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思考

2024-07-10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思考(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思考 第1篇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古诗词中结合了哲理美、音韵美和意境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获得是不一样的美的体会。因为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审美观念,只能通过事物外部的现象去辨别善和恶、美和丑以及好和坏,并不懂得从内部去分析其中的价值和美。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中来拟补这方面,因为在古诗词中包含着含蓄、内化的情感,诗人遵循的诗词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也就是所说的“诗以明志”。教师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扩充学生的眼界,并且使其获得美的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让他们的善于想象。古诗词具有篇幅小、内容简洁但是意蕴丰富的特征,所以古诗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艺术创造空间,因为学生如果想要明确古诗词的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意境,就需要利用自己的领悟和想象来进行捕,这在无形中培养的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常常是天马行空,在古诗词这个载体中,他们可以尽情的创造、补充和想象,进而思考诗词中的情境。许多古诗词中的意象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学生可以根据诗词的意思,在大脑中营造出新的画面。这也就提升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古诗词中展现了我国古人对人情哲理和社会事物的深入认识,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知识结晶。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古代思想精华的目的。古诗词可以为学生带来独特的美的体会,并且激发他们的惜友之情和爱国情怀,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对古诗词的朗读

在诗词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七分诗三分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新课改标准中也强调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必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进而为培养自己的语感,并且接受感情的熏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不能使用逐句串讲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指导学生利用“读”理解其中的字、词、句和含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横通过重复的朗读,可以慢慢的从古诗词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审美观念,实现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境界中。比如,在讲解陆游的《示儿》这节课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首先,为学生介绍诗词背景;其次,知道他们初读诗文,让他们初步的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而后知道他们进行精读,进而把握诗人心中的“悲怆”情感,体会他的遗憾。最后,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人,全面分析诗人的思想,并且感悟诗人的“悲壮”情怀。

通过上述的阅读指导,教师就完成了对诗词整体基调的奠定,而后就可以利用精读来让学生尝试着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感受诗人的忧虑心理,了解诗人的爱国情绪,并且从中获得鼓舞和感染,产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意识。

(二)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画面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许多人诗和画放在一起探讨。比如,著名艺术家、科学家、画家达芬奇就把绘画艺术比喻为“哑巴的诗”,把诗作比喻为“瞎子的画”。我国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常常就是一副田园风光图或者山水画。诗人在进行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其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且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就产生了诗歌独特的意境美。所以,学生在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之后,就能够在脑中产生相应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从古诗词文在到图像,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的加工,同时,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对古诗词的不同看法和解析。比如,将在在讲解《江雪》这首诗时,可以利用读想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诗中的画面,进而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培养自身想象能力。教师的讲解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句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在读到“千山鸟飞”和“万径人踪”时,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在树林的小径里看到了许多脚印,有的学生看到了成千上万只鸟儿在山林中飞翔,有的学生说那里一定很热闹,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纷纷表达了自己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灭”和“绝”。和前面大家想象的热闹、富有生机的景象对比,孩子们会强烈的体会到作者的孤寂。古诗词中创造的深邃意境,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学生们通过对画面的想象,相应的感悟有深入了一层。

(三)古诗词拓展延伸

古诗词的年代都较为久远,其中的语言风格、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都和现在大不相同。同时,学生大都阅历较浅,所以难以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只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去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以及社会经历等,才能和诗人意同此理,心同此情。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情和作者情在延伸和拓展中交融,这些渠道主要包括:(1)课前手机资料。知识的传授不仅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的传递,还包括学生通过自己的积累,自主建构的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为他们提供一些主题,如爱国绝唱、名家专辑、踏雪寻梅、诗人咏秋等,学生可以自主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2)课堂中的交流。课程交流是深化情感、深化认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在讲解《枫桥夜泊》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愁”这个字来提问:你还知道其它关于愁的语句吗?你知道哪些诗人为愁做过什么事情?对古诗词的延伸,不仅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更是对情感的延续。

三、结论

培根曾经说过:“诗歌让人灵秀。”我国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其中精湛的语言、流传的佳句、美妙的意境、深刻的哲理都是流传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小学语文教师应持续的提升自身古诗词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良好的把握古诗词作者的情感,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他们发现古诗词中的文学美。

摘要:古诗词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开展,小学教师需要遵循符合时代的教学思路,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扩充学生的古诗词知识。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芳芳,安晶.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54-55.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96-97.

[3]刘长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9,(12):86-87.

