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范文

2024-07-15

外阴阴道范文(精选9篇)

外阴阴道 第1篇

1 误区

1.1 防炎症

对于阴道护理, 不少人想当然的认为, 清洁卫生, 勤洗勤换, 肯定错不了。于是便有许多女性常作阴道冲洗, 甚至有人天天作阴道冲洗, 尤其是中性或碱性灌洗液可中和阴道分泌物, 使pH上升, 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 从而其他菌成为优势菌[1], 破坏了阴道的自身防御屏障功能, 反而使阴道内环境改变而受到感染。

1.2 除异味

有女性为消除异味而进行阴道冲洗。阴道冲洗消除味, 能维持较短时间的无味状态。病因不除异味会很快再次光临。

1.3 防受孕

有人认为性生活后行阴道冲洗, 可以避免受孕。其实, 性生活后, 精子很快进入女性子宫颈管达宫腔, 冲洗并不能起到避孕作用。在性生活时, 腺体处于开放状态, 摩擦而使组织受到细微的损伤, 如果冲洗阴道, 环境被破坏反而可使阴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

2 正确护理

2.1 每日进行外阴清洗一次。

另便后冲洗, 擦洗程序是尿道口到阴道, 最后肛门, 避免交叉感染。

2.2 清洗方式最好采用淋浴式, 用温度适宜的开水冲洗。

如无淋浴条件。可用盆代替, 但要专盆专用, 使用前后均要清洗干净。毛巾使用后洗净晒干或在通风处晾干。

2.3 清洗顺序:

先洗净双手, 从前向后清洗外阴, 再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 最后肛门周围及肛门。使用清洗液一定要在妇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清洗液清洗。正常情况下不要进行阴道内冲洗。如果阴道瘙痒, 小便时有灼烧的痛感, 颜色异常、阴道内出现肿块, 有异味, 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2.4 月经期间, 勤换卫生巾,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巾, 并注意卫生巾的有效期。

每天用适宜温度的开水清洗会阴2次。不冷水浴, 不坐浴。

2.5 怀孕期间, 因怀孕阴道分泌物增多, 易感染细菌, 适当增加清洗次数,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天天更换内裤, 洗净的内裤在日光下暴晒。

2.6 产褥期的会阴护理, 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促进局部伤口愈合。

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两次[2]。注意由前向后清洗的原则, 防止来自肛门的污染, 及时彻底洗净双手。勤换会阴垫, 更换时抓住会阴垫的反面由前向后放置。如恶露有恶臭应及时就医。

2.7 卫生护垫不宜长期使用, 卫生护垫使用过程中, 使局部温度湿度增加, 这样给细菌真菌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条件。

破坏了阴道的酸碱度, 降低了局部的保护屏障作用。卫生护垫的摩擦还可引起局部皮肤或毛囊的损伤发生外阴毛囊炎等。

2.8 不穿紧身的内裤, 化纤类内裤。

避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局部刺激瘙痒抓伤。局部抵抗力下降引发感染。

3 结论

女性阴道分泌物[3]正常情况下为一种无味微酸性的粘稠物。因此, 科学的做好外阴及阴道护理, 保持防御机能的完整性, 保护阴道生态平衡对于我们自身健康尤为重要。对预防阴道及宫颈慢性炎症, 减少肿瘤的发生,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妇女顽固性阴道炎的防治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 (专刊) :223.

[2]周昌菊, 陶新陆, 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19.

外阴瘙痒不全是阴道炎 第2篇

1.阴道鳞状上皮增厚阴道鳞状上皮增厚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但病因不明的外阴疾病。只要进行止痒,外用一点激素配合激光等物理治疗,便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让瘙痒得到很大的改善。

2.外阴硬化性苔癣这种妇科病虽然也会表现为外阴瘙痒,但程度没那么严重,它最主要的症状是外阴萎缩,皮肤变薄变脆弱。严重的时候,外阴萎缩,以至于不能正常过性生活,所以这类患者常常会伴随着性交痛。目前外阴硬化性苔癣发生的原因不十分明确,大多认为由多种因素所致,可能与局部的刺激、性激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有关。研究还发现,患者血液中睾酮水平低下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应用黄体酮、雄激素等药物是可以缓解瘙痒的。

3.外阴白斑如果没有什么瘙痒、不适症状的话,可以不用治疗,持续观察即可(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存在癌前病变)。如果出现了瘙痒,进行止痒治疗即可。

