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2024-08-26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精选11篇)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1篇

一些研究说明石油价格和汇率之间是长期关联的,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的变化有着显著影响。早期文献讨论以油价对美元汇率传导作用为主,从1998年开始逐渐有文献研究经合组织国家(OECD)、G7国家(美、英、法、德、意、加、日)和其它小国如挪威和斐济等,也有学者研究国际油价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作用,如Huang,Guo(2007)。文献研究实际汇率的偏多,也有少数研究名义汇率受油价传导作用如:Golub(1983)、Sadorsky(2000)、Akram(2004)和Narayan(2008)等。

由于国际油价均以美元计价,国际油价冲击主要通过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将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双边汇率的传导情况(下称实际汇率)。

一、研究方法

早期文献主要以理论模型研究为主,没有计量实证检验作为支撑,如:Krugman(1980,1981)、Golub(1983)。1998年以后的文献则以实证分析为主,少有理论模型分析。实证分析的计量估计方法以ECM模型为主,通过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也有利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的,如:Chen,Chen(2007);有利用SVAR模型研究宏观经济基础变量冲击对实际汇率传导作用的,如:Huang,Guo(2007);有利用GARCH和EGARCH方法研究斐济岛名义汇率受国际油价冲击影响的。

本文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对平稳的时间序列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在模型基础上进行脉冲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数据分析采用Eviews5.1软件。

二、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中国从1979年开始尝试改革人民币汇率,但一直到1984年都处于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1985-1993年实行双重汇率体制。1994年起汇率并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继续进行国家外汇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全国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央行通过参与该市场交易管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外公布的汇率即为该市场所形成的汇率。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都从1994年1月开始,选取的样本数据是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总共192组数据。

Chen,Chen(2007)在研究国际油价对汇率传导时,将名义汇率、居民价格指数、国际油价、实际GDP、就业率和名义利率六个变量一起进行研究。Huang,Guo(2007)将实际石油价格、相对相关工业产值、实际有效汇率和相对居民价格指数一起放入模型研究中国的实际汇率受油价冲击的情况。本文在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基础上,参考上述两篇文献的做法,选取了如下经济变量来构建VAR模型:

1.国际原油价格(oil)。采用西德克萨斯石油FOB现货价格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代表,单位为:美元/桶。这是由于美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合约被很多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衡量原油价格变化的基准价,很多新闻媒体的文章对于原油价格走势的描述也引用该价格作为代表价格。1986年,纽约商业交易所推出的原油期货合约就是以在西德克萨斯的炼油厂生产出的商品的样本作为合约进行交易。数据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官方网站。

2.中国实际工业增加值(civa)。根据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受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影响。由于中国GDP缺乏月度数据,本文以工业增加值作为中国经济的代理指标。因为没有现成的实际工业增加值数据,因此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计算:用名义工业增加值平减中国CPI数据获得。名义工业增加值1994年1月-2008年12月的数据来自国家信息中心,2009年的数据由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同比增长率推算出工业增加值的名义值。中国CPI数据是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同比数据换算成以1994年1月为定基的数据。

3.美国工业产值和产能利用(ip),即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由于缺乏美国GDP的月度数据,本文以ip作为代替。这个指数包括了美国实际工业生产指数,并增加了机器设备等的使用率。美国实际工业生产指数是衡量制造业、矿业与公共事业的实质产出重要的经济指标,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标志。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官方网站。

4.中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c)。根据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受货币供给水平影响。狭义的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1994年1月-1998年11月为国家信息中心数据,1998年12月-2009年12月为人民银行数据。

5.美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a)。美国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银行和各存款机构金库以外的现金。

6.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rer)。在实际汇率计算方面,Huang,Guo(2007)用CPI平减人民币名义汇率来得到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Chaudhuri,Daniel(1998)的实际汇率是用PPI转换的。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按照如下公式得出:

其中RER(real exchange rate)表示实际汇率,NER(nominal exchange rate)表示名义汇率,P*和P分别表示美国和中国的价格指数,利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数据转换成1994年1月为100的定基数据。人民币名义汇率NER,选取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中国名义汇率的代表,数据来自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直接标价法,每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由于大多数的经济理论是以变量的水平形式而非差分形式给出,差分后的经济含义可能很难解释,而对数的差分可以定义为变化率,因此,本文实证都对变量取自然对数。

从图1可以看到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际油价与实际汇率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尤其在2005年7月到2009年12月,两者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非常明显。由于纳入模型的各类数据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在实证分析之前,笔者将这些数据利用Census X12进行了季节性调整。

三、实证分析

(一)扩展的迪基-富勒单位根检验

首先通过观察时间序列的曲线图,初步判定ln(oil)、ln(civa)、ln(ip)、ln(m1a)、ln(m1c)和ln(rer)都包含常数项,然后分别进行扩展的迪基-富勒单位根检验。从单位根检验结果可见,ln(oil)、ln(civa)、ln(ip)、ln(m1a)和ln(rer)是不平稳的,ln(m1c)是平稳的。将这些变量取差分,通过观察曲线图值初步判定这些变量的差分都不包含常数项和趋势,得到平稳序列,而原序列自然对数的一阶差分正好是所构建模型的各变量的变动率,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由于这些时间序列不是同阶单整,因此,不能进行协整检验和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只能利用差分后的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注:ln(A)表示A的对数d(A)表示对A的差分。检验类型(c,t,q),其中c表示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q表示滞后阶数,由EVIEWS软件根据SC准则自动选取滞后阶数(下同)。

(二)向量自回归模型

为了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作用,根据上述数据平稳性的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可以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两个变量dln(oil)和dln(rer)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假设dln(oil)和dln(rer)不存在同期相关问题,下列方程组中每个方程右边的变量都是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这样VAR模型就是有效的。

先估计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检验其滞后阶数来选取实证分析的阶数。综合考虑到LR统计量、F统计量、AIC信息准则、HQ准则和SC准则评价结果,滞后阶数p应为2。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选择滞后阶数为2,对dln(oil)和dln(rer)两个时间序列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当滞后阶数为2时,dln(oil)-dln(rer)成立,dln(rer)-dln(oil)不成立。说明国际油价变化率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不是国际油价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

(四)脉冲响应

基于上述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计算出脉冲响应函数,得到dln(oil)一个标准差(约为7.62%)的冲击对dln(rer)的传导作用。冲击发生后,dln(rer)先小幅上升,随后下降,到第九期转为负,随后就保持在-0.09%左右水平。说明国际油价冲击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先小幅贬值,随后小幅升值,并保持一定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国际油价冲击发生后,中国进口额迅速上升,出口反应较慢,使得短期内实际汇率贬值,冲击发生后一段时间,出口增加,对实际汇率的传导效应不断加强,实际汇率升值。

国际油价冲击会使得中美通胀率都上涨,美国通胀水平上涨使得中国实际汇率贬值;中国通胀水平上涨,中国实际汇率升值。但在国际油价冲击发生后,美国通胀水平反应迅速,短期内上涨幅度比中国通胀水平多,使得实际汇率贬值;冲击发生一段时间后,中国通胀水平的变化比美国通胀水平大,实际汇率升值。因此,综合这两种情况,国际油价冲击对实际汇率传导的效应为:先贬值后升值。

(五)方差分解分析

为了研究国际油价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作用,这里将变量的顺序排列为:dln(oil)、dln(m1a)、dln(m1c)、dln(ip)、dln(civa)、dln(rer)。根据上表dln(rer)序列方差分解结果可知,国际油价冲击能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预测误差的百分比为:六个月3.91%,一年4.02%,两年4.05%,三年4.05%。

(六)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根据Lutkpohl(1991),如果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VAR模型是稳定的。如果模型不稳定,某些结果将不是有效的。在本文建立的VAR模型的AR根的图表中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本文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

为了实证结果更加稳健,除本文的实证分析外笔者还对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名义官方汇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传导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中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国际油价冲击对实际汇率传导的结果都是升值,但就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言,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传导更有说服力。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名义汇率在1995年8月到2005年7月这段时间盯住美元,名义汇率难以反映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多以美元计价,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主要从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传导上体现出来。

四、实证结论和启示

如上实证分析,说明国际油价冲击是引起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传导效应。国际油价冲击能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的百分比为:六个月3.91%,一年4.02%,两年4.05%,三年4.05%。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先贬值然后升值。

这是由于在国际油价冲击发生后,中国进口额和美国通胀水平反应迅速,马上上涨,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发生一段时间后,中国通胀水平上升比美国通胀水平多,中国出口也增加,使得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在中国贸易账户和中美通胀差异共同作用下,国际油价冲击对实际汇率传导的效应为:先贬值后升值。

由于中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实际汇率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削弱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效果,从而阻隔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在国际油价波动日益剧烈的今天,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油价波幅加大,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的传导作用问题为国际社会所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双边汇率存在传导效应,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先贬值再升值。在国际油价波动日益剧烈的今天,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油价,人民币汇率,传导效应

参考文献

[1]Chen,Chen.Oil prices and real exchange rates[J].Energy Economics,2007,29(3):390-404.

[2]Golub.Oil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J].Eco-nomic Journal,1983,93(371):576-593.

[3]Huang,Guo.The Role Of Oil Price Shocks On China’s Real Exchange Rate[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18(4):403-416.

[4]Krugman.Oil and the Dolla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554.1980.

