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

2024-06-10

园艺植物育种学(精选7篇)

园艺植物育种学 第1篇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2],针对内蒙古大学园艺专业的教学现状,总结了近年实践教学经验。

1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专业兴趣不足

由于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充分,选择专业时较为盲目。学习专业课程后,发现从事与植物、土壤、栽培基质相关研究有些脏累,且就业偏重招录男生,部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失去兴趣。加之采用学分制的培养模式,考试的内容大部分以基础理论为主,需要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较少,缺乏对课程实验设计、综合分析及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造成学生考试前突击复习来应付考试, 而对课程内容本身的兴趣不大,学生对于学好专业课的意识不强烈。

1.2教学时数不足

在以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下,教学为了面向就业市场,必须减少专业课的课时数,来增加基础课学时数。内蒙古大学高职最新教学大纲将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实践)教学三部分,理论和实验教学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 通常每个实验必须在2~4个课时完成,因此只能安排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教师或课本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无法对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未能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环节是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完成后进行的,主要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蒙古大学在夏季学期集中安排7d(32学时)的时间进行实训,但由于学时数和植物生长季节的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育种途径和整个育种过程。

1.3实训条件和实验经费不足

园艺植物育种学涉及植物育苗、培育、繁殖、 生产技术指导等多方面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靠大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内蒙古大学该课程的实验及实习基地仍处于一种调研拟建的状态,这使得种植观察实验都无法进行。

实验室条件简单,实验安排只能因陋就简,以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为主,如进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花粉生活力测定实验等;需要较高级实验仪器的实验,如DNA亲缘关系鉴定、同工酶电泳检测种子纯度技术等均不能正常开展。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部分在实验室进行的,更多的是在田间进行。由于实训经费有限, 加之学生人数较多,实训既无法租地进行,也不能到园艺技术先进的区外参观实习。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该课程教育教学的发展。

2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内蒙古大学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园艺专业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的措施。

2.1改变实习方式,加强实训效果

在园艺专业教学大纲中,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实习是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利用夏季学期7d的时间集中进行,无法顾及到主要育种途径和育种全过程。将集中的实训,分散安排在整个学期,由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既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来补充实训课教学时数的不足,又增加了该课程的开放性和有效性。

教师授课过程中强化育种学课程实践性强的观念,并注重融入交叉学科知识及本学科发展前沿。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根据植物生长季节,结合科研课题,由任课教师列出若干实训题目,每个题目由一组学生完成,每组2~5人,经由学生讨论后自主选择。学生组成小组、选定实训题目后,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初步了解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对于拟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开花习性等知识进行详细了解,进而制定出适宜的实验方案。

由于这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研实验之间对园艺植物育种全过程进行训练的教学实习方式,比以往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更接近实际的生产科研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实训过程中,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田间和实验室操作、信息采集、数据记录等工作,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撰写实习报告,不仅加强了基本技能训练,更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优化实训内容,提高专业兴趣

由于教学时数较少,实验课内容尽量安排不需要连续观察的项目,如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花器结构观察、蔬菜食用品质鉴定(含糖量、含酸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等实验,而将需要连续观察的项目安排在实训中,2012~2013年的实训集中安排了花粉活力鉴定、柱头可授性鉴定、室内储藏花粉寿命检验、授粉方式确定、有性杂交技术及杂交后管理、花粉管法导入植物总DNA等实验。 实训场所及所用植物主要由兄弟院系和友好实习基地单位或教师的科研课题提供。花粉活力鉴定、柱头可授性鉴定、室内储藏花粉寿命检验等实验根据植物自身特点,在观察花器结构和开花特征的基础上,一般选开花前2d、开花前1d、开花当天、开花后1d、开花后2d的蕾或花做鉴定,鉴定出活力或可授性强的开花时期后,再进一步分时间点鉴定,如青椒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最强,开花当天的花粉和柱头可于8∶00、 10∶00、12∶00、14∶00、16∶00、18∶00六个时间点鉴定其活力,以准确确定最佳授粉时间;同时选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如花粉活力鉴定时采用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亚甲基蓝染色法、蔗糖琼脂培养法,以便筛选出最适宜的鉴定方法,同时各种方法相互印证,为有性杂交建立充分的科学依据。 实训有性杂交技术的小组从实验设计到播种、育苗、定植、杂交母株及用花的选择、采粉、去雄、授粉、标记、登记、采种以及数据整理,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手完成,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育种周期后,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育种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性杂交技术是该门课程必须掌握的要点,实训要进行杂交技术训练,操作后调查杂交结实率,分析总结影响结实率的原因。

由于各组的实验内容不尽相同,避免学生在实验的准备、操作、观察以及结果分析等过程中机械、被动地照搬或抄袭他人的现象,基本解决了学生对教师和课本的依赖,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

