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教育范文

2024-05-26

大班幼儿教育范文(精选12篇)

大班幼儿教育 第1篇

首先, 对于幼儿能力较强, 已基本具备较好行为习惯的, 在教育时, 我以此为典范利用公众活动对其好的行为习惯, 进行讲评、鼓励给予充分肯定,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使之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 激发幼儿荣誉感, 促其更加进步。

其次, 对于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现出聪明、灵活、能力发展水平均衡的幼儿, 给予其正面的引导。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有其幼稚、顽皮的一面, 如:我班的申大卫小朋友, 他聪明、活泼, 各方面能力很强, 但很调皮。有一次, 他很喜欢一个小女孩手中的小汽车橡皮擦, 就不管三七二十一, 冲过去抢了过来。我当时没有批评他, 而是走过去采取正面指出的方法。我说:“你这样做很不对!想要别人的玩具要和小朋友去借, 也可以协商一起去分享, 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帮助, 你今天这样做老师很不高兴”。他看见我非常认真严肃, 难为情地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 我把橡皮擦还给她”。他马上还给了小女孩, 又说:“你还生我气吗”?我想了想说:“我相信你, 一定能改正错误, 今后如果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那我就不生气, 我们还像以前一样是好朋友, 好吗”?他听了很高兴, 伸出小手和我拉勾。后来, 他果然再没犯类似的错误。

再次, 对于幼儿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 没有主见、听别人指使的, 对待这种幼儿我认为最可行的教育就是采用榜样示范法。有一次, 我班郝宇轩小朋友把上厕所的小朋友堵在厕所里不让出来, 经调查, 是受另一名小朋友指使的, 于是, 在集体活动时, 我讲了一个主人公非常热心、关心别人的故事给幼儿听, 讲完后, 我有意请这两名小朋友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几个问题, 他们的脸马上红了。回答中他们说道:“应该向主人公那样关心别人, 别人说的话都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对是错”。对此事, 全班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从而强化了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的认识。

最后, 还有一种是能力水平低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 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 效果可大有提高。如:有的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 总是乱拖乱摔小椅子、乱敲打桌子, 并在集体活动时不认真听讲。对此, 我连续几次召集幼儿在旁边站着, 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一片狼藉后, 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许多道理。通过讨论, 小朋友们一致认识到不该这样做, 尤其让有这些习惯的小朋友都说了说, 他们表示今后要爱惜桌椅和室内玩具等其他财产。经过几次有针对性的讨论, 几乎没有小朋友再乱摔椅子、玩具的现象了, 并且每次自由活动后都争着帮老师整理活动室, 常规教育效果也自然好多了。

另外, 我还优化教育环境, 把德育教育渗透在环境创设的每个环节中。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 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的。为此, 我们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教师们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 考虑大班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 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在我们幼儿园, 教学楼一楼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 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 悬挂着富有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和京剧脸谱, 楼梯口张贴着遵守规则的各种标志, 每个活动室门口展示的是孩子们设计的画。环境作为一种工具, 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 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 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 “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 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 熟悉了可爱的家乡, 熟悉了伟大的祖国, 了解了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 从而自然地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大班教师与幼儿用灵巧的手, 剪出各种图案、窗花, 制作宫灯, 体验了民间文化带给大家的乐趣。

以上是我在实施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以上各类情况的教育, 还必须有家长的密切配合, 好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 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的教育和培养。还是那句老话:“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一方面, 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 就必然形成坏习惯, 坏习惯形成了, 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 在孩子小时候加强德育教育, 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 越是懂礼仪的孩子, 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 因为他们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摘要:俗话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 受不同环境的影响, 其性格、行为习惯各不相同, 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 所以实施德育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去引导、培养、强化。

大班幼儿教育 第2篇

察案例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汤阴县瓦岗乡中心幼儿园

王晓芳

我们班有一个叫李厚翔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李厚翔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

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李厚翔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李厚翔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李厚翔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李厚翔。”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李厚翔说道:“李厚翔,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李厚翔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

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李厚翔,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李厚翔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李厚翔“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李厚翔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李厚翔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

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李厚翔,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李厚翔”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李厚翔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李厚翔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李厚翔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李厚翔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李厚翔的消极

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李厚翔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李厚翔,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李厚翔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李厚翔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李厚翔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李厚翔的特点

从李厚翔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李厚翔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李厚翔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李厚翔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李厚翔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助李厚翔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李厚翔的举动,同时对于李厚翔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李厚翔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李厚翔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对于李厚翔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李厚翔,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在这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意义了。

教师要有耐心,李厚翔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李厚翔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李厚翔,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李厚翔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李厚翔

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李厚翔,在李厚翔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李厚翔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

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幼儿园大班家园案例

家园案例:

特别的爱给与特别的他

一、案例现象

罗成小朋友是我班这中途新来的小朋友,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黝黑的肤色,矮小的个头给人一种胆小,腼腆的感觉。但接下来他的表现却令我感到有些失望:

观察一:离园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跑出进教室,把爸爸妈妈扔在身后;自由活动时他会在教室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有时还会装在兜里带回去;户外活动时,他总是喜欢和小朋友追逐打闹„„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我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报纸乱涂乱画,有时还会画在桌子上甚至手上。

观察三:罗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

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知道”。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强。由于罗成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进入大班,加上对幼儿园环境的不熟悉,所以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积木弄坏,带回去。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束较严,并且缺少沟通。由于罗成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就将他暴打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而这种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这样 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他、宽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罗成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马思婷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画画的时候,孩子绘画能力差,我就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罗成对小汽车、手枪等玩具特别感兴趣,根据他的特点,在区角活动时我准备了许多有关这样的图画,让他学着画,他十分感兴趣。每次我都将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表扬他画得越来越好了。另外,自由幼儿园活动时,与他多交流,多讲道理,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罗成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

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户外活动中,把他带在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小朋友的活动,一些运动器械的名称,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

两个月来,罗成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能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勾画,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这些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平时的细心与关注,更离不开家园共育。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案例

年龄:大班

发生背景:上数学课做练习后请孩子们交流答案。

案例过程:

小朋友们都认真地完成练习题,我说:“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答案。”大家都积极地举手。激动的孩子手举得老高,生怕老师看不见。还有的孩子边举手边把答案报了出来。于是我

请他来说说他的答案。有些孩子仍举着小手,有些孩子发现老师没请他,可惜地放下了手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了起来。

案例分析:

大班孩子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我看到他们积极踊跃发言时我都忍不住想给每个孩子回答的机会,但是毕竟是没有那么多的机会的,那么如何才能在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下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地乐趣呢?