[5]Krugman.Real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 and the welfare effects of oil price decontrol[R].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658,1981.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2篇

中美经济贸易关系与人民币汇率

黄卫平

主讲人简介:黄卫平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在从中美经贸热点问题上看,主要集中在贸易逆差上,另外还有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问题。这个“三三七调查”是指出口产品中侵犯到知识产权的话,美国有权利交叉地惩罚你——通过其他的贸易办法来惩罚。我们的“三三七调查“算是美国出手比较多的,因为我们知识产权是有点问题。德国最近颁发了世界抄袭奖,中国企业九块奖牌占了五块。而且有调查显示,全世界95%的侵犯专利的药品都是中国人干的。因此美国人来一个交叉惩罚。不惩罚你侵犯了知识产权这一产品,惩罚的是其他产品。——这就是交叉惩罚。

而反倾销那是企业的个别行为;反补贴反对的是政府行为。还有一个,“特殊保障措施”。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的。他们合在一起,就是媒体上常说的“两反一保”,其中最黑的是“保”。“保”本身是说不清的的,比如“反倾销”毕竟把东西卖便宜了,“反补贴”好歹政府补贴了,而“特殊保障措施”没有什么原因,而且是单方面的认为你扰乱了我的市场秩序,我就可以出手了。这就没有一个标准了,什么叫做“扰乱了市场秩序”?没有清晰的标准。

那么目前最热闹的就是人民币的回升。4月15日本来说要给你“戴上个帽子”或者“不戴帽子”,最近又推迟了。这不是什么好事。现在不定,“看你表现”。什么表现?这是集政治、经济于一体的。比如政治,他要折腾伊朗吧,看你中国人的表现,一旦不合他意,那帽子就给你扣上了;经济,如果世界经济好,就给你扣上,不好,就还有商量。因此,这帽子拿在手上,反而给中国人一个悬念。所以人民币汇率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从现在的说法看,美国学者说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一。那这种“低估”对双方有什么养的影响呢?国内吵吵嚷嚷,社科院的学者认为应该升值,列举了升值的好处。但我觉得一旦升值一口气升成那样,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05年7月21日,我们就升值了一点,上一轮的资产泡沫、股市、房价,是人民币升值前还是后拱起来的?再说日本,经济停滞了二十年,它的发端是日元升值前出的事还是之后?所以做决策的人不能像学者那样,学者可以不负责任,决策者却有责任。所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人民币升值这件事,美国人死缠烂打。为什么以前没这么件事,现在突然讨论得这么热烈。我认为,这里面也有一个决策上的失误。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和我们无关。通常人们说,有了“危”才有“机”。但我认为,只有别人有了“危”,我们才有了“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觉得,当初次贷危机来临时,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中国人不应该救市的。而应该拿出我们的外汇储备在世界市场上砸它一下,把美国砸个烂七八糟,才行。现在把它救活了——美国就是伊索寓言里的那条蛇。所以当初危机时,就应该拿着美国的国债满世界扔。我们的决策是失误的。下一次的机会又在十年后了,我希望,十年以后的执政者再有危机时,不是救世,而是把世界搞得混乱。中国人最擅长浑水摸鱼,把水搅浑了,利益就来了。现在你看,你把它救活了,它来折腾你。所以中国做了这么大的牺牲,全世界都在骂你,没人夸你。对这帮帝国主义,要是有好心眼,就上当了——包括汇率。要是这次我们真的升值了,下场如何?这么说吧,我们的贸易格局是这样的,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百分之七十三来自美国,当然我们对周边国家有一千两百多亿的贸易逆差。另外,中国对五十八个最不发达国家是逆差。所以可以说,我们的钱都是从发达国家挣来的,然后给了欠发达国家。那么如果从贸易的几个形式讲,一般贸易是平衡的,服务贸易是逆差,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造成的。从中国角度看,广东以加工贸易为主,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我们的顺差让美国着急,中国是给美国制造最大贸易逆差的,占了它贸易逆差的将近一半。中国的贸易中,一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就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进口零部件,组装,再出口。加工贸易比重越大,顺差越大。一般贸易是用自己的资源生产出的产品卖掉,加工贸易是别人的资源加工后卖出去,赚的就是加工费——这是无本的买卖,容易挣。这么说可能要涉及生产模式,有人说我们的生产模式不可持续。那么究竟是我们的生产模式不可持续了,还是我们的模式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这是两回事。地球上有人是靠卖东西发财,有人靠卖力气发财,比如沙特、科威特卖石油,俄罗斯卖木材、石油,巴西、澳大利亚卖铁矿石,那么卖东西可持续吗?东西卖完就没了。那进一步想,卖力气可持续吗?所以我们并不是生产模式本身卖力气这个出现问题,而是这个模式的过程中执行出了问题,比如出现了环境污染等等。所以卖力气这件事,可再生。不卖力气卖东西,就实在是没什么可卖的。所以中国加工贸易是主导,加工贸易比重越大,贸易顺差也就越大。这与卖东西挣的贸易顺差不是一回事。所以一定要划清界限,模式自身没有缺陷,而是我们执行的过程中有问题。所以我们看目前格局,一般贸易平衡——有进有出,这是对的;服务贸易,暂时逆差——这是因为人口素质不行,慢慢有好转;加工贸易,是顺差,这是我们的格局,没有问题,只是卖力气而已。而且在卖力气过程中,农民被训练成工人,一般工人被训练成技术工人,越干,人积累的熟练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雄厚,最后,才天下无敌。为什么八十年代没人提出中国汇率问题的,人家不怕你。为什么现在提出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具备相当素质的工人队伍,又有庞大的加工能力,我们不怕别人。可以这么说,中国不怕别人的基础,就是一个方程式——五六三十。“五”,手里有五亿吨粮食——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六”,每年炼六亿吨钢,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三十”,每年烧三十亿吨煤,这是我们经济安全的基础,根本不可能被别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人用能源卡脖子,能源提供被切断了,我们整个工业运行是不受影响的。正如毛泽东当时说的,“以粮为纲,以钢为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中国特点,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知识产权没保护。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顺差主要还是来自欧洲。我们贸易顺差之间四分之三来自美国,人家确实受不了。奥巴马最近提出美国要转型,出口五年要翻一番,增加二百万岗位——这是奥巴马的雄心壮志。那么他们出口产品卖给谁?出口什么?想要五年翻一番,每年增长率至少百分之十五六。可是美国没有什么好卖的。我在美国与美国在中国谈入世时的代表谈话,她说中国的贸易顺差美国人受不了,我说连中国人也受不了。可是我们中国人要的你不卖,你卖的我们根本不想要。美国确实卖不了什么。现在美国提出转型,不能以消费为主带动GDP发展,要以出口带动GDP;我们正好反过来,要以消费带动GDP。但是我们走下去是很危险的,美国现在崩盘了,我们却向着他们当年的方向走下去。其实凡是美国给我们支的招,我们就应该有所疑问。我们说中国房地产有泡沫,美国的那些投行,直说没事。其实美国这次次贷危机,就是给穷人盖房盖出娄子来了。穷人有住房的权利,没有买房的能力。而且全世界的规律,谁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果只能是崩盘。美国、日本、英国、香港都是这样。所以盖房是没错,关键是用来做什么?盖出的房为了人住,还是当股票来炒的。中国土地稀缺,建设部都说了中国的房子平均能站住35年,不用到70年,50年就面临倒塌危险。房子总共就只能站着五十年,地也占着,资源也占着,只炒,不给人住。所以这房价能不能落,各国政府是不是真的以房子为民生,只有一条分水岭,他们究竟有没有决心把房地产与金融投资工具截然分开。如果确实有决心,把房地产回归安居,确实以民为本;如果把投资的功能保存着,那只是欺骗老百姓。把房地产完成股票,最后只能等死。

那么人民币让人折腾来折腾去,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我觉得是高估。虽然我还没有算过,但是至少在全球来看。奥尼尔是高盛的首席经济学家,他认为人民币没有低估,反而高估了百分之零点四。另一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他提出世界汇率体系应该是1:1:10:100——1比1是美元对欧元,比十是对十块人民币,比一百,对一百日元。上浮下浮百分之二十,是市场力量。如果一美元对十人民币,现在是六块八,绝对是高估。因此现在看来,说不清高估低估。如果要算,最简单的算法,我们称为汉堡包指数。汉堡包在全球物质内容高度一致,因此可以作为价值标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年六月公布一个表格,表格说的就是汉堡包在全球卖的价格。在美国买三块五毛八,中国买十二块人民币,一除就出来了。如果以汉堡包为购买力的衡量,一算账,一美元相当于三块三毛五人民币,现在是六块八,一定是低估了——也就是人民币比你想象中值钱。这么一算,中国就完蛋了。所以经济学家杂志算的是人民币被低估了百分之四十八,人民币应该升值。可是还有一个指数,星巴克咖啡指数。这东西一算人民币不是被低估而是被高估。如果说咖啡不算是可贸易商品,那么算算美国卖给我们的《阿凡达》,在纽约一张票十七块五美元,在北京一百五一张。最后人民币是被高估了。所以究竟是高估低估,实在算不清。我提出建议,不说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高估低估,双方找一把人一起算。这个建议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阮次山约我谈汇率说的。双方说半天,都没有依据,最好的办法就是计算。联合国有联合国算法,我们就按照世界通行的算法算一算,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双方都能接受。我们想想,1980年的一元人民币,到2009年,购买力变化有多大?2009年的一块钱相当于1980年的一毛九。而且这还是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来说话的——这可信吗?他说全国去年房价平均涨幅百分之一点五,城镇收入增幅百分八点七,所以相对而言全国房价是下降的——胡说八道。这也就是说,用统计局算的数,算汇率的话,中国人一定吃大亏。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是货币的实际价值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分别科学地统计和计算,甩开统计局,重来一遍。因为现在联合国是有方法计算的,选出来两千多种商品,美国、中国都有消费,这两千多种商品,在GDP占多大的比重,价格是怎样的走势,最后统计出来,究竟你的货币有怎样的购买力。大家应该承认,人民币最大的特点是在国内越来越不值钱,那么在国际上不可能越来越高。如果从现在开始算,三年出结果,那么人民币汇率一定是被高估,中国人这场官司一定能打赢。

