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栓塞护理

2024-07-19

老年肺栓塞护理(精选12篇)

老年肺栓塞护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老年卧床肺栓塞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WHO中肺栓塞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7.4±5.5)岁。病程2~12 d,平均病程(7.9±1.8)d。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其具体措施为:(1)心理护理:很多肺栓塞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并不多,特别是老年患者,因此会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肺栓塞疾病产生的原因、症状以及治疗措施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2]。同时要了解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从而采取心理疏导措施。(2)病情监测:由于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性较高,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要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以及心电图等,同时监测患者的精神状况,例如患者是否出现深度睡眠及呼吸急促、深慢等表现[3],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排尿量是否存在较大波动,一旦患者出现异常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检查和处理,以免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3)抗凝溶栓及溶栓护理:可每12小时对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0.4 ml/次,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时可对患者进行华法林联合肝素治疗[4],起始用药量为40 mg,在患者症状有所好转情况下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药量的合理调配,以凝血酶原时间为原来1.5~2.5倍左右时长为宜,然后停止肝素用药。对患者用药后要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黏膜、胃肠道等出血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的检查确定患者治疗过程中指标的正常。且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以蛋白质以及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为主,以保证患者营养足够且助于消化和吸收[5],保证患者的大便畅通,但是在进行活动时要穿抗栓袜或气压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抑郁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为特别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特别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患者抑郁情况采用HAMD[6]进行评分对比,分别评价患者入院时、入院0.5个月、入院1个月及入院1.5个月时患者评分,得分越高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反正则越轻。

1.4 疗效判定标准

若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显著缓解且静脉血栓完全溶解,低氧血症以及低碳酸血症明显改善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病况得到一定改善且静脉血栓多数溶解,低氧血症以及低碳酸血症得到明显好转则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更严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占72.41%,有效7例,占24.14%,无效1例,占3.45%,总有效率为96.55%(28/29);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占44.83%,有效9例,占31.03%,无效7例,占24.14%,总有效率为75.86%(22/29);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特别满意20例,占68.97%,一般满意7例,占24.14%,不满意2例,占6.90%,满意度为93.10%(27/2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特别满意12例,占41.38%,一般满意9例,占31.03%,不满意8例,占27.59%,满意度为72.41%(21/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HAMD评分为(38.16±3.51)分,入院0.5个月时为(29.08±3.71)分,入院1个月时为(16.33±2.65)分,入院1.5个月时为(5.47±2.20)分;对照组患者入院时HAMD评分为(38.08±3.24)分,入院0.5个月为(34.22±2.69)分,入院1个月为(25.18±3.42)分,入院1.5个月为(14.76±3.28)分。入院时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干预指按照预先制定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的活动,护理人员可在护理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症状以及康复潜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后起到提高患者幸福指数、改善生活水平,融洽患者家属关系,促进患者恢复等作用。老年卧床肺栓塞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负担较重,且由于其年龄过大且长期卧床的情况下也会存在自卑等不良情绪,对其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当从患者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为治疗安全进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对老年卧床肺栓塞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放松患者心情,值得被广泛推广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王佩霞,王晓燕.肺栓塞的护理干预.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5):150.

[2]王小杰.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9):47-51.

[3]任灿.综合护理干预在肺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0):102-103.

[4]李珊.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研究.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70-72.

[5]张玉丽,马小霞,何晓丽,等.老年肺癌放射治疗全方位护理.现代肿瘤医学,2013,15(1):98-99.

肺栓塞如何治疗 第2篇

【症见】胸痛,固定不移,咳喘,心悸,咳血或痰中带血,面紫舌暗红,或有瘀斑淤点,脉涩或弦紧

【治则】活血祛瘀,通脉宣肺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二味参苏饮加减

2、痰淤壅肺证

【症见】胸闷痛,喘促,咳嗽痰多,神疲乏力,心悸,出汗,下肢青筋显露,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或弦数

【治则】化痰定喘,破血通脉

【方药】定喘汤和核桃承气汤加减

3、肺闭气脱证

【症见】烦躁不安,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胸闷痛,喘促,唇甲紫绀,甚者神智昏迷或不清,脉微欲绝

【治则】回阳救逆,活血化瘀

中老年要防肺栓塞 第3篇

年龄与季节——好发人群莫忽视肺栓塞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循证医学资料显示,好发年龄为50~80岁,占总发病人数的77.5%,而且每增加10岁,危险性增加2倍。冬春季节多发。因此,50岁以上者在冬春季节要特别当心。

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曲张——血栓来源要早治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曲张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引发肺栓塞的元凶。临床资料显示,肺栓塞30%来源于未治疗的腓静脉血栓,50%来源于近端深静脉血栓。因此,有这两种疾病者要及早治疗,以防后患。

全身性疾病——谨慎防治莫侥幸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以及肾病综合征、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发生心肺疾病,形成肺栓塞。这些慢性病病程长,患者千万不要以为久病成医而麻痹大意,应随时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创伤、手术——积极预防可免祸一些创伤如胫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大面积烧伤等,也是形成肺栓塞的因素。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只要注意预防,就可以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肿瘤——治疗过程中要当心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肺栓塞,可能与体内凝血机制异常有关。常见肿瘤如肺腺癌、肺癌、泌尿道癌、结肠癌、胃癌、乳腺癌等,都会并发肺栓塞,其中原发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癌症发生率达9.1%。因此,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警惕肺栓塞。

