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业范文

2024-07-09

苏州农业范文(精选10篇)

苏州农业 第1篇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蔬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达到25%-30%左右, 而发达国家的损耗率基本控制在5%以下。我国每年需要冷链运输的需求为5亿吨, 但只有10%左右实现了冷链运输, 每年腐烂的果蔬达1.5亿吨左右。目前每年仅运输过程中由于水果蔬菜等食品腐败变质损失的价值接近700亿元。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 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受限于物流供应, 目前苏州农业物流总体以常规物流 (即常温或自然物流形态) 为主, 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由于腐败变质而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此外, 受禽流感影响, 苏州活禽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及限制。

1.1物流模式传统、区域物流基础建设薄弱目前苏州的农产品流通环节繁多, 花费时间长。缺乏大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多以各种小型规模分散于城市各地。

1.2冷链企业规模小、设施落后, 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物流苏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第三方物流, 大多数企业只是提供货物的简单位移,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企业之间各自为政, 导致冷链物流行业小而散, 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1.3没有统一的冷链物流专业化标准到目前为止, 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业标准。行业内对操作规范、安全卫生、运营流程等都没有明确规定, 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1.4缺乏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人才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 忽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物流专业近期才在苏州高校逐步得到重视, 但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2日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日本呈现劳动力逐年减少、高龄化的特征。为改变此现状, 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成立了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 (简称农协会) , 在农协会的协助下相继建立了多个农产品加工基地, 为推动物流市场化、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社会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日本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 蔬菜、水果类冷链流通率也达到了95%以上。

2.1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涵义及范围概述冷链物流是指为保证产品品质, 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都保持处于低温状态的专有设备实施的物流网络。

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服务对象主要涵盖果蔬类、禽蛋类、水产类、肉类等生鲜农产品。以冷藏保鲜车和冷库作为基础设施, 农产品从产地采摘至销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商品所需要的温度环境下。

2.2日本冷链物流法律法规简介日本冷链物流产业涉及多个部门, 法律涉及面广, 数量多。政府为保证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921年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 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1950年制定的《农林物质标准化及质量标志管理法》对农林产品与食品的全过程流通环节进行管控。2003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 规范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90年代以后, 颁布了一系列如《物流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物流效率化法》、《物流据点整体状态的规划设计》等法律法规和政策, 全面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 对主要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2.3日本冷链物流技术日本冷链物流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为支撑, 保障冷链物流顺利实施。

(1) 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化:日本冷链物流企业广泛采用RFID智能监测技术、车载GPS、电子数据交换 (EDI) 、条形码追溯系统。

(2) 冷链物流设备自动化:冷藏仓库采用自动冷藏设备、高速搬运台车、移动货架、高速自动分类装置等冷链物流系统。

(3) 冷链物流系统标准化:日本冷链物流采用严格的专业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4) 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体系认证:对农产品实行一系列全过程规范体系, 识别农产品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防止危害发生。如HACCP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GAP (良好农业规范) 。

2.4日本冷链物流运营模式在日本农协的指导下, 主要农产品产地相继建立了很多农产品加工基地。由其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作为农产品销售主要渠道。通过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给。

以果蔬为例, 日本的物流模式如图1。

3日本冷链物流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启示

3.1日本冷链物流政策及法律法规借鉴

3.1.1推进产业标准化体系通过日本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 发挥行业协会、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校科研单位的优势作用, 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

3.1.2制定物流发展战略, 推动冷链物流发展日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法、物流法等都对该地区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扶持建设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 对农产品给予政策扶持, 为冷链物流提供发展机遇。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建立, 助力冷链物流发展。对冷链物流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提升企业竞争力。

3.1.3物流人才培养据统计, 日本的物流管理者大多具有专业知识, 学士学位占到90%以上。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建设, 一方面推进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同时加快职业院校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 将岗位培训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学中, 以订单班的形式实现学生零对接就业。

3.2运营模式借鉴

3.2.1选择合理的地址冷链物流中心应选择在农业基地附近, 同时具备便利的交通, 能及时有效将农产品采摘、屠宰后送至冷链物流中心并在经过加工处理后根据订单需求运送至各目的地。

3.2.2公共设施建设冷链物流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设备专用性强、市场需求不确定、投资回报期长。容易造成因投资金额高、设备专用性强以及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及沉淀成本, 增加冷链物流运营费用。借鉴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 全部或大部分资金由政府出面投资建设农产品流通基地, 其基础设施大多属于国家公共财政资产, 并对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的建设项目做出适当补贴。

3.3物流技术借鉴

3.3.1采集加工阶段:学习先进的产地采集加工技术, 适时采摘、正确预冷, 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3.3.2冷藏储存阶段: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冷库技术有效延长保鲜期。

3.3.3运输配送阶段:运输过程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运输。运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 计算出最为合理经济的路线, 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3.3.4出库销售阶段: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监控农产品的实际状态, 有效对农产品的温度实施实时监控。

4建立苏州农业冷链物流模型

4.1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苏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多分布于周边市郊, 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基地, 整合资源, 逐步建立起围绕生产基地的冷链物流中心。由政府联合苏州农业协会对苏州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物流中心进行规划, 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 保证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

4.2发挥农业协会对产业的指导作用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冷链物流公司, 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加强与冷链设备制造商的合作, 使其由设备制造商转变为“冷链服务提供商”;购置相关设备提供给农民使用, 在农协的统一指导下, 取得规模化的价格优势。

4.3改进冷链物流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技术, 对冷链产品的温度进行实时有效监控, 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使客户信息资源共享, 达到运输线路的优化整合。采用先进设备及管理, 减少能耗及碳排放。

4.4制定符合实情的标准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 立即执行国际标准可能会对现有企业带来很大影响, 如何兼顾目前还处于落后的企业, 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首先在照顾现有落后企业的情况下, 将标准定为实际水平和国际应达水平的一半, 同时提出每年需要提高的标准, 力争在五年内达到国际标准。

4.5试行直销化模式通过试行订单式农业, 建立生产直采点, 以网络订单的方式直接供货给超市、消费者, 精简流通环节, 控制物流成本。采取冷链宅配方式, 定时定点将农产品直接送至消费者手中。

5总结与展望

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促进苏州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可以对农产品实行全过程有效控制, 让消费者吃上优质农产品, 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合理地运用冷链物流中的多式联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增强苏州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通, 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3 (4) .

[2]卜梅兰.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风险及其发展路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09) .

[3]冯琳.苏州市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 2010 (9) .