为避免学生仅注重组内的实训内容,而忽略需掌握内容的相关性、连续性,在具体实验操作之前,带实训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集中讲解实验流程、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其它组的实训内容,更全面地掌握实训知识;在实训过程中举行1~2次交流会,以组为单位,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讨论,便于组间相互了解不同的研究课题及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方案,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组织参观教学,扩大知识视野

参观实习对于巩固专业基础、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专业兴趣、就职选择意义重大。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在我国旱区的山地、草原和荒漠生长的“蒙草”,其具有三节(节水、节能、节地)、三耐(耐旱、耐寒、耐盐碱)、两低(低碳、低成本)、一高(高存活率)的特征,再经过长期引种、驯化可使其抗逆特性更加凸显,更广泛地运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恢复和城市园林绿化中。其下所属的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建有近1.33万hm2苗木生产基地,拥有德国景天、石竹、紫花地丁、马莲和千屈菜等常规品种,同时还研发了蒙草抗旱特色品种,包括二色补血草、地榆、蓝亚麻、少女石竹、蓍草、桔梗、野罂粟、蜀葵、 委陵菜、地黄鸭葱、野韭等地被类及柽柳、蒙古扁桃、蒙古犹、沙地柏和沙冬青等灌木类苗木品种[4]。组织学生参观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对种质资源进行观察和记载,并通过专家讲解,使学生集中、直观、生动地掌握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组织培养等的生产流程和园林绿化植物销售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前市场所需的种类、品种和类型以及育种目标的时效性等,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通过参观使学生对该企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切身感受,部分学生选择在所参观的企业做毕业实习或就业,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与平台。

由于受学校实习基地和实验材料限制,全面进行杂种优势制种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参观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院可见大量的青椒、胡萝卜亲本及其组合,观察到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两用系亲本植株的花器结构特征,并通过主持课题的育种专家讲解,使学生了解选育过程及其在杂种优势制种中的应用,创建了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且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2.4完善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意识

内蒙古大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训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计1学分。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实训的目的,将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三部分综合起来打分,全面评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实训效果。平时认真管理,使学生的操作过程规范,得出的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可评价性及科学性。

同时在课程结业考试时,结合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知识要点与课程实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将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解答,增加分析题的比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基础薄弱、应付考试等现象。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训方式、结构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踏实肯干的作风,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素质和合作精神,为将来的工作或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5]。

摘要:为培养高职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针对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变实习方式、优化实训教学内容、组织参观教学及完善考核制度的措施,探索了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从而达到提高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标准 第2篇

课程代码:

学时数:62 理论环节学时数:42 实践环节学时数:20 学分:4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植物生物与环境 开课单位:园艺课程组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直接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在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园艺植物育种学被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同时,园艺植物育种学对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在生产实践上,园艺植物育种学都日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特征,深入探索引起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人们能动性地改造生物,造福人类。简言之,园艺植物育种学的研究,就是要不断地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从而进一步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于生产实践,促使生物朝着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向发展和进化。

植物育种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专门研究选育和繁育植物新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本地区主要园艺植物的常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良种繁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关《园艺植物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以交待清楚为宜,同时能较系统、较全面地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园艺植物育种学》的进展和应用前景则效果更好。讲授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为了督促学生能更好地复习和巩

固所学的知识,应适当布置一些必要的课后作业,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和实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参加一定的实验和实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遗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说明一般的园艺植物育种学现象和园艺植物育种学规律,对进一步学好《育种学》及相关学科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学好园艺植物育种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园艺植物的引种、选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及良种繁育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掌握人工改良和创造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在重视讲授好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要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实践。

三、理论教学内容

项目一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将详细介绍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特征,重点讲授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同时也对高等动植物的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及受精过程做以阐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行为表现及特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本章所涉及的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教学内容

细胞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分析及应用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与染色体行为、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高等动物与植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授粉、受精与种子的遗传效应、直感现象、生活史

项目二 孟德尔遗传定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一对基因和两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例,详细讲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基因的五种互作方式将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互作 教学内容

任务一 孟德尔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孟德尔的实验材料、孟德尔的实验方法

分离规律:基本概念、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离现象、分离现象的解释、分离定律的验证、显隐性的相对性

任务二 自由组合定律:二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多对性状遗传

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抑制作用、上位作用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分离定律在育种上的意义和应用、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上的意义和应用

项目三 连锁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理解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学会两点法和三点法的基因定位方法,熟悉连锁遗传的应用和性别决定及性连锁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交换值、两点测验法、三点测验法、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连锁遗传的表现

连锁遗传的验证连锁遗传的解释、连锁遗传的验证 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

交换值及其测定:交换值、交换值的测定 任务二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性别决定、性连锁

