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乳腺癌

2024-07-25

中医治疗乳腺癌(精选11篇)

中医治疗乳腺癌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乳腺科、肿瘤科乳腺癌根治术后女性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要求: (1) 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单侧单纯性乳腺癌, 肿瘤二年期为II~IV期, 全面检查肿瘤未发现复发现象。 (2) 术后采用CMF或CTF化疗方案。 (3) 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肝肾疾病。 (4) 排除不能坚持及不配合服用中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年龄为31~53岁, 平均年龄为 (41.25±2.34) 岁, 病程为2~10个月, 平均为5.3个月;对照组年龄为27~54岁, 平均年龄为 (40.32±2.07) 岁, 病程为2~12个月, 平均为5.4个月。两组在病程、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术后化疗方案等差异P>0.05,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按照病情和病程给予常规放疗、化疗, 及时补充能量, 纠正胃肠道反应, 减少毒副作用、提高白细胞等症治疗。 (2) 治疗组:拟以下药方:黄芪20g, 党参15g, 白术10g, 淮山10g, 茯苓12g, 当归12g, 麦冬10g, 浙贝母10g, 夏枯草15g, 薏苡仁12g, 山慈菇10g, 白花蛇舌草12g, 莪术10g, 露蜂房6g, 半枝莲15g。随证加减:放、化疗后有胃肠道反应者, 加半夏15g, 竹茹15g, 焦山楂15g, 神曲15g, 莱菔子9g, 鸡内金9g;白细胞降低者, 重用黄芪60g, 鸡血藤10g, 补骨脂15g;术后淋巴回流受阻导致上肢肿胀者, 加桂枝15g, 桑枝15g;伤口发炎者, 加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出现心烦急躁易怒, 潮热盗汗症状者, 加百合15g, 夜交藤15g, 知母15g。以上方药, 每日1剂用水煎服2次, 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 以4周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1) 根据卡氏计分标准拟下述方法判定生存质量[1]:显效:较治疗前评分增加≥20分者;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20分者;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无变化或减少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利用EttroQOL-BR23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精神情况, 胃肠道反应, 睡眠, 便秘等情况进行评估, 正向得分, 积分越高, 表示身体恢复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SPS 15.0软件处理, 以±标准差 (χ—±s) 表示平均数, 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0例, 有效27例, 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7例, 有效25例, 总有效率为62.5%, 治疗组经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 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佳, P<0.01,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发生率较高的体表肿瘤之一, 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 能够通过手术并且配合放疗、化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复发率, 提高生存率, 但是该治疗方法只能控制和杀灭照射野内的肿瘤细胞, 对亚临床灶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 且机体容易受到损害, 常有胃肠道反应, 免疫力下降等表现[2], 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中医学中, 认为手术容易耗气伤血, 易形成瘀血阻滞经脉, 导致虚实夹杂的复杂症候[3]。乳腺癌为本虚标实, 行手术后, 体内有形之实已经除去, 但仍有余毒在体内, 且手术有伤正气, 此时虚重, 必须采用固本培元, 扶正祛邪的治疗总则。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扶正固本中草药能够通过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减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祛邪中药能抑制或杀灭癌细胞[4]。刘胜等研究发现[5], 乳腺癌术后可分为气虚型、阴虚型、肝郁型、冲任失调型和脾虚痰湿型五大类, 或以此五类为基础特征兼夹其他症候。在本研究中, 患者以出现疲劳, 免疫力下降等气虚表现的有24例, 以心烦急躁易怒, 潮热盗汗症等阴虚表现的有23例, 以腰膝酸软, 耳鸣等冲任失调型12例, 兼夹者21例, 与上述研究基本吻合。故中药中要以补气生血, 滋阴润燥, 活血化瘀, 健脾补肾为主。方中选用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药以其补气健脾, 化湿的功效, 达到补而不腻;当归补血活血;浙贝母、夏枯草、山慈菇活血化瘀, 消肿散结;白花蛇舌草、露蜂房清热解毒,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莪术、露蜂房, 白花蛇舌草有抗癌的作用;再随证加减, 因人治宜, 配合化疗等方式, 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乳腺癌的优势。

从中医“已病防变”的角度思考, 使用中医中药, 从患者整体出发, 调节气血阴阳, 平衡脏腑功能, 从而达到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目的[6]。本研究中, 治疗组的生存质量和临床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以此表明结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生存质量, 提高机体免疫力, 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绪堂.实用内科诊疗手册[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

[2]徐晖, 徐兆宪.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辨证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 (1) :75-76.

[3]丁家庚, 傅延龄.肿瘤病证治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105.

[4]罗雪冰, 李良, 刘南梅, 等.扶正抗癌汤治疗乳腺癌术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 (9) :1288-1289.

[5]刘胜, 孙虎平, 陆德铭, 等.3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2004, 19 (11) :666-668.

乳腺纤维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第2篇

文献报道,对婚前女病人,若肿瘤生长缓慢,体积小者可试用中药治疗,或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在切除大的肿瘤基础上,小的可试用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常用方药有:

柴胡6g,当归9g,赤芍12g,广郁金9g,全瓜蒌(杵)30g,制半夏9g,莪术30g,贝母12g,石见穿30g,冰球子9g,山甲9g。

月经不调者加仙灵脾30g,仙茅12g;多发性纤维腺瘤者可适当加用生黄芪30g,党参30g;若经中药治疗后1~3个月,效果不明显,瘤体增大,可行手术治疗。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269.58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77-02

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我们通过多年来对本病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2.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治疗应标本兼治、综合治疗

乳房也随着冲任的生理变化在月经周期中表现为经前充盈和经后疏泄。经前之阴血充足,肝气旺盛,冲任之气血充盈,使乳腺小叶发生生理性增生;经后随着经血外泄,肝气得舒,冲任处于静止状态,使乳腺小叶由增生状态转为复旧。所以选用经前治标,经后治本为原则进行治疗引。

3.1经前治标

运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痰软坚的治则,方选柴胡疏肝散、桂枝茯苓丸加减。临床治疗中,还可根据患者的不同兼证,配伍适当药物加以调理。如肝郁化火,口苦、烦躁易怒者,加夏枯草、栀子;乳房胀痛明显者,加制延胡索、川楝子;睡眠欠佳者,加夜交藤、合欢花;月经量少者,经前加益母草、桃仁;腰膝酸软者,加杜仲、桑寄生;乳头溢乳者,加炒麦芽、鸡内金;结块质硬者加炙穿山甲、荔枝核、橘核等。

