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024-05-18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精选12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1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是有组织的技术、 管理互相结合的能力,它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形成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没有统一协调检查落实,没有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就无法落实。因此,中学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统筹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规划,并建立教师信息发展的流程。具体来说,则是要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使之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新课改的要求;制定有利于建设的政策,以确保该项工作支持力度等。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各部门都应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计划,然后由学校信息中心人员参与,共同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领导不仅要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业务流程、组织模式, 还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高度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应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

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教学来说,尤其是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不能把文本作为学习的唯一,教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经常上网搜索有效资料,经常交流现代化技术运用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的教学理论和理念,同时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所需的一些教学技术知识,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把先进的教学思想带入工作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发展可持续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情意,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直接成长动力,有效开展面向未来的、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已刻不容缓。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具有层进性,需要在教师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及时引导和补充,从而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技术,将技术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将实用技术的观念和方法带给学生,那么,将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其核心就是计算机的使用,中小学校的教师,大多较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知之甚少,对计算机的使用基本摸不着门。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又决定了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让每一位教师学会使用计算机,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

信息化不仅是教师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而且也是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和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应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措施,确保培训发挥实效;加大培训力度,使培训由骨干培训转向全员培训,通过培训, 使全体教师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及网络维护能力;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增加培训数量,考核培训效果;要积极开展“请进来, 走出去”的活动,让大部分教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加大硬件建设投资力度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硬件基础,只有在学校配备了较为完备的计算机设备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才有了其存在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必须过关。 否则,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就只能是空谈。而学校的设备配置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设备配置一步到位很难。所以,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在设备配置上采取“上面配一点、自己筹一点”的方案, 逐步配齐设备。先组建一间计算机教室,然后组建多媒体教室,最后建成校园网,通过互联网、校园网建设,让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搜索资料,下载资源并进行资源整合。所以,“硬件”配置是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所以只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摘要:对于中学教师,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学能力无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与重点研究内容,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关注了教师这一能力的发展,从不同角度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阐述,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第2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

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通过及时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关爱,加上自己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表示感谢各位老师!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几个月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校领导组织我们老师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老师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很多,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地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2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研修。这次培训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通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学习,我对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体会,对教师的角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了新的认识。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慢慢渗透了各个行业,也慢慢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慢慢发生改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聆听专家老师的讲座,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技术素养类课程”、“综合类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PPT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知识,也深深的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现代教师的重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信息的脚步,跟上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模式的改革就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我们适应教育的信息化的到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改革。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教育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循规蹈矩的。教育也要时代化,要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信息的社会。同时,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的新兴人才。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3

为贯彻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文件精神,20xx年5月5日至6日,我校组织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10名赴合肥参加20xx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为全面推动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打开新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培训班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介绍了“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事业部副主任洪国芬介绍了“智慧职教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艳介绍了“基于智慧教育的资源建设与应用”;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谷小城分享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服务管理部首席策划周健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资源检索系统使用介绍”;安徽省警官学院刘雪蕾,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者介绍了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并用多个案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体现职业教学的职业性、信息技术运用和课堂教学的三者融合。

此次培训,心得体会如下: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知识教学、创新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网络教学,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因素被网络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4、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具备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成为一名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次的培训不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机会,也发现了各地的差异和不足。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充实,参加培训的教师收获颇丰,普遍感到了大数据时代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迫切性。通过学习,教师们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同时,本次培训对提高我院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强化内涵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4

通过听几位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比较全面地学习了有关创新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标准及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区域信息化套餐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下的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与方案设计等内容;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有关“翻转课堂”、“微视频”、“可汗学院”等一些世界顶级的教育模式,以及国内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应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国内在教学上应用的一些先进信息技术。上海是中国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区域,到上海参加这次培训,并且能与各位专家面对面、座谈式、讨论式的交流学习一些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学情况,真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进一步对现阶段的教学,对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体上,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时代。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还要继续发展,教育必须要向世界看齐,必须减负增效,必须同时代同步,必须同现有的信息科学技术同步,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引领教育,促进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不断发展和超越,传统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我国的教育要长足发展,提高质量,必须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推动教育的时代变革。

2、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4、应该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回去之后再认真梳理、学习、提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已的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发挥骨干作用,发挥自己的培训作用,培训、引领我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并且能尽力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5

8月10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地点是在三亚进修学校里。通过6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Flash课件制作技巧与白板的使用与管理。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课件制作技巧

通过两天学习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原先学会了一些简单的Flash知识,制作过作品参加比赛评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术含量不高,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平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初步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管理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三、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一天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通过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四、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老师重点讲授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导图,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与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范例,介绍思维导图软件工具用法及其特点,并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

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

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

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

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

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

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此次培训的学习,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师能人。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6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一线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更深层次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我们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等新型教学工具。这些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通过线上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扎实做好基本功,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育之中,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争取做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7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参加“20xx年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培训时间是7月4日至7月13日,为期10天。七月的天气格外闷热,一百多人坐在一起听讲座,上机练习,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却。为什么?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扎根在农村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努力地学习。经过10天的紧张学习,在倾听教授、老师们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全省各学校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几天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说实话,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农村,有的老师甚至连什么是邮箱、怎么制作幻灯片等极其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都不懂,很难想象那里的孩子们将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失掉多少开阔眼界的机会呀!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总之,在学习中我克服了天热、想家、身体不适等很多困难,每天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中的各种活动。学习中我时刻牢记,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是十小和珲春市的代表,我为能够参加这次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十天的努力学习我不仅顺利结业,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在最后的成果汇报交流种,我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把我们珲春市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介绍给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们,收到了极好的评价,尤其是我们培训班班主任东北师大郑燕林老师的赞扬。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8

近期我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自从培训的这些日子以来,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有收获。本次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为我们数学1班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专家、名师及同仁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新教师,或许是因为自己身在农村学校,社会经验不足,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思想蔽塞,对外界教育情况了解不多,见识短浅,所以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完全能胜任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不需要培训。通过参加此次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我才真正理解“学无止境”的道理,自己的学识是多么的贫乏、水平是多么的有限,教学思想是多么陈旧。归纳起来,本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

