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产业范文

2024-09-17

设施蔬菜产业范文(精选11篇)

设施蔬菜产业 第1篇

钱克明强调, 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发展, 重点要统筹“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生产, 提高均衡供应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综合生产效益, 推进设施优型化、品种专用化、栽培规范化。各地要强化责任落实, 抓好试点示范, 在标准化方面, 重点抓设施装备标准化和栽培技术标准化, 在机制创新方面, 重点创新经营机制、服务机制和投资机制。

钱克明透露, 农业部将编制《全国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 引导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优势区聚集, 打造区域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设施蔬菜产业集群。

设施蔬菜产业 第2篇

按照《XX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XX省推进设施蔬菜发展实施方案》(X农规计字〔2021〕X号)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蔬菜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办发〔2020〕X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扩规模、调结构、优供给、增效益”发展思路,以发展规模蔬菜基地和设施蔬菜为主线,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2021年我县新建或改造900亩设施蔬菜基地,力争全县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播种总面积在2.44万亩以上,产量达3.3万吨以上,蔬菜自给率稳定在75%以上,实现平常时期充足供给,应急时期保障供给的目标。

二、重点工作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和土地流转等方面支持力度,积极营造招商环境,拓展招商渠道,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设施蔬菜建设。通过改造重组、联营联合等形式,扶持一批现有本土蔬菜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联结形式的经营共同体。

2.构建新型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户连片种植。创新分配模式,积极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实现共同发展。创新生产模式,探索尝试“统分结合”(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实行分户经营”),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3.优化结构均衡供应。在上市季节上,提高淡季供应能力,重点发展春提早、秋延后,越夏菜,越冬菜等高价茬口,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分期播种,分批采收上市,解决春秋“两淡”问题,大幅提升我县蔬菜自给能力。在品种结构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茄果类、瓜菜类、菜用豆类,力争茄果类、瓜菜类、菜用豆类比重占比提高5%以上,切实解决我县蔬菜品种性短缺问题。

4.不断强化科技支撑。针对设施蔬菜特点,重点创新并推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蔬菜专用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平衡施肥、连作障碍防治、机械化作业、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优质高产效益潜力,提升设施蔬菜产业竞争力。积极开展速冻保鲜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饮料等新型蔬菜加工制品以及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等鲜切蔬菜产品及加工工艺研发,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5.着力打造蔬菜品牌。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每个乡镇主推1-2个品种,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做优高档品牌。充分挖掘我县优势特色,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品牌蔬菜注册和绿色、有机蔬菜产品“一注册、双认证”工作,创建企业品牌。

6.发展量子蔬菜示范种植。为促进蔬菜种植高质、高效发展,根据《关于全力稳定2021粮食生产加快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X农字〔2021〕X号)要求,在2020年XX镇凤山村量子蔬菜示范种植的基础上,加大全县示范种植的力度,要求各乡镇新建10亩以上量子蔬菜连片示范种植,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我县量子蔬菜种植模式,保障“菜篮子”安全,促进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奖补政策

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整合我县2021年省级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26万元(设施蔬菜),县财政按照1:1予以配套,配套资金为26万元。各乡镇也应给予适当配套,按程序和验收标准对2021年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经营主体进行奖补。

1.新建钢架蔬菜大棚。支持新建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钢架塑料蔬菜大棚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和钢架连栋塑料大棚建设,按钢架大棚棚内面积折算(540平方米折为一亩),奖补标准为5元/平方米。

2.钢架蔬菜大棚喷滴灌设施建设。支持相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新建喷灌或滴灌设施,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安装喷灌、滴管设施,按钢架大棚棚内面积折算(540平方米折为一亩),奖补标准为滴管每亩50元、喷灌每亩200元。

3.老基地改造提升。对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且建成5周年(2016年以前)的钢架塑料大棚换膜进行奖补,按钢架塑料大棚棚内面积折算(540平方米折为一亩),奖补标准为每亩1000元。

上述1—3奖补政策对同一大棚当年只能享受一项补贴。

4.“二品一标”建设。对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的蔬菜产品获得国家认可的“有机农产品”(有机转换期除外)、“绿色农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的进行奖补,其奖补标准分别为2万元/个、1万元/个、5万元/个,且当年有效,超过奖补年限不予奖补。

5.量子蔬菜示范种植。对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连片10亩以上(含10亩),进行量子蔬菜示范种植进行奖补,奖补标准为每亩1000元。

四、项目安排及奖补程序

1.分解任务。项目建设地所在乡镇要对照具体任务(见附件),及时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实施主体,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2.乡级建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项目建设地所在乡镇组织人员对项目逐一建档,并进行自验,做到完成一块、建档一块、验收一块。并于12月10日前将项目建档和自验情况报送县农业农村局。

3.县级验收。县组织人员于12月25日前对乡镇建档自验的基地进行验收,并于12月30日前将项目建档验收报告报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实际完成的任务量进行奖补。

4.市级检查。市农业农村局将于2022年1月31日前对我县建档自验的基地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报告上报省农业农村厅。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设施蔬菜发展是我县农业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菜篮子”县长负责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指导、组织、协调、督查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各乡镇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以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专门人员,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2.强化政策支持。要积极吸引企业资本、社会资本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共同促进产业做大做强。要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及扶持力度,加大土地流转等方面支持力度,可积极发挥“财政惠农信贷通”和政策性农业信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对发展蔬菜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贷款支持。

3.加大技术服务。要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市场信息、种植技术、生产资料等公共服务。创新蔬菜农资供销方式,推进社会化专业植保服务。加快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构建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充实和配强技术力量,加大对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

设施蔬菜产业 第3篇

关键词:朝阳市;设施蔬菜;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6.13;S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07

朝阳市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力予以推进,朝阳市的设施蔬菜生产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2015年,全市设施蔬菜占地面积153.62万亩,生产面积60.23万亩。设施蔬菜总量达到602.65万吨,总产值达到131.68亿元。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一旦出现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朝阳地区设施蔬菜的生产与销售,不仅会给朝阳市的设施蔬菜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还会造成朝阳市设施蔬菜生产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直接影响朝阳市的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朝阳市设施蔬菜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生产环境质量下降

设施蔬菜的生产环境主要是指设施蔬菜种植区域的土壤、水和大气。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这些“三废”成了对设施蔬菜质量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朝阳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引进与新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并且朝阳市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采矿业等相关行业也相当发达,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加大,造成朝阳市设施蔬菜生产环境降质的区域逐步扩大。

1.2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

在生产过程中,对设施蔬菜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农业投入品,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农药和化肥。

1.2.1农药 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一些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对农药过分依赖,不注意病虫害综合防治,乱施乱用农药现象相当严重,不少人“重杀轻防”,用高毒农药以图达到灭杀的更好效果,忽视了农药残留的危害。还有一些农民缺乏农药的安全使用常识,甚至不知道使用农药需要注意安全间隔期。只要看见有病虫害发生,不管什么时期都使用农药,甚至刚刚打完农药就进行采摘,使得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1.2.2化肥 化肥的使用不当对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都有巨大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化肥使用不当”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超量使用,二是方法不当。高剂量的化肥施用给农产品带来污染,进而又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谓的方法不当主要是指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平衡施肥。化肥使用部位过于集中,使用时间不正确,既不能被作物有效利用,又带来污染等。

1.3管理体系机制不完善

2013年,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朝阳市政府成立了市农委所辖的朝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农村经济局也相应的建立和完善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朝阳市政府在市级农产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上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但相对全市60.23万亩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而言,人员配备还远远不够,同时也存在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虽然也相应的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但监管机构大部分都挂靠在不同的业务科(室),尚未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项经费,人员配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市、县两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还存在力量分散,人员、设备配备重复等问题。由于每个检验检测机构的规模较小、人员较少、资金投入有限,部分机构都还未通过计量和资质认证。目前这种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机构体系建设与所面临的形势还很不协调。

1.4生产者素质与技术水平偏低

虽然朝阳市大部分设施蔬菜生产者的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很强,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正确的生产方式去组织生产,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购买和使用农业投入品,但也有一部分设施蔬菜生产者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准较低,唯利是图,不顾他人健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乱施滥用农业投入品。除了设施蔬菜生产者的自身素质因素外,生产者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1.5包装及贮藏运输不规范

包装问题,朝阳市设施蔬菜的最小生产单元大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农户,他们用来盛装蔬菜的包装物,一般都是购买种子、肥料等物品时带来的包装物,盛装种子的包装物有时里面会残留包衣剂,盛装肥料的包装物会有肥料残留,用这样的包装物包装蔬菜就会对蔬菜造成污染;贮藏问题,一般的生产者,由于条件所限,经常会把蔬菜与其他物品同时存放于同一个仓库,比如化肥、农药和建筑材料等同一仓库存放,这样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运输环节问题,蔬菜的运输工具,往往也不是专用的,有时刚刚运输过其他货物,来不及清理或者清理不干净,就运输蔬菜,或者蔬菜与其它货物混装,会造成农产品的二次污染。

2解决朝阳市设施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政府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要着重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2.2整合资源,建立功能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

将检测功能、检测项目类似的检测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一个综合的检测部门,不仅能减少很多重复投资,整个检测部门人员配备也齐全,检测经费也能满足检测需要。这样的整合就能够使检测部门的检测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

2.3加强对设施蔬菜生产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朝阳市各级政府要把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地方农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农业环境监测,掌握本地区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对本辖区农业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定期监测和评价,编制农业环境质量报告。要严格规范对农业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和竣工验收。

2.4创新机制,加强对设施蔬菜生产投入品的监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经营放开,新产品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更加规范。一是严格审查农药经营条件;二是深入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整治;三是全面强化农药市场执法监督;四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五是着力提升农药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六是加快完善农药市场监管体系;七是完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2.5强化生产技术、生产标准推广力度

朝阳市要确实强化生产技术及生产标准的推广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二是加强全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大对全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

2.6积极探索设施蔬菜产销及产加对接合作机制

对接合作,就是要简化管理,建立诚信,对建立长效机制意义很大。主要有3种对接合作机制。一是农企(校)对接合作机制;二是农超对接合作机制;三是蔬菜生产基地、本地集贸市场与自产自销农户对接合作机制。

2.7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

市场准入是与产地准出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经过查验或者检测合格的蔬菜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以确保市场销售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是指经过检测合格的蔬菜产品,才允许从产地流出,进入流通领域。产地准出是生产方面控制措施,市场准入是流通方面控制措施。

2.8积极开展蔬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目前我国对蔬菜产品的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具有地域特点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简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也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措施。通过认证,突出产品优异性,强化产品品牌,促进产品扩大市场、增加效益,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加强管理,走自我约束、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以此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9加强设施蔬菜产供销诚信体系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诚信经营宣传教育,形成诚信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产销经营主体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设施蔬菜生产销售相关行业的诚信体系;进一步提高诚信服务水平;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10大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化经营

大力扶持设施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设施蔬菜生产龙头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它们采取“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商业模式,形成在生产技术上包教、生产资料上包供、生产产品上包销的紧密型生产经营联盟,最终以先进的监管理念、优质农业投入品换得安全可靠地优质蔬菜产品。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也会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严于律己。

参考文献

[1]李志纯.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杨明升,王艳,崔野韩,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问题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06):5-7.

[3]陈晓华.2013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势与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01):5-9.

