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需求范文

2024-07-03

休闲需求范文(精选7篇)

休闲需求 第1篇

为满足人们追求健康和快乐的需求, 休闲体育应运而生, 休闲体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休闲体育产品和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与大众的需求成正比的。

1、休闲体育人才的社会市场需求状况

1.1、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休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将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因素。曾有国际休闲研究权威人士说过:“2015年前后, 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娱乐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 并席卷世界各地。这样世界劳务主要的市场将有可能被休闲体育服务所引导。”2004年, 在第二届“社会体育国际”上, 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达成共识:休闲体育时代己经来临。

我国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管理人才、活动指导人才。

1.2、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

据官方统计, 目前不足4000人, 其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 如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等, 尚不足6%;人才队伍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 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层次, 其中只有不足2%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学历, 受过系统本科专业教育的人员不足15%, 管理人员的低水平现象在现在已经制约着中国体育产业深入、快速、良性的发展。

1.3、社会对休闲体育指导人才的需求

在发达国家, 有组织体育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在30%-40%之间, 在日本每2000人就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我国的比例则是日本的10倍, 比例大约20398:1。根据《中国群众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和《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计算, 全国至少应有体育社会指导人才23.2万人, 现在只有6万余人。

2、休闲体育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2.1、能力

专家、学生的意见基本一致认为应该具备能力排在前五位的是: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健身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运动能力。

(1) 组织管理能力。

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平衡能力用人单位越越重视。许多单位挑选人才时不仅注重业绩, 同时还对大学生在校否担任干部、担任社工作兴趣。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尽量做些社会工作, 不断增强自我组织管理工作能力利于今后工作。

(2) 指导健身能力。

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适时调节, 在校期间要抓好基础教育、通才教育。用人单位要求刚走工作岗位毕业根据工作需要调整自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行式尽快培养自社应变能力。

(3) 开拓创新能力。

用已积累知识通断探索研究脑创造新思维提新见解做新选择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问题、发现规律能力创造性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能力提新思想能力。

(4) 社会活动能力。

妥善处理与间关系并与谐共处、共同发展、工作需要与许交往难免发矛盾作具备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际关系, 处理具体问题既坚持原则不失灵活性。

(5) 运动实践能力。

体育运动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 协调配合的才能, 是一种特殊能力, 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创造思维变实际物质或用形象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转化能力, 运动实践能力社会体育指导员尤重要的能力。

2.2、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

总的来说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正确的政治观, 科学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主义道德观, 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即将走入社会接受考验的体育大学生, 良好的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检验一个大学生素质的试金石, 成为立足社会的关键点。

(2) 文化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代体育大学生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去吸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 从而创造出新知识, 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和展露。

(3) 身心素质。

体育大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保持身心健康。掌握体育运动、卫生保障基本知识, 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健康而丰富多样的个人爱好。

3、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相应的课程体系

经过对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调研发现, 行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本行业自己培养、依托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从其它行业引进人才。

高等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门人才的教育机制尚未形成, 这一状况阻碍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分配

据统计, 现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等体育院校学科和术科比例大多在4.5-5.5左右, 还有武汉体育学院是7:3, 学科比重偏大。据调查, 专家建议比率为5:5或4:6, 较为合理。

3.2、学科基础课程

专家们认为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 生理、解剖、保健三大基本课程必不可少, 还有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统计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教育类、管理类、保健类、健身指导类等课程, 专家和学生的意见比较一致。70%以上认为休闲环境与健康、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旅游概论、体能训练法、社会体育指导员导论、体育康复保健、运动营养学、体育游戏、体育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应该开设。

3.3、技能课程

各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 都结合本地的地理地貌开设了各具特设的技能课程, 大致分为如下类别。

民族传统项目:舞龙舞狮等;时尚项目:高尔夫等;球类项目:篮球等;地域特色项目:冰雪项目和野外生存项目、南方院校游艇课程等。

3.4、实践环节

休闲体育专业教育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两大部分, 另外就是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就业教育等基本部分。

绝大多数专家首选公园、体育场、高档会所等休闲场所和户外拓展等体育活动公司进行实践锻炼, 比例占到80%以上, 其次是体育市场营销公司和健身俱乐部。这些场所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及休闲指导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及少数的专家和学生建议到社区等大众休闲场所实习, 了解居民的休闲生活方式, 与群众生活接轨。

4、小结

4.1、休闲体育人才的社会市场需求

休闲体育管理人才学历偏低, 健身指导人才空缺严重。

4.2、休闲体育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体育大学生应具备能力依次是: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健身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运动能力。体育大学生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

4.3、休闲体育人才培养

各个院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学科基础课程为生理、解剖、保健等;根据地理环境开设各具特设技能课程;实践环节要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金明, 我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及专业模式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 2010, 5.

[2]彭文革, 国内外高校对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J].体育学刊, 2004, 4.

农村休闲体育发展需求探讨 第2篇

一、休闲体育的含义

休闲体育与体育相互包括,相互依存。而体育相对来说专业性更强一些,休闲体育是指休闲的时间来进行能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没有硬性要求,凭借广大群众的自觉与积极性来进行,时间宽裕、自由,是一种能够增进身体健康的较为简便的一种运动类型。这种休闲运动,不会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形式丰富,自己决定,趣味性高。

二、休闲体育在农村的发展现状

1)学生。在农村上学的学生接触的体育活动较城市丰富,与宽阔的地形有着很大的关系。但由于学生的课程压力过大,学生能够进行休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一天都无法达到一个小时。当然不同的地区发展的现状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东北地区,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学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首要任务。但部分学校的结果却也有些差强人意。课余时间过少,学生休息时间更不想进行运动。在南方地区,部分学校也可以得以良好的发展,但有些学校,由于场地有限,或是地形原因,学生无法进行运动,这对学生的运动量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群众。当前普通百姓在农村的运动情况差别也较大。运动年龄出现了两个阶段,而运动量稍微大一些的竟是四十五岁以上的偏老龄化人群,年轻的群众反而不愿意多运动以强身健体。曾经调查过在农村广场上运动的老人,他们进行运动的最根本原因是无事可做,没有很多的精力去做农活,仅仅打理好家中琐事,时间未免过于宽裕,于是用额外的运动来消遣时间,久而久之,才发现,运动不仅消遣时间还可以强身健体。

