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项目范文

2024-08-13

篮球项目范文(精选9篇)

篮球项目 第1篇

1999年高等学院清华大学率先将体验式培训收入到MBA、EMBA的教学体系中, 随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工商管理学院、暨南大学等学校的M B A/E M B A教育中也纷纷把拓展训练作为指定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拓展的进一步认识和探索, 大学的本科课程也开始开设拓展训练的课程:定向越野、攀岩、野外生存等同时, 国家还出台了一些政策指导拓展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来提高高素质人才的能力。还专门有研究课题, 研究开设拓展课程, 选择了几所大学作为研究课题的试点。

纵观拓展训练在中国的发展, 可以用蒸蒸日上来形容, 整体说是一个接受、容纳、完善的过程。只不过前两个阶段进行的比较快, 完善阶段稍微慢了点, 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原因, 中国的拓展训练发展过程中理念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升华, 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是我们有点保守, 不太容易接受, 虽然对拓展的接受比较快, 但是, 接受以后、学习后就不太容易去提升、改善, 导致我们引用了以后发展有些缓慢。

拓展训练在当今企业界用的比较广泛, 然而在教学课堂中是处在引进、实验、探索阶段。真正开展拓展训练的学校在国内还屈指可数。那么拓展训练可以为学校, 可以为学生带来什么呢?

拓展训练不仅可以促进体育课程创新, 而且也可以推动素质教育思维方式的创新。拓展训练包括体验式学习原理、木桶原理、换位思考原理、探究式原理、经验分享原理等多种教学原理。运用拓展训练教育方法, 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篮球教学和拓展项目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拓展项目在项目开始之前都会有一些热身活动, 与我们的篮球课程在上课前的一些热身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处。

拓展项目的四个环节:

(1) 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时, 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消除紧张, 建立团队, 以便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 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 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3) 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 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 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

(4) 回顾总结。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 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总结, 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 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

拓展训练的项目和篮球有些相似之处, 热身、集体配合、个人挑战突破等, 这些因素与篮球项目的教学中有相通之处。拓展项目在项目设计和操作的过程中给予团队的锻炼、考验团队的配合、协调能力是能够给篮球项目本身最大的受益。由于拓展项目本身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因此说把拓展项目融入篮球教学中对于篮球项目本身发展来说非常有利的。

2 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必需性

2.1 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同时受很多因素影响和扮演多种角色, 篮球这个集体项目也决定了, 他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的配合, 一场比赛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完成的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的。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项目的制胜因素—团队协作。而拓展训练目标和结果就是让人们, 趋向于团队力量、团队配合、凝聚集体的优势团体作战。这样的目标与篮球项目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篮球课程中融入拓展训练项目是有必要的。

2.2 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的必需性

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扭曲了一些我们本来不想看到的结果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儿童的教育变得极端化, 自私、势力、没有团队意识, 没有合作能力成了困扰社会的的一大问题。企业在寻找人才的过程中, 总是找不到需要的人才, 这种现象已经是开始困扰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单位。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个国家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不是同步的事实告诉我们, 我们需要在教育中融合一些符合社会的因素来弥补这种教育的滞后。因此, 在中学阶段融入团队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在篮球项目的教学中融入拓展项目, 锻炼他们的团队精神, 对于篮球项目的发展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以说融入拓展训练在篮球教学中具有必需性。

如今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 而是在同时拥有知识的前提下转化成能力的教育。

3 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中的意义

3.1 促进个人发展的意义

独生子女的原因造就了很多孩子, 不会分享、不懂帮助、不知感恩、不知感谢、失去合作精神、丧失团队意识。在他们的教育敏感期如果能够很好的锻炼他们的这种意识和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拓展训练, 参训者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 增强自信心, 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 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 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 学会关心, 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关爱。

3.2 促进篮球项目发展的意义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团队协调配合, 体能主导类技战术配合的同场对抗性项目。集体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这是篮球项目得分获胜的宗旨, 当然篮球项目本身也是考验团队的配合默契程度, 整个队伍的配合意识, 这和拓展培训项目的目标是一致的, 因此, 篮球项目可以借助拓展项目的作用来达到锻炼团队协作、配合、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目的, 最终来完成团队的目标取得胜利。

由于拓展项目本身具有的熔炼团队特点以及操作过程的可模拟性、可控性, 因此对篮球教学中团队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团队的协调配合、团结一致、团队精神方面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篮球的专项技术比较多, 针对中学生初期阶段来说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技术都学会, 对于早期的学习与训练学习一些主要的技术, 比如投篮、传球和简单的二、三人配合以及防守技战术, 应对一般的比赛已经足够, 关键还是对篮球项目的理解、团队配合能力的提升、兴趣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塑造。因此, 融入拓展训练队篮球项目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促进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拓展培训揉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 能够有效地吸引学员的参与性, 积极主动性, 学员从中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 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的培训而得到提升。拓展培训强调学员去感受学习, 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讲。研究资料表明, 传统课堂式学习的吸收程度大约为2 5%, 而要求学员参与实际操作的体验式学习吸收程度高达75%, 能更加有效地将资讯传授给学员。

拓展培训这种形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易于被学员接受。把拓展的一些项目融合到篮球教学中, 可以很好的启发中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兴趣, 熔炼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精神、协作精神、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拓展项目的特点和拓展项目要达到的目标来看, 拓展项目融入篮球课程中对体育教育教学具有一定价值意义。

4 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中的预期效益

4.1 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中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拓展训练作为现代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与训练方式, 是集挑战性、知识性、教育性、参与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体, 融“心理学、管理学、成功学、系统动力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 利用完善的拓展设施和自然环境,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 挖掘人的潜能, 挑战心理极限, 达到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完善人格, 熔炼团队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时尚活动。它不仅仅是体能上的训练, 更是磨练参与者信心、勇气和意志的过程。因此, 拓展训练融入到中学生的篮球教学中可以有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有益于中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 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4.2 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中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

4.2.1 综合活动性

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 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 有明确的操作过程, 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4.2.2 挑战极限

