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教学范文

2024-07-14

奥赛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奥赛教学 第1篇

1.1 转变旧有观念, 加大重视度

对于信息学奥赛, 有的教师观念陈旧, 认为其不在高考范畴之列, 而且信息学奥赛辅导太累, 且获奖不易, 学生成了奥赛的“牺牲品”, 希望取消信息学奥赛。那么, 我们究竟该怎么样正确看待信息学奥赛呢?

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 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计算机科学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对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对年轻一代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养成创新精神, 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 信息学奥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竞争的平台和表现的平台。举行信息学奥赛的目的是通过竞赛带动普及, 使更多的青少年课外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科学, 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参加信息学奥赛更是给优秀的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和提升的机会。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我们的旧有理念, 加大对信息学奥赛的重视度, 为我们的信息学奥赛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答卷。

1.2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

由于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较西方国家相比开发较晚, 所以导致部分学校在教学和教师培养上不能跟上步伐。自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初曾经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后, 信息学奥赛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辅导教材的落后和教师自身修养的不足等问题困扰着信息学奥赛的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 克服这些难处。

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要不断提高辅导能力, 为学生提供最大帮助。现代的学生知识进步很快, 很容易超过教师。作为辅导教师, 要有一种紧迫感, 积极学习, 提高辅导能力, 不但要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学奥赛辅导教师培训班, 还要深入学习奥赛辅导书以及钻研各类竞赛题的解法, 注意总结解题规律, 将之形成解题技巧, 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少走弯路, 尽快提高信息学水平。

2 完整、健全的学生的选拨制度

2.1 首先要挑选对计算机和程序设计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要参加竞赛的选手, 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但更为可贵的是对计算机知识有主动获取的追求, 对计算机学科有浓厚的求知欲, 对计算机问题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兴趣是产生学习愿望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激发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信息学的强烈的动机和愿望, 既可以让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所收获, 又能让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脱颖而出。而且, 选手的培养是从Pascal语言开始, 从基本的语句、三种程序结构至数组、过程和函数等内容, 逐渐深入。对信息技术没有兴趣的学生接受不了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 也最终会被淘汰。

2.2 其次要看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素质

信息学奥赛培养了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 使他们懂得了如何同计算机进行交流,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帮助。

但程序设计对人的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也是多方面的, 编程者不仅要熟悉计算机语言功能, 要有娴熟的编程技术, 还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算法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 那些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英语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勤恳的学习态度、娴熟的网络使用能力和自觉的交流意识的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应该是理想的选择。

2.3 最后选择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

信息学奥赛是一种思维方法, 思维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整体思维、局部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等。我们要把思维方法的培养贯穿到辅导的各个环节中, 不能就问题讲问题, 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辅导中使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但不同的方法效率优劣不同, 而那些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正是我们所要重点培养的。

如同我们所讲的一样, 算法只能靠领悟。对相同的问题, 不同学生有不尽相同的算法。如对同一个程序问题, 有的学生地应用了递归与回溯的算法, 程序简洁, 可读性好, 效率也比较高。但另一位同学程序应用数学算法, 更简洁, 效率更高。这就说明了一个选手创造思维的价值。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3.1 小组式学习方法

组建学习互助小组,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互助学习小组中, 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在小组中, 同学之间互相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 而且因为共同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而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团结, 这种关系又使他们在学习中合作的更加愉快、默契。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 教师布置任务后, 应先让所有的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讨论, 进一步优化自已的算法和或完善自已的程序, 经过组内所有成员的讨论与研究, 拿出了本组最优秀的程序在组间进行交流, 经过老师的点评, 比较各个小组的程序在时间与空间以及可读性等方面的优劣, 从而达到各个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3.2 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随着信息学奥赛的迅速发展, 网络资源不断丰富, 特别是Pascal语言、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知识, 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设计程序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当某个问题毫无思路或是存在疑问时, 学生便可以在论坛上发帖子和全国各地的选手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方式直接而迅速。而他们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的知识, 需要精力去消化和吸收。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丰富的网络资源, 需要学生分析自己的情况和知识, 安排学习内容, 逐步学会合理调整学习进度, 学会主动学习。

信息学奥赛的学习方式不仅仅限于书本, 我们也要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让网络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在网络学习中, 学生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 更是信息的创造者, 通过交流发布信息, 让他们习惯利用网络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 并最终使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3.3 注重测试和实战训练

信息学奥赛与其他学科奥赛一样, 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做题量。而学生在平常的练习中专注度不够, 做题的效率也很低, 所以我们要时常搞阶段测试, 模拟奥赛环境, 然后组织学生作赛后总结, 分析错误的原因, 总结自己的经验及教训及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期望。

体会奥赛 第2篇

复习目标:结合人民币的知识,理解小数的意义。巩固小数的读写法,结合意义复习大小比较。能较熟练地进行相关口算,突破位数不同小数的加减。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

小数的加减法判断付钱时的“够吗:”

练习: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5+0.5= 5.6-3.2= 10+0.45= 7.4-0.6= 3.9+7= 40+6.8= 6-3.4= 6.3+0.7= 46+2.4= 32.5-10= 21.7+0.3= 2.2+10.7=

二、填空

1、0.35读作()89.89读作()0.07读作()

六点七七二写作()。零点零四写作()

2、109分=()元

2元7分=()元

3、在○里填上“>”“<”或“=”。

1.25元○2.1元

7.01元○7.10元

8.00元○8.0元 3.68元○3.69元

8.91元○8.72元

0.10元○0.07

4、笑笑带了10元钱,买了一个笔记本,找回3元6角,笔记本的价钱是()元。5、笑笑有3张5元和5个2分的,淘气有5张2元的和4张5角的,()的钱多,多()元。

6、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元8角

0.4元

3角

0.07元

三、用坚式计算。

31.5-12.7= 46.5+20.25= 10-5.6=

2.75+34.6=

四、问题解决 价格表: 饼干:3.50元/袋 糖果:17.80元/盒 牛奶:2.80元/瓶 雪碧:2.60元/听 蛋糕:1.40元/个

①最贵的是(),最便宜的是()

②买一袋饼干和一听雪碧共需多少钱? ③买一盒糖果和一袋饼干,20元钱够吗?

④淘气买了一瓶牛奶,还剩下15.20元.你知道他带了多少钱吗?

⑤一瓶牛奶比一袋饼干便宜多少钱? 第二单元评价要点(彭莹整理)

1、会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图案,哪些是对称的?提供一些简单的图形,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

图形。)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

向平移后的图形。

●错例及对策:

1、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方面:

学生基本能准确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图形的对称轴,但对于平行四边形,有个别学生误认为是轴对称图形。其次,在画轴对称图形方面,有学生未能准确把握轴对称图形方向相反,各对应点对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主要是出现如未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或没有正确确定原图与对称轴的距离导致出错。

对策:(1)指导学生通过量一量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再折一折,亲身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简便的画图方法:描关键点法;连线法。(3)以某一点为标准点来确定整个图形与对称轴的距离。

2、关于平移

学生能准确判断平移现象,但对于数平移的距离,画平移后的图形存在困难。主要是平移的距离方面容易出错。部分学生理解为原始图于平移后图形间的距离为平移的距离。对策:

(1)引用蚂蚁搬家的故事,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前后两只蚂蚁所走的距离是一样的。(2)通过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强化感知。(3)适当增加专项练习与错例分析。

强化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现象。(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平移了()格。

(2)向()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二、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平移

3格。

三、判断。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对称图形。

()

2、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

第三单元 乘法 复习目标: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依此进行估算。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掌握,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计算习惯态度对计算正确率的影响,掌握一定的检查方法。如:估计积的大致范围或个位上的数。加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是通过积的大小判断“够不够”“能不能”的问题。

练习:

一、直接写得数:

25×40= 12×30= 40×30= 70×50= 35×20= 60×12= 30×46= 60×62= 35×20= 60×12= 30×46= 60×62= 35÷20= 60÷12= 30-46= 60+62=

二、我会填“<”“>”“=” 54×12○540 21×43○20×43+43 27×5○25×7 11×22○22×11 60×21○62×21 36×12○24×18

三、根据14×7=9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0×7=

14×70=

14×700=

140×70=

四、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⑴估算38×27的积,下面较合适的是()①900

②800

③700

④600

⑵14的14倍是()①28 ②144 ③196 ④1 ⑶350×20的积末尾有()个0。①1个

②2个

③3个

④4个

五、估一估,积最接近几?把它圈出来。如:38×41(1600

1400)

68×18(1200

1600)

24×42(800

1000)79×51(3500

4000)

28×23(600

1000)

六、我会算。1、用竖式计算。

29×30=

57×24=

850×16=

2、用递等式计算

25×12×50

290×(58-35)

138÷2×6

七、我能解决问题。

1、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去春游,一共租25辆大车,每辆车坐47位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

学去春游?

