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素质培养

2024-05-23

跨文化素质培养(精选12篇)

跨文化素质培养 第1篇

关键词:跨文化素养,培养策略,高职英语专业,网络环境

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往往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 除了语言能力外, 尚未清醒地认识到有关别国的历史、政治、风俗习惯等非语言方面的知识所带来“文化逆差”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跨文化是与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网络国际化密切相关的。跨文化素养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传播意识及能力等, 随着世界各国的交往、合作越来越广泛, 文化因素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化本身, 政治、经济合作以及民间交往均含有文化元素。文化上的相互理解, 构成一切相互理解的基础。

一背景与现状

中国开展各层次英语教学有许多年了, 基于学生重语言能力忽视文化素养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许多学者意识到跨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据调查表明, 中国对于大学生的跨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 发表的该领域论文数量越来越多, 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但大部分的研究均仅限于跨文化交际领域, 重心仍然在语言的交际手段方面。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正朝着意识培养、能力培养和跨文化教学手段方面发展。如1989年邓炎昌、刘润清的双语对照著作《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该书主要讨论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和非言语交际;1987年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 从文化与交际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表现出来的种种差异, 生动、深刻;1999年陈申的英文著作《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我们在外语教育中对文化教学的态度, 又从国外——————————————————————————对外文化教学态度的对比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外语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等。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中国的大学仍然重视应试教育, 轻视文化输入, 特别是高职学院, 由于入学门槛较低、学制较短、城乡教育差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显现出“快餐”式教育特点, 学生的文化素质, 特别是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客观所形成的文化环境造成了主观条件上的差异, 对跨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当前针对如何运用网络资源, 激发高职学生在课堂及课后进行自主跨文化素质的提升, 将语言学家的习得理论用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的。如今电视、网络是大学生获取跨文化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网络的覆盖率越来越高, 也给跨文化的学习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 跨文化素质的培养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且具有社会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在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论的基础上, 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建立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认为:“成人发展外语能力有两条性质截然不同、相互独立的途径。”而针对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中语言符号系统与具体的社会交际以及具体语境相脱节的现象, 以拉波夫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家通过对实际语言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脱离社会现实的语言研究即使不是误导性的也是非常片面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假设为理论指导, 以语言习得等方面为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 同时从事语用学、语篇分析、认知语言学等应用语言学具体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文化含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社会道德和民族特性等因素, 是一个社会长期以来形成并积累下来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跨文化在这些方面有着许多迥异性。虽然语言是一种交际手段, 但只重视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手段作用是不全面的。跨文化素养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传播意识及能力等, 是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传播能力等能力的综合体。充分了解、学习和具备跨文化素质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利用, 而且对于培养健康的身心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

三跨文化素质培养的策略

1. 强化教师跨文化素质培养的理念

跨文化素质包括文化与交际的关系、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语用与文化、非言语交际与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隐蔽”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等。文化又含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社会道德和民族特性等因素, 跨文化在这些方面有着许多迥异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在明确课程目标方面要求老师要有跨文化理念, 在制定教学内容与进度时根据每章节的不同内容把相关的跨文化内容填写进去, 使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做到目的明确, 在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有意识地强化跨文化部分的内容。

2. 搭建校园网精品课程平台

几年中, 我们已搭建了英语精读、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英语听说、英语国家概况和求职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和自主学习平台, 其中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英语听说、英语国家概况和求职英语等课程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同时整合本专业各课程的教改成果和资源, 建设课程网络平台, 为教师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提供了时空便利, 扩展了教学手段, 给跨文化素质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成立实验班级

虽然语言是一种交际手段, 但只重视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手段作用是不全面的。跨文化素养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传播意识及能力等, 是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传播等能力的综合体。充分了解、学习和具备跨文化素质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利用, 而且对于培养健康的身心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在实施跨文化素质培养策略的研究中, 我们把本校2011、2012级商务英语和应用英语的班级作为实验班级, 在听说读写译、外贸英语函电、英语国家概况和求职英语等课程中加大跨文化部分的内容, 课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课中提问、课后组成学习小组撰写小论文等, 还建设了课程网络作业平台, 学生定期上网完成规定的相关作业。

4.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和手段

跨文化素质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 进而是策略的制定、方法和手段的实施。高职教育学制短, 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 自主学习能力差。为解决这些难题, 我们在每学期初都会制定各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考核方法及内容。把听说读写译、商务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从传统的考试形式改为上机考试, 在考试内容中加进了一定比例的跨文化内容。在英语国家概况和求职英语课程的考试中, 对学生以小论文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考核, 这样可以考核和检查学生跨文化素质培养的情况。此外, 在期末考试中还加进了各课程的技能测试, 其中除考核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外, 重点考核的是学生把语言技能与跨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情况。

四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客观上受到学制、学时、教室的局限等影响, 在主观上受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较差、生源区域性产生的差异性等影响。在研究过程中, 由于不断建设校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并丰富其内容, 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解决了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强化了网络和数字化教学, 使教学资源得以丰富, 同时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也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强化了合作式学习, 解决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差、生源区域性差异等问题, 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资源丰富、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平台, 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在外语教学与语言学习中跨文化意识的学习、培养与渗入。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从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素质培养的现状和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建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出发, 揭示克拉申假说在中国背景下的不完整性,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与大量的目的语和母语接触中吸收语言材料, 形成双语互动, 从而造成了母语迁移现象及文化迁移现象。运用连接理论, 强调语言知识和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运用丰富而有趣的网络资源, 激发处于隐性不自觉学习状态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在专业学习和文化学习上建立显性连接, 促使其建立跨文意识的培养、提高跨文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从而实现跨文化素质的培养。

在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上, 我们应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利用网络教育教学手段并整合本专业各课程的教改成果和资源, 更加丰富了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培养等内容, 使跨文化能力的研究不局限于应用手段, 更注重意识形态的建立与跨文化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扩展了横向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中外文学修养, 以此帮助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 还加强了网络教育理论研究, 特别是网络学习理论及网络教学设计, 引导了教师验证教育理论采用及教学手段实施的正确性, 帮助改进教学工作, 提高了教学质量, 探寻运用网络环境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初步跨文化学习与交际能力及跨文化素质培养可操作性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4]胡文仲主编.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英语教师文化素质培养的论文 第2篇

