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范文

2024-07-09

通信范文(精选12篇)

通信 第1篇

本刊讯11月18日,四川省通信学会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成都市通信学会在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2008年学术年会。在川通信运营公司、专网单位以及军队、科研、设计、施工、高等院校等会员单位科技人员共计180人参加了会议。

学术年会由成都市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冯爱民主持,省通信学会秘书长孙荣致辞。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公司副总工宋立军博士、华为公司市场分析师邱钟俊、中国电信四川省公司移动建设部王娟和电子科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郭志勇博士分布发表了题目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全球移动宽带业务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3G网络发展与演进”和“VOIP技术及相关应用”的专题报告。专家学者们介绍了移动业务需求、移动网络技术发展和未来的演进,全球移动宽带网络3G产业的发展、移动宽带技术的发展趋势,CDMA的技术特点,VoIP的市场情况、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

省学会数据专委会和成都市通信学会还印发了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选编论文22篇。

移动通信网络协作通信 第2篇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网络中闲置的天线资源作为信源的中继(Relay)协助转发信息, 通过不同天线传输相同的数据达到空间分集的目的,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继MIMO(多输入多输出)多天线技术之后无线通信领域内又一前沿研究课题。

协作通信技术对通信节点的天线数目没有要求,而是通过搜集网络中的闲置天线,形成分布式虚拟天线阵列(Virtual MIMO)协作传输数据,因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在网络能量归一化的情况下,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明显优于直接传输的系统性能。

协作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因为如此,它被 IEEE 802.16 等标准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

近年来,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容量、QoS(服务质量),蜂窝小区的覆盖半径不断减小。

越来越多的微微小区导致基站数量迅猛增加,整个通信系统的部署成本、维护成本也大大增加。

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协作通信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系统中。

CoMP的相关问题探讨

对于上行CoMP 而言,用户终端(MS)所发送出去的上行信号可以有多个基站进行接收,而且用户终端无需明确的了解所发送出去的信号在基站处的实际接收与处理过程,只需要知道与上行信号有着密切联系的下行信令是怎么给提供出去的。

(一)CoMP 的类型

对于频率复用因子等于1的多小区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很难以消除,所以对于这类小区系统,小区吞吐量以及边缘用户吞吐量想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就非常困难。

CoMP 技术对小区间干扰的有效消除主要是通过基站之间必要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的,这里可以根据基站之间是否共享了用户的数据信息,将该技术分为两大类,即联合传输/处理以及协调调度/波束赋形。

1、联合传输/处理方式

所谓联合传输/处理方式, 就是指协作工作的多个基站共同对用户的数据执行预处理操作,以消除基站之间的干扰。

我们可以将协作工作的基站统称为协作簇,它们之间不仅仅需要共享信道内的所有信息,同时还需要对用户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

也可以说,对于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而言,是由整个协作簇来服务的。

2、协作调度/波束赋形方式

所谓协作调度/波束赋形方式,就是指整个协作簇通过协作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可靠有效分配,通过这些操作来尽量减少小区边缘用户对于资源时/频上的相互冲突。

这种方式与上一种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不需要协作簇内共享用户的数据信息,只需要共享信道信息。

也可以说,对于一个用户中断而言,只有一个基站为其服务。

(二)CoMP协作簇的选择方式

CoMP协作簇的选择一共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即静态协作 、动态协作以及半动态协作。

静态协作

所谓静态协作,是指在固有准则的基础之上,选择固定的几个基站进行协作。

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干扰较大的基站,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有效的消除外来强干扰。

静态协作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但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对处于不同位置的用户终端,不一定可以实现干扰的有效消除。

这是因为处于同一基站中的所有用户终端,多对应的协作簇是一样的,所以相互之间的公平性很难以保证。

此外,该方式下用户终端是不可以移动的,因为一旦用户终端移动,就会造成最强干扰源的移动。

总之,该方式的动态调节能力较差。

动态协作

是指主服务基站可以按照用户终端所反馈回来的干扰源信号,来有选择性的分配服务于该用户终端的协作簇。

该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于处于同一基站中的不同用户端而言,所对应的的协作簇可以不相同,所以这种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小区间干扰。

但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实现起来成本较高,而且较复杂。

半动态协作

所谓半动态协作,是说用户终端可以动态的选择进入协作的基站。

该方式的实现需要预先确定一个较大的协作集,用户终端选择在协作集中选择基站,而且所选择的基站的数目一定控制在协作集大小范围之内。

这种方式是目前3GPP中讨论较多的一种写作方式,因为它相对于以上两种协作方式而言,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且适应性较强。

协作通信方式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一)协作通信在一般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 QoS,将小区再分裂成微微小区,在微微小区的中央部署基站,基站通过有线或者微波与核心相连。

在微微小区的通信范围内,基站与多个移动台相连。

通信之前,基站先通过控制信道分配资源并告知移动台,移动台通过其分配资源进行通信。

在蜂窝移动通信中应用协作通信时,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基站与移动台是直接相连的,直接通过基站进行通信。

在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台的通信通过协作与其邻近的基站构成一个典型的多跳链路来完成。

中继站与基站的覆盖范围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重叠。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协作通信中,不单单可以是中继站来协助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基站间、中继站间、移动台间都可以相互协作来进行通信。

这取决于系统设计是偏重提高技术指标还是偏重控制协作所付出的成本。

将协作通信引入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与多个中继站相连、中继站点与多个移动台相连,基站控制整个小区的资源分配,中继站则通过一定的功能函数来控制具体的资源分布。

中继站可以采取放大转发模式(amplify and forward),中继站接收来自基站在特定频率、特定时隙的消息,再随后进行一个放大转发。

这样,中继站能够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

中继站也可以采取解码转发模式 (decode and for-ward),在这种模式下, 中继站先解码基站发送的消息,然后再重新进行一个调制或者纠错编码等,将信息转发出去。

这样,中继站能够提高系统的QoS。

中继站也可以采取压缩转发模式(compress andforward),中继站将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压缩量化,将量化的消息进行转发,在这种模式下,协作通信能提高系统的速率。

(二)协作通信在应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协作通信能够提高网络的健壮性,并且在基站瘫痪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部分通信。

在应急通信中,当某个小区的基站因故障宕机后,其覆盖范围内的 MS就不能进行通信,而如果部署了协作通信系统,当基站因故障宕机时,小区内的用户相互通信可以通过 RS, 这个时候 RS 就相当于一个功能进行精简了的基站, 当小区内的用户要与小区外的用户进行通信时,可以通过多跳 RS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多跳的 RS 与基站进行通信。

但这种通信的容量比较有限,只能通过优先级进行控制,保证优先级高的通信,对于优先级比较低的,只能丢弃。

像地震这样的特殊情况,当基站大面积因故障而坏掉时,可以通过 RS 来保证与灾区能够进行重要的通信。

采用协作通信的系统,能够保证外界与灾区一定容量、一定质量的通信,能够在抗震救灾的初期获得重要的信息,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

在一种理想的情况下, 可以让普通的移动终端充当RS的角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可以不需要特定的RS,通过邻近可用的MS进行多跳的通信。

结语

综上,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是 LTE-Advanced 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小区间干扰,实现小区通信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将协作通信技术写入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其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这也是当今学术界和工业界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木根,等,编.T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

量子通信:绝密的未来通信 第3篇

在量子的世界中,對于一个微观的粒子,测量过程本身将不可避免的给我们要测量的物体造成一个显著的扰动,而且即使在原则上,我们也完全没办法把这一扰动减小到零;另一方面,观测行为本身又会破坏粒子原来的状态,让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粒子本来的状态是什么。这就是量子不可克隆原理:你不能够复制一个未知的量子态,而不改变量子态本身。量子不可克隆原理是量子加密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想要保密传输的信息,加载到一个个不可能被准确观测和复制的量子态上,而任何的窃听行为都会改变原本传输的数据。那么最后我们取一部分数据出来,检查原本传输的信息是否被破坏,就能够检测到窃听者是否存在。

