24h佩带, 通过透皮吸收) 治疗癌性疼痛29例, 显效4例, 好转2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89.7%。

6其他方法

6.1 穴位离子导入法

此法结合现代电子技术, 通过外部施加的电磁作用, 增强药物的透皮量, 因而药物作用发挥更充分, 止痛效果更佳。万冬桂等[10]用元胡、乳香、没药、丹参各100g, 徐长卿150g, 用75%乙醇浸泡1个月以上, 取药液加少量冰片及二甲基亚砜浸湿BG型电子止痛治疗仪的电极套, 并将电极套入极中, 置于不同穴位上, 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癌性疼痛18例, 结果完全缓解3例, 中度缓解12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83.3%。

6.2 喷雾法

周宜强[11]选用冰片、红花、洋参花、重楼、川芎、乳香、没药、生川乌、细辛、甘草等制成癌痛灵喷雾剂, 每cm2喷0.5ml于疼痛部位, 每天4次, 7d 1个疗程, 治疗50例;对照组50例, 用好得快气雾剂, 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结果2组Ⅰ~Ⅱ级疼痛缓解疗效, 癌痛灵组显效17例, 有效29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显效16例, 有效19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70.0%。2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癌痛灵对肝癌有效率95.0%, 大肠癌88.0%, 食管理癌87.5%, 肺癌85.7%, 其他恶性肿瘤40.0%。

6.3 熏蒸水浴疗法

杨长春[12]用自拟雷公合剂 (雷公藤、苍耳子、薄荷、升麻、苦参、杏仁、桃仁、威灵仙等, 将上方加水适量浸泡30min, 水煎后全身熏蒸或全身水浴。每次30min左右, 每天1次, 7d为1个疗程。休息1~2d后进行下个疗程治疗) 治疗癌性疼痛48例, 完全缓解25例, 部分缓解18例, 轻度缓解5例, 总有效率100.0%。

6.4 灌肠法

刘如翰[13]用手拈散 (延胡索、没药、香附、五灵脂) 加水600ml, 煎药液至24%灌肠, 治疗胃癌疼痛效果好, 适用于胃肠消化肿瘤疼痛的治疗, 止痛效果较好, 还可不同程度地缩小肿块,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7结论

中药外治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癌性疼痛的治疗, 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它起效快, 使用简便、安全且不良反应少, 无西药普遍存在的头晕、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 更无药物依赖性和成瘾性。许多中药不仅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而且具有抗癌缩瘤功效, 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

近年来, 运用中药外治癌痛的文献较为丰富, 治疗手段多种多样, 然而其疗效判定标准还不规范, 止痛作用也较弱, 在中到重度癌痛的治疗中还是处在辅助地位。多数研究缺乏前瞻性的全面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药物的剂型多为传统的膏药、散剂, 透皮吸收效果差, 影响药效的发挥, 而且临床使用很不方便。针对这些不足, 需进一步加强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 (TTS) 、缓释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积极进行剂型改革, 使之更能发挥速效、高效、长效作用, 以造福患者。

NCCN成人癌性疼痛控制指南解读 第8篇

1 结构与框架

整部指南包含4个部分。

1.1 更新汇总

汇总了同上一部指南 (2008年) 的差别。

1.2 决策原则

以pain-1~pain-5五小部分中的多个决策树的形式清晰地列举了当临床医师面对一位癌痛患者时的基本决策思路和一般处理原则。这5小部分分别为:一般性筛查和评估;对以往未服用过阿片药物的患者的处理流程;对中重度疼痛及疼痛加剧患者的处理;对疼痛的进一步治疗治疗和后续治疗。

1.3 具体的疼痛处置原则

列举了对成人癌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中可能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案和细节, 包括13个部分, 用PAIN-A~PAIN-M的形式命名, 分别阐述了疼痛的评估 (包括疼痛强度、诊断或治疗性操作相关的疼痛和焦虑、疼痛综合评估) ;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原则、处方、滴定和维持;阿片类药物的副反应的处理;非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包括NSAID类药物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处方及一些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 ;非药物干预;心理支持;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等方面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 在指南的决策原则和具体处理原则之间相互索引, 方便了读者快速的查找到适合自己的患者的方案。

1.4讨论和参考文献

在讨论部分对指南中的一些原则作出适当的展开和解释, 通过讨论部分将指南同循症依据联系起来, 为指南提供了支持。

2 指南试图传达的理念同观点

2.1 同WHO癌痛治疗原则的异同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制定了癌症疼痛治疗原则, 该原则于1990年开始在我国推广, 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原则, 是癌痛治疗的良好教育工具。NCCN成人癌痛指南基本沿袭了上述原则, 但内容更细化, 更适合临床实践, 其同三阶梯原则的差别见表1。

2.2 基于诊断的治疗

疼痛本身为症状诊断, 但对于疼痛的诊断终点为病因诊断和病理生理学诊断。疼痛的病因诊断包括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肿瘤治疗引发的疼痛以及非肿瘤因素导致的疼痛。疼痛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又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病理生理性疼痛。对于疼痛的治疗策略的制定同其病理生理学分类尤为相关。伤害性疼痛由躯体或内脏结构受损继而兴奋伤害感受器而引发, 进而又可分为躯体伤害性疼痛和内脏伤害性疼痛。躯体伤害性疼痛常因外科手术操作或肿瘤骨转移引起, 表现为锐痛、搏动性疼痛, 其定位常较明确。内脏伤害性疼痛常由肿瘤导致的周围脏器的浸润或空腔脏器的扩张引起, 表现为钝痛或绞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结构收到损害, 其特征性表现为烧灼样或刀割样痛。指南指出伤害性疼痛临床上应首选采用阿片类药物控制。而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物因作为一线用药。

