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术后

2024-09-22

前交叉韧带术后(精选9篇)

前交叉韧带术后 第1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2 例, 年龄16 岁~40 岁, 平均年龄35 岁;车祸伤1 例, 运动损伤21 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大部分是运动损伤的年轻患者, 患者既渴望手术又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 担心术后功能恢复, 能否再次进行篮球及相关运动;另外, 患者还缺乏对应用关节镜做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了解。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宣教, 告知患者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手术瘢痕小等优点, 并通过介绍已治愈的病例, 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担心, 使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当中。

2.1.2 术前准备做好术前的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感染性疾病筛查及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 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并做好相关记录。手术前晚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可按医嘱适当服用佐匹克隆, 术前禁食12 h, 禁水4 h, 手术日晨按医嘱给术前用药。做好充分的术前皮肤准备, 术前1 h要对足尖至大腿中上2/3 段进行备皮, 查看该范围有无皮肤破溃, 将趾甲剪净。

2.1.3 康复锻炼的准备向患者讲解拐杖及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防止不适当地应用拐杖及助行器可能导致摔倒及腋神经损伤。部分患者损伤时间比较短, 膝关节肿胀, 关节伸直及屈曲受限, 向患者详细交代术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包括踝泵运动 (用最大力向上勾脚尖5 s后再向下踩5 s) ,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用力收缩大腿前侧肌肉5 s后放松2 s) , 腘绳肌收缩 (膝关节完全伸直后用力下压脚下所垫枕头, 持续5 s, 放松2 s) , 直抬腿 (膝关节伸直抬离床面15°, 每次持续到力竭) , 静蹲即扎马步 (在无痛的角度练习, 注意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 , 使患者能够认识到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积极配合术后功能锻炼。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与手术室护士仔细交接, 了解患者术中体位, 查看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尤其是术中扎弹力带的肢体, 观察膝部支具的松紧程度, 了解术中出血多少、血压变化, 查看输液是否通畅,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 术后室温保持在22~24 ℃。

2.2.2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吸氧, 每3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1 次至平稳。

2.2.3术后体位术后用软垫或者枕头将患肢抬高约15 °~30 °, 并保持膝关节支具在0 °伸直位, 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 h, 伤口处冰袋冷敷以减少出血、肿胀、疼痛[1]。观察足趾的皮温、颜色、末梢循环、运活动能力, 防止由于患肢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2.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1 感染感染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关节镜手术是无菌手术, 所以感染率是极低的。手术后患者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 ℃, 若体温明显升高, 并出现伤口跳痛, 应立即检查伤口或行关节穿刺术, 进行关节液涂片镜检, 判断是否为伤口感染, 若确定为感染应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本组22 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

2.3.2 关节肿胀的预防及护理为预防关节腔内积血、积液、关节肿胀, 伤口予以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并给予局部冷疗。患者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患侧膝关节, 每天3~5 次, 活动后可加敷1 次, 每次20 min~30 min, 冰袋用毛巾包裹, 防止冰袋漏水浸湿伤口。

2.3.3 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 可引发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 如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呼吸加快, 并导致烦躁、紧张、痛苦、焦虑等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和疼痛评分选择相应的止痛方法, 疼痛评分在3 分及3 分以下, 应采取心理疏导, 通过与患者交流、给患者听音乐等方法, 便其注意力分散, 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对于疼痛评分在3 分以上的患者我们常规应用镇痛泵, 口服氨酚羟考酮等药物治疗。

2.3.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术后未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或长期卧床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 早期采用静脉泵预防治疗, 每次20 min, 2 次/d, 术后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5 000 U, 2 次/d, 连续1 周。本组22 例患者未发生1 例下肢静脉血栓。

2.3.5 膝关节粘连的护理本组发生1 例, 预防措施是术后第4 天即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 活动后立即冰袋冷敷, 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通过加强功能锻炼, 随访半年, 该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2.4 功能锻炼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在组织学上纤维化出现较早, 如不尽早活动, 约4 d左右的时间即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损伤的关节制动2 周即有可能发生结缔组织纤维融合, 使关节功能丧失[2]。因此, 功能锻炼必须尽早进行。手术当天麻醉作用消退后, 即开始主动屈伸足趾及踝关节, 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患肢血液回流, 减轻患肢的肿胀, 每天500~1 000 次。术后第1 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 及伸膝的练习, 直腿抬高的方法:患者仰卧, 患肢伸直, 足趾向上勾起, 抬离床面15 °~30 °, 保持至力竭, 放下, 为1 次, 每天进行30 次。抬离床面不应超过45 °, 如果超过45 °那么股四头肌就失去张力强度, 就成为锻炼屈髋肌的力量。本组患者有3 例术后第1 天直腿抬高未成功[3], 经让患者先进行侧抬腿, 几次侧抬腿后, 患者直腿抬高成功。伸膝练习, 每天下午进行2 次, 持续1 个月。伸膝练习的方法为:脚后跟垫枕头, 膝关节下空出, 肌肉完全放松, 持续20 min, 膝关节后侧的酸胀感是正常现象。部分术前已经伸膝困难的患者应在上述基础上, 于膝关节以上加2~3 kg重物。术后第1 天, 持拐下地行走, 术后前3 d主要进行上述几项锻炼。术后第4 天可进行屈膝练习:每天上午进行1 次屈膝练习, 屈膝的流程为:解除支具→屈膝至目标角度→维持10 min→佩戴支具→冰敷20 min。屈膝的方法:90 °内坐位垂腿, 90 °~105 °坐位顶墙, 100 °以上坐位抱腿、仰卧垂腿 (膝关节角度的计算:大腿的延长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 。

3 结果

根据疼痛、肿胀、膝关节屈曲程度、关节稳定性等几个方面分析, 本组22 例患者中, 术后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效果达到优18 例, 占81%;良3 例, 占14%;中1 例, 占4.5%。

