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范文

2024-06-30

农村环境保护范文(精选12篇)

农村环境保护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能源建设,问题

搞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一是建立建全组织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领导;三是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五是加强农村能源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六是加大对科技、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训;七是不断地深化改革, 端正指导思想, 加强法制建设方向;八是抓点带面不断开拓新领域, 使新能源和农村能源的建设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1 农村能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环境问题, 是当今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环境质量的恶化, 对农业生物、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 农村地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能源不但给农村提供了动力, 而且带来了生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但也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如新柴的消耗量方面, 19世纪以前, 由于需求量不大, 砍伐情况并不严重, 保持了生态的平衡, 没有产生污染现象。而在最近的百多年来,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 使得生物质能源供不应求, 使生态和污染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 也为农村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由于能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对农村和能源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损失。

2 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农村环境的重要影响

矿物能源的开发, 包含了开采、贮运、加工、转换到消费。在这全过程中, 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如煤在开采过程中, 首先是开采占地, 它破坏了地表的生态系统, 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井工开采易造成地表的沉降或裂缝并改变水体形态及渗漏而影响农田灌溉, 同时也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开采时的排污以液体、气体、固体同时存在, 如酸性矿井水、泥浆、瓦斯、煤矸石等。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 特别经数次堆放, 会造成自燃、流失等大气污染, 在煤炭的燃烧利用过程中, 又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和灰渣,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又如水陆石油的开发会造成海水域的严重污染, 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和造成农田的污染。石油在燃烧时也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采伐对环境的影响, 如导致资源的枯竭,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平衡;秸杆等大量燃烧, 导致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等。如木柴在燃烧时会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不充分时会排放大量尘烟和颗粒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 自然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自然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海洋能等。由于不同的能源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 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 如水能在开发利用发电时造成的河川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库区大面积淹没及周围生态、自然环境、地表、土质、农业生物等影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在用地热发电时, 由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废热污染和排放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汞等。特别是其中的硫化氢在高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利用潮汐能发电时会造成海域的污染等。在太阳能大规模集中开发利用的地区, 可能会造成太阳能的回流, 影响局部环境的变化, 如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 需要采用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性气体, 如三氢四磷、四硫化硅等。会对居民带来危害。开发利用风能发电时, 会造成噪声的危害等。

因此, 在开发利用自然能源时, 必须充分考虑对局部环境的危害, 并制订出预防措施。

4 几个重要的能源环境问题

(1) 气候变化。近百年来, 地球气候已发生明显变化, 主要是全球变暖, 其原因就是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温室效应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极地冰雪的部分融化、海水变暖和膨胀, 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危协。另外带来的是干旱和沙漠化的扩大、旱涝频率上升和虫害增加等。

(2) 酸雨的出现。

(3) 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的。酸雨的出现, 造成土壤酸化, 肥力减退, 农作物减产, 森林衰亡, 植被枯死, 水体酸化和水产的影响等。

(4) 臭氧层破坏。主要原因是氟里昂的大量使用, 矿物能源的消费和生产化肥产生的氧化氮造成的可导致过量辐射的影响。

(5) 烟雾。烟雾是燃烧含碳量高的燃料造成的烟雾污染, 主要是煤的矿物能源消费排放的影响污染物占百分之八十, 烟雾能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 严重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 也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新能源农村能源大世纪.

农村环境保护 第2篇

行业论文精品尽在豆丁 http:// 农村环境论文关于农村环境论文:关于葫芦岛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葫芦岛市农村环境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环保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等建议,通过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葫芦岛市

1引言

近年来,葫芦岛市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65.5亿元、214.6亿元和177.7亿元,分别增长7%、11.6%和19.4%。自2006年以来,葫芦岛市开展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环境优美村的创建工作。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环境优美、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荫,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全面促进了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

2葫芦岛市农村环境基本情况

当前,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葫芦岛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开始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染,逐步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已完成有机肥厂和沼气池建设,减少粪便污染25%,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积极探索农药、化肥、农膜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促进农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利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减少常规农药施用量5%。通过开展有机食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严格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实行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减少7%左右,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量减少8%左右,有效控制了化肥农药流失导致的污染。

不断强化秸秆禁烧与能源结构调整。据调查,全市农户常年用能种类为秸秆柴草、煤炭、沼气、化气和电。其中秸秆柴草占70%,燃煤占10%,沼气占10%,液化气和电各占5%。用沼气、液化气和电的用户数呈逐年增加趋势。

全市坚持采取飞、封、造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春、夏、秋三季节造林,推行国家、集体、个人多种形式造林共同发展,不断加快造林绿化进程。建市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25.58万公顷,飞播造林作业面积21.71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5.93万公顷,封育成林9.13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12亿株,森林覆盖率由24.9%增加到34.9%。

3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3.1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

葫芦岛市是辽西地区乃至全国的缺水地区,由于市境几大地表水流域范围内村庄生活以及畜禽养殖区产生严重的面源污染,导致大凌河、六股河和女儿河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污染恶化,直接影响到兴城市、建昌县、绥中县、南票区的96个村庄18.2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乃至整个葫芦岛市中心城区的饮水安全。

3.2乡镇工业企业污染

随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影响葫芦岛市124个村庄,直接影响23.6万人的生活环境。乡镇企业污染源分散,其分布大多与农村聚居点重合,污染状况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加之乡镇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普遍缺乏环保设施,“三废”大多直接排入农业环境。

3.3农村成为城市的垃圾场

多年来,城镇产生的大量垃圾,都运往农村进行填埋处理,农村成为城市的垃圾场,特别是许多城市的郊区,被垃圾场所包围,垃圾到处乱飞,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对水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水资源短缺,城市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成为农业灌溉的水源,不仅污染了土地,也不同程度地对食物安全带来隐患。

精品行业论文

行业论文精品尽在豆丁 http:// 精品行业论文

行业论文精品尽在豆丁 http://

3.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形势严峻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重污染行业在经济结构中仍占相当比重;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上升,有限的环境容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3.5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给水设施尚未配套完全,生活饮用水仍采用“自来水+地下水”的混水方式。居民生活能源系统不健全,仍依靠大量的燃煤以及燃烧秸秆等用以补充居民生活能源使用的不足。