2、汽车8:40从学校出发,9:05到达欢乐谷,汽车每分钟走800米。从学校到欢

乐谷大约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第四单元评价要点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1厘米、1分米、1米等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2、理解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2应重视估计实际面积的大小。(如作业本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学校操场的大小)

重视实际背景中的单位换算。

重视面积、周长的实际应用。提高灵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练习

1、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4)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单位。

(5)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2平方米=()平方分米。

2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9000平方分米。(6)在○中填上“>”、“<”或“=”号。8米○80厘米

3800平方分米○4平方米

50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7500平方厘米

(7)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课桌桌面 是180()。铅笔盒的表面大小是180()。花园的面积是180()。爸爸的身高是180()。

(9)用两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

方2分米。

(10)小明家有三口人,住房面积是48平方米,他家人均住房面积是()平方米。(11)在一个面积是60平方米的墙上有3 个窗户,每个窗户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如果要粉

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平方米。

(12)一个长方形中横着一排可以摆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竖着可以摆这样的5排,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3)一个正方形边长是5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14)一个长方形,长15米,宽8米,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米,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平方米。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2)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3)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4)长方形的长不变,宽扩大2倍,周长和面积也都扩大2倍。()

(5)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周长就都扩大4倍。()(6)一个正方形如果边长扩大3倍,面积一定扩大6倍。()(7)边长8米的正方形和面积是8平方米的正方形一样大。()(8)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和长12米,宽4米的长方形面积一样大。()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9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面积是(),周长是()。

A、9平方分米

B、12平方分米

C、12分米

D、9分米(2)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比是(),面积相比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3)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30厘米,它的面积是()。A、120平方厘米

B、12平方厘米 C、9平方分米

D、9平方米

(4)把1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平均切成100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

A、1米

B、1分米

C、1厘米(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

A、4厘米 B、4平方厘米 C、1平方厘米

(6)5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

A、5平方米 B、12米 C、12平方米 D、6米

(7)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6米,这个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A、9平方米

B、36平方米

C、49平方米

D、64平方米

(8)一个长方形,如果宽增加3厘米,面积就增加24平方厘米,这时的图形恰好是一个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24 B、64 C、40 D、26

4、解决问题(1)玉林农场给一个长50米、宽35米的长方形轩四周围一道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围起的面积有多大?

(2)一个长方形桌面长60分米,宽40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长25米,宽15米。求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

(4)一块正方形地面砖的边长是3分米,小明家装修用了这样的地面砖600块,求小明家

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工程队,要粉刷公园的外墙,外墙长1860米,高4米,他们平均每天能刷620平方米,需要几天粉刷完?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250克,刷完整个外墙需用涂料多少千克?

5、思考题

有一个周长是10厘米的长方形,它是由三个正方形拼成的,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几

由奥赛说开去 第3篇

近三十年来,我们以一种举全国之力的热情备战中学生奥赛,年年金牌,年年谈笑凯歌还。现在的奥赛班全国遍地开花,由中学蔓延至小学。小学奥数之外,居然还有“奥语”,奥赛成绩直接影响小升初及初升高的录取。奥赛不仅是功利的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大众的迷信。然而让人郁闷的是我们培养了众多金牌得主,但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没有一位在专业范围内能做出重大成果,更遑论有世界性的影响了,而且几乎没有一直坚持从事本专业研究的,这又说明什么呢?

进一步联想到国内一些著名大学,多年来开办大学生少年班,挑选最聪明、最早慧的少年,配备最好的师资,进行最前沿的教育,然而,同样是三十年过去了,连两院院士也没能培养一位。

科学上的创新突破,常常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这决非知识的累积所能完成!也不是不辞辛劳的努力就能取得。这是一种以个体性的认识对常规和定论的突破及构建为标志的,没有一份痴情执着,没有近乎疯狂的专注追寻,没有基于生命本能的爱好和坚持,指望依仗人多势众,指望依靠拔苗助长,就能创造奇迹,这恰恰是对科学精神的嘲弄,对科学认识规律的背离。

奥赛是一项有意义的赛事,对于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不妨是一种业余的爱好,倘若完全课程化,又从而演变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这产在是奥赛的异化。对于极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心理的折磨,是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自信心的严重打击。至今仍有许多有影响的部门和个人为奥赛的加温推澜助波,不知这是基于什么原因。奥赛大概是有用的,但作用也是有限的,至今没听说中外有哪位大师是奥赛训练出来的。

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没有一位是生命早期就予以刻苦训练而脱颖而出的。看来似乎学习与研究的兴趣、习惯、思维方式、意志品质、责任心、使命感等这些素养比知识的累积更为重要。

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不仅要关注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于整个基础教育而言,是要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准备生长的土壤。总之,教育既要合乎目的又要合乎规律。

奥赛教学 第4篇

一、影响学生成就感的基本因素

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表现为:当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后, 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效果明显;反之, 则会降低甚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产生抵触、应付心理, 被动学习, 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可见学生是否能体验到成就感成了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 在现实的学生学习过程中, 看起来很容易体验到的成就感却十分缺乏, 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他们获得成就感呢?

(一) 目标因素

目标是否与个人意愿一致是影响个人成就感的第一因素。目标无论大小, 只要是在自己强烈意愿驱动下主动制定的, 当目标实现时就能体验到成就感。然而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的目标大部分恰恰不是自己制定的, 而是老师的要求与目标, 这些要求与愿望在没有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愿望与目标时, 即使目标达成他们也体验不到成就感。此外, 目标的高度设置是否合理也将关系到成就感的体验。目标的设置如果太低, 实现的过程过分容易, 会让成就感减少甚至没有;如果设置太高, 根本不在“跳一跳”就能达到的范围之内, 使得目标不能达成, 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

(二) 心态因素

第一, 缺乏对目标达成与否的客观评价。自己的目标明明是完成作业, 当完成时会因为他人完成得更好而沮丧;自己的目标明明是进入前二十名, 可当发现好友进步更快时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

第二, 缺乏正确的归因方法。根据归因理论, 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努力、能力) , 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任务难度, 运气) 的学生认为, 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 不会对学生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反, 失败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 能够促使学生尝试新的策略, 设立更合理的目标, 增强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 不断体验到成就感。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 (能力) 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 他们无力避免失败, 也不去追求成功。这对学生的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同时会产生失落感。

(三) 团队氛围因素

事实证明, 一个充满温馨、安全、信任、真诚、包容气氛的团队, 会使学生觉得愉快。当失败得到包容, 成功有人分享时, 学生不但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而且会更强烈。如果团体内部离心离德、歪风盛行, 人际互动中充满了嘲讽、奚落、冷言冷语, 学生只能感受到自己无能、自卑、不被信任和不被理解, 即使达成了目标, 也很难产生成就感。

二、成就感培养的策略

本文以信息学奥赛教学为例, 具体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信息奥赛是智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比赛, 内容不同于常规教学内容, 其知识面广, 牵涉到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多门必修课程, 其难度甚至超越一般本科院校所学范围。此外, 目前信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 信息奥赛的社会关注度远不及其他奥赛, 加上内容比较枯燥, 学生的流失率比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生成就感的体验不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而且还是学生坚持奥赛学习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过程概括出的培养学生成就感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 目标的确立