4 讨论

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一般术后14 d拆线即可出院, 出院时为患者制订详细完整的康复计划尤为重要。入院时即为患者建立档案, 定期复查, 检查并记录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及肌力等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 出院后做好跟踪随访。麻醉消失后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即可进行足趾及踝泵的运动, 术后第1 天为维持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即可持拐下地负重行走, 但必须膝关节支具锁定在0 °, 防止韧带拉松。6 周内只进行被动的膝关节屈伸练习, 6 周后逐渐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内的主动屈伸训练, 同时要加强患肢直腿抬高的训练及股四头肌抗阻锻炼, 使患肢逐渐恢复正常活动。6 周~8 周进行全面功能训练, 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最大抗阻练习和渐进抗阻练习股四头肌的力量, 同时进行终末伸膝锻炼、股四头肌牵拉练习等。患肢全面恢复正常活动, 但仍不能跑步, 10 周可进行半蹲练习, 以逐渐达到和继续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为目的, 并恢复膝关节周围肌肉运动的协调性, 逐渐提高肌肉力量[4]。从本组患者中可以看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大都数害怕疼痛, 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就开始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相关知识, 强调术后关节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并指导患者学会锻炼的方法。同时为每位患者制订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 能够按照具体的康复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大多数患者都改善了关节的功能, 提高了生活质量, 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于辉.24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 7 (8) :1280-1281.

[2]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22.

[3]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0.

浅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 第2篇

摘要运动损伤是从事体育竞赛及体育运动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因运动量过大或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防护知识,以至出现运动损伤后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而发生韧带、肌肉、软骨等损伤。

关键词膝关节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

运动损伤多见于运动员及年轻人群,他们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对运动防护没有系统化的概念,所以容易在运动中出现伤痛后,产生一些诸如“不要紧、没什么、出不了大事等”的错误想法,从而耽误治疗时间或是不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治疗,最终导致关节性能不稳定,继发关节内其它重要结构的损伤,严重者致使无法修复而终身遗憾。

在日常医疗过程中有不少类似病例的患者因一般性运动损伤而导致严重病痛。如患者李先生是一位足球爱好者,每个周末去球场踢球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最近他总觉得右侧膝关节酸痛、无力,不能快走,球也无法踢了,同事、朋友都说他患了关节炎,可是他的膝关节却能抬能转,只是踢球时不能急停、转身。到医院去过多次,以一些消炎镇痛的药来解除病症,但是症状始终不见好转。经到运动创伤科就诊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膝关节的前十字交叉韧带在运动中受了损伤,外侧半月板也有撕裂,必须进行韧带重建及半月板切除手术。经过手术后,李先生的症状总算是消失了,但前期如果继续运动不治疗,结果必然是关节软骨损伤,那样就无法继续他所钟爱的足球运动了。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损伤机制为行走时突然踩空、跑动中急停等动作,有的也因为直接暴力所致。受伤后的症状是关节马上肿胀、疼痛,也有肿胀不明显,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者,一般休息一个月后膝关节肿胀会自然消退,而无其他明显症状,且一般只要不急转弯,行走多没有受限,因此不容易引起人们警觉。患者往往是在第二次受伤后,甚至是多次扭伤后,觉得关节说不出的不适、不能快走、不能跑步、急停等,或者由于关节响、卡(半月板损伤或软骨脱落成关节内游离体等)才到医院就诊。而很多情况是,一般非运动医学专业的医生也往往对此认识不够,没有做细致的临床检查,就当成一般的骨关节轻微损伤治疗,也没有进行正确的运动保健辅导,或干脆诊断为常见的滑膜炎等进行一般治疗(如吃药、打封闭等),因此,漏诊率很高。经统计,目前欧洲此类疾病发病率运动员为30%-70%;普通人群中,美国和中国为0.5%,但其中漏诊率为70%,所以说,我国在社会上有大量的十字韧带陈旧损伤的人群(表现为中青年人的膝关节反复不适)得不到正确治疗。

运动医学认为,膝关节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而膝关节稳定的因素主要为动力与静力两种,二者互补。动力因素包括膝关节周围肌肉、静力因素包括膝关节内外各种韧带和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等。当静力结构如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运动轨迹会发生变化,如果动力结构肌肉力量足够强,那么这种运动轨迹的变化还能够得到补偿,表现为关节稳定性基本不受影响。但是一旦肌肉力量没有达到维持关节稳定的程度,其它静力结构必然受损,结果会发生半月板、关节软骨等继发损伤。膝关节十字韧带是膝关节最主要的稳定结构,其损伤后会引起膝关节结构不稳,从而导致其他重要结构如半月板、关节软骨等继发损伤,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种损伤会不断加重,直到严重的骨形关节炎,后期甚至要进行关节置换。所以,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后,修复越早,继发损伤越少,恢复越快。

膝关节运动损伤自觉症状有:既以往有膝关节扭伤,膝关节有“咔咔”作响或关节“卡住”等情况;膝关节活动时感觉关节松动、不稳,不敢快跑;走路时经常出现“打软腿”或“脱臼”感;经常出现膝关节关节肿痛或积液;出现带伤侧腿明显“变小”或关节僵硬。因此,我们提醒广大患者需要注意运动时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重视膝关节扭伤,更要重视有规律的运动,系统训练肌肉,防止其继发的关节及其他结构损伤,当自觉有如上症状者,最好到运动医学专科就诊,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前交叉韧带术后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组病患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创伤手外科, 共60例, 收集时间自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22日, 将入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个观察组, 即术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以及常规治疗合舒筋汤 (综合组) , 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6.34±7.26岁;综合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8.21±6.54岁。各组间性别、年龄构成比经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如图1。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简称“标准”》 (ZY/T001.1-94) 中ACL损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 有ACL重建的适应征, 并行自体半腱肌肉和股薄肌的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

1.2.2 纳入标准

(1) 年龄在18~45岁的ACL损伤患者, 性别不限; (2) 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 (3) 患者知情同意; (4) 排除膝部肿瘤、结核及膝关节化脓性炎症, 先天性畸形及半月板损伤, 膝部关节内骨折所致骨性关节炎及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及对本治疗不合作者; (5) 未用其他中药治疗;