[4]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09):14-15.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思考 第2篇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有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因此,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思考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古诗词教学设计以及创新路径的策略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一、运用背景故事,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诗人在对诗歌进行创作时,一定会有一段背景故事,所以诗人才会写出富有感染力的诗歌,或表达内心的无奈、或表达内心的欢喜等。诗歌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对诗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从中领会到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陋,应该弘扬什么,应该摒弃什么。同时,在对诗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又获得一些文学知识,对学生的学生和成长均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不注意听讲,对古诗词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但是一旦有故事听的时候,学生便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应用这一特征,运用背景故事,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赠汪伦》的学习,教师便可以借助背景故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对于背景故事一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背景故事李白是我国非常有名诗人,不但喜欢作诗,还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先生想和李白成为好朋友,便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到“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但是,当李白到那里准备欣赏美景时,却什么都没看到,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汪伦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一同饮酒作诗,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便吟诗一首《赠汪伦》。这样学生在体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理解李白内心的不舍情感。

二、重视创新,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能够对诗句有所理解便可,不需要字字句句的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人教版教材《小池》的学习中,要创新教学路径,应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这首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所以,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环境,让学生反复读这首诗,想象自己来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小池边,有小池塘、有泉眼、有树荫、有生机盎然的荷叶还有停落在上面的蜻蜓。之后,请学生们拿起笔,将自己心中的画面画出来,以便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绪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从内心深处体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

三、扩展延伸,帮助学生感悟意境

对小学生审美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且提升他们对意境进行感悟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古诗词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我国诗歌的题材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由于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对同一题材的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题材比较相近的诗词,通过对比的形式,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更深层次的感受诗歌的意境。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会学习到苏轼写的《浣溪沙》,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给出晏殊的《浣溪沙》,以便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的练习,掌握更多的拓展知识。同时,学生在对比学生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不同的诗人,对诗歌的表达手法以及表达形式的差异,学习不同诗人的表达手法。

四、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等。同时,更加深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锻炼了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I

认识与思考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83-01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2册人教版教材中,古诗有27课,(共计49首),占课文总数的7.4%。古诗学习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由于古诗中所描绘的人、事、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古诗的内涵、领悟诗中所蕴含的意蕴。因此,对古诗词教学为师者要精心设计,体现新理念和新方法。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段施教

一、二年级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为后期古诗的学习积累材料,夯实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在古诗教学中,我一直采用这样七个教学目标:1、知道作者;2、知道朝代;3、会说词义;4、会说诗句的意思;5、知道写的景(事);6、知道抒发的情感;7、会背、会写。其中1、2、7为自达目标;3、4为合作导达目标;5、6为助达目标。在教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时,告诉学生“招”是牧童示意路人不要出声、悄悄过来,告诉他去路(“招”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是“摆”的意思)。《梅花》中“作者写梅花凌寒独放、并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实际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他赞美特定环境的梅花,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迹。”《江雪》“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山水之间的渔翁,巧妙地表达了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对于景、情理解,体会,不拘泥、不苛求,能说出“寒梅遨雪图”、“寒江独钓图”,能体会到“渔翁不是真正在钓鱼”、“梅花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就可以了。

由于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分设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二、课堂教学,精心设计

1、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2、领会大意,初探诗境

一首古诗,只有领会了大意,才能谈得上欣赏。作者简介、作者写诗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诗的大意以及诗中所描述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感情等,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去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一首新诗的大意往往需要老师在讲新课前作一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的艺术境界的钥匙。

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为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做这样的读前介绍:诗人孟郊的医生十分凄苦。他自幼丧失了父亲,是妈妈含辛茹苦把他养育成人。为了生活,他多次辞别母亲,远赴京城,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可惜他多次考试落第,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他在50岁那年才当上今天江苏省的一个小官。这首诗就是孟郊上任后,准备接母亲到自己府上安享晚年时写的。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诗人孟郊脑海中的一幅画。每次他要远行,妈妈总是坐在油灯下,为他缝制一幅。请大家反复吟诵这首诗的前四句,让我们走进这位老妈妈的心灵深处——明天,儿子就要远行,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想:此时,这位妈妈在想什么?她会对即将远行的儿子做些什么呢?

