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2024-06-16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精选12篇)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第1篇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语文, 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 因此, 若要让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容地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为其自身的全面发展乃至终身的发展打好基础, 打好语文基础是最基本且必要的环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自身的改革, 还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语文作业上打好基础, 对其进行优化。

一、学生语文作业现象

通过一项问卷调查表明, 目前的小学生放学回家后, 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各科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当这些作业做完后, 已是深夜, 以致于学生休息睡眠时间不够, 第二天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在这些繁琐、机械且重复性的作业中, 有的学生甚至对做作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创造性, 更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

为此, 在经过一段时间对学生的观察后, 在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 我决心对本班的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一定的优化, 尽量让学生脱离繁琐、机械且重复的家庭作业。

二、优化语文作业

(一) 以作业为乐, 以快乐实践代替机械重复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通晓其中的内涵。但是简单重复的抄写并不能达到此目的。为了让学生可以更为顺畅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掌握其中要领, 我将以往学生被动抄写文章的状态, 分解为多种理解学习的步骤。比如, 我将以前的课后作业, 设计为现在的随堂练习或者课前预习, 在教学中让学生唱唱歌, 表演角色, 说说自己的感受等。

比如, 在教学《秋天》之前, 我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可以感觉到秋天的景物, 并尝试着每人说一句形容或者代表秋天的话。当学了《草船借箭》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 我会指导学生排演一小段课本剧, 以此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这一系列的尝试, 相对以往的抄写、背诵练习的作业模式, 难度较大, 但是学生完成后的情况却比预期好得多, 而且学生从中掌握的知识也更为深刻。在这样的作业模式中, 学生不仅没有将其视为负担, 而是认为有一种乐趣在其中。就是这样的作业模式, 培养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喜爱, 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最大发挥。

(二) 作业多样化, 学生自主选择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提倡学生的自主性, 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做相适应阶段的作业。因此,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 我也适当运用了这个原则。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学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对知识的接受水平,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面对同样的知识, 同样的教师授课过程中, 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是相同等的。因此,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 就不要强求每名学生都要达到同样的难度或标准。在布置作业时, 可以将作业的标准化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可以灵活多样, 偏重理解、想象以及运用;第二层次相对于第一层次的低一点;第三层次的作业则为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去选择作业。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又好又有效地完成作业后, 心里也会得到满足, 而且也会希望完成更高一层次的作业, 最终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步提升起来。

另外, 在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之外, 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做作业的形式或者完成方法。

在以往的作业的形式中, 更多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完成, 强调自身的独立性。然而, 在实施了作业形式多样化的改革之后,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可以根据自主选择的作业模式, 灵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比如, 在面对需要和同学一起完成的小制作或者课本剧时, 学生就可以积极而主动地寻求同学的帮忙, 一起将作业完成。这个过程中, 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且也有针对性地完成了作业, 掌握了教师所教授的课本知识。

(三) 学科整合, 开放性做作业

在新课程改革中, 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学科整合的思想。因此, 我将单一的语文作业变为更为开放性的多学科整合起来的作业。在优化语文作业的过程中, 我尝试着将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知识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比如, 在学习了《四季》后, 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 动手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在教师讲评作业的环节中, 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画内容, 并告诉其他学生这样画的原因。这样, 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 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也不自觉地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融合了进去, 从而可以更为生动地理解这篇课文。又如, 当学生学了《琥珀》这样的科普文章后, 可以让学生深入自然, 从中选取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 并查阅资料, 将这种探究性的知识撰写成科普小文章, 并介绍给其他学生。

这样将学生的家庭作业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运用其他学科所掌握的知识, 将所学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 最终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了巩固以及深化, 最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从而发展了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第2篇

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陈碧华

(四川省资阳雁江区第七小学校)

语文课外作业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补充、延伸、巩固和消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让课外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自主性发展的活动过程。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一、课外作业要注重层次性

