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打击网络范文

2024-06-04

火力打击网络范文(精选4篇)

火力打击网络 第1篇

在超视距协同空战过程中,各编队指挥员在接收到预警机下达的超视距拦截任务后,如何实现对编队内作战单元、武器弹药及目标的合理快速分配,在有限的可拦截时间内利用有限的作战资源使得我编队对敌目标群的整体攻击效果最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我海军武器装备(包括预警机和战斗机)的日益发展成熟,新装备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高,超视距协同空战正在从平台中心战模式向网络化协同作战模式转变。平台中心战模式下的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分配仅局限于作战平台与目标的优化配对[1,2,3,4,5],而在网络化协同作战条件下,由于传感器、武器的协同共用,常规的作战平台可解构成是由传感器节点、决策节点、火力打击节点临时构成的虚拟组织,此时的目标分配实际上变成了由“传感器节点、决策节点、火力打击节点”组成的虚拟组织与目标的匹配问题[6,7,8]。

在此背景下,意图结合常规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分配方法,提出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概念,根据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含义和相关约束条件构建新的协同目标分配模型,并结合具体超视距协同空战实例进行模型的求解。

1 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概述

在由“传感器节点、决策节点、火力打击节点”组成的虚拟组织与目标的优化匹配问题中,有研究人员称这种虚拟组织为虚拟拦截联盟(VIC)[6],也有称之为集中拦截联盟(CIC)[7]或集成火力单元,在文献[8]中,作者称这种形式的目标分配为目标、武器、传感器调度决策,并对其进行了建模分析,但没有进行具体的实例验证。

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问题的渐进性,现假设各机传感器节点均可靠,仅考虑火力打击节点与目标之间的匹配问题(假设各火力打击节点的火控解算功能均无故障)。将火力打击节点细分为发射节点和制导节点,此时的目标分配问题变成了包含发射节点和制导节点的动态拦截联盟与目标的优化配对问题,也就是“发射节点-制导节点-目标”三者之间的匹配优化问题。现暂且称这种由发射节点和制导节点临时形成的虚拟组织为超视距拦截联盟(Beyond Visual Range Interception Coalition,BVRIC)。从实际的网络化超视距协同空战来看,拦截联盟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能够根据实际的作战需要解体或重组。拦截联盟的产生使得协同作战火力通道的组织突破了作战平台的限制,体现了网络化协同作战的思想。当发射节点和制导节点处于同一架战斗机平台时,其效果等同于平台式作战;当发射节点和制导节点分别处于不同的战斗机平台时,则可体现网络化条件下的武器的协同共用。

常规超视距协同空战的目标分配[1,9]概念为:两架或两架以上战斗机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通过对参战双方作战力量的分析对比,将空中目标按一定的原则、因素、约束条件分配到不同的战斗机,由各架战机实施超视距拦截的过程。

定义由火力打击节点构成的网络为火力打击网络。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超视距协同空战的目标分配问题进行适度扩展,称网络化条件下的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分配为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其含义为:在网络化作战条件下,两架或两架以上战斗机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通过对参战双方作战力量的分析对比,根据空战态势将空中目标按一定的原则、因素、约束条件分配到不同的火力打击节点,临时组成合适的超视距拦截联盟,拦截联盟中的发射节点和制导节点分别实现超视距空空导弹的发射和制导,并由超视距空空导弹实现对目标的毁伤。

如图1所示,对于本文研究的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来说,考虑到拦截目标的威胁、时效性或者是因为干扰等其他原因,R1攻击B2时,可采用武器协同共用的思想,即R1的发射节点在合适机会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针对B2)后即脱离,由R2制导节点对R1发射的超视距空空导弹进行中制导直至合适机会脱离;R1发射第一枚针对B2的超视距空空导弹后,立即转入对B1的攻击,此时的导弹发射和制导均由R1独自完成。

2 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建模

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模型的构建是在参考常规超视距协同空战中敌方目标威胁估计、我方战斗机拦截时间代价和导弹命中概率三者的基础上进行的。

