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范文

2024-09-01

提高课堂范文(精选12篇)

提高课堂 第1篇

高中地理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 重在知识的理解、运用而后才能回答相关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培养起学习地理的兴趣、没有把握好课堂、没能听懂、理解知识, 要想提高是很难的, 课后付出再多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因此, 教师要向课堂要效率, 把握好这四十五分钟。

如何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 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 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注重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创新、自我完善的过程。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把对学习的把握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 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 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 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 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 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 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 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 教学效率自然会较好。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率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 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 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 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越多、越深, 备课的内容就越切合学生实际, 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要驾驭好课堂。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 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 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语言要过关。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 学生才会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明扼要, 内容具体, 生动形象, 富有感情, 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 要生动形象, 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 要严密准确, 深入浅出, 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 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

河北省河间市第四中学李富森

赅;讲述重点时, 可提高音量, 减慢语速, 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可暂时变换声调, 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 要富于感情, 声情并茂, 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 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 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 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 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 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 愿意上你的课, 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发生兴趣时, 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的地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四、引导学生课堂上要有激情, 情绪高涨、不倦怠、注意力集中

学生的情绪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此,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 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 精神振奋, 情绪高涨。上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去调动学生, 使学生不易疲劳、困倦。教师以饱满、愉快、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 真正用情去讲授, 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 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第2篇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陈绪梅

(江西省瑞昌市夏畈学区)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在不断深入,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和提高多种能力及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主题。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走进学生情感世界,要待生如友,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地指导和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教学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将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师授课要高效

1.营造符合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长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与学生的特点和长处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带动学生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高效率地协调好课堂中的人和事,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驾轻就熟,真正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2.提高自身技能,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能力

教师提高自身技能,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能力相当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在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从单一的传授者逐步向研究者过渡,特别是在教学中培养发现问题并紧追不放的精神。时刻保持住这种灵感的捕捉,就相当于把静态的资源动态化。只有教师自身技能的提高,()才能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生学习要高效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最忌目标不明,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按照知识点逐条落实,综合目标一次要达到什么等次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多听教师的意见,也可以利用同学商量,也可以自己制订,一旦目标制订,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

2.学习中要有高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依次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激发课堂活力 提高课堂效率 第3篇

关键词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营造合作课堂提高课堂实效 第4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实施策略,综合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探索过程, 采用问题教学法和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始终以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学得知识、经验和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从中看到,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关键词———合作, 这种合作是一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 我们称之为“小组合作学习”.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建立有效的合作课堂, 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接受, 也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如何建立有效合作课堂机制,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有效合理的小组, 是合作课堂成败的基础

现在有个别教师对合作课堂的认识不够, 认为合作学习徒有形式, 无其实效.其现象之一:虽然教师也让学生团团坐, 几个人在一起.但发言的大多数是优等生, 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就代表着整个小组的意见和想法, 教师则认为全组都学会了这样的合作没有人人参与, 容易挫伤部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认为只是陪衬.这样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 只能造成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部分学生更加厌学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分组不合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段进行不同的分工和提问, 如在复习导入旧知为新知作铺垫时, 让学困生来唱主角, 从而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归纳、整理;在探索新知识过程中, 可多发挥一下优等生的作用, 从而能带动中等生和学困生;在作业订正中多让中等生帮助学困生, 督促学困生及时订正, 从而中等生也得到了锻炼.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固定的学习小组中互为连动, 达到不同层次学生互相促进, 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分组合理教学的作用, 从而能够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

二、创设平等的合作情境, 是合作课堂成败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平等对话, 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有些教师则认为学生合作探究讨论, 教师却无所事事.究其产生的原因, 教师没有给学生创设好合作的平台.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 除了创设合作小组外, 还要创设动态的多向合作模式, 形成宽松的合作氛围, 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合作层面, 提高学生的合作频率.同时要信任学生, 鼓励学生参与交往, 教师在学习小组合作活动中, 要积极参与引导, 维持小组的合作气氛, 关注学生的合作心态, 并适当调节学生的合作心理, 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合作活动.这样, 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 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 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 将学习活动看做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 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合作的积极性.

