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性推理范文

2024-05-22

必然性推理范文(精选12篇)

必然性推理 第1篇

关键词: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数学思想

学过数学的人不难发现抽象和推理是数学的两大显著特征, 与此相关的抽象与推理思想自然即是数学的核心思想.下面我们着重研究后者.即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两种相对应的推理思想.

一、对演绎推理思想的认识

演绎推理是数学工作者经常要用到的一种数学思维方式;是建立科学理论的数学思想.所谓的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 通过推导也就是“演绎”, 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通常演绎推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 所有由一般到特殊, 由原因到结果的确定性推理都可称为演绎推理;而狭义上, 只有遵从下述推理规则才能成为演绎推理:即若P1, P2, …, Pn且A蕴含B, 则P1, P2, …, Pn蕴含命题:若A则B.

当然关于演绎推理的定义还存在其他不同的叙述方式:如它是前提条件蕴含结论的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等.进行研究演绎推理的第一人当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 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公理或已证明的一些定理;小前提———假说中的条件, 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例如“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 “因为铁是金属”———小前提, “所以铁能够导电”———结论;“全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大前提, “△A1B1C1与△A2B2C2全等”———小前提,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结论;演绎推理得到结论.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前提未必真或者推理形式不正确, 则结论未必正确.

从定义可以看出演绎推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 它能训练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逻辑性、一贯性.另一方面, 通过它可以从已知的知识获得未知的知识, 是我们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实现知识储备的不断拓展.同时, 也是人类建立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特别, 演绎推理在逻辑和数学证明中的应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学数学的人详细深入地研究数学命题、定理证明中的演绎推理是很必要的.现通过具体例子观察演绎推理在数学命题证明中的应用.例如: (1) 证明函数f (x) =x2-2x在 (-∞, 1]是减函数, 它的证明当然可以应用三段论式的方法.

证明:满足对于任意x1, x2∈ (-∞, 1], 若x1<x2, 则有f (x1) >f (x2) 成立的函数f (x) 是区间 (-∞, 1]上的减函数———大前提;

即f (x1) >f (x2) .———小前提.

所以函数f (x) =x2-2x在 (-∞, 1]上是减函数

———结论.

(2) 证明上一道题的另一种方法:还是同样应用到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 如下:

在某个区间 (a, b) 内, 若f' (x) ≤0, 那么函数y=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大前提;

因f' (x) =2x-2=2 (x-1) ≤0, ———小前提;

所以函数f (x) =x2-2x在 (-∞, 1]上是减函数

———结论.

总体来说, 演绎推理的特点在于, 如果前提是真, 推理形式正确, 则结论必为真.即所得的结论是“必然的”.演绎推理属于“严密的”逻辑推理, 它在数学证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当然演绎推理除了三段论式, 还有假言推理、逆否推理、选言推理等形式, 在这里不做过多介绍.掌握好演绎推理这种数学思想, 能使我们更好地领会数学的严密性、体会到数学的逻辑性, 同时掌握好它, 能使我们在数学证明中得到又好又快的思路和方法.

二、对合情推理思想的认识

从欧几里得时代起, 整个数学发展进程一直守在探求完备性, 力图把数学建立在一个坚实的、严密公理体系基础之上, 从公理出发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形成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于是在数学领域中就造成了一种过于偏重严格的逻辑推理的趋势, 而忽视了“非严格”的逻辑推理, 这里所谓的“非严格”的逻辑推理就是现在数学中常说的“合情推理”[3].

合情推理又叫猜想推理, 它是波利亚的“启发法”中的一个推理模式[4], 人们通过对问题解决过程特别是对已有的成功实践的深入研究发现可以机械地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人们总是对某个具体问题或情景来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有启发性的问句、提示, 以启动与推进思维这条小船, 这就不得不进行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有两种模式---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两者的区别可以归纳为:归纳推理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是和演绎推理相对应的推理;而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模式.合情推理的一般步骤可以分为:从具体问题或情况出发---观察、分析、归纳、类比、联想---提出猜想;合情推理可以有助于我们在数学上面的研究实践, 还有助于我们解决某个方面上的数学问题.但要注意合情推理还需予以解释与证明.

正确的合情推理比比皆是, 如:1+3=4=22, 1+3+5=9=32, 1+3+5+7=16=42…由上述具体事实最后能得到1+3+…+ (2n-1) =n2, 这是正确的结论.

然而合情推理的结论不总是正确的;错误的如下:在一个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b、c, 若a⊥c, b⊥c, 则a∥b;类似的推广到空间, 得到在空间中有三个平面α、β、γ, 若α⊥γ, β⊥γ, 则得α∥β这样错误的结论, 当然我们知道也有可能α与β是相交的情况.因此不难发现合情推理是结论不一定正确, 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证明与检验.

合情推理作为数学领域中常用的思维推理方式, 它使数学工作者思维活跃, 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事实上, 在诸多领域可见, 从关于人们直觉的三维空间形式的几何学到线性代数中所研究的一般n维空间理论的发展过程, 都是通过类比推理模式把三维空间的向量、夹角、空间中平面、直线垂直等概念, 自然地推广到n维空间中去;而到了近代泛函分析理论又是通过类比的推理方法把一般的n维空间中相应的概念、理论推广到一般的无穷维空间中去, 从而产生了希尔伯特 (Hilbret) 空间的几何学理论, 使数学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2].在拓扑学中也是通过把一般的拓扑空间与通常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等加以类比, 把简单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拓扑性质推广到一般的拓扑空间中去, 从而定义了一般拓扑空间的拓扑概念及性质, 为一般拓扑学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3].另一方面, 从应用数学的方法上看, 例如, 在常微分方程的解法中, 人们从最简单的求导公式出发发现常见的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往往具有指数形式y=eλx的解.通过简单的归纳设想出一般的二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y″+py'+qy=0 (q, p为变数) 具有形式如y=eλx的指数形式的解[3];以上谈的仅仅是合情推理应用的点滴之举.作为一个数学学习者, 不仅要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数学证明及各种研究实践中应多多运用它.如我们课余时间在给初中学生作数学辅导时, 不但要告诉学生概念、定理的内容以及证明的过程, 更要使他们重温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用合情推理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猜测未知的知识.如, 在圆中可以结合圆的轴对称图形, 让同学们自己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以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 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或者通过观察和度量, 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等等.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还为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定义、概念及其理论都提供了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推理方法.

三、两种数学思想关系密切

数学中合情推理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推理, 即离不开演绎推理.合情推理猜出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来验证, 而演绎推理的思路一般是通过合情推理来获得.即在数学的创造过程中经常是以合情推理为先导, 再以严格的逻辑论证 (即演绎推理) 为补充, 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 缺一不可.特别是在定理证明中两者常常是共同出现的.

如用定义验证的极限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就要用合情推理猜出它的极限是什么, 只有猜出来是2, 才好接下来的演绎推理进行验证, 如果猜的不正确, 或者是猜不出来, 接下来的证明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合情推理就没有方向.当然, 只是猜出来在数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是缺乏理论基础的, 还必须有演绎推理作为坚实的基础.

如果把演绎推理比作路, 那么合情推理就好比是桥, 没有合情推理这座通向彼岸的桥, 路是不通的;但没有演绎推理这条路, 更不会有合情推理这座桥的存身之处.

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思想皆属于推理思想, 是两种对数学研究各有不同特点的推理思想方法.是推理思想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结合共同谱写数学证明的华美乐章.

以上是对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两种数学思想及其他们在数学中的应用的看法.在学习中, 要培养我们的“严密性”、“创造性”以及“抽象性”.就离不开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我们的工作或学习生活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汤光霖.数学证明中的推理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2) :4.

[2]王玉文, 马海凤, 赵宇华.现代数学思想选讲.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

[3]朱秀英.数学中的合情推理.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波利亚.怎样解题.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必然性推理 第2篇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有趣的必

然性推理问题

逻辑判断是很多同学在行测考试中久攻不下的内容,尤其是在遇到篇幅较多,条件关系复杂的必然性推理题目时更是容易头痛,逻辑判断这个大的题型下,掌握好必然性推理的方法,不仅事半功倍还会增加做题的趣味性,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哦,接下来昆明中公教育就通过下面这道题目看一下怎么解决吧。

【例题】某省游泳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原集训,集训最后一日所有队员进行了一次队内测试,几位教练预测了一下队员的成绩:

张教练说:这次集训时间短,没人会达标。孙教练说:有队员会达标。

王教练说:省运会冠军或国家队队员可达标。测试结束后,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推出()A.没有人达标 B.全队都达标了 C.省运会冠军达标 D.国家队队员未达标

首先我们先确定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

其次我们分析三位教授的发言存在什么关联,首先张教练说没有人达标,孙教练说有人能达标,他们两人的发言呈矛盾关系。

在发现这对矛盾后,我们可知张教练和孙教练说的话肯定是必然有一个为真。而题干告诉我们只有一位教练预测正确,我们就得知王教练的预测是不正确的。那其预测的矛盾就会是真的。那么省运会冠军且国家队队员不达标为真。

最后对照答案我们可以知道D选项,国家队队员未达标,正确。

一、分析题干力量大

各位同学,我们在做题时要先读清楚题目,有几个人说的正确几个人说的不正确,不能直接看题干而忽视了问题的重要性,接着我们要对题目中各个信息进行分析,找出有推出关系,矛盾关系,上下反对关系的内容,将这些看似独立的信息连成一个网络。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接下来的解题。

二、抓住矛盾信息多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kunming.offcn.com

在试题中矛盾关系是出现次数最多,也是最好的帮手,通过矛盾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得出这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条件的真假性关系,还能给其他的条件一些提示。正如这道题正是由于矛盾,得出了其他条件的真假性,从而快速解题。

三、抓住一个就成功

很多同学喜欢在做题时刨根问底,但是我们每次都可以通过题干推出所有条件的真假性吗?正如这道题一样,其实是推不出的,因为我们只知道省运会冠军和国家队队员没有达标,但是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人是否达标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在考试中也是这样,我们有些时候是可以求出所有的信息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我们只能得到部分信息,但是只要答案中已经给出了较为合适的选项,大家也要勇敢的选择,以免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耽误正常考试哦。

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这些规律后,可以找到必然性推理的趣味,可以对大家关于逻辑判断必然性推理的做答上有所帮助,同时,昆明中公教育还会在后期继续发布相关技能贴为大家的其他部分内容的做答进行解析,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公教育哦。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昆明中公教育信息网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比较 第3篇

合情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侧和发表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中要把推理方法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得问题的解决有章有法,得心应手。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一、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联系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由这两种推理得到的结论都不一定正确,其正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

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区别

(一)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定义: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说明: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

2.归纳推理的特点:

(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推理模型,归纳推理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3.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本质;

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

说明:归纳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像“瑞雪兆丰年”等农谚一样,是人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的结果.物理学中的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化学中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天文学中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也都是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发现的。

(二)类比推理(以下简称类比)1.类比推理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3.说明: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类比推理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推理模式。类比推理不象归纳推理那样局限于同类事物, 同时,类比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富于想像,因而也就更具有创造性。人类在科学研究中建立的不少假说和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定理,公式都是通过类比提出来的,工程技术中许多创造和发明也是在类比推理的启迪下而获得的。因此,类比推理已成为人类发现发明的重要工具。

三、典例剖析

例1.观察下列等式:

12=1

12-22=-3

12-22+32=6

12-22+32=-10

照此规律, 第n个等式可为____.