外阴、阴道癌淋巴转移与预后 第3篇

1 外阴、阴道淋巴引流的解剖分布

外阴和阴道的淋巴管极丰富, 对于其淋巴引流, 前人通过很多途径已经作了很细致的解剖研究, 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外阴各部的癌灶均先转移到腹股沟浅淋巴结, 经股淋巴结 (Cloquet淋巴结) 后到盆腔淋巴结。当腹股沟淋巴结广泛浸润导致淋巴管堵塞时, 肿瘤栓子可伴随逆行的淋巴结转移至外阴邻近的大腿、下腹部和腹股沟皮内淋巴结等;而阴蒂、前庭部癌灶可转移到腹股沟浅淋巴结, 也可直接转移至腹股沟深淋巴结, 甚至盆腔淋巴结。对于阴蒂部的淋巴引流的问题, 很多研究者的临床资料均提示, 它的淋巴引流主要是通向腹股沟淋巴结, 而仅仅有极少数是直接通向盆腔内淋巴结。阴道癌随着病灶的位置不同, 其淋巴转移也有所不同。按照解剖部位阴道上1/3的淋巴引流是入盆腔淋巴结;下1/3的淋巴引流是入腹股沟淋巴结;中1/3的淋巴引流既可入盆腔淋巴结, 又可入腹股沟淋巴结。

2 外阴、阴道癌淋巴转移的预测

2.1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预测

①淋巴结的4种局部形态:不可触知、可触知但不增大且活动、可触知但增大质硬仍可活动、固定聚集。文献报道, 第1、2类阴性可靠性为88%, 第3类阳性可靠性为69%, 第4类阳性可靠性为92%, 可见临床触诊对于评估淋巴结有无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②多因素综合分析:临床用作参考的高危因素包括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可触知、淋巴管间隙有瘤细胞弥散、组织学分化差。

2.2 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

①按照淋巴引流的分布, 腹股沟淋巴结的情况对于预测盆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有参考意义。早期外阴癌很少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不到10%。临床研究发现若有转移, 都发生在腹股沟区淋巴结阳性的同侧。②Cloquet淋巴结在预测中的意义:它位于腹股沟韧带下面的股管内。如果腹股沟浅淋巴结或Cloquet淋巴结无癌转移, 外阴癌是不大可能侵犯盆腔淋巴结的。

3 前哨淋巴结的相关研究

前哨淋巴结 (SLN) 是肿瘤淋巴引流区的第1站淋巴结, 它的临床意义在于它的组织学可以反映第1站以后的其他淋巴结的组织学状态。从1995年Levenback将这个概念引用于外阴癌的治疗开始, 很多学者通过isosulfan蓝色染料以及锝-99标记的胶体硫通过淋巴结核素扫描技术等方法进行SLN的研究。Jaroslav等[1]对23例早期的外阴癌研究发现, SLN预测的敏感性为93.3%, 准确性为95.6%, 阴性预测值为88.8%, 假阴性率为7.1%。因此, 在手术治疗时, 可以首先探测SLN的部位, 切除SLN送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如果是阴性, 可以考虑不必进行该区域的淋巴结切除;如果是阳性, 应继续进行该区域的淋巴结切除。Monika等[2]研究确认了SLN在外阴鳞癌治疗中的价值, 同时提出它的可行性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无明显的关系。但是它的操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执行, 以免造成腹股沟淋巴结复发。

因此, 目前临床对于SLN的观点是:①SLN切除在淋巴结阴性的早期外阴癌的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 但是建议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来完成。②虽然区域性淋巴结切除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可以改善其预后, 提高生存率, 但是手术并发症也不少。Oonk等[3]研究发现, 与区域淋巴结切除术相比较, 仅仅行SLN切除的病例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的发生率是很低的。③临床上要提高SLN在外阴、阴道癌治疗中的意义时, 我们认为必须规范标准的SLN的病理检查。④所有SLN阳性者, 不管淋巴结的大小, 建议进一步治疗。但是由于外阴、阴道癌的发病率低, 而且SLN的检测技术还不能广泛应用, 所以其敏感性还有待于经验积累。

4 外阴、阴道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文献报道, 外阴癌的总5年生存率为75%左右, 阴道癌的总5年生存率为58.5%左右。

4.1 与外阴癌生存率有关的因素

①肿瘤的分期:随着肿瘤的期别增加, 生存率呈进行性下降。②腹股沟淋巴结转移:Ⅲ期、Ⅳ期肿瘤的预后比Ⅰ期、Ⅱ期肿瘤差, 其主要区别除了肿瘤大小以外, 更重要的是因为前者有淋巴结转移, 后者无淋巴结转移。③淋巴管血管间隙瘤细胞弥散:即使是早期的肿瘤, 有淋巴管血管间隙瘤细胞弥散者的死亡率是无淋巴管血管间隙瘤细胞弥散者的9倍以上。

