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2024-06-20

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精选12篇)

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第1篇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

学前音乐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韵律、欣赏以及歌唱等活动,不论是哪一种形式,都可以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比如,教师在组织开展歌唱活动时,可以将其与舞蹈、律动、节奏以及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也可以创设逼真的情境,将主体旋律演奏与演唱、想象与绘画、戏剧表演以及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同时,可以在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

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教学形式,综合使用欣赏、舞蹈、器乐以及歌唱等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区分音乐本质,感知好音乐,学会分辨声音的音色、强弱、长短以及高低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音乐的深沉内涵,感悟音乐人所要传达的感情和情绪,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创造美、表现美、鉴赏美并感受美。

二、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幼儿的学习潜力

在学龄前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培养起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能从整体上提升幼儿素质,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或者演唱优美的音乐,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提高其观察力,引领他们在美的世界自由遨游。此外,音乐教育是大多数儿童都能接受的学习方式,所以学前音乐教育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为今后的系统学习夯实了基础。

(二)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尚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阶段,对音乐的审美感知也处于初级阶段,他们能从声音中获得直观的感受,学前音乐教育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获得更多的美感。同时,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教师在学前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选取优美、雄壮以及欢快的歌曲,逐步培养起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三)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创造能力是其中的关键一项。在学前阶段开展音乐教育,能进一步培养其创造力。对幼儿来说,音乐创造力是其接受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目的。音乐创造不同于一般的创造过程,它是一个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例如,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能全方位、多层次的看问题;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自信心强,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等。音乐教育之所以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音乐教育具有非具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从幼儿接受心理出发,跳跃思维是幼儿音乐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直线思维和跳跃思维是相互结合的两个方面。他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多凭主观感受,理性轨迹不符合他们的思维特征,所以他们总是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而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有着强烈的跳跃性思维,要培养起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就要在音乐教育中创作、表演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创作是其主要内容。幼儿在演奏和唱歌过程中,要加入自己对歌曲的领悟和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幼儿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四)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

学龄前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他们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而摆动身躯或者变换表情,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这其实是他们自由天性的流露,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放松自己的关节。学前音乐教育提倡人人参与,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的情感、理解、想象、记忆、注意以及感知等都会表现为外在表情或动作,长此以往,幼儿的心里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他们会越来越活泼、开朗,从而不断激发和强化幼儿的表现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提高学前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的比重是时代所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关注幼儿学前音乐教育,他们开始关注音乐教育对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正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学前音乐教育主要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并且要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表现能力、审美能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帮助幼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意志、行为、情感以及情绪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出学前音乐教育的突出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又称为家长和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他们认为在幼儿教育中必须着重音乐教育。对学龄儿童进行音乐教育,能陶冶学生性情,培养他们美的感知能力。学前音乐教育的开展能进一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力。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第2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实施艺术教育这一主要途径的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优势作用,它能通过艺术形象直接影响着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当前幼儿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包括了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和打击乐以及音乐欣赏等课件。这些都是美育的内容,也是美育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音乐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同时,在音乐的感染下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小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点,使每个幼儿都感到“心情愉快,情绪安定”,真正获得美的体验,进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1 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是潺潺的流水,音乐是美丽的诗篇,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触动人的情感;美好的音乐作品能够使人振奋,也能让人感动。一首流传60年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春节年欢晚会,当四世同堂演唱的这首经典抒情儿童歌曲轻轻响起,竟引发全场合唱,它表达了几代人对和谐生活及优美景色的向往和憧憬;又如我国高慷激昂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听后能使人全身血液沸腾,产生奋进的激情,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反之,低调、沉闷的音乐只能使人低沉、萎靡不振,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幼儿时期正是幼儿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阶段。随着幼儿社的交往不断扩大,情感体验会越来越丰富。通过音乐教育就能大大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使其懂得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丑恶行径的憎恨,产生同情心和自豪感。如幼儿学习《小海军》时,他们能够自豪地举臂当炮筒,雄赳赳地踏着步。当唱到“打得他呀海底沉”,他们便会横眉立目,一边用手指地一边使劲跺脚,以示心中的愤恨和打败敌人的决心。由此可见,通过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 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听觉、记忆的发展

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得到,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会欣赏音乐,鉴别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幼儿听觉能力得到加强与提高。当然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靠听觉学习,而且更要靠记忆来巩固。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学会唱歌、跳舞,才能使幼儿的记忆力得到不断发展。同时,幼儿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也会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3 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的发展

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正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悠扬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鱼游水,鸭子嬉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自我在大海或天空中翱游、飞翔。幼儿在想象音乐、创造音乐的同时,为了表达内心世界,他就要积极地运用语言来展现,把自己的想法体验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加强丁语言能力的发展。

4 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中的音乐教育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参与下进行的,这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表现的可能,但现实教学中并不是每个幼儿都乐于参加,他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别差异即个性的不统一性。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陶冶其情操,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将来良好个性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如领唱、领奏、当小指挥、小鼓手,使那些胆怯、自卑的幼儿在音乐舞台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自信、坚强,敢于表现自我,形成自尊、自立的性格。同时在共同的活动中,为了完成任务使幼儿之间达成了共识,增强了团体合作意识,形成了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处事的应变能力。

第六,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时期身体发展正是由大肌肉活动逐步到小肌肉的细腻活动发展过程,幼儿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放松地、自由地运用大肌肉,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他们在打击过程中满足了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在悦耳和谐的声音和节奏中享受着乐器带来的快乐,这使他们感到身心轻松愉快,消除了身体疲劳与紧张感。

当然音乐教育的影响不止是以上这些。它还可以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注意力的提高,促进幼儿学会自我控制以及满足幼儿的成就感。

