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监管论文范文

2024-07-26

利用监管论文范文(精选8篇)

利用监管论文 第1篇

我国证券市场的起步比较晚, 发展却非常迅猛, 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结构体系。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 (拟) 上市公司、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证券监管机构与行业自律组织。

证券审计监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根据审计监管的不同对象, 证券审计监管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证券公司和 (拟) 上市公司。

根据实施审计的不同监管主体, 证券市场主要分为三种监管模式:政府监管、独立监管以及自律监管。在具体操作中, 仅仅用其中的一种方式来实施监管是不全面的。通常是将其中一种监管模式作为主要方面, 其他模式为辅以补充前者的不足。我国目前的证券审计市场主要采取的是政府监管模式, 由国家审计署及地方审计局负责;在独立监管方面, 则由具有证券资格的独立审计机构负责;在自律监管方面, 以公司内部审计为主, 对证券公司来说, 还辅之以证券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常规性检查。

二、影响证券审计监管效果的因素

审计监管效果是对证券审计工作的检验。审计监管效果取决于多种原因, 而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法制因素、技术因素、个人因素等。

1. 法制因素

随着社会法制的进步, 人们对审计监管效果的期待也随之提高。但是, 目前来说, 我国审计监管效果还不尽人意。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各种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法律滞后或者缺少实施细则和可操作性, 使审计监管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2. 技术因素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 审计监管机构在审计技术上并未很好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开发利用, 一方面是在机构层面对信息技术了解和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在审计人员层面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掌握相关技能。因此, 计算机审计远远赶不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必然对审计监管效果造成影响。

3、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指个人在审计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审计技能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还必须具备扎实的财会、审计、法律等专业知识, 同时, 还应该具有审计公文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等。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审计人员往往难以完全具备这些素质, 并因此而影响到审计监管效果。

三、利用计算机对证券审计进行监管的程序与方法

针对以上分析的各种影响因素, 充分利用计算机、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含量、加强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 是增强证券审计监管效果的有效途径。

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信息化、电子数据的出现, 为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了前提条件。继而, 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审计方法创新。一方面, 传统的检查、计算、分析性复核方法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更好的实现。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推动了数学方法与审计的应用结合。

1. 采集电子数据

审计关注的审计对象信息可分为两类:基础会计资料和佐证信息。利用前者可获得基本证据, 后者可获得辅助证据。信息化程度不同, 存储这些信息的电子数据完整程度也随之存在差别。采集企业在经济业务方面的数据时, 应该注意瞬时性、不受空间限制以及无纸化操作等。审计人员能够通过相关的被审计企业网络系统中的接口来进行终端联机。通过网络传递的途径获取各种经济业务数据。并且可以对被审计企业自身信息的存在性以及完整性进行认证, 还可以对企业的各种网上交易的合法性、真实性、计量以及确认进行评价。审计人员也能够利用专业的审计模块或者审计软件, 独立的下载被审计企业的相关的经济业务的各种数据。采集电子数据的途径很多, 审计人员可以从企业内部的会计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审计单位的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接口等层面对经济数据进行采集。例如, 在对证券公司的审计中, 可以从柜台交易系统、新意影像系统、证券管理系统、反洗钱管理系统等采集业务数据, 并在现场审计开始前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减轻现场审计的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2. 改进审计程序

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会计领域, 会计信息系统渐渐转化成了由网络系统、人、数据和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等因素有机结合的系统, 这种系统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特点, 使得会计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会计核算变为现在的信息化管理。随着会计的信息化, 网络技术中相应的有效的、及时的信息化审计方法也随之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使得审计的支持、管理以及监督服务都得到了创新与提高。

(1) 系统克隆技术

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之外, 将各种经济数据克隆到别的地方, 形成一些与相应的企业会计系统同步的克隆体, 从而方便了审计人员在工作时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核查、分析以及测试。通过克隆途径, 审计人员可以轻松的对企业会计自身的信息系统在会计软件、初始化数据以及原始数据上是否有过非授权改动等进行判断, 从而证明企业在会计信息方面的公允性。