1.2.3 排除标准

(1) 非ACL损伤患者; (2) 合并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如肾综、各型衰竭等) 患者; (3)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4) 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的原发疾病患者; (5) 近3个月内参加或正在进行其他临床试验患者。

2 观察方法

2.1 给药方法

2.1.1 常规治疗组

ACL关节镜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术后给予常规治疗 (抗感染、镇痛及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 治疗1个疗程后, 仅以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及对症治疗, 2个月后随访1次。

2.1.2 常规治疗加+舒筋汤组

ACL关节镜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筋汤 (由生草乌、生川乌、艾叶、海桐皮、千斤拔、爬山虎、宽筋藤、透骨草、苏木、红花、两面针等药组方而成) 熏洗患处, 早晚各1次, 四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及继续使用舒筋汤熏洗患处, 2个月后随访1次。

2.1.3 康复功能锻炼

(1) 术后1~2周, 固定膝关节使下肢完全伸直, 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及床上膝关节的屈伸锻炼、踝关节屈伸活动及被动抬腿运动; (2) 达到目标后可在下肢有支具保护的条件下行负重下地活动。3~4周, 加强关节粘连松解以及肌力锻炼。 (3) 术后一个月内膝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度, 3个月内不能超过120度, 一个月内下床行走必须扶拐并支具保护, 一个月后改护膝保护; (4) 锻炼后如出现膝关节肿痛可局部冰敷并适当减少锻炼; (5) 三个月后可进行负重下蹲慢跑等活动、半年后方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2.2 观察指标

2.2.1 中医证候积分

采用记分法, 根据症状的无、轻、中、重, 分别记0、2、4、6分, 介于二者之间者分别记1、3、5分, 打分内容及计分表格式根据《标准》制定。

2.2.2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

参照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提出的膝关节疗效评分标准, 其中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及减分项目7大项, 纳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作为疗效评定项目。

2.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版本使用相应的统计学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 计量资料使用方差分析, 等级资料使用ridit分析。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3.1.1 证候积分评定

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使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积分改善率= (治疗前证候总积分-治疗后证候总积分) /治疗前证候总积分×100%。疗效等级分为:痊愈:证候改善95%以上;有效:证候改善75~90%;显效:证候改善50~75%;无效:证候改善<50%或继续进展者。

3.1.2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其将膝关节按疼痛30分、行走功能22分、关节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膝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等方面共计100分;并设定了若干减分项目。临床疗效按:优>85分, 良70~84分, 中60~69分, 差<59分。

3.2

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如图1:

3.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

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 治疗后综合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如表1:

注:△与单纯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4 治疗前后各组HSS评分情况

治疗后及随访后两组HSS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 。其中综合组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及稳定性5项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 。如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5个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30例, 有效13例, 显效16例, 无效1例, 有效率95%;综合治疗组30例, 有效22例, 显效8例, 无效0例, 有效率100%。两组资料经过Ridit成组单向有序资料统计, 综合治疗组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 (P<0.05) 。

4 讨论

ACL损伤可严重影响人体力学结构, 导致膝关节功能的改变, 可导致关节软骨、半月板的膝关节结构的继发损伤。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普遍开展, 镜下微创重建ACL已成为关节镜外科中常规、经典的治疗方法[4]。其中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联合移植重建术近年来较受外科医生推崇, 有研究报道[5], 四股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可作为ACL理想的代替物, 理论上的移植强度可相当于正常ACL的3倍, 且切取的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后, 肌腱能够再生[6]。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进行系统、正规的功能康复训练, 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改善预后, 然而关节镜术后可能出现膝关节感染、膝关节内纤维化、胫骨侧可吸收性生物界面螺钉的并发症等影响预后的术后并发症[7], 因此, 改善临床症状, 及早的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关节镜术后的防治重点。

舒筋汤由生草乌、生川乌、艾叶、海桐皮、千斤拔、爬山虎、宽筋藤、透骨草、苏木、红花、两面针等药组方而成, 具有活血化瘀, 舒筋活络的功效, 生草乌, 生川乌, 艾叶, 海桐皮, 千斤拔, 爬山虎温经通络;尤其是方中主药生川乌、生草乌中的乌头碱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结缔组织的增生,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因此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 能有效的消除关节滑膜炎症, 松解关节粘连, 恢复关节囊韧带弹性, 改善骨内循环, 降低骨内压而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宽筋藤, 透骨草, 苏木, 红花活血祛淤;两面针活血消炎;诸药合用, 共奏温经通络, 活血祛淤, 消炎止痛之效。加上熏洗具有热疗和药疗的双重作用, 热疗可使血管扩张,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药物的吸收。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病变部位, 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 并可形成药物离子堆, 增加了局部刺激;两者相辅相成, 疗效叠加[3]。

本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对ACL损伤膝关节镜韧带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发现舒筋汤结合术后常规治疗可显著降低证候积分, 提高HSS积分, 增强功能、活动及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1], 该方可提高血SOD水平, 降低MDA水平, 从而减缓骨性炎症的进展, 缓解病情, 提高关节活动度。在随访期中, 配合舒筋汤熏洗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亦能显著改善预后, 提高膝关节功能得分,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恢复率。然而, 目前对舒筋汤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临床的观察研究上, 其具体的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以增加有力的科学依据。

摘要:目的:观察舒筋汤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损伤后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以及常规治疗合舒筋汤组 (综合组) , 对照组单纯在关节镜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镇痛及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术后常规治疗) , 综合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舒筋汤熏洗, 四周为1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 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 。综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综合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及稳定性5项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 ;随访结束后综合治疗组的证候积分及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 。综合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舒筋汤结合ACL损伤后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术后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舒筋汤,关节镜,HSS膝关节功能评分

参考文献

[1]钟远鸣, 全迪, 贺启荣, 等.舒筋汤.洗加被动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 2008, 31 (1) :42-46.

[2]钟远鸣, 韦贵康, 米琨, 等.中药.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 2004, 16 (1) :3-5.

