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穿故障范文

2024-07-26

击穿故障范文(精选8篇)

击穿故障 第1篇

到一家修理厂修理, 维修人员认为可能是分电器盖串电或分火线漏电, 但更换新件后没跑几天又是如此。有的修理人员认为该车已使用超过10年, 可能是整车线路老化所致。

后来, 又发现该车在晴天和空气干燥时正常, 而在阴雨天、雾天时较严重;热发动机时正常, 冷发动机时严重;平稳加速时正常, 稍为快踩加速踏板时严重, 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故障诊断与排除:接车后, 经询问车主, 得知此故障从发生到现在已有4个多月了。先用专用诊断议检测, 无故障码显示。检查供油系统, 正常。我们认为可能是电控系统的ECU有问题, 用同类型车的ECU替换试验, 故障仍然存在, 只好上路试车。

试车中, 平稳加速正常, 车速在60km/h左右时还可以, 但快加速和高速时就出现断火现象。为了使故障现象更明显, 有意快速踏下加速踏板, 这时症状更加严重, 连续出现“突突”声, 几分钟后发动机熄火, 且无法再起动车辆。

下车后, 再次检查供油系统, 正常。检查高压火、分火, 均正常。最后, 依次检查各部件, 当拔下分火头时, 发现分火头里面已被击穿, 有很深的烧蚀小洞。将小洞里的烧蚀物清理干净, 装复分火头重新试火, 已无分火。更换新分火头后, 故障排除。

故障小结:这例故障从出现到排除, 前后折腾达4个月之久, 主要是因为该分火头的击穿是一个从轻微量变到严重质变的缓慢过程, 在没有全部击穿时, 检查分火不易察觉。该故障在阴雨天、雾天和冷车时严重, 是因为空气中的湿度较高, 增加了分火头击穿的导电性。

击穿阻碍平等的科层制 第2篇

他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员工加入慈济,员工在公司事务中的价值观与行为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公司管理工作变得简单。

但这种简单的引入,未必能够奏效。

因为在慈济庞大的志工队伍里,人们是基于尊重、感恩和爱走到一起,志工都是平等的。然而,一旦他们回到单位,就又要回到上下级的关系上来。

科层制天然抵消平等观念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复是因为,现代企业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结构,其所代表的是一种对理性和权威的追求。这是一种建立在泰罗制基础上的绩效管理制度。

为这种组织结构奠定经济理论基础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典著作《经济增长理论》。熊彼特在这本书中颇具先见之明地提出:利润的创造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企业家的创新,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提出者,他还称企业家是没被承认的英雄。

继而,是熊彼特的学生彼得·杜拉克,通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著作从微观上强化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地位。正是两代学者奠定了今天人们对公司中价值创造与雇佣关系的看法,即企业家通过创新为经济提供动力,劳动只是分工网络上的附属品。雇佣关系本质上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效用交换,其影响员工感知到的资源、工作自由度和工作压力。

在整个公司的框架之中,所有公司的员工都是局限在自己的那个“萝卜坑”里。受这种需要与服从文化的熏陶,组织中出现了一系列“被赋权的经理”“受雇佣的设计者”“公司文化顾问”,以及“管理大师”,他们受他人控制而依附于人,一旦进入组织赋予的情景,才会自动或被动地完成组织中的角色要求。

用滚雪球式变化挑战科层制

于是,在不触动这种组织基础的背景下,简单推广平等和爱等价值观念,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企业家真想将慈济管理思想引入公司内部,在公司内部追求平等关系,那么,就必须改变以往基于企业家创造利润的观念,变雇佣关系为一个相互协作关系。比如,慈济基金会就是用信念与价值替代利益与效率,提倡每个人从他人身上看到巨大的能量。

在此过程中,第一个需要变化的就是企业家本人。

处在分工网络上的雇员通常或自动或被动地完成组织中的角色要求,所以只有企业家本人才有能力和资源改变组织中人的角色。这就需要企业家本人是伟大的内部营销专家,他需要向员工说明平等观念在企业组织内部的合法性。但在现代公司体制内,资源配置主要还是通过权力手段实现,伟大的内部营销专家是十分稀缺的。