一、20北京将要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英语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在提高教学效益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二、培养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有效措施

1.培养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忽略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的。英语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兴趣和信心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基础,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关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息的培养,具体包括帮助他们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使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自主独立的英语学习者,自我管理英语学习,培养良好规律的英语学习习惯等。此外,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技能,主动协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2.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新课程中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级别目标,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在英语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师要从权威性的教导者,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甚至是合作者,首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体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宽宏的.心胸、耐心的性情也不可缺少的。新时期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学校可以实施双语教师培训,推广双语教学和英语老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外籍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多种学习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丰富英语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简称CALL)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总之,使用这些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英语环境,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熟练使用电脑,能进行丰富的英语课件制作,以便更好地为英语素质教育服务。

三、总结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好坏对整个英语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教师的文化素质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新时期,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赶上教改的步伐,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和知识储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康淑敏.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2)

2.范治光.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

引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第3篇

一、SMC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SMC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力图为员工营造积极向上、活泼和谐的企业氛围。具体表现为:工作严谨、强调团队协作,诚实、正直、勤奋、向上是企业的一贯作风;一直倡导礼貌运动、5S管理、联络、报告等精神;人性化的用人机制,为每个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明确的考核体系,从工作业绩、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协调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员工。

SMC公司的企业文化已渗透到员工的血液里,每个员工都为自己是SMC公司的一员而深感自豪。公司拥有如此凝聚力的员工队伍,无疑能形成一股巨大的竞争力量,加速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学校教育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企业人才

1.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激发其学习动机

让学生了解SMC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产品畅销世界各国,很有市场竞争力,以此激起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向往。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教学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岗位要求,培养职业习惯

公司对新员工都要进行1~2周的入职教育,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文明礼仪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将这一环节提前到学校教育,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按企业要求去做,逐渐养成职业行为习惯,就可以尽早适应岗位要求,干好本职工作。

三、实施项目教学,寓企业文化于学校教育

项目教学是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企业文化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行项目教学,并通过小组合作来组织教学,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环节。每一项目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准备→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小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学生进行项目计划实施→教师及时反馈,综合评价项目成果。

1.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专职专责,培养学生责任感

分小组时,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进行合理搭配,尽量发挥学生特长。在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模仿企业组织管理,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检查,包括自检、互检,确认无误后签字。出现问题要找出问题责任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进行改正。

2.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使全体成员的努力功亏一篑。这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既要将自己负责的任务做好,又要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整个工作任务。

3.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项目从设计、组装到调试完成各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求他们积极动脑,自己分析、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实施改正。一个项目的完成,凝聚着学生们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按“5S”要求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职业习惯

公司倡导“5S”精神:整理、整顿、清理、清洁和教养,使学生理解“5S”的含义和做好“5S”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生活中按“5S”要求学生。离开教室自动将椅子推进书桌下面,自己的学习用品要有序摆放,项目实施中,按操作规范组装、调整回路,工具用后及时放回原位,并有序摆放,教室、宿舍卫生保持整洁,平时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等等……大家共同遵守,并互相督促、互相检查,教师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记录,作为平时考评成绩。

5.借鉴企业考核办法,从多方面综合考核评价学生

跨文化素质培养 第4篇

关键词:趣味,激励,爱心,文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课程资源, 拓展英语学习渠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 而教科书提供的语言素材十分有限。”课堂教学也只是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 学生在课堂上应用英语的机会也很少, 并不能真正形成英语的语感, 更不能形成脱口而出的英语习惯。因此, “教师要拓展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 新颖的, 尽量真实的语言素材和语言情景, 真正满足学生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需要。”

学生参加课外英语活动, 通过看英文电影, 学唱英语歌曲, 表演对话, 听故事, 猜谜语等多种形式来学习英语, 开阔视野, 了解更多的国外文化知识, 风土人情, 逸闻趣事。能够使学生充分发展英语的基本听说读写技能, 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 趣味性竞猜训练发散思维, 开心中阅读浓厚学习兴趣

本着突出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 使学生开心中娱乐, 娱乐中学习的宗旨, 我收集一些有趣的猜词 (有些词是双关语) , 脑筋急转弯等资料, 用英语提问, 使学生开动脑筋猜测。

es all day.

“make faces”是“制造表面”而非“做鬼脸”。

问:士兵为什么不喜欢三月?答:March. (行军) 。

猜词游戏可打破常规思维, 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 并且学到一些词的多种意思。

我在黑板上给学生写了几个形状大小不一的字, 让他们根据字的大小形状位置猜一首古诗, 看谁聪明?学生们兴奋不已, 纷纷动脑猜测, 热烈讨论。

It was strong wind and long night, the door was half open,

A miss was waiting for his husband until the moon leant,

There was no letter because of high hills and distant roads,

No one would come even if you cried with great sorrow.

(风大夜长门半开, 小姐等到月儿歪, 山高路远无口信, 哭断肝肠没人来。)

通过游戏分组竞赛来猜字词, 并根据学生的分组, 让学生按组抢答竞赛, 给予加分, 分高者胜。既使学生学会了英语双关词的应用,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音乐使人身心怡悦, 唱英文歌提高音乐素养

美国1983年的《国家在危机中》强调, “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发掘所有学生最大的天赋, 这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去突破各种能力上的限制。”每个学生在学习语言中的天赋不同, 所以学习语言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是, 音乐是几乎所有人的共同爱好。学唱英文歌是学习英语有效方法之一。既能使学生学习英语词汇, 又可通过唱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下载搜集了一些英文歌曲, 先教学生歌词, 讲解歌曲背景, 然后让学生欣赏, 跟着学唱, 教师辅导, 并分组表演看哪组唱得好, 给予鼓励。通过学唱《My heart will go on》、《Big big world》、《Yesterday once more》等抒情歌曲, 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唱英语歌, 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质。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我对学校举行的《英语歌曲比赛》进行辅导训练, 并亲自用乐器伴奏, 使得学生在演出中表演出色, 取得了优秀成绩。

3 达人经历激励信念, 趣闻轶事丰富文化, 热点新闻点燃爱心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本身是靠语言来表现的。本国文化的学习与外语学习关系密切, 学好本国文化有益于外语学习。

3.1 让学生树立信心, 并向着目标奋进

我讲解并播放一些国内外残疾名人的亲身经历及视频, 对学生进行信心激励教育。

国际著名激励大师John Coutis约翰.康缇斯, 他失去双腿, 但他却并没有自暴自弃, 他开车, 潜水游泳, 打乒乓球, 对生活充满信心。还有中国的达人刘伟, 失去双臂, 仍以坚强的意志生活, 笑对人生。

给学生们问题讨论:“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How do you do in the future?”

