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旅游危机管理

2024-06-05

会展旅游危机管理(精选3篇)

会展旅游危机管理 第1篇

一、会展旅游危机的特征

(一)范围广,危害大

由于会展旅游的关联性较强,其关系到饭店、交通、旅社等多个方面。一旦会展旅游出现危机,与会展旅游有所关联的产业都会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产业链的断开,最终导致各个行业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关注度高

通常,参与会展旅游的人员都是社会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人物,所以一旦会展旅游出现危机,全国、乃至世界都会对其发出关注。例如,2010年的汶川地震,其导致会展旅游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地震的情况不仅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关注,还受到了全世界的注目,各国媒体对此事跟踪报道,并且及时施以援手。

(三)对形象影响严重

会展旅游和会展企业的产品质量、信誉、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着与会者对会展旅游和会展企业的评价,如果其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等内容与参与者所为期望或了解到的内容有所不同,或者由于会展企业的操作不当导致与会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且没有及时有效的将问题处理,那么会展旅游的信誉和评价会受到的严重的影响。

(四)对经济发展影响严重

如果会展企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等内部危机,其有可能导致产品生产线的重新定制,市场目标也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进而导致会展企业需要重新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其运作成本大幅度提高;如果出现运营坏境不理想等外部危机,企业有可能出现投资受损的情况。例如,恐怖事件。其会对会展旅游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旦出现这类事件,会展旅游活动就会被取消,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回收设备,最终造成资金的损失。

二、会展旅游危机管理

(一)会展旅游危机的类型

会展旅游危机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类,分别是:产品质量危机、财务危机、契约危机、突发事故危机、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引发的危机。

会展旅游的参与人员来自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其对会展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标准、旅游区域等要求各有不同,这就容易导致与会者对会展旅游的不满,最终使会展旅游出现危机。或者由于会展旅游的中间环节出现错误而导致某个与会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进而对当地产生厌烦感,使会展地区陷入危机;如果国家调整了利率或者汇率出现了波动,又或者企业内部出现员工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等情况,都会使会展旅游受到财务危机的影响。此外,如果会展企业与参展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出现问题或者契约履行不顺利等情况会导致投资失误、收益减小,使会展企业的经营陷入危机;通常,在会展活动举办之前,举办会展的个人或企业都会与参与者签订合同,通过契约来约束彼此的行为。但是,如果出现意外灾害,例如地震、恐怖事件、传播疾病等等,这会导致契约的终止,进而使会展的主体和客体受到影响而被取消,最终会展旅游将陷入重大的危机之中。或者会展旅游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企业员工没有按照要求或规定完成展会项目,进而造成企业的信誉受到影响。不仅如此,由于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合同取消,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使会展旅游陷入重大的危机之中;会展旅游中的突发事故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自然灾害,例如,地震、传染病等等。另一种是人为灾害,例如恐怖事件、交通事故等等。这些事件并不在规划之中,属于意料之外的事件,难以避免且会对会展旅游造成巨大的影响;政府变动经济政策会导致会展旅游的举办时间、举办地点、举办规模等问题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会展旅游是需要通过政府批准才能够举办的,其申请程序受到政府的约束和管理。

(二)会展旅游危机的管理措施

在举办会展旅游之前,会展旅游协会、会展旅游企业等相关的部门和企业需要做好危机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如果危机发生,协会和企业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危机,避免危机的扩大,使其稳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之中,企业和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最有效的解决措施,维护会展的继续进行,进而为企业的信誉、能力、形象等方面的发展和宣传带来机会。在危机结束之后,相关的企业和部门需要妥善处理遗留问题,避免后遗症的产生。尽可能消除由于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建立一个信誉度高、能力强、办事可靠的企业形象。不断在经验中总结方法,通过对危机的处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统,进而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旅游危机的出现到结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其经历了六个阶段,分别是:酝酿期、爆发期、处理期、减缓期、消除期以及后遗症期。这六个阶段所造成的危害皆有不同,根据其彼此之间的区别,笔者认为我国的会展旅游危机可以采用进攻性处理战略的危机处理方式。我国会展旅游危机管理机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危机爆发之前的预防机制、然后是危机爆发过程中的反应机制、最后是危机爆发后的恢复机制。