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表现在心理考验上, 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 跨越"极限"。

4.2.3 集体中的个性

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 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 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4.2.4 高峰体验

在克服困难, 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 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 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4.2.5 自我教育

教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 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 也不参与讨论, 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 教员只是点到为止, 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 拓展训练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体验式学习, 是先行而后知的学习方式, 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篮球项目的精神所在, 更加贴切的去感受篮球项目的特点, 更加真实的懂得团队精神可贵之处;展训练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它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因此也会有不同的收获。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分享、理解、团结, 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

摘要:篮球项目是一个集体性的项目, 根据项群理论划分是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因此, 团队的配合至关重要。随着篮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团队的考验和要求越来越高, 本研究主要是在结合团队训练项目的理论基础上, 把拓展训练项目融合到中学生篮球的教学中,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 丰富篮球教学, 希望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中学阶段篮球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篮球,拓展训练,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有海.拓展训练: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J].中国培训, 2001, 3:32.

[2]王晨宇.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篮球项目 第2篇

1.场地器材规格及设置要求

测试场地需设置在篮球场内或者平整的塑胶场地上,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考试场地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前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共设5排,每排2根;各排标志杆之间相距3米,同排的两根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1米,距同侧边线3米。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30米卷尺、标志杆10根(杆高不低于1.2米)、篮球。其中,篮球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85.4—2005)中关于初中生用球规格要求(重量为490-560g,周长为695-725mm);秒表必须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相关认证机构认证合格的产品。

2.考试操作规范及要求

考务员负责组织并将考生带至考试场地,考生听到发令员报号时,持球站立在起(终)点线后,发令员发令后,考生两脚方可移动,并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球依次过杆。运球过程中,若考生暂时失去对球的控制,但球未出测试场地,考生可自行捡回,在对球失去控制处继续运球,计时不停表。

发令员发令后,两名计时员分别单独计时,考生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方可停表,计时结束。

若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无犯规现象,记录成绩有效,考生成绩以记取的较次成绩为准;若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犯规现象,该次考试成绩无效。

每名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所有成绩都必须如实记取,每次都以较次成绩为准,最终成绩为两次较次成绩中较好的一次;两次考试均犯规无成绩者,只可再增加一次机会,以两名计时员计取的较次成绩为准。

测试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0.1秒),小数点后第2位数非“0”时进1。

3.考生以下行为属于犯规行为

出发时抢跑;

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

运球高度超过考生肩部;

膝盖以下身体部位触球;

“翻腕”等其他规则不允许的违例行为;

漏绕标志杆;

碰倒标志杆;

考试期间,人或球出测试区域;

篮球项目 第3篇

笔者从事小学篮球训练工作时间多年,经历了我校篮球训练工作开展的各种状况。就目前我校篮球传统项目的开展现状作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日后训练工作的开展和篮球运动的普及。

一、我校篮球传统项目和训练现状

1.我校结合学校自身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重视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建设,从2009年至今连续2次被评为“广州市篮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在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学校发展目标时均把传统项目工作计划列为重要内容,学校副校长直接对传统项目进行负责和跟踪指导,开学制订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时间。落实运动员的参加和家长的签名认同,派发纸质通知,收回家长的回复,以确保训练工作更安全地开展。

课余训练和竞赛是推动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检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效的基本措施。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工作,学校制订每周安排训练4次,每次训练都有记录,并且坚持常年训练,学校开展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工作的目的除了普及运动和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每年参加区的篮球锦标赛和广州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比赛。

2.训练的方法和内容

我校的篮球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一直停留在比较简单的球性练习上。(1)熟悉球性:对球的掌控能力是检验一个篮球运动员水平高低、基本功扎实与否的重要标志。(2)运球训练:用单手连续按拍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叫运球。运球是比赛中突破防守、发动快攻、组织进攻配合、调整位置、寻找有利时机进行传球和投篮所必需的技术。(3)传、接球训练: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它是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组织进攻、实现战术的具体手段;也是培养队员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重要环节。传、接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的质量。(4)投篮:投篮是队员在进攻中得分的唯一手段,是组成战术的重要环节,是篮球运动的生命。投篮训练是小学篮球训练的重中之重,因为小学篮球比赛往往得分不是很高,特别是小学女子篮球比赛,一场比赛下来得个二三十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所以往往一两个球就能决定胜负。

二、学校篮球传统项目训练存在的问题

1.体育场地设施欠缺

良好的训练场地是开展传统招募训练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科学训练的前提之一。但我校3个校区只有2个室外篮球场,没有室内训练场,综合我们南方雨水天气较多,室外的篮球场就受到限制。学校的篮球数目非常少,全校3个校区篮球数目加起来不到100个,这严重制约了我校篮球运动的普及和篮球传统项目训练工作的开展。

2.体育师资情况

学校目前的专职体育教师6人,6位体育老师都是非篮球专业,老师完全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但是在篮球专项训练能力上还很欠缺。

3.训练队训练的时间少

虽然学校制订了每周4次的训练,但是每次训练的时间只有40分钟,这样很难保证训练的效果,经常都是在练完基本的准备活动之后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4.运动员的选材和运动员输送得不到保障

由于师资不匹配及家长对体育项目的看法,导致在篮球梯队选材上缺乏科学性,只局限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自由参加,这样严重阻碍了篮球传统项目训练的开展。

5.运动员档案资料情况

运动员档案资料比较简单,不规范,缺少对运动员逐年的跟踪分析,运动员档案资料是学校体育项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运动员档案是对教学、训练及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训练及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运动员全面、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三、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学校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训练工作可以坚持常年训练,有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对运动员进行跟踪分析,此外受场地器材和选材的影响,制约了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

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

改进学校训练场地,改善学生的训练条件,为全校学生都配备一个篮球,做到人手一球,为了更好地普及篮球运动的开展,使篮球体育传统项目更好地开展。在参加比赛时,为学生购买比赛服,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战斗力,加大专业教师的训练补贴。

2.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提高教师篮球课余训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有关篮球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其次,聘请体育院校和篮球训练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教练员担任学校的技术顾问或兼职教练。

3.加强对学校篮球队的科学选材和科学管理

健全校篮球队员的训练资料档案,并对队员的机能、训练成绩等数据进行逐年跟踪分析,以便能更加科学地进行训练。

4.充分利用“体教结合”的优势

科学选材,建立人才输送渠道,积极向高一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人才,注重小学、初中、高中的对口衔接。

参考文献:

时人杰.农村小学篮球传统体育项目项状与发展策略[J].好家长,2014(09).

