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2024-07-14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精选12篇)

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第1篇

1. 在企业管理中, 信息化的应用和有效管理, 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各项业务的处理效率。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系统或企业内部局域网, 使得部门之间、客户之间业务往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2. 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显现出企业管理的准模

式化, 企业领导者随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及企业内部网络查看经营状况和各部门的管理情况, 从根源上杜绝了企业内部部门处理业务或库存中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

3.21世纪是信息时代, 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都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信息和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不能用时间、价值来衡量。信息和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企业如果缺少足够的信息和信息管理将不能生存。凡是寻求企业长远发展的领导者都会不遗余力地获取最新信息或用自己的模式管理信息。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存在就必然存在竞争, 而竞争又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实现, 不然企业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获得信息和有效管理信息对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生存要素。企业的生存是成本的合理性和资金的有效使用。所以,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投入也必不可少地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而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从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市场角度, 可以看出软件市场比较混乱, 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真实的管理模式不够匹配, 给一些企业带来应用上的障碍。同时,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全程服务不到位, 很多软件商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指导服务。企业正是缺乏这类指导者和实实在在贴近真实的管理软件, 造成系统推广受到限制。从企业角度看, 目前系统软件的设计大多针对大中型企业, 中小企业因软件价格和服务等问题而望而却步。而一个重要因素是, 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落后于社会发展, 对于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来改革管理制度认识不足, 缺乏主动性, 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沉睡于网络或社会各个角落, 没有对中小企业大发展起到作用。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要从观念上彻底摆脱传统观念和意识。信息时代, 人的观念和意识都在变化,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现代化观念和意识与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同样重要, 缺一不可。发展才是硬道理。观念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不能被社会所接受, 企业还能与谁沟通?所以, 中小企业必须克服惯性问题, 让企业快速地构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其架构主要包括一些中小企业较为需求的各种应用软件, 如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其软件的通用性、实用性、操作灵活的系统, 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在管理期间运营成本和风险。其系统通常由数据库、平台、应用系统等构成, 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体系。

2. 强化企业全员信息化管理意识。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和管理领域。因此, 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认真对待。制定科学、实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方案十分重要。在信息化管理中, 流程与终端被用户使用得最多, 各流程的工作人员和用户对系统的程序最熟悉, 系统的效果直接决定他们的利益, 因此,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是仅靠几个人就能完成的, 它的运行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参与和共同维护。

结语

信息时代既给企业带来机会, 又迫使企业时刻为发展寻求最佳的发展方案和策略。一个企业想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获得生存权和发展权, 就应尽早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保证企业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信息。

摘要:21世纪, 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信息技术已经促使或逼迫企业必须依靠信息化来发展。所以, 一个企业能否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将决定其未来发展和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信息化管理,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鸿.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8) .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第2篇

【摘要】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炭企业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硬、软技术,从管理理念、制度创新、统筹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研究,实现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完成、使用。

【关键词】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重要意义; 途径; 完善机制

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从多方面进行推进和深入研究。

一、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实行财务管理信

息化,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快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整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各项财务资源、迅速作出科学决策,是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需要

从经济决策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指导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过程控制,从而实现预定经济目标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促使企业履行法律的义务,维护正当的经济秩序的功能。会计信息对于现代社会的可用性已被人们所接受,而这种可用性必须以一定的质量为前提条件。

二、现阶段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在现实中,往往有不少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而企业领导只顾眼前,缺乏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自己的企业,更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的领导仅把本单位有没有局域网作为衡量单位建设的标准,但建成之后却对用不用不大关心,对完善网络和开发信息资源未予重视。这种政绩观念占据了一部分领导的头脑,导致网络使用效能低下。

(二)有效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 企业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是对立统一的。从国外大公司的先进管理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而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层次过多,“子不认母”、“母不认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产、销、购、存信息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尚未建立,母子公司之间对集权与分权的认识难以统一,过去一味强调的分权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大多数企业集团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输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三)消极保安全,导致资源闲臵浪费

安全问题是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瓶颈,网上泄密、窃取、篡改事件在一些单位时有发生。因为担心网上业务处理有风险而将其束之高阁,仍习惯于面对面听汇报和有纸化办公,久而久之,信息化网络建设就成了摆设。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和部门除了采取常见的规避风险措施外,就再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将很好的办公网络系统闲臵,最终影响了财会人员使用网络的积极性。

(四)管理软件发展滞后,难以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必须开发具有本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软件。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一样的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财务管理软件,没有本企业的特色,而且目前市面上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分为两类: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造价十分昂贵且不适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国内的软件对个别行业的单位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有一定基础,但不适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加之相互间为抢占市场份额而不考虑软件的通用性。企业一旦购买了某公司的产品使用,就不得不面临上述的困难局面。

(五)提高操作人员技能,降低运行安全系数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要求财会人员既要掌握财会知识,还要对网络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度。我国财会人员所掌握的网络知识还比较少,大部分财务人员不能熟练地运用及掌握使用网络的管理。不少财会人员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仅限于单机操作或文字编辑等简单功能的使用,网络运用仍然处于较低层次。这种状况使网络的安全运行难以保障。企业一般在遇到网络问题时都依赖或求助于外界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一旦系统被非法侵入和破坏,轻者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痪,重者会造成机密泄露,给国家和单位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完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集团合并报表体系、统一会计核算流程 煤炭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颁布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或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等,对企业现行的资金支付、固定资产折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损失确认、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等方面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核算流程,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统一合并报表编制基础和编制标准,明确不同制度或准则间的调整转换模型,建立健全集团合并报表体系,真实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运行状况。