山西省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思考 第4篇

山西省设施蔬菜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中期, 80年代一度成为全国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的最大省份。30多年来, 山西省通过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设施栽培, 使蔬菜栽培可经历秋、冬、春3季, 可以连续生产3茬蔬菜, 生产期普遍超过10个月。这不仅增加了蔬菜产量, 而且增添了花色品种, 进一步缓解了冬春淡季蔬菜供应紧张的局面, 并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特别是“九五”以来,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得到长足发展。蔬菜的设施栽培生产呈现日光节能温室, 塑料大棚, 塑料中、小拱棚并举的局面。到2009年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8.64万hm2, 设施蔬菜产量达580万t, 其中大中小棚面积5.63万hm2, 日光温室面积3万hm2。山西省主要设施蔬菜类型及近15年面积变化见图1。

近几年, 山西省设施蔬菜也以每年0.67万hm2左右的速度平稳增长, 2007年山西省设施蔬菜面积7.24万hm2, 2008年7.84万hm2, 2009年8.64万hm2。自2009年起, 山西省加大了设施蔬菜的建设力度, 省政府于2009年制定了《山西省设施蔬菜规划》, 2010年实施了《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 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设施蔬菜发展的政策措施, 取得了明显成效, 使设施蔬菜面积有了较大发展。据初步统计, 2010年山西省设施蔬菜面积将新增1.34万余hm2, 总面积10.05万hm2左右。

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同时, 设施栽培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根据山西省实际情况, 先后研究设计出了“73155”型日光温室、下凹式日光温室、1028型塑料大棚、生贵式移动大棚、网棚等设施蔬菜栽培模式。

现在, 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效益显著。据测算, 每0.067 hm2日光温室蔬菜年纯收入平均为2万元, 每0.067hm2大中棚蔬菜年纯收入平均为0.5万元, 设施蔬菜纯收入是露地蔬菜的5~7倍, 是粮食作物的10~20倍。

设施蔬菜在山西省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仅以日光温室为例:据业务部门统计, 1995年农民人均从温室获得收入26元, 2000年为56元, 2005年为106元, 2009年为228元。

在山西省的设施蔬菜发展中, 涌现出了一批好的设施蔬菜生产典型。新绛县是当前山西省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县, 2009年蔬菜播种面积1.58万hm2, 其中日光温室0.4万hm2, 拱棚0.93万hm2, 设施面积占了全县蔬菜总面积的84.7%, 蔬菜总产量90万t, 总产值12亿元左右,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2.5%, 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2 10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长子县是山西省最大的移动大棚蔬菜生产县, 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 1998年就被评为“中国青椒之乡”。2009年长子县设施蔬菜已达0.61万hm2。其中移动大棚0.25万hm2, 日光温室0.15万hm2, 蔬菜中、小拱棚0.23万hm2, 现代化连栋大棚2.4 hm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到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1.07万hm2的56.9%, 产值达到54 300万元, 占到全县蔬菜总产值83 815万元的64.8%,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1.9%, 全县农民仅设施蔬菜收入一项就达到人均1 198余元。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山西省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

二、发展设施蔬菜的优势

1. 资源优势独特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北纬34°34′~40°44′, 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气候条件非常独特, 光热资源充沛, 是最适合发展设施蔬菜的区域。太原以南地区在冬季完全不加温的情况下, 日光温室内即可生产茄果类喜温蔬菜, 配之大、中、小拱棚的发展, 可建成山西省最大的冬春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随着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 北部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在不同区域探索和发展适宜的设施栽培模式, 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的块状结构, 为进一步发展设施蔬菜奠定了基础。

2. 区位优势明显

山西地处我国版图的中心位置,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东南西北周边的各大中城市。由于气候的过渡性差异, 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与周边蔬菜市场有明显的季节与品种互补优势。

(1) 冬春京津市场京津地区人口密集,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蔬菜消费市场, 山西省雁北地区地处京津的西南, 距离京津地区仅2 h汽车路程,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成的山西省与华北平原蔬菜上市时间差异, 为山西蔬菜进入京津提供了市场空间。

(2) 夏秋南方市场7月—9月是山西蔬菜上市的旺季, 也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高温高热的生产淡季, 为山西省夏秋茄果类、根茎类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秋冬西北市场西北地区因受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约束, 设施蔬菜发展较慢, 延秋和越冬菜缺口大, 山西蔬菜与之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为山西省秋冬蔬菜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3. 产业基础扎实

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打下了扎实的产业基础。一是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 一大批生产基地通过了无公害等质量认证, 并创出了一批品牌, 如寿绿牌蔬菜、绛州绿蔬菜、长子青椒等现在已闻名全国;二是菜区农民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三是技术推广体系较完善, 特别是初步形成了一支基层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四是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体系较完善, 培育了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五是山西蔬菜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 特别在我国北方城市呼和浩特、北京、沈阳, 以及俄罗斯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有的品牌享有很好的市场声誉, 有时供不应求。

三、存在问题

1. 设施蔬菜总体规模小

尽管到2009年底山西全省设施蔬菜已发展到8.64余万hm2, 但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也仅占全国设施蔬菜面积的2%左右;全年产量近580万t, 不到全国总产量的3%, 仅能满足山西省冬春蔬菜需求的40%, 其余60%仍需外调解决, 山西省设施蔬菜发展空间还很大。

2. 资金扶持力度小

设施蔬菜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金投入大, 技术要求高, 建造0.067 hm2日光温室平均需投资4万~6万元, 0.067 hm2大棚平均需4 000~6 000元。与设施蔬菜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 山西省用于设施蔬菜发展的补贴和技术推广投入相对不足, 因而制约了山西省设施蔬菜的发展。

3. 土地流转困难

各地为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对布局规模有严格的要求, 需要有大片集中的土地, 这就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土地各家各户自主经营, 面积相对小而散的现状形成了矛盾。这也是近年来制约全省设施蔬菜大面积发展的主要矛盾, 处理不当就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

4. 缺乏有效的配套技术服务措施

这几年, 随着中央发展现代农业和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决策, 全省范围内掀起了设施蔬菜建设新高潮, 特别是省政府于2009年制定了《山西省设施蔬菜规划》和2010年实施了《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以来, 各县 (市、区) 都大力发展设施生产。许多地方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很快, 但因为配套服务跟不上去, 导致菜农效益下降。

(1) 土地达不到要求新建的设施蔬菜面积中, 大部分土地原来是大田, 土壤贫瘠, 土壤的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设施蔬菜栽培的优势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

(2) 种植户技术不熟练农民从种植大田改为进行设施栽培, 对设施栽培所需的系列技术不熟悉, 造成产品质量次、产量低、效益差, 影响农民对设施种植的积极性。

(3)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设施蔬菜生产对技术人员、菜农的要求极高。但是, 山西省蔬菜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知识老化、人才不足, 菜农中通过国家蔬菜园艺工职业鉴定的更是寥寥无几, 显然不适应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

(4) 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率不高一些国内外的优新品种种子价格较高, 加大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加之配套技术不到位, 农民对市场预期没有把握。设施内栽培的蔬菜种类单调, 绝大多数为大众化的茄果类蔬菜, 高档蔬菜的花色品种较少, 制约了设施效益的发挥。

(5) 设施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有待加强受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渍害等的影响,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困难, 连作障碍加剧, 因而制约了设施蔬菜优质高产和可持续发展。

5. 蔬菜设施标准体系不健全

现在山西省还没有出台省级的日光温室、大棚建造技术规范, 11个市中也仅有7个市出台了温室、大棚的建造技术规范。各地蔬菜设施的设计、制造、施工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 设施构型五花八门, 脊高、跨度等参数设计不合理, 性能差, 使产量、效益不高。特别是近年来, 山西省各地在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时, 存在盲目追求大型化的倾向, 以致有的地方出现了跨度12 m、长度80~100 m、脊高只有3.7 m的“巨型温室”。许多地方还把这种“巨型温室”随意命名为“第四代或第五代温室”。这种“巨型棚”不仅采光性能低下, 而且抗风雪灾害的能力差, 用作冬春生产设施安全隐患很大。2009年的雪灾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2009年11月11日全省普降强大雪, 造成0.27万余hm2棚室倒塌、受损, 设施蔬菜生产直接损失达12亿元, 棚室超大型化是造成这次雪灾受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6. 设施栽培蔬菜技术装备水平低

全省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的技术设施和机械装备不足整个面积的5%, 这制约了设施蔬菜的发展。设施栽培机械化程度是决定其生产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虽然各级农业部门引进和示范应用了温室耕作、卷帘、节水灌溉、增温、补光等机具设备,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整体而言, 仍远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设施内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仍很低, 自动控制设备配套严重不足, 农民的工作环境差, 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而且作业质量差。据测算, 我国温室年平均用时3 600 h/0.067 hm2以上, 人均管理面积仅为日本的1/5, 西欧的1/50, 美国的1/300。可见山西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很低的。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一是我省的棚室结构差, 农民的种植规模小, 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二是缺少针对设施农业作业机具的示范园区, 农民购机、选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三是政府对农机具的补贴资金不足。

四、加快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1. 围绕《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 科学推进设施蔬菜发展

为了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省政府制定了《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 规划了从2010年到“十二五”期末, 全省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7万hm2, 达到16.08万hm2;按照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 建设200个蔬菜标准园;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面积10.05万hm2, 超过设施蔬菜面积的60%;农民年人均蔬菜纯收入新增500元;完成2万名蔬菜园艺工的培训鉴定。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 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一特点, 根据山西省气候、区位以及产业基础, 重点以山西省晋南、上党、晋中、忻定和大同五大盆地内蔬菜产业具有优势的70个县 (市、区) 为核心区, 进一步强力推进设施蔬菜发展, 打造产业优势区域板块, 辐射带动其余45个县 (市、区) , 推动全省设施蔬菜的发展。在建设重点上,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针, 以推进优势区域蔬菜的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为目标, 科学建设下凹式日光温室、1028型塑料大棚、移动大棚和网棚, 加强设施蔬菜规模示范小区、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

2.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重点扶持设施蔬菜建设

建议省财政在2010年奖补2 000万元的基础上,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时, 对发展设施蔬菜成绩显著的县 (市、区) 予以奖补;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机等涉农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 调整资金投向, 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金、整合项目, 重点推进“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的实施, 支持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市、县政府要制定本区域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出台配套优惠政策, 吸引和鼓励企业、经济组织、个人转型发展投资设施蔬菜产业。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 扩大投入资金来源, 推进设施蔬菜的发展。

各农村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优化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 并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 合理利用担保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 支持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3.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经营模式

山西省各地在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时, 要注重推进设施蔬菜的规模连片建设, 认真处理好分散种植与规模发展、家庭承包经营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希望各级政府能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及土地流转政策, 根据设施蔬菜建设耕地的要求,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由自发协商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的过渡。土地流转的主体要由农户之间的流转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强化辐射带动能力。

4. 构建完善的设施蔬菜市场营销体系

设施农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解决生产与市场流通间的矛盾。这就要求设施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必须连为一体, 实行产供销一条龙, 走基地化生产、市场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路子。首先, 在生产环节引导农民按国家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提高农产品品质;其次, 按照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配套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 在产品生产的集中地区兴建区域性交易市场;第三,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搞好市场信息服务。通过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 建立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其连接生产流通之间的纽带作用, 提高设施农业效益。第四, 对现有蔬菜流通、加工龙头企业, 通过政府技改补贴或贴息, 促进资产重组或合资合作, 使其做大做强。