因为目标是影响学生成就感体验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第一, 内化目标。为了使得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目标, 就应该向学生介绍信息奥赛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所能起到的作用。针对本竞赛的高考相关政策、大学生期间程序竞赛的美好前景、国际竞赛中我国选手的傲人表现等, 鼓励他们给自己确立长远目标, 并通过问卷的形式把目标落实到纸上, 以便适时对照激励自己。

第二, 细化目标。根据教学进程, 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基础语言学习、算法学习、初赛理论学习、复赛综合应用集训四个大阶段, 每个大阶段再细分成多个小专题。每个专题以经典题为主线,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每个阶段、每个专题的目标。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 一步一步实现短期目标, 不断体验成就感。

(二) 兴趣的培养

对于信息奥赛教学来说, 参加的学生是自愿报名, 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兴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学内容逐渐加深, 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逐渐加重, 他们对奥赛学习的热情逐渐减低、兴趣逐渐减弱。因此, 教师着重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能保持对奥赛学习的兴趣。

1. 创新教学策略

由于奥赛教学的特殊性, 如果以知识点为主线, 面面俱到, 不只是教学时间不允许, 学生的耐心也不允许。因此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大胆改革, 采用以经典题为主线, 重新编排教学序列与内容。经典题的选择力求贴近生活, 让学生感觉到解题意义, 如“宰相的麦子”“猴子选大王”“走迷宫”。因为这些题目本身比较有趣, 学生能很快被吸引, 解题的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设想, 然后帮助他们完善设想, 提示所用到的相关知识点让他们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并试着把知识立刻投入到解题应用过程中去, “现学现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很明确自己当前的目标是什么, 需要学什么, 不知不觉中, 被动的成分减少, 主动的成分增加, 从而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 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淡出讲台, 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高度自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发展能力, 体验到成就感。

2. 分层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如同游戏中能量升级带来的乐趣, 将学习任务分层十分重要。分层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从深度上考虑, 任务难度呈阶梯, 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能力发挥的地方, 从而产生“我亦能”的思想。

第二, 从广度上考虑, 根据学生特点, 设置多方面的题, 如回溯专题, 主要分为与数字拆分、排列有关的题和基于图形搜索的题, 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就综合考虑这两大方面, 再考虑其他比较典型的小类型。

第三, 从学习过程上考虑, 注意适时调整题目整体难易程度, 当学生处在低迷期时, 降低难度, 当他们比较浮躁, 感到题目缺乏挑战性时, 就加大教学和题目的难度。

第四, 从效果上考虑, 尽量做到“任务分层”而学习效果不能分层。为此, 在专题学习中, 笔者规定除了必做题外, 其他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 但必须承担主攻一题的任务, 自己分析研究透彻, 上台对自己的分析过程、解题思想、匠心所在, 进行说明。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大家能最大程度地分享学习成果, 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 促进兴趣迁移

促使学生已有知识与兴趣的迁移。如小学奥数题中就有根据头与脚的个数来算兔子与鸡的只数的题目,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现在用编程来实现, 学生一般很有兴趣, 很容易理解穷举的思想。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系统自带的扫雷游戏, 设计相关题目, 让学生站在编游戏的角度去学习算法。

4. 展示学习成果

充分利用网络, 展示学习成果, 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为了让学生看到成果, 实实在在看到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脚印”, 通过开通ftp, 让学生上传每节课自己编写的程序。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看到自己写的程序, 在学校论坛还专门开设了相关栏目, 学生发布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主题, 然后以跟帖的方式把自己在家、在校所写的程序发布到此主题下。以论坛作为学生编写程序的集结地还可以起到展示的作用, 提升成就感, 也方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三) 环境的创设

1. 强化竞争氛围

魏书生说:“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很多, 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 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的兴趣, 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之中去。”由此可见, 竞争氛围的强化会诱发学生的兴趣。然而, 竞争应该是多维度的, 比如, 除了测试, 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方案优化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 开展“你变我解”的活动。如此, 既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还创造了教师表扬更多学生的机会。在实践中, 有时讨论看起来比较浪费时间, 但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可延续很长时间, 意义深远。开展讨论的形式可以根据时间情况多样化, 可以是一节课中部分时间开展对某个知识点的讨论, 也可以是整堂课的大讨论。

2. 打造优秀学习团队

对于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 老师与同学的肯定、赞誉能让他们更自信, 也更有成就感。为此, 以下几个方面十分重要。

第一, 统一思想认识。竞赛学生来自几个班级, 笔者常向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他们是一个团队, 不是代表某个班, 更不是代表个人, 而是要代表我校信息奥赛的最高水平。只要我们团结协作, 共同提高, 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校增光。

第二, 确立领军人物。奥赛学习如同打仗需要领军人物。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个别学生在自觉性、领悟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 他们便在有意无意间成了领军人物。这时笔者适时积极引导鼓励, 让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 其他同学在其带动下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第三,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价观。打造优秀团体, 成员是否能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很重要。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笔者引导大家在评价别人的程序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 多发现闪光点、创新点, 对于他人程序中的问题要抱着相互帮助的态度, 去分析纠错, 共同提高。

3.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注意个人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 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其专业和教学, 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会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也能感染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眼神、语言、作业评语等手段, 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 激励他们,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主体。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 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 鼓舞他们进行不懈的努力, 达到期望值。

(四) 心态的调整

高中化学奥赛安排 第5篇

1.高一第一学期:完成高中所有课程(必修

1、必修

2、选修

4、选修5)

2.高一第二学期:完成高中课程选修3;完成大学无机化学上册,北师大;完成有机化学

上册,邢其毅版(可请大学讲师上)

3.高一暑假:参加湖南师大的化学奥赛培训,注:参加高二年级的培训

4.高二第一学期:完成大学教材,无机、有机,进入模式试卷

5.高二第二学期:模拟试卷练习

6.高二暑假:参加武汉的培训,一周时间,主要是讲题目

7.停课模拟试卷

中学化学奥赛辅导探讨 第6篇

我在09年9月新担任了高一化学三个省招班的化学课教学,担任化学备课组长。2012年我校获得9个省一等奖,其中一位学生进入省集训队,最后保送南京大学化学系。以下结合自己的化学竞赛辅导的经验,谈谈化学竞赛与化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化学竞赛辅导中学生苗子的选拨

这是化学竞赛辅导应把握好的第一关。近年来化学竞赛还特别重视考察学生对化学分子三维立体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说空间感受能力,考察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表述能力等。我认为参加化学竞赛的选手应该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良好的想象力、高超的创造力和良好的科学表达能力。同时作为化学竞赛小组的一名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化学竞赛辅课的要求: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应变能力、勇于提出假定、勇于修正错误、百折不挠等心理品质,必须培养好自学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化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基本过程

这一届学生的选拨培养我是利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开始进行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初次报名下来有六十多名学生,我组织这部分学生开始参加化学竞赛辅课,明确告知辅导二次后,参加我们自命题的资格考试,选拨后将优胜的二十七名学生又分成三个小组,每组9位同学,这样本届化学竞赛小组学生成员宣告正式成立。

一轮化学竞赛活动以时间为序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上后半期至次年的5月中旬,这段时间主要任务首先是自学完成整个高中化学知识达到高考要求,其次是自修大学《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二阶段是参加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赛后至暑期夏令营培训和选拨,初步了解大学《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阶段是夏令营培训和选拨结束后至9月初的省决赛,若获全省前40名左右进入省集训队,集训后若进入前5名代表省队参加下年初的全国初赛,再经过由170人左右组成的国家冬令营集训队培训,参加全国决赛获前16名进入国家集训队,最终4人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这是学生学习化学得到的最高荣誉。

培养化学竞赛选手,必须强调基础知识。

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中学化学教材吃透,在辅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也必须时刻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基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要有足够宽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因竞赛试题内容广,层次深,有时还涉及到许多新科学新技术领域以及数学、物理、生物等相互渗透的一些问题,这些知识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积累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外延和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形成最有效的合力,进而提高学生自悟、自省、自学及创新能力。