篮球项目 第4篇

1、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加, 现阶段高校学生面临和承担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与专业素质相比, 身体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性总是受到人们的惯性忽视, 只有当身体危机来临的时候, 人们才会看到身体的重要性。篮球课程是高校教学系统中为数不多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培养和训练的课程, 但是从现阶段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效果并不理想。

1.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现状来看, 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从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 他们普遍认为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去, 而像篮球这样“可有可无”的课程, 是利用起来学习专业知识或是享受生活的最佳时机, 所以他们基本不会在篮球课程上花费精力 (个别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除外) 。

1.2、教学方式单一死板

除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外, 现阶段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还存在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即教学方式单一死板, 毫无新意。从高校篮球传统教学方式来看, 普遍通用的方法就是“示范———学生自己操作———篮球赛”, 示范环节通常由教师完成, 夹带一些学生自己的模仿环节, 到学生自习时, 便进行组队, 通过篮球竞赛来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就这一模式来说, 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高校学生心智成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他们对篮球这一运动认识的不断加深, 他们几乎已经静不下心来听教师进行规范动作的讲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对相应的动作跃跃欲试, 他们只是对这门课程或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感而已。

2、基于项目课程理论条件下高校篮球课程的有效开展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 我们已经对项目课程的定义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去, 其在高校篮球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来说, 是改善现阶段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同时更是课程教学改革条件下, 高校篮球课程应对压力与挑战不得不进行的新尝试。下文论述中,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围绕项目课程理论下高校篮球课程改革进行的有效措施展开了论述与分析, 希望对于今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2.1、明确教学目标, 合理设定奖惩制度

在篮球项目课程教学开始之前, 一定要进行充分“预热”, 这里的预热指身体方面, 也指整体教学任务的有效下达。教师除了带领学生让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都灵活起来之外, 还应就当堂课程乃至更长阶段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告知学生, 让学生明确的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 学习这些之后需要完成什么, 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在一堂课程中, 合理的身体预热能够有效减少肌肉拉伤, 让人快速的进入到运动状态, 提高学生自身在篮球项目课程过程中的适应力, 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在一阶段项目教学中, 合理的预热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范畴及与预期任务目标存在多少差距, 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在篮球课程中的积极性,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科学控制过程, 延伸积极效应

篮球项目课程运动在过程中讲究科学控制。一般情况下, 测试可以发现, 篮球项目课程中采用控制策略的效果都是最好的。作为学生方面来说,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些很小的细节和事件上来锻炼自己的控制能力, 如在跑步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进行情绪和呼吸的控制, 不要逞一时之快。如果是对抗训练, 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 进行过人训练。在过人训练中强调控制, 则需学生保持好自己的速度, 调整好呼吸的频率, 尽量采用跟随跑的战略 (跟随一个跟自己水平不相上下的人) 。在这样一种模式中, 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抓取到项目教学的重点, 同时, 在学生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中, 还会收获难能可贵的成就感, 调动学生对篮球项目教学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循环, 为下次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3、合理组织比赛, 验证教学成果

在高校篮球项目教学中, 除了任务的明确、过程的合理控制外, 还应重视教学成果的检验。这里的检验既指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检验, 同时也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篮球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 因其是运动课程, 那么最好的检验方式莫过于比赛。在完成一阶段教学任务和目标后 (可以是比赛心态或是动作规范的学习) , 建议教师应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友谊杯”或是其他名称的比赛, 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组织年级甚至是全校联赛, 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2.4、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落实自由任务教学

除上文论述外, 高校篮球课程项目教学的落实, 还应重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适当的开展自由任务教学, 让学生感受到组队和完成任务的乐趣, 让学生享受篮球项目教学的过程。所谓自由任务教学指的是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 决定和抉择相应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开展自由任务教学, 然后让学生自由组队自主完成学习的教学的过程。在自由任务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团队作战的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的协调、应急能力也能起到锻炼和提升的作用。如此一来, 不仅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同时还能最大限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整个教学中扮演的重要新,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过程。但是在自由任务教学中, 教师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就是分组的合理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篮球水平都不相同, 如果分组过于粗线条, 没有平均好实力, 则有可能给处于水平两端的学生带去新的困扰。基础水平高的学生会觉得团体作战拖了他的速度, 而基础水平不高的学生则会感觉跟不上团队的步调, 这种情况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给任务教学带去极大的阻碍。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 尽可能保证学生整体水平的均衡。

3、总结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基于项目课程理论高校篮球课程的改革, 首先应从教学理念入手, 通过教学细节和基础教学渗透“项目”的理念, 让学生体会到项目教学的魅力和吸引力,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量, 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并最终通过比赛来检验教学和学习的成果。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 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

摘要:项目课程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较为科学的教学理论, 不能仅极大程度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能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升。本文论述中, 笔者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现状入手, 围绕基于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高校篮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究和探讨, 希望对于今后高校篮球课程有效性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项目课程理论,高校篮球课程

参考文献

[1]董伦红, 饶英.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高校篮球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 2013, 06.

[2]任晓峰.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 2013.