1、网络研修培训的形式灵活、方便。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形式开展,教师主要通过自学方式进行。说实话,网络学习、教学在现代教育模式中至关重要。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方法,无疑,网络是未来社会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农村教师,近年国家加大了投入,各校基本普及了网络教育设施,但还有部分农村不会灵活运用,此次培训研修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实际也是对培训教师的一次鞭策,更是促进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水平的手段。通过网络培训的开展,我和多数老师一样,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它有力地推动了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及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2、研修培训的内容切合实际。全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经典教育文章,既有最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又有论坛交流、研讨。内容丰富又切合教师实际。记得在第一阶段培训中,我对每位专家的讲座都认真聆听,深入思考。专家视频的学习,我更是受益匪浅。通过教师QQ群聊天,我认识并了解了许多老师,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的思想受到洗礼,我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教学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培训中,值得回味的还有就是在网上与专家、名师及同行进行互动交流、研讨。在交流中可以与教师分享教学中的乐趣,探讨工作中的困惑,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我们既得到启发,也收获喜悦与快乐。

3、作用的布置与要求既明确具体,又不拘束,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加入网络学习论坛,有利于自己更好的进行教学交流,共同探讨,互相提高;通过上传经典学习文章或作品,既有利于自己汲取精神营养,又能给他人提高学习和借鉴;撰写研修心得体会有利于自己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

总之,“活到老,学到老。”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还回不断努力,加强学习,我要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专家、名师学习,向同事、同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奋斗不止,我要将所学的理念、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推动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工作的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9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认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其次,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再次,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这次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最后,我想说,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0

20xx年10月12日至10月16日,我参加了株洲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在倾听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小组学员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我深深地体会到利用教育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培训,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在学习中,让我感受到:

1、压力大,高密度的培训任务及大量的培训作业,全新的培训平台感受至深,以前从没有过的这种培训模式,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原则,要求每个学员都必须参与,而且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使我们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习这门适应未来教育的必须掌握的技术能力,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2、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3、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4、本次的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觉得本次学习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一种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更加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5、培训过程中,有许多非常精彩而且值得我们深思的教学案例,通过和小组老师们一起“现场说课式”的讨论与分析,更加深化了对这些案例中渗透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认识。

6、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通过本次培训,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要感谢培训老师,他们的讲解令人信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所学到的知识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并肩负起主讲教师的责任,引领我的同事走向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己能力的大潮中。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1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

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

社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高职院校只有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潮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知识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行业竞争力。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

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能力。具体来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监控能力,信息资源开发能力等。

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体系诸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使之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运用,必然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师要具备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使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还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评价与监控能力,既要形成过程性评价,也要形成总结性评价,以更好地促进教与学;信息化教学依赖于信息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开发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意义

1.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知识的传播,高职院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修养,才能培养出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

2.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完全改变了单一的知识获取途径,学生知识获取途径的便捷化极大地挑战着教师的权威。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我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衡量现代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反映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水平”[2]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才能胜任信息时代教学需求。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1.加强顶层设计,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要转变认识,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加强信息化硬件与软件投入,尤其要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纳入学校长远规划,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顶层设计。

学校要成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领导小组,对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积极探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目标与发展计划,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研究成果展评等,积极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队伍。

2.完善培训机制,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培训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培训。

首先,完善教师考评机制。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主动性,提升教师参培主动意识;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自觉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培训;

其次,培训内容凸显应用性。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培训内容设计上,不但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更要凸显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力培训,使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在推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第三,加强教师之间互动。教师是一笔可贵的教育资源,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培训中,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尤其要发挥名校名师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作用。高职院校既要请进来,邀请名校的优秀教师,到校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还要走出去,选派学校优秀的教师到信息化教学先进校学习,然后带动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3.搭建成长平台,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离不开发展平台与成长环境,高职院校要积极为教师创造机会,主动搭建平台。

首先,以大赛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大赛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要努力推进不同层面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从学校大赛到校际、地区、省市级大赛。高职院校不仅要为教师创造参赛的机会,还要为教师创造观摩学习的机会,将每一次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作为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其次,以网络平台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信息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也离不开网络平台。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借助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构建虚拟学习社区,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学习互动,交流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经验,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等。

4.完善教学机制,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氛围,高职院校要完善教学机制,将信息化教学最为一项常态教学工作,实现信息化教学实施、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开发、评价等常态化。

高职院校要将信息化教学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明确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使学校信息化教学常态化,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自觉意识;将信息化教学研究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提要求,将信息化教学理论与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激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研究;将教师信息化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内涵,深入开展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研究,打造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队伍;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形成系统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完善教学机制,为教师创造浓郁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氛围,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氛围,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条件。”[3]

总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高职院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要具有长远眼光,深刻认识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努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玲芳,苏叶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2011(02):12-13.

[2]滕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39.

[3]袁伟伟.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J].学园,2013(29):60.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初探 第4篇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

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概念, 目前国内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已有研究绝大多数是从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视角进行描述性界定。笔者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等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决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信息技术和装备的使用问题, 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等诸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加权、处理的过程, 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套与以往不同的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能够创新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来改善学习境。此外, 教师的专业学习发展能力, 将会成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1. 外在因素

第一, 社会影响。教育部门对信息化教学的提倡度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成比例。目前, 国家级、省级教育部门举办了几届有关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 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信息化课堂设计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等, 这些比赛使教师更加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理念方面, 注重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的渗透, 提倡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合作型教学方式, 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 甚至即时互动平台 (微信、QQ) 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第二, 学校影响。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购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提供网络教学平台, 还提供财务支持、技能训练、课堂协助、课后咨询等支持, 来帮助教师开展信息化的教学。

第三, 教师之间的影响。教师之间的互相支持、资料共享、经验共享会给予教师积极的影响。同事之间互相研讨, 将各自信息化教学中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经验不足的教师就会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扬长避短,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

2. 内在因素

第一, 个人意愿。教师有没有信息化改革的意识和决心非常重要。如果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即便是在缺乏学校政策规划、资金和同事支持的状况下, 仍然会克服困难, 努力尝试。

第二, 对信息技术的自我效能。以往的教学只需要教师精通于专业知识就可以上好课, 但信息化教学改革下, 对教师的要求要高得多, 除了专业, 还要对信息技术很好掌握, 将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教师若认为信息技术是可掌控的、或可运用信息技术来做任何他想完成的事情时, 教师会比较愿意使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具备自信心的教师, 会因为成功的信息技术融入经验而更加自信、更有成就感。