5. 建立良好的技术推广体系

一是可以建立省级设施蔬菜技术研发专家组, 由省农业厅牵头, 组织山西农大、农科院及有关农机专家参加, 主要解决设施蔬菜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二是要完善设施蔬菜技术推广体系, 各市、县要充实完善设施蔬菜技术推广队伍, 加大对本区域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 搞好蔬菜园艺工的鉴定工作。对于新发展设施蔬菜区域要聘请有经验的农民技术员长期驻点做好生产指导。在引进外省农民技术员的同时, 要有序引导本省范围内农民技术员的交流指导。在“十二·五”期间, 完成2万名蔬菜园艺工的鉴定工作, 保证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快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更新步伐, 采用国内外优新设施专用品种。科学推广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 加快种苗统一供应的步伐, 完成“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中确定的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面积10.05万hm2的任务。

6. 完善蔬菜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围绕设施蔬菜产业, 根据国家、行业已有的标准以及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结合全省设施蔬菜生产的实际特点, 制定自己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设施蔬菜标准, 指导全省设施蔬菜由传统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二是在保证按标准生产的前提下, 对设施蔬菜产品要制定适宜的采收标准、分级标准、加工标准、包装标准、贮运标准, 在蔬菜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形成全市、全省认可的、完整的技术标准。三是以蔬菜园艺工的培训鉴定工作为载体, 加强蔬菜设施工程技术的培训, 指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 按照标准设计、制造和施工, 切实提高蔬菜设施建造的标准化水平。四是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技人员指导农民进行温室、大棚建造时, 要按照标准建造优型棚室, 抑制“巨型”棚室和低劣棚室的增加, 按照安全使用限期进行棚室维修更新, 最大限度地消除设施蔬菜安全生产隐患。

7.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机械化

蔬菜设施育苗管理技术(定稿) 第5篇

夏季蔬菜育苗用的苗床一般要选择在地势高燥,排灌方便,通风良好,土壤疏松肥沃且靠近水源的地块建立。夏季育苗时病虫害发生重,应尽可能选用2~3年未种过同科作物的地块。为了排水方便,苗床应作成高畦,畦高15~20cm。2 育苗设施

夏季蔬菜育苗除了苗床外,一定要采用遮阳防雨设施,利用大棚、中棚或小拱棚支架,上面覆盖遮阳网、防虫网,可以有效降低夏季高温和暴雨对蔬菜育苗的不利影响。3 育苗方法

夏季蔬菜育苗时可采用有土育苗和无土育苗两种方法。

①有土育苗 有土育苗是采用培养土进行育苗的方法。培养土可选用肥沃的、没有种过同科蔬菜的壤质土6份和腐熟的优质厩肥4份进行配制,每1平方米培养土中加入复合肥2~3kg、过磷酸钙3~5kg,在配制培养土时,每1平方米培养土加入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g,2.5%敌百虫60g,拌匀,用塑料薄膜盖好堆闷4~6天,待消毒完成后方可使用。

②无土育苗 无土育苗是育苗过程中采用泥炭、蛭石和珍珠岩等轻基质材料作育苗基质,而不采用土壤的育苗方法。蔬菜育苗常用的基质配方是泥炭:蛭石为2∶1,或泥炭:蛭石:珍珠岩为2∶1∶1,由于无土育苗基质没有养分,幼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需要另外提供,一般每1平方米育苗基质加入复合肥3~4kg、过磷酸钙3~5kg,配制育苗基质时所加入的杀菌剂和杀虫剂种类和数量同有土育苗。如果在配制育苗基质时没有添加肥料,则需要在出苗后定期浇灌营养液。4 夏季蔬菜育苗基本程序

4.1 育苗床和育苗基质的准备

一般夏季育苗前15~20天应准备育苗床和育苗基质,深翻土壤并进行暴晒,育苗床一般宽13m(连沟),考虑到夏季暴雨后排水的需要,应作成深沟高畦,苗床的四周均应设置排水良好的排水沟,保证雨后苗床不积水。对于有土育苗,可将育苗培养土直接铺在苗床上,厚度为10cm左右;对于无土育苗,则需将配制好的育苗基质装入育苗容器中,夏季蔬菜育苗的育苗容器可选用育苗穴盘、塑料营养钵和纸钵等,在播种前应将育苗基质装入相应的育苗容器中。4.2 播种期的确定

夏季蔬菜育苗的播种期应综合考虑种植方式、气候特点、蔬菜种类和所选用的品种而定。夏季由于温度高,幼苗生长发育快,育苗时期较秋冬蔬菜育苗大幅度缩短,瓜类蔬菜只需要15~20天,茄果类蔬菜30~35天,甘蓝类蔬菜的苗龄为25~30天。长江流域秋甘蓝一般6月下旬播种育苗,秋季延后栽培的茄果类蔬菜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瓜类蔬菜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

4.3 种子处理

不同种类的蔬菜种子发芽时对温度的要求具有很大差异,有些秋季种植的喜冷凉的蔬菜种子在温度超过25℃时即表现明显的发芽抑制,超过30℃则完全不发芽。对不同的蔬菜种子应采取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对于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种子,可以采取干热消毒法,先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使其含水量降低后置于72℃下处理2~3天,可杀死种子内外的病原菌及钝化病毒,但这种方法应严格控制干热处理时的温度,温度过高时可能会杀死种子。生产上多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方法是将干种子倒入55~60℃的热水中,水温维持在所需温度范围内达15~20min,其间不断搅拌,然后将水温降至25~30℃再进行浸种,辣椒的浸种时间为6h,番茄为8h,茄子为24h,最后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后催芽。由于茄果类蔬菜秋季栽培时病毒病发生严重,可将种子进行药剂处理,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15min具有良好的钝化病毒效果。对于喜冷凉的绿叶蔬菜如莴笋、芹菜等蔬菜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0℃,所采用的种子处理方法与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种子完全不同,一般是将种子浸种后放入冰箱的冷藏室,或将种子用纱袋包好后,将其吊在水井中离井水水平面30~50cm的高度,以促进种子发芽,催芽过程种每天用冷水冲洗检查一次,待80%左右的种子露白后停止催芽。4.4 播种

无论是进行夏季有土育苗和无土育苗,播种前应将苗床或育苗基质播种浇透水,再根据不同育苗方式、不同蔬菜种类进行播种,采用穴盘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的都是采用点播方式,视种子质量每穴播种1~2粒,夏季由于温度高,蒸发量大,播种后应注意用营养土覆盖,茄果类蔬菜和瓜类蔬菜的覆土厚度为1~1.5cm,甘蓝类和绿叶蔬菜类的覆土厚度为0.5~1cm,覆盖的营养土应是经过预先消毒的,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应用细土将钵与钵之间的空隙填充。对于采用有土育苗的苗床多采用撒播或条播的方法,一般甘蓝类和绿叶蔬菜类的种子比较小,可采用撒播的方法,为了保证撒播的均匀,可将种子与适量细土或沙混匀后进行撒播,播种后亦应覆土。覆盖方法同无土育苗。夏季蔬菜播种一般选择在下午进行,夏季由于蔬菜幼苗生长快,一般不进行分苗,播种密度较冬春蔬菜育苗时的密度小一些。5 育苗后的管理 5.1 设施覆盖

夏季蔬菜播种育苗后可直接将遮阳网覆盖在苗床上,待幼苗出土后将遮阳网换成小拱棚,由于小拱棚的空间较矮,覆盖后易引起温度升高,推荐采用中拱棚或塑料大棚进行育苗,将遮阳网覆盖在园艺设施的表面,并用压膜线固定,通风效果较采用小拱棚覆盖的好。夏季育苗时蚜虫发生重,极易引起病毒病的传播,育苗时应尽可能采用防虫网覆盖,如果育苗季节暴雨频繁,应在育苗设施上外加塑料薄膜,使育苗设施具有防雨功能。

5.2 温度管理

夏季育苗时温度高,温度的调控相对困难,采用遮阳网覆盖后可以适当降低育苗设施内的温度。在育苗管理中应密切注意苗床内温度的变化,如果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应将设施四周的裙膜全部去掉,以加强通风;晴天无雨的晚上可将遮阳网揭开,保证育苗过程中有一定的温差。

5.3 水分管理

夏季蔬菜育苗时很容易产生徒长苗,与育苗过程中水分管理不当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育苗前应一次性浇足水,到幼苗出土子叶展开期间不浇水,子叶出土后根据苗情和基质含水量进行浇水,苗床应做到“宁干勿湿”,如果浇水量大,则很容易引起徒长。5.4 光照管理

目前南方地区蔬菜夏季育苗中已经普遍采用遮阳网覆盖,在减轻强光照辐射危害和防止暴雨对幼苗的冲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在整个育苗季节中一直采用遮阳网覆盖,在阴天和光照不太强烈的早晚,应将遮阳网去掉,保证幼苗接受充足的阳光,才能达到培育壮苗的效果。

5.5 及时进行根外追肥

夏季蔬菜幼苗生长迅速,尽管在培养土或育苗基质中已经预先混入了肥料,在育苗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营养不足的情况,育苗过程中应根据苗情采用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片喷施,以促进幼苗的生长。5.6 病虫害防治

夏季是病虫害多发的季节,育苗过程中应注意病虫害防治。夏季蔬菜育苗时易发生的虫害是蚜虫、菜青虫、蝼蛄、小地老虎等,易发生的病害是猝倒病、疫病、立枯病、病毒病等。对于蚜虫的防治,除了采用防虫网和选用银灰色薄膜覆盖外,可用功夫或天王星乳油等药剂喷杀。甘蓝类蔬菜育苗易发生菜青虫,可用高效Bt可湿性粉剂、敌百虫和灭幼脲3号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蝼蛄和小地老虎除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外,可用辛硫磷或敌敌畏乳剂进行灌根,或用敌百虫原粉拌炒香的麦麸制成毒饵进行诱杀。猝倒病、疫病可用杜邦克露、大生、杀毒矾或甲霜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病毒病可用病毒A、植病灵等药剂防治。

蔬菜育苗棚苗床技术及管理技术

(2010-06-06 16:25:38)转载 标签: 分类: 蔬菜种植技术

杂谈

蔬菜育苗历来是蔬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其各自所用的设施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冷床育苗;快速育苗(工厂化育苗)

寿光农业技术员协会在政府号召下,向全国各地推荐有技术专长的农业人才。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温室结构和材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对保护地蔬菜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公司有数十年的温室承建经验,曾承建过山东、北京、河北、山西、河南、新疆、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全国各地的5000多座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公司现拥有铲车、挖土机、推土机、旋耕机等大棚建设机械30多台套。凭借过硬的大棚建设技术和良好的公司信誉,赢得了各地客户的好评。公司不断推陈出新,可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环境位置、不同的经济条件,建造你所满意的温室。

快速育苗主要配套技术设备

(一)、营养钵有土育苗的设施和材料

1、大棚及覆盖材料:育苗棚材料采用无机复合材料建造或镀锌钢管大棚,一般跨度8米左右,长度不限,也可采用连栋大棚和温室作育苗棚。覆盖材料主要有薄膜、遮阳网、无纺布、防虫网等。