认识了音乐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真地选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小乐队,搭建小舞台,举办小型音乐会以及排演音乐剧、小话剧以及歌舞剧等等,尽量给每个孩子提供自我表现得的舞台,让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培养美好情操,逐步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有教养的新时代主人。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发挥幼儿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要“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千万不可整齐划一。(3)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的指导。

总之,幼儿时期的音乐教育并不是把每个幼儿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让幼儿全方位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将来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过去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让音乐教育成为幼儿比较喜欢的启蒙教育,这样,我们才可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幼儿健康发展中的艺术熏陶作用。

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第3篇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正表明: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针对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我提出几点有效实施音乐教育的建议。

1.结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来实施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在歌曲的内容、难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适合学前期各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要是他们所能接受的,所能理解的,其内容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

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时,必须考虑到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程度,从中挖掘有助于幼儿艺术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因素,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是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生理基础。陈鹤琴先生说:“听觉乃知识之门”。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的窗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3.音乐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节奏是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的基础,它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感觉。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同时在节奏培养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幼儿的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幼儿节奏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多种音乐活动形式,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特别是要引导幼儿用合拍的形式来感受节奏。例如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先让幼儿通过语言来掌握基本的节奏,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强化记忆,然后用拍手、拍腿、跺脚等多种感官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节奏训练,再有层次地把歌谱和歌词合起来教唱,在幼儿基本记住歌词学会歌曲后,让他们手拿打击乐器自己伴奏演唱,要求他们逐步地做到与歌曲节奏合拍敲击。这样不仅训练了幼儿的节奏感,而且为幼儿充分地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幼儿的记忆、想象能力的发展。

4.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创造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环境,同时利用幼儿好奇、好玩的心理特点,把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趣味化。教师还要注意多提供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识记,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事实证明:如果识记的任务与有兴趣的活动及活动的动机相联系时,识记的积极性和识记的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

5.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是一种融生活节奏、生活情趣于一体的娱乐活动。有目的运用音乐游戏进行音乐训练是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证明:“在游戏中不仅能发展注意的紧张性和集中性,而且能发展他的稳定性”。例如:幼儿参与到角色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自由地创编出各种小老鼠和小花猫的动作、表情。这样音乐游戏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同时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音乐课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幼儿,教唱新歌时,有经验的老师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动作表演以感染幼儿,启发他们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外出学习时,有位老师在上小班音乐活动《智救小动物》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她出示了大灰狼和笼子的背景,将故事制成生动的动画课件,给幼儿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游戏氛围,老师唱歌是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有趣的师幼互动,并讲述救小动物的情景,幼儿一下子就被这个有趣的情景给吸引住了,纷纷边做动作边哼唱起来,且教师不断的配合故事情景对歌曲的演唱做出要求,幼儿觉得唱的越好就越快救出小猪。因此自发的吧歌曲配合动作演绎的非常生动活泼。小班幼儿真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时期,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感受作品,但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存在一定困难。教师通过情景式的问题“我们也编一首歌唱小兔的歌曲,把小兔也救出来好吗”,帮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纷纷交流讨论了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对小兔的认知经验,用“红红的眼睛”这样以叠词为形容词的描述语言,把小兔的特征串编成歌词,这让幼儿在自主愉悦的游戏情景中,发展了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受能力、节奏运用能力等。

三、音乐教育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教唱歌曲时总要配合语言训练。幼儿在音乐课中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性语言,正确理解歌词的内容,必然会丰富幼儿的知识,增加他们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音乐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动力,而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幼儿思维中逻辑抽象成分的增长。

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第4篇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 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体系之一。其基本核心观念“元素性音乐教育”, 蕴涵了丰富的治疗转化潜能。系统的接受音乐训练被认为对儿童的各种身心障碍和学习困难等问题有着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奥尔夫音乐治疗就是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建立的, 是音乐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派别。奥尔夫音乐四个核心理念分别是原本性、整体性、体验式、过程取向。奥尔夫音乐治疗通过展开四种原理的音乐活动, 让幼儿参与其中, 从而使孩子们通过原本的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音乐当中去, 这样可以让孩子充分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奥尔夫教学内容主要是来自儿童最熟悉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在奥尔夫音乐治疗中, 十分注重教学过程,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尽可能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意愿去做, 让儿童自己去参与音乐活动, 去创造, 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幼儿成长具体产生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感知能力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阶段, 每个幼儿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发育的状态是不同的。感官反应过于敏感或者过于迟钝都是需要训练和治疗的。幼儿在接受奥尔夫音乐治疗时, 为其设计专业的训练计划。在设计的音乐搭配舞蹈的方案的训练过程中, 为幼儿提供听觉、触觉、视觉等多重感官经验, 通过音乐的体验来发展和整合他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作用。这样的训练刺激感官的发展与接收, 满足了感官的需求, 扩大了感知容量, 增强了感知信息, 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2.对幼儿认知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治疗活动在训练幼儿演唱、演奏的同时, 还加入了自由朗诵、念童谣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参与其中的孩子们提供更多听觉训练、节奏训练、语言训练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较好的控制节奏, 并且根据唱词的音调把握语音轻重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在语言动作都协调的同时, 也培养了孩子认知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对幼儿情绪、情感表达和注意力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治疗本身也是一种心理治疗, 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 有助于幼儿情绪的放松。系统的歌唱、乐器演奏和音乐游戏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识别或表达情感。