三、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

1. 对学校的建议

第一, “硬件”支持。学校应该大力支持信息化教学改革, 尽量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这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支撑, 另一方面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时的教学资源, 需要利用硬件、网络环境来开发或共享。学校要大力建立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完善校园网络等教学基础设施, 来保障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第二, “软件”保障。在政策方面, 学校应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为教师积极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软件”保障。如可以定期举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微课比赛、信息化课堂比赛等, 并把比赛成绩当做年终评先, 职称评定的加分条件。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个全新的挑战, 很多老师不了解信息化技术, 计算机水平不高, 学校应该配备专业人员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 如给教师定期进行培训, 鼓励教师分享信息化教学心得, 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培训方面, 可以采用多种途径相结合。如在新教师入职前要积极开展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工作, 为教师日后能够顺利展开教学工作打下基础。注重和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 让他们接受培训之后给其它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引领别的教师发展;利用好校本培训, 经常开展听课、说课、教学观摩、评课等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看视频、听专家讲座、网上交流等网络培训的方式来学习教学前沿性知识, 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灵活, 从而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有新的见解。

2. 对教师的建议

第一, 转变理念。在信息化教学浪潮冲击下, 不具备信息化教学素质的教师不可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转变、评价方式转变。其中教学理念的变革是核心。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意识, 抛弃旧观念, 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新事物, 提高认识, 注重现代媒体的有效使用, 学习教育最前沿的东西, 积极关注相关信息, 形成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以提高自身的教学信息化能力。教师要改变观念, 注重自我发展, 包括教师自主学习, 在自身信念的驱动下达到身心统一, 成为信息化教学共同体不可分割的存在部分。当然, 自身信念、自主学习等自我发展内力必须与一定外力组成合力, 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也要尽可能地为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可提供各种外部条件, 包括:创设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 支持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提供多样化培训机会, 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第二, 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 一方面, 信息资源不断更新扩大;另一方面, 杂乱的信息也将不断增加。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 有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科的特点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能准确地概括、分类、保存所收集的信息, 使它富有个性特征以便日后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对于教师尤为重要。教师要学会将各种技术手段和谐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上不仅要熟练, 还要了解如计算机、投影、麦克风、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的功能, 以及对这些设备出现的一些简单故障能及时的排除。其次, 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 能利用网络等通讯手段与同事或学生探讨教学与学习上的问题等等。

第三, 充分利用既有资源。教师自己开发信息化教学的资源, 需要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美学等理论及相关技术的支持,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既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互相分享、互相协作, 减轻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负担, 增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兴趣, 这也可以带动教师行业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基础教育, 2009 (6)

[2]郭绍青, 杨彦军.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教师, 2010 (8)

[3]张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制度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 2011 (1)

[4]赵健, 郭绍青.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5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量、信息的传播与处理的速度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与此同时,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用“信息爆炸”形容毫不夸张,“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等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相继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信息化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教育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它的影响。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纵观国际的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强占教育信息化的高地,以提高本国的教育质量,如美国的“教育技术行动计划”、英国的“利用技术改变学习”与澳大利亚的“数字教育改革”等等。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世界各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我国国家教育“十一五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十二五计划”则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是已经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臵。为此,我省专门制订了《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其规划中明确要求显著提升我省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这些目标和任务的落实,都离不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第三十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1]。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些网络用户的构成中,学生是我国网络用户的主体。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普遍接受的重要学习方式。那么,当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或新困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会出现不大适应的状态。面对上述的现实情况促逼着我们反思,信息化的学习方式给教育教学领域注入新鲜血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改变,需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仍以传统课堂教学的态度对待,势必会影响到信息化教学对于教育的作用,也将大大降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改变、改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具备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新的教学手段[2],以便教师能够更好的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推进我国的信息化教育进程。

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师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信息化融入到教育改革之中,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随着我国信息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信息化能力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化教育成败。然而,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规定的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应该达到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农村地区又作为我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决定了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因此,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视角出发,以教育一线的农村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对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并分析我省农村中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实际需要,以便对我国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从而寻求有效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能力做出贡献。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对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导致教育资源配臵不均衡,部分农村地区信息资源匮乏,信息获取方式单一,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师资水平,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寻求最有效的途径来发展他们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为此,本研究聚焦于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力争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调查了解农村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2)弄清影响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主客观因素。(3)分析农村中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实际需要。

(4)对农村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5)寻求促进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1.2.2研究意义

基于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本研究先是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界定能力、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核心概念,比较全面的阐述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能够深化人们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为后续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的相关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也为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提供具体理论指导。

实践价值:

第一,通过本研究,弄清我省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了解影响我省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寻求促进我省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出贡献。第二,关于我省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分析将是本文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该调查成果对我省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资金使用、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开展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为促进我省农村中学信息化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出发,研究促进我省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为相关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决策提供建议。

1.3研究问题与假设(马芳)1.3.1研究问题

1.3.2研究假设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思路

根据上述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目的的提出,本文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理论层面的研究。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熟悉以往的研究进展及局限性,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外文部分利用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数据库进行检索,中文部分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

第二,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学生、校长座谈,开发调查问卷初稿,并在小范围内测试,检验工具的信度和效度,通过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与此同时,形成学生问卷,获得学生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些相关想法。

第三,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农村中学一线教师和领导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材料和信息。

第四,结合调查数据,利用SPSS、AMOS等工具,对我省农村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和实际需要做出科学、准确、全面的分析。

第五,研究促进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1.4.2研究方法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具体说明如下: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统计分析法

2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界定

2.1文献综述 2.1.1文献情况

21.2进展情况

2.1.3存在问题

2.2核心概念界定 2.1.1能力

2.1.2教学能力

2.1.3信息化教学能力 2.1.4发展

3现状与分析

3.1调查说明 3.1.1调查目的 3.1.2对象与实施 3.1.3问卷结构与设计 3.2数据统计与分析

3.2.1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2.2教师教学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3.2.3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调查分析: 3.2.4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调查分析: 3.2.5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调查分析: 3.2.6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调查分析:

3.3影响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4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分析 5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6研究结论

6.1研究总结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47-02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都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然而,如何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平台上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笔者在主持汕头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智能教室与创新教学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基于智能教室环境的中职教育研究”过程中,联合了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汕头市经贸职业技术学校三所学校的教师,对汕头市16所中职学校(含粤东高级技校)的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指的就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学不是目前普通的多媒体教学,它强调的是信息时代的“3T 素养”,即技术应用(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二、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情况