项目四 数量性状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学习质量性状遗传的同时,适当介绍一些数量性状遗传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本章着重讲述有关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多基因假说及遗传率分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多基因假说和遗传率的概念加以记忆。对近亲繁殖的概念、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回交的遗传效应、纯系学说、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以及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的利用,难点是自交和回交的纯合速率的分析。

教学内容

任务一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遗传率及遗传率分析:遗传率的概念、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遗传率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任务二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近亲繁殖的概念、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回交的遗传效应,纯系学说,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项目五 细胞质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几乎大量的物质基础存在于细胞核中,而细胞质中也有少部分遗传物质。本章将扼

要介绍细胞质遗传的特征及植物的雄性不育性,重点讲述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特征及三系配套(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植物的雄性不育性 教学内容

细胞质遗传的现象和特征: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现象的发现、细胞质遗传的特征、母性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质基因存在、核基因、细胞质基因与性状表现 植物的雄性不育性及其应用:雄性不育性的外在特征、雄性配子的发育和败育时期及败育特点、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的特征及应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特征及应用、雄性不育性中的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项目六 植物种质资源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对品种资源的重要性和品种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习和了解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品种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 物种起源学说的基本理论 我国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 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和保存 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项目七 引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引种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植物对光温的反应特性和引种原理,初步掌握植物的引种规律和引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着重理解引种的概念、引种原理、引种规律、引种工作程序。引种的概念、意义和引种成就 引种的理论依据 引种的规律

引种的工作程序和原则

项目八 选择育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选择和鉴定在植物育种中的意义与作用,掌握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鉴定的概念和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选择与选择育种 鉴定的意义和方法

不同繁殖与授粉方式植物的遗传组成与育种特点 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与工作程序

项目九 杂交育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杂交育种的重要意义,重点掌握杂交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和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学习和了解植物的杂交方式和杂交技术、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讲解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原则以及杂交育种的一般工作程序和方法,要求学生学会一定的杂交技术和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杂交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类型 杂交的方式和技术 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原则

杂种后代的处理(系谱法、混合法、派生法)

杂交育种程序:原始材料圃、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区域性试验。

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加速世代进程、加速试验进程、改革育种程序)回交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项目十优势育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明确认识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熟悉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特点和选择方法。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杂种优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杂种优势的表现类型,熟悉杂种优势的测验方法,学会杂种F1的制种技术和应用方法(三系配套)。

教学重点、难点: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基本理论、杂种优势的表现类型和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远缘杂交的概念和特点 远缘杂种的作用和意义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 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其克服方法 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 杂种优势的利用

项目十一 诱变育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熟悉诱变育种的意义、诱变途径及诱变后代的选育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辐射育种和化学诱变育种及其诱变后代的选育方法。

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辐射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 空间诱变育种 倍性育种

项目十二 生物技术育种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分子育种的概念、分子育种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现状。

教学重点、难点:分子育种的概念、分子育种的基本操作方法。分子育种概述 分子育种的操作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育种在植物上的应用

项目十三 良种繁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品种审定的意义及方法程序,认识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良种繁育和提纯复壮的基本方法,学会种子检验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品种审定的意义及程序,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牢固掌握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方法,学会种子检验的操作技能。品种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栽培试验)品种审定(审定机构、审定程序及品种推广制度)良种繁育的意义与任务

良种繁育技术 种子检验和种子贮藏 我国良种繁育制度和组织体系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要贯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套教师实施学习情境教学的教案“学习情境实施计划”,包括:教学条件、学习情境描述、具体任务的设置、培养能力的目标、专业技术内容、教学论与方法论建议、学习小组的行动阶段等项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教材、教参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辅助资料,学生从中可以找到本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内容,但要贯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的学习方法,还需要一套能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情境所设计的方向而自主学习的“学习工作单”。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材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为此,我们在教材建设中力求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等进行立体化建设,运用多媒体教学包和教学网站,形成高质量、高水平、多种呈现方式的新型教材,作为认知过程的载体,使学生不仅求得真才实学,而且受到创新精神的启迪。

可选用的教材、主要教学参考书

 园艺植物育种学,蔡后銮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园林植物育种学,杨晓红,张克中编著,气象出版社,2001. 园艺植物园艺植物育种学,沈德绪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 园艺植物育种学,景士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现代蔬菜育种学,周长久,王明等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教学建议 1.教学设计

①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本课程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主干课程,注重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注重将生产上采用的高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

②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学内容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内容联系实用技术,实用技术联系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③注重将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强调课程目标的岗位就业化,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和课程内容的职业能力化。

④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单位课时内的知识信息量,充分利用多媒体,尽量用图片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浅显化、简单化。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及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式学习、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生产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1)教、学、做一体法

我讲你听: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讲解所要学习内容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工作过程的积极性。

我做你看:教师现场演示构建与调控过程,讲解工作要求及操作程序,告诉学生“怎样做”,学生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理解教师的示范过程。