假设T={T1,T2,…,TNT}为来袭目标集合,F={F1,F2,…,FNF}为火力打击节点中的发射节点集合,R={R1,R2,…,RNR}为火力打击节点中的制导节点集合,以发射节点和制导节点联合对超视距拦截联盟进行编号,则第Njk个拦截联盟BVRICjk可表示为一个二元组〈Fj,Rk〉。其中,1≤jNF,1≤kNR,即发射节点Fj负责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打击目标Ti,制导节点Rk负责对发射节点Fj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控制。根据空战实际情况,假设对超视距空空导弹的制导一次完成,即表示一个发射节点发射的超视距空空导弹要么由本机制导节点一次完成,要么由编队内另一架战斗机制导节点一次完成,不涉及接力制导。

2.1 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威胁估计

从空战三要素:火力、信息、机动来考虑,对来袭目标威胁程度的判定,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要兼顾到超视距攻击方式、机载火控雷达、中距空空导弹性能、超视距空战能力以及双方的几何态势等。本文所建立的超视距协同空战威胁估计各指数具体见参考文献[9,10,11]。

综合超视距攻击方式威胁指数、超视距时间威胁指数、超视距高度威胁指数和超视距空战能力威胁指数,可得到综合超视距空战态势威胁评估指数为:

Ttotal=ω1Tattack_mode+ω2Ttime+ω3Theight+

ω4TijA, (ω1+ω2+ω3+ω4=1) (1)

式(1)中ω1,ω2,ω3,ω4的大小可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AHP等方法确定。当0.5<Ttotal≤1时,我机处于劣势,Ttotal=1时劣势最大;Ttotal=0.5时,敌我处于均势;当0≤Ttotal<0.5时,我机处于优势地位,Ttotal=0时优势最大。

假设t时刻,目标Ti对我战斗机编队火力打击网络发射节点的威胁程度为

Tttotal_ij={Ttotal_i1(t),Ttotal_i2(t),…,Ttotal_iNF(t)} (2)

此时,目标Ti对我战斗机编队火力打击网络制导节点的威胁程度为:

Tttotal_ik={Ttotal_i1(t),Ttotal_i2(t),…,Ttotal_iNR(t)} (3)

若发射节点与制导节点位于同一架飞机,则Ttotal_ij(t)=Ttotal_ik(t);否则其值不相同。

则此时目标Ti对拦截联盟BVRICjk的威胁为

Τtotal_ijkt=b1Τtotal_ijt+b2Τtotal_ikt(4)

式(4)中,b1、b2为权系数,满足b1+b2=1。

2.2 超视距拦截时间代价

攻击时间代价可用发射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载机飞行速度和导弹飞行速度等进行求解。在分配我方飞机拦截敌目标,应该考虑拦截目标的拦截时间,对于敌目标,一般应该是尽早拦截。根据敌机位置、速度、航向,对于我方空中巡逻待战的舰载机,采用立即转弯截击计算拦截目标所需的拦截时间,考虑超视距空空导弹的中制导时间,如图2所示。

AB¯为转弯段,BC¯为转弯改出接敌段,CΚ¯为空空导弹飞行段,CD¯段为中制导段,ΤΚ¯为假设目标机飞行路线。假设我机的状态参数为(XP,YP,ZP,HP,VP),目标机的状态参数(XT,YT,ZT,HT,VT)。

转弯半径为

R=VΡ2gtgθ(θ)(5)

建立矢量方程如下

AΟ¯+BΟ¯+BC¯+CΚ¯=AΤ¯+ΤΚ¯(6)

假设转弯后改出接敌段的航向为H2,转弯改出飞行距离为D2,空空导弹飞行段长度为Dkm,转弯方向定义为:

Ν={1-1

该矢量方程的指数形式如下:

-Rei(Η1-π2Ν)+Rei(Η2-π2Ν)+(D2+Dkm)eiΗ2=(XΤ-XΡ)i+(YΤ-YΡ)+VΤΤgxteiΗΤ(7)

式(7)中,Tgxt为目标机飞行到截击点的时间。

在截击剖面上采用一次爬升(爬升到作战高度),一次加速(加速到作战速度)。时间方程为

{Τgxt=ΤΤ+Τcl+Τac+Τcr+ΤkmΤkm=Τcd+Τdk(8)

TT为转弯时间,计算如下:ΤΤ=Ν(Η2-Η1)RVΡ;Tcl为从截击机当前高度爬升到作战高度时间;Tac为截击机当前速度加速到作战速度的时间;Tcr为巡航时间;Tkm为空空导弹飞行时间;Tcd为中制导时间;Tdk为中制导结束(距敌目标26 km以内)后导弹飞行时间。