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培养终生体育的习惯的要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强化办学特色,从而确立了特色体育项目——篮球运动为我校的特色教育内容。为此,特制订学校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二、任务目标

1、认真进行以篮球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做到人人学会打篮球、班班拥有篮球队、年年举行篮球赛。

2、狠抓校篮球队的建设,经常参加各级比赛,力争每年都取得较好成绩。

3、积极开展篮球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篮球教育新路。以此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篮球运动开展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1、成立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作,管理学校篮球工作事务,领导和促进学校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的快速、稳定地发展。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的篮球运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篮球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年都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每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

3、加大体育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的开展篮球运动奠定基础。学校每年增添部分公用篮球,保证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及时修补损坏地面,确保学生安全的活动;及时添置其它常用体育器材,如篮网、比赛用球,以保证篮球运动的正常开展。

5、学校统筹解决校篮球队队员的训练时间、服装和其他相关训练条件问题,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二)做好篮球运动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

1、抓普及。高年级各班成立 6 — 10 人的篮球运动小组,每小组有一个以上篮球(学生自备),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

2、抓基础。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其他活动等时间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活动。将兴趣活动课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篮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

(三)举行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和篮球特色周1、为了给学校增添更浓的篮球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比赛机会,每年的校学生篮球赛采用联赛的形式,由五、六年级各班组织训练参加比赛的项目为五对五全场比赛;三四年级比赛的项目为三对三半场比赛;一二年级比赛项目为行进间过障碍运球比赛。

2、为了突显学校篮球教育活动,展示学校篮球教育的成果,每年确立一个星期为“篮球特色周”,开展一系列的篮球活动。如学生篮球才艺展示、年级全明星对抗赛、教工篮球赛、师生篮球交流、篮球知识讲座等。以促进学校篮球水平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品位。

(四)努力提高校篮球队的素质和竞技水平

1、学校成立篮球兴趣小组,利用每天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开展训练,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3课时,严格管理规范训练,从中及时发现培养人才,充实到校篮球队中。

2、学校成立男、女篮球队,每周坚持科学训练。教练组制订好训练计划,做好训练记录,及时探讨研究训练情况,提高训练质量。建好运动员档案,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3、搞好学校篮球队的梯队建设,成立学校篮球二队,主要由三四年级的学生组成。着重抓好队员的身体素质、基础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为进入校篮球一队做好准备。

4、校篮球兴趣小组成员优先选用为校队队员,学校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选上无故不参加者取消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的评选资格,取消参加校篮球联赛的资格。

5、从生源入手提高篮球队伍实力。

6、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互访性的篮球交流比赛,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篮球比赛,做好比赛的一切事务,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开展篮球运动的教育科研活动促进特色创建工作

1、鼓励全校教师开展篮球运动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探索活动,尝试、实验多种可行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指导方法,及时总结反思,经常探讨研究,交流科研成果,申报篮球科研课题,推动学校篮球运动向纵深发展。

篮球项目 第6篇

一、起跑技术

1. 起点

如图1所示, 针对从起跑线A B到第二排杆的左杆D这段距离来分析, 如果从起点B出发, 虽然学生能以最短的距离运球跑向第一排杆C处, 但必需提前减速才能衔接绕第一排杆动作。绕过杆后, 学生又必须重新加速, 才能尽快跑向第二排杆D。由于两排杆之间的距离太短, 所以在此处的提速效果十分有限。表面上看, 似乎学生没有吃亏多跑冤枉路, 但实际上由于学生途中要做一次减速、一次绕杆和一次提速, 所以到达D点并没有节省时间。相反, 如果学生沿着第二排杆的左杆与第一排杆的右杆射线与起跑线相交的A点为起点出发, 不用途中做减速、绕杆和提速 (减少1~2次运球) , 就能不受约束地“高速”运球跑到D处。表面上看, 似乎学生吃亏多跑了40多厘米, 但由于该运球线路能躲过第一排杆直达D点, 既不用费时费力地绕第一排杆, 又可以减少1~2次运球, 从效果上讲节省了运球时间。练习中, 学生随着运球技术不断提高, 用身法或步法调整即可轻松通过第一排杆, 故可将出发点适当向左B点靠近, 缩短ACD的长度, 以达到更好的省时效果。

2. 准备姿势和起跑

两脚前后开立, 左脚前, 右脚后, 略含胸抬头, 重心放在两腿之间稍靠后的位置, 双腿微屈。双手持球于身体右前方, 右手扶按在球的后上部, 左手托球的下部。目视前方, 专心听信号, 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通过上面起点的分析可知, 由于学生是在直线段上起跑运球, 运球难度不大, 所以在起跑时, 首次推拍球的落点适当远些, 大概在身体前2米左右的位置, 目的是充分发挥球领人、人追球的提速作用。在教学中, 笔者会事先画出球的首个落地区域, 提示学生尽量将球拍到该区域, 配合抬腿迈步增大步幅, 努力提高运球跑速。此外, 建议培养学生听信号出发的意识, 避免出现看信号或看发信号的人出发的错误。

二、绕杆技术

1. 体侧运球技术

纵观整个绕杆运球过程, 在杆内穿梭运球时, 笔者认为应采用体侧运球技术为宜。在初练绕杆运球时, 在密集的障碍杆中移动, 学生大多没有体侧运球的意识, 多采用体前运球。如果学生试图以抬腿迈开步来提速时, 很容易踢碰到体前的球, 只能用小步幅移动来避免破坏球, 因此采用该技术绕杆, 通过抬腿迈开步的方式提高跑速的目的显然行不通。同时, 由于采用体前运球绕杆时, 球处在体前位置, 学生必须将球继续向身体外侧调整, 让出侧身体绕杆的空隙, 才能继续做绕杆的蹬转动作。该补偿动作客观上延误了衔接蹬转绕杆动作的时间, 因此降低了移动速度。而采用体侧运球技术绕杆时, 就不会有这些弊端。由于球就在体侧位置, 抬腿迈开步提速不会太受球的约束。同时, 该技术本身就给身体提前预留出了侧身绕杆的空隙, 在绕杆时能便捷地做蹬转内切的绕杆动作, 所以采用体侧较体前运球技术绕杆, 更能挖掘学生绕杆速度的潜力。起跑和冲刺都在直线段上运球, 适合采用体前运球技术。