整个量子通信中,具有短期内真实的应用潜能的就是量子保密通信,其中最有用的部分就是量子密钥分发。经典通信使用最广泛的公钥密码,是假定一些数学难题,最典型的是假定大型数据分解的数学难题。但是,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未来量子计算机如果实现的话,这种数学难题的复杂性就迎刃而解了,换句话说,经典保密通信基于的数学方法不能获得严格的数学证明。在这个背景下,量子保密通信最大的卖点就是它的安全性获得了严格的数学证明,这也可以从其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

量子通信另一个核心内容是隐形传输,是利用了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来实现保密通信过程。纠缠是一种诡异的超距离相互关联的现象:两个纠缠在一起的粒子,即使被完全隔离,当观测一个粒子的状态时,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发生瞬时的改变。换言之,两个粒子的量子状态是完全关联的。量子物理让人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事物的状态并不是唯一确定的。对于宏观的硬币而言,只可能存在两种状态:正面朝上或是反面朝上。但对于一枚量子硬币,它可以既是正面朝上又是反面朝上。对于两枚纠缠在一起的量子硬币,如果发现其中一枚是正面朝上,另一枚也一定是正面朝上;当发现一枚是反面朝上,另一枚也一定是反面朝上;如果发现一枚既是正面朝上又是反面朝上,另外一枚也一定既是正面朝上又是反面朝上。因此,纠缠所包含的关联性,要比我们通常理解的宏观上的关联性强得多。

事实上,纠缠的两个粒子尽管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一个影响另一个,但它们无法传递任何信息。以密钥为例,当双方共享同一套密钥时,并没有发生信息的传递,直到加密的文本传来,密钥才有意义。量子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唯一区别在于,量子通信采用了一种新的密钥生成方式,而且密钥不可能被第三方获取。

向全球的量子通信网迈进

发展量子通信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广域乃至全球范围的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网络体系。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连接一个中等城市内部的通信节点、通过量子中继实现邻近两个城市之间的连接、通过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自由空间光子传输和卫星平台的中转实现遥远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是实现全球广域量子通信最理想的路线图。

在这一路线图的指引下,欧洲、美国和中国等在过去几年中均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和开发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实用化、工程化探索,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光纤量子密码技术目前正从点对点量子密钥分发的初级阶段向实现多节点网络内的量子安全性方向深入发展阶段,全球各地正在加紧进行量子通信系统的实用化和工程化建设。

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署(DARPA)支持, BBN公司(具有很强的军方特色)技术部联合波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共同开展了量子保密通信与IP 互联网结合的五年试验计划。该计划主要内容是以BBN技术部、波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作为三个节点以构建融合现行光纤通信网、互联网和量子光通信的量子互联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保密通信。

在欧盟发布的《量子信息处理和通信:欧洲研究现状、愿景与目标战略报告》中给出了欧洲未来五年和十年量子信息的发展目标,例如将重点发展量子中继和卫星量子通信,实现1000公里量级的量子密钥分配。欧洲空间局计划到2018年将国际空间站上的量子通信终端与一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建立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链路,首次演示绝对安全的空间量子密钥全球分发的可行性。欧盟在2008年9月发布了关于量子密码的商业白皮书,启动量子通信技术标准化研究,并联合了来自12个欧盟国家的41个伙伴小组成立了SECOQC工程。

实用化进程:与经典通信的融合

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将量子通信网络与现有网络进行融合是最优的发展战略。互联网在设计时并没有深入地考虑安全性,这造成当今的网络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量子通信是人类能掌握的最保密的通信技术,量子通信和经典通信网络的融合研究对于提升未来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量子通信和经典网络的融合需要解决物理层和组网技术、中继技术和通信应用技术等几个方面的融合问题。对于未来网,应当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上就考虑和量子通信的融合。由于传统的光通信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要通信技术手段,在光通信网络上实现量子通信网络,将是融合的基础。

实际的量子通信中,量子通信与现有通信的融合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量子通信不会完全替代现有的通信技术,而是在现有的技术上在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将两者进行了融合。

从物理层来说,可以从光源、探测器和信道方面考虑。在光源方面,利用单光子源或者单离子源,或者将激光光源衰减到单光子量级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探测方面,因为是单光子信号源,需要特测器有单光子量级特征,对量子密钥分发中的连续变量进行测量;在信道方面,对于不同的光源用不同波长的商用光纤即可满足条件。

从网络层来说,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独立的信道和统一的网络结构,也可以用一根光纤既传递量子信号又传递经典信号;除了光纤技术,还需要采取例如基于纠缠交换的量子中继技术来解决量子通信的远距离传输这一核心问题;此外,在组网的往来上,可以采取电路交换或者波长复用技术,并且增加量子路由器来进行控制。

nlc202309020719

从应用层来看,我们可以跟现有的互联网安全协议结合,用量子密码来替换现有协议中的初始密码,这样既可以得到更高的安全性也可以保持实际的通信速率。现在实际用到的量子保密分发的方法都是用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的方法。而一旦用量子的方法产生密钥,则必须与后继的经典通信结合才能实际应用。比如,我们用量子密码生成种子密钥,然后用经典的方法进行扩张,这样既保证了种子密钥的安全,同时也有很高的通信效率。

量子通信在中国

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基于我国近10年来在量子纠缠态、纠错、存储等核心领域的系列前沿性突破,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力争在2015年左右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组成联合团队,于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实验证明,无论是从地面指向卫星的上行量子隐形传态,还是卫星指向两个地面站的下行双通道量子纠缠分发均可行,为基于卫星的广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学原理检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如果应用量子通信这项高科技,中国军方能瞬间传送军事信息而又确保万无一失。通过这项保密力度极强的科技的应用,能大幅度提升军队的指挥和控制能力,使得中国在信息战能力方面超越美国。

发射量子通讯卫星早就被中国科学界列为一项核心任务。早在2011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谈到中国能否抓住第六次科技机遇时透露,中科院计划在未来十年发射五颗科学卫星,其中,量子通讯卫星的卫星发射将列为重中之重。

由于量子信号的携带者光子在外層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如果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纠缠光子再穿透整个大气层后仍然存活并保持其纠缠特性,人们就可以在卫星的帮助下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这样一来,这种世界上最为保密的通信手段将会覆盖世界任何角落。

在西方眼中,中国未来将要发射的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将是一颗战略性和科学试验性的卫星。关于这颗卫星,中国科技大学早在三四年前就提出申请,国家2011年批准可发射,目前计划在2015年发射。据中国科技大学内部人员透露,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属于一颗小卫星,一般的卫星都是几吨重,它只有几百公斤。另外,这枚量子通讯卫星的执行目标很单一,就是用来试验量子通信的相关内容。据了解,将会有专门的机构制造出量子通讯卫星,中科大只是在它上天后利用其做实验。

此外,首颗量子通讯卫星的设计寿命也很短,只有两三年,完成预定的实验后可能就要坠毁。看来,这颗卫星只是“探路者”,今后更多的量子通讯卫星“上天”后,就可以打造一个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络。

电力通信网络及其通信业务浅析 第4篇

一、电力通信网简介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功能涉及语音、传真、数据、图像传输、远动继电保护、电力监控、移动通信等领域。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纤通信将成为电力通信网的主要通信方式。利用高压输电线路, 可敷设架空地线复合光缆、无金属自承式光缆或缠绕式光缆。电力通信网已经形成由光纤通信电路组成的三纵四横的主干网架结构。

在通信网络接入方面, 电力通信网利用低压配电网开发接入网。做为行业性的专用通信网, 电力通信是随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用来缓解公网发展缓慢而造成的通信能力不足和填补公网难以满足的一些电力部门特殊的通信需求, 以保证电力专业化生产正常高效地进行。

