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型论文范文

2024-06-04

复习课型论文范文(精选11篇)

复习课型论文 第1篇

在高三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复习内容多,写作训练的时间和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有些教师对写作训练的处理非常笼统,只是把写作任务留给学生课后完成,没有任何具体的写作方法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知道如何下笔。

“听和读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说和写是语言的生成技能。”只有通过“读”输入足够的语言库存,学生才能通过“写”输出一定的语言信息。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语言地道,贴近学生生活,为写作提供了大量词汇、句型、结构和模板。在单元结束时,笔者尝试将单元复习与读写训练相结合,把平时教学中零散的内容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丰富学生头脑中有关这一话题的图示,为写作打下基础。笔者曾听过一节高三英语读写公开课,深受启发。本文结合该公开课,探讨如何将单元复习与读写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实例及评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 Unit 2的话题为“Witnessing time”。其中Reading板块介绍了雅典卫城的历史、所受到的破坏以及为了保护卫城所采取的措施。Proj-ect板块介绍了中国两大著名的皇陵及其保护情况。两篇课文分别代表了西方和中国的文化遗迹,为如何保护文化遗迹的写作话题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在复习两篇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梳理本文,提取话题相关的词块,并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充学生的写作素材,最后以学生熟悉的文化遗迹为话题让学生进行写作。

2. 教学过程分析

Step 1: 复习课文,聚焦话题词块

1. What caused damage to the Acropolis?

2. What did people do to restore it?

3. What damaged the Imperial Tombs?

4. How did people preserve the tombs?

[分析] 教师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复习两篇课本,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与话题相关的词块。词块复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入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词块,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词句表达的准确性。

Step 2: 归纳整合,激活话题图式

[分析]“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已有知识的呈现,是借助原有知识丰富和完善学习者知识库的过程。”图式可以分为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话题词块,将其整合为有关文化遗迹破坏原因和保护措施的形式图式,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学过的相关话题的内容图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图式。在写作时,学生的图式越丰富,激活的内容就越多,写作的质量就会越高。

Step 3: 补充文本,巩固话题词块

With time passing by, Cultural relics are being destroyed severely. The damage is partly caused by 1______(像地震,酸雨这样的自然力),the greatest of which is 2______(人为破坏). In other words, it is3______(偷窃,战争,成千上万游客的参观) that mainly cause great damage to them. Facing the gravity of the situation in terms of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relics, the government therefore 4______(加强了法律法规). It also 5_______(在教育公众方面做了重要的工作). It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of protecting the cultural relics to them. What’s more, special funds have been set up to 6______(捐款)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the cultural relics.

[分析] 教师补充了一段有关文化遗迹的文本,让学生通过语境填空的形式,巩固之前复习的话题词块,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素材。

Step 4: 研读文本,关注衔接词和句型

1. Tell the function of the italics(斜体字).

2. Find the various sentence patterns in it and underline them.

[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补充的阅读本文,关注语篇中连接词和句型的使用。学生在主题一致的阅读中获得了较多的语言知识,因此,他们写作时在句法和语篇层面遇到的困难就会相对较少。

Step 5: 仿写句型,丰富写作句式

[分析] 句式单一是大多数高三学生作文的突出弱点。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句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上一步骤提炼的句型进行仿写,可以采用改写、翻译等操练形式,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写作句式,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准备。

Step 6: 创设情景,进行写作输出

The Great Wall is considered as a symbol of China. But recently some factors are threatening its sur-ival. Suppose you will make a speech about the The Great Wall in your school to call on your schoolmates to protect it, what will you write?

[分析] 教师结合本单元保护文化遗迹的话题,创设了号召全校学生保护长城的演讲情景,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创设的写作情景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和阅读文本中的词块、句型及语篇结构,实现对写前输入内容的有效输出。

三、结束语

这节公开课是单元复习和读写训练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方式的一次有效尝试。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载体,在文本中有很多与写作相关的话题、词块、句型和篇章结构等写作素材,教师应对其合理整合和利用。采取单元复习和读写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结合一节高三英语读写公开课,探讨了如何将单元复习与读写训练相结合。把平时教学中零散的内容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丰富学生头脑中有关这一话题的图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育才中学学案式教案复习课型 第2篇

一、课前任务检测

汉译英

1中国以外____________ 2著名人物_____________ 3乘船游览 ____________

4提高英语___________

5一年到头_____________ 6在东南亚____________

7靠近赤道___________ 8白天期间 ____________ 9事实上 _____________

10说英语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11最重要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去海南最好的时间-______________13一个更自然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

14一个度假的好地方_______________ 15在同一个地方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中任务辨析

Task1

have been to、have gone to与 have been in

I _______ never ______ ____ England.我去过英国。---现在我(在;不在)英国

A:Where is Li Ping ? B:He

____

-______

____ Shanghai.他已经去了上 海。---表明他(在;不在)这儿

I ______

_____

____ this school for eight years.我在这所学校八年了 My mother _____ ____ ___Qindao twice.结论:have been to 意为“曾经去过某地”,表示曾经到过某地,现在已_____那里了。

强调去过或没去过或去过______次。have gone to意为“到某地去了”表示已经(去 过;去往)某地,现在人可能在去的途中或已经在那里了,着重指现在人(在;不在)说话的地点。have been in 意为____________, 表示一直呆在那里。

Task2 since与for She has been a teacher since five years ago.(同义句改写)She has been a teacher _______________.Have you studied in Yu Cai Middle School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时态常常以since+___时间或for+____时间作为时间状语,如需互换,只需要在since+___时间后加上______。

Task3 neither与either A:I don`t like the shirt.B:Me ______.==___ ___ I.(我也不)They can`t skate.______ _____ we.==We can`t skate, _____.(我们也不会)I`m not strong.____ _____ he.== He isn`t strong,______._____ he ____ I ____ a student.(他和我都不是学生。)_____ of the twin brothers ___ hamburgers.(那对双胞兄弟都不喜欢汉堡包。)