4关于葫芦岛市农村环境整治问题的几点建议

4.1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县、镇(乡)政府领导实施的目标考核

建立评比奖励机制,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年终进行评比。召开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以奖代补,对农村环保综合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予以表彰。建立巡回督导制度,每年定期抽查,并将结果报送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督导制度,细化考评措施,加强监督,要把制度建设和定期考评作为促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力措施,抓紧抓实;要明确各级工作责任,形成市考评县、县考评乡镇、乡镇考评村庄的层层考评机制;要把全市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活动与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以此促进整治工作。考评由日常检查和定期考评两部分组成,日常检查结果计入年终考评。检查考评工作,原则上每月调度一次进展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年终进行总评。定期或不定期调度整治情况, 及时进行通报。

加强各类建设项目的管理,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项目公示制度,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实行建设项目绩效督查机制与责任追究制,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建设项目落到实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村民的监督作用,以督促、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4.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所需资金数额较大,不能光靠中央财政支持,我市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落实。市财政要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落实好试点工程的配套资金。县、区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制定补助、贴息等政策,引导村民、企业、村级经济组织和乡镇政府等多元主体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投入启动资金。

4.3推进环保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全面实现各项任务和目标,需要多方面技术的有力支撑。应加强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系列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针对农村地区经济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开发低成本、操作简单、高效的新型实用环保新技术。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科研成果积极研究探索,在不同地区选取典型村庄进行试点示范,逐步推广。

加强农村环保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组建高素质的科技人员队伍。高度重视农村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结构的优化,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政策环境和用人机制。为保障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各地方相关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4.4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舆论宣传和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推动建设活动的全面展开。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5结语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将明显改善,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与建设将取得较大进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精品行业论文

行业论文精品尽在豆丁 http:// 精品行业论文

行业论文精品尽在豆丁 http:// 将最大限度地促进葫芦岛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创造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传统的增长方式向生态型效益增长方式转变,将建成人与自然和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葫芦岛市环境保护局.葫芦岛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M],2008

[2] 骆世明.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M].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席北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

[4] 张军丽,李荣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安徽农业科学[J],2007,(15)

[5] 王冀平,刘晓颖.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山西能源与节能[J],2006,(3)

[6] 高成全,邢燕.谈农村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6(4):219—220.精品行业论文

应如何进行农村环境保护? 第3篇

2003年经济方针改变了,2004年政治路线改变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前25年形成的按原有发展战略,原有经济方针,原有政治路线形成的条块分割等问题,这其实是最难的。当2002年中央发展战略作出调整后,我开始在农村做实验,试图改变农业已经成为面临污染最广泛的行业的局面,改变农村成为环境保护最困难领域的局面。

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国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搞生态修复,如果我们把农业改良为生态农业,中国的生态修复将是最低成本实现的途径。因为考古发现,我国稻作农业已经有6400年,它天然就是一个生态循环。6000多年来农业是天然的循环经济,有效经济。跟老百姓讲的时候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人拉了粪猪吃,猪拉了粪肥田,肥田长出的庄稼猪再吃,天生就是循环经济,它就是生态环保。

30年前废品公司不下乡,为啥?农村没废品,连墙土、炕土、灶土都堆肥了,那个时候山区老百姓都背着粪到地里。不过这30年里,家家都种卫生地,农药化肥除草剂,这是创造了GDP,农药产业几千家,化肥产业几千家,除草剂也大行其道,结果呢?造成了土壤严重毒化。我们看看中科院土壤所给出的图片,整个沿海发达地区,土壤毒化的程度是一片红褐色的,最严重的,几乎到了不可能改回来的地步。

我们怎么让土壤脱毒?我们搞农业的人跟亲朋好友说,现在绿叶菜不要吃了,富含亚硝酸盐,吃了就致癌。为什么现在怪病越来越多,癌症越来越多?都是致癌物质太多造成的。吃什么呢?吃点蔬菜,青椒、西红柿、黄瓜还行。后来发现也不行了。农业总体来说是低效益,负效益产业,种点蔬菜还算是附加值比较高的,但是也不挣钱。现在提出让农业现代化,让农民靠农业致富,这个目标本身就错了。全世界的发达国家我走了这么多个,没见到哪个国家靠农业致富,所有发达国家的农业都要高补贴,农民才能达到社会平均收益,才能干农业,否则农业放弃不干了。我所走过的发展中国家里更没有听说过农业让农民致富的。全世界只有中国是让农民以农业致富的。

瓜果蔬菜又是成千上万的小商小贩在卖,每个小商小贩都要考虑自己的收益,他们就往里面打保鲜剂。或许大家都知道现在货车在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超载严重的现象,本源是什么?没有人考虑如何节制资本,我们到处说投资者是土地的主人,因为我们是以资本为本的发展模式。家里问果菜不能吃了,吃点什么?以前我说根茎类菜,现在再问我吃什么,我说闭着眼睛瞎吃吧,为什么呢?没办法,土壤毒化了,原来说吃根茎根菜,你打农药还伤不到根茎类菜,胡萝卜、笋、葱等等这些埋在土里的还可以,现在不行了,土壤都毒化了。

我们国家现在的政策是加强对农业的投入,但这二三十年大华北地区的漏斗是怎么形成的?那是“加强”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以前的农田水利建设是以采集天然来水为主的,在农村搞的是坑田库坝,一个县至少有几千坑坝,小型的,服务于农民的。而现在完全分户经营,离村近的地全村人分一遍,肥地全村人分一遍,离村远的地分一遍,好中差三六九等全分一遍,一户地有七八块,插花式的,这是正常现象。

这样的情况下,采集天然来水的工程没法修。因此我们现在采取打井的方式,大规模的打井已经到了一家一户,给华北大平原钻的窟窿是越钻越深。我们原来知道华北平原前些年用溜轴一个人就可以绞上水来,现在没电泵行吗?几十米以下的地下水已经严重超采。大量使用化肥的结果是土壤板结,而又没有任何采集天然来水的工程,于是天然来水造成冲刷,难以渗漏,浅层地下水采完了,就采深层,深层采集就造成了大量的沙化、盐碱化。将来也许哪个小孩在华北平原跺跺脚,就会引起北京的沙尘暴。

我们继续这样干下去怎么能解决问题?有一位社科院的老师提到,我们应该采取排污指标拍卖等等,这个措施在工业、在城市对,而面对两亿一千两百万小农户、七亿多农民时,排污权怎么拍卖给他们?农业现在是污染最大的领域,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化肥只能被作物吸收最多不超过30%,70%都是污染源。

农民超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造成地表严重的沙化、盐碱化,你让他承担?农业整体是弱势产业,我们今天谈环保谈生态都是谈的城里人的事儿,有没有人想过农村不生态,全国不生态;农村不环保,全国不环保?而农村又是生态环保恢复最容易的领域,因为它有6000多年的生态环保历史,只是这30年追求现代化追求出来的,都进了GDP,打井进了GDP,农药进了GDP,除草剂进GDP,化肥也进了GDP,染色剂是GDP,苏丹药也是GDP,造成大家都得病,再加上医药产业又是GDP棗GDP是个好指标我一点都不否认,但是我们怎么面对今天这个局面?