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明确谁能够发言。

当我看见小朋友们自己站起来把答案说出来时,我就会说:“老师喜欢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哦!”这样的话能够让孩子明白在上课时想要发言就必须得要举手,不举手就不可以发言。

其次,我觉得老师要规范举手的方式。

举手并不是随便爱怎么举就怎么

举。当我发现有孩子因为迫不及待而站起来时,我会提醒他们:“老师喜欢这样举手的孩子哦!”并且做出一个标准的举手动作,让孩子明确光举手还不行,还得好好地举。

最后,我觉得老师要让孩子学会倾听。

孩子们爱说这是好事,但需要让他们在懂得倾听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是一种基本的礼貌。我们的孩子不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还不高,一旦他们“闲”下来,那么嘴巴就管不好了,所以老师要让孩子有事可做。我会让孩子听好起来回答问题的同伴的回答,在答完后我就会问:“你们同意吗?”“做对的举手!表扬最对的小朋友”如果孩子认真听了就会给出一个反馈,这样我也可以了解到其他孩子做对了吗?对其作出评价。幼儿园大班生活案例

五月个案

来自家长们的提醒

邱艳

案例: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早上入园时常听到有些家长说:“老师,让我们家宝贝多喝点水。”其实,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更何况现在天气热了,我们也增加了让孩子喝水的次数了。由于家长们的时常提醒,我就更仔细地观察孩子们喝水的情况:我发现有的孩子每次喝水只倒一点点,一两口就喝完了;有的孩子虽然倒了大半杯,可是只喝了几口就把水全倒掉了,当然也有喝得比较好的。我发现基本上孩子们都喜欢倒水,但喝水却被他们忽略了。

反思:

这时,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虽然根据天气我们适当的增加孩子喝水的次数了,虽然我们口头上常常提醒孩子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水资源,可是每次孩子真正喝了多少水却被我忽略了。于是,每次喝水时我都站在边上观察,尽量提醒孩子全

部喝完,并再次强调“喝多少,倒多少,全部喝完不浪费。”

同时,我还利用班级中的植物角,提醒孩子们自己喝水时,别忘了给小植物们也喝点水,来提高幼儿喝水的兴趣。当然,这个环节老师一定要在旁边指导,可不能让植物喝得太多了。这里也教育了孩子们要及时补充水份,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适量的水。

大班幼儿说谎行为研究 第3篇

大班幼儿的说谎行为可以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无意说谎是指幼儿并不是要有意骗人,也不是出于某种目的说谎。有意说谎是指幼儿有说谎的动机,并且也能意识到自己在说谎。

1.无意说谎的表现

(1)开心、自我满足型

有些大班幼儿在说谎时会表现出开心、自我满足的状态,有的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说谎。

例1.星期一上课时,老师问班里的幼儿周末都干了什么,星星举手回答说:“星期六爸爸带我去了动物园。”这时,欢欢也举手说:“我爸爸也带我去了动物园。”于是几乎全班的幼儿都举手说着他们去了动物园。

(2)无所谓型

一些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养成了随随便便就说谎的不良习惯,他们可能一出口就是谎话。随之表现出来的是无所谓的状态,没有特别明显的情绪。

例2.天天是个调皮的男孩子,一天下午,在教室去室外散步的路上,经过玩沙池时,天天故意使劲去踩,鞋子和裤子上都粘满了灰。老师看见了问他为什么去踩,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没有踩啊,我也不知道沙子怎么跑到我的脚上了。”

2.有意说谎的表现

(1)害羞、紧张型

幼儿表现出的害羞和紧张的情绪一般都是在有意说谎时产生的,他们既有某些不得不说谎的原因,又意识到自己在说谎,从而产生矛盾的心理,表现出害羞和紧张的状态。

例3.涵涵是一个比较文静容易害羞的小女孩,前两天没来学校。这天早上,涵涵像往常一样进教室,但是哭得很委屈。妈妈对老师说早晨涵涵说肚子疼就带她去了医院,可是医生说没事就带她来幼儿园了。妈妈走后,老师拉过涵涵,问她:“涵涵,你肚子不舒服吗?”她摇了摇头。老师又问:“为什么你不想上幼儿园呢?”她害羞地的笑了笑,低下了头。

(2)害怕、恐惧型

幼儿有意说谎时,除了害羞和紧张外,还有可能因为某些心理原因而表现出害怕、恐惧等情绪。

例4.一天中午,小朋友都在安静地吃午餐,突然 “啪”的一声响伴随着一声大哭。于是闹闹伤心地哭了,而旁边的童童从桌子底下钻出来,一手捂着额头,一手指着闹闹也哭起来了。童童说:“闹闹踢我这儿。”说完又指指自己的额头。这时旁边的幼儿说道:“不是这样的。”闹闹也说:“我没有踢他,是他拉我椅子,我就摔倒了”。老师仔细一问,闹闹被童童一拉,摔了个仰朝天,童童却先说了闹闹的不是。