[3]钟远鸣, 米琨, 贺启荣, 等.中药.洗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J].中医临床康复, 2006, 10 (43) :43-45.

[4]张利恒, 桑平, 李光淳, 等.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08, 29 (23) :2148-2149.

[5]夏春, 周江南, 胡海, 等.关节镜下多股半腱肌与股薄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7) :392-395.

[6]龚熹, 敖英芳.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肌腱再生的临床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5, 24 (1) :13-15.

前交叉韧带术后 第4篇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ACL损伤患者26例,所有病例术前经理学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ACL断裂并均于术中关节镜下确诊,体4股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股骨侧应用Rigid-fix系统、胫骨侧应用Intrafix系统进行固定,在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5歲,平均37.6岁;运动损伤5例,车祸12例,摔伤9例,均为单侧损伤。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前抽屉试验Ⅱ度14例,Ⅲ度12例;轴移4例阴性,22例阳。术前Lysholm评分34~68分,平均51.3±3.2分。

手术方法:由同一手术医生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首先,取膝前内外侧入口置入关节镜及手术器械,对患者行关节镜检查,探查半月板和关节软骨面。如有半月板损伤,则行半月板成形或缝合,通常不行髁间窝成形。在胫骨结节内侧2.5cm,内侧胫骨平台下方1.5cm,于鹅足腱处做一纵行3cm长的切口,用取腱器取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编织成四股,测量长度和直径;利用Arthrex ACL重建平台,修整移植物编织成4,预张15磅×15分钟。采用股骨单隧道、胫骨单隧道技术完成镜下ACL重建,股骨侧应用Rigidfix系统、胫骨侧应用Intrafix系统进行固定。

术后处理及康复: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第2天即可换药,拔除引流器,患肢开始等长肌力训练。术后1周患肢佩戴卡盘支具,调节为屈30°,伸0°,开始在能耐受的情况下扶拐行走,可进行无痛的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术后3周内膝关节屈曲角度不能超过90°,3周后患者可以扶拐逐渐增加负重行走,逐渐增加膝关节屈伸活动和肌力锻炼。术后6周时膝关节可达到屈130°,伸0°,逐渐完全负重行走,同时加强肌肉的应激性、协调性的训练,3个月去除支具,患者可恢复办公室工作。术后6~12个月恢复正常体育运动。

结 果

所有病例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行走步态正常,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3个月仍关节僵硬,ROM(80°,10°);2例随访半年后有膝关节疼痛,与寒冷刺激相关,膝关节功能良好,未作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己返回工作岗位,25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膝关节屈曲达到130°,伸直达到0°,1例患者屈伸受限;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全部阴性,Lachman试验24例阴性,2例弱阳性。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显著提高(P<0.05)。

讨 论

4股绳肌腱替代骨-髌腱-骨复合体作为移植物的优点Ritchie等经过生物力学试验证实:骨-髌腱-骨复合体的最大载荷强度为ACL的114%,而4股腘绳肌肌腱却为ACL的278%,前者强度不及后者一半。孙康等研究证明,腘绳肌腱具有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取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肌腱后对腘绳肌肌力无明显影响。前瞻性随机分析研究认为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种术式无明显差异,而骨-髌腱-骨复合体的术后并发症较多[1],如撕脱骨折,韧带断裂等及产生较多的髌前疼痛症状。

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其损伤后产生膝关节前向不稳,自行愈合的能力很差,如不行重建手术,可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半月板、软骨损伤,加快关节退行性改变,影响运动功能。目前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但采用何种固定方式仍有争议。目前固定移植腱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界面螺钉、Endobutton固定、横穿钉固定(Cross Pin)、Rigidfix系统等。每种系统均有其优势,但也有其相对之不足,对于用何种方法固定移植的肌腱,现在国际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能够改善症状,获得满意的疗效RIGIDfix系统的优点[2,3]:①固定可靠,强度大:Kousa等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发现,横钉的固定牢固度最佳,明显优于挤压螺钉;②股骨隧道与肌腱之间无“雨刷效应”,不会因两者摩擦使骨隧道扩大或肌腱磨损;③肌腱与股骨隧道之间为软接触,股骨隧道不容易发生崩裂,使用挤压螺钉固定时常发生此种并发症;④愈合率高:移植肌腱与隧道骨床接触面几乎完全接触,高于界面螺钉固定时接触面(约75%)。

Intrafix系统的优点:同前。①螺钉有保护性的螺钉鞘,避免了螺钉与肌腱的直接接触,保证了肌腱的功能。②固定肌腱的螺钉呈圆锥形,保证可肌腱与隧道骨床尽可能大得接触面积,并产生加压效果,愈合率高。2009年9月开始应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说明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系统和Intrafix系统固定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近期疗效佳、移植物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徐卿荣,朱振安.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重建位置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71-773.

2 孙康,王立德,徐卿荣,朱振安.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重建位置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71-773.

前交叉韧带术后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ACL手术的患者32例,均由同一术者为患者进行自体腘绳肌腱四股返折重建ACL,股骨悬吊固定,胫骨端挤压螺钉固定。

1.2 方法

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保守康复方案16例,术后早期接受保守康复方案指导并训练6个月,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25.84±15.28)岁,其中,6例伴有半月板损伤;采用积极康复方案16例,术后早期接受积极康复指导并训练6个月,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26.35±13.54)岁,其中4例伴有半月板损伤。两组年龄无明显差异,所有伴有半月板损伤的病例在ACL重建手术的同时行半月板修复或部分切除。

1.3 术后康复方案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交代注意事项,并督促落实。

1.3.1 保守康复方案[3]:

(1)术后6周内:使用支具或石膏托固定患肢。伸直位股四头肌收缩伸膝;髌骨活动;不负重时位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小腿三头肌活动;伸直位带支具或石膏练习直腿抬高;4周后逐渐下地活动,用双拐根据能忍受情况部分负重。(2)术后6~8周:使用单拐或手杖下地活动直到步态正常。闭链练习:固定自行车;膝关节闭链终末伸直练习;平衡练习;腘绳肌肌力练习。(3)术后8周~6个月:柔韧性练习;开链练习,逐渐进展到离心练习;加强的闭链肌力练习;本体感觉练习。