本例是利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作为归纳推理的“集散地”,以数列为背景是常见的命题形式,通过数列呈现的规律来确定数列的某一项,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具有时代性。考察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答案】

由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它所具有的特殊到一般的性质对数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时首先分析清楚题目的条件,合理归纳.

例2.求一个质数,当它分别加上10和14时仍为质数.

【分析】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推理,先由具体的数计算开始,再归纳猜想一般性的结论.

【解析】用归纳法进行试验:

2+10=12,2+14=16,质数2不合要求;

3+10=13, 3+14=17,质数3不合要求;

5十10=15,5+14=19,质数5不合要求;

7+10=17, 7+14=21, 质数7不合要求.

……

归纳上述结论,可以猜想,3是符合要求的质数.

联想发散:归纳推理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特殊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导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利用归纳猜想,可以探索数学规律,探究解题途径。但是结论的正确性还有待于逻辑上的证明。本题中由于质数的变化无规律,不能用解析式把它表示出来,因此若能证明除了3之外的所有自然数分别加上10和14不能都是质数,也就证明了除3以外的所有质数加上10和14不能都是质数.事实上,自然数可分为三类3n , 3n+1,3n+2(n足正整数);∵(3n+1)十14=3(n十5)是合数;(3n十2)+10=3(n+4)是合数;

∴3n+1和3n+ 2这两类自然数中的质数都不符合要求,而3n这类自然数中,只有当n=1时,3n才能是质数,其余都是合数,因此符合条件的质数只有3.

例3.如图,过四面体V-ABC的底面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VA,OB1∥VB,OC1∥VC,A1,B1,C1分别是所作直线与侧面交点。 求证:为定值.

【分析】 考虑平面上的类似命题:“过△ABC(底)边 AB上任一点O分别作OA1∥AC,OB1∥BC,分别交BC、AC于A1、B1,求证为定值”.这一命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很容易推出其为定值1.另外,过A、O分别作BC垂线,过B、O分别作AC垂线,则用面积法也不难证明定值为1.于是类比到空间围形,也可用两种方法证明其定值为1.

【证明】如图,设平面OA1 VA∩BC=M,平面OB1 VB∩AC=N,平面OC1 VC∩AB=L,則有△MOA1∽△MAV,△NOB1∽△NBV,△LOC1 ∽△ LCV.得

在底面△ABC中,由于AM、BN、CL交于一点O,用面积法易证得:

通俗地说,合情推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推理。数学研究中,得到一个新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帮助我们猜测和发现结论;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我们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向。

必然性推理 第4篇

1.从课标角度分析本节课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 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结合已学过的教学实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能够较好的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 共同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形成严谨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 归纳、发现、猜测、探索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情推理是具有创造性的或然推理, 演绎推理形式化程度远比合情推理高, 即用演绎法时, 一个命题由其他命题推出, 其根据是形式结构之间的联系.

2.学情分析

高中必修课程以及选修2-1部分知识已学完, 学生对主干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对系统性较差, 而课本给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讲解基本都是文字性的知识, 学生学起来感觉知道几个定义就可以了, 推理能力得不到提升, 于是本节课运用学案, 结合旧知识, 做了前期铺垫, 共同制定学案, 而学案内容选自实际生活, 增加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数学内容来自必修的五本教材, 同时起到了复习的效果, 将死板的概念讲活.

3.根据以上分析, 制定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以及课时安排

重点:通过案例理解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定义.

难点:将概念深入到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推理与证明》采取小组合作, 学案探究式.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 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课时:教参3课时, 整合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课代表主持整堂课, 将班级学生分为5个小组, 具体如下表:

然后由课代表做总结, 最后的工作是教师做本节课的小结.

三、附学案 (第一课时《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学案)

1.《合情推理》:归纳推理

例1 前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凸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

结论 凸n 边形的内角和是 (n-2) ×180°.

例undefined由此我们猜想:undefined均为正实数) .

2.《合情推理》:类比推理

例3 试根据等式的性质猜想不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1) a=b⇒a+c=b+c;

(2) a=b⇒ac=bc.

猜想不等式的性质:

(1) a>b⇒a+c>b+c;

(2) a>b⇒ac>bc.

问:这样猜想出的结论是否一定正确?

3.《演绎推理》:阅读材料

牛顿对农场主说:多养猫, 猪会胖!

猫吃田鼠, 多养猫田鼠少;田鼠吃土蜂, 少田鼠多土蜂;

土蜂传播三叶草, 多土蜂多三叶草;猪吃三叶草, 多三叶草猪胖.

观察与思考

1.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2100+1) 是奇数, 所以, (2100+1) 不能被2整除.

2.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tanα是三角函数, 所以, tanα是周期函数.

提出问题 像这样的的推理是合情推理吗?

四、课后作业

1.重新整理学案中自己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合情推理?什么是演绎推理?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2.上交各小组课堂展示作业.

课后反思

1.收 获

通过这四节课的教学, 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研究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为主导, 同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让他们从中领悟推理与证明的基本思想方法.这种课是一种尝试, 也是一种体验.我们觉得虽压缩了课时, 但不少知识的含金量, 对学生整个高中数学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为高考复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许多问题的提出都用了类比的方法, 让学生对知识温故而知新.

2.改进的空间

合作学习需要精心组织和规划, 否则合作学习反而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因此, 有效的合作学习情景要像课堂教学指导设计一样进行精心设计.

必然性推理 第5篇

请开始答题:

7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位置类中的旋转,第一幅图形是沿逆时针平移,第二幅图形是顺时针平移,然后进行叠加得出第三幅图形。在第二段图形中,按照上述的规律,因此,得出本题答案C

【拓展】位置类一直是近期国考中的热点,但是在位置类的知识点中,不仅仅只有旋转一点,还会有平移和翻转,所以有可能在之后的考试中,很有可能会将这些知识点融合。

7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是对图形中的俯视图和侧视图,第一段的图形中的第二幅图是第一幅的俯视图,第三幅是第一幅的侧视图,按照上述规律,因此,得出本题答案D

【拓展】从各个角度来看图形,不仅仅只有俯视图和侧视图,还会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仰视图等等,这些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多多的进行提高,以防之后还会从这几个角度做文章。

78.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位置类中的其他位置,所出现的图形都是有两个部分构成,然后从每个图形的位置来看分别依次是相离、相交、相离、相交这种规律,因此,本题答案得出C

【拓展】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中位置类的其他位置,并不是按照大家正常所学的平移、旋转、翻转这些平常所见的几类,这就会给考生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正常的位置推理,还要多多注意一个图形中多个图形的整体位置,如相交、相切等这种静态位置关系。

7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位置类,第一行第一个图形阴影部分顺时针旋转90°,然后将第二个图形以数轴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行检验规律,因此,得出本题答案A

【拓展】从这道题中看到实际是考查了两个元素的翻转和旋转,并且众多考生都会对很明显都是阴影部分作为考查对象,但是学生也要注意,随着国考题目中的难度增大,阴影也有可能成为一个陷阱。

80.下列中的立体图形①是由立体图形②、③和④组合而成,下列哪一项能够填入问号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一个完整图形的拆分与重组,但是在拆分或重组时加大了一些难度,就是图形内部可以互相可以镶嵌,我们从第二个图形中的锥形为切入点,A、D无法放入锥形,所以排除,C项无法进行内部的嵌入,因此,本题答案为B

【拓展】这道题是图形的拆分部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如果将各部分组合起来,得到一个完整的图形,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考点。

-8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④⑥,②③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样式类,考察图形的对称性,1、3、5均为中心对称图形,2、4、6即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拓展】对于图形的对称性来说通常分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即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三种形式,通常在分组分类的题目中通常会对图形的对称形式进行考察。

-82.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④⑤,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形之间的静态位置关系,题目中第1、4、6幅图中,图形与图形之间连接方式是以线连接的,而第2、3、5幅图中图形与图形之间是靠点连接的。所以正确选项为A。

【拓展】对于图形的静态位置,主要包括相交、相离、相切、点连接、线连接等。

-83.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⑤⑥,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规律是正方体的相邻面位置关系,根据相邻特征保持不变当沿对角线向三个面的公共点画箭头白面永远在箭头的左面,反之亦然,通过观察本题答案为B选项。

【拓展】对与空间重构类题目而言,主要掌握特征面、相对面、相邻面三种做题方法,特征面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几何特征,另一种是在无几何特征情况下观察各个面的图案特征;相对面主要掌握相对面位置关系,立体图形中相对面有且仅能看到一个面,平面图形中相隔一个面,或者“Z”两端的两个面是相对面,相邻面主要掌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对位置与相对特性不发生改变。