我们按照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形成立法,使得我们今天要搞点农业生态恢复,搞点农村环保恢复,是何其难哉?我还多少算国内外有点影响的学者,县里面的干部说我整不了你了,你名气太大,今后我就不管你了。他不管我们,我们做出什么来了呢?我们连续三年不使一粒化肥、一滴农药,没用过任何除草剂,我们院墙的60亩地彻底恢复了生态环境。我们现在完全用有机肥,彻底恢复了生态环境,我的大田产量跟用化学农业的一样了,我的玉米平均亩产1200斤,我的小麦平均亩产接近800斤,我的花生平均亩产几百斤吧,基本是大田产量。但是为什么我这个事儿农民不接受呢?就是多用劳动力,我们的实验使农业成为再次成为劳动密集行业。但是政府给劳动密集的行业支持吗?政策支持你多用农机、多用农药、多用化学农业方式,我们的补贴都花在这些方面了,我们的加强投入全在这里面了,全都在支持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生产方式。

要搞生态农业难,难在政府依然按照以前30年的方式运作。请问,听说过哪个政府部门在做出改变吗?如果改变,那些农药之类的产业不冲着政府哇哇叫吗?你让我化肥企业怎么办?让我农药企业怎么办?让我生产各种各样的合成剂的的企业怎么办?这是支柱产业,它还要升级改造,它还要养活职工……到底哪个部门的声音大?我们所实验的地区生态农业恢复了,全是靠我们自己筹资,包括用我个人存款干这个事情,到现在没有一分钱政府资金。

而我们这样的实验也引发各个部门纷纷抗议:你们这么搞我们怎么办?我们在某个地方搞了一个样板,各个政府部门就都来收费了。我们搞生态建筑,用的都是当地可回收建材,一点建筑污染不形成。我们用草土墙,外表抹水泥,冬季蒙上个半大棚,里面是个温室效应,不用任何取暖设备;夏天拆掉通风,平均温度比一般的房子低3度,我们的志愿者夏天都跑到这儿避暑。但是建筑部门、规划部门跑来罚款,为什么呢?说我们没报批。

我们生态农业搞成了,各式各样的部门来收费;我们在这儿培训农民,公安部门来了,说收赞助费;卫生检疫部门来了,说你们墙上没有贴瓷砖,灶上没有水泥的都不行,所有这些东西都不达标……方方面面政府部门都来找麻烦都被我顶回去了,我就把当地政府全都得罪了,连书记县长一概都说这是一个坏典型,现在就是媒体的朋友太帮忙,海内外的媒体纷纷正面报告,所以地方暂时让我们一马。如果不是我们硬顶着做,请问完全靠民力,不是靠企业,农民可以采纳的生态农业典型能产生吗?早被掐死了。

所以说深化改革要朝着可持续的方向深化改革,这个课题有人提了吗?今天的你我不是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改了,改到可持续发展了吗?改到符合和谐社会的方向了吗?我们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因为我们快过去了。将来中国15、16亿人的时候,实在没啥资源了,外部环境也不好,也恶化了,我们那时候打一针安乐死了,打一针空气嘛,现在的年轻人那时候怎么办?都像这种方式?麻烦多了。

所以我们说不是没有办法,也不是没有低成本的办法,而是我们讲生态文明的时候要明白,生态的概念是多样性的,切不可全国一盘棋,不能齐步走,一定要允许多元结构,多样创造,开发民力,启迪民智,一定是大家创造。我说我们有很多问题,我们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欢迎批评,这毕竟是一种努力,我希望各位关注环保,关注生态的朋友们多关注农业、农村,它和你们自己、家人以及后代的健康息息相关。

现在我干出了什么事儿呢?全国发展出一批按照小农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合作社,我们把他们组成绿色合作社联盟,我们叫绿盟。绿盟保证产品是在纯天然的环境下生产的。我们也不注册商标,贴个标签,为什么呢?没法弄,你得花钱,你让农民花钱,花不出来啊,没钱。原本6000多年的小农不就是生态的嘛?今天我们从国外搬了一套贴标签系统,非得让农民符合那套美国系统,那不是胡闹吗?我们自己搞起来也不要标签,就告诉你愿意信就购买,保证安全保证健康。我们同时在城里面动员城市消费者组成文明消费者合作社,来跟农民对接。如果城市消费者不先跟农民建立一个产销关系,向这种纯天然生产环境下的有机生产的农民预先支付生产费,那农民就得找高利贷,因为银行不下乡。找了高利贷,如果有利润的话就把利润的大部分支付给金融业者。而这种组织城市市民支援农业的最好方式就是消费者认同这个理念,认同文明消费,善待农民,公平贸易。请大家组成合作社,先向农民支付生产订金,不管它遭灾没遭灾,它肯定向你提供的是有机产品,它多它少,反正是你的,我们只有做到这一条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才能少得病。现在看起来是多花了点钱买食品,但是你中年以后就少花很多钱买药品,这个理念希望大家接受。有兴趣的朋友上国仁绿色合作联盟网了解更多信息。

浅议农村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 第4篇

一、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 农民的居住环境有所改观, 但农村环境形势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与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相比, 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乡镇、村办工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农村水体污染表现尤为突出, 有些村庄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和用于农田灌溉, 严重威胁着村民身体健康和农作物安全。

第二、农业生产中尿素和碳氨过量使用。使水体氮含量增加, 富营养化严重, 另一方面, 土地对化肥的依赖越来越大, 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也对植物、土壤的残留影响很大, 尤其是剧毒农药和生产激素不但破坏了农产品品质, 使农产品残留问题突出, 而且在大气、土壤、水体间残留短期内难以消减。

第三、日常生活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长期以来村寨建设无规划, 村寨中无公厕、道路缺少硬化、畜禽散养、农家肥和废弃物乱堆乱放、人畜居住混杂、生产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等问题依然普遍。

第四、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 能源利用主要依然是薪材和煤炭, 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这样既浪费木材, 破坏植被, 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同时, 随意焚烧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现象屡禁不止, “村村点火, 处处冒烟”, 很好的农作物资源就这样付之一举, 丝毫没有充分利用, 相反却污染环境, 造成事故。