二、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

根据大班幼儿说谎行为的类型来看,说谎行为的产生原因也可分为无意说谎的原因和有意说谎的原因。

1.无意说谎的原因

(1)流露、掩饰或克制愿望

大班幼儿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从例1中可以看出,这种谎话恰恰反映了幼儿想去动物园的愿望,他们并非真想说谎骗人。幼儿口中往往说的“我有”或“我已玩过”等等,常常不仅是在流露愿望,而且也是在掩饰愿望和克制愿望。

(2)过剩的自信心

某些情况下,大班幼儿过剩的自信心导致了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积极性高,会不切实际地说大话,类似“吹牛”,在从众心理的催化下,幼儿都想表现自己,从而让老师觉得他是最棒的,这也同样促成了幼儿的无意说谎。

(3)较低的认知水平

例2中,由于大班幼儿较低的认知水平,天天的这种行为已经是一种习惯,他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还可以说其他的理由,所以就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对大人的责问一概都以“不知道”,“不是我”,“我没有”等来回答,他觉得这是最简单方便的答案。

2.有意说谎的原因

(1)逃避事情

例3中,涵涵因为不想上幼儿园而和妈妈说谎说肚子疼,妈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在说谎,而在老师面前,涵涵得知自己说谎被发现后就表现出害羞的情绪。幼儿有时候也会因为不想吃饭或是不想做某些事情而找各种借口或理由,他们有意说谎的原因往往就是为了逃避。

(2)推卸责任、博取同情心

在例4中,悦悦说谎的原因为了推脱责任、博取同情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有时候家里刚买回来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看一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弄坏东西。这时由于幼儿内心紧张的情绪而开始说谎。幼儿有时为了躲避老师或者家长的责备就会不自觉地出现有意说谎。

(3)其他原因

除了分析案例得出的这些原因外,从生活中不难发现教师、父母的教育不当也会造成幼儿的有意说谎。大班幼儿的模仿能力性很强,成人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三、改善幼儿说谎行为的教育对策

1.重视幼儿的说谎行为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说谎行为,学会抓住幼儿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幼儿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

此外,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幼儿有意说谎时所出现的认知与情绪表示会泄露说谎的线索,从而出现更多的停顿和言语错误或表示。假如任其说谎,以后幼儿的说谎水平会逐渐提高

2.信任幼儿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爱幼儿就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并向其说明“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改正”,让幼儿感到改正了说谎的缺点依然能得到教师的信任。

3.学会引导幼儿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社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老实守信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给其他幼儿好的影响。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4篇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处世哲学, 是一门爱的教育与情商教育的结合。感恩教育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又容纳了西方的感恩教育。中国人都知道“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懂得感恩的具体体现。

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学会感恩有助于分辨是非, 懂得生活中的真善美。现在的孩子, 多半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父母对孩子的过于宠爱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孩子不懂得心疼、体贴父母。再加上, 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腐蚀着孩子心灵的腐朽落后的思想, 以及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 直接影响着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的一味索取让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 人心开始变得冷漠与自私。因此,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更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更好地回报社会。

感恩之心不仅是一种优良品德, 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与自立意识, 它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存于世必备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孝心作为感恩教育的先导, 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 某种程度上也是培养孩子孝顺父母、孝敬老人之心。让孩子学会感恩, 有助于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们的品质, 健全自身的人格, 身心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大班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 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 父母缺乏对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大班孩子来说, 比起小班与中班的孩子, 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有些父母在家中对孩子过于宠爱, 孩子在家里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 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 从来不知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孝敬父母。而父母因为溺爱孩子, 对感恩的教育也不加重视。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 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力满足, 从来不去研究是否正确与合理。还有一些家长, 对孩子则采取暴力教育, 在孩子的管教过程中, 孩子若是稍有不令父母满意的行为, 父母便对其打或骂, 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父母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爱的孩子, 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冷漠与麻木, 感恩之心就更难培养了。

(二)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

当今社会, 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师还是父母, 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侧重在智力教育方面, 家长与教师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的开发。不管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 还是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偏向于书本知识的充实与拓展, 而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却不加重视, 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 根本就从来没有涉及感恩教育, 因此, 孩子的感恩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 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 导致幼儿从小就缺乏关爱他人与孝顺父母之心。

(三) 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

此外, 社会在感恩教育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影响着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来自家庭与幼儿园的原因以外, 社会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但是, 由于当今整个社会风气对感恩教育不是很重视, 直接导致了社会关于感恩教育的缺乏。

三、大班感恩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 家长的言传身教

感恩教育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孩子在家里的时候,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父母自身要做到孝顺老人、关心他人, 只有父母自身做到这些了, 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树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从而逐渐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成长。例如, 家里有老人的情况下, 父母要自身做好表率, 好好孝敬老人, 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 慢慢会将孝顺老人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与本能牢记在心, 从而逐渐懂得感恩。

(二) 教师的表率和教育智慧

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时间以外, 另外的时间多半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 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眼中, 教师的地位是很神圣的, 他们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因此, 在大班幼儿的学习过程中, 他们更愿意去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动作。因此, 教师在日程的生活与学习中, 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时刻表现出关心与爱护, 让孩子对教师的这种关心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 从而学会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另外, 教师还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 以活动的多样性去引导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感恩他人, 收集一些如乌鸦反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 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树立一种感恩意识。

