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导设计范文

2024-05-15

教师引导设计范文(精选10篇)

教师引导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教师,合作学习,积极心理学

合作学习是指在团队或者小组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有着明确的目标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在使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如下要素。

一、小组形成与组员工作分配

(一)异质分组

1.分组前,明确分组原则: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的前提是小组的组织建设。为了小组成为一个异质学习的团体,研究者认为,小组的组建以4-6人为一组,按照学习的性别、性格特点、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等混合编组;2.分组时由学生自组小组:在普通情况下,最好让学生自己自发组织学习,如果需要教师参与时再参与。首先让教师说清小组的要求和原则,让学生们自己组建小组。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3.最后由教师协调:学生小组组建后,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组织的小组基础上进行调整。

(二)小组功能介绍

合作学习是分工明确的学习。因此,每个小组至少需要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三个“工种“。这是需要明确告知学生们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各司其职,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课堂操作

(一)课堂教学空间形态

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基本上呈现为同一格局,虽然有利于课堂控制,但是不利于学生和教师间的课堂交往。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马蹄组合型”的空间动态。学生上课时按学习小组的方式就坐,每个小组都成马蹄形,每个马蹄形就做为每个课堂学习小组的活动空间。这样的活动空间促进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小组形成集体意识,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二)操作过程

确定小组后,小组的每个成员在组内都承担一个角色:“组织者“负责掌握小组讨论、分配,协调小组学习,掌握合作学习时间,从中锻炼宏观调控能力和协调能力;“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从中训练听写能力;“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从中提高说、读能力;“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从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组内成员定期交换角色,使学生真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师积极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合理分组,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控制教学程序,协调各种反应的教育机智和能力等。

第一,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负责指导,教育的主导方向。而在新型合作学习中,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权威证明,更能表现的是对学生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和引路人。对课程进行策划和组织。其次,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以民主平等为基础,建立良好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前提下,合作学习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在教师身上也应有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和同伴三种角色,是合作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最后,在合作学习的影响下,老师需要对自己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把固定的书本知识变成富有活力的生命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利用实施教学,根据课堂上的真实情况将知识重组重建。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如此重要。

四、专业教学案例

根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设计,在部分教学内容中使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一)“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估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中,把“社会心理学发展史”内容教学进行了改进,不再使用传统方式进行讲授,而是使用“话剧”的形式、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按照年代顺序把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出来,然后老师再做补充和点评。

(二)结果评估

教师引导设计 第2篇

关键词:教师 合作学习 积极心理学

合作学习是指在团队或者小组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有着明确的目标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在使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如下要素。

一、小组形成与组员工作分配

(一)异质分组

1.分组前,明确分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的前提是小组的组织建设。为了小组成为一个异质学习的团体,研究者认为,小组的组建以4-6人为一组,按照学习的性别、性格特点、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等混合编组;2. 分组时由学生自组小组:在普通情况下,最好让学生自己自发组织学习,如果需要教师参与时再参与。首先让教师说清小组的要求和原则,让学生们自己组建小组。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3.最后由教师协调:学生小组组建后,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组织的小组基础上进行调整。

(二)小组功能介绍

合作学习是分工明确的学习。因此,每个小组至少需要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三个“工种“。这是需要明确告知学生们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各司其职,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课堂操作

(一)课堂教学空间形态

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基本上呈现为同一格局,虽然有利于课堂控制,但是不利于学生和教师间的课堂交往。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马蹄组合型”的空间动态。学生上课时按学习小组的方式就坐,每个小组都成马蹄形,每个马蹄形就做为每个课堂学习小组的活动空间。这样的活动空间促进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小组形成集体意识,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二)操作过程

确定小组后,小组的每个成员在组内都承担一个角色:“组织者“负责掌握小组讨论、分配,协调小组学习,掌握合作学习时间,从中锻炼宏观调控能力和协调能力;“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从中训练听写能力;“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从中提高说、读能力;“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从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组内成员定期交换角色,使学生真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师积极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合理分组,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控制教学程序,协调各种反应的教育机智和能力等。

