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外治结合论文

2024-08-15

中医内外治结合论文(精选3篇)

中医内外治结合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婴幼儿腹泻均为门诊患者, 男35例, 女21例;年龄4个月至3岁;发病3天内来诊者36例, 4天以上来诊者20例;全部患者均为水泻, 腹泻次数每天5~10次不等, 大便或米汤样, 或黄绿色稀水样, 或夹有蛋花样;经大便镜检, 除部分有脂肪和少许白细胞外, 均未有其它阳性症状。有36例伴呕吐, 32例伴腹胀,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轻中度脱水症状;均采取口服补液法;本组患儿体质均在正常范围。

1.2 治疗方法

(1) 内服止泻汤:淮山药5~10g, 茯苓、白术3~5g, 砂仁3~5g, 扁豆3g, 车前子3g。加减:伤食者加神曲、山楂5g, 呕吐加姜半夏2~3g, 久泻不止加乌梅2g, 腹胀加木香2g, 外邪未尽者加藿香3g, 发热加黄岑3g。水煎服, 1日1剂, 1日3次, 均采用ORS口服补液。

(2) 外用止泻散敷脐:取白芍2g, 陈皮1g, 升麻1g, 吴茱萸1g, 丁香1g, 姜半夏1g, 共研末备用, 充分混合。此为3次用量, 用时取上药末1/3食醋调成稠糊状, 外敷于用75%的酒精消毒后的患儿脐窝内, 剪取稍大于药糊的塑料薄膜压盖药糊上, 外用医用纱布块覆盖, 胶布固定, 24h换药1次, 3次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3天内腹泻停止, 大便恢复正常, 其它检查正常者;

显效:治疗3天腹泻明显减少, 每日在2次以下;

好转:治疗3天腹泻减少, 每日在2~4次不等;

无效:治疗3天内腹泻无好转而改用其它疗法。

2 治疗结果

1个疗程结束时疗效:56例中, 治愈46例, 显效6例, 好转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6.43%, 治疗期间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1) 婴幼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胃运化功能尚不健全, 机体抗病能力差, 多因小儿喂养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致。本病属中医“泻泄”范畴, 多因脾虚运化失常, 胃之受纳功能失调, 脾胃功能发生障碍致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致。笔者本着“泻泄之本, 无不由于脾胃”, “治湿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 自拟止泻汤补益、淡渗、固涩三法配合, 方中淮山药甘平和缓, 健脾和胃, 白术补气健脾, 茯芩、扁豆健脾渗湿, 砂仁行气, 醒脾和胃, 车前子渗湿。白芍助脾, 酸敛存阴, 理所止痛;陈皮、升麻调和肝脾, 燥湿和胃, 消浊顺气, 升清止泻;吴茱萸芳香悦脾, 以消腹胀, 丁香、姜半夏温胃散寒, 温脾健胃, 止呕止痛止泻, 加用食醋酸敛收涩。

(2) 注意事项:小儿皮肤娇嫩, 外用药易造成过敏反应, 要中病即止, 不可久用;如出现过敏反应, 立即停药, 并作出相应处理。

内外治结合, 尤其止泻散外用, 透达穴位, 用药方便, 可使脾虚得补, 水湿得去, 下焦得固, 因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中医内外治结合论文 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2012年间收集106例确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按照门诊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3例患者中, 男26例, 女27例, 年龄3~58岁, 病程1~10年。对照组53例患者中, 男30例, 女23例, 年龄3~56岁, 病程1~5.5年。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备齐同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要症状。伴有失嗅、眼痒、咽喉痒等症。 (2) 起病迅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可并发荨麻疹、哮喘等病。 (3) 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致敏物质而发病, 有时环境温度变化亦可诱发。 (4) 鼻腔检查黏膜多为苍白, 少数充血, 鼻甲肿胀, 发作时有较多清稀分泌物。 (5) 有条件时做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变应原皮试、血清或鼻分泌物IgE检查等, 明确诊断。

1.3 病例排除依据

排除患者有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炎等疾患。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6mg/d睡前口服, 连续治疗6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补肾温肺颗粒和穴位贴敷。

2.2 药物组成

本院院内制剂补肾温肺颗粒, 主要由淫羊藿、黄芪、防风、细辛、山茱萸、紫河车和大枣等组成, 具有补肾温肺、健脾益气、固表脱敏的功效。穴位贴敷的药物主要有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补骨脂, 各药按2∶1∶1∶4∶2粉碎后用姜汁调成黄豆大小药丸保鲜备用。

2.3 穴位贴敷

选取肺俞穴、肾俞穴、脾俞穴定喘穴、大椎穴、天突穴进行贴敷, 每次贴敷时间约2~3h, 头、中、晚伏连续3次。以局部皮肤潮红到隐约发生水疱为度, 密切注意皮肤破损者, 以防细菌感染。

2.4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频数资料疗效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3 结果

治疗组显效40例, 有效10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显效31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81.1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z=-2.509, P=0.039) 。

4 讨论

过敏性鼻炎属祖国传统医学之“鼻鼽”, 早在《内经》就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肺、脾、肾三脏虚损, 外由风寒异气之邪侵袭而致, 故有“肾为欠, 为嚏”的记载, 亦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大衰, 九窍不利, 下虚上实, 涕泣俱出矣。”另有学者指出, 卫气不足、风邪和饮邪三者相互作用是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4]。纵观看来, 本病在中医学中认为, 肺脾肾三脏虚弱, 终致津液不运、卫气不固、正气虚弱, 外邪侵犯而至, 实属本虚标实之证, 治宜扶正祛邪。