结论:英语中表示后者与前者否定情况相同,“也不……”时,常用neither引起的倒装

句。形式为______ +_____/系动词/情态动词+______。与之相对应的肯定结构有

Me,____.或___+______/系动词/情态动词+_____。另外,如题5)当neither ___+复数名词做主语时,表达的意思为“两者都不”,其谓语动词用(单数;复数)形式。还应当注意neither …nor…的句型结构,它的句意为__________,当它并列主语时,请注意题4),后边的谓语动词应该遵循____原则。

6)There are many flowers on _______ side of the road.马路两边有许多花。7)______ you _____ he is going to win.要么你赢,要么他赢。8)________ of the two ways is Ok.两种方法都对。

结论:either 表示___者中的任何一个,作主语时,如题8)谓语动词用_____数形式; 也可以用作_____词,如题6)置于____数名词之前。either …or…结构意为 ___________,当并列主语时,如题7)要考虑谓语动词_______原则。

Task4

关于“population”

The population ____this city ___about 500,000.=This city has a population of about 500,000.2)______the population of China?=How large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中国的人口是多少? 3)_________ the population in the city ____workers.这个城市 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工人。4)The population of Shanghai is _____than that in Datong.上海的人口多于大同。=Datong has a_____population than Shanghai.结论:population 意为____,为集体名词,被看作一个整体。在句中作主语时,如

题1)后面的谓语动词用_____数形式。当表示一个城市、地区或______的人口时,如题1)用以下两种结构,即“The population of+某地+be+数词”以及 “某地 has +a population of +数词”意为“有多少人口”。如题4)

a large /small population 意为“人口___/____”。问“有多少人口”时如题2)应用 ______或________提问。population 前有_____或百分数修饰时,用于指具体人数,作主语时,如题3)其后的谓语动词用______数形式。

Task5

关于完成时中的延续动词与非延续动词

改错:

1)She has borrowed this book for two month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 have bought the eggs since two days ag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ave you started learning English for two yea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r Wan joined the Party since 5 years ag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is grandmother has died for one yea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现在完成时态中,当谓语动词为____________动词时,不能与for 和

since 构成的短语连用,___________动词是指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能;不能)持续,是短暂的,瞬间完成的。如:________,come,arrive,get,go, leave,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gin, _________,finish等等。许多________ 动词可以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__________动词来表示。如:_____/come 对应be in someplace;_______对应be in /be a member of; __________对应keep; ____对应be dead;_____/start对应be on;finish对应be over;____/go对应be away

三、课中巩固训练:

同学们,请根据本节内容自编题目,题型设置为选择或填空,每小组设计2道题

Test

Paper

1)We have two TV sets ,but ______works well.A.any

B.both

C.either

D.neither 2)I haven`t cleaned the desk.___________________ A.Neither did he.B.Neither have he.C.Neither has he.D.Either has he.3)I __________Shanghai three times.It is a beautiful city.A.have gone to

B.have been to

C.have been in

D.went to 4)---Would you like to tell your trouble to your mother or your father?-----___________.I usually keep it deep in my heart.A.Either

B.Neither

C.Both

D.None 5)The population of my city is becoming __________.A.larger and larger

B.more and more C.fewer and fewer

D.less and less 6)-----Li Yuchun sings quite well.I like her very much.-------____________________!A.So am I.B.So I do.C.So do I.D.So like I.7)---I`ll return the book to Helen, but I can`t find her anywhere.-----She ____________the teachers` office.You can find her there.A.has been to

B.has gone to

C.has left

D.went to 8)I could speak _____ Japanese _______Chinese, so I had to talk to him in English.A.not only ;but also B.both;and C.neither;nor D.either;or 9)_______ is the popul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 A.How many B.How much

C.Which

D.What 10)----Here`s coffee and tea.You may have _______.A.either

B.one

C.each

D.it 11)How long have you _____________the radio? A.bought

B.borrowed

C.had

D.lent 12)Mr li ________England.He _______London for two weeks.A.has been to;has been to B.has gone to;has been in

C.has been to;has been in D.has gone to;has been to 13)---Is Runyang Bridge open to the public yet?---Yes.It _______ for almost one and a half months.A.has opened B.has being opened C.has been open D.was open 14)My aunt has lived in Beijing _______1995.A.since

B.for

C.in

浅谈高三英语复习课的几种课型 第3篇

【关键词】高三英语;复习课型;教法学法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已学语言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听、说、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这就要求高三英语教师要将高三英语复习课分成几种类型。通过几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提高复习质量,进一步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三英语总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这一阶段要继续进行英语素质教育,使学生有较好的基本功和自学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作好准备。与此同时,还要与高考接轨,让学生了解高考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根据高三英语复习的任务和特点,可将复习课分为以下五种课型。

一、课文复习课

课文复习应该避免炒冷饭,要推陈出新,要站在新的高度,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上。课文复习的形式很多,这要以学生的水平和特点来确定。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宜以教师帮助归纳疏理或以讲解为主,而在基础好的班级,教师则可组织他们搞一些短剧的表演、复述课文或辩论竞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二、语法复习课

语法复习课的安排要遵循认知规律,应是一个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既系统复习所有中学语法项目,又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没有周密的安排是绝对行不通的。可将语法项目分成十块:

①名词及主谓一致;②代词;③冠词和数词;④形容词和副词;⑤情态动词和助动词;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⑦非谓语动词;⑧虚拟语气;⑨从句;⑩倒装句、强调句、否定句和反意疑问句。每一块语法用两个课时复习。第一课时课前,教师根据本块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准备好讲义,布置学生根据讲义进行预习,并做讲义后的诊断性练习。第二课时,教师针对第一课时学生操练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讲解,并再次组织有针对性的操练,然后让学生做检测性练习,教师同时巡视,及时了解学情,并作个别辅导。

