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事故原因

2024-07-24

起重机械:事故原因(精选12篇)

起重机械:事故原因 第1篇

在起重机械应用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对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成因进行分析, 能够更好的提出有效管理对策, 从而实现安全生产。本文将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两个部分, 分别为起重机械设备因素和人为因素。

1. 起重机械设备因素

(1) 起重机械属于一种间歇动作搬运设备, 是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之一。起重机械本身结构较为复杂, 机电一体化限位、保险装置较多, 寿命期限内需要进行各种保养和维修, 消除的设备本身的隐患或缺陷, 使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2) 起重机械露天作业, 作业环境相对比较恶劣。起重作业是设备各工作机构运动的组合, 并非是始终如一的简单、重复的运动, 增加了起重机械操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即使起重机械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起重机械与其周边一定区域内也会形成一定的危险区域。

(3) 起重机械生产、租赁企业准入门槛低, 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生产或租售质次价廉的起重机械设备, 起重机械的本质安全得不到保证。如使用非标材料生产制造的起重机械, 限位和保险装置灵敏度和可靠性下降、选用的维修保养配件达不到标准要求等。

由此可见, 起重机械其特殊运行方式与结构特征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使用风险。这些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转化为安全事故, 主要表现为起重机械限位保险装置可靠性下降或失灵、整体失稳倾覆、重物坠落、金属结构破损、人员伤害等。

2. 人为因素

虽然起重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使用风险, 但据统计发现, 在所有的起重机械安全事故中, 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有最大比例。导致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多发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管理层或项目负责人重使用轻维修, 对起重机械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 存在侥幸心理, 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2) 企业或项目部缺乏机械、机电一体化、电气等与起重机械管理相关的专业人员;

(3) 现场操作人员素质不高, 不熟悉操作规程及标准, 对操作流程不熟悉,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或处置不当引起事故;

(4) 缺乏起重机械设备维保体系或维保体系不健全, 维修保养不到位;

(5) 检查偏少或检查流于形式, 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起重机械设备安全隐患;

(6) 限位、保险装置调整不当, 起重机械超负荷、超行程工作。

二、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管理对策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征兆, 而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结合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成因, 提出管理对策, 从而可以减少甚至是避免起重机械安全事故, 实现生产的安全性。

1. 针对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

起重机械设备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质量问题, 为此企业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

(1) 建立健全企业起重机械采购和租赁管理制度, 从严把好起重机械的采购和租赁关。杜绝质次价廉的起重机械设备及其配件进入工程现场, 切实提高机械的本质安全;

(2) 加强对起重机械在选购、配置、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改造、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注重过程控制, 严把验收关、检测关、检查关。保证起重机械质量, 从而避免因机械本身原因所带来的安全事故。

2. 针对人为因素的安全管理对策

(1) 针对企业安全意识薄弱, 应通过典型起重机械事故案例来分析事故发生的成因。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不仅关系到操作人员及其作业覆盖范围内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更关系着企业社会形象与可持续发展。事故一旦发生, 其危害性和严重性不可估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 将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并通过对新标准、规范的宣贯, 不断提高领导层的安全意识, 提高企业对起重机械管理的重视程度。

(2) 引进或培养机械、机电一体化和电气等与起重机械管理相关的专业人才,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杜绝因人的因素或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起重机械事故。

(3) 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操作不规范等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企业应定期对起重机械操作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通过安全操作规范及流程、防范措施及现场应急处置的培训, 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同时必须加强对起重操作人员等少数工种的日常培训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 提高工作的责任心, 杜绝违规操作。

(4) 针对缺乏设备维保体系, 检查偏少或流于形式等问题。企业应根据国家、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要求, 建立健全企业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体系, 确保组织机构、专业人才和操作人员全部到位。建立各类起重机械技术档案和装拆档案, 动态地掌握各台起重机械的状况, 合理安排各台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 确保企业的起重机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同时加强定期检查频次,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排除, 保证起重机械运行的安全性。

(5) 针对安全限位、保险装置等调整不当, 起重机械超负荷、超行程运行等问题, 企业和项目部应指配专人进行管理。调整后应进行专项验收, 验收合格达到原使用说明书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非专业人士擅自进行私自调整, 严禁因部分超重构件无法吊运, 私自调大力矩限位的现象发生。

除此之外, 还需要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落实责任, 加强安全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与力度。引入考核机制, 将安全管理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开办培训或讲座, 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保证操作及其相关人员在工作规范及安全规章内进行操作, 保证安全措施充分落实。完善企业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保证操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操作管理, 杜绝出现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的现象。加大事故处罚成本, 针对企业违章操作做出惩罚。对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发的起重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 对其企业资质及其主要负责人的从业资格进行吊扣或吊销, 提高处罚金额, 严防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在建筑施工活动中, 起重机械属于一项十分关键且特殊的运输装备, 为提高生产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在起重机械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为保证安全生产, 本文对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如建立并完善法制体系、加强企业生产的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等。通过完善管理制度, 防范安全事故, 从而实现生产安全性, 以便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在建筑施工活动中, 起重机械属于一种十分关键的垂直运输设备。为此, 本文对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针对事故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管理对策。以期提高起重机械操作的安全性, 实现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原因,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厉锋军.关于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改进措施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9) .

[2]李雄.浅谈高速铁路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J].科技资讯, 2012 (05) .