2、育苗土壤

材料准备好后,再加入0.5%过磷酸钙浸出液。配制比例如下: 菜园土 有机肥 砻糠灰

育苗床 50% 10-20% 40-30% 营养钵 50% 20-30% 30-40%

消毒:用恶霉灵消毒,可以防治猝倒病和菌核病。

3、苗床规格和铺设:

一般8米跨度的大棚内设两个电热温床,中间走道60公分,两边各一个苗床2米宽,边缘留70公分宽,摆放草帘用。

番茄苗床电热线功率标准:90-100w/m2,线距(600w)7.5cm,(800w)8-9cm。布线的时候,电热线的两个接头应在同一个方向,并且不能将电热线剪断或捆扎在一起。

4、营养钵:采用直径10-12厘米黑色塑料钵移苗。采用这种塑料钵育苗,秧苗健壮生长快,根系发达,地上部和根系的鲜重和干重均有明显的增加,同时操作方便、省工、定植大田完全不伤根、恢复快。

(二)、穴盘轻基质无土育苗的设施和材料

穴盘育苗是70年代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以草炭、蛭石为基质,穴盘为育苗容器,以机械精量播种机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体系,配合现代温室大棚或塑料大棚,进行蔬菜等作物育苗技术的专业化、工厂化和商品化生产。

1、苗床设置在标准钢架大棚内育苗可分设左右两个苗床,中间留一条操作道。苗床的规格为:冬春季育苗床宽1.65m,每床纵向排列5排育苗盘,两床间操作道宽0.7m,苗床与大棚两侧边缘间距为1.0m;夏秋季育苗床宽2m,每床纵向排列6排育苗盘,两床间的操作道宽0.6m,床与大棚两侧边缘间距为0.7m。苗床的长度可视大棚的具体情况而定。按照以上苗床的设置,每667㎡育苗棚冬春育苗可放置2000只育苗盘,夏秋季育苗可放置2400只育苗盘。连栋大棚可根据上述方法排列育苗盘。

育苗时在苗床表面铺设一层没有破损的薄膜,起到隔热、保湿,防止多余的水分和营养液渗入地下。冬春育苗的苗床要在薄膜上铺设电加温线,再将育苗盘平铺在电加温线上,电加温线铺设的功率为120W/㎡。近几年来,我市将电加温线铺设的方法进行改进,由苗床地表加温改为苗床空气加温,方法是将电加温线架设在苗床小拱棚内距离育苗盘板20cm高度的水平空间上。

2、营养液池穴盘轻基质育苗的施肥采用喷洒的形式,营养液池的建造可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修建,容积大小以苗床面积喷施1.5kg/㎡的标准来配置。

3、育苗盘无锡地区多采用长53cm,宽33cm,厚5cm的聚苯乙烯发泡材料穴盘,穴盘底部每行小孔之间各有一道棱,约厚5mm,便于分隔穴盘和底部薄膜,防止粘连,同时营养液喷洒后利于残液流淌,使植株根部空气能够流通。穴孔形状呈倒圆台形,规格有63孔和40孔两种。63孔穴盘单孔基质重量6-8g,适合株型较小的蔬菜品种育苗,如:甘蓝类、豆类、黄瓜、甜瓜、丝瓜等。40孔穴盘单孔基质为20-30g,苗距间隔大,孔径大,基质装量多,单株苗的营养面积大,有利于培养壮苗大苗,茄果类、南瓜、冬瓜、西瓜、等蔬菜的育苗可选用40孔板。

对于育苗盘的消毒可以用200倍的福尔马林消毒,将工具浸泡后取出用薄膜覆盖5-7天后取出,待药味散发后使用。

4、育苗基质根据近几年的试验和筛选,目前无锡地区多采用煤渣、砻糠灰、珍珠岩三种材料经加工处理后,按1:1:1的等体积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珍珠岩也可采用蛭石或食用菌下脚料来代替。煤渣要经过半年以上雨淋并经过粉碎过筛后使用。配制时定量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同时注意基质的含水量和酸碱度,配制好后放在室内,用塑料薄膜覆盖待用。

5、营养液穴盘轻基质育苗过程中需要喷洒含有氮、磷、钾、钙、镁、硫、铁7种大量元素和锰、硼、锌、铜、钼5种微量元素的营养液肥。由于营养液的配制过程比较复杂,一般由蔬菜技术部门统一配制,育苗单位取回使用前按其组合物的先后溶解顺序,依照一定比例混合兑水稀释使用。

三、快速育苗的基本流程

1、播前处理

播种期的确定番茄营养钵有土育苗苗龄:75-80天,穴盘轻基质所育秧苗适宜苗龄60-65天,根据定植期推算出各品种播种日期。

浸种 温汤浸种法,50-55°C(两份热兑一份凉),不断搅拌,保持20分钟,不断添加热水保持。浸种4-6小时。

消毒:将浸种后的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常温浸泡20分钟,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防治番茄烟草花叶病毒。

用种子重量0.3%-0.4%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福美双对种子苗期病害的病原菌有杀伤力,可以防止蔬菜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是一种很好的种子处理剂。(对人鼻粘膜有刺激作用,使用时应该注意防护)

2、播种

播种量:3-5克/平方,(发芽率90%)500-700株/平方。

播种前在苗床上先浇足底水,使床土含有充足水分,以供给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喷水量一般要求8公分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为宜。播前喷水量不足,由于土壤干燥会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甚至使发芽的种子死芽。

晴天上午、中午,种子上拌入细土或细沙进行撒播,并分两遍撒播,力争均匀。播种后应用过筛的营养土盖种,覆盖的厚度约为0.5-1.0厘米左右,一般标准为种子厚度的3倍左右。盖土太厚不易出苗,盖土太薄秧苗易“戴帽”。隔10厘米放一小竹竿,盖上地膜。小竹竿的作用是利于透气以及防止地膜上的水滴成串,造成土壤板结,不利出苗。最后拱上竹篾,盖上薄膜,夜间草帘覆盖保温。

四、快速育苗苗床管理

1、发芽期

1)、播种至出苗 7-10天出苗,12天齐苗。此时要求床土水分充足,通气良好和适宜的温度,苗床温度25-30°C为宜,促其迅速出苗。大部分顶土出苗时揭膜;子叶“戴帽”时,及时撒盖湿润的细土,以助子叶脱壳。

具体:管理上盖严薄膜,仔细观测出苗情况,当种子大部分顶土出苗的时候,就应揭去床土上的地膜;其次,应管理好床土,防止土面裂缝。子叶“戴帽”时,要及时撒盖湿润的细土,以助子叶脱壳。

2)、子叶微展到破心 子叶展开,出现第一片真叶,此时的管理在于控水降温,白天20°C,夜间12-15°C。

具体:每天早晨八点半开始揭开小拱棚草帘或无纺布,待大棚气温上升到15°C时,再揭去小棚薄膜,秧苗多见阳光,促使秧苗绿化;下午三点半到四点盖好小棚薄膜和覆盖物,以利保温。阴雨天要注意揭帘见光,防止徒长。苗床的水分应维持在70%左右,由于小苗的营养土中的砻糠灰含量大、苗床温度高,所以水分的蒸发量较大,容易引起苗床是失水,也容易引起上干下湿的现象,此时要注意及时检查、及时补充水分。在浇水时要注意尽可能浇温水,过冷的水分降低床温,刺激幼苗生长。

2、幼苗期

在管理上即要保证根、茎、叶的生长正常,又要适当控制,促进叶原基大量发生和花芽分化。

温度:温度适当提高,白天20-25°C,夜间15-18°C。棚内薄膜早揭晚盖。间苗:子叶平展后,及时间苗。苗距的大小关系到光照条件和营养面积问题,小苗过分拥挤,光照条件差,营养面积小,幼苗生长瘦弱、徒长,严重影响秧苗素质。因此为了培育壮苗,一定要注意小苗的密度,一般小苗苗距在3.5厘米左右,每平方面积的苗数不宜超出650株。

水分管理:苗床一般不浇水,如中午秧苗叶表现萎蔫,可在晴天中午用喷壶一浇而过。

肥料管理:小苗苗床的肥料施用期间一般在进钵前进行,肥料以化肥为主,切忌使用新鲜人畜粪。化肥可以为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浓度为0.1%-0.2%。一般小苗苗床的营养土成份和养分含量已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一般只进行叶面追肥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小苗叶片发黄、长势不好,除了注意喷肥以外,还要检查营养土的酸碱度,如果过碱也会导致某些元素的吸收,造成秧苗对某些元素的缺失或过剩。

防病:小苗苗床的发病情况较轻,所以人们容易忽视防病工作。为了提高秧苗素质,减少和减轻病害发生的程度,苗期应该立足于“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用药防治,防止时间一般在齐苗后用药一次,入钵之前用药一次。药剂种类和浓度:(1)、400倍的铜铵合剂;(2)、500倍25%多菌灵;(3)、800倍80%的代森锌;(4)、500-600倍的70%代森锰锌。

以上几种农药可以交替施用,也可以对症下药,但必须坚持定期喷药防治。

3、移苗

番茄苗幼苗子叶平展后立即移入穴盘内,或者当2叶1心时,可以移入营养钵内。移苗前3天降低床温,进行低温锻炼,便于适应移苗后的环境。白天20°C,夜间10-15°C。具体做法:晴天早透棚,阴天早揭膜,延长通风时间,适当控制水份,分苗前半天或一天浇水。

时间宜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进行,随栽随浇水,一定要浇透。随后拱上竹篾盖好覆盖物。白天扣严大棚内的薄膜,中午阳光强时稍加遮荫,夜间加盖覆盖物。温度:一般来说,(一月上播种,2月上中移苗)2月中下旬,气温开始回升,只要大棚、小棚密闭保温的话,白天温度可以维持在25°C,夜间15°C左右,此时就不再进行加温了,全靠太阳照射来维持棚内的温度了。但这个时期气温极不稳定,光照条件也较差,阴雨天多,所以要注意保温,尤其是夜间的保温,不能疏忽。在汗流来时,在大棚内重新覆盖草帘,提高抗寒保暖效果。移苗后10天左右,幼叶开始生长表明活棵。此时注意通风降温,苗床白天保持22-25°C,夜间10-15°C。

白天揭小拱棚,幅度由小到大,几天后苗已完全活棵老练,可透揭大棚,以便进一步降低苗床湿度。秧苗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可利用调节夜晚温度的高低,并结合白天的通风透光来控制秧苗徒长和细弱,生长过快,降低夜温;生长过慢和心叶不舒展或停顿生长,应升高夜温。升降夜温可以借助覆盖草帘时间的迟早和白天透大棚等手段来调节。

通风:应注意在下风口,避免冷风直接吹苗,开始由小到大,风口经常调换位置。遇到阴、雨天,大棚也应揭去草帘和薄膜,晚上提前盖苗;或撒干营养土掺和多菌灵。

水分:此时苗的需水量大,但由于阴雨天多、湿度大,所以随时观察苗床和营养钵湿度情况,决定浇水量。时间选在晴好的中午前后,以免温度下降。

肥:缓苗后,促进秧苗发根和壮棵,在天气在连续几天晴天,苗床较干燥的情况下,以清水粪为宜。另外可用0.3%左右的过磷酸钙结合防病进行喷洒,对培育壮苗,提早成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化肥:可以用0.3%磷酸二氢钾和尿素0.3%,也可以使用0.3%复合肥,浓度大小可以随苗的长大而加大,但不能超过0.5% 追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时间:应在晴天上午10-12小时,不能在傍晚和阴雨天之前。(2)、追肥第二天尽早通风、降湿、防肥害。(3)、追肥结合中耕。(4)、对不同种类蔬菜追肥不因强求一律,一般番茄1-2次,辣椒、茄子3-4次。