电力系统的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部分通常都是分散在广大地区, 其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是同时进行和完成的, 不同于其他任何产业部门。为保证安全、经济地发供电, 合理分配电能, 保证电力质量指标, 防止和及时处理系统事故, 就要求集中管理, 统一调度, 因此电力系统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提供特殊保障性服务的通信系统做支持。优质可靠的通信手段是电网安全稳定发电和供电的基础, 而电力通信的物理结构和服务对象决定了电力通信与电网密不可分。电力系统发展到哪里, 电力通信网就应该相应建设到哪里。目前电力通信网己经初具规模, 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的立体交叉通信网。整个电力通信网已经发展到覆盖全国的干线通信网和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数字数据网。

二、电力通信业务介绍

随着通信行业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提高, 以电力通信网为基础的业务不再仅仅是最初的程控语音联网、调度时时控制信息传输等窄带业务, 逐渐发展到同时承载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IP电话等多种数据业务。有利得保障了电力生产、基建、行政、防汛、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燃料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计算机通信、电网调度自动化等通信需要。不同的电力通信业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而其关键业务中的继电保护信号业务对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要求很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泛指继电保护技术和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配置、整定、调试等技术, 也包括由获取电量信息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 经过继电保护装置到断路器跳闸线圈的一整套具体设备, 如果需要利用通信手段传送信息, 还包括通信设备。在电力系统中,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有两点:

1、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 应该由该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最近的断路器发

出跳闸命令, 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 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 并满足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等特定要求;

2、反映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

况, 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保护发出信号, 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 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 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 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 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 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

三、结论

在电力通信传送网中, 电力通信业务是电力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电力通信传送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 各种电力通信业务也在飞速的发展, 很多电力通信业务对电力通信传送网的可靠性和时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分析电力通信业务路由是否满足电力通信业务通信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就此仅仅做了粗浅的探讨, 还有待于进一步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斌:《江苏省电力系统通信发展的探讨》, 《江苏电机工程》, 2003年第5期。

[2]杨军虎、赵鹏:《山东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山东电力技术》, 2001年第4期。

移动通信基站通信防雷 第5篇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事业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移动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移动通信基站中,由于其中的设备大多都是微电子设备,这种设备的电磁兼容能力较低,无法有效的避免雷电以及电磁带来的干扰,因此如果在打雷的天气下,基站中的设备就会因为雷电而中断,不仅不便于人们正常的生活,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移动通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移动通信基站中雷电的侵入方式

1、雷电可以通过基站上的铁塔或者天馈线而侵入

在移动通信基站中,铁塔的高度一般为40~60m,甚至有些更高。

即使我们在铁塔上面安装避雷针,但是仍然会受到雷电的直接侵入,此时雷电就会通过铁塔以及激战中的各种接地装置,使雷电流流入地面中,导致地网中的电位迅速升高,此时基站中的地网以及各种通信设备就会存在较大的电位差,造成通信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施工人员采用的是同轴电缆来作为天馈线,它能够及时的感应出雷电流,此时雷电流也就是经过电缆而进入到基站当中,损坏其中的通信设备,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雷电会通过架空管线而侵入

在移动通信基站当中,引入雷电流最主要的方式也就是架空管线。

当天空发出闪电时,整个空间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水平电场,此时如果架空管线靠近操作中断,那么基站中的一些突出物体就会感应到雷电流,增加周围电场的强度,架空管线也就会因为释放雷电流而被雷电击中。

此时,雷电流也就会经过架空管线直接进入到通信基站方当中,烧坏其中的各种设备,从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另外,当雷云向地面释放电流的过程中,架空管线同样也会感应到过电压,这就导致基站中的开关设备损坏,最终导致通信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雷电会受到电磁感应的影响

在移动通信基站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在其中安装接闪器,但是在该设备接闪的过程中,由于雷电流的强度过大,释放电流的时间过短,这就导致接闪器与周边发生加强的电磁场,在其中的各种导体就会感应到非常高的过电压,最终损坏各种通信设备。

在移动通信基站当中,由于我们大多采用的都是高集成化的机械设备,这种设备的耐冲击能力极差,所以极容易受到雷电感应的影响。

4、雷电会直接通过基站机房而侵入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也有很多地方是建设在海拔较高的山顶上。

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流就会绕过其顶部的避雷针而直接对机房周边的保护物产生印象,此时的避雷针并不能够对各种通信设备加以保护,因此安装人员在对基站机房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采取其他措施来保证基站机房中设备的安全,避免因雷击而造成损坏与影响。

二、通信基站的综合防雷措施

1、铁塔的防雷

铁塔顶部天线平台处,塔身中部及塔基处应预留接地孔,或将附近塔身紧固螺栓改用加长紧固螺栓作接地点。

因铁塔较高,上述相邻2个接地点之间距离超过60m时,需在该网点之间增加1个接地点。

一定要保证连接点的数量和分散性,以利于分散雷电流。

铁塔为落地塔时,其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间隔3~5m相互焊接连通1次,且至少有2处相互连通。

铁塔四脚与其他地网就近焊接连通。

移动通信天线应有防直击雷的保护措施。

天线铁塔设避雷针并与铁塔焊接。

天线安装位置应在避雷针的防雷保护区内。

避雷针与铁塔焊接的目的就是确保避雷针有良好的接地线,以保证雷电流及时流入大地。

2、架空管线的防雷

连至机房的电力线、光缆等架空管线不能直接进入,应分类穿入金属管埋地后进入机房。

若路程较长,则电力线、光缆两端均应加装保护装置。

金属管两端分别与地线焊接,焊点要作防腐处理,电力线与信号线不能混合走线。

各系统的接地应按照安装要求,分别接至各自的接地汇流排,再统一接至室内接地排。

机房内直流电源接地线从室内地线排上引入,与保护地各自独立,再接入接地汇流排上,且不共用引线。

3、天馈线的防雷

馈线屏蔽层应在塔顶、馈线离开塔身至机房转弯处上方0.5~1.0m处、进入机房入口后的内侧3点妥善接地。

当长度超出60m时,应在其中间增加接地点,使相邻2个接地点间距离不超过60m,室内走线架应每隔5~10m接地1次。

某些厂家要求馈线进入室内后加装避雷器,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紧靠馈线进建筑物的入口处。

4、通信机房的防雷

对于通信机房的防雷问题应包括机房的建筑物防雷接地、机房设备和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

一是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

通信机房天面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避雷网,机房四角应设引下线,机房屋顶上金属设施应分别就近与避雷带焊接连通。

当通信站点天线铁塔位于机房旁边时,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间隔3~5m相互焊接连通1次,且至少有2处相互连通。

当通信站点天线铁塔位于机房屋顶时,其四脚应在屋顶与雷电流引下线分别就近连通。

建筑物金属窗框、电缆屏蔽层、设备外壳等也应与主钢筋作可靠连接,形成等电位体。

二是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

通信机房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应采用螺栓连接,其连接导线截面积应采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穿钢管敷设。

出入机房的电缆金属护套在入站处应作保护接地,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避雷器,电缆内的空线对亦应作保护接地。

机房内的走线架应每隔5m接地1次,走线架、吊挂铁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以及其他金属管线均应良好接地并相互连通。

通信机房的供电电力变压器不宜与通信机房在同一建筑物内,若其安装在通信机房内时,高压电力电缆长度应不小于200m,在与架空电力线的接头处,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电缆内3根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氧化锌无间隙避雷器。

5、降低接地电阻值

国家标准要求移动基站地阻值应小于5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应不大于有效长度;二是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三是采用降阻剂;四是换土。

实践证明,换土的方法是改良土壤从而降低接地电阻值的最好方法。

三、结语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微电子设备得到广泛应用,通信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其耐压水平也越来越低。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分布范围广,位置处于制高点,容易遭受雷击灾害。

雷电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一旦通信基站遭受雷击,容易造成通信设备损坏,通信信号中断,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1994

烽火通信:光通信龙头迎来好时机 第6篇

最近一位从事电信运营的朋友说,在往年的运营商集采中,室内缆并未大规模进入集采阵营,但今年由于运营商工作的重点是“光纤到户”,随着光纤入户提速,室内缆市场规模有望翻番,成为光纤光缆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烽火通信(600498.SH)作为我国光通信产业龙头,将会受益明显。