起重作业事故种类及原因 第2篇

(1) 吊物(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挤压碰撞人,

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二是由于指挥有误。

(2) 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放置方式不当;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

(3) 在指挥或检修流动式起重机作业中被运行(回转)中的起重机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 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触电(电击)

(1)司机碰触滑触线。

原因:一是由于司机室位置设置不合理;二是由于起重机在靠近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网)。

(2)起重机械在露天作业时触及高压输电线。

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在高压电线下(旁侧)作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指挥不当,操作有误。

(3)电气设施漏电。

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二是由于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防护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设施漏电而触电(电击)。

(4)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方法不当歪拉斜吊违反安全规程;二是由于起重机械靠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滑触线防护板。

三、高处坠落

(1)检修吊笼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检修吊笼设计结构不合理;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三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跨越起重机时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二是由于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

(3)安装或拆卸可升降塔式起重机作业中,塔身(节)连同作业人员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塔身(节)设计结构不合理(拆装固定结构存有隐患);二是由于拆装方法不当,作业人员与指挥配合有误。

四、吊物(具)坠落砸人

(1)捆绑吊挂方法不当。

原因:一是由于捆绑钢丝绳间夹角过大;二是由于吊运带棱角的吊物未加防护板。

(2)吊索具有缺陷。

原因:一是由于起升机构钢丝绳折断;二是由于吊钩有缺陷。

(3)超负荷。

原因:一是由于作业人员对吊物的重量不清楚 ;二是由于歪拉斜吊发生超负荷而拉断吊索具。

(4)过(超)卷扬。

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安装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二是由于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灵 。

五、机体倾翻

(1) 被大风刮倒。

原因:一是由于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夹轨器失效;二是由于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没有防风锚定装置或防风锚定装置不可靠。

(2) 履带式起重机倾翻。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不合要求;二是由于操作方法不当,指挥作业失误。

(3) 汽车式、轮胎式起重机倾翻。

机械制造业中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控制 第3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化,机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频发,形式严峻,机械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出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机械制造 事故 控制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045-02

机械设备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机械制造业中的安全事故频发,需要对机械制造进行合理控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坚持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创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机械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安全应用。

1 机械制造业加强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机械制造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渐从机械电器化向机械自动化调整,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数量不断增大,但是因为某些人为或非人为的原因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安全事故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业生产,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威胁员工的人身健康,影响社会稳定;机械制造业的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

根据相关材料的统计,每年全世界因为机械制造业的安全事故死亡的有10万人,丧失工作能力的有150万人,安全形势严峻,需要加大对机械制造业事故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视力度,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安全事故形势更加严峻,因为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每年因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4%;开展安全与事故研究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工作,有利于促进机械制造业整体格调的转变,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机械制造过程中,操作者—机器—环境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系统,尽管在现实的机械制造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形式具有多样化,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从整体工作系统的组成要素出发,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操作者的因素

人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观表现和行为会对具体的生产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机械制造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较好的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的操作难度较大,操作者因为专业技能知识不足,极易对机械设备产生误操作,造成安全事故;我国的机械制造处于较为尴尬的处境,因为本身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机械设备和技术大量从国外引进,机械设备说明大多为外文,专业术语对于基层操作人员的理解产生巨大挑战,语言上的差异直接影响操作者使用机械设备。

机械制造因为本身的专业性和技术型较强,所以也对操作者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情绪等心理因素提出了较高水平的要求;操作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避免手足无措产生对机械设备的误操作;在某些情况下,操作者可能进行多项操作活动,心理承受过低的话会直接影响操作;操作者的情绪也影响实际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态度,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和态度对于操作者的情绪将会直接产生影响,情绪过于亢奋和过于低沉都会影响工作效率[2]。

2.2 机器的因素

机器设备对于机械制造的影响较大,加强机械制造的安全管理应重视机械设备这一环节。某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盲目减少机械设备的采购成本,采购性能低下、质量低劣、不符合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的机械设备,无形中增加了机械制造安全事故的风险水平;在机械设备的设计上,某些设计者没有重视机械设备的人机交互性能,机械设备的人机交互性较差影响实际的机械制造,引起操作者的误操作而导致事故。

2.3 环境的因素

工作环境是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设备的精密化程度越高,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环境温度、湿度、粉尘、光线将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转状态;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会对操作者的情绪和机械设备的状态产生影响。

3 事故控制的方法

3.1 坚持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创新

机械制造应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对机械设备进行优化升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及时通过数值的异常变化,来对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机械制造的技术创新中应坚持提高人机的交互性,增强机械设备的人格化,避免机械设备与工作环境的不兼容。机械技术也应坚持管理创新,大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将操作者的能动性和充分性与制度的强制性连接在一起,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应坚持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创新,改变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格调[3]。

3.2 坚持教育与制度的双约束

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为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相关企业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减少操作者因为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足而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培训的内容不仅应停留在机械制造的专业知识,还应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企业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对员工实际生产的“软约束”;大力建设安全管理制度,使员工自觉遵守机械制造的安全规程,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对员工实际生产的“硬约束”。坚持教育与制度的双约束,两者互为补充,有利于约束操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3 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提高机械制造的安全管理水平。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了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需要完善对于机械设备工作环境各项数据的监测,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企业应大力建设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加全体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人事的横向和纵向管理,对人事变动过程透明化,促使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技术和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 结语

机械制造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机械制造事故的科学预防,保证生产科学、合理、文明,实现机械制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对机械制造安全管理和控制,汲取经验,坚持创新,促进工业机械化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孙志学.机械制造业中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控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8):63-64.