4.2 与阴道癌生存率有关的因素

①临床分期:这是一个公认的预后因素。2003年, Mock总结多篇文章得出其5年生存率为44%~77% (Ⅰ期) , 34%~48% (Ⅱ期) , 14%~42% (Ⅲ期) , 0~18% (Ⅳ期) 。②阴道受累部位和肿瘤大小:随着阴道受累长度增加, 其预后越差。肿瘤直径>4 cm时, 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性增加。③病理类型和分级:多数学者认为鳞癌比腺癌预后好, Ottan等曾报道Ⅰ、Ⅱ期的鳞癌生存率为87%, 而腺癌仅22%。病理分级G1~G3的5年生存率也呈进行性下降。

5 淋巴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

5.1 外阴、阴道癌患者淋巴的转移情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没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手术病例其5年生存率为90%左右, 有淋巴结转移者其5年生存率则降至50%~60%。Lucia等[4]通过多变量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预测预后的指标。

5.2 外阴、阴道癌的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形状有关, 也与双侧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文献报道外阴癌的总5年生存率为75%, Ⅰ期及Ⅱ期的纠正5年生存率为90%, 如果淋巴结无转移, 5年生存率为96%, 若淋巴结转移, 5年生存率则降至66%。如果单侧淋巴结只有1个转移, 生存率为94%, 2个淋巴结转移, 生存率只有80%。Wharton等曾报道, 若有3个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5年生存率为68%, 而且无一例盆腔深部淋巴结转移;若患者有4个及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 50%盆腔深部淋巴结可转移。假如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26%盆腔深部淋巴结转移。盆腔深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5年生存率仅20%。Madeleine等[5]研究Ⅲ期的外阴癌发现, 切除10个以上的淋巴结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因此, 提出彻底的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在晚期外阴癌治疗中的意义。

综上所述, 虽然外阴癌、阴道癌是比较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但是它们的淋巴转移途径还是很明确的。随着对淋巴转移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技术的成熟, 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淋巴转移评估外阴癌和阴道癌预后的价值。

参考文献

[1]Jaroslav Klat, Libor Sevclk, Ondrej Simetka.Characteristics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metastatic involvement in early stage of vulvar cancer[J].Australian and NewZealan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9, 49 (6) :672-676.

[2]Monika Hampl, Hantschmann P, Michels W.Valid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the sentinel lymph node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vulvar canc-er:result of a multicenter study in germany[J].Gynecologic Oncolo-gy, 2008, 111 (2) :282-288.

[3] Oonk MH, Van Os MA, De Bock GH. A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vulvar cancer patients after sentinel lymph node procedure only and inquinofemoral lymphadenectomy[J]. Gynecol Oncol, 2009, 113 (3) :301-305.

[4] Lucia Six, Stephan Polterauer, Christoph Grimm. C-reactive protein serum level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status, but not with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vulvar cancer[J].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8, 137 (2) : 217-22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第4篇

“白假丝酵母菌”亦称白色念珠菌, 是一种呈椭圆形, 行出芽繁殖的假丝酵母菌, 通常存在于人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等处。为双向菌, 有酵母相和菌丝相。当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如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时, 或应用广谱抗生素, 抑制阴道乳杆菌生长, 阴道菌群失调时, 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为菌丝相, 才出现症状。另外应用含高剂量雌激素的避孕药, 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 该菌易于繁殖引起感染。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 因此可通过加热消灭此菌, 一般温度超过60℃即可;但对于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抵抗力较强。所以应勤换内裤, 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1 妊娠易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妊娠期会导致雌激素的增加, 从而造成阴道黏膜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强。高水平的雌激素导致阴道环境具有较高的糖原量。而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通常会需要较多的糖原, 所以妊娠期多会发生念珠菌阴道炎。另外, 由于顾虑用药对胎儿的影响而治疗不彻底更容易复发。

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肿胀、性交痛及尿痛。急性期白带增多, 呈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非急性期白带可以为白色稍稀凝乳状。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红肿, 外阴充血、水肿, 常伴抓痕, 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 严重者会发现阴道内出现大量浅绿色液体。大多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无其他较严重的临床症状, 只表现为分泌物量较多, 多数在产前阴道检查时才被发现。

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对妊娠的影响

逆行感染可 导致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 增加胎膜早破的发生机率。还可引起产褥感染及会阴侧切口愈合不良。

宫内置环常常会引起白假丝酵母菌宫内感染 Segal等对宫内置环合并妊娠妇女进行羊水培养, 发现有白色念珠菌生长。并认为念珠菌宫内感染与较多的妇科疾病与妊娠疾病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对妊娠合并宫内置环的妇女及胎膜早破患者应加强羊水念珠菌的检查。

对新生儿影响 较多的新生儿疾病如鹅口疮等, 常常与阴式分娩相关。出生后1周的婴儿往往会因为先天性念珠菌感染而起病, 与先天性细菌感染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原发肺动脉持续高压非常相似, 胎儿先天性感染罕见。

4 治疗

消除诱因 对相关泌尿系疾病如糖尿病要积极治疗, 并且及时停用相关的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勤换内裤并用开水烫洗, 避免接触患者衣物。