第一,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负责指导,教育的主导方向。而在新型合作学习中,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权威证明,更能表现的是对学生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和引路人。对课程进行策划和组织。其次,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以民主平等为基础,建立良好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前提下,合作学习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在教师身上也应有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和同伴三种角色,是合作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最后,在合作学习的影响下,老师需要对自己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把固定的书本知识变成富有活力的生命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利用实施教学,根据课堂上的真实情况将知识重组重建。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如此重要。

四、专业教学案例

根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设计,在部分教学内容中使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一)“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估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中,把“社会心理学发展史”内容教学进行了改进,不再使用传统方式进行讲授,而是使用“话剧”的形式、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按照年代顺序把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出来,然后老师再做补充和点评。

(二)结果评估

进行表演的学生们在课前做了积极的准备,每一位成员都能认真而有效地参与到话剧的演绎中;观看演出的学生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学效果远远比直接讲授要好的多。

[项目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京民基证字第0020344。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项目,“小组化的就业创业及考研路径学涯规划模式研究”,2015NMJG063。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课题号:CXJJB16003。]

教师引导设计 第3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 以及高等教育理论不断成熟, 如今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日益完善, 各种新的教育技术和理论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断成熟的今天, 将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英语教学思路成为破解当前高等英语教学难题的新思路。而要实现这一新的教学思路, 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教学要素, 能够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寻找自身合理的定位, 意义重大。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学科, 也是针对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 部分学校还做出了英语等级考试与学生毕业相挂钩的教学管理政策。这就使得所有学生必须给予英语学习足够的重视。但从学生学习热情及参与度看,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差别极大。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状况, 可以发现其问题突出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教学思路落后, 未能从全方位视角开展英语教学

当前, 多数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仍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就是教师完全把控课堂,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无论是内容选择, 还是教学进程把控, 完全由教师决定, 同时在整个课堂上, 也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双方交流不足。整个课堂基本呈现出“教师一味讲解, 学生一味记”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思路影响下, 很多学生, 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基本上忽略了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此外, 英语学习不仅注重知识、语法和单词的学习, 还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目前, 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只是讲解课本内容, 而多数学生只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才学习英语, 因此, 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视角并不全面 (杨海芳2014) 。

(二) 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兴趣和时代特点的有效融入

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的价值和意义。其选择的英语教学内容多为学校统一采购的英语教材。内容缺乏新意, 可以说, 很难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甚至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定厌学和反感情绪的倾向, 无论是词汇学习、语法知识学习, 学生普遍缺乏乐趣。此外, 在课堂管理上, 很多教师只是机械地将课堂重点和焦点放在英语课程知识的学习上, 而对学生是否感兴趣则较为轻视, 由于课堂实效性不足, 导致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三) 教学实践不足, 忽略了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

教学过程忽略了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英语是一门学科, 更是一门语言, 与其他科目相比, 英语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不仅能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知识, 同时也能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也就是除了会答题、会考试外, 还要会应用。然而, 很多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 由于对英语教学实践缺乏足够的了解, 加上教学环节的缺失, 致使学生未能将所学内容有效应用到实践环节。如果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只会记忆词汇和语法, 而不能将所学英语全面完善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 那么, 整个高等英语教育实际上是失败的。

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及教师的定位与价值

(一)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事实上, 在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 其主要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当前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源不对等的问题。因此, 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英语搭建发展平台。通过丰富教学互动形式, 增加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实现教学改革。当前开展的教学活动, 其关键和重点是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思想和理念, 实现教育目的。

构建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 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整个英语教学平台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素材, 通过结合个人兴趣点, 最终达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目的。构建该模式的关键在于英语教学氛围的营造。借助网络技术, 为学生学习英语搭建虚拟电子课堂, 在有效延伸学生学习环境氛围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应用该模式的关键在于英语考核模式的转化。从以往只注重成绩, 尤其是注重期末考试成绩, 转化为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考核, 通过考核反馈机制的有效构建, 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事实上,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 无论其怎样改革, 最终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 因此, 如何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就成了整个教学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学关系的建设, 重点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定位, 然而, 以往在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掌握了更多资源, 学生缺乏必要的主动权, 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很真实、完整、全面地展现。因此, 想要有效构建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 必须从改善师生关系入手。

