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优化范文

2024-06-25

成本控制优化范文(精选12篇)

成本控制优化 第1篇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通过对企业自身现状以及经营情况、目标等的分析所进行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行为。由成本主体控制成本消耗、预防各种不利于节约成本的因素和现象, 对所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调节和解决, 以保证企业完成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是企业长远经营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之一, 它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利润,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二、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非凡意义

( 一) 进行成本控制能够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 更大程度的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耗费, 能够达到节约资源、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目的, 进而保证和推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效完成。

( 二)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 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明智之举, 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活动, 制定出新型成本控制的方案和体系, 不但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掌控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材料、人员、设备等的损耗量, 合理调配人员、物质资源, 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状态, 保证资源调配的合理性,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利润。

( 三) 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 生产同一样产品, 进行成本控制的企业能够利用更少的材料、花费更短的时间、聘请更少的人员, 得到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一来, 企业将具备价格优势, 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和前景。

三、传统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

( 一) 企业缺乏成本控制机制和意识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技术起步较晚, 通常是向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理念, 且在引入之后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改, 而是照搬套用。同时, 由于一味引入外国技术和理念方法,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成本控制方案的自主创新意识, 对提升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不足, 重视程度不高。长此以往, 即便创新出一套成本控制的新方案, 也很有可能由于技术、理念、方法不够成熟而在与外国引入的管理方案竞争环节处于弱势地位。这样的结局将加剧我国成本控制无能的现状, 打消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热情, 从而形成忽视成本控制的恶性循环。

( 二) 一味重视单一成本控制

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不单单是生产成本的控制上, 而是需要通过核算企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成本, 综合市场上其他同类企业的经营成本情况, 根据企业自身所处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 进行科学的创新。然而, 传统的成本控制机制往往一味重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对整体的成本管理分析和管控措施不到位。

( 三) 缺乏系统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自从我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后, 各企业积极进行改革, 建立了成本控制的相关管理机制, 但不够系统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一、企业成本控制活动并没有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中去,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成本管控的规范和标准;二、单有计划, 没有实际的行动, 成本控制机制与体系形同虚设;三、缺乏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 绩效考评机制不够完善, 相关奖惩制度没有落实到部分和个人之上, 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等。缺乏系统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使得一部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处于松散无序状态, 将整个企业的运行与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

( 一) 采用现代化成本控制方法

如今, 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等特点, 在这一状况之下, 传统的会计人员进行人工的会计核算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企业的需求了。再这一转型的关键阶段, 会计电算化成为了会计核算的最佳方式, 不但节省了人工核算所花费的时间, 而且能够减少出现核算失误的概率, 从而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同时, 会计核算的智能化能够使财务人员有精力去专注于成本控制方面中去, 从成本预算、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控制以及财务内控分析等活动, 为企业实行成本控制机制提供前提条件, 创造可能性。此外, 采用现代化成本控制方法将更加注重设计的管理措施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契合程度, 便于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的成本控制措施的颁布和实施。

( 二)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要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活动, 就需要强化企业各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创新意识, 使企业整体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氛围之中, 并对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了解, 以便于新型成本控制方案出台后得到更好的反响, 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首先, 企业领导人员应率先树立成本控制的意识, 积极学习和掌握成本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 针对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指出, 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解决问题。然后, 企业成本控制人员应选择和引进具备成本管理能力及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成本控制管理人员, 统筹企业成本控制的各项方案的实施。与此同时, 进行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相关人员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还需具有敏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技术更新意识, 对市场的发展走向具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预测能力, 对新技术的产生具有敏锐发现的眼睛, 对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经济效益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准确分析等。此外, 企业其他部门人员也应当树立成本控制的意识, 并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素质, 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观念应用到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为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助力。

( 三)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为发挥成本控制的最佳效用, 企业应致力于建立健全的成本管控体系, 完善成本控制机制。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第一步便是进行成本预算, 通过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 综合前企业的具体财务收支情况个成本费用, 制定出该年度企业的成本预算;定期对成本控制措施和成本目标进行确定与更新工作, 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运行情况与未来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决策。根据决策内容编制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相关计划和方案, 并按照此方案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 应专设监督控制小组, 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 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提升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 防止出现成本管理松懈或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同时, 建立财物内控机制也是成本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重视财务内控机制的建立完善工作, 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查, 保证其真实可靠, 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优化成本控制机制对制定出出新型的、顺应时代发展的、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案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支出, 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增促企业进步与发展等方面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徐洪波.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以南京华健电子有限公司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 2012 (10) .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优化论文 第2篇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优化需要做到开源节流相结合,一方面,对工程中产生的大笔成本费用,建设单位需要核查其预算收入,确保收入大于其支出,并在分项工程的成本核算中,对比实际成本和预算收入,分析成本超出预算的原因,控制成本的不必要支出。另一方面,建设单位需要加强对成本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妥善解决可能增加成本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成本反馈信息,使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1.2动态控制原则

建设工程的周期比较长,不可预知的因素较多,对成本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在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优化中需要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依据工程项目的预算要求,明确成本目标和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及时纠正成本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避免成本盈亏在项目竣工后形成定局,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1.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及优化关系到各参建单位的切身利益,需要各参建单位的积极参与,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控制及优化发挥有效作用。例如,各参建单位需要担负起各自成本控制的责任,共同构建成本控制的责任体系;各参建单位有权利决定职责范围内的费用支出,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各参建单位需要实施奖惩制度与考核制度,将成本控制与利益分配相挂钩,确保成本控制措施可以得到贯彻落实。

1.4目标管理原则

在建设工程成本控制及优化中需要坚持目标管理的原则,将成本计划、成本任务、优化目的和控制措施等进行细化,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落实到各参建单位、管理部门和每一位管理人员上,并且需要对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对成本目标进行修正与评价,真正做到以最少成本支出取得最多经济效益。

2影响建设工程成本控制及优化的主要因素

2.1投资决策阶段影响成本控制及优化的主要因素

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需要准确对工程进行定位,依据其使用功能和实施要素,进行市场分析和调研,评估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及投入运行后的成果,从而做出可以获取丰厚投资回报的决策。同时,由于建设工程的市场定位和使用功能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的投资成本,不同市场定位对工程设计布局、居住环境、材料选择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这直接影响着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及优化。

2.2规划设计阶段影响成本控制及优化的主要因素

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的根本依据,其影响成本控制及优化的主要因素为:①设计方案。不同设计方案决定了建筑的造型、风格和造价,进而对建筑工程成本造成影响。例如,现代建筑的造型简练,注重以线条表达建筑理念和体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不需要过多的建筑装饰,从而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成本。②建筑层数及层高。建筑的类型不同,设计要求也不相同,如别墅、高层和多层等建筑的设计规范并不完全相同,建筑层数的增加自然使建筑成本随之增加。同时,建筑层高增加使得工程量增加,进而增加建筑造价成本,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需要依据标准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层数及层高。③施工材料及设备。建筑工程的标准决定了选择的施工材料及设备,进而影响到建筑成本。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合理的设计手法,合理搭配各种要素,减少价格昂贵施工材料及设备的使用率,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2.3工程施工阶段影响成本控制及优化的主要因素

谈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策略优化 第3篇

关键词:生产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家只要做两件事,第一增加收入,第二控制成本”。如何减少耗费,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是企业经营者绞尽脑汁研究的重要课题。降低成本就要进行成本控制,要了解成本控制的关键,掌握成本控制的方法,正确地执行成本控制管理,才能更有效地創造利润。而在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本文中所要解决的是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问题。

一、产品成本控制策略优化分析

1.产品生产成本控制问题

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1)材料成本控制缺陷

随着现在的物价上涨,原材料成本也比以前高出很多,而且我们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没有原材料上涨的幅度大,这就导致我们的利润一直在缩水,然后管理人员就考虑用有点瑕疵的材料代替之前的优质材料。这样就欺骗了客户,对企业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对于小企业,仓库的管理人员只有一个,而且材料品种又多,登记的也就不是很清晰。我们是每个月进行一次盘点,但是账实并不相符,不是盘盈就是盘亏,这样让我的感觉是每个月的盘点都变得毫无意思。在领料用料环节上,生产人员不需要经过审批,可以直接去向仓管人员拿,只要在仓管人员那登记就好了,这样导致我们的材料浪费非常严重。

(2)人工成本控制缺陷

车间生产人员在生产产品时也没有很明确的分工,例如中威公司是按订单来生产产品的,这样交货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批订单下来,车间投入生产,没有明确谁负责哪个环节,基本上谁有空就去生产,这样对于学习的人来说是利大于弊,可是这样分工不明确导致每个人都没有长处,都是这个会一点,那个会一点,并没有专攻于什么,这样培养不出专业人员,也会影响产品的完工程度,人工成本也会提高。