3、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分析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赦,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4、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一位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而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素质,培养,作用

古诗词当中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以此来作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载体。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善加利用此教学内容,来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具备历史人文意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古诗词的特点

我国古典诗词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同时也长时期的滋养着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之后,也较为注重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并进一步增加了古诗词内容与数量的比重,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古诗词教学具有关键的地位,并已作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语文教学的构成部分。在古诗词的学习当中能够使得学生开启智慧、涵养道德、升华思想。此类古诗词之所以选用于小学教材当中,是因为其较为适宜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和认知特性。其体裁内容丰富多彩:自风、雅、颂、绝句等皆有收录。具有多元化的题材:有送别、咏物、记行、山水田园等诸多古诗题材,此类各个历史朝代的佳篇或是表述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怡人,或是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生活实景,或流露出浓浓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或体现出人生深邃的哲理思辨,或展现出诗人的家国情怀,因此有着较强的现实性、生动性、情感性。此类古诗词具有豪迈奔放、婉约多情、意义深远、真知灼见、怀抱情志、词意隽永、格调清新等诸多特点,蕴含了历史人文的厚重底蕴,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爱国情怀

抒发爱国主义情感的古诗词不可胜数,在现今的教学实践当中,不能仅仅是注重于让学生背诵古诗词,而是应该从诗词当中所蕴含与传递的情感当中,让学生来进行真切的领悟。在“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中所显现出的男儿沙场报国,愿意马革裹尸的悲壮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精忠报国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中视死如归的志愿,为卫国而甘愿守卫在边陲。以此种充满了爱国精神的诗词,来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爱国挚诚之心,油然而生起爱国之情。

(二)有利于感悟人间真情

诗词作为情感的流露,世间自有真情在的显现,有难忘的原乡离情,有天涯孤旅之无眠愁思,有伊人远去徒留相思之泪等等,皆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的流露。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山一程,水一程”之流落异乡、思念原乡的离愁,心若柳絮缠绕于春风之中,缕缕柔情中亦不乏男儿卫国征战的豪情壮志。张籍之《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以所托家书之时,心中思乡,更思念亲人之深情无限。王维之《送元二使安西》尽诉离别之时离情依依,颇有自今日一别之后,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怀。从中显现出友情之弥足珍贵。此类诗词能够对于小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于真纯善孩童,可自每一个细微之处来培养孩童的人文素质。让其能够感悟在诗词所构建起的厚重人文情感中去进行感悟,懂得对于周围的人与事作为深切关爱,使得世间真情永驻于心。

(三)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升华

诗词教学对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德育作用。英国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著的《品格的力量》一书中有言:一国之发展,非为其殷实国库,亦非为坚固城堡,更非为华丽城景,却为其民之文明素质。”“倘为一民族无道德品格,则毁灭在即也。倘为一民族非是行之于忠诚、诚信之美德,则即无它生机可言。”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教育至为关键的内容在于德育,而融入德育于古诗词教学当中,是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的最佳途径。总之,古诗词教学可让学生深入认知到祖国传承久远的历史、渊博的文化认识,使得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能够使得学生深入认知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为国家而奔赴沙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学生自幼即树立报国的远大理想与志向;可让学生深入认知祖国壮丽山河,让学生充满了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能够使得学生懂得辨别历史人物的忠奸,剖析历史事件的正误,以此来构建起自我的高尚人格等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可使得学生对我国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产生深厚的感情,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步入具有“人性与灵性”的圆满人生的必经之路。

三、结语

总之,伴随着我国持续深入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行,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更高的现实要求。而传统的丰富人文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显著,给予了教师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培养起较高的人文素质,方能使得学生随之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层次,在学习当中来持续提升自我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2]陶文翠.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1).

[3]陶文翠.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J].教育文化论坛,2012(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第5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

1、齐背《春日》。

2、“万紫千红”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们今天再来学和花有关的两首古诗。首先学习《游园不值》这一首。板书题目。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诗意,质疑解疑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在小组内交流。

(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三、入境品读,体味诗情。

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

(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

(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

牡丹高贵地昂着头,/ 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黄鹂在枝头上歌唱。

(7)学生准备版本,然后指名说。

(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

(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

导语:刚才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早已写出了杜甫版的“满园春色”,想看吗?现在来看《江畔独步寻花》。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六、自学本课生字。

七、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新思考 朗诵 图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2-02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难度较低,如果教师掌握了合适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便能很容易攻克“古诗词”的难关。当然,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目的也不单纯局限在提高整体成绩上。因为无论是哪一种诗境,都能让我们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意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尽全力让学生喜欢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一、小学语文重视古诗词教学的新意义

1.能够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不仅体现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古诗词教学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能够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方法