三、充分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是合作课堂成功的条件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之上, 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碰到了障碍, 只有通过充分的合作交流、探究, 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只把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一味追求问题的解决, 课堂的完成, 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 不给学生留更多的思考空间, 学生还来不及思考, 就让优等生把结果说了出来, 甚至教师自己就把答案告诉给了学生.还有些教师为了追求高效课堂, 设计了大量的问题, 学生却没有掌握, 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 单纯看讲了多少知识点, 达不到合作学习目的,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些思考的时间.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合作课堂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许多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 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评价, 要对合作小组科学地评价, 就更要注重对学生合作的过程进行评价, 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保等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应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科学评价的目标, 形成“组内互相合作, 组间互相竞争”的局面, 通过评价, 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第5篇

一、切实加强预习环节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可是这方面重视不够。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任务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预习环节在学习中非常重要,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做到预习环节的落实。

二、狠抓展示的精彩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

课堂检测和课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减轻课业负担。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轻松,学习效率自然要高。

四、加强对学生自制力的培养

学生们有时课堂效果学习效率差,也与他们自身的学习习惯有关,有的学生边写边玩,这样就会导致学习不够专心,所以我们可通过兴趣性和学生的收获性,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让学生每一节都有所得,这样就会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走向良好的一面。

五、加强对学生自制力的培养

学生们有时课堂效果学习效率差,也与他们自身的学习习惯有关,有的学生边写边玩,这样就会导致学习不够专心,所以我们可通过兴趣性和学生的收获性,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让学生每一节都有所得,这样就会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走向良好的一面。

六、加强对学生课堂发言的锻炼

有的学生发言不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提问,让学生们有一种表现欲,这样再对善于发言的同学给予肯定,让学生们形成一种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七、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反思行为

学生自己可能不会反思,我们通过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总结,这样会引导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性,这样学生的学习也是清楚的,通过反思,学生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学习中更有目的性。

八不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要出自兴趣和需要而学。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负担,就会感到学习是迫不得已而学的,你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要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作一种生命、生活的需要,你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九/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作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然后制订出周详的计划,实行自我管理,并且要约束自己,严格地执行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十,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排除外界干扰,抵制各种诱惑。学习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这样就可以减少各种外界干扰,使你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在学习时你要劝告旁人不要随意打扰你,不要大声喧闹,你还要把书桌和书本、文具等收拾整齐。对于各种不利于按计划学习的诱惑,你要勇于抑制自己的欲望。

营造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第6篇

一、多角度了解学生,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些教师与学生接触时往往比较在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态度,但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对学习的偏好。所以,大部分教师总是给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让所有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并满足于得到相同的答案。

一些教师往往欣赏循规蹈矩的学生而排斥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担心学生奇怪的思维会破坏秩序井然的课堂。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学生,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善于言辞的学生作朗读的“表率”,让文笔出众的学生当写作的“标兵”,让善于表演的学生担任演出的“主角”……这样,学生就能因为自己的优点得到教师的赏识而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便是在最常见的课堂提问之前,也不妨观察一下学生的面部表情,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避免出现让学生尴尬的场面。

二、提倡多读、多说,让读说贯穿整个英语课堂。

以往的调动英语课堂的兴趣有很多,如:唱英语歌、做游戏等,这些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起到当时几分钟的兴趣,所以我觉得在运用这些手段的同时,要提倡用读说等形式调动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听到一个同学英语得了满分,我们只会觉得,这位同学英语基础好。但如果有个同学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行演说,或讲故事,我们都会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而且会有想张张嘴,也像他一样说的感觉。我觉得如果同学们能达到热情的读、流利的说,那么,他们肯定会对英语课感兴趣,所以,我在课堂上提倡学生的读。如在讲课文时,除了让同学们边听边理解外,就带领同学们去读,然后边读边感悟、边理解,遇到重点的句子或词组,我就教他们多读几遍。时间长了,同学们就会在跟我读的过程中,准确的划出或批注出重点句型或短语。然后我让同学领读,而且在把握好重点词组和句型的基础上读,就会对课文更好的理解。时间长了,同学们的语感好了,口语流利了,对长篇课文也不会恐惧了,只有试着去读的欲望,这样也就间接的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另外在平时讲题时,我也提倡同学们在读中感悟。我会当堂随机抽取3-5个同学进行读题。题读完后,大部分同学都会悟出这道题怎么讲,这样的话,我的整个英语课堂就会呈现出一个学生读,老师问,同学们再读,再回答的紧张、热烈的气氛,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就会提高同学们对整堂英语课的兴趣。

