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刀范文

2024-07-24

传统电刀范文(精选7篇)

传统电刀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息肉, 排除恶性肿瘤患者, 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21例;年龄22~76 (37.5±1.2) 岁;其中胃息肉16例, 结肠息肉29例;临床表现为10例腹泻、腹痛, 8例便秘, 9例腹部不适, 18例便血或脓血便。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0例;年龄21~75 (37.2±1.5) 岁;其中胃息肉15例, 结肠息肉30例;临床表现为9例腹泻、腹痛, 10例便秘, 9例腹部不适, 17例便血或脓血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设备

采用PSD ̄10型高频电刀切除器、息肉全套齐、电凝探头等。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 胃息肉切除术前1d嘱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 晚餐后禁食;结肠息肉切除术前1d嘱患者进食流质食物, 晚餐后禁食应用导泻剂进行导泻, 后饮水3000ml左右, 直至排除清水样大便。手术时患者取左侧位, 将内镜缓慢插入后, 使用内镜找到息肉。内镜头端与息肉的距离保持在2cm左右, 且不接触周围黏膜, 切除时息肉应悬在腔内, 后通过电凝切完全切除息肉, 将息肉切除后, 观察创面2min左右, 如未出现创面出血则可将内镜退出。将切除的息肉送至病理室检查。术后患者需禁食, 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咳嗽、排便等活动。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灶完全消失且其基底部凝固变白判定为切除成功, 3个月后复查内镜未发现任何息肉病灶判定为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7.0实现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切除成功, 术后息肉部位呈白色凝固状, 隆起消失。对照组38例患者痊愈, 观察组42例患者痊愈,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结肠息肉、胃息肉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便秘等, 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便血,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传统开腹切除手术, 切口大、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痛苦大, 患者耐受度较低。随着内镜及高频发生器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内镜技术不断完善, 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息肉的手术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息肉的最优方式, 利用电灼热效应使局部产生高温, 组织内水分蒸发, 蛋白质凝固变性后被切除, 其治疗有效率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媲美, 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4]。

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息肉的疗效及并发症与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操作者的技术联系紧密, 穿孔和出血是该术式的严重并发症[5]。相关研究表明, 术前做好血小板、凝血功能的检测, 选择恰当的电切、电凝指数, 掌握好手术的先后顺序及持续时间,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另外, 在收紧圈套器时, 动作尽量轻柔, 以免出现机械性切割, 对于无法使用全套的小块残余可直接使用电凝方法凝固切除。大部分患者在术前情绪比较紧张, 因此, 需在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提高其手术耐受力。手术完毕后需嘱咐患者以下的事项:注重术后饮食控制, 对于创面较大或创面有出血的患者需禁食1~2d后进食;对于创面较小的患者在禁食6h后可开始进食;术后饮食不当、活动量过多的患者可诱发坏死组织脱落, 造成迟发性出血[7]。本研究中, 采用高频电刀切除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的对照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息肉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 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治疗息肉效果显著, 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 患者耐受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凤莲, 李金萍.内镜下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刀切除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3) :1451-1452.

[2]张颂.内镜下高频电切和微波治疗胃息肉2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4) :167-168.

[3]王文海.结肠、直肠息肉结肠镜切除术46例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7 (4) :90-91.

[4]何光玉.消化道腺瘤性息肉经内镜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5 (8) :406-409.

[5]李浪.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结肠息肉184例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 2013, 32 (11) :12-14.

[6]李军.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26 (9) :102-103.

传统电刀 第2篇

传统的高频电刀可分为单极和双极透热2种。单极高频电刀一般采用低频(小于600 W)用于切割,高频(大于2 000 W)用于灼烧。而双极高频电刀一般采用低压切割电流用于切割。双极高频电刀是目前腹腔镜手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聚焦好、副反应小和低强度偶联等优点。

但是传统双极高频电刀仍有缺点,表现在易导致热损伤、组织粘连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传统双极高频电刀产生持续不间断的能量所致[1]。近年来,将传统双极高频电刀改良为脉冲双极高频电刀以产生脉冲式能量,可有效避免热损伤以及组织间和器械与组织的粘连。

本文通过系统评价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系统与传统双极高频电刀手术的对比数据,为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的有效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方法

1.1 检索标准

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设定为1997—2013年,关键词设定为全文检索“pulsed bipolar and Kleppinger bipolar forceps or monopolar Scissorsor or Richard Wolf or Vernon Hills”,语言设定为英文、中文。

1.2 入选标准

对所有检出文献进行筛选,标准为:(1)研究目的为判断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的有效性;(2)判断有效性的过程必须与传统双极高频电刀对比分析。

1.3 文献选择

2组独立的专家组根据入选标准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判断文献的相关性。意见一致的文献直接纳入本研究,意见不一致的由专家组阅读全文再一次判断。同一数据的多次发表仅选择最新发表纳入分析。

1.4 数据提取

所有纳入分析的文章必须包括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的有效性分析及与传统双极高频电刀的同步比对分析,并对其数据加以组合,综合评价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的有效性,置信区间为95%。

2 结果

2.1 文献选择

选择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关键词检索,共检索到104篇文献。经过题目和摘要的筛选,筛选出9篇与脉冲双极高频系统相关的文献进入全文阅读挑选,其中4篇为新技术、新方法发明的相关文章,并未大规模判断无创产前的准确性,因此排除;剩余的5篇文章中,2篇分别由于未做金标准对照和单病例分析(见表1)被排除,最后3篇文章纳入分析范围。