(二)统一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

煤炭企业应在统一会计政策与会计核算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科目体系、统一编码,将企业所有与财务相关的经营管理信息纳入统一的编码体系,为建立集团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实现各子企业与集团财务资料的联网做好基础工作,从而通过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对各子企业及集团的会计账目及相关业务进行核算,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为企业提供产品、部门、客户、供应商、合同等多项目的辅助核算与管理,为所属子企业提供特殊业务的核算、记录、跟踪全部业务情况,为企业经营 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成本、收入、毛利等相关信息。

(三)构建高效有序的集团资金管理系统

煤炭企业应当在本集团范围内建立高效、有序的资金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系统或企银互联系统实现对企业整体资金的统筹调度,合理配臵和使用资金,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管理系统应当具有与企银互联系统及其他经营管理系统的接口功能,实现对全集团的资金筹集、划拨、运用等方面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反映集团总部和各子分公司的资金流向,并根据管理需要形成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与分析,实现资金的日常监管与控制。

(四)建立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强化财务的控制功能 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预算信息化管理模式,强化资金、投资、筹资、成本费用和财务风险的预算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预算控制管理模块要能够支持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等全过程,并通过与核算系统的无缝衔接,有效实现预算控制、分析和预警功能。

(五)实现完备的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和决策分析功能

在财务信息实时、准确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和资产管理体系,支持多种数据查询和决策分析,集团总部能通过该系统对各子企业财务信息实施跨账簿、跨企业、跨、跨期间的查询,确保集团总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各子分公司的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通过加快分析周期和频率,更好地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绩效。

(六)实现职责分离、支持内部控制体系高效运转 财务信息系统必须完整地体现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通过明确内控操作流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关系,明确内控操作流程与关键科目的关系,使内控操作流程的贯彻执行得以常态化、固定化、信息化;财务信息系统应当符合职责分离的要求,在功能上支持企业内审工作,可以随时查询内部控制事项的执行情况及检查的结果,以便集团公司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充分评估整个集团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

(七)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操作一体化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核心模块建设的同时,各企业还需要将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功能列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即将财务管理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财务信息系统要及时反映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业务活动的信息,并通过系统实时进行核算,做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四、完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在我国当前经济条件及煤炭市场环境下,加快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摈弃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树立以财务管理为管理核心、以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样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和切入点,并尽快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流向监控,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产流失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财务信息失真问题。

(二)实施企业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是单纯的网络技术问题,而是要以建立企业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实行企业内部统一财务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为支持,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为手段,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资金监控,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全公司账务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重新进行布臵安排,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其实质就是对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进行创新发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从企业基础信息化做起,有计划、有步骤,需要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分财务、物资、生产、销售等项目管理的顺序分阶段进行。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结算中心

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引言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普及,并且逐渐成为一个企业乃至社会、国家综合实力和地位的标志,企业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信息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用信息化的管理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但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根本的是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只有把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发展、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上去,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一、加强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管理

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信息化管理中实施信息化将会促进企业的快速全面发展。企业管理的高效性、经济性以及真实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企业内部资源和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利于确保企业会计监管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我国企业逐步认识到想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必须严格控制成本来谋取盈利。企业信息化为企业获取全面性、系统化、连续性的数据提供了方便,企业随时可以利用所获数据对生产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和预测,为企业领导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主要考虑影响成本因素的变动,使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方法,来预测成本的波动性,更符合实际,也更能滿足领导的要求。

(三)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性的决策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各个部门对企业数据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信息和数据,与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才干以及管理经验相比,企业可靠真实以及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数据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消费者与企业的联系,拉近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企业所开发的服务和产品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企业的领导是企业的大脑,指挥企业的行动,决定企业的发展,是企业的关键因素。企业的领导者要转变思想观念,把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变得简单化,提高管理效率。领导还要多向员工讲解、宣传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加强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让信息化管理深入人心,方便决策的下达和执行。企业的领导者也要坚定信息化的信心,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提高信息化在产业中的比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为企业发展做出统一规划、整体布局。

(二)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普及信息化知识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要求企业必须培养一批复合型以及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由于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素质也较低。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做好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促进企业员工信息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

(三)注重前期准备工作

企业在决定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前,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脚踏实地做好市场调研,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不能仅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潮流而盲目投入或者听信应用系统供应商的“忽悠”大批量引进信息技术,导致职工的操作技术、资金和信息技术不匹配,造成资源浪费。企业要实现信息化不是购进几个应用系统那么简单,还要打破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对人员岗位进行重新调整,以适应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企业还要做好财政预算和资金准备,一个原则是要谨慎小心投入避免浪费,另一个原则是要使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使企业获得更多盈利。

(四)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软件

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众多,包括ERP、OA、BI、CR 和电子商务等,但企业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软件。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软件,对某些业务的办理进行帮助;在企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引进一些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并培训员工熟练地使用这些软件;在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引进一些比较高级的应用系统,如ERP、MI,等等,以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可以把企业的信息化和社会的信息化相结合,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五)深化企业改革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步缓慢,要想推动现代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现代企业要改革企业传统的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创造出良好的机制体制环境,采用分步实施和整体规划的原则,建立客户关系以及资源共享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招纳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引进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设备,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渠红.浅谈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203-203.