二、新农村建设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就必须重视农村环境保护。近年来,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 农村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以及农作物秸杆, 农村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等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村“脏、乱、差”问题严重。由于农村污染治理措施、防治措施和环境监管十分薄弱, 农业、农村污染成为继工业、城市污染之外的另一主要污染源。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 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保护信访量不断增加, 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性事件也呈上升之势。

三、新农村建设中解决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第一、不断推进环保法制化。强化环保法制意识。一要按照"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体系, 切实做到农村环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农村新建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依法严格审批有关手续, 有效控制新污染产生, 要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手段, 综合治理和解决各种环保问题。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 防治生活污染。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要把提高群众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 从治理城乡、家居环境脏、乱、差入手, 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 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农村环境安全是关系到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 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奔小康的大事。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 (组) 和绿色学校, 促使生活垃圾的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走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创造“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第三、有效控制农业点、面污染源, 节约、保护农村水资源。控制点、面污染源是保护和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切入点。控制农业面污染源, 首先要提高农民对滥施化肥、农药危害性的认识;其次要发展农业科技, 推广高效、低残留化肥、农药的使用, 实行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 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结构, 减少使用量;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化肥、农药流通使用的监管, 建立防治农药、化肥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 对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进行防治。要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 发展集中供水, 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要统筹兼顾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大力倡导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 积极实行循环用水, 提高用水效率。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保护力度, 严格控制企业废水超标排放, 督促企业搞好污水治理。建议水利、农业、环保部门要加强农村水质监测, 大力推行灌溉污水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都沁军:《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6期[1]都沁军:《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2]张建平、高结山、出小平、谢志忠:《土地征用引发的农村环境新问题——以泉州市泉港经济开发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2]张建平、高结山、出小平、谢志忠:《土地征用引发的农村环境新问题——以泉州市泉港经济开发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3]方杰、黄萍:《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模式创新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7年05期[3]方杰、黄萍:《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模式创新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7年05期

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第5篇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山东省农村经济几年来也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支持了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山东省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山东省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工作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这严重影响了山东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从完善立法体系、健全法律责任、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山东省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物种齐全,具有重要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山东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条件,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年产量居全国首位。此外,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山东省是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生态大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是立省之本、强省之基。11.1山东省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1.1.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进行

海洋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特色与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沿海地区积极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向海洋进军,掀起了开发海洋资源的高潮。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山东省强有力的经济支柱。然而,海洋在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超量污染的巨大压力。这不仅会对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威胁也使山东省广大渔民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为此,山东省紧扣本省实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指导,围绕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从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制定了《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推进生态省建设,促进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维护好、1刘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630

如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规范了各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强化了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不断完善对山东省逐步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1.2.2规范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行为

通过立法来规范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整体规范农村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文明执法。自2000年12月山东省先后印发了《山东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山东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验收标准》,为使各级环保部门规范化建设有章可循,在集中全省环保执法人员智慧的基础上,统一制定了33种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文书,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11个程序,建立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5项制度,为县(市、区)环保局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了范本。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2个市88个县(市、区)环保局通过了省环保局和省政府立法办联合组织的考核验收。通过规范化建设,各级环保部门的执法主体合法,执法行为比较规范,程序制度日益完备健全,能力建设有所加强,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1.2.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督

目前,各级环保部门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执法难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主要症结是对污染责任者个人行为追究不力,存在着处罚违法单位多,追究政府责任少;处罚罚款多,处理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现象,使执法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中关于排污收费和行政处罚方面的“下级不收上级收”“下级不罚上级罚”的规定有利于克服地方保护对农村环境执法的影响;此外,《山东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提出的对干预农村环境行政执法的地方政府领导、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环保部门负责人、违法排污的企业负责人追究行政责任的规定,使对因失职导致辖区环境受到污染的各级领导干部行政责任的追究有了明确的依据,对有效查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将为推动全省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保法置之不理,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极为严重。另外,各环保部门之间为了部门利益而互相扯皮,关键时刻相互推诿责任,形成了一种恶劣的部门保护主义,最终造成执法混乱,法律法规失去法律效力,致使环保工作无从说起。1但在现实中,《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如何监督其他部门,拥有哪些监督权均没有做出具体规定,致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没能真正的对环境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特别是当有关部门不认真履行职青,给违法者开绿灯时,作为同级的环保部门,却无法给予必要的制约。正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监督力度自然也就上不去。因执法主体繁杂,上下级形不成垂直关系。往往为了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形成了上级有政策,下级有对策的应付局面,使许多监督政策不能得到实施,法律得不到执行,监督变得苍白无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1.3 农民环境权益无法保障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加之农村文化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民们不知法、不懂法、不学法、不用法。法盲人数远远超过文盲人数。这些直接导致农民的环境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贫困的农民在环境问题发生时往往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因而在发生环境纠纷后一方面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即使在诉讼中也往往因为举证能力不足、负担不起诉讼费用造成自己应得环境权益的丧失。对于农民在环境权益救济方面的弱势地位,山东省现行环境立法几乎处于失语状态。据悉,目前许多农村地区村民自身的抗争已成为解决环境纠纷的主要途径。

2.2山东省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主要问题的成因

2.2.1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重视不够

在我国农民处于环境弱势群体地位,而环境保护工作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农民环境权益不受重视。所谓“环境弱势群体是相对于经济、文化、政治弱势群体而言的,是指在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权利与生态利益分配与享有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2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以及重工抑农的“剪刀差”经济发展战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表现仍很突出,导致农民的权利很大程度上被制度性消解,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很多法定权利缺失或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由于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处于不利的景况,受到过或正在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农民成为我国最 12朱俊丽.我国农村环保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农村环保法制建设的设想[J.科技信息,2008(03):20 黄锡生,关慧.试论对环境弱势群体的生态补偿一从环境法视角关注农民权益[J].环境 与可持续发展,2006(02):107

划,但总的来讲,山东省普法宣传工作收效甚微。特别是农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只是简单地发放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法制宣传中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农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正如博登海默所说:“法律作为一种行动指南,如果不为人知而且也无法为人所知,那么就会成为一纸空话”。1因此,加强农民环境权益的保障,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内外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先进经验

在国家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指导下,山东省开展了比较深入的地方立法工作,在环境管理的一些重要领域进行了规范。但是,山东省的地方立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内先进的省份相比,与加入w To后的新形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用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山东省的地方立法工作,研究国内外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的先进经验,广采他山之石,结合山东省的实情加以借鉴,不断完善山东省农村环境立法,以法保护环境,促进山东省农村环境实现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在今后的农村环保立法建设过程中,充分吸收利用先进国家和省(区)文明的发展成就,尽量少走弯路,取得更大成效。