[4]董理.日本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 2012 (12) .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第2篇

龙岗区都市农业考察团

(二○○○年六月)

一、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

北京、上海、苏州是我国的发达城市,它们是我国的政治、金融、商贸、工业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均走在全国前列。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些发达城市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先进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发展起点高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沪等地认真分析研究都市农业如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吻合。他们根据自身优势,率先示范,构思和构建都市农业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化。

1、分析形势,把握机遇

2、精心选址,科学规划

以苏州为例: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选址于名城苏州西郊的太湖之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中心。经与农科院校的反复论证,确定它的主题是:汇集现代农村科技,展示未来自然田园。进入未来农林大世界,可尽享太湖风光之秀美,更能强烈感受到浦东开发区、新加坡工业园区以及沪宁杭城市火爆的发展热潮。该大世界规划范围3000亩,目前进行了一期开发,占地800亩,是一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且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科技观光、交流和展览基地之一。谈项目以农林科技为核心,通过一流项目的引进,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与发展模式,促使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进程。众多有识之士在这里参与农林投资、市场研究、项目运作、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他们组成了未来农林大世界的知识和信息平台,为园内外农商拓展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由于未来农林大世界项目的领先和超前,科学规划和高起点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样板效应,建树了形象,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成为中国农林工作者,各级政府官员学习考察的热点。

(二)政府牵头,市场运作,投入手笔大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苏州,地方政府都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他们充分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办好农业示范区,在产业开发上起牵头、引导和扶持的作用,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1、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成立了以副区长冯维利为主任的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委会,负责起草制定示范园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入园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对重点项目提供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制定出《关于加快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拉动力强的精品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并在土地、融资担保、户口、税费、住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与便利服务。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平方公里,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工厂化、自动化鲟鱼繁育场,肉用鸵鸟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

2、市场运作,高效开放

(三)科技支撑、产业开发、设施程度高

我们所考察的示范区、定位较高,都体现出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展示商口、是现代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作为一个企业,它不仅是一个产业项目,而且是一个农业的技术、信息、交易平台。

1、形成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密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如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农学院等一批名校院所,已在苏州农林大世界捷足先登;二是加强科技开发。如北京锦绣大地的技术目标对准美国的那斯达克系统,公司拥有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它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牧业领域,并已形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植物生理、动物营养及农业生态六大技术支撑;三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农林高科技。如苏州农林大世界引进了61项国际、国内的高科技项目,其中成熟形成产业化的有如:素有“全球种苗技术先锋”盛誉的美国speedlling公司、处于世界畜牧业领先水平的新西兰exceel企业、台湾农支种植、瑞士大昌、知名的比利时维池麦公司等。

2、形成高科技农业产业项目群。

一是工厂化农业,将农业的栽培技术和工业设施标准化、工艺化的管理技术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规模,集约化生产来降低成本,达到可观的效益。如锦绣大地公司自行设计制造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化蔬菜生产工厂,采用钢架结构及先进的覆盖材料pc板,配备悬挂式遮阴系统,天窗开启系统,湿帘和风机降温系统,将温度、湿度、光照、能量循环调整到适宜蔬菜生长的最佳环境,使蔬菜在可控制的规模下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快速生产,蔬菜工厂里日日播种、天天收获。一年每亩土地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a级绿色蔬菜8—10万斤,效益是普遍农田的30—50倍。小汤山示范园的“北京瑞德鲟鱼开发中心”拥有一套集生物、电子、机械技术为一体的节能、节水全自动鱼苗、鱼种培育设备。设备根据鲟鱼的培育过程分为孵化系统和三个不同规格苗种培育系统,设施先进,填补了我国大型经济鱼养殖的空白,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分子农业,将生物技术成果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使农业不仅为我们提供鲜活产品,同时还提供保健品。如锦绣大地公司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建立了优良食用菌种植工厂,采用经空间诱变选育得到优良菌株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目前,香茹、猴头茹、花菇等各种经过空间诱变选育的优良食用菌正在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投放市场。

高投入带来高产出,经济效益明显,99年北京锦绣大地公司实现利润4100万元,每股分红0.18元,今年的形势经营者表示乐观。

(四)拓展功能、持续发展、都市特色浓

考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其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明显,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特点明显,生态、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都市特色浓郁。

1、旅游观光农业。

3、以科技教育为导向,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无论苏州、上海,还是北京,在农业园区我们都看到一群群的少年儿童在这里流连。上海市农科院在6月1日举办“绿色家园”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栽玉米吃玉米讲玉米,把小朋友的生物课开在农科院。北京朝园艺场建成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实验园,通过实物和标本展示,使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现代农业知识,了解农业发展史,突出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该园还被朝阳区委、区政府指定为“爱国文化教育基地”。

二、龙岗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我区的农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已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景观形态等方面都日渐形成都市农业的特色。今后的发展,要认真借鉴其他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加快形式多样的都市农业的开发。

(一)要认识到都市农业的新内涵,增强现代农业意识,形成发展都市农业的氛围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农业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已不同于乡村农业、城郊农业,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功能与形态。只有对此形成新的认识,增强了现代农业的新观念,才能提高发展都市农业的主动性。

1、要认识到都市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地区的一种必然。

一方面,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过度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农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城市化地区也必须有农业存在,无农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较为发达的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使都市农业的发展有了可能性。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融合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现代生产要素与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条件来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2、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一种较高形态的农业经济现象,具有城乡融合的特征,是一个地方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都市农业产生于农村城市化,既是现代化农村的一部分,也是大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城乡布局,模糊了城乡界线,使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农业、旅游两业交叉融合,同时使得原来的农民逐渐步入现代文明生活,城乡居民可以和谐共处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都市与农村和谐的历史进程。

3、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多项功能互相融合的农业。

都市农业的功能必须服务于大城市和满足大市场需求,在生产和服务中获得效益。城市及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决定了都市农业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它不仅要为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也要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旅游观光场所、文化科学教育基地等,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种功能相统一的农业。

4、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与土地节约相统一的农业。

随着都市农业区域地租的上升,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都市农业转向资本、科技密集和土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农业生产方式高度企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逐渐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并且经营效果上易达到“三高”的特点。

5、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高度市场化的农业。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实现都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农产品在市场上实现大流通以及农业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和生命。是通过市场网络才把生产与需求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农业项目也通过市场实现它的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因而都市农业是一种工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农业。

6、要认识到都市农业具有多样性的形态。

这与其功能多样性一致,除传统的露地栽培、大田农业外,也有设施农业、景观农业、农业公园、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科技园、农业生态园等多种形态。这些形态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互相结合发展。它们都是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直接体现,是都市农业多种功能的载体。

7、要认识到我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可行性和有利因素。

我区是深圳市重要的农业基地,具有发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近年来围绕市场需求已逐渐形成以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设施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都市农业有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景观设施等有利条件。

(二)把都市农业作为城市化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来抓,做好统一规划和指导,提高都市农业发展的起点

我区都市农业的建设刚刚起步,首先要对都市农业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规划要正确分析我区农业生产现状,研究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围绕我区农村城市化,建设深圳后花园的大目标,强化农业的经济功能,拓展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规划要对都市农业在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上有一个总体安排,对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景观形态、融资方式、科技支撑、经营体制等方面提出指导。规划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把都市农业放在城市化发展的总体中予以考虑。

都市农业已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我区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以点、线、环、面的网络格局,以高起点、新格局、多功能、富特色的区域定位、形态定位、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规划都市农业的发展。通过规划强化城市生态用地、水源保护区、农业保护用地、蔬菜基地、休闲旅游农业用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减少土地开发征用所造成的农业资源的浪费。

2、立足于现有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条件,根据各镇农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分区指导。

尤其应当注重农业景观的保护,突出地域农村特色,丰富区域农业文化内涵。根据有利发展的原则和各镇农业的现状,规划各镇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重点项目、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同时要按照主次有别、先后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

3、规划要体现既增强经济功能,也不断拓展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思想。

都市农业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要和经济功能的实现结合起来,有些需要依托经济功能,都市农业必须以追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来求得发展,使农业的功能达到有机的统一。