采用穴盘轻基质育苗要喷洒营养液。一般茄果类从子叶平展到第一真叶平展时,使用1/3标准浓度(一个单元组合包装的配制原料稀释配制成1000kg的营养液),每两天喷一次。冬春季节在白天温度偏高时喷洒。

防病:关于病害的防治用药种类,前面已叙述了,入钵后一般10天喷一次药,到定植前喷2-3次。同时注意苗床除草。

4、转盘和拉钵当苗长到一定大小时,穴盘轻基质育苗要进行转盘处理,将苗床中间的苗盘与苗床四周的苗盘对调,重新排列。营养钵育苗则要拉钵,及时拉钵,能防止秧苗拥挤,而降低秧苗的素质,以促进秧苗生长一致。

5、炼苗

为使苗适应定植后的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必须采用通风降湿和减少土壤湿度措施来锻炼秧苗。

如果夜间无大风或低温,草帘可逐步不盖,即使盖白天应早揭;大幅度的透大棚,白天床温15-20°C,健壮的番茄苗可降低到5-8°C。在秧苗不受冻的限度内,降低夜间温度,大棚内可去掉小拱棚薄膜。寒流来时也要注意保温。适当控制水分。

通过炼苗后,由于低温低、水分少,秧苗叶片中含水量减少叶色浓,新根停止生长,因此,炼苗后马上定植大田缓苗时间长。为了缩短缓苗时间,应在定植前2天适当提高床温,满足水分,使其幼苗再开始发根,这样定植到大田后,缓苗快、抗逆性强。希望大家注意这条措施的应用。

一、育苗历史情况

蔬菜育苗历来是蔬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蔬菜栽培技术的一个特色特色。无锡市的蔬菜育苗技术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根据其各自所用的设施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冷床育苗;快速育苗(工厂化育苗)。从1955年到1976年为冷床育苗阶段。这种冷床育苗苗龄长、素质差、用工多、成本高,受自然气候影响大,严重威胁夏菜生产。

从1977年开始进入快速育苗应用阶段并逐渐开始推广。这种育苗形式具有省种省工省成本,缩短苗龄素质好的优点,又可以集中管理,人工控制好气候,受自然灾害影响小。

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育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土育苗因其操作方便,适宜大批量生产,且能有效减少土传病害而逐步取代传统营养钵有土育苗,使我市蔬菜种苗工厂化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快速育苗主要配套技术设备

(一)、营养钵有土育苗的设施和材料

1、大棚及覆盖材料:无锡地区普遍采用简易镀锌钢管大棚,一般跨度6米左右,长度不限,也有用竹架大棚,若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采用连栋大棚和温室作育苗棚。

覆盖材料主要有薄膜、遮阳网、无纺布、防虫网等。

2、育苗土壤:

应在3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瓜类的肥沃土地上选取表土,一般最好在种过豆类、蒜类的土地上取土,选准田块之后,进行翻晒、一个星期后,施用80-100担的浓大粪或猪粪,再耕、耙、晒透,经过2-3个回合后,可过筛堆积,留作备用。然后在9-10月期间,将鸡灰、羊灰、猪粪、河泥、垃圾等晒干并捣碎,然后一层层堆叠,并一边堆,一边淋水或泼入粪尿,使其充分发酵,以便备用。砻糠灰一般是用隔年的陈灰较好,这样碱性低,不伤苗。

以上三种材料准备好后,就进行配制,同时再加入0.5%过磷酸钙浸出液。配制比例如下:

菜园土 有机肥 砻糠灰

育苗床 50% 10-20% 40-30% 营养钵 50% 20-30% 30-40%

消毒:用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消毒,可以防治猝倒病和菌核病,一般用千分之五的福尔马林喷洒土壤,拌匀后堆置,再用薄膜密封5-7天,然后揭开薄膜待药味挥发后再使用。

3、苗床规格和铺设:

一般6米跨度的大棚内设两个电热温床,中间走道60公分,两边各一个苗床2米宽,边缘留70公分宽,摆放草帘用。

番茄苗床电热线功率标准:90-100w/m2,线距(600w)7.5cm,(800w)8-9cm。铺设方法:

第一层:放入3厘米左右的隔热层(碎稻草、稻壳、木屑、砻糠灰)。第二层:布电热线。

第三层:铺营养土,厚度为5-6厘米。

布线的时候,电热线的两个接头应在同一个方向,并且不能将电热线剪断或捆扎在一起。

4、营养钵:采用直径10-12厘米黑色塑料钵移苗。采用这种塑料钵育苗,秧苗健壮生长快,根系发达,地上部和根系的鲜重和干重均有明显的增加,同时操作方便、省工、定植大田完全不伤根、恢复快。

(二)、穴盘轻基质无土育苗的设施和材料

穴盘育苗是70年代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以草炭、蛭石为基质,穴盘为育苗容器,以机械精量播种机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体系,配合现代温室大棚或塑料大棚,进行蔬菜等作物育苗技术的专业化、工厂化和商品化生产。

无锡郊区结合当地栽培习惯和特点,进行了手工批量生产冬春穴盘秧苗的工作。在一定厚度的泡沫板上打成孔穴,装入轻基质进行育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苗床设置在标准钢架大棚内育苗可分设左右两个苗床,中间留一条操作道。苗床的规格为:冬春季育苗床宽1.65m,每床纵向排列5排育苗盘,两床间操作道宽0.7m,苗床与大棚两侧边缘间距为1.0m;夏秋季育苗床宽2m,每床纵向排列6排育苗盘,两床间的操作道宽0.6m,床与大棚两侧边缘间距为0.7m。苗床的长度可视大棚的具体情况而定。按照以上苗床的设置,每667㎡育苗棚冬春育苗可放置2000只育苗盘,夏秋季育苗可放置2400只育苗盘。连栋大棚可根据上述方法排列育苗盘。

育苗时在苗床表面铺设一层没有破损的薄膜,起到隔热、保湿,防止多余的水分和营养液渗入地下。冬春育苗的苗床要在薄膜上铺设电加温线,再将育苗盘平铺在电加温线上,电加温线铺设的功率为120W/㎡。近几年来,我市将电加温线铺设的方法进行改进,由苗床地表加温改为苗床空气加温,方法是将电加温线架设在苗床小拱棚内距离育苗盘板20cm高度的水平空间上。

2、营养液池穴盘轻基质育苗的施肥采用喷洒的形式,营养液池的建造可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修建,容积大小以苗床面积喷施1.5kg/㎡的标准来配置。

3、育苗盘无锡地区多采用长53cm,宽33cm,厚5cm的聚苯乙烯发泡材料穴盘,穴盘底部每行小孔之间各有一道棱,约厚5mm,便于分隔穴盘和底部薄膜,防止粘连,同时营养液喷洒后利于残液流淌,使植株根部空气能够流通。穴孔形状呈倒圆台形,规格有63孔和40孔两种。63孔穴盘单孔基质重量6-8g,适合株型较小的蔬菜品种育苗,如:甘蓝类、豆类、黄瓜、甜瓜、丝瓜等。40孔穴盘单孔基质为20-30g,苗距间隔大,孔径大,基质装量多,单株苗的营养面积大,有利于培养壮苗大苗,茄果类、南瓜、冬瓜、西瓜、等蔬菜的育苗可选用40孔板。

对于育苗盘的消毒可以用200倍的福尔马林消毒,将工具浸泡后取出用薄膜覆盖5-7天后取出,待药味散发后使用。

4、育苗基质根据近几年的试验和筛选,目前无锡地区多采用煤渣、砻糠灰、珍珠岩三种材料经加工处理后,按1:1:1的等体积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珍珠岩也可采用蛭石或食用菌下脚料来代替。煤渣要经过半年以上雨淋并经过粉碎过筛后使用。配制时定量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同时注意基质的含水量和酸碱度,配制好后放在室内,用塑料薄膜覆盖待用。

5、营养液穴盘轻基质育苗过程中需要喷洒含有氮、磷、钾、钙、镁、硫、铁7种大量元素和锰、硼、锌、铜、钼5种微量元素的营养液肥。由于营养液的配制过程比较复杂,一般由蔬菜技术部门统一配制,育苗单位取回使用前按其组合物的先后溶解顺序,依照一定比例混合兑水稀释使用。

三、快速育苗的基本流程

1、播前处理

播种期的确定番茄营养钵有土育苗苗龄:75-80天,穴盘轻基质所育秧苗适宜苗龄60-65天,根据定植期推算出各品种播种日期。

浸种 温汤浸种法,50-55°C(两份热兑一份凉),不断搅拌,保持20分钟,不断添加热水保持。浸种4-6小时。

消毒:将浸种后的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常温浸泡20分钟,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防治番茄烟草花叶病毒。

用种子重量0.3%-0.4%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福美双对种子苗期病害的病原菌有杀伤力,可以防止蔬菜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是一种很好的种子处理剂。(对人鼻粘膜有刺激作用,使用时应该注意防护)

2、播种

播种量:3-5克/平方,(发芽率90%)500-700株/平方。

播种前在苗床上先浇足底水,使床土含有充足水分,以供给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喷水量一般要求8公分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为宜。播前喷水量不足,由于土壤干燥会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甚至使发芽的种子死芽。

晴天上午、中午,种子上拌入细土或细沙进行撒播,并分两遍撒播,力争均匀。播种后应用过筛的营养土盖种,覆盖的厚度约为0.5-1.0厘米左右,一般标准为种子厚度的3倍左右。盖土太厚不易出苗,盖土太薄秧苗易“戴帽”。隔10厘米放一小竹竿,盖上地膜。小竹竿的作用是利于透气以及防止地膜上的水滴成串,造成土壤板结,不利出苗。最后拱上竹篾,盖上薄膜,夜间草帘覆盖保温。

四、快速育苗苗床管理

1、发芽期

1)、播种至出苗 7-10天出苗,12天齐苗。此时要求床土水分充足,通气良好和适宜的温度,苗床温度25-30°C为宜,促其迅速出苗。大部分顶土出苗时揭膜;子叶“戴帽”时,及时撒盖湿润的细土,以助子叶脱壳。

具体:管理上盖严薄膜,仔细观测出苗情况,当种子大部分顶土出苗的时候,就应揭去床土上的地膜;其次,应管理好床土,防止土面裂缝。子叶“戴帽”时,要及时撒盖湿润的细土,以助子叶脱壳。

2)、子叶微展到破心 子叶展开,出现第一片真叶,此时的管理在于控水降温,白天20°C,夜间12-15°C。

具体:每天早晨八点半开始揭开小拱棚草帘或无纺布,待大棚气温上升到15°C时,再揭去小棚薄膜,秧苗多见阳光,促使秧苗绿化;下午三点半到四点盖好小棚薄膜和覆盖物,以利保温。阴雨天要注意揭帘见光,防止徒长。苗床的水分应维持在70%左右,由于小苗的营养土中的砻糠灰含量大、苗床温度高,所以水分的蒸发量较大,容易引起苗床是失水,也容易引起上干下湿的现象,此时要注意及时检查、及时补充水分。在浇水时要注意尽可能浇温水,过冷的水分降低床温,刺激幼苗生长。