你练我导:组织学生按教师示范的步骤重复操作,在必要时解释做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教师观察学生模仿的过程总工程师到反馈信息。引导学生通过整个生产过程的模仿建立起最初的行动协调框架,为下一步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你做我评:学生在已建立在行动协调框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生产任务,通过不断扩充行动模式并在细节上协调动作与行动,达到逐步符合要求地完成工作活动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监督生产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错误并归纳总结。

通过教师的“讲、做、导和评”,学生的“听、看、练和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项目化教学法

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生产实际工作作为教学内容导入,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技艺,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资讯,教师下达构建与调控任务,学生按任务要求,查找相关信息;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分析信息资料,制定生产方案;决策,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讨论,教师审查方案,提出建议,修改、确定方案,根据方案,购买设施构建材料、准备环境调控设备;实施,学生根据构建与调控方案完成构建与调控任务;检查,教师和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每个环节,进行检查对照,展示成果并评定分数;评价,学生对完成任务的表现进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完成任务的经验教训,讨论、反思学习过程,实现学习迁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繁重的知识讲授压力转变成为学生直接面对新的知识、新结构的学习认知动力。教师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学生提交成果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考核、综合评价”的模式,由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评价,考核包括两部分:过程考核与结果性考核,过程考核占60%,结果性考核占40%。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各生产阶段成果质量、生产方案设计、技术报告撰写、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对团队的贡献率、出勤率、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等,着重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果性考核包括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两部分,体现了知识、技能与素质三位一体

六、说明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方法初探 第3篇

1 启发式教学

作为教师, 首先应确立信任愉悦的师生关系, 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3]的同时配合采用作业、课程论文、课堂讨论、课后答疑等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安排教材中部分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学, 并给出讨论。

通过课堂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 学习能力与学习主动性差, 学习气氛不活跃, 尤其是不少学生重技能学习, 轻基础理论学习, 对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该门课程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上的错识与不重视的态度, 导致其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从而加大了教学难度。针对这一现象,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学生常见的花卉矮牵牛花色非常丰富, 常见的就有20多种, 如红、大红、粉红、淡紫、乳黄、白色、各种星条和带网纹的颜色等, 而没有橘红、豆绿和纯黄色等颜色, 这是由于不同的颜色各有其特殊的花色生理生化合成途径, 基因能够控制矮牵牛的颜色遗传, 因此培育橘红、豆绿和纯黄色品种的育种目标较难实现, 还有赖于今后生物技术的发展及长期的杂交选育工作, 要想了解园艺遗传育种的各种奥秘, 就必须学好园艺遗传学和育种学等相关课程。

2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现已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定位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为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除了要提高学生职业兴趣外, 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熟悉新知识、新概念及新技术,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将学科发展最新的研究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与信息,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3 多样化实践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园艺专业探索形成“工学结合双轨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在学校和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第二阶段在学校和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做一体”, 第三阶段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岗位相对固定, 第四阶段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综合实训, 至少完成2个以上岗位的顶岗实训。在这6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将校内实训、企业实践、工学交替、生产季节、专业教学考核以及职业技能考核各部分互相结合, 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能力同步递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下篇园艺植物育种技术讲授的内容, 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月季育种材料圃开展了主要园艺植物月季育种的实践教学, 并结合生产季节组织学生到农作物育种企业渭南渭研作物科学研发中心和园林企业深圳市森宝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教学实践和企业实践, 学生参与田间试验设计、播种、苗期管理、区组观察以及种子收获、种子质检和数据统计, 将课堂建到农业企业生产一线, 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种子的整个生产流程, 了解当前市场对园艺植物种类、品种和类型的指标要求, 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使实验实训内容与课堂讲授内容衔接紧密, 实践技能与就业单位的岗位要求无缝对接。通过教学实践模式的多样化, 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园艺植物育种的整个过程, 而且可以具备从事科研生产的基本工作能力。

4 改进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过程中,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简授课时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4]。例如, 遗传学基础中的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合成以及基因工程中载体构建等。利用自定义动画课件使一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难以观察的现象形象化, 从而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生动, 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 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实践内容相对陈旧, 实验教学器材缺乏, 当前遗传育种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偏少, 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离体培养育种和分子育种等, 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不足, 学习兴趣不高, 最终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无法施展, 不能达到实训预期效果。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逐步加大, 申报的国家级、省市区各类科研项目的层次及命中率都有所提高。不少学校都已制定了相关产学研激励政策, 科研启动经费严重不足的局面得以改善, 教师科研基础逐步加强, 科研能力也逐年提高。因此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除了理论教学外, 还应以教学引导科研, 以科研促进教学[5],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教师科研, 强化思维和逻辑训练, 使学生学以致用, 巩固课程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如开展转基因红花表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外源蛋白的研究, 需要对这些外源基因进行修饰改造、载体构建、植物组织培养、转化、阳性植株筛选和蛋白表达, 并且按品种记载红花各代的农艺性状及遗传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参与教师课题研究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在参与科研工作整个过程中, 目标任务明确, 责任心强, 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有所提高, 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科研引入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巩固了遗传育种学的知识, 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 受这些外界环境压力的影响, 职业院校毕业生不仅要为某一具体职业做好准备, 还要为可能进行的工作变动做好准备。在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兴趣和文化知识基础, 又要兼顾学生知识面, 同时要结合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知识, 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出发点, 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增强学生开拓创新能力, 开阔学生视野, 在实现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目标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 在高职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资源,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学有所精, 学有所长,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为了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结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园艺专业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现状, 从启发式教学、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多样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手段、教学与科研互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明菊.园林植物遗传育种[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1-253.

