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管理范文

2024-07-11

中央管理范文(精选12篇)

中央管理 第1篇

为了创造舒适的室内空调环境, 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暖通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中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 以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5.6%计算, 暖通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竟高达22.75%, 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暖通空调的节能。从暖通空调的能耗组成可以看出: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决定于空调冷、热负荷的确定和空调系统的合理配置, 空调系统的布置和空调设备的选择是以空调负荷为依据的。所以暖通空调节能的关键是空调外界负荷和内部负荷的确定, 而暖通空调节能工作也应该从这个方面着手, 合理布置建筑物的位置, 正确选择外墙、门、窗、屋顶的形状及材料等, 尽量减少空调负荷。

暖通空调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生产室内热环境, 主要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周围环境 (包括四壁、地面、顶棚等) 之间的辐射换热 (简称环境热辐射) 等。在一般的舒适性空调中, 以能够使人体保持平衡而满足人们的舒适感觉为目的;在恒温恒湿或有洁净要求的工艺性空调中, 一切以满足生产工艺为目标。而房屋的建筑热工设计是恰当地利用房屋围护结构的热导性, 抵抗室外气候的变化, 使房间内产生舒适的微气候。

围护结构包括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屋面、外墙和窗户 (包括阳台门等) ;内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地面、顶棚、内隔墙等。在采暖建筑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热损失占总热损失的比例是较大的, 以4个单元6层的砖墙、混凝土楼板的典型多层建筑为例, 在北京地区,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热损失约占全部热损失的74% (其中外墙25%, 窗户24%, 楼梯间隔墙11%, 屋面9%, 阳台门下部3%, 地面2%) ;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损失约占26%;在哈尔滨地区,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热损失约占全部热损失的71% (其中外墙28%, 窗户28%, 屋面9%, 阳台门下部1%, 外门1%, 地面4%) ;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损失约占29%。由此可见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对于暖通空调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为的管理方面注意培养人为的节能意识与节能管理水平, 一切设备的节能, 说到底都是人为的节能, 注意人员节能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规划设计时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 规划节能设计应从建设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形、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有利于节能, 充分重视和利用太阳能、冬季主导风向、地形和地貌, 利用自然因素。节能规划设计就是分析成气候的决定因素、辐射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和地理因素的有利、不利影响, 通过建筑的规划布局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利用、改造, 形成良好的居住条件和有利于节能的微气候环境。建筑旁边的绿化不但有防风、隔声、防尘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而且对于建筑节能也有重要作用。

总之, 医院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在满足病人需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节能技术。

摘要:针对医院病房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暖通空调的能耗、目标和围护结构及人为的管理方面对医院中央空调的节能管理进行了论述, 以解决医院中央空调节能环节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医院,中央空调,节能,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玉街.中央空调系统模糊控制节能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武涌.中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中央厨房管理制度 第2篇

中央厨房管理制度

中央厨房生产管理制度

一、厨房操作卫生制度:

1、荤素原料用专用池专用清洗,注上标记。

2、切配定位专桌,生熟食品冰箱分开专用,注明标记。食品生熟用具、容器、盛器有明显标志,做到生熟分开专用。配菜用的工具、容器、盛器经常保持干净,用前消毒,用后洗刷。配菜时,不用腐败变质和过期的原料。每切配完一种食品,即刮去砧板上的污物,经常搓洗抹布。做到刀不锈,砧板不霉,加工台面、抹布干净。待用食品洗净后放入冰箱保存。冰箱内食品分类存盘存放,不重叠,定期除霜,无异味。确实做到“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天然冰隔离;凉面用净化水漂洗。

3、墙面、排风罩、工作台、灶台、地面无积灰、无污垢、无积水。厨房抽屉内整洁无灰、无蟑螂、无鼠迹。废弃物及时倒入带盖桶内,当日清除。每班工作结束后,擦洗水斗,倒掉池中网篮内的残渣,擦洗桌面,工具、用具清洗干净,拖清地板。整理好架子、灶台,盖好辅料容器的盖子、剩余和备用食品,或放冰箱,或加笼罩盖好,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周搞一次包干区域的卫生大扫除。使用者应尊重卫生包干者的劳动,用后保持整洁(冷藏室、切配间定位放置物品)。

4、食品充分加热,防止内生外熟。隔顿隔夜食品回烧后供应。每班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工具、用具、灶上、灶下,地面清扫洗刷干净。

二、烹调卫生制度

1、注意食品新鲜,变质食品不蒸,不下锅,不烘烤。

2、烧煮食品充分加热,烧熟烧透,不外熟里生。

3、隔顿、隔夜、回收熟食回锅烧透供应。

4、不用未经消毒的容器盛熟食,不用抹布抹盆。

5、工作结束,调料容器加盖,灶上灶下冲洗清扫干净。

三、食品冷藏卫生制度

1、食品应分类保存,半成品与原料存放,生熟严格分开。

2、冰箱或冷库由专人负责检查定期化霜,保持霜薄气足,使其无异味、臭味。

3、食品做到先进先出先用,已变质或不新鲜的食品不得放入库或冰箱内,食品不得与非食品一起存放,私人物品不准放入冰箱或冷库。

四、食品挑洗加工卫生制度

1、蔬菜按一挑、二洗、三切的顺序加工。

2、清洗加工过的蔬菜做到无泥沙、无杂草。

3、肉类食品、自加工时注意检查质量,腐败变质食品不加工。

4、肉类加工后无血、无毛、无污物,水产做到无鳞、无腮、无内脏。

5、宰杀家禽放血完全,除净毛和内脏,病、死家禽不宰杀、不加工。

6、工具、容器冲洗干净,荤素分开使用。

7、加工结束后将地面、水池、加工台、工具、容器清扫洗刷干净。

五、切配间卫生制度

1、凉菜间工作人员上岗更衣戴工作帽后进入,不得留长指甲和戴首

饰。整个凉菜间除工作必需之器皿工具外,不得存放其他无关用品。各种瓜果洗净入内,并且必须与熟菜分砧切配。

2、每天上班后清理冰箱一次,隔夜食品如需再次使用,应做再次烧熟处理;砧板、刀具用消毒液浸泡,工作人员双手也必须进行消毒,地面用消毒溶液拖洗。

3、供应过后,各种熟食加盖加罩,放入冰箱,案板全部洗刷擦干, 砧板洗净刮干,地面冲洗并刮净。

4、切配间的各种用具必须单独使用,防止交叉感染,凡是熟食改刀匀在凉菜间内进行;切配间的刀、抹布不得在切配间以外的地方使用。

5、晚上下班前,各种卫生工作全部按规定完成后关闭窗和日光灯 ,此时各种人员均不再进入切配间。

六、面点间卫生制度

1、面点间每天须更衣戴工作帽后方可进入点心、面包间,工作期间不得佩带首饰进行操作,不得留长指甲。

2、点心、面包间必须保持环境整洁,各种无关物品不得进入点心、面包间,各种工具用后随时洗净,冰箱每天清理一次,地面每天随时拖洗,笼垫入锅高温煮净油污,蒸锅每天放水清洗。保持烘箱及托盘整洁,各种模具用后洗净擦干,按类归放,防止锈蚀。