学生们认为:

1) 不骄傲:即使是残疾人自己不要自卑, 即便是正常人也不应自傲。

2) 树立自信:你要每天早上面对着镜子说:You are No.1.你是最棒的。

3) 坚持梦想:紧握你的梦想, 它有撼动世界的力量。

无论你是怎样的人, 无论你学习好与不好, 但你要有毅力耐心, 持之以恒, 相信你会梦想成真的。

3.2 融入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爱心

通过让学生读英语新闻, 了解当前国内外的时事。并根据事件设计几个问题:If you were there, what would you do?让学生分组讨论, 给出答案。培养学生的爱心, 助人为乐之心。学生从事件中学会如何以自己的微薄之力, 帮助别人。有时在特定的困境中, 你可能只需要举手之劳, 就能挽救别人的性命。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使学生更加懂得社会需要更多的有关爱之心的人。

3.3 逸闻趣事故事, 对比中西文化

我给学生讲授一些中外名人趣文逸事, 使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听故事, 可以通过故事领悟到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 也让学生学会全方位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给学生讲古代农夫与诗人苏东坡对对联的故事。

如:Rice straw tie rice like father hugs his son, bamboo shoot in a basket looks like mother is pregnant.稻草捆稻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Waterwheel moves carrying water, but no water if it stops moving;the wind comes from a fan shaking.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突破常态思维的瓶颈。

3.4 沉浸于电影、表演乐趣中, 潜移默化中提升听说能力

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说到:“在沉浸状态中, 我们享受着巅峰体验, 同时也作出了巅峰表现。我们感受快乐, 展现最好的状态。”在此最佳状态下, 学生们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以及向未来的目标前进。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和组织语言形式与话题相结合的交流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表达观点态度与情感, 在趋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掌握语言。

1) 观看影片是一个快乐有效的学习英语途径

让学习的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因此, 我选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宣传片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来听懂英语, 而且更容易明白。学生学习英语更加情景化, 生活化。观看电影不仅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英语, 也让他们受到激励, 奋发自己。学会克服困难, 增强勇气。

给学生播放英文电影, 先给学生布置问题, 如电影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事件, 人物, 结局 (when, where, who, what, how) 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电影。学生已经观看了《2012》、《Volunteers》、《Tatanic》等影片, 使学生学到很多生活中的词汇, 句子, 也学到了很多俚语, 方言。

2) 观看激励性宣传片对学生有启示激励作用

我让学生看关于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宣传短片, 让人们了解北京的很多年轻人作为“volunteers, you are the best.”, 志愿者为北京所做出的贡献。因为社会需要志愿者, 一些学生都愿意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 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队伍, 去火车站维持秩序, 帮助旅客拿东西, 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剪指甲等。学生明白做一名志愿者, 为社会服务不仅能方便别人, 令自己愉快, 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3.5 开展英语趣味活动的效果

通过一学期开展的活动, 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所提高, 文化知识有所增加;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语言表达能力、行为表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 自信奋进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思考, 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的参与践行将英语灵活运用,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思维, 记忆, 听说, 及运用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加强。学生在知识, 音乐, 文化等汲取到更多的营养,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通过分组学习, 小组竞赛等, 养成团结协作, 自信奋进的意识。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林立.初中英语-新版新课标标准解析与学法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6, 9-10.

[2]陈玉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标准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133-134.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67-69.

[4]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3 (2) :15.

企业文化内涵与员工职业素质培养 第5篇

员工既然加入了企业,就要使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使个人的自我认识与发展空间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趋势相吻合,以便进入企业后,自觉地把自己融入这个团队中,以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企业尽职尽责。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士一致认为,宁可要一个对企业足够忠诚、哪怕能力差一点儿的员工,也不愿意要一个能力非凡但却朝三暮四的员工。所以员工一定要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

员工对企业忠诚,表现在员工对公司事业兴旺和成功的兴趣方面,不管老板在不在场,都要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有归属感的员工,他的忠诚,最终会让他达到理想的目标,从而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

没有品行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品行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忠诚度。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企业的人,才是每个企业需要的最理想的人才。

员工应该加强沟通能力。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的的人。

员工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一个人是属于团队的,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社会关系氛围中,个人的成长才会更加顺利。

员工应该带着激情去工作。热情是一种强劲的激动情绪,一种对人、对工作和信仰的强烈情感。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员工,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创造业绩。只有那些对自己的愿望有真正热情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愿望变成美好的现实。

员工应该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现在有的年轻人职业素质比较差,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早晨上班迟到的理由居然是昨晚看电视节目看得太晚了。有些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不及时与同事沟通交流,等到领导过问时才汇报,耽误工作的进展,这些都是没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差的表现。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社会生存观、价值观的培训,加强对员工职业素质、情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就相对容易培养了。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绩效才能提高。

员工的职业素质在极大地决定着工作效率。员工的职业素质就是整体员工的职业品质。什么是品?品就是员工与工作有关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职业道德。什么是质?质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自然属性,包括:职业意识、知识、技能、智慧、资源等。而其中的职业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意识是什么呢?就是指在岗人员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

有些企业之所以效率低下,就是与企业员工的品质有关,尤其与质有关。一个质地很好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可能是一般员工的两倍、3倍、甚至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工作质量不一样。布置同样的工作,质地优异的员工可能一天之内就完成了,而质地差的员工非常努

力,却一周后才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根本不可能与质地好的员工同日而语。仅从花费的时间量来说就有7倍的差距,更不用考量质的差距了。但在长期平均思想的支配下,员工之间显然不可能有7倍的薪金待遇,自然那些质地优秀的员工会逐渐流失,沉淀下质地一般的员工。留下的员工虽然职业道德很好,非常努力,都很忙,但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却很低下。

企业文化的导向也影响着企业整体的效率。如果企业鼓励个人英雄主义,不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那么尽管每个人都想当英雄,每个人都很忙,但是大家没有养成协同作战的意识和习惯,个人、部门之间存在着边界高墙,效率也高不了。更为严重者,担心他人可能成为英雄影响自己,于是制肘他人,甚至使绊儿。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象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一样可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双潜在的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断激励着员工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不懈奋斗。要深入挖掘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积极构建符合企业实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用企业文化规范员工日常行为,靠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工作激情,逐渐把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理解企业文化内涵与员工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在联系,理解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素质对于迅速成长中的企业的十足重要性。现代的企业文化训练定能使每一个新天下人出类拔萃。

员工的职业素质真的能跟得上公司的发展步伐吗?员工的职业水平是促进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是造成公司效率低下的根源?