[2] 吕宝中.兰石国民油井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控制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

化工机械事故的原因及控制 第4篇

1 化工机械事故原因

1.1 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1.1 设计不当, 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常见设计缺陷有:强度计算不准, 材料选用不当, 设备的外观不安全, 操作机构不当, 结构安全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发生无功能部件等。

1.1.2 制造和安装不合理。

常见的错误有:制造工艺设计不合理, 加工精度不够, 热处理的硬度、强度不够, 装配不当, 漏装零件, 设备内遗留工具、零件。

1.1.3 作业环境不安全。

照明光线不足, 通风不畅, 作业场所狭窄, 物料、催化剂、抑制剂、吸附剂等反应组分管理不当等。

1.1.4 设备维护、维修不良。

设备待病作业, 由于长期化学品物料腐蚀, 设备维修控制不足, 保养不全, 部分化工生产设备运行周期相当长, 一旦反应开始, 就难于中止, 况且中止的成本和安全隐患更加巨大, 这就导致设备维护和维修中的不良情况会被放大。

1.2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1.2.1 管理松懈, 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发展

中, 化工企业好多是小型化作坊式生产, 这些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执行不严, 造成操作者安全防护意识非常淡薄。

1.2.2 操作者无安全防护能力, 教育培训不

够, 未经培训上岗, 操作者业务素质低, 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不遵守操作规程等。

1.2.3 操作者不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化工生

产的防护用品大多比较笨重, 有的佩戴起来闷热难忍, 这就间接造成操作者反感和排斥, 更不注意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 忽视安全。

2 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导致不安全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 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化工机械事故, 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1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2.1.1 化工机械设计时体现以物的安全状态为中心的现代安全设计方法。

现代的化工机械设计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设计, 除了考虑技术和经济等方面以外, 还应考虑安全设计的内容。

(1) 在设计时, 必须清楚设备的使用时间、频率和环境, 保证化工机械设备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结构要安全, 在规定的载荷和时间内使其完全处于安全状态。设计必须保证:强度计算准确, 所适用的计算理论得当, 考虑因素全面, 计算时认真、准确。

(2) 材料的选用合理, 不选用容易腐蚀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材料, 不选用对人体有害的材料, 不选用能与工作介质和物料发生反应而造成危险 (爆炸、生成有害物质等) 的材料, 所选用的材料能满足强度、刚度的要求, 要性质稳定、耐高温、高压, 有一定的延展性、热膨胀系数应较低。

(3) 在设计时, 加装安全装置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 对于初级化工机械设计者尤为引起重视。化工机械安全装置是化工机械设备上本质安全附件, 其生效的同时要考虑的化学反应的反应中非可控性, 妥善做好安全设备触发反应中的设备“停车”时, 对反应物料的处置、回收和排放。对于化工机械安全装置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a.是安全防护装置, 这种装置使操作者不能进入危险区, 如:各种化工机械设备的传动带、明齿轮、皮带轮、飞轮等易伤人的零部件, 都必须设计安全防护罩或保护屏, 使物处于安全状态。

b.是安全控制装置。安全控制装置本身并不直接参与人身防护动作, 在操作者一旦进入危险区时, 控制装置对制动器进行控制, 使化工机械设备运转。如:采用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安全控制装置, 当检测器检测时, 发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有害因素, 且超过规定值后, 检测器自动驱动控制装置以降低危险水平, 或切断设备电源, 停止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转。

2.1.2 制造和安装化工机械设备要保证安全要求。

制造和安装环节也是产生安全隐患主要环节。制造和安装化工机械设备, 必须保证工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按技术要求制造和安装设备。安装要安全可靠。如:安装大型罐体、反应釜、发生器时, 零件保证同轴度要求, 齿轮口啮合调整好配合, 设备要水平等。

2.1.3 设备的维修维护要及时, 保证化工机械设备正常运行。

有计划进行检修, 注意保养维护 (清除反应副产物和中间产物等) , 化工机械设备严禁带病运行, 发现故障和隐患时, 及早进行预防和维护, 减少故障的发生和故障停机时间,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1.4 安全的作业环境。

化工机械设备的布局要合理, 作业场地要整洁, 反应物、催化剂、产品和废液要分离妥善安置, 要防止泄露和离散;较大设备要设置露天处, 搭设固定式棚顶;通风系统要良好, 留有空地, 确保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2.2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2.2.1 加强领导的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

管理组织,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班组安排要合理, 抓好三级安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 做好监督检查, 督促职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落实安全责任制, 把责任落实到人, 管理到位, 保障化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2.2.2 提高操作者的化工机械安全素质和能力。

人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每一位化工机械操作者都必须经过严格而专业的业务培训, 作为特殊作业岗位要考试合格之后才可上岗作业, 而且作业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2.2.3 加强监督捡查。

定时定期做好检查和巡检。制定检查清单, 认真逐项检查, 特别注意重要的安全部件、保险装置, 检查要做好记录, 不要流于形式。

2.2.4 预防为主。

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据故障分析资料得知, 因故障造成的事故中98%是可以预防的, 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8%, 因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占10%。借鉴“1:10:100”成本法则, 切实做好隐患排查、整改、治理工作, 将事故的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2.2.5 制定应急预案。

系统而科学的辨识危险源, 对于重大安全隐患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责任明确, 措施灵活, 方法得当, 保障到位) , 以紧急的情况下控制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伤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3 结论