3、各种点心、面包用料保持新鲜,各种添加剂必须按规定使用。各种半成品制作后应分别加罩进入冰箱,防止脱水干裂变质。

4、每天工作过后,各种用具全部清洗干净,抹布洗净晾干,案板光洁无垢,工具摆放有序地面洁净无灰。

七、炉灶间卫生制度

1、炉灶工作必须做到每天清洗汤桶和全部调料罐,汤料必须洗净并且焯水,方可吊汤。烹调中文明操作,调味后必须净勺,排菜须用筷子,抹布经常搓洗,保持洁白,灶台随时冲刷直无污物,每人午市过后擦洗灶台一次(用钢丝球和洗涤净)使灶台光亮无污。晚上收市下班前,全部灶台及排菜桌均用抹布擦净,全部物料用品归类归位。

2、砧墩工作须做到:每天冰箱清理两次,每天早上清理主要是清除隔夜原料,水发原料换水,擦洗冰箱内外。晚上清理包刮各种原料分类归置,定期除霜。抹布经常搓洗,保持洁净。砧墩用后及时刮干净,不留血污。废料盆及时清理,每天早上十点,下午两点更换垃圾桶。每天午市过后,晚上下班前清洗案板和砧墩,案板洗后全部擦净,砧墩洗后刮净竖起晾干。整个厨房地面冲洗两次,午市一次,晚上临下班一次,平时要保持厨房环境的整洁。

中央厨房规章制度

1、准时上、下班,按时上班履行打卡手续按规定着装戴帽保持整洁上岗,不得无故迟到和早退,累计三次迟到或早退者按旷工一天处理。

2、严禁私自换班,必须经过经理同意方可换班,如有发现违反,将给予警告。

3、厨房内严禁会客,如有违反者将给予警告。

4、病假需要医院病情证明单方可有效,事假需要前两天以书面形式征得部门主管签子同意后方可休假,电话请事假一律无效,违反者按旷工处理。

5、严禁到营业场所停留和闲聊,严禁与服务员打闹嘻戏,违反者给予警告一次。

6、上班时间内严禁串岗,下班以后及时离开,不得无故逗留,违反者给予警告一次。

7、厨房内严禁吸烟、饮酒及偷吃、偷用店内食品和用具违反者给予警告一次。

8、绝对服从管理员的工作分配,如有违反者给予警告一次。

9、非炊管人员(领导、卫生检查人员除外)不得进入厨房、熟食间、售饭处。

10、招收新工作人员必须先经过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能上岗。炊管人员按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不合要求的人员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炊管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11、餐厅卫生实行划区包干,责任到人。

12、各餐厅的卫生工作列入当月的考核内容,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给予相应处罚。

13、餐厅工作场所做到每天几小扫,每周一大扫,件件工作做到“落手清”,保持餐厅工作场所的整洁。

1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个人卫生除做到“四勤”外,还应做到“四不”(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蒂,不在开饭时间抽烟蹲坐、嬉闹和在操作间抽烟,不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不穿拖鞋和戴首饰戒指上班)和“四洗手”(即加

工食品后再加工熟食前洗手,工作前洗手,大小便后洗手,搞好卫生后洗手。

中央企业EVA价值管理探析 第3篇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资本成本 价值管理

EVA体系是1982年美国斯腾斯特公司创立的一套进行业绩评估和管理的理论与操作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取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我国通过研究国际上二十多年里应用经济增加值管理公司实例和经验,发现其在指导企业战略评估、财务预算及核算、薪酬设计、兼并收购、价值提升等方面具有其他管理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并于2007-2009年进行EVA试点工作,在引导企业科学决策、控制投资风险、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经济增加值考核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施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并将经济增加值(EVA)作为权重最高的指标,和利润指标一并作为基本指标来考核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而经济增加值(EVA)不仅仅是针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它代表着价值,或者说代表着企业股东所追求的﹑超过其原始投入的经营剩余或股东价值。将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导向作用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切实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是现阶段中央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经济增加值(EVA)的含义及公式

经济增加值(EVA),又称经济附加值、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部分的价值,或者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折现后的现值大于零的部分。更通俗一些,就是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在实务中,需要在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进行一些调整,消除财务报表对真实结果的扭曲。国务院国资委目前对中央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采取的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2 经济增加值与利润指标对比分析

案例:某公司2010年实现税后利润700万元,2010年末的所有者权益平均额为6000万元,其资金成本率为15%,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为1元,长期有息负债平均额为4000万元,其年利率为10%。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该公司的经济增加值。

计算与分析:

长期有息负债的资本成本率=10%×(1-25%)=7.5%

所有者权益的资本成本率=15%

投资资本总额平均数=6000+4000=10000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7.5%×4000/10000+15%×6000/10000=12%

息前税后利润=700+4000×10%×(1-25%)=1000万元

投资资本收益率=1000/10000=10%

经济增加值=(10%-12%)×10000=-200万元

从上例可以看出“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企业不一定有利润”中的前半句,税后利润为700万元,考虑到没有免费的资本,在考虑到资本成本后,投资资本收益率为10%,没有达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12%,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为负值,传统的利润指标和经济增加值计算财务结果大相径庭。传统业绩衡量指标在计算时没有扣除资本成本,造成公司在追求业绩指标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总之,由于没有考虑股本资本的成本,传统业绩衡量指标最大化并不意味着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这是传统利润指标的最大缺陷。而当经济增加值大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增加了价值;当经济增加值等于零时,说明企业的经营情况仅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目标,价值得不到实现;当经济增加值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损害了价值。这就使我国引入EVA经济增加值和其他考核指标一起来作为战略投资检验工具成为必然。

3 经济增加值(EVA)的优缺点

3.1 经济增加值(EVA)的优点

①更为全面地考虑了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②考虑了资本成本(包括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和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扭转了经营者权益资本免费的意识。避免了会计利润存在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使得企业经营业绩反映更加真实,有助于控制财务风险,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③有助于企业实施科学的价值管理和业绩衡量指标。EVA仅作为一种新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而不与企业经营者的薪酬相联系的话,其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要将业绩评价指标考核与经营者的薪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使得EVA成为经营者和股东利益趋同一致的纽带。加上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薪酬制度,这样就会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驱使经营者持续创造价值,EVA价值管理结果终将成为全员盛宴。

3.2 经济增加值(EVA)的缺点

①经济增加值计算建立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上,对于长期现金流量缺乏考虑,但还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获得,需要进行会计调整,斯图斯特公司的经验是调整160多项,但大多数公司实际的会计调整是5-10项,事实上EVA还是无法对无形资产等进行有效地计量。因此调整无法保证把被扭曲的会计信息纠正过来,也无法保证调整后的结果不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造成另一种扭曲,EVA还要基于财务报表的准确性;②有关资本成本的预测和参数的取得有一定的难度。多数企业资本成本率要求在10%以上,中央企业为7-10%,国资委本着至少要得到回报的原则,将央企资本成本率设定为5.5%这一稳健数,三年保持不变,这一点上充分体现了引入EVA指标同时又适合我国企业情况的灵活性,但同时体现了没有按照市场基础来确定资金成本率,而是依据行政规定的不合理现象;③经济增加值方法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限,需要结合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出合理有效的改进;④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之间EVA无法简单比较。EVA只能说明经济效益的大小,无法说明经济效益的相对高低。比如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即使经济增加值相等,也不能说明这些企业创造的价值相等。