这不仅因为烽火通信拥有最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主营产品包括通信网络、光纤光缆、数据网络。而且这家脱胎于科研院所的通信主流供应商,已连续第五年实现经营及盈利能力的快速成长。

因此,公司过去四年两度入选《投资者报》“TZ50”公司之列。

业绩持续增长是公司获此殊荣的关键。过去三年,烽火通信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64.2%,在《投资者报》评出的“2011年最值得投资的50家公司”榜单中排名第五。

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6.84亿元,同比增长21.2%;實现净利润3.77亿元,同比增长43.97%;每股收益0.85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5 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净利润2.2 亿元,同比增长18.3%。

一家受投资者喜爱的公司,除了保持稳定增长的业绩外,对股东的回报也非常重要。烽火通信这方面同样慷慨,不但一直坚持现金分红,而且分红额逐年增多。

公司2008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为6150万元,2009年增至6627万元,2010年累计分红总额大幅增至8836万元。也就是说,公司过去三年用于分红的现金总额近2.2亿元,三年平均分红派现率达到18.4%。

如果业绩和分红还不足已说明烽火通信的优秀,那么再从净资产收益率(ROE)看看这家公司吧。ROE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指标,反映了股东的收益水平,也直观反映了公司的投资价值。

烽火通信2006年ROE还只有2.25%,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至4.53%、7.13%,2010年ROE达到10.74%。这意味着,过去五年,烽火通信的净资产收益率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5.99%,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为12%。

相应的,公司近五年投入资本回报率也逐年增长,从2006年的1.66%,到2007年增至3.22%,2008年增至5%,过去两年则分别达到6.24%和7.55%,年均增长1.5百分点。

中金公司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烽火通信是两市上市公司中最具备投资价值的光通信龙头企业”,并称“深厚的科研积累是公司引领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烽火通信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杨壮也表示,为了持续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实力,烽火通信每年将收入的10%投入研发方面,“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中也未减少”。公司去年室内缆销售额约一亿元,今年有望达到三亿元。

电力通信网络及其通信业务探讨 第7篇

1 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

随着电力系统的全面发展, 通信网络逐步得到电力企业的认可, 以某电力企业为例, 分析通信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1 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

电力系统的调度、变电等项目信息都是运行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 组成了电网的基础通信。该企业的电力通信网络具有多项功能, 如语言、图像等, 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 利用电缆传输的方式, 控制电力系统的各项模块, 提高信息传输的能力[1]。该企业电力通信网络存有比较明确的优势, 即光纤通信, 有利于提高通信网络的传输水平, 光纤在通信网络中体现出高效通信的特点, 其可作为光纤通信的主要结构, 稳定电力通信的网络结构, 该企业非常重视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 积极推进通信网络的发展, 全面架设通信电缆, 实现全方位的电力通信, 而且光纤结构在该企业通信网络中, 已经具备大规模的网络构架。目前, 该企业在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方面, 投入大量的建设资源, 不仅要实现移动通信, 还要起到监控作用, 优化电力系统的通信环境。

1.2 电力通信网络的实质应用

电力通信网络在该企业电力系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有效接入到电力系统的多项环节中。例如:该企业将通信网接入到低压电网中, 将其作为专业的通信线路, 实时供应低压电网的通信传输, 该电力系统中的低压部分, 承载较高的信息量, 降低低压电网的发展速度, 但是在接入通信网络后, 低压电网高负荷的传输压力得到缓解, 强化低压电网的通信部分, 提供足够的通信能力, 避免低压电网出现信息堵塞或达不到通信的要求。所以电力通信网络在该企业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效益, 体现电力通信网络的专业性。

1.3 电力通信网络的分布

电力系统在供配电的整个过程中, 需要经过多项电力模块, 经由多次变电后, 到达各个用电地区。电力系统的供配电是在统一的状态中完成的, 不论是输送环节, 还是分配环节, 都必须具备相对应的通信网络, 由此才可高效率的完成通信业务。该企业为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提升供电过程中的安全效益, 主动规划电力通信网络, 按照通信网络的分布提出质量指标, 衡量并约束通信网络的传输过程, 进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故障[2]。该企业的电力通信网络分布在供配电的各个环节, 在集中管控的模式下, 统一供配电的步调, 用于支撑电力系统的服务。该企业在建设电力系统时, 要求通信网络保持同步状态, 在网络分布上, 该企业已经实现了立体交互状态, 全面覆盖该地区的电力系统。该企业在电力通信网络分布上提出数字化的发展模式, 可以提高通信网络的效率和效益。

2 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业务

电力通信网络承载电力系统的多项业务, 不仅停留在通讯方面, 更是渗透到营销、服务等领域, 通信业务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保障作用, 推进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以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为例, 例举典型的通信业务, 如下:

(1) 继电保护主要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继电保护会主动判断并提供保护措施, 迅速将故障信息传输到相关设备, 然后执行保护指令, 保护电力系统的故障设备[3]。继电保护的整个过程, 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其中信息传输、指令发送都属于继电保护的通信业务。通信网络在处理此类通信业务时, 需要灵活的感应和快速的传感, 由此才可避免故障扩散, 有效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电力系统中的设备, 实时检测不在正常运行状态的设备, 给予对应的警报并提供稳定的维护。如果继电保护无法自主排除设备故障时, 需要通过通信系统将此类信号传输到值班室, 检修人员接收到通信信息后, 实行故障检修, 维护故障设备。检修人员根据继电保护传出的故障信息, 判断设备的基本故障, 提出适当的解决措施。与继电保护相关的通信业务, 受到电力系统极高的重视, 而且电力系统内的继电保护装置, 具有高效的运行能力, 准确检测电力设备的电气量, 再加上差动保护的发展, 拓宽通信业务的负责范围, 通信业务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例如:某电力企业将变压器的继电保护作为通信业务的组成部分, 需要通信网络全面监控变压器的运行, 降低变压器的故障发生率, 该企业要求继电保护在通信业务的支持下, 不仅能控制故障扩展, 也能实现故障切除, 保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3 电力通信网络的优化措施

电力通信网络与通信业务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 关系到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和水平, 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几年, 电力企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量逐步增大, 所以需优化通信网络, 结合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情况以及通信业务的现状, 提出可行的优化措施, 汇总分析如下。

3.1 完善光纤网

完善光纤网是优化过程中的首要途径, 电力企业在完善时需引进SDH, 建成高速率的传输平台, 规避传统通信中的缺陷。SDH是光纤网中的主体应用, 能够融合电力系统的所有通信项目, 如信息电话、网络系统等。SDH倾向于小型自愈的模式, 提升光纤网的传输能力, 此类模式可以根据光纤网的实际情况, 适度调整结构状态, 满足通信业务的实际需求。光纤网在建设与完善过程中, 严格按照电力通信网络的标准, 先进行规划建设, 确定其适应通信光纤网后, 再投入实践通信。电力企业通过完善光纤网, 为通信网络提供稳定的支持, 保障通信业务的时效性, 降低通信推广的难度, 体现通信网络的优化特性。

3.2 构建通信管理制度

电力通信网络需要制度维护, 通过构建制度规范通信业务。通信网络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通过两方面实现: (1) 管理制度需具备综合评价的能力, 为通信网络提供科学的评价方式, 约束电力系统通信业务的运行, 强化通信网络的安全水平; (2) 管理体制必须符合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需求, 根据通信业务的内容, 制定相关的体制, 用于控制通信网络的运行, 提高通信网络的运行能力。

3.3 维护线路安全

电力企业在通信网络中尽量采用统一标准的线路, 保障通信业务的规范传输, 特别是在通信业务的节点部分, 可以减少能量损耗, 不会干扰通信能力[4]。电力企业通过维护线路安全, 为通信网络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其可建立导航系统, 通信系统传输故障信息后, 检修人员可以在导航系统的作用下, 迅速判断故障位置, 以此来提升通信网络的线路安全, 避免其在故障诊断方面投入过多通信业务, 影响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舒贤杰.浅谈我国电力通信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风, 2012 (7) :13-15