三、高考题型专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了解各题型的特点、答题的要求(特别是单词拼写、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单项填空。语音题的要求是:正确读出单词,熟练运用音标,掌握拼读规则。语法、习语题覆盖面广,內容跨度大,解题时常用排除法,有时则依靠语感解题;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是学生的弱项,需要重点训练;阅读理解。可事先将阅读理解材料录制成听力材料,让学生听了后口头回答教师提的问题,然后再阅读该材料,做后面的阅读理解题;单词拼写。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教师读出整个句子,学生写下自己认为该句中最重要的单词,然后教师说参考答案;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第5和第6两大题由于词数相当,因此可以结合起来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1)某位学生的作业可用作其他人的改错材料,改错的学生会千方百计发现错误。

(2)所有书面表达中的作文在训练结束后装订成册,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参观材料。

(3)书面表达一般要求打草稿,草稿可请他人修改,但上交的正稿必须字迹清楚端正,无重大修改,要签上名字和时间。修改者进行修改后也签上名字和时间。

四、测试课

测试是反馈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在课文复习和语法各块内容复习完成后安排测试课,对课文内容、语法知识、习惯用语和句型、各种体裁的篇章布局和写作知识,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题型进行测试,便于发现薄弱环节。教师可根据测试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或个别辅导。在高考题型训练结束后,可利用历届高考试题卷进行检查。听力也可采用历年的听力试题进行测试。

五、试卷分析课

试卷分析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在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上好试卷分析课、听好试卷分析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试卷分析课上最常见的是教师流水帐似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听,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具体做法:

(1)请学生上讲台试讲解试卷,教师坐在学生位置上听课、提问。因有事先准备,学生往往能讲解、分析大多数共同性的错误。台下的教师和学生也可以进行补充或纠正,通过讲解和提问,试讲者往往受益匪浅。

(2)讲练结合。要使学生具备解题能力,还需反复练习。因此在试卷分析后,教师需要根据学情安排学生做巩固性练习和矫正性练习。

(3)一题多解,一题多用。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句型重做书面表达题,改变单选题的题干使其有不同的答案,将书面表达的习作作为短文改错的材料等。

(4)有重点地讲,有选择地讲。教师备课时可根据学生犯错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上课时有侧重地讲解共同性问题,非共性的问题可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加以解决。

总之,高三英语复习应以课文复习、语法复习和高考题型训练为主要课型,辅以听力、测试和试卷分析等课型,灵活安排,互相配合,使高三英语复习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进行,顺利地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高考复习任务。

参考文献:

复习课型论文 第4篇

一、整合教材内容, 设计情景话题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学段之间螺旋递进, 因此, 同一话题会散落在各册教材中, 平时的新授课一个单元一个话题, 主题鲜明, 话题集中, 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但上复习课时有的教师往往忽略话题, 或者纯粹复习语法, 或者纯粹复习知识点, 这样的课堂就显得比较凌乱,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复习课上如何将学过的零散知识和内容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 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网状式的知识体系, 围绕话题进行整合复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1. 创设情景话题, 能建立相关词汇的关系网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对学生来说, 词汇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的掌握程度。如5A U1 The first day at school, 5A U3 At a Music Lesson, 5A U9 Shapes, 5B U1 A new term, 5B U6 A PE lesson谈论的都是学生的在校生活, 因此可以整合成一个情景话题“School Life”。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所有跟学校生活相关的词汇, 如科目名、专用教室名、作息动词、运动和娱乐动词、文具用品等都从学生的口中涌现了出来, 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 创设情景话题, 能活化语法知识的复习

语法是人类特有的语言资源, 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 是连接语音、文字系统的枢纽。5B U2 A telephone call, 5B U3Hobbies, 6B U7 A letter to a pen friend都共同涉及一个主题“人”, 同时也涉及这些语法知识:描述身体感觉和状况, 看病用语, 表示爱好与特长的句式, 描述爱好与行为习惯等的一般现在时, 知识点和语法点又多又碎, 但是通过情景话题“My friend”, 设计三大板块———介绍朋友 (描述外貌、介绍爱好) , 与朋友通话 (打电话用语、询问身体状况) , 给朋友发e-mail (描述身体感觉、情态动词的使用) , 在情景中巧妙地分解语法点,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灵活掌握。

二、立足情景话题, 形成知识结构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是由单元、话题、功能、任务构成, 每册书的各个单元都按一定的话题进行。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教授新课时都会结合话题创设情景, 殊不知在复习教学中, 借助情景话题能打通教材编排体系, 帮助学生构建紧密联系的知识串,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巧用情景话题, 培养综合能力

1. 利用情景话题,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与新授课阶段相比, 复习阶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了更强调归纳与提升外, 在语言技能上也有所不同, 即从新授课的听说为主, 到复习课上听、说、读、写并举,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尤其要强化听、读、写意义上的掌握。而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枯燥地讲授与操练, 学生听起来会觉得很枯燥, 会产生厌倦情绪, 复习效率就不会高, 因为语言只有在情景中才有意义, 脱离了情景, 它只是一堆加重学生记忆负担的符号, 根本不能体现语言的功能。所以, 在复习课里教师要注重情景的创设, 让学生体会某某语言是在某某场合使用的。

例如, 6B的第一、二单元讲解了比较级, 经过两单元的学习, 学生对比较级的结构已经熟悉, 学生之前已能运用比较级句型对客观事物进行简单描述, 但在句型的整体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灵活运用, 特别在让学生对人或对物进行综合对比描述时就会有一些问题。因此, 在六年级的总复习阶段, 我安排了一节比较级的复习课。本课以“Changes”为情景话题进行比较级的复习课, 以人物、学校、城市及万物的变化为载体, 融合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 帮助学生复习比较级。首先, 通过阅读语篇“我的学生”给我的信, 激活学生的比较级知识, 然后, “人的变化”通过学生的提问, 让学生运用并明晰比较级的句型结构和构词规则, 并在运用中内化, 再通过听力文本“学校的变化”, 锻炼并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在设计时应注意, 有些问题并不能直接听出答案, 需要一定的思考。我认为六年级的学生应当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 最后给出开放性的话题“The changes of...”, 让学生进行口头输出。