3.1国内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先进经验—河北省

河北省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河北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河北省与山东省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两省居民在生活习惯、人文风韵、性格品质等诸多方面,融会了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方面。各级环保部门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逐步完善海洋资源保护法规、规划体系,建立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制度等举措。对山东省农村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1.1海洋资源保护法规、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河北省先后制定了《河北省海域管理条例》、《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编制了《河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河北省海洋开发规划》、《河北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1王丕琢.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与思考[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6)

环境恶化的趋势和频繁发生的重大恶性生态环境灾难,使我们不能不检讨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作的种种努力,因为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努力是失败的,某些方面的努力没有取得实效,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没有去努力,这样的结局最终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界的征服,因为每一次这样的征服自然界都会给予我们报复。”因此,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立法建设的能力,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这决非“杞人忧天”,防微杜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1转变立法思想、完善立法体系

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必须以健全、严格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山东省现有的环境法律特别是环境污染控制法律是在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基础上建立的,着重反映城市的环境要求,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需要转变观念,对现行环境立法加以重新整合,创设适应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要求的调整农村生态安全及乡村企业环境管理的法律机制。同时,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将相关条款进行清理、修订,修改现行《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增加综合性的农业环境管理法律,以完善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基本法这一块,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综合性基本法律。填补立法空白,如涉及土壤污染的防治、化肥农药的污染防治、禽畜的污染、振动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放射性污染、光污染、乡镇企业的污染扩散及城乡污染转移等农村地区的污染防治问题,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此外,海洋经济是山东省的经济命脉,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保障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健全海洋综合管理法规体系,依法管海、依法用海。这是山东省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的重要内容。山东省农业生态环境立法建设还要适应农业国际化、贸易自由化的要求,与国际环境立法接轨。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山东省农村环保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形成一个单独针对农村的环保法律体系。使农村环保法律体系统一化有利于山东省农村环保立法建设有序地进行。

4.2健全环保法律责任、依法保护环境资源

当前山东省环保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由于环保法规处罚力度太轻,罚款数额明显低于排污污染损失数额,致使违法者为 1赵淑琴.提升生态环境法制建设能力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6(8):8

农村环境保护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城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03

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城市由于发展早,开发早,环境问题出现早,所以较早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长效地治理和大量地投资。然而,由于农村开发晚,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环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加之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治理的技术和资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在未来会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药污染

农村人口以土地耕种作为生存的根本手段。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对农民和土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产量,保持农作物的基本供应,大量的农药使用到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这些化学农药不但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同时还难以降解,对土质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1.2 农膜污染

大棚种植让人们对果蔬类农产品的食用不再受季节影响。但农膜简单处理的后果是大量的白色污染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土质。近年来,我国的农膜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到2010年我国的农膜废弃量达到50万吨,这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破坏了生态环境。

1.3 焚烧秸秆

近几年,曾经有新闻报道称,乘客在飞机上看到了一片广袤的地区上空冒着滚滚浓烟,这正是农村大面积焚烧秸秆产生的现象。秸秆焚烧不但使空气中产生大量的漂浮颗粒物,严重影响环境,而且由于火情控制不当非常容易造成火灾。

1.4 养殖污染

养殖污染主要来自于对牲畜粪便处理的不彻底。这些粪便往往被直接掩埋,甚至露天处理。粪便中的BDO、CDO、氨氮等物质都严重超标,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1.5 工业污染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开始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工厂。由于审批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严格,这些工厂在环境治理和废料排放方面毫无作为,废弃物的排放对农村环境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2 农村环境治理存在问题

2.1 政策导向不够明确

在唯GDP论英雄的时代,各地政府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为了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充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药用量也不断增加。为招商引资,忽视了环境问题。这些都是农村在发展经济和环境治理过程中政策导向不明确而导致的。

2.2 先进经验不能吸收

在城市,许多治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已经被证明有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这些先进的经验不但没有得到农村环境部门的重视,农村环境的破坏行为反而有增无减。这种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行为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2.3 制度宣传不够扩展

农村交通闭塞,对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在治理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靠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指导。而由于不重视、不明确、不作为的现象,导致农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停滞不前。

3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3.1 清洁生产

农村的环境治理要吸取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教训,破解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环境问题改善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洁生产。无论是农产品生产,还是畜牧业养殖,都要进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就是要在源头上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同时减少“饮鸩止渴”的生产行为。做好清洁生产就解决了农村环境一半的问题。

3.2 循环利用

农村的土壤污染、水污染都是由于农村发展的粗放模式造成的。在当今,城市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这种发展模式,但在农村做得还不够。农村要吸取城市发展积攒的宝贵经验,改变观念,引进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不被浪费。循环利用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收益,同时对治理环境也有重要意义。

3.3 边建边治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和投资的引进。但是,在引进企业的同时,政府要制定政策对企业实施边建边治的方式。招商引资和环境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是对周边环境能够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在引进之前,要重点考察企业资质,手续是否健全,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是否完备等情况。只有在通过考察以后,才能允许企业进入。对于没有资质的企业,宁可不引进,也绝不能等生态坏境崩溃以后再治理。

4 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由于长期生产积累的弊端和企业进驻以后产生的新的环境问题,农村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各级政府应当充分认清农村环境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针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特别是优化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管控农村招商引资手续是农村治理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邢巧,饶云聪,王晓辉,等.海南农村环境保护规范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23-241.

[2] 郭建,孙惠莲,胡俊苗.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制度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10-17112,171151.

[3] 黄韬,高宏,梁润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270-92721.