会计在核算工资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每天的考勤表,我们并看不到工人请假的具体情况,公司里工人工资,很多都是按月计算工资(按月计算工资就是每个月的工资是固定的),包括车间的管理人员,这样对我们会计来说在计算工资时很简单,但是理论上来讲这并不合理,每天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工人就很容易浑水摸鱼。工作态度懒散,不能及时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这样导致工人领的工资和生产完成率并不能成正比。

(3)直接、间接费用的控制

对于加工制造企业来说,机器的加工操作发生的成本是很大的,包括一些电费跟一些磨损产生的间接费用。通过观察:发现由于某些员工工作的失误,经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忘记把一些小型工具以及一些小型设备的电源关掉,久而久之,也造成了车间每月电费的成本增加。

车间的机器都是24小时永无休止的运作着的,本来机器的

损耗就很大,但是工人在平时操作时并不保养维护他,机器设备有了故障也不分析主观的原因,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坏了有零件就换上去,没有就等师傅来修,这样势必造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

2.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策略优化

(1)材料成本控制优化

规范行为,加强材料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的事中控制,对材料领取、使用加强管理,要采取查看领料单及现场查看相结合的办法,重点从材料是否超范围、材料收发存记录是否规范、对公私两用物品的领用管理是否严格、各部门领用的材料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存在小库存等方面进行管理。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工作考核。主要从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定额消耗执行是否到位、查出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等方面进行考核,目的是减少材料的损失和浪费,发挥修旧利废作用,仓管人员应该对每样材料产品登记清楚。因此,我建议先把各种产品按不同种类分类,然后再在同一个品种的产品中按不同型号放置,这样就方便盘点工作。然后在工人要领用材料时一定要经过管理人员的签字,方可领用,这样也可以避免材料浪费。

(2)人工成本控制优化

车间生产人员虽然并不是很多,但是对每个工人进行分工,这个是必要的,也是必须要执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一道工序,这样生产起来也会有条不紊,但是毕竟也是个小公司,有时哪个工序需要人的话也可以去别的工序帮下忙,要定时地对公司生产工人进行培训、考核以确保工人的技术成熟,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可以降低产品的次品率。而且必要时也可以让个别员工去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

(3)直接、间接费用控制优化

针对于电费的浪费和机器的损耗归根结底还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因为人的因素对生产率有十分深刻的影响,生产过程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各生产要素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人起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技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决定于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公司要不断地创造机会给员工定期地进行岗位培训。通过各方面的培训,增加员工的节约意识观念。

二、设计总结评价

本优化方案将产品生成本控制优化设计

通过新方案进行了说明,在原有存在的问题上更加详细地要求了各个部门及员工应该明确的方向。其优点体现在:首先,使控制成本的方法更加的细化了,对各部门工作任务有了明确的方向。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好的解决办法。加强了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其次,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异议时,能够分清责任,有利于产成品生产成本的正确核算。

但本优化方案也存在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大了各个部门的工作量,手续变得繁琐了,加大了管理的幅度。

然而从总体上来说,这个设计在整个生产成本控制中,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完善了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方法,在总体上降低了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利大于弊的,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孙琦红.浅谈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时代经贸,2008(118).

[2]王妍,张涛,徐若鸿.控制成本的100种方法.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9(7):1.

[3]祖林.全面生产成本削减实战.1版.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09.

[4]田长路.成本战争.1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1.

小区供电方案优化与成本控制 第4篇

1 小区供电原接线方式

小区原供电方案为:一期新建 (3号~12号、15号~19号共15栋) 793户, 另有商铺建筑面积4 084 m2和办公、物管等公建建筑面积1 387 m2, 本期新增八台配电变压器, 容量为4×630 kVA+3×500kV A+1×315 kVA, 报装容量为4 335 kVA, 其中七台配电变压器 (4×630 kVA+3×500 kVA) 用于住宅一户一表和商铺门面的供电, 采用低供低计, 一台容量315 kVA的配电变压器为客户办公、物管等公建, 以及所有电梯、消防、园区照明等用电, 为客户专用配电变压器, 采用高供高计。配置为10 kVA开闭所两座, 如图1所示。

图1中变压器均为非晶合金欧式箱变, 由高压开关柜, 低压配电屏, 配电变压器及外壳四部分组合而成, 为一种新型节能供配电装置。由于它体积小, 占地面积小, 结构紧凑, 便于搬迁, 因而大大缩短了基建的周期和占地面积。同时, 箱式变电站现场安装简单, 无需专人值守, 特别是它可以深入负荷中心, 对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电能损失, 增强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实现配电网络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箱变完成电能的变换、分配、传输、计量、补偿, 系统的控制、保护及通讯等功能。

从以上供电接线方式中可以看出, 要新建两座两进四出的开闭所, 从开闭所到室外箱变, 直接连接, 采用每一对负荷开关对应一台箱变, 箱变均为终端型。这样, 就需要铺设八条高压电缆线, 建两座开闭所, 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 投资的浪费, 从成本控制方面而言是完全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另外, 还有一台315 kVA的客户专用变压器, 此专变为客户办公、物管等公建, 以及所有电梯、消防、园区照明等用电, 采用高供高计。由于小区较大, 以上负荷较为分散。这样就像蜘蛛网一样, 在地下埋设众多的通往四面八方的低压电缆, 既给安全造成隐患, 也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另外, 此专变计量方式采用高供高计, 变压器的损耗全部由客户承担, 给将来的物业带来负担, 也不利于供配电系统设施移交给供电部门后的运行维护管理。

2 对小区供电接线方式的优化

以上是供电部门为小区供电设计的方案, 经过认真分析, 认为对开发商成本投入巨大, 为降低投资成本, 将小区供电接线方式进行优化, 对供电方案进行调整, 变压器采用环网型连接 (4台联网型, 3台终端型) , 由于连接方式的改变, 故只需建一座两进四出开闭所, 省下另一个开闭所用于下期。取消客户专用变压器, 动力用电 (电梯等) 就近从箱变中取, 装动力总表, 这样可以减少因动力电缆过长而造成电压降低, 使供电更加安全可靠, 如图2所示。

优化后的配电接线方式, 为开发商减少了大量的成本:一座开闭所, 大量的高、低压电缆, 及大量的排管等土建工程, 使开发商满意。在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方案优化设计思路明确的前提下, 下一步工作是如何推动实施问题。以下着重从几方面入手推进工作进展, 确保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方案优化设计的落实:

1) 争取提前介入。

供电方案必须与小区整体规划同步进行, 方能保持配电设施与小区整体的协调。住宅小区电力设计图纸是施工、验收的依据, 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住宅小区配套电力建设水平, 因此供电方案的优化必须体现在图纸设计上方能见效。在小区规划阶段, 房产公司力求做到提前介入, 在住宅小区项目规划初期积极与供电部门协调沟通, 并在小区基建临时用电阶段把关, 做到小区配套电力设施与小区整体规划同步设计。

2) 加强过程控制。

新建住宅小区电力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从基建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紧密相连, 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 都可能影响住宅小区电力建设整体质量。房产公司在工作实践中, 对供电方案优化, 并在图纸设计中充分体现。同时, 着重通过“基建用电、图纸审查、设备购置、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进行过程控制, 将小区电力建设各项管理活动纳入可控状态, 使各管理节点基础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确保供电方案落到实处。

3) 做好总结提高。

小区配套电力建设涉及技术、管理多方面因素, 房产公司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不足, 实现了住宅小区供电方案的优化, 质量不断提高。

3 结语

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管理优化论文 第5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都面临了重大的竞争,在水利工程项目上,同样面临了严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情况,为了能够在这个强大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改进,使得自身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水利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其成本控制与管理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加强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中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我国目前水利工程施工市场的现状来讲,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的程度也是企业提高项目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本为工程的发展和运行提供了保证,同时也是工程项目开展的一个起点,因为在没有成本的情况下,任何工程都难以展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成本与加强管理成为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1水利施工项目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利润是企业中心,成本是利润中心”。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在工程建设中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就要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这不仅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始阶段的费用进行科学的预测、核算和控制,而且还要对施工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控制,使得所有的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预算标准之内,使得资源的消耗达到合理,建设功能全面,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现状与问题

作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核心的要素,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力求达到高质量、短时间、低消耗的效果,在对项目各个流程进行详细的计算、计划、分析与检测,使项目各个要素有机的运行,因此,在水利工程实施之前,首先要对施工中人力与物力资源进行大致估算,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并在针对突发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时消耗的费用,这样会使运营方能够真正面临一些情况时有效进行处理。在当前水利施工项目上成本的控制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支出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是,任何事情都存在不可能性,不能确保万无一失,而在水利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上仍然存在着问题。

2.1施工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

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其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的部分管理人员成本意识非常薄弱。除此之外,由于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施工管理人员认为成本控制就是财务部的事情,跟自身没有关系,这样必然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按照施工成本控制办事的现象发生,造成整个工程的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2.2项目目标成本的制定不够科学合理