通过这节课, 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达到了预期目标:明晰了比较级的句子结构, 并在不断运用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听、说、读、写训练, 能熟练地运用比较级对人或物进行对比性描述, 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另外, 复习课吸引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适度拓展, 让学生能学到一些新知识, 觉得学有所得。适度拓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机延伸, 并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索, 使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 积极开创知识的新内涵,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纵向上有递进性, 在横向上有发散性, 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

2. 利用情景话题, 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复习课教学极其重要的一环。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情况, 结合语言学习的要点将复习的内容进行聚焦, 并创设有意义的情景, 提供有价值的话题,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防止学生在复习课上产生疲倦的情绪, 使得复习更有针对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个体的作用, 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 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点, 激发兴趣点, 发展提升点, 更应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 在复习Asking the way时, 我创设了这一情景:Today is my son′s birthday.Welcome to my home and take part in the party.If you don′t know the way, you can ask me.学生对于能了解怎么去老师家非常感兴趣,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我根据学生的提问, 及时板书并总结不认识路时, 可以怎样问路;然后提问如何指路。请同桌四人讨论并表演这一情景, 在表演完后请学生自己总结指路句型, 最后布置学生的作业是制作小报:总结问路和指路方式, 并提出注意事项。我发现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是很强的, 他们制作的小报不仅精美, 而且内容丰满, 不仅有课内知识, 还拓展了一些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

总之,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创设有效的情景话题, 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 强化基本技能, 全面把握所学内容, 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 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增加学习兴趣, 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卜玉华.“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英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习作三课型 第5篇

【学习目标】

1.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继续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学习重点难点】

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知识链接】

教师节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节日好!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踩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如果说父母是最值得感恩的人,那么,老师,您就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全体同学向全体教师衷心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你们节日快乐!

经历多少季节的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您就是那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您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就像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像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您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通宵达旦,但却不曾有任何怨言。您用友爱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您用真知指引我们走出了黑暗。

老师,没有诱人的权利,没有令人羡慕的家财,但是你们有一颗真诚的心,你们用朴实无华的本质指导我们,用沉稳扎实的教学方式吸引我们,用亲切和蔼的态度打动我们。你们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再过几年、十几年,当我们手捧奖杯、证书,当我们建功立业,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是你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引导我们追求各自的理想之光。

祝你们节日愉快!

学生:X X X

X年X月X日

【学法指导】

1. 根据习作提示选择写作情景,选择相同情景的同学可以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写作。

2. 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3. 尝试写作。

【自主学习】

1.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2.班上竞选语文课代表,你打算竞选.【合作探究】

1.写过发言稿或读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你们写过或读过什么发言稿?都写进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

2.写竞选干部的发言稿,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

【整理学案】

不同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达标测评】

任选一题:

(1)节日类:班里开展“六一”联欢会上,你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发言。

(2)竞选类:班上要重新竞选班干部,你打算参加竞选。

(3)感想类:你参加什么比赛获奖,请你在领奖的时候谈谈自己的感想。

课型不同 教法各异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64-01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法上力求创新,既能打破传统课堂教法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寻找萌发创新意识的载体,充分挖掘创新素材和知识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同的课用不同的教法,创造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了以下几种课型的教法。

一、整体型课用竞赛法

整体型课,是以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为依据,以通常感知程序为主线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上这种课教师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扫清文字障碍,粗知课文梗概,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评遣字造句,表情达意的特色。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大家即合作又竞争,在比赛竞争中掌握知识,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得以训练,得以增长。

二、朗读型课用表演法

有些感情强烈,情节生动的文章,适宜于朗读。上这种课,教师可分三步完成教学任务:1、尝试性朗读(疏通课文);2、理解性朗读(重点范读);3、欣赏性朗读(情感传递)。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表演欲强的特点,宋用表演法,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轻松感知课文,掌握知识,既容易进入情景,又在表演过程中进行创新,再创作品情感。

三、自读型课用质疑法

就是在布置学生自读前,由教师精心设置几个关键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质疑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解答了疑问,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自读中自己设疑,自我释疑的能力。

四、情境型课用图画法

优养的写景散文、诗歌,往往给读者创设了特定的气氛和情绪,具有意境美、图画美。教学这类课文,适宜用图画法。即创设一种情境,利用课文插图、图片、列表填写等形象讲解,使学生入境、动情、知味、明理,愉悦接受知识,欣然增长能力。

五、复习型课用比较法

如将写同一题材内容的课文相比较,将同一种表达方式的课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体会写法上的差异,能更好掌握知识,指导学生写作。这也符合创新教育的整体性原则。

不同课型 不同导入 第7篇

一、众多单词如何进行新授?

二、怎样顺利进入语法讲解?

三、如何引导最多的学生进入听力氛围?

四、不同的话题如何切入主题?