外阴阴道冲洗 用2%碳酸氢钠溶液, 每日1~2次。因为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值多在4.0~4.7, 通常<4.5。冲洗可以冲出分泌物并改变阴道酸碱度。孕妇可以坐浴, 但水深应不超过5cm。

局部用药 a.阴道内置:咪康唑栓剂 (如达克宁栓) 、克霉唑栓剂或药膜、制霉菌素栓剂。唑类药物疗效高于制霉菌素。克霉唑局部用药可控制阴道粘膜深层的白假丝酵母菌, 较好的治疗反复发作的病例, 1次用药抗菌浓度可维持3d, 抑菌浓度可维持4d。b.外涂益康唑乳膏, 男女均可用全身用药 疗效与局部用药相似, 治愈率80~90%。①氟康唑150mg顿服;②也可选伊曲康唑200mg, 每日一次, 连3~5d, 或一日疗法, 400mg分两次口服;③酮康唑口服, 该药损害肝脏, 现已少用。

妊娠期用药 尽量选择局部治疗。药物以用药次数少、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的药作为首选。因局部治疗安全性良好, 全身吸收少, 以局部治疗为首选方法。所有局部制剂都可用于孕妇的整个孕期。有临床总结报道的如达克宁栓、克霉唑栓或药膜效果良好。放置深度阴道内5~6cm。禁用口服唑类药物。

性伴侣治疗 该病常交叉感染, 宜夫妻同治。男性可以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并局部外涂益康唑乳膏, 反复发作严重病例也可口服。该病复发率高, 宜治疗3疗程, 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尚涛, 魏军.念珠菌感染与妊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12) :77-78.

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199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7例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年龄30~78岁,平均(47.5±6.4)岁,病灶直径>2 cm的患者有10例(77.8%),其中直径>5 cm的患者有2例(14.8%),绝经后妇女20例,占51.8%。位于外阴的有12例,其中位于阴蒂及大小阴唇者有8例,主要表现为外阴部肿物及瘙痒,斑块状者5例,结节状者4例,溃疡状者3例,根据FIGO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7例。位于阴道的有15例,其中位于阴道前壁6例,后壁6例,侧壁3例,主要表现为阴道肿物及阴道流血、流液,斑块状者5例,结节状者7例,溃疡状者3例,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6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为辅的治疗方法,12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中,7例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部分阴道切除术+外阴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后行单纯化疗5例,行放疗+免疫治疗者2例,未行任何辅助治疗的5例。15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中,5例行局部病灶切除+盆腔、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给予化疗;2例行腹壁下动脉化疗;余8例患者根据病变的侵及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若侵及阴道中上1/3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全阴道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若病灶侵及阴道下1/3行阴道、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行单纯化疗3例,单纯放疗5例,行化疗+免疫治疗者2例,未行任何辅助治疗的5例。化疗主要使用顺铂、长春新碱、达卡巴嗪、长春瑞滨、噻替哌等药物,免疫治疗主要采用新德路生、干扰素等免疫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主要有患者手术治疗后的远处转移情况、术后生存时间等。

1.4 随访

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具体参考外阴癌的随访标准:第1年1~6个月每1个月随访1次,7~12个月每两个月随访1次;第2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3、第4年每半年随访1次;第5年以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患者出院后复发或转移情况,近期或远期的并发症情况,生存质量,后续继续治疗情况等[2]。随访方式:建立随诊病例,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等。生存时间计算为自患者手术治疗当日至末次随访日或患者死亡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时间

12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中,4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9、6、6、5年,余8例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年及21、19、16、15、15、13、10个月,平均生存期为43.4个月,5年生存率为33.3%,行辅助治疗的平均生存50.3个月,未行辅助治疗的平均生存34.5个月;15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中,3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6、5、5年,余12例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2年及21、19、16、15、12、10、8、7、5、5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9.6个月,5年生存率为20.0%,行辅助治疗的平均生存50.3个月,未行辅助治疗的平均生存34.5个月。

2.2 术后转移情况

12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有2例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转移至一侧腹股沟淋巴结,1例转移至双侧腹股沟淋巴结;15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2例均转移至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仅存活5个月。