(三) 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

要想改进当前大班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方式, 除了确保家长正确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的表率引导作用以外, 还需加强家长、幼儿园与社会的三方面的合作, 从而确保大班幼儿感恩教育的顺利实现。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只能作为他们受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毕竟幼儿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来自家庭的父母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让他们整天面对父母的冷漠与自私, 长时间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 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变得自私、麻木。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 父母重视的都只是孩子的智力教育, 对孩子的感恩品德的教育却不太看重。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作用, 通过三方的通力合作, 共同实现对孩子感恩等优良品德的教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离不开父母的正确教育与引导, 父母在关心老人方面若是为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的话, 孩子也会懂得关心老人、照顾老人、孝顺老人。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才能更好地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 在加强家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情况下, 还需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作用, 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 将这种思想深入人心, 让孩子时刻生活在充满关爱与感恩的环境之中, 从而将感恩变为自己的一种本能、一种“随身携带”的优良品质, 伴随自己的一路成长。

通过关于大班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我们了解到要加强幼儿感恩教育, 必须从家长、教师与社会三方面入手。只有三方面同时起作用, 幼儿的感恩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相信通过以上分析, 能够为改善当前大班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摘要: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德, 既是一种生活态度, 同时又是一种美德, 它应该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修养。因此, 懂得感恩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孩子更要学会“感恩”。当今的孩子, 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 心中只有自己。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幼儿园大班中的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

关键词: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伟云, 吴文刚.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J].韶关学院学报, 2008 (11) :163-166.

[2]丁卓波.让爱与孩子一起成长——大班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 2012 (8) :147-148.

[3]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4]梁涛.试论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6 (3) .

大班幼儿教育笔记 第5篇

孩子们在离园前看了“密室大挑战”,是教幼儿动一动身体的节目,孩子们很感兴趣,“动一动”的欲望越发强烈。离园的幼儿都陆续被家长接走了。只余下了美术班的幼儿,他们显然受了“动一动”节目的影响,不能安静下来,我想这是孩子的特点,就让他们再开心一会儿吧。几分钟后,该送他们去美术班学画画了。我带队,八个孩子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飞到我身边,整好队,他们还是不能平静下来,往楼道里走,他们更是开心,无顾忌地跺起脚来!“咚咚咚”的,声音很吵。我说:“咱们不跺脚了,安静地走!”一两名幼儿听了我的话,多数幼儿还是嘴上吵着,跺着脚。我想,这样的状态和情绪不利于他们美术的学习,还有可能进教室后影响到其他幼儿。我就用命令的口吻说:“都不许跺脚了!”几个男孩的情绪还比较高涨,我的命令效果不明显。

我忽然想到最近教孩子们的一首歌《小鼓响咚咚》,在课上我们还进行表演唱,效果很好。于是我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哎呦呦,这不行!然后更小声地唱:“妹妹睡在小床中,”逐渐用更轻地声音唱:“我说小鼓别响了。”他们特别小声地附和我:“小鼓说声懂、懂、懂”他们唱的时候声音很小,而且走路变得蹑手蹑脚的,就像小花猫一样。哈哈!目的达到了。到教室了,孩子们轻声的和我说:“马老师再见,看到他们如此懂事,我很高兴!

幼儿在被高涨的情绪包围时很难一下子平静下来,用强制手段不是好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教师在幼儿情绪难以控制时,也容易使自己的情绪同样高涨,不易自控,容易冲动,这时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平时什么情况下幼儿能平复情绪,稳定情绪,及时进行调整、应用以取得双赢效果。

大班幼儿家庭数学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第6篇

一、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本问卷调査,随机抽取宿州市5所幼儿园的300名大班幼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因在实际操作中,直接把问卷发放给家长有些困难,调査采取委托老师把问卷发放给家长,家长把填好的问卷再交给老师。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为256份,回收率为85.3%,剔除17份未完全作答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共239份,合格率为79.7%。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家长对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视度。

从图1可见,20.9%(50人)的家长觉得大班幼儿的家庭数学教育非常重要,有71.1%的家长认为重要,6.3%(15人)的家长对幼儿家庭数学教育的认识不确定,仅有4人认为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可见,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大班幼儿家庭中的数学教育还是重要的。有60%大班幼儿家长表示只是偶尔在家与孩子开展数学活动,另有37.9%的家长表示经常与孩子在家开展数学活动,有5位家长从不与孩子在家开展数学活动,占调查人数2.1%。以上数据说明,虽然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家庭中的数学教育是重要的,但是常与孩子在家开展数学活动的家长还是只占少数。

2.家长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把握度。

由调查可知:家长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认识参差不齐,对幼儿数学学习特点把握度较好的(非常了解)较少,仅占到调查人数的1.26%(3人),而比较了解的也只有16.7%,略有了解的所占比重较大,约占到60.3%(144人),很不了解的有21.8%(52人)。说明现在家长大部分对于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特点了解得不够。除此之外,调查还显示,家长对于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认识度和了解度也不够,只有12%的家长对学习内容非常了解或较了解,其他家长不知该如何去引导幼儿学习,对内容把握度很差。

3.家庭教育资源及教学方法的开发度。

从图3可知:家长对于家庭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学资源的认识度都明显高于其实际的使用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家长对于玩具的认识最为充分,65%的家长认为在数学教育方面玩具是可用的教学资源,但实际使用度仅占50%;在实际使用中,对数学教材利用最充分,实际使用度达到58%,大多数家长主要通过家庭作业完成这一过程。在教学方法上,有69%的家长多采用口头回答或书写的方式,通过做游戏启发式的教学相对较少。

4.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家园合作的表现度。

图4主要分析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期望度,从图中可看出,大部分的家长还是期望与幼儿合作交流共同开发幼儿数学兴趣,其中非常迫切的占12%,比较迫切的占41%;表示一般的占42%,虽然不强烈要求,但也不排斥;不太迫切和非常不迫切的较少,仅占到5%左右,说明现在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而对于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家长基本能采纳幼儿园制定的计划。