印度著名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设计梯度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教学S版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设计如下分层作业:(1)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2)爱积累的你,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摘录在“语文知识”手册上;(3)爱旅游的你,在网上查一查我国桂林山水的其他美景,讲给同学们听;(4)爱画画的你,画一画漓江的水;(5)爱习作的你,仿照本文的某一段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点。(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第一道题;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第二、三、四、五道题;学有余力的再完成第六道题)。采取分层次作业,分档处理,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细”“吃得精”,让每个学生着重发展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悦。

二、课外作业要具有趣味性

有了兴趣,再难的作业学生都愿意去尝试,教师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外作业,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享受到寻觅真知和发展智能的成功乐趣。

作业内容达到兴趣化。据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等内容的作业,还可选择课外的内容,除教师设计的`作业外,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作业。例如,在教学《塞下曲》时,学生为大漠将士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自发地发挥各自的想象,小组合作,将课文中的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再按故事的情节画成连环画。因为全诗只有20字,借助想象把诗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诗改写成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有的学生还给故事赋予了现代文明的成分,让静态的文字变成了优美生动的图画,让古人的精神长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又学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学习方法与知识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且培养了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课外作业要讲究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

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各种资料。我时常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方面设计一些相关的收集性作业、想象性作业、观察性作业、思考性作业等类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语文知识积累手册”,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翻阅图书、上网、调查访问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积累的资料以记录、剪贴、照片、绘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积累手册”上。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积累,形成了习惯,终生受益。如,教学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后,鼓励学生搜集实践,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上网、查找资料、咨询等)去了解草原风光,去了解真实的羊群与塞外民风,认识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化为自觉保护生态平衡的动力。

设计有趣的语文课外作业,有机地把语文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历了过程。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使其情、智、知、能得到了同步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纯。语文创新作业设计浅[J].语文教学与研究,(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6.

[3]冼柳。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种形式[J].教育科研论坛,(1)。

[4]付宜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与策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09.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初探 第3篇

关键词:设计;语文;课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66-01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传统的作业设计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过多,忽视了作业质量的优劣,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作业,偏重书本,不但脱离了生活和学生实际,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作业设计应体现其有效性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更需要有效地设计作业。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作业设计应能达到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其灵活性

传统教学将作业视为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的工具,偏重于重复训练。而我认为,作业应当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1、设计自主性作业

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可以这样做:一是教师考虑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二是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2、设计生活化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可以这样做:一是结合家庭生活,给家长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同学相互交流或练习上网发电子信件。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验,不仅了解到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精彩。二是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快到国庆节了,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小国旗,搜集诗、办小报等,这样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就会乐于学,也能学得生动活泼。

3、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要讲究形式多样、丰富,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如:在学习《唱脸谱》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文本资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脸谱面具,感受祖国文化的韵味。还比如: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学了《生命与水》一课,我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学会科学饮用水。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其针对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存在极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此外,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也是存在的,针对这些情况,在布置作业时,就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作业超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的作业。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各种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满足了他们不同的求知欲望。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会慢慢地提高。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其简洁性

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认为做得越多,记得越牢,能力也越高,这是教师布置作业时的误区。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抄写、默写、字词解释等作业中求变化、求新、求趣,将学生从单一的写、机械的抄中解放出来,设计一些寓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之中的开放性、实效性作业。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上已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有效的语文作业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长期以来, 语文课外作业形式单一枯燥, 学生感到厌倦;作业设计以客观为主, 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于强调知识的掌握, 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因此, 我们从作业形式、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 形式上注重丰富多样, 内容上体现生活化、个性化和实践化的设计, 让学生变“苦做”为“乐做”, 变“厌学”为“乐学”。

一、注重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多数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中少不了词语的抄写, 学生只能机械地完成, 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又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春》一课时, 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 爱郊游的你, 去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