化学竞赛辅导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做好化学竞赛辅导工作,首先要了解竞赛、研究竞赛,再辅导竞赛。高一阶段着重让学扎实好高中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了解大学无机、有机化学的初级知识,高二阶段着重是拔高,根据“奥赛”培训大纲指导学生自学大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按时间为序安排学习内容

在高一上的后半学期至高一下学期的5月中旬这段时间主要针对学生参加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赛,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达高考要求,确保省初赛能出线,同时安排学生自学《无机化学》上、下册(三师大主编第四版),《有机化学》上、下册(五师大合编第四版)。

在省初赛结束后主要针对出线学生参加省化工学会举办的暑假夏令营选拨性培训,在此期间作好大学无机和大学有机教材的自学辅导。若通过了选拨性考试,整个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在暑假里自学处理省决赛的相关内容和试题。

(二)培养化学竞赛选手的方法和措施

先从化学阅读能力抓起。自学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渠道,通过阅读可让学生掌握上课无法接受到的知识。在化学阅读中可分粗读、精读、复习阅读、实验装置图和化学图表阅读,辅导老师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阅读内容,找出知识要点,并做好笔记。精读则是对阅读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解,记住必要的知识,并能再现原有相关知识。

编制发散性思维训练材料。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可沿着各种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概念、定律、原理等来间接、概括地反映化学事物、独具特色的一类思维活动,化学发散性是一种重要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联想和某些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化学事物新意象的思维活动。

化学竞赛活动实际是化学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它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竞赛,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竞赛活动,可以激发老师不断完善自我,全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信息学奥赛三要素 第7篇

一、选手是竞赛的主体

万事以人为本, 信息学奥赛也不例外。信息学奥赛的参与者是在校学生, 但不能是全体学生, 怎样才能选拔到合适的选手是关键。首先是要挑选对计算机和程序设计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乐意为之而不断探索、知难而进。其次是要看重学生的学习素质。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英语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勤恳的学习态度、娴熟的网络使用能力和自觉的交流意识的学员应该是理想的选择。另外是要讲求选手的淘汰。辅导班刚成立时, 可能会有量的学生参加, 少则数十, 多则过百。中途 (程序设计语言学完时) 会因内容的难度而自然会有淘汰。对于能坚持下来者, 再一一考查摸底, 先清除那些只痴迷于电脑游戏者, 然后在初赛前半年左右 (此时简单算法基本结束) 再多进行几次校内测验, 从中挑选优秀者, 这些便是最终的奥赛参加者, 也是能接受较复杂算法的学习者。

二、竞赛内容是学习的对象

信息学奥赛之所以被众多高等院校认可和看重, 是因为它是五项学科竞赛中难度最大的, 其内容涉及到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的课程, 尤其在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思维要求相当复杂和高难。笔者认为信息学奥赛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大类: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软件硬件知识、计算机网络、进制转换、IT名人、重要事件、信息学常识等。

2. 程序设计语言

目前官方允许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有:PASCAL、C等。三者中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任意一种。

3. 数据结构

主要有线性关系 (栈、队列和链表) 、非线性关系 (树和图) 、排序和查找的思想及应用。

4. 算法设计与分析

常用算法策略:枚举法、模拟法、迭代法、递归法、分治思想、贪心策略、动态规划、搜索算法和网络流等。

5. 其他

这是信息学奥赛中最难把握的, 也是变数最多的, 包括组合数学、几何问题、逻辑运算、运筹学、博弈论、对策论、数论和极值最优问题等。

三、教学方法是主体认知客体的策略

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选拔了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有浓厚兴趣的学员, 明确了信息学奥赛的具体内容, 如何指导教育他们较好地掌握这些面广量大且有相当难度的竞赛内容和学法, 就需要有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当然少不了。在初期, 基础知识的准备、语言的语法要点、算法分析、程序设计步骤等, 初学者本身也需要用传统教学方法将他们一步一步引入信息学奥赛的殿堂。培养选手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信息学奥赛的授课时间一般都是在课余或课外, 竞赛内容不可能一一去讲, 这就需要选手必须去自学, 通过书籍和网络来补充提升知识水平。信息学奥赛的辅导教学也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一些“新花样”。比如可安排一个小测验, 然后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广播演示某一个学生编写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程序, 让大家共同讨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这样算法分析过程和语法细节通过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补充修改最终会非常完美, 所有学员也个个收获不小。另外, 多用“大牛带虾米”的方法, 由有一定经验的“高手”学生传、帮、带刚刚入门的初学者。也可充分利用自建的信息学爱好者QQ群进行及时交流, 甚至可以跨越地域而向发达地区的师生请教。

巧用力矩平衡原理拓广奥赛试题 第8篇

(1) 多边形的各内角相等;

(2) 多边形的各边的长度是12, 22, …, 19892, 19902的一个排列.

其实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

定理1存在n边形 (其中n=2ab, a, b为互质奇数) 是具有如下性质:

(1) 多边形的各内角相等;

(2) 多边形的各边的长度是12, 22, …, (2ab-1) 2, (2ab) 2的一个排列.

定理2若凸n边形的各内角相等, 并且顺次各边满足关系a0≤a1≤a2≤…≤an-1, 则a0=a1=…=an-1.

定理3存在n边形 (其中n=4k+2, k为自然数) 是具有如下的性质:

(1) 多边形的各内角相等;

(2) 多边形的各边的长度是1, 2, …, n-1, n的一个排列.

定理1证明如下:

定理2证明如下:

根据引理1、引理2, 定理2化为:将a0, a2, …, an-1依次放在等分圆周的n个点上, 若圆盘平衡, 则a0=a2=…=an-1.

(1) 当n=2r时, ac, ar+c位于一直径上, β=0, 1, …, r-1, 因为ar+c≥ac, ai>am (i>m) , 且ar+c位于同一旁, 所以要使圆盘保持平衡, 一定要ar+c=ac, 即a0=a1=…=an-1.

(2) 当n=2r+1时, 过点 (ar+1, 0) 作直线L, 则除ar+1外的n-1等分点关于直线L对称, 因为a0≤a1≤…≤an-1, 若有ai>am (i>m) , 则圆盘关于对称轴L的两边的重量不等, 圆盘不平衡.综上所述, 圆盘平衡的条件是a0=a1=…=an-1.

定理3证明如下:

根据引理1、引理2, 定理3化为:将重量为1, 2, …, n放在圆盘的n个等分圆周上, 当n=4k+2时, 圆盘平衡, 把1, 2, …, n分为 (1, 2) , (3, 4) , …, (n-1, n) , 把它们分别放在某一条直径的两端.因为2-1=1, 4-3=1, …, n- (n-1) =1, 所以定理3化为将n/2个重量为1的放在等分圆周上, 当n=4k+2时, 圆盘平衡, 由定理2, 可知该命题成立, 所以定理3成立.

以上三个定理的证明, 都是用力矩平衡原理来证明数学难题.其实, 在中学、大学中的一些难题, 用物理原理 (运动学原理、力学原理、电学原理) 来求解, 可使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从而验证数学和物理有着不解之缘, 不仅能以数学为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 也能以物理原理来解决数学难题.

参考文献

[1]数学奥林匹克题编译小组.国际中学生数学竞赛题解.天津新蕾出版社, 1991.