3.2经后治本

运用补肾、补气血、调理冲任的治则,方选六味地黄丸、四物汤、二至丸加减。偏肾阳虚者,加仙灵脾、巴戟天;血虚者,加首乌、黄精;兼脾虚眷,加白术等。

3.3综合治疗

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临床观察表明,心理疏导配合药物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同时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另外,还可以运用针刺疗法,常取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穴位。肝火旺加刺太冲,气血虚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阴交等。采用提插捻转法,施以补虚泻实,留针与运针相结合,亦能取得较好疗效。

4注重预防保健

浅谈中医对乳腺癌的治疗 第4篇

1 乳腺癌发生病因、病机概述

1.1 乳腺癌为肝郁气滞所致:

乳部在经络线的分布上, 乳房属胃、乳头属肝, 按中医七情致病学说认为:“怒伤肝, 思伤脾, 脾与胃相表里”。肝为风木之脏并藏血, 内寄相火, 性喜疏, 泄条达, 是一身气机的枢纽, 人身脏腑气血的调和, 经脉运行循环, 表里上下通畅均为肝气的疏泄条达有关[1,2]。肝为将军之宫, 因肝主疏泄、肝主脏血、肝主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肝与胆相为表里, 肝胆疏泄失常可影响脾胃而表现为纳食与消化吸收异常。肝气疏泄失常, 肝气郁结, 气机不调, 气血不和, 则可引起情志而变化, 气滞滞留, 难于疏泄, 横犯于胃, 使肝郁胃阻, 这2条经络均受到影响, 积聚于胃经络乳房上形成一侧或两侧乳房有硬块慢慢形成不散。又因肝郁生火、火化生痰, 脾湿成饮, 饮凝成疾, 胃虚不降, 滞留于胃络, 于是肝郁痰凝、乳房梅核坚硬不散而成、这充分说明乳腺癌病变发生的内在病因, 肝失蔬泻是癌变的主要病机。因此, 乳腺癌分络经学说中肝经循环路线密切相关, 治疗必须辨证论治疏肝理气才是治疗主要手段。肝郁之症伴随乳腺癌整个发展过程中, 情志抑郁、易怒、胸闷而喜太息, 胸肋或乳房胀痛都可直接影响人体五脏。

1.2 脾虚湿阻类的乳腺癌:

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与胃相为表里, 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 胃主受纳腐熟而为多气多血之经, 脾能健运, 胃能腐熟, 凡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障碍可为升降失常。表现为思虑过度, 劳缓无度或一般饮食无规律以致损伤脾胃, 导致脾胃气虚, 则腐热运化失常, 水谷停滞而为痰湿, 痰湿日久而胶结于经脉, 阻滞气机, 蒙蔽清阳导致肌肤面色黄暗不泽, 胸乳房肿块疼痛 (乳房为阳月之经以属) , 表现为乳癖, 在下则带下绵绵为带下病。脾又主统血、食物水谷可化为精微而营养全身。

1.3 冲化失调类乳腺癌:

冲脉主血海, 冲任主诸阴, 二脉同起于胞中, 胞宫系于肝肾。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肝肾同源与藏泻相互作用。肝肾同源有两个方面, 一是精血互滋, 二是相火同源于命门。而肝肾有藏泻互用作用, 因肾司封藏, 肾气固摄肾精体生殖之精不致妄泻。若禀赋素弱, 血海空虚, 肝肾亏损, 阳气不足, 冲任失调则气血滞留而形成瘀块, 上结于乳络则为乳癖。

总之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多的。要通过中医四诊八纲的归纳, 全面的加以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 对乳腺癌术后采用扶正祛邪治疗原则

运用中医治疗乳腺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首选西医手术治疗后再应用中医治疗。乳腺癌患者身体气血盛衰, 脏腑功能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后提示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及病程治疗阶段不同大致上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以下是采用中医治疗乳腺癌六大基本原则。

2.1 以毒攻毒:

历代中医名家传统古代医学书籍经过几十年研究得出:以毒攻毒, 利用解除拔毒的功效逐步消化体内残余癌细胞。剂量因人而言不可过量。主要中草药有:凤尾草9 g、白毛藤30 g、刘寄奴9 g、铁树叶15 g、蜂房9 g、蛇蜕9 g、蜣螂虫9 g, 猫爪草30 g、山慈姑15 g、鬼箭羽9 g、其中凤尾草、白毛藤、刘寄奴、铁树叶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蜂房、蛇蜕、蜣螂虫、猫爪草、山慈姑、鬼箭羽具有活血化瘀解毒之功效。

2.2 清热解毒法:

无论肿瘤病因千变万化, 中医均认为邪毒内结是重要原因之一。历代医家用“峻猛”之剂中草药来治疗癌症的以“毒陷邪深, 非攻不克”法则来医治, 多获良效。中草药有:冬凌草、地葵、蛇莓、蜀羊泉、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等方剂酌加清热解毒之品种。

2.3 活血化瘀法:

历代中医学者认为:任何肿瘤与体内瘀血有关, 瘀血是导致肿瘤发病之一, 其发病与患者内普遍存在的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然而血瘀症可直接影响抗肿瘤的治疗的疗效, 使患者出现复发及转移的机会增多。因此活血化瘀药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免疫原性细胞抑制;还能降低血小板凝聚, 有利于癌症的控制和癌灶的清除。中药有:三棱、莪术、鬼箭羽, 这三种药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2.4 扶正祛邪法:

《内径》上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乳腺癌邪毒内结, 正气受损, 应以扶正为主来治疗乳腺癌。它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及调节内分泌改善机体物质代谢。在用药上主要有黄芪、人参 (可用党参代替) 、白术、其功效是补气健脾、利水消肿、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寿命, 减轻乳腺癌放疗、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2.5 化痰祛湿法:

有部分肿瘤患者是痰湿凝聚所造成的、形体肥胖、肢体沉重。头昏如蒙、倦怠胸脘、痞闷等症状、因痰湿内阻常用化痰利湿药、有生苡仁, 猪苓、白茯苓、山慈姑, 这几种药不仅能化痰利湿抗癌作用极强的特点, 但不易长期服用, 用以减轻不良反应。

2.6 软坚散结法:

乳腺癌患者表现乳房上包块或结节状为有形之邪、在临床上可加用软坚消积药, 常用夏枯草、猫爪草、海藻、昆布、白附子、白芥子、炮附片之类。如果能够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可增强消除肿瘤的效果。

3 乳腺癌患者的饮食原则

3.1 营养均衡搭配、强调扶正补虚:

乳腺癌患者主要因“内虚”而致, 食疗是保证乳腺癌患者营养充分丰富,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使患者营养充分丰富,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使患者营养平衡, 正如《内经》“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高为益、五菜为充”能够做到多样化、营养化。如:桑葚、猕猴桃、芦笋、南瓜、薏米, 菜豆、山药、香菇、虾皮、蟹青鱼。

3.2 熟悉性味归属、强调辨证旋食:

中医认为, 肿瘤患者均有阴阳偏胜、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辛、甘、苦、酸、咸四气五味之别。热证宜食寒凉, 寒症宜食温热五味入口, 各有所归。所以, 饮食五味应当适宜, 饮食与疾病相宜则能辅助治疗, 反之则会加重病情, 导致疾病恶化。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温散, 如生姜、葱白。甘味和缓, 如山药、芡实, 饴糖;淡味渗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涩, 如乌梅、山楂;咸味软坚, 如海藻、昆布、牡蛎等。

3.3 选择抗肿瘤食品要有针对性:

历代中医认为:药食同源, 在治疗任何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很多食品同时兼有食疗抗癌的作用, 在临床上可有针对性选择应用。如海马、眼镜蛇肉、抹香鲸油、蟾虫肉、玳瑁肉、百花菜等。

3.4 乳腺癌患者禁忌食品:

(1) 忌烟酒、咖啡、可乐。 (2) 忌辛辣椒、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 忌公鸡等发物。

3.5 生活小窍门食疗代茶饮方: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品如:大蒜、豆制品、绿茶等均有抗癌的作用。如代茶饮食疗方有:瑰花10 g、茉莉花2 g、沸水冲泡具有舒肝健脾、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作用, 可连服4~6周。食疗方二:绿茶10 g、金橘15 g, 把金橘掰成饼后与茶同置一杯中, 用沸水冲泡30 min即可饮用。具有丰富维生素和茶色素, 有一定防癌, 抗癌的功效, 能理气止痛, 对消散肿胀有辅助作用。

4 辩治后总结经验

乳腺癌总病机是肝郁化火、癌毒内蕴、在临床上应以疏肝解郁、清热抗癌贯穿整个治疗始终。一方面通过中药干预后减轻和改善手术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而另一方面要在充分认识乳腺癌本身病变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治疗后使中医症候改变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 使受损脏腑得以改善, 促进肿瘤患者康复降低不良反应的敏感性, 提高乳腺癌临床治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彭红华.班秀文治疗乳腺癌增生经验[J].中医杂志, 2014, 5 (2) :103-105.

乳腺纤维瘤中医治疗方法的优势 第5篇

中医认为,乳腺纤维瘤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 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由此看来,乳腺纤维瘤表现在乳腺上为单纯的肿块,这种表现只是一个标症,它真正的病根是在体内,乳腺纤维瘤是女性气血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症瘕集聚的一个结果。这就是中医所讲的病生于外,其本在内。

优势

优势一: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温补肝肾。真正实现了中医精、气、神理论,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优势二: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虽然是乳腺疾病,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多数乳腺病患者来说,单纯的口服用药治疗而且是万人一药,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优势三:内服与外敷同用,内外同治,局部的外敷给药是针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局部病灶,结合中药的归经、功效直接外敷局部病灶,通过最新透皮技术,能够快速散结消融掉乳房肿块。

优势四:疗法中的药材,每一味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药师精挑细选而出,凡产地不符,采集季节不当,等级不够的药材一律不用,所用药材皆为上品,如此苛刻选材只求一个“效”字。

甲状腺癌的中医内治法 第6篇

痰湿凝聚

[症状]胸闷痰多、肢体倦怠、胃纳不佳、颈部肿块质硬,不随吞咽上下;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滑或濡细。

[用药]四海舒郁丸加减:海蛤壳30克,猫爪草3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带15克,黄药子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海浮石15克,白术15克,法半夏15克,陈皮6克。每天1服,水煎服。

[加减]病程日久,伴纳呆乏力明显,加黄芪30克,山楂15克,以益气健脾;伴瘀血、肿块坚硬,加三棱15克,莪术15克,以化瘀散结;伴头晕心悸、脸色无华,加鸡血藤30克,当归12克,以养血补血。

肝郁气滞

[症状]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口干、便秘;颈部肿物,质坚硬,不随吞咽上下移动;遇郁怒肿块增大;舌质暗红、苔薄微黄、脉弦细。

[用药]海藻玉壶汤加减:猫爪草30克,海藻15克,郁金15克,浙贝母15克,昆布15克,海带18克,夏枯草20克,黄药子15克,法半夏12克,青皮12克,柴胡12克,陈皮6克。每天1服,水煎服。

[加减]伴气郁化火,症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加生牡蛎30克,野菊花15克,以疏肝清热;伴有瘀血,症见肿物坚硬不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加三棱15克,莪术15克,以化瘀散结;伴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5克,丹参10克,以养心安神;伴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加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以滋补肝肾。

气血两虚

[症状]发病日久,颈前肿块凹凸不平、坚硬固定、脸色无华、头晕心悸、短气乏力、纳呆食少、形体消瘦、大便溏薄或秘结;舌质暗淡或淡白、苔白、脉细无力或细涩。

[用药]八珍汤加减:党参2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熟地黄20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鸡血藤30克,猫爪草30克,夏枯草15克,山楂15克,炙甘草12克。每天1服,水煎服。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理论基础 第7篇