-84.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③④,②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功能类的功能箭头,对于本题中每一幅图的相同点是都含有两个箭头,比较各幅图中的箭头关系,可以发现箭头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存在垂直和平行两种关系,两个箭头相对位置垂直的有①④⑤,两个箭头相对关系平行的有②③⑥,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项。

【拓展】图形功能信息类分为功能点、功能线、功能箭头三种,功能点可以标定图形的上、下、左、右、里、外;功能线可以标定线与线的垂直与平行关系;功能箭头除了可以标定箭头的垂直、平行还可以标定方向。.-85.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④⑤,②③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图形的样式类中的其他样式规律,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可以看到每个五角星都是由斜线、网格、全黑、小点四种花色进行填充,那么就要对比每幅图中的不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考察五角星中是否有一个花色相同的大三角形,其中①④⑤三幅图中五角星中间的五边形与相邻的两个小三角形花色相同,②③⑥三幅图中五角星中间的五边形与相邻的一个三角形花色相同,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项。

【拓展】对阴影的考察是样式类考察的重点之一,对于题干图形中存在的填充花色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是否是样式类运算中的“黑白叠加”规律,通过“黑白叠加”的规律来进行题目解答,在分组分类的题目中出现阴影的时候我们优先去观察填充花色间的关系。

86.选择性曲解是指人们面对客观事物,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早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出现根据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恶来解释所接受信息的倾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选择性曲解的是:()

A.爱屋及乌;

B.指鹿为马;

C.按图索骥;

D.度日如年

【答案】A

【解析】选择性曲解的关键点在于:(1)不自觉地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2)情感好恶。选项A,爱屋及乌指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即把乌鸦与头脑中对人的爱相结合,符合定义;选项B,指鹿为马意为指着鹿却称其为马,与“头脑中已存在的模式无关”,排除;选项C,按图索骥指按照图画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并非“头脑中已存在的模式”,排除;选项D,度日如年与“外界输入的信息”无关。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87.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生异性交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 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答案】D

【解析】扩大论题的关键点在于:(1)扩大对方的论题;(2)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选项A,属于缩小论题。选项B,第二句话是对“人性本恶”原因的补充解释。选项C的两句话是等价关系。选项D,“人性本善”说的是人性本源是善良的,而“没有人不是善的”,对象是“人”,是对人性的扩大;“善”是对“本善”的扩大。故进行了论题的双重扩大,且很荒谬。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88.内隐学习是指一种无需意志努力的潜意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的特点在于人们潜意识地获得某种知识,而且无需意志努力就可以将这些知识提取出来,并应用于特定任务的操作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内隐学习的是:()

A.生长在京剧世家的孩子耳濡目染,很小就会唱京剧;

B.小张在高考前做了大量数学习题,因此在数学考试中获得高分;

C.小李经常看别人下象棋,时间一长,他也掌握了下象棋的方法;

D.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不知不觉地就会说母语

【答案】B

【解析】内隐学习的关键点在于:无需意志努力的潜意识的学习。选项A,耳濡目染是潜意识的学习一种方式,符合定义;选项B,小张在高考前做大量数学题属于考前努力行为,不符合“无需意志努力”;选项C,小李通过经常看他人下棋而学会下棋,符合定义;选项D,儿童的语言学习是潜意识学会的,符合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89.注意分为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内源性注意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来分配注意、支配行为,是主动注意;外源性注意是指由个体外部信息引起的个体注意,是被动注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内源性注意的是:()

A.根据客户的要求,广告设计师特别关注了大量以温馨家园为题材的售楼广告素材;

B.“轰”的一声响,大家不由地都回头看了一眼;

C.六一儿童节,公园里奇幻的魔术表演受到许多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

D.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各异、颜色鲜亮,吸引了许多顾客的眼球

【答案】A

【解析】内源性注意重点在于: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来分配注意、支配行为。选项A,广告设计师关注的售楼广告素材因客户的要求而自己特定选择的;选项B,大家回头看的原因是外界的刺激,非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行事;选项C,魔术表演受欢迎的原因是引人注意,属于外源性注意;选项D,人们被商品外包装吸引属于外源性注意。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90.顺从型互动是指行动者之间发生性质相同或方向一致的行动过程,常有三种形式:有意无意向他人发出信号或暗示,并引起他人反应;不经过考量,直接按照他人的方式去行动;行动者在他人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并且照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顺从型互动的是:()

A.小文对新来的家教老师不满意,但无奈于父母的苦心和已缴的学费,还是开始了家教课程;

B.护士阿姨一边说“不哭啊,一点都不疼”,一边在毛毛的手臂上注射,毛毛果然没哭;

C.大家对小刘的业务能力有目共睹,连素来挑剔的老主任也赞成选小刘为业务主管;

D.很多投资者寻找项目时什么热就投资什么,股票热炒时炒股票,翡翠热时炒翡翠

【答案】C

【解析】顺从型互动的关键点在于符合三种情况。选项A,小文的行为符合“行动者在他人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的情形;选项B,护士的行为符合“有意无意向他人发出信号或暗示”的情形;选项C,小刘的行为不符合定义;选项D,投资者的行为符合“不经过考量,直接按照他人的方式去行动”的情形。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91.组织控制是指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来约束组织成员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能体现组织控制的是:()

A.某高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派遣访问学者的名额逐年增加;

B.某外企实行上班打卡制,如果员工去见客户可以不用打卡,但须在前一天向上级报告;

C.某公司每年举办新人入职会,以便让新加入团队的成员尽快熟悉环境;

D.某生产厂商为了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薪酬计算由原来的计时绩效改为计件绩效

【答案】B

【解析】组织控制定义要点是:(1)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约束组织成员;(2)有利于保证决策和指令的执行,维护秩序。A项,不涉及上述两个定义要点;C项,新的团队成员熟悉环境可能有利于决策和指令的执行,但没有体现出“约束”其行为的意思;D项,生产厂商只是改变了薪酬计算的方法,也没有体现出“保证决策的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B项通过打卡制来约束成员的行为,有利于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符合定义的要点。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92.矩阵对策是指处于利益竞争的两个关系主体,各自可选的策略有限,且在一局对策中双方得失和为零的现象,即要不成功、要不失败。对策中,一方真正成功的措施应该是,针对对方所采取的行动相应地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应对策略,各方选择的策略必定是自己对对方策略预测的最佳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矩阵对策的是:()

A.在进入奥运女子排球决赛后,某国家队重新安排队员阵容和出场顺序;

B.齐王和田忌按原条件重新赛马,并约定每局比赛须用同等级的马参赛;

C.劳资双方进行薪资谈判,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最终双方都作出让步;

D.丈夫要去踢球,妻子要去看电影,儿子要去游乐园,最后三人去郊游

【答案】A

【解析】矩阵对策定义的关键点:(1)一方针对对方的行动采取有利于己方的应对策略;(2)双方中必有一方成功、一方失败。B项,并没有体现出采用有利于自己的应对策略,C项和D项没有体现出成功或者失败。A项某国家队根据决赛情况调整阵容和出场顺序符合定义要点(1),且决赛必有胜负,符合定义要点(2)。本题正确答案为A。

93.签名效应是指当人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名字时,大脑中的自我意识会加强,此时看到喜欢的东西,更容易把物品和自己联系起来,产生“这个东西真适合我”等想法,从而激发购买欲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可用签名效应解释的是:()

A.快递公司坚持“先签字后验货”的做法;

B.采取实名捐款的办法能够募捐到更多善款;

C.中介公司要求租客在看房前签订《看房协议书》;

D.手术前,患者被要求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答案】C

【解析】签名效应定义的关键点:(1)人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2)产生“这个东西真适合我”等想法,从而激发购买欲望。A项,快递验货时有可能是在已经付款购买货物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激发购买欲望”之说。B、D项,也与“购买欲望”无关。C项租客签订《看房协议书》是在看房之前,有利于使租客产生想要租住的愿望,符合定义要点。本题正确答案为C。

94.角色混同指的是将自己所具有的不同角色相混淆,而发生的导致背离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角色混同?()

A.老李是某局局长,对于儿子提出的要求,他常常不自觉地说:“这事得和其他同志研究研究。”为此,他多次受到妻子的批评;

B.小王是个游戏迷,他常常将工作中的同事假想成游戏中的玩家,也常常将游戏中的玩家想象成自己的某个同事;

C.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过来之后惊惶不定,庄周不知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自己;

D.到北京来打工的某外省青年有时不自觉地说起家乡话,常常弄得同事莫名其妙

【答案】A

【解析】角色混同定义的关键点:(1)将自己所具有的不同角色相混淆;(2)发生的导致背离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的行为。C、D项明显不存在自己具有不同的角色,排除。B项是迷惑项,小王假象角色变化的对象是同事和玩家,并没有体现出自己角色的变化,也应排除。A项,老李有两个角色,在单位是局长,在家是家长,对儿子提出要求时,他却扮演着局长的角色进行回答,属于角色混同。本题正确答案为A。

95.红旗原则是指如果侵犯著作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服务商就不能装作看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适用红旗原则的情形是:()

A.未经用户许可,某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自动扫描、获取用户个人数据;

B.甲某利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免费存储空间,非法经营盗版影视作品;

C.乙某上传正在首播的某热门电视剧,并被网站编辑推荐到下载首页;

D.丙某通过第三方在有下载功能的互联网电视上获取未经授权的节目

【答案】B

【解析】红旗原则定义的关键点:(1)侵犯著作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2)网络服务商不能以不知道推卸责任。A项不涉及著作权,排除。C项,不能判断“乙某上传正在首播的某热门电视剧”是否属于侵权的事实,可能存在合法授权的情况。D项,丙某利用第三方软件下载未授权的节目,此种行为不能轻易被判定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排除。B项符合定义要点。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三、类比推理。每道题先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96.创新:僵化()

A.发展:前进

B.开放:闭塞

C.计划:秩序

D.革新:失败

【答案】B

【解析】创新和僵化为一对反义词,选项中只有开放和闭塞为反义词,所以本题答案为B。

【纠错】A中发展与前进是近义词,都为向前进步的意思;C中计划是对于未来的规划,秩序是状态描述词,没有必然关系;D革新为更新之意,失败的反义词为成功,没有必然关系。