在企业家发生了变化之后,就需要一步步地引导员工。例如:有的企业家在一步步把部分员工引导成为慈济志工。将来,如果他真能让公司中相当多的员工“自愿”成为志工,那么这个时候,他的管理就非常容易了。一方面公司内部融洽和谐,另一方面员工会出现更主动的日常行为。

然而,将价值与信念作为管理的核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企业家为这种价值和信念不断提供“养料丰富”的环境、土壤和组织架构上的支持。

打破固定的身份界定

然而,仅有价值观和固定的组织,对推广平等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因为,权力是附着在岗位上的,固定的岗位安排就有可能固化权力结构。

而在慈济内部,机构是固定的,岗位却是流动的。

比如:你在开会的时候可能是个组长,但是一到了现场,组长的身份就消失了。每次活动都会经历类似的身份变化,让你能够与不同的小组一起工作。所以,慈济实际上打破了许多传统组织结构里的身份界定。它使组织中的成员,没有一个固定的岗位,以及在其后面的权力结构。

这种结构被慈济称作“立体琉璃同心圆”,该系统遵循“主动承担、自动补位、自动切换,大家认可”的组织原则。实际上,这一点类似于后现代企业家关注的“生命企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中,观点、能力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流向最需要之处。不过,该模式的探索还刚刚开始,它的宗旨是挑战传统的以权威为基础的理性公司模式。

这种松散的组织结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补位效应”。每次活动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但是到了现场发现实际情况跟预想的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管理上的漏洞,而慈济的每一个人都会自动去补位,迅速把它们填满。这在传统的组织体系中是很难完成的。它对杜拉克的组织系统构成了一个巨大考验,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管理学当中的组织管理系统。

击穿故障 第3篇

山东省龙口市110 k V新嘉变电站新增10 kV府西线, 全程为电缆线路, 使用YJV交联聚乙烯塑料电缆, 全长2 800 m。电缆分为三段, 中间由两面环网柜连接, 为将来新增用户预留接入点, 电缆附件全部采用冷缩预制结构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等。电缆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绝缘试验, 在电压升高到5 000 V时, L3相绝缘击穿放电。排除了电缆外部原因导致的放电后, 试图重新对电缆加压, 但除泄漏电流急剧增加外, 试验电压一直在零位左右。使用兆欧表进行绝缘检查, 发现L3相绝缘电阻已经下降为零, 确认电缆绝缘损坏。

2 电缆故障查找

2.1 分析故障类型确定查找方法

电缆在进行附件安装前做过绝缘试验, 试验结果合格, 所以排除了电缆质量及敷设过程中外力造成的电缆绝缘损坏, 该故障应为电缆制作工艺或电缆附件方面的原因, 造成了电缆绝缘强度下降不能满足试验要求。全部电缆线路由两处环网柜分隔成三段电缆线路, 通过分段试验, 确定电缆故障在第一段电缆线路内。明确故障所在的电缆段后, 便开始着手针对该段电缆进行故障点的查找。

本单位使用的电缆故障测距仪, 有两种测量电缆故障的方式:低压脉冲测量方式和脉冲电流测量方式。低压脉冲测量适合于电缆故障点阻值为200Ω以下使用。用万用表测量电缆故障相线芯与地之间电阻值, 以确认故障性质。测得电阻值为11.9 kΩ, 属高阻性故障。此电阻值远大于低压脉冲法200Ω以下的要求, 显然低压脉冲测量不能满足测量要求, 遂选用脉冲电流法进行故障点测量。

2.2 电缆故障测距仪各参数设置

首先确定适合被测电缆波速度。电缆中行波的波速度可表示为

式中S——光的传播速度, 300 000 km/s;

μ——电缆芯线周围介质的相对导磁系数;

ε——电缆芯线周围介质的相对介电系数。

电缆中波速度只与电缆的绝缘介质性质有关, 而与导体芯线的材料及截面无关。对于油浸纸绝缘电缆, V值为160 m/s;对于塑料电缆, V值为170~200 m/s;对于橡胶电缆, V值为220 m/s。

不同绝缘材料的电缆, 有着不同的波速度, 此电缆是交联聚乙烯塑料绝缘材料, 在无电缆长度数据确认波速度的情况下, 根据以往经验, 该种材料电缆的波速度参数设置为175。