三、发展农村休闲体育的需求

1)需要人们了解体育知识。现阶段,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想着我运动了会很累,那还不如不运动。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改善不当的生活习惯,是一种简便又省时的重要途径。此外,要在学校大力宣讲运动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课业繁重,老师与学生的心思都完全放在学习上,老师将可以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给学生讲习功课,而学生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学习或是用来直接休息,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活动。因此,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正常接触体育。当然不仅面向学生或是老师,这样的提倡同时也要面向更多不愿意运动的年轻人,让他们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了解具体的运动知识,促进农村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发。

2)需要良好的体育环境。很多地区没有大力实施休闲运动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活动。很多山区,山路泥泞,对运动来说不是一个良好的场地,这样的场地不仅容易发生危险,进行的项目也会异常单一。而有的地区区域过小,去除工作、生活、学习等区域便所剩无几。这样的地区需要我们去努力为人们建设可以供运动的区域,为农村休闲体育的开发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3)需要完整的运动体系。这种休闲运动是无法强制执行的,这需要民众的自觉性与积极响应,如果我们建设起完整的运动运动体系,那么人们对休闲运动有着更多的了解,自然会在闲暇时间进行,促进运动量逐步上升。我认为,建立一种完善的运动体系,并不是建立完整的运动设施,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或是计划。农村的作息时间较为固定,可以根据自己基本的作息时间进行安排,做出良好的、适合自己的计划,并且自我鞭策,让自己真正做到积极执行。其次要有团队力量,很多倡议自己是无法真正响应起来的,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互相鞭策,共同进步。

四、发展农村休闲体育的具体途径

1、讲解宣讲视频

让更多人了解体育知识,可以向人们介绍、讲解关于体育的宣讲视频。切实做到将体育内涵与作用贯彻其中,让人们得以真正了解。此外,宣讲人为人们提出切实可行的体育方案并且逐步投入实践中去。

2、扩宽场地,因地制宜

解决场地问题中,如果能够做到将场地扩大是最好的实行方案,当场地扩大了,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得以应用,学生又没有后顾之忧。但如果地形复杂的区域,例如山东部分区域,这样的区域无法改变空地大小,这时我们可以根据空地大小来进行规划。例如如果仅有一条羊肠小道,我们可以进行车轮赛的比赛形式进行跑步比赛,可以勾起人们的好胜心与团结心,将会对体育产生更大的兴趣。但同时,一个场地不能仅用一个体育项目来充实,这样人们的兴趣会减弱。其次,我们可以将农活做为实践项目与学生或是成人进行交流。农活是每一个农村都必须有的项目,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在务农期间进行锻炼,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习知识。

3、全民监督

可以成立一个监督团,制定计划书就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监督团主要监督人们是否进行体育劳动,同时团队合作效果更好,几个人一起进行运动,互相监督,互相督促,以团结友爱的性质宗旨进行活动。体育活动可以跳舞、可以跑步,可以是任何强身健体的项目,严格要求自己,毕竟健康最重要。

五、总结

农村休闲体育发展是当前体育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要求,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需求也逐步加大。虽然真正做到运动很难,不易坚持,但是仅仅是休闲活动便可带来不可估计的强大作用。休闲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锻炼意志、可以通过交流积攒人员情感,亦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力量。通过休闲体育也可获得很大的精神感受,能够通过自己激动的心情亦或是偏移的注意力来使自己不知不觉间放松,何乐而不为呢?希望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积极倡导农村休闲体育的发展,以自我做起,用自我带动他人,为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努力让我国成为更加富强、文明的国家。

摘要: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还在实现中,而建设新型农村是为国家富强、文明、和谐的建设添砖加瓦。其中休闲体育的发展成为一步发展目标。休闲体育事业目前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就农村休闲体育的发展展开探讨、分析。

关键词:农村,休闲体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毅,刘向东.发展我国农村休闲体育事业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07(10):25-26

[2]林松,王进国.休闲文化视角下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04):38-40

浅谈职业女性休闲体育需求 第3篇

1、归属与爱的需求

这一层次的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求,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爱的需求, 每个职业女性都有爱与被爱的需求, 她们希望同事之间关系融洽, 朋友之间保持良好的友谊, 亲人之间维持亲密的感情。在这种需求的促使下, 她们就产生满足这种需求的动机。休闲体育作为纽带, 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 同事一起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可以缓解消除工作中产生的矛盾, 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其次, 和朋友一起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加深友情, 增进友谊, 此外通过休闲体育运动还可以结识许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朋友, 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最后和亲人一起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是增进感情很好的机会, 可以弥补由于工作原因导致的亲情疏远。

二是归属的需求, 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 希望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可以相互关心和帮助。对于职业女性群体而言, 这种归属感显得更加强烈。因此, 她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时也喜欢结伴而行, 有时候会期望通过体育行为在这个群体中获得认可, 能够很好地融入到这个群体当中。提高参加休闲体育可以使职业女性的搞好社会关系, 维持良好的交际圈, 满足她们对归属感的需求。

2、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属于高层次需求, 包括对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的需求。作为职业女性, 一方面她们期望自己有更高的能力、更好的个人魅力、更多的自信, 另一方面她们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要求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由于各方面原因许多职业女性在工作中并不顺利, 致使她们缺乏自信、被尊重感, 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 在这种需求的促使下, 她们就产生了去寻求一种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的动机。休闲体育对于有些职业女性来说, 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这部分职业女性通过参与休闲体育, 在运动技能、体能、个人魅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经过一定量的积累, 就会达到自我价值感觉质的提高, 从而会使职业女性整体价值感得到改变。这是由于休闲体育对女性身体外观和躯体意象的知觉有着显著的影响, 从而改善了女性整体的价值感。

3、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属于最高层次需求, 包括对道德、问题解决能力、自觉性、创造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需求中最高层次的需求, 它是指能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 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 也就是说, 人必须干称职的、感兴趣的工作, 这样他们才会感到最大的快乐。现如今为了生活的压力, 很多职业女性做着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 她们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以至于她们生活压抑, 心情抑郁。在这种需求的促使下, 她们就会产生寻求自己职业以外的感兴趣生活休闲方式的动机。