注意力问题在幼儿的成长时期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 对于一些注意力不集中, 精力容易分散的孩子而言, 奥尔夫音乐治疗有其十分积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治疗有趣的歌谣训练、乐器演奏可以很快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并且伴随听、唱、视、动等多种活动交替进行, 让幼儿的注意力得以长时间保持。由于注意力带动多种感官的参与, 也锻炼了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和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4.对幼儿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在幼儿成长时期, 社交障碍是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奥尔夫音乐治疗活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过程中会有歌曲演唱、韵律操、打击乐演奏的活动穿插进来。在轻松快乐、融洽自然的情景下活动, 不仅加强了孩子之间的彼此学习、模仿、互动、熟悉的机会, 还有助于加深孩子对家长、老师、同学的情感, 更增加了孩子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孩子处于积极良好的状态, 会更加注重自我在整体活动中的行为, 能有效提高孩子的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

音乐活动在幼儿成长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 孩子们在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感知、认知能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奥尔夫音乐治疗从儿童的本性出发, 以简单的、快乐的、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去体验学习甚至创造音乐,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增加互相的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并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以此改善自我的不良因素。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幼儿成长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的治疗和影响的对象可以是正常成长状态的幼儿还可以是一些患病的幼儿, 尤其是对幼儿的各种身心障碍和学习困难等问题有着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幼儿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音乐治疗是以音乐为媒介, 增进个体身体、心灵健康的治疗方式, 是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 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体系之一。其基本核心观念“元素性音乐教育”蕴涵了丰富的治疗转化潜能。系统的接受音乐训练被认为对幼儿的各种身心障碍和学习困难等问题有着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奥尔夫音乐治疗就是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建立的, 是音乐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派别。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治疗,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幸如, 黄创华.音乐治疗十四讲.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3]邓媛.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文献综述.青年文学家, 2009.

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第5篇

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幼儿在身体、智力、品德、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为培养新型的、符合未来需求的人才打好基础。音乐作为精神产品,它以乐音构成声音形象,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以节奏和旋律来展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并由此传递人的情感。

音乐是最自然、最原始、最容易与幼儿接近的表现形式,更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唱歌、打击乐等活动引导幼儿走进声音的全新世界,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往的音乐活动同其它的艺术活动一样,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教师以教幼儿学会几首歌曲为目标,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幼儿只是被动的去学习,学会节奏和歌词,只此而已,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单调和索然无味的学和教的过程,其活动本身已经使音乐的魅力变的模糊了,优美的歌声也失去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当今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树立为幼儿终身的发展进行教育的观念,社会需要人才,更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发挥教育的功能,音乐的特有作用和优势,可以使幼儿的能力得以显现出来。我国新颁布的《指南》中指出:一个看起来纯领域的活动,依靠“幼儿为本”的理念与教育能力,也能整体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音乐活动虽说被视为艺术领域中“专业性”很强的非综合性活动,有许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只有注重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音乐不可恩替代的功能。因而,我们的音乐活动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歌曲,还要让幼儿在学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去积极的参与活动,体现音乐对幼儿的吸引力,体现其多元化的特点。

每一个人,从他是一个婴儿开始往往就被音乐所吸引,他会因音乐而停止哭泣,也会因音乐而手舞足蹈,音乐可以放松人的紧张情绪,陶醉于意境之中。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发挥音乐的特殊作用,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音乐的作用尤为重要。未来的发展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引导幼儿从小开始具有一种创新意识,与别人不一样,它来自于幼儿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模式,会为教育活动而服务,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服务。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们考虑到,幼儿教育活动是最大限度的内化人的本质与本质力量,内化人类基本的优秀人性,达到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和谐,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幸福的奠基教育。它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为核心,依据创造原理和创造性发展规律,把造就创造性幼儿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创造性作为活动的核心,在注重启蒙性的同时,要为幼儿提供的知识重“广”不重“深”,在经验方面重视情感体验,强调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好奇心等。学前教育的活动内容,应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能激发创新灵感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创造性的。在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选择内容,必须要考虑幼儿的接受水平和能力,同时选择能让幼儿产生强烈兴趣的活动,为幼儿的未来实践与文化创造,做好人格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准备,活动内容对幼儿要落在“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有助于幼儿的潜能充分发展。