[2]龚国平, 李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24 (12) :7-8.

[3]徐炎.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实践应用[J].河南农业, 2013 (11) :29-30.

[4]孙守如, 李靖.多媒体课件在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初探[J].河南教育, 2008 (2) :56.

园艺植物育种学 第4篇

一、考试基本题型及分值

名词解释(30分)

填空(20分)

单选题(15分)

判断题(15分)

简答题(20分)

问答题(50分)

二、考试范围

园艺植物栽培学部分

(一)园艺植物的涵义、范畴及园艺植物栽培的意义

1.园艺植物的涵义和范畴;

2.园艺植物栽培的意义;

3.我国园艺植物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园艺植物种类与分类

1.主要果树的种类及起源;

2.主要果树的分类;

3.主要蔬菜的种类及起源;

4.主要蔬菜的分类;

5.主要花卉的种类及起源

6.主要花卉的分类。

(三)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1.一、二年生园艺植物(一、二年生蔬菜、花卉)生长发育规律;

2.多年生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以果树为重点介绍。

(1)生长规律性营养生长:根系、枝、芽及叶的生长发育;生殖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坐果,果实生长与发育。

(2)果树生长的年周期与年龄时期年周期:生长期,休眠期;年龄时期:概念及不同年龄时期的特点及控制。

(四)园艺植物繁殖

1.园艺植物实生繁殖;

2.园艺植物嫁接繁殖;

3.园艺植物自根繁殖;

4.组织培养与无病毒种苗繁殖;

5.园艺植物苗圃的建立;

6.园艺植物苗木出圃。

(五)园艺植物栽培管理与绿色园艺产品生产

1.土壤耕作;

2.土壤改良;

3.土壤消毒;

4.园艺植物矿质营养与施肥;

5.灌溉、排水与节水栽培;

6.绿色园艺产品生产。

(六)设施园艺

1.简易设施栽培;

2.塑料薄膜覆盖栽培;

3.温室栽培;

4.无土栽培;

5.工厂化栽培技术。

园艺植物育种学部分

(一)绪论

1.园艺植物的进化;

2.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3.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4.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与展望。

(二)育种对象与目标

1.育种对象;

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3.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

(三)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1.园艺植物繁殖方式和授粉习性的多样性

2.品种的类型

3.各类品种的遗传育种特点

(四)种质资源

1.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3.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

4.种质资源的保存;

5.种质资源的评价;

6.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五)引 种

1.引种的概念及意义;

2.引种的原理;

3.引种的方法。

(六)选择育种

1.选择与选择育种;

2.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3.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七)常规杂交育种

1.常规杂交育种的要领和意义;

2.常规杂交育种的杂交方式;

3.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

4.杂交技术;

5.杂种后代的管理。

(八)优势杂交育种

1.杂种优势的要领和应用概况;

2.选育杂交种品种的一般程序;

3.杂种种子生产;

4.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5.自交不亲和系的选择和利用。

(九)营养系杂交育种

1.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特点;

2.营养系品种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

3.亲本选配及杂交技术的特点;

4.童期、童性和杂种培育选择特点。

(十)远缘杂交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远缘杂交的意义与特点;

2.远缘杂交的障碍与克服途径;

3.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

4.远缘杂交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十一)倍性育种

1.多倍体的来源及意义;

2.多倍体的诱变;

3.多倍体的选择、鉴定与利用;

4.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十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特点和类别;

2.辐射诱变;

3.化学诱变;

4.诱变材料的鉴定、培育和选择。

(十三)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组织培养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2.基因工程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3.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十四)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

1.品种审定;

2.植物新品种保护;

3.品种推广;