笔者发现, 学生在左右手交换运球时, 由于对运球技术动作运用不很熟练, 往往持球手向另一侧拨球的角度不够, 球未过或刚过身体中线, 很容易形成被动性体前运球, 致使运球跑动的节奏被打乱, 人离下一组杆过近, 学生只能通过临时增加1~2次拍球的补偿性动作, 调整身体、球与杆的合理位置关系, 重新形成体侧运球的有利身体姿态, 才能尽快衔接蹬转内切的绕杆动作。所以,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建立和培养左右手交换球后形成体侧运球的意识和能力。

2. 拐点侧蹬和转身内切技术

所谓拐点, 是指学生绕标志杆时, 需要变向转弯的点。一般拐点有三个位置, 如图2所示, 第一个位置在杆外侧40~60厘米的A点, 人体处在杆的正侧位;第二个位置在其后一脚的B点, 人体完全处在杆的后侧方, 绕杆费力。第三个位置在其前一脚的C点, 此时人体处在杆的前侧方, 身体的一部分已经超过杆, 过杆较容易。

学生用外侧脚踏在拐点C上, 脚尖稍内扣, 迅速向外蹬地, 同时继续降低重心, 身体内倾, 内侧手臂摆至体前 (减小过杆时身体的宽度) 探肩过杆。内侧腿顺势抬腿向前一排杆的外侧杆方向迈步切入, 脚尖要正对运动方向 (有效缩短跑动距离) , 步幅稍大些。

3. 提高左手或右手的运球效率

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学生用运球不熟练的左手得球后, 一般只运球一次就会马上将球换到右手, 而运球熟练的右手接球后, 大多数情况下要运两次甚至三次球, 才将球再次换回左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反常规的现象呢?笔者分析, 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左手运球不熟练, 所以学生会下意识地为减少丢球失误的风险, 得球后仅用一次运球就赶快换到右手上。而右手运球相对熟练, 学生心里有底, 不易造成运球失误, 故得球后不会急于换手。加上有时左手给过来的球不到位, 需要右手做出调整, 都有意无意地使右手又多运1~2次球。相对来说, 运球次数越多, 用时就越多;运球次数越少, 用时就越少, 速度就会越快。从球的落点来看, 两组杆的间距是3米。如果刚过杆就将球拍下, 球的落点最多距离杆1米左右, 那么必须再运一次球才能绕过下一组杆;而如果将球拍到两根之间的中点附近, 或超过中点, 那么无须再运一次球, 就能较轻松地绕过下一排杆。故球的落点至少要确定在两杆的中点前面, 才能实现少运球的目的。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加强学生弱侧手运球能力的训练, 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强侧手不粘球的意识和球的落点问题, 提高运球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运球动作做得比较到位的话, 全过程左手参与运球一般只有四次。

三、冲刺技术

如图3所示, 当运球绕过倒数第二排杆时, 可以认为学生已进入冲刺跑阶段。大弧度跑过最后一排杆, 再拍一次球取捷径顺势加速运球跑过终点线即可。冲刺跑需要注意的是, 最后一次推拍球的落点要适当远些, 基本在最后一排杆与终点线中间区域。此时, 更要充分发挥球领人、人追球的提速作用。在人对球有效控制的前提下, 用体前运球技术全速跑过终点线, 一定不要做跳踏向终点线或停在终点线的错误动作, 以免影响成绩。

四、练习方法的设计

1. 利用局部场地的练习

如图4~图5分别为“8”字绕杆练习、圆圈绕杆练习和“花式”绕杆练习法。其中, “8”字绕杆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运球转身的能力、换手运球的能力;圆圈绕杆练习能锻炼学生领拨球的运球手法和尽快绕过最后一组障碍物的运球步法等能力;“花式”绕杆练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趣味性, 同时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球性、运球综合能力有很好的作用。练习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发出换手运球的信号或提前标示出换手位置。同时, 该类练习还能有效锻炼学生蹬转内切的绕杆动作, 使学生充分体会绕杆的半径、路程与用时的相互关系。教师要强调学生转身过杆前、降重心身体内倾、异侧肩探肩领身、内切脚方向正、步幅稍大等动作要点。

2. 改变障碍杆组的长短或宽窄的练习

适当减小纵向杆间距, 增加练习难度, 如图6所示, 1~2米双 (单) 排杆练习或1~2米单双排混排杆练习等。此类练习, 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绕杆运球的身法、步法或控球能力等节奏感, 对锻炼学生左右手交换运球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合理增加纵向杆间距, 减少练习难度, 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运球速度和保持学生运球动作的连贯性。杆的前后距离或左右间隔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灵活进行调整。

五、注意事项

1. 要把握每一次机会

对学生来说, 每一次测试机会都非常重要, 决不能由于某个失误就随意放弃一次测试的机会。

2. 要稳中求快

篮球项目 第7篇

合作教学法是高校篮球教学创新改革的教学方法之一。对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培养终生体育观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篮球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是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篮球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如何能让学生在相对枯燥的技术技能学习中,迅速、合理、规范的掌握?我们运用合作教学法在篮球教学实践中检验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进一步地发展和巩固合作教学法,促进篮球教学创新改革更好的发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宿迁学院2013级120名(男生)4个篮球选项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从中选择2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班;另2个教学班作作为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领域的著作、教材以及有关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数十篇,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2.2 实验法

实验组学生采用合作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时间为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共进行2个学期合作教学的应用实验。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调查分析

借助江苏省针对进校的大一新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对随机选取的4个篮球选项班的学生四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四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基本上没有差别,这为后面进行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前提,避免对实验研究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考核结果的调查分析

运动技术是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相差无几的前提下,依照相同的教学大纲,同步进行教学进度,执行一样的考核内容和评定标准。不同的是实验班进行2个学期的合作教学法实践应用,而对照班进行2个学期的传统教学法实践应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罚球线原地肩上投篮十次测试中,实验班平均成绩是投中5.3个,比对照班平均成绩多出了1.5个;在三秒区外1分钟跳起投篮测试中,实验班也比对照班多出了1.8个。比照达标成绩(罚球线原地单手肩上投篮3个;三秒区外1分钟跳起投篮4个)无论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平均成绩都到了达标成绩,说明合作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学生基本掌握篮球技术都能起到作用,但是合作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能更好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那我们从实践教学来分析:

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追求的是简单明了,把动作技术要领直接传授给学生便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听讲状态,无法对讲解的内容得到深入理解。传统教学法中“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有可能会出现学生简单模仿的情况,所以在这个时候就算增加对动作的练习量也只能使学生学到技术动作的“形”,而不能学习到技术动作的“神”。

“合作教学法”教学模式在进行技术动作的讲解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动作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在授课的前期通过问题设置和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该动作的原理及方法。在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探究并对所学技术动作有了大概的主观概念和印象。在练习过程中,可由小组里动作技术最好的组员进行动作示范并辅以其他组员共同讨论和分析技术要领,教师则可在不断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地对合作小组成员进行劝导、鼓励,加上来自同伴的大量重复动作的视觉反馈,能够促进学生对正确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实效。

2.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篮球技能考核结果的调查分析

运动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教学内容安排的考核内容还包含综合运用篮球基本技术的测试评定。考察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合理、熟练的运用这些基本技术到组合练习中,更能参与到教学比赛中。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中较为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知”与“会”不同的是,合作教学法是让学生对技术动作“懂”的基础上才进行“知”和“会”。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三项篮球技能测试评定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班学生,特别在全场教学比赛测试中高出了12分之多。说明运用合作教学法真正令学生能够“活学、活练、活用”,所以实验班的学生在技术动作的运用上比对照班学生更为规范和纯熟。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班在篮球基本技术掌握的前提下,组内成员为完成教师设置的综合练习相关目标任务,彼此间加强交流,学生自身不断的观察、改进,使学生在学习篮球技能的初期就有了非常清晰,扎实的对篮球技术的短时记忆,这对掌握篮球技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再配以教师和小组内和小组间及时地测验与反馈,更巩固了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正确掌握直到完成动作技能自动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合作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而且学生的技术动作更合理、规范。

2.“合作教学法”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并能综合运用篮球基本技术,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中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

3.2 建议

1.运用“合作教学法”进行篮球技术技能教学时应该认清情况,合理运用和转化授课形式,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合作而不对教学内容进行考虑便全堂运用合作学习式授课。

2.教师给予学生关注的同时努力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动技能水平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要掌握更为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及灵活地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邱世海.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创新教学的体现[J].体育与科学,2012,(5).

[2]高瞻,刘晓华.我国篮球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

篮球项目 第8篇

1 原因探究

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具备能够从事体育领域里相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和本领, 但是幼儿教学是其中比较薄弱的实践环节, 同时也是学生就业选择的方向之一, 所以有必要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以幼儿篮球教学为例, 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其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教学目标和个人定位之结合有些偏颇

以往对于幼儿篮球教学的认识停留在玩乐上, 篮球是媒介也是手段, 但不是目的。所以有无教学目标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学生玩耍快乐, 只要满足这一点就可以不制定教学目标。此外, 有不少老师或学生认为幼儿篮球教学是一件可以轻松应付的事情, 不学体育专业的其他类人才也能胜任这一工作, 理由就是技术含量不高, 其实不然幼儿篮球教学是有其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并且教学目标的完成应当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既决定课的内容是什么, 也指明达成目标的方向, 幼儿篮球教学应留出充足时间给学生玩篮球, 并在老师的指引和学习指导下达到一定程度的要求。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所传习的方法、手段更多的是适用于中、小学以及高中阶段的学生, 却很少涉及到幼儿教学这一块, 因而不重视幼儿教学、轻看幼儿教学或许已成为普遍现象, 这属于个人的定位问题, 从没想过把自己的目标、方向放到幼儿教学上, 认为即便有机会从事但也无须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就能胜任。因此, 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和个人定位之间存在分歧, 体育专业学生努力追求全面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特殊教学对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个人定位的有效结合。

1.2 有关幼儿篮球教学资料及文献的缺少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有关幼儿篮球教学的参考文献, 有陈楚彬的《“帽子式”运球—幼儿篮球教学方式新探》[1]、万丽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谈幼儿篮球活动中的自主创造》[2], 可看出提供的资料文献数量之少, 说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没有得到重视, 并且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涉及篮球幼儿教学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一方面来看, 在实际的幼儿教学过程中, 体育专业的学生确实面临着一些棘手问题却没有解决好, 这不仅有待理论上的解析, 而且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应有所思考;从另一方面来看, 幼儿园篮球项目的开展是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场所,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也获得了学校领导及家长的支持。所以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努力解决幼儿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提出解决的合理办法, 不断加深对幼儿篮球教学的理解, 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有关幼儿篮球教学的资料及文献。

1.3 将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付诸实践的困难

体育专业学生担任幼儿教学工作, 本应是教学业务能力的体现, 展现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幼儿教学上并不能很好的施展运用, 因为教学对象变为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 他们的身心特点、心理状态、行动方式等使你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所以就不能像本科阶段上专业课时过于注重传授式的讲解示范及遵循课堂常规的规范性, 并且教学过程的严谨性是否还同样适应幼儿篮球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常常听到有任课教师抱怨说幼儿小朋友最不好教育管理, 他们调皮捣蛋、不守课堂纪律, 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但细心观察后便可知原来是因为还没有掌握与幼儿沟通的方法, 没有将哪些专业术语、概念等转化为幼儿能听懂的话语, 也还没有融入幼儿的内心世界, 没有学会以简单直观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由此可见, 体育专业学生在实施教学中面对具体教学对象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对策建议