很多职业女性喜爱休闲体育方式, 她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并体会到活动过程中带来的职业中所不能体会到的愉悦、轻松、快乐。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现自我, 充分体会到了休闲体育所带来的满足感。

4、建议

激励措施是满足职业女性休闲体育需求的最有效途径。职业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是完全的自主的行为, 因此不会有所谓的奖励 (正激励) 惩罚 (负激励) 之分。因此, 对于在休闲体育中追求归属感与爱的需求的职业女性, 她们的家庭成员、朋友、单位同事及领导或是社区体育指导员和倡导者等等, 都应该及时给予她们以言语或行动上的激励。对于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职业女性, 主要就是自我激励, 坚定信念。通过运用激励措施, 职业女性就会在休闲体育这一需求上保持良好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 2003.

[2]唐士敏.解析女性休闲视角下的休闲体育[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 2008.

[3]许宗祥主编.休闲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休闲消费需求与供给均衡理论分析 第4篇

一、休闲消费需求曲线

(一)理想的休闲产品

人们的休闲活动多种多样,包括外出旅游、看电影、打篮球、去公园散步、与朋友唱卡拉Ok、同事聚餐等。 在人的消费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用于休闲活动,这部分消费可以称之为休闲消费。

为了能够深入和细致的分析休闲消费, 需要假设有一种理想的休闲产品, 它既包括休闲物品也包括休闲服务。 当消费者进行休闲消费时,购买的就是这种产品。 而这种产品并无其他用处,只有在消费者休闲时才能被购买并使用。 这种产品由社会上的厂商共同生产并提供,产品完全一致,可以连续分割。只要分析这种休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就可以知道休闲消费的供给与需求。

除了考虑需要消费的休闲活动, 还要考虑不需要消费的休闲活动,比如散步、聊天、打牌等。 假设存在另外一种休闲产品, 它与上文假设的休闲产品完全一致,只是价格为零。 这两种休闲产品分别用X1和X2表示。

(二)休闲消费的时间约束与预算约束

首先讨论X1与X2的无差异曲线,由于它们是不完全替代关系,它们的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如图1中的曲线U。

接下来讨论休闲消费的时间约束。 休闲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 休闲产品的使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其休闲产品的消费量必有一个上限。 假设在一定时期内,某个消费者的全部休闲时间都用来消费休闲产品X1, 他能消费的数量为QT1,并且假设在该时期内,该消费者的全部休闲时间都用来消费休闲产品X2,他能消费的数量为QT2。 在图1坐标轴标出QT1和QT2两点,并作两点间的连线,就得到休闲产品的时间约束线。 由无差异曲线和时间约束线的共同作用, 这时消费者的最优产品组合一定是某条无差异曲线与时间约束线的相切点A,消费者的最优产品数量组合就是A点所表示的QA1和QA2。

消费者对休闲产品的使用,不仅受时间影响,还受预算的影响。 本文假定消费者的休闲预算约束与时间约束是互相独立的。

假设某消费者的全部休闲预算用来购买休闲产品X1,它可以买到的数量为Q1。 如果全用来买X2,由于X2的价格为零,因此他可以买到无限的X2。 作过Q1点的平行于X2轴的直线, 就得到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该消费者的所有可能的产品组合都在直线Q1的下方,见图2和图3中的直线Q1。

在收入、财富、价格等各种点的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位置会有所不同。 一部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落在了A下方,一部分消费者的预算线落在了A点的上方。 针对这两种情况,需要分开讨论。

第一种情况,当某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落在A点下方时,如图2所示,阴影部分包含所有可能的产品组合。 这时,消费者最优的产品组合就是点B所代表的产品组合。

对比A点和B点所代表的产品组合,B点消费更多的X2和更少的X1,同时效用也低于A点。 这表明该消费者属于“有闲无钱”型。 如果时间不变,增加休闲预算,预算约束线上升,消费者的最佳产品组合会向A点移动,同时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也会增加。 反之,如果预算不变而增加休闲时间, 时间约束线平行向右移动,该消费者不会改变X1的消费量而会增加X2的消费者。 就是说,即使休闲时间增加了,也不会增加他在休闲方面的消费, 而只会促使他寻求更多的免费休闲产品。

第二种情况,当某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落到了A点的上方时,如图3所示,阴影部分包含所有可能的产品组合。 这时,消费者的最佳产品组织仍是A点的产品组合。 不管此时的预算约束线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最优品组合都不会变。

这表明,该消费者处于“有钱无闲”的状态,时间的稀有性使得他不能将休闲预算全部花掉。 显然,此时增加他的休闲预算, 对于他的休闲消费不会起到任何促进作用。 如果增加他的休闲时间,那么时间约束线会平行向右移动,X1和X2均不是劣等品, 它们的消费量都会增加,这会增加他的休闲消费。

(三)个人的需求曲线及社会的需求曲线

首先,先讨论个体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因为假定消费的支出都在购买产品X1,这里就用产品X1的价格弹性曲线,代替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弹性曲线。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价格是从无穷大到无穷小,最初该消费者的休闲预算线落在了A点下方。 这时他的最优产品组合一直在他的预算约束线上。 如果该消费者的休闲预算为I,休闲产品X1的价格为P1,则他能够消费的X1的数量Q1= I/ P1。 对于产品X1来说,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是X1=I/ P1,其形状就是一条双曲线,如图4中的曲线X1。

当价格继续变小, 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不断升高,在预算约束线越过A点之后,该消费者的最优产品组合将停留在A点。 这时消费者对X1的需求量就停留在QA1不会变化。 这时产品X1的价格的需求曲线将变成一条垂直的直线,如图4中的直线X1’。 所以,休闲产品X1的需求曲线是图4中实线所描述的那样,上半截是双曲线,下半截是一条直线,总体是一条复合曲线。

