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果范文

2024-06-01

学生成果范文(精选12篇)

学生成果 第1篇

一、学生学习成果考核方法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学习成果考核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检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但学生学习成果考核仍然沿用着传统考核方式,考核仍然以笔试为主,题形还是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固定模式进行评定。平时成绩占20-30%,期末成绩占80-70%,这容都安排在期末考试中检验,这样无样的考试有其局限性,且弊远远大于利。

第一,考试时间及考试内容有限,课程涉及知识点多,无法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第二,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过小,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成绩的积累,经常有缺课现象发生。第三,期末考试比重过大,很多学生养成平时不听课不学习,考前搞突击或考试中打小抄的坏习惯,助长了学生的侥幸和投机心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课程考试偏离了本来目的。因此,改革课程考核形式,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加大实践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最终都要为这一目标服务,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评价要有利于实践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做为专业课服务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教育内容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学生学习成果考核也面临着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考试是评价人才的标尺,有什么样的考试导向,就会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考核方式是否能正确地评价学生?是否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能促进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给出答案。通过客观理性的思考学生学习成果考核方法的研究,使我们高职高专院校人才的培养达到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注重学习成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我院“严格按着学院的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办学模式定位,即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在:依托行业、面向政法、服务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定位在:警学结合。”的办学宗旨,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单纯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向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转化。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转变考试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3)结合课程特点,丰富考试方式方法。4)培养创新人才,更新考试内容。

三、研究的创新点

1)考核内容开放。比如在每学期的公考考试辅导验收中,我们都对试题给题方式让同学们选择:规定时间型、能力提升型、知识拓展型。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长项和弱项。2)考核标准开放。每次考试都对试题的评分标准、采分方式、正确答案给予公示。让同学们明白自己正确的解题方式。3)考核形式开放。同学们可以先择开卷、闭卷、案例分析等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式。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过选定的三个区队进行为期一年的授课和考评方法改革跟踪,形成学生自身、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三维立体的评价反馈体系。同时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融入到考核评价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对将来就业大有益处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业与社会对接,真正做到学在校园,考在社会。

学生学习考核心方法总结:

作为司法职业类院校,我院80%以上的学生有在校或毕业后参与各级各类公务员考试的意愿,为了更好地满足我院学生参考的实际需求,我院自2007年开始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通过对连续十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入学时数学、语文知识相对薄弱。语文主要体现在对于常识性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即便了解相关知识也多为碎片式、片段型。同时,近年部分公务员考试的知识点与中高考的考点不匹配,影响了部分学生参考成绩。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部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调整了具体教学方法。在常识课中,我们不是简单的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而是提出几个关键点,由学生通过资料查询、整理将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专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学生在课堂上将这个知识点讲解出来。例: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于中央与地方百官的监察,下列不属于监察机构的是;A、秦汉时期的御史台;B、唐朝的大理寺;C、明朝的东厂、西厂;D、民国时期的检察院。根据这道题,可以请学生整理总结出各个官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形成体系,做成一个小的专题。如此一来,既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整理资料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如能继续深入研究某单一衙署的变迁,亦可以点带面了解时代的变迁,传承相关文化知识。再比如数学,我们在公考辅导中发现,单纯的做题解题就和高考中的复习没什么差别了,但这不是公考辅导的方向。做为公考必修课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是国家培养非主任科员以下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一般职业潜能。所以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很重要。比如我们讲到“牛顿问题”时,从原始牛吃草问题模型,经过变化后,由理论上升到实践,同学们会自已联系实际总结出:火车站高峰期间开口售票问题、超市根据客流量开多少收银口、城市递增人口和用水量的关系、经过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个题型的知识点,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社会实践的动手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牟子颖有效构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机制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2(52):104-105

关于学生军训成果的总结 第2篇

为了圆满完成__级新生军训,我校从20__年6月中旬开始着手准备军训方案,并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上报市教委体卫艺处、重庆警备区军训办和渝北区人民武装部。同时与武警重庆总队第七支队签订了承训合同,在法律上确保了新生军训的法律依据。在下半年新学期开学以后,从9月_日开始,军训工作组进驻渝北校区,作好开训前的筹备工作,9月_日在迎接新生报到的同时发放军训服装等物资;9日上午召开军训动员大会,下午迎接武警七支队教官进住渝北校区;后至29日上午军训结束。整个军训历时20天。

为了保证__级新生军训质量,学校成立了军训领导小组和军训办公室,在校党委、校行政统一领导下开展军训工作;军训师设师长、政委、参谋长、副政委和副师长等师级领导;军训师下设3个团长、9个营、33个连和99个排,每个连由年级辅导员担任指导员,并配合连队教官组织实施军训工作。此次承训教官共计119人,年级辅导员33人,武装部军训办工作人员12人。