4、规划要把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对目标市场的预测,分别选定农业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我区的观光、休闲农业大体接待三类顾客,一是外地短期来深游人,二是本市的团队,三是本市居民,包括一般收入水平居民和高收入居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项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景点其本市、外地游客的到访率是不同的。规划就要按照不同目标市场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服务对象,确定相应的项目。

(三)形成投资多元化和企业经营为主的都市农业运行机制,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增强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

1、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都市农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都市农业不仅体现出经济效益,也体现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其受益者除了农业企业、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者外,也有政府和社会。所以投资主体也必须多元化。要坚持和完善业已形成的“四轮齐转”的农业投资体系,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开放式投资都市农业。农业内部要不断进行资金积累,财政资金要增加投入,银行信贷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发展,也要加大利用区外资金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外资进入都市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同时要规范农业投融资主体的行为,政府投资要力争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2、探索都市农业建设和运作的多种形式。

根据我区农业用地规模、农业企业化程度、设施农业现状等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设施农业园区。即规划出较大规模的用地发展设施农业,包括无土栽培蔬菜,大棚栽培花卉,工厂化菇类生产,花卉组培车间,观赏动物养殖等,以及农业的科研、开发、试验。从产业类型上讲,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产业的,但都突出以设施化生产为主。

二是高科技农业生态园。是把设施生产和露地栽培相结合,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但着重于生产功能的一种都市农业形式。

三是度假农园、观光农园、森林公园等。强调以观赏农业景观或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体会回归自然乐趣为主。包括果园、水产养殖区、蔬菜生产基地、森林等都可开发成这类园区,既可以是单一产业的,也可以是多业综合经营的。

这几种形式从组织形式上讲,可以是政府建园——企业经营型的,即由政府完成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制定一定的进园标准,由企业投资经营农业项目;也可以是企业建园——经营一体型的,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经营都由企业负责,进园区的项目可以是引进多个企业的。

3、以企业化经营为主,政府各部门做好协调和服务。

都市农业的发展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政府在其中的行为只能是引导、协调和服务,即使是政府的投资,也应当纳入市场化的运作管理之中。都市农业也要实行以公司(企业)为主体,产—加—销—旅(业)一体化、种—养—加—体(验)一体化、贸—工—农—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可以在现有的农业公司(企业)中培育出不断把农业向观光、旅游方向拓展的龙头农旅公司,也可以组建新的农旅公司,担当都市农业发展的龙头。当然政府也要有明确的管理服务机构,做好协调、服务、管理工作,专门研究、规划和指导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由农业、旅游、文化、工商等部门协同运作。

(四)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设施农业面积,进一步增强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

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仍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功能,要继续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以现有特色农副产品为基础,培壮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把发展设施农业与发展露地栽培结合起来,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改善品种质量结构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精品农业、苗种农业、创汇农业、食品农业等。

畜牧业要形成集约化、企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要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压缩淘汰规模小、产量低的小型养殖场和成本高、肉质差的劣质品种,充分发挥康达尔公司在畜牧业生产上的龙头示范作用,积极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型畜禽企业和杂交型、节粮型的优良新品种,在目前50%良种化率的基础上,加快良种化进程。鼓励发展名优和高效生态养殖业,发展跨地域的畜禽业,形成畜禽良种基地。

水产业要继续扩张,尽快形成工厂化、多元化的养殖模式。继续发展池养、箱养、吊养、护养多种养殖模式。发挥南澳海珍品养殖公司的龙头作用,增强区水产研究所的开发、示范作用,引进优良新品种和珍稀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工厂化养鲍、工厂化养鱼的规模。

水果业要以优质的龙眼、荔枝为主,同时积极引进适合本地栽植的热带水果新品种。要加强果园的科学管护,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效益。

蔬菜生产要重点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制度,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提高蔬菜品种的档次和质量,适量发展以观赏为主的盆栽蔬菜。

花卉业要逐渐扩大规模,新建几个花卉场,并要面向市场不断调整品种结构,重点要进行设施花卉场的建设,引进培育高档花卉,提高花卉业的水平,尽快把花卉业培育成我区农业新的增长点。

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发展,都要实行品牌经营,这是农业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创出几个名牌产品。

(五)加快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延伸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应该越来越重视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发挥。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具体以观光农园、森林公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度假农舍、自然休养村等形态作为承载体。这些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的观光型农业,如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森林公园等;另一类是以参与农业活动为主的体验型农业,如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农产品采摘节等;还有一类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型农业,如度假农舍、自然休养村等。观光、体验、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以下的基本思路:

1、完善配套设施。

在生产设施、农田、园区等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发展目标,来完善配套设施,如展览厅、录相厅、会议室、餐饮厅、住宿房、观光车、娱乐室、标志牌、说明牌。

2、实行点——线串珠状开发。

把农业景观建设与旅游业、山地绿化、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海上游艇等结合起来,扩大经营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各镇都要选择适合作为观光、体验、休闲农业开发的项目,抓紧开发和建设。如布吉镇的三联果场、石牙山森林公园,横岗镇的神仙岭生态农庄,平湖镇的甘坑果场,龙岗镇的回龙埔鸵鸟场、八仙岭森林公园、五联村生态公园,坪地镇的梅花鹿场,坪山镇的马峦山保护区、碧岭生态村,坑梓镇的尖峰岭森林公园、金沙农业高科技园,葵涌镇的田头山森林公园,大鹏镇的新穗宝鲍鱼养殖场,南澳镇的七娘山保护区和滨海养殖基地等。近期要重点抓好碧岭生态村、金沙农业高科技园的观光、休闲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快南澳滨海养殖基地、龙岗回龙埔鸵鸟养殖场、坪地梅花鹿场的观光设施的配套,尽快增强特色农业的吸引力;加紧开发建设横岗神仙岭生态农庄;着手建设坑梓尖峰岭、龙岗八仙岭、布吉石牙山三个森林公园。

3、开发龙岗农业一日游。

由相关公司牵头,与旅行社合作,加紧开发龙岗农业一日游项目。该项目拟把参观回龙埔鸵鸟场、坪地梅花鹿场、碧岭生态村、金沙农业高科技园、南澳滨海养殖基地等农业观光活动与海上游艇活动连成一线,让游客既在观光中了解禽畜养殖、蔬菜大棚、水产养殖的知识,又体验了品尝海鲜的口福,驾艇飞驰的惊险,紧凑、新颖、富有情趣,定能占得龙岗农业旅游的先机。

对于其它的观光、休闲、体验农业项目,也要在整体规划指导下抓紧分步推进,使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的内容日趋丰富,保持经常性的吸引力。还要加大科技投入,设法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让每个季节都有新品种,每处景观都有新鲜感。经营农业旅游的公司要和旅行社建立紧密的联系,不断开发更佳的旅游线路,扩大宣传,提高游客的到访率。作为旅游线路中的农业项目单位要接受必要的业务培训,在观光点设置明显的标志,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周到的服务。

