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2024-07-12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精选9篇)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第1篇

压缩气体的主要危险性如下:一是爆炸性。因受热、振动、撞击等因素影响而使内部气体膨胀、压力增大, 易造成漏气。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扩散到空气中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遇明火引起爆炸。二是毒害性。吸入少量剧毒气体, 即引起中毒或死亡。三是燃烧性。压缩气体有的自燃点很低, 在常温下不需点火即能自燃, 有的闪电很低, 遇火即能燃烧。

还有些压缩气体有其它的危害, 如制冷材料。制冷剂压缩通常变成液体, 会产生特低温的特殊危害。阀门和垫圈能变脆并易碎, 钢瓶本身变脆, 受到撞击便会破裂。一旦发生泄漏接触皮肤, 导致严重烧伤甚至冻伤。

接触气瓶的作业者应确定气瓶内的气体, 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并配戴护目镜、手套、连体衣等个体防护装置。

高压气瓶的安全贮存

高压气瓶对许多环境非常敏感, 贮存气瓶时应特别注意:将气瓶保存在凉爽的、干燥的、通风良好的空间;固定好各气瓶直立的位置, 注意不要用松散捆扎的带子进行固定, 避免气瓶直接受阳光照射, 不同类型的气瓶要分开贮存;将氧化剂、可燃气体与活动的电气装置及其它火源隔离;任何贮存区域, 不允许吸烟。

高压气瓶的安全搬运

搬运高压气瓶时应注意:

不能在地板上拖拉气瓶, 以免发生气瓶特别是气瓶底部的损坏。

禁止用手转动气瓶超过0.3m, 以免无法控制气瓶导致失控发生的碰撞。大多数情况下, 用手推车移动气瓶, 手推车的形状应有与气瓶一致的楔块, 以免发生剧烈晃动。

移动气瓶时, 确保气瓶的安全帽已戴好。

高压气瓶翻倒时, 不要试图抓住它, 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搬运气瓶时, 应穿安全鞋保护脚免受或减轻伤害。

高压气瓶的连接装置

大多数气瓶使用3种不同构件的装置:

稳流器:稳流器控制气体流出气瓶的速度, 没有它就没有办法以需要的速度使用气体。

气体阀门:不同的气瓶连接不同型号的气体阀门, 阀门应恰好吻合并符合统一标准, 不能强行安装。

卸压设备:如果气瓶暴露在极度热环境中, 卸压装置能防止破裂或可能出现的剧烈的压力释放。有毒气体或毒气瓶不应安装卸压装置, 因为有毒气体一旦泄漏, 本身的危害会远远大于气瓶爆炸。

高压气瓶的检查和修复

使用高压气瓶一旦发生少量的泄漏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即使微量的泄漏, 瓶内气体巨大的压力会迫使气体持续涌出气瓶。由于大多数可燃气体比空气轻, 气体的扩散速度快, 扩散范围大, 会引发严重后果。应定期检查气瓶是否泄漏, 阀门是否关紧, 及时去除生锈或腐蚀的气瓶, 以免发生泄漏。简易的检查方法是:清洁气瓶, 用稀释的肥皂液覆盖气瓶表面, 有气泡迹象就是有泄漏。

发现泄漏应及时修复, 由专业人员佩戴呼吸器具进行修复, 并在修复前制定应急计划, 以备及时采取措施。

如果无法修复应及时向其他人员报警, 拔掉插头, 以免可燃气体遇火源发生气体燃烧及爆炸。拔插头时小心缓慢操作, 避免引起火花。

氧气瓶、乙炔安全使用规程 第2篇

1、不得靠近热源,不要曝晒;

2、瓶体要有防震胶圈,且不应使气瓶跌落或受到撞击;

3、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少于10m,否则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4、气瓶不得混装、混放、相距不少于5m,否则应有可靠的防护;

5、氧气瓶严禁沾染油污,开启瓶阀不宜操作过快;

6、瓶阀、减压器冻结时,可用热水或水蒸汽加热解冻,严禁用火烘 烤

7、乙炔瓶只能直立,不能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

8、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氧气应留有0.1-0.2Mpa、乙炔应留有0.01-0.02Mpa。

我院氧气管理与临床安全使用 第3篇

关键词:氧气,湿化瓶,安全使用,质量管理

吸氧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抢救治疗手段之一,因此,从事氧气供应工作的医务人员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外,还要做到既能熟练照章操作,又能对一些关键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修。如果管理不规范、专业人员素质低下、违章操作,会引发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氧气安全管理一直是我科工作人员探索的课题,我们在管理与安全使用方面有以下一些体会。

1 制定氧气间管理规则

制定切实有效的氧气间管理规则,使工作人员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确保用氧安全。规则如下:

(1)氧气间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无关人员不得入内。(2)氧气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防止室内因氧气瓶漏气导致氧浓度的升高。(3)供气人员必须了解供氧管路走向及减压器的工作原理。(4)操作人员不得将火种和易燃品进入氧气间,绝对禁止在氧气瓶室内吸烟和明火作业。(5)在拆装氧气瓶时必须装上瓶帽,动作要轻,防止剧烈撞击或敲击氧气瓶,避免相互碰撞和阳光暴晒。(6)氧气瓶属于压力容器,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定期压力容器的检验和维修;检验维修钢印必须清晰,应附有合格证。(7)每次供氧应严格检查供氧系统,不应有任何油污,不应有任何泄露,发现问题及时停用。氧气管路应进行定期检查。(8)氧气间的照明必须采用防爆照明灯及防爆开关,或将电源开关设在室外。(9)氧气瓶禁止挪作他用,瓶外涂上天蓝色油漆,用黑漆标写“氧气瓶”字样。(10)氧气间必须严格登记管理制度,填好用氧记录。(11)氧气间应设置灭火器材和沙箱,不得堆放其他杂物。