三、以积极的课堂评价推动有效课堂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由此可见,让学生觉得我能行,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学生从老师赞赏、激励的语言中,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加,并由此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动力,他们的个性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如“Very good” , “Wonderful” ,“Excellent” ,“Great”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当学生取得大的进步时,则可以说Oh, really good. Let’s give him a big hand(全体鼓掌).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的行为与老师的期待想成一个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

着眼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第7篇

关键词:语文学科,课堂效率,提高途径

语文学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贯穿始终的一门重要学科。源远流长的发展史赋予了语文教学方式上的相对稳定性,当前新课程改革如春风般又给语文学科灌注了新的生命力。此时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不得不旧话重提———着眼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条路,才能达到“课改”要求,才能响应“减负”的号召。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下面笔者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精心备课是打造一堂好课的基础环节。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备“全”、备“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层面的,但基本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了解学生 的知识底 细 (备学生 ),明确教学 方法 (备教法),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备重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教师必须根据课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课文,备课时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抓住精华部分,合理安排教学密度。授课因为时间限制,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让学生深入理解。学生每次上新课,发现有新的学习任务,而这任务又可以通过努力完成,自然有了积极探索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对重难点准确把握,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二、钻研教法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探究教法 ,就是探究 怎么教的 问题 ,也就是说 ,教师要有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教学的法则、规律应该是比较稳定的,教学的具体方法应该是随机应变的。因为教师素质不同、学生 素质不同 、教学内容 不同 ,教师采取 的教学方 法也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自身素质,了解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情况选择教法。在探究教法的同时,要重视学法,一个有教 学经验的 教师是绝 对不会在 这方面少 下工夫的 。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学法得当,也会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重要了。目前流行的导学案的使用就是学法探究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所教内 容或特定 情况灵活 、客观地进 行 ,切不可操 之过急,要稳中求进。

三、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服务对象。从备课到课堂,从课堂到课后布置,都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进行。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即使教案写得再精彩,一切都将是纸上谈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值,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有所收获。例如:面对一个领悟能力很差的学生,读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后,教师对他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很显然,这个学生是很难回答出来的。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赏识教育。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方面切入课堂, 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年龄差距,身份不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一般会保持一点距离。实际上,学生与老师在思想上也确实存在差距。学生所想的、所要的,老师并不一定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内向的、胆小的学生,他们既不敢接近老师,又很少与同学交流。老师如果不主动找他们交谈, 那么这样的学生是不会主动与老师接近并提出问题的。教学中,如果只关注那些积极参与的孩子, 忽视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 则是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我们要深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四、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进而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感。课堂上,我们调动学生积极性、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提问题。如果是一堂愉快的课,那么我们会看到学生们积极思考, 争先恐后地回答或是抢答问题;反之,如果学生陷入沉默,造成“冷场”,简直就是在考验教师的耐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课堂提问的问题设置需要教师深思熟虑,还要难易结合。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不宜太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即,打击了学生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得不到成功感,同样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保持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更要加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扬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 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嘴、动手的机会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就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要让学生动脑,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备课时,要针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进度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去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思路积极思,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学生对知识才能够记忆深刻,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笔者发现部分同学怕单独答题,觉得答错了很愚笨,别人会笑,而一齐答题时,就敢大胆回答。笔者还观察到在课堂一声不吭的同学学习效率低,容易走神,思维不活跃,把自己置身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学习上没起色。培养这部分同学开口答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经常提问督促,努力使每堂课形成让绝大多数同学动嘴答题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动手,就是要学生适当做笔记,以便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记笔记看起来是教学中的小事,实际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记笔记的过程是对基础知识记忆、理解的过程,是对重难点知识梳理、反思的过程。所以,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国家对教育硬件投资的加大,我们也享受到了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这使我们能够借助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突出表现语文文字优美、内涵丰富、意境悠远等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文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对于语言优美的散文,可选用配乐录音朗读,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蕴。对于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搬上屏幕,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在课堂上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缩短了解决重难点的时间,而且使学生喜闻乐见,调动学生积极性。目前交互性教学白板的使用更加促进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使学生不仅可以看,还可以“摸”,更可以“改”,这无疑使汉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直观。