3讨论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常来自痣,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2%~3%。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妇女[3]。病变位置于小阴唇、阴蒂多见,以色素沉着,病灶隆起或结节状,表面有溃疡为特征;患者主诉外阴出血、瘙痒、色素沉着。阴道黑色素瘤较外阴黑色素瘤少见,可发生于阴道的任何部位,多数文献报道肿瘤位于阴道的下1/3段占58%~66%左右,位于前壁的占45%。肿瘤单发病灶多见,直径0.2~10.0 cm,形态多样,可呈息肉状、结节状、乳头状、扁平黑斑、菜花状或有表面溃疡。阴道排液、阴道出血或阴道肿块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合并感染时可有恶臭的脓性分泌物排出,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困难、腹部下坠疼痛[4,5]。少数患者可无症状。恶性程度高,预后更差,影响预后因素较多,处理方法至今存有争议,因此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有报道认为阴道恶性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较外阴及非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低,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一类肿瘤,可能是与阴道黏膜固有层中存在非常广泛的脉管和淋巴有关,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是肿瘤晚期[6]。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与非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类似,手术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较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27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5例,2例行腹壁下动脉化疗,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平均生存期为43.4个月,5年生存率为33.3%,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平均生存期为19.6个月,5年生存率为20.0%,与以往的研究基本相符。

本研究显示,12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有2例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转移至一侧腹股沟淋巴结,1例转移至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分别生存13、10个月;15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2例均转移至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后者仅存活5个月,由此可见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多不佳。另外,合理的治疗方案与预后有密切关系[8]。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多采取以广泛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9]。本研究中12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中,7例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部分阴道切除术+外阴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后行单纯化疗5例,行放疗+免疫治疗者2例,未行任何辅助治疗的5例。行辅助治疗的平均生存50.3个月,未行辅助治疗的平均生存34.5个月,行辅助治疗的生存时间更长,15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中,行辅助治疗的10例平均生存25.3个月,未行辅助治疗的5例平均生存18.5个月,较辅助治疗的生存期短。

综上所述,女性外阴阴道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预后较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均是影响该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江苏省肿瘤医院199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7例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5例,2例行腹壁下动脉化疗,12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有2例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5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平均生存期为43.4个月,5年生存率为33.3%;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平均生存期为19.6个月,5年生存率为20.0%。结论:女性外阴阴道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预后较差,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均是影响该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

参考文献

[1]庞得全,王慧,王佩国,等.原发阴道、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0):1484-1486.

[2]李胜泽,马玲.原发性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16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2):115-116.

[3]李洪君,吴令英,张蓉,等.原发性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3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1):9.

[4]高嵘,刘乃富,盛修贵.卵巢恶性黑色素瘤并腹盆腔广泛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癌症,2010,29(4):509-511.

[5]Matos M A,Tannuri U,Guarniero R.The effect of zoledronate during bone healing[J].J Orthopaed Traumato1,2010,11(1):7-12.

[6]安菊生,吴令英,李宁,等.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5):320-324.

[7]Li Y F,Zhou C C,Li J,et al.The effects of combined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1-34)and zoledronic acidtreatment on fracture healing in osteoporotic rats[J].Osteoporos Int,2011,24(5):56-58.

[8]臧荣余,张志毅,唐美琴.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治疗15例报告[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68.

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与耐药性的分析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我院妇科门诊经细菌培养证实为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念珠菌共700株。患者年龄18~61岁,平均(33.5±4.2)岁。

1.2 方法

每份标本常规接种羊血平板、沙保罗氏平板和念珠菌显色平板(平板均购自江门市凯琳贸易有限公司)进行念珠菌选择培养,分别在35℃温箱孵育培养18~48h,获得单个纯菌落,联合SIMENS MicroScan真菌(yeast)反应板进行鉴定,药敏实验用纸片扩散法,用ROSCO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分析[2]。

1.3 质控菌株

实验质控株:ATCC10231白色念珠菌(丹麦ROSCO公司推荐)。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结果,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念珠菌分类百分比

700株菌种中白色念珠菌共452株,占64.57%;光滑念珠菌99株,占14.14%;克柔念珠菌63株,占9%,其他念珠菌86株,占12.29%。

2.2 念珠菌耐药率的鉴定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株的存在和菌群的变迁,抗生素的滥用,各种妇科检查器械的使用,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念珠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3]。本实验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仍然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通过对各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各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可能与此类药物价格低廉、经济效益小,或者长期应用对人体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而临床使用较少有关;对咪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可能由于此类抗真菌药长期反复应用,现已成为临床上的常用抗真菌药,但真菌对该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导致其耐药株不断产生有关[4]。

综上所述,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念珠菌属菌种不断变迁,可供选择的抗真菌药物有限、不良反应较强,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临床必须强调真菌培养和药敏的必要性,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提供可靠的依据[5]。

参考文献

[1]张黎,任杰林,李莉,等.白色念珠菌感染分布及敏感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810-812.

[2]何康,王佐,何霞.念珠菌感染特点及5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1,2(1):37.

[3]许艳茹.阴道念珠菌感染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48-1449.

[4]邱华红,黄武,成玲.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5):190-191.