[2]马兴德.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强化策略[J].知识经济.2015-04.

信息化管理手段与电网企业管理研究 第4篇

1 电网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背景研究

随着电力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发展压力,为了保证电力企业能实现快速地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重视企业的管理问题。信息化技术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电网企业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科学化的企业管理目标,从而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电力的要求。

2 信息化与电网企业管理的关系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网企业为了实现在市场竞争中的快速发展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电网自动化水平及对故障的处理水平,从而促进电网企业的整体发展。

3 信息化在电网企业管理价值链中的作用

随着电网企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发展体制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电网企业开始由以往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向集约型的经营管理方式,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电网企业信息化手段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规划布局、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为了满足现代化提出的电力发展需求,大部分的电网企业开始积极进行信息系统开发,但它们在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预先进行科学地规划发展和统筹,导致电网企业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实现的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为电网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严重的障碍。这对整个电力体系的发展十分不利。

4.2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电网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规划统一指导,各个部门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对其理解不同,直接导致了各个系统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从而使电网企业内部出现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这不仅阻碍了电网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也不利于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5 电网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际应用策略

5.1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运维制度

对于电网企业的信息化手段而言,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运维制度,然后通过良好的信息管理制度及完善的发展机制,最终为电网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运行机制。同时,还能在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时刻进行系统维护,为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5.2 重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需要特别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安全问题,因为信息的安全有效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除了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外,还需要在技术使用过程中,加强信息的保密性,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立性,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5.3 加强企业内部数据库的备份管理工作

企业内部在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问题,因此,为了保障电网企业信息化的稳定发展,需要对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及时地进行备份管理。此外,还要对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数据流失和系统破坏问题有效地进行预防,从而保证整个电网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6 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企业也开始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整个电网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和论述,最终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电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策略和途径[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姚强.电网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0.

[3]刘菁,王淑勤.信息化下对当前电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华东电力,2010(6).

[4]周宇,王青国.组织级项目管理在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5(2).

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 第5篇

虽然我国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的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相关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认识不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对管理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图纸和人工管理的阶段,缺乏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深入理解。二是信息化机制落后。很多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系统运作机制也较为落后,使得信息技术难以在工程管理上得到有效利用。企业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更谈不上对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三是信息化投入不足,资金利用率低。许多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自身资金和规模限制,再加上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往往对信息化的投入不大。信息化建设是先进技术和先进体制的建设,因而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这些资金则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四是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投入有限,导致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林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实现林业的良好发展与建设能够维护国土资源安全,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林业档案管理,对于促进林业作用发挥具有积极地意义。信息化时代,林业档案管理也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应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促进林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林业档案主要为森林资源档案,即林权纠纷调处、退耕还林、集体林改、林区改造危旧房,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木材采伐、林业案件查处材料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林业档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当前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活动逐渐增多,林业档案信息的载体逐渐多样化。可以使用计算机硬盘对林业档案进行储存,便于日后的查阅与管理,但是目前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档案数量不断增加,人员以及库房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现有档案管理的硬件以及软件设施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化的档案信息载体增加,如光盘等,以上问题都需要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解决。

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促进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林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微缩技术等的出现使得林业档案管理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储存的信息数量更多,信息处理能力也提高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二、林业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林业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档案管理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提高认识和重视,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和观念,保證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企业管理者应将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变成现实,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支持这一事业的发展,加强鼓励与关注,解放思想,增加资金、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将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努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加强信息化硬软件设施的建设

林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办公软件,并且具有一定的硬软件设施,为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应科学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保证硬软件设施的更新,实现档案信息的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利用林业档案建设的优势作用,找到合适的硬软件设备,提高服务水平。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载体,电子文件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并已经成为代替传统纸质档案的重要手段,促进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良好的发展。

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林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依据。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的技术规范,统一标准,明确档案整理的标准、统计以及服务等,还应将其规范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对工作的各个步骤进行规范。同时,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档案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在日常工作中避免出现危险。企业员工需要具有保护林业信息安全的意识。此外,对于档案室的资料需要注意防火、防盗,完善安全设施建设,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需要强化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建立防火墙,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杀毒,对林业档案信息进行备份保存,避免材料丢失无法找回。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能力的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努力学习,企业领导以及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选择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通过老带新的方式,相互帮助,形成梯队型的人才。档案管理人员也应认识自身的素质能力与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距离,能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及设备逐渐增多,档案管理部门也需要积极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业务能力人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年龄、知识结构等进行调整,使其更好的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促进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结语

林业档案管理的效果以及质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林业档案管理需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相应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努力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加高素质的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应更加技术含量,有效利用林业资源,促进档案管理服务的顺利开展,实现良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段春雁.论新形势下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办公室业务,2013,03:151-152.

[2]朱小琳.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04:71+74.