(2) 嵌入式审计模块

嵌入式审计模块, 指审计人员可以对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安装特定的程序模块, 并且这些模块具有记录功能。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 直接获取有关的审计证据。这种审计模块能够对操作情况进行监控, 还具备稳定性和隐蔽性。

(3) 并行审计技术

并行审计技术指当企业经济事务或者经济业务发生时, 或者在其发生后很短一段时间内, 就能够出现审计结果的技术。随着各种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都在网络上公开, 能够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在线披露, 以往的季度或者年度审计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因此, 这种并行审计模式必然会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主要审计模式。在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中, 往往将现场审计与上述以实时风险监控为手段的非现场审计相结合, 将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内部控制检查相结合, 体现了较好的证券审计监管效果。

3. 适时的复核程序

复核程序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无论是审计工作完成阶段性的情况, 还是业务承接方面, 分析性复核是保证审计质量高水平的最重要和关键的程序。传统的复核程序将重点放在了财务复核, 即用序时数据或者截面数据来判断财务的真实状况, 这种方式由于技术原因, 往往会受到数据的数量以及数据类型的约束。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 企业资源和相应的数据被网络化和共享, 便于审计人员直接接触数据库, 利用及时、具体的立体数据进行分析, 使复核的质量提高。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的计算机上安装了嵌入式审计模块, 那么, 审计人员就可以不再按照传统的审计方式进行分析性复核, 取而代之的, 由于新的模块的功能, 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的分析性复核。

综上所述,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一定要跟随科技发展的步伐,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审计技术, 并且适时应用到证券审计监管当中, 才能更好的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要: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对证券公司、 (拟) 上市公司等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证券审计监管方式出发, 对影响我国证券审计监管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证券审计监管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证券审计监管,电子数据,审计程序,嵌入式审计模块

参考文献

[1]李莎莎: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 2004

[2]唐梅:证券市场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3]段红:我国审计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商场现代化, 2007, (26)

[4]邹嫄:审计质量和市场监管——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S2)

[5]李雪琴:审计质量的制约因素与提高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5)

[6]李大华:浅谈加强审计质量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关键环节[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2)

[7]杜鸿玭: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独立审计环境——独立审计环境在个案中的具体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利用监管论文 第2篇

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三率监管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因此,只有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认真执行“三率”考核,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 者:黄永林 作者单位:福建上杭县地质矿产局,福建,上杭,364200刊 名:资源・产业 PKU英文刊名:RESOURCES & INDUSTRIES年,卷(期):3(8)分类号:F4关键词:

利用监管论文 第3篇

一、农资打假与监管中信息断点现象分析

目前,各地、各监管部门内部按照各自职能的分工,陆续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系统内的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网络,这些网络平台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工商部门红盾护农信息网的建设来看,省和市、县一级的工商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农资监管信息网。绝大多数基层工商部门都对辖区的农资供应商及商品的信息进行了采集,构筑起了清晰的商品流转去向图和监管控制网络。这样的基础性监管网络对农资的打假与监管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基础性阶段,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满足不了、或者说是很难适应新的农资监管形势,并且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结构性信息断点问题。