(2) 爱诵读的你, 朗诵描绘春天的文章给父母听。

(3) 爱绘画的你, 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万物复苏的季节。

(4) 爱文学的你, 摘录历代文人描写春天的诗词。

(5) 爱习作的你, 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春色。

这样的作业, 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成功的机会,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语文作业的层次性

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 如果布置同一程度的作业, 那么优等学生可能觉得过于简单, 后进生可能力不从心。要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作业设计目标就要定在每个学生通过努力才得以完成的“最近发展区”, 这样既富有挑战性, 又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我爱绿叶》后布置的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三个佳句。

2.照AABC和AABB的样子, 各摘五个词。

3.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1) 学习课文的头尾, 按《我爱××》写一个开头和结尾。

(2) 以《我爱×××》为题, 仿照课文写法, 写一写生活中其他造福人类的事物。

(3) 以《绿叶的自述》为题改写课文。

三、注重语文作业的实践性

“生活即教育”, 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1.看一看

近年来, 学校周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村口办了很多工厂, 我就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进到工厂参观体验。学生亲眼目睹了工厂里的先进设备和工人的熟练操作, 无不为之惊讶。他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 明白了只有努力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 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 报效祖国。

2.说一说

为了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 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看新闻, 看报纸, 说新闻, 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 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收集、交流的过程中, 积累了语言交流经验, 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画一画

在教学了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后, 布置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我在教了《开国大典》第一部分后, 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把你看到的天安门会场用图画表现出来。画好图后, 让学生看着图片讲述天安门的场面,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设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4.做一做

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并在活动后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像“三八”妇女节, 我引导学生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很多学生都积极帮妈妈干家务活, 这项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 而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家长的辛苦, 此项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教师节, 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制作小卡片, 或画一幅画, 写上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献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重阳节, 动员学生为村里的老人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

四、注重语文作业的合作性

一直以来, 我们都强调要独立完成作业, 当今社会, 与他人合作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能力,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遵循互助合作的原则, 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和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完成。如制作手抄报、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课文等, 都可以由学生、家长、老师等共同完成。例如, 教完课文《三顾茅庐》, 让学生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可以编出原文不曾有的而又合理的情节和对话。学生编得很精彩, 把刘备和张飞的语言和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合作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合作, 学会了交流, 培养了表演能力、合作能力。

五、注重语文作业的开放性

传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由老师设计的, 学生知识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 我们可以把布置作业权力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课外作业设计上张扬个性。我曾经在教完了一个单元的课文后, 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有几个学生自编了单元测验卷, 后来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一张像模像样的测试卷。其实, 学生在编测验卷的同时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 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者若有心, 学者必得益”。语文作业设计得是否有效, 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作业设计应该围绕语文学科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 只有设计科学、合理的语文作业,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才能让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第5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正日益突出。作为农村老师如何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课外作业就显示得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

长期以来,语文课外作业量大,随意性大,且单调乏味。作业内容仅局限于课本,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形式只注重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人的主观作用。课外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课外作业的革新迫在眉睫!

本课题的研究,将探索出作业有效性和合理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促进语文课外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确保作业的效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让鸽是、有效的课外作业,不但能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今后能完成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提供智力支持和品质保证。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就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作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等。

从国内看,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课外作业设计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实施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题研究以我校的三到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阶段对语文课外作业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态度以及后续效应。

2、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研究教材,让语文课外作业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效能性,使学生“听、说、读、写、创”的能力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充分发挥。

3、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制定出设计合理、有效的语文课外作业的方法和策略,确保语文课外作业训练富有实效。

四、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调查了解有关于学生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0月)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业设计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职务姓名分工安排

课题组长:刘红英负责课题的组织与策划

课题组副组长:李红霞负责本课题的实施与开题工作,撰写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

成员: 张慧 张冬梅 周贵平负责本课题的材料调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材料

成员: 黄桂颖 许成锋负责本课题的材料分析研究,与本组其他成员合作拟定相关 论文

六、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实验研究法;在语文作业设计中,不断进行新的作业设计形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又能减轻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策略。