制动——多做被动活动最重要久病卧床不起,如下肢骨折、偏瘫、手术后、重症心肺疾病及健康人长期卧床或长途乘车(或飞机)时,肢体活动减少,丧失肌肉的按摩动作,降低静脉血流的驱动力,血流轴向运动减慢,血液停滞,血流速度减慢到最低点,就会引起深静脉血栓,从而引起肺栓塞。对这些病人,家属要定期为其做被动活动。

其他如肥胖,也是引发肺栓塞的因素,肺栓塞随体重的增加发生率增加;脱水、某些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及静脉内插管等也易引起肺栓塞,需要引起重视。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58例临床分析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老年PTE患者共58例, 其中男36例, 女22例, 年龄60~85岁, 平均 (70.52±6.50) 岁。

1.2 危险因素

5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危险因素[2], 近期有手术史16例、静脉血栓史19例、恶性肿瘤11例、长期卧床13例、骨折4例、创伤1例、脑卒中7例、肾病综合征2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吸烟3例、近期静脉置管1例。

1.3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44例 (75.9%) 、胸痛8例 (13.8%) 、晕厥6例 (10.3%) 、咯血4例 (6.9%) 、咳嗽16例 (27.6%) 、心悸4例 (6.9%) 、腹痛1例 (1.7%) 、胸闷19例 (32.8%) 、猝死3例 (5.2%) 。肺梗死三联征, 即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同时存在者仅1例 (1.7%) 。

1.4 临床检查

1.4.1 血生化指标检查:

D-二聚体>0.5 mg/L者55例 (94.8%) , 平均 (13.15±18.19) mg/L, 凝血酶原时间 (PT) 平均 (17.29±7.74) 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平均 (41.82±10.38) s, 白细胞计数 (11.25±6.35) ×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 (75.2±13.66) %, 动脉氧分压 (PaO2) (65.80±21.26) mmH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30.83±7.57) mmHg。

1.4.2 心电图改变:

20例患者 (34.5%) 出现S1Q3T3改变, 其中16例 (27.6%) 为S1Q3T3综合征;10例患者 (17.2%) 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8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4.3 超声心动图检查:

20例患者曾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其中18例有右心功能不全,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平均 (61.63±22.42) mmHg], 轻度9例、中度8例、重度3例。

1.4.4 影像学检查:

其中45例患者有影像学资料, CT血管造影35例, 核素肺显像8例, 同时行CT血管造影及核素肺显像4例, 而行动脉造影的患者仅为1例。1.5 诊断依据[3] 确诊依据为CT肺血管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或肺动脉造影, 58例患者中45例明确诊断, 另13例患者因病情较重入院后未能进行相关确诊检查, 但充分排除其他的可能诊断, 为高度疑诊肺栓塞。

1.6 治疗及转归

确诊的45例 (13例死亡) 患者中, 仅接受抗凝治疗27例, 仅接受溶栓治疗2例, 仅接受介入治疗2例, 接受抗凝+介入治疗8例, 抗凝+溶栓治疗4例, 溶栓+介入治疗1例, 抗凝+溶栓+介入治疗1例。高度疑诊肺血栓栓塞症的13例 (10例死亡) 患者中, 抗凝4例, 抗凝+溶栓1例, 8例患者未接受治疗。

2 讨论

老年人PTE以往被认为是少见疾病, 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报道不断增多。大部分确诊的患者发病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因素, 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静脉血栓史、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各种危险因素可以单独或相互作用, 使患者存在血液滞留、血液高凝状态或静脉壁血管损伤从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PTE患者早期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 因而充分认识、警惕并预防发病前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诊断甚至减少疾病的发生率。PTE的临床症状表现呈多样化, 引起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低血压等体征的主要原因为缺氧、肺循环阻力增高和右心功能不全。本组资料中临床症状出现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胸痛等, 但均没有特异性。因此症状和体征仅能作为疑似PTE诊断而非确诊的依据。然而结合危险因素和症状、体征常可为PTE诊断提供更有用的信息。有研究者通过PTE危险因素及症状和体征对疑似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即同时存在PTE危险因素和其他病因无法解释的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为高度可疑PTE, 二者存在一项为可疑患者, 二者均无的患者基本排除肺栓塞诊断。这种方法在急诊和无法立刻获得进一步检查时可以快速对PT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进而指导随后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PTE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 机体代偿性呼吸加深加快, 体内CO2排出增加。本组资料血气结果中PaO2和PaCO2分别为 (65.80±21.26) mmHg和 (30.83±7.57) mmHg, 提示存在低氧与过度通气。在所有血生化指标中D-二聚体水平是肺栓塞敏感性最好的指标, D-二聚体水平升高反映了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94.8%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平均水平达 (13.15±18.15) mg/L。然而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较低, 仅为40%~43%, 因而D-二聚体更重要的意义在于<500 μg/L时可用于排除肺栓塞诊断[4]。

心电图也可作为疑似PTE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 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是PTE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负荷增加, 包括S1Q3T3综合征, 右束支传导阻滞, 肺性P波、T波倒置和电轴右偏[5]。本文中20例患者出现S1Q3T3改变, 10例患者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不仅可用于提供PTE诊断有用的信息, 还可鉴别与PTE症状相似的其他诊断, 如急性心肌梗死等。超声心动图在PTE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因其可以直接反映右心功能的情况, 并通过三尖瓣反流压差可以估测肺动脉压力, 进而评价右心负荷, 而右心功能不全的PTE患者3月死亡率明显增高且栓塞复发的危险显著增加[2]。本组资料中18例患者有右心功能不全, 所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 其中22.4%发作大面积肺栓塞。PTE的确诊依据为CT肺血管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或肺动脉造影等影像学诊断, 随着CT技术的发展, CT肺血管造影渐成为肺栓塞的主要确诊依据, 而肺动脉造影作为一项有创且高风险的检查目前很少应用。

PTE的治疗以抗凝和溶栓为主, 近来, 以腔静脉滤器植入和介入下肺动脉溶栓、碎栓等治疗方法得到发展, 其临床疗效也得到许多临床中心的肯定[6], 本组资料中共12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 仅1例患者死亡。然而由于诊断困难, PTE患者死亡率仍较高, 本组资料中58例患者中13例死亡 (22.4%) , 而高度疑诊PTE未能确诊的患者10例死亡, 其中80%的患者 (8例) 因为发病急, 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也是PTE患者总体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因而, 对PTE患者特别是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将是未来临床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Dalen JE.Pulmonary embolism:what have we learned since Virchow:Treatment and prevention[J].Chest, 2002, 122 (5) :1801-1817.