1.分层教学法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新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只要学会生字词,扼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背诵和默写就可以了;第二学段学生在达到低年级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根据诗情想象出画意,还应扼要懂得一些古诗词的常识,诸如:了解古诗产生的时代及作者的姓名;认识古诗的体裁(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认识古诗的押韵(绝句和律诗的双句押相同的或大致相同的韵);知道一些通假字,如《鹿柴》的“柴”通“寨”,返景入森林的“景”通“影”,“返景”即指阳光反射等。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为此,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表现在具体教学中应体现出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教师可在中年级的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难度,提出“初步领悟诗歌意境”的新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入法

小学生初学古诗,对古诗没有什么概念,如果直接拿出作品来读来背,学生势必一头雾水。这时,最好找一个问题作为切入口,这个问题要适合古诗的情境,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离开爸爸妈妈时会想念他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我又问:“如果想他们又见不到,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沉默了,有的学生说:“可以看照片。”我接着问:“古时候的人,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也会远离家人,也会想念家人,那时候又没有照片,他们会怎么办呢?”这下,学生开始思考了,我便顺势提出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找找答案。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古诗的情境,边读边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导入方法从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入手,教他们从生活中去体会。在这首诗中,核心的情感就是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我的导入是先导入了情感,呼唤起他们对亲人的情感,尽管思念时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无论是看照片还是登高望远,其对家人的情感则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他们在理解上就没有了障碍,同样的思念还能拉近他们和诗人之间的距离。

3.适当采用图片教学法

有些古诗的意境比较深远,学生难以想象出,这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一些画面。如在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时,由于学生生活在平原,对大山没有什么概念,不能理解山间小路无人踪迹的景象,于是,我给学生们放映了两幅图画,画面上,山高路远,到处是白皑皑的山,山上小路时隐时现,没有飞鸟,也没有其他的人,只有诗人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舟中遥望。

这样一来,不仅古诗中深远的画面展现在眼前,诗人的情感也凸显出来。我们的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出诗的意境,通过视觉辅助,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同时,美丽的画面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诗和画的紧密联系,用画来诠释诗是对诗词最好的注脚和说明,既能够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能够锻炼学生描述画面美景的描述能力,对于理解用词和造句具有积极的作用。使用图片,不仅仅是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运用其他课本插图,或者其他资料里的插图,也可以锻炼着让学生读完诗之后,通过想象来描述,或者画出头脑中的意境。这对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深远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

[3]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3.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第7篇

1.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初中是义务教育和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阶段,古诗词鉴赏能有效提高初中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同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目标会有不同的范畴,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接下来就是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诗词作品所体现的美。在鉴赏过程中,增强初中生的情感认知能力,理解诗词作品中的深刻意境和内在涵义,从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鉴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把古诗词教学仅仅局限在考试内容上,有时候仅是要求学生简单背诵和默写了事,教师或者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解,或者简单翻译古诗词的大意,忽略了学生的朗读感悟和品味这一重要环节,缺乏让学生参与和鉴赏的教学过程。如今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学目标不明确。 诗词教学应有其自身的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与品味,要品出诗味而不是肢解。2教学内容模糊。每首诗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也应有轻重之分,把握重点,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3重知识而轻方法。 教学一首诗,不仅仅是让学生学懂这首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并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诗词学习中。

二、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实践途径

1.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想要提高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仅局限在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层面上,这种僵硬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鉴赏古诗词是一个人文熏陶的过程。古诗词鉴赏不仅能让学生品赏优美的诗句,还能丰富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和拓展初中生的视野。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例如播放视频、 图片和朗诵音频等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学中,在导入的时候我用电脑播放了一首《水调歌头》曲目, 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所蕴含的情感,把学生带进词的意境中。

2. 引领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古诗词不仅仅是折射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初中生从古诗词作品可以体会到作品的意境,提高精神层次,因此初中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了解诗词的大意的层面上,还要求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古诗词, 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对古诗词有个大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对诗词中的一些典型字词进行解释,对诗词大意进行一个简要的概括,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思考或者是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对这首诗词的理解,一定要有学生自己思考的环节。教师应要注重读、讲、 练的有机结合,“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的朗读中感悟诗词内容,初步了解诗人情感趋向;“讲”是指教师引导、 点拨,加强学生感悟与理解,并非越俎代庖。“练”是指口头与书面训练。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思考 第8篇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概述

众所周知,学习古诗文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拓展其文学视野,陶冶其思想情操,提升其阅读品味,在学生成长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纵观传统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加上古诗文距离当前的时间比较久远,修辞方式等又比较内敛含蓄,导致很多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不是特别高,出现了教学者无趣、学习者无味的现象,对古诗文教学有效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新时期,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激发其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作品中,从而创设高效的古诗文教学课堂。