园艺植物育种学 第5篇

1 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 同时涉及到园艺植物栽培学, 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生态学、气象学方面的知识, 是理论实践性兼具的一门学科。在专业合并后,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在课程体系的调整中, 我校的园艺植物育种学课时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压缩。针对该情况, 课题组选择以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为主要讲述内容, 让学生了解育种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育种方法和途径。同时,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选育和繁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科学, 统筹性、系统性极强, 其中涉及的很多育种知识在人类日常生活中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们结合育种的相关知识, 适当进行拓展,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讲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的因素时, 结合现在国家提倡的创新创业这一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要进行创新创业, 可以通过参考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依据来探查自己适合的创新创业方向, 让学生既了解了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又把这个方法灵活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再如, 陈俊愉院士总结的30多年花卉育种的经验教训时制定育种目标所犯的弊端,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弊端其实也应该成为我们做事情时引以为戒;又如讲述要引种成功需要考虑的因素时, 引导学生思考以后改变自己的某项选择时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权衡利弊。这些方面的结合, 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 拓宽了学生育种学知识的应用面, 提升了学生对育种学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 园艺植物育种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 国内外有许多的育种家兢兢业业, 坚持目标, 忘我地工作, 选育出了大批的优良品种, 造福人类。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人的事迹以及邀请多年从事育种的专家向学生现身说法, 为学生树立献身事业, 矢志不移, 勤奋努力才能成功的思想打下基础。通过这些途径的结合, 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 拓宽知识的应用面, 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课上和课下相结合, 从课堂到现实,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时少, 只靠课堂上有限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数, 很难将知识讲的面面俱到, 且有时还会让学生有脱离现实之感,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课题组在进行课上教学的同时, 会为同学布置一些调查类的题目, 同学分组协同调查、讨论、交流, 最终形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如在绪论中讲到品种时, 让学生到农资市场去调查某一种蔬菜的品种种类、包装量、价格、生厂商等内容, 并让学生在与经销商和购买者交流的过程中, 了解哪些品种销售较好, 原因是什么等内容, 同时, 深入到学校附近的蔬菜产业区, 实地调查了解蔬菜的种植情况, 种植者对品种的要求, 及买到劣质种子的种植田情况, 让学生对优良品种的重要性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激发学生投身育种业, 选育经销优良品种的志向。学生将各方面情况汇总后, 总结出本地区适宜的品种有哪些, 为以后选育推广相关的品种提出个人的建议。最后, 将全专业同学的调查报告互相传看, 既让学生了解了本地区的各种蔬菜品种情况, 又可以对自己的调查报告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交流, 为提高个人的分析能力打下基础。又如, 在讲述种质资源章节时, 让学生课下跟自己的家人或亲戚了解现在种植的品种, 哪些是购买的, 哪些是自己留种的地方品种, 从现实中了解种质资源的流失, 体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刻不容缓。通过课上课下的结合, 让学生了解育种现实, 实现从书本到田间, 从理论到实际的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深刻的意义。

3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方式相结合, 培养园艺植物育种人才

园艺专业就业面较为宽广, 育种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 因各种主客观原因, 学生未必会选择育种作为自己的工作。因此, 在教学中, 课题组采取了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方式相结合, 培养育种人才。在规定的教学内容上, 教师认真研究相关教材, 力争将育种基础性的原理和实践操作教授给学生。同时, 对园艺植物育种感兴趣的学生, 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继续结合学校推出的‘自助式实习’政策以及毕业实习、参与教师科研等途径, 进行专门的育种纵深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 如对园艺植物育种从制定育种计划、播种、株选、杂交、杂交后管理等等进行全面的实践和指导, 以及与育种公司合作, 到其育种基地实践操作。另外, 让学生参与教师育种科研等方式将理论知识系统在实践操作中连点成面, 以此提升学生的育种经验和技能。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的结合, 既满足了园艺专业人才必备的园艺育种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又实现了培养专门从事园艺育种人才的迫切需要, 两项有机地结合, 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三结合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 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因学生的流动性强和季节性的问题, 要保持与育种公司长期有效合作, 还需要探索更好的合作模式等。如何更有效地将‘三结合’教学方法应用于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中并长期有效的执行, 仍需继续总结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景士西, 吴鲁平, 杨思尧.解放思想, 求实创新, 改革育种学教学内容——对园艺植物育种学内容改革几个重要问题的研讨[J].高等农业教育, 1999 (11) :57-62.

[2]张应华, 吴红芝, 许彬, 等.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6 (3) :75-77

[3]刘政国.园艺植物育种学蔬菜育种教改探索[J].广西农学报, 2015 (3) :61-63.