【主题】

英语课堂的导入方式有很多,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 不过几个基本原则一定要遵守:有趣、切题、简洁和拓思。即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做到自然、新颖、别致, 紧扣生活, 不要随心所欲或者一成不变或者离题万里, 机械地灌输耗时耗力。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用以下10种方式来导入:1.复习导入2.演讲式导入3.情境导入4.谈话导入5.悬念导入6.游戏导入7.比较导入8.歌曲导入9.故事导入10.多媒体导入。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六三制教材, 针对教材和课型不同, 我简单谈一下我的英语课堂的导入方式:

一、单词课的导入

七年级 (上) Unit6 Doyou like bananas?的第一课的内容:学习新单词。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导入和多媒体导入等方式。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一些食品图片, 因为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单词拼写, 而一些食品名词是难点, 于是我问:“What’s this?What are these?”学生情不自禁地回答:“It’s an apple.They are bananas.”等;看到西瓜的时候, 我问:“Do you want to spell it?”“Yes.”于是我趁机打出watermelon这个单词, 个别学生已经看出了门道:water加melon, 我解释, “melon是甜瓜, 这样, 多水的甜瓜就是西瓜”。我接着问“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other food?So let’s learn them together.”就这样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些单词, 同时还简单区别了一下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有效地分散了本单元的难点。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单词的记忆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障碍, 学生在感受其语境, 逐步感受心理共鸣的同时,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生乐于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整合, 这样才能达到轻松记忆单词的目的。

二、语法课的导入

讲单元的语法课时, 我通常运用复习、比较及自由式谈话法等导入新语法, 主要是考虑到语法知识比较枯燥。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是八年级 (下) 教材的单元话题, 在讲授语法时, 我首先运用学过的句型询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like me?”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谈论到理想、职业时非常感兴趣, 话题打开, 学生抢着说:“I want to be a policeman.I’m a driver...”我趁机引出正题:“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another way to say it.”在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下我写出了课题及本课的重点语法句型be going to do sth.这节课在快乐开端的引发下, 出现了一个个高潮, 教学效果很好。在学习七年级Unit 4 What does he look like?单元时, 我运用多媒体打出了明星成龙的照片, 问:“Who’s he?”学生大声说:“成龙”, 快乐地过渡到新课关于外貌的讲述中去。

在学习八年级 (下) Unit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第二课时。这节课要讲两个重点动词do和make。我采用了复习比较法, 要求学生“Tell me some verb phrases, please.”于是学生说出了“do one’s homework, do some reading, make more money, make a kite, make dumplings”等短语。我说:“Now let me say some more, do the laundry, do chores, do the dishes;make the bed...”这节课上得很轻松, 课堂上高潮迭起, 同时学生的口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听力课的导入

听力是学生比较棘手的一项。遇到语速比较快的听力时, 我常用到预习及演讲式导入, 简单介绍听力中的人物及相关事件, 以便达到分散难点和突破重点的目的。七年级话题Unit 9 When were you born?中的Section A部分, 录音比较快, 还掺杂着很多的数字, 学生听起来会有些困难。于是我课前布置了一些与听力内容有关的短语句型, 在检查完预习内容之后, 引出新话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know about two famous persons.Do you know Book of World Record?There is a person in it because of his hiccupping.And there is another person in it because of his sneezing?Do you want to know why?Let’s listen to it together.”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并为听力做了很好的铺垫, 降低了听力的难度。

四、短文理解课的导入

短文理解课是对本单元语法、句型综合理解运用的课型, 对前面几课的知识要进行整合、迁移, 因此本课教学对于整个单元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这样的内容我通常运用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和演讲导入等方法。

七年级 (下) Unit9 When was he born?中的Section B部分, 课文是介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的, 运用悬念导入。我询问:“Do you like music?Can you play the piano?Do you want to be a musician?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that?Do you know Li Yundi?He is a well-known pianist.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e did for that?”一连串的问题不给学生回答的机会, 稍作停顿后, “Today let’s know about him.”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 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下悬念, 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 激起他们寻根探源的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迈过“信息沟”实现交际过渡。利用学生此时产生的疑惑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他们想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学生恍然大悟, 产生一种解疑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活动体验”课型初探 第8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一) 第一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与活动方案,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本与作业, 它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 提供选择。教学中应该尝试改变单一的方式, 围绕“青春”话题, 创造性地设计活动, 使学生结合自我体验, 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并学会与他人交流, 分享经验与感受。

活动体验的关键是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 强调经历与参与。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积极思考, 而且要求学生积极倾听、开口、动手, 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既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 又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 更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 体验强调学生参与, 强调“活动”, 强调“实践”, 强调“探究”, 强调“经历”。第二, 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 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发掘学生经验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看, 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说, 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 间接经验要整合, 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 成为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说, 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 因为有了经验, 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 它已扩展到情感和人物领域, 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而且是身心和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二、案例描述

下面是我执教毕淑敏《我的五样》一文的教学过程。学生已初读课文, 并按照阅读提高的相关要求, 对自己认为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做了取舍, 就他们所做出的选择结果, 以及选择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行了探讨。

师:虽然我们今天只是纸上谈兵, 所做的只是一个虚拟的心理游戏, 但我看到了许多同学因为举棋不定而愁肠百结的样子。大家对于身边的每一样美好事物都不想放过, 更不想舍弃。下面请大家就自己抉择的结果和过程谈谈你的心理体验, 看看你是为何而生?

生1:我选择的五样是知识、地位、亲人、健康、金钱。 (排名不分前后)

(众生笑。)

师:能简单谈谈你这样选择的理由吗?

生1:知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有知识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地位是身份的象征, 是一个价值的体现。亲人, 特别是父母生我养我, 从那里我得到了最真的爱,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一切。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是保障。现实点来说,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没有点金钱做后盾, 很多事都是行不通的。

师:所以你选择了这些, 那你又是怎样舍弃的呢?

生1:我第一次舍弃了金钱, 因为它毕竟是身外之物。第二次舍弃了地位, 没有它一样可以生活。第三舍弃了健康, 因为保持头脑清醒比四肢发达更重要。第四舍弃了知识, 其实我不情愿, 但在亲人面前我不得不屈服了。

师:这位同学谈得很好, 理由充分, 我们现在十分清楚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位同学他的一生将是为何而生?