4 如何实施EVA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

4.1 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财务战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正逐步向价值创造和以价值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方向转化,因此财务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子系统应当以价值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设计财务和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体系及具体的发展目标,作为管理层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而应当完成的指标。关键性的财务业绩指标以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为核心,再辅以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量现值等目标,如总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净现值等。

4.2 加强EVA的培训和教育。从总公司、集团公司、三级子公司到企业每一位员工自上而下对EVA的培训教育认知是价值管理过程的一个巨大挑战。组织专门小组制作培训材料,包括通过案例学习、总结成功经验、和EVA如何应用于管理者经常要面对的投资决策,统一开展培训和教育,形成对EVA经营理念的认同,树立创造价值的观念,使全体员工意识到,只有当EVA为正值时即资本回报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时,才是真正创造了财富,应该从以前的追求会计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EVA价值管理的平稳过渡,推动管理水平提高。

4.3 管控影响EVA的关键性变量。加强经营管理,促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降低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资产运营质量,这些都是使EVA增加的直接途径。具体办法是成立EVA价值中心,落实价值创造责任与价值管理机制,关注关键的价值驱动要素,比如处理不创造或较少创造价值的资产,采取行业退出、缩减生产线及减少存货和应收账款水平的手段,处置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及长远来看回报远小于资本成本的业务;对现有的投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的业务,应采取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寻找价格更合理的原料供应商等手段,提高利润率和资本周转率,进一步提升资本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的项目,应加大投资规模,提高总体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这样就将价值最大化战略转化为长期、短期的目标和任务,最终实现企业管理者的期待目标。

4.4 建立以EVA为中心的考核激励体系。EVA考核激励体系的核心是EVA一定要与薪酬挂钩,激励体系以企业长期和持续价值创造作为业绩考核导向,将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平衡积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和方法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薪酬紧密挂钩。EVA奖励办法上不封顶,极大限度地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发现并成功实施使股东财富增值的行为,会使股东更加富有,管理者也得到高额回报,这样的运营机制使管理层、企业股东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关系得到协调,使利益相关者思维、行动和目标得到统一,共同营造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企业文化。

4.5 完善EVA内部评价机制。EVA内部评价应评价与组织的治理、经营、信息系统有关的主体、客体、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的激励体制等方面的成果和风险因素,如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资产的安全防护、法规及合同的遵守情况等。通过内部评价的反馈,不断加强或修正EVA价值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增加企业价值和财富。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企业可以建立起EVA价值管理框架,促进战略和目标的转化,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全面推进价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会计学院.《高级会计实务》2012年.大连出版社.

[2]郝洪,杨令飞.国资委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指标解读.国际石油经济,2010.04.

[3]迟鸣,段洪义.中央企业深入推进经济增加值(EVA)管理应用的实施研究方案.商业经济.2011.09.

作者简介:

中央空调水系统水质管理 第4篇

1. 载冷剂的腐蚀问题:酸根腐蚀、大气氧腐蚀、电化学腐蚀。

2.冷冻水及冷却水均存在碳酸盐、硫酸根、氯化物等不纯物的成分会形成结垢, 产生危害。

3.冷冻水及冷却水中的生长物, 特别是冷却水和开式循环系统, 部分暴露于大气中, 生物将随大气和气候的变化繁殖于管道或设备内壁, 污染传热面面积, 堵塞管路。

4.系统运行过程中, 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得不到应有澄清过滤处理, 水质含悬浮固体物质增多, 对系统传热或局部腐蚀, 或磨损产生危害。

上述现象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冷冻水及冷却水的水质量与运行关系密切, 必须重视。

一.冷冻水水质的控制

1. 冷冻水水质特点。空调制冷系统冷冻水的补水量为系统水容积的0.5%~1.0%。对闭式系统在运行中除补充水外, 基本上不进入其他杂质。而开式系统亦主要是空气中氧的融入, 及少量悬浮物的进入。补充水一般可将悬浮物控制≤20mg/L;总硬度控制≤6m mol/L;碱度控制pH值≥7。冷冻水水质取决于补水水质。对于易生成水垢的原水应进行软化处理。

2.冷冻水水质控制措施。冷冻水在运行中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控制腐蚀性和生物生长。对于腐蚀的控制, 常采用添加抗蚀剂与pH值控制相结合。以前常采用的有效的抗蚀剂铬酸盐, 由于产生污染而逐渐被淘汰。当前在闭式系统中采用亚硝酸盐, 效果同铬酸盐, 需保持浓度≥500 mg/L及p H值≥7, 以免分解, 并需经常定期监视亚硝酸盐、硝酸盐及氨的浓度, 因为亚硝酸盐易被不同的细菌转化为氮气、氨气和硝酸盐。当亚硝酸盐浓度降低, 其抗腐蚀作用减弱。对铜金属 (如冷水机组的换热管和风机盘管的换热管) 的保护还应添加亚硝酸盐基抗蚀剂, 包括用硼砂作为pH值的缓冲剂和甲基苯三唑或苯三唑。

对开式系统, 通常以磷酸盐 (有机磷酸盐) 、钼酸盐、锌、硅及各种聚合物阻止水垢的形成。若需对铜材料保护还应加入甲基苯三唑或苯三唑。

对于沉淀物的控制, 可采用合适的过滤器, 设置于循环总回水管路上或冷冻水泵入口处。

此外, 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运行前系统的彻底清洗是十分重要的, 但往往比忽视。

对于生物生长的控制, 经预先彻底清洗的系统, 往往只要维持低浓度的杀菌化学物, 甚至不用药剂控制。有关管道清洗的要求可参考有关规范。

二.循环冷却水水质的控制

1. 冷却水水质特点。

循环冷却水水质并不决定于补水水质, 而主要决定于:

1.1 系统中溶解固形物质随着水的蒸发, 泄露等损失, 其浓度不断增加, 引起管道及换热表面的结垢、沉淀及腐蚀。

1.2 冷却水在冷却塔中冷却时, 充分与空气及空气中的悬浮物接触, 各种有机的、无机的、固体的、气体的杂质进入水中, 同时溶解氧大量增加。另外风沙等影响进入冷却水中的泥、砂等杂物亦多。

1.3 藻类 细菌黏滞物质、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在冷却塔运行情况的环境条件及温度下, 在系统中生长迅速。

因此, 腐蚀、结垢、生物生长、悬浮物质沉淀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是很突出的。

对于敞开式冷却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要求 (参见有关资料) 。

2. 冷却水水质控制措施

2.1

腐蚀的控制措施同于冷冻水开式系统。

2.2 结垢的控制

循环冷却水中其补水量一般在3%左右, 其中蒸发损失1%~1.2%, 飘逸损失约0.2%。若控制循环冷却水中溶解固型物质为补水的2倍, 则排放量应在1%左右。因为:

循环冷却水中溶解固型物浓度倍数= (蒸发水量+飘逸水量+排放水量) / (飘逸水量+排放水量)

排放是控制结垢的措施之一, 但在某些情况下对排放量有限制, 某些情况下排放量太大, 因此在较大一些系统中, 在采取排放的同时需要在水中添加阻垢剂结合p H值的控制, 来提高冷却水中溶解固型物的浓度。通常采用加酸、有机磷酸盐及类似化合物。