一个项目成本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在项目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制定出一个好的项目成本控制计划。一个好的项目成本计划制定必须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市场各项材料价格的波动情况、项目具体的施工过程等方面。

2.3缺乏成熟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

目前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不太成熟,因此在实际的成本控制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运用合适的方法来控制工程造价。此外,很多水利工程的成本控制都只是控制好自己的内部因素,认为外部因素不重要,导致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部分水利工程通过引入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让施工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基本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

3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的有效对策

3.1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

要想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需让所有施工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有让施工成本控制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控制施工成本,对施工过程的成本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①确定施工效益在成本控制中的地位,所有的成本控制方法必须以施工企业效益为前提;②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降低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成本;③充分考虑各因素,树立战略管理理念。

3.2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预算方案

制定出合理的成本预算方案也是控制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措施。为了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①要考虑的是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例如施工方法、施工工期等因素;②施工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施工机械的损耗、施工材料的`不合理利用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

3.3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制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控制计划的实施效果。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尽职尽责的履行自己的成本控制职能,并且要保证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项目其他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的成本控制中去,配合相关人员完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3.4施工成本的控制控制

施工成本是工程项目中的关键,主要可以经过以下几点进行优化:首先要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因为一个项目评判的好坏主要通过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益以及成本的高低来说明,不能因为要求低的成本而降低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地加强法律法规的效应,合理的控制施工成本;其次,要尽量减少工程的时间,一般来说,工程的建设时间与成本呈正相关,工程实施的时间越长,企业花费的成本越大,所以企业应该在施工上将施工质量、安全、质量有效的结合,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的效益。

3.5结算成本控制

如果能够合理地解决前两个流程中成本的控制管理问题,在第三个流程中属于在项目施工上的最后一道关卡,但是这个流程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个流程关系着在整个项目能否按最初的计划进行的关键,查看企业最终受益的多少的关键。一般来说,水利工程项目中的经济利益与一个项目的顺利完成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结算成本的控制上不仅包含了企业施工的费用,还包含了由于突发情况支付的费用,施工过程的变更费用等,所以在这个流程着重要将起初的预估费用核实之外,还需要分析试实际的费用,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存在的差别,确定更加切实的成本控制方案,这样才会实施在水利工程上取得最大的利益。

4结束语

成本控制优化 第6篇

【关键词】工程;公路;施工成本控制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s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renewal management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explor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to increase the cost control efficiency.

【Key words】Engineering;Highway;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1. 概述

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设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具备良好施工能力一级、二级资质的公路施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数千家之多。有限的市场份额导致了公路施工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公路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直接和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关。我国公路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推行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在发展过程中受政府计划命令的影响较大,具有“三边工程”特点的公路施工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降低了施工企业的成本和风险控制意识。随着招投标制的深入展开,公路施工项目的成本成了影响公路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企业才开始重视对施工成本的管理。因此在既定的公路施工项目中控制原材费用和人工、机械费用等支出,保障企业利润是公路施工企业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主要是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公路施工项目中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方法。

2. 公路工程施工中主要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公路工程的周期较长,从招投标阶段到施工阶段,成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公路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就需要对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起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笔者认为主要影响公路工程成本的因素有招投标、具体施工组织、进度、合同的变更和索赔、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现分别对这些因素简述如下:

(1)招投标阶段对成本的影响。招投标阶段所确定的标价是公路施工企业获得利润最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单位的中标价往往都远远低于正常预算价,这直接限制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为施工展开后工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为施工企业亏损埋下隐患。因此施工企业应当以合理标价拿项目才能为企业利润创造基本前提;

(2)施工组织方案对成本的影响。在这一环节对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方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工程现场的情况,考虑自身的技术实力,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来满足工程质量的需要。由于这一环节贯穿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需要高度重视;

(3)工程进度对施工成本的影响。工程进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不同的进度和人财物的投入程度直接相关,工程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施工企业控制施工成本,施工企业需要把进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实现变动成本的有效控制;

(4)合同变更和索赔。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来说,发生合同变更和索赔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随着项目管理理念的深入实践,变更索赔已经成为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企业正当利益的重要途径,在施工较长的公路工程施工工期中,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环节;

(5)企业管理水平。以上几类因素都可以统一在企业管理水平这一大的框架之中,具备良好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必然能够在上述几类因素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管理和控制是施工企业的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问题。

3. 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理念的更新

施工企业转变施工成本管理理念是改进成本控制效果的基本前提,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公路具有一次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在施工、资金管理、成本效益核算方面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各个环节之间仍然是相互联系的,要实现对整个工程成本有效控制,就需要企业树立对工程的全程管理思想,围绕成本变化的影响因素展开控制。笔者认为,施工企业需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意识,从市场和工程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成本管理,积极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分析本行业的价值链和企业自身的内部价值链,从而为企业建立正确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应重视成本动因分析,综合分析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变化的导致因素,从工程完整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和决策,充分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此外,人的因素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因素,因为任何的管理行为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在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非常重要。需要企业着力培养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以各类奖励和惩罚措施来调动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 成本控制与管理体系的建立

相对于细节方面的问题而言,从宏观上改善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更为重要。因此本节主要以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相应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理顺管理体制 可分为三个大的管理层级,第一层级为决策层,由项目经理、总工、总机械师、总会计师等组成;第二层级为中层管理层,由各专业人员按施工类型组成,如机械、材料、工程等;第三层级为劳务作业层,负责具体实施各类施工活动。在这样管理体系中,应以项目经理为领导核心,总机械师负责分管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机械和原材料采购管理,总工负责对工程施工中的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合同管理以及索赔的事务,总会计师负责对工程财务的全面监管。劳务作业层由其直属部门领导负责监督管理,中间管理层则负责及时向决策层汇报工程的实施情况;

(2)制定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 制度化的成本管理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但这要求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并有严格可行的工作程序,对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供应、劳务分包、机械租赁等细节要有详细的规定,从而保证制度的可行性。此外,管理制度中还应强调具体可行的成本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3)建立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机制 信息的有效沟通对于控制施工成本具有特殊的意义,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要以市场信息(原材料的价格变动、供应商变动、竞争对手的动向等)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具备的技术实力来制定合适的成本控制方式。决策信息在不同管理层级之前的有效传递也是实现管理行为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起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的定期汇报制度,及时通报在施工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资金使用情况、一定时间内的成本预测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出入等信息,从而为决策层采取适当的调整措施创造条件。但应当强调的是,除了施工过程中确保信息的通畅,但还需要有相应的消息核实机制,以确保获得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避免不实信息导致错误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军,徐茂林.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第12期,90~91.

[2]徐蓉,王旭峰,杨勤.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实例[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化管理 第7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优化

0 引言

如何强化项目造价管理、有效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金, 在不改变规模、标准、工期和不降低质量的条件下, 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成本, 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强化对建筑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1.1 工程价格构成要素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由材料费、人工费、

机械台班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管理费 (间接成本) 构成。在这些因素中, 对工程价格影响最大的是材料费, 约占建筑工程价格的60%—70%。材料费所占的比重之所以很大, 主要是因为工程体形庞大, 耗用材料多。影响材料费大小的另一因素是材料单价。在市场活动中, 价格随着供求等关系的影响始终处于变动态势。因此, 材料单价的浮动影响了材料费用, 又极大地影响工程成本并波及工程价格。

人工费在工程成本中的地位次于材料费, 虽然其所占比例远低于材料费, 而对工程价格的影响却是关键, 并呈较为复杂的状态。人工费的多少取决于用工量和单价。由于工程施工手工劳动量大, 用工多, 故人工费支出相对较多。人工单价取决于承包商的劳动组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分配制度。关于机械台班费, 随着施工技术、设备的进步, 其对施工成本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忽视。它的比重根据工程施工难易而变化。需要机械作业越多, 其比重越大, 较高的和较深的工程大都会使机械费增加, 它在成本中的比重与人工费有反比关系, 且机械化水平越高, 比重越大。机械台班单价的高低还与采用的机械来源有关:机械是租来的, 单价是有机械租赁市场决定的;机械是承包商自己的, 则单价取决于折旧费与使用费。

其他直接费是发生在工程上的费用, 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费用, 只能因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说来, 施工现场条件比较好的, 费用可以省一点, 反之, 费用就会增加。