三、大班幼儿家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家长现在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都比较关注,重视程度较高,但由于家长本身认识的差异,在教学方法、家园合作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家庭数学学习的特点把握度偏低。家长对教育学习特点的把握是合理高效提出学习任务的基本前提,在调查中显示80%以上的家长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特点不太了解。这一方面是家长不了解幼儿本身成长发展的特点,不知道在这一阶段幼儿主要应该学习什么东西,导致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另外,要把握学习特点还应重视个体发展特点和差异,不同孩子成长环境不同,认识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这一点家长应该最清楚。

多数家长对教学内容了解得不够。由上述调查可见,多数家长不太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对内容广度的认识不够,有些家长只知道让孩子进行数学加减运算,其实这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多方面训练,如图形认识、简单推理、发现事物等,主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就是对内容的深度了解不够,给幼儿出一些不合适的数学问题,太简单不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太难家长又会埋怨孩子不会。所以,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培养幼儿数学思维逻辑非常重要。

家长对数学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开发较欠缺。从调查中显示,多数家长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书籍进行数学教育,而对于其他生活情景教育和游戏教育不多。其实家长应该创设生活情景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感觉到处处有数学,培养其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幼儿最容易最愿意接受的。

有些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表现不积极。研究显示,虽然多数家长对于家园合作期望很高,但是实际行动欠主动,主要由于多数家长对于幼儿的数学教育缺乏自信,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认为老师很权威,自己能做的就是嘱咐老师多照顾孩子;但是现在的幼儿教育还是以集体教育为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所以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补充,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幼儿教育,家长虽然重视度较高,但是其对幼儿数学的学习特点、学习内容、教育资源的开发及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笔者就幼儿数学教育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家长要充分认识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科学准确地引导幼儿学习的兴趣;第二,家长要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特点,对其内容有正确认识,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第三,家长要多进行生活情景教育,这种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生活中学习;第四,家长应主动与幼儿园配合交流,学习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幼儿创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培养初探 第7篇

一、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自身欠缺对幼儿自主能力培养的意识

在对幼儿教师的考察中发现,教师们几乎对“如何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这一问题中,仍存在诸多盲点,虽然都具有积极向上要培养幼儿自主能力方面的意识特点,但在实际过程中,都停留在“认识不到位,实践不到家”的意识阶段,尚未能够应用于现实教学的过程中去。并且,推卸责任是大多数教师存在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幼儿的自主能力较差的这一问题上,应将家长教育幼儿的责任放在第一位,其次便是教师。

2. 家长自身欠缺对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

家长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方面上。家长是孩子一生中第一任人生导师,同时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人生标杆。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是身体与思想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在孩子的这一重要时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如今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够与孩子的思想同步,观念意识老化,从而无法掌握孩子们在这一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和思想水平。继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心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将关注点一味地放在了培养孩子智力知识水平上,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共同发展。

3. 缺少专注分析探究幼儿心理的教师

专注分析探究幼儿心理的教师,是当今幼儿教学中空缺且急需填补的一个职位。因为当前通过观察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来看的话,一般处于对幼儿心理认识较浅的阶段,只有专门进行研究分析幼儿心理的教师,才能够积极有效地保证将幼儿的自主能力培养的更加到位。

二、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培养的对策

1. 协助幼儿磨练刚强的意志

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说,幼儿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基本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和变化。教师还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正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才能达到真正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计划各种活动,而后给幼儿们提供充分自主选择、自主学会解决问题。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尚处于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人生会面临诸多挫折,幼儿们只有在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才能够具备刚强的意志力,以积极地面对各种人生的困难。而幼儿教师,应鼓励帮助幼儿积极面对各种困难,解决困难,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主能力,使幼儿具备坚强的意志力。

2. 引领幼儿学会解决问题

提升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要跟随幼儿的天性走,在2 ~ 5岁这个年龄段里,幼儿的思想本就应该天马行空,他认为月亮是圆的那就是圆的,等他发现变弯的时候,他就会来问你: “老师。月亮为什么变弯了呢?”那这便是他自己探索发现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幼儿们月亮就是弯的或者圆的。相比较来说,前者的方法,对幼儿智力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发展效果更好。教师在对幼儿的教学过程中,传授好教材上的内容只是一方面,教材上的内容通常是浅显易懂的,最主要的,反而是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对课本知识的延伸性,从道德方面以及人生发展方面来说,引领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对幼儿的人生成长至关重要。“三岁定八十”虽是句俗语,但既已成俗语,必有其出处。而且,幼儿正在人生成长阶段,接受能力也是最强的时候,所以,引领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刻不容缓。

3. 实行家庭的共同教育

若要培养幼儿自主能力,首先应重视家庭的共同教育。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人生标杆。家长作为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应给幼儿做个好榜样,积极对幼儿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教师应积极与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跟家长进行沟通,从而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提升家长对幼儿自主能力培养教育的认识水平。虽然目前诸多家长对幼儿的自主能力培养教育方面都处于一种浅显的认识阶段,但在教师和学校方面,可以为家长们开设集体的指导教育答疑解惑课堂,必要时学校可以组织多次讲座,对家长进行思想引导教育,从而能够使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另外,学校通过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一些正反案例进行实例探究,使家长提高对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认识,继而得到一些启发,提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积极性。

三、结语

大班幼儿折纸教学之浅见 第8篇

关键词:折纸教学,折纸兴趣,折纸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儿童美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孩子对美术手工活动有着极大的积极性, 其中折纸深受孩子的喜爱。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有着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还锻炼了手眼协调、手脑并用的能力, 发展了手部肌肉。但折纸活动也是有挑战性的美工活动, 带有情绪色彩, 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 这种兴趣容易转移, 也易于波动。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机械地模仿成人的去折叠, 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将幼儿原有的兴趣导向内化, 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艺术活动的推动力, 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呢?