3、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不断修改,最终形成成果。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三--六年级的每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

七、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

1、实验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92-01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上已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有效的语文作业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长期以来,语文课外作业形式单一枯燥,学生感到厌倦;作业设计以客观为主,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于强调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因此,我们从作业形式、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形式上注重丰富多样,内容上体现生活化、个性化和实践化的设计,让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

一、注重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中少不了词语的抄写,学生只能机械地完成,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春》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爱郊游的你,去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

2、爱诵读的你,朗诵描绘春天的文章给父母听。

3、爱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万物复苏的季节。

4、爱文学的你,摘录历代文人描写春天的诗词。

5、爱习作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春色。

这样的作业,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语文作业的层次性

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如果布置同一程度的作业,那么优等学生可能觉得过于简单,后进生可能力不从心。要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业设计目标就要定在每个学生通过努力才得以完成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富有挑战性,又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我爱绿叶》后布置的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三个佳句。

2、照AABC和AABB的样子,各摘五个词。

3、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1)学习课文的头尾,按《我爱××》写一个开头和结尾。

(2)以《我爱×××》为题,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生活中其他造福人类的事物。

(3)以《绿叶的自述》为题改写课文。

三、注重语文作业的实践性

“生活即教育”,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1、看一看

近年来,学校周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村口办了很多工厂,我就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到工厂参观体验。学生亲眼目睹了工厂里的先进设备和工人的熟练操作,无不为之惊讶。他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明白了只有努力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2、说一说

为了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看新闻,看报纸,说新闻,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收集、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交流经验,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画一画

在教学了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后,布置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我在教了《开国大典》第一部分后,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把你看到的天安门会场用图画表现出来。画好图后,让学生看着图片讲述天安门的场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设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4、做一做

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后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像“三八”妇女节,我引导学生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很多学生都积极帮妈妈干家务活,这项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而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家长的辛苦,此项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教师节,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制作小卡片,或画一幅画,写上最想对老师说的话,献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重阳节,动员学生为村里的老人过一个愉快的节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

四、注重语文作业的合作性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要独立完成作业,当今社会,与他人合作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能力,我们在布置作业时遵循互助合作的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和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完成。如制作手抄报、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课文等,都可以由学生、家长、老师等共同完成。例如,教完课文《三顾茅庐》,让学生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可以编出原文不曾有的而又合理的情节和对话。学生编得很精彩,把刘备和张飞的语言和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培养了表演能力、合作能力。

五、注重语文作业的开放性

传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由老师设计的,学生知识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我们可以把布置作业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作业设计上张扬个性。我曾经在教完了一个单元的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有几个学生自编了单元测验卷,后来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一张像模像样的测试卷。其实,学生在编测验卷的同时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