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的护理观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其中, 对照组, 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 (43.12±2.27) 岁;观察组中, 年龄26~71岁, 平均年龄 (43.16±1.21) 岁。患者在入院时, 部分患者伴有灼热感, 大部分患者的表现有疼痛、外阴皮肤瘙痒等。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 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内容如下。

尽量减少坐立时间。女性长时间坐立, 外阴不透气, 加上不时常清洗会阴部, 就会导致炎症的发生。对长期坐立的女性会阴炎及阴道炎患者, 建议平时穿宽松的全棉内裤, 尽量减少长时间的坐立, 用5倍的0.45%~0.55%活力碘稀释液清洗外阴。

用药不良习惯的护理。在患病期间, 部分患者曾经采用过药物治疗, 并且坚持长期服用, 将之视为可靠的保健措施,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长期用药, 会致使患者的阴部出现不良反应且会刺激患者皮肤, 是不可取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卫生, 用温水清洗下体, 一旦患病不滥用药物, 及时就医, 要依照医生的意见及自身病情适当用药。

(3) 护垫的慎用。日常中, 女性为了保持自己的清洁卫生, 喜欢使用护垫。由于有些人对护垫过敏, 并且护垫的透气性差, 因此长时间使用护垫会引起外阴的瘙痒, 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建议不用或少用卫生护垫, 平时勤换内裤。

(4) 个人卫生习惯的护理。就卫生习惯方面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叮嘱患者, 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要叮嘱患者每天清洗外阴, 勤换内裤, 毛巾不可混用, 每天要对毛巾进行消毒。此外, 告知患者在没有太阳时, 内裤要在通风处吹干, 有太阳时, 要将内裤放在太阳下暴晒。对已婚的女性, 对其丈夫也同样要求。

(5) 健康教育护理。做好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传播这方面的知识, 介绍发病症状及常见诱因, 告知患者要做好防护措施。叮嘱患者患病后要及时就医, 且是伴侣双方一起就诊。此外, 需要注意的是, 日常某些女性认为灌洗是彻底清洁, 因此常常对阴道进行灌洗, 这其实是没有必要。因为女性生殖道能够机械性的对病原体入侵进行阻挡, 有正常的自然防御机制, 并且女性阴道具有自我保护作用, 它里面的偏酸性的乳酸杆菌能形成一道保护膜, 保持阴道生态系统平衡, 调节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共生比例。同时, 护理人员还应让患者正确对待病情, 针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 进行沟通, 打消患者的顾虑, 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除了加强患者的自我卫生意识及防范意识以外, 还要告知患者在流产后、产期及经期, 为防止感染, 尽量不要使用公厕。

1.3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患者的症状有加重的迹象, 没有多大改善;有效:患者的病原菌检查部分呈阴性, 临床症状改善;痊愈:患者的病原菌检查呈阴性, 临床症状消失[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 有效19例, 痊愈17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8.26%, 观察组患者中, 有效9例, 痊愈34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3.48%,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女性生殖道能够机械性的对病原体入侵进行阻挡, 有正常的自然防御机制, 并且女性阴道具有自我保护作用, 它里面的偏酸性的乳酸杆菌能形成一道保护膜, 保持阴道生态系统平衡, 调节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共生比例[4,5]。然而, 很多患者不了解这些知识。所以, 护理人员要向外阴炎和阴道炎讲解相关知识, 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战胜疾病[6]。

本研究显示, 对照组患者中, 有效19例, 痊愈17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8.26%, 观察组患者中, 有效9例, 痊愈34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3.48%,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一结果说明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 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 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疗效确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 有效19例, 痊愈17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8.26%, 观察组患者中, 有效9例, 痊愈34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3.48%,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 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疗效确切。

关键词:阴道炎,外阴炎,个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彩玲.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34 (19) :201-202.

[2]祁丽艳.外阴炎及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27 (20) :204-205.

[3]佟庆艳.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22 (11) :129-130.

[4]张玉梅.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32 (25) :312-313.

[5]黄文静.臭氧仪治疗阴道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34 (29) :149-150.

外阴阴道 第8篇

[关键词] 外阴;假丝酵母菌;氟康唑;硝酸咪康唑;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25-0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在妇女中较为常见的下生殖道炎症,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而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引起的临床表现较为严重,常引起阴道皮肤、黏膜破损,根据标准评分[1],≥7分的患者为重度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据报道,超过70%的妇女一生至少感染1次假丝酵母菌[2]。对于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患者,即使规范疗程治疗仍易反复复发,远期疗效不佳。现给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度外阴阴道假死酵母菌病患者215例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探索较为有效、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案,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共计215例,年龄18~34岁,中位年龄26岁,均符合诊断标准,VVC评分≥7分;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所有患者均无抗真菌性药物过敏史,治疗前1月内无抗真菌药物使用史。随机分成A、B、C 3组,A组75例,B组71例,C组69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A组患者在口服氟康唑(天津药业集团,H20000261)150 mg/次,同时给予硝酸咪康唑栓(武汉哈瑞医药有限公司,H20073953)阴道局部给药,1 200 mg/次,于月经干净后用硝酸咪康唑栓,1 200 mg,1次/d,阴道局部给药,连续使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B组患者口服氟康唑150 mg/次,连服3 d,同时给予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局部给药,1 200 mg/次,每3天1次,连用2次,使用3个月经周期。C组患者阴道给药硝酸咪康唑栓400 mg,1次/d,连用6 d,使用3个月经周期。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