起重机械:事故原因 第5篇

2014年4月9日5时05分,武林广场地下商城施工工地发生一起重设备倾覆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和体育场路交通中断5小时。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下城区立即组织成立由七部门组成的“4•9”事故调查组,赴事故现场展开调查取证工作。目前事故调查工作已结束,事故调查报告经下城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014年4月9日凌晨,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润集团)施工项目部进行顶拔“反力箱”作业,在施工员、监理、安全员和起重机指挥员不到位的情况下,起重机司机随意听从其他施工人员指挥进行吊装,起重机发出超载报警声后,司机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导致起重机左右拉管断裂,吊臂由北向南倾覆,并砸到一名施工人员,经抢救无效后死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机械孵化过程中常见事故的处理 第6篇

2.突然停电。因电线断路或保险丝超负荷断路而迫使电机停转时,如果这时值班人员擅离岗位,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当风扇停转时,应及时打开孵化机门,否则会导致热空气上升,从出气孔外漏,这时放在上面的一些蛋受高温影响会造成大批种蛋死精和死胎。出雏机内温度高时,因雏鸡与活胚蛋密度高,容易造成缺氧窒息,使胎雏大批死亡。

3.控温失灵。经常会碰到因水银导电使温度表失灵而引起超温的问题。一般机内都装有超温报警控温装置,要经常检查继电器和控温装置,不要掉以轻心。有时电压不稳定也会影响加温,甚至烧毁接触器等零件,有条件的最好加装稳压电源。在电机运转时,如果发生异常的声音,要及时停机检查。

4.机械故障。常常由于紧固件松脱,风扇叶片晃动碰壁而折断,还有在加快风扇转速时,因叶片刚度不够而断裂;如果入孵蛋上下位置不平衡,就会使自动翻蛋限位控制开关移位,与扇面蜗轮接触不良,而导致控制失灵或发生撞坏限位开关等事故;有时轴承磨损,心轴转动偏心,而使风扇叶片抖动,严重时连蛋架也抖动,这些都要及时修理。

浅谈化工机械事故的原因与控制 第7篇

1 化工机械事故发生原因

1.1 施工环境欠缺安全保障

我国有很多化工企业, 在数量上来说80%都是发展不成熟的中小型化工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都是家庭生产或小作坊生产, 实行粗放的管理模式, 管理人员文化素质水平较低, 没有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 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没有建立灾害发生预警机制, 对于机械化工事故的发生不能很好的预防, 在事故发生之后又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在施工前没有对施工人员没有安全保护教育, 也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规范管理, 导致施工现场繁乱复杂, 工人在这种环境下施工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例如很多企业没有正式的对员工进行压力容器的具体操作培训,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施加多大压力, 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给水放水, 也不知道每个零件具体的操作原理以及作用, 使他们出现了错误也不自知;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专业人员对施工环境进行监督监管, 及时纠正工人错误操作, 避免事故发生[2]。

1.2 施工人员操作不当

工人是化工机械的主要操作人员, 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会对自己及周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损害。大多数施工人员来自农村, 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没有学过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上岗前也没有经过相关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忽视化工机械的规范操作和对机械设备进行养护这两项关键环节,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生产、规范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又不能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保养, 在实际操作中不按照规范进行生产, 工人专业水平低, 安全保护意识差, 欠缺安全保护技能。除此之外, 化工建设劳动强度大, 工人很容易生产疲劳, 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 出现施工错误, 加之在施工过程中有没有专人监管, 放任错误发展成大的安全隐患, 导致化工机械事故的发生。

1.3 化工机械设备原因

首先是机械设备设计不合理。机械化工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都与机械设备自身有关系, 机械设备设计不合理, 设计存在缺陷, 达不到生产生活所需要求, 设备材料选择不达标, 安全强度系数不够, 外观设计不合理, 操作设置不当, 使设备整体结构不达标, 远远不够安全生产的要求。设备设计不合理, 会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发生错误, 多装零件或者少装零件, 导致机械化工设备的正常功能不能发挥, 影响正常生产进度。

其次是机械设备缺乏维修与养护。机械设备在建设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 很容易受到损坏, 如照明不足, 排风不畅等小问题, 这些小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会发展成大的问题, 使机械丧失正常使用功能, 发生安全事故。此外, 化工机械设备在平时得不到养护, 会造成设备老化, 缩短设备使用年龄, 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化学因素的侵害, 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企业一定要经常对塔泵进行保养清理, 清除塔泵内部积存的填料的残留, 防治化学物质对机械本身的侵蚀。

2 化工机械事故控制措施

2.1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 规范安全生产

企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要务, 在追求利益的同时, 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 树立多项安全保护措施, 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实处, 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要规范安全生产操作, 提高工人安全保护意识, 完善相应安全保障措施, 配备防护工具, 将安全规定贯彻落实。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严格进出人员身份登记, 配备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人员, 加强工人操作管理,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避免事故发生。

2.2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工人安全保护技能

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让工人深刻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加强管理, 保证生产正常运行。加大奖惩力度, 对于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定的情况, 依其严重程度进行警告、罚款、开除等措施,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模范要进行金钱奖励, 鼓励工人向他们学习。加强工人安全保护技能培训, 提高工人自我保护能力, 对工人进行严格筛选, 条件合格者才能上岗工作。

2.3 确保机械质量安全

在设备设计选材上, 也要按照安全生产规范要求, 选择对人体没有危害的科学材料, 不能选择容易老化、化学性质活泼的材料。在选择设备之前, 弄清楚所需设备的使用要求和安装环境, 严格设备选择, 保证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选择诚信可靠的设备供应商, 保证设备的安全质量。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 安装完毕之后进行机械化工设备安全调试, 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 若调试不合格, 及时进行返厂处理达到安全要求后再进行施工。