测量前设定电缆故障测距仪的测量参数为:波速度175, 范围2 800 m, 比例2∶1。

2.3 实际测量

故障点阻值只有11.9 kΩ, 使用脉冲电流法对该故障点进行测量时, 调整电缆测试高压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为5 000 V, 对电缆进行几次脉冲放电后, 观察测距仪输出的波形, 该波形只是显示电缆全长为1 195m (电缆长度也可在进行脉冲电流法测量前, 用低压脉冲法测量) , 未出现放电波形。

考虑到可能是脉冲电压较低, 逐步提高高压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至10 000 V, 均未出现故障波形, 从高压信号发生器电压表指针的摆动情况和电缆现有的绝缘状况来看, 电缆的故障点确已放电。考虑到故障点可能有放电延迟现象, 因此, 通过增加观察范围做进一步的观察, 可是, 增加到设备的最大值也无法看到故障波形 (本设备可测量最大距离为10 km) 。对电缆的残存电荷进行释放后, 用万用表对电缆故障点的电阻值进行测量发现, 通过几次单次放电后, 电缆故障点的电阻值明显下降, 测得电阻为7.8 kΩ。所以想通过长时间脉冲电流的放电对故障点烧蚀, 以达到使故障点电阻值下降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放电烧蚀后发现, 故障点的电阻值在放电初期下降明显,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电后, 电阻值的下降不再明显, 一直持续在2 kΩ之上, 此电阻值也无法满足低压脉冲法的测量要求。因此, 想通过降低故障点阻值达到测量目的的想法难以实现。

综合已经使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过程中的现象与波形分析:高压信号发生器电压表指针在放电后返回幅度较大, 输出的脉冲电流在电缆故障点明显得到释放, 而测距仪却不显示故障波形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故障点放电延迟现象导致的, 即加在故障点的电压及叠加电压, 击穿放电需要的时间, 大于行波穿过电缆故障测距仪最大测量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因此, 前面增加电缆故障测距仪测量距离的办法未能显示故障波形。

减少故障点延迟时间, 加快故障点的击穿速度最有效的办法, 可以通过提高故障点电压实现。逐步提高脉冲电压至30 000 V, 电缆故障测距仪出现故障波形, 测量故障点距离为1 306 m。这时在电缆远端看守人员通知, 远端T形头放电。经检查, 由于穿过T形头内部的导电杆未拆除, 导电杆与T形头外沿的半导材料间隙较小, 再者30 000 V脉冲电压当到达电缆终端折返, 由于叠加效应, 使T形头位置的电压可达到60 000V, 导致导电杆与T形头外沿之间击穿放电, 而此次显示的1 306 m位置与开始测量的1 195 m电缆全长有111 m的差别, 产生的原因应为电压击穿T形头位置导电杆与T形头外沿之间间隙放电的放电延迟。放电后将T形头内导电杆拆除, 重新施加30 000 V脉冲电压, 经过几次放电后, 电缆故障测距仪终于显示较标准的故障波形, 显示测量位置与故障点位置相距405 m。该位置为一电缆井, 并且有一个中间接头。打开井盖后, 在电缆井口可清晰听到“啪啪”的放电声, 对电缆接头进行检查时发现, 该处接头护套位置表面有直径2cm大小的变色现象, 该位置便是故障点。

剥离电缆护套层进行确认, 电缆内部已严重炭化并伴有刺鼻的气味, 电缆故障位置寻找成功。

3 总结

最初在电缆故障查找时, 对电缆的放电延迟时间估计不足, 一度使查找故障点的思路有所偏差, 走了弯路。另外, 对电缆施加脉冲电压前, 没有把电缆T形头内导电杆拆除, 放电距离小, 而导致T形头处发生击穿放电。这其实也是对放电延迟估计不足导致的, 虽然故障点电阻只有几千欧姆, 由于该位置放电延迟的存在, 以及脉冲电压的叠加效应, 导致了T形头处先于故障点产生击穿放电现象, 以致反射波未到达故障点前电压已经下降。

综上所述, 在进行电缆故障查找的时候, 除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障安全外, 还应考虑以下两点因素。

(1) 故障点放电延迟现象对测量的影响。特别是像本次测量, 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特殊性在于其为新敷设电缆, 此类故障点由于没有经过大的系统电流放电的烧蚀, 绝缘破坏不彻底, 会大大增加放电延迟的时间, 给电缆故障点测量带来困难。