众生:亲人……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位同学的意见, 这次我想请一位女同学, 看看男生和女生在思想意识上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别。

生2:我的答案是书籍、爱美之心、家、梦想、健康。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美之心嘛, 人皆有之;健康是每个人应该珍惜的, 失去了它, 会后悔的;追求梦想的过程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很充实;家是自己受伤时心灵的港湾。

师:这位女同学对她的五样的理解也是一样精辟, 下面再听听她又是怎样舍弃的?

生2:首先我舍弃书籍, 其次是爱美之心和健康。因为没有了这些都可以继续生活, 最后在梦想和家之间我留下家, 因为我觉得梦想实现了, 但如果不能和家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那就失去了意义。

师:这位同学对人生做出了抉择之后, 我们可以这两位同学是殊途同归啊。他们人生的归宿都是和家里亲人有关系,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 当有一天父母亲人不在人世的时候, 你们又准备如何了此余生呢?由于时间关系, 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就他的取舍的结果和前面两位同学相比, 看看有没有异同。

生1:我选择的是运动、父母、事业……还有两个我没想出来。

师:看来这位同学在抉择的时候十分慎重, 内心也经过了强烈的斗争, 所以在速度上比别的同学稍微慢了些, 那如果在这三样里面选择的话, 你会留下哪一种呢?

生:我会留下父母啊。

众生:啊!

师:看来我们是找到知音了, 已经连续有三位同学最后的选择是跟亲情有关的, 那么, 我们今天不妨看看, 全班到底有多少同学选择了父母或与之相关的答案呢?

(学生举手, 大概八成以上。)

师:那么有多少同学舍弃之后结果是父母或与父母有关的答案?

(学生举手, 大概一半。)

三、案例分析

课堂上学生对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的选择, 趋向于同一———亲情。对于这种结果, 我们并不能完全加以否定, 但不能说这是一种完全正确的人生观。“孝”, 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对学生们的这一选择, 我无可厚非, 但如果是站在人生高度上去看, 一个人如果仅是为了亲情而活, 这种“孝”也未免太狭隘了。因此, 我断言:这堂体验课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方面是失败的。

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导致了一边倒的结果呢?在我引导时把握不准, 还是学生心里根深蒂固的情愫引导造成的?通过课后和学生交流, 终于找到了导致这次情感体验失败的“元凶”。学生们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他们认为身边只有父母是值得依赖的人, 也是最不容失去的人。听到这些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后, 我一方面为这个家庭教育的“成功”而庆幸, 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担忧。

究竟原因:其一, 目前大部分学生生活的空间较狭小, 而且在学校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模式下, 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途径大多是一种间接的非体验模式。在这种生存空间里, 他们心里的可供选择项势必会减少。因此, 经过权衡之后, 学生选择为父母而生,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重视对孩子灌输“爱”的教育。相比之下, 在学校里学生从教师那里所得到的师爱, 显得微不足道, 或者更多的是师道尊严。学生在家里才会真正享受到体验所带来的乐趣。因此, 传统的家庭教育对活动体验课有一种无形的冲击, 最终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把选择的视线从广阔的社会拉向家庭。

四、教学反思

我再仔细翻阅《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中有关本专题的教学建议时,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让学生通过设定自己的身份 (如学生、子女、公民) 来确定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我在执教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细节, 以致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定位在“父母—子女”这一身份上, 最终才出现了前面所描述的千篇一律, 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体现的难堪局面。其实只要在学生对人生最宝贵的五样进行选取之前, 就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下来, 并提供一定可选择的方向, 相信最后的结果将肯定是“百家争鸣”。

为此, 活动体验课教学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思想给予必要的引导的关系, 既要防止用唯一的价值标准评价学生观点的错误做法, 又要防止放弃教育责任的行为。更多的时候, 可以融入学生中, 与学生交流、对话, 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二是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这一板块内容的话题, 需要理性地思考, 需要虔诚地面对, 需要用心来感受。因此, 创设一种带有庄严感的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不能让严肃的人生话题在谈笑中变得浅薄, 成为玩笑与儿戏。

摘要:作者在教学《我的五样》一文时, 安排进行了一次活动体验课, 效果不尽如人意, 并对此进行了反思, 认为一要处理好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思想与给予必要的引导的关系;二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如此, 才能上好活动体验课。

关键词:活动体验,案例,分析,反思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一) .

[2]变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参考.必修 (一) .

新授课课型研究 第9篇

新授课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一、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一) 基础知识课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式, 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乐曲, 如果设计安排艺术性, 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 如实例导入, 新旧知识类比导入, 设疑导入等。

(二) 概念教学采用结构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自学提炼交流形成结构巩固练习。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主张知识结构网络化, 这种方式对揭示知识规律, 认识本质有很好的帮助。

(三) 定理新授课教学采用“发现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鼓励猜想引导论证运用结论。

这一过程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 引导学生现推理, 形成知识, 满足学生期待, 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一) 设计的指导思想

1.理论依据

(1) 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 而影响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 一个精妙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数学教学过程中, 既要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又要培育他们的收敛思维能力;既要教会学生进行严格逻辑推理, 还要教会学生大胆进行不严格的猜想、联想和推理。

(3) 数学教育的另一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 从而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科学的爱好, 也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

(二) 功能目标

1.在教师的作用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 教学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让学生独立的去探索教师精心安排的数学问题。

2.灵活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解题模式, 数学方法的典范, 启迪的思维, 充分发挥例题和习题的作用, 消除学生不良的心理定势, 使他们逐步养成灵活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举例分析教会学生鉴赏数学, 懂得如何从数学美的观点分析评比各类数学定理和证明方法, 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美, 从而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操作程序

(一) 复习旧知, 引出新问题

根据新知识与旧知的内在联系, 精要复习旧知, 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 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 激发迫切要求学习的需要, 吸引学生高度注意。

(二) 学习新知, 解决问题

1.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 不能满足于简单记住对知识的言语陈述, 而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并在适当的情景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冗余性和可解释性的两个特点。