定义Tcost为超视距拦截联盟BVRICjk发射节点Fj对目标Ti超视距拦截时间代价,其计算公式为:

Τcost_ijk={(Τgxt-Τkm+Τcd)ijkj=k(Τgxt-Τkm)ijkjki=1,2,,ΝΤj=1,2,,ΝFk=1,2,,ΝR(9)

2.3 超视距空空导弹命中概率

设我方超视距空空导弹对敌目标Ti的单枚杀伤概率为pi,协同制导对导弹杀伤概率的影响为β(0<β≤1),β主要根据制导时间和制导精度来确定。考虑敌方目标对我方干扰效果,设敌方目标的干扰对我方导弹命中概率的影响为α(0≤α≤1),α=1表示敌干扰效果最佳,α=0表示无干扰或干扰无效。则超视距拦截联盟BVRICi对目标的杀伤概率为:

i=1,2,,ΝΤj=1,2,,ΝFk=1,2,,ΝR(10)

2.4 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目标函数

本模型基于以下假设:1) 超视距协同空战过程中,我方于敌方导弹最大攻击距离外进行目标分配;2) 超视距空空导弹发射距离大于26 km,需要进行中制导;3) 目标分配的决策与执行时间在上级指挥员制定的作战时间规定范围内;4) 每完成一次目标分配,需要对当前的状态视情况及时进行更新。

根据超视距协同空战威胁估计、发射节点超视距拦截时间代价和超视距空空导弹命中概率的分析,可构造目标分配效能函数为

Ζijk=a1Τtotal_ijkmaxΤtotal_ijk+a2maxΤcost_ijk-Τcost_ijkmaxΤcost_ijk+a3Ρijki=1,2,,ΝΤj=1,2,,ΝFk=1,2,,ΝR(11)

式(11)中,a1、a2、a3为效能系数,a1+a2+a3=1。

XiΝjk={1BVRΙCjkΤi0BVRΙCjkΤi

则可根据敌方损失最大,发射节点超视距拦截时间代价最小,命中概率最大为共同目标构建火力打击网络目标分配目标函数如下所示

maxF(x)=1ΝΤ1ΝF1ΝRΖijkXiΝjk(12)

2.5 约束条件

1) 每个目标最多分配一个超视距拦截联盟:

Νjk=1maxΝjkXiΝjk=1(13)

2) 一个发射节点Fj(j=1,2,…,NF)被分配的目标数不超过其最大可同时攻击目标数TSj和所挂载导弹数量mj两者之中的小者;

max(NF1,NF2,…,NFNF)≤min(TSj,mj) (14)

3) 一个制导节点Rk(k=1,2,…,NR)同一时间制导的导弹数不大于其能同时制导的导弹数RSk;

max(ΝR1,ΝR2,,ΝRΝR)RSk(15)

4) 对目标Ti所对应的发射节点,有且只有一个制导节点与其对应;

5) 在满足制导容量约束的前提下,限定只有双机编队内协同制导满足时空约束。

3 算例分析

设我编队由4架同型战斗机组成,A1、A2为双机编队,A3、A4为另一双机编队,来袭目标也为4架战斗机,t时刻空中态势如图3所示。各架飞机的性能参数、空间位置坐标及其携带导弹数量和导弹性能参数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我方4架拦截机可形成的超视距拦截联盟为:

根据节2.1中所建立的超视距协同空战综合态势威胁估计模型和文献[10]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可得到综合赋权系数为:s1=0.48,s2=0.33,s3=0.19;s4=0.73,s5=0.27,ω1=0.14,ω2=0.61,ω3=0.13,ω4=0.12,另设b1=0.6,b2=0.4。根据综合态势威胁指数、超视距拦截时间以及超视距空空导弹命中概率的计算方法,可得相关结果如表4、表5所示。

经过计算,可得到超视距拦截联盟拦截来袭目标发射节点所用时间代价如表7所示。

假设t时刻,目标B1对我拦截机A1实施电子干扰,干扰效率为α=0.3;C1对我拦截机A3实施电子干扰,干扰效率为α=0.7;其他来袭目标无电子干扰。根据文献[8],设β=0.7,另设pi=0.85。可得拦截联盟BVRICjk超视距空空导弹命中概率表如表8所示。