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策略浅析 第7篇

一、数量要减少

作业中“抄、背、练”“老三套”是为了“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 我们不可否认学生需要基础, 这“老三套”也是需要的, 但绝不是唯一的。简单的量的积累未必就有质的飞跃, 比如说作业中最常见的抄写生词, 我们老师可以规定每个抄写五遍, 也可以规定每个抄写二遍, 甚至一遍。有些老师担心抄少了学生记不住, 其实不然, 我们可以将量作一个弹性规定:“你认为你抄几遍可以记住, 你就抄几遍。”也许学生为了贪图省事就抄一遍, 但我绝对相信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会认真地抄这一遍 (学生会想:你们瞧, 我只抄一遍就记住了。) 每个人的世界是多元的、复杂的, 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如果我们尊重学生个性的认识, 再去引导其认识到自己, 合理调整, 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二、专题性作业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其工具性的学科特性为其提供了诸多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机会, 如社会、科学、数学、英语等等, 语文知识在与它们的具体联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质, 为学生创设许多专题性作业, 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活动中一点点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到了“雷锋月”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好人好事的组织与行动, 并做记录;到了植树节, 我们就组织学生投入到植树的具体行动中, 并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写出相应的文章。我还时常在班级搞专题活动:讲讲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 写观察日记;办手抄报等等。笔者以为,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联系这些具体的教学活动, 使之变成语文教学的课外作业, 不但在形式上使得语文教学的课外作业丰富多彩起来,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当中不自觉地提升了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同时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当前的许多作业的形式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使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 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 使学生失去兴趣。部分学生“望业生畏”, 甚至有“作业恐惧症”, 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 就应该多动脑筋, 让我们的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作业当中领悟文本内涵, 增加学生知识, 提升学生内涵。譬如, 在学习了《将相和》一文之后,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次有关成语典故的课堂活动, 抑或可以举行一个“燕赵成语典故”短剧排演活动等等;在学了《晏子使楚》一课后, 学生对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敬佩,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去翻翻《晏子春秋》这本书;在学习了《颐和园》一课后, 发给学生颐和园空白方位图, 请学生独立填写各方位的地点名称。通过画一画、写一写, 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总之, 教师要根据需要, 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 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四、思维训练型作业

1. 编小故事。

在学习有关《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相关文章之后, 教师积极结合文本内容, 组织学生把相关内容排演成课本剧的形式, 这些课外作业的伸缩性极强,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语文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续写结尾。

在学过了《穷人》这篇课文之后, 对于他们今后生活的走向如何, 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各抒意见, 争论不休, 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这种具体情况让学生把自己所想象的情况用笔写下来,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兴趣, 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两鸟。

3. 写读后感。

在学习了有关亲情、母爱、手足情、友谊情等相关文本之后, 我们完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训练, 以反馈学生对于文本主旨的理解程度, 同时教授学生联系现实, 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与品质提升。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点滴体会 第8篇

一、“作业超市”———选择型

1. 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

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的不同, 设计让学生一展所长的作业, 并以“超市”形式展现, 学生可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 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如:在学习了《烟台的海》之后, “作业超市”里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

脚踏实地区: (必做)

朗读秀:把课文读给家长或朋友听一听, 请他给你打个分。

书法秀:文中有不少好词佳句, 把你喜欢的抄下来, 比比谁写得好。

天马行空区: (选做)

绘画秀:多美的海呀!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DV秀:我们身边的美景也不少, 快用你的DV把它拍摄下来吧!

作文秀:你一定到过不少风景区吧。能仿照课文, 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

“天马行空区”属于特色专区, 它促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个性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 存在差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就有必要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 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一般我们可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

(1) 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 如:生字、词语、背诵等巩固练习, 主要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2) 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 主要适合于中等生。

(3) 创新练习:题型灵活多样, 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 一般适合于优秀生。

如:学了《村居》后, 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必做) A层次:背诵、默写《村居》。

(选做) B层次:《村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拓展) C层次: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对比,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首, 并写出你的感受。

二、“合资经营”———合作型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充分肯定了有效的合作学习及学生的潜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有限的, 教师还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外环境。因此, 课外作业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个人, 同时也提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

如:在学习了《西湖》一课后, 为了使文中生动的词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

尊敬的家长:

您想去西湖旅游吗?如果想了解有关西湖的信息, 您可以向您的孩子咨询, 然后请您在这封信上作一下回复, 谢谢!

回复:

这项作业以书信的形式由学生代交给家长, 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合作来完成, 借此锻炼孩子的复述能力, 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为了能说服家长去西湖游览, 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 尽可能地将课文复述得生动具体。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 第9篇

一、课外作业布置的现状

重知识训练,轻能力培养。不少教师认为题目做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会布置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例如,抄写生字,抄写课文等。而对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学习课外更广阔的知识的作业,却很少有人布置。

重动笔训练,轻动手操作。现在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几乎都是动笔完成的作业,也即要抄要写的作业,很少是让学生回去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作业。这也是造成中国学生考试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