2、幼苗期

在管理上即要保证根、茎、叶的生长正常,又要适当控制,促进叶原基大量发生和花芽分化。

温度:温度适当提高,白天20-25°C,夜间15-18°C。棚内薄膜早揭晚盖。间苗:子叶平展后,及时间苗。苗距的大小关系到光照条件和营养面积问题,小苗过分拥挤,光照条件差,营养面积小,幼苗生长瘦弱、徒长,严重影响秧苗素质。因此为了培育壮苗,一定要注意小苗的密度,一般小苗苗距在3.5厘米左右,每平方面积的苗数不宜超出650株。

水分管理:苗床一般不浇水,如中午秧苗叶表现萎蔫,可在晴天中午用喷壶一浇而过。

肥料管理:小苗苗床的肥料施用期间一般在进钵前进行,肥料以化肥为主,切忌使用新鲜人畜粪。化肥可以为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浓度为0.1%-0.2%。一般小苗苗床的营养土成份和养分含量已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一般只进行叶面追肥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小苗叶片发黄、长势不好,除了注意喷肥以外,还要检查营养土的酸碱度,如果过碱也会导致某些元素的吸收,造成秧苗对某些元素的缺失或过剩。

防病:小苗苗床的发病情况较轻,所以人们容易忽视防病工作。为了提高秧苗素质,减少和减轻病害发生的程度,苗期应该立足于“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用药防治,防止时间一般在齐苗后用药一次,入钵之前用药一次。药剂种类和浓度:(1)、400倍的铜铵合剂;(2)、500倍25%多菌灵;(3)、800倍80%的代森锌;(4)、500-600倍的70%代森锰锌。

以上几种农药可以交替施用,也可以对症下药,但必须坚持定期喷药防治。

3、移苗

番茄苗幼苗子叶平展后立即移入穴盘内,或者当2叶1心时,可以移入营养钵内。移苗前3天降低床温,进行低温锻炼,便于适应移苗后的环境。白天20°C,夜间10-15°C。具体做法:晴天早透棚,阴天早揭膜,延长通风时间,适当控制水份,分苗前半天或一天浇水。

时间宜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进行,随栽随浇水,一定要浇透。随后拱上竹篾盖好覆盖物。白天扣严大棚内的薄膜,中午阳光强时稍加遮荫,夜间加盖覆盖物。温度:一般来说,(一月上播种,2月上中移苗)2月中下旬,气温开始回升,只要大棚、小棚密闭保温的话,白天温度可以维持在25°C,夜间15°C左右,此时就不再进行加温了,全靠太阳照射来维持棚内的温度了。但这个时期气温极不稳定,光照条件也较差,阴雨天多,所以要注意保温,尤其是夜间的保温,不能疏忽。在汗流来时,在大棚内重新覆盖草帘,提高抗寒保暖效果。移苗后10天左右,幼叶开始生长表明活棵。此时注意通风降温,苗床白天保持22-25°C,夜间10-15°C。

白天揭小拱棚,幅度由小到大,几天后苗已完全活棵老练,可透揭大棚,以便进一步降低苗床湿度。秧苗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可利用调节夜晚温度的高低,并结合白天的通风透光来控制秧苗徒长和细弱,生长过快,降低夜温;生长过慢和

心叶不舒展或停顿生长,应升高夜温。升降夜温可以借助覆盖草帘时间的迟早和白天透大棚等手段来调节。

通风:应注意在下风口,避免冷风直接吹苗,开始由小到大,风口经常调换位置。遇到阴、雨天,大棚也应揭去草帘和薄膜,晚上提前盖苗;或撒干营养土掺和多菌灵。

水分:此时苗的需水量大,但由于阴雨天多、湿度大,所以随时观察苗床和营养钵湿度情况,决定浇水量。时间选在晴好的中午前后,以免温度下降。肥:缓苗后,促进秧苗发根和壮棵,在天气在连续几天晴天,苗床较干燥的情况下,以清水粪为宜。另外可用0.3%左右的过磷酸钙结合防病进行喷洒,对培育壮苗,提早成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化肥:可以用0.3%磷酸二氢钾和尿素0.3%,也可以使用0.3%复合肥,浓度大小可以随苗的长大而加大,但不能超过0.5% 追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时间:应在晴天上午10-12小时,不能在傍晚和阴雨天之前。(2)、追肥第二天尽早通风、降湿、防肥害。(3)、追肥结合中耕。(4)、对不同种类蔬菜追肥不因强求一律,一般番茄1-2次,辣椒、茄子3-4次。

采用穴盘轻基质育苗要喷洒营养液。一般茄果类从子叶平展到第一真叶平展时,使用1/3标准浓度(一个单元组合包装的配制原料稀释配制成1000kg的营养液),每两天喷一次。冬春季节在白天温度偏高时喷洒。

防病:关于病害的防治用药种类,前面已叙述了,入钵后一般10天喷一次药,到定植前喷2-3次。同时注意苗床除草。

4、转盘和拉钵当苗长到一定大小时,穴盘轻基质育苗要进行转盘处理,将苗床中间的苗盘与苗床四周的苗盘对调,重新排列。营养钵育苗则要拉钵,及时拉钵,能防止秧苗拥挤,而降低秧苗的素质,以促进秧苗生长一致。

5、炼苗

为使苗适应定植后的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必须采用通风降湿和减少土壤湿度措施来锻炼秧苗。

如果夜间无大风或低温,草帘可逐步不盖,即使盖白天应早揭;大幅度的透大棚,白天床温15-20°C,健壮的番茄苗可降低到5-8°C。在秧苗不受冻的限度内,降低夜间温度,大棚内可去掉小拱棚薄膜。寒流来时也要注意保温。适当控制水分。

通过炼苗后,由于低温低、水分少,秧苗叶片中含水量减少叶色浓,新根停止生长,因此,炼苗后马上定植大田缓苗时间长。为了缩短缓苗时间,应在定植前2

设施蔬菜产业 第6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温室,蔬菜产业,对策

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西段北麓。受冬季时间长、气候严寒的制约, 当地深冬蔬菜生产能力有限, 需从外地大量调运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发展设施蔬菜, 对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促进边境少数地区农民增收、边防巩固意义深远。

1 博乐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设施蔬菜产业总体规模小, 经济效益较低

目前博乐市有日光温室1213座, 生产面积60hm2;塑料中小拱棚2287座, 生产面积350hm2。日光温室一般一年种植2~4茬, 年纯收入0.6~2万元。塑料中小棚采取春提早种植一茬, 主要种植西甜瓜、蔬菜, 年纯收入0.3~0.5万元。全市设施蔬菜总产值0.24亿元, 仅占农业总产值的4.41%。

1.2 设施温室陈旧老化

博乐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 虽然近年钢架结构半地下式温室建造技术不断推广, 但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温室仍为竹木结构, 温室墙体薄, 保温效果差。

1.3 设施温室布局分散, 不利于标准化管理

2009年以前所建温室多数为农户自建, 缺乏统一规划, 整体布局分散, 难以实行标准化、集约化管理。

1.4 设施蔬菜市场供求不平衡

生产淡季时有70%~80%的蔬菜需要外地供应, 生产旺季时仍然有20%~30%的蔬菜需要外地供应;设施蔬菜品种单一, 常规蔬菜居多, 反季节新特优品种短缺, 不能满足广大群众蔬菜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1.5 设施蔬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

目前已被认定的无公害设施蔬菜品种仅有黄瓜、生菜、西葫芦、番茄、茄子、茼蒿、油麦菜、韭菜8个品种;有注册商标的品牌蔬菜仅有1种。由于没有品牌, 难以实现产品农超对接和优质优价。

2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2.1 改造升级传统设施蔬菜产业

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高起点建设的原则, 实施老旧温室改造工程。采取推广温室节水滴管设备、配套人工增温设施和保温覆盖物等措施, 达到“改造棚型、优化结构、标准生产、提质增效”目标。

2.2 改进温室建造技术, 打造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基地

温室集中连片建造地点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 地下水位低, 无盐碱, 靠近水源, 平坦开阔, 大风灾害性天气少, 阳光充足的地方。温室方位采取东西延长, 坐北向南并偏西5~8°;温室间距7~8m;温室南北总跨度7~7.5m, 棚内跨度6m, 栽培床长5~5.5m, 每栋面积400~800m2。选用长后坡节能半地下日光温室设计。

2.3 选择适销对路种植品种, 优化设施蔬菜品种结构

改变传统生产结构, 引导菜农优化不同季节蔬菜供应品种。实施精品战略, 引进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设施蔬菜栽培专用品种, 满足市场对设施蔬菜不同消费需求。以大宗蔬菜为主, 新、优、特、稀有蔬菜为辅, 合理安排蔬菜种类。大宗蔬菜主要包括:茄果类 (番茄、辣椒、茄子) , 瓜类 (黄瓜、丝瓜、西葫芦、苦瓜等) , 豆类、叶菜类 (油白菜、大白菜、生菜、菠菜、油麦菜、茼蒿、芹菜等) 。新特优稀有蔬菜主要有:樱桃番茄、彩色甜椒、迷你黄瓜、洋香瓜、樱桃萝卜, 迷你南瓜、紫背天葵、蛋茄、荠菜、板叶芝麻菜、蒲公英、仙人掌等。

2.4 优化温室茬口设计

2.4.1 两茬模式。

采取两茬种植或多茬种植, 有效避开严冬寒冷天气。 (1) 春提早黄瓜 (套种叶菜) —秋延晚豆类。春提早黄瓜12月底至元月上旬育苗, 2月上旬至2月底定植, 6月底、7月初拉秧, 6月中旬隔黄瓜株点播菜豆、豇豆等。 (2) 春提早果菜并套种绿叶菜—叶菜类。春提早果菜主栽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等果菜类, 果菜收获后, 种植油白菜、菠菜、油麦菜、生菜、香菜、苘蒿等叶菜。

2.4.2 三茬模式。

按照“春提早”、“秋延晚”错开时令增效益的原则, 实行集中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移栽、统一生产管理方式。主要采用推广五种模式: (1) 春提早果菜—秋延晚豆类—叶菜类; (2) 叶菜类—春提早茬—叶菜类; (3) 提早果菜—叶菜—平菇; (4) 蘑菇—春提早茬—叶菜; (5) 春提早果菜—秋延晚果菜—叶菜。

2.5 加大设施蔬菜营销和流通体系建设

重点扶持设施蔬菜基地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加工、储存、保鲜、速冻、脱水等产业化经营, 提高设施蔬菜产品附加值。在城镇社区设立便民蔬资源优势和边境互贸市场, 使设施蔬菜销售市场向口岸和周边县市延伸, 拓宽设施蔬菜销售空间。

2.6 加强设施蔬菜品牌建设

实施设施蔬菜品牌战略, 落实设施蔬菜产品地方标准, 推广无公害、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 加强设施蔬菜生产投入品管理, 规范产品等级、包装、加工、贮藏保鲜、运输、商标管理, 确保基地产品质量、外形、色泽、重名度。

2.7 加大设施蔬菜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设施蔬菜产业 第7篇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建成了以新绛、榆次、清徐、寿阳、长子等县、区为重点的专业生产基地, 形成了以番茄、黄瓜、青椒、甘蓝等为主导产品的生产格局。截至“十一五”期末, 全省蔬菜面积42.21万hm2, 设施蔬菜面积达8.64万hm2, 农民年人均蔬菜纯收入548元, 创历史新高。