2.2 结果分析

经过筛选与排除,共3篇文献数据纳入分析。Cho H Y等[4]2012年对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系统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80例病例做分析,分成2组,1组40例接受脉冲双极高频系统,另1组40例接受传统双极高频电刀。结果显示,使用脉冲双极高频系统组出血量小于传统高频电刀组((467.9±33.4)m L VS(515.3±41.2)m L,P<0.05);手术时间短((157.3±21.3)min VS(173.4±33.4)min,P<0.05)。

Wang C J[5]等2005年对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系统用于阴道子宫切除术62例病例进行分析,分成2组,1组31例接受脉冲双极高频系统,而另1组31例接受传统双极高频电刀。结果显示:使用脉冲双极高频系统组出血量小于传统高频电刀组((196.8±143.7)m L VS(253.2±125.8)m L,P=0.105);手术时间短((87.6±28.1)min VS(93.4±20.2)min,P=0.368)。

Lee C L[6]2007年对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系统用于腹腔镜子宫根治术38例病例进行分析,分成2组,1组19例接受脉冲双极高频系统,而另1组19例接受传统双极高频电刀。结果显示:使用脉冲双极高频系统组出血量小于传统高频电刀组(mean 397 m L,median 350 m L,range 100~1 200 m L VS mean564 m L,median 500 m L,range 50~2 400 m L,P<0.03);手术时间短(mean 172 min,median 177 min,range 65~267 min VS mean229 min,median 232 min,range 121~352 min,P<0.01)。

综合文献数据(见表2),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系统使患者出血量少于传统高频双极电刀(353 m L VS 444 m L,P<0.05),手术时间短于传统高频双极电刀(138 min VS 165 min,P<0.05)。

3 结论

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系统与传统双极高频电刀相比,因为其用脉冲式能量替代传统的连续能量,具有手术时间短、副作用小、患者出血量小的优点。

4 讨论

手术工具的革新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医学上主要由创面损伤、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4个因素来衡量手术的成功程度,这4个因素相辅相成:创面损伤度决定手术创面的平滑度和出血量,而创面粗糙且出血量过多会影响医生的视线和对手术位置的判断,不仅会延长手术时间,更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出血量过多和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缺血,继而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创面粗糙会导致伤口愈合慢,甚至会导致患者感染。

手术工具的革新历史可分为3个阶段:传统机械手术刀、高频电刀及传统双极高频电刀、脉冲双极高频电刀。高频电刀较传统的机械手术刀具有创面平滑、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愈合快的优点,已迅速取代了传统机械手术刀[7]。然而,普通高频电刀与传统双极高频电刀也存在缺点,主要是在电流强度上难以把握,从而导致烧焦或切不动组织[8]。电流强度与脉冲频率占比也会影响凝血效果等[9]。因此,为解决传统高频(双极)电刀的缺点,出现了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用脉冲式能量取代连续能量,可有效避免热损伤,并有效避免组织间和器械与组织的粘连[10]。为寻找脉冲双极高频电刀优于传统高频(双极)电刀的证据,本文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从出血量和手术时间2个参数来衡量,证实了脉冲双极高频电刀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为其使用实践提供了证据。

循证医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某一个技术的历史研究及应用数据做系统综述性分析,并寻找系统的证据对方法的可行性或下一步决策提供论证,可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然而,系统评价研究方法也有其先天缺点,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依靠其他研究人员提供的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的,缺乏自身实践,因此对决策只能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脉冲双极系统与传统高频电刀比较的有效性。方法: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关键词为全文检索“pulsed bipolar and Kleppinger bipolar forceps or monopolar Scissorsor or Richard Wolf or Vernon Hills”,对检索的文章用QUADAS工具筛选,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章进行全文分析。结果:3篇研究文章符合QUADAS所设定的标准,共180例病例纳入分析,其中使用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病例90例,使用传统高频电刀病例90例,脉冲双极系统在手术时间与血流失量2个参数均优于传统高频电刀。结论:脉冲双极高频电刀系统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血流失量少的特点。

关键词:系统评价,脉冲双极系统,传统高频电刀

参考文献

[1]Brill A I.Bipolar electrosurgery:convention and innovation[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8,51(1):153-158.

[2]Cho H Y,Choi K J,Lee Y L,et al.Comparison of two bipolar systemsin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J].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Laparoen-doscopic Surgeons,2012,16(3):456-460.

[3]Wang C J,Yuen L T,Yen C F,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pulsed bipolar system and conventional bipolar electrosurgery in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J].Journal of Laparoen-doscopic&Advanced Surgical Techniques,2005,15(4):361-364.

[4]Lee C L,Huang K G,Wang C J,et al.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using pulsed bipolar system: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bipolarelectrosurgery[J].Gynecologic Oncology,2007,105(3):620-624.

[5]Carlander J,Johansson K,Lindstr觟m S,et al.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nerve injury caused by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calpel andelectrosurgery[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5,92(6):772-777.

[6]Malinowski A,Pogoda K.Total 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and bilateral pelvic lymphadenectomy of cervical cancer stage IB—case report[J].Ginekologia Polska,2012,83(2):136-140.

[7]羊月祺,许万春,钱英.高频电刀电气安全与质量控制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9):114-115,117.

[8]胡秀枋,邹任玲,徐秀林.高频手术设备安全分析及检测[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0):112-114.