接下来讨论宏观的需求曲线,如图5所示,无数条这样的微观需求曲线汇总,得到宏观需求曲线。 该曲线越接近P1轴的地方, 曲线形状越接近双曲线;该曲线越接近X1轴的地方,曲线形状越接近一条直线。可以推测,全社会的休闲需求弹性介于0到1之间。 价格越高,弹性越趋近于1,价格越低,弹性越趋近于0。

二、休闲消费供给曲线

在分析了休闲消费的需求之后, 再从休闲消费的供给角度作一定分析。 人们通过使用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来满足自己的休闲需求。 提供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集合,就是休闲产业。 实际上,休闲产业并不是一个标准的产业,卿前龙[1]认为,休闲产业是“ 国民经济中所有生产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的部门。 ” 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的生产遍布在各个产业中。 按照国家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国的经济活动大致可以分为20个门类,唐湘辉[2]对此作过全面的整理, 这20个门类中有17个门类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的生产。

从生产的角度上来看, 休闲产品的生产没有任何共同特点。 对于抽象的休闲产品X1,本文就按照教科书照通常的供给曲线的画法, 将它画成一条向右上倾斜的直线,如图6的供给曲线S。

三、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现在将休闲产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联立,得出图形如图6所示。 图6中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A点,A点的价格PA和消费量QA是均衡时的价格和消费量。 那么全社会的休闲消费的总量为PA×QA,即为图6中矩形OQAAP的面积。

下面分别讨论需求和供给变化对均衡造成的影响。

当供给增加时,图6中的曲线S向右移动,则A点沿着需求曲线D向下移动。 由于供给曲线D的价格弹性小于1,就是说数量的变动比率不如价格的变动比率大,那么OQAAPA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即社会休闲消费总量在减少。 反之,当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矩形OPAAQA的面积增加,整个社会的休闲消费量增加。

当需求增加时,图6中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则A点沿着供给曲线S向右移动,矩形OPAAQA的面积就会增大;反之,当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矩形OPAAQA的面积就会减小。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增加消费者的休闲需求,可以明显带动整个社会的休闲消费。

四、结语

从个体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有一些人处于“有闲无钱”的状态,而有一些人处于“有钱无闲”的状态。对于“有闲无钱”的人,促进其休闲消费的办法是增加他的休闲预算;而对于“有钱无闲”的人,促进其休闲消费的办法是增加他的休闲时间。

从实际生活的感受来讲, 我国大部分居民都处于“有闲无钱”的状态,而“有钱无闲”的富人,目前还是少数。 因此,增加休闲预算[3]是比增加休闲时间更好的促进休闲消费的方法。 至于如何增加居民的休闲预算,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只列出几点,比如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完善居民的社会保障等。

从休闲消费的供给来看,增加休闲产品的供给,并不能增加居民的休闲消费。 相反,减少休闲产品的供给,反而会增加居民的休闲消费。 但是,通过减少休闲产品的供给来增加休闲消费并不是理想使用的手段,因为这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不符。 事实上,根据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只有少数垄断企业或者寡头企业形成卡特尔联盟, 才能够操纵价格并获得超额利润。 但是这种做法会降低社会福利,使得经济效率低下。 因此,无论增加或者减少休闲产品的供给,都不是增加社会休闲消费总额的好办法。

休闲农业旅游女性需求市场研究综述 第5篇

1 资料检索情况

本文文献均来自中国期刊网网站。该文献库是现阶段最大的连续动态变化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收录国内九千多种重要期刊。通过采用篇名中“休闲农业”、“女性需求”进行搜索, 得到相关文献14篇, 其中阐述对女性旅游需求进行分析的有11篇, 其他的均涉及对休闲农业旅游的研究。

游者本身就具备了个人出游的条件, 就不需借助旅行社的安排。除去这两类, 别的群体利用旅行社的比率都在80%左右。

在中国, 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的人次数也在逐年上升, 而且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 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整个出境旅游人数的比例也保持了上升的势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在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也表明, 旅行社的社会服务越来越被公众所接收。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除去上述两点, 还有:中国公民远程旅游将持续“多地流转”的模式, 为减少“多地流转”过程中烦琐的相关事物处理, 故将倾向于旅行社;在将来很长时间内,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人次的增长将仍主要依赖于首次出境人次的增长。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尽管旅行社包价产品仍将是主流, 但其形式将趋于灵活, 全包价旅游产品价格趋于弱化。

2.2消费者了解出境旅游信息的渠道

日本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的决策多数是先从旅行社免费提供的广告小册子上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内容后做的。日本超过46.2%的人是经由旅行社的店铺来申请出国旅游的。从申请的调查结果来看, 以邮购和电话方式决定的人占23.2%, 基本上仍然是看到旅行社的宣传后提出的申请。根据1999年对日本国民的调查, 旅行社之所以受到日本消费者欢迎, 主要是它的服务性很强, 信息丰富, 知名度又高, 有其便利性, 值得信赖。

由一项北京社科研究调查表明, 调研对象及其家庭主要通过报纸和杂志上的广告寻找旅游信息的占43.7%, 主要通过亲朋介绍寻找旅游信息的占36.6%。口碑传颂在旅游者决策中起到了很重要

2 研究的内容及主要观点

2.1 国内休闲农业旅游研究

关于国内休闲农业旅游的理论研究, 主要集中于观光农业的概念、类型, 特定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市场等条件的评价, 对观光农业园区内部的空间结构, 观光农业区的区位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大部分文献仅是探讨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内涵、特征及通过相关案例分析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规划问题。例如:张宝林提出休闲旅游成为城里人的消费热点, 这为城郊农村尤其是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城郊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彭秋纯认为假日经济的到来为发展城郊休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城郊体闲旅游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2];叶岱夫通过研究我国城郊休闲旅游指出城郊旅游资源的最大吸引力在于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 并以此构成城市居民重复多次出游的条件;庞振刚认为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条件主要是丰富集中的客源市场、城郊内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卢冬梅在对南宁市城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时指出了发展城郊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针对本区发展城郊休闲旅游的建

的作用。

由于旅游, 特别是出境旅游涉及一些人们感到陌生的东西, 所以人们通常会求助于某种途径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日本公民在出境旅游意识方面的成熟使他们经常求助于旅行社的专业化信息, 而日本旅行社的发展又为消费者的信任提供了可能。

在我国, 一方面旅游者旅游意识不是很成熟, 对旅行社的服务较为陌生。而经营出境旅游的旅行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所提供的旅游服务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应该注意到, 口碑传颂在出境旅游决策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这一点对于旅行社的启示在于, 不能局限在价格战中依靠价格低吸引消费者, 只有推出的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较高的评价, 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形成经营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发展现

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0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报告, 2000~2002年中国旅游

发展:分析与预测, 2002.