1.2 合同方式的影响合同方式有总价合同、计量单价合同、纯

单价合同, 各种成本加酬金合同等, 不同方式的合同会使定价有不同的结果, 也会影响施工过程中合同价格变更从而影响到价格、业主和承包商的价格管理活动及效果。业主从买方的立场上进行价格管理活动, 首先是从低价发包的前提出发签定合同;其次是在施工活动中防止因工程变更 (含各方提出的变更要求) 和工程索赔所引起的工程价格增量 (加强变更审查、索赔审查及两者定价审查和监督) 。承包商为竞争取胜而进行具有策略性的报价, 中标后进行合同谈判中力争得到优惠的合同价格和有利于未来调整和结算的合同内容。在施工中, 承包商总是从盈利的前提出发, 力争在合同价格的基础上通过索赔取得更多的收益。在结算时, 承包商希望通过价格的调整和超合同工作量的补充计价取得收益。所以业主和承包商的共同管理活动, 会导致最终的工程价格与合同价格产生很大差异。

1.3 工期、质量的影响在确定建筑工程发包承包价格阶段, 业

主是按照建筑项目的建筑周期提出施工阶段的目标工期, 以保证整个建筑项目按计划完成, 而承包商则根据建筑工程的情况, 结合生产组织、劳动力标准、设备、成本等具体因素, 使其达到价格、质量、工期的最佳平衡点后提出自己的工期, 相对而言此时工期对价格的影响不是很大, 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工期对价格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因业主原因引起的工期拖延, 承包商可按合同进行索赔, 反之, 由于承包商生产组织不当拖延了工期, 业主应支付给承包商为此而增加的费用。这些情况的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 都会影响结算价格的变化。工程质量标准一般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优良工程是通过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合理的施工组织以及良好的设备保证和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来实现, 而不合格工程则相反。优良工程、合格工程、不合格工程还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并引起连锁反应, 其最终的成本必然影响到施工价格的变动。

2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优化

2.1 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

态而又复杂的过程, 要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 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项目管理组织, 其次成本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 最后每个人都能积极机遇参与到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 组织措施是解决成本控制问题的关键。

基于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管理互动关系, 建立在工程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之上的组织系统统筹运作, 为取得项目成本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最佳结合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由于成本、进度、质量三者密不可分, 成本管理决不能脱离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而独立存在, 三者中不能片面的只追求某个方面, 相反要在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三者之间进行综合平衡。将价值工程理论延伸定义为V=Q/ (T*C) 。用V表示项目综合目标, T表示工期, C表示工程投资成本, Q表示工程质量。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和成本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2 合同优化施工阶段的合同优化可分为两个方面。从业主角

度出发, 主要是合理选择比选方案, 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立最优方案, 合理控制投资。

而从建筑施工企业角度看, 合同的优化管理可包括先期细致地收集资料, 分析自身情况, 确保所签定合同的严密性以及合理性和施工过程中配合质量、工期、成本管理控制合同履行情况并及时做好合同变更工作。

2.3 加强质量以及工期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 各

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 采取防范措施, 消除质量通病, 做到工程一次成型, 一次合格, 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 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可通过制定详尽的节约增效的管理制度, 减少材料浪费, 降低工程成本;对材料操作损耗特别大的工作, 由生产班组设专人负责成本监督;

实行奖罚措施, 调动节约积极性;结合施工方法, 进行建筑材料使用的比选,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结合施工方法, 进行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设计, 确定最优化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严格控制建筑项目施工的进度计划, 根据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构件的供应, 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定期进行成本核算, 随时掌握收集信息并与成本计划比较, 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实施有效控制, 发现偏差则分析原因, 并采取措施纠正, 从而实现成本目标;使参与施工过程的各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具有积极的成本意识, 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控制。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应该是与质量、进度相结合而取得最低成本, 即最大产出的实现取决于如何强化项目造价管理、有效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 在不变规模、标准、工期和不降低质量的条件下, 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成本, 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强化对建筑项目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成本控制的目标决不是越低越好, 而应与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平衡协调。成本控制的三个阶段也不是相互孤立, 而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只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卫兵.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成本控制[J].石河子科技, 2007, 8.

[2]周开福, 任喆.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10.

优化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第8篇

现在,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企业应当进一步顺应市场化的潮流, 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其经营管理措施, 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满足社会的需求, 造福于国民。而改进经营管理措施的一个手段, 就是要尽可能地优化企业的成本, 将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 将其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尤其是在倡导节约型社会的今天, 它的意义更是至关重要。事实证明, 只有对成本进行了优化,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其竞争力才能被进一步激活,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设中的成本控制内容

1. 合同成本

企业的合同成本, 是指企业为建造某项合同而发生的相关费用, 它包含两个方面:

(1) 直接费用。指企业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

(2) 间接费用。指企业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不宜直接归属于合同成本核算对象而应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

建设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主要有施工承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以及物资采购合同等。

2. 进度控制

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及资源的优化、成本的控制, 而对工程流程进行的管理, 包括工程的计划、实施、统计、跟踪、调整及信息反馈等措施, 来确保工程项目在预定的期限内建成交付使用。

3. 技术管理

是指企业对其技术任务进行发展规划, 并带领团队对任务的步骤进行分解, 再着手付诸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它是技术与管理两者的有机结合, 对其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

4. 质量成本和安全管理

是指企业在其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程安全上进行的监督管理措施, 它旨在压缩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收益, 改善工程的安全性。

5. 材料管理

是指工程企业对其工程原材料的支配活动, 包括对建筑材料的计划、供应、使用等。

三、优化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我们有必要对成本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提出解决措施。

1. 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 可以最大程度地对人力, 物力, 财力进行优化, 并确保施工环节的规范化, 系统化及科学化, 从而优化企业的成本。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工程现场考勤制度。一份完善的操作现场考勤制度, 应当从工作时间, 出退勤打卡, 加班制度, 请假制度等多角度进行具体规范, 并制定有章可循的奖惩措施。

(2) 操作现场例会制度。要明确例会的召集周期, 每次会议的时间长度, 会议召集者及参与者, 与会议人员的具体分工, 以及会议的议程安排, 会议参与人员的扩大, 会议决议的执行制度等。

(3) 操作现场档案管理制度。要在对档案分类保管, 整理归档, 备份, 节约手续等方面进行具体规范, 并建立相关电子档案, 便于查阅。同时, 对工程秘书要明确职责, 建立起操作现场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在档案管理中的万无一失。

(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成本。在制度中要对安全教育措施、具体工程环节中的安全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 以及对违章操作人员的惩罚措施都要做出具体规范。

(5) 仓库管理制度。在材料出入库, 仓库的防火防潮, 材料账册的登记, 工程设备的借用等方面都要具体进行规范, 做到严丝合缝。

(6) 文明操作制度。确保操作现场的任何工作人员不得抽烟, 不随地大小便, 规范着装, 对垃圾及时进行分类清除, 确保操作人员无酒后上岗, 无工程现场打架斗殴现象, 并尽量减少操作时的扰民, 等。

2. 完善操作流程

(1) 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再造。在正式开始进行工程操作之前, 企业首先要对项目管理流程进行充分的、深入的分析, 进行流程重构。在流程重构过程中, 对结算各环节的时限进行控制, 并增设项目成本控制及监控环节, 并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 仔细验收, 确保不出任何差错。

(2) 完善项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在项目管理的原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 在经营部下增设“成本控制小组”, 各区域项目分公司也相应地设置结算小组岗位, 并对操作现场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重新编订,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操作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做到责权分明。

3. 做好技术成本控制工作

技术成本的控制, 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头戏”之一。总的来讲, 我们可以通过对组织措施和技术方案的加强, 来控制技术成本。具体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参与工程项目的费控管理; (2) 参与项目成本计划的讨论与编制; (3) 参与工程项目操作过程涉及的材料设备、变更、索赔管理工作; (4) 调研归纳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5) 通过工程过程管理工程项目的成本动因; (6) 对企业的成本作业进行细化和分类。

通过以上措施, 我们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 企业对材料成本的一些细节更加了解, 对材料成本控制更具主动性。 (2) 企业在对建设占地土地征租成本控制方面, 更具可控性。 (3) 工程项目工期控制上, 更具计划性, 避免了不必要的多余工期。 (4) 工程索赔控制效果方面, 更具法律上的透明性, 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

总之, 做好技术成本的控制工作, 我们可以在组织措施和技术方案上, 进行更好的优化, 使企业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技术成本, 避免技术成本的浪费。

4. 重视务工人员的管理和安全培训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 如不能在操作现场将务工人员管理得井井有条, 那么工程的顺利进行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样地, 如果不能做好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那么就会给工地带来安全事故方面的隐患, 人为地增加安全方面的成本。所以, 一定要重视务工人员的管理和安全培训工作。

(1) 把项目经理明确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安全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 现场的所有务工人员, 必须与工地签订安全合同, 履行合同上所赋予的各项义务。并在施工现场配备相应的劳务管理员和安全员。