[9]钱英,许万春,高虹,等.高频电刀临床应用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记录表拟定及剖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5):102-104.

牙龈电刀维修一例 第3篇

750牙龈电刀的主要电路简单工作原理如下, 由集成芯片CD4093产生频率为7.37 MHz的方波, 然后对其调制分频使方波频率变为3.69 MHz, 再由H9545对波形进行反相, 通过一级三极管推挽组成前置放大后, 由一个空心变压器进行耦合, 再同样由三极管推挽放大组成功率放大对输出进行放大, 最终输出 (如图1) 。

在电刀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如下故障:插上电源后, 电源指示灯正常亮起, 但在踩下脚踏开关后面板上的工作指示灯和刀头的指示灯却不亮起, 功率调节键无反应。

从指示灯的状态可简单分析得知电源供电正常, 但没有功率输出。笔者在查阅该设备资料时发现, 生产方在装机时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技术性资料。因此笔者根据实际的元器件PCB板绘成关键部分的原理框图继而完成电路原理图。随着该工作的完成和原本复杂的线路逐渐明晰, 笔者对其工作原理也逐渐明朗。通过对原理框图的分析, 我们推断方波发生电路和分频电路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小, 对线路进行检查后发现电路并没有发生断裂。剩下的就是前置放大, 功率放大和功率调节电路, 在对这些电路的组成元件进行测量后, 发现在功率调节电路中的场效应管的G—S被击穿, 引起了保护电路工作, 使得前置放大部分无法输出脉冲波, 后级的功率放大电路无信号源, 因此电刀不能正常使用。在更换场效应管后电刀即可工作, 功率调节也可正常进行。使用电刀测试仪进行测试, 电刀工作正常。

在本次故障排除过程中, 笔者运用逆向的分析方法, 通过实际电路得到电路的原理图。这个方法在没有现成的电路原理图是能发挥较重大的作用。而通过对电路的分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维修成本, 也可在同时增强工程师的读图能力和提高业务水平。

R越大, 表示部件的安全关键度越大。

通过上面的计算过程就可以得到医疗器械部件的安全关键度值, 从而有针对性的对事故风险进行控制, 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但由于参数的设定还具有一些主观的因素, 因此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其完善, 更好的指导实践。同时此研究也可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吴穹, 许开立. 安全管理学[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 ]金辉.产品部件安全关键度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 2010.

[3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Medical devices-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 medical devices, ISO14971-2007.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与检测 第4篇

高频电刀是一种利用高频放电效应对人体组织进行切割并凝血的手术装置, 是在临床上使用最早的手术电刀。高频电刀集切割、凝血功能于一身, 最初是利用火花间歇放电作为高频振荡源, 利用高频产生的高热作用于组织,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轻了病人痛苦, 组织损伤小, 止血速度快, 术后愈合时间短, 已成为医院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主流设备。目前大多数高频电刀配备有负极板脱落报警, 配有防止患者非手术部位被灼伤的报警装置, 国外有些厂家也在研制相关的新机型出台, 尽管设备的防护措施日趋完善, 但由于使用过程中医疗工作人员不注重对设备的检测工作, 不重视患者意外接触物质导电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导电, 从而引发患者被烧伤等一系列电刀设备不良事件。只有把设备使用安全放到首位,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质控监测, 才能保障临床的安全使用, 进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具体的检测项目以下面三个方面为主。

2 监测规程

2.1 电刀的功率检测。

目前各类品牌的电刀五花八门, 所以功率检测方法稍有不同, 但测量原理却基本一样。需要说明一点, 各类品牌高频电刀在进行单极和双极测试时, 要选择不同阻值的电阻。常规情况下检测单极时选择350Ω, 而检测双极时要选择150Ω。每一种功率测试都有相应的步骤。

2.1.1 测试单极电切时

2.1.1.1 准备长约50cm的同轴电缆两根。

2.1.1.2 将两根电缆的一端制作标准插头, 其中一根一端插入单极功率输出接口, 另一端接功率表, 而将另一根也是一端连接负极板接口与另一端与功率表连接起来。

2.1.1.3 将功率表负载电阻设置为350Ω, 开机后将电刀设定为单极, 功率调节为100W, , 记下输出功率。

2.1.1.4 然后将电刀的功率设置为300W, 踩下脚踏使高频电刀有电切输出, 输出并记下功率表功率。

2.1.1.5 功率表对高频电刀的实际输出能量的检测值, 应接近电刀初始设置值, 如果超过正负10%, 就要考虑对高频电刀进行校对。实际测量中证明, 测量的高频电刀功率参数要多且分散图要有代表性, 因为测得的数值越可信, 结果也越准确。

2.1.2 单极电凝与电切的测量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也是按照上面的5个步骤去进行, 但进行双极检测时要注意将负载电阻变为150Ω后再进行操作。

2.2 电刀的REM检测。

高频电刀使用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测, 就是REM检测, REM检测 (RESISTANCE EMERGENCY MANAGER ) 即负极板阻值监测管理系统。本测试目的是确保负极板的连接安全有效, 保证患者使用电刀过程中的安全, 主要原理是监测负极板阻值的变化是否在标准范围内。不同品牌的电刀, 其负极板设定的报警值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差别不大, 以爱尔博系列的电刀为例。

2.2.1 检测REM报警系统的方法:

2.2.2.1 选择一个功率稍大的可变电阻器, 控制阻值在0~300Ω之间, 阻值大一些也是允许的, 但是可调制范围越精确越好, 这样可以保证阻值的准确性。

2.2.2.2 取出REM电缆接头, 在接负极板的位置, 将可变电阻器的两端, 分别连接到REM接负极板的两个脚上。

2.2.2.3 将REM电缆与电刀接口相连, 改变电阻器阻值, 当REM报警时, 记下电阻器触发报警时相关联的极限阻值, 其阻值范围在5~140Ω内。笔者认为阻值范围的区间小, 就证明该设备系统安全系数较高, 但是反过来说明对负极板的要求就越严格, 不仅材质要好, 而且对护理人员的负极板粘贴水平也提出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医疗人员参差不齐, 国产负极板的质量也不敢恭维, 如果全部使用进口负极板, 反又增加了医疗成本, 所以综合上述原因, 只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才是根本, 能及时发现负极板无谓报警, 有必需的故障排除手段, 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当然报警设置范围太宽的电刀, 对于安全及其不利。国际标准要求报警下限值在3~7Ω间, 报警最大值在125~145Ω之间。在实际的检测中, 测量在100~145Ω之间也可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比较而言在范围的REM显然更安全。

2.2.2.4 使用非REM接头, 将可变电阻器的两端接到负极板的两个脚上。将非REM接头与电刀的插口连接, 改变变阻器阻值并记录, 经过检测发现其测量的电阻值在10~25Ω之间, 手术过程中, 极易产生误报警。

2.3 电刀漏电流的检测。

根据国家医疗器械检验标准《GB9706.4-1999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为保证使用安全高频电刀应该进行漏电流测试, 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是一种保护。各品牌电刀漏电流检测方法所使用的原理基本相同, 在此给同行们做个简单介绍:

2.3.1 高频电刀放在绝缘的物质上, 设备一米范围内不能存在导电的物体或者暴露的金属物, 在测试过程中使用脚踏激活高频电刀。

2.3.2 双极电凝检测:

2.3.2.1 在双极电凝的一个输出接口上, 用约6米长电线串联一个250mA的高频电流表和一个200Ω的非感性电阻。

2.3.2.2 用约3米长的电线将双极电凝的另一端引到绝缘的平台上。

2.3.2.3 将双极电凝功率设置为50W。

2.3.2.4 脚踏激活双极电凝, 观察电流表读数应<50mA。

2.3.2.5 互换双极电凝的两个接口, 记录数据填写检测报告表。

2.3.3 单极电凝检测:

2.3.3.1 在单极的刀笔输出接口上, 用约6米长大电线串联一个250mA的高频电流表和一个200Ω的非感性电阻。

2.3.3.2 用约3米长的电线将负极版引到绝缘的平台上。

2.3.3.3 将单极电切和电凝功率分别设置为200W和75W。

2.3.3.4 脚踏激活单极电切电凝, 记录数据并观察电流表度数<150mA。

2.3.3.5 调整刀笔接口和负极板接口上的电路, 用同样功率重新测试, 记录数据填写检测报告表。

3 结论

3.1 负极板控制REM问题, 一方面是人为原因, 负极板与病人的接触不是很好, 粘接的周边环境有导电物体, 还有负极板本身的质量问题也都可能导致负极板报警。另一方面是设备问题, 比如REM需要重新校对, 还有就是长期频繁的使用, 造成但出现REM接头损坏或者接触不良。

3.2 电源的问题, 主要征兆为无显示, 不启动或者频繁重启。此时排除故障要由简到繁, 首先排除保险烧坏的问题, 还有某些国外的常用电压设置是110V。如果不是这些原因, 就要看机器内部了, 大部分滤波器损坏, 容易导致系统频繁重启;电桥损坏会导致没有+5V和+12V电压;电容漏电或者虚焊, PWM开关管损坏或者短路都会造成电源无电压。

3.3 功率方面的问题, 排除故障同样是由简到繁, 发现功率输出不准确, 首先需要重新校对功率, 此外在考虑内部电路原因, 比如继电器接触不良致功率偏低, 功率管损坏短路或功率管虚焊。

以上的一些安全因素我们设备科人员会经常遇到, 所有只有加强安全意识, 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经常对电刀进行必须的检测, 定期按规定要求市质监局进行权威校正, 才能保证我们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才能降低医疗成本, 才能保障医患人身安全, 最终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

参考文献

[1]曾镜源.LEEP手术电刀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暨南大学;2006年

[2]郑伟;李正.ERBE ICC200型高频电刀特殊故障维修一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7期

[3]孙晓铮《高频电刀致意外烧伤2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第13卷第20期

[4]李雪原《高频电刀与负极板》[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第9期

浅议高频电刀的安全问题 第5篇

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的原理而研制的, 即高频电流只经过人体皮肤流动, 而不会流过人体内脏器官, 并利用刀头高频度电流产生的高频电火花, 将表面组织快速融化, 从而达到同普通手术刀一样的切割效果。高频电刀主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大功率高频发生器, 它发出的特殊频率, 特定波形及特定负载功率曲线的高频电流, 借助于专门的手术附件作用于生物组织表层, 并对其集中加热使组织成分挥发、爆裂而产生止血、切割等物理作用。这就是高频电刀应用的工作原理。