13个字,快速击穿消费者心防 第4篇

但奇怪的是,消费者根本没耐心听你吹,也记不住你那“7大功能、8项优势,9个独特专利”。

其实这时候可以用USP理论检视一下自己是不是提炼出了独特的销售卖点,营销体力有没有都倾注到这一点上。

我们从一家在线英语培训平台A外教网来具体看,它最大的特色在于,你可以在上面找到专业认证的外教,在网上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学习。

那么我们怎么样提炼出它的USP呢?优势提取!那A外教网的竞争优势用作USP到底合不合适?

第一个优势:外教资格专业认证。不适合作为差异点来宣传,因为这是在提升消费者的信任程度,但线上平台的信任感天然的要弱于线下平台。

第二个优势:随时随地学英语。如果把便捷度当成一个主要的宣传点,受众理解的却是可以去自主学习。

第三个优势:价格便宜,一节课只要二十几块钱,行业里的白菜价。

白菜价,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宣传点,把这个USP放到不同的营销环境里淬炼成具体的文案和宣传语,比如放在PC端和移动端的主宣传语,因为是主动搜索的用户,用户认知度相对较高,需求也比较强烈,广告语可以直接清楚直白一点——史上最便宜的1V1英语私教。就是这13个字。

击穿故障 第5篇

1 真空断路器原理和真空度降低的原因

真空断路器的核心部件是真空泡, 真空断路器在真空泡中开断电流并灭弧。真空度降低故障为隐性故障, 容易造成事故扩大。

真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真空泡的材质或制造工艺存在问题, 真空泡本身存在微小漏点等质量缺陷;真空泡内波纹管的材质或制作装配工艺存在问题, 随着真空灭弧室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开断次数的增多, 其真空度逐步下降, 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会影响其开断能力和耐压水平, 会导致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相间短路等故障, 使对地电压升高、保护动作跳闸次数增多。由于电压调节的需要, 电容器断路器分合频繁, 此处断路器容易出现真空泡击穿故障。

2 异常经过和查找

两起异常发生在终端供居民用电的35 kV变电所, 断路器均选用VD4-1212-31M型真空断路器, 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接线, 10 kV两段负荷分配平均。

异常一发生在市北变电所的10kVⅠ段母线检修后复役操作中。前期10 kVⅠ段母线带电并为各条10kV线路送电后, 最后操作10 kV 1号电容器由冷备用改运行。先合上10 kV 1号电容器母线隔离开关, 接着合上10 kV 1号电容器隔离开关, 此时中央信号盘上出现“10 kVⅠ段母线接地”、“掉牌未复归”信号, 运行人员立即停止操作。后检查10kVⅠ段母线三相电压情况如下:U, W相相电压为9.5 kV左右, V相相电压为1 kV左右;10 kVⅠ段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U2, W2相相电压为100 V, V2相相电压为10 V, 三相线电压均为100 V左右, 由此判断是V相接地。检查断路器室无异常。此时10 kV 1号电容器为热备用状态, 运行人员汇报调度后将其改为冷备用, 当操作到拉开10 kV 1号电容器隔离开关时, 接地现象消失 (此时断路器在分位, 10 kV 1号电容器母线隔离开关在合位) 。运行人员据此判断可能是电容器断路器有故障, 立即对电容器断路器进行检修。检修人员检查后发现, 电容器断路器V相耐压试验不合格, 判断分析是V相断路器的真空泡真空度降低。当V相断路器的高压真空泡真空度下降以后, 相当于10 kVⅠ段母线V相经母线电压互感器高压侧接地。

异常二, 监控人员发现新湾变电所10 kVⅡ段母线电压有异常, 仪表显示U相电压为6 kV, V相电压为6 kV, W相电压为5.6 kV, 但无接地信号, 而且电压的异常出现时间与10 kV 2号电容器状态有关, 即2号电容器运行后母线电压正常, 热备用后母线电压即发生以上异常。调度发令将10 kVⅡ段母线电压互感器改检修。运行人员检查高压熔丝正常。电压互感器复役后, 按调度命令10 kV母线分段线路改运行试并时, 10 kVⅠ及Ⅱ段母线电压均出现异常, 然后将10 kV母线分段线路改热备用后10 kVⅠ段母线电压又恢复正常;于是开始试拉10 kVⅡ段出线 (共4条) , 当拉开3条10 kV出线后, 10 kVⅡ段母线接地光字牌亮, 10 kVⅡ段母线W相相电压为零, 据此判断为2号电容器断路器问题。在调度拉开2号主变压器10kV断路器后将电容器转为冷备用, 恢复10 kVⅡ段后电压正常。