2 氧气供应管理

我院中心供氧配置一台电自动切换器,机内共有4个供气开关:2个开关是电自动使用;另外2个是在无电情况下手动使用供氧。机组分为2组———A组、B组,每组有10个接口,也就是每组可装20瓶氧气,每个接口上方都有一个小开关,以防氧气瓶阀门漏气,可随时更换。

2.1 氧气更换细则

第一步,首先查看电自动切换器上气压表的指示针是否到最低位置,以及室外报警器上的指示灯,根据氧气储气情况更换氧气。具体步骤为:先拧紧每个氧气瓶上的开关,打开气管尾端小开关,把余气放掉后关上;再用专用扳手拧松,每个气瓶上接螺帽,把所有空瓶拿出,放到标有空瓶位置处,然后到标有满瓶位置处,把满瓶一个一个装上接口接好,拧紧接口处全部螺帽。打开一瓶大开关,检查是否有漏气,如果漏气,关掉瓶接口上方的小开关,并关掉大开关,换瓶后重新检查漏气。注意开关要依次打开,防止遗漏。全天应常查看用气情况,如发现供氧机有故障或有漏气要及时修理。

2.2 氧气供应细则

氧气房内氧气量应保持有每天用量的2倍,保证随时可以更换;并保持各科随时要用满瓶的供应。少于每天用量的150%以下,就要通知氧气公司送气,氧气送来时要清点满瓶数,并放在标有满瓶的位置处。然后清点空瓶,及时记录在各自交接本上,双方签字。在换氧气时,也要作换气记录,以免差错,每天点帐交班。离开氧气房随手锁门,防止气瓶被盗。

3 氧气供应日常保养以及维护工作

(1)预防性维护工作。大致可分为气路、电路、控制、检测,包括常用气管通路上各个阀门的灵活性及是否出现漏气现象等。

(2)日常使用保养。日常使用中,工作人员要随时对氧气房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各部件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由医学工程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包括供氧管道、受损部件更换;对氧气表、安全阀等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检查供氧系统性能和气密性;定期检测、监控仪器仪表,并通电保养;查看各项使用记录,及时处理并总结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3)周期性保养。一般3~6个月进行1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检查设备电气部分的绝缘和仪表指示是否正常,必要时应进行校验;检查各管路的气密性;检查各仪器仪表的功能;检查各阀件有无外漏或内漏,发现泄漏应进行修理;校验所有压力表,每6个月进行1次。

(4)氧气房必须配备与氧气自动控制相适应的不间断电源(UPS),在停电时可供电在6 h以上。

4 氧气供应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4.1 自动切换出现报警

现象:输出氧气迅速降低。

修理方法:立即打开手动切换装置,关闭自动切换阀,测量自动切换电压数据。如果电压不正常,则维修自动切换仪;反之,则维护或更换切换电磁阀。

4.2 氧气泄露

现象:(1)在平时氧气供应时出现轻微异声。(2)氧气出现异常的下降。(3)在检查控制箱各接口时出现泄露。

修理方法:精确查找出泄露的部件及位置,更换部件如需氧气时,则协调好各用气科室,以免出现医疗事故。如需焊接时,要记录管道残留氧气的处理过程,如用氮气冲净过滤焊接的管道,防止氧气留存,再进行工作。维修完成后,需重新核查泄露。

4.3 终端氧气吸入器常见故障及维修

(1)氧气压力表无指示。此时要卸下氧气压力表观察接口处是否有氧气流出,并把压力调节螺栓开大。若无氧气流出,说明氧气减压器堵塞,修理时要逐步卸下清洗后再装配。

(2)保险安全阀失灵。可能由于阀内弹簧压力不当造成,修理时可反时针或顺时针转动压力调节螺栓。如果阀片橡皮损坏,则更换新品后再转动压力调节螺栓。

(3)氧气压力表弹簧管漏气。轻者可以用焊锡修补,严重者更换新品。

4.4 氧气湿化瓶管理

(1)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更换和贮存情况检查。氧气湿化瓶一般采用含氯制剂浸泡或酶清洗剂[1]消毒。消毒后应储存在专用盛放容器或置清洁柜内,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消毒后的湿化瓶仍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2]。应当每天更换消毒过的湿化瓶。

(2)氧气湿化液的选择、更换和贮存情况检查。多数科室使用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能做到每天更换湿化液,但仅个别科室在湿化瓶上标明更换时间或有效时间。

(3)氧气湿化液应注意防止污染的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强消毒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湿化液应每天更换1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常规进行操作,为确保湿化液定期更换,湿化瓶外也应标明更换日期。使用中的湿化瓶应每天消毒,做到一人一消毒,消毒时应卸下插入湿化液中的通气管。

总之,在湿化氧气瓶的使用过程中,注重日常保养以及维护尤为重要[3]。发现故障及时请相关技术人员维修,保证相关设备在临床中的正常使用。落实我院氧气管理与安全使用制度,规范临床安全使用,实现有效管理,避免因氧气湿化瓶消毒不彻底而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小燕,黄浩,向超群.临床用氧气湿化瓶新的消毒方法[J].华西医学,2008,23(3):581.