[2]李志凌.电力通信系统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探讨[J].广东科技, 2011 (6) :28-30

[3]王勇, 利韶聪, 陈宝仁.电力通信业务应用及发展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11) :90-92

基于卫星通信的应急通信系统 第8篇

1.1 卫星与地面固定网的融合应用

地面固定网主要包括公众电话交换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其中公众电话交换网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个数字电话交换网络。它除了可以用来打语音电话, 还可以提供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业务。

卫星通信系统与公众电话交换网实现互连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基本的通话和传真业务, 而与发展迅速的综合业务数字网连接, 可以实现多媒体和信息共享功能。当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地面干线网络遭到严重毁坏无法满足通信需要时, 卫星通信系统就可以作为地面线路的备份连接, 实现地面通信的快速恢复, 确保信息畅通。

通常, 当某地发生突发情况通信瘫痪时, 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携带卫星移动电话终端 (如海事卫星、全球星) 到达事发现场, 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当地与外界的通信联系;条件允许时, 可将卫星车接入被损毁的地面固定网, 提供与公众电话交换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一样的通信功能;当用户两端相距较远, 中间地面有线线路损坏时, 卫星通信车在其间还可实现中转功能。

1.2 卫星与地面移动网的融合应用

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可分为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和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前者就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通信系统, 如我们手机用户最常用的GSM通信网、CDMA通信网等。后者是指专门用于应急指挥调试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灾害和突发事件来临时, 往往导致线缆和电力中断、话务堵塞、网络瘫痪等问题, 给救援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而将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相结合, 利用卫星链路中继代替易毁的线路, 回传地面移动电话的通信流量, 可以有效地提高应急能力和扩展系统覆盖范围, 及时弥补地面通信的不足。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在通信设施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中国联通很快在重灾区映秀镇开通了VSAT地面卫星通信站, 及时有效地恢复了移动通信业务。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专业无线指挥调试通信系统。具有快速呼叫建立的特点, 非常适合应急通信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调度通信, 同时它还具有故障弱化、单站运行和终端之间的直通功能, 适合于在突发、恶劣的以及没有基础网络的场合下应用。在应急救灾现场, 同公众移动通信一样, 可利用卫星通信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接入核心网, 实现数据的回传以及与公网的互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集群通信系统除了可以提供语音服务之外, 在数据支持能力方面也不断提高, 在我国应急通信的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 卫星与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应用

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和险情, 大规模的应急和救援行动展开以后, 移动电话、便携终端以及卫星通信车已不能满足大量公众和救援通信的要求, 这就需要更大的宽带系统支持。

目前, 我国宽带通信业务主要是使用地面光缆传输来实现的, 而以光缆传输为支撑的宽带通信系统自身抗毁能力比较薄弱, 且修复难度较大, 难以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发挥作用, 这就需要将卫星无线传输技术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融合应用来实现无线宽带业务。

Wi MAX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它具有传输容量大、覆盖能力强、可靠性好、频谱利用率高等技术优势, 传输距离能达到50km, 并能在20MHz (兆赫兹) 信道带宽下, 支持高达75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光缆断损时承担回路的作用, 替代原有的有线连接方式, 来提供无线宽带接入。借助卫星系统集成Wi MAX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功能。

其基本原理是:当用户无法利用原有的光缆传输方式上网时, 可在卫星通信车附近建立Wi MAX基站, 由基站将用户发来的语音、数据、视频等宽带信息传输至卫星车, 而后通过卫星链路传至互联网, 满足救灾指挥中心、新闻中心、疾控中心、医院等救援部门用户指挥决策、信息交流、新闻报道等业务需求。

2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 卫星通信逐渐向高频段、大容量、数字化、宽带化、业务综合化方向发展。卫星应急通信系统也将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优势, 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应急方式。

(1) 综合业务宽带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应急通信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应该能够提供高传输速率, 具有语音、图像、实时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调度、定位等业务的综合性应急通信平台。

(2) 终端集成多样化。未来卫星应急通信, 无论是用户终端, 还是主要基站, 其设备的集成度、智能化、小型化、自适应化程度会更高, 维护及使用操作会更加简便。

(3) 应急联动一体化。具有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气象、对地观测等多种卫星构成的天基系统, 将与地面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宽带无线接入网、应急专用网络等融为一体, 从而构建成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联动通信系统, 会使我们应急通信保障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有效。

摘要:探讨了卫星与地面固定网、地面移动网及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应用的应急通信系统平台的构建方法, 指出了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面向无线通信的电力通信技术 第9篇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电力通信网

电力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分为两种模式:电力无线公网和电力无线专网。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电力通信网技术分类如图1所示。电力无线公网是指电力公司通过租用公共电信运营商的无线设备及无线通信信道来实现电力数据传输。电力无线专网是指分配专属的通信频段(例如:230 MHz、1.8GHz等)给电力公司,通过建设电力行业特有的无线网络来实现电力数据传输。

面向4G的电力无线专网

电力无线专网

电力无线专网主要采用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A)为多址方式的无线通信方式,其中主要包括Mc WILL技术、Wi MAX技术、TD-LTE技术。Mc WI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技术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可提供较高的系统性能,已成功地投入商业化运营。Mc WILL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信道跟踪、CS-OFDMA、智能天线、増强零陷、动态信道分配预测等,它可满足用户的漫游、切换、移动等业务需求,可满足髙速移动条件下的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需求。Wi 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是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技术,其覆盖范围可达55 km,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调整信道带宽,可降低电网间干扰。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技术是由中国主导的第四代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同时得到了广泛国际认可。因此,从国家的支持力度出发,TD-LTE技术在电力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前景将远高于其他的无线通信制式。电力无线专网将拓宽无线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范围,逐步实现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自动化配网、宽带视频传输等多种业务的智能化电网。以上无线宽带技术对比如表1所示。

新型宽带无线专网通信技术已在各大电力公司进行试点建设。由北京信威公司研制开发的Mc WILL系统已在北京、辽宁、宁夏电力公司进行示范性应用。由华为公司在Wi MAX技术基础上提出的1.8GHz系统在浙江和辽宁电力公司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南方电网公司先后在广州、海口、琼海、遵义、深圳等供电局相继开展1.8GHz频段TD-LTE无线专网的试点建设。并且南方电网公司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进行了TD-LTE230MHz频段的40个25KHz频点电力无线专网建设。以上实践性研究都证明了我国智能电网中电力无线宽带专网的稳步发展和不断创新。

基于TD-LTE电力无线专网

在电力通信中应用基于TD-LTE技术的无线专网,可以充分保证配电网中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并且可以保障电力通信的可靠性,特别是在架设电网设备比较集中的地区。电力通信系统中TD-LTE无线专用的配电通信网接入网架构如图2所示。

采用TD-LTE技术作为电网接入网络技术,其优势如下:一、其自主制定的标准和国家的大力扶持是TD-LTE技术在电力系统发展的基石;二、带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TD-LTE技术下行使用OFDMA,最高达到100Mbits/s,上行使用SC-FDMA,最大速率到50Mbits/s,与数据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71.2Kbit/s的GPRS网络相比是数量级的提升;三、由于其灵活高速的特点,可以快速定位电力网络故障和自愈;四、经济效益高,通过组建TD-LTE电力无线通信专网,每年可节省专网光缆施工费、施工赔偿费、公网通信资源租金等通信需求开支。

结语

通信 第10篇

未来作战要求通信装备必须有高效的机动通信能力、可靠的再生保障能力、抗电磁环境和电磁兼容的能力;通信与指控设备必须有实施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系统必须有良好的顶层设计和构建相互兼容的开放标准;系统要形成路由选择的优化协议;要着眼联合作战的要求,突出各种通信手段融合;要满足无缝链接的要求,突出通信平台与武器平台互联;通信装备系统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等。