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 第7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其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人们对农村建设所追求的一种目标。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为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1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内涵

1.1 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生存的条件,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新农村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农村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农村。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节约资源,正确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

1.2 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生产发展的目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的消费品不断进入农村市场,生活垃圾剧增,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加重。目前,许多农村家庭存在水、电浪费问题,实质上浪费的都是资源和能源。新农村建设实质上也是对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应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纳入改革的范畴。

1.3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在精神文明方面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多民族国家。由于不同地域、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在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这一环节,应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有利于环境的优良传统,摈弃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不断创新,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内涵、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索质和环保意识。

1.4 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环境脏乱差,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从农村环境保护角度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其实质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要求。

1.5 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从政治角度实行村民自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调动广大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表现在:让广大村民来共同保护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环保责任制。

2 农村环境问题的集中表现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a)村庄农民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小型家庭养殖废物、旱厕粪便等;b)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包括化肥、农药使用过程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农膜使用后残留于土壤中的污染,秸杆残留污染;c)位于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排污对农业、农村的污染。

3 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1 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安全

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处理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条件好、水环境相对敏感、有典型性的建设镇,列入《建设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规划》,同样条件选择若干个村庄,列入《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规划》,在省、市、县三级财政的支持下,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实施要与农村沼气建设、改水、改厕、改厨、改圈等措施相结合,与新农村生态建设相结合,注重利用湿地、沟塘等自然系统就地处理[2]。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有组织地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状况调查,合理划定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落实水源保护相关规定,严格保护区内的污染控制和治理。

3.2 统筹城乡推进清洁工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稳步推进县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除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外,要在县域范围内合理布局若干个镇级生活垃圾转运或处置设施,服务范围要覆盖全县。对塑料袋、农膜、农药瓶、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等有害垃圾,县(市、区)、乡镇要定期收集处理。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的财政扶持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投资和建立完善运输运营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的健康发展。

3.3 规范畜禽养殖业管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工作,控制畜禽污染。鼓励科学育种、科学饲养,倡导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注重食品安全,鼓励大型规模化养殖,控制庭院分散养殖。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在畜牧业中倡导发展循环工艺,鼓励废物综合利用,实现动物粪尿、沼渣、圈舍废弃物制肥的规模化,提高沼气、沼液的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发适合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力争做到污染物零排放和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农肥和能源。

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尽快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在部分水环境敏感区或封闭湖库区域,要重视开展农田灌溉尾水污染影响的评价,适度减少药、肥施用量,发展绿色农业。

加强村镇生态建设。将村镇生态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堤岸绿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忠潮,尹满萍,李霞,等.新农村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价[J].农村经济,2007(11):98-100.

浅谈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第8篇

1资源综合管理

资源综合管理是指生态系统中综合利用所有自然和化工合成的资源, 通过有关技术的综合应用,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资源综合管理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随着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和交叉融合, 为从环保的角度使区域资源得到优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进入由人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生态系统资源, 部分要流出系统, 部分在系统内循环, 部分则进入环境, 成为环境负担 (图1)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 立足于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以进入环境的资源为切入点, 从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水土流失能和居民生活等关键环节入手, 系统深入地研究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资源, 在由人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循环流动模式中, 严格控制污染的关键过程和主要因子, 提高利用效率的调控技术。所以, 一定要加强农村环境资源综合管理。

同时, 小城镇环境规划也是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镇环境管理的核心和出发点, 是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2小城镇环境规划

小城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之一。通过小城镇环境规划, 可以协调乡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的关系, 强化乡镇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解决好乡镇企业与城镇保护问题, 防止城镇污染向农村蔓延、扩散, 保护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 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持续利用, 实现城镇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3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村生态系统各组成之间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农产品的供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由过去的短缺转变成结构性和地区性的相对过剩。面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挑战, 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系统内各种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合理分配, 因此作为农村生态系统基础的自然生态子系统的循环再生与持续自生能力, 便构成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生态子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村镇生态子系统三者之间的协调状况决定了整个农村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的高低。结构调控的目的就在于协调三个子系统之间的流能、物流、信息流的相互衔接关系, 并使其处于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 实现彼此在功能上互补, 在生态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下寻求整体效益的最优。结构调控实质上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农村生态工程, 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有协调共生原理与循环再生原理。协调共生原理指的是生态系统中, 通过不同组成 (物种) 之间的互利互惠以及生态系统获得多重效益, 大大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效率。这便是农村生态系统通过结构调整而实现综合效益的理论基础。循环再生原理指出: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以及分解与还原作用, 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与能量的梯级利用。

4推广清洁生产工艺, 倡导循环经济

工业污染主要是指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当和利用率低造成的, 大量资源利用后以有害污染物的形式排入环境造成污染。因此,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清洁生产及其相关管理和共性技术, 倡导循环经济, 使得废物的生产量最小化, 或者生产的废物进入另一生产量最小化, 或者生产的废物进入另一生产领域使其资源化, 从而避免进入废物圈, 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量。清洁生产是指在可行的范围内, 通过削减废物源, 探索废物循环和综合利用的途径, 减少生产过程的有害废物量。尽量采用环保原料, 提高利用率, 减少废物生产量, 努力达到最终产品对环境危害最少。废物物最小化的手段一般有三个:削减废物源、废物循环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削减废物源包括在生产过程中, 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预防、消除或减少废物排放源及废物排放量、降低废物毒性。废物循环利用包括:厂内循环——将废物直接用于生产过程, 或作为一种原料 (或投料的替代品) ;厂外循环——将废物作为一种投料 (或投料的替代品) 用于厂内其他生产过程;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包括废弃成品的再使用 (将废弃的成品降格使用或做其他用途, 回收原材料并作其他用途重新利用) , 以及生产其他产品 (利用废物加工制造成其他有价值的产品或能源) 。

5结语

综上所述, 推广符合乡镇企业经济、技术承受能力的清洁生产技术, 从源头进行废物减量化, 改变过去只注意末端处理的情况, 更易为企业所接受, 是我国乡镇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必然趋势。

摘要: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 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保证社会的发展。文章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9篇

1. 农村存在严重的生活污染。

农村水污染表现较突出, 有些村庄有小型的村办加工厂, 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坑、塘, 农村产生的生活污水也随便乱倒, 造成“二污合流”, 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或用于农田灌溉, 严重威胁着村民生命健康和农作物安全。“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物基本上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重影响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

2.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逐渐严重, 很难有效控制,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让其失去生活和生产的使用价值, 面源污染还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及食品污染。

3. 在农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

农膜、激素类药物使用量持续上升, 也成为地表水和土壤污染的因素。有害的化学物质在食物中积累, 因为农村是粮食和蔬菜的生产地, 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动物和人身上。

4.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 农村环保经费投入少, 工作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地方把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到城市和工业上, 而忽视了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

二、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1. 农村干部和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环保相关法律了解甚少, 所以出现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环保法律的存在, 采取“杀鸡取卵”的方法来发展经济。

2. 面源污染。

对于大型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 可根据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企业经营的大规模等特点, 多数情况下可采取末端治理的方法。而农村的生活污染、畜禽养殖场的污染, 如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而不可行。

3. 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 人们环保意识相对有所提高, 各级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但主要用在城市生活污染及工业污染治理方面, 真正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投入极其有限。因此造成农村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很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的状况, 严重存在着城乡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的不协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 而农村从财政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 也难于申请到治理的专项资金。