在危机爆发之前,也就是危机的酝酿期,会展旅游协会和相关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和管理危机的发生,将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任何可能对会展旅游造成影响的因素产生。因此,在活动举办之前,各个部门需要明确权利与责任的分配,组建有效的会展旅游危机管理机制,明确每一个部门在会展活动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使会展旅游危机所造成的危害能够降到最低;在爆发过程中,组织结构必须尽快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危机管理小组要尽可能消除危机对与会者所造成的影响,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运用一切可用的资源解决危机问题,进行统一的指挥,合理划分事件的主次顺序,将媒体导向正确的方向,避免会展企业的信誉受到影响。然后运用法律手段,邀请专业人士对危机进行分析和讲解,消除旅游者、与会者以及参与企业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影响;在危机爆发结束之后,企业要及时与政府沟通,说明事件的发生过程,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进行恢复重建,使企业能够在危机之后迅速重振。此外,企业与企业之间也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企业的恢复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其他企业的帮助,同行企业的利益相近,其生产的产品和经营的方式相似,得到同类企业的支持能够确保企业在危机时期稳定经营渠道,进而度过难关。最后,要与会展的参与者和媒体进行及时的沟通,妥善处理顾客的心理问题,避免会展旅游地以及企业的形象受到损害,尽全力恢复顾客对会展旅游以及会展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根据上诉,我国会展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为:想要强化会展旅游机构以及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就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确保会展旅游的稳定进行;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功能的危机应对网络;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和真实化;运用产品结构调整以及价格结构调整的方式,在危机出现之后对产品进行合理的调整,改善产品形象,利用企业产品的差异性来刺激市场的需求;加强宣传,为当地树立良好的会展旅游地的形象;加强会展旅游业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演习,确保危机发生时其能够合理有效的应对危机,进而完成学习型会展旅游业的创建,避免危机对会展旅游的影响,确保会展旅游的意义和作用。

三、结语

会展旅游危机管理 第2篇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会展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公办和民办高校逐步发展起来,而作为一个较新兴的领域,与会展教育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的关注,通过对近年来会展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多是从宏观角度探索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或基于会展管理专业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探讨,较少就非会展管理专业背景下会展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探究和思考,本文以广州商学院旅游管理系选修课程《会展管理概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开设会展管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1.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带动了会展教育的成长,因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涉及范围广,因此会展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中一般是依托成熟学科进行的多学科嫁接。从现有的专业设置看,学科定位以管理学为主,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工商管理及公共关系管理。会展管理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均属于管理类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均以管理为核心,从这个角度说,两门专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知识的交叉性。

2.在上一点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从相关课程在《会展管理概论》课程中的运用切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从公共课到基础课再到专业课,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会展管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以会展业为研究对象,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知识点,这些科目或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因此一方面能帮助学生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并从会展业的角度分析,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对还未修读的知识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3.民办本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方面严格按照高教委相关规定,沿袭专业基本课程框架,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及就业市场动向,重基础,重理论,同时重实践,重能力,即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会展业人才比较宽泛,从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到支持人才,需求大且要求多样化,而随着旅游与会展的不断融合,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会展管理知识,无疑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二、会展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1.《会展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出发点。根据观察和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种:深入学习和了解;拓展知识面;拿学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顺利拿到学分,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及期末考察,让他们认识到拿学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分析、课堂小结等,帮助学生清晰有序地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课上和课下都应给予关注,如课堂上及时结合最新时事动态,如APEC在北京的召开,青岛园博会的圆满落幕等,课堂上给予提点。