3 原因分析

异常现象一中, 当发生V相接地故障时, V相的对地电容电流被短接, 其对地电容电流为零, 非故障的U, W两相的对地电容电流经电感线圈到接地点流入地中, 因此, 中性点对地电位不再为零, 此时U, W两相的对地电压不再是V相金属性接地时升高倍, 而是大于倍, 并且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 开口三角形上的零序电压很高, 符合表计指示特征。

事实上, 当变电所正常运行时, 母线上均有一定的电容电流, 它和线路的长短、是否为电缆有关。但只要不进行操作, 母线的电容电流几乎不变化;而母线电压与电容电流的大小、是否三相平衡有较大关系。

异常现象二中。当电容器断路器热备用时, 故障相会产生轻微导通现象, 使母线的电容电流发生变化 (非故障相不变) , 电容电流变化量占到原母线电容电流比例的多少, 决定于三相电压变化量的大小。母线全接线运行时, 母线的电容电流较大, 电容器断路器故障相产生的电容电流小, 所占比例也小, 电压变化就小。如异常现象二中W相电压偏差只有0.4 kV左右。而当母线上线路都断开时, 母线的电容电流非常小, 虽然电容器断路器故障相产生的电容电流也小, 但所占比例却非常大, 造成电压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是当拉开3条10 kV出线后, 10 kVⅡ段母线接地光字牌亮的原因。

4 解决措施与运行建议

在断路器定期停电检修时, 必须使用真空测试仪对真空泡进行真空度的定性测试, 确保真空泡真空度合格 (出厂真空度不低于1.333×10-4Pa, 运行时应保持在1.333×10-2Pa以上) 。

运行人员应定期对真空断路器进行认真严格的巡视, 特别是要注意是否有放电现象。当开断次数达到厂家要求或部门规定时, 及时检修试验。操作前后要仔细检查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

检修人员进行停电检修时, 必须进行断路器同期、弹跳、行程、超行程、回路电阻等特性测试;检查导电回路、连接装置;检查紧固性和传动灵活性, 以确保断路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现场检验灭弧室是否合格, 最简便的方法是对灭弧室进行工频耐压试验。

5 结束语

击穿故障 第6篇

多数大型X线机在高压初级反并联两只可控硅, 这两只可控硅的工作过程受脉冲信号的控制, 正好在电源电压过0.810时导通, 在曝光结束后电源电压过零时关断。因而它们作为交流无触点开关, 实现了零相位合闸控制。我们称这两只可控硅为主可控硅。我们在实际检修工作中, 曾经遇到过两只主可控硅中的一只出现击穿的故障现象, 现将其检修过程及分析简述如下。

故障现象:按下曝光按钮PA, 不经0.8秒延时就开始曝光。检修过程:曝光时观察高压初级继电器SC1接点拉弧严重。断开电源, 拆下一只可控硅的阴极端, 对两只可控硅的阴 —阳极正反向电阻进行测量, 发现其中一只正反向电阻仅为几十欧姆, 证实其已经击穿。顺便又检测了与两只可控硅并联的RC过电压吸收装置, 又发现电阻 (100欧姆) 断开, 阻值为无穷大。换上新元件后, 工作正常。