重作业结果,轻练习过程。此项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真实性,也即抄别人的作业(或直接叫同学帮写),因为课外作业完成过程教师基本上监管不到,所以抄袭作业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

二、对策

(一)多读书,打好语文功底。

让学生课外时间博览群书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通过多读,既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又可以受到书中优美的文学语言的熏陶,逐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读书思考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在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一些名篇佳作。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这一主题单元时,我在课堂中就向学生推荐《鲁迅读书的故事》《鲁迅坟场踢“鬼”》《悼念鲁迅先生》等文章,并把它们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去阅读(如果找不到相关的书籍,可上网搜查,下文提到)。同时布置各小组组长要跟进记录,教师抽查(主要让学生讲一讲故事梗概)。这样,学生书读多了,语文综合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升。

(二)多动口,增强表达能力。

现在的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个是学会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我除了在课堂上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外,还重视让他们在课外进行训练。如在教学四年级《巨人的花园》、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后,我都会让学生回去把这个故事或相关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同时也把它当作一次课外作业)。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去完成,我还专门设计有一张表格,即把一期要让学生回去复述的课文都打印在一张表上,每完成一次这样的作业,家长就在后面签名,教师第二天检查。可心说,学生通过多动口,练就了在别人面前敢于表达的胆量,也给他们的学习增强了信心。

(三)多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现在的教材编排比较注意学生的练笔。我主张要很好的珍惜这个练笔的机会,因为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毕竟一个学期学生的正式作文才八次左右,我们要把每一次“小练笔”当作“小作文”。“小练笔”在课堂上一般都无法完成,我一般就把它作为课外作业来布置。如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后面的“小练笔”是这样的: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看,可谓想象丰富,笑料连篇。如果每一次“小练笔”的机会都能充分利用好,学生的习作水平肯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多动手,改变高分低能

教材在编排时加入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参与,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综合能力。如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有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一是“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据我调查了解,大部分教师是不组织学生开展这些活动的。我则要求学生全部参与,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好一个表格,要连续对所选对象观察一个星期,每天根据表格项目填上相应的观察所得,最后写下自己的发现。从学生最后上交的表格来看,他们观察得很认真,对这次课外作业很感兴趣,有很多新发现。当然,我有时还会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安排一些让学生动手参与的课外作业,力求让学生丢掉“书呆子”的帽子。

(五)适当上网,与时代发展同步。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及对策 第10篇

(一) 作业布置任务量比较大

在我国教育的大背景下,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教师往往就把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作为提高成绩的根本和主要部分。一般来说, 教师在每堂课结束时, 会给学生布置较大量的作业, 让学生在课下完成,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压力。

现在, 很多学生和家长通常会抱怨作业多, 无法完成。究其原因, 可能也有教师自身的方面, 有些教师担心自己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效果, 就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作业进行巩固。尽管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了解, 但是会让学生在一种强迫的状态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 长此以往, 会给学生带来比较消极的影响, 到头来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 课外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能够熟记生字和词语, 这就使得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就是抄写, 包括句子、课文和词语。这样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 抄写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 甚至产生疲劳。并且这种比较老式的课外作业形式, 还使学生本来就僵硬的思维变得更加无可救药, 因而我们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尤其严重的问题在于, 学生如果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抄写练习的话, 他们通常只能掌握比较简单的知识, 同时这样还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 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三) 课外作业布置太随意, 不能突出学生的个性

一般来说, 小学语文课程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比较多, 很多教师通常就会在课程结束后比较慌忙地给全班学生布置作业,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样的作业效果不是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不同, 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 如果整齐划一的话,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而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来说, 也更加吃力。因而,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 应该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性特征等多个方面考虑, 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内容, 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

(四) 课外作业形同虚设, 忽视质量

在小学阶段, 需要掌握的语文课本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少, 即使出现有深度的知识, 也不能全部掌握。很多时候, 我们看到, 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 只是随意地进行批改, 根本不重视作业的质量, 也可能是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 使教师无暇顾及学生更多的方面, 但这样就造成了课后作业的形同虚设, 从而失去应有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