2.专业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展管理这门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意义,最基本角度是分析会展与旅游这两大产业间的关系。因此,在正式进人教材学习前,将两者间的关系理顺是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属性、相似性、差异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等,理解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3.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融人哲学思想。哲学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一般科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观点,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变化是永恒的,而静态是相对的。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与变革时,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另外,会展业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地方政府及媒体、中介机构等,都是这个行业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如探讨市场营销,则首先要明确营销主体,继而确定营销对象及营销手段,主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4.教材是学生主要的课程学习工具,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延伸知识及相关案例进行知识模块组合,使模块间层层递进、相互衔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知识模块间的逻辑联系。此外,因为这门课程是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要建立一条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知识线,从会展业到会展企业再到具体的会展项目,充分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引导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概况、企业管理及项目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PBL教学法,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思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概念、原理等逐一展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积极性。如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思考组织的内涵,并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与“组织”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再引入会展业,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又如讲授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会展活动的信息,并将从会展项目名称到项目收益等相关信息罗列出来,从而对会展项目的策划内容有初步自主认识。

三、会展管理课程的考核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 第3篇

一、开设会展管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1.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带动了会展教育的成长 , 因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涉及范围广,因此会展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中一般是依托成熟学科进行的多学科嫁接从现有的专业设置看,学科定位以管理学为主,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工商管理及公共关系管理。会展管理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均属于管理类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均以管理为核心,从这个角度说,两门专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知识的交叉性。

2.在上一点的基础上继续探讨 ,从相关课程在《会展管理概论》课程中的运用切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从公共课到基础课再到专业课,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会展管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以会展业为研究对象,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知识点,这些科目或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因此一方面能帮助学生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并从会展业的角度分析,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对还未修读的知识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3.民办本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 一方面严格按照高教委相关规定,沿袭专业基本课程框架,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及就业市场动向,重基础,重理论,同时重实践,重能力,即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会展业人才比较宽泛,从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到支持人才,需求大且要求多样化,而随着旅游与会展的不断融合,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会展管理知识,无疑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二、会展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1.《会展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因此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之前, 首先要明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出发点。根据观察和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种:深入学习和了解;拓展知识面;拿学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顺利拿到学分,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及期末考察,让他们认识到拿学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分析、课堂小结等,帮助学生清晰有序地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课上和课下都应给予关注,如课堂上及时结合最新时事动态,如APEC在北京的召开,青岛园博会的圆满落幕等,课堂上给予提点。

2.专业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展管理这门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意义, 最基本角度是分析会展与旅游这两大产业间的关系。因此,在正式进入教材学习前,将两者间的关系理顺是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属性、相似性、差异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等,理解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3.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 , 要求学生融入哲学思想。哲学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一般科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观点,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变化是永恒的,而静态是相对的。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与变革时,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另外,会展业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地方政府及媒体、中介机构等,都是这个行业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如探讨市场营销,则首先要明确营销主体,继而确定营销对象及营销手段,主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4.教材是学生主要的课程学习工具 ,教师要吃透教材 ,结合延伸知识及相关案例进行知识模块组合, 使模块间层层递进、相互衔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知识模块间的逻辑联系。此外,因为这门课程是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要建立一条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知识线, 从会展业到会展企业再到具体的会展项目,充分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引导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概况、企业管理及项目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PBL教学法,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思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概念、原理等逐一展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积极性。如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思考组织的内涵,并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与“组织”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 ,再引入会展业 ,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又如讲授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会展活动的信息,并将从会展项目名称到项目收益等相关信息罗列出来,从而对会展项目的策划内容有初步自主认识。

三、会展管理课程的考核体系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完成两项个人作业及一项小组作业,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个人作业包括一份理论知识试卷及一份会展活动日程安排表, 小组作业则是完成一份以教育为主题的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及立项策划书。理论知识试卷的考察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 日程安排表的撰写则要求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会展活动,最后一项小组作业一方面培养团队意识,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数据的搜集分析,另一方面初步认识立项策划书及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格式及写作要求。

作为旅游管理系的一门选修课程,《会展管理概论》融合管理类知识理论,与旅游专业课程关系密切,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因此认真进行教学思考和研究很有必要。

摘要: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快速发展,并与同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关系密切,本文以旅游管理系开设的会展管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教学思路及开设会展类课程的意义。

上一篇:铁路车务下一篇:动脉动脉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