一、良好的环境, 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在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环境安全的情况下, 才会自主、大胆地去探究。所以, 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 让他们能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 充分展开自己想要的形象, 能够与同伴进行体验交流, 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 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创造。

1.物质环境。利用折纸作品丰富活动室, 吸引幼儿, 给幼儿视觉的感知和刺激, 激发幼儿学折纸的兴趣。如在主题墙布置中, 用手工折叠出来的不同形状、大小的鱼, 形成海底世界;在“我的动物朋友”主题墙中, 有折纸作品展翅飞翔的小鸟、奔驰的马儿、可爱的小兔、惟妙惟肖的啄木鸟等。幼儿置身于一幅幅鲜艳而美丽的画面中, 萌发了对折纸创造的兴趣, 折纸的欲望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 材料是幼儿动手制作的物资条件, 在美工区中张贴折纸作品的分解步骤图、色彩各异的纸、半成品材料、辅助材料等, 要将这些材料和工具放置在幼儿便于取放的地方。

2.精神环境。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一个宽容的和接纳的外在环境, 有助于幼儿的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育。对于折纸活动能力落后的的幼儿, 教师要给予信任、宽容与关爱, 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必要时可适当放低标准。如只要他能将基础步骤完整地折叠出来就可以了, 其他的由老师或请能力强的幼儿当小老师协助完成。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对折纸的兴趣, 而不是意味着增加负担。同时, 发现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 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共同发展, 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童趣的语言, 调动幼儿折纸的积极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 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在折纸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在活动的本身, 使他们更愿意融入到活动的氛围中。

大班的孩子虽然手眼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了, 但对于边对边、角对角、两边向中心线折等这些折纸术语很难掌握。在折纸过程中, 老师虽不停地强调, 但幼儿总会出现边角对不齐的情况, 折出来的作品会不平整、不漂亮, 幼儿的热情和兴趣就会逐渐减弱。为此, 我们将几种基本的折叠方法变成更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如对于边对边说成“两条直线抱一抱”, 角与角对折说成“两个角弟弟碰一碰”, 反面折说成“向后转”, 向下折说成“弯弯腰”, 两边向中心线折说成“拥抱中心线妈妈”等。幼儿听到语言指令后, 很快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兴趣高涨, 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多种方法, 帮助幼儿提高折纸能力

学折纸有了一定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技能的习得也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幼儿提高自学能力, 摆脱对老师的依赖, 我们在活动室内张贴不同颜色的折叠符号, 有意识地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折叠符号, 如折叠线、正折、反折、撑开后压、反转等, 让幼儿自我反复练习,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当幼儿认识理解了折叠符号以后, 我们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分析折纸步骤图。教师选用比幼儿的纸大3倍的彩色纸, 先把作品一次性地完整示范一遍, 然后分步骤示范。对于折纸过程中的难点或重点, 适当增加示范次数, 讲清折的部位、折痕的长短、中心点的位置及各部分的比例, 并利用PPT循环演示, 既保证幼儿能圆满完成作品, 又培养了观察力、注意力和认真做事的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时在教孩子折纸的过程中, 通常是教师折叠一下, 孩子“依葫芦画瓢”学着折叠一下, 这种方法虽能让幼儿掌握折叠的方法, 但消减了孩子自我探索学习折叠方法的能力及体会成功的乐趣。为此, 我们就在平时把折叠好的一些作品作为孩子的奖励, 让他们拿着这些作品自己去按顺序一折一步的打开, 从中找到是按什么顺序折叠的, 然后再一点点的摸索还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游戏, 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的潜能,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快乐轻松的折纸氛围, 使折纸活动从单一的教学模式获得转变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让幼儿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不清的问题, 共同发表意见, 商讨补充, 最后达成共识。幼儿在这样的讨论、相互学习和交流中, 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 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 逐渐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只有家园同步教育, 孩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折纸的目的及幼儿园折纸的教学内容, 请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折纸。如在家让孩子当小老师, 向孩子学习折纸的方法, 这样既能巩固折纸的技能, 又增进了家庭亲情。幼儿园家园联系栏里张贴一周学习折纸内容的步骤图, 便于家长回家有效地辅导孩子。在每班的活动室的主题墙上布置“秀一秀”版块, 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墙上, 注明家长与孩子的名字, 这样不仅使幼儿在折纸中获得了自信心、满足感, 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四、各领域相互渗透, 发展幼儿的折纸创造力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迅速的时期, 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充满着对丰富多彩世界的美妙幻想。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他们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然而单一的折纸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 很快失去兴趣, 可以让折纸与其他领域紧密结合, 发挥幼儿折纸作品的运用价值, 幼儿从中也体验到折纸活动到来的无穷快乐。随着幼儿折纸能力的逐渐提高, 孩子折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 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作为一幅画的主角, 装饰并添画背景, 然后编成好听的故事讲给同伴、老师、爸爸妈妈听, 幼儿在折折、画画、讲讲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也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另外, 可以将幼儿折的各种动物、花等在反面粘上纸环做成手指偶供幼儿表演用, 还将幼儿一些折纸作品当成健康体育活动的道具, 如幼儿折好蘑菇以后, 就让幼儿做“小兔采蘑菇”的游戏……一张简单的手工纸, 经过一番折叠后, 就像变魔术一样成为各式各样的物品及形态各异的动物。幼儿正是通过这样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思维和想象变为现实, 创新的思维物质化, 更符合现实, 还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 使之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一张张纸片, 经过巧妙的折叠、加工可以变幻出千姿百态的物品, 会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折纸环境, 选择适宜的方法, 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完善, 使折纸成为孩子真正喜爱的活动, 发挥折纸的魅力, 让幼儿在折叠过程中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1 (9) .