97.生命:生物()

A.思维:人类

B.绿色:植物

C.节气:历法

D.收获:秋季

【答案】A

【解析】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生命迹象,所以生物的必然属性为生命,而人类与非人类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思维能力,所以人类的必然属性为思维,本题答案为A。

【纠错】B中区分是否为植物的标准不是绿色;C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与节气之意不同;D区分不同季节的标准是时间,而不是是否有收获。

98.厨师:炒鱿鱼()

A.法官:和稀泥

B.高手:摆擂台

C.脚夫:撂挑子

D.司机:开天窗

【答案】C

【解析】厨师和炒鱿鱼为对应关系,炒鱿鱼的实施者为厨师。C中脚夫和撂挑子是对应关系,撂挑子的实施者是脚夫。除此之外,炒鱿鱼象征解雇,撂挑子象征主观停止工作或罢工。所以本题答案为C。

【纠错】A中和稀泥的实施者不应该是法官;B中摆擂台无象征意;D中开天窗无象征意义。

99.抽样调查:抽样原则()

A.调查问卷:征求意见

B.设备操作:操作规程

C.数学模型:建模软件

D.人物访谈:访谈内容

【答案】B

【解析】抽样调查时根据抽样原则进行,抽样原则指引并规范抽样过程;B中设备操作要根据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原则指引设备操作过程;所以本题答案为B。

【纠错】A中调查问卷的原则不是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一种方式是调查问卷;C建立数学模型的工具是建模软件,而不是规则;D人物访谈过包括访谈内容,但访谈内容不是访谈规则。

100.红茶:发酵:保健()

A.丝绸:染色:收藏

B.石油:蒸馏:燃烧

C.中药:采摘:治病

D.玉镯:磨制:装饰

【答案】C

【解析】红茶有保健作用,红茶的制备过程包括发酵;中药有治病的作用,中药的制备过程包括采摘。所以本题答案为C。

【纠错】A中丝绸具有收藏价值而不是作用,收藏丝绸是一种动宾关系;B石油属于燃料的一种,它的作用是提供能量或者热量,而不是燃烧;D中玉镯起装饰作用,玉镯的制备过程包括磨制,但是C和题干都是可食用的物质,所以不选D。

101.木材:抽屉:收纳

A.钢铁:剪刀:切割

B.棉花:毛线:保暖

C.城墙:石头:防御

D.橡胶:气垫:缓冲

【答案】D

【解析】抽屉的一种原材料是木材,具有收纳的作用。气垫的一种原材料是橡胶,具有缓冲作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纠错】A项剪刀的一种原材料是钢铁,但是作用是裁剪而不是切割,所以排除。B项棉花是毛线的一种原材料,但是不具有保暖作用,所以排除。C选项石头是城墙的一种材料,位置颠倒,具有防御功能,所以排除。

102.交通:拥堵:治理

A.生活:贫困:救济

B.食材:讲究:享用

C.音乐:动感:聆听

D.健康:虚弱:保健

【答案】A

【解析】治理拥堵的交通,救济贫困的生活。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纠错】B项享用讲究的食材,动宾关系,但是拥堵与贫困纵向对应,都指负面的,而讲究为非负面词语,所以排除。C项聆听动感的音乐,指正向的,所以排除。D项不存在动宾关系,所以排除。

103.言而有信:言而无信:承诺

A.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交易

B.心满意足:贪心不足:满意

C.言之凿凿:口说无凭:证据

D.文思泉涌:搜索枯肠:知识

【答案】C

【解析】言而有信与言而无信为反义词,与承诺相对应,有承诺、无承诺。言之凿凿与口说无凭为反义词,与证据相对应,有证据、无证据。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选项。

【纠错】A项童叟无欺、明码标价都只买卖公平,近义词,所以排除。B心满意足指满足;贪心不足指不满足;与满足对应,而不是满意,所以排除。D文思泉涌与搜索枯肠为反义词,指写作有思路与无思路,与思路相对应,所以排除。

104.坚若磐石 对于()相当于()对于 良心

A.懦弱;金石为开

B.意志;知恩图报

C.信心;落井下石

D.品质;铁石心肠

【答案】B

【解析】坚若磐石是意志的正向表现,知恩图报是良心的正向表现。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纠错】A项懦弱比喻胆小怕事,逃避现实,与坚若磐石相反;金石为开比喻心诚志坚,所以排除。C项信心与坚若磐石无关,落井下石与良心相反,所以排除。D项坚若磐石是一种良好的品质;铁石心肠具体贬义,所以排除。

105.()对于 国家 相当于 免疫 对于()

A.民族;脱敏

B.人民;淋巴

C.国防:生物

D.阶级:疫苗

【答案】C

【解析】国防抵御外来侵害,保护国家安全,免疫同义,保护生物安全。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纠错】A项国家与民族,国家作为主体,与脱敏不对应,免疫与民族不对应,所以排除。B项国家与人民,属于组成关系;淋巴有免疫作用,是功能关系,所以排除。D项国家与阶级属于组成关系,疫苗有增加免疫的作用,所以排除。

4.逻辑判断

106.该不该让小孩玩电脑游戏?这让很多家长困扰,因为有太多的报告指责游戏正摧毁下一代,不过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玩游戏有益于小孩的阅读能力,甚至可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研究发现,如果让孩子们玩体感游戏,即依靠肢体动作变化来操作的游戏,累计超过12小时,孩子的阅读速度及认字准确率会显著提升

B.儿童阅读障碍主要与神经发育迟缓或出现障碍有关,游戏只能暂时提高阅读速度,却无法克服阅读障碍

C.长期玩游戏的儿童阅读游戏规则更容易,还会对游戏中出现的画面变得敏感,但却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冷漠

D.相比玩单机版游戏的儿童,玩网络互动游戏的儿童会更加注重要相互交流,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得更快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论点是“玩游戏有益于小孩的阅读能力,甚至可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B项“却无法克服阅读障碍”,直接否论点。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

【纠错】A项“孩子的阅读速度及认字准确率会显著提升”,加强作用,排除。C项“阅读游戏规则更容易”,“ 出现的画面变得敏感”,“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冷漠”,为无关项,对论点既不加强,又不削弱,排除。D项“阅读能力提高得更快”,加强论点。排除。

【拓展】对于“最不能支持”的题目,最常见的正确选项是无关项。但是本题目四个选项,A、D加强,B削弱,C无关项,通过比较四个选项的作用的强弱,选择B,削弱的选项。

【信息源】

107.在南极海域冰冷的海水中,有一种独特的鱼类,它们的血液和体液中具有一种防冻蛋白,因为该蛋白它们才得以存活并演化至今。但时至今日,该种鱼类的生存却面临巨大挑战。有人认为这是海水升温导致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防冻蛋白能够防止水分子凝结,从而保证南极鱼类正常的活动,气候变暖使得该蛋白变得可有可无

B.南极鱼类在低温稳定的海水中能够持续地演化,而温暖的海水不利于南极鱼类的多样性

C.南极海水中的含氧量随气温上升而下降,缺氧导致防冻蛋白变性,易沉积于血管,导致供血不足,从而缩短鱼的寿命

D.并非所有南极物种都具有防冻蛋白,某些生活于副极地的物种并没有这种蛋白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论点是“海水升温导致该种鱼类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C项补充新论据解释海水升温导致鱼类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的原因。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纠错】A项“防冻蛋白能够防止水分子凝结,从而保证南极鱼类正常的活动”而题干是“血液和体液中的防冻蛋白”,主体不一致,无关项,排除。B项“温暖的海水不利于南极鱼类的多样性”,说的是“不利于多样性”,而题干是“生存面临挑战”,话题不一致,无关项,排除。D项是南极物种有没有这种蛋白质,话题不一致,排除。

【拓展】话题一致性原则的广泛应用。由于论证题目题量的增加,凸显了论题一致性原则的重要性,论题不一致为无关项,对论点没有任何作用,即不加强,又不削弱。做论证题目,先用该原则排除无关项,再用技巧分析干扰项。

108.研究发现,试管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9%,自然受孕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6.6%。这两部分婴儿的眼部缺陷比例分别为0.3%和0.2%,心脏异常比例分别为5%和3%,生殖系统缺陷的比例分别为1.5%和1%。因而可以说明,试管婴儿技术导致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结论?

A.试管婴儿要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过程,人为操作都会加大受精卵受损的风险

B.选择试管婴儿技术的父母大都有生殖系统功能异常,这些异常会令此技术失败率增加

C.试管婴儿在体外受精阶段可以产生很多受精卵,只有最优质的才被拣选到母体进行孕育

D.试管婴儿的父母比自然受孕婴儿的父母年龄大很多,父母年龄越大,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越高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论点是“试管婴儿技术导致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C项属于另有他因,说明“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的不是“试管婴儿技术”的原因,而是“父母年龄大”。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纠错】A项“人为操作都会加大受精卵受损的风险”,举例子说明试管婴儿技术会导致婴儿出生缺陷率高,加强作用,排除。B项说明试管婴儿技术失败率增加,论点是婴儿出生缺陷率高,排除。C项“试管婴儿技术挑选最优质的受精卵”,话题不一致,排除。

【拓展】另有他因削弱方式。另有他因经常在因果类论点中考察。论点为很明显的因果关系,“A导致B”形式。但是本题论点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无论题目中有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对于论证方法都可以使用。

109.在一项实验中,让80名焦虑程度不同的女性完成同样的字母识别任务,同时在她们头上放置电极,观察大脸活动,结果表明,焦虑程度高的女性完成任务时脑电活动更复杂,更容易出错。实验者由此得出结论:女性焦虑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焦虑程度高的女性与其他女性相比在实验前对任务不熟悉

B.女性焦虑时,大脑会受到种思绪的干扰而无法专注

C.女性焦虑容易引发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等心理问题

D.有研究显示,焦虑和大脑反应错误率是正相关的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论点是“女性焦虑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A项属于另有他因,说明“焦虑程度高的女性完成任务时脑电活动更复杂,更容易出错”,不是焦虑的原因,而是由于“对任务不熟悉”。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纠错】B项“女性焦虑使大脑受到干扰而无法专注”,举例子说明论点成立,加强作用,排除。C项“引发心理问题”与“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话题不一致,无关项。排除。D项“焦虑和大脑反应错误率是正相关”说明焦虑程度越高,错误率越高,加强论点,排除。

