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4-09-23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精选10篇)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第1篇

关键词:中医,胫腓骨骨折,治疗,进展

恢复小腿的承重能力是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关键, 但早期治疗不当可影响膝踝关节功能, 严重时可发生关节劳损[1]。中医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较广, 具有毒副作用少、见效快等优点, 主要包括中药、中医正骨手法和电针, 前者还可根据用法分为内服、外敷。绝大多数的中医治疗手段既可以术中联合也可术后配合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胫腓骨骨折中医治疗研究进予以综述。

1 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机理

目前, 中药治疗骨折常遵循三期辩证施治原则, 如早期主要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中期主要为补肝益肾、接骨续筋, 晚期主要为强筋壮骨、舒筋通络。刘超群等[2]认为胫腓骨骨折治疗初期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其次接骨续筋, 骨折虽已接近愈合时, 但筋骨会伴有血气虚弱等症状, 因此还需给予后期强化治疗。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 还可以于伤处局部外敷、而对肿胀者还可采用中药熏洗。中医正骨手法主要在断端牵引的基础上, 行提按端挤手法、反折手法、回旋手法、旋转及屈伸手法使骨损伤部位复位, 并联合外科手术来治疗胫腓骨骨折[3]。

2 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常见手段

2.1 中药

中药可加快四肢骨折的愈合, 毒副作用小, 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应用较广。分期辩证治疗是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精髓, 如蔡安烈[4]对4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以包含赤芍、三七、土鳖虫、猪苓、丹参、怀牛膝等的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方治疗, 中期给予以包含黄芪、怀牛膝、山药、山泽泻等的健脾补肾方治疗, 后期给予包含骨碎补、续断、泽泻、熟地黄、赤芍等的补肾壮骨方治疗, 同时在伤口拆线处外敷活血止痛膏, 发现治疗优良率与单纯手术者相当, 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骨痂出现时间较短, 表明在手术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可减少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并促进骨折愈合。周景洪等[5]对38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中药联合内、外固定手术治疗, 发现中药联合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 且中药联合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和弃拐时间均较早。此外, 在微创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中联合中药也可收到较理想效果, 如胡敏等[6]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胫腓骨骨折, 发现全部患者均愈合, 且并发症较少。保守治疗中辅助中药治疗也是安全有效的, 如周太戟[7]对38例急诊清创后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牵引及长夹板固定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 发现其优良率高于单纯的AO外固定治疗, 提示保守治疗联合中药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简便、直接的方法。而在中药联合其他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上也有较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如配合外固定支架[8]、交锁髓内钉[9]、单臂外固定支架[10]和经皮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11]等。

除内服外敷外, 中药还可借助物理手段促进中药成分进入骨折部位, 如赵明杰[12]等将红花、当归、丹参及田七等制备成生骨耦合剂, 借助超声波促进药物进入骨折处皮肤, 其发现可促进胫腓骨骨折的骨重建过程, 缩短肿胀、疼痛消除时间, 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 表明将超声波和中药结合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新方法。

2.2 正骨手法

不同类型的胫腓骨骨折对正骨手法的要求不同, 但是否能充分复位减少对周围软组织损伤是评价正骨手法的主要标准。潘俊晖等[3]指出:拔伸牵引手法来用于矫正骨折短缩, 提按端挤手法对前后和侧方移位的矫正效果较好, 折顶手法可复位缩短重叠的无法牵开的骨折, 在复位过程中避免损伤软组织, 复位后即可联合相应的固定手术和其他中医治疗手段。

2.3 电针

电针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 通过电针刺激相关穴位可达到疏通经络及增强血液循环的效果。胫腓骨的解剖学结构特殊, 骨折后常发生局部血流供应不良, 可通过电针刺激达到缓解血液供应不足的效果。如王勇等[13]对110例胫腓骨下1/3骨折的患者分别给予夹板固定联合电针治疗, 发现电针治疗的愈合天数和延迟愈合发生率较少, 提示电针刺激阿是穴可改善局部微循环, 达到促进骨痂形成和生长的效果。

3 中医对胫腓骨骨折预后的影响

3.1 康复

早期软组织挫伤是胫腓骨骨折的常见症状, 在获得充分复位及固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刘守海等[14]采用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法治疗胫腓骨骨折伴有的早期软组织挫伤, 发现中药在消除疼痛、压痛及肿胀度的效果较好, 推测与其改善骨折处的血流有关。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骨折部位骨外露, 极易出现感染, 除采用双氧水或甲硝唑应急处理外,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抗感染效果不理想。中医可根据创面的颜色、疼痛程度在基础方剂上加减药物, 通过外敷或熏洗的方式来抗感染, 如杨锋等[15]采用包含苦参、丹参、苍术、花椒、蚤休、艾叶、大黄的基础方剂治疗32例并发感染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者, 发现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黄俊根等[16]发现在小夹板固定牵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基础上加用中药, 可术后功能恢复, 1年随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中医治疗基础上, 加强临床锻炼,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可促进胫腓骨功能恢复。而在骨折临床愈合后, 解除夹板, 每天1副外洗方, 水蒸外洗伤肢2次。外洗方方药组成:四方藤30g, 石南藤30克宽筋藤30g, 千斤拔30 g, 红杜仲30g, 威灵仙9g, 鸡血藤30g, 桑枝12 g。