故障分析:我们认为100欧姆电阻断开是故障之源。因为该电阻断开之后, RC换向过电压吸收电路的保护功能丧失, 以致一只主可控硅击穿。我们知道, 在可控硅导通时的导通角为1800, 当其中一只导通时, 另一只可控硅的电流降到零, 并立即承担一个反向电压。但是这只可控硅从正向导通到关断需要20微秒。此时这只可控硅在关断的过程中还没有反向阻力, 还存在着反向漏电流。随着时间的改变, 阻断能力不断提高, 反向漏电流也迅速变小。此时, 由于电源电路中有电感 (变压器) 存在, 造成了一个瞬时过电压直接加在这只关断的主可控硅上。这个过电压就称为“换向过电压”, 它的数值可达工作电压的峰值的5~6倍。如果不加过电压吸收保护装置, 这只可控硅就有被反向击穿的可能。RC过电压吸收装置使用电容吸收过压, 主要是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特性来吸收尖峰状过电压。但只用电容还不行, 还必须串联一只电阻, 它起到阻尼LC回路的振荡和限制电流上升率的作用。因为可控硅未导通时, 电容是充着电的, 一旦可控硅被触发导通, 电容立即经可控硅形成短路放电, 若无电阻限流, 放电电流峰值会很大, 而可控硅的电流上升率是有限的, 超过允许值就会损坏可控硅, 故必须串入电阻限流。因此RC换向过电压吸收装置的电阻断开之后, 尖峰状的过电压很容易击穿可控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体会到, 如遇到主可控硅击穿故障时, 千万不要忘记对这组RC过电压吸收装置进行检测。不管是其中的电容或电阻出现短路或断路, 都会产生上述后果。

参考文献

[1]张凤荣.改良B-Lynch缝合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1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6) :473-474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24-227

[3]段涛.产科休克的诊断与抢救[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1) :804

击穿故障 第7篇

HXD3C型机车设有DC 600V供电电路。该电路主要有2个DC600V的列供柜LG1、LG2。其输入电路由机车变压器TM1两个辅助绕组供电, 经过整流电路后, 为旅客列车提供DC600V电源。冬寒酷暑期间机车列供柜故障率居高不下, 旅客反响强烈, 其中HXD3C型机车列供柜发生多起整流元件---晶闸管被击穿的故障, 故障一旦发生列供装置无法维持使用, 严重影响对旅客列车的供电, 干扰机车的正常运行。例如:2014年6月间, HXD3C型162机车和HXD3C型523机车在运行中列供柜均有一组发生晶闸管被击穿的故障, 在炎炎夏日的南方, 致使旅客列车部分车厢温度过高, 造成旅客不满。针对列供柜整流元件被击穿的故障现象, 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努力提高机车列供电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列供柜整流元件晶闸管击穿原因分析

2.1 机车列供柜主回路简介

如1图所示, 列供柜主电路中晶闸管采用了过压和过流保护装置。列供柜主电路内整流桥的交流侧并联了由电阻、电容组成的RC过电压吸收电路;整流桥内各晶闸管两端并联RC电路, 用于吸收晶闸管两侧的过电压。RC吸收电路也叫RC缓冲电路, 它是电阻Rs与电容Cs串联, 并联连接在电路中, 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 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在主电路输入侧串联了一个快速熔断器IFU, 用于过流短路保护。

2.2 故障机车检查情况

162故障机车返回后, 检查机车微机屏显示列供1柜故障, 打开列供柜高压柜检查, 发现晶闸管V21旁并联的RC电线路接头脱焊见图 (a) , 晶闸管V21外观有无过热迹象, 使用万用表设置到电阻档测量晶闸管两侧阻值为无穷大, 确定晶闸管已开路;对机车列供柜其它部件进行检查, 发现列供柜主电路交流侧RC过压吸收电路中的电阻器下部存在大量的石英砂见图 (b) , 电阻器金属外壳有过热融化见图 (c) ,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阻值无穷大, 确定电阻器烧损已开路。

(a) 与晶闸管并联的RC电线路中接头脱焊

(b) 交流侧RC电路中电阻器过热导致充填物外泄

2.3 晶闸管击穿故障原因分析结果

目前大量的交-直-交大功率和谐机车上线运行, 同一分相区多台和谐机车运行, 部分机车频繁进行再生反馈电制动, 机车反馈到电网的电能品质较差, 谐波含量大。接触网提供的电源品质差, 对列车供电装置的正常工作形成较大干扰破坏。机车列供柜内主电路中长期存在尖峰过电压, 在持续时间长峰值大的电压作用下, 保护电路中电阻器内的石英砂吸收大量热能过度膨胀后外泄和外壳过热融化, 电阻器实际功率在持续下降被击穿烧损, 造成交流侧RC过电压吸收电路失效。晶闸管两侧的RC过电压吸收电线路脱焊, 保护电路失效后使主电路中过电压持续施加在晶闸管一侧, 导致了晶闸管被击穿。根据列供柜的故障情况分析, 列供电装置主电路中存在大量的峰值较高的过电压对晶闸管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列供柜主电路保护电路失效的情况下, 晶闸管被电路中的峰值较高的过电压击穿。