2.3 悬浮物质的控制

循环冷却水不少实测情况得出空气悬浮物质的颗粒尺寸, 大于50微米的较少, 小于50微米的占多数, 其中1~25微米占大量的。

运行中可采用在冷却水中加聚合物、分散剂、使淤泥状沉淀物不在水流经过的管道及设备中沉淀, 而沉淀与冷却塔的水盘或水池中, 便于清除。

在较大的系统中, 现国外更多地采用介质过滤器滤去悬浮物质, 常采用砂过滤器, 砂的粒子小于50微米, 可除去10微米以上的物质。一般水泵功率约增加10%, 可采用自动反洗, 所以维护方便, 只要定期检测监督。

2.4 生物的生长控制

可采用机械及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措施, 先用机械清除或用清洗剂冲刷, 然后用化学物灭杀之, 这样灭杀更有效, 化学物用量亦可节省。

杀菌剂的添加方式和剂量应重视, 连续低剂量注入, 既无效又不经济。若需要突击性添加则量大浓度高, 至系统中达到足够的毒性杀菌, 交替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杀菌剂更有效。

常用的杀菌剂有:

氯及其化合物, 过量的氯化物有臭味, 对木材及金属有损害。所以, 需要与异氰酸同时采用, 以限制游离氯飘逸的缺点。

其他有各种有机杀菌剂, 选用杀菌剂时应考虑与水的pH值和抗蚀剂及阻垢剂的兼容性, 并应得到当地环保部门允许。

在小型系统中, 冷却水的总水质控制往往采用排放的方式控制垢的形成, 采用200~500mg/L抗蚀剂控制腐蚀。临时用杀菌剂冲洗以控制生物生长。

三.简便的水处理装置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有静电作用的, 磁力作用的简便的去垢及杀菌无藻的水处理装置陆续应用空调水系统中, 它比化学方法简便易行, 运行费用也低, 可结合当地工程水质情况, 优先采用经过实践检验效果好的水处理设备。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中央空调水系统对空调系统运行的影响。文章侧重从水质管理的的角度分析水系统对空调系统的危害, 介绍了冷冻及冷却水水质特点和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产生的原因。简要列举了控制水质可采取的常见控制措施。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费管理 第5篇

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

1998/1/6(1998)组通字第2号

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 组织应尽的义务。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 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改进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 作,现作如下规定:

一、党费收缴

1、凡有工资收入的党员,每月以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 工资收入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的 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津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 员的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津贴、奖金;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的岗位工资、等级工资、津贴、奖金;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和活的部分(津贴、奖金)。

列入交纳党费计算基数的津贴、奖金,是指年功性津贴、地区性津贴、工资性津 贴和按月发放的奖金。

2、交纳党费的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在400元(含400元)以下者,交纳月工资 收入的0.5%;400元以上至600元(含600元)者,交纳1%;600元以上至800元(含 800元)者,交纳1.5%;800元以上(税后)至1500元(含1500元)者,交纳2%;1 500元以上(税后)者,交纳3%。

3、在乡镇机关和乡镇企业工作或者外出务工的农民党员,村干部和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中的党员,凡有固定收入的(工资或补贴),按照每月固定收入,参照上 述规定比例交纳党费。其他农民党员每月交纳党费2角。

4、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党员,以上年月平均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上述规定比 例交纳党费。

5、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每月按上季度月平均纯收入,参照上述规定比例交纳 党费。

6、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以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为交纳党费计算基数,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党员,以养老保险金为基数,参照上述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7、下岗待业的党员、依靠抚恤和救济为生的党员、领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党员,每月交纳党费2角。

8、没有经济收入或交纳党费有困难的党员,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党支部委员会 同意,可以少交或免交。

9、预备党员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交纳党费。

10、党员向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 党员,外出期间持证向外出所在地党组织交纳党费。

11、党员增加工资收入后,从按新工资标准领取工资的当月起,以新的工资收入 为基数,按照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12、党员自愿一次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全部上缴中央。具体办法是:由所在 基层党委代收,并提供该党员的简要情况,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组织部,中 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铁道部、民航总局政治部组织部,军委总政 治部组织部转交中央组织部。中央组织部给本人出具收据。

13、遇到特殊情况,经党支部委员会同意,党员可以委托亲属或者其他党员代为 交纳或者补交党费,但补交党费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14、对不按照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应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 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按自行脱党处理。

15、党组织除按照规定收缴党费外,不得要求党员交纳规定以外的各种名目的“ 特殊党费”。

1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铁道部、民航总局政治部和军委总政治部,每年按全年党员实交党费总数的5%上缴中央,于 次年4月底前汇入中央组织部党费帐户,不得少缴或拖延。

17、铁路、民航和金融系统党的关系在地方的党委,每年按照党员实交党费总数 的10%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

二、党费管理

1、党费由党委组织部门代党委统一管理。党费的具体管理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 部门负责党员教育管理的内设机构承办。党费工作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实行会计、出 纳分设。党费必须单立帐户,专款专用,党费帐簿归档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2、党费应当存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 通银行,不得存入其它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党费利息是党费收入的一部分,不 得挪作他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党费用于购买国库券以外的投资。

3、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党费管理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党费管理人员变动时,严格按照党费管理的有 关规定和财务制度办好交接手续。

4、基层和各级地方党委应当在党员大会或者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大会报告(或书 面报告)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接受党员或者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和监督。基层党支部应当每年向党员公布一次党费收缴情况。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 部,铁道部、民航总局政治部和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每年4月底前就上党费收 缴、管理和使用情况向中央组织部提交书面报告。省以下各级地方党委,中央直属机 关、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以及铁路、民航系统和军队所属的各级党组织,每年3月底前 就上党费收缴情况向上一级党组织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是:上党费收缴、使用和结存的数额,党费开支的主要项目,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中的经验、存 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

6、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情况,总结经 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党费使用

1、使用党费应当坚持统筹安排、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2、党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主要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其具体使用范围是:(1)培训党员;(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和设备;(3)表 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4)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

3、使用和下拨党费,必须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

4、请求下拨党费的请示,应当向上一级党组织提出,不得越级申请。上级党组 织下拨的党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5、对违反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规定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 行)》以及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处理。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过去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医院中央空调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第6篇

【关键字】医院;中央空调;模式;外包;安全;高效

目前国内县级以上的医院规模都比较大,中央空调系统作为改善就医环境的设施设备也是各家医院必备的。由于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医院体量在二十万平方米以上,中央空调系统管路延伸到医院的各个角落,其安全性、稳定性、成本性都越来越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医院存在着中央空调方面技术人员的缺少与中央空调系统更新速度快的不协调,导致并不是每家医院都能较好的掌控中央空调的运行。如何真正有效的管控好医院的中央空调,服务好医院临床工作一直是很多人较为关系的话题。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中央空调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模式。

以上三种是目前国内医院较流行的管理方式,作为院方而言,究竟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并没有很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但作为医院后勤管理人员而言对中央空调运行模式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安全生产是中央空调运行的核心要求。中央空调系统是服务全院医护人员和来院患者的,涉及院内的各个角落;所以安全,稳定,高效是我们后勤管理人员必须把握的第一要素。中央空调安全运行涉及到主机、水泵、末端软接、冷却塔、冷凝水、配电等安全;特别是在冬夏温度超出本地区正常温度范围时,系统负荷较大,容易发生各种漏水、跳电、主机喘震等现象。这些需要我们运行管理人员要加强事前预防性维保、落实每日的检查、每月定期评估主机与系统的运行状态。如果医院中央空调专业有经验的人才较少,无法对事件进行预判,可以请外包单位实力强的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云平台管理技术,发现隐藏的问题。同时日常工作中需要有责任的员工对主机或末端设备负责,因为这些设备的变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时需要员工的高度责任心,员工要有归属感,这样才能让他们对设备的长期运行整体把握。