1 古代文献对乳癖病名的认识

以往诸多医学文献认为“乳癖”病名的最早记载见于《中藏经》, 其实该书中“治小儿乳癖, 胸腹高喘急吐乳汁”的记载并非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乳房中结肿块、疼痛之乳癖病。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首次将乳癖与乳房肿块联系在一起, 并独立篇章曰:“乳癖, 此症生于正乳之上, 乃厥阴、阳明之经所属也……何谓之癖, 若硬而不痛, 如顽核之类, 过久则成毒, 如初起用灸法甚妙”。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曰“有乳中结核, 形如丸卵, 不疼痛, 不发热, 皮色不变, 其核随喜怒为消长, 此名乳癖”。该书的论述对乳癖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影响深远。邹伍峰《外科真诊》中云:“乳癖乳房结核坚硬, 始如钱大, 渐大如桃、如卵, 皮色如常, 遇寒作痛。总由形寒饮冷, 加以气郁痰饮流入胃络, 积聚不散所致, 年少气盛, 患一二载者内服和乳汤加附子七分, 偎姜一片, 即可消散。若年老气衰, 患经数载者不治, 宜节饮食, 息恼怒, 庶免乳岩之变”。不仅指出了乳癖可以治愈, 而且警示人们乳癖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并提出防治观念。

2 病因病机

余听鸿在《外科医案汇编》附论乳症中说:“乳中结核, 虽云肝病, 其本在肾”。阐明了肾和冲任在乳癖发病学上的重要影响。《圣济总录》曰:“妇人以冲任为本, 若失于调理, 冲任不和, 阳明经过或为风邪所客, 则气奎不散, 结聚乳间, 或硬或肿, 疼痛有核”。认为冲任失调为病之本。

现代中医学者结合古代文献及临床, 认为由于情志不畅, 饮食不节, 劳倦内伤致冲任失调, 肝气郁结、痰凝血疲发为本病。冲任二脉起于胞宫, 均隶属于肾, 其气血上行为乳, 下行为经, 乳房与胞宫通过冲任二脉维系和贯通, 生理上息息相关, 病理上相互影响。冲任两脉奇经也, 无本脏, 故“冲任不能独行经”, 隶属于肝肾两脏之脉。肾与冲任密切相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 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明确提出了肾为冲任之本。任脉之气上布于擅中, 冲脉之气上散于胸中, 共司乳房之生长发育。任通冲盛以肾气盛为前提。肾气不足, 冲任失调, 致生乳癖。肾乃水火之宅, 五脏阴阳之根。肾为肝母, 乙癸同源, 肾阴虚则肝阴必不足。肝体阴而用阳, 肝阴不足则肝气不舒, 肝气郁结, 失于疏泄, 发为乳癖。肾虚者不仅阴虚, 阳亦不足, 肾阳不足, 不能温煦脾阳, 火不暖土则脾失健运, 且肝失疏泄不能助脾运化, 水谷不归正化致生痰湿。“肾者水藏, 主津液”, 没有肾中精气推动, 津液代谢就会停滞, 停聚成痰。肾藏精, 肝藏血, 精血可以相互化生。肝藏血及主疏泄的功能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资助, 肾精不足, 不能化血为用, 肾气不足, 不能辅血循行。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气血失调, 癖结内生。痰凝血癖, 乳中结核。

综上所述,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 因实而虚, 虚实夹杂的复杂过程, 肾气不足, 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 气滞痰凝血癖为发病之标, 标本相互影响。故肝郁气滞也可兼见痰疲互结的表现, 冲任失调也有肝郁气滞的症状, 肝、脾、肾相互影响, 故在临床上, 单纯证型的病例并不多, 大部分病例均有兼证。

3 治疗

《外证医案汇编》指出:“治乳症, 不出一气字, 定之矣”。“若治乳从一气着笔, 无论虚实新久, 温凉攻补, 各方之中, 挟理气疏络之品, 使其乳络疏通。”[1]这是中医治疗乳癖的总则, 但中医临证时辨证分型众说纷纭, 临床较多见的是根据病机大致分为肝郁气滞、痰疲互结、冲任失调三型, 具体临证时治其肝宜疏泄, 治其肾宜温补, 总以疏肝散结以治标, 补肾调冲以治本。药以柴胡、青皮、郁金、川楝子等疏肝解郁, 山慈菇、浙贝, 昆布、夏枯草、莪术等化痰散结, 丹参疏肝活血, 由此通达经络, 切中病机, 对于缓解乳房胀痛、缩小乳房肿块等标症有明显的疗效。另以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益母草、黄芪等温肾助阳、调摄冲任, 栝楼、赤芍、当归、白芥子等兼有消癖散结之功效。

临床也有医者以理气为法, 灵活运用一些经方, 如越鞠丸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 效果满意, 堪为经方运用的代表。越鞠丸是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 最早出现于《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中:“越鞠丸, 解诸郁”。方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五药组成, 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2]。临床多用于内科疾病, 如脾胃肠病证、肝胆病证、心脑病证等, 不仅临床疗效满意, 其内涵影响深远, 后世医家常根据其组方之意而创建新方, 或通过加减而扩展其应用范围, 将其加减变化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症, 效果满意。越鞠丸原方组成为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 治疗乳癖时加减主方如下为蒲公英、丹皮、丹参、神曲、白芥子、甘草。蒲公英, 味苦、甘、寒, 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是治疗乳腺疾病的要药, 为方中君药。香附温肾助阳为臣, 丹皮、丹参疏肝活血, 神曲取其消积之意, 白芥子消皮里膜外之痰, 皆为佐;甘草调和诸药。肝肾不足、冲任不调者加巴戟天、益母草、仙茅、仙灵脾;肿块质的坚硬者加海藻、昆布;肝气不疏甚者加郁金、栀子;肿块疼痛较甚者加徐长卿;舌苔偏紫, 脉弦, 气滞血瘀较甚者加桃仁、红花;便秘者加当归、全瓜蒌;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青皮、郁金、川楝子等疏肝解郁;肿块质偏硬者加山慈菇、莪术等化痰散结。临证时灵活配伍加减, 诸药共奏疏肝解郁、温肾助阳、调摄冲任、消肿散结之效。

中医中药在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从整体出发, 标本同治, 无毒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满意。但总的缺乏统一的标准, 有待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