氧气、乙炔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第4篇

氧气、乙炔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为确保安全生产,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对氧气、乙炔气瓶装卸、运输、储存、保管及现场作业做如下规定,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安监站不定期进行检查。

一、装卸、运输安全管理

1、在运输前,要检查瓶嘴气阀、安全防震胶圈是否齐全,瓶帽应紧牢,安全附件齐全有效,瓶身、瓶嘴是否有油类等。

2、装卸时,瓶嘴阀门朝同一方向,防止互相撞击损坏和爆炸。

3、运输气瓶的车辆且只能装运一种气瓶,不能混装,不准装运其它可燃气体。

4、在用车辆、手推车运输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碰撞、抛掷、滚滑,防撞击、跌落,禁止用电磁机械装卸气瓶。

二、储存、保管安全管理

1、气瓶存放场所不能和办公室或休息室设在一起,仓库距离有人建筑必须大于15m。

2、仓库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远离明火,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3、保管和使用时应防止沾染油污;放置时必须平稳可靠,不应与其他气瓶混在一起;不许曝晒、火烤及敲打,以防爆炸;库房周围不得放易燃物品;气瓶在使用现场或班组小库内储量不得超过5瓶。

4、库内温度不得超过30℃,距离热源明火在10米以外。

5、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措施,避免阳光曝晒,氧气库内温度不得超过30℃;乙炔库内温度不得超过40℃。

6、仓库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室内不设电器装置,必须选用防爆型电灯,电器开关和熔断器都应设置在库房外;存储场所应干燥,防止雨(雪)淋、水浸;

7、仓库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现场要悬挂操作规程。

8、仓库内必须配有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9、仓库内外要设置“严禁烟火”标志,气瓶区有明确区分醒目标识如“氧气危险”“乙炔危险”等。

10、在储存场所的15m范围以内,禁止吸烟、从事明火和生成火花的工作,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11、空瓶和满瓶必须要清晰的在瓶体上标明(如:空瓶可在瓶体上写“空”,有气体的要写“满”或者“有”),并且空满瓶要分开存放,以免混淆。

12、严禁乙炔气瓶与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室储存。

三、气瓶堆放安全管理

1、氧气瓶、乙炔瓶严禁卧放。

2、气瓶用栏杆或支架加以固定或扎牢,防止倾倒或滚动,禁止利用气瓶的瓶阀或头部来固定气瓶,同时应保护气瓶的底部免受腐蚀。

3、气瓶(包括空瓶)存储时应将瓶阀关闭,卸下减压器,戴上并旋紧气瓶帽。

4、禁止将气瓶放置在可能导电的地方。

5、乙炔存放场所严禁存放氯气、氧气及易燃物品。

6、单个单位内乙炔气的储存量不能超过240 m³(相当 40瓶)。

四、气瓶使用安全规定

1、氧气瓶使用时应直立放置,设支架稳固,防止倾倒。

2、乙炔瓶必须立放,严禁横、躺、卧以免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

3、氧气瓶、乙炔气瓶必须配备防震圈(2个/瓶)且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严禁乱搬气瓶;氧气瓶、乙炔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应至少为10米。

4、严禁将氧气瓶、乙炔气瓶靠近热源和电源箱;并不得放在高压线及一切电线的下面;切勿在强阳光下爆晒;应放在操作工点的上风处,以免引起爆炸。氧气瓶、乙炔气瓶与焊、割炬(也称焊、割枪)的间距应在10m 以上。

5、气瓶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击冻块;氧气阀或管道应用40℃温水溶化。

6、使用前,应检查割炬的射吸能力、各连接处密封情况。

7、操作前,必须确认作业现场无易燃易爆物品,乙炔气瓶、氧气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应紧固可靠,不准有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每月利用肥皂水检查一次漏气,严禁使用明火检漏。

8、开启气瓶阀门时,要用专用工具,动作要缓慢,操作者面部不要面对减压阀,但要仔细观察压力表的指针是否灵敏正常,减压后的压力应该在压力表的绿色指示范围内。

9、点火时,先微开预热氧阀,再开乙炔气阀,迅速点火,调整火焰,待工件预热至燃点,再开高压切割氧进行切割。开启时不应过猛,以防喷射出熔融铁水。

10、当割炬由于强烈加热而发出爆鸣声时,必须立即关 闭乙炔气阀门,并将割炬放入水中冷却。注意最好不要关氧气阀。

11、熄灭火焰时,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气和预热氧气阀门。操作中如发生回火,应立即关切割氧气阀,再关乙炔气阀和预热氧,待割炬冷却后,方可继续使用。

12、乙炔气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将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气,严禁用弯折软管的方法消除氧气软管着火,乙炔气软管着火时,可用弯折着火点供气端一段胶管的方法将火熄灭。

13、割件表面切割前应先清除氧化皮及油污等,以防氧化皮剥落分离时伤害眼睛和阻塞割嘴,产生回火。

14、氧气瓶中的氧气、乙炔气瓶中的乙炔气严禁全部用完,氧气瓶至少应留有不小于1Mpa的剩余压力,而乙炔气瓶中剩余压力不应小于0.1Mpa。

五、其它安全规定

1、不要在水泥地上进行焊、割,必要时工作物下垫铁板,以防水泥飞溅伤人。

2、工作结束或离开现场后,必须关闭割炬并放好,且必须立即关闭氧气、乙炔气瓶,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整理好橡胶皮管,灭绝火种,并清扫工作现场。

机 电 管 理 部 便 函 机电技术字„2013‟第2号

电、气焊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各单位:

近期发现各单位在电气焊作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安全生产,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对电、气焊现场作业做如下规定,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