1.3.2 积极康复方案:

术后第2天就在可忍受疼痛下部分或完全负重,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时局部予以冰敷,症状缓解后继续训练。并开始屈膝训练,术后第1周,屈膝到90°;第2周到105°;第3周到125°;第4周屈膝接近正常。闭链训练从术后3周开始,开链训练从术后6周开始,术后8~10周开始跑步练习。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正常体育和日常活动。

1.4 评估指标

术后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Lysholm分、IKDC评分进行比较。

1.4.1 关节活动度:

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每次读数3次,取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代入公式;术后6个月时的患侧关节角度受限值=术后6个月时的健侧关节角度-术后6个月时的患侧关节角度。

1.4.2 大腿周径:

在髌骨上缘以上10 cm处用皮尺测量双侧大腿周径,读数3次,取平均值,并将平均值代入公式;术后6个月时的患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6个月时的健侧大腿周径-术后6个月时的患侧大腿周径。

1.4.3 Lysholm评分[4]:

Lysholm评分是一个问卷形式的主观评分系统,评分为百分制。包括跛行5分、拄拐5分、绞锁15分、不稳定2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上楼梯10分和下蹲5分,共8项。

1.4.4 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5]:

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comm ittee,IKDC)主观评分表,总分100分,分为症状、功能和体育活动三个部分。

1.4.5 节稳定性检查[6]:

采用Lachman试验和Pivot shift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保守康复组和积极康复组相关指标的比较见表1。

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有明显差异;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有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

3 讨论

ACL重建后的长期疗效取决于重建方法和术后康复,系统的康复训练,能营养关节软骨,有效地减轻疼痛,减少关节囊的挛缩及瘢痕的形成,降低术后髌股关节痛的发生率,并能增强功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很大,与手术本身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7]。利用肌腱重建的ACL在关节腔内段都要经过移植物坏死、自身组织长入替代、塑形改建成为韧带的过程[8]。对大多数患者来说,不管外科手术方式如何,腱-骨初步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是一致的,康复方案应以此为基础,允许关节的主动活动,但不能损伤重建的韧带[9]。

本研究采用的两种康复程序训练6个月后,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稳定性检查结果是阴性的,说明膝关节是基本稳定的,两种康复程序设计是安全的。术后膝关节康复从早期活动开始,不仅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动力学机制,而且在关节的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处存在着许多力学感受器,刺激这些感受器也可以通过本体感觉通路,修正附近肌群活动,增加患者的配合和治疗的顺应性。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或运动,降低髌股关节综合征的发生,大大减少治疗膝关节伸直受限的康复治疗程序,减少制动所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4 结论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积极康复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加活动度,缩短康复时间。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方案的临床效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32例,其中,车祸20例,运动损伤12例。采用保守康复方案16例,采用积极康复方案16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存在明显差异;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存在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结论: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积极康复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缩短康复时间,但远期效果还有待研究。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胭绳肌腱

参考文献

[1]蒋垚,赵金忠,沈灏,等.关节镜下不同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2):68-72.

[2]Beynnon BD,Johnson RJ,Fleming BC,et al.The science of 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 rehabilitation[J].Clin Orthop,2002,40(2):9-20.

[3]曾春,蔡道章,王昆,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4):1-3.

[4]Freddie H Fu,Christopher D Harner,Kelly G Vince.Knee Surgery[M].Volume One.America:Williams&Wilkins,1994:278.

[5]Higgns LD,Taylor MK,Park D,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IKDC)Subjective Knee Form[J].Joint Bone Spine,2007,74(6):594-599.

[6]John N Insall,W Norman Scott.Surgery of the Knee[M].3rd ed,2001:164-173.

[7]Perry MC,Morrissey MC,King JB,et al.Effects of closed versus open kinetic chain knee extensor resistance training on knee laxity and leg function in patients during the8-to14-week post-operative period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5,13(5):357.

[8]马燕红,程安龙,白跃宏,等.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6-17.

前交叉韧带术后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至2014年共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53例, 其中, 男31例, 女22例;年龄16~61岁, 平均36.8岁;受伤时间为1~15个月, 平均3.6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34~56分, 平均47.6分, 所有患者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左侧交叉韧带断裂25例, 右侧38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选择腰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选择髌下前外侧或者前内侧作为关节镜入路, 将关节镜置入后探查关节, 找到前交叉韧带撕裂处, 清理周围的滑膜组织以暴露视野, 并将前交叉韧带附着处清理干净, 若有合并伤应一并处理。通过刨削刀打磨露出骨质, 找到胫骨髁间隆起之间的平分线和外侧半月板前角延长线的焦点, 使用胫骨瞄准器, 选择好角度后将导向针打入, 用空心钻钻制胫骨、股骨隧道, 精密测量各隧道之间的距离, 把肌腱移植材料平分地套在合适袢长的Endobutton钢板套环上, 然后通过导针将其拉入对应的胫骨、股骨隧道内, 镜下再次检查植入肌腱有无绞索、扭曲, 活动关节有无撞击现象, 待关节活动良好, 植入肌腱松紧度合适后埋入引流管对位缝合, 膝关节支具固定。

1.3 术后康复训练:患者术后1~2 d拔出引流管, 用下肢卡盘式可调节角度支具固定患肢, 3 d后可以适当行上行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锻炼, 并可在支具保护、下肢不负重下扶拐杖下地行走, 术后每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放大支具的角度, 按照支具角度主动活动膝关节。术后6周去掉支具, 适当负重锻炼, 并进行被动膝关节活动以尽快恢复膝关节做大活动度。

1.4 评价指标:术后所有患者均经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检查。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 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术后所有患者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34~56分, 平均47.6分, 术后患者Lysholm评分为73~89分, 平均82.1分, 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 1例使用人工肌腱移植后出现轻度排斥反应, 对症换药处理后切口延迟愈合。