(一)点与面的执法信息流动不畅

目前。基层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流动的区域性比较突出,县(区)一级的打假和监管信息流动速率相对较快,相关的打假和监管信息能及时在内部的信息网上进行公开通报。省、市一级已建立相应农资监管信息网的,也能及时在网上对打假和监管信息进行公开通报。这种信息公开的特点是在区域内的一个点上查处的假劣农资信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辐射到局域网中的其他相关单位,使得相关的单位能及时组织起有针对性的专项打假行动,有效地提升了执法效能。但区域内的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向外扩散和流动相对困难。例如,某县级工商局一工商所查处一起假劣农资案件。其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处罚决定书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了内部信息网,相关涉假的农资产品也被锁定黑名单。但不在这个局域网内的其他工商部门或者相关执法单位却无法及时接收到这些重要的打假信息。尤其是与涉假农资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质检、农业等执法部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这就造成许多假劣农资在一地查处后,由于不能及时通知源头所在地的执法机关,使得假劣农资依然有在其他地区销售的可能。同时,这种点与面上的执法信息在局域网之间的流动不畅,也间接地浪费了行政资源,形成了信息传递的断点,延误了查处假劣农资的最佳时间。

(二)上与下的执法效能监督问题

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开展如何,执法效能监督是重要的环节。这几年,从上至下,各级监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执法效能的监督工作。国家工商总局对红盾护农工作、特别是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每年都要进行统一的部署落实,各省、市、县也结合区域农业生产和季节性特点,重点部署相关农资的打假专项行动。同时,各级监管部门都在编发农资打假系列性的简报,及时在督查农资打假,通报打假工作情况。但是,全国性的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平台尚未建立起来,信息壁垒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如,对重、特大涉农案件,从上至下可以进行挂牌督办,这样的跟踪监督力度很大。但对一般性的、危害不是特别大的涉农案件,上级部门有时因为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基本上很难顾及,监督很难到位。因此,有些单位虽然也将农资打假的信息传送到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质检等部门,但由于缺乏外在的和上级的强有力监督,涉农打假信息发挥不了应有的引导作用,有的信息甚至石沉大海。同时,绝大多数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网都属于内部运行的局域网,无法向公众及时公开打假信息,也就无法有效地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综上所述,现有的农资打假与监管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红盾护农的新形势,达不到“四高”目标,无法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信息扩散机制、有效监督机制,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创新和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确保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的效能提升。

二、构建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高速公路需把握的原则

(一)资源共享原则

政府的行政资源是有限的。就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而言,相关的执法部门都掌握着一定的信息资源,只有把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能量,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执法缺位。要实现资源共享,就要求各个职能部门跳出部门利益的局限,站在全局的高度,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

(二)监督制衡原则

农资打假与监管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和职责,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就有可能被滥用。对农资打假的监督包括党委政府的监督、上级部门的监督、同级部门的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要实现监督制衡,就必须将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公开化。以便于实现来自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也只有完全启动各类监督,才能使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所得应有的效果。

(三)科技主导原则

现代的管理工作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工商总局提出的“四高目标”中,发展高科技是其中的要义之一。离开了科技与信息化,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就有可能成为信息与科技的孤岛。因此,农资打假要适时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如网络、微博等科技手段。通过高科技在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三、构建农资打假与监管两个平台的对策思考

(一)点面结合,形成互动的农资打假微博短信平台

微博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产物,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资讯平台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也相继开通了微博,与民众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收到很好的效果。微博的灵活、快速、互动的特点对于做好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各地工商部门可以结合已经建成的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网,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业务上的资源整合,在县一级以上的工商局建立农资打假微博。具体可指定负责农资监管和信息网管理工作的专职工商干部负责信息的对外发布工作。发布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农资产品的抽检信息,涉假农资产品名称、批次、厂址。

(二)上下贯通,形成网状的农资打假指挥监督平台

国务院六部门将在联合出台打假工作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指挥平台。各省、市、县应及时上传农资打假信息,特别是假劣农资产品及生产企业的信息要与微博同步上传到农资打假综合指挥平台,方便各级地方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的检索。对未能及时查结上报的地方,应采取相应的行政和组织措施。对明知有假而放任不管的假劣农资生产所在地监管部门应依法给予通报等处理。

利用LIS监管及优化检验流程 第4篇

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临床医生不但要求检验结果必须准确,而且对检验结果回报的及时性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客观地监控现有检验流程并持续改进,合理地缩短检验结果的回报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成为实验室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对检验流程的监管及优化进行初探。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硬件:HP DL580双机热备服务器;DELL电脑、Zebra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枪。

