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第一节物理课

2024-09-10

怎样上好第一节物理课(精选9篇)

怎样上好第一节物理课 第1篇

一、认真备课,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工作

(一) 充分准备, 从穿着、教态、语言都应非常重视

因为之前孩子们会在心里无数次的想象过物理教师的形象, 所以教师在第一节课上一定要展示给学生们一个端庄、博学、干练而又亲切的形象,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个人性格有适当的幽默, 第一堂课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非常关键。做教师多年我们都知道, 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孩子们对教师的亲切信任与喜欢的这种情感会很容易转移到这门学科上, 所以设计好所有的第一次非常重要, 包括第一句开场白, 第一次板书等等。

(二) 仔细研读体会课标, 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使学生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大致了解物理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物理很有用且物理与生活有紧密关系,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强烈的求知欲。

而对于怎样学好这门学科这一问题可适当淡化, 在以后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体会学习方法。并且我个人认为第一堂课没有必要给学生提一些常规要求。如课堂纪律, 作业要求等等, 这些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自然渗透, 免得一堂原本兴奋而激动的课堂留下阴影而使学生畏惧, 尤其是对于学困生。

二、架起生活与物理的桥梁, 让学生感到物理的亲切, 也体会到物理的有用

问学生“炎热的夏天, 从冰箱中拿出冰棒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外面有一层霜, 有会还会看到冒白气。”接着问“人在什么情况下嘴里会冒白气?”学生回答“冬天”。教师拿起准备的吸盘挂钩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够适用它?为什么?”继续问:“什么样的气球脱手后会升空, 什么样的不会?又是为什么?谁知道老花镜与近视镜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小猴子分萝卜将萝卜找出支撑点分两半, 问学生:“若你是小兔子, 打算要哪一半?”学生会有激烈的讨论, 但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些学生见到和体会到过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过程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利用身边的物理知识和现象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三、精心设计奇妙的实验,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生通过身边感受到物理现象就在生活中之后, 设计几个有趣的出乎学生预料的实验, 例如, (1) 大试管中盛满水小试管开口向上插入大试管中一部分然后快速将装置倒置, 学生肯定想到小试管会掉下来, 但实际上小试管反而上升, 为了加强实验效果可在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 (2) “铅笔生根”顺手借一位同学的铅笔将事先准备好的挂有钩码的铁丝系于铅笔下部某处。铅笔在食指尖上则可直立, 从上部不同的地方拨动铅笔始终不倒。 (3) 发给学生放大镜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看老师, 学生通常的认识是: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 可能很少注意到放大镜里竟然还能看到缩小倒立的景物。 (4) “听话的小瓶”, 将一带色小瓶装入适量的水再将其置于几乎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 用手捏瓶改变捏瓶的力的大小小瓶会随教师口中发出的指令而相应的上浮或下沉, 使学生感到惊奇而兴奋。一个个精彩的实验就像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术将学生深深吸引, 好奇是兴趣的开始, 而兴趣是学习最初的动力,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定要在第一堂课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这种动力。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学完初中物理知识就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和解释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现象了。

四、课前了解学生状况, 帮助班级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通常与学生见面之前, 我都会找该班的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了解一些班级基本状况。并适时地记下一些同学的名字, 大概分为很优秀的, 学习踏实但思维反应较慢的, 聪明伶俐可因学习习惯不好而成绩较差的, 学习很差对班级影响较大的, 大致十几位同学, 当然后进生居多。对这些同学我会在课堂上根据具体问题使他们回答己所能及的问题,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与表扬。学生会非常奇怪第一节课教师会叫出自己的名字, 当叫过五六个同学以后学生会相信教师可能知道所有同学的情况。课堂上会更加专注, 想给教师展现最棒的自己, 同时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信任而更加努力学习。我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中会不露声色的给学困生这样一个暗示:新增的这门学科并不难学, 别的学科没学好并不影响对物理的学习。学生经过这堂课后, 个个都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学习物理信心十足。我个人体验到这种方法对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很有帮助。

怎样上好 第一节钢琴课 第2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简单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

2.对学生进行弹奏训练讲解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钢琴,学弹一首简单的儿歌。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1.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对钢琴的兴趣;

教师弹几首在学生中最流行的钢琴曲,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兴趣!