1 多种类军事通信传输手段及其技术发展

1.1 短波通信技术与发展

短波通信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短波信道技术,短波组网和管理技术,短波通信的数据传输技术等。

其中短波信道技术主要包括信道自适应技术、电子防御技术、宽带信道机技术和新型天线技术等。短波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应急通信手段,短波通信网络化及短波通信在不同层次指挥网系中的嵌入应用成为短波通信技术的重要内容。

短波组网和管理技术中,第3代短波通信网络是无线连接、无线分组的交换网络。短波电路组网后,如何对不同级别、不同网系的短波电台的发射功率、工作时间频率和业务类别等内容进行规划和管理而避免相互干扰,直接影响短波通信网的效果 。

短波通信的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包括高速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低速声码话音技术、差错控制技术、最低限度通信技术等 。

1.2 超短波通信技术

特别在机动作战或是在山区、海岛等指挥作战中,部队机动性强,地理环境和电磁环境条件恶劣,要求机动中或机动后进行快速通信。轻装快捷的超短波通信能较好地满足其要求。

机动作战中的通信应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为主,即主要指战术超短波窄带高速和宽带高速抗干扰电台。抗干扰电台一般采用战术超短波跳频电台,其主要特征是发射信号的瞬时带宽不变,而发射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序列控制,是一种躲避式抗干扰手段。

军用高速数据电台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是必须提供“动中通”能力。无论是窄带还是宽带高速数据电台,都应首先考虑如何克服信道的多径时延和多普勒频移。在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案时,超短波信道的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是关键的参数。

1.3 军事卫星通信和技术

作为航天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其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军对卫星通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美国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包括战略通信卫星系统、战术通信卫星系统和战略战术通信卫星系统。按照频段划分,美军卫星通信系统涵盖了UHF、SHF和EHF频段,其中UHF频段的代表系统是特高频后继星(UFO),SHF频段的代表系统是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EHF频段的代表系统是军事星(Milstar)系统。

美军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下面几个发展趋向:

① 从UFO到MUOS:全面提升全球UHF战术卫星通信系统的窄带通信能力;② 宽带卫星系统:从DSCS到WGS和AMS,容量进一步提高;③ 从MILSTAR I、II到ACTS,进一步增强抗干扰通信能力;④ 采用更加先进的天线技术。

美军卫星通信系统应用的新技术包括:

① 先进的天线技术;② 星上处理技术;③ 扩展频段和多频段共用;④ 星间链路;⑤ 高功率和功率按需分配;⑥ 动态链路分配(DLA)技术;⑦ 星载高性能微处理器和存储器;⑧ 星地、星星信息融合技术;⑨ 微波信道的小型化、固态化技术等。

1.4 对流层散射和流星余迹通信在战争中的应用

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对流层媒质的不均匀性来实现超视距通信的方式。它具有保密性好、单跳跨距大、机动性好和基本不受雷电、极光、磁暴影响的优点,尤其是几乎不受核暴的影响等特点。因此散射通信系统在军事应用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中距离,跨江海和障碍地域中有很大的通信优势。散射通信中的一些瓶颈技术正在逐步解决。

另外流星余迹通信,是一种在受到核爆、强电子干扰、地震、海啸和极地弧光等电子或物理攻击时,能够正常通信的最低限度通信保障手段,成为其他通信的必要补充,在军事通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物殊地位。随着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卫星通信的可靠性也会有所降低,其通信链路容易被破坏,而流星余迹通信不易遭到破坏。

1.5 军事光通信技术应用前景

无线光通信作为无线通信的一种,与传统传输信道相比,除具有频带宽、速率高、容量大的特点外,还具有适合军事通信的独特优势。因此大气光通信在军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是可用于光纤通信难以快速适应的野外机动通信场合;二是可用于不宜采用或限制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场合;三是可用于多种情况下的应急通信;四是可用于城区或复杂地形的紧急组网。

2 通信网络一体化和军用认知无线电

2.1 未来作战中的通信网络一体化

通信网络的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对信息业务的综合化、网络技术的统一化。构成一体化通信网络的技术主要是网络传输体制与网络交换体制技术。

一体化军事通信网是在现有各个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成网络。它提供更高层次的系统集成,把各个分散的、独立的通信系统联合起来。可以互联互通互操作和进行协调的网络管理,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一体化军事通信网强调各种战略网与战术网的统一,个人通信网的引入,军用网与民用网的互连,开放系统,统一用户接口,统一系统及网络管理,统一格式和定义,以便各种武器平台、指挥控制中心互连。

一体化军事通信网强调综合业务和统一格式的信元传输,使各业务系统、支援保障部门的信息均可进入一体化军事通信网,从而较好地协调近距离、大纵深和无后方作战,为全纵深同时攻击提供有力的通信支援。

2.2 军用认知无线电

军用认知无线电是一种能够感知当前军事无线环境,通过对环境的理解和学习,实时调整其内部配置,以适应外部战场环境变化的技术。军用认知无线电是认知无线电在军事上的应用。由于军事应用环境的复杂性、恶劣性与快变性,使得认知无线电进行重大调整以适应军事无线通信的需要。

军用认知无线电的实现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如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战场各种信息的感知、各种感知信息的综合(包括认知电台的感知信息及来自网络的感知信息)、感知信息的特征提取、应对各种特征的策略库及策略语言框架、针对各策略的抽象行为等。

3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发展

3.1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主要关键技术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侧重于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的综合和处理。它实质上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兼顾其他技术侧重于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的电子信息系统,其信息处理的核心是软件技术。

在信息技术范围内,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属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范畴,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分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电子信息分系统,它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特别是综合指挥自动化系统有着许多相同的技术,如网络、文电、图形、数据库应用、安全、保密、生存能力、环境支持、相关软件、辅助决策等。但又有它的特殊性,它包含了许多特殊的技术,如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技术、通信指挥辅助决策、通信指挥组织管理、网络管理、频谱管理、通信部队指挥控制、工程建设等。并且它又有依赖于通信系统而和通信系统不相同的特点。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主要有:①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技术;②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技术;③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支持技术;④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效能评估技术;⑤ 系统中多种类信息综合处理及在图上的综合表达实现技术;⑥ 系统中监控信息的统计、分析、显示技术;⑦ 网络、文电、图形、数据库及基础支持和环境支持技术;⑧ 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

3.2 通信指挥管理与频率管理及综合网络管理关系

频率管理和综合网络管理是军事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联合作战要求通信保障能够实现无线电频率的检测和进行动态频率管理。通信指挥管理系统应能收集辖区内频率资源使用情况数据,可调阅频谱管理中心数据库数据,为通信参谋和通信指挥官制定通信保障方案和计划提供依据,并可进行频率分配和下达频率分配计划及制定联络文件。军事战场上起码存在着3个独立的指挥控制频谱使用单元:武器系统、电子战系统和通信系统。这些系统需要的带宽不断增加。以前共同存在而不相互干扰的系统频谱现在却相互侵占。频谱管理不仅要考虑通信系统的频率共用问题,而且必须考虑与情报/电子战、数据、导航、雷达及传感系统的频谱共用问题。还要考虑复杂设备和系统的电磁辐射影响问题。因而在未来战场上部队更需要整体的频谱规划与管理,必须将频谱管理纳入司令部(一般应由通信指挥部门或通信控制中心负责)的职权范围。而且环境频率在作战环境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作战意图随时进行变化,这就必须进行自动化实时频率管理。