(执笔:第一部分熊雅芳

苏州农业 第3篇

一、强化主体意识,落实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领导责任。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能不能挑起来,关键是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有没有抓住”的要求,把履行统一领导、直接主抓、全面落实的主体责任作为刚性之责。一是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坚决贯彻省行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总体布局,把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贯彻总分行行长会议、部署全年工作时,同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党委书记与支行党支部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各职能部门、全行员工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经营责任目标,建立了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的机制。二是专题研究专会部署。省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后,该行党委专题听取了汇报,学习领会省行领导两个讲话,对会议的贯彻落实和全市2015年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要求贯彻省行会议精神,明确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在布置年度条线工作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确定全市召开专题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行会议精神,布置全市2015年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工作。三是分析形势听取意见。每半年分析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形势,7月份党委专题听取上半年纪委组织的市行机关、营业部员工座谈会情况,分析员工思想动态和党风廉政形势,对员工提出的16条意见建议,召集纪委成员进行研究,落实承办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做好思想工作。

二、强化主动意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是改革发展关键期,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加快业务发展,拓展服务功能,转变发展方式,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主动培育廉政文化。将廉政警示语句上墙,潜移默化教育引导,营造廉洁从业氛围。结合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学习,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讲话、党风党纪党规的学习。结合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违法违纪案例,组织专题教育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结合“廉政法纪”专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瞻仰烈士陵园,邀请市委宣传部领导作“三严三实”和廉政法纪专题讲座,参观公民道德馆,观看警示教育片《贪之祸》等。运用反腐倡廉系统申报领导干部重大事项,利用办公平台和短信教育平台,实现教育常态化。二是切实抓好专题学习。在专题党委会上,对违反八项规定有关通报组织学习讨论,提出了吸取教训、开展廉政教育等5项要求,强调党委带头履行主体责任,坚决执行“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坚决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审议审批流程,坚决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守住红线,不碰高压线。三是紧密结合“三严三实”。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并在“三严三实”方案中明确了廉政教育内容;专题研究机关作风建设,讨论制定了部室考核办法,提出作风建设机关带头表率。5月党委书记在全行视频会议上作了《着力加强自身修养,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党课。四是积极配合总行巡视。组织专题会、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办公会,组织汇报材料,落实座谈人员,向巡视组汇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委履行主体责任情况。

三、强化主抓意识,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委重要工作。

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理念。一是明确主体责任内容。按照省行厘清的8个主体责任、班子成员5个主要责任,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落实清单和整改清单,结合实际,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意见,承担好、落实好主体责任。二是切实加强源头预防。推进源头治理,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制度执行。在完善制度上,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在执行制度上,突出严肃性和权威性。抓好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强化基建维修管理,多提醒经常教育,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等相关手续。三是坚持选好用好干部。围绕“20字”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三严三实”、做“四有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四个人”(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等具体要求,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四是突出强化正风肃纪。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促作风建设,将作风建设作为带队伍、聚合力的武器,对外注重与政府、人行和银监部门协调,研究制定了承办外部工作的办法,提升机关作风效能;对内注重整肃纪律,下发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对迟到早退、休假制度不执行、上班时间看电影炒股票等8类问题进行重点督查。每日编发行领导和支行行长活动情况,每周提前发布党委成员活动安排,各部门不定期公示重大事项,推进行务公开透明。大力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强化主责意识,发挥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挂帅又出征,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直接过问,敢于亮剑,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带头示范引领。履行“一岗双责”,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遵守党纪党规,执行党委议事规则,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抓好作风建设。加强分管部门和条线经常性教育、检查、管理,推动反腐倡廉工作落实。二是带头当好表率。坚持“五个带头”,即带头作出廉政承诺,带头签订助廉承诺,带头汇报廉政情况,带头执行厉行节约规定,带头上好廉政党课,党委书记作了题为《全面落实“两项责任”,切实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廉政党课。三是带头抓好整改。党委成员带头履职尽责,敢于扛责担责,对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坚持“一把手”审阅,突出问题一抓到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行党委班子和成员共查摆出各类“不严不实”问题20条,专门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和意见,逐个分析,逐条销号,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排出时间表,限期整改到位。四是带头监督问责。重视节日期间作风建设,支持纪委开展督查,开展廉政体检试评价。对违规违纪问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强化问责,以严肃问责来推动各项制度的合规执行,推进责任落实,使各支行、各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份内之事、应尽之责,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文/陈一兵 王士强)

苏州农业 第4篇

1 学院传承与发展江南农耕文化的基础条件

学院长期以来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 大力开展应用型科研推广与为农服务工作, 拥有国家、省、地市级的产学研平台十余个, 并与多个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合作建立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五位一体”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与此同时, 学院在长期办学历史中, 逐步形成了“励志耕耘、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勤勉崇农、实干创新”的苏农精神, 构建了具有“爱农学农”特色的良好校园育人环境。

2 学院传承与发展江南农耕文化的策略

传承和发展江南农耕文化非一时之功、一人之力。作为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院校, 长期以来, 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在广大师生、校友的配合和支持下, 学院在打造特色和品牌专业的同时, 将对江南农耕文化的重视和实践融入到学院的教育过程中, 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发展策略。

1) 要坚持与时创新, 把江南农耕文化教育与提升师资队伍素养融合。如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各级技术技能培训, 着力培育“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人才。

2) 要坚持学以致用, 把江南农耕文化与校园文化第一课堂相融合。学院要求非农学科学生必须选学一门农业类课程, 对农业类专业则大力支持其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和社团活动。

3) 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结合, 把江南农耕文化与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相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院秉持批判继承原则, 尽力挖掘江南农耕文化中的精髓, 将农耕文化的积极价值与校园文化教育相融合, 增强校园文化的实效性和独特性[2]。

4) 要把江南农耕文化和体验教学相融合。如通过校内实训分块承包或校外承包形式种养花草、蔬菜、果树、养鱼种藕, 或通过到农村与农民签定山地、林地等种茶摘茶, 饲养特种动物, 培育特色植物等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农耕活动

3 学院传承与发展江南农耕文化的路径

弘扬与发展江南农耕文化, 让江南农耕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生活, 弥补现行教育中江南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的缺失, 使学生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浸润, 从而培养具有江南农耕文化根基的农业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对江南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 学院已经有了整体的目标和规划, 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1 将江南农耕文化与各专业结合, 建设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

学院秉承“励志耕耘, 树木树人”的校训, 弘扬“勤勉崇农、实干创新”的苏农精神, 推进将文化引领与实践锻造谋求学生发展的“江南农耕文化”育人模式。学院从江南农耕文化视角完善农业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具有江南农耕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并以此为契机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加深认识和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 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江南农耕文化教育。

3.2 将江南农耕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 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在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的影响, 努力营造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弘扬江南农耕文化。校内社团组织可以积极举办以江南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农业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种子鉴别技能大赛、农趣运动会等融合专业和娱乐于一体的文体活动等;在迎新晚会等重大活动中植入“祭农大典”等江南农耕文化内容;在社会实践中, 开展与江南农耕文化密切相关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3.3将江南农耕文化与校园环境结合, 塑造独特的农业文化氛围

学院在建筑布局与造型、空间规划、校园绿化、景观小品等方面极力体现江南农耕文化特色, 以展现农耕历史微缩景观。学院依托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适当收集、保护、展览传统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具, 展示江南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历程。学院对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的环境布置、各实践场馆基地的布置等进行优化;以微信、网站为宣传起点, 形成网络农耕博物馆, 及时把“江南农耕文化”的底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上传;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搜集并展出贴近师生、主题积极、特色鲜明、颇有影响的农耕文化作品, 进而形成“爱农学农、崇农悯农、强农兴农”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3.4 将江南农耕文化与科技产业结合, 拓展社会服务范围

学院在挖掘江南农耕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 成立了一个以研究农耕文化项目为主体的研究所, 主要以农耕文化历史、农俗习惯和农耕方式等作为研究重点, 在确立学术导向的同时获取丰富的研究成果。学校已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积极拓宽学生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就业实习和创业实践渠道, 并与社会力量紧密配合, 积极参与到江南古镇的传统民居和自然村落的保护, 利用原先遗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乡村特色, 共同打造江南农耕文化圣地和农耕主题的旅游休闲文化中心, 系统展示历代农耕文化取得的成就, 传承农耕精神。

4 结束语

江南农耕文化, 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苏州是江南农耕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对江南农耕文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苏州农职院未来一定将“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这一头衔做大坐实。

参考文献

[1]彭金山.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对现代农业之意义[J].西北民族研究, 2011, (1) :145-150.