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研究 第7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发展必要性

0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企业要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 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来提高企业效率。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 那么企业的决策者就能更好的掌管资金流向, 从而合理的分配资金, 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转效率。发展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本身的发展要求, 更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而使企业走向国际化。

1 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发展必要性

(1) 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好处

将财务信息进行整合, 发布到企业内部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 各部门可以从财务状况来制定本部门的发展战略。通过资源合理分配, 可有效控制成本,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决策者从整体上对企业进行掌控和监督。财务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后可以有更精确的财务数据, 这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管理。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降低了企业内部的成本消耗, 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资金。

(2) 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认为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作用不大, 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的财务管理软件都是购买的现成的, 但这些软件不一定真正适合本企业。我国自行研制的财务管理软件还很不成熟, 无法跟各种企业进行良好的衔接, 开发的软件功能有限, 运行不稳定。但是大多数企业认为有一个财务管理软件, 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好了, 这是很不成熟的想法, 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3) 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企业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最高原则, 忽视了建立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在利益高于一切的陈旧观念的影响下, 人们就忽视了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认为这是在变相浪费企业资源。同时财务人员的素质较低, 思想认识程度不高, 总是认为财务是一个单独的系统, 无法将整个财务信息和公司的各部门进行对接, 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而且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无法真正发挥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的作用, 往往是机械性的将数据输入到电脑里, 忽视了对数据的分析。

同时我国的企业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多弊端, 各部门分工不明确, 管理体制不完善。所以很难准确的为各部门提供资金预算, 无法合理的分配资源。这种不健全的体制也阻挡了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步伐。同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财务状况。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为了生存, 必然会在财务管理上做文章, 进行偷税、漏税, 粉饰其真正的财务动机。但如果实现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 那么企业的违法行为就很难进行, 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不希望将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

2 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建议

(1) 加强企业各部门的沟通

企业就是一个大机器, 通过各种部门的协同工作, 才能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转。企业的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库存信息、售后保障等各个环节都跟财务紧密相关, 这些部门应该加强与财务管理部门的联系, 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样财务部门才能针对各生产环节进行灵活调整, 实现资金的合理灵活配置, 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2)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改革

由公司决策者领导各部门进行自上而下的信息化改革。培养员工的信息化概念, 让员工明白信息化管理对生产工作的好处。公司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应该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将公司的财务状况跟各部门对接, 实现有机结合, 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我们还要完善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是一个整体, 需要各部门的配合, 需要各部门有非常健全的管理体制。如果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分工不明确, 就会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数据出错。

(3) 加强企业间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交流

企业间不仅存在着竞争关系, 还存在着合作关系。各企业应主动交流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经验, 交流工作心得, 互相取长补短, 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还有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软件开发商应多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断进行改进, 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进程。同时各部门也应该全力支持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发展, 在财务和数据上给予倾斜, 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就是调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 我们对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发展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得出了一些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一些发展建议。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升决策者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我们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还很低, 管理观念落后, 我们要不断进行发展, 实现财务管理的真正信息化, 来加强企业有效管理, 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平, 魏庆革.论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 2010, 06:170-171.

[2]李睿.论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23:136-137.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第8篇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动因

1.外部环境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 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 竞争加剧。企业在更大的地域范围中, 与更多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随着生产力水平和顾客消费水平的提高, 卖方市场已逐渐转为买方市场, 顾客可选择的范围更广, 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企业要想占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平台获取和运用各类信息资源。另一方面, 竞争本身也不再是“你死我活”追求单赢方式的, 而是追求双赢、多赢的协同竞争。随着企业加入到全球化产业链中, 将与上下游等相关企业展开更广泛的合作, 信息化平台是最重要的合作基础。 (2) 电子商务环境。电子商务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份量。就在刚落下帷幕的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上, 阿里巴巴创下了全天交易额高达912.17亿元的骄人记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电子商务环境将成为企业交易的大环境, 企业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 这种新的商业模式, 促使企业建立和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

2.内部环境需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企业的内部环境复杂化, 对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1) 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规模的扩大, 带来了企业人、才、物、信息等资源的急剧增加和错综复杂, 企业只有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 才能科学合理的规划资源,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2) 企业核心竞争力。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巨变, 企业迫切的需要转型升级, 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通过业务流程再造, 实现部门间的协同, 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活力, 另一方面信息获取能力提高的同时, 能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 增强生产的柔性、敏捷性, 捕捉机遇、规避风险, 使企业能更好的应对市场。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70年代起步,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 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据某咨询公司对全国25省市百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显示,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的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战略规划

总体而言, 目前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理解浮于表面, 对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实质性的改变缺乏充分的认识, 往往是迫于某些特定需求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 比如来自于客户、供应商的合作要求, 企业上市要求等, 着眼于快速解决眼前面临的难题, 而并非企业长远的发展需求。导致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未纳入高层战略管理中, 缺乏战略规划, 建设投入不足, 建设起点低, 系统分散化, 人才的匮乏, 种种原因很可能造成信息化平台建设最后以失败告终。即使建设成功了也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管理效益。一旦企业渡过了当时的难关, 就不再对信息化建设持续投入和维护, 信息化平台逐渐失去效用而被“束之高阁”。