4. 制度保障不力。

县、乡、村环境保护管理网络没有真正形成, 乡镇环保机构不健全, 管理链条无法向农村延伸, 农村环保管理不少地方处于失控状态。

三、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1.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危害, 让农民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通过学生宣传带动家长影响社会。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的基本内容, 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能力。

2. 依据农村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 有针对性地加大预防和治理力度。

应加大对农村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 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防控和治理方案。对来自生活的污染, 要考虑加强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来自农业生产的污染, 要考虑加强农业生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将有限的农村环保资金用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3. 以镇、村为单位建立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 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制度。

镇和村建立生活垃圾堆放点, 集中处理;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 摸索简易可行, 适度集中的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厂工程建设, 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4.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相关对策 第10篇

近年来, 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显, 粗放型的农业方式和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造成了农药、化肥、地膜以及人畜粪便、生活垃圾、供暖煤炉、等带来了持续的面源污染;企业的搬迁、扩建等给农村环境带来了区域性污染;城市污染源逐步向农村转移, 是农村环境问题的另外一个原因[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一大部分, 但是,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垃圾的乱堆乱放容易引起恶臭和地表水污染;农药的过度使用;引起河流、湖泊污染, 供暖煤炉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也是不可小觑的。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妨碍了城乡差距的缩小, 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2]。为此, 我们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索, 得出相应对策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对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2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2.1 农药化肥带来的污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也是农药与化肥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之一。近年来, 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 虽然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不孕不育等疾病发病人员历年增多, 发病年龄提前, 令人堪忧, 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 农副产品残存农药、化肥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危害。氮、磷、钾肥是农民普便使用的化肥, 使用过量后, 多余的肥料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地下水、湖泊、河流, 从而造成水污染。化学农药具有高毒高残留, 国家禁止将化学农药使用在直接使用的农作物上, 然而市场上出售的一些高毒农药, 价格便宜、杀虫效果又好, 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首选。农民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 依靠农药而又不可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严重后果。

2.2 地膜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 难以降解的薄膜塑料被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栽培方式, 地膜栽培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作用。对于广大缺水干旱地区而言, 地膜栽培技术无疑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带来了福音。但随着大量废弃的地膜难以回收利用造成的污染问题, “白色污染”这个现象逐渐为人们所意识到。

2.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 畜禽养殖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一些地区, 畜禽养殖业污染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是造成许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形势严峻, 主要表现为天然劣质水问题突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包括乡镇企业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集约化养殖场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落后等。

3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对策

3.1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开发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面的管理和加速普及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鼓励建设生态绿色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紧密联系的农业体系, 鼓励农村沼气的研发与应用, 将养殖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种植业的肥料。同时, 加强对水产资源和养殖水域的自然生态保护, 确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和捕捞程度, 积极开展家畜和家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加强对资源的科学管理, 严格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水、废渣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农药及其他化学品, 通过推广生物控制病虫害、使用农家肥等方法, 减少农业生产中化学品的使用, 种植业中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 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提高土壤肥力, 和改善土壤状况[3]。

3.2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农村环境的整体改善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主要取决于资金的投入, 农村的发展依赖于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注入。首先是要解资金来源问题, 首先要统筹城乡发展, 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占用大量农村土地, 要在土地出让金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 要在排污费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 专门用来治理农村工业三废污染, 其次由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明确的部门职责, 建立专项资金, 用于治理农村污染, 恢复农村生态环境, 创建一个针对农村环境改善的考核评估工作系统, 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 增强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视。总之, 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认识, 增加资金投入, 使环境治理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稳定的增长,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投入, 弥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

3.3 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注意污染处理技术线路创新

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要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 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的应用, 农业生产现代化要重视清洁生产在整个产业中的应用。生产过程中注意减少污染, 提高效率, 减少使用化肥, 农药, 农膜等化学品。采用新技术代替传统的高污染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用于其他工艺的原料, 比如农村沼气技术的应用, 可以将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能源何肥料, 这样既为农民提供清洁的能源, 又提供了高效的农业肥料。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方法的改进和技术创新, 可能会改变农产品的用途, 减少农产品向外输送过程产生的污染, 又能增加农民地经济收入。

摘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主要有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膜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供暖煤炉造成的大气污染等等, 本文通过分析原因, 结合实际操作性,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容量,综合整治

参考文献

[1]王风文.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09.

[2]徐晓云.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

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问题;环保对策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这不仅关系着我国粮食、蔬菜等作物的生产,更关系着我国农村居民甚至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发展做出思考。

2 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问题。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问题作为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问题包括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两个方面。就农村环境污染源头的总量问题而言,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多,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更为严重。就农村环境污染源头的结构问题而言,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都为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结构复杂的污染来源不仅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不同类别的污染物还会导致次生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威胁更大。

2.2 农村环境污染后果严重。农村地区不仅是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地方,同时也是我国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作物生产、储存以及运输的必要场所。因此,农村污染加剧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间接影响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与安全程度,最终影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健康水平与生活水平。也就是说,农村环境污染的后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和多元的,即农村环境污染后果严重。

2.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困难。除了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和农村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两个问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困难同样不可忽视。具体而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涉及污染供给方、污染受损方和污染治理方。第一,由于农村环境监督体系不完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污染供给方为了收益最大化就会突破法律的界限,造成更大程度的污染。第二,农民作为污染受损方与污染供给方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即使遭受污染往往也难以维权。第三,由于農村环境污染的复杂形势以及农村环保人员不足,污染治理方作为环保监管部门难以发挥实效。

3 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多方环保意识,严控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工作为树立多方环保意识,严控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首先,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涉及污染供给方、污染受损方和污染治理方,因此树立环保意识不能仅针对某一方,而需要多方并重。同时,多方环保意识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不同的农村环境污染主体需要设计不同的方案。例如,针对农民环保意识的树立需要加强媒体宣传,以环境保护知识学习讨论会为主,以环保知识大赛、优秀环保案例学习观摩活动为辅助,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其次,在做好多方环保意识树立工作的基础上,农村环保工作还需要严控农村环境污染源头。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源头问题包括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因此应以提高环保意识作为解决污染源头问题的突破口。并且辅之以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政策以及环保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克服农村环境污染的监管难题。

3.2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后果。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二步为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后果。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不能完全运用行政命令,而应该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并以此来引导农民的环境保护行为。加大环境保护投入还需要加强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公开环保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过程,提高配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效。第二,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的目标为减轻农村环境污染的后果。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以保护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驱动力量,以维持农村生态平衡为基本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宏观方向。也就是说,减轻农村环境污染的后果不仅需要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还需要树立大局观念与长远规划目标,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方方面面。

3.3 健全环保监管机制,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健全环保监管机制和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后一环。首先,健全环保监管机制的重点为环保理论创新、环保实践创新与环保制度创新。环保理论创新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环保实践创新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经验证据,环保制度创新则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最为关键的是,环保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不能片面注重某一方面的创新,而需要将以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次,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根据环境政策和农村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和控制手段,双管齐下实现环保部门污染治理效果最大化。此外,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还需要与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外部环境(尤其是工业环境)的支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调整最优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例如,在城市化中期,可以引导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化進程,而且能够减轻农村生态压力。

结语: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不仅对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全体农村工作的考验,事关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幸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树立多方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和健全环保监管机制能够从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后果以及治理等方面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但是相关政策、制度的实施更为关键。

参考文献

[1]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4(02).