(二)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的定位

无论教学模式如何构建, 想要达到理想效果, 就必须准确认识教学核心, 即师生关系的认识问题。想要有效开展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就必须做好精准定位。从当前的发展环境和实际需求看, 教师应该做英语教学的引导者和设计者。所谓引导者, 实际上指的是教师要从以往的主导教学优化为引导式教学。主导与引导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师更多地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开展合理有效的引导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

当前正处于改革初期, 一些教师十分认可给予学生充足自主权这一观点, 所以整堂课都在鼓励学生探寻知识, 但事实上, 很多学生对学习内容并没有太多了解, 导致整堂课呈现出学生学习无重点、无实效的状态。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角色, 将教学重点合理把控在一定范围内, 既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又能让整个课堂开展更具备实效性。与此同时, 我们在开展英语教学时, 即使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平台, 但学习内容的选择、方案的设置仍然由教师来完成。对学生而言, 无论是其个人见识还是经验, 都无法掌握对学习问题的自主权 (胡爱华2015) 。

(三)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的价值

无论学生基础如何, 或者教学内容如何选择, 教师都应该对自身的价值进行精准认识, 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服务教学活动。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时, 教师的价值首先在于对学生学习的充分引导。当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不知该如何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想要实现混合教学模式, 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 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教师实施合理的教学思路, 比如, 布置相应的问题, 或者以巧妙的构思吸引学生往整个英语教学问题上靠拢。

其次, 教师的价值在于充分地辅助学生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 能使教学活动得以延伸, 自身承担任务和压力更小。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仍然需要给予充分辅助 (张家政2015) 。

最后, 教师的价值在于对教学过程的把控、教学结果的反馈。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没有给予充足把控, 那么, 自由的课程将面临过于松懈的问题。所以, 想要达到教学改革效果, 需要合理、完善地把控机制。只有教师清楚学生学习的内容、目标和阶段过程, 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此外, 学生学习的效果怎么样, 该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反馈的结果予以及时调整。教师的这一价值是其他任何教学模式或者要素都无法代替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 我们更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但学生自主学习想要达到理想效果, 还需要有完善的反馈机制。

结束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扮演什么角色, 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开展过程中着重探索的问题。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把控者。可以说,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结果的反馈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如何破解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够、应用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 就成了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 不仅能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更有效的渠道, 而且能满足英语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 (王萍2013) 。

参考文献

胡爱华.2015.初探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 (7) :65-71.

王萍.2013.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 (6) :34-41.

杨海芳.2014.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分析[J].读写算, (9) :86-91.

如何引导教师做教研 第4篇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能够研究有很大价值的教育问题,并希望自己能够有重大的教育创新。但别忘了,选题还有一个可行性原则。一线教师从一开始就研究大问题,毕竟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以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标准要求教师搞教育科研,最终只会让教育科研远离一线教师。它就会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

就我看来,只要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对教师而言都具有研究价值。你想,不解决这样的问题,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就要受到影响,难道你不该去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研究难道对你没有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即课题”。

从创新性而言,我很同意这样的看法:“选择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是创新;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同一个问题也是创新;将某个理论、某种方法应用到新的研究领域中去,这还是创新。”

实际上,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总是在研究实践中提高的,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最后会跑,先从自己的问题入手,从小做起,小问题研究好了,在研究中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就可以尝试参与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了。

另一方面,再重大的项目,也得有一些小问题研究做支撑。2002年12月,我曾经与一位在英国南岸大学教育系读博士的老师交流,我们问她:“在英国南岸大学,他们主要做一些什么样的课题?”这位老师说:“他们很注重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怎么教’这样的问题。”在我国,这样的问题恐怕很少有人拿来做课题研究。我想,一线的教师做教育科研就不要怕课题太小,而是应该害怕所研究的问题和自己的实际距离太远。

陈大伟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

课堂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第5篇

[案例1]

创设情境后教师引出:喜欢语文的有小明、小亮、小刚、小丽;喜欢数学的有小强、小兵、小红、小刚、小丽。

师: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喜欢语文的有4人, 喜欢数学的有5人。

师:那么喜欢语文和数学的一共有9人对吧?