2.1 注重动作示范, 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技术上, 大学阶段的教育重视技术动作规格为其奠定基础,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 自己的角色身份由学生转变为老师, 如何对技术进行传授讲解则突出表现为语言的表述能力, 这一点在幼儿篮球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幼儿阶段的学生大多天真浪漫、注意力不持久、对陌生事物充满着好奇, 同时幼儿学习的自觉意识还没有形成,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需要引导和调节, 不然会由学生的自我玩耍构成课堂的主要内容, 看似气氛活跃实则一团糟, 所以应注重使用学生的语言, 而不是教师的语言, 过于专业生硬的语言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会使学生听不懂也看不明白你在教什么。例如:可以将整队时的口令“立正”变为“请站好”, 学生立马回答说:“我站好”, 观看动作示范时用“小眼睛”的口令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上课时告诉学生要学习一项新技术转化为老师教你们一个新的绝招、玩法等等。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解便是使语言变得简洁、幽默, 语言内容的传递表达是孩子易于接受理解的形式, 这也便于调动他们的参与情绪, 所以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应得到锻炼和培养;另一方面, 注重动作示范即是使学生能看明白的动作示范, 既要求动作优美好看, 又在孩子的生理或心理承受范围内他们通过多次练习后能够完成, 这便达到了技术传授的目的。因此, 语言的表述能力主要表现为怎么样和幼儿沟通, 注重动作示范则是应当注意学生动作学习的适宜度, 这不仅是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的短板, 而且也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 方法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语速可放慢一些, 表达要清楚。

2.2 了解儿童心理, 增强理论知识学习

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储备的知识有多少是体育专业学生教学经验不足的体现, 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情况。如:一堂课中小孩子莫名的哭泣、告状其他同学、一个人玩耍、想去上厕所等, 致使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对于学生出现和提出问题的合理解答, 这就十分需要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教师不能由学生牵着鼻子走, 不能疏于管理放纵小朋友的行为, 不然40分钟的一堂课就在学生的嬉戏打闹中白白浪费。了解儿童的心理, 观察儿童的行为, 教师掌握着主导权, 尤其像对待幼儿在生活上还不能自理的情况下, 教师的作用和主导性表现得尤为明显, 幼儿篮球教学中也应树立教师的威信;另一方面, 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的选择体现个人风格, 但最为关键是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因此, 体育专业的学生加强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很有必要, 而且要注重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主动地掌控教学的主导权, 最终达到实现幼儿篮球教学的目的。

2.3 有序实施教学, 建立课堂教学步骤

实施教学是体育专业学生上好一堂篮球课的重中之重, 也是体育专业学生普遍感到吃力、存有困惑的地方, 因为教学的实施过程便决定学生学习的成效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如何组织开展幼儿篮球教学摆在了每一位体育专业学生的面前, 所以鉴于特殊的教学对象群体, 要明确建立幼儿的课堂教学秩序, 根据幼儿篮球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课堂教学过程的四步骤。第一步是排列位置, 在教学场地事先标记好点即学生的站立位置,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熟悉演练后, 慢慢建立起课堂的组织形式, 这是有序实施教学的前提;第二步是开始教学, 围绕中心内容制定课的教学目标, 幼儿篮球教学大多以操的表演形式进行最终的汇演, 所以应量化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样才会使教学有章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才会有着落。需要注意的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太多, 一般为2到3个左右, 由易到难的实施教学,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反复练习达到一定程度的要求, 这是有序实施教学的重点;第三步是灵活变化, 因为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 所以应挖掘出适宜幼儿学习并能掌握的技术动作, 构建学习内容之间有机而完整的联系, 使学生玩的开心、学的也开心, 这是有序实施教学的难点;第四步是布置作业, 一堂课结束前适当的布置作业, 即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 留有思考和练习的空间, 这是有序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4 学会管理幼儿, 遵循篮球教学规律

对幼儿的管理是一门方法学, 也是一门艺术。体育专业的学生应找到管理幼儿的办法, 尤其注意对集体当中活跃分子的管理教育, 我认为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便是遵循幼儿教学的规律, 弄清楚幼儿篮球教学的目的意义。幼儿学习掌握篮球技术是为了锻炼身体、获得快乐, 通过篮球这一形式老师与幼儿建立了联系, 如何成为幼儿心目中的好朋友, 那么最好的方法也是遵循幼儿教学规律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另一方面, 既然是篮球教学活动, 那么也应符合篮球课的教学规律, 遵循这一项目的特殊规律, 重视直观感受与身体的体验, 逐步建立动作表象,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因此, 幼儿篮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管理幼儿, 而且要遵循篮球教学规律, 教学理念、目标以及教法、学法的构建是以篮球课教学规律为准则, 应特别注意在实践中的学习研究, 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发挥自身优势, 做一名勇于探索的行动者。

3 结语

幼儿教学是体育专业学生今后就业选择的工作方向之一, 但却是体育专业学生易于忽视的教学领域, 也是教学实践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视角, 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于幼儿教学的认识, 以期为学生胜任幼儿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启示, 同时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注入力量, 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幼儿教学是体育专业学生今后选择工作的方向之一, 但却是体育专业学生易于忽视的教学领域, 也是教学实践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以幼儿篮球教学为例,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建议, 以期为体育专业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提供参考, 同时也为幼儿篮球教学的持续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学,体育专业学生,篮球

参考文献

[1] (英)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 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2]陈楚彬.“帽子式”运球——幼儿篮球教学方式新探[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0 (4) :39-41.

[3]万丽.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谈幼儿篮球活动中的自主创造[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2 (9) :345.

[4]陈辉.对幼儿体育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4) :80-81.

[5]秦丹妮, 韦内灵.影响少年儿童篮球兴趣的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 2008 (3) :52-55.