先从大的方面来看职业素质培训吧:

什么是职业素质?简单说,就是每一个职业人应该怎么想、怎么做。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决定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它支配着人的言行。

在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源毫无疑问是一种商品,公司雇佣我们,公司就是我们的顾客。每个人都知道,一个公司能否生存和发展,在于它的产品是否有顾客、有市场。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利以其为先。同样的,我们受雇于公司,我们理所当然应让我们的公司受到衣食父母应享有的服务。

这样的服务指的是什么呢?为一名职业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做每一件事,应“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细做好;完成基本的工作后,还要“每天多做一点”职责范围外的事,超过“顾客的需要”;最后,还要不能满足于原有的工作表现,“自动自发”地“追求完美”。认同!我们也必须这么做,这样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要“忠诚”了,因为提供这样的服务来源于每个人内心忠诚讲信义的信念。

公司以人为本,珍惜、善待每位员工,老板对下属仁爱、体贴,同事之间关怀、友爱。“仁爱”是情感的土壤,在这里可以有归属感,可以让我们以公司、老板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奋斗。

老板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同乐观的“耗散结构理论”一样,从我们与老板貌似对立的利益分割中看到与公司、老板利益的一致性,我们才能将市场蛋糕做大,获得双赢;而不是悲观的“熵理论”,认为彼此的利益是互相对抗、互为抵消的“零和游戏。

我们尽着一个人力资源商品应有的义务、提供良好的服务时,我们和公司就是双赢的。首先,我们赢得了我们生存的基础——薪水。优秀的企业会随着我们的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提高我们的待遇。我们想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出差时,有的员工要坐火车,有的员工却须乘飞机呢?这不是等级的原因,而是员工对公司价值不同而致。对公司而言,两个员工坐飞机、火车的时间差的价值与两种票的价格差是一致的。所以说“工作质量决定着生活质量”。

对老板,我们应心存感恩之情,我们很幸运,不用面临着巨大的经营、投资风险,可以安稳地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工作,每月定期有薪水舒适地生活。试着去欣赏、赞美我们的老板,将会由衷地发现,这么一个平日被大家在背后说长道短的平凡人,克服着多数平凡人不能克服的缺点,承担风险、辛勤劳动,履行着为几千人提供衣食住行的义务。这时,也理应体会到为什么要对他忠诚,理解应由内而外地让自己成为一件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的人力资源商品了。

从大的方面讲,这种职业人良好的服务心态和做事方式可从根本上改变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劣根性——懒惰、拖拉、逃避,将其改变成“勤奋、自信、坚韧、独立、乐观”的健康人格。

忠诚不是从一而终,而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不是对某个公司或某个人的忠诚,而是一种职业的忠诚,是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

看看“信”的含义:“信”字由一“人”一“言”构成,“人”应当坚决地支持其“言”,这才是“信”。对于员工与公司的关系而言,我们受雇于公司,签下一分劳动合同,就是与公司之间有了一份神圣的契约:我们将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承诺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工作,而公司则保障我们的生活条件,提供给我们职业发展的空间。所以员工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真正信守这分契约的表现。事实上,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对于公司的价值不断增加,公司也一定会注意到,从而给我们更高的薪水、职位,也就是向我们展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正是契约精神的体现。而如果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话,个人对公司的“信义”从何谈起呢?

注重舞蹈演员文化素质的培养 第6篇

引言舞蹈演员通过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显示舞蹈中人物的性格,通过舞蹈让人有审美价值。这不仅仅需要舞蹈技巧和技能,更需要舞蹈演员自身具有对舞蹈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是通过舞蹈言语长时间的人文知识积累才能够展现出来。提高舞蹈者的文化素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并丰富舞蹈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舞蹈表演者拥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也就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舞蹈文化素质内涵为了更好地准确的阐述“舞蹈文化素质”这一概念,把它归纳为一个体系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舞蹈表演者对于文化的认知、情感、和表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舞蹈文化认知,是指舞蹈工作人员,对所要研究或创作的对象在其文化方面有一个整体的,从现实到理论层面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所谓情感的舞蹈文化,不仅仅是对于舞蹈作品情感的掌握和表达,它还包括舞蹈的艺术的情感,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情感,对社会生活和情感的掌握以及不同类型的舞蹈风格等等。舞蹈文化素质的体现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心理过程,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身体形式、意识、形态来表现舞蹈中的文化内涵。所以,舞蹈演员的文化修养是舞蹈文化素质的体现,文化可以提高舞蹈表演者的理解能力,使舞蹈表演者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和舞蹈的本质,使舞蹈表演者学会更好地去把握舞蹈主题及其思想和情感,使舞蹈表演者更好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的性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2

文化素养对于舞蹈演员的重要性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探索和创造一个社会的发展中创造一切的精神和物质产品。材料方面,如技术、体系结构和人类劳动;精神包括人类情感、思想和道德标准社会伦理和相应的制度。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但每一种文化都是积累了人类精神则是一样的。舞蹈表演通过身体的传达信息,超越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可以更好地用来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传承。舞蹈演员的舞蹈文化意识,指的不仅是舞蹈表演者身体行为艺术和人文文化的浓缩。舞蹈表演者在理解人类文化之后,可能反映了舞蹈,以提高自己的舞蹈以及心理状态。因此,舞蹈不能满足传统的形式,通常是身体的美丽和完美的追求。在舞蹈表演,我们经常看到两个相似的舞蹈表演者执行相同的工作,能力放松和快乐,有趣,,另一个是无聊的,只是纯粹的技能堆积。这种差异的根源是深基础的舞蹈文化厚。当前的舞蹈技能,教育技术的提高,和忽视跳舞国家演员素养的提高。然而,舞蹈表演者扎实的基本技能必要的,但更高的素养可以给定一个独特魅力跳舞力。3