2教学过程:

① 介绍钢琴

为学生弹奏乐曲,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兴趣!准确告诉学生此种乐器的名称。让学生知道钢琴乐器当中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还有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引导学生观察钢琴的外部结构,再让学生找出可以发出音乐的地方。观察琴键,分清白键和黑键,并引导学生找出黑白键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观察钢琴的内部结构,简单告诉学生钢琴的发声原理(当弹奏琴键时相对应的琴锤敲琴弦发出声音)。请学生自己敲击琴键并观察。

② 讲解五线谱

(1)用来记录音符、休止符的五条等距离的平行横线。

(2)认识高低音谱号:谱号有三种: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中音谱号

(3)全音符:用来表示乐音时值长短的符号。

(4)中央C:

(5)坐姿:

把琴凳分成三份,请学生坐最靠近钢琴的那一份,注意不要把琴凳坐满;坐在琴的中央位置,肚子对准中央C;双腿与地面成90度夹角,如果学生由于个子小,脚下必须垫一定高度的板凳;挺胸坐直,但注意不要僵硬。

(6)指法:

我们弹钢琴时为了方便,给每个手指都编了号,大拇指叫1指,食指叫2指,中指叫3指,无名指叫4指,小指叫5指。(左右手相同)

(7)手形:

告诉学生指关节,和学生一起找每个手指上的关节,(除大拇指外,每个手指有三个关节,从靠近指尖的部位算起,分别叫一关节,二关节和三关节,三关节又叫做掌关节)。

像个房子(摆手形)或握着一个碗

请学生将右手的1指放在中央C的位置上;(大指是指尖侧面触键)其他手指分别放在相邻的白键上(指间要有距离,不能挤在一起);房间的房顶要拱起(掌关节要撑起来);四个小柱子要立起来(手指一关节,二关节要突出);房子的后门要关闭(手腕平放,不能上拱)。

3感受钢琴曲的音乐魅力 ○

内容《小星星》《两只老虎》《《哈农》练习1-2选儿童歌曲第一是简单,第二是学生最熟悉。教师在这里示范的时候弹出曲子的童趣和引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一次后让学生练习

例子:《小星星》别看这个课题简单,但是这个可以让学生轻易的学会,在学会的同时还很感兴趣,因为这是他所认识熟悉的旋律。

〈哈农〉指法练习教师示范

2学生练习

A〈小星星〉先练习单手

轮手练习,先右手练熟,后接左手练习。

双手尝试配左手伴奏,先简单的一个小结用一个音,再连起来。B 《 哈农》练习1 单手 双手

先慢练。先提手腕练习触建,感觉指尖敲键盘。找到发生和触键的力度瞬间,强调一定要慢练,感觉正确触键发出的钢琴声音。慢练是打好扎实的钢琴基础重要的一步!

3教师纠正

刚学的学生一般都出现手指控制不好。还有手型的明显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在纠正时还要鼓励学生的优点,鼓励能使学生增长自信。

3布置作业

怎样上好初中第一节思想品德课 第3篇

【关键词】第一节重要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16-02

面对新环境、新学校、新集体、新同学、新课程,七年级新生既兴奋、激动,又忐忑不安,不知所措。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初中第一节思想品德课,对七年级新生来说至关重要。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供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自我介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叫李鹏飞,二十多年前,我同大家现在一样,是一名初中学生,经过刻苦努力,考上大学,有了现在这份工作。很高興能成为大家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常言道"百年修得同船渡",能成为师生,是我们千年、百年修得的缘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将一起度过,我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每一天,好好珍惜我们这份师生缘。也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快乐学习,阳光生活,每天过的愉快、幸福。我的原则是"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

二、心灵导航,感悟思想品德课很重要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由心理品质、道德、法律、国策国情四块内容组成,首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然后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同学们细想一下,这些内容,很是重要,所以说思想品德课不是副课,而是很重要的一门主要课程之一。