(3) 组织所有务工人员认真参加安全培训工作, 考核不合格的不能上岗。

5. 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成本控制

(1) 做好工程材料的成本控制。通过对工程总造价的分析, 我们发现工程项目中材料总费用超过项目总造价的四到六成, 这就使得材料成本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第一, 压缩采购成本。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引进成本较低的材料。同时, 尽可能地延长材料周转次数, 实现材料的充分利用, 来减少材料成本。第二, 做好防盗工作。由于材料在保管期间普遍存在被盗现象, 导致了占项目材料1%至9%的采购成本遭到折耗。对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安保措施, 做好防盗工作。第三, 避免材料的浪费。尤其是在混凝土的供应和使用方面, 由于混凝土具有容易凝固的特性, 所以必须产后立即使用, 以减少浪费。

(2) 做好机械设备的成本控制。机械设备、器具和材料的流动性指的是在送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线路长的原因, 一些基本设备工具和材料重复被利用在各个塔杆的建设过程中, 这就使其具备很强的流动性。另外, 材料的难以挪动, 使得材料由库存地到工地需要大范围流动。以上这些都使送电工程项目比一般工程项目在流动性上增加不少成本。

对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外界闲置的机械设备, 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减少维修成本。机械操作人员要首先对机械的性能进行充分了解, 这样才能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减少操作过程的风险成本。

6. 做好财务和会计核算管理

财务部门要加强对操作现场的核算管理。工程结算管理是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的最后一道关, 有效的工程结算工作能确保施工企业的每一笔成本支出都得到业主方的认可和支付。因此, 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梳理结算流程, 对各个环节的可能风险进行预判, 避免施工单位与发包人进行结算时受到不必要的委屈。

四、结束语

企业的成本控制,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员工收入的增长。所以, 我们要及时地更新观念, 对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进行改进措施, 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 对工程成本最大程度地进行优化, 以最优的成本, 来获取最大化的收益, 激活企业的竞争力, 使企业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 成本管理与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每个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优化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们有必要对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进行改进措施, 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 对工程成本最大程度地进行优化。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优化

参考文献

[1]郝晓丽.浅析电力施工企业深化成本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 2012, 4 (25) :32-36.

基于ERP优化成本控制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ERP,成本控制,企业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面临着一个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 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活力和竞争实力, 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 还要有先进的企业管理、有效合理的利用企业资源。众所周知企业生存的动力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即获得利润。因此, 企业必须保证生存公式:利润=收入-成本大于零, 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所以企业要追求多创利润的目标, 既要增加销售收入, 又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 节能降耗。当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市场销售收入相差不大时, 成本的控制则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ERP作为企业资源规划的一个管理软件, 不仅能够最好的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更主要可以解决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如何利用好ERP来优化成本控制是本文的核心。

一、ERP的发展及对企业的作用

(一) ERP的原理及发展。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意思是企业资源规划。ERP有狭义、广义两种解释, 狭义仅指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广义是指将代表着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 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 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

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沿着ERP发展的四个主要的阶段分析ERP的原理。

1.六十年代时段式的MRP原理。

六十年代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 要正确编制零件计划, 首先必须落实产品的出产进度计划, 用MRPⅡ的术语就是主生产计划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 这是MRP展开的依据。MRP还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 即物料清单 (Bill Of Material, BOM) , 只有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才能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同时, 必须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因此, 基本MRP的依据是: (1) 主生产计划 (MPS) ; (2) 物料清单 (BOM) ; (3) 库存信息。逻辑流程关系见图1。

2.七十年代的闭环MRP原理。

在六十年代的基本MRP系统的基础上,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 形成一个环形回路, 称为闭环MRP, 如图2所示。

3.八十年代的MRPII的原理。

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 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 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 并充分地发挥作用。MRPⅡ的逻辑流程图如图3所示。

在流程图的右侧是计划与控制的流程, 它包括了决策层、计划层和控制执行层, 可以理解为经营计划管理的流程;中间是基础数据, 要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 并且反复调用。这些数据信息的集成, 把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沟通起来, 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左侧是主要的财务系统, 这里只列出应收帐、总帐和应付帐。各个连线表明信息的流向及相互之间的集成关系。

4.九十年代的ERP。

进入90年代,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也就随之产生。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 给出了新的结构。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二) ERP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从ERP原理可以看出, ERP系统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 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由于ERP系统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来计划与控制生产的流程, 这样就可以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 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利用ERP系统, 制造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进入系统的订单信息;销售人员可以精确地知道客户每一个订单的执行情况;采购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制造部门的需求;会计系统会在相关交易发生时立刻给予反映。这样ERP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与准确性, 改善企业的整体操作。

成功使用一个ERP系统, 平均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

1.持尽可能低的库存量。使库存下降30%~50%, 因为ERP系统可以提供给企业产品的需求信息, 因而企业可以做到以销定产, 使企业对物料的需求计划做到科学而准确。这样, 企业的库存水平可以大大降低, 使企业对客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到1.5倍, 库存周转率提高50%。

2.成品供应提前, 延期交货减少80%, 提高顾客满意度。由于ERP系统可以提供部分客户的需求信息, 以及ERP系统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快速化, 使得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 使用ERP的企业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 误期率平均降低35%, 使得企业的信誉大大提高。

3.缩短投入品的采购。采购提前期综合50%, 由于ERP系统提供对物料的需求计划, 采购人员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 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 了解生产问题, 缩短了采购时间, 节省了采购费用。

4.停工待料减少60%, 减少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由于对原材料需求的透明度提高, 计划工作也进行了改进, 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 原材料也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确到达。因此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5.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人工成本。使制造成本降低12%, 由于库存费用下降, 劳务的节约, 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的原因, 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下降。

6.由于管理资源共享, 节省了管理人员。降低了管理费用, 提高了管理水平, ERP系统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快速化, 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能力提高10%~15%, 电脑操作代替了部分人力劳动使管理人员减少10%。

二、ERP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及对策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 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 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 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 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过去手工做账时主要靠月末财务成本分析攻击, 因为成本核算只有在月末结账时才能计算出来。那时的成本核算全是模糊的、滞后的, 现有销售、财务仅仅只能起到一个记账、核算的作用。时间长, 分析对象不明确, 无法针对成本组成的诸多要素进行有效制约和控制, 起不到对业务的支撑作用。采购入库单、产品入库单不实际时, 形成成本核算的滞后。例如产、供、销环节都和财务脱离。各自作业信息都是先在本部门内部流转。从原材料到在产品, 再到产成品, 这几个环节对财务是完全不透明的, 财务只有按照月初在产成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来计算产品金额, 并据此做账。这样的成本数据难以支持企业业务的正确决策。

ERP实施后, 物流采购部在进行采购入库时会先通过模拟手工记帐进行预制凭证, 而成本会计只要核对下进行过帐保存就行。这样就从操作环节模拟手工记账开始到上行波入管理环节, 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产生了质的飞跃。管理人员能及时精确地对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几个参数进行差异分析, 通过对正差异的巩固、负差异的消除不断优化成本, 大大提高了成本的控制力度, 不但能了解销售、采购生产的全过程同步, 而且伴随着每一步, 财务上都有相应的反映和监控, 可以及时把消耗的材料计入在产品, 同时也可以及时准确计算出该产品的成本。信息的畅通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实时。财务预算和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

例如, 联想集团在实施ERP之前, 每一笔业务都要用计算机开出销售小票, 晚上把明细和金额倒到财务的计算机, 财务以此记入当天收入。由于采集数据的时点不同, 财务、商务、库房的数据往往对不上。这时, 财务就不得不把原始凭证 (销售小票) 翻出来核对。财务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环节的监控和管理。联想集团实施ERP后, 财务不但能了解销售、采购、库存、生产的全过程, 而且伴随着它们的每一个作业, 财务都有相应的反映, 同时都能监控。正是这种信息的通畅、透明, 才保障了成本的准确、实时核算成为可能, 杜绝客观造假的隐患。财务信息化流程不仅大大简化了原有的流程,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采购和财务之墙被推倒, 建立起了采购和财务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信息化财务可以延伸到资金的管理。实施ERP后, 企业的财务能准确、实时地知道每个客户当前的账目情况、历史信誉记录, 系统能自动执行能否发货的资金审核, 减少了人为控制的难度和随意性, 而且用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了解账务情况, 并根据联想的信誉政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 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成本控制是指对成本形成过程进行控制。在执行成本计划的过程中, 应按照各项消耗定额和成本标准对成本进行控制, 如果发生偏差, 应找出原因, 加以纠正, 使各项费用的支出不超过计划和定额的标准以确保目标的实现。目前人们用来控制成本的方法, 无外乎采用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法。即在制造以前, 先为某产品制定一个目标成本 (或标准价格) , 然后在实际制造过程, 想方设法使实际的成本, 控制在目标成本 (或标准价格) 之内。能控制住, 我们称之为实施了有效的控制, 或称成本得到控制, 成功了。控制不住, 那么就称成本失控或控制失败。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为:制定成本标准、监督成本的形成、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 及时纠正偏差。