园艺植物育种学 第6篇

我们课题组以培养21世纪园艺专业高素质人才为目的, 结合我校园艺专业的教学现状, 进行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园艺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也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和借鉴。现总结如下:

一、专业认知兴趣实践教学研究

我院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十分丰富, 是一个现成的现代化的教学实习基地。由专业教师组织2011、2012、2013级园艺学生, 利用教学实习机会参观我院的果园、蔬菜温室大棚、苗圃地、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吉林市越北镇果树场、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等地。通过参观实习使学生既了解园艺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及市场对园艺植物需求,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兴趣。利用开课前的暑假时期, 学院利用“科技下乡”活动, 指派学生到当地的果园、苗圃地、蔬菜花卉所等单位或生产第一线了解有关育种学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既有效调动了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一) 研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

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课程发展的要求, 课题组对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由原来的实验授课8学时, 增加为18学时, 同时还增加2天的教学实习,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修改后的实验教学大纲更加突出园艺植物育种学的难点和重点, 避免与其他学科的重复。在授课计划的调整方面, 增加了绪论 (育种的研究进展及概况) 和转基因育种知识两章内容, 增强学生对育种方法的理解及应用。教材是教学过程的知识载体, 所选教材应适应教学大纲需要, 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教学中本课题组选用李际红主编的《园艺植物育种学》作为教材, 该教材内容涉及园艺植物的主要育种方法, 结合科研前沿和生产的实践, 先进性好, 被许多农业高等院校使用。

(二) 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实验教学是园艺植物育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 开设综合性实验, 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此类训练锻炼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知识的应用性更好的体现,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鼓励和倡导学生参与教学。采用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融汇知识讲授、能力培养为一体。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扩展和完善教师的知识领域和结构, 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厚积薄发。例如, 组织第二课堂开展课外科技小组活动。以育种知识竞赛、撰写育种小论文等形式,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研究信息的能力和应用科技的能力。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等现代技术, 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单调和枯燥。该实验课程通过广泛搜集、拍照、视频等, 自制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的课件, 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跃课堂气氛, 使得实验讲授形式活泼而生动, 大大增加信息和课容量,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考核方式评定不能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因此应灵活考核, 重视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实习报告、出勤率、查资料情况、操作技能情况、育种小论文等方面。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 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 激发学生思考、实践的热情, 真正发挥实践考试的教育功能。

三、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研究

(一) 积极参与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进行育种工作

响应学校号召, 组织学院学生积极参加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工作。通过此次社会实践, 学生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 发挥特长, 增知识、长见识。

(二) 组织学生到育种公司、种苗基地等处实习, 扩大就业率

教学实习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技术, 学院组织毕业实习学生到观赏花卉、果树、蔬菜等育种公司和种苗基地等处实习, 使其具有从事科研和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 也提高了就业率。

(三) 组织教师开展座谈, 研讨实习的开设、天数、内容等

课程组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座谈, 进行实践教学的研讨, 其中包括实习天数、实习内容的改革调整。通过研讨, 从而制定出一套新的以2012级园艺专业为实施班级的园艺植物育种学实习大纲和计划, 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四、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加强本学院教学的硬件建设, 为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构建良好的教学平台。

(一) 加强园艺植物育种实验室、资源圃建设

本院为评估需要, 加强了园艺植物育种实验室和资源圃的建设。具有设备完善先进的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4000m2现代化的温室、大棚8栋、800m2省内现代化的组培中心、3000m2标准规范果园, 种植200余种园艺植物, 可供学生教学实习、实验使用。同时, 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 建立相应的育种材料圃, 为课堂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 扩大学校同企业、科研单位等单位合作, 建设稳定长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园艺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为使学生学以致用, 锻炼其育种的实践技能, 我校应大力发展校企及科研单位合作, 加强实践场所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例如, 利用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果树研究所开展教学实习, 延伸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

五、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一) 鼓励支持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园艺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 使学生学以致用, 巩固课程知识。如我院教师开展黄秋葵、钙果、牡丹、黑穗醋栗、树莓等育种科研工作, 研究园艺植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 既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又巩固了育种学实践课程的知识, 提高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锻炼其吃苦耐劳、勤于敬业的精神。

(二) 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

课程组教师不仅自己积极参加科学研究, 而且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研究, 任课教师提供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田间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 同时很好的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操作技能培养研究

选择实践能力较强的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 对实践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园艺植物育种的所有教师都必须经历实践教学的锻炼, 熟悉实践教学环节, 以此确保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可选派教师到育种公司、科研所以进修和下场锻炼的形式, 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园艺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之一, 通过我们对该专业的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调整、实践应用及逐渐完善, 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 构建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新型的课程体系, 以贯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培养合格的农业校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应华, 吴红芝等.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6 (3) :75-77.