常言道"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次品、废品不要去当,即使当了,也只是影响自己,对别人、对社会危害不大;而危险品可就不一样了;成了危险品就会危害社会、妨碍他人,其后果不堪设想。可见,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必须思想品德好。一句话,思想品德课就是帮大家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那么,同学们,思想品德课重要不重要呢?(学生回答)你现在还认为是副课吗?(学生回答)。

有的专家形象的说思想品德课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书写一个字,这个字就是"人"字。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人"字的写法:"人"字的左边一撇,右边一捺,简单的字形结构,却包含了丰富的德才关系。左边一撇代表德,右边一捺代表才。左右两边互相支撑,长短适宜才和谐,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立足社会。再看"人"字的书写顺序,任何情况下总是先写一撇,后写一捺,这是不能违背的规律。这又告诉我们:凡德才兼备的人,都是以德为先的人,或者说只是以德为先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后来比较一下"人"的一撇和一捺的长短,一撇的长度永远长于一捺。一捺的长短变化随着一撇的变化而变化,一撇越长,一捺也随之变长,反之则缩短。这又说明人的才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水平越高的人,才智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人才人才,先人而后才也。可见, "不能让你成才,也要让你成人";"要成才,先成人"——千古不变的真理。"德为才之师,才为德之资"。

我还以为:"人"字的一撇是梦想,一捺是行动。梦在,希望就在!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单调乏味的一生。光有梦想,没有行动,梦想便化为空想。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夸夸其谈,缺乏默默无闻的行动,所以一辈子都在梦想中度过,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因此,只有梦想与行动比翼齐飞,人生才能精彩充实。

德与才,梦想与行动,如同"人"字一撇一捺,只有工工整整地书写,才能让"人"字挺拔完整。"人"字中的品德和才能、梦想与行动缺一不可,缺一半也不行,缺一半就有问题,只有完整,"人"字才能顶天立地、完整挺拔。

三、活学活用,立规矩,讲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内容较多,有讨论的、有演讲的;再加上初中生天性好动、好玩、好说、好问,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和他们约法三章。在立规矩时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被学生从内心接受,从而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首先要求学生做好如下几个环节:

1.课堂四十分钟要专心听讲,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中。切忌不回答问题,不参与讨论,不专心听讲等。

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

3.高效,按时完成课内、课外作业。

4.掌握好记忆和解题的方法。

5.多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其次要求学生做好几个准备:

一是准备资料整理本。

二是准备好三种颜色的笔,如铅笔、红笔、蓝色笔。

三是牢记两个"w",一个"h"。what(什么)、why(为什么)、hom(怎样)。

四、收获平台,感悟学习生活

学生上台自我介绍或者进行才艺展示。要求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姓名,家住哪里,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点、缺点,长处、优势及短处、不足等。还可以谈谈升入初中后的想法、打算。

五、布置作业,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正式作业:我就是我。

课外作业是收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实体图片或讴歌生命的简短的文章,或自己的习作。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第4篇

一、用有趣的物理实验,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强, 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 从而激发兴趣, 调动积极性呢?在上第一课时, 首先, 应做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试管上部水沸腾了, 下部的游鱼却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漏斗用力向下吹乒乓球, 却越吹越紧。4.光的色散。5.通电线圈在磁场里转动———小电动机。6.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 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 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 食指蘸些清水, 按到酒杯口边沿上, 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 改变酒杯中的水量, 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看到这些实验以后, 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 从而增加了对物理的兴趣。

二、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 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 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 感受过的, 我们可以利用它们, 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例如, 1.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 放到冷水里浸泡后就容易剥壳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2.万吨巨轮能够漂浮于水面, 而一块小小的铁片却会沉入水底, 这又是为什么呢?3.人接触高压电线会触电, 而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呢?4.将一条小鱼放在装水的大试管中, 将试管倾斜用酒精灯加热顶部1—2分钟, 试管上部水已沸腾, 小鱼会不会被煮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找出问题的答案, 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实验证明, 这些问题的实验结果跟他们的想象差别很太甚至截然不同……诸如此类的现象, 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这时我就对学生说, 只要好好学习物理, 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陶行知说过, 生活就是教育。学习物理的过程, 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 身边的物理知识,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用多媒体展示科技成果, 巩固兴趣