摘要:笔者从中医古代文献对乳癖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现状等方面对中医治疗乳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对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中医治疗乳腺癌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 各50 例。单一组患者年龄39~62 岁;肿瘤分型:41 例浸润性导管癌, 5 例浸润性小叶癌, 3 例髓样癌, 1 例黏液腺癌;37 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联合组患者年龄39~63 岁;肿瘤分型:40 例浸润性导管癌, 6 例浸润性小叶癌, 3 例髓样癌, 1 例黏液腺癌;38 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择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0 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正常对照标准, 设置为对照组, 患者年龄40~63 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1.2 乳腺癌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均符合乳腺癌中医诊断标准, 患者临床表现以气虚证为主, 同时出现血瘀证;均符合乳腺癌西医诊断标准, 经过病理学检验, 发现乳腺癌组织切片中发生癌变, 且癌变区边缘出现毛刺征或分叶征, 其肝肾功能正常, 血常规正常。

排除标准:血常规异常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治疗前1 个月内进行过抗肿瘤治疗的患者;3 个月内使用过免疫增强剂的患者。

1.3 方法

单一组患者采取单一的新辅助化疗。手术前, 患者接受CAF化疗方案治疗, 静脉推注环磷酰胺500 mg/m2, 1 次/d;静脉推注阿霉素50 mg/m2, 1 次/d;静脉滴注氟尿嘧啶750 mg/m2, 1 次/d。进行为期1 个周期 (21 d) 的化疗, 化疗后待患者血常规显示无异常, 可对患者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

联合组患者在单一组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扶正培本治疗。扶正培本治疗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 (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Z19990065) 进行静脉滴注, 250 ml/ 次, 1 次/d, 治疗时间维持到患者进行手术的前1 d。

治疗前后, 对联合组和单一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记录, 并与对照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 分别于化疗开始时以及进行手术当天的清晨, 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细胞免疫功能的检验, 检测患者CD3 细胞、CD4 细胞、CD8 细胞的含量及NK细胞的活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单一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 (t=2.9871, P=0.0036 ;t=2.8911, P=0.0047 ;t=2.9992, P=0.0034) ,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 (t=2.9297, P=0.0042) ; 联合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 (t=3.2063, P=0.0018 ;t=3.0374, P=0.0031 ;t=3.9437, P=0.0002) ,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 (t=3.0524, P=0.0029) 。与治疗前相比, 单一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成熟T淋巴细胞 (CD3) 、辅助性T细胞 (CD4) 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 的含量均明显下降 (P<0.05) , 细胞毒性T细胞 (CD8) 的含量明显上升 (P<0.05) , CD4/CD8 的比值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明显 (P>0.05) ;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成熟T淋巴细胞 (CD3) 、辅助性T细胞 (CD4) 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 的含量均下降, 细胞毒性T细胞 (CD8) 的含量上升, CD4/CD8 的比值下降, 但以上变化幅度均不明显 (P>0.05) , 详见表2。

*与单一组及联合组治疗前相比, 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0%, 多发于女性人群, 在女性人群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2]。研究数据表明, 乳腺癌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 中老年妇女患病率较多, 多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极低, 仅占总发病率的1%~2%[3]。乳腺癌通常发生在患者乳腺上皮组织, 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 在临床上, 关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但研究发现, 乳腺癌发病与乳腺癌高危因素有关[4]。因此, 对乳腺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中辨证认为, 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的正气不足加上邪气入侵造成的。中医学中, 乳腺癌的主要病理机制为, 肝肾功能不足, 气血两虚, 气行、血运失常。正气不足, 并不仅仅是指多少之分, 还表示正气、邪气的平衡, 正气指人体的免疫功能, 邪气指各种人体致病因素[5]。由此可见, 中医学中关于肿瘤的发病机制基本与现代西医理论相一致。在人体的免疫机制中, 有众多的免疫细胞, 其中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变化对免疫功能进行良好的反映。T淋巴细胞是免疫功能细胞中的效应细胞, 能够对免疫应激反应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调节作用主要由其亚群完成, 其中CD4 和CD8 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细胞, CD4 和CD8 维持相对稳定的分布, 即CD4/CD8 比值稳定, 能够使机体免疫机制的内环境维持稳定;NK细胞是一种自然杀伤细胞, 是机体免疫机制的监视系统的主要细胞, 能够对肿瘤细胞的活性进行抑制, 并促进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 其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通常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 能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正常。而本次研究中显示, 乳腺癌两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 发现乳腺癌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均出现明显的下降 (P<0.05) , CD8 出现明显的上升 (P<0.05) , CD4/CD8 的比值有所上升, 这说明机体的免疫机制正处于抑制状态, 即中医学中的正气不足。目前, 在临床上, 西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以及手术治疗, 能够使机体达到祛邪的效果。新辅助化疗是一种乳腺癌治疗的常规方法, 能够有效延缓肿瘤的进程, 提高患者可进行手术的概率, 已被作为乳腺癌治疗的常规方法。但这种化疗方法在对癌细胞进行杀灭的同时, 也会对患者的消化道产生毒副作用, 对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抑制, 不利于患者手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和康复治疗。以中医学角度来看, 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 其元气大伤, 脾胃失调, 气行不足, 血运不畅, 导致患者正气越发不足[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进行单一新辅助化疗的单一组患者在化疗后, 其CD3、CD4 以及NK细胞的含量均明显下降 (P<0.05) , CD8 的含量明显上升 (P<0.05) , CD4/CD8 的比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这也说明新辅助化疗后, 乳腺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 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