3.2 不良预后

术后肿痛是手术治疗的常见症状, 主要与骨折创伤、手术损伤及炎症反应有关, 而中药可有效缓解该肿痛症状, 如曹瑞等[17]采用骨折Ⅰ号方治疗该类骨折后肿痛, 在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及缩短肿胀时间上效果优于对照组。骨与内固定物外漏是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常规的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的坏死率较高, 周宙等[18]采用脱毒生肌汤外洗外露的骨和内固定物, 治愈率高达91.8%, 仅2例无效。陈健等[19]发现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治疗胫腓骨骨折, 可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减少严重和中度功能缺陷例数。

3.3 其他

中医除促进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及改善不良预后外, 还可影响多种指标变化。如刘忠伦等[20]发现中药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可促进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同时认为该因子水平的上调可能是中医促进骨折愈合的基础。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45-01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胫腓骨骨折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病人进行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的治疗,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观察两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和满意程度。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胫腓骨骨折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人,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2-80岁之间,平均年龄(25.5±8.5)岁,对照组30人,男性患者15人,女性患者15人,年龄在25-85岁之间,平均年龄(20.3±9.1)岁。观察组的病人进行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观察两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和满意程度。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临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通过闭合的方法进行骨折处的复位,能够确保患者骨折的地方可以保持良好的对位、对线,以患者的骨折部位为中心,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在骨折处进行钻孔,在骨折线部位置入两个螺纹钉,使骨折的部位能够对位。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来治疗胫腓骨骨折。

1.3 观察指标分析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进行骨折的检查。在进行治疗期间,定期进行骨折处的检查,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进行X线片的检查,主要检查患者骨折处是否出现好转。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有无不良的反应[2]。

1.4 疗效的判定

患者无不良反应,且睡眠治疗大幅地改善,没有产生骨折处恶化现象为显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且睡眠治疗仍旧不佳,患者骨折处没有任何好转现象为无效[3]。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同规格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具有差异统计(P<0.05)。

2 结果

我院采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对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研究,可以观察出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后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1.7,P<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1.7,P<0.01)。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骨折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而且,具有很多固定的治疗方法,运用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进行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尽快好起来,能够在骨折处进行稳定的固定,而且又不会使周围的血液循环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患者在患有开放性骨折的时候,不会使伤口扩大化,有能够有足够大的强度进行骨折处的固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剑.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王冠. 骨伤复原丸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30例, 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其中, 男23例, 女7例;年龄17~61岁, 平均年龄 (41.2±2.2) 岁;病程3 h~7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 跌落伤11例, 重物砸伤4例, 其他原因致伤2例;闭合性损伤21例, 开放性损伤9例;所有患者均为胫骨下段骨折, 并伴有腓骨骨折;AO分型, A型18例, B型9例, C型3例。

1.2 治疗方法

固定材料为钛合金制成的下肢锁定加压钢板。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进行伤口清创, 皮肤软组织肿胀明显的患者, 暂时给予跟骨牵引, 采取消肿治疗措施, 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 需于肿胀明显减轻后再行手术[2]。手术麻醉方式选取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先将腓骨固定, 以恢复小腿的长度及力线, 利于胫骨骨折复位[3]。以胫骨骨折端为中心, 于胫骨外侧取纵形切口, 远端呈弧形弯向内踝, 依次切开皮肤和踝前支持韧带, 直达骨膜。牵开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 以及胫前血管及神经, 清除血肿, 手法复位。选择长度适宜的腓侧锁定加压钢板, 附于胫骨骨折端上下外侧, 使钢板的远端放置在胫骨远端膨大处, 以2枚克氏针暂时固定钢板骨折端, 确认位置后以螺钉固定。骨折端骨质缺损较多的患者, 可取自体髂骨进行移植处理[4], 关闭切口, 术毕。术后需抬高患肢, 给予抗感染、消肿治疗, 并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区按时清洁换药。术后第2天即在医生指导下不负重进行患肢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 持续2个月, 2~3个月逐步开始尝试负重功能锻炼, 如有不适立即随诊就医, 治疗1年后, X线确定骨折愈合情况, 酌情取出钢板, 随访。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愈合, 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正常, 能够正常对抗力量, 步态正常, 无疼痛, 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良:骨折愈合, 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达到正常的75%, 对抗力量稍差, 步态正常, 偶有疼痛, 无感染, 伴有轻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中:骨折愈合, 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50%, 对抗力量明显受限, 跛行步态, 中等疼痛, 无感染, 伴有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差:骨折愈合延迟或不连, 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不足正常的50%, 无对抗力量, 明显跛行步态, 疼痛明显, 可有感染发生, 伴有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5]。