所以我的判断是人民币被高估了。但是目前各有各的说法,互相说服不了。就应该官方出面,好好计算。能不能够付诸实践,这很难说。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另外,从目前情况看,只有逆差,才能救美国的就业,顺差救不了。中国常说,就算不赚钱,也要出口,为了就业。但是美国的产业结构与我们不同。美国的制造业占它的经济的百分之十六至十八。也就是说美国十四万亿的GDP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来自制造业;中国的五万亿GDP中的一半来自制造业。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的GDP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可是国际市场中硬产业市场上,几乎两国的影响力差不多。原因就是硬产业占GDP的比重造成了两国实际产值与附加价值几乎一样,如果你再考虑我们的附加价值低于美国,就会发现,我们的油水大于美国。因此,形成了一个奇怪现象:论经济总量,远不如美国;但是加工业一出手,谁都害怕。因为中国产业结构以硬产业为主。一台iPod现在卖299美元,中国组装只赚4美元,160美元流到美国,这些附加价值是美国的GDP,整个研发过程所有环节形成的附加价值是美国的GDP,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都是美国人在干活而形成的。如果少了一个iPod,就少了160美元,少了二十小时工作。因此这情况下发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给美国造成了贸易逆差,而这个贸易逆差增加了美国人的就业。这就是我们永远说着的一句话:顺差在中国人这里,利益在美国人那里。原因在于产业结构,我们以硬加工为主,而美国以服务业为主。

所以两件事:一个是我们的汇率没有被人为降低,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这不可能不成为政治问题。理论上已经证明了,我们必须把它控制住。

那么为什么中美之间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

首先是统计方法的问题,美国把来自香港的转口都算在了中国内地头上——算法不同,我们的算法是只要产品出口到香港就行了,美国人算的却是原产地,也就是说产品在香港仅仅是换了包装,没有附加价值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到三十以上,就算是中国内地的产品。这是一个大头,过千亿了。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身想你投资的利润,卖给你零部件的外贸支出。所以要看这个贸易三角形,这里面很有意思,中国就在这。所以我说,自打进入二十一世纪,97.98年之后中国就变成政治格局了,就真正进入到外汇企业了。把零部件拿来组装,然后走,就变成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确实加工贸易越大,贸易顺差越大,没别的办法。在这里面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70%以上是加工贸易,而这之中相当一部分美国商人干了事,所以我们的外贸顺差中很多是外商帮我们做的。这里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GNP和GDP怎么看,说白了就是中国经济大还是中国人的经济大。也由过去日本经济冷淡,确实二十年停滞不前,可你回头一看,是日本经济大还是日本人的经济大,这是值得琢磨的。

日本本土是一个细长条,他的本土上的制造业确实没创造出来。但是日本人钱下的投资却给他创造了好多金币,这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那么国内生产总值讲的是960万生产多少,国民生产总值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管他在哪里他生产的总值都是中国的金币。好了,只要是960万以内生产的附加价值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GDP,凡是由960万出口的都是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口。这里有一个问题,虽然是960万出的货,他是中国企业出的货还是三资企业出的货,这挺值得研究的。这告诉我们70%都是加工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外资做的。温总理告诉我们两个数字,一个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六成以上是外资。中国对美国70%是加工贸易,这就是三角形,因此顺差极大。我国每年向美国出口1.47亿台笔记本电脑,在美国1200美元的电脑中国企业只拿35美金加工费,其他原料,芯片都是美国的,运行电脑的软件谁离得开微软,剩下的再说别的。整个内地贡献就这么点,剩下都散布在全世界,因此这加工贸易形成了贸易顺差在其中而贸易利益很少。但你依旧要干。有人说人民币升值产业就升值了,关键是人适应不适应升级。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只有组装一部分利润。销售凭LOGO,品牌。美国人的思路坏了就能修,日本人怎么用都不坏。韩国处在中间。中国的前景总要有一个定位,手机最大特点便宜,坏了就扔。如果没有山寨机,非洲人都用不到手机。摩托罗拉目前要从小姐成为丫鬟。在此链上亚洲四小龙组装研发是美欧,在那个年代整个世界产品供应带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即亚洲四小龙,这是动态的,轻纺—小家电—家用电器。韩国重化、造船、炼钢、汽车。台湾IT,香港新加坡贸易、金融。90年代尤其97、98危机之后中国组装,四小龙中韩国台湾成为大陆组装供应商,香港新加坡成为大陆组装贸易金融服务商,软服务提供其生存。

高级产业结构能够控制低级产业结构。所以1840洋枪炮打败了冷兵器。现在韩国离了中国组装之后活不下,台湾欲与与大陆联手搞汽车电子研发,新加坡与香港包括澳门看大陆需要来发展,北朝鲜开始到缅甸开始均开博彩,最后新加坡干脆在圣淘沙公开搞博彩,就是满足中国人赌性十足,这是世界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贵。丰田天津召回的汽车变速器应为三圈半,工人做了三圈,造成几亿美金的损失,日本人不敢说什么。二汽也是因为这个。另外,产业结构的调整最早最低级,原料(非洲)—原料加工(中国)但中国资源稀缺,因此卖力是符合国情的。—投资(日本)—教你投资(美国投行),计算机软件、大片等都是胡思乱想、盗版花木兰、功夫熊猫,计算机把大学生都毁了,原因是大学生在和计算机竞争,主要从事的是程序性工作,理论上计算机可以承担,要想发工资就得消灭计算机,知识改变不了命运,这年头叫智慧改变命运,提高素质文化水平没用,跳楼是认识到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我们不会智慧的开发,这就是教育的问题。刚才的产业结构造成中美巨大的贸易逆差。

另外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地位越长越不好,现在考虑人民币国际化趁早不要考虑了,成为国际化货币还需要责任。别人储备你的货币的前提是别人能够得到你的货币,如果都是贸易顺差别人如何得到?唯一是你必须要是贸易逆差,币值要稳,美国如果不是贸易逆差就拿不到美元。50年代美金等于黄金,当时从美元荒到美元差,导致币值不稳就象现在,就有了问题。人民币也成了国际货币?15-20年不要想这事。中国人准备半个世纪之后先替美元收尸再推出人民币。人民币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人民币才硬,是人民币走出去了还是人民币代表美元走出去了?在这个时期人民币换出去是有好处的,别人用你的货币来躲避风险,现在中国的顺差使走出去较困难。现在的矛盾产业链拉长,不是所有生意都是中国的,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形成贸易顺差,全球化意味着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越拉越长。举鞋的例子,前两年西班牙将温州鞋烧了,鞋是温州生产出口,是在欧洲的温州人零售的,都不给人家留口饭吃必然要遭到反击。欧盟要收拾中资企业,人家的研究是真正有用的。美国100双鞋只有3双是自己产的,中国让美国鞋死掉是让他安乐死的,温水煮青蛙用了15年,为美国留下卖鞋的空间。2.130多个议员来自美国30多个州投诉,我们可以选择在这里投资。减缓事业,这是积极的解决办法。中美两国不准备搞贸易战,两国都会吃亏。中国汉奸多,最简单办法就是人代会通过决议凡转基因食品不可在中国销售,这招是最狠的。花生油、菜籽油,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放在一起老鼠都不会去动转基因的。果蝇与人类基因最相似,果蝇吃完转基因食品无法产卵。城里人吃转基因食品导致孕育难,与污染无关。疯牛病当年经过科学认证的但二十五年之后依旧出了问题。一般情况病情隐藏二十年,美国规定食品中转基因成为不能超过1%,更可怕的是主食水稻打算大规模转基因。2.4万亿的外汇储备拿出一半扔出去,就是威力。中国卖的是力气不是资源,力气的特点一可再生,二可持续。只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就不信地球上谁对13亿人如何。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威胁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帝国主义分子出主意给你的时候没有安好心,不是出于你的立场,意识形态与他不一样。我们与美国是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理讲,美国增加储蓄,中国减少储蓄,根据平衡公式来的,上面需求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90年代是医生和律师,21实际是玩金融的。而我们,只要1%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做工人,东莞169万人口平均文化才到初中。13亿中多少人能够适合干高科技,很少数的人适应高科技他的收入发展趋势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收益的只是一小撮人,其他要靠资本拉动、科技拉动,广大民工不可能在收入分配中拿大头。社会的财富一定倾向于高科技人才,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结合市场需要,实际国情,要素本身的特点。否则是有问题的。因此调整了汇率未必形成的了新的产业,其也未必竞争得过美帝国主义,竞争得过美帝国主义对国内有什么影响,到时候大家自己琢磨吧。(本次讲稿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王媛媛同学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主讲人审阅,特此致谢。)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3篇

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就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国外学者研究集中在检验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和“J曲线效应”是否存在。Bahmani Oskooe(1999)使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汇率和贸易收支的关系,他认为“J曲线效应”短期内不必然出现,但长期内会出现;国内研究主要有:马丹、许少强(2005)通过协整分析得出在中国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有利于改善中国贸易收支。

二、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出口(X)、进口(M)、贸易收支差额(TB,在数据处理中采用ln X/ln M的方法得到ln TB)、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ER)、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六个变量来建立计量模型,设计了出口方程、进口方程、贸易差额方程和外商直接投资方程,为了消除异方差,对各个变量序列取对数。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ζt、Ut、εt、Vt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过程

本文以1992年~2014年中国出口、进口、贸易差额、GDP、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六个变量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首先用ADF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然后对方程中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最后使用协整方程对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长期分析。所有实证分析均采用Eview s7.2来分析。

(一)变量ADF检验

ADF检验结果表面,LNER、LNGDP、LNFDI、LNM、LNX的ADF统计量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对上述各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可使DLNTB、DLNER、DLNGDP、DLNFDI、DLNM、DLNX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要求时间序列具有平稳性,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序列DLNER、DLNGDP、DLNFDI、DLNM、DLNX、DLNTB均为平稳的。对各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

外商直接投资是汇率的格兰杰原因,汇率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人民币汇率与进口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贸易差额与汇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汇率和出口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变量协整检验

1.FDI方程。

残差单位根检验通过,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方程中各变量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M方程。

残差单位根检验通过,说明进口方程中各变量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汇率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汇率对进口影响并不显著。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TB方程。

残差单位根检验通过,说明贸易差额方程中各变量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汇率对贸易差额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与贸易差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4.X方程。

残差单位根检验通过,说明出口方程中各变量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汇率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汇率对出口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口、出口贸易、贸易差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的影响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国际热钱的流入。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出口被迫成为消耗过剩产能的出路,造成我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较高;其次,出口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进口相对较少,造成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长时间出现贸易顺差局面;最后,国际热钱的流入一方面会增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加剧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会造成一种循环局面,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进一步吸引国际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加大,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表现为资本金融项目持续保持顺差。

参考文献

[1]Rodrik D.Velasco A,Short-term capital flow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9.