一、通用规定

1、必须严格按照电、气焊相关安全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2、使用电气焊修理机电设备时,必须注意机电设备外壳有无良好接地,以防操作者触电;带电的设备禁止进行焊割作业。

3、焊、割储存过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的容器,必须先彻底清洗,将盖打开,否则不准进行焊、割。

4、在焊接储存过有毒物品的容器内及一般金属容器内作业,必须加强通风措施,必要时可佩戴防毒面具,并有人监护方能作业。

5、不准焊、割密闭的和内有压力(液体和气体)的容器。

6、不准在装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场地附近和储有 易燃、易爆物品室内进行焊割作业。

7、高空作业要扎好安全带或设脚手架。

二、电焊安全管理规定

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一次线长度不得超过5米。

2、电焊机设单独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3、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潮湿地点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4、在密闭的金属容器内施焊,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

5、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6、更换场地移动把线、移动电焊机时,应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高攀登。

7、焊接的容器内或作业地点较潮湿时,作业前应采取必要的绝缘防护措施和专人监护方能作业。

8、打火前必须戴好电焊帽,并要告诉辅助人员躲避孤光。在清除铁锈或熔渣时应戴好防护眼镜。

9、雷雨时,不得进行露天焊接作业。

10、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 离。

11、工作结束,应切断电源,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三、气焊、割安全管理规定

1、操作前,必须确认作业现场无易燃易爆物品,乙炔气瓶、氧气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应紧固可靠,不准有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每月利用肥皂水检查一次漏气,严禁使用明火检漏。

2、氧气瓶、乙炔气瓶必须配备防震圈(2个/瓶)且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严禁乱搬气瓶;氧气瓶、乙炔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应至少为10米。

3、严禁将氧气瓶、乙炔发生器靠近热源和电源箱;并不得放在高压线及一切电线的下面;切勿在强阳光下爆晒;应放在操作工点的上风处,以免引起爆炸。氧气瓶、乙炔气瓶与焊、割炬(也称焊、割枪)的间距应在10m 以上。

4、氧气瓶应直立放置,设支架稳固,防止倾倒。

5、乙炔瓶必须立放,严禁横、躺、卧以免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

6、乙炔气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将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们,停止供气,严禁用弯折软管的方法消除氧 气软管着火,乙炔气软管着火时,可用弯折着火点供气端一段胶管的方法将火熄灭。

7、开启气瓶阀门时,要用专用工具,动作要缓慢,操作者面部不要面对减压阀,但要仔细观察压力表的指针是否灵敏正常,减压后的压力应该在压力表的绿色指示范围内。

8、气瓶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击冻块;氧气阀或管道应用40℃温水溶化。

9、使用前,应检查割炬的射吸能力、各连接处密封情况。

10、点火时,先微开预热氧阀,再开乙炔气阀,迅速用电子枪点火,调整火焰,待工件预热至燃点,再开高压切割氧进行切割。开启时不应过猛,以防喷射出熔融铁水。

11、当割炬由于强烈加热而发出爆鸣声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气阀门,并将割炬放入水中冷却。注意最好不要关氧气阀。

12、熄灭火焰时,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气和预热氧气阀门。操作中如发生回火,应立即关切割氧气阀,再关乙炔气阀和预热氧,待割炬冷却后,方可继续使用。

13、割件表面切割前应先清除氧化皮及油污等,以防氧化皮剥落分离时伤害眼睛和阻塞割嘴,产生回火。

14、氧气瓶中的氧气乙炔普气瓶中的乙炔气严禁全部用完,氧气瓶至少应留有不小于1Mpa的剩余压力,而乙炔气瓶中剩余压力不应小于0.1Mpa。

15、不要在水泥地上焊、割,必要时工作物下垫铁板,以防水泥飞溅伤人。

16、工作结束或离开现场后,必须关闭割炬并放好,且必须立即关闭氧气、乙炔气瓶,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整理好橡胶皮管,灭绝火种,并清扫工作现场。

机电管理部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第5篇

1临床上最常见的不规范操作现象

(1) 湿化液几天才换一次, 未做到每天更换。 (2) 统一换湿化液时, 治疗车上层摆满湿化液瓶, 换湿液时, 拧下用后的通气管及湿化瓶, 紧接着又换上消毒后的通气管及湿化瓶, 同一人操作, 造成污染;且现换前未洗手。 (3) 脑外科常年加床, 且气管切开的病人多, 工作人员忙不过来, 气管切口处需湿化的工作交给病人家属去做, 病人家属的操作根本不规范, 让病人家属做这些工作时, 病人家属先把湿化液倒入一个容器内, 气管切口处湿化后, 再把湿化液倒入湿化瓶继续吸氧, 又造成污染。 (4) 科室为节省开支, 用透析水或矿泉水, 或让病人家属自备凉开水。 (5) 科室使用的湿化瓶超过消毒有效期。 (6) 某些抢救科室, 如急诊室、产科、ICU、NICU、PICU、RICU为抢救病人备用的湿化瓶及湿化液超过24h。