2 结果

30例患者获得9~24个月的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所有患者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 无钢板或螺钉松动及断裂, 无感染发生。依据Johner-Wruhs评价系统, 优14例, 良13例, 中3例, 差0例, 优良率为90.0%。

3 讨论

由于解剖结构特殊, 胫骨中下段易发生骨折, 且愈合相对缓慢, 极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2]。而胫骨中下段骨折常易伴随腓骨骨折,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手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方法。临床治疗中, 如果单纯采用跟骨牵引、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 常因治疗时间过长而造成肌肉萎缩, 容易发生骨折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 且佩戴笨重, 不方便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在选材方面, 由于骨折位置的特殊性, 普通钢板置于适宜的固定位置较为困难, 锁定加压钢板则解决了这一难题, 它可以放置于胫骨和腓骨下段外侧进行固定, 同时还具备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术后可早期进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3]。

锁定钢板具有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的双重功能, 它作为“内固定支架”, 可以使钢板对骨面的压力降至最低, 钢板无需与骨面接触, 则钢板对骨膜只产生较小的压力甚至无压力, 有利于维持骨膜的血液循环, 减少对骨膜的损伤, 促进骨折愈合, 从而更符合骨折生物学固定原理。仍需注意的是, 锁定加压钢板虽然无需精确塑形, 但是过大的塑形误差往往会引起软组织的相关问题,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 有研究表明, 锁定加压钢板与骨面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 mm以内为宜[6], 过大的距离会使钢板轴向强度和扭转刚度下降, 最终导致固定失效。

本研究中选取30例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 对其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配合康复锻炼,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所有患者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无钢板或螺钉松动及断裂, 且无感染发生, 优良率达90.0%, 说明采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 骨折愈合良好,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具有诸多优点, 其术后可以早期进行膝、踝关节的功能锻炼, 从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所有患者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无钢板或螺钉松动及断裂, 无感染发生。依据Johner-Wruhs评价系统, 优14例, 良13例, 中3例, 差0例, 优良率为90.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促进功能恢复, 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胫腓骨骨折,生物学原理

参考文献

[1]郑晓辉, 沈泽培, 黄枫, 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6) :515-518.

[2]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15.

[3]袁晓庆.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常州实用医学, 2010, 26 (6) :372-373.

[4]付常国, 刘国华, 宋自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4) :298-299.

[5]Johner R, Wrueh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fixation[J].CAin Orthop, 1983, 156 (178) :7-25.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护理

内固定术是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或外面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称为内固定术。这种手术多用于骨折切开复位术及切骨术,以保持折端的复位。经围手术期积极护理,骨折愈合快,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內固定术概念

内固定术是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或外面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称为内固定术[1]。内固定术可以使胫腓骨不稳定骨折,先变成相对稳定骨折,而胫骨尽量以最简单的方式,如支架、螺钉等固定,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还适时辅以石膏外固定,特别是胫骨下1/3粉碎骨折或干骺端骨折,胫骨难于固定,而仅固定胫骨不能稳定踝关节和恢复踝关节解剖形态,这时腓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更为重要。

2内固定术前护理

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关怀安慰患者,耐心解释,简明扼要地介绍手术的目的、麻醉及手术的大概经过,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告知内固定架的使用方法,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使病人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应供给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含水分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饮食,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尿潴留和便秘。训练有效咳嗽及排痰,预防术后并发症。常规准备皮肤,备皮时应注意勿损伤皮肤,有皮肤破损者应积极治疗,术前2小时碘伏消毒,治疗巾包扎[2]。术前常规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防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根据医嘱准时给术前药物。

3内固定术中护理

正确摆放手术体位,预防压疮,切记要调整好牵引力量,预防牵引过度而造成会阴区的压疮。严格无菌操作手术最好在层流手术室进行。操作中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去做。熟悉手术步骤与各步骤所需器械 成套器械一般以手术步骤按顺序摆放,配合手术时可按步骤拿取,护士要熟悉专用成套器械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熟悉钢板的型号。暴露术野后,协助医生选取钢板,熟悉手术步骤与各步骤所需器械,器械护士要准确迅速地传递器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内固定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体温,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置血浆管者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并确保引流通畅,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有无肿胀、疼痛、趾端感觉和运动。

做好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有利于机体体力的恢复和伤口愈合,治疗膳食应注意纠正失水失盐,在早期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含水分多、清淡味鲜、易消化吸收的普食。后期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以利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在麻醉作用未消失、肢体功能处于不自主状态时,要注意防止因半动不动而加重病情,保持膝关节屈曲20~30。,可用软枕垫于腘窝处,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筋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和坏死,肢体防止位置很重要,严禁内外旋转,保持中立位[3]。

要注意观察针眼进入皮肤处是否有红肿、渗出,注意分辨是否感染还是针眼处异物反应。每天针眼处点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2次,当钉孔周围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换药,并注意观察外固定是否松动滑脱,发现问题即时调整。