奥赛中化学热力学试题的剖析 第9篇

一、化学热力学试题的分值比例

全国化学竞赛包括初赛和决赛两部分, 试题分为理论试题和实验试题, 考核的内容都是高中知识的自然增长点, 并且会渗透大学化学的相关知识, 如大学物理化学中的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通过对近几年初赛和决赛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 化学热力学集中出现在决赛的理论试题中。因此, 对近十年的决赛理论试题中化学热力学所占的分值比例进行了分析和统计, 统计结果见下图。

由图可见,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试题中化学热力学在1997年和1998年出现的几率为零, 然而, 从1999年开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在2006年的决赛试题中表现得更加突出。2006年化学热力学试题所占分值已高达20%, 这也说明决赛试题已经开始逐渐向大学高年级的知识渗透。

二、化学热力学试题的题型特征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的题型设计新颖, 独具匠心。题型主要可分为四类:基础题, 结构推理题, 信息迁移题和社会热点题。针对化学热力学在近几年决赛试题中出现过的题型, 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类:计算反应的热效应、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以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对化学热力学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决赛) 试题中的题型分布的分析和统计结果见下表。

可以看出, 在1999~2006年的竞赛试题中计算反应的热效应是常考的重点题型。如1999年第7题, 题目给出了下列反应在298K下的△

同时也给出了正辛烷、氢气和石墨的标准熵, 它们分别为:463.7, 130.6, 5.694J·K-1·mol-1。

此题第1问是计算298K下由单质生成1mol正辛烷的反应的平衡常数 (并给出计算过程) 。求反应的平衡常数要通过公式求解, 而求必须先求反应的热效应△rH蕖m的值。

将8×式 (2) +9×式 (3) -式 (1) 得:

8C (石墨) +9H2 (g) →C8H18 (g)

根据赫斯定律, 得:

此问题中涉及了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和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应用生成焓、燃烧焓来计算反应热, 明确规定熵值的意义及其应用, 会应用赫斯定律。

第2、3、4、5问是与中学化学平衡部分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 要求通过平衡常数来判断压力和温度对正辛烷产率的影响, 根据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通过化学热力学的题型可以看出, 化学热力学试题重在基础, 综合了大学物理化学中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和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的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以及化学平衡原理的内涵, 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并能够熟练利用化学热力学公式进行计算。

三、化学热力学试题的交叉性

化学热力学试题可以与其它化学学科进行交叉, 也可以与物理化学中其他部分的内容在组题的方式上进行交叉, 这是化学热力学试题突出的特点。通过对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的对比分析发现, 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在竞赛试题中常常相互融合, 相互交叉。例如2001年的第2题, 题目涉及大气污染物NO的治理。

该题第1问是从热力学角度讨论NO在常温常压下分解的自发性。此处是利用解离焓而不是标准生成焓求反应焓变。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总的分子数没有变化, 所以可得:

所以, 常温常压下NO分解自发进行。

第2问是从动力学角度讨论NO分解反应, 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求其活化能。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的速率常数成正比得:

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求其活化能:

第3问求在一定条件下NO分解反应的转化率。根据转化率的含义先求出每分钟通过催化剂转化的NO的物质的量及每分钟总共通过NO的物质的量, 两者之比即为所求转化率。

每分钟通过催化剂的NO的物质的量:

每分钟分解的NO的物质的量:

转化率:

第4问进一步深入到根据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根据机理第一步列出一个速率方程式:

利用M的物料平衡列出第二个方程式:

再结合机理的第三步的平衡关系, 列出第三个方程式

联立上述三个方程式得:

设则

当氧的分压很小时,

此题是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交叉, 涉及大学本科物理化学中判断反应方向的问题以及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 的内容。要求学生会利用热力学函数判断反应的方向, 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 掌握根据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的方法。

四、化学热力学试题的前沿性

目前,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那么高中化学竞赛也必然向这一改革方向发展。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倡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注意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的联系。竞赛题中的信息给予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考题逐渐由机械性迁移向功能性迁移方向发展。因此, 化学竞赛试题将与本学科前沿方面的知识联系更加紧密, 更加具有新颖性。例如2006年决赛试题中第7题, 用沸石分子筛为固体酸催化剂制备对二甲苯。再如, 2002年第5题根据题目所给的火箭推动力Isp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这种试题的特点是:题目提供的知识点是新的、超范围的 (即新材料) , 但解决问题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思维方法等还是中学生熟悉的、惯用的。因此, 针对化学热力学试题的这个特点, 学生要跳出中学化学课本的圈子, 按照我国的奥赛培训大纲适当补充一些大学化学知识, 培养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论旁白在《奥赛罗》中的功能 第10篇

一、旁白之于戏剧人物塑造与观众信息获得

“任何表现手段, 从表现意蕴的能力来看, 都比不上语言。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 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 而动作, 由于起源于心灵, 也只有在心灵性的表现即语言中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黑格尔的精辟论断证实了在戏剧创作中, 语言是塑造人物的根本手段。在塑造戏剧典型人物时, 旁白常与对白交替使用, 逐步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奥塞罗》第四幕第一场中奥塞罗的旁白:

奥塞罗: (旁白) 瞧!他已经在笑起来啦!

伊阿古:我从来不知道一个女人会这样爱一个男人。

凯西奥:唉, 小东西!我看她倒是真的爱我。

奥塞罗: (旁白) 现在他含糊否认, 想把这事情一笑搪塞过去。

伊阿古:你听见吗, 凯西奥?

奥塞罗: (旁白) 现在他缠他要他讲一讲经过情形啦。说下去, 很好, 很好。

伊阿古:她向人家说你要和她结婚;你有这个意思吗?

凯西奥:哈哈哈!

奥塞罗: (旁白) 你这样得意吗, 好家伙?你这样得意吗?

凯西奥:我同她结婚!什么?一个卖淫妇?对不起, 你不要这样看轻我, 我还不至于糊涂到这等地步哩。哈哈哈!

奥塞罗: (旁白) 好, 好, 好, 好。得胜的人才会笑逐颜开。

伊阿古:不骗你, 人家都说你将要跟她结婚。

凯西奥:对不起, 别说笑话啦。

伊阿古:我要是骗了你, 我就是个大大的混蛋。

奥塞罗: (旁白) 你这算是一报还一报吗?好。

凯西奥:一派胡说!她自己一厢情愿, 相信我会跟她结婚, 我可没答应她。

奥塞罗: (旁白) 伊阿古在向我打招呼;现在他开始讲他的故事啦。

凯西奥:她刚才还在这儿;她到处缠着我。前天我正在海边跟几个威尼斯人谈话, 那傻东西就来啦;不瞒你说, 她这样攀住我的颈项——

奥塞罗: (旁白) 叫一声“啊, 亲爱的凯西奥!”我可以从他的表情之间猜得出来。

凯西奥:她这样拉住我的衣服, 靠在我的怀里, 哭个不停, 还这样把我拖来拖去, 哈哈哈!

奥塞罗: (旁白) 现在他在讲她怎样把他拖到我的寝室里去啦。啊我看见你的鼻子, 可是不知道应该把它丢给哪一条狗吃。

毋容置疑, 奥塞罗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他性格的双重性: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 他勇敢自信, 并因此获得了白人贵族姑娘苔丝狄蒙娜的爱情;作为一名黑人, 他摆脱不了种族歧视的影响, 性格中又有自卑、多疑、妒忌的一面, 一旦这些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容易上当受骗, 终于酿成杀妻自刎的悲剧。上例是《奥塞罗》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个场面:奥塞罗被伊阿古安置在一旁, 只能看见他们的手势, 可听不见他们谈话的内容。舞台上的这一幕是一场绝妙的“戏中戏”。观众既看伊阿古与凯西奥的戏, 又看奥塞罗的戏, 但主要是看奥塞罗的戏。奥塞罗自然就成了这场“戏中戏”的焦点。随着伊阿古与凯西奥对白的展开, 奥塞罗用旁白道出了内心活动。当他看见凯西奥微笑时, 他以为副将谈论的就是苔丝狄蒙娜;当狡猾的伊阿古引得凯西奥哈哈大笑时, 奥塞罗的情绪由气愤变成了仇视, 直至最后, 当奥塞罗说“现在他在讲她怎样把他拖到我的寝室里去啦。啊!我看见你的鼻子, 可是不知道应该把它丢给哪一条狗吃”时, 他已气得发昏, 丧失了理智, 完全中了伊阿古设置的圈套。九段旁白, 层层递进, 真实可信地揭示出奥塞罗鲁莽、多疑、轻信等性格特征, 剧情由此发生逆转, 悲剧结果已成必然。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在塑造奥塞罗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过程中, 旁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九段旁白过后, 奥塞罗这一艺术典型已鲜明、丰满地站立在观众面前。