如何提高舞蹈演员的文化素养3.1

从文学作品中取得激情优秀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有内涵,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文学中得到启示。通过文学阅读经验,可以让读者理解人类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体会人情世故的变化,理解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域,不同种族的生活条件。文学作品是舞蹈工作者创作的源泉,舞蹈表演者,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体验,不断充实舞蹈表演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把文学中的人物、情感、文化形式的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身体,来表达出来。通过拓展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让自己更好地管理舞蹈这扇门技术。文化课教学应该基于课程框架,改变的方式由教学主导型变成学习主导型;以人才培养为主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实现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大环境。针对舞蹈在新世纪人才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质性的改革,适应时代的要求和需要,舞蹈教学不能满足只是教学生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3.2

从音乐中获得感动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对舞蹈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的节奏、节拍等,给舞蹈带来明确的节奏,通过语气、风格、语气,等等,舞蹈与身体形象和风格;通过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等,與情感渲染和烘托跳舞;通过转让、改变和弦,节奏,等等,舞蹈的内容为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加显著;许多地方,如通过和省复调音乐舞蹈形象丰富的感觉、立体感和层次感;通过不同的旋律结构连接,使情节发展更多的逻辑,舞蹈作品的完整性。音乐可以带来更多的舞蹈创作灵感,激发舞蹈表演者的强烈愿望,观众在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不仅得到极大满足的感觉,更多的情绪感染,升华的美的享受。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舞蹈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表演者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舞蹈表演者随着音乐的旋律而跳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的变化都随着音乐的节奏而改变,音乐也显示舞蹈表演者跳舞理解的重要因素。因此,舞蹈表演者也要注重提高音乐文化的成就。舞蹈表演者应该开发准确的音乐节奏,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蹈表演者完全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舞蹈形象,与此同时,深情的音乐情绪。只有这样,舞蹈表演者可以通过旋律,真正完全领会音乐的表的情感。3.3

从美术作品中获得灵感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从艺术作品中得到灵感。跳舞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与每一个艺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一种用肢体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经常出现在美术作品中,因此雕塑,绘画,等等。通常能够刺激舞蹈表演者对于舞蹈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对敦煌舞蹈的材料选择《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的创造性设计和理解,舞蹈表演者通过模仿人在敦煌壁画中的姿态以此来完成舞蹈形式。在表演期间舞蹈表演者衣着盛装,模仿壁画中的人物形象舞动腰部、手部在通过灯光和音乐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十几人的表演达到成千上万的手和眼睛的效果。“这段舞蹈的素材《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有37个之多,最美丽的元朝末期莫高窟石窟第三个窟,运用以少代多,以虚写实的艺术手法高石窟壁画的绘画不断引用当地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包封闭的西部地区当地的舞蹈,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舞蹈艺术和相互影响艺术现象将继续下去。4

结语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舞蹈艺术不仅是舞蹈表演者模仿各种各样的事情,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审视现代的舞蹈艺术,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在保证自己的舞蹈技能的同时,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享受舞蹈艺术特有的美感。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足以显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给观众,舞蹈表演者也能发展自己的事业的新领域,寻求新的艺术境地。让自己的舞蹈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参考文献:[1]

现代企业文化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 第7篇

1 企业文化和人才素质之间的关系

1.1 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 凡是人才汇聚, 总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对于企业也是如此, 高素质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素质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 她们在知识传播、储存、创新和应用等方面比一般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他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 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1.2 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才素质

企业文化通过强大的向心力将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使员工步调一致、万众一心, 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员工对于自身素质的要求也会随时提高。因此, 他们一方面尽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 为企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 他们也会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操作技能, 加强自我学习, 努力补充工作相关的各种知识, 不断摸索创新工作方法, 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同时也提高自身素质。

2 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意义

一方面, 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种方式, 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社会经济进步和企业发展输送和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岗位要求, 及时融入企业团队, 强化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提高就业率。

另一方面, 这种模式也有利于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原本的高校教育, 主要注重知识的传输, 技能的传承, 很少关注企业文化的教育。在新的教育模式下,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就业研究, 分析其就业及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 及时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 可以避免这样的弊端, 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 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观念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 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的对策

3.1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高校不能仅仅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还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企业文化的培养。因此, 在高校教育中, 应该将企业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内容之一, 根据相关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发企业文化的教材, 将企业文化教育整合到教学实践当中。在教学计划的编制方面, 要突出技能与知识的实用性, 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等教学手段, 尽可能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 从而为企业文化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 提高学生素质。

3.2 推行毕业生“双证制”

虽然说高等院校教育不能等同于纯粹的职业教育, 但归根结底, 不管什么专业, 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才市场当中去。所以说, 推行毕业生“双证制”并不违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推行毕业生“双证制”, 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加强学生对角色转变的适应性。具体可以通过产学结合的模式, 使学生近距离体验企业文化, 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轮流学习, 最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效, 给予颁发“双证”。在这个过程中, 促使学生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更加深入地学习,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企业文化教育对于高校教师而言, 同样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有不同, 但不管什么企业,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都需要一些共同的基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等。因此, 高校教师需要加强教育,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进取精神。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 要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 高校可以选派专任教师赴企业交流锻炼, 了解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培养方法;另一方而, 高校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如讲座、授课、座谈会等, 建立行业与高职院校交流的平台。

总而言之, 通过这种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的方式, 将企业文化连同知识、技能一道传授给学生, 可以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实现综合性、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在就业方面实现“零适应”期, 进一步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良.企业如何把握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 2009, (8) .

[2]王伟红, 赵息.面向个人一文化有效匹配的招聘策略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5) .