3 小结

机械化工产业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柱型产业, 对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安全生产是机械化工的核心内容, 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 必须高度重视化工机械事故的危害性, 从企业自身做起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工人安全保护意识和技能, 规范安全生产, 从方方面面杜绝安全隐患。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 人民的生产生活活动日趋丰富化、复杂化, 化工机械作施工建设的基础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 与此同时, 化工机械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对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所以探析化工机械事故发生的原因, 找出防治化工机械事故的科学办法十分重要。

关键词:化工机械事故,原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宋伟.化工机械事故的原因及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09) :117-118

起重机械:事故原因 第8篇

关键词:油管,偏磨,腐蚀,断裂,防治对策

1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1.1断

油管断的事故绝大部分情况是发生在管的丝扣接头处, 只有极少数情况发生在管本体。油管在井中, 在其自重, 外部压力和其它因素作用下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 而管丝扣接头处从受力情况分析又处于应力集中的地方, 随着井深增加, 温度升高, 管丝扣接头处所受应力集中情况逐步加剧, 再加上油井不同的工作制度如抽油机、电泵、气举使油管及管丝扣处受到复杂交变应力, 同时在井内复杂恶劣的腐蚀介质环境下, 管丝扣接头处相对于管本体更容易发生局部的小阳极与大阴极缝隙腐蚀电池, 再加上管丝扣在加工时易于产生应力缺陷或材质缺陷, 也为发生应力腐蚀和晶间腐蚀埋下隐患,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 管丝扣断是由于管丝扣加工时存在应力缺陷, 并受复杂交变应力作用及易于发生腐蚀3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管本体断的原因是管本体易于机械擦伤, 在井内擦伤处更加易于腐蚀穿孔, 然后在复杂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管断;另外就是断点处偏磨严重, 在复杂应力作用下发生腐蚀疲劳断裂。

1.2脱

管脱扣原因很多, 归纳起来有: (1) 油管下井时上扣扭矩不够; (2) 管丝扣腐蚀老化严重, 再在拉伸压缩交变应力作用下脱扣; (3) 管丝扣偏磨、腐蚀严重, 造成管脱。

1.3偏磨

油管发生偏磨绝大部分情况发生在抽油机井上, 其偏磨原因有: (1) 井斜; (2) 地层蠕变, 如地层出砂、出盐严重等井况因素造成套管变形, 使井段出现弯曲, 产生“狗腿子”; (3) 多种因素 (如井筒结蜡、结盐较严重) 使抽油泵柱塞下冲程时阻力增大, 导致抽油杆发生弯曲磨蚀油管; (4) 原油含水升高, 增加了管杆接触面的摩擦阻力, 导致管偏磨加重。

在弯曲度 (狗腿度) 较小的地方, 油管内壁和抽油杆节箍产生摩擦, 油管偏摩面积较大, 磨损较轻。而弯曲度越大的地方, 不仅油管内壁与抽油杆节箍产生摩擦, 油管内壁与抽油杆本体也产生磨擦, 油管偏磨面积较小, 磨损较严重。在抽油杆柱的上部, 表现为单面偏磨, 偏磨的正压力较大, 上冲程和下冲程均产生摩擦, 偏磨严重。这种偏磨往往把油管磨穿, 是偏磨现象中最常见, 也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上冲程时, 由于井斜使抽油杆与油管内壁的一侧产生偏磨, 下冲程时, 由于管内各种阻力与重力的综合作用, 使抽油杆弯曲, 并与油管内壁的另一侧面产生偏磨, 这样就使被偏磨的节箍断面呈图"和#所示的形状, 同时使油管杆对应的两侧面磨成深槽, 甚至管被磨穿。

1.4腐蚀

腐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电化学反应现象。在原油生产中, 油管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油管一旦出现问题, 油井的正常生产将无法进行。而油管所处的介质环境决定了它受腐蚀伤害的严重程度。由于油管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 受到H2S、低含硫CO2气体、O2、细菌、地层水的高矿化度、加药热洗的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腐蚀作用, 使油管表面出现锈蚀、坑斑、蛀虫小沟等。临盘油田油井介质环境属于“高温、高矿化度、高含水”及伴生有CO2, H2S气体和细菌等腐蚀介质的恶劣环境。

1.5结垢

油管结垢现象的发生绝大多数情况出现在水井上。水井油管结垢的原因是:浅层清水与油层产出污水处理后混注, 而清水属Na HCO3型, 污水属Ca CL2型。因此在油管表面易于发生反应生成Ca CO3沉淀而结垢。

1.6偏磨加腐蚀

管杆的偏磨和腐蚀并不是简单的叠加, 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管杆偏磨使管杆偏磨表面产生热能, 从而使管杆表面铁分子活化, 而产出液具有强腐蚀性, 使偏磨处优先被腐蚀。由于腐蚀, 使管杆偏磨表面更粗糙, 从而磨损更严重。

2防治对策

2.1防断

从管断的原因分析可知, 管断主要是管材质缺陷、管丝扣加工时存在应力缺陷腐蚀及受交变应力频繁作用的结果。因此, 防治管断从3个方面着手:

(1) 增强管的抗拉强度, 抗疲劳强度等性能, 解决管丝扣加工时应力缺陷问题;

(2) 引进先进的检测系统, 杜绝不合格管下井;

