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比活动范文

2024-07-18

评比活动范文(精选12篇)

评比活动 第1篇

不同于翻转课堂一般意义上的微课,考虑到当前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们将本次评比的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灵活、合理地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集合。还特别要求:制作成型的微课须可嵌入教学活动中,可用于课堂教学、网上学习或两者融合的混合式学习中。

整个评比活动共选出80余个微课参评,选择的内容丰富多样:拼音、识字、写字、朗读、阅读、习作;知识、技能;课内、课外等均有。形式上有解说型,也有互动型。特别是优胜作品,体现出选点精巧、设计新颖、重点突出、兼顾情趣等特点。

当然,因为是雏莺试啼,问题必然存在。后续研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凸显价值。要考虑微课的必要性,如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常规手段,如PPT、实物展示等方式完全可以达成目标的,就不一定有必要制作成微课(用于补课或课后复习等的除外)。

2. 指向明晰。内容选择、目标定位等一定要符合学生特点,兼顾适用时机。适用年级要清晰,目标定位避免偏高或过低;内容应精要,避免课前预热、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糅杂不清。

3. 形式新颖。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增强情趣性、互动性,避免单一解说形式(但不提倡过于花哨)。

4. 时长简短。微课播放总体上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特别是适用于课中学习的微课,从一节课40分钟考虑,微课更要短小精悍。如低年级写字指导微课最多不能超过3分钟,因为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笔练习时间。

5. 细节精致。微课光线、声音、图像质量等都要尽可能精致,避免出现其他干扰因素。个人专长有限,则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友情配音、示范、作图等。

评比的活动总结 第2篇

女生宿舍都收拾的十分有“内涵”,个个都打扮的十分温馨。如309宿舍铺了地板胶,买了穿衣镜,在宿舍的床头都用手工做了一些装扮,显得很有特色。401宿舍在桌子上养了三盆小花,一进室内就闻到弥漫的香气。311宿舍干净、整齐,显得空间很大。这些都是女生的优秀宿舍,但是都普遍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女生的东西比较多,有的摆放显得有些凌乱,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多想一些金点子,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大一些。

男生的宿舍环境相对于女生要显得差一些,但是内务卫生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地面非常干净。问题就是空气质量不好,太闷了,希望男生可以经常通风,让空气保持清新。

以评比活动促进讲故事教学 第3篇

一些中职学生原有文化基础较差,教师在教学中要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教学中,笔者把理论知识简化为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把控好语气、语调、语速等)、表情形象具有角色个性特点、肢体动作符合角色特点、感情要投入、仪态大方自然等,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一、明确活动目的

要求学生在一个月之内能高水平地讲述3~5个有代表性的幼儿故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3.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技能

3.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5.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拟定活动计划

1.把各班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多个活动小组

分小组的规则:把每个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成员的分配原则是组内异质、组外同质,各小组成员应个性有别,人际关系较和谐,讲、读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这样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互帮共享、共同进步。

2.任命活动小组组长

活动小组组长应由在语言表达能力强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同学担任。

3.每组推荐一名有公信力并具有良好讲故事技能的同学做评委参与打分

4.抽出专门的计分员计算得分

5.规定活动时间:为期一个月

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的教学活动,根据活动进程,每个学生填写自己的讲故事计划。

6.提出讲故事要求

①仪态大方自然,仪表端庄大方

②使用普通话、语言流畅、脱稿讲述

③用儿童化语言、感情充沛、感染力强

④把握故事主题,掌握角色特点、富有表现力

⑤故事内容健康、具有教育意义

⑥要有必备的道具

⑦时间要求:3~5分钟

三、制定严格的活动要求

1.活动组的每个成员选择所要讲述的故事,定出讲故事过关的期限。

2.活动组的每个成员在小组成员面前讲故事,先自评,再由组长及成员评价,对其所讲故事提问题、找毛病、提建议。

3.各活动组组长对每个成员所讲故事把关、抠细节,逐一过关。

4.老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评审团验收,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打分。学生个人总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出一个平均分。活动最后把各小组成员的得分相加,得出小组总分,再根据各小组分数评出名次。

5.根据得分情况对个人和小组适当奖惩

得分最高者可以向得分最低者提出三个要求,得分最低的组必须完成。

6.按照得分高低顺序每班推荐3~5名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讲故事比赛。

四、多种活动形式交替进行

1.各组组长先讲,然后组员再根据抓阉顺序讲述,最后计算总分。

3.抓阉时抓1号的组可以任意要求其他组的任何一个成员讲述故事,依次进行直到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活动结束。

4.运用随机点名系统:小组系统和个人点名系统(制作点名系统,课堂随机播放,学生说停,则停,随机抽取学生讲故事。)

采用抓阉和运用随机点名系统的目的在于运用活动的随机性避免学生的逃避心理及侥幸心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公平性,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避免学生的心理冲突。

五、做好活动的评价工作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进来”就是把其他班讲故事水平较高的同学请到自己班来示范;“走出去”就是每个班抽出1~3名讲故事讲得好的同学到其他班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对讲故事水平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和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