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唱和表演,还需要积极思维,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情感和思想。幼儿通过与音乐有关的学习和思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欣赏力,它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的个性气质,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心理上调节自己的状态,创造性的表达内心体验和感受。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来讲,音乐活动可以表现在游戏中,在这种愉快的状态下,幼儿的情感和内心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用音乐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音乐活动无处不在,一受歌曲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动行。升班了,上下楼成了首要问题,老师在教育幼儿有序活动的同时,音乐成为规范孩子们行为的无形语言。我们把《滑滑梯》这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改编成为《上楼梯》,由于歌曲已经被幼儿掌握,所以在创编歌词的时候,只改动了几个字,一首创新的新歌就这样诞生了,让老师提心吊胆的上下楼安全问题——通过歌声就把它化解了。再也用不着老师反复的说教,上下楼时孩子们唱着歌很自然的就注意了自己的行为。老歌新唱对于老师们来讲,它解决了反复的说教,对幼儿来讲,从老歌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和意义。这个活动也给了我创新的启示,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近几年关于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的一些实践经验反思总结,不表示所有的园所都会适用,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取舍,毕竟这只是关于用音乐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些方面,园立方上还有一些同行的园长老师们在用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工作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大家可以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种有意的尝试和探索。音乐活动与其它的幼儿园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音乐无处不在。丰收的秋天到来了,采摘活动是孩子们社会实践的良好时机,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一边亲自尝试自取果实的乐趣,一边唱着优美的歌声,欢声笑语和累累硕果把果园变得更加充满了情趣。活动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与采摘有关的话题成为了主题,而音乐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它的特殊作用。我们组织了授新歌的活动,以创编秋天为歌曲内容,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为主旋律,成了活动的焦点。在活动中,孩子们各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要用四三拍的节奏,因为秋天是美丽的;有的说,用四四拍的节奏,摘水果的时候心里很高兴;还有的说,可以把学过的歌改一下,把“苹果”改成“鸭梨”......我们借助了采摘活动,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随活动的主题去挖掘教育内容,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发挥了音乐的感染力,把幼儿的创造潜能提升了出来。音乐成为教育的最佳手段,也成为老师去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好帮手。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求教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欣赏古诗是语言活动的内容之一,结合秋天的季节特征,我们欣赏了唐朝诗人张继写的《山行》,并开展了意愿画的活动。在朗诵活动中,由于诗的句子较长,孩子们记得不是特别熟,我设计了一次唱诗的活动,请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唱一唱,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选择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唱的还津津有味,我选择的四三拍的却没有受到青睐。能熟练的唱出诗的内容,活动本身的目标已经达到,给我的内心震撼,却远远没有结束,孩子们的天性决定了欢快的活波的年龄特点,这一特点又决定了选择的内容,以成人的眼光似乎歌词与乐曲不搭调,可是孩子却没有丝毫的不舒服,唱的很开心,看来教育的随机性与适时性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理解和学习。正如《指南》中提到的那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有时并不按照成人的预想和计划来进行的。这就需要老师灵活的运用它去组织活动,更好地体现和倡导《刚要》和《指南》中的“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以灵活的形式为活动所服务。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分唱、领唱、齐唱、对唱等方法可使活动更加新颖和生动。在音乐活动“两只小鸟”中,我请幼儿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采用分唱的形式,巩固对歌词的记忆,再用对唱的形式,加入了游戏的形式,寓教育于音乐中,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多变的形式还使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他的眼神时时被你牵挂,与老师的互动也加深了,几个有名的淘气包,变成音乐的知音,争着来参加活动,连平时爱喊叫的孩子,声音都变得有吸引力了。就连平时不爱讲话胆小的浩浩,也加入到表演的行列,无拘无束展示自己的才能。音乐在改变着每一个孩子,也加深了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把全新的面孔展示在你面前,有时让你似乎不认识了。

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幼儿成长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0-02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真正意义,也就在于利用环境进行教育,即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因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一、环境创设的意义

众所周知,幼儿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依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直观事物,对其产生自己的理解,所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远远地大于装饰和美化,环境创设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是心灵的归宿感,亲切感,舒适感和喜悦感。因此我们应该尝试着通过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环境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并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了进行教育,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发挥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

首先,精心布置幼儿园中走廊,主题墙,班级区角等,要采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兴趣点出发,增加其教育意义。

其次,投放材料要从幼儿出发点着想,投放材料不能仅靠老师的判断,随意投放,应该有目的的投放材料,才能达到教育价值的最大限度,从而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再次,重视幼儿的参与性。在平常的环境创设当中,很多老师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辛苦忙碌,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给幼儿创设出不同的环境,其实这无意识的扼杀了孩子想象力。在平常的环境创设中,应该让幼儿参与进来,引导幼儿收集材料,并与幼儿一起进行制作,发挥幼儿想象力,幼儿配合教师一起完善环境的创设,整个过程放手大胆让幼儿制作,不要抹杀幼儿的积极性,多多鼓励他们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环境创设无形之中成为教育的载体。在我园“师幼互动共创环境”这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比如有的班级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送给妈妈的礼物;有的班级主题活动中把孩子的作品逐渐的陈列上墙;每个班级都有孩子能自由取放的作品袋,窗台上有孩子的手工作品,区角有老师为主题活动投放的各种材料等等。这样的环境创设才是我们所倡导的,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让环境真正为幼儿服务

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1.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不同的环境会带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搭配中,颜色过于暗淡、压抑,幼儿便会产生恐惧心理,情绪不稳定;色彩搭配很和谐,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能愉快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而幼儿也正是在这种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环境和宽松的氛围,允许他们个性的发展,支持他们个性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以后的个性发展起到引导和奠基作用。比如:小班区角娃娃家中可以选择粉色多一些,粉色给人温馨温暖的感觉,就像在家一样,在娃娃家中通过粉色的视觉效果无形之中可以降低孩子的恐惧心理,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孩子再这样放松自如的环境中可以得到个性的发展。

2.影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为幼儿准备所有材料,中规中矩的做好制作的样品,其实已经限定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教师应该去寻找怎样挖掘幼儿的潜力和想象力。所以,为了给予幼儿更好想象空间,我们为幼儿提供与主题相匹配的背景素材,给予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参与的空间。例如:在一幅画中,我们只为孩子画出了几朵白云,剩下的需要幼儿参与其中,发挥想象,大胆添加,激励幼儿可以剪、画、贴自由搭配,设计出幼儿认为最美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的小汽车”中,我们为孩子画出了一条宽宽的马路,使幼儿笔下的各种汽车在马路上驰骋, 在这个并不完整的背景中,幼儿亲身地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参与,在环境中的一切变得美丽了,孩子们对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期待,由期待萌生了主动参与的冲动。他们在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使他更自觉地关心周围事物,产生新的期待。