第二、有效服务是中央空调运行的基本要求。作为后勤管理,服务是主要的,后勤员工对临床一线的问题反馈要快、要准。对于临床反应的中央空调问题,我们小部分医院的员工在这点上确实存在不会做,如技术力量差,无法通过声音,通过温度变化感知空调系统的变化,遇到漏水或异响时候不知如何处理,院方对员工的考核与激励上也存在一定的不灵活性。通常外包单位在这方面有优势,其员工的危急意识明显强于院方管理的人员;对于夜间出现的空调问题通常而言外包单位有灵活的加班条件,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医院后勤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服务态度的问题,外包人员不稳定会导致现场情况不明,态度欠佳,服务效果差等问题;员工对医院缺乏认同感,无归属感将导致外包员工的工作不负责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第三、成本管理是中央空调运行的主要任务。中央空调的运行成本占到各家医院水电气支出的50%或以上。属于医院能耗中的最大头,是医院提升效益压力最大的部分,因此也是医院后勤关注的重点。从技术的角度而言,中央空调从设计到施工都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控制之下,有较严格的节能要求,所以从根本上而言,按设计院根据国家规范计算、配置的设备应该是能满足现有节能要求的。但为何近几年出现这样多的节能公司,笔者认为与医院在技术管理方面的不足存在很大的关系,医院中央空调系统使用不规范,浪费现象严重导致系统负荷过大;医护员工与病人过分的需求也导致原有设计的量不够。后勤管理考核松懈导致运行保养不规范,成本支出多。另外外包过程也存在空调材料由谁来购买的问题,如果维修都是外包公司,那如何核算成本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材料都是医院购买,也存在能修的设备外包单位要求更换,浪费现象会比较难以控制。

最后一点我们也要看到医院后勤的发展趋势。医院规模的扩大很难再沿用以往医院办后勤的思维模式,医院的决策管理层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技术的提升上。因此,作为后勤管理者要放开思维,跳出现有模式的困扰。医院后勤中央空调管理就是需要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这只队伍需要有对中央空调设备全寿命管理的宏观把控,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处置能力,需要认真负责的专业操守,需要有一种服务奉献的精神。院方所要办到的是系统的宏观管理与有效的微观考核,对后勤人员也不需要很严格的界限分隔,可以同时设置外包单位与医院合同制员工一起工作,这样对于中央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運行可以起到跟踪作用,提前判断中央空调可能的的设备状态,做好预防性维保。

因此,作为医院而言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运行模式才是合适的,主要与医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相关,要结合安全、稳定、高效的原则,从便于管理考核、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服务、成本控制手段等方面综合评判。相信各家医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有不同的后勤管理模式与之相匹配,选择最适合医院发展的模式才能最有效的保障医院的安全运行,才能让医院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宝姣,管德赛,郭诚刚.大型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10).

[2]韩冬伟.论商场中央空调设备管理的新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20) .

不断提高中央企业收入分配管理水平 第7篇

邵宁指出, 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 极具挑战性和探索性, 同时也富有建设性, 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1. 认真学习、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收入分配的方针政策。

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全局观念出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理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特别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原则的本质内涵, 在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中, 始终坚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不动摇。

2. 不断强化收入分配调控的基础工作。

企业收入分配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宽, 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 是一项深入细致、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任何政策和调控措施都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并且以数据为基础, 用数据分析说话, 因此完整、准确、及时的数据资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做好对比分析, 加强监测调控, 提升管理水平, 国资委已初步建立了企业收入分配数据库。希望各企业支持和利用好这个平台, 抓紧建立、完善自己的收入分配数据库,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 提高本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水平。

3.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 企业的竞争正从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的竞争, 企业的管理正由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在这种形势下,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体来说, 中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素质是高的, 能力是强的。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提高。这就需要加强学习培训, 抓紧补充新知识,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和方法, 了解国内外薪酬管理的最新进展, 加快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4. 切实加强执行收入分配制度政策的自觉性。中央企业的收

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落地之道 第8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中央企业,落地

一、中央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 用价值与实物等多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的一系列计划与规划。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预算反馈、预算调整、预算监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

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标准化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是能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成功经验日益被中央企业所重视和接受,纷纷将其作为强化管理、实现集团战略落地、资源分配、风险管控和绩效考核的系统体系,成为企业“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有效工具。对中央企业总部而言,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财政部、 国资委等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发展战略、优化公司治理的必然选择,是保证集团控制力的重要抓手; 对中央企业基层单位而言,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总部要求、协调内部经营管理、 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具体到中央企业个体员工, 通过参与预算管理, 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衔接,付出与收益相挂钩,真正实现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统一。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央企业发挥的特殊功能

全面预算管理是整合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工具, 除具有公认的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激励等职能外, 笔者认为,在中央企业经营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还具有以下特殊功能:

(一)强化集团管控。中央企业素有摊子大、环节多、层级长的特点,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把集团的战略目标通过更为细化的经营计划和预算转化为清晰的具体数据,落实到基层单位具体活动和计划中,明确基层单位的权责并为其提供具体的工作目标,为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监控奠定了基础,为执行完成后的绩效考核提供了标准。

(二)预防腐败发生 。 游离预算之外的收支无法统计与监督, 是滋生腐败的土壤。 预算预防腐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预算具有全面性,即所有收支必须列在预算里面, 无预算不开支;预算具有具体性,即预算不能过于笼统,列支的内容必须详细,标准必须明确;预算具有透明性,即预算执行的规则和各个环节的程序, 必须公开透明,并接受有效的监督。

(三)克服短期行为。 实施长期预算、滚动预算可以促使管理层形成持续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从关注一个自然年度的经营情况,发展为更加长远、动态地把握企业的未来;可以促使管理层随时审视既定的决策是否推动企业沿着预设的长期战略目标发展,一旦发生偏离,提前给予调整,防患于未然;也可以更加清晰、完整反映管理层较长一段时期的经营业绩,避免短期行为。

(四)防范经营风险。竞争与风险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而预算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表明预算管理是反风险的,即当企业面临市场瞬息万变的状态下,企业应对风险的态度是以预算管理方式以变制变、以动制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风险、受制于风险。 如预算编制时, 针对预测结果及其可能的风险,通过制定应对措施,在预算中留有一定的弹性,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实际与预算对比、纠偏与调整,发挥预算管理控制风险、实现目标的功能。可以说,预算管理本身就是减少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内在机制。

三、中央企业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一)预算管理要突出 “一把手 ”的核心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源于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目标, 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关系到人、财、物的配置,没有上下合作与推动, 特别是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 预算管理任务不可能完全落实,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名符其实的“一把手”工程。预算管理的整个落实过程要求“一把手”将其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和实施, 通过直接介入目标的确定、管理的授权、事项的审批、业绩的考核等具体环节,整合企业的各种活动,创建“一条线、全面抓” 的管理架构。