二、提高初中古诗文教学成效的策略

1. 积极创设古诗文情境

古诗文语言精美、凝练,是一门语言艺术,通过寥寥数字就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文中的“无穷”意境需要仔细品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感受作品的情境,实现情境再现,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品读《西江月》的时候,可以先把诗文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接着创设作品的情境,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样的一副画面:一个晴朗的夏夜,诗人独行,听着蝉叫,闻着花香,在蛙叫声中感受丰收的信息,忽然看到天边飘过来的浮云竟然有雨点洒下,打破了诗人的雅兴,疾步避雨,猛然抬头,一个熟识的茅店就在树林边……这种情境再现模式,带着学生走入了作品中,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作品。

2. 把握古诗文创作背景

古诗文往往是作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展示。在欣赏诗文的时候,要明确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其“言”。比如,在学习蒲松龄先生的作品《狼》的时候,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蒲松龄的人生经历以及相关作品。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为大家讲述作者的生平,蒲松龄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突出的时代,他科举失意,以教学为生,了解世人的疾苦,对科举制度与官场腐败充满了厌恶,这些都激发了其愤世嫉俗的情感。在认识到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也就不难理解诗文中要表达的“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其怎样狡诈终归要被消灭”这个寓意。

3. 通过诵读感悟文字美

古诗文教学的灵魂就是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诵读来感悟古诗文文字的优美。比如,在学习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八百里洞庭湖的浩瀚,这篇文章表现出了诗文美、意境美,加上其思想性突出,引得世人传诵。“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气势磅礡的文字展示了作者辽阔的胸怀,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文章对仗工整,通过诵读让学生被文字的力量所吸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美好景色,教学成效不言而喻。再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的“深”不只是说潭水之深,还有友谊之深,通过“深”字把两者融合。还有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都是沙漠景象的描绘,把作者孤独的情绪融合到外界的景物中去,通过诵读能够感悟到文字的力量。

4. 注重修辞鉴赏字词句

文字是无声无影的,属于表达思想感情与描绘自然美景的一种手段,那些美好的场景与人物形象都是通过文字描写刻画出来的。在古诗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令人称绝,通过修辞的应用来鉴赏作品,也是这些作品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古诗文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有比拟、夸张等,加上凝练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深远意境,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很多情况下,那些经典的诗文之所有成为经典,跟其修辞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通过带领学生反复推敲诗文的修辞手法,才能深刻理解作品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对仗的感觉读出来,能够让学生在美好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怀。“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都是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的惆怅与瀑布的壮阔,这些修辞不只是写法上的夸张,更是作者情怀的表达,让学生在鉴赏、品读中感悟古诗文的魅力所在。

三、结论

综上所述,跟现代文相比,古诗文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古诗文教学作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能够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词,以点观面,通过诵读让学生品鉴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进而提高初中古诗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博.优化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4(08).

[2]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学法指导,2015(0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析 第9篇

一、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我们说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目标是以体验作品的情感为主,那么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教学原则呢?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教学原则

刚才我们说了诵读是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手段,诵读是小学生感受作品语言,感悟诗歌情意的最佳方法。所以,阅读记诵是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这里所说的阅读记诵,不仅指有声的朗读记诵,还包括无声的默读品味; 不仅指课堂上有限的阅读朗诵,还包括生活中无限的阅读积累。

2.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教学原则

在古诗文教学中,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与以阅读、记诵为主的教学原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是说,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从整体上感受语言的优美、感悟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教学原则与过去那种斤斤于诗歌的字、词、句、 语法,把整首作品拆碎了讲的教学方式是相反的。“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一般都是篇幅比较短小,思想情感积极向上,意境比较优美单纯,画面比较鲜明,而语言上相对来说比较朗朗上口的。像这样的一些作品,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它,甚至可以不求甚解。”这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就是所谓的“渗透性”学习方法。杨振宁先生在《谈谈我的读书经验》中说: “渗透性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还不太清楚, 但就在这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这种在还不完全懂的情况下,以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诗无达诂,对于诗歌学习来说,以体会为主的渗透性学习方法尤为适用。 那种专注于字词句的释义,甚至逐字逐句进行串讲的方法,犹如拆碎七宝楼台,不仅破坏了诗歌浑融的意境,而且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强调的是学生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感悟。

二、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方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 “境”。具体方法有很多: 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 《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 “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2.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 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 - 分词连序法: 一是分词解义, 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 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 扩、留、补、换、调、嚼、连。