山西省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在全省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 明确提出发展目标:从2010年到“十二五”期末, 围绕“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 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到“十二五”期末, 全省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7万hm2 (含食用菌) , 达到16.08万hm2;按照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 建设200个蔬菜标准园;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面积10.05万hm2, 超过设施蔬菜面积的60%;农民年人均蔬菜纯收入新增500元;完成2万名蔬菜园艺工的培训鉴定。

二、规模化是设施蔬菜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1.小规模化单位弱小、身单力薄

设施蔬菜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金投入大, 技术要求高, 单户农民身处农村, 在资金的争取、技术和品种的引进及使用方面, 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使资金问题解决后温室建起来了, 技术及品种也难以占领前沿制高点, 弯路难以避免。

2.小规模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蔬菜的价格起起伏伏, 蔬菜种植户有时赚钱、有时候赔钱, 其主要原因是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种植户对市场的捕捉能力、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和把握能力不够;品种太多太杂, 难以形成拳头产品, 知名度不足以吸引远方客商;农民生产规模小, 农产品批量小, 质量差, 履约率低, 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小规模造成蔬菜种植成本的增加;难以容纳最新技术, 不可能引进新品种;一家一户吸引不到经济人, 建不成良好的销售渠道, 最后影响经济效益。不少地方几起几落足以说明, 小规模对蔬菜产业的制约性和小规模的脆弱性。

三、关于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化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

现在的土地政策30年不变, 但是农民在种植意向选择上却千差万别, 因此土地流转工作, 田、林、路、渠、机、电、井配套工作, 销售市场的建立等较大工作都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大力度的支持协调。这就要求政府有良好的组织行为, 关键是要领导重视,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分管领导要具体抓, 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搞好组织工作, 使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统一规划, 工作协调, 措施到位。政府通过典型示范、政策优惠、资金补贴、配套设施等方式, 连续稳定地扶持至少3年, 依托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 使蔬菜产业走向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2. 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要狠抓基础设施和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扶持引导要持之以恒, 力争一次性形成规模, 竖起一面旗帜。在蔬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农民是有积极性的, 只要政策、资金倾斜、土地流转到位, 蔬菜设施就能很快建起。但是, 如果只重产前发动, 轻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销售服务, 导致效益下滑, 温室大棚被推掉, 这种典型村典型户的失败或者几起几落, 则会给设施蔬菜产业带来负面效应。

3. 以规模经营推动发展

适度的土地规模是设施蔬菜健康发展的前提,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 以土地规模经营来推动设施蔬菜规模健康发展。要做好土地流转的基础和保障工作, 大力引导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逐步形成设施蔬菜生产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方向发展, 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强化辐射带动能力。

4. 多方合作, 日益扩大规模

“人叫人干人不干, 效益带动千千万”。政府出面协调各个部门,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政策优惠牵动作用, 资金补贴催动作用, 设施配套促动作用, 主动为农户解决销路的后顾之忧。农户看到政府的决心, 投入设施蔬菜产业的热情大增, 使规模日益扩大。

5. 加大设施蔬菜技术培训力度

设施蔬菜产业的最终价值取向根本在于市场, 只有实现蔬菜产品商品化, 满足市场需求, 蔬菜产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加大蔬菜技术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蔬菜园艺工鉴定、有线电视课堂等方式, 解决农户种菜过程中的操作随意性, 不规范等问题, 推行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同时充分依靠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土专家等的技术力量为菜农提供日常的技术服务。按照蔬菜产品入市品牌化、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的要求, 引导农户为“卖”而产, 达到效益最大化。

6. 加大宣传力度

科学防治设施蔬菜病害 第8篇

1. 换茬后及时清棚

在前茬蔬菜收获后或后茬蔬菜种植前, 把棚内蔬菜的秸秆、杂草、病果、病花等清除出棚, 然后放火焚烧或深埋于离棚较远的地方。

2. 扣棚前消毒彻底

扣棚前一个月使用98%棉隆每亩20~25公斤全面进行土壤熏蒸消毒, 或定植前每亩用3公斤1%申嗪霉素药剂按400~500倍稀释, 对水均匀泼浇或喷淋, 使药液充分渗入土层, 对土壤内部和表面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定植前用甲醛 (福尔马林) 对墙体表面及墙缝内的杂菌进行消毒, 通风晾棚后再定植。

3. 提高植株综合抗性

施基肥多施生物菌肥, 可药肥双效。有益菌群在蔬菜根部土壤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与多种病原菌竞争营养, 从而抑制病原菌产生各种酶类以破坏植物病原菌细胞, 产生抗生素, 抑制各种病原菌生长;疏松土壤使蔬菜根系发达, 提高自身抗逆性。可选用E M菌肥料、腐殖酸冲施肥、高分子有机肥等, 每亩用100~200公斤为宜。

4. 大棚温度控制合理

菜农朋友应特别注意, 在大棚蔬菜的霜霉病、细菌性病害、灰霉病、菌核病发病严重时, 通风排湿是非常关键的, 但棚内温度不可过低, 否则影响蔬菜正常花芽分化, 蔬菜品质下降, 如茄子出现短花针或僵茄;黄瓜植株烂头或花打顶;椒类蔬菜易出现盘型果等。要想提高治疗效果, 可控制棚内温度在30~40℃, 2小时后再放风, 然后结合喷药防治, 会增强治疗效果。

5. 对症用药

设施大棚蔬菜土壤改良技术 第9篇

一、大棚蔬菜土壤养分变化

以达县大棚蔬菜土壤为分析对象, 分别对2年、5年和10年大棚土壤的养分变化进行了检测, 其结果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盐分、硝态氮也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递增, 5年左右的大棚土壤含量最高, 之后逐渐降低;而土壤pH值、全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 微量元素也逐渐降低。

二、大棚蔬菜土质退化的主要表现

1. 土壤板结, 盐渍化加重

在很多地区, 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的现象, 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 透气性降低, 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 土壤熟化慢, 造成土壤板结加重。其主要危害是造成根系下扎困难, 即使根系能扎下去, 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 出现沤根现象。大棚蔬菜过分强调高产, 化学肥料用量都偏多, 加之冬春季封闭较严实, 气温低, 光照弱, 蔬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低易积累硝酸盐, 大量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随着棚内温度的逐渐提高, 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水汽蒸发而带到土表, 又形成次生盐渍化, 初期有清霜和绿皮“青苔”, 中度危害土壤出现许多块状的红色胶状物, 干后变为“红霜”。严重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的“盐霜”, 阻碍了蔬菜的正常生长, 导致后期死苗枯萎加重发生。

2. 土传病害十分突出

由于受利益驱动、种植习惯和技能等条件限制, 种植模式单一, 连年季季种植同一作物, 重茬现象普遍。大棚蔬菜生产多年重茬会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 导致土壤性能变化, 寄生虫卵、病原在土壤中越积越多, 使得枯萎病、青枯病、颈基腐病、根腐病、根线虫等土传病虫害逐年加重, 蔬菜产量降低。达县很多蔬菜种植户反应大棚内种植的辣椒、番茄、黄瓜、茄子死株现象严重, 花钱买了很多药都不管用, 这正是重茬导致死苗死株的主要原因。

3. 土壤菌群失调

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的, 在土壤中起比较好的作用, 能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 会造成死苗、死株。因大棚蔬菜乱用、滥用和无效使用农药, 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 大量的有益菌也被灭杀。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 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 而有益菌又得不到补充, 导致土壤菌群失调, 严重的会造成整个土壤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4. 微量元素缺乏, 有机质偏低

蔬菜不但要吸收大量氮、磷、钾, 对钙、镁、硫、锌、钼、硼等中微量元素吸收也较多。由于菜农对此认识不足, 基本上不单施中微量元素, 仅靠有机肥和化肥来补充, 而大棚蔬菜种植复种指数又高, 随着一茬一茬的采收, 会带走大量的中微量元素。连作是蔬菜种植的普遍现象, 蔬菜连作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 特别是钙、铁、锌、钼、硼等中微量元素, 易引发缺素症发生, 导致生理性病害加重, 影响蔬菜生长发育, 产量减少, 品质下降。而近年来发展的大棚蔬菜, 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 多在3%以下, 离适宜的有机质含量4%~5%还有差距。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提高有机质含量是蔬菜可持续生产的重要保障。

三、大棚蔬菜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改良主要有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穴土置换和依托高科技等方法。大棚蔬菜改良应针对不同的情况, 综合运用各种改良方法, 配套各种先进科学的农艺管理措施, 才能持续发展。

1. 土壤板结, 盐渍化加重的土壤改良措施

(1) 中耕, 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中耕深度20~25cm, 有机肥主要以底肥为主。每亩用量3 000~5 000kg为宜, 最好不超过5 000kg。 (2) 适时通风换气, 改善光照条件。 (3) 大水漫灌, 冲淡盐分。对土壤中其盐分含量超过0.2%的菜田, 可按此方法进行。漫灌时间2~3小时为宜。 (4) 调整土壤pH值。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土壤pH值调整为中性或微酸性。 (5) 理沟排湿, 降低地下水位。水位降低, 土壤通透性得到改善, 有利于蔬菜根系生长。 (6) 使用化学改良剂。目前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的改良剂有很多种, 经笔者试用“汽巴松土精”较好, 每亩地用300g, 使用时将“汽巴松土精”掺30~40kg细土, 撒施到蔬菜的根部附近, 然后浇透水即可, 能较好地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2. 土传病害严重土壤的改良措施

(1) 合理轮作, 起土换土, 土壤科学消毒

建立科学的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同类蔬菜轮作。上茬收获后, 接茬可种植蒜苗、玉米等作物, 大蒜根系能分泌大蒜素, 杀灭土壤中部分残留的有害菌。有条件的地方可水旱轮作, 如种植空心菜、莲藕等。也可创新种植方式, 如农民与农民之间互换大棚, 采取种植不同的蔬菜进行轮作。也可将表土起出或利用下部新土或换新土。

(2)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1) 用甲醛溶液在定植前2周进行地面喷雾; (2) 用80%露速净、60%地旺或蜡质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 随耕地施入土中, 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土传病害发生。

(3) 生物酿热发酵土壤消毒

在夏秋季气温高时, 大棚土壤消毒可采用该方法, 如在大棚土表均匀覆盖20cm左右厚的稻草或谷壳, 撒生石灰1kg/m3, 再盖土3cm, 浇透水后, 用薄膜覆盖严实, 关上大棚, 闷棚10~15天即可。此方法对杀灭土传病害效果很好, 特别适宜于连作育苗大棚。

3. 土壤菌群失调的改良

单靠使用杀菌剂杀死土壤病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只能想办法补充土壤有益菌的数量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或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 使用生物农药, 达到以菌治菌, 使土壤中有益菌和有害菌重新达到一个平衡。目前, 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家园益微增产菌”, 每亩使用500g+50g助剂 (助剂的目的是养菌) , 掺土30~40kg, 根据地块情况, 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或使用蜡质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

4. 微量元素缺乏, 有机质偏低的土壤改良措施

(1) 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施用硝酸铵、硝酸钾等硝态氮肥后, 容易使蔬菜积累硝酸盐。不宜施用含氯化肥如氯化钾、氯化铵等, 因氯离子能降低蔬菜的淀粉及糖含量, 引起土壤板结。禁止使用碳酸氢铵, 因易挥发大量氨气, 易引起氨害。