七、发挥板书的作用,将精华浓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书有简明、概括、浓缩等特点,有利于加大信息量的输出,缩短教学时间,强化掌握效果。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一节课内教师向学生输出的信息量和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是否相当,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中信息量输出少,教学时间拉得长,教学节奏缓慢,形成的是低效率的课堂。板书是一门浓缩精炼的艺术,它用高度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直观的表现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这种浓缩, 往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式和点睛之笔,把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传输给学生。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对讲课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的使用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促使教学目的更好地达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备课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挖掘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课文的关键信息,精心设计板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要边讲述边板书,讲到重点或难点时,抓住时机,把这些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这些板书能加强刺激的程度,引起学生注意,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板书的这一优势,一点突破,全篇概括,教与学的效率都提高了。板书形象、直观,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板书图示教学,正是将文学的内容概括为图示表象。学生通过图示表象,进行形象记忆,往往记得更牢、更准确。在运用板书图示教学法时,我们要力求文字美、结构美、布局美、线条美、色彩美、图示美,使之与教材的核心内容完美统一。因此,好的板书设计,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语文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板书图示法,根据美学原则,设计出优美的有审美意义的图示方案,在教学中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在深化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优化历史课堂 提高课堂实效 第8篇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认真研究新课标, 深刻理解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内涵是真正实践新课改的前提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尊重历史, 追求真理, 关爱人类的高尚情感,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着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同时新课标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展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因而, 教师只有在充分重视并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去培养发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也只有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将历史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真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达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目的。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条件

因为要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现行教材的系统性是很强的, 但是由于教学实际不同, 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教师的要求。因此, 对教材进行调整、重新加以组织, 是完全必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使一节课内容紧凑、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也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状态。例如, 我在讲授“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部分内容时, 就将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组合,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两节内容整合在一起, 对“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种制度分别从其产生、发展、完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五个方面为学生设置思考题,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阅读有关材料、组织讨论,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我进行了点评, 效果很好。因此, 对于建立在初中历史教学正常开展基础之上的新教材, 而高一学生并没有多少历史知识的新情况下, 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使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比较紧密,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学生思维保持积极状态。

三、坚持教学中的史论结合, 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是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状态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 不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 历史学科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 其落脚点主要在史论知识方面。因此, 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真正吃透教材, 挖掘教材的思想深度, 发现隐含在教材里的有关理论问题, 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隐含性的理论问题, 往往是通过具体史实体现出来的。因此, 一定要以史实为根据, 来得出每一个论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 讲《辛亥革命》一节, 可以这样安排:通过分析爆发原因 (史) , 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 (论) ;通过武昌起义 (史) , 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论) ;通过临时政府人员组成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 , 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论) 。当然, 训练方式不一而定, 也可反其道而行之, 先把教材内所隐含的史学理论告诉学生, 引导学生找史实对号入座,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做到观点与史料辩证统一。这样边讲边启发, 学生的思维同样能保持积极状态, 同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总之, 无论以何种方式实施历史课堂教学, 只有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手段,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 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目的, 不断探索和改进, 才能日臻完善, 使历史教学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能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课程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的基础上, 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 对如何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从认真研究新课标, 深刻理解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内涵是真正实践新课改的前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条件、坚持教学中的史论结合, 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 是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状态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才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活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第9篇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因此而言,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浅谈自己的想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 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 当学生出错时, 老师不训斥, 不惩罚, 要耐心指导, 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 应给予及时地肯定, 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 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 与学生们一起操作, 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 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 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 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 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 就会促使各种感官, 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 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生朗读课文时, 让学生先看看课文, 喜欢读哪个自然段, 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 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 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能表现自我。教师在教学课文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充分体悟课文情境, 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组织学生自读, 在自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 通过讨论, 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 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 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 动作太僵硬, 不自然, 表情不丰富, 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 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 自主感悟, 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并以此为契入口, 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 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巧设课堂环节 提高课堂效率 第10篇