2措施

(1) 与护理部协调, 从省医院找到正在使用的灭菌水的厂家, 向药剂科建议, 购入瓶装灭菌水。要求湿化液用灭菌水, 为临床提供方便。 (2) 不让病人备凉开水, 不用矿泉水、透析液等作湿化液。 (3) 备用湿化液存放时间不超过24h。 (4) 统一更换湿化液时, 2人操作, 1人取下用后的通气管及湿化瓶, 1人专门安装消毒后的通气管及湿化瓶。 (5) 连续吸氧病人的湿化液每日更换, 同时更换湿化瓶, 使用后的湿化瓶及通气管交供应室统一消毒, 科室不得处理。 (6) 更换通气管及湿化瓶前、后, 一定洗手或手消毒。 (7) 对流量表、通气管、中心吸氧孔也应注意消毒。 (8) 一次性吸氧管严禁重复使用。 (9) 定期到供应室检查临床科室所领的湿化瓶数量, 并与科室吸氧人数相对照, 让数字说话, 以督促其更换湿化瓶, 对领换湿化瓶明显不够的科室, 予以质量扣分并通报。 (10) 规范吸氧操作, 一定护士操作, 不能因为病人多忙不过来而让病人家属代替。

以上措施的执行, 看似简单, 但要做到规范操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而仅忙于做治疗, 而不注意细节, 那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经我院及市疾控中心多次检测, 我院使用中的湿化液均合格。加强了湿化液的安全使用, 控制了绿脓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 也减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革兰阴性细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PDR-AB) 、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所致的医院感染, 保证了医疗安全。

摘要:目的 加强氧气湿化液的安全使用, 防止绿脓杆菌感染。方法 按照医疗质量万里行要求,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 从多个环节加强了管理。结果 能够有效控制氧气湿化液污染, 实践证明, 效果很好。结论 对于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对防止绿脓杆菌等所致的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第6篇

关键词:氧气瓶,乙炔气瓶,特种设备

1 氧气与乙炔气体的基本性质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可使燃烧和爆炸加剧, 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无需火源即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乙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 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2.3%-72.3% (vo L) 。燃烧时产生的氧炔焰温度可达3200℃左右, 主要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

由于氧气、乙炔易燃、易爆的化学性质, 氧气、乙炔在向瓶内充填、贮存以及运输的过程中, 都有可能因为某种物理或化学原因发生爆炸。

2 氧气瓶、乙炔气瓶的基本特征与危险因素

常用气瓶的公称压力高者可达30MPa, 由于使用过程中气瓶需要经常移动, 一旦使用不慎, 使气体泄漏或瓶体破损, 将会导致火灾爆炸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其外形基本相似, 工业用氧气瓶一般使用蓝色高压钢瓶, 乙炔气瓶为白色略短、略粗。由于乙炔化学性质不稳定, 为避免乙炔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引发爆炸, 现在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瓶中, 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 以便贮存和运输。

3 施工现场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3.1 气瓶本质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常见隐患:

气瓶超期使用;外观磨损腐蚀严重, 无法辨识瓶体颜色;防震胶圈损坏脱落;检验信息不明;超额定充装量充装。

鉴于上述问题, 要求施工现场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气瓶。瓶体颜色不明显不得使用, 气瓶外观及瓶阀腐蚀磨损严重、无法识别检验信息的不得使用, 严禁超充装气瓶和无防震胶圈气瓶进入施工现场。

3.2 气瓶临时存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常见隐患:

放置环境通风不良, 气瓶暴晒或附近有热源;乙炔气瓶与氧气瓶安全距离不够;氧气瓶附近有可燃物, 甚至可燃物、易燃物混放;气瓶倒放, 固定不牢, 无防倾倒装置;放置在有积水的地面上。

鉴于上述问题, 要求乙炔气瓶与氧气瓶的摆放距离在5米以上, 且远离热源和电器设备, 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严禁对瓶体加热、暴晒。不得将瓶体放置在通风不良、放射性射线源、绝缘体上或潮湿、积水场所以及油污和各类可燃、易燃物附近。气瓶放置应稳固、直立, 严禁倒放。在不使用时应盖好瓶帽, 严禁将各类气瓶混放。

3.3 气瓶在装卸和移动时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常见隐患:

将气瓶放到, 用脚掌推气瓶滚动;从车上直接抛下;用有油污的手套去搬运气瓶, 特别是氧气瓶;乙炔与氧气瓶混装运输;移动和搬运时未盖好瓶盖。

鉴于上述问题, 严禁使用电磁设备、翻斗车、铲车或叉车搬运气瓶。搬运气瓶时要卸下减压阀、压力表零部件, 关紧瓶阀, 拧紧帽盖, 轻移轻放, 严禁翻转、滚动甚至抛落。严禁敲击、碰撞气瓶或用气瓶做支架。向高处或低处移动气瓶时, 应两人以上协调操作。严禁使用带有油污的手套去触摸搬运氧气瓶, 严禁氧气瓶瓶嘴、压力表、接口螺纹沾污油脂。

3.4 气瓶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常见隐患:

气瓶阀门到气带之间各个附件连接处的泄漏, 尤其乙炔回火阻火器处泄漏最为常见;气瓶压力表的损坏;无回火阻火器;在使用过程中移动气瓶, 气带与电线交叉, 甚至混乱的放在一起;开启关闭阀门速度过快;使用沾有油污的手套连接各个附件。

鉴于上述问题, 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按行业标准经常对气瓶及相关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及时更换、整改, 严禁带病使用。严禁对瓶体敲击、碰撞、倒置气瓶、或瓶体引弧。不得在使用时搬运气瓶, 严禁卧放使用。乙炔气瓶必须直立并直立放置20分钟后方可使用。瓶阀出口必须配置专用减压器, 乙炔气瓶必须配备专用回火阻火器。施工现场附近应配备足够的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和相应的消防器材。开关阀门, 应站在阀门侧后方缓慢操作。开启乙炔瓶阀时, 不要超过1.5圈, 一般只开启3/4圈。