汕头市目前有中职学校共25所(含粤东高级技校),这些学校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三种类型。在对中职学校教师的调查中发现,重点学校的教师与非重点学校教师虽然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有一些不同,但基本情况却很相似。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普及情况

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设备,或者设备不能方便教师使用,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就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由于汕头市属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所以本市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条件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虽然重点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明显要优于非重点学校,但在所有的学校中,除了专业实训室、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场所具有信息化教学设施以外,其他形式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如:智能教室)几乎没有。除此之外,学校所配备的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音像资料室等信息化设施也是比较落后,这些教学设施只能满足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却无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情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调查发现,有98.3%的教师应用了信息技术辅助开展教学。其中有65.5%的教师完全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教学的。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部分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时依然还停留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上,多媒体教学又往往停留在PPT的演示中。虽然多媒体教学确有其明显的优点,但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教学虽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却忽视了教师上课的创新性,这种教学方式是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

(三)可供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情况

教师可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自制课件、网络下载课件、校园网资源库,购买商业软件等。调查显示,本市中职学校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中,主要以网络下载课件和自制课件为主,分别是36.8%和42.5%,使用学校提供软件和购买商业软件分别是12.6%和2.8%。还有5.3%的教师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信息化教学资源。目前本市中职学校教师可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很少学校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资源还是来自于互联网。互联网时代为教师带来便利的信息化资源的同时,也遏制了教师自制教学资源的能力。

三、提高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规范教师管理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内容、方法、思想观念以及教学形式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方法都必须进行全面更新。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应该规范教师管理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使得教师能够自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教师全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优化学科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只有具备了信息技术意识,才能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信息化教学,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学。

(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处理能力

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实际能力。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老师能够熟练计算机操作,使用常用软件,还要求教师应该掌握专业性软件。教学中,除了能够进行PPT演示以外,还应该多找教学资源,自己制件课件,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某些教学资源进行提炼和加工,制作出精品课件,同时把这些精品课件分享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中。学校和老师更应该注重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资源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教案,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把收集到的素材和教学软件上传到信息资源库中。经过教师的改进和补充之后,信息资源库的教学内容才能不断地得到更新,变得更加精确和科学,以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支持。

(三)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已经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是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顺利实现的关键,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能够将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师的思想中,这将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进一步融合,优化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以多样化的方式将知识和技能展现出来,并通过信息技术传送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更有力地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不同,不仅有文化课、专业课与实习课之分,而且同一学校中又开设多种专业,每个专业有多门专业课程,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大不同,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存在需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所以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各中职学校应该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对这些需求进行科学分类, 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职业教育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要在学科知识上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关心市场动态,能迅速捕捉到专业发展的有创意的、鲜活的、有用的信息,形成自己的专业理论系统和专业操作技能系统。所以,中职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必须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各学校的特点,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适时进行教学反思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的实施起着重要的监督和导向作用,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评价的设计,比如评价的形式、内容、反馈、校正等,通过教学评价来掌握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思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价形式。博客、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型信息媒体平台的出现,为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教师可以像写教学日记一样,利用博客或贴吧写日志来积累经验,完成反思过程,这样有利于在长期的积累中总结出更有价值的经验。也可以利用微博或微信,发布相关的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等,引起同行、同事或学生的关注,在评论中找出自己的教学缺陷并给予修正。无论是哪一种形式,进行教学反思都是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一项必需的行为。

四、结束语

教育改革对中职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加注新的活力。因此,广大中职学校教师应更加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让自己成为一名既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科教育创新人才。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高职教育也应施行信息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高职教育无论采取哪种教育形式与手段,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很多。在国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英国于1998年启动了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项目,对教师进行信息与通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美国在1999年就开始实施未来教师使用技术培训PT3,以帮助职前教师使用技术教学。此外,欧洲各国、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普遍高度重视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尤其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国内教育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2002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由此拉开了教育信息化的序幕。2004年12月出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做出了规定,同时也对其他类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提供了参考。随后,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特征、构成等方面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虽然他们对其维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和关键。然而,国内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基础教育研究上,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研究还非常少见。此外,目前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有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则几乎没有。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教师信息化能力是指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具备的能力,即教师在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科学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与具体教学活动相关的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切能力,具体包括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等能力。

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是指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利用信息化条件搜素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料,支持教学活动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与关键,它是指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来安排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活动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其设计方案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此外,正确运用评价结果对其作出正确的反馈也是评价能力的要求。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涉及面广,对其评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具有复杂性。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首先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与数据的可获得性等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其次,根据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及发展要求选择评价指标,具体如下。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检索网络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工整合资源的能力、使用专业资源库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教学资源的能力、将行业需求及科技前沿融合到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虚拟情境或典型项目任务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评价他人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修订教学方案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门课程或一个活动单位的教学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资源方案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有效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能力,使用多种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习、处理信息与进行互动等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组织与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抽象性知识、危险性操作等内容的教学实施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独立使用网络教学系统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评价结果反馈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制定评价量规、量表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学情的能力。

2.数据收集。为了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本研究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湖南省某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调查,收集信息。在调查对象方面,该院校为省级示范院校、省级信息化试点单位,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在调查问卷方面,根据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四个维度设计问题,调查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来了解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教龄、文化程度等,即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用来了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分别从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语采用Likert五分制量表形式,即“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不确定,“2”表示较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在数据收集方面,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根据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按比例确定样本单位,并分别于2015年7月与2016年1月两次向不同的样本单位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2份,有效问卷408分,回收率达到86.4%,有效率达到81.6%。此外,根据收据的数据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表明,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都较好。

3.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法涉及指标赋权与综合评价方法选择两个方面。在指标赋权方面,本研究采用专家评价法确定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在综合评价方面,本研究采用线性函数方法进行指标综合。

4.综合评价。根据评价内容、收集到的数据以及选择的评价方法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结果,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近五年来,该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各方面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两个方面上升较快,目前的水平也较高,但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与评价能力提升较慢,目前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1.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在目前职称评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中,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评价应该具有导向性,应该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根据高职教师的不同年龄,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或者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在制度上保障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师能力的发展。