生:对。

生:不对。 (迟疑)

(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有的在思考, 有的在争论, 过了一会儿, 教师着急了, 走上讲台)

师:我们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把上面的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 (教师展示出下图)

然后教师就进入下一环节。

评析:课堂本应是教师引发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灵性的地方, 是师生共享知识和智慧的殿堂。上述环节感觉上课教师处理得太过匆忙。学生的思维还没打开, 还没明白怎么一回事, 更不用说细细品味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教师就匆匆地将结果呈现山来。教师没有作有效的引导, 从而也没给学生探究的机会。

那么, 我们的课堂需要怎样的“引导”才有效呢?我们来看本课的另一个案例。

[案例2]

(同案例1一样, 教师创设情境, 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继续引导)

师:同意对的举手 (一部分学生举起手来)

师:不同意的请说明理由。

生:应该是7人。

生:不会吧, 4+5=9

生:我们组没有9人, 只有7人。

师:这是怎么回事儿?

生:因为有的同学语文、数学都喜欢。

师:这里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重复现象。

师:重复是什么意思?

生:重叠。

生:重复就是说有的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师:也就是说, 这里出现了3种情况:喜欢语文的、喜欢数学的和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 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谁喜欢语文、谁喜欢数学、谁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生:画图。

师:对, 画图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 是一个好办法。下面我们就动手画一画吧。

1. 给学生时间, 让学生充分尝试, 探索各种方法。

2. 组织反馈。

选择图2展示, 请学生说思路。

生:因为有重复的, 所以我分了三堆, 这样就能一眼看出谁只喜欢语文、谁只喜欢数学、谁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师:现在能不能看出小组一共有几人?

生: (异口同声) 7人。

生:还可以把这个图改进一下, 变成这样 (图3) 。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

生:这样更清楚一点。

生: (反驳) 不移到中间也能看得很明白。

生: (反驳) 还能直接看出前两堆是喜欢语文的, 后两堆是喜欢数学的。

师: (适时介入、引导) 如果能加点什么就更明显了。

(沉默一会)

生: (激动地) 给它们加上一个方框。

展示图4

喜欢语文 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其他同学也觉得这个方法很新颖。

师:是呀, 把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聚在一起, 看起来就更清楚更形象。

师: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用方框框起来的方法。

师: (指着图4) 这样的图一共要画三个框, 并且小刚和小丽单独分离了出来, 与题中的意思不很吻合。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再简单一点呢?

(学生们开始想办法, 教师巡视, 指导学生)

师: (有意识地找到) 展示图5

师:两个图形重叠部分就是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这样更明显一些。不过两个长方形叠在一起, 看起来有点不清楚, 所以英国科学家韦恩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 你们想不想知道?

展示图6

师:我们常常把重叠现象采用图6 的方式表示, 在数学上称为集合图。

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充分说明了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的重要性。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没有学生的深度探究。

案例2中, 在探索、认识韦恩图的过程中, 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适时地提出一些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和话语,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深入实践, 最终获得对韦恩图演变过程及其含义的深刻体验。课始, 教师出示问题后, 学生答案出现分歧, 这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答案的理解, 认识到问题中有重复现象, 即重叠。然后又让学生想到直观易见的方法——画图。从原始的文字分类开始, 教师步步为营, 层层追问, 由纯文字过渡到给文字加上一个方框, 实现了图形的第一步,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概括:把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聚在一起, 看起来就更清楚更形象,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继而又引导学生将三种分类化归为两种, 三个方框交叉成为两个方框的交叉, 实现了质的突破, 提升了思维的深度, 为下一步教师提炼出韦恩图奠定了思维的基础, 非常自然, 让学生感觉到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何引导教师快乐工作 第6篇

一、提高教师的人气指数

教师在学校人气指数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教师生活及工作的质量, 有了较高的人气指数, 生活起来才会更富有情趣, 工作起来才会更舒心、更快乐。教师人气指数高低与其自身的形象、修养、学识及适应能力等密切相关, 要想帮助教师提高人气指数, 就要千方百计地帮助教师提高各种能力。作为校长, 首先要引导教师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学校通过在校园放置仪表镜、请专业美容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方式, 让教师更懂得打扮自己, 更具有外在形象设计的能力, 让女教师在合理搭配服饰中变得更漂亮更高雅, 让男教师在铮亮皮鞋映衬中变得更洒脱更自信, 从而提高教师在公众交往中的自信力, 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其次是要引导教师加深自己内在的深层次的修养, 课堂教学中能用得体的语言、丰富的学识、风趣幽默而不俗气的个性吸引学生, 让学生爱听、乐听自己讲课;生活中用开朗、坦诚的性格和少计较、多付出的人品获得同事们的信任, 来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第三, 要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和形势的能力, 做到宠辱不惊、得失如常, 在平时的工作中保持心态的平衡, 学会缓解内心需求与现实矛盾的冲突, 学会用理性的头脑来分析问题, 不让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公众形象而降低人气指数。