[2]苏杨.警惕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聚焦新农村建设,2006(05).

[3]刘荣志,孙好勤,邢可霞.实施乡村整洁工程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

[4]薛全福.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10).

浅析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第12篇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农业和农村得到较快发展,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准大幅度提高。然而, 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有些地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严重破坏了农业基础条件, 农产品安全出现问题, 威胁着农民生命安全, 因污染而导致的社会冲突时有发生, 农村环境污染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 农村污染整治的紧迫性越来越凸现, 已经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程度。

我国目前农村污染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生活污染日趋严重,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趋增。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化肥和农药、畜禽养殖粪便、农用地膜农药瓶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农业面源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三是乡镇企业“三废”, 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目前, 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总之, 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排放主体分散、隐蔽, 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 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 治理难度较大。同时,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 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 加之农村环境治理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因此, 研究、推广应用从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各类技术迫在眉睫的摆在管理者和科研人员面前, 成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成败的关键所在。

2 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发展原则及方向

2.1 发展原则

根据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水平和技术现状, 农村环保技术的研究发展, 必须遵循“实用、简易、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基本原则。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艺:

2.2 发展方向

一是农村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针对广大乡镇、村镇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畜禽粪便处理的技术, 能够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并资源化利用。

二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依托生态学原理, 针对广大农村区域, 实现循环农牧工业的新型经济模式技术。

三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等方面。针对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质污染环境研究的技术。

四是农村工业的清洁生产等方面。针对乡镇企业三废污染的治理技术。

五是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等方面。针对农村生态破坏而恢复重建的技术。

3 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分类及主要技术

3.1 分类

依据治理对象, 大体分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保护修复三大类。

3.2 主要技术

3.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于厨房、淋浴和厕所冲洗。污水中含有粪便、细菌和寄生虫等疾病传染源, 化学需氧量在500~1000毫升/升范围内, 可生化性好, 营养物浓度相对较高。主要成型的处理技术有: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等, 经济适用, 成熟可靠, 运行操作、日常维护简单, 能满足达标排放, 实现污水的再利用。

3.2.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处理与处置方式或资源回收利用的可能分为四类, 既:有机物垃圾, 主要为厨房垃圾, 可堆肥;无机物垃圾, 主要为煤渣建筑垃圾, 用于修路;可回收废品, 主要为玻璃、家电、皮革、金属等等, 可用于再利用;有害废品, 主要为电池、油漆等等, 必须集中安全处置。主要成型的技术有:生活垃圾收运模式、生活垃圾填埋技术、生活垃圾堆肥技术、有毒有害废品处理技术等等。

3.2.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畜禽粪尿的有机物浓度高, 氨氮浓度高, 恶臭严重, 治理难度大。同时, 畜禽粪尿又是十分有价值的资源, 经适当处理后可做肥料、燃料等。处理技术主要分畜禽散养污染防治技术和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技术两大方面, 比较成型, 效果显著。具体有粪便生产沼气 (沼渣、沼液综合利用) 技术、干清粪工艺、粪便堆肥技术、粪便生产肥料技术、畜禽养殖场除臭技术、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技术等等。

3.2.4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 每年产主秸杆7亿多吨。农作物秸杆是有机物, 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 可用作饲料、肥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原料。农作物秸杆处理技术主要有秸杆还田技术、秸杆饲料化技术、秸杆能源化技术、秸杆工业化技术、秸杆栽培食用菌技术等等。

3.2.5 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技术

农用化学品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是, 忑们同时也是有毒有害的物质, 长期使用, 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技术主要有农药污染防治技术、化肥污染防治技术、农膜污染防治技术、农药瓶回收处理技术等等。

3.2.6 农村工业污染治理技术

由于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带来了一系列城市企业三废问题。农村工业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工业废气处理技术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3.2.7 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采矿、开山、开发滩涂、荒地, 旅游等等, 都必然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主要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矿山生态恢复技术、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等等。

4 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注意的问题

4.1 要因地制宜, 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我国地域辽阔, 南北东西差异较大, 引进应用的技术必须要符合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物环境、甚至人文环境。比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就要充分考虑南北地域温度的差异, 进行必要环节的调整和完善。

4.2 要节约成本, 降低能耗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相对较落后, 资金匮乏, 因此, 引进应用的技术要占地少, 工程成本低, 消耗资金少, 并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费用要低, 维护简单。

4.3 要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引进应用的技术使用后, 要保证污染物得到彻底治理和达到排放标准。同时, 要尽可能的实现回收利用, 发展再生经济。尤其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的处理, 必须和资源的二次利用结合起来, 实现节能环保。

4.4 要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规定

引进应用的技术工艺要适用于当地当前的法律规定,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科学合理, 符合技术规范。

4.5 要不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

引进应用的技术要不产生新的污染物, 要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尤其生态修复时引进的物种, 不能对当地物种构成威胁和侵害;秸杆综合利用技术也不得产生新的污染源。

4.6 要有超前性

由于我国城镇发展较快, 因此在技术设计上要有超前性, 否则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比如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技术引进必须考虑今后发展的容量空间。

4.7 要保证手续齐备

引进应用的技术所在单位要技术力量雄厚, 并且有多项成功的范例, 要履行法定手续, 责任明晰。

5 结论

综上, 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是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各项技术会越来越完善和实用, 必将在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要:当前, 我国农村环境形式严峻, 农村生活污染加剧, 农药化肥、畜禽粪便和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工业及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 并呈现加重趋势, 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上述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必须尽快解决。大力推广并应用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实用的农村环境保护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上一篇:住院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下一篇:和谐家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