篮球项目 第9篇

一、提升核心学生的领导才能类

练习名称:步调一致, 运球上篮。

练习目的: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使其在激烈的竞争面前, 在核心学生的带领下, 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去赢得胜利;2.提高学生左、右手控制球的能力和运球上篮技术;3.提高上、下肢专项力量与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练习方法:练习可以分半场比赛和全场比赛两种形式。在半场比赛时, 先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 如, 第一组为 (1) (3) (5) (7) (9) ……第二组为 (2) (4) (6) (8) (10) ……学生确定好先后顺序。两组队员分别以篮圈正下方为圆心围成一个圆, 手拉手和脚靠脚坐在篮圈下方。两组的核心学生 (3) 与 (10) 的身边各放置一个篮球, 如图1所示。

当听到教师“开始”的口令后, 同组学生同时用力站立起来, 此过程中手不能分开。完成后, 两组的核心学生随意松开一只手迅速拿起篮球变成排头, 此时同组成员仍彼此手拉手, 只是首尾不相连。然后, 两组在各自核心学生的运球带领下, 绕过障碍物沿着三分线运球上篮。上篮后, 第一名学生也就是核心学生迅速跑向队尾, 第二名学生用单手去接篮板球, 然后按照第1名学生的做法再次绕过障碍物沿三分线运球上篮, 其他学生依次完成运球上篮。当最后一名学生运球上篮后, 全组学生立即在起点处抱在一起, 活动结束。先做完的组获胜。

全场竞赛时, 学生如图2所示站位, 6个障碍物限定的区域外为活动区域。竞赛方法和半场一样。每次上篮后, 上篮学生快速站到排尾, 在下一名队员的运球带领下快速向对面运动, 最后一名学生上篮后, 全体学生立即在起点处抱在一起, 活动结束。先做完的组获胜。

练习要求:1.运球前进和上篮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不能脱手, 每个学生轮换上篮, 球一定要上进, 不中继续补篮;2.必须沿着障碍物和三分线限定的区域外运球前进;3.每组学生的人数由教师控制, 人数越多难度越大。

二、培养团队精神类

练习名称:整队跳跃, 轮换投篮。

练习目的:1.培养全队永不言弃、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2.发展上下肢力量和弹跳力;3.提高运球与投篮技术。

练习方法:在篮球场的前、后半场梯形罚球线的4角各放1个障碍物, 将全班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 如, 甲组的 (1) (3) 等和乙组的 (2) (4) 等, 队员站成一路纵队。在前、后场的篮圈正下方各放一个篮球。每组的学生都把右脚伸给前面的学生, 前面的学生用右手抱住后面学生的脚, 用左手搭在前面队员的肩上, 如图3所示。

当听到教师“开始”的口令后, 两个排头学生 (1) 和 (2) 带领各组沿着4个障碍物所设定的路线逆时针方向整齐地跳动, 同时全组喊出有节奏的口号。跳到篮下时, (1) 和 (2) 与同组其他学生分离开来, 拾起篮球投篮, 必须投进, 然后将球放回原地跑到排尾。

每个组的第二名学生重复前一学生的动作, 带领全组学生逆时针继续跳动。所有学生依次轮换, 直到最后一名学生将球投进, 练习结束。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练习要求:1.如果在行进过程中脱节, 如出现搭肩手松开和伸腿落地等情况, 必须在原地重新连接好后才能继续前进。2.每一个学生在篮下投篮必须投中, 如果不中要补中。3.必须沿着4个障碍物限定的路线“整队跳跃”移动。

三、提高篮球技术和体能类

练习名称:运球越障, 比快比准。

练习目的:1.培养与提高学生快速运用各种运球技术及上篮的能力;2.培养学生之间的协同配合意识与能力;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优势竞争心理和上篮时抗干扰的能力。

练习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组, 排头学生 (1) 和 (2) 各持1球, 如图4所示。

当听到教师“开始”的口令后, (1) 和 (2) 首先都采用从障碍物外向里的运动轨迹做体前变向运球, 如此连续绕过4个障碍物后, 从中线运球返回上篮并抢篮板球快速传给 (3) 和 (4) 后跑到排尾, (3) 和 (4) 接到球后同样也从外向里做体前变向运球绕过障碍物并返回上篮和传球给 (5) 和 (6) 后跑到排尾……如此反复不断进行, 直到排尾学生分别将球传回给原排头学生 (1) 和 (2) , 接到球后立即双手高高举起时比赛结束。最后, 以最快最准的组为胜者。由于上篮角度的不同, 教师可安排双方交换位置再赛一次决定胜负。

练习要求:1.为了增加比赛的难度, 可变换运球绕障碍物的动作, 如采用体前变向、胯下运球、背后运球和转身运球等;2.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 也可以不断变换返回时交接球的方式, 如每位学生运球返回起点后, 必须到全组的排尾, 将球从地上滚过全组每个学生的胯下到排头学生接到球后继续进行, 或用双手从头上传递到前面, 或用双手手递手将球从每人胯下递到前面;3.运球的路线应规范, 都要求从外侧运球始, 最后从内侧回到队尾。

四、提高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类

练习名称:“夹、运”结合, 轮换上篮。

练习目的:1.通过全组学生轮换运球和胸背夹球往返投篮, 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相互密切配合、勇于拼搏的勇气和精神;2.提高学生判断、反应、灵敏、起动速度和对球的控制与支配能力;3.提高专项速度耐力。

练习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比赛, 每个组以纵队形式站在前、后场罚球线两侧, 排头学生各持一球, 前、后学生之间都要用胸部与背部夹住一个篮球, 后面的学生用手抓住前面学生的衣服做好竞赛准备。见图5。

当听到教师“开始”的口令后, 两队的排头学生 (1) 和 (5) 运球带领全组学生向前快跑, 在跑进过程中可以喊出口号鼓舞士气。到达对面篮下后, (1) 和 (5) 投篮, 投中后立即持球跑到本队队尾, 把球放到胸前靠紧前面的学生。此时, 排在第一位的 (2) 和 (6) 再运球带领全队返回, 到达篮下后投篮, 抢得篮板球后跑到本队队尾。

依次循环, 两组最后的学生投篮投进时停表。根据完成时间快慢来确定比赛的胜负。

练习要求:1.本练习难度较大, 排头学生既要运球又要在前进过程中顾及到自己和身后学生, 全组用背和胸夹住的球不能掉地, 比赛前应该进行专门的练习。2.若在跑动中出现篮球滑落地上时, 全组要停在原地整理好球后才可以继续移动。3.在场上往返投篮的次数是根据每组人数决定的, 8人一组则往返8趟。

参考文献

[1]陶宇平, 彭福栋.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9.

[2]李仪,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2.

[3]中国篮球协会.篮球拓展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6.

上一篇:引洮工程下一篇:蒙特卡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