[2]宋文兵.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机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刘立达.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研究,2007,(03A):62-70.

[4]王子先,张晓静.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经验及对策[J].中国金融,2012(10).

[5]唐丽丽,赵雪梅.浅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J].当代经济,2013(7).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4篇

进修班招生简章

◆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提高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同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金融、贸易与公共治理方向、国际经营与跨国公司管理方向)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课程设置

1、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方法课:

博弈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的制度分析方法

3、专业课:

能源与环境政治经济学研究、发展政治经济学、货币与金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专题研究、国际经济关系专题研究、国际与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4、方向课:

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国际贸易体制研究、国际商务交往与国际品牌管理、市场营销、国际投资与国际竞争战略、低碳经济与国际能源战略、跨国企业融资与环境评价、社交礼仪与国际商务谈判

◆教学方法

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努力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探讨、讲座论坛、专题讨论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收获一种更新颖、更有价值的思维方式。进修期间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每门必修课撰写一篇课程论文或两篇读书心得。

◆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优秀业务骨

干,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获得学士学位及本科学历证书后,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3、不具备上述两款条件,旨在提高本人业务素质,报名条件可放宽到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的大专以上学历者,但本种进修生不能申请硕士学位,也不能参加校学位办公室统一组织的研究生课程考试。

◆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2012年9月开课,即日起开始报名!

2、报名手续:(1)填写在职人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报名登记表;(2)本人最后学历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3)本人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4)有论著(包括著作、论文、调查报告)者交复印件。

◆资格审查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初审通过后,发给进修通知书。

◆颁发证书

1、由人大颁发结业证书(钢印、红章),注明达到研究生课程同等学力水平。

2、凡符合报名条件1、2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国家组织的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及本校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在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钢印、红章、全国统一编号)。◆授课时间:2012年9月-2014年6月

◆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62511295姚老师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办公地点: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816

学院主页: http://sis.ruc.edu.cn/

◆收费标准

学费每人18000元人民币。进修班正式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进修者,视为自动放弃学习,不退进修费。申请硕士学位和参加论文答辩按中国人民大学有关收费标准交纳。

注:有关申请硕士学位问题严格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54号文件的规定办理。申请硕士学位的步骤:

1、凡符合报名条件1、2项要求申请学位者可按54号文件有关规定,经我校

学位办公室资格审核同意,办理《考试资格卡》。

2、在获得《考试资格卡》后四年内,通过本校组织的全部课程的考试(必修课有4门实行试题库考试,2门实行教师随堂考试;选修课为课堂考核)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3、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一年内,提出硕士学位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4、在提出论文后,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缴费方式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5篇

在香港呆久的人,慢慢会对“体制内”的一些做法感到不适,而刚刚踏入香港的内地同胞,也往往会觉得香港“过分自由”而有所不适。

曾经跟一位在港创业的中资资产管理公司前辈交流,他非常感慨香港的办事与规管环境,与内地完全不同。以香港证监会为例,你要发行什么基金产品,怎么设计,它根本不管。它只会审查你的产品是否信息披露充分,产品设计是否有潜在的对投资者不公平的条款,以及这只产品的风险是否适合它的投资者。至于你这个产品到底能否发出来,跟证监会无关,它也不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但在内地,证监会、银监会、央行都可能会有措施对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起到“指导”作用,或许这种指导出于保护投资者需要,但在外界看来,这种指导往往有主观替代投资者之嫌。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学者与官员的身上仍然留有深深的痕迹。

进入2011年的岁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了罕有的连续六个交易日下跌。面临这种情况,前中国央行顾问余永定在《第一财经日报》撰文指出,中国当前应暂停推出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

具体是什么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由于余老师未有点明,在此我也不好判断其论断是否意有所指,抑或只是泛指所有的人民币国际化新举措。但如果是后者,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与否并不应该成为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主要考虑因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从表面来看,在人民币升值时,海外市场对于人民币的需求热烈,当然有助于推进人民币走出国门;而当人民币贬值之时,大多反映海内外投资者可能暂时不再青睐人民币,按余永定的理解,这有可能是出现了“热钱”退出中国的情况。

余永定由此把人民币外汇市场出现的异动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联系起来。并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旗帜下,我们实际所推行的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我们有人民币国际化之名,却无人民币国际化之实”。他担心,在利率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实现之前的资本项目的渐进式自由化,将为国际投资的套利和套汇提供了巨大利润空间,而中国则将因此遭受巨大福利损失。

回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资本项目开放?可能有部分具体措施类似资本项目开放,但笔者与余老师的看法不一。事实上,就香港金管局披露的数据,绝大部分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增长均来自贸易,而这也是中国央行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之一,即推动^民币在贸易结算领域的国际化,让更多的国际贸易商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最终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

但问题是,海外贸易商哪里来的人民币?这就需要中国开放一部分人民币“出口”,因此中国央行在与各国货币互换的同时,开通了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以方便中国境内的进口商向外商支付^民币,作为进口货物的货款。近年,中国又允许本国企业以“人民币注资”的方式将境内的人民币导向其境外的分支机构,此举当然也是为了增加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当年收购大福证券的海通国际抢得了“头啖汤”,2010年母公司以8.7亿元人民币注资香港子公司。

随着贸易支付的活跃,境外人民币存款的增加,清算问题提出了台面,因此央行又在2010年7月间在香港开通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同时,为了为境外人民币扩大回流渠道,在2010年8-9月间,增加境外三类机构参与境内银行间的人民币债券市场交易。随后,中国政府又允许境外机构设立人民币银行结算户口,并目扩宽了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渠道,允许更多类别的企业及机构参与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并批准这些企业将境外融得的人民币汇回境内(前提是获得外管局审批)。

到了今年,随着人民币FDI的批准实施,以及李克强访港时宣布的RQFII,境外人民币的回流通道已经进一步拓宽。

简要回顾这段历史,主要目的是想让读者了解到,迄今为止的人民币国际化,其原本是旨在提升境外人民币的存量,以便利境外进口商将来用人民币支付中国出口商的货款,从而提升人民币的境外支付功能。而相关的措施也是为此目的服务的。

我们看到,在各方努力之下,短短一年多,香港人民币存量出现了飞速的提升。从2010年6月(实施人民币清算协议前)的897亿(2004年时才8.95亿),—下子飚升到了今年11月的超过6000亿。笔者认为,这是符合中国货币当局的当初设想的,这也助于未来外商使用人民币支付境内的货品。

当然,离岸人民币越积越多,一些问题随之而来。例如比较直接的是,对于境外持币者来说,如何保持这些人民币资产的价值不受损害?除了放在银行吃利息,有没有其他保值,甚至增值的手段?

这种想法非常自然,也是中国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我们总不能让老外持有大量人民币,却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钱被中国的高CPI所蚕食吧?长此以往,谁还愿意持有人民币来买中国的商品?

不用担心,在香港,市场的驱动力量是无穷的。那些敏感且灵活的金融机构与投行家们,早就看准了市场需求,已经急不可待地将人民币从国际支付功能提升至国际投资领域。

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正是其中—个例子。从2007年试水迄今,香港的人民币点心债市场上未到期的债券面值已突破了千亿存量,如果算上合成债(以人民币计价,美元结算的债券)和将来发行的人民币股票(2011年4月李嘉诚已经先推出了人民币REITs),人民币投资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增长不可限量。

人民币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需经三个阶段:—是国际支付,二是投资货币,最后是国际储备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感谢香港的机构,他们对人民币产品的创新发展,例如离岸点心债和香港人民币股票产品设计等,令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向投资领域延伸。

在这方面,香港财经官员与金融局的努力也值得一提。香港金管局为了提升海外人民币的吸引力,甚至跑到竞争对手英国伦敦去推广人民币业务,同时财经官员还去拉美、俄罗斯等地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专场推广。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身边的人私下交流时透露,陈老总甚至在飞机上都在一路修改有关人民币的文章,香港官员的敬业精神由此可见。

当然,境外人民币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仍小,可能仍然有数以亿计的境外人民币要另寻投资出路(三类机构的境内债券市场投资数据并不公开,我们不知究竟有多少离岸人民币流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也是境外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明显低于内地市场的—个原因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不应停滞

境外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低于境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境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一

直以来就高于内地,所以导致债券投资者愿意接受更低的收益率。但问题是,在9月及11月的人民币下跌行情中,一些点心债的销售仍然抢手,这又该如何解释?

