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利用范文

2024-07-30

成果利用范文(精选11篇)

成果利用 第1篇

1 审计成果利用的意义

1.1 加强审计成果利用,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审计服务水平的需要

多年来, 审计机关一直致力于促进成果运用, 并做到常用常新。在现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过渡的时期, 提出加强审计成果

会计师识别了控制缺陷, 即使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将一个或多个相关认定的控制风险评价为最高水平, 也不能排除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整合审计时, 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还应进一步评价内部控制, 进行控制测试, 确定该控制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以获得足够的证据支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审计意见。

3.4整合审计中对舞弊事项的特殊考虑

整合审计强调对舞弊的关注, 对舞弊的考虑具有相关性。首先, 在整合审计中,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的集合可能帮助注册会计师及时发现舞弊风险。其次, 管理层舞弊均被确定为高风险领域, 有专门的应对措施,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最后, 内部控制审计对舞弊的评估结果与财务报表审计的评估结果是相关的, 如果内部控制审计发现舞弊,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就会影响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实质性程序进行调整, 而如果从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错报, 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审计中控制测试时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即注册会计师应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考虑重大错报的原因是否由舞弊造成的, 进而确定内部控制缺陷。在财务报表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来评估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方面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在内部控制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应该考虑依据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风险的评估结果来修改审计计划, 并测试相关控制, 以确认是否存在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或因内控制度漏洞导致舞弊的控制缺陷。同样, 注册会计师也应该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控制测试的结果。如果确实存在舞弊控制缺陷, 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实施进一步程序以查明是否确实存在舞弊并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

的运用, 更需要认真审视当前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 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 使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 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2 加强审计成果利用,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审计部门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着手, 提出宏观、具可操作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通过加强审计成果运用, 规范和改善政府执政行为, 提高政府部门理财和管理经济能力, 确保公共资源的合法、合理、高效运用, 通过有效的财力支出, 而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

3.5出具审计报告

在形成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时, 注册会计师应综合评价发现的重大错报及识别的控制缺陷, 并考虑是否获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对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发表审计意见。整合审计中每一部分审计结论与其他部分审计的结论是互相支撑的, 注册会计师应当控制测试并得出是否有效的结论的内部控制包括内控审计中控制测试的结果和报表审计中的控制测试。因为这种控制同时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控制风险评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两种审计应该分别出具审计报告, 我们可以借鉴PCAOB发布的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在审计实务中允许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单独或合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4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的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的整合审计很有必要性, 在审计实务中也具有可行性。整合审计对提高审计效率、发挥审计的协同效应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应当从审计计划、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对整个审计流程进行整合, 并对舞弊事项进行特殊考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龙平, 陈作习.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及启示[J].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1) .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 200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基于EMD的螺纹钢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研究

王立民, 兴长宇, 薛雅嘉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3)

[关键词]EMD分解;最优套期保值率;套期保值期限;螺纹钢期货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金融危机之后, 世界钢铁工业开始缓慢复苏, 国际钢铁需求

[收稿日期]2011-1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0ZD&029)

[作者简介]王立民 (1962-) , 男, 北京人,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行为金融、金融物理等。

1.3 加强审计成果利用, 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 审计机关有效的审计人力资源短缺与审计任务不断加重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而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可以适度缓解人力不足的矛盾。通过对审计机关自身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探求审计成果共享, 提高了审计效率。通过建立机制, 加强上下审计机关之间、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发挥协同作战的作用, 形成审计整体合力。

2 审计成果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审计成果利用的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2.1 结论性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于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报告》, 下达《审计决定》, 并抄送上级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后, 即视为一项审计项目基本结束。这样, 审计结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

2.2 信息性资源没有完全发挥功效

在现实工作中, 各级审计机关对综合分析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审计建议, 只是以向上级机关报送为主, 大量审计成果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在基层审计机关, 广大审计人员甚至单位领导, 还仅仅满足于完成计划或领导交办的审计项目, 将信息编报工作视为一种负担, 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

2.3 统计性资源更是局限在审计系统内部使用

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反映审计成果的数据、反映审计劳动量等审计成本的数据, 成了只给劳动者本身观看的数据。因此, 审计机关与外部就缺乏一种沟通, 社会期望值与审计机关所能达到的监督广度、深度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距离, 客观上造成了对审计工作的一些误解。

3 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3.1 抓好成果的宣传利用, 建立披露和上报制度, 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

首先要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工作, 重点是提高审计结果传

要]本文运用经验模态分解 (EMD) 方法对螺纹钢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对数收益率数据进行分解。通过对不同周期的分量进行对比, 本文研究了套期保值期限与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和套期保值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套保期限的增加,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先增大, 后减小;螺纹钢市场进行不同期限的套期保值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螺纹钢现货生产和经营的风险, 短期套期保值的效果更好。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2) 06-0029-06

将接连创出新高。中国占世界粗钢产量比重约为45%, 已从2000年的1.27亿吨上升到2010年的超过6.267亿吨。钢材价格的波动日益频繁, 使得中国钢材企业受钢材价格风险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而, 如何规避价格风险成为越来越多钢材企业面临的问题。

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基础, 是要选择合适的模型估计最优套期保值率。Witt运用最小二乘法 (OLS) 对美国1975-1984年的玉米期货数据进行了套期保值比率估计的实证研究。

递的时效性和目的性;其次要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最后加大对审计成果对外的宣传力度, 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 扩大审计影响, 大力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当前用此办法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正日益受到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视。

3.2 抓好审计成果的分析工作, 建立分析机制, 提升审计成果质量

要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 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三是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要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要有宏观意识, 不能就事论事;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不能泛泛而论, 为建议而建议。