[2]梁志.学前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9) .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 2012 (9) .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第9篇

一、儿歌教学法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学习中,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之类的主题活动,来向幼儿进行提问,组织讨论,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全面地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自身的年龄特征,将一系列的生活自理技巧编成一首儿歌,在儿歌中可以设计相关的具有趣味的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训练自身的自理能力。例如:在幼儿洗手时,可以教幼儿唱“洗小手,打肥皂,手心搓……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儿歌训练,幼儿能够在洗手的时候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运用儿歌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不仅能够让幼儿感觉到游戏的趣味性,而且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自理的技巧。

当然,对于幼儿而言,学校和家庭都是最好的学习场所。首先,教师应当教会幼儿怎样去做,应当通过日常的鼓励话语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例如:在日常的事物中,教师应当多多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幼儿在生活中做了正确的事情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当表扬幼儿,让幼儿能够更加有信心,而如果做错了事,教师以及家长应当鼓励幼儿,让幼儿能够更有勇气,下次做得更好。在幼儿能够获得成果的喜悦中,教师以及家长还应当教授给幼儿更好、更多的生活技能,而幼儿园不只是进行自理能力训练的唯一场所,家长也应当配合教师的工作,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能够让幼儿正确地培养自理能力,同样的,根据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儿歌、游戏等一系列的方法,让幼儿在趣味中进行学习。诸如:教师可以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渗透到一日的生活常规中。例如:幼儿在刷牙时,教师可以交给幼儿一首刷牙歌,以此来提醒幼儿应当坚持早晚刷牙,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进而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因材施教的方法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差异的个体,因此,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应当用高要求来进行要求;而针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相对地降低标准,不强求,但是应当不断地鼓励。例如:在一日的生活常规事物中,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幼儿间的年龄差异相对比较大,因此,对于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存在差距的,教师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要求,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而言,教师应当逐渐地提升要求,在掌握了基本的生活的自理技巧之后,教师应当逐步地提升幼儿做事的速度以及质量,以此来规范幼儿的生活习惯。同样的,在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幼儿,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当帮助幼儿进行巩固,不断地督促幼儿进行生活行为能力的完善,使得幼儿能够养成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地形成自理的生活能力。

但是现阶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中,部分家庭认为幼儿还小,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帮忙,这样极容易养成幼儿的依赖心态,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当转变自身的角色,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间,使之能够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幼儿园教育教学。尤其是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而所谓的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能力,即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同样的,自理能力也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对于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而且能够提升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而所谓的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能力,即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同样的,自理能力也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消除大班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10篇

目前,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所, 全部为公办学校。

共有班级144个, 其中:初中班级11个, 小学班级129个, 幼儿班级4个。初中班级中, 30人以下班级2个, 占18.2%, 30-39人班级3个, 占27.3%, 40-49人班级5个, 占45.4%, 50人以上班级1个, 占9.1%。小学班级中, 15人以下班级22个, 占17.1%, 16-25人班级35个, 占27.1%, 26-35人班级42个, 占32.6%, 36-45人班级18个, 占13.9%, 46人以上班级12个, 占9.3%。幼儿班级中, 小班39人, 中班42人, 大班39人, 学前班52人。

根据国家、省规定的中小学校班额标准“小学控制在45人以内, 中学控制在50人以内, 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控制在56人以内”, 我县初中班级有大班额1个, 占中学班级总数的9.1%;小学班级有大班额12个, 占小学班级总数的9.3%。根据《四川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 (试行) 》规定的幼儿园班额标准“全日制幼儿园小班班额25人, 中班30人, 大班35人, 学前班40人”, 我县幼儿班级有大班额4个, 占幼儿班级总数100%。全县共有大班额17个, 占全县班级总数的11.8%, 主要分布在:1初中大班额1个, 在县中学。2小学大班额12个, 其中:城关小学8个, 城区二完小2个, 县中学民族部1个, 河口小学1个。3幼儿大班额4个, 在县幼儿园。

全县17个大班额中有16个集中在城区学校, 占大班额总数的94%。

二、大班额存在的原因调查和分析

从调研情况分析表明, 大班额现象在我县不仅存在, 而且在个别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还特别突出。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校际差异明显, 就近入学的规定与人民群众选择优质教育之间存在矛盾。由于我县地广人稀, 居住分散, 所以学校布局点多面广。从全县总的来看, 城区学校优于片区学校, 片区学校优于乡学校。所以, 虽然明确了“小学低段就近入学、小学高段片区集中就读、初中集中就读”的规定, 但老百姓认为, 反正是送子女读寄宿制, 与其送至乡学校或片区学校, 不如送到城区学校。这样, 就形成了就近入学的规定与人民群众选择优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造成大量学生向城区涌的现象。

(二) 城区学校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无可厚非, 但城区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学生和教学要求。

(三) 教师资源不足。由于全县在存在大班额的同时, 区乡学校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小班额, 导致教师资源配置困难。所以我县只能按“师班比”进行配置, 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城区学校即便教室、寝室够用, 但因教师太少, 也无法多设教学班。

(四) 招生管理乏力, 学生入学、转学随意性大。一部分学生家长无视规定, 并以不让在想去的学校读书就不读书的理由相挟, 随意选择学校, 甚至给接收学校施加诸多压力, 破坏了全县学生入学、转学工作的有序性。而为了保住学生就读, 我县本着“只要在读书就好”的思想也被迫接受了这种现实。导致城区学校出现大班额。

三、对如何消除我县大班额问题的思考

大班额现象是办学行为严重不规范的表现, 也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具体体现, 必须坚决消除。但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消除大班额任务还有一个不懈努力的过程。个人认为, 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清醒认识大班额现象的危害, 高度重视大班额问题。从教育发展均衡化的高度仔细想来, 大班额危害特别大,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严重地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三是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难度, 助长了不正之风。导致教育越来越不均衡发展。因此, 要通过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 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二) 加大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力度, 让优质教育更多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由于寄宿制办学是民族地区办学的突破口, 所以农牧民子女远离父母就读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缓解学前教育大班额问题。以学前教育推进规划为契机, 在城区兴办第二幼儿园, 在居民集中的乡镇村兴办小型幼儿园, 实施学前一年教育或学前两年教育, 缓解城区幼儿园入学压力。