(3) 解决好管的防腐蚀问题, 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油管下井前的地面损伤。

2.2防脱

从上述造成管脱的3个方面的原因分析可知, 要防治管脱, 主要应针对这3个方面对症下药进行防治: (1) 必须保证作业时管下井前上扣扭矩上紧上满, 不能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管脱隐患; (2) 通过杆上装尼龙扶正器, 油井加缓蚀剂等方法解决管杆偏磨腐蚀严重的问题造成的管脱; (3) 旧管在重复使用时, 要注意严格检查管丝扣情况, 杜绝丝扣老化严重的管下井, 或对管丝扣重新加工合格后下井。

2.3防偏磨

管偏磨这一常见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 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防治办法。

(1) 杆上加装尼龙扶正器, 扶正节箍减小管杆磨蚀程度, 延长管使用寿命;

(2) 旋转井口装置。该装置设计是通过地面人力转动来改变油管与抽油杆的偏磨面, 使磨损面均匀分布, 从而达到延长管使用寿命的目的。

(3) 合理调整生产参数。采取长冲程、低冲次、增加泵下尾管的长度, 减少油管弯曲, 一般尾管长度不低于200m, 在抽油杆底部加加重杆, 使抽油杆的中性点下移, 减少抽油杆的弯曲, 减少管杆的偏磨机率。

2.4防腐蚀

(1) 加缓蚀剂

加缓蚀剂是解决油井管腐蚀的一种常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缓蚀剂加入产出介质中, 与金属本体形成一种致密保护膜, 使金属本体与腐蚀介质隔离开来, 以达到保护金属、防止腐蚀的目的。作业施工时, 下泵后在油管内加入一定量的缓蚀剂, 使之在油管内表面形成较厚的保护膜以达到预防腐蚀的目的。

(2) 防腐管的应用

对一些腐蚀较严重的油井, 在加药防腐的同时应用防腐管。

2.5防垢

根据管结垢原因, 要防治管结垢可采取:

(1) 杜绝清污混注, 不能让相互成垢型的水混注;

(2) 加入高效阻垢剂防止或阻止垢的生成, 阻垢剂的阻垢机理是以各种机理把能形成垢的阳离子 (钙、铁、镁) 保持在“溶液”中来实现的。

3结束语

(1) 加强质量管理, 杜绝不合格管下井。

(2) 提高作业质量, 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管本体, 丝扣的损伤。

起重机漏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第9篇

1 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

某单位露天通用门式起重机在吊运停放在有轨搬运车上的大桥钢缆时发生打火事故,示意图见图-1,直接将一根大桥缆索成品报废,经济损失上百万。为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公司在自查的基础上委托我们进行事故原因分析。

在听完事故的经过以后,我们首先对起重机的电路进行了系统的检查,起重机主电路由三相火线驱动,无保护零线无工作零线,接地采用TT接地系统,采用安全变压器获取220V和36V电压,用钢结构和轨道作为接地保护,未采用漏电开关。而作为放置吊物的搬运车也是通过三相火线驱动,无保护零线无工作零线,通过搬运车轨道接地。

事故分析思路:吊钩和缆索产生电弧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电压差,电流的路径有两种可能:一是从被吊缆索通过起重机钢结构本体通过大车轨道入地,二是从起重机到吊物,通过吊物所在搬运车轨道入地。

首先,我们从搬运车入手,测量了从供电变压器出线端的断路器到搬运车电源的进线端的这一路的三相火线的电气绝缘及搬运车的电气绝缘,最小绝缘电阻分别是50MΩ和20MΩ,绝缘良好。而通过接地电阻测试仪对小车的接地电阻进行了测量,电阻R1为1Ω,接地良好。但这也不能排除第一种情况的发生,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在轨道两侧的其它可移动电器设备因为绝缘不良而通过搬运车轨道将电流传到了缆索上。

接着我们从门式起重机入手,对其三相供电电源对地绝缘进行了分段测量,从变压器到起重机裸滑线进线端为20MΩ,裸滑线对地绝缘电阻为80MΩ,从受电器到起重机控制柜主断路器这一段则接近于零,并且已经超出了我们绝缘表的最小量程的0.01 MΩ,起重机主断路器到各分机构的对地绝缘为10MΩ,接着我们进行了接地电阻测量,结果门吊的接地电阻测量值R2为18Ω。最后我们还测量了变压器侧接地电阻R0为1Ω。

通过以上的测量,结合事故电气示意图-1,基本上排除了第一种可能,因为龙门吊的接地电阻远大于搬运车的接地电阻,所以搬运车轨道两侧移动设备因绝缘不良而产生的漏电电流通过龙门吊入地的那部分基本接近于零。问题就出在受电器到起重机主断路器那一段电缆,因为绝缘不良,在起重机使用中使得吊钩对地产生电压,而由于门吊对地电阻为18Ω,最坏情况绝缘电阻为0,那门吊在碰缆索之前,也只有220/18A即12.2A的漏电电流,无法使起重机上的断路器因为漏电电流而断开。当吊钩碰到缆索的一瞬间,吊钩对缆索的电压是18×220/(1+18)V为208.421V,电流为18×220/1.943(1+18)即107.267A,所以引起了吊钩对缆索起弧的现象,产生了重大经济损失。

2 事故预防措施

为避免以上类似事故的发生,首先我们先检查了从受电器到起重机上控制柜中主断路器的一段电缆,发现在穿线管口处不仅电缆换套有破损而且内部绝缘层也有局部的破损现象,因此先将此段电缆更换,之后再测量这段绝缘时,符合标准。接着我们根据GB6067-2010的最新要求,我们建议使用单位:

1)全面检查起重机上线缆的完好性,导线穿过钢管、金属孔、洞时,应有措施防止导线磨损。由于起重机在露天,因此电缆线孔、线槽、线管的进出线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和线槽积水。

2)对龙门起重机采取TN-S接地系统,单独从变压器侧接地端引出一根专用接地PE线通过大车、小车随行电缆连接至起重机钢结构上。

3)将起重机上采用螺栓连接的法兰、司机室等处采用跨接线连接确保接地保护的连通性。

4)将龙门起重机轨道和搬运车轨道联通并与整个钢结构屋架相连,并将轨道和屋架作为PE线在接入起重机之前的重复接地,简化了TN系统重复接地的步骤,又能可靠的保证了重复接地的电阻值,并将整个起重机、轨道、屋架形成一个等电位接地网,防止因为电位差而引起事故。

5)最后我们还将起重机的总断路器更换成了带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开关,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系数。

3 结语

起重机因为使用原因,电气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漏电是难免的,因此作为使用单位有必要对在用起重机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防止发生事故。另外起重机的接地保护系统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每月检查其有效性,为防止事故发生或者将事故影响减少至最小提供最后一道防线保护。

参考文献

[1]起重机设计手册.

起重机械:事故原因 第10篇

2012-09-24 T10:25,南方某火电厂 #4机组C级检修现场,一名检修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人孔门端盖击伤,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9 月 23 日,某某发电厂开始 #4 机组 C 级检修。

9月23日10时25分,某某实业公司电气检修人员开出电气一种工作票,工作内容为“#4发电机本体及其附属设备、340开关检修”,发电部运行值班人员于14时55分许可开工。

9月24日10时,#4汽轮机盘车运行,氢侧密封油压0 . 35MPa ,空侧密封油压0.33MPa,压缩空气压力0.12MPa。

9月24日10时19分,在 #4发电机内尚存0.12MPa压缩空气情况下,电气检修人员带领一名劳务派遣人员就开始拆发电机出线箱人孔门(∮610mm),当端盖剩下四颗螺栓时,端盖被压缩空气冲开,将正在拆螺栓的作业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刘某某击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原因分析

1.工作票的使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措施与检修工作内容不完全对应,在发电机仍在盘车过程中,发电机内存在0.12MPa的压缩空气的情况下,运行人员为检修人员提交的系统检修工作票办理了许可开工手续。在不具备发电机本体检修开工条件的情况下,工作许可人就许可开工,把关不严。

2.检修人员没有认真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未能认真分析出作业的安全风险,对危险点分析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在发电机尚存在压缩空气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检修作业。

3.检修作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能满足现场工作要求,对发电机本体检修的条件和拆卸人孔门螺栓的工艺不熟悉,方法不当。

4.某某发电厂对承包检修作业的某某飞宏实业公司安全监督管理不严格,对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

5.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抓得不扎实,走过场,应付了事。没有进行正规的安全培训,考试题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也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三、防范措施

1.继续深入开展“四查一改”活动,加大反“三违”活动的力度,严格加强检修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2.严格“两票”制度的执行、监督管理。检修作业,只有在全部安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系统检修工作票。

3.严肃、认真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公司领导必须分片包干,指导和监督管理班组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安全工作规程的培训和学习。

4.严格检修队伍的资质审查、检修作业人员的能力审核,切实提高检修作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5.严格控制劳务派遣人员的使用,严格执行招聘合同,签订安全协议,加强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外包施工单位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允许进入检修现场作业。

摘要:介绍一起机械伤害死亡事故。某火电厂#4机组C级检修现场,检修单位一名劳务派遣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人孔门端盖击伤,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农机事故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农机事故;农民;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12010)10-0191-01

1、农机事故原因分析

1.1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导致农机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农忙时间比较集中,拖拉机驾驶员往往是超负荷驾驶,长时间的驾驶和缺少休息使得他们精神上比较疲劳,容易发生事故。另外大部分的拖拉机驾驶员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的驾驶技术不佳、经验不足,再加上拖拉机运行时颠簸剧烈,噪声大,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另外,座位靠垫过硬,缺少挡风玻璃等都可导致疲劳。

1.2农机车辆自身问题

由于农机市场的需求扩大,农机产品的赢利,使得一些厂家在没有取得国家质量部门的鉴定,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就将农机具投入市场。而农民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购买了不合格商品,导致农机事故的发生。还有的农民为了实现拖拉机的“多功能”,对拖拉机私自改型;为了节省开支,对已达报废年限的农机车辆不做废气处理,仍在驾驶,这些都容易导致农机事故的发生。

1.3农村道路质量差

农村道路一般路面较窄,坑坑洼洼,路况差,尤其是雨天,道路更难行驶。再加上交通标志少,弯路多,加上养护不及时,有的无人养护,造成路况差,危险路段有的无明显交通标志,甚至无交通标志,这些也都导致了农村农机事故的增加。

1.4农民安全意识差

农机驾驶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也是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农机驾驶人员一般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很多人都只是会操作而已,作业前不观察地形,就匆匆入地作业。田间的机井、分界石、沟垄等都易造成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作业现场工作人员较多,当驾驶员收获时,由于视线不清、机器的遮挡,也容易产生农机安全事故。

2、农机事故对策分析

2.1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防止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第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层次不一,为使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培训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对文化程度较高的除进行正常的培训外,可适当增加一些新技术培训。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要注重现有机具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对不具备书写能力的人采用口述、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的方法,使其掌握农机具的性能和应用技术。第二,要加强对农民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要派专人不定期地深入乡村组织人员观看警示片,要让农民明白危险驾驶的危害,以及比较容易出现事故的行为和思想等。