3.3 要狠抓成果的落实, 尽可能将审计成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被审计单位固本清源、规范行为。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 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以及审计回访制度, 进而督促结论真正落实, 同时还要关注和督促移交案件的查办情况。要不定期召开分析汇报会, 对审计成果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同时要召开纪检监察、人事、审计联席会议, 加强沟通, 相互配合督促审计成果的落实。

3.4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审计人员各方面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 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对时代、形势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 增强审计的发展后劲。要积极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活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就是为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打牢人的基础。

总之, 要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就要充分利用审计成果。要在成果的利用、分析和落实上狠下工夫。审计成果的利用是前提、是基础, 而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是成果利用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审计成果的最终落实则是前二者的根本保障, 三者相互关联, 共同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

摘要:审计成果能否得到顺利落实, 发挥应有的作用, 是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笔者从审计成果的意义、当前审计成果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3方面, 对审计成果利用进行粗浅的阐述。

成果利用 第2篇

完善运行机制 注重成果利用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手段,加强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党的十六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从建立健全有效基层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入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05年以来,我局累计对4名基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干部队伍监督和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我县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层次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特点,我局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制度入手,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常委、组织部部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审计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研究决定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二是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了由县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审计局六部门组成的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办法、操作规程,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定期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协调、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三是强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能。于每年年初召开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析研究干部队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由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机关发放委托审计通知,并提供有关干部的任职期限、审计范围和审计主要内容等资料,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所掌握的该干部经济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线索,财政部门协助提供有关资料,审计机关按审计程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质量规范建设,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经济责任审计是考察、了解和监督、管理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审计结果对于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领导能力、综合素质等起着 重要的评估作用。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审计内容广泛、审计时间间隔跨度较长,而且要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和评价,事关被审计人的命运前途,审计责任重。因此,我们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增强审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努力提高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1、坚持“三个突出”,科学地把握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一是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对乡镇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着重审计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同时视其管辖范围、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统筹考虑,进行综合审计,必要时要抽查其主管的下属单位;二是在审计乡镇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出了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的变化情况的检查;三是针对审计程序的特殊性,突出了人性化特点,审计部门从下发审计通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都坚持与被审计本人见面,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重送达,双重征求意见,认真倾听被审计人的意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合理。

2、坚持“三个结合”,努力提高审计效率。一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其他专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衔接的 问题,适当扩大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在各项审计工作中,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审计资料,建立审计档案资料库,避免重复审计,实行审计资源共享,以减轻经济责任审计压力。二是坚持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选择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安排一定数量的任中审计,以便在领导干部离任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坚持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成果在抽查确认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量相对集中的时候,组织抽调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与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交叉组成审计小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3、注重成果运用,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监管和权力监督制约作用。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做好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关键。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情况和查出的问题,深刻研究剖析,及时完善相应措施,纠错整改,堵塞漏洞。

一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使用上的把关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把用人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由组织部门将其列入 每位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考核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查办腐败案件上的先导作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不断加强审计执法力度,认真对领导干部违反财经法纪行为进行分析,时刻注意发现案件线索,并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

三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教育管理上的警示作用。一方面审计部门对被审计部门单位领导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召开相关会议,通报审计结果,及教育了本人,又警示了其他领导干部。一方面对审计中发现有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对其进行廉政谈话,讲清危害,敲响警钟。

二、在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一是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多向领导汇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让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有更深的了解。可采用多种方法使领导关注,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二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各职能部门职责后,在审计进点时,审计部门可与纪检、组织等部门一起召开进点会;在审计中遇到审计手段难以核实的问题,需纪检、组织等部门介入的,可提请纪检、组织等手段加以解决。需要人事、财政部门配合查实的,可请求人事、财政部门协助。审计结束后,由纪检、组织等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到干部廉政档案和干部考核档案中,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

三是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检察机关间的信息沟通。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发现涉案资金不够立案的线索时,应主动向审计机关提供线索。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在查证属实后,应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目前我县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先离后审”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没有体现应有的监督效果。现阶段对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往往是先离后审,一般由组织人事部门先对离任干部下达调任通知,再由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此种审计方式所起作用仅为新任领导摸清了家底,为被审计单位财务移交充当“公证人”,而对离任者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无实际意义,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法体现,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

2、有“重查实,轻处理”的现象。一些领导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前一再强调要查严查细、查深查透,等审计查出问题后,却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问题不追究。

3、体制不完善,案件资源难共享。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在办理经济案件中,可发现涉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大量线索,但缺乏相对专业的查证力量。而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可发现许多涉案线索,但又缺乏更为有效的手段将违纪事实查 深查透。由于没有建立畅通的联系工作机制,使部分案件线索未达到资源共享。

4、未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衡量标准,审计结果难于利用。对审计结果中发现的一般性违纪、严重违纪、触犯法律以及政绩突出和政绩平平等,缺乏统一衡量标准和界定,查处的相关制度也不健全,难以满足干部管理和改革用人机制的需求。

5、审计内容还存在漏洞。为了加强村干部的廉政建设,我先对村级财务实行了“村财乡管”,在审计中发现,有个别乡镇领导干部挪用村集体资金、对村财务收支把关不严,造成村财务管理中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只对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忽视了“村财乡管“中的问题。

四、对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的建议 1、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时机。经济责任审计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规范性措施,保证审计时机的合理确定。一是采取先审计后离任的方式,能准确的评价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组织部门提供干部使用的准确依据;二是采取任中审计、年度审计为主和离任审计为辅三者相结合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审计目的,保证审计结果的利用率,而且可将违纪违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2、严格审计结果管理,确保审计结果运用的规范性。一是严格控制审计结果的抄送范围。审计机关应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抄送对象,以防止审计结果的蔓延和泄 密;二是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审计机关要会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同做好审计结果档案信息的沟通工作,达到信息成果共享的目的,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和转化落到实处。三是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结合。