3.根据教学进度在年级组织讲故事比赛。推荐水平较高的学生参加比赛,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上述举措,学生对于讲故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了,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基本功更加扎实,为将来胜任幼儿教师职业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评比活动 第4篇

一、模拟上课的误区及对策

1. 误区一 :形式混淆

现象 :模拟上课变成了说课。有三位选手在模拟上课时出现“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怎样怎样”、“我使学生怎样怎样”、“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准备采取的方法”这类表述,把模拟课堂跟说课混淆。

对策 :严格区分说课和模拟上课。说课是静态的研究,是教者向听众展示其对某节课的内容、地位、目标、重难点设想的一种方式,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核心在于比较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而模拟上课是动态的实施,是说课的延伸和补充,选取说课的“教学流程”这一部分,把它具体化,更侧重于它的实践性,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模仿实际教学,但没有学生的配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常规课堂教学要求,将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用模拟的形式将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展示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模拟上课的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在于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学计划的实现。

2. 误区二 :角色错位

现象 :其中有四位选手在模拟上课时就是点击鼠标,播放课件,对照课件简单讲授,没有任何板书,没有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没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教师成了名副其实的“播放师”,模拟上课变成了“电灌”;还有三位教师模拟上课“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严重错位。

对策 :模拟上课虽然是一种没有学生在场的上课,面对的是评委,但也要模拟真实的课堂,进行适当的板书,科学列出提纲,清晰教学流程,也要有课堂动态生成的内容,教者要避免被课件束缚自己,要给评委和听课者营造一种“真实”课堂之感、一种“跟着学情走”的感觉。模拟上课最难处理的就是师生互动环节。因为这时候没有学生的配合,那么当教师抛出问题后怎样巧妙地解决问题,怎样做到师生间无缝对接呢?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教师模仿学生的语气,说出学生的回答,二是用一个短停顿表现是学生的活动,然后用教师自己的话来进行后面的内容,尤其是当出现的内容是重难点时,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自己巧妙地把问题说出来,并适时进行点拨、归纳、变式、拓展、延伸,实现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的自然转换。模拟上课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辅相成动态生长的建构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3. 误区三 :效率不高

现象 :模拟上课时间分配不合理。规定每位选手模拟上课的时间是15分钟,但有六位选手没有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完,还有三位选手到最后一两分钟时,发现时间不够,草草收兵,教学就显得很仓促,给人前紧后松、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的感觉。

对策 :首先是学会取舍、突出重点、画龙点睛,不能面面俱到、平均使力、蜻蜓点水,应抓住本节课的亮点或重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详细阐述、浓墨重彩。让学生学什么?让学生怎么学?怎样让学生学会?哪里要不惜时间,哪里要轻描淡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心里应当清清楚楚 ;其次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学习活动后,用于模拟思考或模拟准备的时间不能长,不能造成长时间的冷场和时间浪费,只能简短停顿 ;再次当教师提出问题让某生回答时,片刻停顿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 ; 当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科学地分配时间,调控时间,节约时间,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出自然生成、富有个性、积极有效的课堂。

4. 误区四 :缺少激情

现象 :有三位教师声音轻、语调平、表情冷,给评委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老师很有可能让学生感到压抑,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不能调动学习的激情,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不容易与学生有心灵的碰撞。

对策 :课堂的生命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投身课堂的激情,真正的教学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状态开始。所以,模拟上课时,老师一上台就要有充分的自信,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个老师精神状态不错。然后以“慢行”为基调,为学生进入学习情绪状态起航 ;以“激趣”为引领,为学生进入学习认知状态导航 ;以“质疑”为路径,为学生进入学习发展状态护航。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激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指出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皮亚杰则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注意结合社会生活,精心构思课堂导入,重视情境引导,教学过程注意化枯燥为生动,用教师的上课的激情去唤醒、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5. 误区五 :误解教材

现象 :教材钻研不深,没有吃透教材,没有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有一位选手在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如图所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时,固定边BC,将AD边向左平移,他的这种操作显然改变了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长BA和CD,这与教材的本意相背,教材的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变形过程中,四条边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四边形其它元素(角、对角线)在变化,从中发现特殊位置,即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探究并发现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等性质,为研究矩形的性质创设一个动态的情境 ;又如在矩形的判定这一节中,教材是从研究矩形性质的逆命题的角度来研究矩形的判定,而有好几位老师在处理这一块时,是传统的灌输式即“定理+例题+练习”的模式,没有让学生感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没有形成研究问题的套路。

对策 :教材是一种经典可靠的教学资源,是专家们经过充分讨论、研究、实验,而形成的合理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应该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理解数学、吃透教材的每一个环节,在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将教材活化和活用,实现对教材文本的丰富和再创造性,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照本宣科,也不能草率更改。如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研究方法,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研究方法一脉相承,先研究图形的定义,再研究图形的性质,最后研究图形的判定,通过研究图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让学生思考其真伪,然后运用演绎推理证明,从而给出图形的判定定理。这种呈现方式由命题及其逆命题角度出发,从数学本身提出问题,在证明判定定理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性质与判定定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形成富有教师教学个性和利于学生接受的教材知识体系。