二、提高教师的满意度

作为教师, 当他看到自己的学生茁壮成长, 潇洒、聪明、懂事、有礼貌时, 一定会很快乐!当他看到经过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 学生都取得了好的成绩时, 也一定会很快乐!2011年, 我校六年级毕业统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全县乡镇评比中获第一名, 当成绩发到教师的手中, 教师们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成绩这么好时, 教师们眼里都闪着快乐的泪花, 脸上溢满了幸福的光芒……其实, 在学校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个教师, 都希望自己能取得好的成绩, 但由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因素, 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作为校长, 就更要注重对一些能力偏差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让他们也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对于这一类教师, 在平时教学常规检查中, 要提醒教务处多留意他们, 多帮助他们, 帮他们查找影响工作成绩的因素, 帮他们寻找提高成绩的方法和策略, 让他们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定位自己,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工作, 去提高工作的成绩。其次, 在管理的过程中, 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教师要多一些鼓励, 多一些包容, 多一些赏识, 不断帮助教师提高搞好工作的自信心, 教师有了自信心, 就一定会努力工作, 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就一定会在付出与收获中获得快乐。

三、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三层”, 即和领导的关系, 和同事的关系, 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要是处理好了这三层关系, 工作起来就会少一些烦恼, 多一些愉悦。校长是创造校园和谐的掌舵人, 校长的人格、修养、气质、度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共创和谐的质量。在新课程理念中, 让教师“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同样, 在学校管理中, 让校长“蹲下来”和教师说话, 也是处理好校长与教师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 要想在校园内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校长首先不要把自己当成是领导, 而是要把自己当作是教师的朋友、合作的伙伴。有了这个前提条件之后, 校长更要注重引导教师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引导教师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合理的诉求, 工作上有什么要求和困惑, 可以直接大胆地找领导交流, 以便得到及时的帮助。有了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工作起来就更容易放下多重思想顾虑, 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样教师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获得快乐。

在处理好领导与教师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同时, 还应帮助教师处理好同事关系, 让教师在和谐的同事关系中感到工作的快乐。我们学校有一位50岁左右的教师, 业务能力强, 工作成绩较好, 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善于交际, 不注重融洽同事关系, 独来独往, 其乐融融。可是有一次, 他得了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 当校长从外地出差回来到医院看望他时, 他已躺在医院里快十天了, 除了家人和校长以外没有一个同事来看望过他。在和他交谈的过程中, 校长明显地感觉到他内心的凄凉与忧伤。后来他治愈出院回到了工作岗位, 脸上的笑容少了, 对工作的热情度明显下降……又是半年后的一个晚上, 校长接到了他低泣而悲伤的电话, 说他父亲因病去逝了, 校长一边安慰他, 一边和学校办公室联系, 要求办公室联系学校工会, 组织教师到他家帮忙。第二天早上, 当同事来到他家时, 看到在他脸上写满了复杂而又矛盾的表情:怀疑、激动、感激、愧疚……事后, 他主动请了那天到他家帮忙的同事吃饭, 并且还敬了大家好几杯酒。经过这件事后他变了, 他学会了主动帮助同事, 主动融洽同事关系, 脸上也时常有了笑容, 对工作也变得更加热情, 更加负责了。

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师生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作为校长, 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积极为师生共建和谐关系搭建平台, 要鼓励教师多接触学生, 多联系家长, 多了解学生, 多关心学生, 以情感人, 倾注“母亲”、“父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 同时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理解教师, 感恩教师, 让学生学会信赖教师。