指导功能锻炼,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足下垂、患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患肢固定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积极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功能锻炼应注意以患者不感觉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如果功能锻炼不恰当,操之过急,干扰了骨折固定,将影响骨折愈合。

5并发症预防护理

预防切口感染及骨髓炎,术前给予支持疗法,纠正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贫血;术前备皮彻底;术前、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等均是预防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血氧下降、皮肤出血点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严防脂肪栓塞综合症。术前摆放体位时应在易受压部位垫上软垫,防止压伤皮肤,引起压疮。选用高质量、型号合适的抗剪切、抗弯、抗疲劳能力的内固定材料,并且构造更加合理,能替代股骨承受人体大部分的应力,有利于避免髓内钉的断裂。

6总结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长骨干骨折之一,常合并皮肤、肌肉缺损等严重软组织问题,术后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其治疗及功能恢复日益引起临床的关注。通过本文对手术前后的护理探讨,总结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胫腓骨骨折的较好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4-383.

[2] 钟广玲,郭跃明,刘远标,等.胫腓骨外伤性骨折临床调查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873-875.

[3] 陈湘五.试述护理文化的精髓—护理安全文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2:152.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86例, 将其分:治疗组 (47例) 与对照组 (39例) 。治疗组47例患者中:男33例, 女14例;年龄在21~76岁, 平均年龄为 (42.6±7.8) 岁。骨折部位分为:上段12例;中段25例;下段10例。骨折类型分为:GustiloⅠ型13例;Ⅱ型28例;Ⅲa型6例。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26例, 女13例;年龄在17~82岁, 平均年龄为 (40.7±8.2) 岁。骨折部位分为:上段9例;中段21例;下段9例。骨折类型分为:Ⅰ型11例;Ⅱ型22例;Ⅲa型6例。排除标准:骨折Ⅲb以上, 骨折部位与踝关节或胫骨平台距离低于5 cm不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分型等方面相比较, 均无明显的差异 (P>0.05) , 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急诊室开始经验性用抗生素, 争取伤后6~8 h内手术, 用硬外麻。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处理, 尽量不切开和剥离骨膜, 暴露骨折端, 牵引复位, 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性, 不必强求解剖复位, 力求恢复小腿长度和轴线。切口位于胫骨结节上缘1~1.5 cm处, 在髌腱内侧做纵形约5 cm长切口, 极度屈膝, 髌韧带牵开, 于胫骨髁间与胫结节之间确定进针点, 根据影像学资料, 选取长度合适交锁髓内钉, 扩髓, 复位满意后, 从进针点打入髓内钉, 用C臂透视, 远端上锁钉, 瞄准器固定, 近端上锁钉, 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患者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应用抗生素、伤口清创、麻醉方法同治疗组。采用闭合复位, 在X线透视下对骨折复位满意后, 给予维持性牵引, 选取胫骨前内侧骨折远端与近端处分别做2个1 cm长切口, 使用套筒针对其进行钝性分离至骨, 电钻打孔, 拧入螺钉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 钉道应避开伤口处, 与皮肤相距2 cm处安装外固定支架。术后乙醇点针眼, 每天3次。两组患者术后均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治疗3~5 d, 疼痛缓解后, 指导其进行患侧膝关节、踝关节功能训练, 术后2周可扶拐下床活动, 3个月后复查, 若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可拆除外固定架。

1.3 评价指标

采用Iow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3], 其共分为两个维度:膝关节功能与踝关节功能。总分值为100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功能恢复越好。优:90分<评分值≤100分;良:80分<评分值≤90分;可:70分<评分值≤80分;差:评分值≤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 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 进行t检验, 将率做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 进行卡方检验, 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3。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在骨科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四肢骨折。目前, 临床主要固定方法分为外固定与内固定, 本组病例中选取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采用有限扩髓, 不切开骨折端, 感染机会并没有增加;符合生物力学原则, 能够使骨折断端较均匀的承担轴向压力, 增加了抗旋转、抗折弯的能力, 减轻或避免了扭、剪等应力[4];另外, 锁钉与螺孔之间存有微动, 微动一方面能提高机体前列腺素的释放量, 从而促进血管扩张与DNA合成, 骨诱导作用表现较明显, 另一方面, 骨折区可产生重复性损伤, 刺激机体释放出更多的丝裂原与生化介质, 以促进骨折愈合[5]。外固定支架因长时间穿针创面, 给局部感染创造良好机会, 感染率高, 外固定支架所用螺钉比较粗大, 相应地增加了骨折部位应力遮挡作用。另外, 生理负荷多数由外固定支架承担, 减少了骨折部位正常的生理刺激, 易引发骨质松变, 增加了再骨折危险。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治疗组患者术后骨折治疗优良率为87.2%, 明显高于对照组69.2%, 其与李广义等人的研究结果近似, 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外固定支架治疗Ⅰ型至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操作简单、创伤小, 但感染率和骨不愈合率比髓内钉内固定高, 因此, 较适用于Ⅲb型以上及近关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 可作为交锁髓内钉有力补充, 也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Ⅰ型至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 并且治疗时间短, 感染率低, 骨折愈合率高,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章飞, 王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AO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7) :142-143.