2.在新知识的学习中, 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思考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求得新知识。

(三) 巩固训练与变式提高

训练是重要的, 但要讲究科学, 符合认识规律, 练习题一般可分为三类:

1.环绕“懂”来安排练习, 包括三种形式, 即为什么讲授新知识作准备的准备性练习:为接受规律性服务的实验性练习和正对易错的所在安排的预防错误产生的练习

2.环绕“会”来安排练习, 目的是通过反复训练, 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 实现由“懂”到“会”的转化。

3.环绕“熟”来安排练习, 目的是形成熟练技巧, 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所解习题与例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四) 补偿小结与欣赏

1.在小结中应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概括, 这样才能使知识构建有序, 才能明确知识的适用情境及其来龙去脉, 也才能使知识迅速顺利的“迁移”。

2.根据练习的检查情况, 抓住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对知识内容, 解题策略, 思想方法进行点拔。

3.或由学生演说, 或由教师带领一起欣赏课中数学美,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四、新授课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可通过设置悬念或提出思考性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的直接动机, 也可通过简要说明学习该内容的意义与目的来激发间接动机。

(三) 回忆从前学过的有关内容, 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四) 引出新内容, 引出新内容时要自然, 顺理成章。

(五) 揭示新内容的关键点和难点, 该环节是新授课的主要环节, 首先, 教学设计时要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常情况下, 那些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新知识便是教学的难点;那些与前面知识紧密联系, 对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具有影响的内容, 便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 有些是重点, 而不是难点, 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 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如果重、难点不明确, 教与学都会感到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 能否准确地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困难, 并会选择适当的例子或材料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以及能找准教材的重点, 并能选择恰当的突破方式是新授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优劣的基本标准。

(六) 应用新知识, 应用新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的安排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即先易后难, 先依样画葫芦再变式练习, 先单项后综合, 先具体再抽象。

(七)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与评价, 反馈越及时, 越具体, 越多次, 效果越好, 反馈要全面, 不仅有认知反馈, 还应辅以情意反馈, 教学实验证明, 通过认知与情意叠加起来的反通道反馈, 其效果大大高于仅进行认知反馈的效果。

五、常见问题

(一) 教学内容不分主次和难易, 平均使用力量。

(二) 对重点内容, 知识内在联系未能强化或有效突出。

(三) 只设计教师如何教, 未设计学生如何学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的学。

(四) 教学随意性, 板书, 发问未作仔细考虑和设计。

(五) 忽略信息反馈方式及调控方式的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各种新授课即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等课型的教学模式及功能为我们这些准教师更好地搞好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模式。

关键词:启发探究式,结构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晓明.浅谈习题课的教学设计[J].数学教学研究, 2005, 9.

[2]朱先东.课型与探究性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 2005, 9.

[3]郑东萍.结合数学自身特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数学教学研究, 2005, 7.

[4]徐晓义.实施新课程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中小学数学, 2005, 11.

教学易位课型研究 第10篇

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两极教学方法, 该方法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两部分组成。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中合理安排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但同时又存在不少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总是按照教师的节奏来学习, 讨论和发言的机会很少, 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尝试引入易位式教学法, 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避免复习课只听讲、记、背的呆板形式。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能力 (见下图) 。

所谓师生角色易位,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遵循教学规律, 在教师全面引导、学生充分准备的前提下,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适度地请学生当“老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主体, 其基本形式不是教师一言堂, 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环境,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教学实践

1. 课前准备

(1) 分组与动员

师生平等协商,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要求人数相等, 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相当。教师的动员要到位, 使学生明确师生角色易位的目的、意义和教学要求, 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使之跃跃欲试。思想支配行动, 只有使学生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师生角色易位才算成功。

(2) 预习

讲授新课前,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所要讲的内容, 思考以下问题: (1) 该节内容与前节教学内容的联系是什么? (2) 本节内容讲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 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 (4) 通过预习, 你发现了哪些疑难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 在讲授新课前, 所要学习和传授的知识已经印在脑海中, 自己有疑问的时候, 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这为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师生角色易位

上课后, 教师简单导入新课。然后, 采用点名或者组内推荐或个人推荐的方式请4~5名学生走上讲台, 各自就本节内容的某一问题向其他学生讲授自己的观点及其见解。在讲授的过程中, 以课本知识点为基础, 加入有关事例, 还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用本课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自己耳闻目睹的事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发散性,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激励”潜能的阶段, 使学生自己选择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 自己处理课堂关系。力争每一次上台都能得到锻炼, 每一次上台都能有新的收获。另一方面, 教师及时点拨, 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督促与信任相结合。要尊重学生, 鼓励创新;但不能放任自由, 没有分寸。要坚持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 虚心向学生学习, 诚心与学生交流, 热心给学生帮助, 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既有利于每个学生潜能的发挥, 又有利于师生角色易位的顺利实施。

3. 讨论与评价

不同智慧的碰撞、磨合, 能够弥补自身的缺漏, 给人激励, 启发灵感, 拓展思维。因此,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需要互补、互评。通过讨论和质疑, 补充、完善知识点, 拓展横向、纵向联系, 加深理解。评价要坚持民主、公正的原则, 做到个人表现与集体协作相结合, 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精神奖励、成绩评定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通过评价, 指导学生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灵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避免出现重形式和设计、轻知识讲解, 重生动有趣、轻科学求实, 重自我表现、轻实际需要等现象, 保证课堂教学有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 教师总结

老师做老师。教师串讲, 构筑知识体系, 进行归纳总结。这一阶段是对学生所讲内容的深入和升华。把学生所讲内容用一条线索统起来, 把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 既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结构, 又要试着引导学生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系统知识, 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三、效果与作用

通过师生易位法进行课堂教学, 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知识的总结能力、迅速抓住要点与核心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最终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的转变。

但是, 在实施师生易位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 对教师各个方面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这表现在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 以便随时掌握和控制教学进程;精心备课, 充分考虑教学进程中各方面的问题, 善于施教, 灵活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必须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能力才能控制好课堂秩序, 保证教学易位的顺利实施。

“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 我要教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 做的工作比任何听讲多得多, 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叶圣陶先生这段话至今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林妮, 方定志.浅谈易位式教学法在医学形态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6) .