试想我们物理教学中如果缺少了对物理知识的应用的认识, 那我们又如何来解决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做好本质工作, 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 才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教学的要求。在上课时, 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发射“神舟六号”的视频录像, 在学生兴趣盎然地看完录像之后,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火箭的发射塔是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的, 火箭刚起飞时, 发射塔周围产生那么多的“白雾”, 就是火焰喷到水池里产生的, 那么, 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火箭的发射塔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吗?

四、利用物理学史, 为学生指明方向

通过前面的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都很兴奋, 这时要抓住时机, 说明要学好物理, 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 要做到: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除此之外, 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踏实的多思的

学风。在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段物理学史。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 曾经和同学们一样采用归纳法阐述了“物体越重, 下落的越快”这种观点。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他的学说一直为人们所信服 (配合演示实验纸片比橡皮下的慢) 。1638年伽利略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把纸张和橡皮粘一起。纸头的速度慢, 会拖着橡皮减速;另一方面, 橡皮纸片的总重力大, 两者的共同速度应该增加。这样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变得自相矛盾。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矛盾法 (悖论) 。学生在段晓物理学史的学习中, 不仅仅改变了受力大的物体运动快这一错误观念, 而且学习到物理学家科学分析问题的态度、方法。正如爱因斯坦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 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 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另外, 我讲了一个牛顿为了一个实验忘记自己请来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马车后背当“移动黑板”的故事。说明无数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 才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上好新学期第一节英语课 第5篇

开学了,教师们又面临着怎样上好第一节课。怎样上好新学年的第一节课,为今后教学的成功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想谈谈自己在第一节课中的做法。

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信服你,学好你这一门课,你必须在第一节课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否则会事倍功半。我的第一节英语课,会教学生一些“Greetings” “ Introductions ” 问候语和如何介绍新老师新同学及怎样说再见。让学生自己参与对话。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就在生活中,他们所学的口语非常实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如果你第一节课无所事事,或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失误,都可能让你在以后的教学中举步维艰。

其次,第一节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期望。任何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是一个人的自尊心所决定的,学生们也想在第一节课给老师一个好印象,他们也会积极发言提问来表现他们自己。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学生哪怕是取得一点点成绩或进步,你都应该真诚地赞美他们,鼓励他们。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你的课。

再次,让学生明白所教科目的主要内容及你的教学计划和进度,重难点等。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关键起点。作为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最后,向学生提出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必须让学生明白今后应该怎么样做,如何学好这一科目,平时的课堂要求,作业要求,考试要求等等。让学生在今后能按你的要求学习,遵守纪律,按时交作业等。这些必须让学生明白,可以为以后上课节省一些组织教学的时间。

注意,千万别忽略了:

1、在语言表达上要努力做到文明、准确、亲切、生动;

2、在服饰打扮上不要刻意去追求,但力争做到整洁、得体、典雅、美观;

3、在举止风度上努力做到谦恭、有礼、端庄、大方。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

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 第6篇

关键词:表现;感受;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50-01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等等。这些简单的模拟,会让学生们觉得如此声音带给人愉悦的心情是多么的美妙!

二、故事导入,把学生带入歌词意境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的课,兴趣是关键。音乐不只是教学生唱歌,重要的是在教唱歌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感知、感情等方面得到培养。要使学生在唱歌时做到入情入境,就要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在教学之初,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只是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简单教学方法来教学,开始一两节课学生还比较乐意跟唱,但几节课下来,学生慢慢变得不想开口唱了,相反,学生在底下相互说话、吵闹,于是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性,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教学《数鸭子》一课时,我结合歌词内容,先给学生们讲故事:“一天,几个小朋友一起上学校,在路上……”原来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了,学生们都在静静地听故事,而且听得很入神,我在讲完故事后提问:“你们想不想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数鸭子呢?”“想!”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回答。就这样,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整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四、教学过程中,结合肢体语言把课堂变活。