2.未能与企业业务流程整合

由于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和指导, 整个建设过程一般都是由软件供应商来主导的, 供应商为了鼓励和刺激企业搞信息化, 往往会在宣导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夸大软件的功能效用, 导致企业在选型过程中一味追求先进, 追求功能模块越多越好, 盲目投入一次到位。结果到了实施应用阶段, 软件供应商一般都是提供标准化的通用软件, 也缺乏熟悉企业特点, 熟悉企业业务流程, 具备管理专业知识的实施人员, 仅能提供软件操作上的培训, 让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 无法将企业业务流程整合到信息化平台上, 更谈不上流程优化了。同时, 信息系统使用之前还有大量的基础信息、期初数据整理工作, 企业人员理解不了整理不到位, 无法达到系统运行要求, 最终信息化平台的运行脱离企业实际, 甚至给业务流程造成阻碍。

3.仅局限于企业内部

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以ERP (企业资源计划) 为主, 甚至在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的观念中, 企业信息化等同于ERP。该系统通过业务流程和信息处理将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仓库、财务等业务部门贯穿起来, 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管理与协作运行, 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由此可见, 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侧重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不可能再在封闭的环境中自我发展, 必须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关系,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迫切的需要突破企业的界限扩展到企业外部, 进行企业间的资源整合, 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目前, 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也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措施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完善与发展可以从解决上述问题入手。

1.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战略规划

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那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企业信息资源, 为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服务。企业战略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阶段性的, 一步一步的, 那么, 平台的建设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而应该与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且, 企业要建设的是一个系统的平台, 而不是一些软件和硬件的简单堆积。因此, 战略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指导和保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首先, 有效的领导。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必须坚持“一把手”原则, 组建领导小组总体制定建设规划方案, 负责实施与推进。其次, 需求驱动。任何的建设方案都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但不能仅仅是企业各部门各自的、分散的需求, 而是在对企业各部门需求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加以整合、统一。再次, 分步实施。以战略规划为指导, 还需要制定分步实施的具体规划,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包括硬件软件资源的投入, 信息化人才的配备与培养, 稳步扎实的推进。

2.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主要应着眼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将先进的管理思想, 管理工具、内控制度等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在平台上融合。企业可以依托以下软件系统来构建平台: (1) ERP (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核心系统,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 优化了企业的运作模式, 资源合理配置, 信息共享, 各部门协同运作,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 PDM (产数据管理) 系统。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 产品设计阶段, 已经决定了这个产品80%的成本, 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是成本控制的起点。PDM系统能帮助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相关信息, 与ERP系统结合后, 更能将产品信息传递到供应链与生产, 实现设计与制造的紧密衔接。 (3) OA (办公自动化) 系统。如果说ERP系统的核心在于供应链和财务, 那么OA则是面向企业全员、全业务的系统, 是ERP系统有力的补充。两个系统的集成, 将OA的审批流嵌入ERP的业务流, 将ERP的业务信息推送OA客户端、用户的手机端, 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真正成为全员办公、管理的平台。

3.建立企业外部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因此, 企业外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应着眼于跨越企业边界, 打通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 企业间紧密合作。企业可以依托以下系统来构建此平台: (1) SCM (供应链管理) 系统。这里的供应链有别于ERP系统中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而是以制造企业为中心, 将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 下游的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以及资金结算银行结合为一体, 构成一个面向最终顾客的完整电子商务供应链, 通过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 从成本、效率、柔性等方面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 CRM (客户关系管理) 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已由传统的产品导向转为客户需求导向, CRM系统正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互动沟通平台, 影响和引导客户行为, 提供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紧密连接客户, 为客户创造价值, 最终也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仍然是一日千里的迅速发展, 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归根到底, 需要企业领导者的战略规划, 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在共同的目标下齐心协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动因、建设现状, 并在平台建设方面提出几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共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韶红.浅谈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影像技术, 2014, (3) :58-61.

[2]刘燕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06.

[3]李颈松.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企业信息系统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 2004.

我国商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研究 第9篇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商业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市场竞争和信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 不少商业企业开始应用信息技术作为竞争的武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显示了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现代商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支撑, 信息化已经成为商业现代化生存发展的关键。然而, 我国商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着信息化的效益。

(一) 缺乏对信息化应用的整体观念

商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含的内容广泛, 涉及企业流程重组、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素质的再提升以及商品采、配、供、销、结算的整个周期。中国商业企业的管理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性, 复杂度大, 变化多。这些原因造成了众多中国商业企业历经了多次的信息化建设而没有成功, 不但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 也丧失了发展机遇。目前, 我国商业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应用的整体观念, 往往对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不够充分, 注重单项业务环节或者单项管理功能的信息化, 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 应用系统的实施东一块、西一块的, 整体集成和沟通程度不高。

(二) 信息及时共享、反馈难

我国很多商业企业由于信息定义与采集过程彼此独立, 企业的同一数据可能在不同的应用中不一致, 所以数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的矛盾突出, 如销售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可用库存信息, 不能及时了解销售订单处理情况, 不能及时知道产品价格变化情况;仓储部门则不能及时掌握市场销售情况、可用库存情况, 无法确定合理的安全库存量;同时集团总部也不能及时了解下属机构生产经营情况, 不能实时监控集团资金流转状况, 无法形成科学的决策。