旁白除了展示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 塑造人物形象外, 对于演出的人员, 也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戏剧演出是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演员是信息的发出者, 观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没有足够的信息量, 观众对戏剧的欣赏便无从谈起。制约信息传递的主要因素是剧场。与今天的剧场不同:据资料考证, 伊丽莎自时代的剧场基本上属于圆形或多边形院落开放式剧场;剧场的规模一般都很大, 可容纳两千至三千名观众。一般情况下, 观众能看清演员面移表情的距离为十四米, 在当时那样大的剧场中, 后排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至少有二十多米, 演员面部表情的符号系统功能势必受到限制, 坐在后排的观众无法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当视觉符号系统受到较大的限制时, 其他符号系统 (尤其是语言符号系统) 便承当起更多的任务, 因为声波传递的距离要远远超过其他诸如动作符号传递的距离。因此, 在传递信息方面, 旁白的运用无疑增加了一种传递方式。如上例《奥塞罗》第四幕第一场, 这场戏要求将奥塞罗的内心痛苦和愤怒表现出来, 对于观众来说, 奥塞罗的愤怒和痛苦是必需的信息。因为只有接受了这个信息, 观众才能接受奥塞罗最终杀妻的结局。由于剧情的安排, 奥塞罗只能躲在一边“观看”伊阿古与凯西奥的表演, 不能参与对白。再者, 舞台上还有其他演员, 独白在此也不便运用。戏剧不同于电影、电视, 无法采用特写镜头将演员的面部表情传送给距离较远的观众。旁白在这场戏中的多次运用, 及时地将剧情信息传递给了观众, 同时也将主公的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旁白之于剧情发展与舞台气氛

戏剧是活在舞台上的艺术, 如何使戏剧情节生动真实, 产生戏剧效果, 又不把观众拉进剧中使观众以假为真, 需要剧作家的高超技艺。旁白作为戏剧基本表现手段的一种, 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也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旁白凝炼剧情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 提示剧情。如《奥塞罗》中第二幕第一场伊阿古的旁白。

伊阿古: (旁白) 啊, 你们现在是琴瑟调和, 看我不动声色。就叫你们松了弦走了音。

这段旁白再次提示了戏剧主题, 那就是伊阿古将暗施诡计, 陷害男女主人公。如果没有上述旁白, 剧作家势必另用笔墨, 交代剧情。这种旁白手法大大拓展了舞台空间, 留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

其二, 令剧情紧凑。上文《奥赛罗》中的那场戏, 观众都知道伊阿古精心安排了一个圈套只等奥塞罗的反应。如果去掉旁白, 奥塞罗必然要在其他的场景中通过大量对白或独白才能让观众了解其内心活动。这样一来, 剧本的篇幅势必拉长, 观众得到消息的时间也要滞后, 全剧的吸引力便受到影响。所以说旁白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缩短剧本长度, 使剧情紧凑连贯, 丝丝入扣。

除了凝炼剧情, 旁白还渲染了戏剧气氛。就戏剧表演而言, 气氛的渲染十分重要。渲染气氛的着眼点首先放在舞台, 进而由舞台影响到整个剧场, 最终使置身于剧场的观众受到刺激和感染, 自觉地关注剧中人物命运的变化。戏剧气氛或热烈欢快, 或轻松诙谐, 或肃杀紧张, 是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以及音响、灯光、道具、布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获得的。旁白作为一种语言表现手段, 在渲染气氛方面, 它的特点往往是依靠对白的铺垫, 将戏剧气氛推向高潮, 使原本混杂的戏剧气氛基调顷刻问明朗化。

仍以《奥塞罗》第四幕第一场的旁自为例。这一幕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紧张。但伊阿古与凯西奥的对白不能造成这种气氛。尽管阴谋系伊阿古一手策划, 但他与凯西奥交谈的内容纯屑无聊闲谈, 气氛轻松。观众明了伊阿古的险恶用意, 但只要奥塞罗不落圈套, 紧张的气氛难以形成。然而, 剧情的发展恰恰是观众担忧和不愿看到的, 黑人英雄奥塞罗一步步朝陷阱走去, 最终落人陷阱。奥塞罗的内心活动通过旁自表现出来, 每一句旁白都在增强剧场的紧张气氛。观众诅咒伊阿古, 同情且怨恨奥塞罗, 为美丽纯洁的苔丝狄蒙娜担忧。这些艺术效果, 很大程度上来自紧张气氛的渲染, 对白未能做到这一点, 而旁白做到了。

三、旁白的间离效果

间离效果, 简而言之, 就是让观众看戏, 但并不融入剧情。这是布莱希特创造的一个术语, 也是他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理论。“间离效果” (Verfremdung seffekt) , 也译作“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在德语中具有间离、疏离、陌生化、异化等多重涵义。在布莱希特看来, 间离的过程, 就是人为地与熟知的东西疏远的过程。这样一来, 从表面上看, 这些人或事突然变得非同一般, 令人吃惊和费解, 自然就会引人深思。这样就经历了一个“熟悉——陌生——再熟悉”的过程。这种效果的意义在于:“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 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 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其进行冷静的思考。

实际上, 早在布莱希特提出间离效果的几百年前,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就已经开始尝试营造这种效果。在《奥塞罗》第四幕的这场“戏中戏”中, 剧作家通过旁白的穿插, 将奥赛罗性格中的自卑、多疑、妒忌等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观众直视那位曾经勇敢、自信、战功卓著的将军的人性弱点的同时, 旁白留出了空间让他们思考同一个戏剧人物在短短时间内出现的巨大变化。这种反差令人深思, 却又可以理解, 观众只能看到悲剧的发生却无法阻止, 这样无形中加大了戏剧的悲剧效果。剧作家将观众推出了戏剧之外, 留给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 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了间离的效果。同样的手法在莎士比亚另外一部四大悲剧《哈姆雷特》中也有所体现。“在《哈姆雷特》中有一段著名的戏中戏……莎士比亚深知戏剧效果的产生, 重要的不在于把观众拉进戏中使他们以假为真, 而在于把观众推出戏外, 提醒大家切勿信以为真, 这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不谋而合。”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奥塞罗》中旁白的重要性:对该剧的人物塑造、信息传递、剧情凝练与气氛渲染起到了重要作用。旁白揭示了舞台上人物的内心世界, 推动了剧情发展, 渲染了戏剧气氛, 其功能不可忽视, 而旁白制造的间离效果更是使观众跳出戏剧, 让人深思。至于旁白在整个戏剧史中的作用, 则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世雄著.《戏剧思维》[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6.68.

[2]李云峰.简论莎士比亚戏剧的写意化叙述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3) .

[3]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悲剧集》[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4.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诗学》[M].商务印书馆, 1996.

[5]吕兆康著.《戏剧概论》[M].上海戏剧学院出版社, 1998.

《奥赛罗》惊情400年 第11篇

强卡洛对同乡威尔第的经典歌剧《奥赛罗》有着特殊情感,“当所有男孩出去撒野时,

我都是跟着父亲去剧院后台看他演出,我是听着《奥赛罗》长大的。”此次国家大剧院音乐节上,

强卡洛执导《奥赛罗》,力图打造出一个里程碑式的范本。

今年是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和理查德·瓦格纳诞辰200周年,作为西方歌剧历史上两位旷世奇才,威尔第和瓦格纳代表了19世纪欧洲歌剧的最高峰。在4月11日开幕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上,由强卡洛执导的《奥赛罗》将成为开幕大戏,

“最难的歌剧”

莎士比亚在1603年写出了《奥赛罗》这一经典悲剧。故事讲述了威尼斯黑人将军奥赛罗听信流言以为妻子不忠,将其伤害后又自杀的悲剧。当经典故事碰到歌剧之王,威尔第为《奥赛罗》带来了新的活力,这部耗费10余年完成的歌剧巨制也成为威尔第创作生涯成熟时期的巅峰之作。