(2)软件:上海杏和网络版LIS。

1.2 方法

(1)设计标本条形码标签。

(2)建立新型“无纸化”检验流程及监控节点。

(3)利用LIS检验结果TAT分析功能,对检验流程进行评测。首先,设置TAT数据统计条件,包括统计时间间隔、病人类别(门诊、住院)、标本检测级别(常规、急诊)、专业组别(生化、免疫、临检等)、TAT起始节点、终节点和目标值(如本实验室TAT签收-审核起始节点为标本签收时间T3、终节点为审核时间T5,T5-T3=目标值,急诊为≤60min、常规为≤300min);其次,选择输出类型,包括TAT统计表、TAT清单表打印、TAT清单Excel文件格式输出。具体对2011年6月住院急诊生化检验标本的TAT签收-审核进行统计并打印TAT清单、输出TAT清单Excel文件。

2 结果

2.1 标本条形码标签

鉴于常用分析设备对条形码的识别要求和检验标本编号的实际需要,选用加校验位的一维Code39(MOD46)码[1]。此外,标签还包含了病人识别信息(姓名、病历号、科别、病房、床号)、检测项目信息(项目代码、中文缩略名)、标本采集信息(标本类型、采集量、采集容器)和标本送检信息(专业组代码)。标本条形码标签,见图1。

2.2 新型“无纸化”检验流程

“无纸化”检验流程包括:住院标本检验流程段、门诊标本检验流程段和共同途径3部分,在各个流程节点(即检验流程中标本发生交接或信息交换行为的环节[2,3])设置监控节点,见图2。

2.3 TAT输出结果(表1~2)

3 讨论

LIS与条形码技术的结合使检验流程模式发生了改变[4,5]。条形码标签作为检验标本的唯一标识贯穿于整个检验流程,流程段间的交接摈弃了原有手工交接方式,通过扫描条形码完成电子交接,交接人及交接时间自动记录于服务器中[6]。具有双工功能的分析仪直接打开仪器的双向通讯接口实现条形码双向控制,不必对仪器进行项目编程,检验标本也不需编号而直接无序上架进行分析。在整个流程中,各节点操作所需详细信息(包括病人信息、采集信息、送检信息、检验项目等)均可经扫描条形码而在LIS/HIS构成的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出,无需纸质检验申请单;审核完的检验报告经电子签名后,医生终端上即可查询到结果。新型LIS“无纸化”检验流程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发挥了分析仪的先进功能,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LIS系统的TAT分析功能对检验流程的监管及评测更加科学及时。LIS与HIS的无缝连接,使LIS可以时时采集检验流程各监控节点的交接信息并及时进行各流程段TAT的分析。本研究对2011年6月份住院急诊生化检验标本的TAT签收-审核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室内部急诊生化检验流程完全达到了《临床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导致TAT延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标本运送、标本前处理、仪器载量、分析模式、报告审核等任一环节的阻滞都将导致TAT的延长[7]。利用TAT分析功能可以快速评测各检验流程段的效率,有助于实验室定位TAT限速环节,确定TAT延迟原因,及时不断地改善操作过程,减少不合理因素,缩短TAT。同时,LIS输出的TAT清单Excel文件扩展了LIS本身的分析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多的限速原因分析,如审核者、检验项目、抽血科室等。

总之,LIS系统的TAT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对检验流程的监管,及时有效地发现TAT延迟,指导检验流程的优化,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服务水平。

摘要:本文利用条形码技术建立“无纸化”检验流程,设置流程监控节点,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回报时间(TAT)分析功能对流程进行评测。研究显示LIS可以有效地对检验流程进行监管和优化。

关键词:LIS,回报时间,条形码

参考文献

[1]Nakano.Standardization of barcodes used for sampleidentification[J].Rinsho Byori,2000,8(10):66-70.