现在回到文首的问题,随着单边升值预期被连续多个“跌停板”打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难道真的要像余永定所建议的暂停推出新政策吗?

如果留意一下那几天中国央行确定的汇率中间价,其实连续的“跌停”并没有实质上令人民币汇率下跌多少。相反,我的理解是,当货币当局推出此项措施时,应该早就有考虑过人民币可能出现逆转贬值的情况,因此也应该有应对的方案。

在香港,如果要推出一项政策或是法规,肯定是当政者深思熟虑之后推出的,在推出之时便需要有大量的市场辩论,模拟实证以及考虑可能的风险防范。在这政策法规推出前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宣传,听取市民与各行业人士的意见。

笔者相信在内地同样也有这个步骤,所不同的是,在内地,广大市民或股民是基本无缘于这些政策及法规的讨论的,但在香港,市民参与的渠道却是非常多的,不论是媒体还是立法会议员,都会详细解读有关措施的利弊,至少让市民了解到新措施会有哪些风险。

正因为大部分内地居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概念的不熟悉,很容易被媒体妖魔化“热钱”的言论所惊吓。实际情况是,热钱进入中国容易,要全身而退还真不简单。先不用说换汇额度有限,即使是能通过层层的审批,也要耗费时日。如何将做空中国与获得换汇批文的时间衔接起来,同时还要应付人民币可能再次进入升值趋势的风险?这需要投机者有相当的智慧和能力。

即使那些热钱能换成美元“逃出”中国,换个角度来看,在中国坐拥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而且这些外汇储备投资业绩并不亮丽的今天,有人愿意帮我们减少一些外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只要这些热钱的流出并不对我们的资本市场造成实质冲击,走一些又有何不可?

回头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在香港,就笔者接触过的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主管官员,市场参与者,包括一些对冲基金经理及一些资深的投行经济学家,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是对中国本身有利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单向的“惠港”措施。在他们看来,“升值预期”只不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润滑剂,而非必需品。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6篇

然而,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两难。一方面, 必须要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以及整体经济结构的影响, 以及由于升值预期导致的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 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资本项目的开放为前提条件, 而后者又会削弱政府维护汇率稳定的能力, 这一状况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面临一定的难度。

那么, 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会产生何种影响,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怎样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具体的改革步骤应该怎样进行, 都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文献研究

有些学者认为, 货币国际化需要稳定的汇率。如Friberg (1998) 的研究显示, 计价货币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出口商利润函数的性质, 也同时取决于汇率的方差 (波动幅度) , 当汇率波动过于剧烈时, 甚至有采取第三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可能性[1];罗纳德·麦金农 (2009) 认为, 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人民币应当采取稳定的汇率制度, 使其有一个风险上限, 在此过程中, 可以使得其他国家相信人民币不会大幅的波动[2];P.Subacchi (2010) 则认为可以在控制人民币兑换的前提下进行货币国际化[3]。

但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货币国际化需要汇率具有充分弹性。如罗熹[4] (2009) 认为, 人民币国际化客观上要求汇率形成机制要以市场化为基础, 通过本外币间供求关系的变化发现人民币的真实价格。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孙立行 (2010) 认为, 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幅度、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主要资本交易货币纳入货币篮、减少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尽快实现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等措施推进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5];陈江生、扈华林等 (2011) 认为,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汇率制度加以保证, 人民币国际化是破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难题的根本出路。短期应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期可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将退出“中间汇率制度”实现“独立浮动”[6];张茉楠 (2012) 认为, 建立在汇率升值预期上的人民币国际化并不稳固。中国可以利用当前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的机会, 增强人民币弹性化, 确立一套明确的、贯彻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的人民币汇率浮动规则,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国内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7]。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 有关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稳定的汇率机制还是需要市场化的汇率机制目前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 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是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 只有明确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范围和程度, 才能明确人民币汇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机制安排。因此, 本文将从货币职能的角度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 即价值尺度、交易手段、价值储藏职能, 是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中的计价货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货币国际化的程度可以通过货币发挥国际职能的程度来衡量, 具体而言, 就是价值尺度、交易手段与价值储藏的国际化程度。

在充当价值尺度方面, 当前主要体现在资产计价上。国际债券发行主要以欧元、美元为主 (见图1) , 2009年欧元、美元、英镑、日元分别占全球外汇债券交易币种的46.9%、37.7%、7.9%、3%。人民币债券发行所占比重可以忽略不计。

资料来源:BIS Quarterly Review, June 2009。

从充当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来看, 美元、欧元及日元都在国际或区域贸易结算中占据主导地位, 尤其是美元在所有国家进出口贸易所使用的结算货币中, 都占据较大的比重, (如表1、表2所示) 。

注:其中德国的数据是2002—2004年的平均值, 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的数据是1999—2003年的平均值, 英国是1999—2002年的平均值。数据来源:Kamps (2006) “The Euro as Invoicing Curr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CB Working Paper Series, No.665。

从充当价值储藏的角度来看, 截至2010年美元、英镑、日元、欧元在全球储备货币的比重分别为62%、26%、4%、4%, 其他所有货币占比加总也仅为4%。按照上述数据衡量, 真正的国际货币只有两种即美元与欧元, 英镑、日元也只能勉强算为国际货币 (见下页表3) 。人民币在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 无论从货币国际化的三大职能的哪个角度来讲,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均处于起步阶段。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要求

从货币职能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的国际货币职能会对汇率形成机制提出的不同要求,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在不同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汇率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 货币国际化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汇率弹性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货币国际化的各个职能上对汇率的要求并不一致 (见下页图2) 。

首先, 将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手段、价值储藏三大职能分解为计价货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四个功能。

从国际计价货币的功能来看, 如果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定价职能, 首先必须要保证汇率的浮动, 因为只有外汇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才能保证人民币的价值是真实可信的, 才能对其他金融产品和贸易商品进行定价。

资料来源:根据IMF官方网站《COFER》数据计算整理。

从国际结算货币的功能来看, 如果要保证人民币能够实现贸易结算的功能, 那么就需要保持人民币价值的稳定, 即需要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波动。汇率稳定有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从国际投资货币的功能来看, 人民币要实现资产投资功能一方面要求资本项目开放, 这将要求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资产价值的相对稳定, 这又要求汇率稳定, 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

从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来看, 人民币要成为储备货币, 短期来看, 升值有利于提升储备货币地位, 但是长期来看, 货币不可能一直升值, 储备货币的基本要求依然是价值稳定, 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必须稳定。

以上的分析表明人民币行使国际货币职能对汇率形成机制的要求是矛盾的。然而, 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货币国际化职能并非是同时实现的, 人民币汇率也并非是完全固定或者是完全弹性两个选项, 二者是存在互相协调的可能性的。

四、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短期匹配策略

笔者认为, 需要兼顾不同货币职能的不同要求, 既要兼顾人民币价值由市场决定的要求, 又要兼顾人民币价值稳定的要求。中国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基本上考虑了这两种要求。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机制反映了稳定汇率的要求, 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调节机制反映了市场化的要求。然而, 这一汇率制度仍然有改进的余地, 比如, 为了加强汇率的稳定, 一揽子货币的权重应该以贸易份额权重为基础, 这就要求降低美元的份额。另外, 为了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 中心汇率可以考虑恢复平均交易价格的定价方式, 这是因为与做市商询价相比, 交易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五、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长期匹配策略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 主权国家货币的国际化都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是在货币职能上, 而且在空间结构上也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会对资本项目开放提出不同的要求, 进而会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产生不同的影响。

笔者认为, 人民币国际化将主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 (如表4所示) , 这三个阶段对应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汇率弹性:第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阶段主要发生在贸易项目下。这一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将主要从部分东亚贸易逆差来源国开始, 由于这部分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周边, 可以称之为周边化。此时, 人民币率先在亚洲地区实现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职能, 但资本项目无须大规模开放, 因此, 这一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会构成对汇率稳定的威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二, 在成为区域性投资货币后, 人民币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扩大汇率制度弹性的压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中国经常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的扩大、离岸市场的推进、特别是人民币非居民存贷款业务的推进等等逐步将人民币推广到亚洲使用。这一阶段,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性将会明显提高, 并逐步成为区域内的国际投资货币, 即区域化。受此影响, 为了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需要扩大汇率制度弹性。但是, 鉴于亚洲地区的资金流量相对较小, 中国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第三, 在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货币后, 中国需要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或接近这一汇率制度的弹性汇率制度。这是因为只有在资本项目基本开放的情况下, 人民币才能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需要采用弹性汇率制度。这一阶段, 人民币最终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储备货币。

参考文献

[1]Friberg, Richard.In Which Currency Should Exporters Set Their Price[J].Journal of 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8, (45) .

[2]罗纳德.麦金农, 人民币国际化应循序渐进:中国已做好准备[N].上海证券报, 2009-05-08 (A19) .

[3]Subacchi, P.:One Currency, Two Systems:Chinas Renminbi Strategy[M].Chatham House Briefing Paper, 2 November2010.

[4]罗熹.循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红旗文稿, 2009, (9) :27-30.

[5]孙立行.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10, (12) :37-42.