2.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首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要分层进行。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课程进行整合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不同教师的知识背景与信息化水平是不同的,因此,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的培训,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其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要实用。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教学理论、信息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包括信息化教学实践性知识与技能。最后,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传统的培训往往采用集中面授的形式,这种信息化教学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在短时间内更新了教师的知识,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信息化教学实践应该是培训的重点,因此,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应该在传统培训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2013年,教育部举行了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这极大地促进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微课比赛不仅为高职教师整合教学与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且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教师可通过观摩名师或同行的微课,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微课比赛只是信息化教学比赛的一种形式,从学校层面上来,可以定期举行类似的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4.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交流已经成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享、信息化教学交流的发展平台为教师服务。该平台包括及时发布教学活动公告和相关新闻、分享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推送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实现教师交流等功能。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批优秀的教师,而教师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职院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本研究通过调研发展,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教师对微课程、翻转课堂等的了解不够深入,有些教师对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太熟悉,有些老师对网络平台的学习不够等,使得在使用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总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与教师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各行其是,力求达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3-13)[2016-04-2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2]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以教育国际化助力教育信息化[J].世界教育信息,2012(7).

[3]胡晓玲.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

[4]王玉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8篇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发展的目标要实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同时还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此,教育部于2012年3月进一步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高职教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职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推进高职英语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基于调查的目的,笔者设计了《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涵盖四个方面: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认知能力调查,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调查,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高职英语教师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环境及信息技术培训的看法。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高职英语教师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根据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信息化大环境下的教育领域中,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目标的促进作用,多种媒体教学的使用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已经较为普及。多种信息媒体的使用创设出的直观立体的教学环境,将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们由被动学习者变成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高职英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仍存在一些误区。

第一,绝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熏陶成长起来的,信息化教学意识较低。从问卷和访谈中可以看到录音机在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上使用频率最高,录音机的优点不言而喻,但却很难创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环境;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及多媒体的运用给备课及教学增加了负担。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产生抵触和恐惧感,导致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较少。

第二,多数高职英语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有限,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重新组合时常感到困难;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探索较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软硬件故障不知道如何排除,皆源于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和对网络知识的认识不足。

第三,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观念和使用有误。在课堂观摩中,我们看到PPT的播放代替了讲解,教师是演示者学生是观看者;课件的制作不能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课件变成了各种文字资料、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的堆砌。

三、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在信息化教学浪潮冲击下,不具备信息化教学素养的教师不可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调查及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

第一、高职英语教师需树立积极的信息化教学意识。高职英语教师需理解掌握信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操作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能够熟练搜索引擎归纳整合各种教学资料;掌握英语教育资源网、英语教育资源库和论坛等的使用;积极开展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题研究,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职英语课改的探索。高职英语教师需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何有效获取多途径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是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高职英语教师要根据高职英语学科的特点掌握信息检索与信息整合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如电子图书馆、网络资源、教学视频等,有效的搜集、分析、整合与英语学科的相关信息,进而丰富教学资料、使之与时俱进,促进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高职英语教师需提高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整合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现代信息技术为英语课堂提供了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高职英语教师需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教学软件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内容,不仅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高职英语教师要将技术手段、网络资源自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及刻板。例如,在讲解复活节时,教师简单的语言讲解就显得单薄陌生,若辅以图片、视频等讲解,学生就可全方位的了解复活节的由来、文化背景等。合理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复杂内容简约化、抽象事物具体化,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开发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技术,理论联系实践,让科研推动英语教学发展,让理论完善教学成果,提升自身创新教学能力。

第三、高职英语教师需积极参加培训

除却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网络培训也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英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教师们进行经常性的研修,网络培训可以给高职教师带来许多优势。如培训容量大,投资少,培训内容更新快,培训时间灵活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自主学习,遇到学习困难时,将问题上传到培训教师那里,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解惑。高职教师可以通过看视频、听专家讲座、网上交流等环节,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学到更多教学前沿性知识。

第四、学校需完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英语学科教学的需求,如建立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完善校园网络等教学基础设施,确保英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空间。高职英语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英语教学网站以及丰富多彩的媒体资源,获取网络资源来弥足教学资料的不足。另外,高校教师可利用校际网络平台,分享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交流教学经验、吸取他人教学成果,更大程度的开发了教师的教学潜力,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小结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9篇

一.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1.缺乏正确认识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普遍了解缘于近年来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和各项评估指标中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可以说, 信息化教学在职业学校的开展并不是由学校内部主动发起的教学变革, 而是由于外部强大的力量推动的。学校重视硬性考核指标, 教师因惯性使然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对采用信息化教学存在抵触情绪。有部分老师认为, 所谓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就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板书或者信息化教学就是用电子课件上课。有的老师却刻意地把制作课件作为一种门面来装饰, 认为有了几堂多媒体课就代表自己已经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老师们对信息化教学本质普遍缺乏正确认识。

2.信息化水平低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设备的用途基本上属于教学内容的呈现, 将传统教学的板书转换为PPT课件的播放, 基本还处于计算机初级应用阶段, 甚至还有部分老师不会使用多媒体, 更不用说制作课件了。不管是从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能力方面来看均离信息化要求甚远, 远没有达到信息化教学应有的水平。

3.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有四类, 一是教师自制PPT课件, 主要用于替代板书;二是网上收集, 资源类型为动画或视频, 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讲解;三是购买或定制成品, 资源类型为仿真软件或模拟软件, 主要用于实验或实训;四是学校自建或共建精品课程。

其实学校建设的校级、省级网络课程资源非常丰富, 按理说这些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师使用最多的,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能坚持使用并充分发挥课程平台作用的教师基本没有, 偶尔有尝试使用的教师。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大部分来源于网络, 且不说质量如何, 有无错误, 但就教学的针对性而言, 如果不进行再加工就直接使用, 其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外, 这些资源都处于零散状态, 以教师个人为中心形成数据孤岛, 既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 也没有统一的支持平台, 不便于信息共享, 有限的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它是一种综合能力, 由若干子能力构成。

1.信息化教学素养

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与网络运用技能, 例如会利用网络搜索资料, 会使用Power Point、Flash、Authorware、电子书制作软件等工具制作课件, 能够使用多媒体软件将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源转换为教学资源。

2.课程整合素养

课程整合素养是指教师能根据所授课程特点及教学对象选择、利用合适的信息化技术与资源, 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 完成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课程”的叠加, “整合”指的是把各种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 就像在课堂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同样道理, 上课不是展示黑板和粉笔的过程。