【拓展】另有他因削弱方式。另有他因经常在因果类论点中考察。论点为很明显的因果关系,“A导致B”形式。但是本题论点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无论题目中有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对于论证方法都可以使用。

110.如果用户手机里安装了企业的手机客户端,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用户游览手机时看到企业标识和名称的机会,进而达到宣传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目的,提高企业知名度。

上述结论的假设前提是:

A.手机用户数量增长势头强劲

B.手机客户端是项成熟的技术

C.手机用户有游览手机的习惯

D.手机营销的时效强、成本低

【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论点为“手机安装客户端可提高浏览企业标识的机会”。

C项说明,只有当手机用户有看手机的习惯时,才可能看到客户端。这构成了前提,否定带入法,如果用户没有看手机的习惯,即使安装了企业客户端也不会被看到。故C项为前提。

【纠错】找前提可以用否定代入法,否定这个前提看结论是否成立,如果可以成立,则不为前提。A项 手机用户数量不增加,当浏览手机的人增多,题干的结论也可以成立;B项 客户端技术是否成熟可能会影响安装的人数,不必然影响浏览的人数,有些人安装了客户端没有看的习惯也不会看到企业标识。;D项 营销的时效性和成本与浏览人数无关。

【拓展】肯定前提型题目,一般可以用否定代入法验证选项的正确性。有的时候加强论证中的搭桥也有前提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搭桥一定是前提条件,但前提条件不一定是搭桥。

111.素数是指只含有两个因子的自然数(即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孪生素数,是指两个相差为2的素数。比如,3和5,17和19等。所谓的孪生素数猜想,是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意思是存在着无穷对孪生素数。该论题一直未得到证明。近期,美国一位华人讲师的最新研究表明,虽然还无法证明存在无穷多个之差为2的素数对,但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有关方面认为,如果这个结果成立,那么将是数论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有关方面的观点?

A.这位华人讲师长期从事数学领域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B.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需要一个漫长的、逐步推进的过程

C.这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

D.7000万这个数字很大,离孪生素数猜想给出的2还有很大距离

【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了孪生素数的定义和有关的猜想。论点为“华人讲师的证明结果成立是数论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论据是“……一直未得到证明”。那么第一个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结果肯定是重大突破。故C项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证明,说明素数对是存在的,所以加强了论据。

【纠错】A项 长期从事数学领域的工作与论点无关;B项证明过程漫长,而题干论据证明过程是否漫长和逐步推进未知,与题干无关;D项 7000万与2还有很大距离,认为证明结果不是重大突破,削弱论点。

【拓展】支持观点的方法有加强论点、加强论据、搭桥和隐含前提。其中加强论据因涉及范围广显得难度较大。其实加强论据无非有两种方式,增加新论据和解释原有论据。我们把这两种方式理解透彻后就可以更容易识别和辨析答案了。

112.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必须学会一个人,不要轻易依赖别人。这样以后身边的人都离开你的时候,你还可以好好活下去。

如果以上为真,则以下哪项为真?

A.身边人都离开时还可以好好活,未必是因你以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活

B.不能独自生活的人,在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就无法好好活下去

C.一个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也比身边的人都离开他的时候要来得容易些

D.不要轻易依赖别人,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会很艰难无法好好活下去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强调“必须学会一个人生活,这样当身边人离开你的时候,你可以好好活下去。”所以想要得出好好活下去得满足两个条件(•学会一个人生活且‚身边人离开你的时候)才能→你好好活下去。A选项肯定尖头后面“好好活着”推不出尖头前面,也就是未必得到•学会一个人生活,本题答案为A。

【纠错】B中否定条件学会一个人生活,否前得不到必然结论,排除;C中将一个人生活和身边人离开他作无关比较,排除;D“因为”与翻译推理的形式逻辑不符,而且D选项只肯定了条件,排除。

【拓展】翻译推理的推理原则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前否后无必然结论”,此题主要考查“非必然性”,也就是“未必”“并不意味着”。在2013年国考112题中也考查了翻译推理的非必然性。

113.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忠诚度远远低于西方消费者,对许多中国消费者而言,高价格仍然很重要,物有所值仍然比品牌重要,而且现阶段甚至比质量还重要。

由此可以推出:

A.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时往往不会考虑价格因素

B.中国消费者喜欢购买价格高且物有所值的奢侈品

C.比起知名度来,奢侈品的价格更吸引中国消费者

D.中国消费者不甚关注知名奢侈品的价格及其质量

【答案】B

【解析】“对许多中国消费者而言,高价格仍然很重要”说明中国消费者喜欢价格高的奢侈品;“物有所值仍然比品牌重要”说明中国消费者喜欢物有所值的奢侈品,自然可以推出中国消费者喜欢购买价格高和物有所值的奢侈品。

【纠错】A中认为中国消费者不考虑价格因素,而题干中强调“对许多中国消费者而言,高价格仍然很重要”,所以排除;C中并没有将奢侈品的价格与知名度、和品牌相比较,C偷换概念,所以排除。D中强调中国消费者不关注奢侈品价格和质量,与题干中“对许多中国消费者而言,高价格仍然很重要”相反,排除。

【拓展】此题关键是对于“物有所值”理解,以往公务员考试对“偷换概念”的考查方式都是用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而此题竟然用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进行了考查。所以考生应该更注重对于整体语义的掌握和理解。

114.研究小组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宇宙,并结合多种其他计算,证明了在我们这个加速膨胀的宇宙中,描述大尺度时空结构的因果关系网络曲线图,是一个具有显著聚类特征的幂函数曲线,和许多复杂网络如互联网、社交网、生物网络等惊人的相似。

由此可以推出:

A.人脑研究有助于了解宇宙的结构

B.宇宙就是一个大脑或一台计算机

C.宇宙万物的演化遵循同样的规律

D.复杂系统演化存在某种相似法则

【答案】D

【解析】 题干末尾“和许多复杂网络如互联网、社交网、生物网络等惊人的相似”提到了复杂网络和“因果关系网络曲线图”相似,也就是可以推出D选项中复杂系统演化存在“某种”相似法则。本题答案为D。

【纠错】A中的“人脑”一词在题干中从未提及,话题不一致排除;B中以肯定句的方式阐述宇宙就是一个大脑或一台计算机,可题干中未提及“大脑”;C中“宇宙万物”夸大事实,题干只举了“许多复杂网络如互联网、社交网、生物网络”等例子是有相同规律的。

【拓展】考生要想做好归纳推理题,首先应该对此题型的技巧熟记于心:话题一致、整体优先、弱化原则、偷换概念、无由猜测、夸大事实、敏感词汇。这样在判定题型之后可以下意识的向这些方面思考,答案就自然浮现出来了。

115.某局办公室共有10个文件柜按序号一字排开。其中1个文件柜只放上级文件,2个只放本局文件,3个只放各处室材料,4个只放基层单位材料。

12345678910

要求:

1号和10号文件柜放各处室材料;

两个放本局文件的文件柜连号;

放基层单位材料的文件柜与放本局文件的文件柜不连号;

放各处室材料的文件柜与放上级文件的文件柜不连号。

已知4号文件柜放本局文件,5号文件柜放上级文件,由此可以推出:

A.9号文件柜放基层单位材料

B.2号文件柜放基层单位材料

C.7号文件柜放各处室材料

D.6号文件柜放各处室材料

【答案】A

【解析】由于题干信息较多,依据画表格的方法可简化题干如下表,根据题干给定信息得知每一个文件柜只能放一种文件,所以表格每一纵列只能有一个对号。然后找到确定信息,“1号和10号文件柜放各处室材料”,“4号文件柜放本局文件,5号文件柜放上级文件”后,题干中“两个放本局文件的文件柜连号”可得本局另外一个文件柜不可能是5,那么只能是3;题干要求“放基层单位材料的文件柜与放本局文件的文件柜不连号”,所以2号文件柜不能放基层文件,那么只剩6、7、8、9四个文件柜空,所以这四个柜子必然是基层文件。处室的另外一个文件只能是2。所以9号柜必然是基层文件。本题答案为A。

12345678910

上级1 √

本局2 √√

处室3√ √

基层4 ×

【纠错】B中2号为处室文件;C和D中的文件都为基层文件。

必然性推理 第6篇

【关键词】学数学;合情推理;学习效率

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编者对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一些适当的修改。修改之后的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索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知识进行合情的推理,并对推理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层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

一、创设推理情境,激发学生猜想的需要

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特定的情境提供了调动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整合与加工,个体就会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这里的情境就起到了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小学学生的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思维能力。在推理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枯燥,兴趣不是太大。因而在分析的时候认真程度不够,很难将结论推理出来。因此,教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推理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过的内容是情境的基础,能与之前学习的知识有联系。这样,学生不会感到生疏,从而进行合情的推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以引入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方法。设置一个抢答环节,学生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讲讲这些图形面积推导用了哪些方法,谁先站起来就由他来回答。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很容易就进入学习的状态。接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这些方法进行推导圆面积一般公式。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圆是不是也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进行切割呢,是不是可以像三角形那样进行拼接呢?多次思考后,学生会把圆进行各种各样的分割,慢慢的找到答案。在推导出正确的公式后,学生能树立起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进行类比推理,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

合情推理是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在观察多组数据后,进行适当的对比,找出共同点,然后根据主观判断总结出结论。学生在推导公式或定理时,由教师提供了理论基础知识。接着应当进行一系列的观察,之后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才能提升准确率。若是没有观察的基础,在进行推理时,以学生的阅历知识,不一定能推理出来。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就这样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摆一摆方块,然后你们小组合作,测量并记录下一些数据。”教师发一些小木块,让学生将这些小木块拼成长方体。学生要开动脑筋,尽可能摆出多种长方体。接着记录下这些长方体的长、高、宽。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根据这些数据来猜测长方体体积。由于所用的木块是有限的,然而拼出的长方体却有好多种,这里面肯定有着一些联系。学生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在推理出公式后,教师要让他们联系前后组,来看看自己推出的公式是否与其他小组相同,如果有不同找出不同点,接着进一步推理。