6. 误区六 :理想主义

现象 :有几位老师在模拟上课的过程中,把虚拟的学生模拟得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不仅容量大、节奏快、思维深,而且遇到任何问题总能迎刃而解,有点极端理想主义,给人一种非常虚假的感觉。

对策 :模拟上课虽不是真实的课堂教学,但教学过程模仿实际教学,要求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话里有学生。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要符合学生的现状,不能过度预设,把学生的能力理想化,要与学生实情相吻合。模拟上课最大特征是模拟,模拟就是接近真实,所以要和真实课堂教学接近,按照常规课上,只不过省略了师生互动的真实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应该体现出来,怎样引导、启发、调动、设问……都要“讲出来”,做到“此时无‘生’胜有‘生’”。教学活动可以虚拟,但不可虚假,课堂虚拟,教学逼真。无“生”的课堂既容易又不容易。说它容易,是因为没有学生,一切尽在选手的掌控之中 ;说它不容易,是因为一切都要自己演绎,都要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这就需要教师有置身现场的真实感和流畅度。

二、对“模拟上课”的几点思考

模拟上课,就是虚拟的上课,是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把教学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一种上课形式。它是一种将个人备课、上课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研活动,它整合了传统的说课和现场讲课的优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着眼于具体一个课时的“模拟上课”,如何给评委专家们留下一些特殊的印象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准备。

1. 精心设计,重点突出

根据比赛规则,“模拟上课”是根据限时3小时独立设计而成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而来,那么在这十分紧张的180分钟内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时就要充分考虑接下去的比赛项目——模拟上课,计划好哪些片断重点准备,从而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上浓墨重彩,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准备又不能十分细致,这既是现场制作的时间原因,还是在下一比赛项目“模拟上课”到来之前,仍然有一定的时间进一步将“模拟上课”细化、优化、精致化。可见,现场设计时对准备“模拟上课”的片断要精心设计,这种设计是“结构式”、“主题式”的,同时又要留下进一步精致化的空间,包括板书设计、例题与变式的深入思考、引导语、追问设计、过渡语言等,从而才有后来“模拟上课”的展示。

2. 演绎过程,重视生成

“模拟上课”是近几年来的新的教研形式,它不同于说课,也不同于真实的课堂,却又超越于说课,更接近于真实课堂教学, “模拟上课”毕竟是“上课”,虽然没有学生参与教学,但如果缺少了师生对话,没有了生成,变成“一言堂”的讲授,那就与“模拟上课”的“指向”相左了。“模拟上课”既要演绎教学的完整过程,但更要重视“生成”,“生成”何来?当然要取决于精心的预设。教师可以采用大量的“模拟学生回答”这样的自问自答式的展示,即可看成是老师重视对话“生成”的一种努力 ;还可以模拟学生生成后的深入追问,并“关联”到本课前一时段中相关知识,而且又即时点评、迁移,引发学生对过去经验的回忆,这些努力都可看成是一个数学教师特殊的专业引领作用。

3. 充分预设,适度留白

“模拟上课”时固然要充分预设学生“生成”,却也不必也不可能穷尽学生所有“可能性”,这即是“模拟上课”可以适当“留白”。这里的“留白”有两种理解 :其一,对一些学生的解答过程并没有全部呈现或“代说”,原因是“模拟上课”面对的并不是学生,而是评委们,一些众所周知的回答可以略去,而把有限的15分钟展示花在充分展示自己对本课重点难点突破上,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对这一课独到的认识与处理。其二,对问题的引入、例题的变式、方法的提炼、思想的渗透等也要有适当的留白,如在“矩形的判定”的引入时,其中有一位老师说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是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反过来研究,从而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现在让我们也来看看是否可以把矩形的性质作一些‘反过来’而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呢?”可以发现,该教师这段提问是艺术的,他既“关联”了本课前后之间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又把追问“留白”给学生进行“再创造”、“再发现”,并没有直接给出教材上的“矩形的两种判定方法”,这些精巧的设计都彰显了教者的基本功。

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第5篇

幼师:程玉华

2014年5月,青年联校组织的《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展开了,联校领导及各辖区幼儿园园长通过相互参观评价各各园环境创设,以此达到共同成长与进步。在这次评比中,我们旧县幼儿园被评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第一名”。

小班的角色区是个温馨乐园,一进入班级就有一种家的感觉,让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获得发展。中班的绘本主题墙突显了真实童趣、将书香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大班的区域活动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体现主题教育目标。

王溱:评比表彰的幕后功利 第6篇

媒体近期公布数据显示,此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已压缩评比达标表彰活动19.2万多个,下降31.2%。评比达标过多过滥,是不表彰不落实、不评比不工作的畸形政绩观在作祟。

许多人都“烦”那些似乎没完没了的各类评比检查,但许多人又“盼”各种名目繁多的总结表彰。往往是本单位被检查通过了松了一口气,马上提起精神去检查下属单位。正所谓“刚当完了孙子,立马又成了爷爷”。中国式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就是一级压一级。难怪全国会有如此之多的评比表彰,创吉尼斯纪录绰绰有余。