3.影响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时期不仅是想象力形成和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审美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审美观也需要逐渐培养形成。由于幼儿较年龄较小,具有明显的直观性,他们会直观地感知周围看到的事物。因此,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幼儿园环境会更加直观的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我们认为环境的所谓“美”并不仅限于园所外表与课程材料艺术形态或外观形象之美,而是引导幼儿在“美的环境”中去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和表达美,在“环境”与“氛围”的熏陶下使幼儿园里的每个成员都能懂美、会美、能美、创美。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就从环境开始积淀。美要给予幼儿、美来自于幼儿、美因为有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会主动去欣赏美、感受美,以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追寻着“眼中有美,心中有爱”的美好世界。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美化,更是熏陶、引领、支持和幼儿获取新知识经验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不断丰富和提升对环境作为教育资源及其价值的理解。利用良好的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个性的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进一步发挥环境创创造力的发展、设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使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快乐的情绪,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流行音乐对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影响 第7篇

1 流行音乐及其特点

“流行音乐”一词源于英文的“Popular Music”, 它形成的基础是黑人音乐, 其形式活泼、情感真挚, 是被广泛流传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作为与时俱进、具有多元化表现形式, 是对社会真实形态的写照和升华, 是人们精神寄托的表现, 是大众思想的直接反馈。

1.1 创作题材 (包括歌词) 贴近现实生活, 富有情趣化。

流行音乐是“大众的音乐”, 其表现手法和风格较为自由, 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极具娱乐性。

1.2 格式简练完整。流行音乐的结构短小精炼, 富于即兴性, 旋律易记易唱, 音域不宽, 十分注意通俗性。

1.3 演唱方式突出“自我感受”是和美声、民族唱法的典型区别。

流行音乐唱法除强调本色与自然外也有其独特的声音技巧, 如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以及一些个性声音在歌唱中的使用 (嘶裂声、哑声、喊唱声、气声) 等等, 使情感表达更加透彻。

1.4 演出方式强调群众性, 强化交流, 这是众多青年人为之倾倒的缘故。

流行音乐大型演出较多, 音响、灯光、服装、设计等众多舞美的综合运用会产生十分强烈的效果。通俗歌曲演员完成一首歌曲还要用形体语言和观众进行交流, 这种强化达到情感的充分表现, 所营造的气氛不仅使这些演员自身投入到歌曲中, 对周围的观众形成极强的感召效果, 这就致使追星族的出现, 以激情勃勃的青少年居多。

2 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流行音乐的音乐风格, 强烈的反映出非主流倾向和“另一类”特色, 恰好迎合了年轻人在青春岁月中的烦躁、不安以及对社会规范的自然反叛情绪, 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权利、陈规、虚伪与暴力吞噬着他们渴望自由、真诚的心灵, 迫切渴望打破这种平凡的苦闷的世俗的桎梏, 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超脱。

导致青少年叛逆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孩子们不得不从早到晚学个不停, 初中生们忙着升重点高中, 高中生们忙着考大学, 在教师和家长的思想里“考学”就是他们的责任和任务。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教育思想也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 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得用同一种方式去教育, 致使青少年在应试教育阴影下只能在课堂上枯燥无味的学习, 他们没有精神生活的愉悦, 整天面对的只有书本、作业、试卷, 殊不知新一代的青少年心理早就承受不起了这的种填鸭式教学, 过分的压力与枯燥使他们的心理产生逆反。第二, 优越的生活环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生活让朝气蓬勃的这一代失去了自我、缺少了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有了自己的思想, 心理上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想法, 所以青少年的反叛情绪就日益滋长, 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方式减压宣泄。[2]

流行音乐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 将流行乐作为一种直接表达内心感情最有效的方式, 在声嘶力竭的呼吼中宣泄着对于这个世界既存事物的认可、怀疑和批判。青少年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和启迪, 可以抒发着他们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应该正确利用流行音乐来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世界观, 价值观, 道德观。具体说来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表现在:

2.1 使青少年宣泄情感、激励意志

1986年5月在纪念“世界和平年”中国百多歌星演唱会上, 崔建以一首《一无所有》揭开了属于中国摇滚乐的辉煌篇章。作为一种以自由、发泄、叛逆的音乐语言, 摇滚歌曲疯狂的音乐风格把青少年的反叛表现的淋漓尽致。就象我前面所提到的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在墨守成规的教育制度下, 唯有这种轻松美妙而又抒发人性情感的流行音乐可以让青少年的心灵产生共鸣。在青少年追求心中目标, 为理想而奋斗的时候, 不可能一路平坦, 毫无崎岖, 他们的内心在跳动着, 加之内心世界的不成熟, 使他们在坚信自己的理想的时候也难免要承受着挫折打击, 励志歌曲恰好迎合他们的内心, 给他们以信心和希望不卑不亢的走下去!

2.2 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操

1999年澳门回归时的一首《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激起了中国人心中的多少涟漪。在当今社会好像谈及爱国这个词就已经落后了, 不跟潮流似的, 但是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最深处有谁不燃烧着爱国的火苗呢, 流行音乐是导火线是催化剂激起了青少年的爱国心!

2.3 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青少年这个被父母呵护长大的新一代, 由于两代人生活的历史背景、家庭背景不尽相同, 年龄、阅历的差距, 使两代人之间产生了鸿沟, 好多青少年不理解父母, 叛逆感较强。然而流行音乐, 比如:《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留给自己, 什么都要以自己为中心这种心理成长过程, 大多缺乏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平乏无趣的生活中, 呆板的说教和举例对他们来说很难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歌曲《手牵手》:“这世界乍看之下有点灰, 你微笑的脸有些疲惫, 抬起头天空就要亮起来, 不要放弃你的希望和期待, 沙漠中的一滴泪化成绿洲的湖水, 真心若能被看见梦会实现, 手牵手我的朋友, 爱永远在你左右, 不要再恐惧绝不要放弃这一切将会渡过, 因为你和我才有明天的彩虹……”把团结协作、互相鼓励的思想情感表达的非常到位, 作品将生活的真实体验加入到流行音乐中使新一代的青少年们从中得到了人生的启迪。