三、分析推理过程,注重合情推理的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层次在初级发展阶段,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但是在一次次推理之后有一定的基础了,此时就应该将推理过程全部教给学生。教师只给出数据,设置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数据这个过程是比较重要的,关乎着学生能不能正确的总结出结论。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多方面,学会多层次思考问题,学会将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在有一定的基础后,进行大胆的推理。接着进行验证猜想,多次验证后如若正确则得出推理结论。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让学生猜一猜球赛,哪一个队伍能取得胜利。给出一定的数据,教师可以自己模拟,如一个球队擅长攻,一个球队擅长防守,他们队员的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球员的个人水平等等。给出一系列的因素,让学生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推理。这种问题往往是比较复杂的,答案不唯一。然而,这种题目却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实验探究问题,采用多种方法检验猜想

学生在推理出结论后,往往会根据潜意识认为该结论就是对的。但是,真理是唯一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去验证。学生可以根据得出结论,举出若干个例子来验证。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学生在推导出这个结论后,下意识的就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是,学生们忽略了0的特殊情况。等式两边同时乘以0,两式都为0,看似正确的,可是我们做除法时,就出现问题了。除法是不允许除0的,所以我们在得出结论后,要排除0这种特殊情况。这种检验方法是特殊化法,通过例举特殊值来检验结论的完整性。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类比法等等,在理论推导之后,学生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完善结论。有时候一个人会产生思维定势,对于问题的理解只在一个“圈”子内,对于进一步探索定理的正确与否,产生限制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进一步完善。学生在进行合情推理后,可以尝试着进行演绎推理。利用已有的定理结论,按照规定的法则,进行科学严谨的推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尝试这种推理方法,树立学生严谨认真的心态,推理时要严谨,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

浅析二难推理 第7篇

主要形式:

1.简单构成式就是这种推理形式是两个假言前提的条件不同, 而后件相同, 由选言前提肯定两个假言前提的前件, 结论就能肯定两假言前提的后件。因为结论是简单判断, 所以称为“简单”, 因为由肯定前件得到肯定后件, 所以称为“构成”。可抽象为如果p, 那么q;如果r, 那么q, p或者r-———所以q

2.简单破坏式就是两个假言前提相同, 后件不同, 前提中否定两个假言前提不同的后件, 结论要否定假言前提相同的前件。其结论是简单的判断, 故称“简单”, 又因前提中否定后件到结论否定前件, 故称“破坏”。可抽象为如果p那么q, 如果p那么r;非q或者非r;总之p。

3.复杂构成式就是指两个假言前提的前后件均不相同, 前提中肯定假言前提不同的前件, 结论肯定不同的后件。其结论是复合判断, 故称“复杂”, 又因其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 故称“构成”。可抽象为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p或者r;总之q或者s。

4.复杂破坏式就是指假言前后件均不相同, 那么, 前提中否定假言前提不同后件, 结论就否定假言前提的不同前件。因其结论是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故称“复杂”, 因其否定假言前提的后件到否定前件, 故称“破坏”。可抽象为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非q或者非s;总之非p或者非r。

二、难推理在生活上的运用

生活中这样的二难推理的例子也很多, 譬如“困难像弹簧, 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 你弱它就强”。仿佛在这里没有什么两难的, 此说蛮有哲理的。它给人们以一种生活的启迪。其实从形式上分析, 应该是二难推理。巧用二难推理的话在生活中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都有着很多经典的例子。

1.巧用二难推理, 使生活充满乐趣。在我国汉朝时期, 有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二难推理的例子。东方朔偷饮了汉武帝求得的据说饮了能够不死的酒, 汉武帝要杀他, 他说:“如果这酒真能使人不死, 那么你就杀不死我;如果这酒不能使人不死 (你能杀得死我) , 那么它就没有什么用处;这酒或者能使人不死, 或者不能使人不死;所以你或者杀不死我, 或者不必杀我。”这就是一个二难推理。汉武帝认为他说得有理, 就放了他。聪明的东方朔巧妙地运用了这个二难推理使得汉武帝不但不杀他还认为他是有才之人, 重用之。

2.巧用二难推理, 解决尴尬时刻, 使自己保持主动地位。罗斯福任总统时, 他的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 压低声音说:“你能不能保守秘密?”朋友回答:“当然能。”罗斯福笑着说:“我和你一样。”如果你说你能保守秘密, 那么你也应该理解我也得保守秘密, 因此我不能告诉你秘密。如果你说你不能保守秘密, 那么对不能保守秘密的人, 你应当理解, 我不能告诉你秘密。你或者说能保守秘密, 或者说不能保守秘密。总之, 我都不能告诉你秘密。

3.巧用二难推理, 化险为夷!在日常生活中, 二难推理的运用时普遍的, 善于巧妙地运用二难推理回答问题, 还可以使自己摆脱困境, 解决许多难题, 甚至免于一死。古希腊有个国王想把一批囚徒处死, 当时处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砍头, 一种是绞刑。怎么处死这批囚徒呢?他想让他们自己挑选。挑选的方法是:囚徒在处死前可以任意说出一句话, 如果是真话就上绞刑, 如果是假话就砍头。结果很多囚徒不是因为说了一句真话而被绞死, 就是因为说了一句假话而被砍头, 总之, 都没有逃脱被处死的命运。当时有一位很聪明的囚徒, 当轮到他选择处死的方法时, 他说了一句巧妙地话, 结果国王既不能将他绞死, 又不能把他砍头, 只好把他放走,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这位聪明的囚徒说的是:“要对我砍头”这实际上暗含着一个二难推理:如果真的把他砍头了, 那么他说的就是真话, 而说真话, 按照规定是应该被绞死的;但是如果把他上绞刑, 那么他说的就是假话, 而假话按照规定又是要被砍头的;或是被绞死, 或是被砍头, 都没有办法执行国王原来的决定, 结果使国王左右为难, 只好把他放了。在这里聪明的囚徒这是利用了一个二难推理, 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从上面所列举的几个方面来看, 无论是在生活工作中的一般的社会交际环境下, 还是在辩论外交和危急的特殊口语交际情况下, 我们适当地妙用一下二难推理, 既增添情趣, 又展才智, 既避免尴尬, 关键时, 还能逢凶化吉。二难推理可谓是日常交际的一种艺术技巧。

参考文献

[1]樊明亚《形式逻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孙启明《有关二难推理的几个问题》安徽大学学报

推理课 第8篇

这不,这天刚一上课,雪莉老师就跟她的学生推理开了。她问坐在窗口的汤姆:“汤姆,你看到教室外面的树了吗?”

汤姆答道:“看到了。”

雪莉一笑,继续问道:“那你看到教室外面的草了吗?”

汤姆把头探出窗外,然后答道:“看到了,雪莉老师。”

雪莉对汤姆的回答非常满意, 她走到汤姆身边,说道:“好极了, 汤姆。现在,你到教室外面去,看看能否能看见天空。”

汤姆一溜烟跑到了教室外面, 好几分钟才回来。显然,他趁机在外面玩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向雪莉报告:“是的,雪莉老师,我看见了天空。”

雪莉微微一笑,接着问:“汤姆,告诉老师,你看见上帝了吗?” ”

汤姆挠了挠自己的头,说道: : “没看见。”

雪莉叫汤姆坐回座位,然后走上讲台,郑重宣布:“这就是今天我要讲的。我们无法看到上帝,因为他不在那里。所以他是不存在的。” ”

话音刚落,汤姆的同桌米歇尔站了起来,她请求雪莉让她问汤姆几个问题。雪莉同意了。

米歇尔指着教室外面的树,一脸严肃地问道:“汤姆,你看到教室外面的树了吗?”

汤姆笑着答道:“看到了。”

米歇尔点点头,继续严肃地问道:“汤姆,你看到教室外面的草了吗?”

这一次,汤姆没有把头探到窗外就答道:“看———到———了。”显然,汤姆对这些同样的问题感到有些厌烦了。

米歇尔没有理会汤姆的反应, 接着问:“你看到天空了吗?”

“看———到———了。”

“你看到雪莉老师了吗?”

“看到了。”说完,汤姆没好气地白了米歇尔一眼。

米歇尔一笑,又问道:“那么, 汤姆,你看到雪莉老师的大脑了吗?”

汤姆一怔,许久才答道:“没看到。”

再论形式推理 第9篇

博登海默使用了“分析推理”一术语, 意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分析推理的特征乃是法院可以获得表现为某一规则或原则的前提, 尽管该规则或原则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是确定无疑的, 而且调查事实的复杂过程必须先于该规则的适用。

在我国, 司法活动中的形式推理主要是演绎推理, 即著名的三段论推理。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有可疑适用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小前提是经过认定的案件事实;结论体现在具有法律效力的针对个别行为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中, 即判决或裁定。

2形式推理的理论争鸣

2.1法律推理的历史沿革

形式法律推理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的第一种法律推理理论。这一理论以英国法学家J.奥斯丁开创的分析法学为代表,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 以法治为基础, 第一次确立了作为制度心态的法律推理的自主性。第二, 在法律推理标准上, 法律推理要求使用内容明确、固定的规则, 追求形式正义和正当性。它把一致的使用普遍的规则看做是正义的基石, 并认为只有独立于相互冲突的价值观而选择的标准或原则, 其推理结论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第三, 在推理方法上以逻辑推理为主导形式。这种观点认为, 一切法律问题都可以通过应用明确的、不变的规则而作出决定, 因此, 一切法律问题的答案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唯一可用的法律推理方法就是逻辑的演绎三段论。

然而以弗兰克和霍姆斯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法学派拿起经验为武器对形式主义推理理论进行了全面批判, 霍姆斯大法官的格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成为这一理论最鲜明的旗帜。该理论认为, 所谓的法律就是法官的行为和对法官行为的预测。法官的个性、政治因素或各种偏见对判决的影响比法律要大。现实主义法学派强调的法律只存在具体的判决之中, 根本不存在法律推理所必须遵守的标准的思想。