扩: 浓缩的词语要“扩”,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

留: 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 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使之通顺。

换: 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

调: 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 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品味。

连: 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3.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 “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 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二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一举两得。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画画,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除了以上所说的方式,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则是最重要的一种感性化教学方式。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和自然的反映,古诗更是诗人心物交融的产物。走进自然,触景生情。春之落花,夏之鸣蝉,秋之霜叶……这些在古诗中呈现的意象都可以带领孩子们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寻觅,去感受。只有这样,古诗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和感人力量,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得到心灵的陶冶和人生的启迪。

综上所述,情感体验是小学阶段学习古诗的主要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围绕作品,以学生对作品情韵的感悟为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设计者。应该处处体现一个“感”字,即学生内心对作品的感觉、感受。只有学生心里真正对诗歌作品有所感,有所悟,才真正实现了体验作品情感这一教学目标。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第10篇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标志。所以对于古诗的学习,应让学生先“好之”,而后“乐之 ”,这样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1. 想象情景,身心体验

比如,在《宿新市徐公店》一文的教学中 , 教师首先 运用古诗 教学七字 诀( 即扩、留、 补、换、 调、嚼、 连 ) 将古诗描写 的内容情境 再现,根据前面 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让我们来运用联想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边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嫩叶还不太茂盛,未能成阴,不能遮凉。”讲到这里,教师可提问“诗中所描绘的落英缤纷、嫩叶稀疏的画面,同学们想到了哪一季节的情景?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让学生想 一想在生 活中什么时节可见到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只要有心,何处无诗意? 让学生懂得 : 我们要好 好爱护这 诗化的环境。 其中的人文内涵油然而现。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教师可说:“在一片菜花地里,天真活泼的儿童面带 笑容,正快速奔 跑 ,追赶着蝴蝶 , 蝴蝶飞入 菜花里 , 便无迹可 寻了。”此时,教师可问:“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我们就看不到了呢? ”学生便会回答:“因为菜花是黄色的, 蝴蝶也是黄色的。”此句重在启发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奥妙。

2. 感音像,升华情感

古诗具有 音乐美 , 是从其音 韵和谐、节奏鲜 明的特征上 来呈现的 ,在小学生看来, 古诗读来是琅琅上口的,听起来是声声悦耳的。教师可借助音频材料, 重在使学 生感受诗 中所流露 的情感,达到从诗意向诗境的升华。如《静夜思》,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于深夜对月凝望的 惆怅中领 悟到作者 的思乡之情。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 觉性,通过情感 的熏陶 ,再运用优 美灵动的语 言向学生 展开作品 所描绘的生动优美的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听了之后能够读懂诗意,达到情感共鸣。

二、读讲相辅,品味诗意

⒈以读为主,“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中,便包含了“好读、细读、熟读”的概念。

首先,应引导学生向“好读书”方向发展。这 就要培养 出学生读 古诗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上读古诗;其次,要引导学生慢读细品 ,切不可囫 囵吞枣、以 唱读的形式来 读古诗 , 要求学生 吐词清晰。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再者,应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古诗,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古诗词系统 ,使其运用于 生活之中 ,可润化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⒉以讲为辅,画龙点睛

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老师把古诗的诗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教师的讲解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让学生大胆猜译,以猜代讲。不必刻意花精力去逐字逐句讲解。不要太拘泥于形式,不要担心该怎样翻译古诗, 要求学生大胆联想,可以在不脱 离文章主 旨的情况 下去理解背诵古诗文。 这样,学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被动学习为主动 ,让学生主 动求知 ,这样才能学得更快乐,学得更有效,学得更多。

三、循序渐进,感受诗美

第一、反复吟诵,品味语言美。古诗凝炼出来的是精华。它运用夸张、比喻、象征 等多种修 辞手法再 现大自然 的美和社会人情的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等。

第二、理解词句,领悟意境美。古诗所描绘 的画面与 作者的思 想感情融 为一体而形成艺术境界上的美,写景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而情感以所述之景来衬托。学习古诗,理解词句所包含的情感,去领悟其意境,能从中受到熏陶,人的性情也得以陶冶。

第三、探寻底蕴,理解哲理美。古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情思更有待人们去探索。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中 ,展现了生 命新生衰 亡是大自然的 规律 ,但生命生 生不息 ,一直延续着。其哲理韵味有待学生去探寻。让学生探索古诗的韵味,可启发学生思维,以达到艺术熏陶的效果。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思考 第11篇