参芪扶正注射液是通过对黄芪和党参加工制成的重要输液制剂。乳腺癌中医表现为气血证, 兼顾血瘀证, 因此治疗乳腺癌应使用扶正培本、补气活血的药物。现代药理学中指出, 黄芪能够对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活性起到增强作用, 能够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行促进, 从而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有效的抑制癌细胞的活性, 还可以使环磷酰胺作用下免疫功能下降的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得到加强[8];党参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 能够对免疫反应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 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 同时党参还能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活性进行抑制[9]。另外, 黄芪和党参是效果显著的补气药材, 能够增强机体内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 还能对T淋巴细胞的活性进行刺激, 对T抑制细胞进行抑制, 从而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 弱化化疗的毒副作用,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10]。本次研究中, 笔者在联合组的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 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组在治疗后其成熟T淋巴细胞 (CD3) 、辅助性T细胞 (CD4) 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 的含量均下降, 细胞毒性T细胞 (CD8) 的含量上升, CD4/CD8 的比值下降, 但以上变化幅度均不明显 (P>0.05) 。这说明患者的免疫功能在化疗中未受到明显的抑制, 其机体免疫机制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扶正培本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弱化新辅助化疗的免疫抑制作用, 巩固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在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联合进行中医扶正培本治疗,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巩固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 各50例。单一组采取单一的新辅助化疗, 联合组在单一组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扶正培本治疗。治疗前后, 对联合组和单一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记录, 并择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正常对照标准, 设置为对照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单一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成熟T淋巴细胞 (CD3) 、辅助性T细胞 (CD4) 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 的含量均明显下降 (P<0.05) , 细胞毒性T细胞 (CD8) 的含量明显上升 (P<0.05) , CD4/CD8的比值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明显 (P>0.05) ;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成熟T淋巴细胞 (CD3) 、辅助性T细胞 (CD4) 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 的含量均下降, 细胞毒性T细胞 (CD8) 的含量上升, CD4/CD8的比值下降, 但以上变化幅度均不明显 (P>0.05) 。结论:在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联合进行中医扶正培本治疗,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巩固治疗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医扶正培本,细胞免疫功能,CD3,CD4,NK细胞,CD4/CD8

参考文献

[1]Hong H, Gu Y.Depletion of 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 enhances natural killer T cell-mediated anti-tumour immunity in a murine mammary breast cancer model[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2010, 159 (1) :93-99.

[2]Tymoszuk P, Doppler W.Impact of STAT1 and CD8 (+) T cells on the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lapatinib and doxorubicin against spontaneous mammary tumors[J].Oncoimmunology, 2013, 2 (12) :e26689.

[3]Jovanovic I P, Pejnovic N N, Radosavljevic G D, et al.Interleukin-33/ST2 axis promotes breast cancer growth and metastases by facilitating intratumoural accumul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and innate lymphoid cel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4, 134 (7) :1669-1682.

[4]Xie Y, Chen Y, Ahmed K A, et al.Potent CD4+T-cell epitope P30enhances HER2/neu-engineered dendritic cell-induced immunity againstTg1-1 breast cancer in transgenic FVBneu N mice by enhanced CD4+T-cell-stimulated CTL responses[J].Cancer Gene Therapy, 2013, 20 (10) :590-598.

[5]查小燕, 贾彦焘.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力尔凡改善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30) :3288-3289.

[6]董力, 赵长啸, 郝广旭, 等.不同化疗方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23) :26-28, 38.

[7]李洪胜, 方驰华, 王远东, 等.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 11 (11) :851-853, 857.

[8]王晓红, 李义慧, 杨俊泉, 等.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3) :2696-2698.

[9]汤娇娇, 李洪胜, 何丽珍, 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改善4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0, 16 (3) :23-24.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40例疗效观察 第9篇

西医多数以内分泌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要措施, 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手段。西药治疗乳腺增生, 如:三苯氧脑 (他莫昔芬) 、黄体酮、甲基睾丸素、甲状腺素等, 虽然治疗效果较好, 但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乳腺增生复发率高, 所以一般不轻易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笔者近年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 应用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40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女性患者, 年龄25岁~40岁25例, 40岁~47岁15例。临床表现:乳房疼痛, 以胀痛为主, 亦有刺痛、牵拉痛或隐痛, 可累及一侧或双侧乳房。患侧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肿块, 呈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等, 较软而光滑。根据症状与体征, 并结合钼靶X线摄片、B超检查, 诊断为乳腺增生症。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主方:人参9 g、黄芪25 g、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芍15 g、蒲公英15 g、肉桂3 g、白芷10 g、防风15 g、紫苏10 g、厚朴10 g、枳壳10 g、乌药6 g、木香10 g、槟榔10 g、桔梗10 g、甘草6 g。心烦者加丹皮6 g、桅子6 g;疼痛明显加柴胡10 g、川楝子9 g;肿块硬韧难消者加海藻、昆布、丹参;肝气不疏甚者加郁金、川楝子。水煎服, 1 d 1剂, 经期停药, 连服14 d为1个疗程, 共4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判定疗效, 临床治愈:肿块消失, 乳痛消失, 停药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21 mm以上, 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21 mm, 乳痛减轻。无效: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

2 结果

40例患者治疗时间最短14 d, 最长4个疗程。临床治愈18例, 显效13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随访治愈患者停药3个月后未再复发, 显效、有效患者中, 3个月内症状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3.1 中医对乳癖的认识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曰“有乳中结核, 形如丸卵, 不疼痛, 不发热, 皮色不变, 其核随喜怒为消长, 此名乳癖”。《外证医案汇编》指出:“治乳症, 不出一气字, 定之矣”。“若治乳从一气着笔, 无论虚实新久, 温凉攻补, 各方之中, 挟理气疏络之品, 使其乳络疏通”。《圣济总录》曰:“妇人以冲任为本, 若失于调理, 冲任不和, 阳明经过或为风邪所客, 则气奎不散, 结聚乳间, 或硬或肿, 疼痛有核。”认为肾气不足, 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 气滞痰凝血癖为发病之标, 标本相互影响。冲任二脉起于胞宫, 均隶属于肾, 其气血上行为乳, 下行为经, 乳房与胞宫通过冲任二脉维系和贯通, 生理上息息相关, 病理上相互影响。肾与冲任密切相关, 肾气不足, 冲任失调, 致生乳癖。肾阴虚则肝阴必不足, 肝体阴而用阳, 肝阴不足则肝气不舒, 肝气郁结, 失于疏泄, 发为乳癖。

总之,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的发生是因情志、饮食、劳倦等致病因素引起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及冲任失调, 最终导致乳房经络阻塞而发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 因实而虚, 虚实夹杂的复杂过程。

3.2 方解

此方在人参、黄芪和当归、川芎、白芍等气血药中加用厚朴、枳壳、乌药、木香、槟榔行气化滞, 再用白芷、防风、紫苏、桔梗散发,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是治疗乳腺疾病的要药, 肉桂温通, 甘草和中, 达到疏气、行血、散结的作用, 故能够消除肿块。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研究进展 第10篇