在小学阶段,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主要就是认识字词和句子, 由于在每节课中, 可能出现的新知识和内容并不多,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和了解,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新知识的强弱。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的作业分量, 还能使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 自己去发现问题, 如果有感兴趣的知识就会主动学习, 而不是被动地为了做作业而完成布置的任务。

(二) 丰富学生课外作业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大多数都是比较统一的, 由于形式比较单一,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果能将作业形式进行丰富,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

比如, 语文课文的朗读, 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课下的预习成果制作成为录音的形式, 在课上时, 和班上的同学进行评比,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作业的质量也会得到改善。同时,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这样操作表演的作业也可以作为学生课下的主要部分, 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教学语言, 增长语文知识和能力。

(三)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 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关键。如果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 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因而,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 应该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进行, 留意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于已经掌握好的学生, 就不用给他们再增加作业的负担, 余下来的时间, 他们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 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就要给他们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布置形式和内容不同的作业。

比如, 程度好的学生可以不用多遍抄写字词, 而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可增加字词的抄写次数。总之, 在这样的安排下, 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质量也会重视, 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个性化提高。

(四) 拓展延伸, 使语文课外作业更加深入生活和实际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作业的布置通常都是停留在课本上的词句上, 而与社会和实践性的方面很少,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因而, 对于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 应该充分挖掘作业的本质和内涵, 培养的素质修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近自然、亲近社会, 体验更多社会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 不仅包括课上的学习、小组间的讨论, 还包括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在整个环节完成后才能相对完整。可以说,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部分, 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重视起来。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才能真正使课外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使学生爱上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摘要:课外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能起到巩固和加深印象的作用, 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措施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我国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存在着很多问题, 使得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为了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 首先指出现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希望能给教师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进而改进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作业,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向红.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 .

[2]杨凤娟.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 2012 (8) .

[3]赵彩文.浅谈小学课外作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2) .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布置策略初探 第11篇

一、立足文本,凸显多元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不同特点,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作业,在巩固知识、拓展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1.操作性作业。设计操作型作业旨在促进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如教学《詹天佑》、《长城》等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实验、制作、绘画等操作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2.欣赏性作业。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描述的是国内外的风景名胜与特色建筑,教学时可以从积淀知识、丰富底蕴的角度出发,设计欣赏性的作业引领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如教学《桂林山水》、《颐和园》、《赵州桥》等课文,可以先布置学生去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和音像等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欣赏,在拓展学生的文化底蕴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与启迪。

3.拓展性作业。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设计拓展性作业,引导学生巩固、运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形成技能。如教学《家乡的桥》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收集文中提到的各种各样的桥梁资料,在教学中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学生对桥的感知和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收集国内外著名桥梁的资料,加以比较;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描写各种各样桥梁的文章,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带着对家乡桥的眷念之情,对家乡的桥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动笔写一写家乡的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创编性作业。学生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教师引领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情节展开想象,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或者转换叙述方式,进行改写;或者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小品、相声等加以表演,都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送打糕》为题,进行扩写训练;教学《穷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拉开帐子后》为题,进行续写训练;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创编,既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联系生活,注重体验

“生活即教育。”有学者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作业去引领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品质,提升语文素养。

1.关注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建立家校双向交流的管理模式,能让家长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进行家访检查,可以促进家庭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布置我教父母学普通话、家庭日记我来记、我给爸妈讲故事、我家的喜事、我家的联欢会等作业,让学生在关注家庭生活、增进与父母的情感的同时训练说话与习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校园生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积极参与校园的各种读书活动。一是开展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或设立班级图书角来拓宽学生的阅读天地;二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来锻炼学生的口才;三是创办班级手抄报,让学生自主设计版面,自主采写稿件,培养学生的能力;四是创办文学社,组织写作爱好者,强化写作培训,提高写作素质。