2.3评估的重要性和基于评估的处理

尽管疼痛的最终诊断目标是病因和病理生理学诊断, 但正如其定义描述的那样, 它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我们同样需强调其主观性, 因此对于疼痛以及罹患疼痛的患者的全面评估对于其治疗的效果尤为重要。在本部指南中反复强调对癌性疼痛患者的评估和再评估的重要性。不仅如此, 指南还提供了详尽的评估流程和方法。从时间先后上而言, 评估可分为初筛和后续的综合评估, 二者的目的和内容有所差异。初步筛查旨在发现所有伴有疼痛的肿瘤患者, 其评价内容较为简单 (疼痛强度和性质) 。后续的综合评估则相对更全面, 其目标指向诊断和治疗。其内容不仅包括疼痛的强度、部位、特征、影响因素, 发作而和加重的时间以及对以往治疗的反应等, 还涵盖了心理以及患者家庭、文化背景甚至宗教等因素。指南还建议采用数字分级法对疼痛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情绪、工作和社交能力以及睡眠的干扰做出量化的评估, 并指出了再评估的必要性且对再评估的时间做了规定。对于疼痛强度不同的患者, 再评估的紧迫性有所不同, 如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 (NRS 7~10分) 应在24h内对其疼痛控制情况再次评估, 而对于中度 (NRS4~6分) 和轻度疼痛 (NRS 3分以下) 的患者, 这一时间点则分别为24~48h和下次随访时。总而言之, 通过评估和再评估, 临床医师的目标是试图达成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对平衡。2.4综合治疗的观念

虽然药物治疗是处理癌症疼痛的主要手段, 指南同样肯定非药物治疗的价值。事实上, 要达成疼痛的良好控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并有赖于患者及其家属、肿瘤科、麻醉科、康复科及其他科室的通力配合。指南尤其强调了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宣教, 可以消除患者对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成瘾的顾虑;纠正患者认为口服用药效果不佳的偏见;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心 (如告知患者如果药物不能良好地控制疼痛, 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手段)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就非药物治疗手段而言, 指南列举了三大类措施:物理模式 (包括理疗、热疗、按摩、经皮电刺激、支具固定等) ;认知模式 (包括注意力分散疗法、放松疗法、认知行为训练等) ;介入模式 (包括外周神经阻滞、椎管内用药、神经毁损、脊髓电刺激等) 。

3 药物治疗原则

指南涉及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NSAIDs类药物、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及用来处理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系列药物。阿片类药物是处置癌症疼痛的主要药物, 指南对其使用做了详尽的规定。

3.1 阿片类药物的处方、剂量调整和维持

对于初诊的疼痛患者的处理原则是在第一个24h内应致力于迅速控制疼痛, 因此剂量调整的幅度可以较大。一旦疼痛得到初步控制, 药物剂量的增加或减少应根据前24h的用药量按比例调整。调整的幅度 (一般介于25%~50%) 应参考疼痛的严重程度。当疼痛控制和阿片类药物用量趋于稳定, 用药选择以缓释制剂为主, 但仍应备有短效药物, 以控制疼痛的急性加重、爆发痛以及活动引发的疼痛, 其剂量一般为24h总量的10%~20%。

3.2 不同药物之间, 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转换

当使用一种阿片类药物不能良好控制疼痛或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时, 指南允许换用另一种药物。在换药时, 应遵循等效的原则。此外, 指南同样提供了从口服阿片类药物转换为芬太尼贴剂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 尽管芬太尼贴剂可以提供72h的镇痛效果, 它并不适用于剂量需要经常调整的癌痛患者, 而且, 在使用芬太尼贴剂的最初的8~24h内或疼痛加重时, 也常需要口服短效阿片类药物作为补充。

3.3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在处方阿片类药物治疗患者的疼痛时, 应权衡镇痛效果和其造成的不良反应两者的利弊。指南提供了处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包括便秘、恶心呕吐、瘙痒、谵妄、镇静、呼吸抑制以及认知运动功能障碍) 的方法和处理步骤。处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总体原则如下:加强非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非药物治疗的手段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当不良反应的症状持续并发展时, 可考虑换用另一种阿片类药物;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 应注重对患者的全身状况的评估, 而不应将其原因武断地归咎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对于一些不良反应 (如便秘和恶心呕吐) , 主张在处方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处方一些治疗上述不良反应的药物以预防其发生。

4小结

总而言之, NCCN的本部指南既提供了符合逻辑的方案和严密的决策框架, 同时也不乏延展性和外推性, 以适合疼痛这一特殊的症状诊断。临床医师既能根据其做出迅速地针对疼痛的处置, 也能从中找到一些替代方案, 以便为具体的疼痛患者提供有益于他 (她) 的方案。

摘要:通读2009版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可以发现:同旧版指南相比, 其内容更为全面和细化。不仅提供了处理癌性疼痛的基本决策思路, 也详尽地列举了具体药物处方的基本原则。在强调全面评估患者的重要性的同时, 更为重视对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的预防以及对综合治疗的关注。从总体上而言, 该指南可为临床医师处理癌症疼痛提供良好的指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重度癌性疼痛】相关文章:

重度痔疮07-21

重度反应08-03

慢性重度便秘07-17

重度腰椎滑脱09-08

重度酒精中毒05-12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07-15

重度颅脑损伤护理07-29

中重度智障儿童08-03

脑外伤/中、重度08-03

重度慢性牙周炎08-05

上一篇:智能化住宅设计与研究下一篇:自动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