1 中医药内治进展

1.1 古方加减

前人治疗乳癖积累下诸多疗效确切的方剂, 临床可对症依照古方增减治疗。 (1) 加味逍遥散增减:柴胡17g、白芍30g、青皮20g、枳实20g、薄荷20g、郁金30g、炙甘草20g、佛手20g、茯苓20g、当归20g[2]。随症增减:四肢和面部肿胀明显患者, 加服泽泻20g、桂枝20g、黄芪20g、防己20g;经血含较多血块者, 加用醋炒蒲黄15g、益母草20g、醋炒五灵脂15g、仙鹤草20g;乳房硬结严重者, 加服山楂30g、白芥子15g、夏枯草20g、龙骨35g;口干舌燥、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加用旱莲草20g、女贞子20g、丹皮20g、生地20g;胸肋痞闷加用木香15g、檀香15g。4周为1疗程、连服2疗程[3]。 (2) 加味柴胡疏肝汤:柴胡20g、陈皮8g、川芎14g、枳壳14g、白芍12g、熟地22g、白术17g、枸杞22g、黄芪17g、炙甘草5g、香附12g。4周为1疗程、连服2疗程[4]; (3) 多数乳癖患者伴有脾胃虚弱现象, 可予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扁豆25g、薏苡仁32g、山药20g、莲子20g、陈皮20g、白术20g、茯苓20g、党参g、桔梗15g、砂仁15g、大枣3颗、生姜3片, 其中的砂仁、陈皮芳香醒脾, 桔梗宣开肺气、通利水道、载药上行, 有培土生金的功效, 大枣和生姜可健脾和胃, 苡仁、茯苓和扁豆可化湿健脾, 白术、山药和党参则补虚益气, 诸药合用, 可治脾胃虚弱之症[5]。

1.2 辨证治疗

辨证治疗为中医临床治疗乳癖常用疗法。有学者将乳癖中医证型分为以下几种: (1) 肝郁气滞。予以乳癖消I号方口服治疗:柴胡、白芍、浙贝母、夏枯草、红花、丹参、香附、法半夏、桃仁、全瓜萎、桔核、当归; (2) 冲任不调。予以乳癖消Ⅱ号方口服治疗:熟地、山茱萸、菟丝子、夏枯草、昆布、天丁、石见穿、桃仁、路路通、红花、杭白芍、海藻、鹿角胶、山药、枸杞。均每日1剂, 3次/d, 饭后温服, 连用2个月[6]。另有学者[7]将归脾汤作为乳癖治疗的基本方:黄芪25g、党参15g、焦枣仁g、远志g、龙眼肉15g、当归15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8g、木香10g、大枣5颗, 此方对心脾两虚型乳癖证疗效甚佳。中医理论认为[8], 五脏之内皆有脾胃之气, 不同类型的乳癖都可通过健脾和胃进行治疗和缓解, 因而可根据脾胃功能状况将乳癖分为湿热蕴胃、湿浊中阻、湿困脾胃、脾胃虚弱几种类型, 辨证治疗效果极佳。

1.3 自拟方

有学者[9]自拟解郁散结汤治疗乳癖:肉苁蓉35g、当归20g、茯苓20g、浙贝母15g、全瓜萎20g、郁金15g、牡蛎35g、醋青皮12g、柴胡15g、熟地黄35g, 气滞者加用路路通和醋香附, 血瘀者加用赤芍、川芎、红花和桃仁, 肾虚者加用桑寄生, 气虚者加用鸡血藤, 1剂/d, 水煎服, 经期停药, 连续治疗3个月。另有学者[10]根据乳癖病机自拟通乳散癖汤以祛瘀化痰、疏肝散结, 方中有仙茅、鹿角胶、柴胡、山慈菇、夏枯草、王不留行、炙穿山甲、天冬、浙贝母、郁金、淫羊藿, 可平衡阴阳、补养肾脏、调理肝脾。中医临床还以抗增汤专治乳腺增生, 方中有香附、当归、橘叶、柴胡等药, 有疏肝活血、利湿健脾之效。用药后可快速缓解乳房肿块、疼痛和腺体水肿的症状, 对乳房溢液也有治疗效果。关于抗增汤的临床研究证实[11], 此种中医药内治疗法可调节垂体及卵巢生理功能、纠正内分泌作用, 平衡催乳素、孕激素、雌二醇水平, 抑制腺体增生, 对乳房血运及微循环改善效果显著。

1.4 按月经周期治疗

由于乳癖之证最初随月经周期加重和减轻、消失, 中医临床常根据月经周期用药治疗。可在经前予以王不留行12g、柴胡13g、当归12g、莪术12g、三棱15g、白芥子13g、郁金12g、白芍14g、茯苓14g、白术13g、全瓜萎15g、益母草25g、丹参25g、生牡蛎32g、生麦芽35g、生山楂35g、薏苡仁20g、陈皮8g, 可健脾化湿、疏肝理气, 经后可服用肉苁蓉20g、北黄芪20g、仙灵脾15g、菟丝子15g、鹿角霜13g、何首乌15g、枸杞13g、白术14g、天冬25g, 以调摄冲任、补肝益气、调理肝脾。另有学者[12]以疏肝补肾法在不同月经周期调整用药治疗乳癖, 经前半期予以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治疗, 以疏肝补肾、调摄冲任;经后半期予以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 以疏肝活血。

2 中医药外治进展

2.1 针灸疗法

常见中医外治法为针灸疗法, 临床常电针胸3、胸5, 针刺胸9、胸11及腰2夹脊穴, 配合针刺人迎穴治疗乳癖, 效果显著。有学者[13]通过局部火针联合针刺乳腺穴治疗乳癖, 需结合医者临床经验定位乳腺穴并采取合适的针刺手法, 乳癖患者对侧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与上巨虚之间有明显压痛点存在, 中医临床称之为乳腺穴, 找到乳腺穴后, 以3寸毫针深刺之, 并行捻转泻法, 留针0.5h, 留针时每10min行针1次。每次火针结束即针刺该穴, 每隔4d联合治疗1次, 3次为1个疗程。