[3]德村志成[日].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日本客源市场[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4]杜江, 厉建新, 秦宇, 李宏.中国出境旅游变动趋势分析[J].旅游学

刊, 2002, (3) .议;王洁平对城郊休闲农业的利用形态做了分类;陈辉以成都市郭县为研究对象, 对休闲农业旅游中较为成熟的形式即农家乐进行了细致分析;张新以武汉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孟明浩对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规划进行了研究;文彤以岳阳市君山区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例, 通过对其开发建设条件的分析, 从旅游规划定位、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构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和建立科学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对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进行了探讨;魏有广以济南市城郊为例对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进行实证研究;罗文斌以湖南省长沙市黄兴镇为例对城郊休闲农业旅游进行实证研究等。

2.2 国内女性旅游需求市场研究

(1) 女性旅游市场研究

邓敏、徐菊凤、林增学等人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城镇居民中女性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多, 且呈增长趋势;他们提出将女性市场分为传统女性、现代女性和理想女性三部分, 认为女性旅游消费具有实惠性、方便性、差异性、高安全性等特征, 并在产品、价格、促销等三方面提出营销策略[3,4,5]。郑昌江认为女性旅游市场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市场, 而且潜力巨大。他还提出促使女性旅游消费的动因主要有生活方式改变、个人角色演变、社会群体形成、女性广泛就业、旅游政策法规的完善和社会治安的稳定[6]。

(2) 女性旅游者行为研究

许秋红、单纬东等学者认为, 影响女性旅游行为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文化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女性在旅行上表现出偏爱历史和文化, 喜好散步、购物、饮食和健身, 追求干净卫生、安全、舒适和个性化的特征[7,8,9]。李永红[10]以上海女性旅游消费为例就年龄、收入层次、教育层次、职业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上海女性旅游消费具有人数规模化、方式科学化、态度理智化、表现个性化、动机休闲化、思维开放化等特征, 并预测了未来上海女性旅游消费行为将会表现得更独立、更自由、更高档、更普遍和更精致。大部分学者从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不安全旅游行为、安全事故、安全预防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女性旅游安全研究的趋势和必要性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目的在于进一步丰富旅游安全的理论内容, 为女性旅游安全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11]。

(3) 女性休闲研究

张建萍[12]从历史变迁这个角度对中国女性休闲生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 认为中国古代女性是无闲、少闲阶层, 但随着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社会地位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获得, 现代女性已经成为休闲产业中的重要角色。周恺、马天芳等人利用市场抽样调查的数据, 分析了绍兴和广州城市女性休闲活动的职业差异。结果表明, 城市女性在休闲目的、休闲时间、休闲消费、休闲交通方式、休闲场所及影响休闲地选择因素等方面存在职业差异, 但差异程度有所不同[13]。同时, 苗学玲对加拿大学者Antoine Zalatan的《妻子参与旅游决策的研究》进行了翻译, 此著作的翻译对国内女性旅游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研究的评价及展望

综上所述, 已有的研究由于针对休闲农业旅游中特殊群体, 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 综观学者们已有的研究, 亦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从研究内容来看, 针对于女性旅游者单项研究比较多, 综合性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经济等特点, 女性作为主体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有和其他群体截然不同的一面;能够对女性在旅游消费中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 并且影响机制复杂, 所以应综合研究分析。

从研究手段来看, 主要采取文献法或问卷调查来获得数据。尽管部分学者设计了问卷, 但缺乏针对性或缺少相关分析, 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因此,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研究:

第一, 从休闲农业旅游入手, 从文化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探讨该种旅游方式中都市女性的需求行为特征, 对都市女性的需求行为有较客观的分析与认识, 从而为休闲农业旅游企 (事) 业单位更好地制定旅游营销和发展策略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第二, 利用实证进行深度分析。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深入分析都市女性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需求特征, 力争填补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女性旅游行为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缺, 引起社会对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女性更多的关爱和力争在旅游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进一步促使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发展。

休闲需求 第6篇

(一)休闲渔业旅游的概念

中国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城市进程化的加快,人们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海洋型休闲旅游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湖泊型和水库型休闲渔业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定义目前尚属空白。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休闲渔业旅游(包括海洋型、湖泊型、水库型)的概念。

休闲渔业旅游是以海洋、湖泊、水库等自身资源为依托,结合市场需求把旅游资源和渔业进行配置优化,使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等行业与渔业结合起来,把垂钓、潜水、赛艇、攀岩、休闲观光、水族观赏等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完全涵盖吃、住、行、娱各块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二)浙江省休闲渔业旅游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日本、美国等国家兴起了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休闲渔业旅游在某些沿海地区逐渐出现,如:浙江、广东、福建等。

经过多年发展,休闲渔业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以千岛湖、象山为代表的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当地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别是浙江省分别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发文确定了杭州白马湖休闲渔业基地、象山县北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基地、三门蛇蟠度假村等多家单位为省级休闲渔业旅游示范基地,带动了浙江省各地市开展休闲渔业旅游的热情。

(三)休闲渔业旅游研究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国外休闲渔业旅游注重市场研究,对游客进行细分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描述性的定性分析越来越少,较多地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面对面访谈、邮件调查等方法获得资料,运用大量的定量方法,如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而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恰好相反,国内研究对某些问题(如休闲渔业的发展机制、经营管理等)涉及较少,深度不够,习惯于描述性的单一研究方法,侧重于理论上的论证和阐述,实际案例研究较少。针对上述不足,休闲渔业旅游研究要进一步深入。