3 讨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会破坏关节的稳定性, 继发关节褪变,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 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 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如未采取韧带重建, 有51%的患者会在伤后1年内出现关节继发性损伤和膝关节不稳定[3]。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早期韧带重建, 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减少膝关节继发性损伤已形成共识。特别是膝关节镜的应用, 具有手术创口小、时间短、副损伤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在临床广泛应用[4]。

前交叉韧带锻炼后重建术适应证:①存在膝关节功能不稳者;②同时存在半月板损伤需进行半月板修复手术的[5,6,7]。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 因其对以后的生活治疗要求较高, 可适当放宽手术适应证。

目前, 我们常用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移植材料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自体移植材料因承受性好, 不易发生断裂、术后无排异反应、恢复快, 费用低等特点临床应用较广, 但部分患者出现供应区并发症。人工韧带具有不损伤自身组织, 无供应区并发症, 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但费用较贵, 部分患者有排斥反应, 在年轻患者中应用较多。

摘要: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5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 在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 术后通过Lysholm评分、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 治疗后, 患者的Lysholm评分得到显著提高 (P<0.05) , 治疗前患者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全部阳性, 治疗后所有患者抽屉试验均为阴性, 所有患者均达到正常生活水平。结论 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固定可靠、恢复快、功能锻炼时间早等优点, 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重建,关节镜

参考文献

[1]朱波, 赵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2, 21 (12) :154-155.

[2]张义龙, 李宁, 李志怀.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31) :5743-5746.

[3]Duquin TR, Wind WM, Fineberg MS.et a1.Current trends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J Knee Surg, 2009, 22 (1) :7-l2.

[4]祝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11, 14 (15) :268-269.

[5]杨帆, 贾庆卫.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诊疗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 (10) :984-988.

[6]姚楚亮, 陈少文, 杨焱鑫, 等.关节镜下清除和保留断裂前交叉韧带残端重建术后疗效对比[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 (4) :550-552.

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骨道定位研究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膝关节标本共15个,均为40%福尔马林液保存标本,年龄20~35岁,左膝7个,右膝8个。青年志愿者120例,年龄18~32岁,男性53例,女性67例。

1.2方法尸体清除膝关节表层组织,保留膝关节重要韧带,打开关节囊暴露ACL,观测ACL走行。沿股骨髁间窝正中矢状面锯开股骨远端髁,分离股骨内、外髁并保证交叉韧带止点完整,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位测量ACL与其矢状面、冠状面及胫骨平台关节面夹角。去除ACL,保留1 mm厚韧带残端,标记韧带止点中心位置。

活体MRI扫描按常规关节序列,膝关节伸直并外旋10~15°,取矢状位、冠状位和水平位图像。测量片选取T2W或T1W1像同一切面韧带显影最清晰,并且ACL显像厚度在4 mm及其以上的层面,以系统自带工具测量。

1.3 测量指标

(1)ACL胫骨止点中心点至胫骨平台前、后缘的距离;(2)ACL股骨止点中心点至股骨外髁内侧壁前方、后方以及下方软骨缘的距离;(3)ACL与矢状面、冠状面、胫骨平台关节面所成的角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对膝关节离体标本和活体MRI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对膝关节尸体标本的ACL胫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胫骨平台前、后缘的距离,ACL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外髁内侧壁前方、后方以及下方软骨缘的距离结果如下。

尸体标本和活体MRI上的ACL胫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胫骨平台前缘的距离分别为(12.3±1.2)mm,(11.9±1.9)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尸体标本和活体MRI上的ACL胫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胫骨平台后缘的距离为(18.2±2.7)mm,(19±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尸体标本ACL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外髁内侧壁前方、后方以及下方软骨缘的距离为(11.2±2.4)mm,(7.3±1.9)mm,(7.9±3.2)mm;活体MRI上ACL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外髁内侧壁前方、后方以及下方软骨缘的距离分别为(12.5±3.6)mm,(8.9±4.5)mm,(9.2±2.1)mm,本组所测三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尸体标本上ACL与矢状面、冠状面、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夹角分别为(21.1±2.2)°,(40.8±4.2)°,(50.5±4.9)°;活体MRI上ACL与矢状面、冠状面、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夹角分别为(22.9±5.2)°,(39.7±6.7)°,(50.1±6.2)°,本组所测三对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新鲜尸体解剖测量对比MRI测量数据,分析研究MRI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为ACL重建术中骨道定位提供依据,并为术后骨道及韧带位置优劣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3.1 胫骨骨道

在ACL重建手术中对胫骨骨道的准确定位是防止重建移植物与股骨髁间窝顶发生撞击的关键步骤。但关节内解剖标志及膝关节屈伸程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而胫骨骨道的定位尚无统一的定位点。国内学者[3]认为胫骨骨道内口的位置在胫骨平台前的(34.21±2.46)%。生物力学研究发现ACL与胫骨平台面夹角<75°,与矢状面成角控制在20~30°的胫骨骨道最理想,因此术中手术切口应选择在胫骨粗隆内侧缘与胫骨内侧中线之间,ACL定位导向器角度选择在45~55°为佳。

3.2 股骨骨道

ACL股骨止点关节镜下定位方法一直是ACL重建手术的重点,其中错误的骨道定位原因[4]有以下几点,如足印点的误认、关节镜影像的失真及解剖变异等。合理的股骨骨道,包括正确的股骨骨道内口和骨道角度设计。目前普遍认同并采取的是钟表定位法,右膝关节10~11点方向,左膝关节1~2点方向进行股骨骨道定位。目前普遍认同的手术中ACL股骨止点定位法为:(1)如果ACL股骨侧止点的韧带残端有残留部分,术中则以残留残端中心为骨道的定位点。(2)如果股骨侧止点韧带残端消失,则需要根据股骨外髁内侧骨面骨性标志来进行相应的定位。