四、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校长的工作职责。首先, 校长要积极改进学校的管理模式, 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营造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 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 在考核评价中对事不对人, 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其次, 要引导教师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教师是清贫的职业, 选择了教师, 就是选择了清贫, 有一位教师在他空间日志中写到:“我忙碌, 我清贫, 我充实, 我享受, 我疲惫, 但是我快乐, 这就是生活, 教师的生活———平凡, 艰辛, 真实而美好!”校长要引导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少一些攀比, 少一些欲望, 少一些计较, 只有攀比、欲望、计较少了, 快乐才会多。再次, 要引导教师用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多注重调节情绪, 无论什么事都往好处想, 化忧为乐, 学会给自己的心情放假, 无论怎么忙都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间, 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多发展几种健康的兴趣活动, 让精神上绷紧的弦在娱乐、散步、体育锻炼中松弛下来, 进入一种快乐境界, 产生新的追求, 在兴趣爱好中寻求乐趣。如果教师有了这些生活中的乐趣, 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找到快乐的支点。

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 第7篇

一、教师的引导表现为情感的激励

课堂上, 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调动学生乐于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如果能多送给学生一些激励的话语, 特别是后进生, 将既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 又肯定他们发言的点滴优点, 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说一声“请、谢谢”, 学生就会有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 学生情感就会高涨, 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二、教师的引导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方向, 并不是直接告知问题的结果

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态的, 结果性知识往往要多于过程性知识.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就应体现在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而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 获得数学的力量.就以“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数目比较小的数, “10000”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具体的概念, 没有具体的参照物, 让学生体验10000的实际大小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今天老师要布置一个作业, 请你们回家数出10000个事物, 并明天带回学校.”我话一出口, 下面是一阵“哇”的声音, 并个个露出犯愁的表情, 学生产生对它的“怕”是我预料的.“对于这个作业你有什么想说的?”课堂一片宁静, 想举手又不敢举, 终于出现了一个不怕“死”的男同学, 小声地说:“老师我不想做这个作业.”这时学生们都在下面附和着“是的是的, 我也不想……”还是不敢抬头了, 等着我的挨骂.“首先老师为你的勇敢, 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鼓掌, 学数学有时候就需要这种精神.现在, 说说你不想做的理由吧.”一听我这么说, 这名学生胆子大了, 说:“上回数1000已经花费我很长时间, 数错了再数, 数了很长时间, 这回是10000, 就要花费更长时间, 我担心其他作业要完不成.”“可这只是你一个人的意见, 说服不了我.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一听我这么说, 学生们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 我也不愿意……”“那这样吧, 我给大家一个说服我的机会, 别人说过的理由不能再重复.”“我上回数了1000颗石子, 太重了, 这回是10个一千, 我怕拿不过来.”“数10000数目太大, 很容易忘, 忘了又得重新数, 很麻烦”……听着学生的一个个理由, 看着他们那认真劲, 我笑了, “看来你们有很多理由, 我被你们完全说服了, 那好就不布置了.”学生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现在愿意回家去试试的小朋友, 有吗?”有3个小朋友举了手, “老师很欣赏这3个小朋友, 敢于向困难挑战.那你们把数的过程、数中碰到的困难和数时心中的感受, 明天和我们小朋友来交流一下, 好吗.”我及时对这几个小朋友进行了表扬, 并又引导学生:“如果现在让你们拿约10000个事物, 你们愿意吗?”大家一边点头, 一边大声回答:“愿意.”“哦?现在怎么愿意了?”我故意装出一副疑惑的表情.“因为是约10000个, 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上回我们数了1把米大约1000颗, 那只要抓10把就大约是10000颗了.”“老师发现你们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样让学生明白“10000”也不是触不可及的, 它也在我们的身边, 为了对“10000”有更深的体验, 我让学生根据体验1000的经历体验10000张纸大约有多高, 10000个人大约有多少个我们学校人数那么多, 这样让“10000”真正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现实, 决定了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顺应教学发展的线索, 不露痕迹地加以引导, 揣摩学生思维发展之势, 通过肯定的评价、委婉的否定、或明或暗的提示,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走向深入,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 理解更加到位.

三、因材施教, 教师的引导成为课堂交流的生发点

教师在对一些练习没有讲评时, 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其实, 学生在交流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纠正错误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正面讲解和示范, 而必须是一个由学生参与“自我否定和纠正”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 再次提供课堂交流的生发点.