最倒霉的是基层。无处可压,只有当孙子的份。当然,当“孙子”未必就是坏事,许多地方特别是“一把手”,就仗着“孙子”的地位得实惠。

有些检查,表面上看是“劳民伤财”,但这要看对谁而言。对老百姓,对一般干部,可能除了折腾得不到任何好处,但对领导却另有一番意义。有的检查是带奖励的,评上先进,大把钞票可以进账,项目可以落地。而对领导来说,可以引起更上一级领导的关注,作为提拔的依据和资本。如果没有这些检查和评比,一些基层单位很可能“人财两空”。所以,达标检查对有些单位有些人来说,是“深受欢迎”的。

更多的检查达标表彰是“精神”层面的,无利可图,还要搭上人力物力。尽管如此,许多领导还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宁可“吐血”,也要把旗帜扛回来。

领导们的智商绝对是够用的,又为何做如此“傻事”?其实领导们一点不傻,表现能力政绩靠什么?现行情况下,各种评比结果是最便捷最生动的表现形式。各媒体、简报、内参等,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评比结果公布于众,汇报给上级。这种办法进入领导的视线,远比通过其他形式要迅速得多,自然得多。所以,一些地方单位领导拿第一,争一流是意味深长的。他们不会在乎成本,也不会在意手段。胜者为王败者寇,只要达到目的,不惜任何代价。于是,便有了一些“团队”发财的机会。曾轰动一时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比,一度成为不少城市的创城目标。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先后有300多个城市获此“殊荣”,含金量可想而知。这种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评比,热衷者却前仆后继,原因只有一个:媒体大规模造势,面子上光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有了面子首先属于谁?不言自明。这也许就是各类评比表彰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期间,全国已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只保留了4218个,总撤销率为97.16%。

当然更多的检查评比还是来自上级部门,对下级的控制约束,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所谓的评比考核。列出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就像挥舞着“指挥棒”,让下级部门不敢轻易造次,老老实实“听话”。

实际许多检查是形式上的东西,有之无之对工作无任何意义。但上级要检查,下级只好应付。于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花样叠出。上级明明知道,也睁一眼闭一眼。真正的自欺欺人。

群众对无为的各种评比表彰是极为反感的,有的市一年要接待上级检查评比400多次,每次都如临大敌,严阵以待,疲倦不堪,从心里厌恶排斥。这种与人心相悖、出力不讨好的检查评比究竟是为了谁?恐怕路人皆知。

评比活动 第7篇

此次活动由于农村、牧区学校在全旗较分散, 相距甚远, 教育局以体、卫、艺站站长张有德为组长的一行7人, 深入农牧区各学校, 现场评审。为更好地得到交流, 让广大师生积极地参与阳光体育间操课的创新、编排与展示中来, 推动克旗学校体育特别是间操课的广泛开展。各校把具有民族特色、民间的、自主创新的间操课的项目, 拿到这里公开展示。张站长表示:“今后这类活动每年要举行一次, 把阳光体育的开展与民族体育有机结合, 打造自己的特色, 让本民族的东西得到继承与发扬。”

在间操课的展示中, 首先经棚蒙小的师生, 伴着蒙古族特有的旋律, 男生展示了粗犷豪放的武术与搏克;女生展示了富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安代舞 (蒙古族舞蹈有“活化石”之称的安代舞, 是流传于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的舞蹈, 发源于库伦旗, 据考证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 寺庙林立, 僧侣众多。清朝中期, 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 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相融合, 孕育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安代舞) 。教育局已把经棚蒙小的安代舞与搏克作为民族传统项目进行推广。紧接着, 经棚完小学师生以“七彩阳光, 活力少年”为主题, 把“弟子规”与集体舞有机地结合起来。《阳光校园》、《小白船》、《找朋友》, 共同唱响了和谐、奋进、友谊、健康的主旋律。经棚完小始终秉承“用六年影响一生, 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 让学生时时享受体育教育, 处处让体育教育享受阳光。经棚二小以“托起太阳, 走向辉煌”为主题, 576名阳光少年展示了“人生阶梯、生命网、拉皮筋”等项目。每所学校都亮出了自己的特色。如鼓号声一样, 那是他们整齐的节律;如星辰一样, 那是他们闪烁的眼神;如太阳一样, 那是他们飞扬的神采;如浪花一样, 那是他们汹涌的激情, 纯真的笑脸、甜美的微笑, 展示了他们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今天来此观看的观众近万人之多。掌声时时传遍广场, 这是对此次间操课展示活动的肯定。经评审, 经棚完小获得一等奖。

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一位观众对此次活动的评价, 他说:“不看不知道, 一看让人激动。太给力了, 我多想回到童年, 在他们中间享受快乐、享受生活。给他们一缕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啊。”

评比活动 第8篇

一、树立“有效课堂”的教育意识

什么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要具备全面性与过程性, 以完成正确的教育目标落实;同时, 注重单位时间的教育效率。对于目标, 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但不能“胸有成竹”, 目标的实现就是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收获到吸引其继续探索深入的过程, 即让孩子产生课前课后的感悟, 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更重要的是, 让孩子因课堂中深入持续的学习而产生认同感与向心力。