2.2 内外用药

中药治疗配合耳穴贴敷治疗, 取耳穴:乳腺、卵巢、肝、胃、内分泌, 痰瘀互结者加内生殖器、脾, 肝郁气滞者加交感、神门, 冲任失调者加肾和子宫, 联合疏肝消核方内服治疗:柴胡14g、当归12g、香附14g、延胡索12g、瓜萎皮14g、炙甘草8g、鹿角霜14g、白术11g、橘核14g、郁金16g、生白芍14g, 肝郁化火的患者加用栀子14g、丹皮17g, 胀痛严重的患者加用麦芽35g、青皮15g, 冲任失调的患者加用仙茅20g、丝瓜络14g、巴戟天20g、鸡血藤35g, 1剂/d, 早晚水煎服, 经期停药[14]。

3 其它治疗进展

中医临床还有中药联合光电离子导入治疗方法, 拟方:当归35g、红花25g、白芍35g、陈皮35g、赤芍35g、柴胡25g、桃仁35g、川芎35g, 3L水浸泡1h后煎煮3h, 直至药汁浓缩至150mL, 取汁备用;自制中药膏:逍遥丸70g、门冬酰胺片80mg, 碾为粉末, 以纯净水调为糊状, 备用。患者平卧, 暴露双乳, 浓缩药液渗透纱布外敷肿块和疼痛部位, 将中药膏均匀涂抹于光电离子治疗仪电极头内, 电极头和纱布接触, 利于导电, 连续外敷加光电离子治疗40min左右, 1次/d, 连续10~20d[15]。

4 结语

中医治疗乳腺癌 第11篇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182例, 均为女性。参加团体康复治疗活动的病人120人, 均为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拆线至术后6个月内的病人。年龄32~68岁, 平均54岁;根据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标准, 1期62例、2期45例、3期1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5例, 高中或中专33例, 大专以上18例。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 语言沟通及活动能力正常, 对疾病知情, 能够并愿意参加团体康复治疗。

1.2方法

1.2.1成立乳癌团体康复治疗小组一名副主任任组长、医生及护士各2名为小组成员, 并特聘1名心理医生。组长负责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安排教学人员, 审核讲课内容等。医生、护士均为5年以上乳腺外科工作经验者, 并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表达能力, 经乳癌康复治疗相关内容培训合格者。

1.2.2组织方法时间:6个月为一个周期, 每月15日、30日下午14:30至17:00, 时间固定, 以便患者及家属按时参加。地点:本科试教室。参加人员:乳癌术后基本痊愈能自由活动的病人、术后6个月内的病人及其配偶。

1.3团体康复治疗内容

1.3.1心理干预乳癌改良根治术直接损害患者的第二性征, 加之放化疗的副作用, 给患者躯体、心理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加重了患者恐惧、疑虑、抑郁及绝望等负性情绪。肿瘤心理学研究显示, 良好的情绪支持、行为干预等心理治疗能使癌症患者生存期延长一倍, 放松训练、社会支持、自我疏导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 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王海芳等的研究显示, 团体心理干预可以缓解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NK细胞水平和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故可作为癌症治疗的辅助方法。由心理医生剖析乳腺癌患者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 营造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气氛, 使患者面对着同样的群体说出自己对疾病的困惑, 得病后的相关感受, 大胆宣泄内心的情绪, 促进成员自我探索。心理医生通过与患者的沟通, 分析病人目前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消除病人不良的心理反应, 促进成员了解接纳自己, 恢复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3.2乳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采用多媒体形式由专科医生为病人讲解乳癌的一般知识, 包括病因、症状、检查、治疗、恢复等疾病相关知识, 使病人对本身所患疾病有全面的认识。向病人讲解化疗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明白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是短时间的, 停药以后会逐渐恢复, 并且还有很多措施可以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鼓励患者坚持完成治疗, 从而提高遵医行为。同时医生将有关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介绍给病人, 用实例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放化疗。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告诉患者可通过隆胸或佩戴义乳、重建乳房等矫形手术来纠正体形的改变, 恢复身体曲线[2]。由护士为病人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 以提高培训效果。

1.4效果评价

1.4.1评价方式采用自制问卷评分法进行效果观察。问卷共10项内容, 每项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优为3分、良为2分、中为1分、差为0分。康复治疗前和结束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然后用每项的平均分进行康复治疗效果对比。对理解力正常并能独立填表者由本人认真填写, 理解力差者, 在家属或护士的协助下填写。

1.4.2评价标准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为患侧上肢可自由活动, 无疼痛、无肿胀;良为患侧上肢上举轻度受限, 无疼痛、无肿胀;中为患肢上举明显受限, 轻微疼痛或肿胀;差为患肢活动受限, 疼痛明显。病人情绪:由病人填写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后, 由心理医生评价。术后生活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Q-BR53) 评价。其余均由病人的内心认可程度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团体康复治疗前后患者情况比较 (表1)

3讨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个体化康复指导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健教方式, 可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康复治疗。但不足之处是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通过患者教育, 可以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治疗和康复知识, 从而达到最大化的健康效益, 还可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成分, 调整错误歪曲的思维、想象及信念, 对于控制患者情绪、减轻治疗副反应、增强疗效、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作用。乳腺癌中医称为乳岩, 乳石痈。多为七情内伤, 肝脾不和所致, 可适当运用中药调节以舒肝理气, 化痰散结, 初宜多用疏肝理气行血之药。如桃红四物汤合双花甘草汤加减、八珍汤加减、香砂六君汤加减等。团体护理也可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心情疏解。团体心理干预中凝聚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力量, 互动、安全、接纳的团体氛围可以使患者畅快的分享体验, 交流经验, 正确认识疾病康复和心理适应过程, 从而减轻癌症患者的恐惧感、孤独感。所有接受治疗者表示较干预前情绪稳定, 疼痛减轻, 消除了孤独感, 增强了治疗的信心。所以, 团体心理干预是乳癌患者心理治疗的发展方向。团体康复指导通过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 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团体治疗不仅可以让治疗者与更多的来访者一起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团体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观点, 让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 相互作用, 促进成员的自我探讨和个人成长。因此, 团体康复治疗比个别康复指导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辅导效益。它耗时短, 效率高, 收效好, 是一种值得推广康复治疗方式。

治疗前后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贝壳大王的故事下一篇:舆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