在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目标函数中,咨询相关专家后,本文假设a1=0.45,a2=0.15,a3=0.4。

对所构建的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模型进行求解时,所用的方法有多种,在借鉴常规目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借鉴文献[12]中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法取种群规模60,染色体长度12,最大遗传进化代数150,交叉概率0.8,突变概率0.03,在2.5节相关约束条件限制下,可求得超视距拦截联盟协同目标分配结果为

即我超视距拦截联盟攻击目标分配结果如表9所示。

应用常规基于威胁优势函数法进行的目标分配结果如表10所示。

火力打击网络目标分配由于综合考虑了目标威胁、发射节点拦截时间代价和命中概率影响因素,四对四的结果为目标B1分配给BVRIC34,即A3拦截机对B1发射导弹后即脱离,A4拦截机对其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B2分配给BVRIC22,即A2拦截机攻击B2;C1分配给BVRIC12,即A1拦截机对C1发射导弹后即脱离,A2拦截机对其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C2分配给BVRIC44,即A4拦截机攻击C2。而常规目标分配结果为A4攻击B1、C2;A2攻击B2;A1攻击C1。

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可知,相对于常规目标分配结果,火力打击网络目标分配更能体现超视距协同空战的协同性,从实例来看,A4的攻击任务负荷减小了,A1、A3能及时从攻击行动中脱身转而去攻击其他目标,这对于处于高速运动中的战斗机拦截敌机的时效性增加了保障,能够增加拦截次数,提高拦截效率。

4 结束语

提出了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概念,通过新的威胁估计函数、超视距拦截时间代价函数和命中概率函数构建了基于超视距拦截联盟的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模型。通过具体实例与常规目标分配模型比较结果可知,在本文假设条件下,相对于常规目标分配结果,火力打击网络目标分配更能体现超视距协同空战的协同性,能够增加拦截次数,提高拦截效率,但同时增加了制导难度并牺牲了命中概率。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只考虑了火力打击节点与目标的配对,后续应在考虑传感器节点、决策节点和火力打击节点形成“动态联盟”基础上,加强对协同目标分配目标函数的构建研究。

摘要:针对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分配问题,结合常规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分配方法,提出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和超视距拦截联盟概念。根据火力打击网络协同目标分配含义和相关约束条件构建新的协同目标分配模型。并结合具体超视距协同空战实例进行模型的求解。通过具体实例与常规目标分配模型比较结果可知,在本文假设条件下,相对于常规目标分配结果,火力打击网络目标分配更能体现超视距协同空战的协同性。应用新的目标分配模型能够增加拦截次数,提高拦截效率,但同时增加了制导难度并牺牲了命中概率。本文所用方法和所得结论可为后续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分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视距协同空战,火力打击网络,超视距拦截联盟,目标分配

参考文献

[1]高永,郑小洪,侯志强.基于整数规划的超视距空战目标分配模型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11;23(suppl.1):72—74

[2]李偐,董玉娜.基于SA2DPSO混合优化算法的协同空战火力分配.航空学报,2010;31(3):626—631

[3]傅裕松,黄长强,轩永波,等.有人机控制无人机群空战多目标分配.电光与控制,2011;18(8):6—10

[4]肖冰松,方洋旺,许蕴山,等.编队内协同超视距空战目标分配模型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32(7):1476—1479

[5]谷志勇,黄绍军,钟麟.不确定情况下协同空战目标分配方法.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34(10):89—91

[6]毛昭军,李云芝,蔡业泉.网络化防空导弹体系虚拟拦截联盟研究.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7;21(1):17—21

[7]唐苏研,朱一凡,葛伟,等.网络化防空导弹体系集中式拦截联盟形成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2):357—363

[8]童幼堂.舰空导弹指挥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65—70

[9]肖冰松,方洋旺,许蕴山,等.编队内协同超视距空战目标分配模型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32(7):1476—1479

[10]粘松雷.001型舰航母编队舰载机防空作战决策模型研究.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位论文,2012:103—105