有的课堂效率低下。大班语言活动《我想飞》, 教育目标落实在感受坚定意志、萌生锲而不舍精神,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整堂课以理解故事内容为主轴, “加油!”“坚持!”为决心的表征, 却没有设计一些“打击性”对话或环节, 突显矮房子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 对主题仅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幼儿对困难的感知有待具体化, 心愿有待进一步唤醒, 课堂教育目标落实有所欠缺。

有的课堂为求形式多样, 过于做作, 为形式而形式。《爱唱歌的大恐龙》为唤起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穿着恐龙服执教, 这一夸张的举动, 适得其反, 削减了孩子的注意力, 致使整堂课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注意将目标内化于心, 杜绝流于形式, 走流程。

以浣江幼儿园陈娜佳老师的《再见, 幼儿园》为例, 它选自大班第二学期最后一个主题《离园倒计时》, 主题原意旨在体验离园依惜、升学快乐。几乎所有孩子三年的记忆是零散的、模糊的, 散落于零星的回忆中。如何将这种“云里雾里”的情感体验, 落到实处, 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看得见, 环节简单、思路简约, 是陈娜佳老师的课堂能一举成功的根本所在。

二、构建“主题深度备课”的教学思路

所谓主题深度备课, 就是指以教材为依托, 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 将与幼儿密切相关的人事物融入主题,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 达到教材解读的深度、高度和热度, 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它强调主题的整体性、宽泛性、生活性,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形成合力, 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趋于适度合理, 使师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一) 备教材———深度解读

一堂好课首要的就是分析教材、解读教材, 才能保证课堂的深入。如小班语言《彩色牛奶》, 教师将课堂粗浅地定位于感知故事内容。课堂上教师一再错过让幼儿学习完整说话的机会, 没有挖掘出一些对幼儿终身发展真正有益的情感品质。如果教学从头就开始简单, 然后领着孩子再回到简单, 结果最后, 一定是肤浅。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者, 而且还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 或者说是“重新开发教材”的人。没有深入分析, 就不会有提升, 也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浅出”, 失去“深入”的“浅出”, 教育只能变得“肤浅”, 深入决定深度。

《再见, 幼儿园》在原教材中, 是一节以记录物品为主的数学课, 以统计的方式记录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为弟弟妹妹做标志。以“读者”的身份体会教参的“原生价值”后, 还可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我们从《再见, 幼儿园》五个字的字面理解, 似乎从情感和语言的切入更为合理。陈娜佳老师和她的团队, 做了大胆的整改, “以情感串联为主线, 强调语言目标的渗透”, 实现了从“科学领域”到“语言领域”的飞跃。情感又是错综复杂、方方面面, 如何避免不合理的取舍而造成的教学内容过多、过杂、过深、过浅, 孩子能否接受与消化?“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沿着情感线的深入挖掘, 课堂流程水到渠成:通过介绍自己、和朋友一起玩游戏、师生深情表白, 激发幼儿对教师、同伴、幼儿园的感恩之情。

(二) 备孩子———知己知彼

“研究孩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预设教学内容, 孩子的原有经验是什么?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学习需要有哪些?学习困难在哪里?需要提供怎样的学习支架?如何唤起孩子的精神成长?这些都需要研究。

有了“钻进”教材的力量, 更要有“飞出”教材的勇气。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孩子, 三年幼儿园生活, 对孩子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想和朋友说什么?舍不得的是什么?五六岁孩子对离别的定义又停留在什么程度?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形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应, 这些要点的把握是本堂课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对孩子的深入了解, 对孩子年龄的正确把握, 回忆 (介绍自己、认识朋友) ———再现 (和朋友现场玩游戏、与教师深情对话) ———离别 (赠语) ———盼重逢, 这些环节才能环环相扣、直逼主题。

(三) 备教法———曲径通幽

课堂上, 教师要心态平和, 教风平实, 不应该一味追求好看和花哨。热闹和只是教学的一种肤浅理解和简单执行, 教学要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再见, 幼儿园》整堂课基本采用“聊课”的形式进行, “聊”是课堂教学的一道美丽风景。聊绝对不是随心所欲, 而是看似轻松, 实则掌控全局, 恰如放风筝时握在手里的风筝线, 远了拉回来, 近了扬出去。通过对主题的回忆、梳理、提升, 在师幼、幼幼不着痕迹的尽情对话、游戏中, “感恩”的主题得以落实。

三、呈现“大道无形”的课堂技巧

“好课”是润物无声、风过无痕的。在看似简单朴素的师生互动、对话中, 其实是教师在引领孩子回忆三年生活, 经历着“自然”的成长回顾。看似教师的随便聊天, 却不断唤起孩子情感的觉醒, 课上高潮迭起, 悬念频生, 往往是山重水复, 别有洞天。《再见, 幼儿园》从孩子快乐游戏到眼睛微红, 到最后的抱头痛哭, 而这些, 其实都是教师有意备课的结果, 是对孩子情感的唤醒。课堂结尾处, “老师一直等着你的好消息, 常回幼儿园看看”又峰回路转, 将积淀的情感安放, 给了孩子轻松前行的勇气。