3、提升审计质量,促审计结果的转化利用。一是从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入手,完善相关制度,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有章可循;二是从加强内部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把审计控制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三是及时提炼归纳出有深度、有份量的审计报告和综合报告,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完善审计内容,杜绝有权无责。把村财乡管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堵住村级财务收支中的漏洞,逐步加大对村财务的监管力度。

虽然我县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的工作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不足。我们将继续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真学习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强化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拜 城 县 审 计 局

成果利用 第3篇

【关键词】竣工财务决算 审计成果 规范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

一、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部于2002年9月27日颁布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其中,第三十七条: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一般比较重视工程项目建设,而忽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和管理,影响了新增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分析总结。具体表现为:

(一)项目公司未按照规定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项目公司在项目建设完工一年甚至几年后仍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内容不完整,数字不准确

竣工财务决算是全面反映项目建设全过程财务情况的文件,建设成本不仅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还包括为房屋、道路配套的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设备投资支出,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建设单位管理费、设计、监理、前期报建费用、借款利息等待摊投资支出及其他投资支出等。而部分项目公司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存在如下情况:一是将部分不需要安装的设备纳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核算;二是将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借款利息计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费用或将运营通车后借款利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核算;三是将不属于本项目的成本支出列入该项目建设成本;四是将本项目的部分待摊投资支出列入其他建设项目的工程支出;五是项目建设成本的不同明细项目之间错列;六是征地拆迁等费用支付依据不充分、基础资料保存不完整甚至遗失,导致工程成本被审计核减;等等,所有这些不但造成移交的固定资产总值不准确,更是面临国有资产流失难以追回,甚至违规违纪被移送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

三、原因分析

(一)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未能及时编制的原因分析。

1.项目公司及其主管部门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重视不够。项目公司一般把项目建成通车作为政治任务,重视项目建设过程,尤其是关注对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的管理,而忽视对基建财务工作的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不按时积极主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和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而是被动等待审计厅或审计署的竣工决算审计通知,从而影响了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进度。

2.对建设项目前期的报建资料和建设期间的结算资料保管不善,到进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时,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充决算资料,导致无法按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

3.项目公司工程、计划部门不及时办理工程结算,财务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汇总建设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影响了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进行。

4.工程预付款超进度、超比例支付,导致施工单位剩余工程款数额很小,施工单位嫌申报结算数额手续麻烦,直接放弃工程余款,也不积极配合项目公司提供申报结算资料,致使项目公司申报结算资料不全,无法申报工程结算,从而也影响了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

(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内容不完整,数字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一是工程、计划部门人员安排不当。工程、计划部门的骨干人员在项目建成通车后即前往其他新的建设项目甚至辞职离开公司系统,留下来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人员对项目建设过程不了解、不熟悉,无法清楚还原当初的事实;二是没有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基建会计制度规定,对制度不重视、不理解、不熟悉,导致日常工程建设成本核算不准确、项目归类错误甚至遗漏部分项目。

四、总结经验,借力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审计把关思想。在思想上,项目建设管理者要树立审计把关思想。在项目建设管理中涉及经济往来的各方方面面,大到对外投资、招标、定价、结算,小到接待费用的账务处理等,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能通过政府审计为准则,开展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在措施上,项目建设管理者要适应政府审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既有基建程序方面的问题、管线拆迁未公开招标问题,也有平时没注意到或者认为无关要紧的问题,如招标过程中部分资格预审时间存在不足等问题。为此,在后续项目建设管理上要更科学、更精细、更严格地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加强日常管理力度,开展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注重事前、事中审计;要珍惜利用每一次上级单位的财务检查、财监检查、审计部门检查的机会,早发现、早提醒、早整改,减少得大病、得重病的几率。

二是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设计数据和图纸加大审核力度,保证清单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工程量清单是工程变更、计量支付工作的基础,清单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为提升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一方面建议在设计合同及设计咨询合同上均设置设计质量和审查质量奖惩条款;另一方面,鉴于清单修编工作量大,且项目公司的主要工作重点已经转向现场管理,建议将工程量修编工作,向外委托咨询公司或由其他设计院进行复核修编,项目公司安排专人跟进、协调与沟通,向被委托方解释计量支付条款,做好有关工作衔接。

三是完善合同条款,改变合同条款设置思路。项目公司在起草合同文本时,要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核对工作,尤其要注重合同条款自身的前后对应,以及合同中计量支付条款与工程量清单的前后勾连一致。另外,为了控制造价,在专用条款中将很多不利于招标人的条款进行删除,尤其是工期延长、窝工补偿、停工赔偿等条款,将这些施工风险尽可能地转嫁给了施工单位。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征地拆迁等原因,工期延误、窝工、停工时有发生,致使后期的赶工补偿因无合同条款支持而被审计核减。所以,建议对于此类条款,按照既能适当调动施工单位积极性,又能控制造价,避免合同风险的原则处理。

审计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借力点,又是规范公司管理,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推手。项目建设管理者要借鉴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在不同项目出现相同的问题和缺陷,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园.《浅谈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8(71).