[2]Goldhaber SZ, Visani L, De Rosa M.Acute pulmonary embolism: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Pulmonary Embolism Registry (ICOPER) [J].Lancet, 1999, 353 (162) :1386-138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5) :259-264.

[4]Steeghs N, Goekoop RJ, Niessen RW, 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D-dimer with clinical probability score in the exclus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J].Br J haematol, 2005, 130 (4) :614-619.

[5]Geibel A, Zehender M, Kasper W,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the ECG on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a-jor pulmonary embolism[J].Eur Respir J, 2005, 25 (5) :843-848.

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治疗 第5篇

【概述】

通过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将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溶酶,迅速降解纤维蛋白,达到迅速溶解肺动脉内血栓和恢复肺组织灌注,逆转右心衰竭,增加毛细血管血容量的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的一线治疗方法。【适应症】

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起病48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能够达到最大疗效;但对于那些有症状的APTE患者在6-14天内行溶栓治疗仍有一定作用。1)2个肺叶以上的大块PTE;2)存在右心室功能障碍征象:心脏超声提示右室扩张、右室运动减弱或右室压力负荷增加;CT提示右室扩张;BNP或NT-proBNP升高;或右心导管提示右心压力增加; 3)存在心肌坏死的证据:TnI或TnT升高 4)并发休克和体循环低灌注;

5)原有心肺疾病的次大块PTE引起循环衰竭; 6)有呼吸窘迫症状;

7)PTE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禁忌症】

对于威胁生命的大面积肺栓塞如果无其它治疗手段(介入治疗等)可供选择,则无绝对禁忌症。

1、禁忌症:

1)活动性出血;

2)有自发性颅内出血或出血性卒中病史;

2、相对禁忌症:

1)2周内的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 2)2个月内的缺血性卒中; 3)10天内的胃肠道出血; 4)15天内的严重创伤;

5)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

6)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7)近期曾行心肺复苏;

8)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9)妊娠;

10)细菌性心内膜炎; 1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13)出血性疾病; 14)动脉瘤; 15)左心房血栓; 16)年龄>75岁。【操作方法】

可选择任一直接或间接纤溶酶原激活剂,可参考STEMI溶栓治疗方案。如

rt-PA 50-100mg持续静脉输注2h。【注意事项】

1、溶栓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APTT、肝肾功能、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及心电图作为基线资料,用以与溶栓后资料作对比以判断溶栓疗效;

2、备血,向家属交待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3、使用尿激酶溶栓期间勿同时使用肝素,rt-PA溶栓时是否停用肝素勿特殊要求,一般也不使用;

4、溶栓使用rt-PA时,可在第1小时内泵入50mg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无则在第2小时内泵入另外50mg。应在溶栓开始后每30分钟做1次心电图,复查动脉血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5、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2-4小时测定APTT,当期水平低于基线值的2倍(或<80s)时,开始规范的肝素治疗;

6、溶栓结束后24h除观察生命体征外,通常需行核素肺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或CT肺动脉造影等复查,以观察溶栓的疗效。

【并发症】

1、轻度至危及生命的出血:轻微出血可对症处理。一旦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4h内出现神经系统状态变化,应怀疑ICH,并应积极采取措施:

(1)停止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2)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ICH

(3)请神经外科会诊,确定是否需要外科干预

骨折术后肺栓塞的护理 第6篇

【关键词】肺栓塞;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64-01

1 病历介绍 例;男 60岁 重物砸伤致右下肢肿痛,活动受限一天,被家人急送当地骨折术后肺栓塞的护理

1.病历介绍 例;男 60岁重物砸伤致右下肢肿痛,活动受限一天,被家人急送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示“右膝关节脱位”为进一步治疗转到我院,以“右膝关节脱位”收人科。病情稳定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关节镜下右膝前后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术后给予脱水,营养神经,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术后三周患者突然出现胸闷,胸部疼痛,呼吸困难,急查心电图,双源CT结果示;1左肺上叶后段肺动脉栓塞,2右肺上叶前端局限性肺动脉栓塞。给予高流量吸氧,止痛,镇静,溶栓,抗凝等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休息,病人取半坐卧位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谢绝探视,第2周可在床上活动。

2.2 吸氧,即给予高流量吸氧,5-6L/min.也可根据血氧饱和度指数调节流量,至疼痛减轻或消失氧流量减至3-4L/min

2.3 嚴密观察病状,重视患肢观察及护理。(1)术后密切观察肢体有无肿胀情况,肢端温度,皮肤颜色,有无异常感觉。(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专人护理。(3)既是准备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4)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效果及作用。

2.4.预防血栓常规护理,双下肢抬高30度,以利于血液循环,患膝下垫软枕,保持中立位,避免腓总神经受压,术后6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后伸练习1次(2小时),每次5min[2]。从足部到大腿,有远至近被动按摩尽早下地站立行走。

2.5.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小时协助病人叩背排痰1次,每日雾化吸入2次使痰液稀释容易咳出,有痰给予及时吸出,指导病人深呼吸运动,使肺早日膨胀。

2.6.饮食护理,术后注意补足水分,防止发生脱水,使血液浓缩,指导进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3]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2.7.心理护理,我们要多与病人进行沟通,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减轻恐惧,做好健康指导,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病的勇气和信心,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结论

急性肺栓塞发病凶险,病死率极高,早起诊断困难,漏诊率50-90%,常被忽视或误认为是其它心肺疾病,[4]所以我们要足够重视起来,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骨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占茵,侯睿 影响临床护士掌握肺栓塞知识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75-276.