当时已经60多岁的威尔第过起了悠闲的田园生活,长达16年没有新动作。他的出版商李科迪和剧作家博依托“串通”起来,在一个饭局上讨论起为新脚本《奥赛罗》寻找作曲家的事来,料定威尔第这个超级“莎粉”按捺不住。果不其然,威尔第主动提出为《奥赛罗》谱曲。为了不走漏威尔第可能再创作一部歌剧的消息,李科迪专门为《奥赛罗》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巧克力计划”,这是因为威尔第戏称摩尔人奥赛罗是“奶油巧克力”。在1887年,《奥赛罗》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成就了这部旷世巨作。

当年演出第一幕毕,台下观众就掌声雷动,威尔第不得不出来谢幕,待全剧演完,作曲家谢已幕达20次。这还不算。粉丝们卸除了威尔第马车上的马,用人力将他拉回下榻的酒店。到了酒店,他们依然不罢休,在门外庆祝,并大声赞美他们的偶像。后来,扮演奥赛罗的男高音来到阳台上,把开场曲子又唱了一遍。

《奥赛罗》因音乐演奏、合唱团和主演演唱方面的超高难度,历来被称作“最难的歌剧”,在世界歌剧舞台的上演频率远不及威尔第的其他作品,在中国国内更是少见。“全世界要寻找到合格的奥赛罗男高音,不会超过十个人。”国家大剧院歌剧顾问朱塞佩·库恰说,威尔第为奥赛罗谱写的英雄式的狂暴高音,以及各个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都令《奥赛罗》成为难以寻找合适演员、难以完美驾驭的大制作。主角奥赛罗不仅需要有辉煌的英雄式的高音,还要有十分消耗体力的强戏剧性的表演,对每个男高音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慎重的选择,甚至家喻户晓的歌王帕瓦罗蒂都未曾尝试过全剧的舞台演出。

本次大剧院特别邀请到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2010年,他出演上海歌剧院版《奥赛罗》时反响极其热烈,终场时他谢幕多达10次都难以脱身。魏松坦言:“这个角色的唱段又多又难,音域从High C一直到D,演唱难度非常大。”

“灾难”与“折磨”

强卡洛的父亲,意大利男高音马里奥·德尔·莫纳科曾塑造过史上最成功的“奥赛罗”。强卡洛说,他对《奥赛罗》有着非常特殊的情感,这已经成为他个人生活和家族生活的一部分。

强卡洛希望自己能将这一版《奥赛罗》打造成一个里程碑式的范本。“我从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先是要忠于戏剧原文,忠于戏剧情节展开的特定背景,重现当时的威尼斯所特有的风物和场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演员的歌声。这次执导《奥赛罗》就是来‘折磨’演员的,特别是大家的意大利语发音,遇到我简直是中国演员的‘灾难’,你们就等着接受我的折磨吧。”

已经尝到这种折磨滋味儿的魏松说,当年他第一次演这个戏,光是背台词就没日没夜地用了一个半月,这次他依旧抱着学习的态度。作为曾执导过由麦克·克拉肯、多明戈等名角出演的《奥赛罗》的导演,强卡洛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抠得很细,在发布会上,面对众多媒体,为了表达奥赛罗结局的痛苦,强卡洛甚至躺在地上现场示范表演。

将歌剧电影化也是强卡洛作品的一大特点。这回的舞美十分华丽,强卡洛表示,“为了能在舞台上表现出如电影一样的奇观,我采用了国家大剧院的一切技术和美学优势。像淡入淡出和时空穿梭这些纯粹的电影效果,将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被搬上戏剧舞台,使得舞台效果美轮美奂。”

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对奥赛罗的解读。强卡洛希望能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性情复杂转变的奥赛罗,“在战场上,他是无所畏惧、运筹帷幄的统帅。在爱情面前,他像少年一般欣喜、惴惴不安。听信谗言后,他从不堪忍受的嫉妒突然转变到心不在焉和冷漠疏离,最后,戏剧在一个唯美的充满了无尽的爱意和悔恨的吻中落幕。”

导演自述

强卡洛·德·莫纳科

我试图在这个版本中呈现出剧本中隐藏的地点和动作,那是些观众从未见过的场景,比如战船在海上乘风破浪,最终到达港口,同时画面又拉到奥赛罗和苔丝黛蒙娜夫妇携手走进洞房的一幕,或者奏起承载着忧伤回忆的《杨柳之歌》……如何将这些呈现出来,这才是打造全新的《奥赛罗》的关键。我父亲作为成功塑造了这一角色的第一人,为此做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不懈的筹备,完美的扮相,从始至终拼尽全力,更不用说对角色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看似不可调和的各种情感的精妙演绎……所以我希望我也能为中国观众带来一版最经典的《奥赛罗》。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其他剧目

在这百年一遇的“威尔第-瓦格纳年”中,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策划以纪念两位歌剧大师为“主线”:集结多明戈、强卡洛等国际顶级艺术家阵容全新打造《奥赛罗》《纳布科》两部威尔第歌剧经典,复排去年大受好评的瓦格纳代表作《漂泊的荷兰人》、邀请世界知名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为大剧院管弦乐团量身打造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音乐会,最后以中央歌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女武神》作为闭幕大戏,同时在小剧场还策划了多场以威尔第作品为主题的小型音乐会。

艺术现场

田沁鑫戏剧《青蛇》

时间:2013年4月10日~21日

地点:中国国家话剧院国话剧场

12年一个轮回,偏偏蛇年就等来了《青蛇》,这是田沁鑫自己都觉得幸运的事。这一次,她用这部话剧对“白蛇传”进行了新的解读,戏中对欲望的探讨,也是她做导演14年来首次跳出中性视角,站回女性角度的一次自我修行。八年前原著作者李碧华就很希望田泌鑫来做这个戏,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找别人。《青蛇》是根据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改编而成,讲述了人与妖的一场传奇爱情,蛇妖化为美丽女子,爱上一个痴情书生,从此爱恨情仇,万劫不复。

胡里奥中国巡回演唱会

时间:2013年4月21日

地点:北京展览馆剧场

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成名于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首席拉丁情歌歌王。他的歌曲传唱率之高让人咋舌,超过1500张金唱片及白金唱片,逾2亿6千万张专辑全球发行,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的“钻石唱片奖”。从格莱美到美国金唱片奖,再到最富盛名的ASCAP POED PIPPER奖,胡里奥获得了作为一个歌手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誉。胡里奥曾经两度在中国举行过演唱会: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闭幕式上与韦唯联袂压轴演唱经典“鸽子”;1998年与李玟跨国对唱“When You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20年之后再度访华,中国歌迷将有机会亲睹这颗歌坛常青树的不老传奇。

话剧《甲子园》

时间:2013年3月30日~4月26日

地点:北京首都剧场

在名为“甲子园”的百年老宅里,住着几个已至暮年的老人,一个不期而至的海归女孩和老人们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合的冲突,从而发现了她始料不及的过往……作为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唯一一部原创大戏,《甲子园》在去年首演时因五代同堂的组合和舞台感染力,曾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好评如潮。而《甲子园》对于王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她阔别北京人艺25年后第一次回归舞台,她的回归更像是重返娘家。今年该剧再次建组重演,人艺新秀孙茜将会接棒王姬出演“海归女”陈爱林,王姬称这次二轮演出的“传帮带”工作就像是嫁女儿,她将把传承人艺精神视为己任。

《奥赛罗》中的创伤与悲剧解读 第12篇

凯瑟琳银石赛道通过一系列文本档案收集和研究, 探讨了莎士比亚如何通过舞台戏剧表现暴力事件和历史对人的精神创伤。暴力事件涉及种族歧视、殖民统治和战争等, 明确地表达了创伤事件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她试图通过伦理和政治影响等方面来展现创伤, 因此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也成为对历史创伤的见证[1]。现代对莎士比亚的戏剧研究着重于表演和戏剧艺术性的研究。事实上不论是对著作本身还是戏剧表演的研究, 都期望将历史进程中的创伤悲剧重新展现, 了解创伤经历更明确地定位悲剧的意义。