[6]陈江生, 扈华林, 陈昭铭, 丁俊波.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上[J].新远见, 2011, (12) :18-26.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7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实证分析

一、前言

经典国际收支理论中, 汇率是决定国际收支的重要变量, 但这一理论似乎并没有在我国得到验证。2005年7月21日, 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并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了2.1%。此后, 人民币开始了缓慢的升值过程。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二次汇改, 外汇储备逐年增加, 截至201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33116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趋势仍在延续。但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增长势头强劲, 从2005年的2238亿美元一路飙升至2010年的5247亿美元, 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近两年顺差差额有所缓和。从流量上看, 中国存在着持续的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双顺差的现象。现实显示人民币持续升值并没有像传统理论揭示的那样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起到遏制作用。究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何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探究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国际收支的关系, 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认为, 本币的升值将有利于缓解贸易收支顺差。汇率与国际收支关系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模型构建方法有: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弹性分析法是较早并得到普遍运用的分析方法,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从弹性角度分析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 提出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该理论认为一国货币贬值后, 只有在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条件下, 即 (Dx+Dm) >1, 才会增加出口, 减少进口, 进而改善国际收支。然而, 本国货币贬值后, 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 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 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具有的“时滞”效应的被称为“J曲线效应”。其原因在于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 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由于汇率的改变, 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 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 从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 根据各国不同情况而定。

尽管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含义,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往往与理论不一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顺差却未下降, 这对关于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关系的传统马歇尔-勒纳条件理论提出了挑战。

三、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的实证分析

1. 模型的设定和数据选取。

为了研究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国际收支 (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 的关系为样本, 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重点关注模型背后所代表的经济意义。该实证研究遵循经济意义与统计检验并重的研究方法。

模型设定如下:

(1) 中美贸易收支差额方程:Ln BOT=α1+β1Ln ER+γ1Ln GDP+ε

(2)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方程:Ln FDI=α2+β2Ln ER+γ2Ln GDP+ζ

本文涉及的数据资料和变量包括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两个方面, 其中国际收支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收支以及资本项目收支。贸易收支的指标选用中国对美国出口额 (EX) 和中国从美国进口额 (IM) , 贸易差额 (BOT) 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即BOT=EX-IM;资本项目收支的指标选用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FDI) 。由于中国在2005年7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因此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5年8月至2013年12月, 对美进出口月度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网站, 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因为2003年11月以后, 中国政府不再公布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月度数据, 本文使用中国统计局公布的GDP的季度数据。汇率 (ER) 指标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数据由X-rates网站统计而得。最后还有随机干扰项和常数项。为了使相关计算更加简单和准确, 同时消除异方差, 对各序列取自然对数, 这样在不改变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前提下降低数据的量级。

2. 实证检验和分析。

(1) 单位根检验。为了防止伪回归的误差, 首先对各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检验变量的平稳性, 对于非平稳性的变量进行处理之后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 检验结果见表1。FDI取对数后的ADF统计量值小于其对应的1%显著水平上的临界值, 无法拒绝“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原假设, 即这个序列为平稳的。Ln BOT, Ln ER和Ln GDP经过一阶差分后检验也变得平稳了, 也就是说各变量都是单整的。

(2) 格兰杰因果检验。鉴于各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 可以利用格兰杰检验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如下:

由表2可以看出, BOT与ER、GDP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 其中ER并不是BOT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之间贸易顺差并不存在根本的因果关系, 即人民币升值也不是解决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本办法。同时可以看出, 在10%的显著水平下, FDI与ER、GDP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说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数额会受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 反之,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流入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和中国经济发展。

(3) OLS分析。使用Eviews 6.0统计软件对模型适用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确定时序数据贸易差额、外国直接投资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长期关系。由此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1) 中美贸易收支差额方程:Ln BOT=2.376682Ln ER+0.722508Ln G DP-7.062433 (0.589764) (0.244711) (2.930466)

从计量统计检验上看, 中美贸易收支差额方程的各系数均显著, 且长期来看, 贸易收支与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这与经济理论完全契合。但该方程的拟合优度并不高, R2只有0.331409, 说明GDP与汇率只解释了贸易差额变动的33%, 还有许多影响贸易收支变动的因素未在模型中表现出来, 例如中美两国贸易政策、世界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等因素。

(2)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方程:Ln FDI=-1.25534Ln ER+0.279533Ln G DP+0.826601 (2.207749) (0.477358) (7.502118)

该模型的拟合优度R2仅为0.06093, 说明经济增长和汇率并不是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最小二乘系数可以看出, GDP与汇率的系数均不显著, 说明经济增长与人民币汇率对直接投资的影响均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本土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成本影响不大, 不会在整体上影响美国对华投资的大环境;而且美国的经济形势、海外投资政策、中国的税收政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

以上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影响, 有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国际收支是存在相关关系的, 符合传统理论马歇尔--纳勒条件且存在时滞效应, 但是相关关系并不明显, 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 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中美贸易顺差的最有效办法, 汇率变动几乎不能影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参考文献

[1]何凌云, 刘传哲, 唐安宝.“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收支调节作用比较[J].经济体制改革, 2008, 05:121-124.

[2]史建楠.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12.

[3]王海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研究[D].暨南大学, 2006.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8篇

(一) 实验数据

本文选取1995年1月至2014年9月中国对美国的月度进出口额 (月/千美元) 以及人民币对美元的月折算汇率 (月/百美元) 构建VECM模型进行分析以及相关应用。

汇率数据来源于雅虎财经, 进出口额数据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人民币对美元序列 (USDCNY) 、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序列 (EX) 、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序列 (IM) 的时序图。如图1。

根据经验, 并通过时序图可以大致看出IM、EX序列存在着趋势性和季节性, 而USDCNY序列则有趋势性而没有季节性。因此, 接下来对三个序列进行相应的处理。

首先对IM序列采用X12进行分析, 结果认为在0.1%的置信度下, IM序列存在着季节性。因此对其进行季节性调整, 得到调整后的序列为IM_SA, 将其命名为SIM序列。

对于出口额序列EX, 通过同样的方法, 我们发现其也存在着季节性, 因此仍然对其进行季节性处理, 最终得到SEX序列。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USDCNY序列不存在季节性, 因此不对其进行处理。

(二) 单位根检验

分别选取合适的形式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结果如表1 (检验形式 (C, T, L) 中, C, T, L分别代表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滞后阶数根据SC信息准则选择) 。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 所有变量均不是平稳的, 但是他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因此所有变量均是一阶单整过程。

(三) 协整检验

首先建立VAR模型, 通过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的选择确定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通过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结果可知, 滞后阶数为3阶时为最优。因此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选择为2。

对于协整形式的选择, 由于三个序列均存在截距项和趋势项, 因此选择第二类的第四种形式作为协整形式。具体的协整结果如表2。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 迹检验和极大特征值检验结果均显示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由Eviews得出协整方程如表3。

可以看出, USDCNY变量与SEX变量是负向相关, 与SIM变量是正向相关, 这符合经济理论。同时通过参数系数和标准差, 也能大致看出相关统计量的值是显著。因此认为协整方程是合适的。

因此协整方程为:USDCNY=0.004226*SIM-0.002514*SEX+127.0892*TREND+μ

由该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协整序列是平稳的, 各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四) VECM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输入命令:var v1.ec (d, 1) 1 2 usdcny sim sex

得到估计结果如表4。

通过残差相关图 (图2) 可以看出, 除了sex序列存在一点自相关以外, 其余均不存在自相关性。

(五) VECM模型的应用

1. 脉冲响应

在Eviews中直接得到脉冲响应的组合图如图3。

通过图3,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是负向的且长期存在, 而进口额对汇率的变动影响时正向的, 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影响时长期存在的。汇率变动对进口额的影响相比于对出口额的并不明显, 但对两者的影响都是长期的。

2.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分析了内生变量变化中来自自身和其他内生变量冲击的贡献度。因此, 通过方差分析我们可以定量的看出三个序列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运用Eviews得到方差分解的结果如图4。

由usdcny的方差分解可以看到, 汇率的变动受自身的影响由当期的100%不断减弱。进出口对汇率的变动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但影响也是不断增大, 其中又以出口对汇率的影响最大, 达到了20%多, 两者总的对汇率的影响可以达到30%。

由sim的方差分解可以看出, 进口对自身的影响是不断减弱的, 到60期为止已经减弱到了60%左右, 并且有不断减弱的趋势。而汇率对进口的影响很小, 在长期只占了不到10%。出口对进口的影响则不断增加, 在长期达到了30%以上的水平。

由sex的方差分解可以看出, 出口对自身的影响也是不断减弱的, 长期对自身的总影响还不到60%, 并且有着继续减弱的趋势。而汇率对出口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对进口的影响, 长期可以达到13%左右并维持。进口对出口的影响则是不断增加的, 长期可以到30%。

综上, 方差分解的结果与脉冲响应基本是一致的。

二、实证结论

根据本文的实证结论, 认为中美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的之间的关系符合国际金融的理论, 即国际收支状况与外汇汇率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而汇率的变动又会影响国际收支的状况。

同时通过建立的VECM模型的相关应用得出了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是负向的且长期存在, 而进口额对汇率的变动影响时正向的, 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影响时长期存在的。汇率变动对进口额的影响相比于对出口额的并不明显, 但对两者的影响都是长期的等相关结论。

摘要:根据国际金融的理论, 国际收支状况与外汇汇率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即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而汇率的变动又会影响国际收支的状况。国际收支以经常项目为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又以进出口额为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文章通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上述理论并作相关的分析。得到了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是负向的且长期存在, 而进口额对汇率的变动影响时正向的, 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影响时长期存在的。汇率变动对进口额的影响相比于对出口额的并不明显, 但对两者的影响都是长期的等相关结论。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9篇

基于人民币N D F市场的自由化形态以及离岸性,其构成机构主要来自国外的金融系统,其与国外D F市场不同,参与者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交易,更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管制与指导,其具有相当大的波动性与投机性。但是由于其市场的国际性和全球性,很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国际市场的动荡与人民币N D F汇率存在着一定的动态性联系。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产生的原因

(一)国际市场的游离性以及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

金融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市场全球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金融活动跨地区交流合作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是各国金融业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纵深性延伸交融的过程。金融全球化也就是资本流动、金融机构、业务、市场全球化的综合表现形式。国际金融市场是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体系,包含了来自各国的金融组织机构,其全面加强了全球各地区金融市场的互动性。