到了新实用主义法学派, 波斯纳对法律推理的“实践理性”的解释更被人们所熟悉, 波斯纳充分肯定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推理对于维护法律的确定性和法治原则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而波斯纳认为形式主义的法律推理方法只有在简单案件中才起作用, 对于疑难案件和一些涉及伦理问题的案件, 逻辑推理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在对立的主张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这一问题需要实践理性的方法来承担。实践理性是人们用以作出实际选择或者伦理的选择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一定行为的正当化论证和相对于一定目的最佳手段的确定,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验智慧。

之后以哈特、拉兹、麦考密克为代表的新分析法学派再次兴起, 哈特认为虽然语言所表达的法律规则具有明确性和模糊性的双重特点, 并且, 语言本身的含义随同在不同的中会有不同的理解, 但在确定的语境中会有相同的理解, 那么, 人们就有必要遵循这些规则, 而不是以法律规则的模糊性为借口规避法律的要求。拉兹认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普遍存在着, 在不存在着适用任何法律规则的义务的情况下, 法官的行为是不可捉摸的, 将会导致极端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法律将成为一种绝对的自由裁量系统。”, 麦考密克将法律推理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法律推理, 即演绎推理;第二层次的法律推理, 即实践理性的推理。

2.2被抛弃的“三段论”

在关于法律的实质推理研究中, 三段论式的法律推理备受关注, 但多数是批判之声。这其中包含着对形式逻辑的轻蔑, 即使是被称为法律论证的研究, 形式逻辑所强调的论证方式也基本被抛到一边, 人们都忙着在形式法律之外探寻法律。三段论一直是批评的靶子。但批来批去, 遂形成了一种轻形式逻辑的思潮。

笔者认为即使演绎推理存在缺陷, 但抛弃形式推理的观念是极其有害的:

首先, 坚持形式推理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陈金钊教授说过:“在中国语境下, 我们的法治刚刚起步, 人们对法治的信念还没完全树立起来, 这时候采取挖祖坟的研究方式, 对中国的法治进程是有害无益的。我们的想法是严格法治治而不是放纵‘活’法横行, 不是丢掉基本的法律思维方式去搞范式转换, 而是把严格法治当成主旋律, 把‘活’法当成严格法治的特例来处理, 即在一般情况下反对过度解释, 多数情形下应用推理而不是本体论的诠释。试想, 法官的判断行为如果不是取决于推理, 而是取决于各自的“自由”选择, 那么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法治的影子。

其次, 形式推理是法律推理最基本的形式。形式推理从推理形式上保证了法律推理的有效性, 它是人们从众多的思维现象中总结出普遍适用性的思维形式, 具有无可比拟的说服力, 法律推理也不例外, 否则, 就有可能违背逻辑思维规律, 而思维形式的错误必然会导致整个法律推理的无效, 即使是霍姆斯也相信在多数案件中可以用简单的演绎推理对案件做出裁决, 法律思维离不开形式逻辑作为思维的基础。麦考密克直言某种形式的演绎推理是法律推理的核心所在。形式推理, 尤其是“三段论”作为法律推理的基石, 一旦被我们抛弃, 我们能否像极端的现实主义法学那样去实践, 或像部分法社会学者那样去构建无需法律的秩序, 或像自然法学那样把希望都寄托给“自然”的正义?

再次, 形式推理能满足人们对法律推理明确性、必然性和一致性的要求。法律的规范作用在于人们能够根据法律规定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效果作出明确的预测, 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基础之一是同样的案件有同样的判决, 即判决的一致性。霍姆斯提出的“预测理论 (坏人理论) ”, 强调了认识法律“一定要从一个坏人的角度来看法律, ……因为坏人只关心他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能使他预见的实质性后果……。”笔者认为尽管霍姆斯强烈了批判了形式推理, 但从“预测理论”看来, 一个“坏人”如果不是通过认识法律, 并且参照自己的行为, 又如何能得出行为的后果呢?

最后, 形式推理有助于保证执法公正。形式逻辑是作为平等、公正执法的重要工具而起作用, 它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法官擅断。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往往是从一个模糊地形成的结论出发, 然后试图找到将证明这一结论的前提。实际的法律推理过程可能不是按照证成、法律寻找、解释、规则适用、评价、阐述这样的思维路线运行的, 而可能是从结论到前提的反向运动。法官与律师不同, 法官应遵循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活动规律, 从规则出发, 将它们适用于事实, 从而得出结论。

形式推理, 具体到三段论作为一种常用的逻辑思维方式并不存在着对与错的问题。在法律思维活动中, 由三段论运用所练成的思维形式只是思维的工具。从推理的有效性来说, 形式推理保证了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形式有效为推理结果有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是非功过——形式推理的实证分析

3.1成也萧何——形式推理维护司法判决

2008年的许霆案引发了法学界的一场大争论。在许霆案两次判决前后, 从专家到民众进行了激烈得辩论。许霆案中的法律推理如下:

推理一:大前提——法律规则: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 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是盗窃罪

小前提——法律事实:许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了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

结论一判决结果:许霆犯了盗窃罪。

推理二:大前提:“盗窃金融机构”是指盗窃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

小前提:ATM机中的款项是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

结论:许霆犯了金融盗窃罪。

推理三:大前提:凡是盗窃金融机构, 数额特别巨大的, 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小前提:许霆盗窃金融机构的ATM机, 数额特别巨大

结论:许霆应当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重新审理, 多出了推理四。

推理四:大前提: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 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小前提:许霆案存在特殊情况, 银行明显存在过错且违法程度和责任程度较轻,

结论: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

在两次审理中, 法官均严格遵循了演绎三段论这一证明式推理与论证的模式。无论我们赞扬其坚持法治的原则, 或贬斥其明哲保身和机械法治, 我们都不得不承认, 这种行为的确满足了一种严格限制于法律体制内部进行论证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许霆案最终以盗窃罪, 判处5年有期徒刑并非仅仅是无期徒刑和无罪的妥协, 其得到相对多数民众认可和许霆本人的服从应该归功于演绎推理三段论的严格论证。

3.2败也萧何——形式推理留下了法学界的迷失

许霆案爆发一开始就被定义为“一场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争论”。在同一刑法的框架下, 面对无可争议的事实, 进行的演绎推理为何能有如此大的争议。形式推理是推理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但并非推理有效的充分条件。形式推理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 具体到许霆案而言, 即由于法律的不确定性, 造成这个的原因诸如 (1) 语言自身的不确定性; (2) 法律本身概括性所产生的模糊、间隙和隔阂; (3) 法律的滞后性等。

为何推理四一开始并未出现, 形式推理并没有给出答案。法定刑以下量刑是属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力。这项权力也未被轻易开启。对于不属于自己的权力, 基层法院法官选择了“忽视”, 他们倾向于在自己的权力内推理, 因为这是最为安全的策略。正义如同一张普罗透斯的脸, 因为个案变化无常。严谨形式推理无法将其刻画定型。悲观地讲, 下级法院法官的最优且通常的决策只能是预测并实现上级法院法官的正义。

4结语

形式推理, 尤其是三段论本身对于我国法治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从形式推理基于这种认定制定法律完整无缺、法律和事实严格对应、法官如同“自动售货机”的法治观念, 来看不过是一种幻想, 一种“法律神话”。加之形式推理本身始终无法解决前提的真实性这一困扰。固然形式推理仍然有着诸多的缺陷, 在疑难案件中, 如何在法治统一和个案正义中实现平衡, 我们需要实质推理。但有了缺陷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 坚持形式推理的地位不动摇, 对于我国这一成文法国家仍然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参考文献

[1][美]E.博登海默著, 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2]张传新.论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 (第一卷) , 2002.

[3]李桂林, 徐爱国.分析实证主义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4]陈金钊.推理与解释:寓于其中的法律思维[J].政法论丛, 2005, (06) .

[5]陈金钊.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4) .

类比推理教学探究 第10篇

鉴于此, 我对类比推理进行了仔细的探究, 发现类比推理其实也是“合乎情理”的推理, 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类比推理的问题也是有章可循的.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类比推理的教学策略.

一、弄清“类比推理”适用的条件

先看一个课本的例子:科学家类比火星与地球公转、自转、大气层、季节、温度等类似的特征, 作出猜想:火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在作出猜想之前就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对火星和地球进行了类比, 是在发现它们有很多类似特征之后才进行的类比, 这也是科学家为什么不猜想金星、木星等其他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但是, 如果是要猜想行星上是否含有硒矿, 那就要看硒矿存在的地理环境在其他行星上是否具备, 也就不一定要类比火星了.

所以, 类比推理要从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分析推测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 其前提条件是:它们都具有形成这些特征的关键因素.否则, 猜想成功的概率就很小.例如“木星和地球都是太阳系行星, 地球上有生命, 所以木星上也有生命”的猜想就是不可信的.

再比如, 平面几何里, 圆的定义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为定值的动点的轨迹, 而椭圆的定义是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动点的轨迹.它们形成轨迹的条件很相似, 而且, 椭圆定义中, 当两个定点重合时, 就变成了圆的定义.据此可以推断, 椭圆的性质和圆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二、归纳“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简单地说,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可归纳为:观察、比较→联想、类推→猜想新结论→验证新结论.

以课本例子说明:“类比圆的特征, 推理出球的类似特征.”

1. 首先分析它们是否具有可比性, 即是否具备类比的条件

圆是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而球是空间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显然, 圆与球从定义上是相通的, 符合类比的条件.

2. 以某种形式 (文字、图形、代数方程等) 表述出圆的某些概念和性质, 例如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垂径定理、圆的方程等等, 再从结构特征、原理等方面进行类比推理

我觉得, 从概念和性质的形成机制方面去推测, 比单纯结构形式上去推测要有效得多.但是, 并不是每一个问题, 我们一开始都能弄清楚它的特征的形成机制, 从结构形式上去推测仍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 验证新结论

类比推理是不严密的, 因此, 每当我们猜想出一个新结论时, 都要进行验证.此步骤不一定要用严密的方法加以证明新结论, 可以用事实去检验, 通常采用特殊值 (特殊数、特殊点、特殊数列、特殊图形等) 进行验证.当验证发现错误的时候还需要对结论进行修改, 然后再作验证, 循环往复.有时, 甚至可能得到与最初猜想完全相反的结论.