3.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 除了需要教师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与资源外, 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设计经验。

4.网络课程制作能力

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来表现某课程教学内容并通过网络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课程形式。网络课程制作除了课程教学设计外还涉及到脚本编写、相关素材制作、课件制作等活动, 所以对教师能力要求更高一层, 必须具备相应的网络知识、软件工具使用能力及素材搜集制作能力。

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1.提高认识, 改变观念

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教师的“教”在此变成了“主导”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具有“教”的能力, 事实上在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在符合高职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之上, 把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循循善诱”巧妙地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做中教”。使枯燥的教学内容被演绎得充满趣味, 赢得学生喜爱。实现从助教到助学的转变, 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 由“教”转变为“导”, 利用信技术主要是辅助学生的“学”, 而不仅是辅助自己的“教”。

2.全员参与, 整体提升

很多学校为完成目标任务, 为了在信息化教学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往往请制作企业参与重点打造项目参赛, 只有参赛教师才涉及其中, 这与教育部希望通过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目的背道而驰。应该让全体老师去学习, 去参与, 让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是信息社会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 是一道必做题而不是选择题。

3.加强培训, 强化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网络课程制作能力是目前教师急需强化提高的三种能力, 也应该是现阶段培训的重点。学校要为教师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 需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开设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 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涉及: 教育技术的技能、课件制作的技术, 教学媒体的开发与使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开展教学活动的等内容。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走出去”到相关院校学习、参观交流、学习访问。“请进来”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 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4.制定制度, 保障提升

制度是保障的前提, 笔者结合实际提出四点看法。一是每学期要求教师完成三项工作, 就一个教学单元设计一份信息化教案,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 录制一节信息化教学的公开课视频;二是制定课堂教学规范, 要求教师上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设备, 从PPT课件开始, 学会数字资源的整合;三是将两课评比 (优质课、公开课) 、信息化大赛 (两者选其一) 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及年终绩效挂钩;四是对于市赛以上获奖选手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鼓励争先创优。这样老师们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 才会去利用已经建好的课程资源。只有制订并落实制度, 才能切实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摘要: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化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教育的过程甚至是全过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内涵建设。鉴于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的现状, 笔者阐述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并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钱珊, 关谷涵.“以赛促教”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之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5月

[2] .段宏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探析.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4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10篇

一、甘南州地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个案研究,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甘肃省西南部, 甘、青、川交界处。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自治州现下辖七县一市, 99个乡 (镇、街道办) 。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 总人口68.03万, 其中藏族37.85万, 占总人口的55.6%。[1]

我们选取了甘南州15所学校 (初中5所, 高中5所, 小学5所) 作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140份, 回收率93.33%。本次调查对象中, 男性53%, 女性47%, 38%的教师拥有个人计算机, 33%的教师表明办公室有计算机。39%的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70%的教师掌握了基本技术操作, 其中中学教师掌握基本技术操作的占60%, 小学教师掌握基本技术的占40%;15%的教师具备知识与技能迁移的能力, 15%的教师还没有掌握基本技术操作。其中, 通过教育培训获取基本技能操作的教师占调查对象总数的比例是32%, 工作之初已经具备基本技能操作的教师占调查对象总数的比例是18%, 利用网络自学获取基本技能操作的教师占调查对象总数的7%, 通过教育培训没有获得任何帮助的教师占调查对象总数的比例是8%。另外,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中, 经常参加培训的教师占29.3%, 参加过一、两次的教师占47%, 从没参加过的教师占23.7%。57%的教师认为培训不能结合实际, 培训不能从教师的自身需求出发, 缺乏连续性;33%的教师最希望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是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41%的教师最希望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是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案例, 21%的教师最希望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是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方法, 只有5%的教师希望学习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25%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为评优升职准备条件, 52%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学校要求, 8%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11%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理念, 4%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有与同行专家交流的机会。

综合分析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得出甘南州藏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设施落后。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贫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中小学普遍存在布点过多、布局分散和规模偏小等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城镇学校办公室基本都配备有计算机, 教师个人拥有计算机的也较多, 乡及村里的学校办公室配备计算机设备的较少, 个人拥有计算机的也很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是导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教育观念落后。根据调查发现, 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中, 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运用起来, 许多已经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学校, 也未能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 设备利用率低;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 采用最多的解决方法基本都是同事交流、查阅书籍和依靠图书馆这三种方式, 很少有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另外, 一些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去主动学习和适应, 有的甚至采取逃避、抵触的态度, 怕掌握不了技术, 怕控制不了教学而不愿意使用新技术, 总觉得使用起来麻烦, 不如传统手段。此外, 部分学校领导的观念没有发生转变, 没有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给教学带来的便利, 领导不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给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3) 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甘南藏族自治州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与环境无法吸引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 在教师队伍中, 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师, 他们基本都是通过教育培训与个人自学掌握了信息技术, 这样往往就会造成教学手段单一、死板, 教学缺乏灵活性。随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大学生到基层教育事业中去, 为基层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士。另外, 藏区教师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对于一些藏族学校而言, 很多孩子还停留在藏语交流层面上, 不能很流利地用汉语沟通, 这无形中就要求教师还要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 对于这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更要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4) 教师培训不到位。短期培训难以达到效果, 培训没有一个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 另外, 短期培训教师难以形成技能。许多教师反映, 培训往往安排在学期末或者假期, 培训时间又比较少, 一般一周到半个月左右。在培训中很多教师基本掌握了培训内容, 也将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但是经过一个假期, 教师们大多都忘记了, 即使记得也只是简单的片段, 不能将内容连贯起来。

二、甘南州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对策

1. 建立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的支持环境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比城市更需要信息化, 特别是甘南州经济落后, 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面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现实, 甘南州要因地制宜, 逐步推进, 加快民族地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步伐, “农远工程”的实施基本上实现了三种模式的覆盖, 对此, 已经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其多种功能, 不能把信息化教学环境作为教学的点缀, 要在教学评比、检查、评估时予以重视。另外, 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提供支持。

2. 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

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 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 尤其是老教师, 让他们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藏区教师的网络学习能力, 让他们能够通过网络接触新的知识, 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此外, 重点要转变学校领导的思想观念, 领导要带头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 实践新理念, 运用新方法, 大胆尝试, 尤其是深入课堂教学与教师们共同探索, 起示范带头作用。