(三) 可扩展性差、维护难度大

我国商业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但我国商业企业常常发现:企业内部数据比较散乱, 企业内部数据多, 有价值的信息很少, 许多地方数据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企业内部数据没有进行整体管理, 无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企业内部数据没有制定统一的交换标准, 接口多, 外挂系统多, 带来了可扩展性差、维护难度大以及不利于统一管理等诸多问题。

(四) 信息孤岛现象表现较突出

目前, 信息孤岛在我国商业企业不同的层面都有不同的体现。

1、业务运营层面

商业企业各业务环节间信息传递不畅, 上一业务环节获得的直接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传递给下一环节;反之, 下一环节的执行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上一环节, 从而导致业务运营效率和质量的降低。

2、管理层面

商业企业的采购、销售、财务、配送、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不能全面、及时地获得业务层面的信息, 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从而导致部门工作效率下降。

3、战略层面

商业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时, 无法获得系统的、全面的业务历史数据, 无法合理地分析组织和能力现状, 导致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更多的是依据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价, 而较少能够结合企业的自身能力, 从而使得企业战略实施的难度和风险加大。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商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

二、商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内涵及分类

连锁化、分散化经营是近年来我国商业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日趋连锁化、分散化的经营网络, 特别需要配套的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支撑, 同时, 动态客户管理要求丰富信息手段。商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指商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实施和应用过程中, 将应用集成管理的理念作为指导性思想, 通过在技术、业务和服务3个层次全面集成而达到信息化目标的改进。商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前提是集成和集成管理, 应用的主体是商业企业信息化过程, 目标是实现商业企业信息化整体效果最优化。

从集成的广度来分析我国商业企业信息化集成, 可以分为企业内部集成和企业间集成。企业内部集成包括水平的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集成和垂直的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集成。水平的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集成指支持业务过程的不同功能领域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 其典型的例子是企业供应链管理, 在供应管理系统中, 企业努力实现同层次的系列活动的优化, 以达到使用最少的成本, 为客户带来最大效益;垂直的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集成指在不同的控制和管理层的系统之间的集成, 目的是实现组织快速高效的决策与联系。企业间集成指集成一些与企业之间的业务过程有关的信息和系统, 是一种有选择的集成。如:虚拟企业、电子商务、扩展的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商务等是企业间集成的典型, 增加了企业合作的效率。

根据基础体系、保障支持体系和服务目的, 我国商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可划分为技术层次集成、业务层次集成以及服务层次集成。技术层次集成是商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集成管理的基础, 业务层次集成是商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集成管理的保障支持体系, 服务层次集成是商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集成管理的目的。

三、我国商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框架

(一) 制订集成化信息战略规划

商业企业在信息化决策时应首先制订一个支持商业战略的集成化信息战略。信息化决策和规划是否上升到战略高度, 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导向、IT投资比例以及在项目实施时对涉及的流程、组织变革和文化培训的决心和执行力, 关系到信息化项目的成败。在我国的商业企业信息化实践中, 信息系统规划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IT战略、信息系统架构大都缺少统一、整体规划, 从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盲目投资, 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 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数据丰富, 信息贫乏”等这样一些问题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最直接原因, 也是我国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问题。信息和知识只有加以利用, 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企业信息化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系统是技术、组织流程和服务的一个集成体。这种集成不仅仅是各个功能应用系统的集成, 同时还包括可以提供集成服务的协作平台之间的集成, 使企业现存的信息系统从静态信息管理上升到信息协调与调度, 从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三) 构建集成管理体系

1、服务集成

商业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服务。服务集成位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第一层和最终目的层。以服务集成为导向, 从用户的角度思考信息化建设, 将用户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用户更多地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来, 有利于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管理, 提供优良的服务。只有用户的参与, 才能实现信息化中的“一把手工程”, 才能将信息化建设成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项目。同时, 用户的积极参与更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优化得以实施的前提。

2、技术层次集成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支撑, 同样, 技术层的集成也是整个集成体系的基础。技术集成可划分为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智能集成。信息集成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数据和信息共享的平台。过程集成实现工作流的自动化, 为企业业务层次集成中的流程的集成提供了实现的手段。智能集成是在技术集成的层次中最高的层次, 是各个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的集成, 其作用是为服务提供集成的知识、统一的界面, 也就是为服务层集成提供源泉和支撑。

3、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集成

在商业信息化过程中, 组织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是影响到信息化实际成败最关键的因素, 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集成是信息化的保障。对于我国商业企业而言, 一方面可以借助企业信息化工程来推动组织结构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另一方面在信息化过程中, 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可以采取局部突破的方式来实施。

(四) 建立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环境, 离不开使用者的行为因素。信息生态环境是将生态学理论应用到企业信息化领域来管理信息的一种新思维。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包括结构设计、信息战略、政治因素、行业因素和作业流程等。

四、结束语

商场如战场, 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今天, 商业企业要具备整个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能力。要实现内部资源整合, 信息化集成起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湘玲, 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2]]赵守香, 企业信息化[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杨志, 赵坚毅, 企业信息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程刚, 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实施保障体系[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 第10篇

1.1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产生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产生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相对应。财务管理信息化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 主要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率先在计算机上计算工资为标志;20世纪70年代, 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在国外的财务工作中使用。财务软件的开发主要由专业财务软件公司负责, 为了满足个性化需要, 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也自行开发用于本企业的财务软件。