回火阻火器易漏气的主要原因在于回火阻火器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是由正、反扣相连接的, 由于操作人员连接时的操作失误, 极易造成泄漏。解决办法是先将所有正扣全部上紧, 最后由两人合力将其上紧。

乙炔气瓶必须直立使用, 使用前需直立放置20分钟的原因是:

乙炔气瓶中装有丙酮, 倒放时压力会将丙酮吹出, 使其进入减压阀、回火阻火器、胶管中阻塞乙炔气通路, 易产生回火, 发生燃爆。

气瓶阀门非常脆弱, 倒放易使阀门折断, 折断后瓶内高压气体会突然喷出, 气瓶向反方向猛冲, 会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泄漏的乙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 极易发生爆炸。

乙炔瓶的防震胶圈, 是为防止相互碰撞所配。胶圈是绝缘材料, 倒 (卧) 放即等于乙炔瓶放在电绝缘体上, 致使气瓶上产生的静电不能向大地扩散, 易产生静电火花, 当有乙炔气体泄漏时, 极易造成燃烧和爆炸。如因卧放发生滚动, 易损坏减压器、阻火器或拉脱胶管, 造成乙炔气向外泄放, 导致事故发生。

4 结语

通常情况下, 气瓶的存放、运输和电气焊施工是安全的。除特殊原因外, 气瓶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管理缺欠和操作失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以现场使用为主的施工单位, 加强安全教育, 实行临时存放、运输和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规范管理, 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与监督管理, 缺一不可。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第7篇

关键词:SF气瓶,带电充气,问题,措施

0引言

近年来, SF6在电气设备上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在高压和超高压断路器, 以及全封闭组合电器上普遍使用。目前, 新安装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断路器已经全部是SF6断路器了。SF6电气设备运行中经常因生产安装不过关产生泄漏或气温变化气压降低而造成告警、闭锁信号, 使得检修人员经常对其进行带电补气工作;六氟化硫由液态变为气态, 需要吸收大量热量, 若无外部热源不断补充热量给气瓶, 气瓶中将残留多半的六氟化硫无法排出, 由于不能给气瓶补充热量, 当SF6气瓶内气体较少或气温较低时, 即使压力较高但因不能及时吸收热量也不能顺利进行补气工作, 由于忻州大部分变电站处于高寒地区, 因此检修人员经常采用汽油喷灯或浇开水加热的方法使SF6气化后才能进行补气工作, 这样既增加了检修时间, 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 我们研发了便携式SF6气瓶气体增压车来进行补气工作, 利用压力自动控制、随时加热使液态的SF6气化达到迅速充气的目的, 同时小车式设计还方便现场搬运沉重的气瓶, 从而减少气体浪费, 缩短了检修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解决了现场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也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电网系统的稳定, 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SF6气瓶气体的一般基本特性

1.1 SF6气体一般采用钢制高压气瓶盛装, SF6气瓶几何尺寸一般为直径220mm、高1450mm, 气瓶容积为40L, 气瓶的设计压力为8MP, 气瓶充装系数不大于1.17kgL, 自重50Kg, 气体重40-45Kg, 气压2.1-2.3MPa。出于安全考虑, 严禁气瓶过量充装气体。

1.2 SF6气体的物理变化, SF6由气态变为液态必须放出一定的热量, SF6由液态变为气态也必须吸收相同的热量。只有这样SF6才能由气态、液态进行相互转化。

1.3气瓶中的液态六氟化硫充入高压设备时, 六氟化硫由液态变为气态, 需要吸收大量热量, 若无外部热源不断补充热量给气瓶, 气瓶中将残留多半的六氟化硫无法排出, 最后因气瓶不能补充热量而造成近30%的SF6气体残留在气瓶中, 每瓶近12-15KgSF6气体就浪费掉了。气瓶内的气体不能用完, 在常温下气瓶内的残余压力不应低于0.2MPa。它在一个大气压下 (即0.1MPa) , 液化温度为-62℃;在1.2MPa压力下, 液化温度为0℃;一般充入断路器的SF6气体压力为0.35~0.65MPa范围 (由充气时的环境温度具体确定) , 其液化温度为-40℃。

2使用SF6气瓶充气时发生的问题

SF6电气设备, 由于安装工艺、设备质量、气候环境的影响造成漏气或压力降低, 经常发出告警、闭锁信号, 直接威胁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系统的稳定。只因一般的漏气量较少, 通常只用SF6气瓶来对设备带电进行补气工作, 夏季补气工作还好进行, 特别是寒冷季节, 满满一瓶SF6气体, 压力在2.3MPa左右, 由于不能给气瓶补充热量, 给设备充气时, 气瓶外表面瞬间就结了一层霜, 从而使补气工作不能进行。这时就将SF6气瓶多次放入开水盆中或用汽油喷灯进行加热才能进行补气工作, 这样就给检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

3采取的措施:SF6气瓶加温增压

3.1我们经过反复实验, 开发研制了便携式SF6气瓶增压带电补气车, 该车克服了传统加热的缺点, 加热方式为外热式, 加热单元采用不锈钢加热圈, 多片加热圈上下相合, 将待加热气瓶置于其中, 对气瓶进行均匀加热, 同时采用压力自动控制和显示气体压力, 使气体恒定于某一设定压力, 防止气瓶加压过度, 造成气瓶爆炸事故, 而且小车式设计便于现场搬运沉重的气瓶, 达到将气瓶气体安全、有效的顺利充入电气设备的目的。