音乐并不单是音乐,它是和一定的肢体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音乐打动自己,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然后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激起学生的律动,唤起学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音乐世界,从而打破死气沉沉的氛围。例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一课时,我将每一句歌词都配上一个动作,为学生全情地表演,学生们也跟随着模仿起来,甚至有一位学生配上自己的动作,整个教室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都在尽情地表演。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之一,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在音乐世界里充分体验节奏感、韵律感、美感,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陶冶自己,提高自己。

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学生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

六、正面评价学生

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经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远比嘲笑其显著的略迹更文明”。

有的学生好动,调皮,把音乐课当成好玩的游戏课,唱歌时大声喊叫,很多老师都是严肃地批评这类学生。从而影响教学,恶性循环。而我认为,这类学生如果能给予正面评价,多鼓励,他们将是音乐课上的一大闪光点。

对一些胆小、唱歌爱走调的学生,我们也应该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表现自己,慢慢培养他们歌唱、欣赏音乐的能力。千万不要一味批评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在新教材中就有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综合表演,小学低年级就安排了“歌表演”、“随着音乐表演”、“音乐小花在开放”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歌舞、情景剧等表演形式。教师若能有效利用这些,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并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他们取得的一点一滴的音乐成绩,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都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鼓励,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效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交流与反思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追求高效益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课改的主旋律。教师已不再注重教学的表面形式, 而是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技艺, 将目标转向了追求实效的课堂教学, 进行高效的课堂大比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因此,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将课堂变成学堂, 师生互动等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节课, 无论是比较传统的讲授课, 还是走在时代前沿的高效课, 都离不开下列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处理与教学设计

(一) 教材的处理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要研读课标, 保证目标的清晰;要弄清楚本课内容的课标依据和在本单元章节地位、在本册书的地位;根据课标再对教材进行处理和知识点的梳理、顺序的调整, 为实现下一个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对教材的研究、处理、整合、整体把握是为了防止教师的教学思路狭隘, 如果能够站高站远看教材, 常常会把“山穷水复疑无路”时的困惑, 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人物故事材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才能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每一课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互统一, 相辅相成, 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必须清晰, 做到胸中有教材, 手中有方法。

(二) 教学设计

要将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思路。从导学案的编写到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拓展提高等环节, 都要用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体现, 不同的内容和材料, 选择不同的教法。

教学设计重在目标的落实和学习小组的分工合作, 目标与教法的选择要落到实处,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设计目标落实的途径和课堂练习, 学生组内检查、教师抽查、口头测试这些方法都要综合起来。

(三)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分设计反思和课后反思。设计反思指的是一节课的设计与材料处理结束后, 回归课标, 纵观全局,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活动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充实;展现是否具体;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探究内容的教法是否合理恰当等。如有不妥之处, 及时做出修改和调整。课后反思是对自己的整个教学做总结, 比如教法、学法的指导, 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解决, 分层教学的体现等等问题,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积累和借鉴。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一) 教学资源的运用

教师要利用大量的相关资料, 为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做准备, 做到勤学习、多积累, 多提升自己, 想方设法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从导入开始到情境创设;从学生的质疑、探究到教师的点拨和提升, 都要求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新知, 只有紧扣学生的心弦, 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 才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只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才能达到课堂效率的高效化。

具体方法多样化, 可以采用音乐、古诗词、名人名言, 甚至是富含哲理的一段话等, 既陶冶人的情操, 同时又能让人思考, 回味无穷, 引人入胜。

(二) 采用不同方法

教学内容不同, 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故事启发谈话法、归纳整理或者综合运用归类比较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

(一) 语言知识的交流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学科专业术语, 说话的语气也要抑扬顿挫、幽默诙谐充满活力, 学生才可以听得专注轻松, 喜欢教师并喜欢这门学科。

(二) 肢体动作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习惯手势、表情、眼神, 能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 是关爱还是询问、疑问, 是鼓励亦或是提醒, 都有助于和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 其实也就是教与学的交流。