健康养殖可利用的技术研究成果 第4篇

1.建立了快速准确鉴别猪氟烷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培育出了瘦肉猪抗应激品系;2.研究了猪背膘厚和产仔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建立了规模化养殖场的信息管理系统;4.研究提出了高效实用的排泄物固液分离方式和粪污排放再生利用资源化处理的有效模式, 污水排放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Ⅱ级标准。

“十五”期间:

成果利用 第5篇

更好履行监督服务职能

审计成果,一般是指审计过程中形成的被审计对象有关业务活动信息,审计发现的先进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审计意见或建议等信息。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业绩体现,是审计人员劳动的精神产品,其不能利用或不能充分的利用,将直接影响到审计职能的发挥和审计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事关审计事业的发展。本文现就审计成果利用现状,如何提升利用水平等问题提出以下思路,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审计成果利用现状

(一)内容贫乏,管理分散

审计工作人员由于忙于赶项目进度,学习培训得不到保证,知识结构及理念没有及时更新,缺乏较强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对问题的把握上按部就班,缺乏全面性、全局性的更高认识,注重审计对象个体的信息审查,经常是就项目谈项目,就问题谈问题,致使审计成果内容贫乏。由于工作分工及各审计组的相对独立性,致使审计成果散落在各自的档案中,得不到串联组合,更谈不上整合利用,导致同样同类型3-

审计质量得到提升,审计的成果才会有时代的内涵,才能顺应新时代对审计成果利用的新要求。

三、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的思路

鉴于县区级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发展现状,在制度和法律的范围内要保证审计成果充分利用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因此,审计机关只能尽最大努力,实事求是,坚持不懈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还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以使审计成果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一是建立综合分析制度,不断提高审计成果质量。要将各审计组、各专业科室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把带有共性的,屡查屡犯的性质严重的问题提炼出来,分析其客观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有效治本的建议性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要将各种审计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审计建议的可行性,执法效果以及措施进行一定范围的评价,分析评估建议执行,落实的效果及带来的效益。要不断寻找审计业务中带规律性的问题,针对规范性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审计内部工作制度,使审计工作更加贴近客观现实。

二是落实跟踪问效制度,确保审计成果在各个环节的利用。要改进审计回访制度,建立健全更加具有内控性的审计回访机制,以回访促整改提高。要改进和加强后续审计,督促审计对象的整改措施落实,检查整改效果。

三是完善上报和通报制度,逐步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断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面。现实工作中,审计结果的报告、决定信息报送范围还较窄,仅限于有关单位和个人,还未建立更全面、更宽泛的结果报送制度,造成审计成果的闲置,相关单位得不到应有的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要逐步建立审计结果向相关部门通报制度,不定期召开分析汇报会,对审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协商,也可通过召开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部门联系会议,与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以避免重复监督的现象,也更有利于其他部门根据审计成果信息,修改完善有关制度。要逐步试行审计成果公告制度,结合县区行政管理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告,扩大审计影响,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以促进审计对象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也可促使其他单位举一反三地自查自纠,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可扩大民众的知情权,更有利于群众对政府及机关工作的监督。

四是建立审计信息库,以达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要充分利用AO系统和OA办公系统及局域网的功能,将审计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建立审计结果信息库、审计对象信息库、审计人员机构信息库,以充分利用现有结果及历史数据,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空耗和审计对象的负担。整理、收集审计法律法规等资料,将典型案例及处理情况进-5-

成果利用 第6篇

关键词:3S技术?国家级核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中图分类号:P208;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31-01

目前,3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管理中的应用,已由单一应用向综合或集成应用发展:以多源遥感影像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检查的数据源,以GIS作为数据叠加分析和信息提取平台,以GPS/PDA为外业调查定位手段,三种技术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内业核查、外业核查等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2010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作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准确规范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真实性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2]。其目的是全面核查县级变更调查成果,确保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为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评定提供量化依据。

1 核查方法与技术流程

项目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等先进技术,利用成果核查软件,采用归纳整理、人机交互检查、统计分析等多种内业核查方法,借助核查地区地类影像样本目视判读,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结合遥感监测成果,对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核查,逐地块检查变更调查成果数据与最新遥感影像及实地的一致性。保证土地利用现状、图件、数据三者一致。

通过内业核查,为外业实地检查提供目标和参考,为分析、验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提供基础资料,对国家下发的外业核查新增建设用地疑问图斑逐一进行实地核查,考虑外业核查图斑分布不集中、分布范围比较广等特点,充分利用GPS/PDA硬件平台,结合GIS的空间查询和分析技术对核查疑问图斑进行快速查找和定位,采用“远看近判”的方法开展核查工作。并对核查图斑进行实地拍照,获取实地现场资料,同时将核查的详细情况记录,并进行汇总统计、编写外业核查工作报告。

1.1 3S技術在核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核查,其目的是检查地方变更调查成果是否存在技术或人为因素造成数据失真,确保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2 遥感技术

遥感是获取土地信息的主要手段,具有极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文章采用数据库空间叠加套合检验法,开展内业地类一致性核查。以多时相、高分辨率的标准时点的遥感正射影像图为底图,在统一的地理参考坐标系统下,叠加需要核查的土地利用变更地类矢量数据,人机交互目视判读影像,结合解译标志,逐个对比检查影像判读地类与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一致性,将判读认为不一致的地类图斑标注处理,按照规定提取分类汇总归纳,形成数据文件,为外业实地核查提供依据。

1.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与分析多源时空数据的理想平台[3]。依据国家下发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开发统一的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软件,采用人机交互式检查方法,检查数据库的数据精度、数学基础、图层的命名、拓扑结构及属性结构等是否正确,并对各层间的套合、逻辑一致性进行自动检查。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将遥感监测提取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监测图斑、本年批准建设用地(即B和P图斑)及“批而未用”土地建设情况(即PJ图斑)等与基础库图斑及变更数据库地类图斑等进行叠加分析处理,并将符合核查规程要求的图斑提取形成疑问图斑,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的基础上,利用核查软件,按照疑问类型对疑问图斑进行分类型和分地类统计汇总,填写县级“疑问面积分类型统计表”和“疑问面积分地类统计表”。

1.4 GPS/PDA技术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中文简称为“球位系”,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4]。在外业核查过程中,采用GPS的空间定位技术可以快速便捷的搜索到核查图斑所在位置。