[2]万海英.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8.

[3]邓德耀,李增安,黄红兵,等.实验室生化结果回报时间的因素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9):1136-1138.

[4]胡必成,陈斌.面向需要的检验流程的优化研究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515-516.

[5]李学慧,夏志勇.浅谈检验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2):68.

[6]Robert C Hawkins.Laboratory Turnaround Time[J].ClinBiochem Rev,2007,28(4):179-194.

利用监管论文 第5篇

2010年, 江苏省大丰市人社局与卫生局共同建立医疗保险医疗质量专家鉴定管理制度, 从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挑选出76名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优良的医疗骨干, 组成医疗保险医疗质量专家鉴定管理队伍, 负责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中违规行为的专业技术认定和鉴定, 增强了医疗保险监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一、主要做法

医疗保险医疗质量专家鉴定管理制度的运作方式是:1、日常鉴定。对医疗保险信息监控系统发现的有疑问的住院信息, 如住院科目、病种、医疗费用和定额等信息指标进行筛查、记录, 提供给医疗专家评审鉴定;医疗审核人员发现的与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质量要求不相一致的问题, 提请医疗专家评审。2、定期组织专家进行集中质量评审。每季度组织医疗专家到定点医疗机构对医疗病历、疾病诊断、医嘱与治疗方案、检查、处方、费用明细等资料, 进行量与质的综合评审鉴定。3、不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到医院病房检查质量。对医保经办机构在日常稽查时发现医疗违规问题, 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到医院的病房进行检查, 当场对医疗诊断和检查、用药、治疗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会诊”, 及时纠正违规行为。4、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医疗违规典型案例剖析, 在此基础上及时召集定点医疗机构开会, 加强规范服务教育, 提出整改意见,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为确保专家正确履行鉴定职责, 人社局每年年终对医疗专家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以保证其鉴定的公平公正。

二、实施效果

医疗质量专家鉴定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能准确及时地发现违规问题。

2011年, 大丰市对市区部分定点医院超定额费用进行了专家鉴定, 共抽查住院病历362份、处方3260份及相关费用清单, 分别从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评审, 准确地找出了问题:有27份病历存在重复检查、高档用药情况;49份病历用药指征不明, 用药与医嘱不符, 有滥用药现象;21份病历费用清单与医嘱不符;2份病历不遵循用药指征。从鉴定评审统计结果看, 在超定额费用的医院, 违规率最低为4%, 最高达38%, 其中民营医院多于公立医院。通过对违规行为进行进行定性与量化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医保监管的重点, 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

二是不合理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专家鉴定评审, 住院费用明显下降。某家医院2011年上半年医保患者住院3043人次, 均次住院费用6345.5元, 与2010年同期住院2186人次、均次住院费用5106.04元相比, 分别增长39.2%、24.3%。通过开展医疗专家评审鉴定不合理医疗费用后, 该院2011年第三季度医保患者住院1557人次, 均次住院费用下降为5657.6元, 下降了687.9元, 下降率为12.2%。2011年, 医保经办机构按专家鉴定评审结果, 拒付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医疗费用360多万元, 有效维护了基金安全。

三是减少了医保拒付的矛盾。

原来, 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院不合理的超定额费用在认定、扣减上都很困难, 经常发生矛盾。定点医院认为, 医疗定额低, 医保扣减的随意性大, 依据不充分, 意见纷纷。现在通过医疗专家鉴定, 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医疗机构普遍认可。

四是壮大了医疗保险监管力量。

利用监管论文 第6篇

为严格执行江苏省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切实提升南京市国土资源保障服务发展能力,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2015 年8 月制定《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定于每年第一季度对市辖各区上一年度国土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南京市浦口区总面积910.49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27 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592.48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40.05 平方公里。南京市浦口区正处于经济建设战略发展期和转型期,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是落实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针对《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考核暂行办法》,以南京市浦口区街道(乡镇)国土所作为一线监管部门,设计土地集约利用监管与评价平台,一方面能合理评价街道(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情况,一方面也能实时监管与落实集约节约责任,推动集约利用工作稳步前进。