(三) 教学内容的交流

教学内容的交流既包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材料、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 也包括师生的板书、学生的感悟交流, 也是心灵的交流。经验丰富的教师, 能够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出学生的听课程度, 此时可以捕捉灵感, 面对学生喜悦的眼神, 教师就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面对学生的满脸疑惑, 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解疑, 从而消化知识。

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教学切忌照本宣科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重复, 把课堂还给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有难度的内容, 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有激情的问题激活课堂, 课堂的精髓在于备课时注入的活力;课堂的灵魂在于师生有意义的活动;课堂的收获就在学生娴熟的操作之中。

(二) 教学切忌讲个不停

课堂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和学生的精神状态, 抓住学生最佳思维, 即课堂的前20分钟, 主要的知识点一般都在此段时间内完成, 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有助于掌握和巩固新的知识, 师生之间的交流, 看似你一言、我一语, 实质是课堂教学的“灵气”所在。

有些教师为了照顾自己的感受, 忽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需要时间而缺乏互动, 课堂变成了一言堂, 这样的课堂是死水一潭。很多教师的课,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法都不错, 但是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学生在思考, 而他自己却在那里不停地说, 干扰学生, 适得其反。

(三) 教学切忌平庸

无论是课堂教学设计, 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运用, 都应该有艺术性。一节课, 师生活动的参与度和舞台剧一样, 有铺垫、有高峰、有落幕的尾声。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 喜欢你所教的课, 只要是围绕学生和学习的课就是好课。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的同时, 注意备学生、备方法, 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 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荣, 赵宇新.组织学习:教师学习活动的薄弱环节[J].教育科学研究, 2007 (5) .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 第8篇

一. 每一节语文课都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存在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学科也不例外。“教什么”在其他学科中问题并不突出, 而在语文学科里却是极大的问题。因为语文教材多是文选式的, 所谓的语文知识及语文能力的构成, 并没有一个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教材体系相支撑, 它们全都“隐藏”在一篇篇文章里。而每一篇文章都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思想情感、结构章法等的综合体, 每一篇文章该生成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确实值得思考。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课程意识, 对语文能力或语文素养的构成有清醒的认识。

一堂阅读课, 该生成哪些合宜的教学内容, 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要考虑一篇课文在教材和单元中的地位。一篇课文纳入到教材或单元中, 便具有了教材编写者的思想, 它要服务和服从于教材要求和单元要求。以《故都的秋》为例, 我们完全能够以这篇文章为例子, 去分析、讲解郁达夫独特的人格气质, 学习体味鉴赏一种独特的悲凉美。但是在教材中, 这种教学内容就不太合适, 因为该单元是“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教材要求我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力求身临其境, 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体会作者所描述的美景……对文中精彩的语句, 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对那些美妙的段落, 要反复朗读, 熟读成诵, 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围绕此来生成。

2.要考虑一篇文章的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教学内容自然应有所区别。如果把实用类文体等同于小说、散文等文学类文体去鉴赏语言, 挖掘主旨, 或者把小说、散文等当做实用类文体来去提取信息, 概括要义, 那都是不合适的。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课的教师, 把该文当做散文来去着重地鉴赏分析语言, 那教学内容就有些偏离了。

3.要考虑文章自身的独特性。在内容上, 要找寻到该文本独特精神、情感价值的内容, 并把它提升为教学内容。如《故都的秋》中, 作者对清、静、悲凉的独特感受;《囚绿记》中, 作者对绿色近乎着魔、几乎疯狂的热爱;《中国建筑的特征》中, 作者对建筑拘束性、灵活性、可译性等观点的提出, 体现了作者在建筑这一领域的高屋建瓴, 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上述内容因具有情感、思想上的独特性, 都应该成为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从审美的角度来说, 情感越独特, 审美价值越高。审美的特点就是挖掘作者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感情;而从思想性上说, 思想的深刻性从某方面说来, 也是表现在独特性上。而思想越深刻, 越助于启迪心智。在文本形式上, 个性的语言风格, 新奇的布局结构, 都应该成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或学习内容) 。比如, 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 不学习本文带有浓厚情感的语言行吗?在《飞向太空的航程》中, 不学习“写一则新闻消息, 不诉说正在发生的, 而是用90%的篇幅讲述背景”这一特殊的写法行吗?