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第5篇

一、单位基本情况

建于1978年,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点站之一,属于国家二级站。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九五”以来,通过开展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初步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为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单位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环境监测站”、“全国先进环境监测站”、“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现有内设机构8个,分别为:办公室、业务技术室(综合信息室)、质量管理室、行政财务室、现场监测室、中心分析室、生态监测室、自动监测室。人员编制116人,在岗员工116人,其中在编人员93人,编外人员23人。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专业门类覆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化工、生物生态、大气物理、自动控制、声学、信息技术等20多个学科领域。

二、装备和技术能力

现有一幢4325平方米的监测大楼,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间隔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GPC凝胶色谱、荧光PCR仪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等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分析仪器,以及空气自动监测车、环境应急移动监测车、现场监测仪器及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总资产超过7000万元。目前建有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包括空气灰霾监测超级站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站3个,省级托管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噪声自动监测单元15个,一体化移动应急监测车2辆,监测艇3艘。初步建成了覆盖水、气、声的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网络构架,基本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发布及预警。

1993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考核,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1999年12月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标准环境监测站”;2003年2月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率先、省内第一批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CNAL)”,使环境监测数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目前共获得认可的监测能力涵盖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及固体废物、生物及生物体残留、噪声和振动、辐射、汽车排气污染物7大类189项。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主要负责苏州市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各类专项监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全市环境监测网络业务管理工作,为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小康社会环境质量考核、总量减排考核、“蓝天工程”实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等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四、发展目标

苏州农业 第6篇

近年来,江苏省尤其是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入口标识景观作为现代农业园区的门面形象,是游客进入园区的第一印象,对于农业园区能否开展好观光旅游,激发游客游览兴致,尤为重要。目前,苏州现代农业园区中无论是大型园区,还是小型基地,建设了很多的入口标识,我们在赞赏一部分作品的同时,也发现有很多设计作品渐趋雷同化,这些作品缺乏对地域、文脉进行深入理解和钻研,缺乏文化元素的提炼,给人的印象是毫无特色,无法提升农业园区的文化品味。

二、农业园区入口标识景观的类型和功用

1、农业园区入口标识景观的类型

农业园区入口标识作为集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园林建筑类型,随着建造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入口标识的类型趋于多样化。按照构造与形式分类,常见的类型有标志式(以文化为内涵,采用特定的雕塑造型)、墙门式、牌坊式(多用于纪念性)、阙式(一般做对称布置,设柱墩)、顶盖式等。

2、农业园区入口标识景观的功用

入口标识景观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门面形象,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形象将体现出农业园区的规模、性质、风格等,是整个园区的象征,能够提升园区的文化魅力。因此,农业园区的入口标识和其它标识相比,有其特殊性,它的设计需要参考园区主题、风格以及周边的布局,造型表达需要与整个园区主题风格和谐统一。

三、调研对象分析

截至2015年末,苏州市拥有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9个省级农业园区,29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累计面积达105.9万亩。本次调研选择了8个样本,包括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个民营农业园区,进行实地现场调查,研究不同主题、风格现代农业园区入口标识的设计。

四、苏州现代农业园区入口标识景观存在的问题

1、多数主题立意不突出

所谓“立意”,即选定主题,是赋予它一个艺术创作的精神内核,园区入口标识的设计创作离不开“意”的打造。如果园区入口没有立意,那么构图将是材料空洞的堆砌。在调研的8个农业园区中,苏州市相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江苏省张家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昆山市巴城镇现代农业园区等入口标识多为墙门式或顶盖式,基本无文化主题含义。

江苏省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口标识采用牌坊式,牌坊上镌刻澄湖“水八仙”的八种浮雕图案,再以匾额“水八仙之乡”和对联,揭示农业主题。

江苏省吴中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入口标识采用标识式,以弯曲白色风帆穿插蓝色笔直立柱为基本造型,与“渔业”主题有一定联系。

胥王山庄文化生态园入口标识采用阙式,搭建烽火台城墙,突出春秋时期建筑风格,以春秋时期伍子胥为文化主题,特色明显。

2、多数材料运用单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材料问世,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材料选择余地。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下,设计师可以将设计理念与材料特质进行综合考虑。但从调研的园区来看,这些园区入口标识使用最多的材料形式是砖石,其次是竹木,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的新材料运用很少。

3、多数形式表达雷同

形式是空间形状与造型艺术的结合,入口标识的主题和内涵与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它向人们传达的内容可以由恰当的形式来表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苏州多数现代农业园区入口标识的“形式”比较雷同,多以“门框”形式表达,仅起到通行的功能作用,但是无法准确表达园区的特征和风格。

五、农业园区入口标识景观的设计探索

从以上调研园区入口标识存在的问题来看,笔者认为农业园区入口标识设计应以“农”为特色背景,突出专类园区的特点是入口标识处理的关键。下面笔者从主题立意、造型表达、色彩处理、材料运用等方面重点介绍几个参与设计的园区入口标识设计作品。

1、苏州澄湖水稻基地主、次入口标识设计

澄湖水稻基地位于苏州市甪直镇湖浜村,占地面积约万亩。为了加强农旅融合,要求在水稻园区的主、次入口设置醒目的入口标识。

本案的设计理念源于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参考苏州东山镇西巷村(俗称青蛙村)的策划理念,提炼水稻、青蛙等元素进行主题创作。

入口标识采用标志式。主入口设计钢结构立柱,为了体现主入口的醒目,高度设计为8.1米,立柱草绿色,体现农业主题。立柱一侧设置米粒型镂空,虚实相应,另一侧设计园区LOGO和名称“澄湖高标准水稻基地”,内嵌灯带,形成夜景效果。在立柱半腰偏上处,设计一只攀爬的青蛙雕塑,另一面基座处设置1.8米高的稻叶玻璃钢雕,形成左右呼应(见图7)。

次入口以放大版的稻叶、稻穗形象为主题,高度设计为2.5米,在碧绿的稻叶上镌刻“澄湖高标准水稻基地”,金黄稻穗自然悬垂,一只大眼睛的青蛙蹲在基座上,翘首以盼。整体标识均采用玻璃钢材质,打造活泼、有趣的雕塑造型(见图8)。