[2]刘刚.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 2012, 31 (14) :96-97.

[3]金粉勤, 薛锋, 徐雪荣.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1) :25.

[4]李东海, 郑吉润, 肖德浪.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 2012, 31 (21) :108-109.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47例,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男32例, 女15例, 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41.3岁。骨折原因车祸21例, 重物砸伤11例, 高空坠落2例, 其他伤13例。其中27例为开放性, 20例为闭合性, 无复杂粉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急诊手术, 术前行CT、X线检查确诊, 处理伤口排除其他致命伤, 术前30min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药物。

1.2.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彻底清创、止血, 在小腿前外侧做切口根据胫骨的骨折情况向上或向外延长,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 并观察确定骨折类型和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在骨折近端胫骨前内侧距离骨折线2~4cm的健康皮肤上与支架螺纹针固定孔纵向作切口到骨表面, 用骨钻垂直胫骨皮质表面钻透骨皮质, 将螺纹针完全埋于骨内, 及时清理骨折断端并手法复位, 然后将远端骨折段嵌入螺钉固定。连接外固定, 调整支架, 使骨折端进一步对齐并紧密连接, 逐层缝合切口。手术时应将碎骨块尽可能填充于缺损处, 必要时可用丝线捆扎固定。如果出现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 皮肤张力过大, 可实行皮、肌皮瓣转移等措施减张缝合。术后应抬高患肢, 第2天可缓慢进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 2周后下床活动。

1.2.3 术后治疗

术后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3~7d, 防止螺钉钉孔感染;钉眼处每天应用75%的酒精消毒2次;可进行膝踝关节的早期活动, 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2周后可CT、X线复查骨折的愈合情况, 视骨痂生长情况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47例, 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 平均6.5个月。骨折后不愈合2例, 钉眼感染2例, 经抗炎治疗后治愈。早期外固定松动1例, 及时调整支架后愈合良好。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6~9个月。均取得良好的患肢功能恢复。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骨科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 目前我国对于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主要有钢板内固定、小夹板固定、持续跟骨牵引、石膏托及支架外固定等, 我们应根据患者的骨折损伤情况, 骨折类型而定, 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法。

以往我们多采用钢板内固定、小夹板固定、持续跟骨牵引、石膏托等治疗方法, 但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石膏固定骨折无法达到满意的对位、而且固定时间长, 影响膝、踝关节的功能;钢板内固定则需要广泛剥离, 严重影响骨折愈合的时间, 导致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锻炼, 促进患者康复都有很大帮助。

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点: (1) 外固定支架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创口小, 便于矫正旋转、成角等多种移位问题, 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2) 外固定支架可极大限度的减少钢板和髓内针等内固定方法引起的并发症, 跨越骨折端, 不损伤骨折断端的骨膜及软组织, 使骨折端骨膜的剥离减少, 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软组织的修复, 避免二次手术。 (3) 外固定支架手术创口小, 处理时极为方便, 减少了局部创口感染的机率。 (4) 对于复杂性、粉碎性骨折和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 外固定支架能有效控制骨折部位的反常活动, 减少疼痛和出血, 不加重局部软组织的损伤, 骨折处不留异物, 在最大程度上为骨折的愈合和功能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

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后期处理: (1) 预防感染:预防钉道感染, 注意钉道处卫生, 及时消毒处理分泌物, 降低感染机率。 (2) 防止固定针的松动, 将固定针前端螺纹一次性成功旋入骨内, 穿过对侧皮质骨, 防止脱落及肢体过早负荷。但外固定支架在控制骨折部位畸形方面相对于钢板和髓内针内固定较弱, 所以在外固定支架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时不应负重练习, 应在骨折牢固愈合后方可进行, 以免引起畸形或不愈合和延迟愈合。

总之, 根据我院对47例患者的治疗和临床观察, 我们认为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取得良好的疗效,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彦, 熏文奇, 熏韩蜂.外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9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05, 6 (34) :73.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 男30例, 女8例;年龄18~65岁, 中位年龄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20h, 平均3.6h。按骨折类型分为:闭合性骨折16例, 开放性骨折22例;横行骨折6例, 斜行、螺旋行骨折12例, 粉碎性骨折12例, 严重骨缺损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

1.2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常规化验检查。患者入院后首先纠正休克, 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症, 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行手术治疗, 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仔细阅读X线片, 选用合适的外固定器。