这样的课堂, 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 也拥有了更多的变数, 有时是教师的有意拓展延伸, 有的则是孩子无意的“节外生枝”。孩子既有计划内的收获, 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 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评比活动 第9篇

1说课项目整体设计

此次说课选用的教材是马成荣老师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我选取学习领域6——Power Point演示文稿中的3个子项目, 重组为项目《PPT演示之道》, 分解为2个微型项目, 8课时不变。

项目一: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规划职业生涯, 从中掌握PPT的基本编辑功能, 实现“会做PPT”, 并在该项目中初步接触PPT艺术设计的一些知识技巧, 为项目二的学习打下基础。

项目二:在学生明确职业方向的基础上, 设定模拟的特定职场情境“产品推介会”, 让学生针对手机产品进行“产品推介”, 尽显职场风采,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感受职场PPT的妙用, 进而掌握PPT的高级编辑技能, 实现“做好PPT”的目标。

2微型项目巧设计, 任务流程细分解

以微型项目二为例: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 了解职场PPT的一些常用元素和呈现要点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笔者以模拟承办某手机推介会来导入新课。

有了微型项目一的制作基础, 先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任务制作某手机产品推介会PPT, 教师给出制作建议。学生先自主探究制作, 教师巡视, 发现共同问题, 再让学生暂停制作, 回到教材优秀实例——Windows7产品介绍PPT统一辅导基本技能, 通过半成品实例巩固掌握基本技能后, 学生自主再探究。

在学生自主再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进一步抛出6个问题 (如文字如何简化、图片如何能出效果等) 进行细节美化的探讨, 进入进阶节能教学环节, 这也是本次课的难点。

项目二通过“自主初探—练习技能—再探完善”的过程内化技能, 层层递进完成2个子任务, 最终完成某品牌手机推介PPT的项目任务。

3把握注意点, 设计出亮点

3.1说课注意点

3.1.1注重“点”:提炼关键词, 突出重点

以微型项 目一《职业 生涯规划PPT》为例, 教学目标提炼为:

会做PPT (熟悉PPT制作的一般流程, 掌握PPT制作的基本技能) [ 基本目标 ]

做好PPT (择优选拔参加全国中职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校内演讲选拔赛) [ 进阶目标 ] (原则和依据:体现了以“学”带“赛”, 以“赛”促“学”的理念)

讲好PPT (通过推优展示演讲, 锻炼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1.2抓住“线”:设计流畅, 体现特色

本次说课有2条线:

横向是说课的流程, 即粗线“析教材—定目标—谈方法—说过程—论反思”。

纵向是说教学过程, 即细线“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项目的教学环节设计” ( 参见左图 )

3.1.3关注“面”:语言过渡, 体现说的美感

说课, 重在说。无论将说课设计得多么巧妙, 思路多么清晰, 只有语言精炼有力度, 组织巧妙有美感, 抑扬顿挫有穿透力, 说的过程如行云流水般, 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说课的每个环节都是有联系的, 是一环扣一环的, 要设计过渡语, 来体现说的衔接。

总之, 说课为达到说好教学设计、说清楚教学思路的目的, 在语言雕琢上花再多功夫也不为过。

3.1.4有据可依:区别说课与上课

说好一堂课与上好一堂课, 要领和侧重点不同。上课主要是把握好教与学的互动, 面对的是学生;而说课是要说清楚教学设计的依据, 面对的是教育界的同仁。

3.1.5说课PPT不容忽视

PPT是辅助演讲的最佳手段, 要想在说课方面拔得头筹, PPT的辅助视觉效果也是不容小觑。

如何做好说课的PPT, 以下是笔者在实战“两课”评比后的一些体会:

1界面简单, 配色自然。

画面留白, 色彩搭配清新自然。重要信息可以用特殊的色块标明, 但是一张PPT上颜色不易过多, 一般不超过3种。笔者通常喜欢用灰黑色、蓝色、红色搭配突出重点, 这样整体体现出犹如薄荷的清爽, 让人保持清凉醒目。

2导航清晰, 动画适当。

说课时间一般在15分钟内, 听的内容量较大, 而听觉有时总是没有视觉具有冲击力, 因此, 理清说课思路, PPT的导航必不可少, 如笔者在“说课”评比中清晰地标注了本次说课的5说提纲, 让听者一目了然。而重点说教学过程时, 又将教学环节作为纵向导航, 说到之处用红色突出显示, 让听众知道现在说到了哪个教学环节。另外, 导航也可以结合动画显示, 但是切记不要太花哨, 适当即可。

3图文搭配, 信息明了不繁琐。

PPT的关键词提炼和突出显示, 可以让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来辅助听的过程。那么在视觉冲击下, 如何快速明了地凸显重要信息呢?一是突出关键词; 二是辅以形象图片。