[11]腾鹏,刘栋,张斌.超视距协同空战态势评估方法研究.电光与控制,2008;15(10):47—50

打击网络传销总结 第2篇

一、具体工作及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周密部署。自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局进一步强化了对打击网络传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组织机构,研究制订了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多次例会进行了研究和部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分工,落实了各级责任。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了汇报,加强了与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了此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在专项执法行动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贯彻执行《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大力开展警示宣传工作,披露传销活动的表现形式、特点、危害和动向,深入揭示传销的欺骗本质,提高群众识别传销和防骗能力,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发现传销违法行为,积极举报。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对社区、乡村、校园、宾馆和城乡结合部,出租屋集中地区、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打击传销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在齐齐哈尔大学和医学院进行打击传销主题宣传讲座,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活动,加强学生及广大群众对传销的认识,明确传销的危害性,使群众自觉抵制传销。发放宣传单500份,张贴宣传画100份,开展专题讲座3次,建立无传销社区3个,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车辆26台次,教育、遣散传销参与人员65人次,取缔传销活动场所1个,巡查互联网网站20余个,实地检查经营者30户次,检查传销易发多发区域3处。

(三)突出重点,狠打严防,精确打击。为了深入抓好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我们把打击传销工作纳入长效机制建设。我局与公安等部门建立了打击传销专项行动组织指挥机构,积极与区委、区政府联系,建立了打击传销联席会制度,健全防控传销责任体系,签订多层级责任书,并与其它目标责任制相结合,将责任落实到边到点,增强各部门及执法人员的打传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我局进一步开展推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着重对宾馆、旅店、城乡结合部、出租房等容易为传销活动提供场所的重点部位和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实施布控,经常开展地毯式清查,一经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从严查处,立即取缔,同时加大互联网上巡查频次,重点是对含有资本运作等内容的网站的检查,与各部门加强协作和联系,集聚执法合力,一旦发现有涉嫌传销的苗头联手出击,增强打防效果。我局通过采取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等措施,使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当前打击网络传销工作中存在问题

当前在打击网络传销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亟待提高,互联网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网络传销隐蔽性强,一般很难发现;

火力打击网络 第3篇

联合火力打击主要通过综合运用中远程火力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突击, 其作战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敌方物理目标的毁伤, 从而达到对敌方作战结构、战争潜力、抵抗意志的破坏、削弱和瓦解, 最终以火力毁伤的整体效果达成的[1]。文献[2]利用线性规划方法给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联合火力打击火力分配方案的优化方法, 文献[3]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导弹打击目标选择决策模型。随着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性能的提高, 可以打击的目标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 动态性越来越强, 目标的体系特征越来越复杂, 为打击目标选择的定量分析、定性判断带来新的挑战。文献[4]根据信息化条件下机步师城市进攻战斗联合火力打击特点, 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 对战场联合火力打击目标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排序, 并通过实例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为指挥员的决策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投影寻踪法[5]是Friedman和Turkey于1974年提出的一种具可作为探索性分析, 又可作确定性分析的聚类和分类方法, 其实质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 寻找能够最大程度反映数据特征和最能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最优投影方法。投影寻踪法是一种可用于高维数据分析的、有效的降维技术, 适用于高维、非线性、非正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率高, 已经广泛应用于水质评价、灾情评估、工业经济、企业竞争力等方面[6,7,8,9,10]。本文应用投影寻踪法对机步师联合火力打击目标价值进行分析。

2. 基于投影寻踪法的机步师联合火力打击目标价值信息评估

2.1 机步师联合火力打击目标评价指标及样本[4]

根据战术情况设定和双方编制装备、兵力部署情况, 战斗机步师目标分为以下8类: (1) 指挥所、观察所; (2) 交通要道; (3) 情报和通信枢纽; (4) 炮兵防空兵阵地、导弹阵地、火力点; (5) 集结的坦克、装甲目标; (6) 主要防御部 (分) 队; (7) 市政机构; (8) 各类预备队。如表1所示。

对上述八类目标命名为M1, M2, M3, M4, M5, M6, M7, M8, 将对敌目标是否优先打击需要考虑的因素划分为任务一致性、目标重要性、打击紧迫性、情报可靠性、目标易毁性等五个因素, 即判定因素集为U={M1, M2, Λ, M8}, 判定因素的指标集为W={w1, w2, Λ, w5}通过指挥员、参谋人员和专家的评分, 得到目标的评价信息见表1。其中任务一致性越接近固定值7越好, 目标重要性、打击紧迫性和情报可靠性为收益性指标, 目标易毁性为损失性指标。