1.2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依靠若干个信息系统的集成。一般来说, 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联信息系统五个部分。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成功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经理信息系统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解决财务管理中的计划、控制、决策等问题;组织互联信息系统是解决企业内部组织之间以及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

2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 与发达国家大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很低, 仍处在起步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 财务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有以下三点。

2.1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观念滞后

现实中, 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安于现状, 缺乏创新, 企业领导重现实、顾眼前, 不能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自己的企业, 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为此, 企业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必须提高。

2.2 企业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 许多与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的问题仍处于不断摸索、改进和修正的过程之中, 而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也还不够完善, 缺少能够使计算机确保自身安全、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这就为财务管理人员正确记录、反映商务活动的实质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也增加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确定性。

2.3 我国财务管理软件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缺乏自己开发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统一软件的专门技术人才。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在考虑企业集中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但价格昂贵, 也不适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国内的软件对个别行业的单位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有一定基础, 但国内软件开发企业普遍规模偏小, 开发能力弱。

3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

首先, 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观念的培训。大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首要的是解决企业一把手的观念问题。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通过多种形式, 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 并重视舆论宣传, 推广典型经验, 为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营造舆论氛围。其次, 要加强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知识的培训, 企业信息化应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3.2 积极推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信息化的建立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 它关系到企业界财务管理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和水平, 因此, 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是对用户企业, 还是软件企业都是一项全新工作, 再好的财务管理软件, 都必须组织二次开发, 只有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并符合企业实际的统一财务管理软件, 才能真正达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要积极发挥政府部门或有关行业协会的作用, 以行业为基础, 组织联合攻关, 推动供需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3.3 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为了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及为了尽快缩小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政府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软件行业的发展规划, 并从着眼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 按行业制定有关标准和产品编码, 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

3.4 转变经营理念, 实行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配套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加快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不仅要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规划, 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要从企业基础信息化做起, 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 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秩序分阶段推进, 否则在没有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孤立地建立起各自的子系统, 对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投资风险。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分, 以财务信息化管理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只有将企业信息化和财务信息化进行配套建设, 各个职能部门实现资源共享, 才能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广泛应用, 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信息技术的产生, 以非常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对财务工作的影响更是如此。深入研究财务信息化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 第11篇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经济飞速发展带来市场形势的瞬息万变,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地位已经完成了从组成部分到基础保障的转变,财政管理掌控着企业的经济命脉,支撑着包括生产、运营、售后等各个环节的企业活动行为,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企业规模的扩大化、经营业务的复杂化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信息数量急剧上涨和质量需求大幅提高的双重挑战,传统的财务信息处理模式因其滞后性、单一性和低效性难以适应这一剧变,在实际应片j中暴露出愈来愈明显的缺陷,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T作的顺畅进行。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企业财政管理中,有利丁企业领导方便快捷的掌控企业财力、人力布局,对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规避潜在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生存发展迫切的内在需求。

2.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符合国家社会的外在期望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企业涌人并以其科学的管理模式、高新的技术于段、高质量的生产产品迅速席卷了市场,甚至与本土企业平分秋色,针对于这一现象,实现我国企业的内部改革,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脚步,保证企业财务高效运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国家社会对于本土企业的要求和期望,通过企业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飞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管理日前发展水平还不高,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可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

1.内部原因

(1)财务信息化管理认知水平较低。首先表现在企业领导对丁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价值认知不足,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桎梏、传统管理模式的约束,许多高层管理人员满足丁现状,未能主动相应时代号召积极了解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意识不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领导意识到了转变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但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日标、复杂程度认知存在偏差,未能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系统性和全局性特征,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足,减弱了其效能的发挥,形成恶性循环。

(2)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但南丁财政信息化管理工作推广时间较短,且企业负责人对于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相关规章制度一直处丁缺失状态,进而导致企业各部门不自觉地以自身利益为重,会计信息在各个部门间难以得到顺畅传递,各种财务反馈亦不能及时送达,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同时,审计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的监察力度不够,会计数据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会计核算工作更是随意化严重,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基本职能都很难达标,更遑论对企业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3)财务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化管理是应电子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需要配套的软件和硬件支持,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投资力度不够,许多企业财务部门的电脑配置较低、会计软件也较为陈旧,在处理大量会计信息时很容易出现崩溃,同时,其保密性能也比较差,财务数据资料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信息,万一出现失窃现象,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4)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发展刚刚起步,各种制度还不完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且由于财务信息的特殊性,许多中小企业负责人会直接任命亲属,或由本人直接担任,这种情况下,很可能相关工作人员对基本的财务知识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信息化管理素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嚴重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2.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面对的外部压力来自丁基础设备的缺失,我国相关软件产品种类较少且不稳定,而国外财务管理软件造价昂贵,且对于国家支柱产业而言安全性不足,故加快我国财务管理软件的研发脚步,提高财务管理软件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迫在眉睫。