[2] 孙银翠,刘晓云,茴志英.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医正骨,2005,17(2);60-61.

[3] 兰香,黄美珍,陈育群.3例肺栓塞临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29-430.

老年肺栓塞护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 (CTPA) 确诊为PTE[1], 确诊年龄≥60岁的住院急性PTE患者共18例, 其中男12例, 女6例, 年龄60~87岁, 平均72.5岁, 其中60~69岁7例, 70~79岁9例, 80~87岁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16例, 咳嗽8例, 胸痛3例, 咯血2例, 晕厥2例;主要体征不对称性下肢水肿4例, 肺部干湿罗音6例, 血压下降2例。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thromboemlism, DVT) 5例, COPD5例, 持续性房颤3例, 陈旧心梗3例, 恶性肿瘤2例, 脑卒中病史6例, 骨折术后制动2例, 下肢静脉曲张3例, 具备典型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者1例。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以下检查: (1) 动脉血气:17例表现为低氧血症 (PaO2<80 mm Hg) , 8例同时合并低碳酸血症 (PaCO2<35 mm Hg) ; (2) D-二聚体:>500 ug10例; (3)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0例, 非特异性ST-T改变8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 SⅠQⅢTⅢ2例, 房颤3例; (4) 超声心动图:轻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 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 右房右室增大3例; (5) 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9例发现下肢DVT; (6) 胸部X线检查:肺部浸润影5例, 胸腔积液3例, 肺纹理稀疏2例, 膈肌抬高1例。

1.3 诊断

本组中仅5例发病后根据临床表现首先考虑为PTE, 当即行CTPA证实确诊, 其余13例在最初诊断时曾被误诊为肺炎3例, 胸膜炎3例, COPD急性加重5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 误诊时间2~15 d, 误诊率达72.2%, 最终经CTPA确诊。

1.4 治疗方法

PTE抗凝治疗16例, 其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14例, 普通肝素抗凝2例;溶栓治疗2例 (尿激酶12 h法) 。在严格掌握溶栓和抗凝适应症的情况下, 有1例出现皮下血肿, 1例鼻衄。

2 结果

抗凝治疗好转14例, 死亡2例;溶栓治疗好转1例, 死亡1例, 病死率16.7%。死亡者均为大面积及次大面积PTE。

3 讨论

PTE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较高, 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包括PTE和DVT, 而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在本组患者中均存在, 如手术、制动、肿瘤、慢性疾病等, 故重视VTE危险因素不仅有利于VTE的预防, 也有助于PTE的早期诊治。结合本组资料考虑老年PTE患者多可能与其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大手术种类增多及制动时间长等相关。本组资料误诊率达72.2%, 其原因在于: (1) 老年PTE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反应较迟钝, 表述往往不清, 且多合并基础疾病而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辨别。本组中典型三联征者只占6%, 许晓岩等[3]报道典型三联征仅占11.1%, 故如套用其去诊断PTE则误诊率、漏诊率会更高。 (2) 临床医师的惯性思维会认为其是基础心肺疾病的加重, 容易忽视新症状的出现;对PTE认识不足、忽视存在的VTE高危因素、临床思维缺乏系统性、思路狭窄这些均易造成漏诊及误诊。本组中误诊率72.2%, 病死率16.7%, 与翟振国[4]报道比较略高, 可能与基层医院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在临床中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往往是老年PTE的线索之一, 应该重视及挖掘。只有提高对老年PTE的认识, 区别其与一般人群PTE发病的不同, 仔细分析其危险因素的存在, 早期预防、早期诊治,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PTE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2) :259.

[2]Berman AR, Arnsten JH.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elderly[J].Clin Geriatr Med, 2003, 19:157-175.

[3]许晓岩, 杨媛华, 王辰.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与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 8 (10) :665.

老年肺栓塞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60岁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年龄(60~93)岁。其中(60~69)岁19例,(70~79)岁45例,(80~89)岁18例,(90~99)岁2例。

1.2 方法

肺栓塞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⑴存在发生VTE的危险因素;⑵有呼吸困难、呼吸频速、胸痛或晕厥等临床表现;⑶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或肺动脉造影(PAA)等任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对本组病例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布科室、误诊情况、治疗及转归进行1.3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肺栓塞的基础病疾及危险因素

本组病例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4例,骨折或外科手术8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43/84)、冠心病(36/84)、脑血管病(28/84)、糖尿病(19/84)、永久性房颤(17/84)、充血性心力衰竭(15/84)、高血脂症(16/84)、肥胖(14/84)、重症感染4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急性脑梗塞3例、下肢静脉曲张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例、中心静脉置管2例、风湿性疾病1例。

2.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57/84)、咳嗽(30/84)、胸痛(15/84)、心悸(17/84)晕厥(11/84)、咯血(10/84)、烦躁(4/84)、呼吸心跳骤停(3/84)、下肢不对称肿胀(29/84)。