2 高频电刀的使用要求

2.1 对手术室的要求

(1) 手术室内高频电刀的供电电源必须为设有带可靠接地线的三眼插座, 它可保证高频电刀的金属外壳、保护或功能的接地端点可靠接地。这是防止电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2) 手术室中不得有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或其他物质, 因为电刀手术中会产生火花、弧光, 易燃易爆物遇火花、弧光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3) 手术室中的手术床的台面上应垫以厚实、干燥的绝缘衬垫, 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的悬浮状态。

(4) 手术室消毒时, 必须将高频电刀移至室外, 防止消毒气体侵蚀高频电刀内的电气器件。

2.2 对手术患者的要求

(1) 对手术患者一般不使用易燃易爆麻醉剂和消毒剂, 手术前应排除患者肌体上的孔洞 (如直肠、膀胱、阴道等) 中可能存在的可燃气体或液体。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

(2) 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一般不能使用高频电刀, 因高频会干扰心脏起搏器, 使之工作不正常甚至停搏。如一定要使用高频电刀, 则必须按起搏器的使用说明书规定, 采取必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3) 手术时患者身上不得携带金属, 这些金属即使未接地也会集中高频电磁场发生严重高频辐射和涡流而引起灼伤。

(4) 手术时应将患者四肢固定, 防止分布着不同电位的各部位肢体互相碰触, 从而避免因自我短路而发生灼伤。

(5) 患者应与接地的或对地有可观电容的金属物体隔离, 保证患者悬浮良好。

3 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1) 使用高频电刀的医护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合格的人员。在使用设备前, 一定要详细阅读该设备的说明书。

(2) 手术时医护人员一定要佩戴绝缘良好的橡胶手套, 且应穿上干燥、厚实、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鞋袜。

(3) 高频电刀启动时医护人员裸露的肢体不得与极板、刀头及手术患者肌体点接触, 防止患者或医护人员发生灼伤。

(4) 任何医护人员不得在电刀与手术台之间的空隙中活动, 防止碰触、踢踩电缆, 以致损坏电缆或使极板错位、脱落。

(5) 用高频电刀进行内窥镜手术时, 操作医生不应佩戴金属框架眼镜, 以防高频涡流灼伤面部。

(6) 医护人员在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附件完好性, 定期更换易耗的附件。

(7) 医护人员在使用高频电刀时, 应尽量选用较小设定功率, 如发现所需功率明显大于正常水平, 应停机检查, 不得随意增大功率。

3 高频电刀的安全保障体系

高频电刀的安全要求及必要的安全保障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1) 输出必须完全悬浮, 即高频电刀的高频高压输出部分对机壳 (大地) 和电源 (市电) 应严格隔离, 各输出端口 (电极) 对地和电源, 不仅绝缘电阻要很大 (>100MO) , 而且在接上应用部分之后, 对地分布电容要足够小 (<100PF) , 还得经受得起约6000 V交流试验电压的考验。高频电刀输出一旦悬浮不良, 易于发生灼伤甚至危及生命的高低频漏电流将迅速增大, 为此, 高频电刀还应具有防漏防潮性能。

(2) 电刀的金属机壳应可靠接地, 即电源的地线应真正接大地, 且与机器接地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应小于0.2Ψ (连电源电缆接地线在内) , 以防机壳和保护接地点悬空而带电, 增加电击危险和机内对外界的高频辐射。

(3) 网电源与机壳 (接地线) 之间必须能承受1500V耐压, 机壳对地漏电流应低于0.1 mA, 以保证市电 (低频) 与机壳隔离良好, 防止电击。

(4) 对患者的及患者辅助的低频漏电流必须低于10 LJA, 因为人体神经、肌肉特别是心脏对低频电流十分敏感, 过大的低频漏电流将对病员产生严重刺激甚至致人命。

(5) 高频漏电流必须低于150mA。高频漏电流是电刀两输出电极对地的辐射电流, 它对手术毫无作用而可造成病员的灼伤和环境污染。

(6) 高频电刀的主载频率 (基波) 应在0.3~5MHz之间, 不得过低也不得过高 (全悬浮式电刀一般在0.4~0.8 MHz之间) , 过低则产生低频刺激, 过高则高频辐射严重。

(7) 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 在任何情况下, 不得超过400W, 否则过大的功率可能对病员造成损伤。

(8) 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应尽可能稳定, 在电源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时, 电刀输出功率应能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否则时而出现切凝效果不佳, 时而又焦粘组织, 甚至严重灼伤病员。

(9) 高频电刀的输出波形应严格稳定, 且基波是相对纯净的正弦波, 否则易引起输出功率不稳甚至增大高频漏电流或产生低频工作电流。

(10) 电刀应用手柄及连接电缆外表对电极的耐压应至少承受3000V (低频交流有效值) 和2倍高频电刀最大开路输出电压的试验, 否则有可能因漏电而灼伤操作者和 (或) 病员。

(11) 一个控制动作应只能启动电刀的一只手术电极, 否则不用的刀头误动作则易引起与其接触的操作者或病员意外灼伤。对于有些老式电刀, 一个控制动作可同时启动一只以上手术电极 (刀头) 输出, 应特别注意:不用的刀头一般不要接入机器, 若已接入, 千万不要随手乱放, 应置于绝缘容器中。