标准成本控制是ERP系统的基本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控制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并以标准成本为依据, 结合成本核算制度和复式记账体系,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耗费实施监督与控制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对于标准成本控制的制定, ERP主要是通过成本模拟功能来实现。一方面成本模拟功能提供了一个模拟决策环境通过模拟产品配方变化、工艺条件调整以及各种内外部原因引起的物料成本和人工、间接费率变化等, 获得所引起的相应的成本变化信息, 在对不同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估后, 作出正确的生产决策, 并快速按所选标准集成和部署有关作业;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模拟的数据更新物料成本工作中心/设备的各种费率、外协成本以及工艺流程成本, 通过输入暂定或修订的成本标准, 进行多次运行、比较调整, 得出合理的模拟成本, 既可用来更新现行成本标准也可作为预算成本或将来某个时期的标准成本。这样就解决了成本控制的事前计划控制的问题。

对于成本的事中控制, ERP通过成本的实时核算实现了动态的事中控制。主要是通过制造执行系统 (MES) 来实现的。MES是一个位于上层计划管理系统 (ERP) 与底层工业控制 (PCS) 之间的、面向车间的生产执行管理系统。从成本控制过程一方看, ERP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生成生产计划、成本标准等数据后传送给MES, MES则根据ERP的计划数据、成本标准以及生产车间的实际资源状况, 为各个生产作业区域内的作业建立资源、技术和质量标准, 结合底层PCS采集的实时动态业务数据, 实时处理分析、评估各作业区域的业绩, 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从实时性上看, ERP系统是根据市场预测、客户订单和企业资源状况等信息, 生成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成本控制最短以天为时间控制单位。而MES的职责是执行产品制造以及相应的作业, 完成详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工艺, 成本控制最短可以分钟为时间控制单位, 成本控制的实时性大大提高。

对于成本的事后分析, ERP中成本差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种种生产订单差异报告。由于每个订单都生于主生产计划, 因此生产订单的领料和交付都有计划下达。这样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 就有了明确的数量控制依据。采用ERP标准成本体系, 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并将差异自动结转出来。

ERP成本控制系统中, 还运用到一个标准作业成本控制, 即是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来进行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 (ABC) 是为解决高级制造技术环境下如何将间接成本在多种产品间进行准确分配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法在ERP系统中的实施主要步骤为: (1) 分析为基础的作业中心确定价值链的分析是ABC法基础。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攻击, 可以组合相关联的作业, 组成一个作业中心, 从而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2) 项目、选择成本动因、确定成本率。成本项目的设置要结合ERP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成本类型;对每一种成本项目都要设置成本动因 (引起作业和成本发生的原因, 如生产批次、定单数目等) ;并按照成本动因的相关变化范围确定合理的成本分配比率, 即成本率。 (3) 建立模拟成本模型。ERP系统通常在制定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标准成本之前, 先把修订的成本项输入模拟成本系统, 经过多次反复模拟比较, 最终形成模拟成本模型。 (4) 计算产品标准成本。ERP系统中一般都设置标准成本类型。ABC法通过作业中心的确定, 去除非增值作业, 按照理想的定额标准即可得到产品标准成本。 (5) 产品实际成本结转与差异分析。ERP系统生产过程中, 通过领料报告自动结转相应的原材料成本;通过加工报告结转其他操作类成本;通过结转到相应产品的库存成本。实际的费用消耗与理想产品成本之间的差异将自动结转到相关的差异科目。由此可见ABC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成本控制, 深化了成本控制的层次和精确性。

三、结语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第10篇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应根据其规模大小, 选择合理的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一般实行企业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 选派优秀的项目经理和合格的项目管理部各部门负责人, 将成本控制的指标作为项目考核的主要指标。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 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 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长期以来,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大部分项目经理由工程技术人员提升, 必须加强项目经理的成本控制观念和方法, 加强成本考核无疑是强化项目经理的成本控制意识的主要方法, 随着市场的扩大与项目管理的逐步推广与普及, 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为人们所认识。项目成本管理正成为施工管理向深层发展的主要标志。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那么作为一个企业, 他所进行的经营活动不仅在于他向社会提供各种产品, 同时也在于追求企业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 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 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 把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 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在成本控制中, 要求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 都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 是否支大于收;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 也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 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 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 施工企业可受用下达计划成本形式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并通过指标分解、动态控制、加强基础管理等手段, 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在于降低工程项目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 才能保证成本目标的完成,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个施工企业存在的意义, 不仅在于它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工程产品, 同时也在于追求“低成本高收益”的目标, 以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施工企业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

2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 (具体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 和经营管理费用 (具体包括企业管理费、财务费和其他费用) 。其中, 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施工成本控制, 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 降低成本支出;可以分析和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 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可以为企业投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和预测的依据,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改革以来, 在建立以项目法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中心的建设管理体制和推广以应用FIDIC合同条款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系列较大的成绩。但我国现行的水利水电建筑承包市场运行还远不够有序和规范, 业主单位在此市场条件下占有绝对的市场主动权, 影响了施工承包合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同时施工企业改革时期各种显现的矛盾迫切需要施工合同来缓解, 所以施工企业为迎合业主单位取标的意向、普遍低价投标, 以增加中标的机会 (在一些由地方投资的中小型工程上, 甚至出现了中标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 。

3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测算项目实施阶段计划成本组建项目部, 按原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成本测算进行交底, 制定项目目标成本, 对项目部进行成本管理流程交底, 制定相应的成本考核制度及奖罚制度。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由项目经理依据成本管理流程向项目部各成员进行工作交底, 各成员按其职责依据及组织安排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进场、展开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目标成本完成考核信息并及时反馈到项目班子各有关人员, 做到每一项目开始到结束都能及时反映出其进展情况, 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决策、调整措施、更好的控制成本。对于单一项目变动差异及时给出分析, 如因设计提出变更、非因施工方原因引起的费用增加、工程量出入、损耗大小、因采用新技术而节约成本或为加快进度增加成本等原因, 标注在该项目后, 为完工后项目成本分析提供依据。对设计提出变更和非因施工方原因引起的费用增加等及时提出合理索赔, 通过价值工程活动, 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 所以,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通过施工成本控制, 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可以分析、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 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可以为企业投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和预测的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 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产品单件性鲜明、没有标准的成本控制模式可以套用。施工成本控制难度大, 进行施工成本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在成本管理依据上、要制定一套符合市场实际的内部施工定额, 用来管理已签订的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材料市场价格等相关资料, 编制成本计划和下达成本控制指标。同时用来作为成本责任指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组织上, 首先要确定公司层面成本管理的牵头部门和责任人, 代表企业行使成本控制职权;其次要分别明确项目部、施工班组以及各专业成本管理的责任人, 下达成本控制责任指标、要把成本指标分解到所有相关部门和个人, 实行全员控制。在政策上要实行责、权、利相结合。这是成本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 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责任, 相应地应享有一定的权限, 包括用人权、财权等。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 在保证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 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 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负责人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 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要与工资、奖金挂钩, 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 只有责、权、利相结合, 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总结

通过科学的施工成本控制, 以合同施工成本、企业实物消耗定额作为标准来约束实际的施工成本支出, 处理好施工成本和控制费用间的关系, 做好企业定额、材料管理和原始记录制度等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摘要:有效的成本控制, 是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以成本控制理论为基础, 结合工作实践, 探讨了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优化 第11篇

关键词:溧马高速公路路面工程 沥青面层配合比优化设计 成本控制

公路路面工程施工一直是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路面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还是路面施工的成本控制都为施工企业乃至监理和业主重点关注。2013年本人有幸参加了溧马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的建设,2013年是溧马高速公路通车决战的关键一年,为确保2013年底能够顺利通车,溧马路面施工必须在2013年10月底全部完成,工程进度压力前所未有,进度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也面临相当大的难度。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溧马21标工地试验室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优化上狠下苦功,及时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优化、拌合楼生产配合比试拌,配合拌合楼和前场施工班组完成试铺工作,并在后续施工中及时跟踪拌合楼混合料检测和现场检测,及时反馈和调整施工配比,不仅顺利完成施工任务,还节约了成本。通过这次路面工程的攻坚战,怎么样做好沥青面层配合比优化与成本控制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组建功能完备的工地试验室,建立和健全各项试验检测规章制度