以上关于教学内容的建构, 有一个基本的特点, 那就是唯一性:情感的唯一, 语言表达的唯一。这种唯一如果在本课中无法学到, 那么学生们在其他课中就难以找到这些内容, 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就会与学生失之交臂。而对每节语文课独特性的挖掘, 也会使语文课上知识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出现一种层递和累积, 而不像目前的语文课, 课与课之间出现大量简单的重复, 以至于出现语文课对学生来说, 少听几节多听几节好像无所谓的奇怪现象。

二. 教师对文本要有深度解析的能力

语文教师在各学科教师中, 其专业素养表现得最不充分, 这造成好像人人都能当语文教师, 人人都能听得懂语文课。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 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 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 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认为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对文本独立的解读能力, 较为出众的写作能力。对阅读教学来说, 前者更为重要一些。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能看出它的言外之意, 二是在形式上能捕捉到它的个性表达并深刻分析出其表达之妙。我们的语文课在对文本的理解上常常显得粗糙、浅薄或者不实在, 大多与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不够有关。

对一篇文章的解读, 主要从哪些方面去着力呢?我们可以试着去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主要让学生明白文字所写的内容。在教学中, 往往在整体感知环节解决这个问题。二是文章怎么写的。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字面貌是什么样的。目前的语文教学在这个环节, 多是让学生指认文字上修辞手法的使用、或是对表达内涵上的简单说明, 教学内容上的粗浅显而易见。三是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它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作目的, 以最大限度地还原他 (她) 写作时的真实状态。四是文章写出的这些文字,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里有一个以读者之心灵接近作者之心灵的过程。

如果我们在解读每一篇文章、设计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时, 都能够想到上面四个问题, 那么在授课深度上一定会有所改善, 教师讲课不能深入文本, 多在文本表面漂浮的现象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 要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学, 但目前课堂上语言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如果做一个大致的描述, 语言教学环节多是这样进行——教师提问 (或者由学生自主确定) :课文中哪些语句是你最喜欢的?请找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在此次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 像《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故都的秋》《囚绿记》《飞向太空的航程》《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许多课都涉及有这种类似的环节。

但是, 这种不教给学生欣赏方法, 不指明从哪些角度去欣赏语句的教学环节, 最终的教学结果, 往往出现以下两方面的情况: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这句话再诉说一遍, 只是稍微加上对这个句子内容或主旨的分析。如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在……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 雏菊花在怒放”一句话的鉴赏, 师生经常会这样进行赏析:“通过形象的对比, 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抗争”等诸如此类的意思。而第二种方法, 是把要作为赏析的“这一个”句子放在一边, 却把“这一个”句子在修辞上所代表的一类句子作为一个类概念去理解, 去体味, 用大家对语言共性的认知替代这一句个性的赏析, 用静态的语言修辞手法的确认替代动态的言语生成规律的探索。在课堂上师生经常使用的赏析语言是:这句话用了什么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准确 (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艺术、诗化) 地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具体的语言赏析应该深入到语言内部, 探索表达的艺术性, 揭示言语生成的规律。仍以鉴赏“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 雏菊花在怒放”一句为例, 我们看到这句话写到了两个景, 即A景“废墟”或“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 B景“雏菊花”。它告诉我们, 可以用在描写上具有强烈反差的两种景物的叠加, 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如黑与白的对比, 大与小的对比, 生动与呆板的对比, 活力与僵死的对比等等。而为了突出两种景物上的反差, 在描写上要用修饰词、细节描写等去强化它。于是在这句话中, 我们看到了一边是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 另一边是雏菊花在“怒”放。虽然原句子改成“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旁, 雏菊花在开放”基本也能表达作者的意思, 但加着重号的“废墟”和“怒”强化了两种景物的反差, 因此也强化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语言鉴赏时, 应该做这样的细致品味, 才能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产生帮助。