流行音乐在对青少年心理成长起到诸多的正面影响的同时, 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不良的负面影响。由于青少年有很强的可塑性, 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一些低俗音乐, 乐风不整, 内容不雅, 情趣低俗, 这种音乐容易让他们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势必给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3]这就要求音乐家们要多创作好的流行歌曲, 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流行音乐的伴随下健康成长。

摘要: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是流行音乐的忠实爱好者和推崇者, 流行音乐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影响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流行音乐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要紧紧抓住它有利的一面, 使喜爱流行音乐的青少年朋友们从中得到启迪, 让流行音乐成为青少年的好朋友伴随他们更加健康成长。

关键词:流行音乐,青少年,心理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婷.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04:99-103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04 (126)

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第8篇

音乐和书籍都是人世间最妙的东西。所以, 音乐和阅读对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孩子喜欢寻觅鲜艳明媚的色彩, 喜欢聆听丰富多彩的声音, 他们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中, 而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 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抒发带给孩子美妙动人的场景, 加上孩子又具有喜形于色、情感外露的特点, 因此孩子对音乐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

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余秋雨曾说:“让阅读开发自己的生命, 知识和智慧能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 使我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哲人的思想能涤荡我们的灵魂, 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同时, 读书也使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 以消解尘世的喧哗与浮躁。早一天阅读, 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 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我们要让小学生深深的热爱音乐、喜爱阅读, 让音乐和阅读成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积极元素。

一、让小学生爱上音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改善人的性情。

人的大脑不仅十分神奇, 还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小学生的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 外部世界的刺激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人的耳朵是非常神奇的, 正因为有了它, 我们才能听到周围世界的声音, 世界上充满了无数的声音, 但是只有一种声音是最美好的, 所有的耳朵都喜欢去聆听的, 这就是音乐。

创造意识和才能是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 小学音乐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促使小学生创造的资源有待我们去挖掘。音乐是小学生离不开的伙伴, 小学生的快乐生活需要音乐, 音乐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天真活泼的孩子对音乐天生有种热爱和向往, 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认为, 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 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 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倾听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情感反应, 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音乐活动还可以让孩子更加了解世界, 可以让孩子懂得感情, 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可以加强孩子的听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人的情绪和兴趣对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情绪高涨, 精神愉快, 认知效果就好, 学习的兴趣就更强烈, 学生就会喜欢学和坚持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教学的侧重点。作为音乐教师, 该怎样做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心里是纯真无邪的, 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是朋友, 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 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 自然孩子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

(二) 注重新课的导入,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节课的开始是很重要的, 开头开的好, 学生有兴趣了, 对整堂课的授课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 取得感知以形, 晓之以理的效果。在导入新课时, 我通常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采用故事导入或是游戏导入。

(三) 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幽默活跃课堂气氛, 高年级的学生, 此时不仅他们的身体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他们的心理也在逐渐改变, 往往难以预料, 具有反抗精神, 自尊心特别强, 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此时幽默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读书也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 以消解尘世的喧哗与浮躁。早一天阅读, 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 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是的, 阅读, 能让我们丰富学识, 深邃思想, 净化灵魂, 摆脱平庸。所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

那么,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引导进入书的奇妙世界

奥维尔·普瑞斯特科在《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中说:“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 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所以, 关键是要用书中那有趣的精彩的故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 在起初的阅读课堂上, 教师不妨选一些精彩的美文, 以声情并茂地朗读, 引领学生进入欣赏与感受的情境。再者, 介绍一些好书的梗概或一个精彩的人物或几个精彩的片断, 吊起学生的胃口, 吸引他们去书中找寻精彩。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学生提供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

正所谓“独学无友”, 假如阅读仅仅是学生的个人化行为, 阅读就会少了很多的乐趣。为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比如课前三分钟“自选美文赏读”、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好书我来荐”推荐好书交流会、朗读与欣赏读评合作交流会等等, 让学生的阅读有了伙伴, 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分享阅读, 丰富多元的收获, 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 享受到更多的课外阅读乐趣。因而, 提供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 是激发与延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有效举措。

第三、注重个别关注与交流, 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

渴望被人关注, 永远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成就感, 永远是学生进步最大的支持力。为了让学生永久地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就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关注, 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讲解的过程中, 体验自己的收获和成功, 获得课外阅读的愉悦与满足。从而, 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 渐渐地使读书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永久的志趣和习惯。

激发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辨证认知, 而且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自身财富与能力。

三、结束语

音乐和阅读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老师和家长去大力关注。要引导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就要培养他们热爱音乐和阅读, 听好音乐, 读好书。

参考文献

[1]、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张卫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浅谈[J];教育革新;2009年10期

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第9篇

一、现阶段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基本状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浪潮席卷全球, 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新情况,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展, 基于这样的现状, 社会对学前教育也越加重视。学前美术教育是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时培养幼儿基本的美术知识, 提倡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和热情。教师通过学前美术教育, 启迪幼儿智力, 引导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不要过分焦躁和忧虑, 教师通过学前美术教育并以此为“眼”, 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幼儿来认识世界, 感受生活的情趣。

现阶段我国学前幼儿美术教育主要采取示范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创作, 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自主性, 但是在幼儿还不具备基本心智的情况下采取此法并无不妥, 因而在我国绝大多数幼儿美术教育中一般都是采取教师示范性的教学模式。