(12) 手控开关和脚踏开关最好为密封型, 防止水、血或消毒液进入开关而使电刀误动作灼伤有关人员。

(13) 极板面积应足够大, 最好是粘贴式的, 保证从病员肌体返回机器的电流在人体与极板接触处的密度尽可能低 (<0.02A/Gm2) 。

(14) 中性电极 (极板) 应具有断线或阻抗过大故障的声光报警和切断输出的功能, 防止断点或大阻抗点产生功耗引起灼伤或着火。

(15) 输出功率应随设定的增加而增加, 随设定的下降而下降, 防止调节设定时产生不希望的功率变化而造成危险。

(16) 切、凝同时启动应禁止功率输出或者只输出功率较小的模式 (如凝) , 防止误操作引起过大功率加到患者身上。

(17) 切凝启动时应有清晰的声光提示, 以提醒操作者注意。

(18) CF型电刀应用部分应能承受2kV除颤电压冲击, 因在心脏科使用中经常碰到使用除颤器。

(19) 电刀在任何设定下可长时间开路启动, 并可多次短路而不影响机器的性能和安全。

(20) 电源复通或启动复通时, 任何设定下的输出不得增大20%以上, 以防止过大功率突然加到患者身上。

(21) 额定负载下的输出应与设定位置对应, 功率偏差应≤20%, 不同负载下的全功率和半功率曲线与规定值偏差也应≤20%。

(22) 手控开关工作电压应≤12 V, 脚踏开关工作电压应≤24V。

(23) 输出回路应串入不小于5000PP的高压电容, 输出电极 (对) 直流阻抗应远大于2MO, 以防低频输出。

(24) 机器内部应进行防潮处理, 机壳应能防止液体倒翻时浸入机内, 保证绝缘和隔离性能。

4小结

为了充分发挥高频电刀的优越性, 深入广泛地的研究, 学习和交流高频电刀安全操作技术, 不断提高对电刀安全问题的认识并更加自觉更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 是广大电刀设计者, 制造者和使用者所共同希望的。所以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防止不必要的伤害, 给病人带来痛苦, 给医院增加损失。

参考文献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规汇编.

[2]沪通牌高频电刀说明书.

高频电刀质量控制疑难点解析 第6篇

1 疑难点分析

军队检测规范所引标准有以下4种[1]:

(1) GB9706.1-2006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2) GB/T14710-1993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3) IEC 60601.2.2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part2-2: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safety of high frequency surgical equipment。

(4) GB 9706.4-2009医用电气设备第2-2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其高频手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以下简称“专用要求”) 是军队检测规范确定检测参数及要求的主要依据, 等同于IEC国际标准[2]。

军队检测规范对检测参数的规定与专用要求存在一些差别, 这成为近年来质控工作中的疑难点。下文将对这些疑难点一一分析。

1.1 不同负载时实际输出功率测量

1.1.1 军队检测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

(1) 单极输出功率测量:按要求连接被检测设备与测试仪, 设定被检设备额定输出功率在单极电切、单极电凝均为100 W, 调节被检设备无感电阻分别10 (测量单极电凝时不选) 、100、200、500、1000Ω, 激励手术电极, 记录检测仪单极的实际输出功率。

(2) 双极输出功率测量:按要求连接被检测设备与测试仪, 设定被检设备额定输出功率为50 W, 调节被检设备无感电阻分别10、20、200、500Ω, 激励手术电极, 记录检测仪的双极实际输出功率。

1.1.2 实际检测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测试点与额定负载差值越大, 其实际输出功率越低, 大部分被检设备在10Ω测试点检测结果无法满足规范要求[3]。

1.1.3 疑难点分析

此疑难点的关键在于军队检测规范不能正确引用专用要求对输出功率的有关规定。专用要求50.1规定的检测方法如下:

(1) 对于单极模式, 在包括100、200、500、1000、2000Ω和额定负载等至少5个特定负载电阻值上, 测量作为输出控制设定函数的输出功率。应使用与高频手术设备一起提供的手术附件和中性电极, 或使用3 m长绝缘导线来连接负载电阻。

(2) 对于双极模式, 在包括10、50、200、500、1000Ω和额定负载等至少5个特定负载电阻值上, 测量作为输出控制设定函数的输出功率。应使用与高频手术设备一起提供的双极电极电缆, 或使用额定电压≥600 V的3 m长双导体绝缘电缆来连接负载电阻。

军队检测规范设定的10Ω检测点对于被检测设备来说要求过于严格。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国产高频电刀的功率负载曲线仍是一条抛物线, 距离额定负载越远其实际输出功率越低。而理想的功率负载曲线是一条直线, 额定负载变化对实际功率输出影响越小越好, 某些国外产品的功率负载曲线比较理想。而绝大多数高频电刀, 尤其是国产高频电刀, 无法在10Ω负载检测点满足规范要求。

1.1.4 解决办法

在该项目检测中严格按照专用要求规定的方法执行。

1.2 高频漏电流

1.2.1 军队检测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及要求

军队检测规范模拟了5种不同工作模式下高频漏电流的检测方法, 包括:加载时手术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加载时中性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空载时手术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空载时中性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双极输出高频漏电流。规定高频漏电流最大值≤150 m A。

1.2.2 实际检测存在的问题

实际检测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绝大多数检测人员对高频漏电流概念不清晰; (2) 对军队检测规范中模拟5种不同工作模式的目的不清楚; (3) 对于检测过程中检测条件的相关规定不了解。