1.3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急诊手术。均采用胫骨内侧穿针固定。对闭合性骨折, 我们采用透视下复位穿针固定, 透视下手法复位骨折端, 消除旋转和成角畸形, 外固定架安置后再进一步调整固定, 争取解剖复位。对开放性骨折, 首先应彻底清创, 注意保护碎骨块及创口周围软组织血运, 由原有创口暴露胫腓骨骨折端, 尽量少的剥离骨膜, 先将大的骨折片复位并用螺钉固定, 变复杂骨折为简单骨折, 建立好骨支架, 然后在骨折处的近、远端前内侧切开少许皮肤, 钻孔, 攻丝, 拧入固定钉, 安装外固定支架, 调整好肢体力线, 使骨折端对合良好, 如能1期闭合创口尽量1期闭合;如无条件可敞开创口, 定期换药;如有骨缺损, 可取自体松质骨或异体骨植入充填骨缺损, 同时修复肌腱、肌肉、神经等组织;对合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者, 待病情稳定, 无明显感染后, 再考虑行邻近推移肌皮瓣移植术或行带血管蒂肌皮瓣移植术。

1.4 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 将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术后抬高患肢, 足趾主动活动, 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骨折端的对合及愈合情况、有无骨折端再移位及固定钉松动, 还应注意保持钉道的清洁和干燥。

2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8~18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第2天即可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术后1周可试作膝踝关节活动, 斜形骨折患者术后2周扶双拐下地并逐渐负重, 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4周扶双拐下地并逐渐负重。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术后4~12月, 未出现再骨折者。术后针孔感染3例, 骨折延迟愈合5例, 未发生深部感染、针松动及关节功能不良等并发症。

3讨论

笔者认为外固定支架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安装方便, 即可以对骨折端加压, 并可进行上下关节活动与锻炼, 减少关节强直, 避免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及利于后续治疗等许多优点, 但是治疗胫腓骨骨折, 由于小腿外侧肌肉受外固定针的限制, 关节活动时造成针道剧痛、渗液、影响关节伸屈、增加针道感染的机会, 因而可对膝关节伸屈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3]。而且外固定支架的应力遮挡作用致使骨折端骨质疏松, 皮质骨软化, 从而影响骨折愈合或延迟愈合。本组5例发生延迟愈合。

笔者认为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或切开复位内固定能达到满意疗效的胫腓骨骨折均不应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它造成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往往是术后难以恢复的[4]。防范措施: (1)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严重的粉碎骨折、多段骨折, 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 切开复位内内固定难的;近关节的骨折, 钢板无法固定的;开放性骨折, 创口污染严重的, 清创不能达到理想的, 有深部感染可能的;严重的大面积表皮及软组织缺损, 创口污染的开放性骨折, 不能Ⅰ期植皮的;开放性骨折严重骨缺损不能I期植骨的;骨不愈合或大块骨缺损需缝合血管游离皮瓣植骨的。 (2) 术中注意事项:针孔的选择一定要准确, 开放性骨折尽量远离创口;大面积皮肤缺损需行Ⅰ期或Ⅱ期皮瓣转移的病例, 术中要很好的设计穿针位置, 为皮瓣转移术的施行做好准备;需要切开复位的, 皮肤采用小切口, 筋膜及深层潜行大切口;粉碎性骨折、骨块较大、有移位的及多段骨折可行螺丝、克氏针及钢丝辅助固定。 (3) 术后护理:外固定术后的针孔我们采用乙醇纱布包扎, 每天检查针孔及架有无松动, 出院后的患者也应告之;要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决定下地及膝关节锻炼时间, 必须及时检查X线片了解骨折端对位情况, 调整架的松紧及加压;当有骨痂形成时, 可放松伸缩固定螺丝保持附架, 从而形成弹性固定, 改变其原有的固定强度以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术后适时正确的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也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臂支架稳定性差的弱点[5]。必要时可卸下外固定架, 改用夹板固定进行膝关节锻炼。

总之,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感染少、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同时配合术后的积极功能恢复锻炼, 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胫腓骨骨折, 尤其适合在基层条件差的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 1996, 16 (10) :604.

[2]张双喜, 赵永泽, 付江, 等.开放性胫骨多段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10) :633-634.

[3]李起鸿.骨外固定原理与临床应用[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

[4]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人民卫生出版, 2003:1078.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 年9 月—2013 年10 月收治的40 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 其中男22 例, 女18 例;年龄20 岁~66 岁, 平均年龄 (43±1.2) 岁;受伤到接受手术治疗时间为1 h~14 h, 平均3 h;单侧骨折18 例, 双侧骨折22 例;骨折类型:斜形骨折11 例, 横行骨折9 例, 螺旋形骨折7 例, 粉碎性骨折13 例;致伤原因:暴力击打伤11 例, 交通事故伤10 例, 高处坠落伤15 例, 其他原因4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常规进行各项化验, 患者入院后, 首先治疗休克以及其他危重疾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推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 先常规给予抗菌药物, 并经X线片检查骨折情况, 选择适合患者骨折的外固定器。