园艺植物育种学 第7篇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园艺植物育种目标制定和实现育种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传统的《园艺植物育种原理》教学以理论教学为核心, 具体实例仅作为理解理论补充, 既与生产脱节, 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将实例教学法应用到《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 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实例教学法在《园艺植物育种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施《园艺植物育种原理》实例教学的必要性

1.实例教学是实现《园艺植物育种原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 它的理论来源于园艺植物育种实践, 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紧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育种技术理论, 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具有很强操作性和实践性, 因此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的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而实例教学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很好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在育种实例中, 植物育种实施实例处在主角的位置, 所有的育种原理都体现在实例中。通过对经典育种实例的情景再现, 让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总结实例中的经验, 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2.实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理论+习题”的授课模式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老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课后布置一定的作业进行知识的巩固, 最后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其结果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对课本上的概念、育种方法和原理死记硬背, 但对相关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 也没有真正掌握育种技术的操作能力。实例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 师生可以进行互动, 学生在对某一园艺植物育种进行分析时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文献, 对课本的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入, 根据植物材料提出自己的育种策略, 然后再进行讨论、发言等活动, 最后确定其育种方法。通过实例教学这种方式, 可以真正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 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 也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

二、实例教学法组织实施的步骤

在进行实例教学前,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 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是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出现的, 只有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 才能在课堂上形成好的互动, 提升实例教学的效果。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分组讨论, 小组成员要遵循均衡性和多样性的原则进行划分, 一般4~6人为宜, 在授课前2~3天给予学生相关实例,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组内讨论形成本组观点; (2) 课堂讨论, 对于实例所涉及的问题由学生分析和讨论, 在成员代表阐述自己本组观点后, 授课教师要给予积极引导, 避免偏离实例分析的目的要求。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主体,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老师的任务主要负责组织课堂和适当点评; (3) 教师总结发言, 在讨论结束后, 教师对每组讨论过程做总结评价, 指出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 并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 这是保证实例教学质量的关键; (4) 实例报告撰写, 在总结结束后, 为巩固实例分析的结果, 让学生对实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进行总结, 形成书面材料,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对实例所反应出的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实例中吸取相关专业知识, 总结经验教训。

例如在讲授“多倍体细胞培育技术”这一知识点时, 以无籽西瓜的培育作为典型实例, 老师在授课前3天发给学生, 让学生查阅有关多倍体育种资料文献, 并根据知识点提出关键问题:园艺植物常用多倍体细胞培育方法有哪些?无籽西瓜应采取哪种多倍体诱导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授课时让小组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讲解他们方案, 然后由老师对讨论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做最后总结, 并对本章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通过该实例, 学生可以掌握多倍体细胞培育技术, 并且把此项技术运用到园艺植物育种上, 提高园艺植物繁殖效率。

三、实例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实例教学法应用到《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的课堂教学中,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实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实例教学要注重和生产实践及实际情况结合。例如, 在讲授育种目标的制定一节里, 结合中国人消费习惯以及生产上中国正在推广使用的栽培模式为实例。在苹果新品种的选育上, 中国人更加喜欢糖度高、口味甜的品种, 欧美更注重果树的抗病性, 用中国目前选育出的苹果新品种和欧美选育的品种进行特征特性的比较为实例, 结合同学们已经有的感性知识, 这样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株型和树型的选育目标上, 用李登海选育的紧凑型玉米和本课题组选育的适于机械化管理的柱型苹果为例, 形象生动的介绍了未来在株型选育目标上的发展方向。

其次, 实例教学要注重课下动手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例如, 在讲授雄性不育制种一节, 因为本节内容相对较难, 所以在没有讲授理论课之前, 首先带领同学到育种田里, 让同学们亲自观察雄性不育的材料, 通过眼看、手摸体会雄性不育的特征特性, 然后回到课堂让同学们分组讨论, 在此基础上引入雄性不育的概念、遗传类型以及如何利用雄性不育进行制种。通过课下动手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围绕实例对此次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加以总结归纳, 结合实例形成一套新的体系, 老师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 学生才能正确地配合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样进行实例教学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最后, 实例教学要注重课本前后知识相结合, 融会贯通。课堂采用的实例在不同的章节中可以前后结合。例如:在讲授前面章节的种质资源评价时, 用课题组收集的欧洲、俄罗斯、新西兰和新疆的红肉苹果资源为实例, 讲授如何从形态学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在讲授后面的章节分子育种时, 继续采用红肉苹果的实例, 进行分子标记的辅助育种, 通过利用MYB10基因的标记, 达到早期选择的目的。这样, 相同的例子在不同的章节出现, 可以起到前后贯通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在名校工程建设的背景下, 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改革, 实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将实例教学法引入到园艺植物育种学原理中是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 实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上枯燥的理理知识, 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更加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例教学法是改善园艺植物育种学原理教学成效, 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琳璘.论大学素质教育与案例式教学[J].教育与职业, 2008 (12) :131-133.

[2]窦庆峰.结合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科教文汇, 2008 (12) :87.

[3]张玉刚.科研与教学结合模式在《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2 (23) :4-5.

[4]王青梅, 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 31 (3) :7-11

[5]王轩.以案例为基础的汉语教学法初论[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 2006.

上一篇:管理和建设下一篇:学生的英语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