2.2加强安全监理工作建设

农机安全监理所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法制意识淡薄,不愿配合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工作。部分农民甚至认为农机安全监理只是收钱,对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抵触情绪明显。各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收费都有法律依据,并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农机手只有缴费的义务,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第二,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在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农机手不但掌握了驾驶技术,而且对相关知识也比较了解,减少了农机事故发生的频率。第三,健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合理配置监理人员,实现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专职,专司,明确责任。

2.3加强对农机具的管理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市场上出售的农机具的管理,要求企业出售的农机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经过安全检验。相关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于违反规定出售不合格农机具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其次要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让农民了解购买农机具的注意事项,防止农民由于不懂而购买到不合格的农机具。最后要认真实行拖拉机报废制度。对超年限行驶的农机车辆实行强制报废,监理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这些车辆的危害,耐心地对农机手进行安全教育,实行自愿报废。

2.4加强对农村道路管理

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农村道路建设,加大对现有道路的维护。应在危险路段安装明显的交通标志,同时对农门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相关标志的意义。农机安全监理站应组织各乡监理人员深入开展田检路查工作,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监控,使得部分违章的车辆和驾驶员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驾驶员进行严肃处理,以做效尤。

2.5创建农机安全村

通过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细化农机安全村工作措施,分散落实工作任务到人。农机监理部门与各村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村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与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加强对拖拉机的管理。通过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加强农机安全管理,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参考文献:

[1]许志平,许栩,张小凤,农机事故不能及时上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措施,江苏农机化,2010,1

浅谈降低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方法 第12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起重机械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从普通物件的搬运, 到大型设备的吊装, 起重机械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工程的进度、经济和安全的关键因素。起重机械和其它特种设备相比危险性不算大, 但是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安全事故发生导致伤亡人数的绝对数字一直高居八大特种设备之首。因此, 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来降低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是摆在起重机械管理者面前的首先任务。本文从分析引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因素入手, 重点介绍了降低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六种具体方法。

二、引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因素

起重机械由于设备型号多, 使用频率高, 服务范围广, 参与人员杂, 作业过程多, 因此引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因素也很多, 既有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本文根据我国近几年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现状, 认为影响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设计前瞻性不足。

起重机械生产厂家在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时, 由于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 存在对起重机械中的受力构件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的负载情况考虑不全面的情况。

2、使用管理不到位。

使用管理不到位主要指的是人和设备的管理, 根据我国质检总局统计的数字, 使用环节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成为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重点。

3、质量控制不严。

长期以来我国对安装验收主要采取的是最终竣工验收检验, 整个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成为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安装过程的质量水平就完全依赖于机械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4、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在一些中小型私营企业中表现明显, 他们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雇佣不合格的工人;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不遵守操作规程, 当起重机械出现安全隐患时不及时报告, 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等。

5、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施工企业作为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 其管理水平不高已经成为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降低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方法

针对引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 为了减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清晰起重机械的现场管理思路, 减少管理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确保起重机械长期安全运行,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来降低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

1、加强起重机械行业的监督管理

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之一应从源头上加强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超范围和非法生产起重机械。在政策上也要倾斜那些技术含量高、安全性能好的厂家, 关闭或者淘汰那些低技术含量、低安全性的不具备竞争力的厂家, 同时在人才引进方面特别是控制方面的人才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2、建立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是每一个施工企业的立命之本。首先起重机械施工单位的最高领导人应该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 其次项目经理在指导起重机械施工时也要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十不吊”原则。最后还要完善各项质量管理的规则制度, 确保资金的投入, 落实好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本企业的质量体系建设。

3、加强制造过程中的监督检验

我国长期以来对起重机械的监督检验实行的都是竣工后的监督检验, 一直忽视制造、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在2009年4月20号《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和《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开始实施的情况下要求监督检验人员转变观念、学习新规和提高业务水平, 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验作业指导书, 确保检验的质量, 从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起重机械作为特种作业一定要做好顶升、附着和吊装关键部件等核心作业的技术交底工作, 合理安排关键工序, 关键部件必须由业务技能强的操作人员、指挥人员来完成。做好明确的人员分工, 解决好工作中的互相协调和配合, 把握好作业力度。

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是起重机械制造过程的一种延续, 其现场环境更加复杂和恶劣。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应做到在恶劣天气时停止作业, 并采取各种防护措施, 对于交叉作业的起重机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碰触措施, 在起吊作业中要注意吊物重心的选择, 吊物摆放要平衡。其次要购置合格的机械产品和零配件, 选择符合吊装需求的钢丝绳并正确使用, 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要注意基础轨道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要对起重机械各处的爬梯、防护栏杆等进行检查、完善和加固, 及时清理油污、杂物, 对影响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零配件要及时更换。

6、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

起重机械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参与人员众多, 因此对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预防首先应控制人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例如起重机械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对于审查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能上岗;起重作业人员、指挥人员应增强责任心, 小心作业并应服从管理, 避免习惯性违章操作;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 不断提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 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起重过程中作业区各方面人员禁止在吊扣下逗留、行走等;严禁酒后操作、疲劳操作和生病期间服药操作。

四、结束语

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 因此一定要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着手, 认真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 从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环节出发, 在人、机、料、环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找出关键因素, 从而更加全面、更高层次的预防和避免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白刚:《浅谈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06) 。

[2]陈明龙:《建筑施工安全理性管理探讨》,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24) 。

上一篇:计数方案下一篇:藏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