二、学前美术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学前美术教育构成了学前素质和启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美术教育是启迪幼儿对色彩基本认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前美术教育, 让幼儿能够对美术色彩有一个清晰且基本的认识, 能够辨别生活中、美术艺术中的基本色彩。除此以外, 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还可将自己的绘画经验通过课堂教学实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巩固学生对于美术教育的知识, 强化学生的绘画技巧, 提高幼儿在美术教育启蒙阶段对美术绘画色彩的择色能力。此外, 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美术潜能, 开发幼儿的美术绘画创作天赋。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儿童学前阶段的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 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个懵懂的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色彩认识”。

三、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主要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基本手法, 教师的教学手法和教学效果直接对幼儿的成长起关键且直接的决定作用。早期的幼儿教育要注重对基本素质和认知的教育, 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在于与家庭教育相互动, 弥补母婴教育的不足, 充实学前教育。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启蒙美术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的色彩辨别

学前美术教育的内容一般都是最基本美术色彩的运用及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 教师通过演示教学或课堂随意涂鸦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堂美术知识选择绘画色彩, 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色彩有一个基本而全面的认识。此外, 学前美术教育构成了幼儿在人生起步阶段的基本美术知识来源, 由于幼儿年纪尚小, 没有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认知体系的构架还处于起步阶段, 学前美术教育开发了幼儿美术教育知识领域的“处女之地”, 充实幼儿基本的美术知识, 为今后继续学习美术艺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2. 培养基本的素质,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冶性情、提高思想觉悟的艺术,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设无疑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学前美术教育课堂中, 教师以生动的实例将各种人性的美丑展示在幼儿面前, 让幼儿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取向。学前美术教育训练幼儿基本的审美能力, 塑造幼儿的审美意识。学前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对基本绘画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 与此相伴的还有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审美情操的训练, 培养幼儿的基本价值取向, 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学前阶段的美术审美教育对幼儿今后的美术学习、绘画鉴赏都将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在学前课堂中展示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 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绘画大灰狼与小红帽, 并在课堂中教育幼儿关于大灰狼的恶与小红帽的美, 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辨别能力,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 促进智力发育, 提高创新、创造意识

学前美术教育通过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的教育, 不仅仅提高幼儿的美术知识, 而且对绘画动手能力的培养卓有成效, 从多个角度实现幼儿智力的开掘。在学前美术教育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某一事物的基本特性, 训练幼儿的基本抽象和概括思维能力, 促进幼儿智力的健全和发育。在学前美术教育中, 知识的教授和绘画能力的培养分别锻炼了幼儿的左脑和右脑, 如果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没有能够很好地使两者达到均衡, 过多地注重某一方面, 会使幼儿左右脑的发育不是很均衡。因而在学前美术教育中, 要注重理论和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 让幼儿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能够通过基本美术知识的学习、绘画技巧的训练, 能够对崭新的世界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理解, 促进智力的发育, 提高自我创新与创造的能力。

4. 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促进个性的发展

西方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 “每一件绘画都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幼儿处于对世界认知、探索的萌芽阶段, 对世界充满好奇, 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学前美术教育中, 教师应充分给予幼儿以充分的自主权, 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描绘美术作品, 从理论知识和绘画实践中培养幼儿独立活泼的天性。在我国现阶段学前美术教育中, 幼儿的作品在成人看来大多属于幼稚、简单的基本画作, 没有复杂、细腻的美术美感蕴含其中。正是因为幼儿的单纯与可爱, 我们才能在幼儿完成的作品中看到祖国未来的希望, 美术作品散发着强烈的个人特质, 从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幼儿内心的热烈与独立的性格特征。

学前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前基础课程, 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性格取向等的不同, 教师通过对美术基本知识的教授和绘画技巧的训练, 使幼儿能够具备基本的美术绘画知识与技能, 可以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 完善审美情趣, 促进内心世界的“富有”, 提高创新、创造的能力, 促进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论, 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铁英, 李晓欣.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深层含义[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2) .

[2]朱小华, 赵燕.幼儿创想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积极意义及方法[J].艺术教育, 2015 (4) .

家庭教育意识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第10篇

发展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幼儿教育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日本1998年的《幼儿教育要领》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并强调这些领域的融合和渗透。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明确指出:“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尽管各国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差异,但幼儿教育内容基本上反映发展幼儿教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进而体现发展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标。

一、发展幼儿教育应处理好教师和班集体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建议,第一,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班级的期望。第二,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第三,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第四,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第五,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第六,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尽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重视整合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在现代,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连接”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在幼儿教育中学会“连接”人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强调“整合的教育”,即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许多幼儿教育方案主张教学和游戏相结合,教师将间接指导和直接指导相结合,并强调利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银行街”课程模式把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途径,注重为幼儿创建安全的有教育意义的有变化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更有效地调节和表现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1. 家庭氛围

所谓家庭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氛围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开朗、活泼、大方、好学、诚实、谦虚、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学生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和方式方法等)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往往父母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行为和对孩子的态度都无形地给孩子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过程中形成他们自己的心理和人格特征。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实际观察中也明确体现出来,一些家庭由于资金积累阶段的艰辛而在对待子女教育上一味地施压或者禁忌导致学生抑郁、自卑和厌学等人格特征,而另一些家庭由于宽松的经济状况,不仅在管教子女的方式上放任自流,并且错误地引导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不坚持树立实际的奋斗精神,则造成子女人生价值观的错误,松散,不良嗜好,律己性差等心理特征,因此,家庭生活质量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

2. 教育方式与态度

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持续不断的努力发展的一种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子女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注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教育方式态度不能千篇一律,而要根据子女不同的发展说明不同的性格特征都有所差别。如果父母双方能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学生就会很容易拥有独立能力、表现出积极性、友好态度和稳定的情绪,反之如果对子女采取溺爱、娇纵顺应的态度,学生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性执拗。目前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失误主要表现,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娇宠,以至爱而失教,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听之任之,根本谈不上如何培养子女的自信心、独立性和自制力等;还有的家长主要一味地采取高压手段,不顾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合理要求,主要采取惩罚实行管教,信奉“棒打出孝子”,“娇养出逆郎”的古训。从科学角度看,这些方式显然都是错误的,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显然不利。