三、应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可行对策

1.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视程度

增强财务信息化管理意识,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企业负责人应主动了解相关流程,认知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效能和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局规划,合理投入人力物力,为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扫清障碍。同时,应加强宣传,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关乎整个企业的重要工作,需要全体员工自觉参与,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规范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应加快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进程,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杜绝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随意性,以强制于段带动员工自觉性发展,并且应规范相关软硬件设备的购买流程,确保所选购的软件与企业实际水平相适应,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好基础条件。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优化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管理,客户满意度,风险管理

一、项目管理定义

项目管理 (ProjectManagement, PM) 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 以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来管理项目的全部工作, 以达到预期项目目标的活动。项目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要分步或同时进行, 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二、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

项目管理是过程组, 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信息化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有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这6个基本过程。

信息化项目管理就是将这种6个基本阶段过程“可视化”、“定量化”, 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变成看得见的“文档”或者其他看得见的东西。

只有首先对这些阶段进行了“可视化”或“定量化”后, 我们才可以对项目进行监督, 进度控制等。信息化系统开发通常是通过设定一些里程碑, 通常里程碑反映出来的文档资料或部分产品进行项目管理。这也是信息化系统开发项目中的过程管理。

三、信息化项目管理诊断

实际中, 信息化项目延期的现象特别突出, 这对信息化业务的服务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应当引起项目管理人员的高度注意。项目管理者要对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 找出影响项目目标的核心问题, 并通过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进行优化。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因果图对客户满意度进行分析, 因果图如图1。本文结合对客户的回访和专家组的头脑风暴, 对信息化项目的进度、服务、质量、成本四个核心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 以确定其影响权重, 结果显示进度权重占90%以上, 这一数据说明影响客户满意度的核心因素是进度问题。

通过对信息化项目团队的调查, 本文发现信息化项目出现延期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 项目经理是技术出身, 业务熟练但是缺乏管理技能, 无法整体把握项目进度, 对项目控制较弱, 造成项目管理缺位。

第二, 项目管理流程僵化, 流程设计不合理, 流程之间存在冲突, 导致项目团队执行力弱。

第三, 缺乏对项目团队的有效激励, 绩效考核与实际项目管理结合不紧密, 未能达到有效激励目的。

第四, 项目团队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未能依据实际项目需求匹配相应人员, 往往是有的方面专业人员过剩而有的方面人员不足。

四、信息化项目优化措施

(一)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优化

在一个企业组织内, 责任权利要想能够明晰、执行顺利, 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不可缺少的。优化的重点是项目部角色、项目经理的归属、项目管理办公室 (ProjectManagementOffice, PMO) 的角色等方面。其具体的优化结构如下:

1. 提升项目部管理角色的地位, 要让其成为公司核心部门, 彻底打破原来要把其转变为公司项目的整体组织、实施、控制、评价的主导角色。

2. 项目经理归属项目部, 强化项目经理的管理职能, 明确其权利和责任是对项目进行组织、控制并对项目结果负全责。

3. 提升项目经理的资源控制权, 项目经理可以在结合业务特点及企业人力资源约束的基础上提出资源需求, 并与资源部门经理沟通确定。

(二) 项目流程优化

项目管理中最有现实意义的过程不是执行、控制而是策划过程, 因为其相比而言代价小成果大, 项目顺利执行全依赖于一个好的策划过程。

项目流程优化最重要的环节是优化流程中的项目需要与项目设计环节, 针对用户的需要进行开发和设计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信息化项目是一次性的过程, 需求分析和项目设计过程是项目管理中的最关键过程, 准确的需要分析相对与项目执行、项目控制付出的成本最小, 产生的效益最大, 好的项目设计是项目顺利执行、控制有效、客户满意的基石。

(三) 项目质量管理设计

全责意识和项目管理的环境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可以先提高项目经理的全责意识, 促进这一循环的形成。

与质量管理注重过程不同, 项目管理侧重结果, 强调执行力。因此一定要明确企业现阶段的中心管理是项目管理, 要确立项目管理的主要地位, 使质量管理服务于项目管理的管理。

(四)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与控制是项目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增加有利于项目目标实现的概率, 减少不利于项目目标实现的概率。项目风险策划程序包括:

1. 识别, 进行风险项目的识别, 这是建立在对项目特点及历史信息积累的基础之上的, 分析风险的失效模式及后果。

2. 评估, 对已经得到确认的风险的失效机理和现行控制进行分析, 风险系数, 严重度、频度、可探测度的乘积都是要一一确定结果, 风险系数数值比较大, 意味着事件发生概率高并且后果很严重。

3. 排序, 确定风险处理类别, 在结合项目所能承受的风险的能力的基础上对风险项按风险系数从大到小排序。

4. 措施制定, 针对系数较高的风险类别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制定。

5. 跟踪, 设立负责人对风险进行跟踪控制, 跟踪检测并识别新的风险。

五、结语

在信息化项目管理实践中, 针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抓住关键因素, 对项目管理环境进行针对性优化, 以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 以项目需求和设计的流程优化为重点, 突出项目管理中计划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客户满意度。并关注信息化项目的创新与研发特性, 给予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核心成员充分的授权。另外, 与客户的充分沟通, 了解客户的当前需求并适当超前也是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美]SanjivPurba, BharatShah.如何成功管理一个软件项目[M].陈明, 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2]曹萍.业主方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职能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7.

上一篇:民间借贷的风险控制下一篇: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