2、淮安金湖入口节点标识设计

金湖是美丽的苏北水乡,素有“荷花之都”的美誉。境内拥有总面积约1.2万亩的荷花荡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每年盛夏举办的荷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来访。为全力打造旅游产业,在金马高速节点处设计入口标识,给游客留下唯美的形象。

本案的设计理念源于“荷”的运用,设计元素通过“荷”的藕节、藕片、荷花、荷叶、莲蓬等形态的提炼,塑造一组卡通雕塑形象(见图9),体现“荷都”定位。

主题场景设计为音乐剧舞台形象,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通过荷元素提炼的“荷娃”、“藕人”等7个卡通人物散立于唱片机舞台基座上,荷花的粉红,荷叶的青绿,莲藕的嫩黄,色彩鲜明。卡通人偶随着喇叭翩翩起舞,唱响金湖旅游的主旋律,通过藕片元素提炼的单车造型,提倡游客绿色生活,享受单车慢生活。

3、苏州瑶盛水果观光园入口标识设计

苏州瑶盛水果观光园是集休闲采摘、亲子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是苏州最大的以热带水果种植为主的设施果园,连栋大棚约200余亩。

本案的设计理念提炼采摘基地的主打产品猕猴桃、火龙果果实及枝叶和其它多种热带水果等造型作为设计主题元素。

入口标识采用顶盖式,整体构图为门框式结构(见图10)。由于主入口紧接着水果园区的9米宽景观大道,因此,在尺度的处理上,大门宽度为12米。同时满足货车通行需求,大门高度设为8.5米。在两端采用猕猴桃和火龙果果实的造型进行支撑,中间梁架采用火龙果三棱形的枝条进行扭曲造型,梁架和支撑连接处用火龙果掌形叶进行遮挡点缀,在横梁上悬垂菠萝、杨桃、柠檬、树葡萄、西瓜等水果造型和水果卡通娃娃,塑造了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卡通形象。大门摒弃了传统大门沉闷的木纹色调,以柠檬黄、苹果绿、玫瑰红为主题色调,整体色彩鲜亮,引人注目。在材料的选择上,为了满足大门特殊造型的要求,采用钢筋、水泥为主相互搭配作为骨架,满足跨度和高度的需求,外观进行油漆彩绘。

六、结语

以上的几个作品,都根据园区主题进行了立意创作,造型新颖,材料多样,色彩鲜明,给人以较深的印象。在国内外入口标识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一直倡导创新的观念,唾弃抄袭雷同、材质单一、样式呆板的作品。在现代农业园入口标识设计时如何继承地方文脉,提炼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和研究,提升现代农业园的文化魅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农”为特色背景,结合文化,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来创新作品,表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这将越来越成为入口标识作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潘雄华,杨茂川.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的解析及传承.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156~158

[2]王荔希.延续地域性特征的大门设计探索——以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藏源民俗村大门设计为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3):291~294

[3]郭猛.中国古代园林及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今日湖北旬刊,2015(2)

[4]龚振芳.浅论江南水乡建筑文化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5]王旭东.农业园区大门设计探析_以洛阳太阳雨农业园区大门为例.林业科技开发,2011,25(3):125~128

苏州农业 第7篇

1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环境的制约

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生态农业的发展, 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及其他农业化学物质, 使得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变, 土壤板结, 从而降低了土壤肥力;另外, 不恰当地使用农药, 使得部分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二是劳动力的严重缺乏, 使得农民不得不大量焚烧作物秸秆, 导致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三是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直接排放未经处理过的畜禽粪便, 不仅污染了环境, 还使得部分湖泊等出现水体富营养化[1,2]。四是部分工厂企业“三废”超标排放, 污染环境, 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1.2 生产者的制约

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由于受到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影响, 文化科技素质低, 环保意识差, 对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掌握不到位, 不能真正理解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1.3 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 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偏低, 生产者对标准化生产的认知度还不高, 生产方式以传统农业为主, 生产水平偏低。

2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2.1 种养结合型

以沼气为纽带, 利用食物链与循环技术, 紧密联系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通过增加畜禽饲养和沼气池厌氧发酵, 有机地结合单一种植和高效饲养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2.2 立体复合型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特点, 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生物类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3 再生利用型

利用牛粪、秸秆等进行食用菌生产, 实现“副产物—食用菌—菌糠—肥料—大田作物”多级利用和良性循环。利用农业有机物加工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实现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 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2.4 休闲观光型

以生态环境、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为依托, 以农业经营为基础,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3]。

3 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环境保护, 优化产地条件

一是要加强土壤检测。时刻关注土壤的受污染程度, 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修复。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精确施肥技术, 合理匹配有机肥与化肥, 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实施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三是推广绿肥的种植, 水稻田、蔬菜地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轮作 (果树下也可以适当种植绿肥, 进行氮磷流失生态拦截, 减少面源污染) , 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3.2 组建专业合作社, 推进集约化经营

积极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使用权, 整合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 统一生产技术, 统一肥药管理, 促进农业生产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向股份合作等规模化经营转变。

3.3 推进标准化生产,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全面推广农业生产安全控制技术和操作规程, 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和生产水平。按照“三品”生产要求, 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鼓励农民施用配方肥, 增施有机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采取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天敌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农业生产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 努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3.4 加大宣传培训, 提高生产者生态意识和科技素质

一是广泛宣传农业生态知识。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 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生态农业知识,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转变生产者思想观念, 增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4,5,6]。二是加大对生产者的技术培训。普及生态农业生产知识, 使生产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3.5 加强科技创新, 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研人员既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 又要深入田间地头, 将专业知识和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 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农业技术人员。

3.6 完善政策法规, 健全长效机制

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 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向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倾斜, 大力鼓励开发和保护的统一, 统筹“三生” (生产、生态、生防) , 创新管理模式。同时, 建立生态农业考核机制, 将农业环境成本和效益纳入农业增长机制, 并将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体系[7]。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上,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孔凡标, 沈军, 臧峥峥.当前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J].现代农业, 2014 (3) :64-66.

[2]夏卫星, 王谦, 孔玉玲.浅谈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科学导刊, 2008 (3) :24-25.

[3]刘正国, 江学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关于加快推进丹徒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 2012 (4) :5-7.

[4]黄斌.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 :611, 613.

[5]秦升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 (9) :83-84.

[6]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EB/OL]. (2009-05-10) [2014-11-28].http://www.cqagri.gov.cn/nyfz/detail.asp?pub ID=368428.