本文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 运用外治和内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鼻的正常呼吸有赖于肺的肃降和肾藏精之主纳气, 肾为气之根, 肺肾气虚, 摄纳无权, 气浮于上, 气不摄津, 津液外溢, 则喷嚏频频, 清涕连连, 故肾旺肺健, 则喷嚏、清涕自止。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肾为欠、为嚏”。因肾主水, 肾藏精, 主纳气, 为气之根, 又主命门之火, 肾中精气充盛, 肺得温养;肺要完成其司呼吸之功能, 要依靠肾之纳气来协助。脾乃水谷精气升发之所, 脾不健运, 卫气失卫, 故若肺脾气虚, 水湿泛鼻, 则为清涕。而本院院内制剂补肾温肺胶囊, 具有补肾温肺、健脾益气、固表脱敏的功效, 能很好地针对本病的中医病机, 因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文中穴位贴敷属于中医的冷灸, 是利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并起疱的疗法, 目的是利用贴敷药物对局部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通过经络调节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起到调节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的功能[5]。夏季三伏天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 依据中医“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此时人体脏腑功能相对稳定, 病情亦稳定, 易行中医的冬病夏治法[6]。方中选用温阳行气的白芥子、解表散寒的细辛、泄水逐饮的甘遂、活血行气止痛的延胡索、益肾固本的补骨脂, 再辅以具有温中散寒的姜汁, 能收到温通经络、逐淤散寒、化痰止痛之效。

多年的证治效果表明, 在西药使用的基础上, 每年三伏天内外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疗效, 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子俊.过敏性鼻炎的食疗[J].医药养生保健报, 2006, 6 (26) :1.

[2]朱玉琴.过敏性鼻炎当责之肺脾肾[J].河南中医, 2000, 11 (6) :1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19-323.

[4]王焱, 马伟民.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J].现代中医药, 2004, (1) :35-36.

[5]符翠婷, 李明亮, 陈俊琦, 等.临床观察三九天灸疗法对过敏性鼻炎的短期疗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2) :255-257.

中医内外治结合论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所有患者均经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判断标准确诊, 且排除COPD、肺心病、心率失常等疾病。其中实验组男75例, 女31例, 年龄52~72岁, 平均年龄58.2岁, 病程4~15年, 平均病程10.4年;对照组男68例, 女38例, 年龄54~78岁, 平均年龄61.4岁, 病程6~20年, 平均病程12.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西医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感染菌种类选取合适抗生素控制感染:止咳平喘选用止咳糖浆、溴己新等药物, 解痉平喘可选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 呼吸困难给予吸氧治疗;在症状缓解期, 督促患者戒烟, 加强身体锻炼, 提高自身免疫力。实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给予厚朴麻黄汤加减治疗, 中药组方:麻黄12g, 石膏、厚朴、半夏、杏仁、五味子各10g, 甘草、细辛各6g, 小麦15g。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观点加减配伍, 若痰属寒证则去石膏, 加干姜10g;若属外寒内热, 加桑白皮、黄芩各10g;若咳嗽严重加金银花、浙贝母、枇杷叶各10g;若患者因长时间生病造成脾气虚弱, 加党参、白术各10g, 炙甘草15g。

1.3 治疗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哮喘等症状有明显好转, 且不再反复出现肺部感染;有效: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缓解, 甚至有加重的迹象。

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为期两年的治疗, 并进行随访, 实验组显效72例, 有效27例, 无效7例;对照组显效46例, 有效40例, 无效20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n (%) ]

3 结论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汽车尾气排放等, 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发病率呈增加趋势, 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或喘息等, 且反复发作, 严重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甚至导致COPD。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易反复发作,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也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2]。西医治疗原则为急性发病期对症处理, 以止咳平喘、控制感染、缓解呼吸困难为主;缓解期主要为避免各种致病因素 (比如戒烟) , 加强自身体质。但由于患者依从性差, 加之环境的恶化, 常常会在症状控制后反复发病。

中医认为, 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主要病机为外感六淫邪气致肺失宣降, 燥伤肺津, 久则肺阴亏耗, 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3]。根据辨证论治观点,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邪实正虚, 治疗以排除邪气、制止咳嗽、滋养补虚为主[5]。厚朴麻黄汤组方以厚朴、麻黄、杏仁为君药, 祛除痰液、宣发肺气;半夏、甘草作为使药, 滋补脾脏、祛痰止咳, 来调和诸药;细辛作为臣药, 祛除风寒、疏通血脉、温润肺部;五味子作为佐药, 其味酸收敛, 补充肺气、滋养肾经, 为治疗久咳虚喘患者的必备之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药物, 辨证施治。

综上所述, 在西医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临床效果显著,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治结合西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6例, 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实验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辨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中医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王吉耀, 廖二元, 黄从新.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0-32.

[2]PANZNERP, LAFITTE J J, TSICOPOULOSA, et al.Marked up-regulation of Tlymphocytes and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9in bronchial biopsie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with obstruction[J].Chest, 2003, 124 (5) :1905-1915.

[3]慕佐堂.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2008, 2 (2) :44.

上一篇:河北钢铁行业下一篇:无线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