1 数据需求

根据南京市浦口区街道(乡镇)国土所能提供的实际数据情况,土地集约利用监管与评价平台数据主要针对7 项指标进行评价考核: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土地供应率、存量土地供应比率、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利用率、土地征收完成情况、违法用地查处整改率。

1.1 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

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反映耕地面积增减变化情况、基本农田中耕地面积占比和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占比情况、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落实情况和补充耕地计划落实情况、各类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情况。

1.2 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

土地利用计划执行反映土地利用计划实际执行进度与预期的符合程度情况,主要计算数据包括计划实际使用量、计划下达总量。

1.3 土地供应率

土地供应率反映批准供应土地实际供应情况考核年、之前2 年供应土地中实际供应土地总量/考核年、之前2 年批准土地总量。

1.4 存量土地供应比率

存量土地供应比率反映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情况考核年年度供应土地中存量用地面积/年度供应土地面积。

1.5 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利用率

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利用率反映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利用情况考核年闲置土地处置盘活面积/考核年闲置土地处置盘活目标任务。

1.6 土地征收完成情况

土地征收完成情况反映批准征收土地实际征收情况、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批准及实施的规范化情况、征地预存款制度执行情况及征地补偿费用足额支付到位情况、征地信息主动公开情况、征地矛盾排查调解情况。

(1)考核年及之前2 年征收土地中实际征收土地总量/考核年及之前2 年批准征收土地总量。

(2)征地报批前征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告知、确认和听证程序落实率情况,且规范开展征地补偿安置程序,严格落实征地“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完成率情况。

(3)严格执行“征地预存款预存”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个人各项补偿款足额支付到位率情况。

(4)主动公开涉及征地的政策规定,及时受理、办理、答复征地信息公开申请依法公开征地报批和批后实施有关材料的公开率情况。

(5)治理违法违规征地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及时预防和化解征地矛盾纠纷实施率情况。

1.7 违法用地查处整改率

违法用地查处整改率反映违法用地查处整改效果。包括违法用地查处情况、违法用地整改情况。

2 设计与实现

2.1 功能设计

土地集约利用监管与评价平台从功能上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指标评价、实时监管、输入输出、统计分析等功能。

2.1.1 数据管理

主要包括对本区及街道国土基础数据、变更调查数据、征供地数据、计划指标数据的管理。

2.1.2 指标评价

按照《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考核暂行办法》中的考核评分细则,对本区各街道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指标评价。指标包括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土地供应率、存量土地供应比率、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利用率、土地征收完成情况、违法用地查处整改率。

2.1.3 实时监管

实时根据后端数据结合评价结果,动态展示评价结果,实时数据通过内网平台推送给街道国土所。

2.1.4 输入输出

部分数据需要国土所定期录入与导入;部分数据直接由区国土局提取推送;数据通过内网加密处理,根据权限可供国土单位输出。

2.2 开发与实现

平台采用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12存储数据,采用基于工厂模式的3 层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层。

使用Spring.NET作为Io C容器,通过xml配置文件设置数据访问对象,数据访问层采用Entity Framework的Code First开发模式;业务逻辑层负责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通过数据访问层的抽象工厂得到数据访问层实体,对业务逻辑进行处理;界面层采用ASP.NET MVC框架(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

平台前端采用Bootstrap框架进行搭建,使用JQuery库辅助开发,传输模块使用Dropzone组件,图标字体采用Font Awesome展现。

图1 为全区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分区域显示街道评价得分,可依照不同指标叠加分类显示;以时间轴方式显示不同时期评分。

图2 为江浦街道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显示评价得分、数据更新时间、数据审核人员、具体数据原因等;可定位至地块、项目,显示监管情况;以时间轴方式显示不同时期评分。