3.2便携式SF6气瓶增压带电补气车, 采用2组不锈钢电加热圈, 每组加热圈功率为1000W, 根据需要分别控制;电接点压力表, 使用低压力接点, 设定压力值高于气瓶内气体压力20%即可, 当压力高于此压力值时断开电加热圈电源, 以防止气瓶发生爆炸;电控箱电源开关使用交流220V带漏电保护的开关;小车外壳要有可靠接地, 保证检修人员安全。

3.3便携式SF6气瓶增压带电补气车的增压控制回路如下:

4结论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第8篇

关键词:湿化方法,气管切开,氧气罩给氧,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是解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阻塞, 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失去湿化功能, 极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干燥, 痰液干涸不易咳出。同时, 气管切开术侵入操作易引起致病菌直接带入继发肺部感染, 故气道湿化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于2008年6月-2009年9月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并使用氧气罩给氧患者62例, 分别采用50%乙醇溶液和无菌盐水进行气道湿化, 观察其湿化效果、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2例, 均为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评分均<8分。所有患者均无呼吸道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于伤后6h内行气管切开术。2组患者性别、年龄、用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湿化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氧气罩给氧。对照组:用2~4层无菌纱布以无菌盐水液浸湿后盖于吸氧罩杯上, 用使用后的消毒剂 (喷式) 以蒸馏水充分清洁后盛装无菌盐水, 每0.5小时喷洒于无菌纱布上, 以保持湿润。试验组:用2~4层无菌纱布以50%乙醇溶液浸润后盖于吸氧罩杯上, 用使用后的消毒剂 (喷式) 以蒸馏水充分清洁后盛装50%乙醇溶液, 每0.5小时喷洒于无菌纱布上, 以保持湿润。

1.3 观察指标

1.3.1 气道湿化效果:

满意:分泌物稀薄, 能顺利通过吸引管, 导管内无结痂, 患者保持安静, 呼吸道通畅。不足:分泌物黏稠 (有结痂或黏液块脱出) , 吸引困难, 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 发绀加重。过度:分泌物稀薄, 咳嗽频繁, 需要不断吸引, 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 患者烦躁不安, 发绀加重。

1.3.2 痰细菌培养:

痰标本采集指定专人负责, 送检标本物保证无污染, 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别于气管切开术后5、10、15d取呼吸道痰液进行培养。

1.3.3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标准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1]。 (1) 气管切开术后48h发病; (2) X线胸片与气管切开术前比较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显示新的炎性病变; (3) 肺实变体征和 (或) 湿性啰音, 并且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白细胞计数>10×109/L或者<4×109/L, 伴或不伴核左移;②体温>37.5℃, 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 胸部X线片有新的浸润影;③起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1.3.4 痰痂形成:

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否有痰痂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种湿化方法气道湿化效果均满意。气道湿化后, 试验组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正常情况下, 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 由于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 吸入气体必须由下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 下呼吸道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2]。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 导致肺顺应性下降、缺氧加重、肺部炎症。另外还可使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渐弱或消失, 使分泌物黏稠、结痂不易排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 导致窒息[3]。气管罩能有效防止气道水分的丢失, 可保存呼出气体的温度和湿度, 使气管切开患者吸入的氧气接近正常生理通道, 杯口覆盖的湿纱布进一步提高湿化程度, 理论上等同于将患者呼出气中的热气于水气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氧气[4]。罩杯上盖以湿化的乙醇纱布可部分阻挡和杀灭气道口空气中的细菌。乙醇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 能穿过细菌表面膜, 进入细菌的内部, 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 将细菌杀死, 从而大大降低了致病菌存活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而生理盐水只有湿化作用杀菌作用。生理盐水进入呼吸道后随着呼吸道水分的蒸发, 氯化钠的浓度会逐渐增高, 高于0.9%的盐水在气道内形成高渗环境, 导致痰液变稠不易咳出, 甚至形成痰痂使呼吸道防御功能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弱,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5]。乙醇在人体内完全氧化后变成CO2和水, 故有利于气道的湿化, 使痰痂形成减少。

总之,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应着重做好呼吸道护理, 而气道湿化是呼吸道护理的重点。用50%乙醇溶液湿化气道能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和减少痰痂的形成, 有利于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局玲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移位细菌定植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3) :243-244.

[2]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709-719.

[3]陈芳, 张胜芝, 范荣兰.双道微量泵气管切开术后湿化气道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2, 16 (2) :79.

[4]高娟.罩内吸氧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 2001, 2 (6) :296.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第9篇

关键词:RFID,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管理

1 RFID原理与特点

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 中文意为“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 实现对静止或移动中的待识别物品的自动机器识别。常说的RFID特指使用RFID技术的电子智能标签, 智能标签是继个人电脑 (PC) 、互联网 (INTERNET) 、无线通信之后的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一个RFID标签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读写器、标签 (RFID卡) 及相关的天线。读写器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给标签, 标签通过自己的天线接收此信号, 利用它从信号得到的能量, 启动标签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工作。RFID标签通常是由印刷层、芯片层与底层构成。, 芯片层在印刷层与底层之间, 是标签的核心部分, 不能承受印刷压力, 因此通常是先印好印刷层, 做好底层, 再与芯片层复合[1]。

2 RFID技术的发展

RFID技术, 最早起源于1948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我识别系统, 是一种基于射品原理实现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以无线通讯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为核心, 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祸合、传输特性, 驱动电子标签电路发射其存储的唯一编码, 可以对静止或移动目标进行自动识别, 并高效地获取目标信息数据, 通过与互联网技术进一步结合还可以实现个球范围内的目标跟踪与信息共享。