3. 强化对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根据教师信息素养的实际水平和民族地区的资源条件, 选择适合藏区教师需要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 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

(1) 培训从实际出发。调查已经发现, 一般培训计划大多是在不了解教师需求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 在培训之前, 最好能够针对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做问卷调查, 了解被调查者的需求, 结合实际进行培训, 避免培训与教育教学脱节。本文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更希望得到培训的内容是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2)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要有系统的规划,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职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推动力, 自有它的特殊规律和不可分割的连贯性, 因此,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有整体的观点, 要体现“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要有一个长期计划, 要有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 形成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培养与长期的支持, 以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加强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 大力营造一个自觉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着眼于藏区学校的具体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反思性的实践和促进其专业成长。另外, 加快骨干教师培养步伐, 学校要积极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针对教师的心理特点, 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积极为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创造条件。立足藏区实际, 坚持专家引领, 拓展教师视野;邀请名优教师到学校上示范课, 做教学现场指导;利用教研活动和教育专家、特优教师现场对话, 解决教师的困惑问题。

(4) 依托当地机构组织培训, 依托合作师专建立省级培训中心, 甘南电大建立地级培训中心, 协同各县教师培训中心和学校共同组成四级少数民族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这种培训方式能够结合甘南州教师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民族高校的教学研究优势, 有效整合甘南州本地资源, 使开展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更强。

(5) 重视培训效果。目前, 普遍存在着培训效果不尽人意的现状, 许多教师参加培训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要求, 去培训也就是变相的一种娱乐, 结果, 培训了跟没培训一个样, 教师依旧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式。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认为, 应该加强培训考核机制,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在藏区学校之间开展公开课评比, 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 透过成功教学案例的应用, 让他们确实体会到信息化教学给教育带来的好处, 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效果。

三、结束语

藏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同时, 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 要认真地分析问题, 准确把握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路, 调查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探索相应对策、措施, 用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武装教师。

参考文献

[1]甘南州政府网.http://www.gn.gansu.gov.cn/html/zrdl/index.html

[2]王涛, 吴昊.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青年作家, 2011, (6下半月) .

[3]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6) .

[4]李娟, 张家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7)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已经改变了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高校教师较差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

1.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为了能够对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更准确的认识,有权威机构曾经对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98%,拥有网络应有能力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63%,拥有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54%,拥有网络开发能力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5%,拥有网络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教师仅占13%[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教师普遍都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能够熟练的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在高校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具有基本的网络应用技能,但是对于网络开发能力还比较欠缺,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还都奉行“拿来主义”,不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与课程整合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环,这关系到教师能否将信息技术真正的应用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但我国高校教师恰恰欠缺网络与课程整合能力。

2.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视,每年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我国高校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当前我国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片面的理解为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真正的目标是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素养,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运用能力。当前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不合理,培养过程中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好多高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理论的传授,空洞而且不切实际;还有一些高校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仅仅是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技术培训,更有甚者培训一些在日常教学中根本应用不到的高深的计算机技术。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还存在培训模式单一的问题,当前培训活动大多采用课堂式教授集体授课,而忽略了高校教师这一受训群体的特殊性,不能有效的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够有效的听取受训教师的意见进而有效的对教学能力培训工作进行改进。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收效甚微,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改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工作。

3.改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3.1夯实基础:创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为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要做到拥有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有意识的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而且让一些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有用武之地,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师起到一种信息化意识渗透作用。为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对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改变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带宽受限的现状,可以大力推广应用当前兴起的高校IPV6网络;建设多功能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建设高校共享型教学资源中心,通过安装大型网络服务器,将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发的教学资源进行存储共享;购买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开放国外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供平台。

3.2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是一项短期工作,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因此要形成一套长期的培养机制,让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作为每一个高校核心工作的一部分。首先要成立一个“高配”领导小组,以高校校长作为小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科负责人、信息化专家为组员。再者要完善运行机制,实行培养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组员分工及任务,责任到人;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制定整套的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成长计划,按计划分阶段有序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要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奖惩制度,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上倾斜。

3.3优化培训内容,改革培养和教学模式

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要摆脱传统的培训内容,实行全方位的新型培养方案。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要开展一下几方面的培训: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教学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培训,基于现代化信息化教学平台综合应用能力培训,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创新能力培训。针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可以开展教育技术导论、信息化教育的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内容学习;针对教学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课程设计,PS、Flash、音视频制作、网络课程制作等内容学习;针对教学平台综合应用能力,可以开展高校资源中心应用、多媒体平台应用方法等内容学习。针对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创新,可以开展学习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于培养和教学模式,要变革单纯的课堂式培养和教学模式,要大力推行混合式培养和教学模式[2]。混合式培养和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讲授、网络教学、网络辅导、远程交互平台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可以实现不同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激发教师培训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出受训教师网络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能够更有效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4.结论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且刻不容缓。我们应该认清当前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滕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12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急需关注的现实问题。得益于政府对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和发展, 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之一的山西省, 其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硬环境建设已取得实质性成就, 因此,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便成为决定基础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对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促进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前瞻性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

为了全面、准确反映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课题组于2008年、2009年先后两次组织研究人员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调查涉及山西省行政区域内11个地级市所辖的不同层次 (较好、一般、差) 及种类 (小学、初中) 的学校, 主要是非偏远山区以外的县区和镇级中小学。问卷调查共涉及71所不同类型的学校, 其中部分小学、完全小学、小学和初中综合学校、初中学校、完全中学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6%、30.5%、11.4%、32.7%、22.8%, 调查中来自小学和初中的教师分别占42.4%和57.6%, 几乎涵盖中小学所有科任教师。

(二) 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

考虑到绩效技术在衡量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资源投入与使用效果之间对比关系上的适用性, 调查问卷在参考美国绩效技术专家Wile (1996年) 的绩效因素分析模型的基础上, 从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培训绩效的内外部因素两个层面展开调查, 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兼有少量开放性问题。问题涉及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及“潜件”建设。