综合网络管理也是通信指挥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是通信部队长官对众多网络实施指挥与控制的网络综合处理与显示中心。通信指挥管理中心或通信指挥控制中心是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高级智能管理机构,网络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通信部门长官提供指挥管理决策与指挥调度服务。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只有专业网络管理和综合网络管理是不完整的,必须加上通信指挥管理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对通信网络综合管理的指挥调度。综合网络管理要随时向通信部门长官汇报情况,通信部门长官通过综合网络管理向各专业网管下达指令。军事上,在总部级、战区级、野战集团军级都可以有综合网络管理,其每级都有相应的通信指挥管理系统(或中心)。每级的综合网络管理都是相应的通信指挥管理系统(或中心)的组成部分。每个综合网络管理之下都有专业网管作支持。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中需研究的主要技术有: ① 多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多网络平台的立体组网技术研究;②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中多种类信息的格式转换及一致性和多种类信息综合处理技术;③ 多通信网的监控信息在地图(底图)和通信网络组织图上的标绘、处理、监视告警实现技术;④ 对多通信网运行状态及主要工作参数信息的格式转换和存储管理技术;⑤ 多网络管理系统中数据库信息格式规范化及其描述和数据一致性技术;⑥ 解决网络设计、运行管理问题新的技术开发方法——通信网规划设计专家系统研究。

3.3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

值得提出的是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问题,系统中软件是核心,系统中硬件成本一降再降,而软件却随着系统功能的增强越来越复杂、庞大,有的软件成本已达到或高于系统总成本的60%~70%。软件质量已成为大型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研制成败的关键。

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主要有:共性应用软件(如文电处理应用软件、数据库处理应用软件、图形图象处理应用软件、安全保密应用软件),专用应用软件(如指挥控制应用软件、通信装备器材处理软件、通信指挥辅助决策软件、通信值班交班处理软件、通信训练软件、通信机要软件等),测试维护软件,操作培训软件等。

4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军事通信与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与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通信系统和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会有更新的技术应用于系统中。

参考文献

浅析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的运用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纤通信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N929.11;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电力通信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和电力安全的可靠支柱。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纤通信技术的优点有很多,而这些优点都适应了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将其应用在电力通信系统中,提升了电力综合通信的能力[1]。所以,将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通信中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我们需要加强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在电力通信中应用光纤技术的重要性

(一)电力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相对复杂

在电力系统的通信中,需要使用的设备有很多,设备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接口和转换的方式,如中继线传输、载波设备等。而且在电力系统中可以使用的通信方式也有很多,这就使电力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变得复杂。

(二)电力通信系统中具有非常强的实时性

电力系统中传输的信息不仅需要继电保护信号和话音信号,还需要电力负荷监测信息和图像以及数字信息,这些信息的量都不是很大,但是要有很强的实时性。

(三)电力通信系统的通信范围非常广

接受电力系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通信较为集中的发电厂和供电局等。所以,电力通信系统的通信范围的面比较广,点比较多,对光纤技术的应用有着迫切性。

(四)电力通信系统对通信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础是电力系统,而其的工作是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在运行电力通信系统时,是需要持续不间断的电力供应的,这就需要电力通信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而符合这种要求的正是光纤通信技术。

(五)为了满足电力通信系统的需求,通信技术要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

电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对很大的范围造成困扰,会导致通信的业务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很多,所以电力通信系统要求通信技术必须具备非常强的抗冲击能力,而光纤技术则由这个优点。

二、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常用光纤

(一)光纤复合地线

光纤大复合地线是指在电力传输线路中的底线需要具有一定的光纤单元,这种光纤单元不仅可以起到地线的作用,还拥有光纤的特点,在使用时具有可靠性而且不需要进行特别的维护[2]。但是光纤复合地线同时还存在着缺点,即需要很大的投资。主要应用在新电路的建立和老电路的更换。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光纤复合地线不仅可以防止输电线路北雷击,还能够在地底传输信息。

(二)光纤复合地线

光纤复合地线是把光纤单元复合在输电线路相线中的一种电力光缆。光纤复合地线有效的利用了电力系统的线路资源,减少了和外界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出现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新型的光缆。光纤相线把架空线路受到限制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使电线避免受到雷击。而且使用光纤复合地线不仅保障了底线以绝缘的方式运行,还节约了电能。

(三)自承式光缆

自承式光缆包括金属自承式光缆和全介质自承式光缆。金属自承式光缆的结构非常的简单,而且制造的成本很低,将其运用在电力系统中不需要考虑将短路电流和热容量等考虑进来,所以金属自承式光缆被应用的非常广泛。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的质量很轻、直径很小,而且是全部绝缘的结构,并且具有稳定的光学性能,在使用时,可以降低停电时的损耗。

三、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光接入网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的网络的发展方向是由软件作为主体的智能化网络,接入网仍以双绞线为主,双绞线的质量和光纤相比较,有着很大的差距。光接入网不仅可以降低维护网络与管理的成本,而且可以新增经济收入,同时还可以建立光透明网络,真正走进的多媒体时代。

(二)新型光纤的使用

随着IP的业务量的增多,电信网络必须向下一代的方向发展,而光纤设施是下一代网络建设的物理基础。传统的单模光纤已经无法满足远距离和高质量的信号传输了,所以开发新型光纤是下一代网络建设的重要要素,和电力系统的发展相关。目前,随着干线网的需求不断提高和城域网快速建立的发展,使得新型的光纤中的非零色散光纤和无水吸收峰光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两种光纤将会在未来的电力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三)光联网

传统的波分复用系统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其灵活性和可靠性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而光联网不仅没有传统的联网的缺点,而且还实现了超大容量的光网络,增加了网络的节点数和网络的范围,并且还加强了网络的透明程度,使得不同系统的不同信号都可以进行有效的连接,增加了网络充足的灵活性。而且光联网实现了网络的快速恢复,恢复时间不是很长,不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坏。由于光联网拥着这么多的优点,和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相符合,所以,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在关联网中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我国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3]。

四、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电力通信的质量和能力。现如今,光纤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的用于有线通讯的广播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推进了电力通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博兴.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2.

[2]杨辉.探讨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7-8.

[3]胡永杰.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6):38-39.

统一通信系统的通信录管理及应用 第12篇

由于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信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管理好通信录, 就建立了一个互相联系的便捷的途径。同时, 通信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每个联系人都有电话、手机、Email、即时通信等多种联系方式, 要同时存储这些联系方式, 通信录的结构自然也就变得更复杂了, 在大中型企业中, 这种通信录管理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文章就大中型企业的通信录如何管理、实时更新、安全保密、方便应用等方面做深入探讨。

1 现状分析

广东电网公司下属十九个地市供电局, 职员工超过十万人, 目前通信录的管理比较局限, 主要有以下的问题:

通信录管理困难:目前单位的通信录以纸介质或OA文本的形式存在, 没有与电话系统直接关联, 不方便管理和使用;更新的及时性不够、周期长、成本高, 而且, 安全保密性不高, 容易丢失。

通信录无法配合电话使用:大部分话机没有完善的通信录管理功能, 拨出时需要在键盘上逐位拨号, 如拨号有误需要挂机———摘机重新逐一拨号, 操作繁琐, 效率不高。由于固定电话的利用率降低, 现有的交换设备利用率降低, 而维护管理的成本却不会降低。

拨号方案复杂:因为通信手段的增多, 省电力公司的交换设备与电力专网、电信、移动、联通均有专线连接, 不同字头的话路需要走不同的路由通道, 增加拨打电话的复杂程度和出错机率。省公司和各地市公司通信录信息互相独立, 需要联系就更困难了。

针对上述问题, 通信运维部门也曾经引入高端智能座机的解决方案, 但也是因为智能座机成本较高, 独立维护成本较高, 不利于大规模推广。通信录维护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广东电网公司自2013年以来, 设计开发并在本单位内部试用了企业统一通信系统———通信易系统, 而通信录作为通信易系统的功能主体, 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2 通信易系统通信录的总体方案

文章针对大中型企业通信录管理问题, 提出了通信易系统通信录管理方案。通信录管理根据通信录不同的性质, 又分为下面几个功能模块:

网内通信录、本地通信录和Out Look、OA等其他接口通信录有机的结合, 灵活而又方便地实现了通信录管理功能。

网内通信录:其实质是单位内统一维护管理的公用通信录, 由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通过通信易服务器集中维护, 所有通信易的用户共同享用这个通信录。网内通信录的数据是通信易客户端连接登录后, 定时监测是否更新, 然后自动下载。出于信息安全考虑, 这个公用的通信录利用了分级别不同访问权限和数据加密的方式。让所有通信易用户能方便地使用这个公用的通信录而又不用担心通信录的信息安全。网内通信录存储在公用的服务器上, 由管理员或授权人员在服务器上维护, 也可以通过WEB方式远程维护。