即使是集体备课, 大家经过研究共同撰写的教案, 由于各个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的差异,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指明学习方向。这就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研究教学环节的的设置, 来提高课堂效率。

二、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课堂导语, 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环节, 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热情。如, 为了激发学生对密度流的探索欲望, 可以这样设置课堂导语:日常生活中感觉船一旦关闭发动机, 便会停止不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德国军队的潜水艇却在关闭发电机的情况下, 顺利进出由交战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 逃避英军的袭击,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一听这样的问题, 马上就兴致勃勃, 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 这时我们出示本科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调动起来了。又如, 讲日界线时, 可以这样设置导语:有对孪生兄弟, 兄弟两个出生时间相差不长, 可是哥哥却比弟弟大一岁, 你知道为什么吗?如果想知道就看本节的内容吧。学生很兴奋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通过导语和目标的出示将学生引入了课堂的问题情境后, 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中,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加强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如学习季风气候的时候, 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我们就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季风气候, 让学生回忆我们这里冬季刮什么风, 夏季刮什么风, 我们这里的房屋什么朝向, 为什么?高中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 自然就想到我们这里冬季刮“偏北风”, 夏季刮“偏南风”, 房屋是坐北朝南, 这样的房屋有利于冬天保暖, 夏天凉爽。又如, 讲大气的保温效应, 就可以结合我们这里农民种温室大棚蔬菜来理解。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样学来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利用小组讨论, 强调合作探究

打造卓越课堂 提高课堂实效 第11篇

关键词:课堂实效;卓越;提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00-01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多年来,从“减负提质”到现在的“打造卓越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步伐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师生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兴趣更加浓厚等。然而不少课堂热闹背后表现出放任浮躁倾向,教学效率并不理想,如学生写的少了、琅琅书声少了等。专家说,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不是看老师“表演”、“剧场”的效果、“花样的翻新”,而是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和创造有效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乐想学、主动要学、自主探学。在专家讲座、各级各类培训以及赛课评课活动引领下,结合自身实践,我从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评价多样等因素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作为包含着多种要素的系统, 是一项复杂而而长期的工程。这意味着教学目标不可能一次完成。人们必须对其做出系统化的设计,保证整项工程的完成,目标分解正是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便于对教学效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分解了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并整理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对于某个教学目标来说,便具有两个不同的趋势,向下是不断具体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在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上不尽相同,系统化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主休结构,采用综合思维,将零散的目标放到整个目标体系中衡定其地位与价值,所以往往从宏观的总目标出发,演绎各层各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种逻辑性条理性强的上下承接关系。李秉德(1991)先生指出,国外教学目标的研究倾向于从具体行为到整个体系的归纳方法,而国内则倾向于从整体目标到具体目标的演绎方式。所以国外研究强于目标的具体分析,而我国注重系统的目标体系。系统化与具体化这两个趋势虽方向不一,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化,离不开合理的逻辑的分解与分类,使目标之间上下连贯、易忽略目标的可操作性,流于形式,而无法适应学生特点和具体实践;过分注重具体化则容易失去整体的方向,也缺乏与其他目标的整体配合。系统化为具体化提供依据和方向,具体化为系统化提供可操作、可测度的步骤,两者相互补充。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应做到具体化趋势以“最适合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采用分析思维考虑具体学习活动的编排,因地制宜,解决当前每个问题,具体更需要老师的智慧对教学目标重新理解,设计和分解。一般使用具体的可观察,评价的行为指标来描述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式教学法在应用中的关键就是教学内容问化。“教内容问题化”的核心,是提取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有效信息,编织息结构,形成信息网络;然后把信息网络进行加工,形成一个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问题。再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教辅材料,使问题的答案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展示问题,开展讨论,再生成问题,升华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课本看过了,课也听了。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老师课堂上也讲授过,而且不止一遍,而做作业时往往会做错很多题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做作业前没有复习;学习时上课精力不集中;老师备课过程中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对一些重点的关键词没有点强调。这就要求老师备课应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