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贯穿教育发展的始终,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在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合作“一体化”趋势,并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探讨教育问题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谈。本文就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内容、家庭氛围、教育态度与方式、家长的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对子女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华正宏,钟锐锋.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

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第1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幼儿 发展

作为美育范畴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丰富其感情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功能感及合作能力,使他们感受到美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家斯拉文斯基曾经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学前班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给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期间,儿童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复杂,情感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高。音乐活动会给幼儿提供更多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机会。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我让幼儿先熟悉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并启发幼儿:“A段乐曲表现鸭妈妈带着可爱的小鸭子,急急忙忙地赶路,准备去展览会观赏鲜花呢!”孩子们便马上“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一会儿走路,一会儿游泳,很欢快。欣赏到B段乐曲,我便又启发幼儿:“现在我们比一比,谁的花开的最美、最漂亮?”孩子们便又随着B段音乐悠扬的旋律做各种“开花造型”动作。最后又欣赏到A段乐曲,我便说:“现在,小鸭子们观赏完鲜花,高高兴兴回家了!”孩子们又“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一会走,一会游泳,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整个过程,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孩子尊敬长辈,也毋需训诫说教。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与技能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与周围人群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学前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儿童与人交往机会的多少,以及交往的性质都会对其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应充分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同同伴交往,体会合作的快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主为;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务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歌唱《迷路的小花鸭》,我给幼儿先讲解这首歌曲是F调,四四拍子(1=F,4/4);又如歌曲《柳树姑娘》,这着歌曲是D调,四三拍子(1=D,3/4),并让幼儿知道是这首乐曲特有的规则。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音乐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在幼儿发展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如对幼儿进行韵律活动《头发、肩膀、膝盖、脚》,我说:“小朋友,我们随着音乐来做动作,老师看谁做的最好?”音乐开始,有个别小朋友没反应过来,第二遍音乐时,小朋友都能随音乐拍出自己的头发、肩膀、膝盖、脚。“现在小朋友找个舞伴,拍出同伴相应的身体部位”。很快,孩子便很高兴地和同伴游戏着。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在拍同伴头发时,用力过大,拍痛了同伴,她马上向同伴道歉,还控制手上的力度。又如歌曲《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系纽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等等。幼儿在潜意识中为以后与同伴友好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作为音乐教育之主要形式的歌曲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便特别为幼儿所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我常常让我班的小朋友增编歌词,他们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一次在看图书时,看到动物园,马宁忽然唱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嘴巴大?”大家唱“嘴巴大,是河马,河马嘴巴最大。”这时李啸又问什么动物会看家?这不费事就找到了答案,大家唱着:“会看家是小狗,小狗小狗会看家。”这是小朋友自发地触景生情,回忆起以前唱过的“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从而随口唱出“什么动物眼睛亮?”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谈音乐对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第12篇

性格是什么?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对人的成长是很大影响的, 一个人有什么用处, 能接受什么托付, 承担什么责任, 做什么事情, 百分百的都由他的性格决定。由此可见性格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好性格要从小培养。今天我就浅谈一下音乐对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 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 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 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 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 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 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 也为以后孩子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好的音乐对人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幼儿。我们知道, 孕妇在怀孕期间经常会选择音乐作为婴儿的胎教, 旋律优美的音乐不仅有效的缓解了孕妇在孕期的情绪, 同时在安胎育胎上有很好的效果;在婴幼儿呱呱到地的那刻起直到幼儿有了意识后, 这期间所受到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性格由先天生成和后天的环境所决定的, 王光祈曾说过:音乐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态度娴雅, 深思清爽, 去野入文, 怡然自得, 以领略有生之乐。就如好的音乐对性格的培养起到杠杆的作用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 感受到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勇气, 深刻了解到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

所以每当我们在看到中国运动员站在冠军领奖台上, 听见国歌响起的时候总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并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由此可以看出, 国歌对于幼儿培养爱国情怀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这正是音乐对于幼儿的其中一种影响。国歌让我们更加爱国, 也塑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忍辱负重的性格。

在我家附近就有一所幼儿园, 大一的暑假作为志愿者的我去幼儿园给父母无法照顾的孩子们上了为期两周的音乐课, 虽然时间很短, 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在孩子们的世界里, 音乐就像是他们的另一个玩具或者说是朋友, 每当我教他们唱歌或者放点音乐让他们做游戏时, 孩子们都融入在音乐中,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心灵的另一个世界, 有些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开朗了许多, 他们和我一起唱《爸爸妈妈听我说》, 看他们那么用心的在学, 我仿佛感觉他们能听懂歌词, 理解其中的道理, 明白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心。这更使我发现音乐也许会对孩子们的性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 过气的音乐家马修来到一所管教所任代课老师, 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 偶然一次马修老师发现孩子们爱编一些歌唱, 他决定成立一个合唱团, 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世界, 感化他们, 让他们能够真真正正的做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通过马修老师的不断努力, 孩子们的歌声不仅得到外界的关注, 同时也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他们调皮古怪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音乐使他们变得安静, 认真的学习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我想,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每一个人的小宇宙, 伴我们成长, 教会我们用心去感受周围存在的每一个事物, 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吸取其中的正面能量, 从而直接或间接的促进自身良好性格的建立和发展。

上一篇:英语分数下一篇:气象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