(2)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

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蔬菜需肥量而定。氮肥要深施, 并与磷钾肥配合施用, 施后及时盖土。一般以10~12kg/亩纯氮为宜, 收获前20天停止追肥。

(3) 重施有机肥

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施用有机肥应注意充分腐熟, 否则施后继续发酵产生的热量会造成作物烧根, 还易将病菌虫卵带入棚内, 同时产生有害气体危害蔬菜。优质农家肥的每亩施用量应控制在3 000~5 000kg, 不宜超过5 000kg/亩。

(4) 平衡配施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

设施蔬菜栽培五项实用技术 第10篇

一、水后快速定植菜苗技术

1. 技术操作要求

蔬菜定植前,先给定植沟内浇足水,待水渗完后,左手提穴盘苗,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抓住菜苗茎秆,把菜苗带基质坨完整拔出,然后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基质坨,沿水下渗后留下的水位线,根据株行距将菜苗的基质坨按进泥中,使基质坨的四周与泥土紧密接触,基质坨上表面露出。

2. 技术评价

该项技术主要优点有五个。一是提高劳动效率:减去了挖穴、散苗、培土等工序,比传统的定植技术提高工效5倍以上。二是解决了定植深浅不一的问题:水后定植菜苗的深度容易掌握,一般不会出现定植过深或过浅的问题。三是解决了因地不平整,同一行苗浇水量不均的问题:传统定植技术的操作流程是先栽苗后浇水,栽苗时无法掌握同一行苗栽到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常常出现个别苗浇不到水或浇水较少的问题。应用此项技术,使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四是促使根系快速生长:定植后,因基质坨表面露出,根系的透气性好,阳光照射可使幼苗根系周围的温度比传统定植技术的高,所以发根速度快。五是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应用此项技术特别要注意: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把基质坨捏散,无法完成带土定植程序;此外,该项技术仅适宜穴盘苗的定植。

二、设施蔬菜深翻松土技术

1. 技术由来及操作要求

日光温室因长期不能使用大型机械耕作,只能使用旋耕机,经过数年后,土壤耕层不到20厘米,下面形成不透水的犁底层,浇水时多余的水不能下渗,积水会造成大量死苗现象。2012年,在洪洞县曹家庄设施番茄基地,所栽培的秋冬茬番茄曾出现大面积死苗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了“深耕松土破犁底,透气壮根防死苗”的设施栽培技术。此项技术的操作要求,就是在前茬蔬菜收获后、土壤适墒时,采用人工翻地,或拖拉机深松犁深松,深度达40厘米。

2. 技术评价

该项技术主要优点有五个。一是可打破犁底层:通过采取翻耕及深松措施,破坏因深翻不到位逐年提高的犁底层。二是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打破犁底层后,通过浇水可以使犁底层的部分盐分下渗到土壤深层,从而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三是有利于提高产量:打破犁底层后,土层增厚,理化性状改善,有利于蔬菜形成较大的根系,促进植株健壮,从而提高蔬菜产量。四是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打破犁底层后,土壤的透气性增强,更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达到减少病害发生的目的。五是减轻根系窒息死苗:打破犁底层后,土壤活土层加厚,透气性增强,根系呼吸强度加大,可减少根系窒息死亡的发生。应用此项技术应注意防止浇水过量问题,因犁底层被打破后,一旦浇水量过大,肥水会下渗到土壤较深层,造成水肥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

三、番茄授粉器高效无公害授粉技术

1. 技术操作要求

番茄授粉器由电瓶、高频振动棒和连接线组成。电瓶充电8小时,使用时把电瓶和高频振动棒连接线连接好。授粉时,把电瓶盒的背带挎到肩上,右手握住高频振动杆的手柄开关处,打开开关,高频振动杆开始震动,振动杆的尖端放到已开花的花序总柄上震动0.5秒即可达到授粉效果。一般4~5天震动授粉一次(不怕重复授粉),授粉应选择晴天的10时后进行。

2. 技术评价

该项技术主要优点有五个。一是提高劳动效率:采用授粉器授粉,比使用激素授粉提高工效7倍以上。二是提高产品安全性:采用授粉器授粉,果实中没有激素残留,从而提高番茄食用的安全性。三是减少畸形果的发生:过去使用激素授粉,是设施番茄畸形果形成的主要因素,采用授粉器授粉,没有激素的副作用,畸形果率减少了47%左右。四是减轻病害发生:番茄使用激素授粉,由于激素的强烈作用,造成番茄的花瓣肥大,夹在萼片和果实的柄部不能脱落。在设施的潮湿环境中,残留的干死花瓣容易被病菌感染,发生灰霉病和早疫病。而采用授粉器授粉技术,可大大减轻灰霉病和早疫病的发生。五是可改善果实品质:番茄采用授粉器授粉,属于自然的花粉授粉,授粉后,果实内种子多,果汁多,口味好,并且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要注意,在冬季1~2月份,设施内温度低,湿度大,花粉形成不好,采用该项技术效果不理想。

四、冬季黄瓜疏瓜护根保秧技术

1. 技术由来及操作要求

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进入冬季低温寡照阶段,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少,不能满足黄瓜的正常生长需求,首先表现为生长点新出叶片变小,茎蔓变细,弯瓜增多,叶片展平;其次是生长点逐步高出新出叶片,严重时生长点形成很多雌花,出现顶端开花。为了保证黄瓜的正常生长,不至于出现瓜打顶,就需要疏去大量幼瓜(瓜胎),把有限的营养物质供给黄瓜根系、生长点和叶片生长。应用此项技术多在低温寡照阶段,发现黄瓜叶片有变小的趋势时开始疏瓜,一般2~3片叶留1个瓜;生长点超出叶片高度时,3~4片叶留1个瓜;出现瓜打顶时不留瓜,并要把生长点能看到的雌花及时全部摘除,促其恢复营养生长和根系生长。一般到腊月底,不管黄瓜秧蔓好坏,都要把植株上的雌花全部摘除,使植株和根系在正月初十前能完全恢复,为夺取春季高产打下基础。

2. 技术评价

该项技术主要优点有三个。一是保护根系:疏瓜可以使黄瓜根系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保证根系正常生长。二是防止瓜打顶:疏瓜人为地控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可以使黄瓜的生长点和叶片正常生长,培育健壮的植株,从而防止瓜打顶现象的发生。三是提高春季产量:通过疏瓜措施,可以使黄瓜植株安全越冬,保持根系正常生长,为春季气温回升后取得高产打好基础。应用此项技术应注意两个操作细节:一是黄瓜生长点碰伤后难以恢复,所以疏瓜时动作要轻,尽量不要触碰生长点;二是摘除生长点上的幼瓜时,要防止操作不当伤到生长点。

五、黑色地膜覆盖保温降湿技术

1. 技术操作要求

该项技术实施分两种情况进行。一是定植后覆盖黑色地膜:在蔬菜浇过缓苗水造墒后,深锄栽培行,然后覆盖黑色地膜,把菜苗及时掏出,压好膜侧。二是直播田覆盖黑色地膜:可因地制宜选择覆盖方法。方法一:首先把黑色地膜覆盖到种植行,然后根据株行距的要求进行播种。方法二:适宜大粒种子,播种后,用黑色地膜覆盖,使地膜紧贴地面。出苗期间每天上午10时前,及时到田间仔细观察,发现出苗(苗顶膜)时及时打孔放苗。

2. 技术评价

该项技术使用黑色地膜,除了对土壤具有提温保湿作用外,还能发挥很好的除草作用。应特别注意的是,在高温季节覆盖黑色地膜,掏苗后不要让叶片和茎秆接触地膜,以防高温灼伤秧苗。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 邮编:041000)

设施蔬菜病害生态防治技术 第11篇

1 发病原因

1) 温室、大棚一旦建成难于移动, 加上重茬连作, 造成土传病害严重。

2) 湿度常处于饱和状态, 宜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3) 设施蔬菜生产为病菌提供了越冬场所。

4) 设施内密闭条件好, 多种有害气体易对植株造成损害。

5) 温度急剧变化, 引起生理障碍频繁发生。

2 生态防治技术

2.1 育苗1种子消毒

1) 温汤浸种:用55℃的热水浸种15~20min。

2) 药剂消毒:用40%甲醛100倍水溶液浸10~15min;或1%硫酸铜水溶液浸种5min;或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种20min;或2%氢氧化钠水溶液浸种20min;捞出后反复清洗。

2.2 移植

采用营养钵移植, 钵内装营养基质以利护根、保苗。

2.3 加强苗期管理

注意增光、保温、通风降湿, 及时覆土复壮, 保证幼苗整齐、均匀、茁壮。如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定植前进行低温炼苗, 提高秧苗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2.4 深翻土壤与整地晒田

1) 深翻:一般在秋季进行。通过深翻可把遗留在土表的病残体、菌核等翻到土壤深层, 促进病残体分解腐烂, 加速潜伏在病残体内越冬病菌死亡, 使菌核不能萌发出土。

2) 晒田:是指整地后的晒田。晒田可直接利用阳光紫外线杀菌。软腐细菌在表土干燥和阳光直射几个小时即可大部分死亡。

2.5 合理轮作与间套作

1) 合理轮作的基本原则: (1) 将深性与浅根性以及对养分要求差异较大的蔬菜轮作。 (2) 将豆科作物安排在轮作计划之中。轮作中适当配合豆科、禾本科蔬菜, 可增加有机质, 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 (3) 将有同种病虫害的蔬菜在年限上隔离开, 如黄瓜需隔2~3年, 番茄需隔3~4年, 西瓜、甜瓜需隔5~6年以上;尽量避免同科蔬菜连作。 (4) 选择根系分泌物相互促进或互不影响的蔬菜作为前后作。

2) 间套作的原则: (1) 生长期长短不同的蔬菜间套作; (2) 高矮秧不同的蔬菜间套作; (3) 喜光与耐荫的蔬菜间套作; (4) 根系深浅不同的蔬菜间套作; (5) 直立性与开展性蔬菜间套作。

2.6 合理灌溉

田间灌水过多或保护地内湿度过大, 是诱发许多病害的重要因素。在保证蔬菜对水的基本需求前提下, 应尽量减少灌水量。我区多采用膜下微灌技术。

2.7 病害防治

利用保护地环境可人为控制的特点, 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综合管理, 调控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的条件, 从而抑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1) 四段变温防治黄瓜霜霉病:揭苫后至14时, 温度控制在28±2℃, 14时至闭风, 温度控制在22±2℃, 盖苫至午夜, 温度控制在17±2℃, 午夜至揭苫, 温度控制在13±2℃。

2) 三段变温防治番茄灰霉病:揭苫至盖苫温度控制在24±2℃, 盖苫至午夜14±1℃, 午夜至揭苫温度控制在10±3℃。

3) 放风:外界最低气温低于10℃不能放夜风, 10℃时放夜风1h, 11℃时放夜风2h, 12℃时放夜风3h, 13℃时整夜放风, 15℃时夜脚薄膜全部揭开加大昼夜放风量。

4) 高温闷棚:黄瓜用44~46℃闷棚2h可抑制霜霉病7~10d不发展, 番茄灰霉病、叶霉病用38~40℃高温闷棚2h, 有明显抑制作用。

上一篇:美育现状下一篇:火灾检测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