3.2说课出亮点

3.2.1目标适当, 精炼工整

本次说课“定目标”环节, 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框架, 而是融合了三维目标, 用“会做”、“做好”、“说好”进行表述, 3个目标层层递进, 提出了分层目标。

3.2.2微型项目独立而统一, 各有特色

微型项目一:结合中职“文明风采”大赛真实情境, 以赛促学, 以学带赛。

微型项目二:结合中职文明风采等中职院校的大赛事和渗入职业、就业等元素, 让目标能符合课标的要求, 同时与时俱进, 符合学生的发展。

3.2.3说课思路清晰, 设计合理

说课思路:析教材—定目标—谈方法—说过程—论反思。

微型项目一思路:以教材原实例为范例进行基本技能的教学, 学生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为内容, 在“先模仿后探究”的过程中内化技能, 层层递进完成3个子任务, 最终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PPT的项目任务。

微型项目 二思路: 在“自主初探——练习技能——再探完善”的过程中内化技能, 层层递进完成2个子任务, 最终完成自己的某品牌手机推介PPT的项目任务。

4反思说课不足, 提升说课质量

虽然从构思到项目设计再到反复的说课练习, 实战“两课”评比的过程, 笔者收获了很多, 但是与示范课相比, 自己的说课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主要有以下不足:

(1) 在视频采集方面, 可以在色彩和清晰度方面做得更好, 在拍摄的角度和场景上可以更精致些。在说课过程中, 视频部分虽然只要求在指定的短时间内播放, 但它也是一个具体形象的表现方式, 可以说是一个出彩点, 它能让说课更加有血有肉, 真实丰富。

(2) 在突破化解难点的方法和过程中, 处理得还不够细致。因此, 在提问答辩环节时, 笔者被问及难点是如何化解这个问题时, 阐述的理由不是很充分。

(3) 语言辞藻方面。笔者只能做到精炼朴实, 但示范课有更高的要求。所以, 在今后的说课中, 语言可以更加特色鲜明些, 更具个人风格。笔者曾经看过有人在说课的过程中, 尝试用打油诗来与学生互动, 总结方法、小结技巧, 个人特点鲜明, 语言功底扎实, 说课效果也比较好。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说课能力, 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方贤忠.如何说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 .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

评比活动 第10篇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是教育部主管,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 全国唯一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服务的专业性刊物, 中国知网 (CNKI) 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2012年1月《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将全面改版, 每月两期, 其中下半月为理论版。我们将大力发展理论版, 以加强大学生就业理论研究, 从理论高度探索创新就业指导的工作模式与方法, 搭建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逐渐将其办成一份以就业研究为特色和重点, 综合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改革等多维度、多视角的教育类、管理类期刊。为办好理论版, 进一步推动就业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 拟向全国教育、就业战线工作者征文,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各省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及时向辖区奖证书, 于2012年9月初公布获奖情况。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传达本通知精神, 安排和鼓励相关人员进5.联系及投稿方式:

行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和论文撰写, 踊跃投稿。联系人:徐苗李梅容

2.征文时间:电话:010-82331236, 82335729, 18910603316, 13641630825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传真:010-82331236, 82332986, 82335919

3.来稿选题及论文规范具体要求 (见附件) 。投稿邮箱:dxsjylilun@163.com4.论文使用及评选: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11年10月21日

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章由《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刊出, 经专家组评审, 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由我中心颁发获

附件:

(1) 来稿选题 (2) 论文规范附件 (1) 来稿选题

1.就业政策与形势分析研究10.人才培养与生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研究19.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研究

2. 就业工作信息化创新研究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20.外国就业经验探讨

3.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研究12.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研究21.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实验教学

4.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与用人标准研究13.专业与就业调查报告建设研究

5. 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研究14.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讨研究22.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6. 提升人才就业能力方法研究15.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培养研究23.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7.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16.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4.中外比较教育研究

8.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研究1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5.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9. 校企合作、订单就业模式研究18.大学生求职心理研究以上选题仅供参考, 作者可以围绕征文主体自主选题。

附件 (2) 论文规范

1.来稿总体要求:选题新颖, 观点明确, 语言精炼, 资料翔实可靠,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3000字以上。

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在100-200字, 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 不得以笔者或本文做主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3.要求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附于文尾。

4.标题层次:一级用“一”;二级用“ (一) ”;三级用“1”。

5.引文注释:文章必须有引文注释, 引用他人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 即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 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 皆采尾注, 格式如下:

(1) 期刊:[序号]作者.文献名[J].刊名, 年, 卷 (期) .