(二)预算管理要搭建完善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基础环境。 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是组织领导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组织; 预算管理工作机构是指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查、协调、控制、调整、核算、分析、反馈、考评与奖惩的组织机构; 预算管理执行机构是指负责预算执行的各个责任预算执行主体。 预算组织机构需要“纵横结合”,纵向层面设置集团、子公司、孙公司等多级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负责各层级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与组织落实; 横向层面在各级公司建立预算资源管理统一平台,贯穿前后台各专业线管理职能, 实现对资源的“一点牵头、统筹调配”。 各机构内部要各司其责,有效配合,明确规划、业务、投资、人力资源、资金、 财务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 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 实现业务预算、 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的高度融合。

(三)预算管理要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 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把全面预算管理打造成一个集战略管控、板块管理与协同、 业务专业化运营集成的集团管理平台, 培育形成基于核心能力的产业链管理, 以及基于特定业务的专业化运营的管理能力。一方面, 全面预算管理要体现 “大自主、 大协同”战略及管理策略,体现由财务向运营的管控模式转变, 实现公司各部门间、上下游业务链的管理协同;另一方面,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板块标准,形成业务管控与产业链协同,建立分业务的板块预算管理体系, 反映各责任单元运营模式差异化, 反映各责任单元预算管理定位差异, 体现各单位管理模式的特点。

(四)预算管理要遵循科学的理念思维。 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重要保证。 中央企业要确立“公司战略是预算的基础”的观念,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应该以战略为核心和导向, 成为公司战略落地的工具;确立“经营活动是预算的起点”的观念,明确预算的起点是动态的业务活动,而不是历史数据, 不是静止不变的;确立“恰当的假定是预算的基点”的观念,使预算指标建立在一些未知而又合理的假定因素的基础上, 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确立 “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的生命线 ” 的观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升预算的全员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五)预算管理要采用合理的编制程序。为了发挥集团总部在预算管理中的统领和总控作用, 中央企业宜采用 “先总后分、总分结合”和“先上后下、上下结合”预算编制程序。 集团董事会或预算委员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集团预算目标和部门 (二级单位)分目标;各部门根据下达分目标,按照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本部门的预算方案;集团汇总、审核部门预算方案后, 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经上下层级沟通协调,达成一致后报集团董事会或预算委员会,并将审议批准后的年度预算, 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下达各部门逐级执行。

(六)预算管理要统筹安排各项业务规划。 处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中央企业, 部分单位还带有行政管理的色彩,业务活动条块分割,部门之间融合度不够。例如,业务部门负责集团业务计划的下达, 投资部门负责集团投资计划的审批下达,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工资总额预算的下达, 当这些计划不能在预算编制时下达或形成指导性意见, 基层单位的预算编制就无从做起; 如果这些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调整频繁,随意性较强,基层单位的预算控制就形同虚设。

(七 )预算管理要优化控制措施 。 执行监控是实 现预算目标 的有力保证。中央企业要坚持事前控制,即所有进入运作的资源和行为必须事先接受程度不同的预算审核; 要坚持重要性的控制规则,即二八法则、分类控制、 抓大放小; 要坚持刚柔相济控制的规则,即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以预算为标准进行控制, 支出性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 收入项目也要完成预算, 现金流动须满足企业日常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预算的刚性原则不是机械的,若确定能证明存在产出机会,必须以灵活 的预算调整机 制来适应市 场,弥补静态预算编制的缺失。

(八)预算管理要建立对标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控制、考核的依据。 中央企业可以按照业务板块, 加强对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分类指导。 通过搜集系统内外优秀企业的重点经济数据和重要比率指标,细化标准与定额,设定有关指标的底线和边界; 通过构建预算标杆体系,形成涵盖各关键领域、各个层面的预算标杆指标与标准体系, 使预算标杆在预算编制、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全面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中央管理 第9篇

节能减排纳入业绩考核

节约资源、减少温室气体和主要污染物排放, 已成为人类维护赖于生存的地球环境最重要的途径。近年来, 发达国家纷纷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标杆”, 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等途径, 抢占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制高点。我国也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

据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中央企业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的千家企业中, 中央企业及其所属企业有197家, “十一五”期间承诺节能2000多万吨标准煤, 占千家企业节能总量的近1/4。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国资委指导监督中央企业做好节能排减工作, 发挥中央企业在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不仅是中央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同时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为此, 《暂行办法》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作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末, 中央企业对任期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和总结分析, 对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专项说明, 并将审查结果和分析报告报送国资委。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报送的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对于经过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考核和监测的企业, 国资委依据节能减排主管部门审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对于其他企业, 国资委通过审核企业节能减排总结分析报告、现场核查、委托中介机构专项审计等方式, 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确认。

对节能减排成效突出的中央企业, 国资委授予“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 并给予适当奖励。国资委对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个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暂行办法》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力度。

一是正确把握定位。《暂行办法》规定, 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行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和出资人联系制度, 强调中央企业应依法接受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主要督促指导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好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

二是实行节能减排分类管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体系。《暂行办法》依据中央企业实际能耗、污染物排放水平以及所处行业, 将中央企业分为重点类、关注类和一般类, 并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规范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暂行办法》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更着眼于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设。

四是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奖惩制度。《暂行办法》规定,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必须履行以下职责:指导监督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指导监督中央企业统筹规划,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体系,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中央企业负责人节能减排考核奖惩制度, 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组织或参与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审计, 建立问责制度;组织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培训、交流。

建立节能减排报告制度

《暂行办法》还对中央企业明确提出两项要求, 即中央企业应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 以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监测, 提升节能减排信息化水平;加强节能减排计量、定额、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 建立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口径、范围、折算标准和方法对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定期收集、汇总和分析;确保节能减排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通过企业自我检查、第三方检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形式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估和核定。

建立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制度包括, 企业内部要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逐级汇总报告制度, 并定期将本企业节能减排汇总报表和总结分析报告报送国资委。中央企业的节能减排总结分析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本企业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变化、节能减排管理情况、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重点类和关注类企业应当开展与同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的对标和分析;将本企业节能减排重要科研成果、重大违规和环保事故、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年度考核情况等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国资委。

曾山与中央苏区的文教事业管理 第10篇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 面临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 其中之一就是文教事业举步维艰, 百废待兴。曾山为了迅速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加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 推动苏区文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了文化部、教育部, 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一、开办列宁小学, 狠抓群众教育

江西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 曾山在调研中得知各县的群众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最简单的文字也不能读、不能写, 这对红色政权的稳固和广大工农群众的福祉是极为不利的。为此, 他主张群众教育首先从少年儿童的教育抓起, 逐渐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列宁小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列宁小学, 又称人民学校, 学生主要是少年儿童。曾山要求“各级政府努力恢复列宁小学和创办列宁小学”[1]585, 加强管理, 落实责任, 为学龄少年儿童提供义务教育。他认为儿童们不仅学习文化知识, 还应当学习劳动知识、军事知识, 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情操。通过普及义务教育, “很多不识字的女孩子, 参加了革命以后能写很短的信及标语之类的东西, 发行各种革命的教本《工农兵读本》、《劳动读本》等, 不久由特委审查给苏维埃文化部翻印了统一的工农读本, 每逢纪念节的文明新剧、革命小调, 都普遍的有”。后来连国民党主持的《民国日报》也不得不承认曾山教育群众的方法可学, 让不识字的农民都能懂很多道理, “这证明一切问题到了苏维埃革命成功, 就有办法了”[2]535。