1.3?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在治疗前、停药后第2周采用10%氢氧化钾湿片镜检,在治疗前采用假丝酵母菌半定量培养,治疗后随访检查均采用假丝酵母菌培养。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为假丝酵母菌镜检以及培养均为阴性,未愈则为假丝酵母菌镜检或培养为阳性。治疗后第6个月随访并行假丝酵母菌培养检查,阳性者为复发。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A组治愈率达到98.67%,高于B组的治愈率91.55%和C组的治愈率8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妇女常见的下生殖道炎症之一[3],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其主要致病菌。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是要做到抗真菌、延长用药时间、规范用药疗程。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应当首选口服药物,阴道用药应当在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基础上适当的延长疗程[4]。

本资料研究中,采用了3种治疗方案对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治疗,分别为口服氟康唑、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局部给药、月经干净后再给予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给药[5],口服氟康唑、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局部给药,单纯硝酸咪康唑阴道给药。

通过观察其疗效可以看出,采用口服氟康唑、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局部给药、月经干净后再给予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给药的患者其治愈率达到98.67%,高于口服氟康唑、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局部给药的91.55%,也高于单纯硝酸咪康唑阴道给药的88.41%;口服氟康唑、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局部给药、月经干净后再给予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给药的患者6个月复查复发率仅为4%,低于口服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局部给药的14.08%,也低于单纯硝酸咪康唑阴道给药的13.04%。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单纯的使用药物在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中疗效并不理想,且复发率较高,而联合使用药物并且延长疗程则能够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当机体处于正常的状态时,体内的白色念珠菌并不致病,当机体内平衡被破坏时,常是由于滥用广谱抗生素,清洁不当、免疫力低下等[6]原因造成,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的在局部繁殖,在黏膜表面大量的生长,也能侵入深层造成局部皮肤黏膜感染。若疗程不规范则容易造成芽孢以及菌丝难以被杀死,从而导致病情反复造成耐药产生。因此,在治疗上應当选用合理、有效、足够的疗程。

口服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阴道给药同时于月经干净后再行硝酸咪康唑阴道给药采用了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且延长疗程,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同时减少远期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凤,宋琪.保妇康栓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11(3):135.

[2] Paiva L.C,P.G.Vidigal,L.Donatti,et al. Assessment of in vitro biofilm formation by Candida species isolates from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and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J].Micron,2012,43(10):497-502.

[3] 薛闯,孙爽.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512-3513.

[4] Giraldo P.C,N.C.Polpeta,C.R.Juliato,et al.Evaluation of sexual function in brazilian women with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and localized provoked vulvodynia[J].J Sex Med,2012,9(11):805-811.

[5] 王萍。贾晓红.120例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92-1893.

[6] 邹广玲,吴桂芬.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88-189.

外阴阴道 第9篇

1 妊娠期阴道炎症的诱发因素

妊娠期体内高雌激素有利于阴道内厌氧菌的生长,阴道上皮细胞糖原积累增多,经乳酸杆菌分解产生乳酸增多,阴道内pH值为3.6~6.0,有利于适应酸性环境的病原体生存,也有利于减少细胞表面负电荷和去除覆盖于阴道上皮角质细胞受体表面的糖基,有助于病原体的粘附,破坏了阴道内生态环境的平衡,易于感染。其次妊娠期许多血清因子和激素如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乳素、甲胎蛋白等可抑制母体免疫反应。同时雌激素可使宫颈、阴道合成SIgA的B淋巴细胞减少。SIgA减少可使宫颈、阴道局部免疫环境改变,从而增加了寄生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而引起感染。妊娠期白带增多,阴道、外阴湿润也有利于病原体繁殖。

2 妊娠期阴道炎症治疗时药物选择原则

妊娠和哺乳期用药与非妊娠期不同,要考虑到对胚胎、胎儿及婴儿的影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关于妊娠期药物应用安全级别规定:A类: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未显示对胎儿有危害,为最安全的一类,如青霉素钠。B类:动物实验未显示对胎儿有危害,但无孕妇的对照研究或对照研究未能证实,如甲硝唑、红霉素。C类:动物实验显示对胎儿有危害,但无孕妇的对照研究或对照研究未能证实,如氟康唑、伊曲康唑。D类:存在对人类胎儿危害的肯定证据,但治疗孕妇疾病疗效肯定,又无替代药物,权衡利弊后应用,如链霉素、苯妥英钠。X类:人类及动物研究均已显示对胎儿有致畸或胎儿异常证据,妊娠期禁用,如甲氨蝶呤、利巴韦林。