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 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1990以后, 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 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2,3]。

RFID技术在国外的发展较早也较快。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南非目前均有较为成熟且先进的RFID系统。其中, 低频近距离RFID系统主要集中在125KHz、13.56MHz系统;高频远距离RFID系统主要集中在UHF频段 (902~928MHz) 915MHz、2.45GHz、5.8GHz。

我国在RFID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发展很快, 市场培育已初步开花结果。比较典型的是在中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建设中, 推出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自动识别系统。在近距离RFID应用方面, 许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公交射频卡作为预付费电子车票、预付费电子饭卡等应用。在RFID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方面, 国内已具有了自主开发低频、高频与微波RFID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技术能力及系统集成能力。与国外RFID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RFID芯片技术方面。尽管如此, 在标签芯片设计及开发方面, 国内已有多个成功的低频RFID系统标签芯片面市。

3 危险化学品气瓶行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各类危险化学品气瓶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危险化学品气瓶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规格种类繁多,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等特性。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应用大国, 我国在用气瓶1.22亿只, 气瓶安全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 我国危险化学品气瓶事故呈上升趋势, 社会影响不好, 有些企业受利益驱动, 冒险将伪劣、漏检气瓶供应市场;有些危险化学品运输和配送单位违规作业, 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治和规范气瓶生产、储存、运输和监督等管理工作, 使得数量众多的气瓶使用、生产、配送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和规范, 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量, 对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为了提高气瓶管理水平, 国内外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气瓶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方法。目前, 条形码识别已经逐渐应用到国内气瓶的识别上, 在将气瓶信息写入条形码标签的基础上, 通过条形码数据采集器读取粘贴在气瓶上的标签来识别气瓶。但是, 条形码识别技术存在诸多缺陷: (1) 条形码的显示长度有限, 只能记载简单的信息。 (2) 条形码是只读的, 一经打印生成, 它上面的内容将不可更改。条形码的一次性问题也是条形码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 (3) 条形码需要透过红外线接触扫描读取数据, 且一次只能读取一个。 (4) 条形码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5]。

4 电子标签 (RFID) 技术在危险化学品气瓶管理中的应用

危险化学品大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或者易燃、易爆的特性, 对周围的环境和接触它的人具有很大的威胁。不同的危险化学品气瓶在外观上难以区分。但由于气瓶本身以及内部所充装的化学品介质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 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必须根据气瓶和充装介质的不同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RFID自动识别技术具有的非接触、远距离读取、芯片信息存储量大等特性, 可以使操作员和行政监管人员能够在通过对电子标签的读取对危险化学品气瓶进行识别和操作, 极大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并降低事故发生后进行处理的难度。

构建危险化学品物流和安全监管系统必须以相对大容量的可读写电子标签 (RFID) 和具有移动计算及数据采集功能、可防爆、操作简便的手持式RFID读写器为核心。固接在金属气瓶表面的电子标签, 需要在芯片内储存使用寿命达15~30年的气瓶制造、审核等基本信息和最近一次充装、检测、配送等信息, 用于企业生产流转和政府主管机关监督检查之用。由于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各种气瓶实际需要不同, 体现在标签上需要存储的数据也有很大不同。考虑到标签芯片的容量是有限的, 为能够满足各气瓶充装、检测、配送企业的不同需要和气瓶监督管理的需要, 必须对标签的存储数据和存储结构进行规范。一方面要严格定义气瓶安全监管和各企业通用的业务 (如登记、充装、检验、配送等) , 保障安全监管和通用业务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或不同气瓶的个性化要求保留扩充的余地以保障企业特殊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在标签上对重要的数据定义单独防伪和校验数据区, 防止重要数据被篡改[6,7,8,9]。

5 结语

在危险化学品气瓶监管中采用电子标签 (RFID) 技术, 给定每个气瓶一个唯一身份号码, 利用电子标签具有的自动识别功能, 实现对气瓶检验、充装、配送等GPS定位等环节信息的自动采集, 建立气瓶安全监管数据库, 实现对气瓶的动态信息实时跟踪, 对气瓶的技术状态、物理位置实行监控, 有效解决气瓶充装单位之间的相互串瓶、气瓶漏检和不合格气瓶市场流入等问题, 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气瓶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危险化学品气瓶相关企业的操作环境比较复杂, 网络和信息化程度一般较差, 对信息化成本的承担能力有限。因此需进一步研究开发运行成本较低的电子标签 (RFID) 管理系统, 使之在危险化学品气瓶相关企业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应用。另外需开发新的加密系统, 如密钥管理系统、对称密钥体系加密算法及SAM卡的电子标签数据校验算法等, 对危险化学品气瓶电子标签数据校验, 使每张标签使用的密钥都不相同, 其达到最佳的防伪效果, 防止重要数据被篡改[10]。

参考文献

[1]游战清, 李书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吴永祥.射频识别 (RFID) 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22 (11) :234-236.

[3]张晖, 王东辉.RFID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7, 23 (4) :252-254.

[4]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瓶技术标准汇编[M].北京: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5]殷磊, 黄毅龙.燃气瓶有了防伪“身份证”条形码管理系统今运行[J].厦门日报, 2006-10-23.

[6]康健.基于电子标签的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6.

[7]申秀兰.基于RFID的山东省危化品气瓶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6.

[8]秦虎, 王红卫, 谢勇.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采集系统[J].物流技术, 2004 (10) :49-52.

[9]王志强, 等.基于电子标签的物流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气与智能建筑, 2004 (10) :68-70.

上一篇:高收入者下一篇:小区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