苏州农业 第8篇

关键词: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教学措施

一、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 综合学院最近几年生源的复杂性, 注册入学的高中毕业生, 对口单招的高职生等,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分层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体现了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 努力实现“个别化”、“个性化”、“集体化”的最优组合, 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概况

1、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的不同, 将学习基础相近的学生归结为同一层次,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并且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和测试, 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首先, 分层教学遵循了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论, 由于学生在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异, 使得接受教学信息的效果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 达到统一的教学目的。

其次,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因篇幅有限, 在此不一一展开说明了。

2、国内外分层教学的研究概况

自从上个世纪初, 美国最先将分层教学引入学校教学以来, 将班级进行分层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我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分层教学的概念以来, 国内各省市, 各级学校不断地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有成功也有失败, 总结了许多经验,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 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语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 在当时造成很大的影响。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 平行分班, 分层授课, 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 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 效果显著。

三、学院公共英语教学的分层实践与探索

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同时, 既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 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合学院整体教改, 决定对2014级各个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进行试点改革。

1、指导思想

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 根据本院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就业岗位所需的英语能力, 建立新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课程标准的指定

全院2014级各专业中, 除了五年一贯制专业、高职与普通本科合作“3+2”分段培养试点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按原课程标准执行, 其余开设实用英语课程的专业第一学期采用A、B分层教学, 第二学期采用菜单式分类教学;根据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 于9月上旬制定完成实用英语 (A) 、实用英语 (B) 两份课程标准, 于10月中旬完成实用英语 (四级提升) 、实用英语 (听力提升) 、实用英语 (口语提升) 三份课程标准。

3、分层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新生报到之后, 首先组织对全院新生进行英语水平测试, 根据测试成绩把学生分为A、B两个不同层次, 然后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 打破全院不同专业与自然班级的限制, 在同一院系内重组英语授课班级。对于A层次的学生, 要求在本年度参加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对于B层次的学生, 要求本年度参加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

同时, 改变原来公共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 充分考虑语言类课程的特点, 保证分层后的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60人, 以提高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教学质量。

另外, 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并根据第一学期末参加完江苏省英语等级考试的考核结果, 在第二学期采用分类教学, 既要保证所有学生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 又要为满足学生更高层次学习需求提供畅通的渠道, 鼓励通过A、B级的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

四、学院分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教师在正确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探求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终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为最终目的。

2、新的大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应该把大学生培养成掌握英语及计算机技能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国际化信息化人才, 因此, 英语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课, 而应该成为辅助专业课程的重要课程。

3、适当增加英语课课时, 有助于改变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英语课程的改革不应完全以通过考级为目的, 也应该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适当开设一些本专业的专业英语选修课, 满足不同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本专业英语的需要。

五、展望

希望学院在本学年实施的分层教学模式, 能够大大提高本院的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实现公共英语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莉.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分层教学[J].科技信息, 2012 (25) .

[2]鲁定元.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09 (03) .

[3]林志兴.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 2008 (21) .

苏州农业 第9篇

1 苏州市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农业是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产业, 不仅全面受惠于生态环境, 而且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从成因分析, 既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城镇化急剧扩张,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大背景, 也有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量增加, 却因为被忽视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利用的客观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物包括三大类, 分别是畜禽养殖粪污及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农村居民生活污染、农田肥料流失养分等。面源污染面广、量大,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根据2010年度国家污染源普查公布数据, 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3.7%、57.2%和67.4%, 苏州仅比全国平均水平略低。从有关的科研单位长期研究结果显示, 农业源是氮磷排放的重要来源, 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1 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转变, 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

在种植业内部出现了经济作物比例上升与粮食作物比例下降的趋势, 生产由自然或半自然状态, 发展到精耕细作, 肥、水、药配套, 增加了新的面源污染源。以谷物收获为特征的种植业比例逐步下降, 以肉禽蛋奶为特征的养殖业 (包括畜牧业、水产业) 得到较快发展。传统的家庭分散养殖逐渐被集约化、规模化的集中养殖所取代, 养殖方式由纯粹的自然喂养向以饲料添加剂为特征的快速喂养转变, 这些造成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所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

1.2 生态环境意识薄弱, 治理的行动和投入不积极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过程, 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受害症状。各级在抓农业生产、农民工转移、农村小城镇建设时, 将重点放在短时间内能增量增收、影响大、见效快的项目上。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 无论是在认识程度、舆论引导, 还是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上都不到位。有些农民甚至不知道农业生产会带来农业面源污染;或知道农业面源污染危害, 不知道怎么防治;或即使知道危害, 但受经济利益驱使, 以致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重。

1.3 廉价高效的环境友好技术缺失

化肥仍然以单一含量的常规产品生产为主, 高含量的环境友好型复合肥产品研究、开发和推广不够, 且品种类型少, 特别是高含量的生物有机肥更少。已研制开发的生物有机肥产品, 肥效不理想, 价格偏高, 农业生产中难以接受。农药还是以化学农药和杀虫剂为主。生产上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但实际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见效慢、效果不达标、价格高难以推广。化学农膜研制较多, 而有机农膜 (如淀粉膜) 研制较少, 缺乏突破性, 价格高, 农业生产上不宜示范推广。

1.4 农业环保立法及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

我国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 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 主要集中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水污染治理和流域保护4个领域。但有关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的基本沿袭对城市工业点源污染控制所采取的“规制”治理模式, 然而, 日益严重的农业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频发, 都表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制”手段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政策中经济调控手段不完善,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需要多种补偿途径, 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完善。地方农业和环保等部门职责不明, 存在权责不一致现象。农业部门多从技术角度指导农业生产, 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环保部门大多通过政府行为下达环保目标, 要求有关部门对面源污染进行治理[2]。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2 苏州市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苏州市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对于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早, 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相比, 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1 高校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缺少针对性

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时, 注意考虑农业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 设置了相关专业, 但具体到教育环节, 首先, 考生在考虑专业取向时, 一般会优先选择高新技术、金融、贸易等热门专业;其次, 在学校日常教育中, 高校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 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却需要走入基层进行实践工作;再次,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高校教材往往很容易知识过期, 其更新速度跟不上。

2.2 农民培训中普遍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

随着苏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大力重视和支持, 以种养专业户、种养大户、园区和基地农民等为主要培训对象的职业农民培训是其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学习、生产实践、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主要教授农业生产技术与技能, 但是很少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培训。

2.3 复合型人才缺失是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大短板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农业逐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各种知识交叉越来越频繁, 现代农业对于环境保护人才的要求, 已经从之前的检测员转化为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 就是集生产管理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能够从生产过程各环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从农业环境保护技能人才持证现状看, 同时持有其他农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占持证总数的20%左右, 从侧面反映出高素质复合型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3 高职院校培养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的策略

3.1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更好地为地方农业发展服务

苏州市是全国20个地市级城市 (区) 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及《关于建立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的意见》等政策, 加大了公共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经费补助、招生改革试点等政策支持力度, 率先建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与育人机制, 这将为苏州地区高职院校今后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 苏州市启动实施了“百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建设, 建立了30个市级示范区, 在建设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特别需要一批热爱“三农”、熟悉“三农”、能在生产、建设、经营和服务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苏州及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 把区域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 将专业特色融入区域发展特色。例如, 为培养更多扎根于农业和农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进一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新农村建设,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太仓市政府紧密合作, 开展“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工程”。由太仓市政府资助, 学生毕业后, 作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调配到基层农村、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 使双方达到双赢,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专业人才留在了农村, 增强了基层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的储备[3]。

3.2 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苏州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程, 探索建立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 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 形成教学产研相结合的新模式。例如, 为整合优势资源, 推动苏州现代农业科技研发, 培养更多高素质新型农业专技人才, 在江苏省农委、省教育厅、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江苏现代农业校企 (园区) 合作联盟, 联盟结合了省内政、行、校、企的科技、人才、教学资源合作平台, 目前共有理事单位144家。理事单位将共同致力于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锻炼、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合作目标。通过实施“校企联盟”行动, 在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网络化的工作平台, 可推动科技为农服务“四大转变”, 即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转变, 由部分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的合作向覆盖全社会的合作转变, 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转变, 由短期的项目或单位合作向建立稳定长效合作关系转变。