一、知人论世,知其大略

知人论世是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指的是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过程中,须向学生传达文学史的概念,即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格和诗歌风格的大致走向。文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了解时代更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杜甫,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他那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安史之乱”期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那深沉的家国情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都体现在诗歌中。“三吏”“三别”为读者重现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传统的有儒家济世精神的学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格调之高已经超越寻常人太多,在乱世能有如此情怀当真可贵;“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不顾个人安危,仍然记挂国家帝王,他的诗歌在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感动。他心系天下,心怀家人,心念好友,当得知李白被流放,心中悲伤,魂牵梦萦,写下《梦李白》,当听说李白在流放途中被释放,心中也放下一块石头,写下《不见》来表达对李白的理解和思念。

除了了解时代背景和作品背景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了解名家的性格、语言风格和他所尊崇的对象。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崇尚精神上的自由,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庄子逍遥游精神的影响。他情真意切,不雕饰,不矫作,如“清水出芙蓉”般那么自然。他推崇谢朓,认为古人中谢朓就是他的知音,他的诗中也常常出现“小谢”“谢玄晖”。如果学生不了解李白推崇的诗人,在做题的时候只能凭感觉,想当然。例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令人长忆谢玄晖”,让学生分析这句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些学生不注重积累,谢朓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所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谢玄晖是李白同时代的友人,认为本诗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凡对诗人有所了解,知道谢朓于李白来说是偶像的话,不难看出此诗抒发的是知音难遇的感慨。

二、走进诗歌,确定基调

基调是作品中主要的音调,即风格、主要情感等。诗歌中的感情基调有悲喜两个大类,诗歌通读下来,得明确大方向是悲的还是喜的。确定主要旋律之后再进一步细读,诗歌的情感基调有忧愁、寂寞、伤感、思念、悲愤、闲适、恬淡、欢快等等,常见的主题不外乎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离愁别恨、淡泊名利、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怀友忆旧、思乡念亲等等。

确定诗歌情感基调需要用心品读,抓住诗歌中情感的关键词,如独、孤、喜、忧、愁、怜、思、莫、吟、泪、哭、阴、憾、恨等等。以汪元量的《潼关》为例,颈联“事去空垂悲囯泪,愁来莫上望乡台”,眼泪是为国家而流,忧愁因思乡而生,故国不再,因此对故国思念的泪水只能空流;家乡不再,有家难回,纵然诗人再思乡,也不能改变什么,不如不要上望乡台,以免更加伤感。“愁”这份情感太重太重,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感,毫无疑问,“愁”就是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把握意象,体味情感

意象本身是情感与物象的结合体,我们既可以通过诗歌意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可以通过作者情感来理解诗歌意象。以冯延巳的《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为例,“阳关一曲肠千断”中“阳关”出自王维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别诗,阳关曲即是送别曲。掌握这个意象,就能明白抒情主人公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是离别的不舍。再如雁,在古诗中意味着孤独、思亲、思乡。魏野的《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中“日暮北来惟有雁”,作者看到自北飞来的大雁,更加牵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身处异乡,愁绪万千,心中孤独可以想见,此时的大雁为原本已经忧愁的内心再添几许烦忧,让读者不知是看到大雁才有的情还是本已有情,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四、立足题干,审清题意

古代诗歌鉴赏这一板块在新课标卷中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从选材内容上来说,以情景交融型的写景抒情类诗歌为主,羁旅行役型的怀归思亲类居多。第二,从诗歌的时代和体裁来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宋代作品尤多。第三,从考题题型来看,主要涉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四种题型,具备一定的综合性。

对于四种常见题型,各自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一般来说,诗歌鉴赏分为三步走,对于涉及分析形象的题按照总评、内容分析和作用说明来答,作用说明要具体落实到诗句当中。语言分析的题按照解释字义、句义,内容分析和作用说明三部曲来作答。表达技巧的题按照准确指明所诗句运用的手法,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效果或作者情感这个步骤来答题。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题可以做如下处理,指明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最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谈 第12篇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优美, 含蓄凝练, 意境深远, 广为流传,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在日本韩国等广大地区, 以能够吟诵优美的唐诗为荣, 有很多外国朋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为的就是学习中国的诗歌文化。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清新, 趣味浓郁, 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可见一斑而窥全豹。比如有诗仙李白的豪放俊朗与豁达, 更有诗圣杜甫的悲痛现实和沉郁。我认为让同学们学习古代诗歌, 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剖析其语言, 探析其趣味, 研究其哲理, 体味它的神韵, 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 从中吸取大量的文学营养, 不断地充实自己, 让精神“灵秀”起来。