随着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市场一体化不断推进,国际金融市场全面激活,但是由于市场本身的自由、盲目性,以及国际的游离性,使国际金融市场常常处于一种波动甚至是动荡的状态,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是国际市场的根本性表现,是价值规律的本质反映。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循环、投机性较强的产业,与自由游离的国际市场结合势必引发不同程度的波动性与体系的动荡[1]。

(二)国际货币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导致金融市场的频繁波动

自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后,国际金融市场一直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此种模式持续到本世纪的70年代初,由于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大格局发生变化,东欧剧变打破了以往的二元世界格局,世界进入多极化的政治经济体系,政治上的变化将会对经济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化国际货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各种不同的浮动性汇率制度类型取代了全球统一汇率的固定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成为当代国际汇率制度的主体,该浮动性及多级化影响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在此制度上,汇率频繁性的大幅度波度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现象[2]。

(三)国际金融市场监督控制机制的缺失

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及宏观性的调控建设是“空白”的,该市场是游离在外并完全失控的,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自行调整,具有明显的市场盲目性与无序性。虽然在之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有一套较为完备的金融国际制度,基于那时国际金融市场仅限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具有一定的领导性地位,其执行的相关制度标准能够得到北约体系成员的认可,能够形成良好的监督管理氛围,有助于保证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这一体系的瓦解,全球统一的国际金融监督管理体制不复存在,全球内没有统一的国际金融运作机制,更没有具权威性的金融监管组织,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在金融监管方面的研究及权力架构仍处于真空状态,造成了今天国际金融市场的无序化和频繁性的动荡。多级化的国际格局以及汇率的频繁大幅度波动给国际贸易等全球性生产经济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境。过度的金融投机活动加大了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发生,在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的大背景下,导致金融市场的个别性演变成全球、国际性金融市场的危机与动荡,在国际金融市场体系无序性的影响下,导致过度的金融投机,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此引发了一次有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其根源就在于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无序化与日益增长的金融全球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3]。

三、人民币ND F市场的特征

N D F主要应用于外汇管制货币的实行,各国限制非居民参与本国远期市场是其兴起的直接原因。自1996年6月新加坡首推人民币N D F后,中国香港、纽约、伦敦及中国台湾相继推出人民币N D F交易。人民币N D F交易主要是针对于海外参与者的投机需求而开展的活动,供求稳定性较弱,与我国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主体是在真实贸易基础上,以规避汇率风险为目的的企业,其市场具有较高的供求稳定性[4]。

作为亚洲主要的六种N D F之一的人民币N D F,其交易量是相当可观的,其中香港和新加坡和人民币N D F市场每日交易量已由创始之初的3000万美元到50亿美元左右。人民币与韩元、新台币是亚洲六种N D F货币中N D F市场价差较高的三种货币,一般情况下,人民币一年期的N D F流动性最高。基于此,人民币N D F市场和即期市场的波动不存在着相互溢出的效应,而是人民币N D F市场单方面对即期市场具有一定的报酬溢出效应。

四、国际市场动荡与人民币ND F市场的动态关系

虽然近年来,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体系被打破,但是美元美仍然具有一定的避险性功能,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与市场风险较高的使其,美元这一功能被突显出来[5]。这是由于美元自身的国际地位,以及可接受性和流动性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很多外国投资者认为美元是最为安全的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时期,收益的稳定性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一点,每当有大型金融危机法伤是,很多投资者都愿意购买美元及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美元在金融市场动荡期间仍能独立其外,持续升高,不会因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产生任何的变化,但是全球风险的偏好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将会直接地影响到其他国际和地区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往往在每一次的市场危机或者恐慌中,都会增加美元相应指数的大幅度上升,而且,由于危机或者是恐慌导致资金向美元资产流进,这就造成企业或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持有意愿下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受到了制约,甚至出现贬值的状态。

人民币N D F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际“美元”为机制的影响,虽然当前国际格局日益趋向多极时代T im es F化,但是美国无论在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都处于世界的顶端,在国际市场上其影响力仍然是最大的,其金融市场的动荡将会波及全球范围的震动。在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冲击时,各国企业及投资者都会抓住“美元”,不会考虑其他货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币N D F市场的波动。每次国际金融市场的细微或者是大的震动都会使人民币汇率受到一定的影响[6]。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主要是依靠出口的拉动性效应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波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欧美是我国主要的出口目的地,然而国际金融市场最为动荡的地区就是该地区,基于频繁的债务危机,很多投资者对欧美经济的增长前景并不看好,从而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的悲观预期,不愿意购买人民币汇率或者持有人民币,这就造成了对人民币N D F市场的消极影响,宏观经济变量,工业生产及贸易性余额的下滑将在很大程度上将导致N D F的贬值。当前人民币N D F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欧美的大型投资银黄、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然而这些境外的机构,特别是金融机构很多时候采取的是一种多元化的投资手段,其投资资金遍布全球,N D F市场并不是其唯一的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是,金融机构会对其他市场的资金进行抽回以此来购买“美元”及其资产,甚至是存储起来,投资减少,逐渐进行消费的刺激,以满足总部的流动性需求,每次金融市场的动荡都代表了金融机构欧美市场的严重危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股票投资的巨大损失,此外,市场动刀会引发一些国家相关金融机构出现经营性和流动性危机,这就迫使欧洲央行采取很多的措施进行流动资金援助和流动性救助,以此便对金融机构产生一定影响,促使他们将市场的自己抽回,包含了N D F市场,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在股票恢复平静之后,发达国家的投资就会极具扩张,资金就会流进新兴的经济主体,在动荡时期,就会出现反向的流动。比如,美国的跨国银行基于国际金融危机或其他因素从其他国际抽回资金,而在美国境外的银行分支机构不断地将资金抽回美国,就导致了资金的反向流动,造成其他外币市场的动荡,人民币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7]。

国际金融事成的动荡直接影响着N D F市场的走势,而且在金融市场相对剧烈使其,人民币N D F汇率就持续走低,当国际金融市场趋于平静是,人民币N D F汇率就会逐步走高。虽然国际金融市场与N D F存在一定的影响性机制,但是,基于投资者对人民币走势及升值的预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并不一定对人民币N FD产生影响。在金融危机之前,也就是在没有发生重大的变革时期,投资者及金融机构没有受大重大的冲击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短期动荡不会对人民币N D F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此时人民币的即期汇率相对有规律的、稳定的升值方式产生了经济主体及金融机构对其具有较为稳定的升值预期。而且,由于金融危机还没有爆发,基于美元的避险功能还没有显现,相关经济主体及投资者仍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信心十足,在各种因素相互叠加的状态下,很多投资者并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因素并不关注。

五、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与人民币ND F市场动态关系发生变动的原因

(一)预期性因素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与人民币N D F市场的动态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主要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基于N D F汇率的波动会受到预期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反映不大,美元避险功能没有被所使用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仍然抱有信心,共同促使资者对人民币稳步形成了升值的预期,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投资者更多地为了求稳,而选择对资金的抽回以及对人民币持有愿望的降低,导致这种预期的破碎,从而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人民币N D F市场产生了影响[8]。

(二)政策性因素

人民币N D F市场并不是一个独立性的运营模式,它是在一定的政策调控下进行运作的,虽然国际金融市场没有一定的宏观调控机制,但是作为某个国家的外币市场,能够收到本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宏观性监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市场动荡而造成的人民币N D F市场的规模性真到,我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会对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调控,使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性最大化的降低,人民币汇率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不断地调整独立运营,抵抗外部的压力,国际政策的变化以及经济战略的调整升级都会对市场原来的预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N D F走势的变化其主要因素就会由原来的国际金融体系转向中国的金融战略之中,因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投资者的预期影响力就会有所降低,会形成投资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间接性的影响。

六、基于国际金融市场与人民币ND F市场的动态关系的体制性思考

(一)完善我国金融货币制度,提高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为前提,建立健全金融发展体系,完善金融制度体制。通过金融监管机制的构建,扩大金融的开放力度,创新金融制度,加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功能。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做好金融制度的创新工作。统筹经济发展,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各地区应以国家统筹为指导,发展具有本区域特色的金融体制结构,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金融体系,注重扩大金融的开放度,推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建设,促进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支持地方银行建设,提供政策理论和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渠道,各省市应结合金融经济的基础条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推进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统筹发展[9]。

逐步开放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发挥市场对金融利率的调控作用,促进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高人民币地位,加大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及中国经济的预期。

(二)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改革

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金融需求,我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国际市场为主体,开展有效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改革,完善人民币的回流机制,不断推进人民币N D F市场的转化升级,提高其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减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其的负面影响。

七、结语

笔者通过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发生的原因及人民币N D F市场的动态关系的分析,指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与人民币N D F市场的动态关系以及影响其动态效果的原因,并由此提出基于两者动态关系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稳定人民币N D F市场,加强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强化政府相关宏观调控力度的相关建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金融业与国际市场逐渐形成联动机制,交易的日渐频繁以及国际纵深的不断延伸,我国人民币NDF汇率常常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因此,从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理论上,我国人民币NDF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存在一定的动态性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指出其与人民币NDF汇率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动态变化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汇率和人民币机制的体制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人民币,NDF汇率,动态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浚.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国际油价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01:91-100.

[2]刘宝,刘浚.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股票市场的动态关系[J].经济经纬,2011,04:145-149.

[3]魏黎,朱小梅.人民币汇率价格发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01:78-84.

[4]刘凌,方艳,张晶晶.国际油价与人民币NDF收益率动态相关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04:144-154.

[5]沙文兵,刘红忠.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变动与汇率预期[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10-18.