外业核查人员通过存储在PDA设备中的影像栅格底图数据和套合的疑问图斑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就能直观地在底图上查找到核查图斑所在的空间位置、几何形状等信息。对外业核查疑问图斑逐一进行实地核查并拍摄实地地物照片,确保照片与疑问图斑一一对应,填写外业核查记录表,为以后开展复核工作和内业后处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2 结语

“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核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受气候、地理环境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影响,在核查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1)部分核查地区受外部气候条件的影响,大气窗口时间较短,在影像数据收集时不容易获得无云雾覆盖的同时相图像。需要对该卫星图像进行去霾处理;

2)内业核查时,部分地区采用影像分辨率较低,结合解译标志进行地物类型判读时,对个人影像判读经验要求较高,不同的作业人员可能产生不同的判读结果,影响核查效果;

3)外业核查过程中,由于GPS接收卫星数据各地投影参数的不一致,以及差分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在进行定位导航时,会出现实地位置与核查疑问图斑位置有较大偏移的情况,还需要参照纸质的核查图斑分幅图进行比对,影响核查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遥感卫星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新型传感器的应用,地物光谱分辨率的增强,遥感影像数学处理模型方法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以及PDA硬件技术的发展,3S技术在空间信息获取、更新、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越来越强,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湘.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国家级核查的思考与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0(12):18-20.

[2] 史赛赛.3S集成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应用[C/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09-17.http://www.paper.edu.cn.

民间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探析 第7篇

民间审计, 是指依法成立的民间审计组织接受委托,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依法独立进行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活动。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于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权相分离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而产生的, 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监督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现阶段, 民间审计业务的执业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不附属于任何机构, 在经济上实行自收自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因此会计师事务在业务承接和执行审计业务时, 必须考虑审计收费和审计成本。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定义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现代组织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错误与舞弊,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 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及存在的问题, 从而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 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 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为企业规避风险出谋划策。

二、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系

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系除了两者都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外, 更主要表现在两者都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2006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重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全面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 除吸收前两项审计模式的优点外, 在适应经济业务复杂化和合理规避审计风险的要求下, 强调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审计委托前要对客户的固有风险特别是其中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行业风险、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这些风险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确定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可能的领域与方向的重要依据, 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为了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的需要,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 2009年实施新的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在原有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五个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个科目。

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在当今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角逐情况下, 企业风险总是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不但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而且还要防范各种突发性的经济风险, 如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投融资风险等。企业只有全面地了解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分析和研究导致这些风险的因素, 实施相应的措施, 才能减少企业的损失, 从而经受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考验, 并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施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一是通过检查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及合规性, 及时发现背离法规和监管措施的问题, 保证业务经营活动在法规和监管措施允许范围内进行, 降低业务经营风险。二是通过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 以及各种章程的合理性、完备性和有效性, 找出其中的管理缺陷和控制弱点, 防范因缺乏控制而产生的风险。三是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日常监控, 及时发现异样情况, 防止财务风险。一种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将极大地推动内部控制机制, 它通过查错纠弊、揭露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控制薄弱环节、揭示风险概率较大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改进建议, 达到企业的自我制约、自我改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 提升管理水平,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正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比外部审计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 而且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通过的内部审计的定义时, 把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三、民间审计应当如何利用内部审计成果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民间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 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第一,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 不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业务活动, 但要对各项经营业务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 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民间审计人员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 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 就需了解其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情况。第二, 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民间审计有一致之处, 例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 与外部审计的审计内容相同, 所依据的标准都为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在方法上都要评价内控制度, 检查凭证、账册, 核对账表一致性等。这就为民间审计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创造了条件。第三,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审计成本。民间审计组织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 自收自支, 这就要求民间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以后, 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 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使民间审计组织节约审计费用支出。

民间审计人员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 要对其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解, 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与方法, 提高审计效率, 保证审计质量;同时, 针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 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内部控制, 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此外, 民间审计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审成果和对下属单位审计的结果, 以减少审计工作量, 提高审计效率。

民间审计在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之前, 需要对内部审计的环境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核评价。民间审计只有在审核评价认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工作足够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在整个组织结构中的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高, 专业胜任能力强, 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工作规范, 审计质量控制严格, 审计工作成果比较可靠时, 才能对内部审计成果进行利用。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不能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不能损害内部审计及其所在单位的声誉与其他利益。

参考文献

[1]、吕欣航.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 (下半月) .2006 (10)

[2]、迟荣.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会计之友.2008 (4) 上

利用GPS成果绘制河道横断面图 第8篇

关键词:GPS,绘制,河道横断面

在河道开挖等水利工程建设中, 需要沿工程中心线位置, 每隔一定距离测绘原始地面的横断面图, 作为河道横断面设计和计算开挖、回填土方量的依据。横断面绘制对于很长的路线和复杂的地段来说, 是一项繁重而又枯燥乏味的工作, 因此, 如果能有一个准确、快捷的绘制方法, 将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现在虽然有一些软件可以自动生成断面数据和断面图, 但对于许多基层技术员来说, 要么根本没有此类软件可用, 要么用得不够熟练, 达不到既快又准的效果。为此, 在多次的地形测量和断面绘制的实践中, 笔者总结出了根据GPS测量成果, 利用Excel和Auto CAD应用软件, 计算机绘制横断面图的方法。现以某河道为例, 演示一下断面测量数据的整理和横断面图的绘制过程。