1.2.2 手术方法实施急诊手术治疗, 连续硬膜外麻醉, 胫骨内侧穿针内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 透视下复位穿针以及手法复位, 防止成角畸形、旋转发生, 外固定架安装后进行调整后固定, 解剖复位。开放性骨折手术方法:先清创同时不能伤及周边软组织、碎骨块, 之后扩大原伤口, 暴露胫腓骨骨折, 减少骨膜剥离, 复位大骨折片, 并结合螺钉内固定, 将复杂骨折转变为简单骨折, 并对骨支架进行固定。骨折处远近端内侧处切开少许皮肤, 钻孔攻丝, 旋入固定钉, 妥善放置外固定支架, 并调整肢体力线, 保持骨折端对位整齐。相应调整肢体力线, 骨折端对位整齐。若不能满足上述条件, 打开伤口, 定期更换药物。若有骨缺损情况, 取自体松质骨或异体骨填补缺损, 同时需修复神经、肌腱、肌肉。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待病情稳定且经检查无污染, 可对患者实施邻近推移肌皮瓣移植术。

1.2.3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充足的抗菌药物, 有效抑制感染发生。患肢抬高, 指导足趾主动活动, 并注意患肢血运。定期复查X线片, 观察骨折端的对合、愈合、固定针固定情况, 保持针道干燥、整洁。

2 结果

手术实施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观察, 骨折均愈合, 术后第2 天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术后7 d可尝试踝膝关节活动, 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1 个月可扶拐轻微负重;斜形骨折术后15 d扶拐下床, 轻微负重。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术后4 个月~11 个月, 未出现再骨折。术后骨愈合延迟3 例、2 例针孔感染, 无严重的关节功能恢复不良、钢针松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在全身骨折中, 胫腓骨骨折比较常见, 多因直接暴力而导致。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是下肢开放创伤, 同时发生粉碎性、开放性骨折, 多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大面积皮肤挫裂伤, 以及严重感染[2], 尤其是胫腓骨解剖特殊, 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并发感染情况比较常见。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实现解剖复位, 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而导致患者残疾。石膏固定后患者需长期卧床, 容易并发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肌肉萎缩;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造成的手术创伤, 容易并发伤口感染、关节僵直[3]。当前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方便实施骨折加压、上下关节进行锻炼, 可有效防止关节强直, 避免实施二次取内固定物手术。但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时因外固定针会限制小腿外侧肌肉, 在关节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关节渗液、关节伸屈受到影响, 针道感染发生率增加;而且在外固定支架的应力作用下, 极易发生骨折端骨质疏松, 不利于骨折早日愈合, 本次研究中, 40 例患者延迟愈合3 例。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传统保守方法能有效治疗胫腓骨骨折, 则不应实施外固定支架手术, 因外固定支架手术会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针对这一问题, 临床应严格明确手术适应证: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靠近关节的骨折, 不能采用钢板固定;开放性骨折有严重伤口污染者, 清创效果不佳;开放性骨折有严重的骨缺损, 不能实施植骨治疗[4]。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定要准确选择针孔;开放性骨折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应尽量选择伤口;需切开复位者, 应在皮肤表面做出小切口, 筋膜以及其深层做出潜行大切口;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移位者, 需采用螺丝、钢丝、克氏针固定;实施外固定支架术后, 需用乙醇纱布包扎, 并检查固定架、针孔是否有松动, 根据骨折情况决定锻炼强度, 并指导患者适当锻炼, 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日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有利于骨折早日恢复, 减少感染发生, 同时结合必要的术后功能锻炼, 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郑华, 何盛江.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J].重庆医学, 2014, 43 (14) :1795-1797.

[2]张展, 张春, 沈立锋, 等.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伤口闭合的时机与方法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 (11) :960-964.

[3]赵琦辉, 倪凌之, 雷文涛.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患者中药配合支架外固定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24) :6190-6192.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第9篇

关键词 矩形髓内钉 胫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为了有效发挥矩形髓内钉的力学优势,用于治疗闭合性和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010年1月~2011年6月应用引钉法打入矩形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37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4~69岁。单纯胫骨骨折11例,其余均为胫腓骨双骨折;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14例;胫骨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16例,下1/3骨折10例;横断型骨折9例,螺旋型骨折15例,粉碎型骨折13例。