试验检测的各项数据是质量控制、指导施工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因此组建工地试验室对路面工程的成本控制尤其重要。为了加强工程中的成本和质量控制,工地试验室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各项质量保证的规章制度,分层落实,责任到人。②要有齐全的试验检测设备。只有性能完好的试验仪器才能提供可靠的试验检测数据,才能提供更好施工参数,也才能更好地指导施工。③要有技术熟练、业务能力过硬的试验检测队伍。试验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检测数据,直接影响到工程中的成本控制,因此只有准确的提供检测数据,才能为节约施工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路面施工中沥青面层的配合比设计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路面施工中沥青面层的配合比设计对成本的控制十分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同样性能的混合料,较低的油石比可以节约沥青,是成本控制的首选方向。我们知道沥青在混合料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它的价格是石料的50倍左右,每节约一吨沥青,相当于节约50吨石料。以SMA13混合料为例,油石比每降低0.2,每吨沥青混合料大约可以节约10元钱,因此选定合适的油石比对成本控制尤其重要。面层配合比设计时的空隙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过小的空隙率会造成路面泛油和混合料碾压时推移,影响平整度和外观;过大的空隙率又会造成路面渗水,压实度偏低等质量问题,影响路面的使用和耐久性,因此应根据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检测数据及时调整热料仓比例,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以达到最佳的施工质量和最小的施工成本。②碎石质量对路面成本的控制也十分重要。由于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市场上各种建材供不应求。由于政府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南京附近的石料生产厂家几乎全部关停,仅剩下的几个石料生产厂家的产能远远满足不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这就造成了路面材料质量大幅下降,石料的针片状超标和吸水率偏大,都会造成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下降,不易于压实,用油加大和压实功的提高都造成了路面的成本加大,所以选用合适的石料对路面成本控制非常重要。③合理选择添加剂也能够降低成本。通常的添加剂一般为抗剥落剂和木质素纤维,在配合比设计时选用规定用量的靠下限,通过反复试配,以确定最佳用量。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添加剂的成本,还能降低添加剂的吸油率,更好地节省沥青用量,达到最佳的混合料性能和最小的施工成本。④配合比设计一定要做到准确,多做室内试拌试验,确保试拌和试铺的一次成功。在室内做一组配比的成本只有几十元钱,而拌合楼一次试拌的成本要几千元钱,如果不能一次成功就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多做室内配合比试验与调整,在室内试验数据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再上楼试拌,才能够确保一次试拌的成功。通常在试拌时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合比上楼试拌,这样才能在众多的生产配合比中进行比选,选择最佳的配合比进行试铺,通常一次试铺就能成功,取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3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结合拌合楼性能和摊铺碾压现场实际情况

在拌合楼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冷热料供料不平衡,产生大量的溢料,造成原材料和燃料油的浪费,在SMA的生产过程中这种情况尤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注重冷热料供料平衡设计,对每一档石料在通过筛网后的热料仓比例有充分的了解,严格按照原材料的筛分频率进行检测,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级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溢料的产生,才能更好地控制住施工成本。

4 结语

通过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用生产配合比试拌时用试拌的黑料铺垫桥梁毛勒缝等方法都能够很好地节约施工成本。总之,沥青路面的配合比设计与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磨练和积累,才能真正发挥工地试验室在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中的排头兵的作用。在工作中要及时编排试验工作的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阶段及时安排相应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检测工作。在配合比设计工作中还要大力提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圆满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2]部颁《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马庆雷.基于刚性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6.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优化探讨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特点,构成及重要性,现状,措施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现代大厦建筑工程。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与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城市面临着越来越重的住房压力, 为了缓解住房压力, 建筑工程的面积逐渐增大, 层数逐渐增多。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更加追求环保与健康, 绿色经济与环保经济已经深入人心,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环保的要求, 必须与时俱进, 学习先进的理念与技术, 这就要求建筑工程必须降低建筑的成本, 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实现成本的降低, 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的特点

1. 建筑工程具有空间的固定性

建筑工程作为人们生活、生产的场所, 依据人们的需求所设计与建造, 因此在空间上, 具有固定性与坚实性。

2. 在建设过程中受地域性影响较大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需要考虑所设计的建筑是否适合在当地建造, 是否满足地质要求与地形要求, 受地域性影响较大。由于建筑工程具有这样的特点,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需要合理地考虑使用的建筑材料, 合理地进行设计。

3. 对建设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要求高

建筑工程并不是小件的实用工艺品, 而是为人们提供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 其建筑面积与建筑范围较大, 涉及到的工序较多。从建筑图纸的设计、建设单位的投标竞标、材料的采购、工程的施工、设备的协调等入手, 涉及到多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 不同环节之间, 必须进行有效的工作规划设计, 有效地合作与配合, 以保证建筑工程能按时竣工, 保证质量。

4. 施工过程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度不断变化, 其中, 施工工作人员的调配、资金的周转、设备的租借、技术的引入等, 都会随着工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时, 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流动性特点, 确保成本控制制度的灵活性与可调配性。

5. 建筑工程功能的多样性

建筑工程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一部分需求, 而是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 分为商业、工业、农业、社会公共娱乐等建筑, 在功能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结合建筑工程的功能, 确保其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独特的功能的需求。

二、建筑工程成本的构成及重要性

1. 建筑工程成本的构成

建筑工程成本指的是将建筑工程作为进行成本预算与核算的对象, 对其施工整个过程所发生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以及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进行货币性地统计, 即其施工全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总和。

建筑工程成本包括所有的费用, 如人工费、施工设备使用费、项目费、施工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等。进一步细化来看, 建筑工程的成本还包括其使用的材料费, 运输材料的运输费, 调转材料的摊销费, 使用材料进行施工的设备租赁费, 施工人员使用材料进行建设的施工费等费用。

建筑工程成本以项目作为单位, 将其最终的工程成果最为成本的核算对象, 在进行施工与管理的过程中, 通过成本控制实现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目的, 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确保其在竣工日前完成。因此, 进行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 有益于整体工程管理, 实现高效的管理与控制。

2. 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控制, 既是完善工程项目的基本方法, 也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最终目标。

3. 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部分

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 就在于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 追求更低的成本, 实现更有效的资产管理。由于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 建筑工程的价格相差不会太大, 为了实现降本增息, 就要从其成本入手, 成本是决定最终利润的核心。要实现成本的下降, 则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

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定额预算, 不同建筑工程可以了解其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 定额预算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面地反应建筑工程的成本综合情况, 但仍然是一个成本衡量的重要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来说, 为了实现成本的降低, 则是从相关定额预算入手, 降低成本, 实现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高校的手段与方法实现其技术的更新与制度的改革, 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

4. 成本控制是体现建筑工程整体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时体现建筑工程整体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评价建筑工程的整体完成情况, 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的绩效评价, 其中, 最为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体现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本质特点, 还展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 使得成本控制在整理评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 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 有利于建筑工程及时发现进行图纸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对施工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实时掌握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 了解其实际达到的水平与标准, 并将相关数据作为评价建筑工程整体的直接证据。因此,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成为了衡量建筑工程的客观度量和标准。

三、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现状

1. 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

当前, 我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并没有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建设工程的管理层, 而是应贯彻到每一个工作人员, 建设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当建立成本控制意识, 意识到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对工作人员有较大的质量要求与指标要求, 使得工作人员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往往以工期作为标准与导向,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能按期完成, 及时竣工,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时, 往往以工期作为导向,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容易产生为了满足工期与质量的要求, 支出不必要的大额费用, 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能力下降。如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住宅性建筑, 在进行施工前, 业主会与建筑公司签订合同, 若建筑公司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完工, 则需要向业主支付大笔的违约金, 因此建筑公司往往会投入极大的成本进行工期的施工, 以保证其能按照合同的要求完工, 在这种情况下, 成本控制则容易被忽视。

2. 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

在我国, 虽然许多建设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 但是, 成本控制制度往往没有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而是仅仅根据往年的经验, 或者是采取统一市场中绝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成本控制制度。

众所周知, 要实现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 离不开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制度, 而当前, 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不能很好地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且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建立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 认为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不需要进行严谨的成本控制, 及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工作人员也不能理解。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管理层忽视了一线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缺乏健全的成本制度, 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缺乏明确有效的指引, 会导致许多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浪费, 造成成本的上升。

如在成本控制制度中,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立健全奖励制度, 若对工作人员来说, 没有有效的奖励制度, 工作积极与否其所获得的奖励与认同都一样, 则没有努力工作的动力, 工作人员更不会去主动思考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反而会降低其工作效率, 导致成本开支的增加。

3. 成本控制中预算与核算较为简单

进行成本控制首先要制定详细的预算制度, 然而, 就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来看, 许多建筑企业在制定成本预算制度时, 没有正确认识到预算制度的重要性, 仅仅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了成本的预算, 或者仅对施工的个别环节、个别部分进行预算, 这都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整体预算功能, 甚至使得成本控制中十分重要的预算环节成为了一纸空文。

此外,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竞标、施工等过程中, 需要及时进行结算。结算与预算一样, 都是以工程项目为基本单位的, 预算与结算是建筑工程承成本控制的两大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 想要较高效率地实现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 必须牢牢把握住成本预算与成本结算这两个关键点。然而, 与预算相比, 成本核算的效果更加不尽人意。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企业根本没有进行成本核算, 或者即使进行了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效果也缺乏时效性。