1 绘图原理分析

横断面图是由一系列特征点依次相连形成的, 决定它们位置的因素只有两个:距离和高程。我们把一个绘制好的横断面图向左平移, 到起始点刚好位于纵坐标轴上为止, 可以看出, 每一个特征点到纵坐标轴的距离都是该点的起点距, 高程都是该点到高程基准面的距离。利用GPS成果中各点的x和y坐标值, 可以算出每个断面上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 把这个距离当成该点的x坐标值, 对应的z坐标值不变, 这样就可以在CAD中绘出各点的图像, 依次连接起来, 就形成了该断面的形状。当然, 这不是最终结果, 还需将它平移到预先创建的模板中, 放到恰当的位置。

2 GPS成果的整理

下表是某河道一个断面的GPS成果, 表中第1~5列为从河道左岸到右岸依次测得的10个特征点的原始数据, x和y坐标值为省去前面相同部分, 简化后的数值。

上表在Excel中计算较为方便, 利用数学公式—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L=SQRT ( (x2-x1) 2+ (y2-y1) 2) , 其中 (x1, y1) 和 (x2, y2) 分别为相邻两点的x和y坐标, 算出断面上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填入表中第6列, 再设1点为起始点, 分别算出各点的起点距, 填入表中第7列。由于横断面纵向和横向往往采用不同的比例, 以便于读取和标示, 因此, 还需对数据进一步处理。

3 根据比例处理数据

假设横断面图打印在图纸上时, 纵向比例为1:100, 横向比例为1:500, 即图上距离纵向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m, 横向1厘米代表5m。为此, 需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CAD图的打印比例, 二是CAD绘图时图形单位和实际距离的对应关系。

1) 打印比例的设定。打开空白CAD图, 依次点击“文件”、“打印”、“打印设置”, 在“图纸尺寸和图纸单位”栏中点选“毫米”, 设置1mm=10单位, 即1cm=100单位。在此设置下, CAD图上长度为100单位的线段, 打印到图纸上的长度为1cm;

2) CAD图绘制比例确定。根据打印比例和图纸比例, CAD图上100图形单位代表纵向实际距离100cm, 横向实际距离500cm, 即1图形单位代表纵向实际距离1cm, 横向实际距离5cm。这样, 就需要把上表第5列和第7列的数据进行调整, 转换成相应的绘图用图形单位。具体做法是:把第7列的数据乘以100, 再除以5, 即20∑L填入第8列;把第5列的数据乘以100, 即100Z填入第9列。

4 横断面图的绘制

4.1 创建模板

根据断面上各点的∑值和Z值的变化范围, 创建坐标系, 绘制网格, 作为各断面图的通用模板。

4.2 数据准备

在Excel中, 有一个将文本合并成字符串的函数concatenate, 利用它将各点对应的20∑L和100Z这一组数值, 合并成字符串 (20∑L, 100Z) , 作为对应点在CAD图中的x和y坐标值。

4.3 断面形状绘制

在Excel表中选中这一列字符串, 复制。打开CAD图, 单击多段线命令, 将光标移至屏幕左下方“指定起点”处, 单击“粘贴”按钮, 按回车键, 断面图形状即绘制完成。

4.4 精确定位

成果利用 第9篇

关键词:煤矿,利用,汇总

0 引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国土资发[2008]27号文件)及《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单矿种省级汇总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2010年8月),江西省在完成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之后,按要求进行煤矿省级汇总。

1 汇总成果构成

1.1 江西省煤矿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报告

1.2 附表

(1)江西省煤矿核查矿区基本情况一览表;(2)江西省煤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总表;(3)江西省煤矿累计消耗资源储量汇总表;(4)江西省煤矿压覆资源储量汇总表;(5)江西省煤矿上表资源储量汇总表;(6)江西省煤矿(原)未上表资源储量汇总表;(7)江西省煤矿保有资源储量表;(8)江西省煤矿已占用保有资源储量表;(9)江西省煤矿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表;(10)江西省煤矿开发利用简表。

1.3 附图

(1)江西省煤矿核查矿区资源分布图;(2)西省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3)江西省煤矿资源储量利用建议图;(4)江西省煤矿典型矿集区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图集。

1.4 江西省煤矿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数据库

(1)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2)省级单矿种资源利用调查成果汇总数据库。

2 汇总流程

煤矿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是煤矿汇总的基础,因此,汇总前要确认全省煤矿核查单元成果数据库无错。下面主要介绍数据库汇总、核查矿区专题图层提取及汇总图件的制作。

2.1 数据库汇总

(1)生成统一的省级核查成果目录结构,目录结构(如图1):将全省煤矿核查矿区数据库文件夹放置在上图中“核查矿区数据库”对应的各行政区分属文件夹内。拷贝一个空的单矿区库放在“汇总ACCESS数据库”目录下,作为汇总库,并在录入系统的系统设置中指定“储量核查库”数据源到这个汇总库中,指定“图形库路径”到“核查矿区数据库”。(2)矿区批量导入,将上图中“核查矿区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库统一汇总到汇总库中。(3)省级汇总库初始化及生产矿产地和矿产点属性表。如果矿区编号的前6位代码与新的行政区划代码不一致,则要在录入系统界核查矿区属性表中修改。(4)省级汇总报告数据提取:自动提取出汇总报告所需要的插图、插表。

2.2 核查矿区专题图层提取

按照实际所需的矿区内容选择“根据图件对应的数据库中专题图件表中的参数”进行叠加,叠加完成后则会自动生成下列17个汇总图层,并放入“汇总GIS图层”目录下。

2.3 编制汇总图件

本次汇总需提交四大类图件,分别放在“汇总专题图件”目录下,形成五个子目录。

2.3.1 江西省煤矿核查矿区资源分布图

该图主要反映煤矿资源在全省的分布及资源储量的总体统计性特征,包含主要图层(如图2):地质底图点、线、面;矿体线、面;矿产地点、矿产点、核查矿区编号;核查结果汇总表点、线;核查矿区一览表点、线;占用结构图点、线、面;矿区规模储量分布图点、线、面;煤类储量分布图点、线、面;勘查程度储量分布图点、线、面。