3 结语

利用监管论文 第7篇

1 将“业务指导”与“档案接收”相结合,强化归档收集

业务指导是方法,是手段,档案收集是目标,是结果。在思想认识上,必须努力克服档案收集难的畏难思想,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在业务指导上,应勤到所应监管的辖区及饲养场、屠宰场 (点) ,进行动物生命周期全程追踪监管,详细了解情况,及时收集信息,随时进行检查指导。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主动参与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确保档案收集完整、全面。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灵活运用,严把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档案质量关。

2 将“编制深度”与“归档广度”相结合,拓宽归档渠道

档案内容涉及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的方方面面。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不断拓展,积极做好收集工作。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档案包括内容容量的拓展和质量的提升,实现档案资料内容广而全和高质量的统一。在扩容提质上,要注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档案归档范围接收资料建档。二是以最低限度数量的档案保存最大限度的必要信息量,尽量避免重复的价值不高的档案资料,确保档案数量优化。三是对整理不规范、残缺不全、模糊不清的资料尽量拾遗补缺,修订完善,确保档案质量优化。

3 将“依法治档”与“行业管理”相结合,提高档案法律意识

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档案管理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所建立的档案,接收难度大,工作纷繁复杂。要充分利用《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大胆灵活地履行收集档案、行政执法和行业管理的职能,主动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档案法规宣传,强化全社会档案法律意识。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建立目标考核制。要将基层畜牧兽医站建立的档案是否完整,内容是否详实,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4 将“库房管理”与“档案利用”相结合,突出档案的利用价值

在做好档案库房管理,确保档案安全的同时,应进一步突出档案利用工作。一是充分搞好档案日常查阅利用。在管理过程中,频繁传递和变更,容易使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发生变化,只有及时的对档案的增减变动及传递情况做出相关记录 (如传递情况记录、变更情况记录、修改情况记录、作废情况记录等) ,才可能有效地了解档案的来龙去脉,防止其丢失、损毁、失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部门获取及时,有效档案资料或信息。二是建立档案利用反馈登记制度,及时做好传递和变更记录。对档案利用情况有登记,有统计分析,不断寻找利用热点,总结利用规律,改进利用服务。三是充分改善利用条件。应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将纸质档案制成多媒体和进行光盘刻录,对档案管理网络化、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提高档案查阅速度和查准率、查全率。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档案信息查阅平台,方便远程自由查阅,提高档案信息社会知情度。

5 结语

利用监管论文 第8篇

1 大数据技术的简要概述

大数据技术指的是通过利用各种网络数据库以及引擎等, 使用一种集搜索、分类、分析和学习于一身的技术, 借助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 各领域当中专家学者的研究判断和系统自身的不断学习, 对事件或与事件相关的事物进行精确分析, 同时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预测未来。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自动对海量的数字信息进行分析, 大大削减了人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同时也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政治经济、健康教育等传统领域的认知, 通过搜索引擎或社交软件可以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交流与沟通。

2 当前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面临的难题

2.1 业务过于庞杂

现阶段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当中存在业务过于庞杂的问题, 现在已经投入使用的系统就有监听监视系统、广告监管系统、安全播出系统、WAP监管系统等若干系统。不仅服务器数量庞大, 而且每一种类型的设备或系统均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法, 面对海量的服务器使得监测监管工作任务量巨大, 而且上层应用接口、流程相当复杂,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1]。

2.2 备用系统不足

当前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当中, 人们过于依赖现有系统以至于忽略了备用系统的重要性, 而一旦出现系统和设备故障, 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经过十分复杂的操作才能够恢复成可用环境, 备用系统不足也将使得在故障发生时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只能够被迫中断和暂停, 严重影响了监测监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3 资源利用不均