3 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

3.1 病原体

阴道毛滴虫是人类致病毛滴虫,属于厌氧性寄生原虫,适于在pH5.2~6.6,温度25~40℃,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在干燥环境及较长时间日晒下可杀灭,但在3~5℃下能生存21d,在46℃能存活20-60min,半干燥环境中生存约10h,在普通肥皂水中存活45-120分钟。所以即使离开人体也有传播能力。

3.2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性交传播,当女性感染滴虫性阴道炎时,男性伴侣被感染,但男性常无症状,成为感染源。滴虫可寄生在女性阴道、尿道、宫颈内膜、膀胱,偶尔也可在子宫、输卵管中发现滴虫。其他传播方式还包括马桶、浴池、游泳池、衣物及手的传播,医源性传播主要是通过不洁的阴道检查而致,新生儿、婴儿可在通过患病母亲产道时或在护理时由污染阴道毛滴虫的物品及手而传播。

3.3 临床表现

阴道及外阴受侵的组织细胞呈非特异性炎症表现,毛细血管增多,充血,红细胞、白细胞外渗,上皮下白细胞浸润。临床症状及体征:白带增多,呈灰黄色或黄绿色脓性,有腥臭味,泡沫状,严重者可混有血液。外阴瘙痒、烧灼感、性交痛、尿急、尿频、尿痛。阴道粘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

3.4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不难想到此病。确诊需要实验室依据,常用方法为: (1) 悬滴法,取温0.9%氯化钠溶液一滴滴在玻片上,取阴道典型分泌物混匀,立即在低倍光镜下寻找滴虫。显微镜下可见到呈波浪状运动的滴虫及增多的白细胞被推移。此法敏感性60%~70%。 (2) 涂片染色法,但巴氏染色细胞涂片法假阴性及假阳性率均较高。 (3) 培养法,准确性可达98%左右,但费用高,时间长。

3.5 治疗

甲硝唑为首选,哺乳期如全身用药则建议24小时内暂停哺乳。全身用药比局部用药为好,口服甲硝唑后l小时滴虫菌即失去活动力,8h后死亡,局部用药则难以杀死皱壁及腺体中的滴虫。孕期不用替硝唑。治疗方案: (1) 甲硝唑200mg,口服,每日3次,共5~7d。 (2) 甲硝唑2g顿服1次。方案 (2) 效果好,但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对于复发性滴虫性阴道炎治疗尚有争论,部分学者主张甲硝唑2g顿服,每日1次,共3~5d,同时配合阴道上药,甲硝唑片 (含甲硝唑37.5mg) 阴道上药每日1次。治疗期间要减少性生活。甲硝唑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表现:口干、金属异味或口苦、胃痛、食欲降低、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抑郁。此外还有皮疹、黑尿、中性粒细胞下降等。在大剂量反复治疗的患者要监测血常规及毒副作用。局部治疗:灭滴灵泡腾片 (含甲硝唑200mg) 阴道内放入,每日1次,治疗7~10d。

4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4.1 病原体

念珠菌系革兰阳性单细胞真菌,80%~90%的念珠菌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4.2 传播方式

随机人群的调查显示,10%~20%正常妇女及20%~30%孕妇阴道内有念珠菌寄生,因此属于正常菌群之一,但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性阴道炎85%是内源性病原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阴道内环境改变,如糖原增多、酸度增高、乳酸杆菌减少时大量繁殖,并引起感染,多见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或激素治疗和大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少数可通过性交传播,极少数通过污染的衣物间接传播。

4.3 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灼痛、尿痛、性交痛,分泌物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略带臭味,外阴红斑、水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附着有白色薄膜,擦去后阴道粘膜红肿,有糜烂面或浅溃疡。阴道pH<4.5。

4.4 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及体征,如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白带,紧紧粘附于阴道粘膜以及外阴、阴道的变化高度怀疑此病。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 (1) 悬滴法,玻片上加1滴10%氢氧化钾,取阴道分泌物混匀,显微镜检,可见成群孢子假菌丝,阳性率可达60%。 (2) 染色法,革兰染色,阳性率80%左右。 (3) 培养法,阴道分泌物涂片在症状典型而上述方法未找到孢子或假菌丝时,或常用治疗方法失败时。此法可辨明念珠菌种类,以利指导治疗。 (4) 阴道pH值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阴道p H<4.5,通常为4.2~4.4,多为单纯假丝酵母感染;若pH>4.5, 且白带涂片白细胞>5个/HP,可能存在混合感染,常见为B族链球菌。

4.5 治疗

上一篇:自来水抄表系统下一篇: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