3.3 ACL与冠状面、矢状面、胫骨平台夹角

越来越多的影像技术用来帮助进行骨道定位[5]。国内研究显示,前交叉韧带的后倾角、上倾角和侧倾角分别为(33.3±8.1)°、(53.6±9.6)°和(22.8±9.8)°。ACL的空间角度使其在运动中保持韧带紧张性一致,使其处于最佳的功能位置,ACL的空间扭曲结构维持了膝关节活动过程中韧带的等长性和均匀紧张性,从而保证了韧带在膝关节各个屈伸活动角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韧带的疲劳性损伤。

4 结论

MRI可以测量ACL相关解剖数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尸体标本上的实际测量。该方法简便,可进行较大样本量测量。本研究所得相关数据可为术中ACL股骨及胫骨骨道定位提供依据,术后复查MRI,可对术后早期骨道位置及ACL空间结构进行生物力学相似性评估,也可以对远期骨腱愈合程度、韧带张力及韧带空间立体结构进行评估,避免了再次手术探查,方法简单、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尸体标本和活体MRI影像前交叉韧带(ACL)解剖学测量,找出ACL胫骨、股骨止点相关数据,与矢状面、冠状面、胫骨关节面夹角,对比分析两者差异,为手术方案及手术效果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通过解剖15个膝关节标本和对120例行膝关节MRI扫描。结果 尸体标本和活体MRI上ACL胫骨止点中心距胫骨平台前缘距离分别为:(12.3±1.2)mm,(11.9±1.9)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以测量ACL相关解剖数据,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尸体标本的实际测量,能同时进行较大样本量的测量,本研究所得相关数据可以为手术提供定位依据,并能客观评价骨道及韧带位置优劣,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膝关节,尸体标本,前交叉韧带,骨道定位

参考文献

[1]Lynch TS,Parker RD,Patel RM,et al.The impact of the Multicenter Orthopaedic Outcomes Network(MOON)research 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nd orthopaedic practice[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5(23):154-163.

[2]Bj觟rkman P,Sandelin J,Harilainen A.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with 5-year follow-up of cross-pin femoral fixation versus metal interference screw fixation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 uction[J].K nee Surg Sport s Traumatol Arthrosc,2015(23):2353-2359.

[3]Hoshino Y,Rothrauff BB,Hensler D,et al.Arthroscopic image distortion-part I:the effect of lens and viewing angles in a 2-dimensional in vitro model[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4(24):1-7.

[4]刑基斯,冯宗权,侯蕾,等.胫骨骨道定位对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等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1092-1096.

高场磁共振扫描前交叉韧带损伤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MRI扫描观察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434例,其中男性340例,女性94例,年龄13~82岁,平均46.9岁。右膝关节193例,左膝关节24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不适、关节肿胀、旋转困难、关节弹响、失稳及僵直。现有膝关节核磁膝关节正侧位片,且在MRI检查后4~240 d内接受关节镜直视检查观察,平均39.1 d。

1.2 MRI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1.5 T MR扫描仪(AUTO)。患者采用仰卧足先进,腿伸直体位。采用包裹X表面线圈,足尖轻度外旋,膝关节周围以海绵垫及弹性固定带稳固关节。选取适当的扫面范围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扫描。扫描参数:常规扫描SET1WI、FSET2WI、PDWI和STIR等序列,横断位T2WI脂肪抑制,冠状位PDWI序列。T1WI:TR 500ms,TE16 ms;T2WI/PDWI TR 4 000 ms,TE 110 ms;层厚2~4mm,间隔0.4 mm,视野(FOV) 160,矩阵240×256,激励次数5次。

2 结果

经过追踪病例和分析病例,对434例患者MRI诊断报告与关节镜手术证实对比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假阴性34例(7.8%),其中大部分为断裂患者。MRI对前交叉韧带变性的诊断较为准确,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8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0例,MRI诊断符合346例(77.3%),但对于ACL的断裂的诊断存在不足。有88例患者ACL断裂或部分断裂诊断撕裂,占断裂的30.6%。

3 讨论

虽然MRI已经广泛应用于ACL损伤的术前诊断,但ACL损伤MRI表现多种多样,包括ACL本身形态和信号改变的直接征象和不涉及ACL本身征象的多种间接征象。因此,清晰、快捷地明确不同征象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察以下多个表现征象对诊断有帮助:①无论是矢状面、冠状面或横断面扫描,ACL均不能看见,表现为ACL消失;②ACL实质撕裂,表现为断端不连续;③ACL明显萎缩细小;④ACL走行异常,表现在矢状图像上,ACL纤维不平行于股骨髁间窝皮质线;⑤在T2WI或脂肪抑制序列上,ACL信号增高或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宽,表现为ACL水肿增粗;⑥胫骨前移;⑦半月板后移;⑧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局限性网状异常信号,呈对吻性骨挫伤改变;⑨后交叉韧带向后弓形改变,从观察分析看,对吻性骨挫伤,胫骨前移位,Notch征[2]等间接征象对诊断ACL损伤最具诊断价值;⑩胫骨外侧髁凹陷征(Notch征):表现为股骨髁外侧凹陷加深扩大,并见局限骨挫伤改变。

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有多种分级进行评估及多种分度来评价,过于复杂繁琐,究竟以分级还是分度进行评估,容易出现混乱。对于临床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不能当机立断,易延误病情,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从影像角度分析,笔者将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分为3种情况:即变性、撕裂、断裂。在T2WI脂肪抑制像及质子像上表现为韧带内局灶性多线状或不规则形高信号,韧带未见松弛,轮廓清晰,损伤范围未超过ACL的一半,以此种情况给临床提供ACL变性诊断即可[3];当表现为ACL局部有凹陷有切迹,明显增粗,韧带损伤部位毛糙不光滑,韧带连续性欠佳,损伤范围超过一半,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撕裂;当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萎缩卷曲呈飘带状,或者移位,以及伴有前交叉韧带附着点骨折,此种情况给临床提供ACL断裂诊断,为手术适应证[4]。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是由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腓侧副韧带维持其稳定性,其中内侧副韧带最薄弱,最易受伤[5]。在健康人群中有8%的前交叉韧带有不同程度损伤,但一般不影响膝关节功能,容易被忽视。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原因、机制复杂,无统一的定论。本组病例MRI诊断与关节镜显示,膝关节韧带损伤常为多发性,其中最常见是的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由于膝关节损伤具有多发性,因此,早期清晰明确是变性、撕裂或断裂,对临床成功治疗意义重大,若处理不当,易造成不同程度膝关节失稳、关节炎以及肌肉萎缩等。陈旧性韧带损伤重建方法很多,但效果不理想。