调查过程采用无记名方式, 共向1656位教师发放问卷, 有1529位教师对问卷作答, 问卷回收率为92.3%, 剔除不合格问卷, 有效问卷所占比例为83%, 符合调查统计的要求。在对问卷进行统计的过程中, 主要运用高级统计软件SPSS11.5对封闭性问题进行统计, 而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则主要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辅助下的人工方式处理。为了获得更加客观真实的信息, 课题组还深入实地对部分教师进行半结构性访谈。

三、调查结果分析

数据显示,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 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容乐观, 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并不理想, 存在很多危机与困惑。

(一) 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意识淡薄, 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调查发现, 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在专任教师中, 大专学历者居多, 占47.1%, 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23.6%, 且多为以成人自考或函授等方式在职取得的后续学历, 这与国家规定的教师学历标准相去甚远。学历不达标在客观上也限制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在访谈中, 有不少农村学校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书本知识, 以便提高升学率, 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多停留在书面或口头报告当中, 绝大多数教师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 距离实现职业理想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仍有较大差距。经过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项目的实施,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同, 91.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愿意积极推进信息化教育实施。但调查发现, 许多教师参加在职信息化教学专业能力发展培训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 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远未发挥出来。

(二) 重复菜单式培训, 培训绩效不高

教师培训是教师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科研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个支柱[1]。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新课程实施的始终[2]。对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出发点, 以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为宗旨。

调查发现, 79.9%以上的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都参加过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相关培训, 培训级别主要以校级和县、市级为主, 仅有少量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山西省将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联系起来, 并把教师培训课时化, 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是, 教师培训的绩效仍需进一步提升。

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 其开放性程度和竞争性与日俱增。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专业性培训成为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3]。绩效技术告诉我们, 教师培训的宗旨是完善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4]。然而, 调查发现, 目前, 山西省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距离实现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过程的整体最优以及提升中小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程。

(三)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缺乏认知支持

“认知支持”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为保证任务完成所获得的来自同行教师、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以及专家人员的帮助, 以及物化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等的帮助。对教师而言, 在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中, 得到及时有效的认知支持是他们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所不可或缺的[5]。调查发现, 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接受的培训一般属于短时间、集中式、面授型、突击性的培训, 受培训时间所限, 参训教师与专家之间没能实现充分沟通,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实际问题也无法获得专家型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不仅如此, “突击性”培训还缺乏对后续持续性效果的验证[6]。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上述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会影响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因此, 寻求信息化环境下促进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与方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四、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一) 加强观念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 教学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 系统中存在诸多要素且相互间关系错综复杂, 其中信息技术因子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功能[7]。按照木桶原理, 最短的木板决定木桶的容量, 现今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限制因子是决定教学生态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短板”, 而影响和制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短板”则是教师的观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基础教育必须在传承知识的基础上向创新转换,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那种仅把自己看成“教书匠”的传统观念, 而真正确立自己“教育研究者”的身份, 教师必须完成职业理想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但是, 通过农村学校教师自身实现这一转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 要加大对教师的观念培训, 彻底改变传统培训中只重技术培训而忽略观念引领的做法。通过培训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会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起到阻碍作用。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的充分激发。只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主动承担起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主要责任,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改进教学实践, 在学习中发展, 在应用中提升, 使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实现从自觉到自发的转变, 才能早日摒弃限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观念因子这一瓶颈。

(二) 采取生成性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培训绩效

在职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鉴于传统培训面临绩效不高的质疑, 笔者认为应该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生成性培训。

调查显示, 山西省以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仍局限于构成性培训的范畴。随着教师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 教师教育正逐渐实现由“技术理性主义”范式为主体向“现实主义”范式为主体的转变。而教师教育范式的转换必然引起培训的变革。为此, 在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时, 必须摒弃那种意在通过“灌输”来实现教师知识形成的构成性培训, 确立生成性培训的主体地位。

(三) 开展区域协作教研, 拓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渠道

毋庸置疑, 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要取得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效果, 仅靠培训是远远不够的。Internet上有着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特别是随着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校校通”工程等项目的创建完成, 为农村学校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科教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等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信息化环境, 它们成为农村学校教师培育和提升自己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支持平台。

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不是通过教师单独个体的自我修为或自然成熟实现的, 而是借助团体合作的力量在教师群体中与其他教师充分互动、协作和分享中逐渐完成的[8]。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并且还能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 山西省广大农村学校在空间布局上点多面广, 规模普遍较小, 很难开展校级学科教研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农村学校教师必然会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这不仅需要开展校级教研活动, 更需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 以合作互动为主要特征构建区域协作教研基地, 从而开展区域团体教研活动。

缺乏认知支持是制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瓶颈”。在农村教师与培训专家面对面交流机会极少的情况下, 区域协作教研为不同地域的学科教师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帮助。区域教研基地不是重新建立一所独立的专门机构, 而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 由高校与区域教育管理、教师培训、教研机构以区域中心学校为依托合作进行的一种功能融合的结构性重组[9]。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整体推进, 作为教师信息素养基本组成成分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关键要素。农村教师在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具体问题时, 通过区域教研基地而形成的教师实践共同体, 不仅可以获得与同行们沟通交流的机会, 还可以获得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指导。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团体教研活动必将成为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理想选择。

(四) 发展实践性知识, 夯实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

教师的专业学习始于具体实践和他们对实践情形的主观感知, 因此, 教师教育者提供给参训学员的必须是具体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而不是那些缺乏需求分析的理论指导。研究表明[10],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至关重要, 具有不可替代性。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要求农村学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本质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 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可以说,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发展需要建立“从实践中学习”的发展模式。

信息社会中知识发展日新月异, 农村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 必须培养他们面对专业实践中的具体情境和问题作出反应的悟性和智慧, 这是一种隐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质地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途径, 以期发挥实践性知识对促进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策略包括:加强观念培训, 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采取生成性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培训绩效;开展区域协作教研, 拓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渠道;发展实践性知识, 夯实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山西省,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古丽娜.玉素甫.新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8) :116-120.

[2]许林.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5) :38-40.

[3][4]王绍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的绩效技术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6) :28-30.

[5]赵兵川, 张军征.影响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培训绩效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9) :60-63.

[6]张屹, 等.基于Sakai平台的村镇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应用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5) :51-55.

[7]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8]钱旭升, 靳玉乐.教师个体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与教师群体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J].教育科学, 2007, (8) :29-33.

[9]唐章蔚.农运工程背景下区域教研基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4) :85-88.

上一篇:农村线路下一篇:给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