3.3 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生态环境保护再培训工作

农民培训不仅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而且是一项惠及整个社会的公益性事业, 对于政府来说, 要设立农民培训专项资金, 保证专款专用, 为青年农民发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示范作用提供物质保障。同时,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除了要保证培训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丰富性和可操作性外, 还需要考虑参与培训农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实施分类教学, 从课程体系设置、教材选用等多方面入手, 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确保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人才和技术密集的优势, 对农民进行系统的培训, 改变目前我国农业培训现状, 将其由单纯的技术服务, 提升为现代农业基本知识的培训, 开展涉农政策法规、农药常识、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培训, 加强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4]。针对农民培训工程中忽视对培训后农民跟踪服务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在这方面的引导和投入, 充分利用高校多年来科教兴农积累的丰富经验, 发挥高校专家教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优势, 由学校培训管理部门或科技管理部门牵头, 组织有关学院积极参与对毕业后学员的跟踪和服务, 及时掌握农民学员的后期生产实践情况, 对其进行跟踪技术指导服务, 完善学校专家教授与学员的联系网络, 使农民学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4 结语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升农村生态文明, 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背景下,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生态环境保护再培训工作, 为推进苏州市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建设培养大批素质高、用得上的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5]。

参考文献

[1]张玉磊.我国现代农业环保问题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5) :278.

[2]王文.怎样通过法律手段达到农业环保[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9) :59-60.

[3]邓东京, 饶异伦.关于农民培训的研究综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6) :108-110.

[4]张亮.中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0.

苏州农业 第10篇

辽宁12316金农热线:零距离的农业指导体验

说到农业信息化,不得不提到辽宁12316金农热线。辽宁12316金农热线作为农业部和辽宁省政府开通的公益农业热线,已走过11年的历程,成为辽宁农民的创业线、致富线。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12316金农热线更是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

苏州会场的辽宁12316金农热线通过摄像头、电话连线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沈阳12316热线大厅。在这个高科技盛行的时代,农业新科技新技术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接受过程,而辽宁12316金农热线利用现行通讯发达的优势,搭建了一条简单高效的服务热线,在最短的时间内解答农业的各项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服务好农民,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目前,辽宁12316金农热线已服务农民1 200万例,有此骄人成绩却从未止步于此,辽宁12316金农热线仍然大踏步前行,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已经融入了这条热线当中,在线直播、APP等新技术都在不断地融入进来。

农信通:集团机器人“呱呱”

“大家好,我是呱呱,欢迎大家来到农信通集团,我长得可爱吗?”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研发的农业机器人“呱呱”刚一登场,就凭借其超强的智能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和呆萌可爱的外表成为了整个会场最耀眼火爆的大明星,吸引了大批政府代表、新闻媒体、参展企业及各界人士的目光。别看“呱呱”个头不大,但人家肚子里有的是墨水,不仅可以唱歌跳舞,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农业专家。无论是农产品价格、技术指导,还是农业市场行情、政策解读,对于“呱呱”来说都是手到擒来,引得大家纷纷来和“她”对话交流。“呱呱,你今年多大了?”“呱呱,你能告诉我苏州哪里有农家乐吗?”“呱呱,今年哪里的黄瓜价格最高呀?”……面对大家连珠炮似的问题,“呱呱”一一给出了准确而又不失幽默的回答。“‘呱呱’太可爱了,关键是她对于农业的指导非常有益,可见农信通在这方面的探索卓有成效。”大家对农信通集团运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三农”的实践成果给予了高度认可。

美菜:餐桌上的互联网

美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销定采,以采定产,通过互联网物流配送,从地头到餐桌,加快流转,有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损耗。

美菜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流通。没有流通的现代化很难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谁具备了足够量且稳定的农产品规模,就可以把流通环节打通。美菜旨在打通流通环节,以流通串联生产者和渠道,降低损耗,提高效率。美菜以此为基础,发布了下一步源头大战略计划。此计划的核心为两点:第一,在全国寻找源头合伙人。合伙人可以根据美菜大数据系统以及市场的需求来反馈给农民,这样既避免了货不对市,又通过解决销路问题给予了农民很好的保障。第二,建立基地标准。源头合伙人,除了反馈市场需求,还需帮助农民提供化肥、农药、种子购买及种植的建设性意见,给出更科学的规划,为农民提供全套的服务,把控产品质量、种植品种、种植技术等,以此来建立一套基地标准。此战略以流通为纽带,实现生产有标准,渠道有保障。

供销e家:B2C商城把商场搬回家

供销e家商城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创办,全国平台以“互联网+”供销社为核心,充分发挥供销社四大传统业务领域优势和深入基层的网络优势,打通城乡双向流通,进一步增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能力。

农产品商城将汇集来自国内各省级行政区、市、县电商公司,从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等多方面进行推广,发掘地方特色产品,打造安全、放心农产品的销售通道。

农资商城产品涵盖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和农机具五大类别,同时开设庄稼医院、测土配方等多个板块,农资商场提供的各项服务让农民不仅能够买到放心、优质的农资产品,还可以便捷、及时地享受到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种植效率,实现增产增收。

日用品商城与国内知名品牌生产商、一级代理商合作,为广大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日用消费品,方便农民生活。

中国电信:“互联网+”在行动

中国电信承建和运营的“信息进村入户”总平台,依托“益农社/供销社+益农服务”构建F(工厂/农场)2C的新型O2O电商模式。通过益农社与电信城市营业厅、社区厅店对接,形成生产资料下乡(代购)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店和农产品进城(代销)的自提点,打造全新的农村O2O、F2C商业模式,有效打通城市与农村、商家与农民、政府与农民的交互,联合农业主管部门打造诚信和规范体系,构建新的农村生态圈。目前中国电信益农服务已覆盖江苏、甘肃、浙江等26个试点省116个县,试点范围还在继续扩大,已服务于6 000家益农信息社和150多万农户,计划2020年前覆盖全国所有区县。

苏宁易购:打造最美乡村

苏宁易购在线下建立了1 600多家直营店、200多家中华特色馆,全新的O2O渠道和物流网络把苏宁与农业、农民、农产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围绕农村电商的发展,苏宁始终聚焦两件事情,那就是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这要求企业既要为农村做更优质、更好的产品,还要把农村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带进城,打通销路、打造品牌。当前,农村已经成为苏宁发展互联网零售的战略项目,为此苏宁制定了三化目标、三云服务和五大模式为一体的农村电商战略。苏宁明确提出发展电商的目标是实现运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和人才专业化。为此,通过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双线发力,反向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16年苏宁投入50多亿元,继续做1500家苏宁易购的直营店,上线200多个特色馆,打造20个最美乡村的样板,借助苏宁渠道海量大数据的资源通过渠道反向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通过互联网特色的云平台来助推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苏州农业】相关文章:

苏州农业范文05-19

苏州游记作文500字 苏州之旅07-01

苏州新区05-17

苏州留园05-19

苏州社区居民06-27

苏州失业证明06-07

苏州初中作文07-01

感受苏州范文05-18

苏州采风范文05-19

苏州婚俗范文05-19

上一篇:引导艺术教学声乐艺术下一篇:反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