二、紧扣诗眼, 提纲挈领

戏有戏胆, 诗有诗眼。诗眼, 英文叫作“Eye”, 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文字, 诗眼具有非凡的表现力, 起到的作用是提纲挈领, 它用笔神妙画龙点睛。我们在学习古典诗歌中, 如果能够抓住诗眼, 就能够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就能进入作者的心灵深处, 从而和诗人产生共鸣。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 就是诗眼, 这个字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 让人想象出江南春风和煦的旖旎风光, 大地回春, 冰雪消融, 万物复苏, 东风骀荡, 千里江岸一片绿意盎然, 令人心醉, 一首短短的小诗, 风光无限, 我们仔细的阅读, 能够感受到诗人热爱生活、喜爱自然以及奉诏回京的别样滋味。很多资料证明, 王安石改动这个字, 反反复复经过了很多次的更改, 最后定为绿字, 终究凝聚成全诗的“眼睛”, 这个字表达了很多意义, 也包含了对时光的留恋、对生活的无比珍惜, 没有这个绿字, 可以肯定的说, 该诗的神韵必然大减, 能否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名篇就另当别论了, 因此我们欣赏古典诗歌,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抓住诗眼。

三、让学生进入情境

为了让学生避免学习上的枯燥, 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提起学生的兴趣。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有声有色, 为课堂教学创造了立体化环境, 让学生各种感官一起活动, 有效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多媒体声、形、色融为一体, 扩宽信息传递的渠道, 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 生机勃勃。又能消除学习的枯燥感, 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表现力强, 对诗歌内容有很深的拓展, 让诗文画面丰富, 学生对诗的意境和诗情都能够增强感悟, 学习《登鹳雀楼》, 我给大家播放多媒体课件, 音乐动人优美, 画面上山川秀丽, 仙风道骨的诗人站在滚滚奔流的黄河边, 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 学生都进入了一种情境, 他们深深地被吸引住, 这时候用身历其境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仿佛就置身于诗人当时的情景, 他们想了解诗歌的内涵, 他们想知道当时诗人的所思所想, 他们迫切地希望和诗人进行亲切的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 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诗句、能够体悟诗歌中的哲理, 从而掌握住语言的精妙与人生的智慧。

四、让学生叙述古诗

古代的诗歌言简意赅, 有很多创作的艺术手段, 文学性的语言, 就是所谓“诗家语”, 很多修辞手段十分丰富, 因此诗歌具有跳跃性、留有很多空白, 它代表了中国文学最智慧的一面。诗歌不像散文, 可以铺陈罗列, 诗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一首优秀的诗歌, 可以有很多的解释和理解。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编成故事, 进行叙说, 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如《早发白帝城》一诗, 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途中所作。“千里江陵一日还”, 表达了诗人的意愿, 形容船行的速度非常快, 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李白使用的是夸张的手法, 表达了自己的归心似箭。学生们一个个登台演讲, 展开想象的翅膀, 驰骋上古诗文本所开垦的原野, 把自己变成李白, 讲述自己的遭遇和理想, 豪气干云, 意兴飞越, 让自己的思维尽情翱翔。叙述古诗, 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 能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 增进他们对作者与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体会古诗的博大精深。

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者在创作的时候, 都融入了一种深厚的思想感情, 只有体会了古诗所寓的感情, 才能读懂这首古诗。古往今来, 世殊事异, 物尽人非, 要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困难, 比如《春望》,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前四句描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 饱含着兴衰感慨; 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 充溢着凄苦哀思。现在天下太平, 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小学生怎么能够体会杜甫当年的感情呢? 这就需要教师详细的适当介绍诗人写作的背景, 让大家进入当时那种情境, 体会作者的用心良苦。让学生反复吟咏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在头脑中画出有关杜甫的图画, 反复吟味, 体会思想感情。从而培养热爱国家、赞美和平、忧国忧民、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感。

综上所述, 我们在教古诗要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的特点, 通过阅读、学习, 了解、抓住“诗眼”, 发挥思维想象能力,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进对情境的理解,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古诗, 让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使基础训练与能力培养兼顾, 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摘要:开篇介绍了古典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的不同之处, 之后解读了对“诗眼”与情境的理解, 接着叙说了让学生来叙述古诗的价值, 最后以解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尾。

上一篇:阻塞程度下一篇:效率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