二、推进文教事业, 改善社会文化

曾山认为要借助于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 来改善社会文化, 使人民群众接受先进文化。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领导得力, 方针正确。他主持修订的《江西省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教育工作决议案》明确提出:“今后的文化教育工作, 各级政府应协同群众团体, 以十二万分的努力, 发展群众和儿童的文化教育, 扫除文盲, 使文化教育与目前革命斗争联系起来, 使文化教育与工农群众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使劳动与知识联系起来, 简单说来, 就是要使文化教育社会化、政治化、实际化、劳动化。”[1]584曾山代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要求, “除每个列宁小学附设夜学、识字班、读报班外, 应厉行识字运动组织, 使每个工农群众及士兵都要有得到经常识字的机会, 要有计划地经常做扫除文盲的工作”[1]585。为了加强对文教事业的有效领导, 省、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都设有社会教育科, 区、乡苏维埃政府设有社会教育专职干部, 乡成立了识字委员总会, 村成立了识字委员会和识字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工农群众学习文化。毛泽东称赞他们的工作为“苏维埃工作的模范”[3]308。

三、创建红色学校, 开展干部教育

曾山在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时期, 为适应战争需要, 在红军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下, 创办了红军随军学校, 学生约600人。同时还创办了赤卫军干部学校、青年军事干部学校。为把干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933年8月31日, 曾山就计划创办江西省苏维埃干部学校发布省苏维埃政府第10号命令:“在目前尖锐的紧急的开展革命形势之下, 成千成万的工农干部来加强苏维埃, 特别是边区苏维埃对革命战争的领导, 使各方面的国内工作都得到胜利开展, 是目前伟大而迫切的任务, (江西) 省苏 (维埃政府) 为着解决这一任务, 坚决创办江西省苏维埃干部学校。”他亲自参与制订《创办江西省苏维埃干部高校计划书》, 该《计划书》内容详尽, 计划开设土地干部、国民经济干部、财政干部、文化教育干部、内务干部、劳动和工农检察干部六个班, 每班招收60人 (规定女性应占1/3) 。除了对干部学校的班次、人数和选出的地方、资格、学习方式和时间、科目及其学分、经费、教员、工作分配等作了明确规定之外, 还特别强调了要加强领导, 政府、军队的主要领导都要参与管理和讲课。之后, 曾山还推动建立了省、县各个级别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许多短期的专业干部 (工农检察干部、财政干部等) 培训班。这些学校的创办, 提高了苏区干部的文化科学素养, 为苏区培养了大批中央、军队、地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四、创办革命刊物, 巩固舆论阵地

曾山十分重视对舆论阵地的领导管理。1933年2月,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创办《政治旬报》。同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机关报《省委通讯》、《省委通讯副刊》创刊。同时出刊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的江西》, 每周一期, 石印出版。曾山、陈毅、李富春等经常为它撰稿。曾山发表了《苏维埃的公民到红军中去》、《我们怎样来纪念红色十月》两篇文章。曾山明确要求苏区的刊物要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的红色事业, 要注意反映江西苏区的斗争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并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支持下, 各特委、中心县委等也创办了地方性报刊, 如宁都中心县委创办了《赣东前线》。这些革命刊物的创办, 向苏区人民广泛宣传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于破除封建迷信, 提高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 净化社会空气, 发展生产、支援红军战争, 以及在革命队伍内部介绍、交流各级苏维埃政府工作的经验、信息, 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五、高唱红色歌谣, 开展文艺活动

曾山和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都认为, 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是工农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补充。曾山通过调查, 认为文艺活动越是大众化就越是有生命力, 因此大力倡导红色歌谣的创作、改编。经过努力, 江西苏区的红色歌谣十分丰富和活跃, 加上中央苏区党政军文艺爱好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诗、歌剧、话剧、小歌舞、活报剧和报告文学、小说等, 出的喜人景象。如《最后的晚餐》、《农奴》、《送郎当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等作品, 就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代表作。据1932年的统计资料, 江西苏区所属14县设有各类俱乐部712个, 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如兴国县长冈乡, 全乡有俱乐部4个, 每村1个。每个俱乐部下面, 设有“体育”、“墙报”、“晚会”等委员会。每村一个墙报, 放在列宁小学。俱乐部都有新戏。毛泽东号召“每个乡苏维埃都要学习长冈乡的文化教育工作”[3]309!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档案馆,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下册) [C].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

[2]江西省档案馆,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上册) [C].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

中央管理 第11篇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地)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

第二章 扶持条件和范围

第四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据有关规定注册登记,具有符合“民办、民管、民享”原则的农民合作组织章程;

(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符合民主管理决策等规范要求;

(三)服务网络健全,能有效地为合作组织成员提供农业专业服务;

(四)具备管护能力,能确保项目形成的资产长期发挥作用;

(五)合作组织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00户,同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第五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的范围:

(一)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

(二)提供专业技术、管理知识培训及服务;

(三)组织标准化生产;

(四)农产品初加工、整理、储存和保鲜;

(五)获得认证、品牌培育、市场营销和信息咨询等服务;

(六)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七)改善服务手段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资金分配和下达

第六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考虑粮食产量(产区)、地方财力、农业产值比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各地工作水平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配。

第七条 根据资金分配方案,财政部将合作组织发展资金切块下达各地财政部门。

第八条 各地财政部门在接到财政部下达的资金后,应尽快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做好资金下达工作。

第四章 资金管理和使用

第九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由各地财政部门实行项目管理。

第十条 各地财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竞争立项、专家评审等方式,择优确定扶持对象。

第十一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可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多种补助方式。

第十二条 项目所在地的县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使用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报账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做好资金支付,并根据职责分工及时组织项目验收。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受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向全体合作组织成员公开、公示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四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2007〕15号)等有关规定纳入财务管理与核算,专款专用,所形成的资产归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所有,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监事会监督。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优势,切实加大巡查检查力度。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八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大盛世时期的中央档案管理制度 第12篇