3.关注社会生活。通过设计关注社会生活的作业来让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寒假期间让学生摘抄、收集春联,加以品读、赏析;如节假日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还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寻找标语、广告、宣传栏等里面的错别字;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车站码头、广场,宣传交通法、环保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政策等,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受到教育。

4.关注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把作业设计与传统节日、民族习俗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唱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又如利用“重阳节”让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教育。

三、尊重差异,体现自主

学生的生活环境、智力水平、思想个性、学习习惯是不同的,其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层次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彰显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

1.层次性作业。针对学生实际,开设“作业超市”,提供“作业自助餐”,设计一些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完成。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可以设计这样一些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1)说说这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在课外收集有关玻璃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2)为这些新型玻璃设计广告词;(3)当设计师,设计一到两种新型玻璃,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文;(4)为电扇、电冰箱、空调等电器设计更新产品,并用图片加文字叙述的形式写一份说明书。这样的作业既有宽松自由的特点,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从而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2.自主性作业。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知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设计乐于完成的作业。如教学《燕子》一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作业让学生自主挑选。(1)配乐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燕子的图文资料;(3)画出燕子的肖像图、赴春图、闹春图和颂春图;(4)唱一唱《春之声》、《小燕子》等歌曲;(5)读郑振铎的《海燕》等文章;(6)写一首小诗来赞美春光中的燕子;(7)去郊外赏春后写一篇颂春的作文。这样的作业既给学生留下了扬长避短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能促使学生各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个性化作业。教师可以大胆地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自觉完成富有鲜明个性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特长才艺,充分张扬个性的舞台。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才艺的作品。结果,有的学生在作业本上用硬笔书法认真地书写了这首诗;有的学生画了一幅送别图,并在画上题写了这首诗;有的学生摘录了李白、孟浩然的其他诗作和相关资料;有的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了一个动人的送别故事;有的学生交了一盘磁带,录下了他的配乐朗读……个性化作业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参与,学生积极性高,善于思考,勇于尝试,而且效果之好,出人意料。

优化语文作业可以拓宽训练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会生活、会做人,让语文教学的天地更广阔,内涵更丰富,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新课改中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第12篇

生活性。“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提出的“社会即学校”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应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如学完《松鼠的尾巴》后,让学生观察其他动物的尾巴,阅读相关的课外书,向大家介绍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拓展性。语文课外作业不仅具有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加强课堂教学反馈的效果,而且设计得当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其能力发展。例如,学习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长城与运河》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去图书馆、新华图书城查阅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同时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过后安排他们交流。

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学应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如语文活动引导学生模拟一个图书交易市场:先做市场调查和分析,再准备要交易的图书并认真阅读书中的内容,便于交易时向别人推荐,做宣传。交易中让学生做到讲究诚信、热情、合理讨价还价,最后写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报告。在该系列活动中,语文课程实现了和数学、艺术、思品、科学课程的融合,并且在整合中充分发挥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使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的统一。

趣味性。趣味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拓宽学习空间。如教学了《英英学古诗》,就让学生模仿英英和家人一起诵读(表演)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类型

基础知识类。这是一个大概念。如抄生字、默写、组词、造句等,它可以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认真书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认真设计基础类作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游戏类作业。这其实是一种形式。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例如转转盘识字,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让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转盘识生字,比赛谁识字多,或以扑克牌的形式识字词等。

实践类作业。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或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看图作文“救救我”,可先布置学生回家调查身边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增强学生对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再动笔习作。

探究类作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探究类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了《少年王勃》,让学生去查滕王阁序的全文,有的学生上图书馆找,有的上图书城找,有的上网查询。他们不但查到了全文,还了解到初唐“四杰”,有的甚至还知道诗仙、诗圣、诗鬼所指何人等。

上一篇:端正学风下一篇:幼儿扁平足的矫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