本研究针对浙江省广泛的湖泊型、水库型、海洋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旅游需求———供给分析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体系,通过旅游需求———供给研究,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服务水平与供给能力,使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最大可能地提高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的满意度。笔者对浙江进行湖泊型、水库型、海洋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居民进行人口特征、旅游偏好、出游方式、满意度等相关性因素统计分析,提出对休闲渔业度假旅游项目新建或改造的相关建议。此外,用LOGISTIC分析方法,将近一年休闲渔业旅游参与情况作为因变量,得到了重要的回归方程,这对政府根据休闲渔业旅游目标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和降低营销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休闲渔业旅游市场需求实证研究

本次研究于2009年5月~10月,以湖州太湖、杭州西湖、淳安千岛湖、象山黄金海岸、舟山、新安江水库、赋石水库的游客为调查对象。七处市场需求调查问卷各发放150份,共回收问卷965份,有效问卷859份。以渔业旅游从业人员为对象发放140份市场供给问卷,共回收95份,有效卷91份。

(一)若干描述性实证研究结果

1. 消费者人口特征描述性实证结果

从年龄阶段来看,24%的游客是未婚的单身男女,有37.2%的游客是夫妻两人带着未成年的孩子来进行休闲渔业旅游,应该说大龄的未婚男女和年轻的父母更有机会相携出游。

从职业来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32.5%,企业职工25.7%,教师13.5%,个体工商户9.6%,学生占7.9%。通常“蓝领”需要安静的休息休闲;而“白领”则更需要运动,象潜水、赛艇、攀岩等极限运动。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休闲渔业旅游的游客大部分的学历都在高中以上,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98.2%。高学历的人一般收入也较高,会产生主动希望对外部世界多了解,多看看的旅游需求,目的性较强。

从月收入来看,其中52.8%的游客月收入在501~2000元之间,28.6%的游客月收入在2001~5000元之间,4.9%的游客月收入少于500元,这部分游客主要是学生,通常节假日、黄金周或寒暑假,他们会和家长一起出游。

2. 休闲渔业旅游消费特征总结

从表1可以知道,这种新型兴起的旅游方式———休闲渔业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54.1%的游客通常一年出游2~3次,有24.5%的游客平均一年出游1次,有35.2%的游客和24.4%的游客分别选择自驾车出游和公共交通出游,还有20.1%的游客通过单位或工会组织出游,加入旅行团的只占11.2%。

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游客由于平时工作较忙,请不出假期出游,往往喜欢选择双休日、黄金周出游,但这部分游客也希望避开人流高峰,游览时不希望人挤人,到处都要排队。本次调查由于是在暑期进行的,所以客观地说,被调查人群中教师和学生比例较高,家长通常利用带薪假期在寒暑假带小孩出游,还有一部分是正常的公务、商务的游客。

通过调查得知,游客把自己的休闲渔业旅游支出控制在一千元以下的占32%,控制在一千至三千的占41.6%,还有大约20%左右的休闲渔业旅游者愿意花费更高的代价来享受高档的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应该说,目前游客的吃、住、行支出比例较高,占到一半以上,娱、购比例较低。未来存在着娱、购比例提高的可能。

3. 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的认知

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信息的认知方面如表2所示,排名第一是旅游网站,第二是旅行社,第三、第四、第五分别是电台、亲朋好友介绍、报刊杂志。国内休闲渔业游客与国外休闲渔业游客不同,国外主要通过网络预定,国内主要通过网络查询,游客往往喜欢直接去门市完成预定。

游客对当地休闲渔业活动的认知,有四分之一的游客观光游览湖光山色、水库风光、岛屿与沙滩,16.4%的游客享受当地的渔业美食,11.3%的游客游览周边城市风光,10.3%的游客彻底放松,待在酒店内享受酒店设施服务,23.1%的游客会去运动,如:垂钓、赛艇、潜水、游泳、攀岩等,还有较少客人会维持日常习惯,打牌和打麻将。可以看出,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的活动会和平时在城市里的习惯大相径庭,向着享受自然、休闲放松、健身的方向发展。如表3所示。

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用餐地点的认知,11.5%的游客“海鲜(河鲜)大排档”;39.2%的游客“度假酒店”;25.7%的游客“海边或路边小餐馆”;还有23.6%的“渔家乐或者农家乐”,选择比较分散,余地较大。

(二)因子分析

自编调查问卷中共列出20项休闲渔业度假消费满意度评价影响因素(其中10项是基础性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10项是休闲渔业旅游资源的影响因素),为了得出休闲渔业旅游旅游者感知和评价的一般概括性的模式,探索游客共性,这里笔者忽略了一些不重要信息,把一些重复信息进行组合,在做因子分析前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然后用因子分析对各影响因素变量进行分析。

笔者采用了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因子的旋转方式利用正交旋转即方差最大旋转方式,并将特征值大于1作为因子提取的标准。KMO样本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s,Test of Spherieity)测度(见表5)。

从表中可以看到KMO值为0.919,这说明该组数据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0.7)。

通过SPSS因子分析可得到特征根值(见表6),以及表现特征值的碎石图(见图1)。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可以提取3个因子,这3个因子可解释的变异为57.442%,碎石图(图1)显示,因子提取的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由于本文属于探索性文章,所以可以接受)。旋转后的因子提取结果如图1所示(screen plot表示碎石图,component number表示因子数,eigenvalue表示特征值)。

表6的分析显示,20个因素被萃取为3个大因子,同时,表现各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说明这3大主成分都在特征值大于1的位置上。因为前11个主成分共解释总方差的57.442%,所以可初步认为用3大因子代替20个因素变量是比较合理的,可以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的六成信息。

对当地休闲渔业旅游的评价项目经过因子分析,剔除了4个因素后,浓缩为3大类因子(因子分析,剔除过程本文略),发现F1大类因子、F2大类因子的信度系数a>0.8,一致性良好,而F3大类因子的信度系数a=0.631,由于本次进行的是探索性研究,虽然F3大类因子的信度偏低,但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所以把三大类公共因子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归类,重新命名。