手术方法:均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麻醉满意后,患者仰卧位,绑扎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单后,驱血,止血带加压至28kPa,于患肢胫骨结节两侧旁开1.5cm处作两个长约2cm的倒八字切口,逐层切至骨膜,止血后沿胫骨前缘向后推开骨膜,并于距胫骨嵴约1.5cm处用10mm骨凿作45°斜切口,向胫骨远端方向锤击使进入胫骨上端髓腔。将2根选好的合适矩形髓内钉轻度预弯后从两侧同时插入髓腔内,使之在髓腔内背靠背呈V字形接触,然后将其中任意1根钉敲入胫骨髓腔远端,直至切开暴露的骨折端,使钉越过骨折线约0.5cm,但不进入骨折远端。此时,再选1根同样规格的矩形髓内钉作为引钉,轻度预弯后由骨折处向近心端敲击,使进入胫骨髓腔止于距胫骨结节约3cm处,再敲击上端另一侧矩形髓内钉钉尾,能明显感到钉钉相碰且有较大阻力时,后退引钉约2mm,再敲进上端矩形钉,这样下退上进约3次,即可完全退出引钉,顺利打入另一侧矩形钉,使2钉在髓腔内呈背靠背不交叉。余下操作即在骨折复位后敲击2钉使进入骨折远端即可。对伴发的腓骨骨折、骨折线在距踝关节4cm以上者多在胫骨骨折复位固定后自行复位,无需特殊处理,对4cm以内可逆行穿1根克氏针辅助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石膏外固定,对中1/3或下1/3骨折患者,一般用小腿石膏即可;对上1/3骨折患者,需用下肢石膏辅助固定。固定时间:稳定骨折1~2周,一般拆线后即可去除石膏;对不稳定骨折,则需固定3周或更长时间。术后置于布朗架上抬高患肢3~7天,对肢体肿胀严重、皮肤张力较大者应用甘露醇、速尿。对开放性骨折术前、术中均应用广谱抗生素,术后再用3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优:切口一期愈合,骨折达解剖对位,并在6个月内愈合,膝和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②良:切口一期愈合或延期愈合,骨折达解剖或近解剖对位,骨折在6~9个月内愈合,膝和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③中:切口延期愈合,骨折近解剖对位,骨折9~12个月内愈合,膝和踝关节功能差,曲伸30°~60°;④差:切口延期愈合或長期感染,或发生骨不连或膝踝关节僵直。

结 果

37例患者均用引钉法打入矩形髓内钉,均一次打入,无交叉,打钉时间8~45分钟,平均21分钟。3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

本组37患者中,优21例(56.8%),良14例(37.8%),中2例(5.4%)。

讨 论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 均为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 均经过影像学诊断。患者年龄在34~85岁, 平均年龄 (68.0±11.1) 岁。其中腓骨骨折23例, 胫骨中上1/3骨折7例, 胫骨中下1/3骨折10例, 胫腓骨同时骨折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等资料, 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将80例胫腓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在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同时, 实验组施行骨折的针对性护理, 对照组施行骨折的一般护理。对两组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治疗效果, 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针对性护理的措施如下。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一个的简单过程, 告知患者经过这种治疗胫腓骨骨折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可能引起并发症, 但医务人员会及时发现及时处理。②饮食方面, 叮嘱患者引用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食物, 如鱼汤, 豆制品、牛奶等。③防止骨折断端发生移位的改变, 由于活动量的增加, 外固定架使用的钢针易引起不同程度的松动, 患者进行体位活动改变时, 应注意轻挪轻放, 及时检查钢针的松紧度。④术后功能锻炼:术后6 h可以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 但动作要轻柔;术后3 d可以练习关节以及肌肉的被动活动, 动作应缓慢;术后20 d可以进行练习髋膝关节的伸屈动作, 避免用力过大。但进行功能锻炼时, 禁止患肢外旋, 以免再一次发生移位。⑤预防感染:外固定支架很容易导致针道感染。护理措施包括:及时更换伤口处辅料, 做好周围皮肤清洁工作, 保持针道干燥。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规范。置管时尽可能刘比较长的皮下隧道。及时观测患者体温及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及异样分泌物。外固定架每天用温开水擦洗, 需保持清洁。

出院及出院后的护理:①叮嘱患者回家疗养后按时回医院复查, 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②给患者发放我院骨科编写的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指导原则手册一本。③患者回家后, 叮嘱患者检查外固定架的情况, 观察肢体的皮肤的温度变化以及患肢的血运情况。注意预防钉道处部位的感染。④把科室的电话留给患者, 告知患者有事可以打电话咨询。

1.3 骨折愈合评价标准。

优:骨折完全愈合。良:骨折部分愈合, 差:骨折不愈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短,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评价,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性临床护理的治疗效果优于一般的临床护理,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外固定支架,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 并发症少, 固定可靠, 术后创伤小[2]。其诊断一般不困难, 有畸形, 反常活动, 骨擦音三个骨折特征之一者即可诊断骨折。胫腓骨骨折常合并血管神经的损伤, 临床医师检查时需要注意。

临床医师的工作要取得理想的术后效果, 与临床护理是密不可分的[3]。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临床的护理工作也在前进的步伐中, 而对于患者来说, 选取何种护理方式能达到最好的术后康复效果, 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疾病的不同, 选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对于护理界来说, 掌握不同疾病的护理要点是首要问题。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在临床工作的各个方面, 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师与护士需要密切的合作。

本实验研究表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时, 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术后康复效果远远优于一般护理的康复效果。因术后效果理想, 可以在各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波.试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9) :212-214.

[2]唐小东.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 2012, 18 (8) :30.

上一篇:森林文化下一篇:定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