2.2 机步师联合火力打击目标价值信息的综合评价

密度阈值取0.1SZ, 计算得各评价指标价值信息最佳投影方向及权重系数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评价指标价值信息的权重最重要是打击紧迫性、目标重要性以及任务一致性, 其他指标的权重均小于0.1。八类目标的投影值及排序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 按投影值大小得打击目标顺序为:M1>M3>M4>M5>M2>M6>M8>M7, 即机步师联合火力打击目标的打击次序为:指挥所、观察所, 情报和通信枢纽, 炮兵防空兵阵地、导弹阵地、火力点, 集结的坦克、装甲目标, 交通要道, 主要防御部 (分) 队, 各类预备队, 市政机构。结果较为合理、客观, 能够为指挥员科学、合理地实施火力打击提供数据支持。

3. 结论

打击目标选择是联合火力打击作战筹划和指挥决策的核心问题, 对于打击手段的使用、战法的运用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应用投影寻踪法对机步师联合火力打击目标价值信息进行评价, 给出了打击目标的顺序, 同时得到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该方法易于决策, 具有很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最终达到辅助指挥员制定联合火力打击的作战计划, 达到真正指导战争实践的目的。

摘要:利用投影寻踪法, 将影响机步师联合火力打击目标价值信息指标转化为一维投影值, 得到了打击目标价值信息指标的权重, 给出了各目标打击排序, 为指挥员的决策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联合火力打击,投影寻踪法,目标价值评估

参考文献

[1]朱延广, 朱一凡.基于影响网络的联合火力打击目标选择方法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0, 24 (3) :64-69.

[2]王振宇, 马亚平, 李柯.联合火力打击火力分配方案优化方法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05, 19 (2) :12-17.

[3]王才宏, 杨世荣, 董茜.目标选择决策的组合熵权系数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6, 26 (4) :377-380.

[4]邹进, 许劲松.基于最优化理论的机步师联合火力打击目标价值评估[J].舰船电子工程, 2012, 32 (2) :29-30.

[5]Friedman JH, Tukey JW.A.projection pursuit algorithm for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J].IEEE Trans Comput, 1974, 23 (1) :881-890

[6]龚衍, 舒宁.基于逐次投影寻踪的高光谱影像降维方法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7, 32 (3) :1-3.

[7]王秀朋, 张洪才, 赵永强, 等.基于投影寻踪的高光谱图像特征融合算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6, 14 (11) :1539-1541.

[8]宋茂峰, 付强, 李春波, 等.参数投影寻踪模型在调水工程线路优选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 2006, 24 (5) :6-8.

[9]王志兴, 李成振, 陈刚.冰情预报的投影寻踪回归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5) :174-177.

打击电信网络犯罪自查报告 第4篇

自查报告

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效遏制违法犯罪活动蔓延,根据《************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行领导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要求各网点提高警惕,做好宣传防范工作,全行人员要深刻认识当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此次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我行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严格执行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

1.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加强对个人银行账户开立的审查,识别客户真实身份,不得为存款人开立假名和匿名账户,柜台人员利用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认真审核办理人身份证件是否真实有效,是否为本人办理,增强客户身份识别意识。

2.加强代理人开户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对于16周岁以下客户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必须由监护人出示有效证件代为办理;代理人代为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必须登记《代理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登记簿》。稽核监察部按月对个人结算账户开立情况进行检查。

3.严控同一客户开卡数量。限制为同一客户(包括统一代理人)开立3张以上借记卡。了解情况,征得客户同意方可为其办理销户手续。

二、积极配合涉案账户查控工作

公安机关需我行配合做涉案账户的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查控工作时,要求总行营业部、支行及时通知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控工作,切实提高涉案资金查控的合法性、及时性、准确性。

三、提升银行卡安全管理水平

1.新增IC芯片卡

2.严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风险。新开立账户,要求预留本人实名登记的手机号码。**************逐笔登记相关业务登记簿。

四、加强宣传防范工作

***********LED屏、悬挂警示标语、张贴防范提示、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开展经常性防范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揭露不法分子犯罪手段和伎俩,切实提高广大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特别是柜台人员,要有能识别客户、发现客户异常的能力及经验。

上一篇:辍学的中学生下一篇:中职生的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