2.3.2 江西省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该图主要包括两张图,一张是全省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总体分布图,主要反映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概貌及统计性特征;另一张是放大表示的矿集区索引图,表达各矿集区的资源利用情况。各图包含的主要图层如下:

(1)开发利用现状总体分布图。地质底图点、线、面;核查矿区线;资源储量利用面;核查矿区编号;矿体面;矿集区点、线;资源储量利用总表点、线;资源利用一览表点、线;统计直方图点、线、面;煤类构成点、线、面。(2)矿集区索引图。地质底图点、线、面;核查矿区线图层;核查矿区编号点;采矿权线、点;矿体边界线;资源储量利用线、面;采矿权属性表点、线;资源储量利用总表点、线;资源利用一览表点、线。

2.3.3 江西省煤矿资源储量开发利用建议图

该图底图为全省地理底图,主要要求从资源储量合理化利用角度,在上图的基础上,表达资源开发布局的思路和建议。图面内容和上图大致相同。

2.3.4 江西省煤矿典型矿集区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图集

该图在开发利用图二的基础上对典型的矿集区分别进行图件的制作,每个矿集区图包含的主要图层如下:地质底图点、线;矿集区范围线;核查矿区线;采矿权线、面;资源储量利用线、面;矿体线、面;采空区线、面。

每张图集上还要用插图或者插表反映出矿集区的主要统计性信息,并对每个矿集区作简要统计性文字说明。

3 小结

成果利用 第10篇

《内部审计思想》和《企业内部设计指南》均指出:内部审计是指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 对资产的安全、完整, 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其特点是: (1) 范围和作用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内部审计既要审查会计账目、会计行为和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更要注重审查企业的产供销等各项经济活动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业务活动;不仅要实行事后审计, 而且更注重实行事前审计;既要查错防弊, 起防护性作用, 更要注重为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建议, 起建设性作用。实施内部审计, 有利于监督部门、单位遵守政府的制度法令, 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协助内部人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保护财产安全完整, 经济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并保证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 (2) 从工作深度上看, 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常设的专职机构, 熟悉部门、单位内部的情况, 并有充分时间有针对性地做细致的审查。审计成果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充分履行审计职责的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绩。审计成果可以存在于审计工作之中, 也可以通过音像、书面等形式表现出来。审计成果运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被审计对象不是就问题改问题, 而是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二是审计意见和建议被领导采纳后, 通过完善制度、修改政策, 让未审计对象对被查处的问题进行对照分析,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二、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 企业内审成果转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从整体上说, 由于企业市场化不断加强, 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 对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 仍有相当多的企业并没有从更高的层次真正认识到, 在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上,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尤其是不够重视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 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未能在企业风险管理控制方面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不少企业衡量内审成绩与查处力度往往侧重于:审计查出多少个问题, 查出多少违规金额等等, 汇报材料最后上报领导了事。不注重内审成果的转化利用, 没有把内部审计成果及时转化为推进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内审整改跟踪举措不力, 内部审计起不到应有作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针对性不强, 为查而查, 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内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审计结果过于笼统, 定性不准;审计汇报多是停留在表层, 缺少切合实际的比照、分析和总结。因而, 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导致内审成果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没有得到及时转换利用。加上部分企业领导存在着重财务轻审计, 由财务人员兼管审计等错误理念, 使得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长期没有得到重视。

三、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的高度, 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利用显得尤其紧迫。

总的来说, 其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益和体制的制约因素。经济组织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 降低了审计作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审人员政治待遇、福利待遇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甚至低于某些职能部门等方面的利益及体制方面的因素。 (2) 内在因素。一是操作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存在不自觉的制度与实际偏差。二是取证不当。即内审要查问题并且要查证据。三是定性不准。主要表现在定性错误、夸大错误的程度以及缩小错误程度等。四是内审质量不高。由于原始的检查方法和现有审计手段导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 (3) 环境因素。一是重要因素的制约。被审计单位的配合, 是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二是保障因素的制约。制度健全, 是审计成果转化的保障。三是观念思想制约。即:审计人员认识上的误区, 使审计成果的转化失去了推动力。被审对象认识欠缺, 存在逆反心理。

四、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机制构建和路径分析

1. 建立内审发现问题通报机制。

为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 针对审计查出多少个问题、多少违规金额等等内审监督检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进行通报, 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 引以为戒。使一家企业的审计成果成为多家企业借鉴的依据, 使审计信息辐射实现时间、空间上的跨越, 为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而努力。各企业各部门也能对照通报的问题, 举一反三, 并从内部控制上进行深入分析, 查找原因, 认真进行自查自纠, 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防范和控制风险。

2. 建立内审专报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 要建立审计专报制度, 对阶段性重点的或涉及多家被审计对象的审计项目进行分析, 不定期地以《内审专报》的形式报送行领导, 提出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建议, 以期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 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3. 建立审计跟踪机制。

以鹤煤集团供应分公司为例, 该公司高度重视内审整改建议和措施的落实, 自2005年起, 每年年底, 都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台账, 将一年以来所开展项目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照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整改报告, 进行一一分析, 逐条检查, 看是否存在未整改到位的情况, 计算整改率, 找出问题症结, 提交相应的分析报告。根据整改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审计或审计回访, 加强对审计建议、意见的整改落实, 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对被审问题的认识, 以促使其加强管理。

4. 建立内审信息沟通交流机制。

组织人事、纪检监察、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是促进审计成果运用的保证。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 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果交流会议, 相互通报前一阶段的监督成果, 共同掌握被审计或被检查对象的有关情况, 建立审计成果利用和转化的协调机制。