2.3 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中7 9例行动脉血气分析,7 5例出现低氧血症,(Pa O2<8 0 m m H g)。其中3 8例合并低碳酸血症(PCO2<35mm Hg)。69例进行D-二聚体化验检查,62例高于正常。

52例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表现为肺部斑片状阴影22例心脏扩大、肺淤血症15例,肺气肿征11例,胸腔积液7例,右肺门增大、右下肺动脉增宽6例,肺纹理稀疏5例。

58例心电图有异常表现49例,窦性心动过速2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1例,新发房颤、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6例未发现异常。

62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轻中度肺动脉高压25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右房右室扩大11例,既往有冠心病表现为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5例。68例患者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44例发现下肢DVT,8例见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2.4 诊断情况

本组病例中78例经CTPA确诊,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动脉血气分析、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结果临床诊断6例,18例患者初步诊断时被误诊,分别为冠心病10例,肺部感染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例,脑供血不足2例,低蛋白血症1例。患者因其他疾病住院期间出现肺栓塞24例,分别为骨科5例,普外手术3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4例,脑血管病4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恶性肿瘤3例,急性腹泻1例,风湿性疾病1例。患者收住科室分别为呼吸内科、心内科、急诊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风湿科、ICU。

2.5 治疗与转归

79例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3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出现痰中带血,2例出现皮肤瘀斑;9例患者给予r-t PA或尿激酶溶栓治疗,2例出现咯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4例放置下肢静脉滤器。治疗好转73例,死亡11例。

3 讨论

PTE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本组病例中老年人患病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⑴社会人口老龄化;⑵吸烟人群多;⑶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且农村地区由于文化水平及经济原因导致对疾病控制欠佳;⑷卧床。作为发生VTE高危人群的老年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越多,发生VTE的风险越大。前瞻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为9.7%,其中PTE为1.9%[4]。本组病例中,因其他疾病住院期间发生PTE 24例占28.6%。因此医生在诊治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同时重视VTE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早期干预,不仅有利于VTE的预防,减少PTE的发生,也有助于早期诊治。

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与合并的基础心肺疾病重叠,常被误诊为是原有疾病的加重。本组病例18例被误诊为冠心病、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脑供血不足、低蛋白血症,误诊率为21.4%,高于国内文献报道老年肺栓塞误诊率14.1%[5]。因此,当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低氧血症、心动过速、低血压、下肢浮肿时,用原有慢性基础疾病不能解释的,应想到PTE的可能。

本组患者的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胸片较常见的表现为肺部斑片状阴影、心脏扩大、肺淤血症、胸腔积液、肺气肿征,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肺部疾患等,且老年PTE患者常与这些疾病同时存在。本组病例中21.4%被误诊。本组病例中89.9%(62/69)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然而肺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或外科手术也可造成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正常曾被认为可基本排除肺栓塞,然而一项针对DVT和PTE的研究表明,563名患者D-二聚体阴性,占34%,其中13名患者被诊断为肺栓塞[6]。

因此,D-二聚体正常并不能排除肺栓塞。CTPA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3%和96%[7],而且受年龄及其他疾病的影响小,安全方便,可以作为老年PTE的首选确诊方法。国内乔国庆等研究得出CTPA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0.5%和90.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和83.3%[8]。本组病例中21.4%的患者被误诊故对不能排除PTE的患者早期行CTPA检查,则可以降低误诊率。

抗凝治疗是老年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尽管文献报道溶栓+抗凝治疗有效率可达86.2%(25/29)[9],但溶栓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评估出血风险,并强调个体化原则。积极采取措施预防VTE的发生[10],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老年PTE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60岁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84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52.4%,发生肺栓塞的基础病疾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43/84)、冠心病(36/84)、脑血管病(28/84)、糖尿病(19/84)、永久性房颤(17/84)、高血脂症(16/84)、充血性心力衰竭(15/84)、肥胖(14/84)等。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57/84)、咳嗽(30/84)、胸痛(15/84)、心悸(17/84)、晕厥(11/84)、咯血(10/84)、烦躁(4/84)、呼吸心跳骤停(3/84)、下肢不对称肿胀(29/84)。75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62例患者D-二聚体升高,49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78例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79例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9例患者给予溶栓治疗,治疗好转73例,死亡11例。结论:PTE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较高,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慢性基础疾病和制动,多数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VTE的发生,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老年PTE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肺栓塞,老年,螺旋CT肺动脉造影

参考文献

Cook D,Donadini M.Pulmonary embolism in medical-surgical critically illpatients.Hematology/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0;24:677~68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2001;24:259~264

Berman AR,Arnsten JH.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elderly.Clin Geriatr Med,2003;19:157~175

李小鹰,樊瑾,程友琴,等.老年急症内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病率高但预防治疗率低.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37

陶英,李志忠,刘双,等.老年肺动脉血栓栓塞误诊70例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980~982

Nadine S,Gibson,Maaike Sohne,et al.The importance of clinical probabilityassessment in interpreting a normal d–dimmer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pulmonary embolism.Chest,2008;134:789

Stein PD,Fowler SE,Goodman LR,et al.PIOPEDⅡInvestigators.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N Engl JMed,2006;354:2317

乔国庆,马红霞,欧陕兴,等,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013~1016

明树红,杨敏,孙铁英.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治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510~513

老年肺栓塞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4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73例肺栓塞患者中, 老年患者44例, 占60.3%, 其中男21例, 女23例, 年龄55~71岁, 平均年龄63.6岁, 非老年患者29例, 占39.7%, 其中男10例, 女19例, 年龄39~51岁, 平均年龄45.3岁, 全部73例肺栓塞患者中有61例获得临床资料, 就发病原因而言:高血压动脉硬化21例, 下肢静脉血栓20例, 恶性肿瘤10例, 长期卧床8例, 手术2例。