跨文化素质培养 第8篇

当天下午,鲁昕一行来到成都青苏职业中专学校考察。她详细询问了该校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训基地等情况。当她听到该校正在建设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时,非常高兴地说:“这将帮助在校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随后,鲁昕又来到该校酒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在详细了解酒店专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学生学习情况后,她指出,中等职业教育一定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要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在学校期间就给他们奠定好将来稳定就业和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来。

紧接着,鲁昕一行又来到成都中和职业学校考察该校教育教学以及藏区“9+3”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去年9月,成都中和职业学校接收了123名来自甘孜州的藏区学生,他们将在学校接受由政府提供的3年免费中职教育。鲁昕考察了该校幼儿教育等专业教学育人和学生校内创业培训情况。她鼓励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理念。当听说这里的学生每天晚上都要收看《新闻联播》,并从中收获颇丰时,鲁昕十分欣慰地说:“党和政府给你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你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将来学有所成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浅谈大学生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第9篇

我们强调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 主要是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 以提高它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而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不但提高了大学生科学素质, 也是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完善[1]。通过数学的学习, 应当使大学生们感到数学的学习不仅不是枯燥的、乏味的数字运算, 也不是冷酷的逻辑推理, 而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充满情趣的数学文化欣赏, 能够陶冶人的性情, 能使人变得更聪明, 从而使人更高尚。

1 数学学习的美学审视

审美的需要是一种高级的心里活动, 数学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也要有一个过程。假如大学生在学习中能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数学、品味数学, 那么就会在美感中感到亲切、产生激情、激发创造性的数学活动。用数学的审美观去看待无限世界的例子比比皆是, 中国古代就有:一尺之锤, 日取其半, 万事无竭, 。多么奇妙的数字亲切的产生了, 从品味中、欣赏中接受了等比数列的概念, 很有意思, 美哉数学!人们在研究中表现的惊叹和喜悦, 对无限认识的成果, 则是人类智慧与热情的共同结晶。大学生将自己的智慧与热情融入数学学习之中, 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感受, 数学学习不再是难事, 而且充满乐趣。

2 数学方法的自然精美

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我们强调数学方法的掌握, 而数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数学归纳法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这种通过有限的步骤去认识无限的方法确实使人感到意味深长。又如反证法, 单纯地从数学角度看, 只是对命题推证的一种方法而已, 而从数学欣赏的美学角度来看, 他蕴含着强调、修辞作用的自然美。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于某事件的发生, 常常用:“不能不”去强调, 或者用恰当的语言去修辞、描述, 例如, 对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人们会用“如此高尚的行为, 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动”来赞叹、颂扬。而数学中运用“不能不”的时候, 必须讲出一个道理来, “反证法”就是表示这个意思。例如用反证法证明是无理数, 还有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抽屉原理, 进而利用抽屉原理又可以说明一些有趣的现象。把文学领域里使用的大概、可能之类的术语, 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准确的计算出来。数学方法给人的美感, 使人们感到的是精美、优美。当代的莘莘学子们, 若能用欣赏的目光, 美学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文化, 那就在会赏心悦目的情境中, 潜移默化的掌握数学知识、欣赏数学文化。正像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 并用美丽的语言讴歌她, 这就是诗歌;用美丽的色彩和笔调去描绘她, 这就是绘画;用美丽的音符和旋律去表现她, 这就是音乐;感受到存在于自然中的数与形之间的美, 以理智引导下的证明和计算去表现她, 这就是数学。把数学和诗歌、绘画、音乐联系在一起, 就会为数学的学习、数学活动而感到无限欢乐, 并乐意为之钻研, 孜孜不倦。

3 数学知识的科学应用

数学知识与艺术、政治、经济及军事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尤其在经济活动中, 无论是商业活动, 还是工业活动都离不开数学活动, 比如财政、金融、税收…, 直接运用数学, 一个最优控制模型的建立, 一个好的优化方案的产生, 带来的将是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又促成了数学的进一步研究。由此看来, 真正完全理解、熟知、掌握这一类经济活动所需的数学知识与达到一定的数学水平, 可能是一个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学生都很难达到的。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获取, 提高数学文化与数学素质, 才能在祖国的四化建设中,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跨文化素质培养 第10篇

一、校园音乐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意 义

明确音乐和德育的关系。音乐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人的道德品行塑造,这在以往中外先哲论述中较为常见。如孔子的“易风易俗莫善于乐”,哲学家柏拉图的“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主张等[2]。优美的音乐能滋润人的心灵,培养人的优良品德。音乐与美育的关系。音乐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促使他们保持心理、精神、行动上的和谐健康,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3]。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高校音乐教育,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一环节上能有所创新和突破。通过对校园音乐文化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关系和方法的探讨,对国内高校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且能提升国内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促使国内高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音乐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一)关于高校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的思考

高校音乐文化是以音乐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4]。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因此应该通过多方位视角,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文化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和谐发展。音乐教育能带给人正向的情绪体验及主观幸福感,能进一步完善人格,提升能力。

(二)关于有效实施高校音乐文化教育的思考

1. 加强音乐欣赏课设置

部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不能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不热衷高雅音乐,偏爱流行音乐。因此,可通过加强音乐欣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本质上提升音乐品味, 正确认识高雅音乐。在教学内容上,应坚持关注流行和时尚, 从现实生活出发,将相关题材、内容及周边知识结合起来, 增进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了解与尊重,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音乐欣赏课应多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突出教学的双向性、互动性、创造性。进行艺术性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加强审美体验。

2. 重视艺术实践环节

社团活动是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高校都有不同数量的艺术社团,笔者所研究的滨州学院便有吉他社团、舞蹈社团等,它们给予大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直面全体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尽可能让每个人走进艺术,走进音乐,将美育同科学教育、专业教育真正结合起来。在艺术实践方式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除常见的歌曲演唱、舞台表演外,还可以开设音乐讲座、音乐沙龙,或者在特殊的日子举办专题音乐会等。

三、结论

大学生的音乐素质与其综合素质息息相关。音乐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全面普及高校音乐文化教育。建议从加强音乐欣赏课设置、重视艺术实践两方面来改进高校音乐文化教育。

摘要:高校音乐文化教育作为最普遍和最深入的艺术形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元素,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文化教育日益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对校园音乐文化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开展高校音乐教育。