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 可以扩大内审的影响力, 提高还可以内审监督的有效性, 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内审队伍。审计成果的运用改变内审人员的思维路径, 克服“就审计而审计”的观念, 逐步建立以建设性审计理念引领内审工作。

五、推进内审成果转化利用、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分析

如何推进内审成果转化利用,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控制, 笔者认为有几点对策:

1.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特别是企业领导层的认识。

针对我国不少企业存在的对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认识不足的问题, 首先要从观念上有所转变。要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使大家把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只有提高了企业领导的认识, 才能使其有加强内部审计的动力和愿望, 内部审计制度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

2. 建立内审责任追究制, 推进内审成果转化利用。

责任追究是内审成果转化利用的良好举措, 没有责任追究, 就没有工作落实。内审成果转化利用责任追究, 要界定出职责, 分清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直接责任, 追究应围绕风险类别进行逐级分类, 充分考虑各层级的风险源, 理清性质, 作出合理、公正的责任追究。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与过程, 也必须置于内部管理制度, 每位内审成员应有相对应的岗位与职责, 职责的履行应有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自始自终坚持“审必果、果必用”的指导思想, 视每一项审计为新的一次尝试、新的一次积累, 注重每个环节, 保质、保量全面地完成审计工作, 使内部审计威慑力影响到企业组织内部每位员工、每个层级。

3. 建立有效反馈系统, 监督内部审计的执行和落实。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成果发挥出相应的效用, 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应建立一整套信息反馈系统, 及时向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汇报。内部审计的信息反馈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格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在实行内部审计后, 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都有了一定了解后, 应定期、及时向企业领导报告。审计报告要做到:第一, 不能停留在罗列内控制度建立与否上, 要上升到评价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劣上, 分析内控制度体系能否驾驭整个业务活动, 核对每一个违规与差错是否有条款与之对应并施于约束, 科学合理地设计测试分析表和分析报告, 及时提出修正建议, 将内控制度评价工作列入内部审计常规性的工作范畴, 促进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推陈出新。第二, 时间要及时。内部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报告反映出的问题越及时, 调整和处理越迅速, 对企业的各方面工作越有利。所以, 内部审计应十分重视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 要进行必要的审计后监督工作, 检查监督责任部门整改情况, 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

4. 积极做好各方协调、沟通, 打造良好体内监督机制。

内审工作必须处理好与组织内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与职能部门建立商议制度, 商议要有备案, 保障领导层就内审监督与职能部门的争议进行协调。要通过定期与董事会、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 完善组织的信息与沟通程序, 内部审计还要定期通报监督结果, 取得领导重视与支持, 规避审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使审计结果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审计成果迅速转化利用。

在审计规划阶段, 内审人员要与组织高层进行沟通, 了解组织近期或长期的工作任务, 围绕组织高层的中心工作来选择审计项目, 取得管理高层的信任, 从而保证审计成果得到充分重视。在审计实施阶段, 内审人员要与被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 同时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生产特点、控制系统及风险等, 在沟通交流中消除被审单位的排斥心理。

5. 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完善内审队伍结构。

就目前实际来看,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企业财务岗位转过来的, 本身有着扎实的企业财务工作经验和实践, 但内部审计毕竟不同于财务, 内部审计部门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职能部门, 而是企业的一个管理机构, 内部审计部门有着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职能。那种认为审计只是对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的财务审查, 只是在年终对企业整体资金使用、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了解的看法, 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 内审工作比财务工作涉及面更加广泛、要求也更加高。面对内部审计新的发展趋势, 出现的许多新经济业务, 作为内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 适应发展变化的现代企业的需要。面对不断扩大的经营风险因素和有限的信息, 审计人员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

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 多年在企业内部工作, 虽然对本企业内部情况比较了解, 对于企业的薄弱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较为清楚, 但是, 内部审计人员接触的业务面毕竟有一定的限制, 对世界审计工作发展及业务信息掌握不多。因此, 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结构, 除了配备具有审计基本技能的专业人员外, 还要注意将法律、计算机、企业管理、工程等专业人士也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 形成一个完善的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精干队伍;要建立内审人员准入、交流和学习制度, 严格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审查, 保证在岗人员都是经过严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的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合格人才。随着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 内部审计队伍也要与时俱进, 积极吸收具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 把他们及时充实到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中, 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尽快与国际连轨。

审计成果是审计机构和工作者辛勤的劳动果实, 审计成果只有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 并能够及时转化利用, 才能体现出审计工作者的劳动成就;审计工作只有对审计中查出的企业内部存在的违规违纪现象坚决查处, 堵塞漏洞, 防范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才算起到了应有作用。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要从实际出发, 不断总结经验, 既重过程, 又重结果,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有效防范企业管理风险,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升级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如期实现。

摘要: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的独特位置, 已成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就如何推进内审成果转化利用,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控制,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了探讨, 为企业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部审计,成果转化,问题及制约因素,路径和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世香.浅议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科技致富向导.2010 (30)

[2].郑曼丽, 开家将.关于深化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实践和思考.金融会计, 2009 (6)

[3].吴中春.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制约因素分析.甘肃经济日报, 2005.5.16

[4].陈思维.现代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成果利用 第11篇

微课教学设计

摘要:传统的教学学生学习内容是有限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综合实践课程,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 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 能增加教学容量, 设计实际问题情景, 重新组织实践活动结构网络,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综合实践,微课例,移动媒体,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成果利用】相关文章:

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成果02-27

加强林业科技成果管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09-10

成果巩固05-20

成果述评05-22

成果运用05-26

成果导向05-31

学生成果06-01

成果资料06-06

项目成果06-09

成果06-15

上一篇:临床护理教学的体会下一篇: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