正常ACL在MRI矢状面上显示良好,表现为连续的条状低信号影,自胫骨髁间前窝斜向外后上方,止于股骨外髁内侧外侧面的后方,平行于股骨髁间窝皮质线,ACL损伤后,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形态异常和信号异常。根据ACL的形态和信号改变,ACL损伤MRI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96%以上。而间接征象虽然不能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是辅助诊断很有价值的诊断依据,这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因素可能造成ACL显示不清楚,比如ACL解剖走向,其内部固有的信号改变,区域性容积效应以及血管的流动伪影。所以,当表现有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挫伤、髌腱弯曲、Notch征及胫骨前移等间接征象,应考虑ACL损伤的可能性。

本组434例患者MRI对ACL在损伤程度上对撕裂和断裂的诊断是不充分的,分析其原因有5点:①当韧带发生损伤时,韧带及周围组织发生水肿,水肿在T1WI上为低信号,与韧带组织区分不清晰,因此损伤程度显示不好;②断裂游离的韧带易与PCL粘连,无明确移位,造成观察不足仅诊断为变性;③当撕裂和断裂处细小,韧带无明显松弛征象,易诊断为变性;④断裂后的ACL溶解吸收不易明确诊断;⑤难以区分急性和慢性ACL损伤。

本文分析了多种ACL损伤的MRI征象,并结合临床与关节镜手术对比证实,对ACL损伤程度进行了浅要的探讨,为临床提供早期快捷、清晰明确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最具诊断价值的直接征象是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而ACL损伤的诸多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应综合分析多种信息,才能对ACL损伤作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学坤,陈维亮,张小林,等.高场磁共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1):56-58.

[2]王亮,王颖,王琦,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诊断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3):326-329.

[3]李润根,方小东,郭佑民.前交叉韧带黏液变性的研究现状.磁共振成像[J].磁共振成像,2013,4(6):468-470.

[4]满育平,马隆佰,梁俊平,等.MRI在急性膝关节前交叉断裂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03-405.

前交叉韧带术后 第9篇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男36例,女9例;年龄7~75岁,平均(41.3±2.2)岁;其中交通伤26例,撞击伤12例,运动伤4例,扭伤3例;其中属于韧带完全断裂15例,韧带部分损伤30例;临床症状:膝关节肿痛、行走不稳、关节活动受限。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采用MRI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将膝关节自然伸直,并先对患者进行横轴位的常规扫描以及冠状位扫描,最后行斜矢状面扫描,并将股骨踝间窝的横断面图像作为定位像。

MRI影像诊断标准:MRI图像中若出现韧带中断且断处有明显移位现象,各个序列位均观测到韧带时则可诊断为韧带完全断裂;如若韧带内存在异常信号且韧带局部增粗或者是弥漫性增粗、边缘不清晰但是仍然为连续性存在、部分韧带纤维或弯曲或呈波浪形则可诊断为部分断裂[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RI检查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45例患者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1例,其表现为韧带连续中断且断处存在肿胀迹象;部分撕裂28例,其表现为韧带局部存在肿胀且存在信号增强,但是仍然可观测到连续的纤维低信号;5例显示交叉韧带完好。

关节镜检查结果:45例患者中,完全断裂15例,其表现为韧带横向断裂且在断处形成血肿,软组织存在明显肿胀且断裂的韧带存在回缩变形,部分撕裂30例,其表现为韧带存在部分纤维断裂且断裂处形成血肿,另外其软组织有水肿现象。

MRI与关节镜检查对比:韧带完全断裂的15例患者,MRI检出12例,与关节镜的检查结果比较,符合率80.0%;韧带部分损伤的30例患者,MRI检出28例,与关节镜的检查结果比较,相符率93.3%;5例检查结果显示韧带完好,但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其均为前交叉韧带滑膜内完全断裂。MRI总确诊率88.9%,与关节镜检查结果1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现如今,许多医学学者将MRI的膝关节韧带损伤表现与关节镜的检查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膝关节韧带的损伤情况[4]。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将该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5]。但是经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的完全断裂的准确性要略低些。关节镜相比MRI的检查结果而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可以较为精确的判断出韧带的损伤程度以及松弛度。但是该种检查为有创性检查手段,因此在临床上患者并不是十分乐于接受。

通过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MRI与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两者的整体检查准确度有极高的相似性,因此将MRI用于临床检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因为MRI检查对于滑膜内完全断裂的诊断敏感性较低,因此必要时需要配合关节镜进行联合检查。本次研究结果与欧阳振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5]。

综上所述,MRI用于诊断交叉韧带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其是无创性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该检查方式对前交叉韧带断裂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漏检性。

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胜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符合率。结果:韧带完全断裂15例患者中,MRI检出12例,与关节镜的检查结果比较,相符率80.0%;韧带部分损伤30例患者中,MRI检出28例,与关节镜的检查结果比较,相符率93.3%;5例检查结果显示韧带完好,但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其均为前交叉韧带滑膜内完全断裂。结论:MRI用于诊断交叉韧带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其是无创性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该检查方式对前交叉韧带断裂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漏检性。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检查,MRI检查

参考文献

[1]潘熙春,牛广明,韩晓东,等.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诊断[J].内蒙古医学,2011,39(6):661-663.

[2]高凯,王立德,齐志明,等.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9(5):521-522.

[3]尹京春,林达,黄晓辉,等.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418-419.

[4]王武,张雪哲,卢延,等.膝关节副韧带及其损伤的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5):810-813.

上一篇:执行力度论文下一篇:无线电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