3 解决列供柜晶闸管击穿故障的对策

通过试验发现列供柜主电路在某些区间有时出现持续10min以上的最大功耗2000W的干扰电能, 由于厂家设计原因安装在机车列供柜RC电阻中的电阻器的标称功率是2×800W, 功率偏小, 通过向厂家反映, 机车列供柜更换掉功率偏小的电阻器, 目前安装使用的是功率更大的2×1500W的电阻器, 以提高过载能力, 延长电阻使用寿命, 防止过电压持续存在时将吸收电阻烧损, 提高主电路整体安全性。2014年6月间通过重点检查HXD3C型机车列供柜柜内电线路连接状态及各RC保护电路外观检查、电阻电容性能特性测量, 及时发现了很多质量隐患, 具体故障如表1, 经过处理保证列供柜内各保护回路状态良好。

6月通过列供柜重点检查发现的故障统计如下表:

4结论

虽然外部尖峰过电压不可避免, 但通过HXD3C型机车列供柜晶闸管被击穿的故障的分析, 及时制定解决对策, 经过近1年的实际使用验证的效果很好, HXD3C型机车列供柜晶闸管故障得到了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HXD3C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检修维护保养手册.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绝缘子击穿人员触电 第8篇

2014年3月20日, 中雨, 某供电所职工张某接到某用户0.4 k V线路断线需要紧急维修的电话后, 独自一人来到变压器下, 准备首先将变压器停电, 然后去修复断线用户的0.4 k V线路。张某趁着雨停的间隙, 准备断开跌落式熔断器, 看见水泥电杆一半是湿的, 设备表面完好, 可以登杆操作。可就在他一只手接触水泥电杆的瞬间, 出现了一道强烈的电弧, 他触电了。

2 事故原因分析

(1) 跌落式熔断器由绝缘支座、动静触头、熔丝管三部分组成。在正常运行时, 熔丝管借助熔丝张紧后形成闭合。当系统发生故障时, 故障电流使熔丝迅速熔断, 并形成电弧, 消弧管受电弧灼热, 分解出大量气体, 使管内形成很高的压力, 并沿管道强烈纵吹, 电弧迅速被拉长而熄灭。熔丝熔断后, 下部静触头失去张力而下翻, 使缩紧机构释放熔丝管, 熔丝管跌落形成明显的开断位置。当需要拉负荷时, 用绝缘杆拉开动触头, 此时主动、静触头依然接触, 继续用绝缘杆拉动触头, 辅助触头也分开, 在触头之间产生电弧, 电弧在灭弧罩狭缝中被拉长, 同时灭弧罩产生气体, 在电流过零时, 将电弧熄灭。

(2) 事故发生后, 相关调查人员对现场调查发现:事故点跌落式熔断器熔丝使用多股铝绞线, 未使用高压熔丝;事故点跌落式熔断器绝缘支座一只绝缘子击穿, 外观很难发现。

综述以上两点,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该供电所从来没有对高压熔断器底座绝缘子进行试验, 跌落式熔断器绝缘支座绝缘子击穿是该次事故的主因;跌落式熔断器熔丝使用多股铝绞线, 张某在触摸电杆瞬间, 系统发生故障, 故障电流无法使熔丝迅速熔断, 电流经过已经损坏的高压熔断器底座, 再经过潮湿的水泥电杆击伤了张某;张某在操作前没有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办理工作票, 没有监护人, 没有按照要求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3 防范措施

(1) 每年春、秋检时对熔断器绝缘支座针式绝缘子进行绝缘试验, 对绝缘介质不符合要求的熔断器绝缘支座及时更换。

(2) 跌落式熔断器熔丝必须按照要求进行配置, 防止线路发生故障时熔丝无法熔断, 扩大故障范围。

(3) 必须严格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规范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 严格按照规程作业。

上一篇:软件对比分析下一篇: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