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引导 第8篇

在轻松的氛围中, 孩子的动手能力、欣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于是, 我聘请他担任小老师, 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并奖励给他一颗★, 这样, 同学们寻求帮助的机会多了, 作品也更加美观。而担任小老师的同学, 也更加自信, 勇敢。

信息技术在小学开设不久,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 教师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就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进行正确的引导。

1. 学习的动力来自兴趣。

小学生的特性就是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将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讲活。但是, 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是“学”跟着“教”走, 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那些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 我让学生先自学, 然后再根据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进行讲解。学生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学习乐趣, 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学习效率当然也是大大提高。孩子的激情被点燃, 就可以创造出最优秀的作品。

2. 互助学习, 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将理论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互助学习法, 不仅可以排除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克服学生畏难情绪, 而且使得学生们更加团结, 学习的效率更高。因此, 我采取了用★来奖励的制度。完成每个任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老师的一颗★, 同时, 聘请“小老师”去帮助那些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同学, “小老师”每组都会选多名同学担当, 这也使得学生们都有争当“小老师”的欲望, 使得学生们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去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点。同时, 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 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 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3. 带着“任务”来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 将本次课的内容, 分解成不同的“任务”, 先将这些“任务”交代给学生们, 这样就引起了学生们学习兴趣, 然后再在讲解及实践中让学生们去解决这些“任务”, 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 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引导教师走上幸福的道路 第9篇

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在我们学校教育中,分数已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指标”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 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结果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教学工作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

第二,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目前不少学校变本加厉地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

第三,以“权”为本,权力至上。学校管理不能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了,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权力至上必然滋生和助长长官意志,从而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师生的民主参与和学校的学术研究也因此没有了立足之地。从校长角度来说,管理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教研工作的挑战。因此教学管理者强化人本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是新时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将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一)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会尊重与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在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三)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二、强化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课题化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因此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当好校长曾有一句经验之谈:“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当领导的确实不能只是在管理检查、物质报酬、思想工作等方面做文章(这些都是必要的),也应该在教师精神创造这个领域下功夫,努力把教师引上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使教师真正把教书育人变成一种崇高的事业来追求。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要取得竞争的胜利,作为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意识和管理两个层面上。首先是意识创新。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管理工作者就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新时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对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课堂点金之石——教师引导 第10篇

关键词:引导,促进,重要作用,原则

新课标用两个词来表明品德课对于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引导和促进。“引导”就是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成长。教师是引导者, 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发现的乐趣, 重温发现的过程。基于引导的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就不能过分强调一致性, 而应允许学生存在认识的差异, 经历成长的过程。“促进”就是在引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在培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 强调这一课程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 才能引起学生兴趣;思想品德课程高于生活, 才能促进学生成长。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 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通过源于生活的素材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引导让课堂高于生活, 促进学生成长。所以引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思考,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构建知识,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一教师引导的方法

教学《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内容时, 需寻找一个亮点, 这个亮点既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又能很好地切合题意,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于是在分享往日情绪环节, 利用学生讨论的时间, 我迅速地在脑子里搜索寻找切合课堂需要的教师自身资源。我灵活机动地加入了自己的往日情绪分享。“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属于老师学生年代的情绪体验, 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听?”话音刚落, 立即看到有不少同学腰杆挺直了, 点头的, 嘴巴里说“嗯”的、说“要”的都有。这正是我要的状态!教师自身资源是学生一直以来的兴趣点, 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不例外。

于是我动用富有情感的语音, 播报了属于老师的往日情绪:“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 作为班长的我有一段时间突然开始厌恶写作业, 开始是应付, 后来渐渐的发展到连应付都不愿意了, 偏偏遇上我们那个较真的语文老师, 那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趴在讲台上问我:你的作业呢?我想都没有想:写完了, 在我弟弟书包里。老师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恶狠狠地盯着我, 那么, 现在, 你去你弟弟的教室把作业拿来!我忐忑不安地走出了教室, 内心惶恐不安, 我不敢想象作为班长的我谎言被揭穿的那一刻的难堪与尴尬。手心里面全是汗!离弟弟的教室仅仅隔了40米不到的, 我在神情恍惚中不知道走了多久。当然我没有做作业, 是不可能从弟弟的书包拿到作业的, 张老师说谎了, 后果很严重, 我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这次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人不能说谎。”