1.2 临床表现

轻者出现恶心、抽搐、血尿、呕吐等现象, 重者会出现休克、昏迷现象, 生命濒危。也可能会出现胸腔积液和肝部增大等现象[2]。

1.3 误诊情况及其分析

1.3.1 误诊判断原因

对73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可以得出, 在初步诊断方面, 初步诊断误诊为肺炎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误诊3例, 心绞痛、肺癌长期误诊者5例, 肺结核1例, 带状疱疹1例, 针对于老年患者组与非老年患者组对比得出误诊率可知, 老年患者组比非老年患者组误诊人数高出13例, 误诊主要疾病包括:肺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1.3.2 误诊医治原因

(1) 临床医生在进行疾病诊断时, 针对具体出现的临床表现与特征方面, 未考虑到肺栓塞疾病的出现, 在诊断上出现漏洞。 (2) 针对患者所体现的具体肺栓塞临床征兆, 没有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方面的检查, 造成确诊方面的缺失。 (3) 对于患者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等高危因素疾病的出现, 未对患者采取及时的预防措施, 致使患者因为病情的持续发展, 导致肺栓塞的形成, 严重者危及生命, 导致死亡。 (4) 临床医生对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面的考虑情况缺乏意识形态上的认识, 针对具体的体格检查报告的审视, 无标准规范。

1.4 后续治疗及预防

从73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后续预防方面来看, 合理的进行肺栓塞病因方面的判断, 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减少误诊的出现率, 从而保障患者的顺利治疗, 健康出院。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在肺栓塞预防方面的重视程度, 保证患者的健康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73例肺栓塞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观察, 具体临床表现如下:老年患者组肺栓塞误诊率高达63.6%, 较非老年患者组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老年患者组较非老年患者组同比增长11.9个百分点, 最易被误诊为肺炎或者是心肌梗死。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就目前肺栓塞误诊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肺炎、心肌梗死等方面的误诊, 同时随着肺栓塞死亡率的逐年递增, 加强在肺栓塞诊断方面的临床判断, 能够有效的缓解肺栓塞诊断与后续临床治疗上的漏洞, 减少肺栓塞的误诊率[3]。同时, 对于本次进行临床观察的肺栓塞病例来说, 老年患者的误诊率较高, 死亡率较高, 基于此现象的出现, 倡导患者积极配合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 相对于单纯的对症治疗方案来说, 在临床上应更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高虹霞.12例老年人肺动脉栓塞临床分析.新疆医学, 2006 (4) :49-50.

[2]温伟, 张新超.50例老年人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 (6) :431-433.

肺栓塞护理体会 第10篇

肺栓塞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被血液和其他类型的栓子堵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1], 栓子的来源可以是血栓、脂肪空气或其他外来物质。在美国, 每年约有70万例患者患病, 其中有20%死亡, 占死因的第3位[2]。临床工作中具有高发病、高误诊、高病死的特点, 近年来, 随着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使得抢救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病死率下降。笔者于2008年3月-2011年12月, 对本科收治14例诊断肺栓塞的病例,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肺血栓栓塞患者14例, 男6例, 女8例, 年龄36~81 (50.2±10.2) 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10例 (71.4%) , 胸痛6例 (42.9%) , 咯血4例 (28.6%) , 咳嗽3例 (21.4%) , 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 (14.3%) , 冠心病3例 (21.4%) , 典型的“PI三联症” (呼吸困难, 胸痛, 咯血) 3例 (21.4%) 。诊断:所有患者均经X线胸片、心电图、CT肺动脉照影, 超声心动图, 血气分析, 血浆D-二聚体检查确诊;治疗:经抗凝、溶栓支持对症治疗14~21d, 痊愈12例, 死亡2例。

2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1) 确诊后立即转入抢救室, 给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呼吸、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等。 (2) 绝对卧床休息2周。保持床铺的整洁舒适, 注意皮肤护理, 对被动体位者护理人员要协助其2~3h翻身1次, 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严禁挤压、按摩患肢和对患肢进行冷热敷, 防止血栓脱落, 导致再次肺栓塞。可用软枕将患肢抬高, 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 膝关节屈曲15°, 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 (3) 给予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 以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及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及用力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以免造成血栓脱落,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2 心理护理

由于肺栓塞症状较重, 且需绝对卧床休息, 加之对肺栓塞知识缺乏了解, 患者易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要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并允许患者家属探视, 温和亲切地多与患者交流, 耐心细致地讲解与本病有关的知识及治疗方法, 并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经验。使患者情绪稳定, 增强信心,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及紧张心理, 经医护人员多次解释后多数均能保持较好的情绪, 较好地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

2.3 观察病情及对症护理

患者应安置抢救室, 24h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等变化。如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发绀、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心电图示T波倒置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师。采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方法, 保持输液通畅, 严格按医嘱抗凝、溶栓药物、高流量吸氧, 当合并呼吸衰竭时, 可使用经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 以防痰液阻塞, 如痰液黏稠, 可予雾化吸入, 同时嘱患者坚持饮足够量的水, 以降低血液黏度, 增加血流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注意神志、瞳孔变化, 有无头痛、呕血、咯血及血便等出血症状,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3,4,5,6]。本组2例患者溶栓后发生血尿, 观察生命体征平稳, 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改为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天2次皮下注射, 并进行持续膀胱灌注, 2d后患者血尿消失。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 注射前应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淤斑及淤斑面积大小, 注射时应避开淤斑及硬结, 经常调整注射部位。本组4例患者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程中脐周出现5cm以上淤斑, 停止脐周注射改为大腿前侧及外注射后淤斑渐吸收。