所以因子分析得出图2如下。

(三)休闲渔业旅游参与情况与评价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

由于这3个因子能解释大部分的差异,所以笔者用这些因子的得分来代替原来的项目做分析。笔者发现在有效问卷中,有27份问卷在回答“您近一年到当地旅游的次数?”这一问题时回答了“0”,本研究在进行数据归类时,经过仔细分析,结合被调查对象对其他问题的回答,将“没去过”的赋值为“0",其他去过多次的情况的赋值为“+1”,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模型拟和优度检验(Hosmer and Lemeshow Test),如表7所示。

根据上表,sig.值>0.05,通过了拟和优度检验,说明该模型可以采用。

从预测分类表(Classifivation Table)中可以看出,总体百分率为92.3%,说明模型的正确分类能力为92.3%。

从表9可以看出,关键特色、基础设施服务评价、常数对是否去过当地旅游回归显著,可以作为自变量放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811,0.620,2.759。这里每个数都大于零,说明是否去当地旅游与关键特色、基础设施服务评价、常数成正相关。由上表所示的计算结果,可得Logistic回归方程为:

Logistic(P)=In 2.759+0.811*关键特色+0.620*基础设施服务评价,P表示是否去过当地。

该研究结论表明是否去当地旅游与关键特色、基础设施服务评价、常数成正相关,这对政府根据目标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和降低营销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楼筱环.浙江省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设计——以舟山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06(12:)35.

[2]方靓.湖泊旅游区度假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千岛湖为例[D].浙江大学,2005.

[3]周丹.城市职业女性参与休闲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

[4]孙娴娴.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湖泊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初步研究[J].特区经济,2008(1:)25.

[5]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3):3.

休闲需求 第7篇

一、中小城市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

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是居民个体对公共休闲服务活动与项目的喜好程度,满足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等消费者偏好假设[2]。一般来说,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因市民所处地区环境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不同、区域文化积淀不同等因素而有着较大差别。因此,与大城市、特大城市、巨型城市等相比,中小城市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一)类型偏好以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为主

相对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市民更偏好基本类型的公共休闲服务。一般情况下,多数市民对城市公园、城市广场、休闲绿地、休闲商业街等公共休闲空间,展览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体育场馆等室内休闲场所和设施,以及花鸟市场、植物园、动物园等户外休闲场所和设施,等基本公共休闲服务,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而郊野公园、外围休闲带、度假旅游区、滨水休闲区、空中休闲区等公共休闲空间,科学技术馆、文化宫、书店、健身房、游泳馆、主题乐园等室内休闲场所和设施,以及海洋公园、水族馆、游客信息咨询中心、游乐园、度假村、汽车营地等等户外休闲场所和设施,等发展享受型公共休闲服务,则并不受到市民青睐。

当然,这种偏好选择与当地公共休闲服务的供给直接相关。一定程度上,市民之所以更偏好于基本类型的公共休闲服务,是因为所在城市很少能提供发展享受型的公共休闲服务。例如,很多大城市都能将市区版图内的滨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打造成综合性的滨水休闲区,如长沙的湘江风光带滨水休闲区,但中小城市往往囿于财政预算,很难对滨水区域进行良好规划和治理。

(二)费用偏好以免费公共休闲服务为主

由于中小城市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在公共休闲服务费用支付的偏好选择上,多数市民以免费型为主。虽然公共休闲服务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供给主体应该以完全免费的形式为市民服务。很多情况下,电影院、健身房、游泳馆、主题乐园、游乐园、度假村、汽车营地等均以半付费或少付费的形式对公众开放。对于大城市的很多市民而言,花钱看场电影、泡个酒吧、喝杯咖啡、办张健身卡等半付费或少付费的公共休闲服务消费已成为习以为常;但对中小城市的多数市民而言,仍然意味着是一个奢侈的享受。

中小城市居民对公共休闲服务的费用偏好也可以从需求弹性角度进行解释。对于多数中小城市市民而言,免费型公共休闲服务由于其消费成本低廉(仅有时间成本和少量交通成本),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其需求弹性较低;而对于半付费或少付费的发展享受型公共休闲服务,中小城市的多数居民对其需求弹性较大,只有当价格下降到具有足够低时,才会考虑进行选择性的临时消费,一般的正常价格水平难以产生足够吸引力,因而整体需求有限。

(三)频率偏好以规律性的休闲消费为主

相对于大城市的居民而言,中小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较小,生活节奏较慢,工作与生活作息时间较为规律。与大城市的多数上班族在“朝八晚六”之外还要时不时加班加点继续工作的情形不同,中小城市的多数上班族除了“朝九晚五”的正常工作外,其他时间基本是自由支配的。因此,中小城市居民对公共休闲服务的消费频率具有较为稳定的规律性,通常能够较好地遵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即周一至周五正常工作时段的闲暇时光以家庭休闲或社区休闲为主,如在家看电视、社区居民闲聊、社区文艺活动等;而周五晚至周日下午的周末时光,多数市民通常选择远离家门开展休闲消费活动,于是,城市公园散步、市民广场集聚、商业步行街消遣、休闲咖啡馆闲谈、文化博物馆览趣等借助公共休闲空间或场所完成的休闲活动变得普遍和频繁。以笔者所在的广西梧州市为例,一到周末,市民通常会选择举家离开自己的居住小区去进行休闲消遣,于是,平日热闹的社区就变得安静起来,人流少了、汽车轰鸣声少了,就连平日夜晚常见的自娱自乐文艺活动也少了;与小区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山公园、梧州园博园、政府广场、太阳广场、西江滨水区等显得热闹非凡。

(四)地域偏好以市区公共休闲服务为主

因中小城市居民因其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而使其私家车拥有率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生活消费半径。因此,在公共休闲服务的地域范畴选择上,多数中小城市居民以市区为限,其中有很大比例甚至以家庭步行半小时范围为界,而乘公车出市区消费的现象并不常见。在市区范围内,除了城市公园、市民广场、商业步行街等相对大型的公共休闲空间以外,中小城市居民通常还会选择性地光顾展览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体育场馆、书店、超级市场、电子游戏厅、网吧、茶馆、咖啡馆、棋牌室等室内休闲场所和设施,以及花鸟市场、植物园、动物园等户外休闲场所和设施。由于多数市民将选择范围确定在市区范围内,使得其备选的公共休闲服务活动或项目相对有限,有时不得不做出放弃外出消遣而待在家里的决策,有时又不得不做出以商业休闲来替代公共休闲消费的决策。前者使市民的生活质量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后者使市民的消费者剩余减少,两者均不利于对公共休闲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五)文化偏好以当地文化积淀元素为主