一、汉代盛世时期档案管理

汉代盛世时期绵延较长, 从汉代建立以后就蓬勃发展, 经历文景之治后, 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在档案管理上, 汉代建国起就十分重视档案管理。汉代是在秦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集成了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郡县制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唯一不同的是汉代不再像秦代那样对书籍采取严禁的态度, 汉高祖攻下咸阳的时候, 丞相萧何就建议说要保护好秦代都城里的文档资料, 之后汉军凭借这些资料当中的信息、档案、地图和人口统计等方面的资料在楚汉之争中占据先位, 最终建立汉朝。建国以后, 朝廷就在中央建立未央阁, 作为朝廷的中央档案保存机构。之后又陆续向天下召书, 在都城又建了石渠阁和天禄阁, 一并构成了中央档案管理机构的“中书”。以《九章律》为主代表的法律中对档案管理有了新的规定, 尤其是对于中央的档案管理在文书的起草、处理、邮递、程限等方面, 规定了一系列的文书管理工作制度。在档案典籍的收集, 文书档案的立卷、移交, 档案典籍的保管, 档案人员的选拔、文书档案违法行为和处罚等方面, 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1]。对中央从事档案管理的较高级文书档案官员的选拔也有了相应的规范:“取孝廉年未五十, 先试笺奏, 选有吏能者为之。”[2]到了汉惠帝时期, 不仅继续延续了前朝的召书政策, 还取消了书禁, 允许百姓拥有书籍, 这进一步开放了档案资源, 国家的档案管理从原来主要针对朝廷的文书档案和图文资料, 延伸到了各地的文书书籍的管理, 各地陆续建立藏书阁, 各级政府都要配备一名“书吏”专门从事一级政府的档案管理工作。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国家治理更加清明, 朝廷的统治逐渐由秦代依靠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的“依法治国”政治发展成为了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的政治, 给社会和民众以最大的自由空间, 这种政治下社会文化更加繁荣, 朝廷政治也充分活跃起来, 不仅大臣可以上书朝廷, 就连普通民众也可以直接上书朝廷。从文景时期到汉武帝时期, 汉代的档案管理逐渐从政策性向制度性过渡, 确立的职官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汉文帝时期政治治理更加专业化, 档案管理亦是如此。这一时期学术兴盛, 文书、档案图书没有严格区分, 文书、档案工作仅仅是国家行政系统的一个辅助部分而已, 和其他学术活动尤其是汉代经学研究特点密切相关, 文书、档案的保管及研究具有大一统、集中、融合的特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3]。汉武帝时期, 汉代的政治统治思想趋于成熟, 黄老学说在文景两帝的发展下, 逐渐成为了主流学说, 民间百姓求学之风盛行, 对书籍需求越来越大, 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基础, 一面继续延续着前朝制度, 另外一面又对古籍资料进行校对, 校对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一点是对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古文图书中的差缺偏颇进行校对, 补充和校勘档案资料的错漏之处, 另一方面也通过图书校勘, 将部分不利于其政治思想的图书进行限制, 从而为恢复古籍作了很大贡献。从汉高祖建国到汉武帝时期的这一百多年, 汉代的档案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意图较为明显, 早期重视档案和档案管理主要是为了战争和争取民心, 后期的档案管理仍然以图书管理为核心, 主要是为了树立以黄老之学为核心的政治统治思想体系。在档案管理制度上, 管理职官设置, 管理制度制定都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出现了专业的档案管理队伍和档案管理制度。

二、盛唐时期的档案管理制度

唐代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日趋成熟, 各项制度都日益完备, 中国的封建法律体系逐步成型, 法律制度、体例和思想都相对稳定与成熟。在档案管理上, 虽然依旧没有完全改变文书档案合一的基本状态, 但是文书管理已经更加专业化, 而文书以外的重要资料的管理制度、管理场所和管理职官设置逐渐出现了分化, 专业性特征更加明显。唐代的法律发端于隋代, 高祖年间在隋代法律《开皇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武德律》, 到了贞观年间又在《武德律》的基础上制定了《贞观律》, 《贞观律》是中国古代法典当中的代表, 它确立的较为成熟的刑法体例, 使中国的封建法律趋于稳定。高宗年间,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又在《贞观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永徽律》和《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唐代的法律发展达到了顶峰, 与此同时唐代的鼎盛时期也随之到来。到了唐玄宗时期, 《唐会要》、《唐六典》、《唐律疏议》等法律法规, 都对档案管理有了较大篇幅的内容规定, 其中《唐六典》作为一部兼具组织法和行政法行政的法律, 规定从宏观到微观的大量的档案管理制度, 包括了档案管理的职官制度、文书管理制度、保密制度以及档案管理责任制度。比如《唐六典》的记载“尚书都省令史、书令史并分抄行署文书”, 确定了中央档案管理机构和职官制度;《唐六典》还规定了档案统计制度, 各机关收到下级上报的文书、统计文件和奏书都要进行年终统计, 统计结果上报尚书省, 尚书省在召集书令史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核实, 如有隐瞒漏报的, 记录在官员的考核材料上[4];同时《唐六典》当中还规定了档案管理的保密制度, 即“一曰泄漏, 二曰稽缓, 三曰违失, 四曰忘误”[5]276。从条文内容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保密制度规范的内容非常全面, 既包括了泄露、迟缓等故意行为, 还包括了违失、忘误等过失行为, 不同的主观状态以及造成不同后果都要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档案鉴定和档案移交制度, 在盛唐时期也有规定, 《唐六典》:“凡天下州县每一岁一计账, 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 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籍留九比。”[5]65档案管理的责任制度规定在《唐律疏议》当中:“诸漏泄大事应密者, 绞。大事, 谓潜谋讨袭及收捕谋叛之类。非大事应密者, 徒一年半;漏泄于蕃国使者, 加一等。仍以初传者为首, 传至者为从。即转传大事者, 杖八十;非大事, 勿论。”此外, 对于档案管理的中的私拆文件行为、盗窃文件档案行为等等过都有所规范, 法律责任所涵盖的范围与今天的档案法律责任已经极为相近。总的来说, 唐代的档案管理制度比汉代更加精细, 已经从政策层面细化到法律层面, 通过法律确定档案管理的职官职责, 并且规范了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后果, “依法治档”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康乾盛世时期的档案管理职官设置

清代虽然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 但是清代从建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对汉文化的学习和保护, 在制度上继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档案管理上在宋元明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在康乾盛世时期, 档案管理制度健全, 法律完备, 机构和职官管理严格。清代在中央由中枢机关内阁设立“内阁大库”, 国史馆设立“国史馆大库”, 军机处设立“方略馆大库”, 三库共同构成中央档案管理的最高机构。在法律上, 《大清律例》规定了大量的档案管理的内容, 同时在《清会典》当中还专门规定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清代在整顿吏治、裁革书吏、保护档案、加强管理中, 建立了各种档案管理制度。如缴回笔制度、副本收存制度、修档制度、清档制度以及档案的整理、移交、清查、保密制度等。不仅如此, 由于清代的皇帝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刻苦, 不仅对治国方略感兴趣, 对科技知识也非常重视, 在乾隆年间就建立了科技档案馆, 收集了大量的地图档案、地震档案、工程档案、天文档案等等, 这些都成为后来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三大盛世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时间上是按照顺序发展进步的过程, 但同时, 作为政治统治的一部分, 它们又各自具有自己的特征, 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是相适应的。汉代书籍相对较少, 又在经历了“焚书坑儒”的秦代以后, 因此非常注重书籍的收集与整理, 在制度上以图书管理为重点。盛唐时期, 封建制度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走向成熟, 纸张的发明, 使得档案管理又有了新的特点, 一面仍然将维护封建统治作为档案管理的最高目的, 另一方面随着法制化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依法治档”既是社会需求也是政治统治需求。而在清代, 档案管理除了将法律作为管理基础以外, 还将档案管理在管理机构上进行了区分, 不同的档案在不同的档案机构中进行管理, 甚至还专设了军事档案馆和科技档案馆, 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总之, 三大盛世的档案管理制度的演进是当时政治统治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基本反映。

摘要:就档案管理制度来说, 汉代刚刚发展起步, 唐代定型, 清代更加专门化和制度化。这个演进的过程既是造就盛世的原因之一, 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关键词:三大盛世,档案管理,政治统治与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明.中国古代档案立法演进状况及其特点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11.

[2]文献通考·卷五十六·职官考六.

[3]施郁超.中国古代档案立法之特点分析[J].档案与建设, 2002 (6) .

[4]王茂跃.古人是怎样做档案工作的[J].秘书工作, 2007 (10) .

上一篇:寻找生命力下一篇:战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