2.4 出院指导

(1) 肺栓塞患者出院后仍需按医嘱服用抗凝剂; (2) 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 教会患者观察出血现象, 如有牙龈出血、皮肤破口流血不止及皮肤淤斑、皮下出血点等; (3) 肺栓塞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预防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 应积极治疗脚部感染 (包括脚癣) 和防治静脉曲张, 避免长时间坐卧、长途乘车, 乘飞机者应至少4h活动肢体1次, 以防血栓形成; (4)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者, 应指导其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 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液滞留, 导致血栓复发; (5) 定期门诊复查抗凝血指标, 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3讨论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为内科急症之一, 病情凶险易复发, 由于其发病过程较为隐匿, 症状亦无特异性, 确诊需特殊的检查技术, 使其临床检出率偏低, 漏诊病例较多, 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肺栓塞患者如能及时得到诊断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其病死率可以明显降低,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护士要密切配合医师, 注意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对并发症给予及时准确的防治是防止发生急性肺栓塞的关键, 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 出院后需继续服用抗凝剂, 疗程大多为6个月, 对于寻找不到特殊危险因素 (如手术、外伤等) 或危险因素一时难以去除者, 抗凝时应适当。其对避免血栓栓塞的再度发生至关重要。总之, 护士应配合医师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及时精心护理是提高肺栓塞治愈率防止并发症预防再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时启标, 孙东立, 赵敏.肺栓塞急诊救治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 2002, 22 (5) :308-311.

[2]黄利娥, 余娜, 刘晓英, 等.9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SICU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15 (7) :967.

[3]李书会, 张文菊.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0 (8) :610-611.

[4]周美华, 张辰.肺栓塞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4) :157-159.

[5]张纯英, 张艳玲.急性肺栓塞42例I临床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7) :198-199.

老年肺栓塞护理 第11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65-02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已引起医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肺栓塞是脑卒中致命的并发症。本文将对我院自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急性脑卒中合并肺栓塞的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4例患者为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收住急性卒中单元271例经头颅CT或MR(DWI)证实急性卒中患者的一部分。均为男性,年龄48-82岁,平均71.35±8.85岁。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并进行卧床治疗,病程为1周至8周之间,卧床时间为1周至2周之间。其中脑梗死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例;脑出血2例。14例患者并发肺栓塞的发病时间为2至14天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7±1.2天。经治疗后13例患者均在入院2周至4周后康复出院,12例患者在出院后指导其继续服用华法令,并对所有患者均進行6个月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自动放弃治疗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PE 我科卒中患者急性期均收住卒中单元中监护和治疗,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症状体征中:①脉搏-氧饱和度(SPO2)小于90%的患者为14例;②11例患者出现急性意识水平下降现象;③7例患者出现紫绀症状;④3例患者出现晕厥症状;⑤2例患者出现咯血症状;⑥2例患者出现咳嗽症状;⑦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⑧1例患者出现胸痛症状。14例患者均根据2001年《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1]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肺栓塞疾病。14例患者均进行CT肺动脉造影医学影像证实为肺栓塞。所以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急性卒中不明原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昏睡、昏迷等急性意识水平下降患者,SPO2低于90%,应高度重视,及时通知医师,以便尽早得到确诊和治疗。

2.2 护理 发生肺栓塞时立即予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3-5L/min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此时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陪伴在病人身边,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使其有安全感,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脑卒中的常规护理。

2.3 用药及护理 14例患者均未能给予溶栓治疗,原因是其均有溶栓禁忌症。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给予抗凝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应用5000IU低分子肝素钠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给药,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在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第2天对患者进行华法令口服治疗,连续治疗7天后,单用华法令对患者进行治疗。1例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在第23天发病,对其进行血液稀释,并给予对症治疗。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现象,从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3例患者均在2-4周后康复出院。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血肿;患者皮肤黏膜、牙龈、泌尿系统、胃肠道有无出血。告之用药期间勿挖鼻,用力擤鼻,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给予清淡、纤维丰富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若出现出血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尽早处理。

2.4 出院指导

2.4.1 嘱患者继续按时按量服用华法令,同时门诊随诊。每2周1次,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2]。

2.4.2 若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其他药物的治疗时,应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咨询,以避免由于所服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致药效在患者体内出现异常现象;

2.4.3 再次告知:平时注意避免患者出现碰撞现象,在刷牙时使用软毛牙刷,若患者出现鼻血、皮肤青紫、牙龈出血等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2.4.4 患者若食用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食物时,可能影响患者体内所使用的抗凝药物疗效,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芥菜、菠菜、西兰花、海带、青萝卜、紫菜等,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对上述食物份量进行控制;忌烟酒、大量维生素C、中药补品、大量维生素E等。

3 讨论

综上所述,急性卒中并发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大多无典型的呼吸困难、咯血三联征以及胸痛等,多数患者首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意识水平下降,所占比例高达78.57%。急性意识水平下降现象如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昏迷以及昏睡等,急性卒中单元中监测到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可高度怀疑患者出现肺栓塞疾病。因此,对急性卒中患者若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意识水平下降现象,且其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警惕患者可能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疾病[3],争取抢救机会,同时在用抗凝药物期间,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出血体征,精心护理和正确宣教,从而使患者转危为安,促进了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2] 唐凤.肺癌术后肺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37):176.