总的来说, 类比是从人们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新事物的属性, 是以旧有的认识为基础, 类比出新的结果.类比的结果不一定可靠, 但它却有发现的功能.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开普勒曾经给予类比推理以很高的评价:“我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 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 它能提示自然界的秘密.”

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类比推理的创新题型, 其思路开阔、情境新颖脱俗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除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之外, 还应该重视归纳、类比的数学思想的引导,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信口胡言”要善于引导, 鼓励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或者证明,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潜能.这样做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摘要:类比推理是新课标新增内容, 主要是人们认识新事物及发现新规律的一种方法, 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但是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 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方法.本文从类比推理的条件、步骤、方法、检验等方面, 对类比推理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究.

生命——宇宙的必然 第11篇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20世纪60年代,法国生物学家孟努德在其《不可知的无限宇宙》一书中说:“我们生于宇宙纯属偶然,所以孤独。”这一看法也获得了很多科学家的响应。

许多年过去了,事情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例如,诺贝尔奖得主达夫在其《生命之尘》中叙述,生命是一种“宇宙的必然”,只要条件许可,它就出现。他的观点也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许多专家所认同,他们的太空生物学计划就是为了寻找外星的生命形式。

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宇宙中是否广泛地散布着生命?一种生物决定论的思想认为,若存在类地条件,那么生命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一理论很难取得已知物理学和生物化学(定律)的支持。若我们仅靠这些定律去寻找生命的来源,那就将跟孟努德一样,得出一个“生命仅靠好运道而出现”的结论。这样,生命极不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但是,期望碰上外星生命的人不必失望,一个令人兴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将证明生物决定论是对的,这就增大了我们寻找邻居的信心。

1953年,生物决定论受到一个小小的推动。当年美国的尤里和米勒,企图在试管内再现地球的初始条件。当静电放电通过甲烷、氨、水蒸气和氢的混合气体时,他们发现,此时形成的化学“淤泥”中有氨基酸的成分。他们的实验被誉为走向“实验室内创造生命”的第一步。

但米勒等人的想法经不起细细的推敲。制造出生命的砖块比较容易,已在陨石、外太空找到了它们的痕迹,但砖块无法堆成房屋。在生命出现之前,要形成蛋白质,必须有许多的氨基酸以正确的序列,接成长链。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上山”(即十分耗能)的过程。

也许耗能过程本身,还不算是一个难题,因为在地球早期富有能源。问题在于简单地把能量掷在氨基酸上,怎能创造出具有高度特殊序列的微妙的分子链,也就是说,任意地把砖块堆积起来,怎能变成房屋呢?搞不清楚能量怎么会以一种设计的特殊状态,输入到这一系统(氨基酸)?在活体组织中,这一步是由细胞的分子机构控制下实现的。但在混乱的前一生物化学浓汤中,氨基酸只能一般地(即偶然地)相互接触,它极不可能排列成生命分子那种既长又有特殊顺序的排列。

现在我们知道,生命的奥秘并不隐藏在它的化学组成上,而是藏在其分子的有序排列和逻辑结构中。其DNA是一个遗传数据库,基因则是定做蛋白质的一个指令组;生命像是一台超级电脑,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它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复杂性;活细胞的信息内容(即其软件)才是生命的真正核心。

没有比遗传密码更能说明生命的计算威力,所有的(地球)生命都是建立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基础上的。从化学观点看,这两类分子的组合是很稀有的,可是正是它们的合作,完成了生命的奇迹。DNA是一个双螺形结构,类似于一架具有四种不同梯阶的梯子,信息就是藏在这些梯阶的序列之中,恰如一本手册,其信息写在字母的排列(即文字)之中。

DNA(最基本的遗传物质)皆使用一套四个字母(即四种不同分子)的密码系统。若生命的出现是必然的,现在要问,其精巧的密码系统如何形成的?呆笨的原子,怎能写出它们自身的软件?最初的活细胞所需的特殊信息形成从何而来?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传统上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都出于偶然,生命是一种化学巧合。孟努德的看法就是如此:在化学混合物中,各种分子无数次随机碰撞,碰巧恰当的分子排成了生命所需的精巧排列。若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将肯定是宇宙的独生子。而另一派(生物决定论)则说,机会是次要的,恰当的分子结合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使然。例如,生源说的先驱福克斯称,化学作用更乐于把核酸精确地排列成具有生命机能的长链。依他所说,那么大自然中,好像有一种制造生命的趋势。这可信吗?在物理(或化学)定律中难道本身就具有生命的蓝图?那么生命所具有的关键信息是如何编码于这些定律之上?

既然生命信息代表着一种复杂性,我们就不妨了解一下复杂性的意义。一种称之为“算法信息”的理论,对信息的复杂性做了定量分析。试看二进制序列01010101,此数列具有一个可重复的模式(01),这反映出它所含的信息量很少(即都是重复的东西);而一个任意的数列:110100101001010111,它不可能压缩成某个模式的重复,故它含有较大的信息内容。由此可知,模式代表了信息的冗余度。而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很像是一个由四个字母构成的混乱的排列,即设有模式可重复,这也说明了DNA能有效地存储信息。

再回过来看一下物理定律,它只能描述有序结构,如晶体结构。它的有序排列(原子或分子),皆可由定律中固有的数学对称性来解释,而蛋白质中的核酸(共有20种)的随遇性序列,跟物理定律无关。化学定律亦然,它跟核酸的排列攀不上边。这些,正如说明书上的字母排列(文字),也同样地独立于纸和墨水的化学性质。

故生物决定论要想站得住脚,它就要到信息理论或复杂性理论中去找答案。现在要问,生命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来自何处?我们知道,生命信息并不隐含于物理(化学)定律之中,并且信息也不会自发地产生,故生命信息的内容只可能来源于它所处的环境。可能会有某种原理,解释信息如何从环境中被收集并积累于大分子中。

达尔文的进化论可能使我们找对了路子。地球上的生命始于具有简短分子链的基因组,它拥有较少的信息量。此后,更复杂的有机物含有更多信息量的基因组。这些添加的信息来自环境,通过自然选择的途径进入基因组。不管何时基因组做出选择(即对它自身生存适合),外部信息也即获得。故达尔文主义能解释有机物如何取得信息。但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在生命已存在的条件下介入的,那么我们怎样使“自然选择”在前一生物时期发挥作用呢?有一种所谓“分子达尔文主义”的说法,它认为可以从该理论中找到答案,其理由是一些研究者在化学物中复制出分子。他们说,一些具有复制能力的分子,复制出像自己一样的分子(严格说来,这还不能算是生命物质)。而这些具有复制能力的分子,是十分简单的,且是碰巧形成的。这样说来,他们岂不又回到“生命是宇宙的偶然”这个命题上去了?

我们是否承认生命是化学的偶发事件,一种整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事件?不,即使生命并不出于物理、化学、进化论的一般定律,这些定律只能解释生命的硬件,但是关键的软件(生命的信息部分)却来自信息理论的定律。

说实在的,科学界对信息理论的研究时间并不长,迄今“信息”这个概念还相当模糊。就如“能量”这个概念,两百年前它也很模糊,科学家把能量视为物理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却没有严格的数学表述,而今人们已把它当做一个真实和基本的物理量,被人们充分了解。信息这个概念,现在还缺乏严格的一般叙述,它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外貌出现。例如在相对论中,光速是极限速度,这就是信息;在量子论中,粒子系统的态由其最大信息量所描述;在热动力学中,信息随着熵的增加而减少;在生物学中,基因是一个包含着所需信息的指令组。对信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于通讯中对无线电通道中的噪音之分析。那是二战期间,美国电气工程师山侬所创导,但迄今还没有人能写出信息动力学自己的“牛顿定律”。在物理学界,甚至对物理过程中信息是否守恒这样的重要问题,还不能取得一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黑洞不黑的理论,按此一说,黑洞不仅“蒸发粒子,也将蒸发信息,那么信息是否就此永远消失了?抑或它再会回来?霍金说它将会消失,而别的一些科学家却说“不”。

似乎峰回路转,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里出现了新的线索。事实上,组成DNA的化学结构还受制于量子力学。现在,物理学家把信息这一概念扩展到量子王国,并有了惊人的发现。人们看到,量子系统处理信息的能力,远远高于今日的电脑系统,不是高几倍,而是成指数级地提高。这一性质暗藏在量子计算机(目前还处在婴儿期)之中。

生物遗传之谜,实质上是一个计算问题。人们发现,在巨大的化学分叉树上,最后生长出“生命”这个分枝,它不是偶然出现的,更可能是大自然精于计算的结果。这或许是生命反映了物质最根本(量子)的特征,这一研究成就,可能是科学家对“信息”概念研究上的关键性一步,因为把它跟物质(能量)最基本的(量子)领域挂上了钩,从而正确地走向生命的真谛。若果真如此,那么生物决定论就有了可信的新的理论基础,并进而可说明,我们居住在一个新生物的宇宙之中,我们并不孤独!

合情推理的应用赏析 第12篇

一类比推理

即证明cosγ⋅sinα+sinβ+cosα⋅sinγ=0;

即证明sinβ+sin (α+γ=) 0, 即证明α+β+γ=2π (显然成立) 。

二归纳推理

事实上, 上述结论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4, 任意三个正数, 两两取算术平均得到新的三个数, 再把这三个数两两取算术平均, 又得到三个数, 如此继续下去, 则第n次得到的三个数是什么?

分析:设给定的三个正数分别为a, b, c且a+b+c=m, 记Pn1, Pn2, Pn3为第n次两两取算术平均后所得的三个数 (其中n∈N*且不考虑这三个数的顺序) 。

(不考虑它们的顺序, 显然Pn1+Pn2+Pn3=m) 。

上一篇:城市化商机下一篇:小麦选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