(2) 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3) 其他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全国诸评比 通将唱大戏 第11篇

国内对体育界人士的年度评选活动,始于1979年。当年,由前国家体委、首都二十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呱呱坠地。该活动通过读者投票的形式进行评比,主办方根据各候选人的得票多少确定年度十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十佳评选活动是国内同类评选活动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成为体育迷们心目中每年不可或缺的节日。南通选手在这项评比中屡创辉煌,甚至书写了全国之最。

1990年,周玲美、林莉凭借在当年北京亚运会上的优异成绩,双双跻身十佳之列,这是南通籍选手有史以来首次荣膺十佳奖项,打破女子1000米计时赛世界纪录的周玲美更是高居榜首。

对于南通体育界乃至整个城市来说,1991年的十佳评选足以载入史册。那年,周玲美、林莉、赵剑华三人携手摘取十佳殊荣,其中周玲美再次位居榜首,另两位均闯进前五位。此前,国内从未有一座城市在同一年有2名以上运动员入选十佳,南通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引起国内体育界、新闻界的一片喝彩。当年,周玲美在亚洲锦标赛上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林莉在世界游泳锦标赛连夺女子200米、400米个人混合泳两枚金牌,同时成为中国游泳史上首位世界冠军。“羽坛天王”赵剑华首次在世界锦标赛上摘取男单金牌。

1992年最引人注目的体育赛事当属巴塞罗那奥运会。那次盛会,林莉夺得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并成为首位在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这一成绩足以让林莉进入十佳。林莉也是十佳史上为数不多的“多连冠”之一。

1997年国际羽坛是公认的“葛菲年”。那年,葛菲在世锦赛、世界杯囊括女双、混双冠军,并和队友一起夺得苏迪曼杯。五个货真价实的世界冠军,使葛菲成为那年唯一入选十佳的羽球国手,也是历史上首次进入十佳行列的羽毛球双打选手。翌年,葛菲在女双赛场仍然打遍天下无敌手,又一次当选十佳。《新体育》杂志社每年有一项世界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当年葛菲成功跻身世界十佳。

2004年,中国十佳与劳伦斯世界体育学会联姻,共同推出“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取代了以前通过读者票选的十佳评选活动。在这一升级版十佳评选,南通籍运动员同样表现不凡,陈 曾进入2005年度最佳新人奖、最佳人气奖提名。2008年,勇夺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个人冠军的仲满,更是夺得沉甸甸的“最佳突破奖”,他是中国击剑史上首位男子奥运会冠军,他的夺金结束了中国击剑近24年无缘奥运金牌的尴尬。

目前,国内还存在着一项全国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她是由新华社体育部主办的,“出生”时间晚于另一个全国十佳评选活动,由于参评人员均是新华社体育部采编人员,内部操作因素造成其影响力有限。南通籍体操国手黄旭曾在1998年入选“新华版本”全国十佳,当年他夺得曼谷亚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另外,林莉、周玲美、赵剑华、葛菲也入选过“新华版本”十佳。

凭借央视在国内新闻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再加上精心的包装,CCTV体坛风云人物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年度体育类评选活动,其前身是2001年创办的中国电视体育奖。在这一奖项中,仲满夺得2008年度“最佳新人奖”和“最佳男运动员”提名奖。另外,仲满的启蒙教练黄保华和海安籍农民运动员陈进分别在2009年、2010年评选中,获得“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提名奖。

评比活动 第12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是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 全国唯一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服务的专业性刊物, 中国知网 (CNKI) 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2012年1月《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将全面改版, 每月两期, 其中下半月为理论版。我们将大力发展理论版, 以加强大学生就业理论研究, 从理论高度探索创新就业指导的工作模式与方法, 搭建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逐渐将其办成一份以就业研究为特色和重点, 综合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改革等多维度、多视角的教育类、管理类期刊。为办好理论版, 进一步推动就业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 拟向全国教育、就业战线工作者征文,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各省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及时向辖区奖证书, 于2012年9月初公布获奖情况。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传达本通知精神, 安排和鼓励相关人员进5.联系及投稿方式:

行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和论文撰写, 踊跃投稿。联系人:徐苗李编辑

2.征文时间:电话:010-82331236, 82335729, 18910603316, 13641630825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传真:010-82331236, 82332986, 82335919

3.来稿选题及论文规范具体要求 (见附件) 。投稿邮箱:dxsjylilun@163.com4.论文使用及评选: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11年10月21日

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章由《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刊出, 经专家组评审, 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由我中心颁发获

附件:

(1) 来稿选题 (2) 论文规范附件 (1) 来稿选题

1.就业政策与形势分析研究10.人才培养与生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研究19.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研究

2. 就业工作信息化创新研究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20.外国就业经验探讨

3.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研究12.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研究21.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实验教学

4.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与用人标准研究13.专业与就业调查报告建设研究

5. 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研究14.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讨研究22.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6. 提升人才就业能力方法研究15.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培养研究23.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7.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16.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4.中外比较教育研究

8.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研究1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5.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9. 校企合作、订单就业模式研究18.大学生求职心理研究以上选题仅供参考, 作者可以围绕征文主题自主选题。

附件 (2) 论文规范

1.来稿总体要求:选题新颖, 观点明确, 语言精炼, 资料翔实可靠,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7500字以上。

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在100-200字, 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 不得以笔者或本文做主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3.要求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附于文尾。

4.标题层次:一级用“一”;二级用“ (一) ”;三级用“1”。

5.引文注释:文章必须有引文注释, 引用他人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 即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 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 皆采尾注, 格式如下:

(1) 期刊:[序号]作者.文献名[J].刊名, 年, 卷 (期) .

(2) 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3) 其他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上一篇:培训困境下一篇:劳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