1.2.3 疑难点解析

(1) 疑难点1——什么是高频漏电流?高频漏电流是高频手术器械安全参数[4], 描述的是对地高频泄漏电流的大小, 确保患者不因设备高频漏电超过规定范围造成患者灼伤等有害的物理效应。与高频漏电流易混淆的概念是外壳漏电流, 外壳漏电流是从在正常使用时操作者或患者可触及的除应用部分以外的外壳或外壳部件, 经外部导电连接而不是保护接地导线流入大地或外壳其他部分的电流[5]。

专用要求附录AA19.3.101a规定:设计为不带中性电极使用的高频手术设备排除在要求之外, 因为此种高频手术设备的功能电流和高频漏电流是区分不开的, 因而其测量功能电流和高频漏电流是无意义的。所以只有在配有中性电极或使用双极电极的高频手术设备中才有高频漏电流。在手术电极和中性电极之间或在双极电极之间的预期电流回路中流动的电流是功能性电流, 而在其他回路中流动的高频电流则属于高频漏电流。

(2) 疑难点2——5种工作模式有何意义?专用要求6.1中规定, 高频手术设备和附属设备上连接中性电极引线的连接 (点) 处应标以相应符号, 见图1。

军队检测规范规定的5种测量方式可以这样理解:加载时手术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和加载时中性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针对的是中性电极在高频时以地为基准的设备。由于设备与地之间可形成回路, 在手术中手术电极与组织接触时产生的高频漏电流最大, 加载时手术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即模拟这种情况。而加载时中性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模拟手术电极与地加载时的情况, 这时电流直接在手术电极与地之间形成回路。空载时手术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和空载时中性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针对的是中性电极在高频时与地隔离的设备, 由于开路激励时漏电流最大, 所以这两种测量方法分别模拟手术电极激励时, 从手术电极和中性电极与地之间分别测量高频漏电流;双极输出高频漏电流是在模拟双极模式下高频漏电流的检测。

(3) 疑难点3——为什么规定苛刻的检测条件?原因是在测量高频漏电流及输出功率时所有关于检测条件的规定都是在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可能状态和最不利状态。

1.2.4 解决办法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对不同类型的患者电路应该采用不同的高频漏电流检测方法。结合专用要求19.3.101关于高频漏电流检测方法的描述, 个人认为对以地为基准患者电路, 应按照军队检测规范中加载时手术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加载时中性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和双极输出高频漏电流这3种方法进行检测;对于高频绝缘的患者电路, 应该按照军队检测规范中空载时手术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空载时中性电极对地高频漏电流和双极输出高频漏电流这3种方法进行检测。

1.3 中性电极安全管理测试

1.3.1 军队检测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及要求

中性电极安全管理 (Resistance Emergency Management, REM) , 其目的是避免设备或人为引起的中性电极故障造成患者灼伤等有害的物理效应。军队检测规范4.3规定阻值>200Ω时报警。该项目可连接可调电阻盒进行测试。

1.3.2 实际检测存在的问题

军队检测规范关于此项目的描述不够精确, 容易使检测人员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产生混淆。

1.3.3 疑难点解析

按照IEC国际标准有关规定, REM报警是一个范围, 其阻值范围为5~140Ω。其区间越小, 被检测设备系统安全系数越高;反之, 则越低, 对相应负极板的材质和护理人员粘贴水平要求就越严格。IEC国际标准要求报警下限值在3~7Ω之间, 报警最大值在125~145Ω之间。在实际检测中, 测量在100~145Ω之间就可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6,7]。

1.3.4 解决办法

严格按照军队检测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记录报警阈值。不同品牌的电刀, 其负极板设定的报警值不尽相同, 检测时要参考被检测设备的技术说明书或维修手册。

2 小结

定期质量控制检测可以有效保障设备的临床应用安全[8]。军队检测规范给部队质控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质控方法, 但是由于部分检测项目没有严格按照专用标准引用, 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疑难点, 影响质控工作者对相应设备真实性能的判断。本文就此疑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解析, 希望能对全军的质控工作有所帮助, 使质控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急救、手术装备类) -高频电刀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试行) [S].2008.

[2]GB9706.4-2009, 医用电气设备第2-2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S].2009.

[3]赵鹏, 贾建革, 吴建刚, 等.高频电刀质量控制检测依据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0, 7 (9) :27-29.

[4]段乔峰, 高山, 张学浩.关于高频手术设备的高频漏电流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 12 (8) :47-49, 52.

[5]GB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S].2007.

[6]骆伟.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与检测[J].医疗装备, 2012, 25 (11) :18-19.

[7]何敏, 方伟, 宁博.高频电刀的质量控制及其检测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11) :59-60, 119.

高频电刀的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第7篇

关键词:高频电刀,高频电刀检测仪,高频电流检测仪,漏电流,质量控制

0 引言

高频电刀是现代手术的必备设备,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1],它产生高频电流通过手术电极对肌体加热,从而达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

高频电刀因具有切割速度快、止血效果好、杀菌、节省时间等优点,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高频电刀是一种有着潜在危险的医疗器械,高频电刀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官司也呈上升趋势[2]。因此,加强对高频电刀的质量控制,保证电刀在临床使用中的可靠性,使其高效地服务于病人十分必要[3]。