(四) 足额配备教师资源, 不因教师不足形成大班额现象。积极争取满足寄宿制办学和满足藏汉双语教学的教师编制, 并足额配备, 实现班额标准内的小班教学。

(五)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从源头上解决大班额问题。城区学校扩容增量只能缓解大班额现象,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必须扭转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首先必须要加大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力度。其次是在人员编制、师资配备上、设备设施向农村倾斜, 帮助薄弱学校尽早改变面貌。大班额现象是办学行为不规范的表现。问题出在学校, 根子在教育投入的不足。要想从根子上寻求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办法, 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着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缩小校际差距, 平衡教育资源, 缓解城区学校压力, 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给学生的身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六) 规范转学准入制度。实行以县为主, 加大学生流动的宏观调控力度, 使城区转学工作实现有序流入。要严格学籍变动手续, 健全准入所必备的条件。

大班幼儿故事画如何选材? 第11篇

熟悉的故事和角色形象便于幼儿表现,但是要促进幼儿的表现水平,激发幼儿的表现潜力,还要在故事情节与场景上做文章。例如,我们在两个大班开展故事画教学,原本大一班幼儿的绘画表现水平占优势,但此次故事画,大一班幼儿画面构图单一,多为平行式、并列式的形象分布。而大二班幼儿作品形象生动,形成多层并列、遮挡的构图方式,以及主体、背景鲜明的构图关系。大二班的绘画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飞跃?原来大二班选择的《猫和老虎》的故事,讲述一只老虎和一只猫在山上相遇了,老虎以为猫是一只很小很小的老虎!猫想对面一定是一只很大很大的猫吧!……后来猎人打中老虎高兴地下山去叫伙伴……上山却见老虎变成了猫……曲折的故事情节,趣味性的矛盾冲突和种种悬念,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绘画故事和主角的喜爱之情。而大一班选择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大班幼儿来说情节相对简单平淡,缺乏吸引力。场景似乎随情节发展在不断变化,却一直是水平方向的移动,如:小蝌蚪向前游,……继续向前游……而“猫和老虎”的故事场景,看似停留在一座山,但一会儿山上,一会儿山下,有了垂直维度的变化。

因此在故事画教学中,故事情节上的情趣性和挑战性,故事场景变化的丰富适宜,能够唤起幼儿的情感,满足大班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绘画表征水平提高。

浅谈大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第12篇

一、感恩老师

幼儿与老师共同生活在一起, 已经产生了浓浓的师生情。结合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我们开展了“感恩老师”的活动。通过一些温馨的语言与小举动, 幼儿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而在浓浓的师生情的氛围中, 他们也学会了感恩老师。

二、感恩同伴

幼儿对老师会产生感恩之情, 但对同伴感恩的表述却有所欠缺。因此, 我在“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感恩的内涵, 如何学会感恩同伴等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一次, 曦曦扭到了脚, 走路一扭一拐的。接下来的几天里, 她的好朋友轮流搀扶着她进行各种活动。我把这些同伴间互帮互助的画面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并且在活动时播放了这些温馨的画面。而通过这次教育, 幼儿也意识到了朋友给予的友情同样是一种“恩情”, 需要他们表示感谢。形成这种意识后, 他们对彼此也更加尊重, 并且开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伙伴。此外, 他们也学会了利用行动对同伴表示感谢, 从而使班级内总是会出现幼儿团结互助的景象。

三、感恩校园

今年, 正值建校110 周年的校庆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让他们做小主人, 策划“感恩校园”的活动。有的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母校的一份情怀;有的幼儿用画笔描绘了母校美好的未来;有的幼儿用家长的手机拍下校园最美的景色。通过此次活动, 幼儿的爱校情感得到了激发, 形成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开始愿意主动爱护校园环境。

四、感恩父母

父母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 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生命, 甚至愿意给他们一切。但是, 可能不少幼儿认为这一切来得太容易, 是顺理成章的, 所以有的幼儿在家容易发脾气, 不听老人的话, 甚至发生不礼貌的事。于是, 我们结合迎新系列活动开展“感恩父母”的系列活动, 如幼儿为爸爸妈妈选购新年礼物、邀请爸爸妈妈欢度新年等活动。而在这些亲子游戏中, 他们也逐渐感受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的来自于父母的种种恩惠, 并且懂得了并非大恩大德的举动才能被称之为报恩, 也学会了如何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五、感恩社会

对于大班幼儿, 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学会感恩身边的人与事, 更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为此, 我们动员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一起参加社区活动, 如探望小区邻居的孤寡老人、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等。作为社会未来的主人, 幼儿也将成为社会成员。使幼儿从小养成感恩的品行, 才能使他们理解别人, 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而在家长的支持下, 使幼儿参与回报社会的这些活动, 也确实让他们学会了感恩社会和回报社会, 从而为这个周末带来了无尽的温暖。

六、感恩自然

我经常利用散步时间, 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教给幼儿感恩花卉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感恩小鸟为我们唱歌。有一阵子遭遇了一星期的雾霾天气, 我也因势利导地以雾霾为内容开展谈话活动, 并且组织幼儿一起为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献计献策。最后, 大家集体感恩大自然, 感恩今天能够拥有的蓝天白云。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 不仅能培养他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还能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所以, 教师需要让幼儿学会感恩, 从而利用感恩的心创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莉.三位一体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 (4) :60-63.

[2]赫明清.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 2015 (4) :218-219.

上一篇:分岗位下一篇:税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