在公共休闲服务的文化偏好上,大城市居民更倾向于选择与通用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相联系的消费活动与项目,而中小城市居民更倾向于选择与本土文化符号契合更好的消费活动与项目。其结果便是,诸如IMAX影城、大型主题游乐园、一站式大型室内购物中心等半公共性休闲服务项目在大城市、超大城市、巨型城市频繁呈现,而出现在中小城市的概率则相对较低。取而代之的是,中小城市居民更倾向于选取沿袭当地文化符号的传统类公共休闲服务。例如,在两广地区的很多中小城市,喝早茶是一种代代相传形成的消费习惯,于是,与之配套的早茶信息服务、早茶交通服务、早茶惠民便民服务等公共休闲服务的供给就变得较为重要。又如,除了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在大城市较为流行外,更多的剧种,如河北梆子、晋剧、河南曲剧、山东梆子、采茶戏、湖南花鼓戏、潮剧、桂剧、壮剧、黔剧、皮影戏等则主要在中小城市流行,这些带有较强地域文化色彩的艺术类公共休闲服务往往得到中老年人的偏爱。

二、中小城市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的表达

对于每个中小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主体而言,详实了解并掌握本市居民的真实具体消费偏好,是其进行科学供给决策的前提和保障。于是,遴选科学的公共休闲服务偏好表达方法,并采取合理的表达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表达方法

从西方公共物品表达理论的演变来看,常用的表达方法有“第二价格法”、克拉克—格劳维斯税制法、“蒂布特—奥茨模型”法、中间投票人法、或有估价法等[3]。

1.维克里(Vickrey)的“第二价格法”。很多情况下,出于利己因素或淡漠思想[4]的考虑,市民会谎报、误报、漏报或不报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信息,致使供给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进而无法获取市民的真实需求偏好信息。对此,维克里认为,可用密封价格拍卖法,即第二价格法来解决,具体做法是:在进行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前,首先组织居民报价,并将每个居民的出价密封在一个信封内,最终得到该公共休闲服务的人就是出价仅次于最高价的人。显然,这种表达方法有着较高的组织交易成本,只适用于小范围内且半收费的社区公共休闲服务偏好信息表达,对于大规模的公共休闲服务,或免费的公共休闲服务显得无能为力。

2.克拉克一格劳维斯(Clarke-Groves)税制法。克拉克和格劳维斯税是一种个人激励相容的外部税,可附加在任何税种之上,旨在鼓励市民对其公共服务的真实偏好进行如实表达。其具体做法是:政府首先要求每个居民对其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进行货币投票,然后根据居民货币投票对最终结果是否发挥关键作用来决定是否征收克拉克- 格劳维斯税,且其应缴税额等于除去该居民货币投票后其它任一获胜方案的预期净收益。虽然这种方法因较好地克服了个人理性决策缺陷而广受青睐,但仍因无法解决集体合谋引起的信息偏误问题而受到批评。

3.“蒂布特-奥茨模型(Tiebout-Oatesmodel)”法。该方法也称为用脚投票法,其主要思想是:如果居民可以在不同的公共休闲服务和税赋成本组合社区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则他们通常会以迁移的方式在不同社区间自由流动,直到找到自己最偏好的公共休闲服务和税赋成本组合社区为止。整个过程中,这种迁移流动信息就是其对公共休闲服务的真实偏好表达。由于这种方法的使用依赖于一些严格的假设条件,如居民能够自由流动、居民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偏好- 税赋信息、存在许多可供自由迁移的社区,等等,也因此产生相应限制。

4.中间投票人法。该方法也称为用手投票方法,是指通过用手投票的方式来表达居民对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并最终根据中间投票人意愿来做出决策的民主决议法。其基本思路是:在进行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决策时,首先由政府或社区居委会向居民公布几套可供选择的公共休闲服务资源分配方案,然后由每个居民根据自身偏好对不同方案进行投票表决,最后根据多数人投票规则,即中间投票人意愿决定最终采用哪种方案。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当投票人熟悉投票规则以后,投票过程中会采取相互串谋行为,从而使中间投票人的意愿出现偏离。

5.或有估价法(CVM)。或有估价法(CVM)是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直接获取居民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信息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由公共休闲服务供给主体通过随机抽样或非随机抽样法选择调查居民样本,并选择调查形式和方法;其次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反应居民公共休闲需求偏好信息和支付意愿的调查问卷,并根据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确定公共休闲服务的需求函数;最后是根据相应调研数据对需求函数进行求解,并计算出与公共休闲服务需求相关的其他变量,如公共休闲服务的需求弹性、税收弹性、收入弹性等。

(二)表达路径

要想全面获取居民的公共休闲服务需求真实偏好信息,就应该有足够且畅通的表达途径来供居民自由选择。根据我国中小城市实际,其表达路径应以社区为单位,主要有:

1.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是协助中小城市基层政府进行社区治理和开展社区民主自治活动而设置的非行政机构,是社区居民进行民意表达的主要平台之一,同时承担有集中供给部分公共休闲服务的重要职能。从我国中小城市的现状来看,社区居委会作为民意需求表达平台的作用并没得到充分发挥,长年没有开展民意表达征求意见活动的社区比比皆是。这不仅需要基层政府从政策倾斜和财政预算决策上进行合理引导,也需要社区居民的合力监督。

2.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居民议事会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依托,在社区居民中具有广泛群众代表性的一种社区居民民主议事形式,是对接地方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一般采用“一事一议”、“有议有决”的形式开展议事活动,因而也是进行公共休闲服务需求偏好表达的有效路径之一。结合中小城市自身实际,社区居民议事会可根据“民主提事、民众议事、民主监事、民主决事”的原则,设立专门议事机构,最大限度发动居民积极性,通过规范的议事规则和流程开展公共休闲服务偏好表达等议事活动。

上一篇:雷电的过电压效应下一篇:机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