三、教学过程实践化

环顾周围,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老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而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老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经过学生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把我讲的记下来”而扼杀。我认为,老师应当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构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践能力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评价多样化

课堂教学改革要点之十,是教学评价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中老师越来越注重运用评价这一杠杆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标准等作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优越和卓越。老师应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针对达到的要求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课堂上,有的老师接二连三地称赞 “好”“很好”“真不错”等,这样称赞多了,也就无法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将评价形态由显在状态转化为隐性,反倒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的精彩回答予以重复或强调、对某个表现出色的学生一个微笑等。

重视课堂语言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第12篇

一、自然

设计课堂语言旨在让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就要求过渡语的设计要自然, 切不可矫揉造作。过渡语言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其求知欲望, 不能一味地为达到某个目的, 不顾实际, 设计一些可有可无的语言。

我在执教人教版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认清资源国情, 正确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活动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人类的共识;活动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为建设“两型社会”做贡献。为使各个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三个活动之间设计了过渡语。在活动一之后, 我说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然而人们欲望的无限膨胀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比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作为地球的主人, 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文字讨论。活动二结束后, 我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我们应为之做些什么呢。

二、规范

现在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语言随意、不规范用语严重,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的现象。

语言表达不规范、拖泥带水, 既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 又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长此下去, 会导致学生养…成表达不严谨、不准确的习惯。比如:在学习江苏版教材……“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时, 如果不注意, 我们有可能把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说成增强民族认同感, 尽管只差一词, …但两种表达相差很大。因此, 教师课前除了备教案、课件外, 还要认真准备过渡语, 增强预见性。

三、要有启发性

设计的语言要细腻, 要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使他们有“感”可发, 有“情“可抒。比如我在执教江苏版教材“家庭和学校的保护”时, 在探究了学校保护的重要性和好的做法, 又列举了目前某些学校的不足之后, 提出:“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 你能为我们的学校管理、老师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或建议吗?”引发学生思考。

四、要有情感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功能。在课堂上, 教师必须通过富有一定情感的语言来感化、引导学生, 使他们富有爱心、责任心,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比如:在学习江苏版教材“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时, 我播放了全国很多城市抗议日本强占钓鱼岛的游行示威的报道, 我愤慨地说道:“我感谢这些同胞, 我支持这些同胞, 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对日本的丑恶行径感到愤怒,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岂容他人强占。”接着, 我话锋一转说:“我们的爱国一定要理性, 要在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表达爱国的热情。”这一片段的教学, 既唤起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又能让学生理性地分析这些行为, 真正起到了引领学生情感、行为的作用。

五、要有一定的机智性

固然, 教师课前要充分预设课堂, 设计必需的课堂语言, 但总有些情况无法预设, 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涉及的某些问题, 学生思维容易偏激, 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语言有一定的机智性, 就是说, 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恰当的语言, 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又不让课堂失控。

比如:在“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公开课上,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说一说对你影响最深的老师是哪位?把他的才能、品德说出来, 与大家分享。正常情况下, 学生都会积极夸赞自己的某位老师, 但出乎意料的事出现了, 很多同学由于怕别人说自己拍马屁不愿站起来展示, 竟然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 到今天为止, 我觉得没有一位老师值得我夸。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盯着我, 这是我课前根本没有想到的, 我灵机一动说, 这位同学很有思想, 他的回答说明我们与他心中的理想老师还有一定的差距, 现在我们就请他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老师是什么样的。

六、要有针对性

课堂语言的针对性是指要因教学环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 导入语要简洁、有趣、充满激情, 结束语要具有总结、引领的特点, 让学生回味无穷。

课堂语言的设计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我将不断提升自己, 让课堂语言更符合学生, 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

摘要:结合自身实践, 阐述了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语言的几点要求。

上一篇:丙酸倍氯米松喷雾剂下一篇:扶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