在我说到“我忐忑不安地走出了教室, 内心惶恐不安”的时候, 作为教师, 我的引导中特别强调了我的情绪体验。也看出来学生们都进入了情境, 状态都很紧张, 为我拿不到作业而担忧或是想知道这位老师会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在我说到“张老师说谎了, 后果很严重”的时候, 全班哄笑了, 这个网络流行词语让我和学生找到了共鸣。这个临时从记忆的仓库里搜集出来的情绪体验中, 我强调了情绪的来源、情绪的体验。很显然, 这个引导很合适, 运用恰当。学生们也被我打动了, 原来老师上学的时候也有这样不堪的一面, 于是话匣子打开了, 手举起来了, 一个、两个、三个, 一个比一个出彩。这个及时的引导使得课堂气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和, 可喜的是, 学生在组织自己的语言时模仿我表述的方式也特别强调了自己的情绪体验, 以及当时情绪的影响, 学生发言积极, 思维开始活跃起来。

正当分享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一个女学生站起来讲述了她的一次悲哀的情绪体验, 那是爷爷即将去世的时候, 医生告知爷爷得了癌症晚期。家人都不敢告诉爷爷他的病情, 都要装着开心的样子面对爷爷, 离开爷爷之后抹眼泪的深刻情绪体验, 女学生讲得情到浓处泪水滂沱, 课堂一下子就寂静了, 我看到有的学生眼眶红了, 在那一刻我深刻地体悟到了这个学生的复杂的情绪体验, 产生了共鸣。但是我立即意识到, 这是课堂, 在这种情绪体验中可能比较难以自拔, 既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又要巧妙地引领回课堂, 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很悲伤地说:“刚才这位同学跟我们分享了这样一段很伤感的情绪体验, 你现在想跟她说些什么?”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教给学生来解决。大家内心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你争我抢的来安慰这个女学生:“我们体会到了你的难过, 但是也被你们全家人的坚强感动了, 逝者已去, 活着的人要珍惜!”“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 希望你坚强, 乐观的面对生活!”“我们相信你经历了这样的情绪体验会更勇敢”……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女学生的眼泪止住了, 不停地说谢谢, 我提议为女学生和她家人的坚强鼓掌!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导的成功。教师自身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容小觑, 同时也要有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把握课堂, 及时引导归位。

二教师引导要遵循的原则

1. 学生主体性原则

引导不是为了包揽, 不是为了强行拉回到课堂, 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和研究。教与学是一对矛盾, 学生的学是内因, 教师的教是外因,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哲学道理, 我们要使学生有长足的发展, 就要大力强化内因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任何高明的老师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 尤其是学生的思考。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其实就是这样, 让学生成为主体教育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

2. 素材源于生活, 但要高于生活的原则

素材源于生活, 但要高于生活的原则, 笔者认为这是引导的实质。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导演, 引导学生朝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 把握课堂的进度和高度, 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课堂情境的设立是源于生活的, 但不是为了讲故事, 不是为了讨论的热烈而设立的, 每个情境的设立教学者都有相应的目的和意图, 引导的方式有很多, 可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可以是临时变化教学环境, 可以是配合学生经验产生共鸣, 可以是调整教学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方式, 教师引导的过程中, 都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选取、反思。在多样性、实效性的引导中, 恰到好处地进行正面提升, 把握引导的度, 从而达到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目的, 最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真实的指导作用, 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知行合一”。

3. 及时原则

引导起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反馈、鼓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课堂引导的目的在于重视学生主体性参与的过程, 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得出教学目标。屠格涅夫说得好:“紫罗兰的芬芳不会散发到20步以外的地方, 要闻到它的香气, 就应该走进它, 去接受它。”引导艺术也是如此, 学生的思想是多样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 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走近思想品德, 就要抓住课堂上每一个机会, 引导学生走近生活, 在感知、体会和体验中爱上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真正认识到这门课程是与他们有用的, 能从中学到真正的本领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育转型下学校教育下一篇: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