本地通信录:是由通信易用户自己在个人电脑本地编辑维护的通信录, 这是个性化的数据, 由自己管理维护, 其他通信易的用户无法访问和使用。本地通信录支持标准的VCARD这种手机通用的通信录格式, 可以直接把手机备份出来的VCARD文件直接导入到通信易本地通信录。

Out Look、OA等其他接口通信录:这也是本地自己维护的通信录, 主要是通过微软公司的Out Look等其他第三方应用软件同步日常使用的邮箱地址等信息, 也可以通过这些中间软件, 同步通信易系统和手机上的通信录数据。因为中间软件都是一些非常成熟的软件, 它们同时也支持了绝大部分的手机通信录数据的同步。

上述几个通信录模块的结合, 全方位地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通信录管理的服务, 是单位的公用通信录信息与个人的通信录信息完美结合。文章主要定位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通信录管理系统, 网内通信录模块理所当然地成为通信易系统通信录管理功能的重中之重。

3 网内通信录的组织架构

通信录的组织架构, 决定了通信录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形式和用户界面的表现形式, 是一个系统是否人性化、方便使用的关键所在。通信易根据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电网公司的部门结构, 个性化的定制了通信录的架构。文章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了网内通信录的部门架构。用户可以通过部门架构很直观地找到对应部门的相关人员。图文并茂的操作界面,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 增强系统的易用性。

依照广东电网公司组织管理架构定制网内通信录。网内通信录存于服务器中, 由管理员统一维护管理。服务器支持二级部署, 不同的部门和各地市的供电局可分别部署局部的服务器, 然后再经省局的服务器做统一的管理, 各地市的维护人员可独立维护各自的服务, 又可以做到互相共享。

如上图所见, 可根据实际的情况, 设定多级树状部门结构, 可层层展开, 方便地找到需要查找的人员的信息, 同时, 也采用了姓氏列表, 拼音、首字母和号码模糊查找等多种方便快捷的查找方式。

通信易的网内通信录还考虑到一些比如政府机关等单位, 通信录的显示顺序除了按姓名排序外, 还需要按职位的重要程度等因素排序, 允许给每条通信录记录定义排列的序号。在同一个部门内, 序号越小的通信录记录排在前面, 相同序号的记录再按姓名排序。

主要的实现方法是在数据库定义了可嵌套的部门结构表。数据表的主要结构如下:

每个部门的数据在数据库里是一条记录, 有唯一的部门ID (不为0) , 同时也包含了所属的上一级部门的部门ID--父部门ID, 如果父部门ID为0, 则这个部门是顶级的部门。这样可以做到无限级的多层部门嵌套。

通信录记录的主要数据结构如下:

在实际应用中, 同一个员工的不同电话号码信息可有不同的被访问权限, 比如某领导的办公电话的被访权限可以低一些, 他的手机号码的被访问权限可以高一些,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到领导更私密的信息。

4 通信易系统通信录的等级权限

网内通信录包括系统内所有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 但某些号码或者记录只能对部分人可见, 文章采用权限等级方式可解决此问题。

根据前述的网内通信录的组织架构, 网内通信录都有一个被访问的级别, 使用网内通信录的用户需要通过一个由管理员分配的帐号连接登录到通信易服务器, 才能根据该帐号所属的部门和访问级别去访问网内通信录的数据。

某个帐号是否可以查看某个记录或者某个号码, 根据以下规则来判断:

首先, 账号登录后, 默认是只能访问本部门的通信录。通信录所属的各层部门, 联系人, 电话号码均有一个被访问权限, 这个号码的最后的被访问权限取这些权限的最小值, 再跟登录帐号的访问权限比较, 当帐号的访问权限大于或等于这个最小值, 才能访问, 否则不能访问。

其次, 不同的部门是可以通过管理员授权访问的, 账号权限大于或等于记录权限, 记录信息可以看;记录信息可以看的前提下, 账号权限大于或等于号码权限, 号码信息可以看到。

5 通信易系统通信录的安全保密

网内通信录包含系统内各个部门的办公电话、家庭电话、私人手机等信息, 仅限于内部使用, 不允许导出流传。因此, 需要对公共通信录的电话号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首先, 通信录数据采用SQLServer数据库进行存储, SQLServer数据库本身有一系列的安全机制, 不会轻易泄密。

其次, 用于描述电话号码等信息输入到数据后, 都用特定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不会用明文的形式暴露出来。客户端软件通过授权后才能下载权限内的号码信息, 然后进行解密处理。

再次, 电话号码信息不会长期保存在客户端, 当登录不上服务器, 或取不到授权信息, 将删除之前下载的所有号码信息, 为信息安全再做多重保障。

6 通信易系统通信录的便捷应用

通信录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便捷的使用, 方便应用也是文章所主要关心的重点之一。通信易系统通过把通信录与固话座机紧密结合, 实现了以下的主要功能:

(1) 通信录查询和拨号

使用人在个人的办公电脑安装客户端即可以访问公共通信录, 根据登录者的部门和权限差异所访问的通信录内容各不相同。网内通信录与个人通信录, Outlook通信录统一整合使用, 使用人可通过部门、姓名、号码等多种方式查找, 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姓氏序列查找, 以便快速定位到需要找的人名/电话。双击通信录中的号码, 平台即可自动拨号, 此时拿起话筒即可通话, 操作简单快捷。

(2) 拨号方案

支持多组拨号方案。拨号方案即根据拨出的不同号码类型、不同的号码长度、不同的号码字头, 平台拨号时自动增加不同的字冠, 使拨出的电话归属不同的路由通道, 无需人工干预。

(3) 通信录系统与现有各系统的配合

办公电脑:来电能弹出丰富的来电信息, 能管理拨出、已接、未接、拒接的所有电话记录, 能通过屏幕取号拨出电话。

程控交换:通过通信易USB硬件接口将固定电话连接到办公电脑后, 办公电脑上可以实时显示电话线路状态。

(4) 其他功能:通信易系统把通信录的应用与短信、即时通信、文件传输等多种通信功能统一整合。

7 通信易系统通信录的更新管理

通信录的更新维护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 通信易系统网内通信录尽量简化了维护的工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提供WEB方式的远程操作, 管理员可在网内的任何办公电脑上进行通信录的维护;

(2) 提供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 很多复杂的逻辑, 通过简单的勾选就可以实现;

(3) 提供方便的数据备份与恢复, 批量导入导出功能, 直接支持Excel电子表格, 简化管理员的工作;

(4) 通过用户终端提供通信录更新申报功能, 使用者可提出修改申报, 管理员只需核实确认即可自动更新到通信录中;

(5) 支持通信录服务器多级部署, 下属机构的通信录更新后, 可自动同步到总公司通信录中去。

8 结束语

通信录是现代通信中很小的一部分, 但统一通信系统是否方便实用, 通信录作为最上层的界面, 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操作感受, 在统一通信系统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好的通信录应用, 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 特别在生产调度、应急事件中, 好的通信录还能帮助调度指挥员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得到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文章以大中型企业的通信录管理为例, 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设计理念, 如果需要付诸应用, 还需要在很多细节环节细化, 希望文章能对通信录的设计开发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通信录在统一通信系统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均建立了语音交换网络, 办公OA系统, MIS系统, 办公协同系统等, 各大运营商也针对各种通信和信息的需求, 推出了各种方便实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文章首先提起大家对通信录管理的重视, 然后基于广东电网公司统一通信系统通信录的设计思路和原理, 就大中型企业通信录管理问题, 分别在通信录架构、如何安全保密、如何便捷应用、如何便于维护等方面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对通信录系统设计开发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一篇:居民出行下一篇:IT项目团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