四. 要提倡能够深化文本赏析和理解为目标的拓展

目前的语文公开课, 几乎没有无拓展的课堂了。从某个角度看, 这应该是语文课的进步。因为对文本的赏析, 大多离不开同类或异类作品的对比, 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语言表达的奥秘, 在外来信息的补充中, 才能感受本篇文章的语言之美、之准确、之新巧。但很不幸的是, 目前课堂上的拓展, 在形式上往往是课文学习结束后独立出一个板块, 内容上往往是对主旨的所谓升华, 或生硬地结合当今现实, 结合自我, 做某种政治上的表态或道德上的追问。

语文教学的拓展, 目的应该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服务, 为让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文本服务。思想情感教育要落实在语言学习的层面上, 它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依附在语言的学习中。语言的鉴赏、品析、学习结束, 思想情感的教育也随之得到升华和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也随之结束。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此次优质课大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中引入“即使明天世界毁灭”这首小诗的拓展是合适的, 因为它能为更好地理解那个“为着美好而隐秘的梦想”的姑娘的形象服务;《故都的秋》中介绍郁达夫身世的拓展是合适的, 因为它有利于对全文悲凉、残败美的理解;《师说》中引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拓展是合适的, 因为它能让我们对《师说》一文的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许多课最后出现的那些“光明的尾巴”, 大可以毫不留情地一刀砍去。

怎样上好一节历史课 第9篇

历史是一门基础课,但却是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不必重视的副科。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画一画,写点笔记,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作为一个开卷考试的科目,如果不照抄别人的,自己实打实的去答卷,恐怕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及格,这说明什么呢?课堂效率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历史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刻苦钻研,认真备课

为了能够上好每一節历史课,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材料和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等,这不仅仅是写在教案上,更要装在脑海里,做到胸有成竹。

首先要备好学生和班级。我所教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差。所以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并尽力设计一些和农村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常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地、热情地给予表扬,以此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逐渐的学生不及格现象减少了,优秀率有所提升。这充分证明了,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其次是备好课标。开学伊始,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中的每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力图把握住历史课程的理念、性质和本学期、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

最后是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科书,恰当运用教科书中的图表、史料等资源,挖掘教材中的隐性问题,并重视课堂上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同时又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二、趣味教学,气氛浓厚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歌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每节课根据所学内容,讲解与本课知识点相关联的成语故事,英雄人物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我喜欢把每课的主要知识,编成小歌谣,让学生写在书上,然后大声去读,从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唱歌,是学生最喜欢的事了。很多课节的知识,与一些歌曲息息相关。比如,《黄河大合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等等。在历史课中,唱上一首歌,学生既抒发情感,又乐于探索。

有时候,在小结环节,我会把准备好的知识标签放在杯子里,让学生到前边来抽签。学生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感受了抽签过程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了总结。

三、师生设疑,解决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应当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问题探讨课堂,让学生以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解决者的身份而存在,使师生之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互动的交流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真正的快乐感、成就感。

四、用多媒体,直观形象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会增加历史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它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好奇感 、独特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民族团结》时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学生一边随唱,一边观看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便引入主题;在讲解地形图时,用其它应用软件制出动画箭头,随着教师的点击而移动,可使用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路线,也更便于学生记忆。

多媒体教学,完全可以满足现行历史教学的提问、应答、个别交流、个别辅导等多种要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和适当的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常见问题的认识转化为软件后,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简单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分析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解答实施遥控辅导。还可以通过一些电影 、电视剧的镜头剪接,然后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历史画面中去体味,去感染,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南京大屠杀画面,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把课堂教给学生,让他们展露手脚,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知识,而应是老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让学生如何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和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只有这样也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是合作学习有成效的关键。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历史课堂丰富多彩,收到实效,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它还包括应用教学资源网络,如“云教学”平台等,使家长、学生、教师之间互动,共同提高。

上一篇:工程造价主要过程下一篇:土壤基础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