跨文化素质培养 第11篇

关键词:校园外语文化建设;外语文化素质培养;动机强化理论;第二课堂;外语学习

2004年教育部决定全面启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以来,全面推进外语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其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成为众高校外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近年来众多高校都在改革外语教学体制,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外语学习效率。不少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如何真正使外语学习自觉地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却做的很少。高校扩招,学生的外语水平更加参差不齐,而且众高校外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语教育更应该把目光放在第二课堂上,建设好校园外语文化,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外语文化的熏陶,进而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外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一、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加强校园外语文化建设,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渠道,是大学外语教学深入开展的必要途径。那么怎样建设校园外语文化呢?影响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对此,笔者对南昌航空大学2005级在校300名本科生进行了题名为“影响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具体从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灌输式教学、对外语知识的渴求及其他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影响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占70%,灌输式教学占12%,对外语知识的渴求占10%,其他情况最少,只占8%。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在第二课堂学习外语的能动性,影响着校园外语文化的建设。

校园内最主要的实践形态是校园宣传活动,笔者同样对南昌航空大学2005级在校本科生做了另两个题名分别為“你最喜欢的校园宣传形式”、“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你学习外语的正确动机”的问卷调查,如下图,其中图1字母A代表黑板报和校园书刊,B代表校园媒体(广播,影视等),C代表一些课外外语活动(外语文化节、外语文化晚会、英语沙龙、英语辩论赛等),D代表其他一些形式;图2,数字1代表正强化,数字2代表负强化:

从图1可以得出,校园宣教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黑板报和校园书刊、校园媒体以及一些课外外语活动;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正强化是激发他们学习外语正确动机的最主要形式。因此,在校园宣传活动中,应当采取各种正强化的手段,如采用美感、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正强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正确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伍新春,2004),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进来,逐渐建设校园外语文化。

二、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实现

1.外语黑板报和校园书刊。黑板报是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宣教活动的传统阵地。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外语黑板报在激励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策划、引导好黑板报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一,要有组织领导,可成立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外语黑板报小组,分校、班两级——校级黑板报小组由学校政教处或团委负责牵头具体开展活动;班级工作小组由班主任具体负责开展活动。第二,要形成制度,外语黑板报和校园期刊要定期编排或出刊。一周或一个月出一期。第三,要突出主题,每期外语黑板报和校园书刊都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突出宣传主题,强调师生共鸣,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历层次,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第四,要有检查和评比。对外语黑板报或校园书刊的设计,内容和参与度进行检查、评比,对设计美观、立意新颖、广泛参与、影响大的外语黑板报和校园书刊进行表彰,组织参观和借鉴,激励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动性。其中,外语黑板报和校园书刊的设计如同商品包装,是他们的门面,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有着重要影响。醒目新颖的版面设计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阅读和观赏,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关注黑板报和校园书刊上的外语内容,提高他们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动机,使校园文化得到培养和浓化,从而达到校园外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设计活动中,可组织美术教师或有关专业人士对参与设计的师生进行培训,提高版面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其艺术性。

2.校园外语广播和影视传播。校园外语广播和影视传播是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充分利用它们在校园活动中的作用。首先,广播和影视有声有像,便于感官接受,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其次,它们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多方面要求;再次,它们呈现的知识信息具有新、活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从中学习外语的动机。

校园内的外语广播和影视传播,宣传面大、影响范围广,学校要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内容向上的外语节目播放。还要注意外语内容的丰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外语教育。在开展校园外语广播和影视传播期间,校宣传部领导应该定期对其评价、审查,对于内容比较丰富、实用并且形式比较新颖的播放给予奖励。

3.加强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外语活动。各高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在校内培养和建立外语文化中心,积极地培养校园外语文化宣传力量。可以积极组织外语角、外语文化节、外语文艺晚会、外语沙龙、外语辩论赛等各类活动,活动可设奖励制,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在校园第二课堂自觉能动地进行外语学习,从而能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外语文化,进而更加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其中,为了加强课外学生外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学生外语学习动机,进而更好地建设校园外语文化,学生外语协会的建立也是必要的。

三、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园外语文化的建设,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斯金纳的学习动机强化理论中的正强化相对于负强化更能激发当代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所以本文以斯金纳的学习动机强化理论中的正强化观点为依据,从学生最喜爱的校园宣传活动形式的开展为铺垫,探讨和研究了增强学生外语学习正确动机的一些实践形态,进而构建校园外语文化。校园外语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外语教育的内涵,扩大教育的外延,是提高大学生外语文化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M].Amazon:Libarary of Congress,1938:457.

[2]Burrhus Frederic Skinner.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A Theoretical

Analysis[M].Amazon:Libarary of Congress,1969:209-308.

[3]Dornyei, Z.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Cambridge:CUP,2001:105.

[4]Van Els,T.et al.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M].Edward Arnold,1983:136.

[5] 葛金国,吴玲,周元宽.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M].合

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06.

[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37.

[7]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99-210.

[8] 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曲靖

师范学院学报,2001,(1).

[9] 张日新.医学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跨文化素质培养 第12篇

中国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悄悄兴起,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务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正在进行冲撞和交融。由于高职英语专业具有门槛低、学制短的特殊性,学生跨文化素质的培养往往是英语教学容易忽略的环节。本文旨在分析校园网环境下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对其跨文化素质水平进行评估,并提出一些有助于师生利用校园网提高跨文化敏感度,以及全面提升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素质的策略。

2 跨文化素质的要素

跨文化素质是指英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具备的妥协和移情能力的总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素质才能把英文学好,成功地实现与外国人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是跨文化敏感程度,而跨文化敏感是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层面。

2.1 跨文化敏感程度

最早提出跨文化敏感的是Bronfenbrener、Harding和Gallway。跨文化敏感是指学习者能够认同个体差异,换位思维,站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下看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敏感度高的人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文化。跨文化敏感程度是跨文化素质的衡量尺度。文化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而文化敏感度的量化评估一直很难实现。Chen&Starosta认为跨文化敏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包括:自尊自爱(self-esteem)、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思想开明(open-mindedness)、为他人着想(empathy)、参与交际(interaction)和理性判断方式(non-judgment)。(Chen&Starosta,2000)他首开先河地量化了这6个因素,发明了73个利克特量表,为评估语言学习者的文化敏感程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2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语言学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组合。(杨慧,2005)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成为外语教学培养最终目的,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外语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它只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依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还是要通过有效沟通、完成特定交际目的来实现。(杨盈、庄恩平,2007)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指的是学生派词遣句的语言能力,而跨文化能力是指英语学习者克服母语文化的障碍,接受目的语言文化的能力,即跨文化素质。