[2]罗杨合.尝试师生角色易位, 转变化学学习方式[J].山东教育, 2003, 19 (2) .

中学语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第11篇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我区中学生的阅读量很小, 大多仅局限于课堂, 而课外阅读明显不足, 所以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最主要依赖于课堂。以往较单一的教师分析讲解, 学生被动听从接受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束缚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形成一种高耗低能的课堂现象。语文阅读课型探究就是把每一篇课文当作阅读教学对象,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 从而转换师生在课堂的角色和地位, 达到低耗高效。

因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同, 需要相应的不同课型。我们结合实际, 主要研究以下几种基本课型。

1 朗读课型

对一些诗歌及比较优美的散文, 采用朗读为主的课型教学, 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的感悟和把握。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 在读中感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朗读中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技能训练。理解内容是目的, 指导朗读是手段。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 结合课文朗读, 学习语调、语速、重音等朗读知识。

第二步:学生朗读课文, 确定每段朗读的语调、语速、重音。

第三步:讨论朗读体会, 师生展示朗读。

2 背诵课型

名家名篇和古代现代诗词名段采用此课型, 通过指导背诵, 巩固字词, 理解课文, 积累语言材料, 提高读写能力。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 正字音, 断句读, 明大意, 定目标。

必须明确目标, 确定是背诵全文还是背诵段落, 是当堂背诵还是课后背诵, 才能提高背诵的效率。

第二步:读课文, 找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 寻找不同的方法背诵。如画面背诵法、层次背诵法、字头背诵法等等。

第三步:背课文, 测效果。背得如何, 通过组内抽查, 小组抽查, 当堂测试背诵效果。

3 说读课型

对于故事性强的小说、戏剧, 写人或叙事性的散文等, 要么先读后说, 要么边读边说, 通过“读”和“说”, 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信息捕捉能力、说话能力、概括能力。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 说内容, 整体感知。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让学生把他们的感知说出来。教师要明确说话的要求, 让学生知道说什么, 怎么说。

第二步:读课文, 说句子, 揣摩语言。让学生找出重点或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 说出其作用或特点。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 并作示范。

第三步:读课文, 说特点, 做评价。阅读全文, 让学生自己感悟, 说出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点, 不求全面, 然后整合。

4 讨论课型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使学生在自读准备和讨论活动中, 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 使学生不仅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同时又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它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精神等。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细读, 明确问题。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教师事前要精心设计讨论题目, 要难易适度, 要让学生感兴趣, 讨论得起来;要有讨论的价值, 通过讨论, 使学生理解课文, 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步:精读, 圈点勾画。学生围绕讨论题目自读、圈画、批注或写简要心得体会, 准备讨论发言。

第三步:讨论, 言之有据。按要求根据中心议题展开讨论。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 教师相机诱导, 启动思维, 拓宽思路, 将讨论引向深入, 并且维护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鼓励创新精神。

第四步:小结, 重申主题。小结的目的在于明确认识, 明确结果。

5 质疑课型

这种课型着力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喜欢读书生疑、会发现问题并且敢提问、会提问的品质。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初读, 发现问题。

第二步:再读, 提出问题。

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 组长概括归纳为一个明确的问题, 教师巡视肯定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步:深读, 解决问题。带着提出的问题, 再次阅读, 进行分析, 组织讨论。在组长的引导下, 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 在讨论中求答案, 逐步形成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分析课型

主要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行文思路的分析。运用分析课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初读, 概括内容。概括主要内容, 不是要求得出一个结论, 而是以文本为例,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学会概括的方法, 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步:再读, 分析写法。在概括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究作者从哪些方面、用什么结构和手法, 用哪些准确、生动的词语等等。深入探究这些问题, 才能从形式容和内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步:深读, 探究原因。探究是否为了表达中心、刻画人物、渲染气氛、说明事理, 、阐明观点等, 这样才算是“掌握”了一篇文章, 才算是有了收获。

7 鉴赏课型

以鉴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相对初中学生来说较有难度。要求在组织学生诵读、分析、品味的过程中,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鉴赏能力。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初读, 感知。通过音读、意读、情读和美读, 达到大致理解内容的目的。

第二步:品读, 领悟。以品味字句为突破口, 以点带面, 达到领悟全篇意蕴、情感的目的。

第三步:分析, 鉴赏。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用什么结构、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手法、用哪些词语写?品味文章这样写, 是为了表现中心、刻画人物、渲染气氛、还是更加生动形象?只有深入探究这些问题, 才能从内容和形式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从而读出自己的感悟, 做出自己的评价, 达到情感的共鸣。

8 表演课型

故事性强, 人物形象鲜明, 语言简练富有个性化的文章适用此课型。这种课型是一种集语言感悟、理解、表达等多种语文能力综合运用的课型, 是把语文学习与表演结合起来, 设计一个表演性的课堂环境,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狼》《孙权劝学》等。通过表演, 使学生学懂课文, 体会课文人物的情感, 化文字为具体的形象, 既感悟课文, 又培养创造能力。通过表演, 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语言训练,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阅读, 感知。

第二步:理解, 设计。启发学生在课文中找戏, 将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境语言。一篇课文, 有人物, 有故事, 有情节, 甚至有对话, 则可以短时酝酿, 分角色、论台词、议细节, 改变文体, 设计表演。

第三步:小组排练, 进行表演。

上一篇:女性主义艺术下一篇:中国体育的三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