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例肺栓塞患者, 男5例, 女3例;年龄50岁~65岁, 平均年龄57岁;既往有高血压史3例, 长期卧床者3例, 心房纤颤2例。入院后均经胸部增强CT确诊为肺栓塞, 其中3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8例患者均进行了溶栓治疗,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 病情稳定出院, 平均住院28 d。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严密观察其症状和体征, 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进行治疗和护理, 从而有效防止病情恶化。肺栓塞的三联征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但多数患者仅有1~2个症状。有资料统计, 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中, 呼吸困难占84%, 以不明原因的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常见;胸膜型胸痛74%, 焦虑59%, 咳嗽53%, 咯血30%, 出汗27%, 晕厥13%。8例患者中突发性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出汗、呼吸困难2例;出现晕厥1例;出现休克1例。值班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立即报告医生, 及时监测血压, 采取半坐卧位, 吸氧。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 上心电监护仪, 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

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 吸痰、吸氧。

可适当提高氧浓度, 吸痰时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 操作要轻柔, 先吸气管内分泌物, 后吸口腔、鼻腔分泌物。每次吸痰都要更换吸痰管, 吸痰后吸氧2 min,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度20℃左右, 湿度70%, 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 每次1 h。

2.1.2 专人护理, 监测血压变化。

每15 min测量血压1次, 保障2条静脉通路通畅, 采用留置针, 以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应用升压药时, 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将血压维持在150/90 mm Hg。

2.1.3 持续24 h心电监护, 观察心率、心律及心电示波, 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强弱等变化, 吸氧后缺氧纠正程度, 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使血氧饱和度 (SaO2) 在88%~100%之间。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皮肤、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点, 以及尿量、口唇、四肢末梢循环等情况,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为医生提供病情信息。

2.2 情志及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发病, 病情危重, 胸痛、气促、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 加上限制体位, 常伴有濒死感。治疗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反复抽血、化验等, 此时应该让患者家属陪伴在床旁, 护理人员应该从容镇定、技术熟练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与患者进行细心的交流与沟通, 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使其消除后顾之忧,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用药观察及护理

2.3.1 溶栓治疗期间 (1) 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搬动。 (2) 用溶栓药物尿激酶时应现配现用, 单独一路液体输入。用输液泵调好速度, 并在规定时间内输完, 注意尿激酶配制时不能用酸性液体稀释。 (3) 要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大便隐血试验, 监测凝血时间, 使其较正常延长2~3倍, 应尽量减少有创监测项目, 静脉注射时尽量选择较细的针头, 保证做到一针见血, 穿刺结束后要充分压迫止血, 并要仔细观察是否有继续出现皮下渗血现象。对于不必要的肌肉注射尽量避免, 以减少穿刺次数。 (4) 做好抗凝期间自我护理指导, 及时发现出血倾向, 及时给予处理。如观察皮肤有无瘀点、瘀斑, 鼻腔、牙龈有无出血, 有无便血及脑出血倾向,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3.2 溶栓后护理 (1) 心理护理:患者在溶栓后感觉症状减轻, 大多数患者有下床活动的想法, 这时必须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认真做好健康宣教, 使其了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以免活动后栓子脱落, 再次造成栓塞, 加重病情。 (2) 有效制动:不要大幅度变化体位, 防止头痛、头晕, 要绝对卧床2周, 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因为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 极易脱落, 造成再次栓塞, 嘱患者下肢不要用力运动。也不要做用力叩背动作, 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 要积极治疗便秘和上呼吸道感染, 以免排便用力或咳嗽时腹压增大, 造成血栓脱落引起再栓塞。吸烟患者应劝其戒烟。 (3) 并发症的护理:出血的观察和预防出血是溶栓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注意全身各部位如皮下、消化道、牙龈、鼻腔等是否有出血征象, 尤其注意深部血管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形成, 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4) 皮肤护理: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皱褶, 定时翻身叩背, 每2 h翻身1次, 改变体位时要观察皮肤是否发红或者破损, 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不要按摩发红的地方, 应在其周围进行环形按摩。采取保护性措施, 如气垫床、气圈、水袋等以减轻压迫。定时温水擦洗全身, 以促进血液循环, 利于疾病的恢复。 (5) 合理营养:原则上少食多餐, 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清淡易消化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类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以促进肠蠕动, 避免大便用力或下蹲过久增加腹压造成血栓脱落而危及生命。

2.4 出院指导 (1) 嘱患者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 不要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 以免出现意外。 (2) 饮食要清淡, 低盐低脂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3) 活动量逐渐增加, 要循序渐进, 以活动后不感到劳累为宜。 (4) 嘱患者平时注意观察自己有无鼻腔、牙龈出血现象, 有无便血及皮肤瘀点、瘀斑现象, 及时复查血抗凝指标, 了解并学会看抗凝指标化验单。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禁酒, 保持乐观情绪。 (6) 积极治疗诱发疾病, 病情有变化及时就医, 如突发的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发作性晕厥、低血压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3 体会

肺栓塞是一种发病急骤, 病情迅猛, 病死率极高的疾病, 发病年龄多为50岁~65岁的老年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态环境的破坏, 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熟悉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在临床上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精心细致的护理, 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通过对8例肺栓塞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护理, 使我们护理人员更加熟悉肺栓塞的常见症状和体征;通过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通过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耐心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有效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护理。方法 对8例肺栓塞患者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配合抢救治疗, 专人细致护理, 以及用药观察护理, 出院指导等全面护理。结果 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对8例肺栓塞患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有效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中护理人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肺栓塞,护理,效果,体会

参考文献

[1]李风英.急性肺栓塞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1 (5) :207-208.

上一篇:报业(传媒)集团下一篇: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