[6]周先平,李标.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率的联动关系——基于VAR-MVGARCH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05:4-14.

[7]费婧蓉.汇率与股价收益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基于人民币NDF汇率与上证综合指数的实证分析[J].华北金融,2010,12:6-10.

[8]叶欣.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压力期间识别:基于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2,10:49-55.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10篇

摘 要 汇率不仅是一种既定制度,实际上也是一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汇率制度变迁的历史,论证了当前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适当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之一是将制度从外生变量转变成一种内生变量,将制度作为一种稀缺性因素;当经济发展中的制度是一个瓶颈因素的时候,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就会带来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当前的汇率制度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探讨当前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与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及成效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项制度变迁来自于原有的利益均衡格局被打破,而现存的制度安排又不能对这种利益失衡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出现此制度供给的失衡状态。如果制度安排出现了制度非均衡状态,就存在了制度变迁的可能性。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总的来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以后,上海、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二)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

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 元人民币。

3.2005年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人民币汇率进入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2007年人民币汇率更是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至2007年9月13日已达到1美元折合7.516元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自1994年以来不断增长,到2006年底已达209407亿元;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投资和贸易两个方面增速尤为明显。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12020亿元,比年初增长1357亿元。人民币汇率制度成功地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进一步增强了国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人民币汇率长期坚挺,充分展示了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显示了我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驾驭能力。

二、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具有制度依赖性质,若沿着既有的路径,经济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迅速优化,称为诺斯路径依赖Ⅰ;若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称为诺斯路径依赖Ⅱ。我们在肯定汇率制度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既有路径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产权制度不明确影响汇率水平形成机制

价格的形成和决定问题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来是产权的配置和交易问题。人民币汇率即货币资产价格本质上是一个制度问题。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改革的最根本问题是产权的配置和交易。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主要就是交易中心与外汇银行(会员)的外汇批发市场,外汇银行与企业、居民(客户)间的外汇零售市场上外汇资产拥有双方的产权交易。但是这种市场结构以及它所体现的汇率形成机制(包括外汇产权的界定、交易方式、效率损失等)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阿尔钦认为“在一个信息扩散的社会里,要生产专业化的分散协调得以顺利进行,人们就必须得到有保障的可转让的私有产权,以双方同意的价格,即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对生产资源和可交易的产品进行转让的权利。”这个观点说明了市场信息、私有产权界定和主体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外汇市场的信息非常庞杂,外汇供给和需求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从事外汇买卖的市场主体只有在独立产权明晰的前提下,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搜寻信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如果交易双方都只以外汇产权实际拥有人的代理人身份进行交易,就很可能因为出现委托—代理人利益不一致而使交易效率下降。

(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成本加大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表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政府只能在这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我国现在是以严格的资本管制为代价来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性,但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便利的背景下,以盯住汇率制度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成本将大大上升。据估算,我国外汇占款已占货币发行总量的70%,但中国人民银行仅能冲销其中大约60%。2007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将法定准备金率提高5%,存贷款利率相应提高0. 27%,这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但僵硬的外汇流动机制使中国人民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外汇储备成本不断增加

我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年来增加迅猛,截至2006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0096亿元,突破1万亿大关,一举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07年1-2月份实现贸易顺差396亿元,3月份贸易顺差68. 7亿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会引起储备边际收益的递减,加大国家管理储备资源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银行、企业、居民均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汇率变动所引发的汇率风险不能分散于微观经济主体,而是主要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另外,我国外汇储备是以美元资产为主,据统计,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大约占60%左右,美元存在贬值趋向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又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损失。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汇率制度作为一种稀缺要素,当其由于制度稀缺或制度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时,则要通过改革来促进制度健全。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我国的一系列制度因素存在缺陷。因此,现在的关键在于进行一系列制度因素的改革,以创造真正的市场机制,为人民币汇率有效地发挥作用创造制度前提及市场基础。

(一)进行产权改革,明确产权主体

确立明确的产权制度,所有企业、银行、居民个人财产权利都一律得到完整的界定,使市场的主体都成为拥有独立财产的产权主体。这不但意味着银行、企业、居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持有和支配外汇和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也意味着我国的市场主体在国内外从事经济活动时,不只可以独自获得全部的收益,而且还必须独自承担所有的成本、风险、亏损及经营失败的责任。市场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或亏损,并力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从而形成内在的自我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二)在产权制衡基础上逐步实现浮动汇率制

从汇率发展趋势看,浮动汇率制度是一个必然,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显然要优于固定汇率制度以及波动性较低的其他汇率安排。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市场参与者根据影响外汇供求的各种信息做出决策,让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供求的自动调节机制将会自动纠正人民币的“高估”或“低估”,从而促使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点。总之,只有在一系列制度因素改革的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汇率引起的相关经济问题,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三)克服既有路径依赖,逐步放宽外汇管制

在现有不健全的汇率制度下,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既有的路径依赖,即当汇率超过既定区域波动时,中央银行必然频繁入市干预。央行的干预稳定了汇率,但使得人民币汇率信号失真,汇率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被扭曲。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汇率呈现出缓慢、小幅升值的特点,缓慢升值的确为我国的产业升级预留了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严重的副作用:货币政策不独立,热钱流入,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等等。因此,可适当放宽对外汇的严格管制,实行自由结汇制,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推动汇率市场化,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

(四)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减少外汇储备成本

大量的外汇流入是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针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扩张的局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使外汇储备规模降至合理水平。同时为了发挥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应建立储备转化为投资的新机制,实行外汇持有机构多元化和外汇资产持有者分散化,促进外汇资产投资领域多样化,实现最佳的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加强外汇市场建设,实行多样化的外汇交易

放宽外汇市场准入制度,培养自主经营的、多元化的交易主体,让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参与外汇市场。同时,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的建设还应在专业人才、金融法规、税收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加强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刘少波,丁菊红.从制度变迁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及改革趋势.经济经纬.2004(05).

[2]田晓丽,毕海霞.我国外汇储备积累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浙江金融.2006(12).

人民币汇率国际经济学 第11篇

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定义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定义:量化宽松政策是在中央银行利率为零或者接近零的条件下通过进一步的购买证券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货币政策的方法, 不是通过调整利率而间接地增加货币供给来达到刺激经济发展。这一操作分为两步, 首先央行凭空的增加账户中的货币量, 然后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买入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债券, 使货币进入金融体系。

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国际贸易及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在当今这样开放的经济模式下, 美国所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影响到了本国经济, 更重要的是对他国经济也构成了巨大的扰动。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原油、黄金以及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通胀压力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1) 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储备形式为美元, 而在美国这一政策下, 实质上是通过向市场注入大量的基础货币迫使美元贬值, 从而达到稀释各国对于美国的债权。美元的持续贬值直接导致收益的长期降低以及利息的损失。

(2) 对净出口影响。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会导致本国的商品价格相对的上涨, 而美国的商品价格就会相对的降低。这一结果直接导致本国的出口额减少以及进口额的增加, 为此这一政策所导致的美元贬值对美国贸易逆差以及抑制我国净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加中国通货膨胀压力。由于美国宽松政策的实施, 由此引发的流动性泛滥会削弱美元资产对于本国资本的吸引力。而人民币处于升值条件下就会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涌入我国, 从而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中国资产的泡沫化。

(4) 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美国通过主动性的贬值行为促进国内的流动性充裕, 致使美元兑其它主要货币的走软, 从而对他国货币带来巨大压力。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债权国,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08年的9月的100美元兑换683.07人民币升值到2011年12月的632.81人民币, 兑换上升幅度高达8%左右。

三、应对策略

(1) 强化对热钱流入的监管。在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 人民币迅速升值, 过多的美元出于套利目的进入我国, 从而导致了一些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旦集体撤出热钱必然导致我公经济发展受到危害。为此我国要制定更为严格的外汇管理体系来强化热钱涌入的监管。

(2) 强化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我国的外汇储备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出现了极大地缩水, 其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据比例过大。为此在当下要实行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通过分散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模式减少危害。

(3) 推进人民国际化。如果实现了国际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将会使我国的贸易盈余保值、减少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成分, 达到外汇保值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使我国获得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促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更加主动。

(4) 改变中国出口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尽量避免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通过使用本国货币或者是商品互换的方式与其他国家建立货币互换协议。

(5) 使用外汇储备购买外资股份。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促使其它国家持有的美元贬值, 而这种情况下不能直接的将美元借给美国。可以通过购买等值的资源, 从而用于国内物价的控制。此外还可以通过收购在国内优质外资的股份, 使外汇储备用于发展本国经济。

(6) 加快调整进出口模式。我国乃至亚太新兴市场国家一直以来处于出口创汇的发展模式。这种依赖出口创汇的方式可以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利益, 但是极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这一模式的弊端更为明显。为此应该着力于对内需与外需结构的调整, 促使内需为主、外需拉动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有效控制了输入型通胀, 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四、结束语

鉴于日后美国还可能实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中国应该采取积极地应对态度来处理这一政策对于国内经济的冲击。面对这一政策, 中国应该首先降低通胀的压力,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通胀;其次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强化国内货币的独立性;最后还要积极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总之要采用综合措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削弱美元本位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雪莹, 金德环:金融计量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1]张雪莹, 金德环:金融计量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应用事件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2]应用事件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吴振信, 许宁:宏观经济因素对股指波动影响的协整分析[J].经济师, 2006 (21) [3]吴振信, 许宁:宏观经济因素对股指波动影响的协整分析[J].经济师, 2006 (21)

[4]孟祥兰, 卢米雪:CPI的发布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J]统计教育, 2009 (43-45) .[4]孟祥兰, 卢米雪:CPI的发布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J]统计教育, 2009 (43-45) .

上一篇:算法推荐下一篇:题库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