1 资料与方法

1.1 被检测仪器

我院各科室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高频电刀。

1.2 检测仪器

ES601 电气安全监测仪与HF-400 高频电刀监测仪(瑞典奥利科公司生产)。

1.3 检测内容

鉴于高频电刀的特殊性,其质量控制包括使用安全性和功能有效性[4]。具体检测内容:外观检测、电气安全检测、参数检测、安全报警检测等4 部分。

(1)外观检测:包括设备外壳与配套附件无破损,开关、按键正常,标签名牌清晰可见,电源指示灯正常。

(2)电气安全检测:包括保护接地阻抗、绝缘阻抗、外壳漏电流、对地漏电流、患者漏电流、患者辅助漏电流。

(3)参数检测:包括单、双极输出功率,高频漏电流。

(4)安全报警检测:包括负极板回路检测报警功能、声光报警功能等。

1.4 评定依据

1.4.1 评定标准

国家标准,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检测技术规范,《高频电刀质量控制检测技术》。

1.4.2 环境条件

温度在15~35℃、湿度≤ 80%(湿度不能太低,否则易产生静电)、大气压力在86~106 k Pa。

1.4.3 电气安全检测

接地保护阻抗< 200 mΩ,绝缘阻抗> 10 MΩ。

1.4.4 参数检测

分别在额定负载及不同负载下测量手术电极的输出功率,误差≤ ±20%,加载及空载时手术电极的高频漏电流≤ 150 m A。

1.4.5 合格标准

检测合格标准为各项检测全部符合要求,有一项不符合即视为不合格。

1.4.6 检测周期

原则上是1 年检测1 次;每次维修后要检测,根据使用情况与临床要求进行检测。

2 检测电路连接

2.1 输出功率测量

(1)单极模式:① 连接手术电极到400 型可变负载红色端子,即Active端口;② 连接负极板到Neutral端口;③ 连接电刀保护接地端子、可变负载Neutral端口到PE端口。

(2)双极模式:连接电极的两端分别到400 型可变负载Active端口和Neutral端口。

2.2 高频绝缘的漏电流检测

(1)手术电极的漏电流检测:① 手术电极连接至200 Ω固定负载C2 端口;② 连接200 Ω 固定负载C1 端口至400型保护接地端子即PE端口。

(2)负极板的漏电流检测:将负极板连接至固定负载的C1 端口,固定负载C2 端口连接至PE端口。

2.3 高频接地的漏电流

此情形下只检测双极模式下的漏电流。双极的两极分别连接至可变负载的Active端口和Neutral端口;也可将双极的一端连接至固定负载的C2 端口,C1 端口连接至PE端口。

3 检测结果及分析

按检定规程对我院16 台高频电刀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及处理。

3.1 外观不合格原因

外观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电极插口或部分附件损坏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电刀功能不全。因手术中有时只用单极或只用双极,而更换、维修会增加科室成本以致维修不及时所致。

3.2 电气安全不合格原因

电气安全不合格是因为保护接地阻抗过大,使用两芯的电源线没有保护接地,电源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抻拉、弯曲导致阻值过大。通过更换新的、质量较好的电源线以及加固仪器的接地端后检测通过[5]。

3.3 安全报警不合格原因

1 台电刀拔掉负极板设备没有声音报警,但是亮红灯报警,说明功放部分出现故障,更换音频功放三极管后问题解决。

3.4 输出功率不合格原因

1 台设备经检测电切输出合格,但电凝的输出功率远远低于标准要求,目前正在维修中。1 台备用机在库房搁置2 年,检测时完全没有功率输出。经检查其中2 个三极管击穿,更换后检测合格。所以对长期搁置不用的设备应定期通电,防止设备潮湿使电解质电容被损坏,造成设备损坏。

3.5 高频漏电不合格原因

高频漏电流过大是导致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经分析,电刀长期未清洁导致内部灰尘太多,再加上手术室湿度较大导致输出线路磨损,对漏电流产生较大影响[6]。另一方面,规范要求测量高频电流时电缆之间相隔0.5 m,放在离地面或任何导体平面1 m的绝缘表面,而我们在手术室进行检测不符合该条件。手术室地线阻值超标或接触不良,容易受到电磁干扰、检测场地等因素的影响[7]。对电刀进行除尘保养,同时在干燥的环境中放置两天,在设备质控室进行检测全部合格。

4 结论

随着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减少医疗设备带来的伤害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频电刀这种高危险的设备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质控计划。

(1)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清洁、除尘,使每台电刀能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工作,达到以维护保养为主,维修为辅。

(2)对每台电刀进行定期质控检测,对传用年限较长的设备可以灵活的缩短检测周期。

(3)未经检测和检测不合格的设备禁止投入临床使用。

(4)对检测不合格的设备维修后进行质控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新购置及长期搁置的的电刀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临床使用。

(6)使用人员应按规程正确操作仪器,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然后通知工程人员进行维修,不要让仪器带病工作,以免加大维修的难度及成本。

(7) 医、护、技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凭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为患者服务的高度责任感[8],切实保障高频电刀在临床上的良好使用。

参考文献

[1]江玉柱,李东,刘祥富.高频电刀的检测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2010,34(6):113-114.

[2]赵鹏.高频电刀质量控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95.

[3]李威,倪萍,马继民.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5):58-60.

[4]贾建革,张亚冬,武文君,等.除颤器释放能量溯源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6):54-57.

[5]李朝晖,高俊生,马双清.医用设备电气安全检测与注意事项[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2):116-117.

[6]宋涛.高频电外科设备中开头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7]贾建革.医学计量实用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142.

上一篇:维修和故障成本下一篇:混凝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