目前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使用的各种系统当中, 存在主机资源未能充分均衡利用的情况。通常情况下, 在部署的轻量级应用主机当中, 计算和I/O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而由于每一个业务逻辑都会在固定的主机上运行, 因此在业务空档期中存在部分主机闲置的问题, 造成大量资源被浪费, 系统常常出现重复投资的情况。

2.4 平台升级困难

在硬件不断升级的背景下, 用于匹配硬件的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环境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各业务系统经常向新平台移植业务软件并进行升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由于尚未统一规划软件版本和硬件配置, 使得在后期阶段硬件性能升级等出现较大困难。

3 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

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就是建立起一种广播电视监控分析系统, 该系统要求以人为主, 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主要的手段, 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效率与质量, 不断强化其核心竞争力, 从而有效为各监测台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支持[2]。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广播电视监控分析系统, 是在原有各台监控机制的基础上, 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工作组织与工作体系, 用以汇总和充分利用所有专家搜集整理的信息, 并且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和深入研究分析, 最终为决策层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份极具真实性和参考性的监测监管分析研究报告。

3.1 采集监控信息

在使用大数据建立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分析系统当中的采集监控信息模块, 将会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互联网搜索和文本挖掘技术对互联网当中的各种论坛、新闻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中产生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利用, 尤其是在网络爬虫等监控工具的帮助下, 能够主动对互联网中产生的资源信息进行增量采集, 并且形成初始的信息库同时可以进行实时更新。不仅如此, 该模块还能够采集多语言网站中的信息内容, 以便帮助广播电视行业了解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动态信息。在全媒体技术下可以采集网页、视频、图片等各种格式的信息, 网页与论坛当中的信息也可以分页采集, 最终采集到的监控信息将或被存储在数据库当中。

3.2 处理监控信息

大数据技术中挖掘文本和媒体的技术可以重新过滤、排列、分类采集到的原始信息资源, 并且通过自动将内码转换成智能模式进行分析和处理监控信息, 进而形成“枝繁叶茂”的监控信息树, 例如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当中可以自动生成摘要信息、提取关键词, 并且以此为依据分类管理信息数据, 或以统计等其他规则进行分类管理, 最后构建起一个专有模型。大数据技术同样也支持手动记录信息情报,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删除修改。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技术中的自动分析功能可以帮助页面完成有效元数据的自动提取, 同时过滤许多无用媒体文件, 避免浪费下载宽带或下载垃圾邮件[3]。

3.3 分析监控信息

广播媒体监测监管系统当中的分析监控信息模块除了能够对监控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处理之外, 还可以提供检索服务, 并且对监控信息进行授权用以完成检索, 根据监控信息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等。特别是在大数据技术当中的知识管理技术能够在快速分析信息之后提供一份格式规范的监控报告以及信息统计图表, 以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监控区域内的信息情况。在监控信息导航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多级分类;也可以对监控报告进行管理比如生产、导出或打印;用户可以通过权限限制访问包括监控综合分析报告在内的各种监控信息产品内容;在监控分析报告或互联网重点事件分析报告的基础之上, 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提醒其他人员对内部产生、传播的违法违规信息进行及时删除和拦截。负责电视广播监控监管工作的人员也可以随时定义和管理监控信息导航树, 以便全面深入分析时间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4 结论

总而言之, 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构建平台、进行海量数字信息分析与存储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包括互联网网络爬虫、检索信息、挖掘数据等在内的大数据技术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任何事物进行监控, 因此在新媒体下的广播电视行业中, 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从互联网当中获取信息数据, 同时快速分析从数据中获取的监控内容, 能够从浩瀚如烟的数字信息当中准确锁定已经被传播和扩散的违法、违规信息, 并且分析出散布和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的人员信息, 以便对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与有效管理, 净化广播电视环境, 维护该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涛.云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的作用[C]//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战略专业委员会, 2015:5.

[2]汪花.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广电新媒体监管中的应用与研究[C]//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战略专业委员会, 2015:6.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下一篇:解决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