一、莎士比亚的创伤意识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兴起, 即肯定个人的价值, 发展人的个性, 追求平等反对宗教神权。而此时人们对黑人、奴隶和异教徒的歧视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奥赛罗》的创作可以说是莎士比亚展现时代创伤的文学著作。《奥赛罗》的创作时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 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开始紧张, 宫廷贵族生活日趋腐朽。外部势力扩张和内部权利争斗日益激烈, 封建制度开始瓦解, 此时正值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期, 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开始广为盛行。但是中世纪的英国是处于一种家长式的严格统治下, 社会等级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特权观念和攀附权贵的思想深入人心, 普通人必须循规蹈矩。随着“圈地运动”和畜牧业集约化,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游牧民族和失去土地的农民。物价上涨和贫困问题使得当时的穷人们难以维持生计并不断发生暴乱。在新教与旧教的交替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人们遭受迫害, 甚至是个人的宗教信仰也面临两难的选择[2]。在经济转型期, 莎士比亚对普通社会群体窘迫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质疑是其创伤意识的先驱动力。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 戏剧是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在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中, 彭贵菊在其论文中指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与创伤的关系。莎士比亚剧作的创伤体现在各种创伤人格上[3], 人物的塑造基本上就是时代的镜子, 正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建构与封建传统思想的冲突造成了人物的悲剧性格。

莎士比亚对奥赛罗这个黑人的描述多是正面的, 但命运多舛的故事情节似乎还是如影随形。莎士比亚试图让人们意识到人们所承受的恐惧与本应有的尊严, 在舞台上演绎阶级政府权力下的不公正和执政者的傲慢和冷漠。而民众就像莎士比亚喜剧人物福斯塔夫的台词说的那样“普通人不过都是些商品的奴隶”。莎士比亚将注意力放在时代背景下被过度 压抑而扭曲的人格上, 他能做的就是将无法重现的痛苦经历展现出来。莎士比亚在早期创作的悲剧故事就有了种族创伤的意识, 企图唤起人们对人性和权力的思考。

二、种族创伤与创伤性人格

创伤的广义概念主要是指人因受到暴力、灾难等而受到巨大的精神打击而无法应对, 或产生偏激行为。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创伤是由于创伤事件对心理的破坏, 可能导致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对大脑产生生理影响并改变未来人对压力的应激反应[4]。种族创伤作为创伤理论发展的一部分, 主要是指在历史演变过程中, 少数人因为种族差异而无辜地受到排挤和迫害。造成创伤的事件不仅有具体外在的现实事件, 也有由相关人物感知和建构的心理事件[3]。对创伤事件的回应也是多种的, 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虽然已经身为贵族阶级的将领, 为异国威尼斯征战沙场, 却始终不能得到对他人的认可。正如勃拉班修对奥赛罗所说“啊, 你这恶贼!你把我的女儿藏到什么地方去了?你不想想你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胆敢用妖法蛊惑她”[5], 他认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微不足道的黑人是可耻的。生不逢时的奥赛罗, 不能突破自身局限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种族歧视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创伤。在贵族人士的口中, 甚至连他的随从将士都总是称其为“摩尔人”、“黑将军”、“黑鬼”, 他们在利用奥赛罗能征善战的谋略之才, 却不曾对这个效忠于威尼斯的摩尔人多一丝尊敬。

莎士比亚对人物的设定已为悲剧埋下伏笔。奥赛罗作为一个供职在威尼斯的摩尔人, 受到种种歧视和排挤, 为了挚爱苔丝狄蒙娜愿意放弃自由而征战沙场。对爱情的向往和勇敢追求让奥赛罗感觉到了他人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认同, 可是这段违背世俗价值观的爱情注定是不被祝福的。“要是这样的行为可以置之不问, 奴隶和异教徒都要来主持我们的国政了”[5]这就是勃拉班修对女婿的定位, 他认为奥赛罗不过是个与奴隶无异的黑人。奥赛罗珍惜爱情, 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白人认同自己对国家的奉献。如果爱情背叛了他, 那么他存在的意义都被否定了。他无法接受的, 除了爱情的欺骗更多的是对自己付出的怀疑, 因此这样的故事发展必定是悲剧。奥赛罗拼尽全力寻求他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但对白人伊阿古的居心叵测没有堤防。他以为为国家不惜生命的付出可以换来威尼斯人对他的尊敬以及对他的爱情的认可, 伊阿古却说苔丝狄娜:“她要是圣洁, 她就不会爱这摩尔人了”[5]。战场的奥赛罗是骁勇善战的, 威尼斯元老对他战功的表彰让他误以为是整个社会的接纳。奥赛罗的成就感让他自信, 这本是人之常情, 无辜的是他的优秀却招来了更多的忌恨, 如果他是个威尼斯白人, 他的爱情会受到举国上下的祝福, 他的战功也将声名远播, 但事实却是这个社会并不允许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异族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幸福。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会受到外在环境或突发事件的影响[6]。奥赛罗的创伤性人格表现在其因自卑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陷入伊阿古的阴谋并对臆想出来的事件表现出的过激反应。他困在了创伤所导致的偏执、自卑、冲动中, 不敢面对问题而是选择了逃避, 始终想着让自己的“心腹”去证明自己妻子的罪过, 最后积怨成疾愤怒杀妻。面对死亡的奥赛罗不是害怕而是痛苦, 因为不能面对挚爱的人死在自己手上, 不能接受自己的心腹是个恶魔。故事结局让人看到了奥赛罗是多么的偏执和残暴, 奥赛罗把对世界的不满都归咎到了这个为爱牺牲的女人身上, 似乎只有杀死妻子才有可能抚平他的痛苦。奥赛罗在逆境中挣扎却仍被叫做“命运”的东西无情作弄, 让人觉得既惋惜又无奈。可是杀戮只是悲剧的开端, 毁灭了救赎的希望, 放大了悲剧的效果。

三、创伤悲剧

在对戏剧的研究中, 帕特里克·杜根认为创伤的本质是将事件本身或生理伤痛转移到了心理上的影响。他分析了创伤悲剧的理论与实践, 并认为社会通过媒介手段来刺激这一流派, 因此戏剧也是创伤悲剧的一种宣泄方式[7]。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 并形成莎学这一庞大学术流派, 可见其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力。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表达了对人文主义理想社会的向往, 和对现实中各种阻碍社会进步的恶势力的不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开始受到重视, 对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即为自己而存在, 追求个性解放、地位平等 [8]。综合所有社会背景, 人文主义被人们接受却不能实现的根本还是阶级传统思想对人的残害, 统治阶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 弱势群体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中无法站在客观角度衡量事情利弊, 无形的创伤导致了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偏激。

人文主义思潮鼓励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勇于冲破禁锢追求幸福, 但阶级势力的传统价值观让奥赛罗深陷种族歧视的漩涡, 最终新旧势力的斗争和奥赛罗自身的悲剧性格让这段真挚的爱情毁于阴谋。对爱情的赞誉和追求是莎士比亚作品的一大特点, 以世人的普遍价值观来设定故事情节,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将意料之外的事件和意料之中的结局巧妙联系, 给了人们似乎只要努力看清事实就能改变命运的错觉。事实上莎士比亚的悲剧就精彩在此, 努力地挣扎着离开混沌, 却又不幸地陷入另一个泥沼。《奥赛罗》的悲剧无关宿命论, 但是在那个时代他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命运波折。

四、结束语

爱与死都是生命里的永恒话题, 无论人的身份地位如何都要面对的重大问题。莎士比亚赞扬爱情的伟大, 赞同奥赛罗冲破禁锢和束缚去追求自由和爱。然而封建礼教的思想包袱永远是人类进步的绊脚石, 面对封建制度与社会舆论造成的创伤, 人们需要勇敢和智慧, 更需要社会大众从思想上认同文化, 从根本上改变态度。奥赛罗的悲剧人生反映了社会阶级与种族的矛盾, 以死终结的情结局既达到悲剧的终极效果也让人们深刻反思种族问题带来的创伤。莎士比亚的超前意识为后人努力的方向设定了航标。

上一篇:新疆移动公司下一篇: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