最后, 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 都采用了清单招标的模式, 这种模式较为简便, 预算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时往往没有进行抽料工作, 对于工程的预算也是草草了事, 更不要提结算工作了。尤其在追求工期与效率的情况下, 许多工程项目都采用分包的形式来实施, 且采用包工不包料, 建筑企业为了使得工期更为缩短, 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对于建筑材料往往是只进行一次性的采购, 这虽然会减少采购的时间, 但由于建筑工程流动性的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大, 常常造成了大量材料浪费的现象, 造成了资源与资金的浪费与成本的上升。

4. 成本控制体系尚未建立

如前文所述, 我国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其中, 缺乏成本控制体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 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通过系统的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层, 不仅需要赋予其相应的进行成本控制的权力, 更为重要的, 需要建立权责适应的监督与管理体系。但是, 就我国当前的许多建筑企业来看, 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的监督与考核, 往往是针对项目经理这一层来进行的, 对于一般的工作人员缺乏具体的监督与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虽然是由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制定的, 但是最终的执行需要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 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严格地按照成本控制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工作, 这就需要一个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 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四、造成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失控的原因

1. 建设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进行建设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但是, 就目前来看, 部分建筑工程仍然收到行政指令的直接管理, 在建设的过程中, 并没有进行严格仔细的考量与测量, 而是临时成立建设指挥部, 急于开展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 为了实现面子工程, 达到绩效, 在建设的过程中, 没有遵守建设工程项目的要求与程序。

许多建筑工程在进行建设时, 急于进行项目的投标, 然而, 对于建设工程的投资额范围、建筑尺寸、建筑标准、材料要求等都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 而是理所当然地选择较为简单的方式, 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不得不临时暂停施工, 变更设计, 甚至需要重新进行材料等资源的采购, 造成了工期的拖延和成本资源的大量浪费。

2. 不同地域定额计价存在差异

当前, 不同地域由于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资源丰富程度不同, 在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计价时, 存在着不同。然而, 部分建筑工程在进行定额计价时, 往往是遵循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采用差不多的计价方式, 或者其计价方式仅在某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存在差别。

这种计价方式限制了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我国当前仍然实行部分的指导价方式, 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自身调节来进行定价, 导致了部分建筑工程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价值规律, 导致建筑工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实际与现实发展状况, 造成了成本的波动与上升。

3. 建筑工程责任方权责不明

在我国, 在建筑工程中, 涉及到建筑承包商、建筑监理和业主三个方面的主体, 三者是平等的关系, 建筑承包商和业主通过合同约定相关的权利与义务, 而监理委托合同则是规范监理方的合同, 合同确定后, 不得随意变更项目的相关法人, 监理单位必须对承包商进行监督与管理, 二者是监理和被监理的关系。在监理委托合同中, 虽然监理单位代表的是业主的利益, 对承包商进行监督, 但是必须保持其作为第三方的中立立场, 确保公正与独立, 并在监理的过程中, 切实完成工作, 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 在我国, 还存在社会监理单位, 社会监理单位属于服务型的机构, 对建筑工程的整个阶段或者是其中一个、几个阶段进行监理, 监理的内容较为广泛, 不仅仅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 还包括对相关项目的投标活动、合同的订立、材料的采购等, 具有较为宽泛的权力, 可以通过监理管理委员会对建筑工程的相关决定进行监督与管理, 甚至有最终的付款否定权。然而, 就我国目前来说, 许多建筑企业以及业主对于监理单位的认识不足, 此外, 部分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不敢及时地向建筑企业提出建议与意见, 导致了监理单位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其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也没有起到很好的管理作用。

4. 现场签证管理秩序混乱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就是对现场签证的管理。然而, 部分监理工作人员对于其所监理的项目成本合同、成本预算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不熟悉, 在进行签证的过程中较为混乱, 造成了签证的随意性较大, 对于不应提供的相关费用也进行了许可;此外, 还有些监理工作人员对于重要的项目工程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 对于部分建筑承包商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做假账、逃税漏税、故意抬高价格等行为没有及时查处, 导致了部分项目环节中大量资金的浪费。

五、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优化的策略

1. 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树立成本控制理念

意识决定物质, 只有综合、全面的成本控制意识, 才能指导管理者制定正确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 指导工作人员高效地完成工作, 并主动思考成本控制。

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需要建筑企业自上而下地进行。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 需要学习与了解其他企业、其他地区甚至是外国的先进成本控制理念, 成本控制理念并不是我国本土产生的, 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外来性, 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结合。其次, 在建筑企业内部需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 使得工作人员形成成本控制的理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为了实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 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就要学会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 同样的资源条件下, 如何实现成本的降低, 如何实现利润的增加。最后, 培养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主动意识与企业凝聚力, 使得工作人员以主人翁的态度面对企业, 切实地为企业的发展考虑。

2.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是建筑工程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础, 因此, 必须结合建筑企业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 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

在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前, 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经济预算与核算, 对于建筑工程从招标、采购材料、施工到竣工的各个环节记性详细的经济预算, 由于建筑工程耗费资源的主要环节在于施工过程, 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更为细致的考量, 对于施工单位的选择、施工设备的租赁、施工的情况、施工所消耗的材料与劳动力等都需要进行计算。在进行经济预算与核算时, 需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对建筑工程要求的经济指标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后, 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制度。

成本控制制度不仅应当包括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 还应当对所实施的措施进行预测, 并制定可以再次进行调整的目标,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对预算不断地进行调整, 并将成本控制制度最终细化到一个个项目工程上去, 对于不同项目所这涉及的权力、义务、经济责任等进行具体化的管理。最后, 在施工的过程中, 将实际所产生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进行比较, 当发现成本过高时, 及时进行调整, 并计算计划方案与实际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偏差, 将其进行记录与分析。

3. 严格成本控制预算与核算制度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 成本控制预算与核算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本预算与成本核算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 如通过成本预算制度, 能及时地对工程过程中的各个项目进行预估, 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分析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

为了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工作, 建筑企业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 则需根据建筑工程的整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成本预算制度, 并通过财务工作人员对工程的各个项目进行细化管理与计算, 防止出现遗漏。

而为了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则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特点, 建立健全合理的建筑工程记录账簿;对于材料、原材料以及人工费用等不同的成本造价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 需要制定灵活的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 如通过小时工作制、检验工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工作方式, 实现灵活的成本核算。

4. 制定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体系不同于简单的成本控制制度, 成本控制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管理机制, 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给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 实现更为高效的分工, 必须通过由不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本控制体系来实现。

成本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 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其二明确的奖惩机制;其三, 有效的监督制度。

明确的奖惩机制不仅仅是对于位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的, 而是针对建筑企业全体工作人员来说的, 对于管理层来说, 正确地制定了成本控制制度, 实现了成本的降低, 则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相反, 若由于管理者的错误决策, 导致建筑工程大量资金与资源的浪费, 则需要通过项目责任制, 追剧具体项目中的管理者、责任者的具体过失与责任, 并给予相应的惩戒。

有效的监督制度是保障成本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 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及时进行监督与管理, 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的行为, 审计部门应及时提出相应的意见, 并上报管理层, 由管理层最终决定应如何处置。

此外, 建筑企业应当正确看待监理单位的工作, 积极配合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 不应对监理工作人员产生抵触与反抗的情绪, 如监理工作人员对于现场签证进行合理的审核时, 建筑企业应当积极配合, 并提供相关的文件证明, 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监督过程中的作用。

5. 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提高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 材料费所占的比例较大, 甚至占到了50%左右, 因此, 要实现成本控制的优化, 必须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降低材料成本。在进行材料的采购时, 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 不要盲目地采购市场上加高的材料, 而需要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对比, 通过实地考察后在进行采购。此外, 选择较为固定的材料商家, 建立长期的采购合同关系, 一方面能保证材料的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价格的优惠。

最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施工技术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建筑企业应当提高施工技术, 通过先进的施工技术, 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与此同时, 还能缩短施工过程,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竣工, 降低成本, 实现经济效益。

六、小结

综上所述, 当前, 我国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意识的薄弱、成本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成本预算与核算的随意性大以及成本控制体系的不健全这四个方面, 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优化, 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首先, 需要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 并从成本控制的内容出发, 其次, 了解造成成本控制失控的原因, 最后, 针对当前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与措施。

实现成本控制的优化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而是需要建筑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思考的过程, 以实践为基础, 以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引,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最终才能制定出适合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体系, 并以该体系为基础, 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实现建筑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江松.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 :130-131.

[2]黄炎贝.浅谈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 2011, (4) :125.

[3]邵耀华.浅谈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原则及措施[J].山西建筑, 2009, (13) :239-240.

上一篇:少女小渔下一篇:终端用户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