3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3.1 校园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行设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计划,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目前正在各所高职院校普及。校园网给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课堂和课外交流以及信息获得平台,也给学生与外部世界搭建了一所桥梁。然而,高职院校推出自主学习时间并不长,校园网硬件软件都有待于改善,教师利用校园网的能力有限,对于学生跨文化素质的目标设定很茫然,学生依然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看不见教师就失去安全感。

3.2 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特点

(1)英文基础薄弱。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英文水平普遍低于本科院校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不深刻,不擅长通过上下文情境来把握词汇和句子的意思,对于文章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缺乏想象力。

(2)跨文化敏感度低。高职学生很多来自农村,接触外国文化的机会比较少。英语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门学科,而传统的中学教学模式和高考要求,让许多学生将语言学习仅仅局限于死记硬背。

(3)自我监控能力不够。英语专业学生平均年龄偏小,对于新事物三分钟热度,不能持之以恒。长期的高强度高考训练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自学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欠缺。教师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校园网平台上还处于磨合期。

(4)在校时间不长。高职学生的学制只有三年,包括社会实习的时间,在校园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多,但课程数量却很多。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跨文化素质的提高属于深层次的学习,往往被高职师生忽视。

3.3 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北大教授高一虹将目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分为行为中心模式和知识中心模式。行为中心模式在西方比较盛行,注重在跨文化情境中的个人适应、人际互动、任务完成情况。而知识中心模式盛行在中国的高职院校,将抽象的文化变成具体的存在直接导入于英文教学中,使得学生很难接受甚至更加抵触英语文化。(高一虹,2002)由于文化自身的定义就很模糊,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教师往往使用单一的知识中心跨文化输入模式,依据自身的跨文化经历和感受讲解或者拓展课本知识。这种机械化的文化输入,只会给学生留下片段的、二维的印象,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难度。

4 跨文化素质培养策略的探索与实施

4.1 文化敏感评估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质,首先要对学生的文化敏感度进行评估。Chen&Starosta的73个利克特量表是目前较为科学的跨文化敏感测量手段之一,广外的周杏英教授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经贸英语系的四个班学生进行了测评,发现大多数学生缺少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实际经验,因此,他们在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方面自然弱一些。(周杏英,2007)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的爱看好莱坞电影,有的爱听欧美音乐,有的喜欢和外国人聊天,但是大多数都缺少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接触的实际经验,可见,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敏感程度差异很大,只有对学生的文化敏感度进行评估后,才可以系统地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跨文化素质培养策略。文化敏感度评估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了解自己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跨文化素质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4.2 网络自主学习

如果说传统教学模式是杯咖啡,那么校园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则是咖啡伴侣,给苦涩的乏味的传统教学注入了浓浓的奶香滋味,和传统教学模式完美的结合,使英文教学成为一杯美味香醇的咖啡。在校园网环境下,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借助网络平台,根据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和文化敏感水平的评估,由传统的知识中心模式向行为中心模式转变,将曾经单一的文化导入,变成一种网络文化体验。教师借助校园网的信息平台,将五彩纷呈的异国文化生动地呈现给学生,通过欧美音乐、旅游资源、原汁原味的欧美电影和电视剧,以及直接与外国人网络接触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异国文化,并且在实践中不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素质。同时,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时间、进度和效果,并不时地根据进展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修正和改良,以便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素质的最大化。

4.3 互动情境设计

教师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走向校园网进行学习,就不能将校园网视为一个简单的资源库。单一的信息输出无疑将校园网沦为第二个教室。将校园网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校园网的平台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天地,只凭一味的思想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网络游戏吸引了无数青少年沉溺其中,在于里面互动模式和激励手段让参与者乐此不疲。校园网平台应该多设计一些互动模式,激发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原版电影BBS,欧美歌曲的网络PK,在线学习时间兑换特权或者金币等激励手段,或者直接邀请学生和教师一起,协助教师从事幕后策划工作以及资源分享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参与热情。

4.4 实训模拟实践

充分运用校园网资源,营造良好的跨文化氛围。跨文化敏感程度与第二外语的水平和留学经历显著相关,学生的二外的水平越高,国际经验越丰富,跨文化敏感的程度越高。(Olson&Kroeger,2001:116-137)。教师可以在网上设置商务谈判情景,请学生扮演客户,也可以邀请外教或者其他外国人扮演商家或者客户,和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模拟实践。同时,教师可以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并且回放分析、评价谈判中出色的表现以及存在问题。在一些国际展会期间,高职院校可以灵活安排课程,让学生亲临现场去观摩体验,同时将一切谈判个案收录分享在校园网里,让学生对当时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开展案例分析,实现每一次实践的收益最大化。

4.5 专门课程设置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势在必行。虽然高职英语系有设置英美概况和英美文学等课程,但是目前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学的课程。美国大学普遍使用的跨文化交际教材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书中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涵义,涉及种族差异、国国差异、性别差异,以及提高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专门的跨文化课程目的明确,策略行之有效,而专门课程的设置自身也是重视跨文化素质的一种明示。跨文化教学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本教材、一门课程就可以改变的,只有将学生置身于广大的数字信息资源库,让课程设置与网络手段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外国文化,达到最佳效果。

5 结语

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提升是相互交织的过程。校园网无疑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素质的教与学提供了平台,然而,目前自主学习的模式在高职院校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交际信心,提高跨文化素质,成为不同文化的居民,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摘要:校园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在高职院校的推广,给广大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数字化平台。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英文基础薄弱,跨文化素质低,本文对现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一些利用校园网资源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网,高职英语,跨文化敏感,跨文化交际,跨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Chen,G.M.&W.J.Starosta.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J].Human Communication,2000(3):1-15.

[2]Olson,C.L.&K.R.Kroeger.Global competen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1(5):116-137.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4]杨慧.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Z].南京:第六届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2005.

[5]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7(4).

上一篇:生命科学的远航下一篇:转化落后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