本届军训内容:主要是开展了队列训练、军体拳训练、刺杀训练、基本技能训练、阅兵式训练、内务训练、国防理论教育和教唱军歌及其它革命歌曲。军训中先后组织了两次队列评比、两次内务评比和举办了全师歌咏比赛。

此次军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化组织纪律性,提升综合素质,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造就合格兵员和预备役军官。

本届军训,有五个特点:一是时间紧,前后20天;二是任务重,要完成军训计划,不仅白天安排紧张的训练,多数晚上还要安排训练;三是要求高,按学校规定,全师总体考核成绩要达到良好(85分)以上,个人考核成绩优、良率要达到90%以上,且还要在最后的总结表彰会上进行汇报表演;四是参训人数较多,给训练的组织、具体实施、后勤保障和参训学生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全体参训的学生、教官、教师、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积极性高,同心协力,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使本届军训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届军训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条经验:

首先,全师上下都明确军训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前述几个法律和中央文件的有关规定,深刻领会军训的重大意义,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分别从不同角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军训中去。

其次,军训师的各级领导,均恪尽职守。既层层负责,合理分工,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既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又经常检查督促,将各项训练落到实处;既严格要求,严格施训,管训结合,一丝不苟;又身先士卒,文明带兵,关心和爱护参训学生,努力提高训练质量。

学生成果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67-01

一、作业要分层布置,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传统教学中要求教师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偏向一部分、忽略一部分,往往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够不着”,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新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异较大,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差异,学生的语文程度参差不齐,对于问题的看法、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布置“一刀切”式的作业,就容易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进行分层作业。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三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知识水平的一组作业。A组为基础题,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B组为提高题,重在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适合中等生。C组为发展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度较大,一般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形式,大家都能够在自身的能力基础上完成作业,避免让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跟不上节奏的不良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听写成绩优的可减半抄写,甚至可以不抄,这样效果较好:基础好的学生自然落得轻松,基础差的学生为了能够减轻学习任务量,自然会在课下自主进行识字学习,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大家都力争上游、不甘落后,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效率。

二、作业要注重创新,培养学生主观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布置学生背诵课文、默写生字,甚至是抄写课文,单调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同时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作业形式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难以提高听、说、读、写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布置一些创新性、主观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认识能力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优势,选择合适的作业,以便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据中外教育比较研究显示,国外教师经常会给学生留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而需要学生自己翻阅资料,经分析综合,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开放性作业。通过这种作业,学生所获得的能力,要远远强于单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作业。在新时期我们也要借鉴这种做法,引导学生进行主观创新、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与学习主人公精神。例如在学习了《我不能失信》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我不能 》的文章,有的学生就写了《我不能撒谎》,有的写了《我不能落后》,还有的写了《我不能破坏环境》……大家都能够很好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学习认识来进行写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间接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三、作业要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实践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学生大多乐意倾听,一些大道理、心灵鸡汤,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很少有学生能够听得进去。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进步布置。

例如要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充分利用广阔的学校资源,例如在班中设立“图书角”,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班级口号的制定、班规班纪的制定、班级公约的确立,板报、手抄报的稿件采写、修改、审编,都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識的好机会。另外教师也要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读的一篇好文章、看到的一件有教育意义的事件,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描述,以便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此外也要善于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让学生能够将自己课下生活中的一些趣事、经历写出来、说出来,通过这些内容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家庭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例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搜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内知识的学习拓展课外阅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描绘生活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善于联系社会生活:社会是一个大的综合体,既有人情世故,也有风味特产,还有名胜古迹,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社会问题、善于关注社会发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健康人士。教材中有很多反映祖国山水和家乡风景、特产的课文。学了这些课文,我们可以立足于本地特色,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感受家乡的景色之美;收集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体会家乡丰富的人文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素材搜集、知识整理来更好的了解家乡,培养大家良好的认识能力,以便日后更好的建设家乡。

参考文献:

[1] 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2007

学生成果 第4篇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与高教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的十年, 该话题的关注度与讨论的热烈程度更是登峰造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 2006年工科在校生数量约为655万, 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大学授予的工学学士学位占学士学位总数的32.86%[1], 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教育大国。然而, 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 中国合格工程师可获得程度连续多年忝居末座[2]。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问题,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验和图书资料条件等。其中, 学生学习成果与教育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学习成果这个角度来研究提升教育质量更直接明了, 也许更具现实指导作用。笔者试图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研究, 以期对建立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标准有所帮助。

二、教育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果的关系

教育质量即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明确教育目标是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石。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门人才是指在某一行业内发挥作用的“专家”。这意味我国高等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就是在一定的行业门类范围内培养学生, 使其掌握从事该行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并具有相应的适应性。大学阶段进行专业教育, 既要实施比较宽泛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 又要进行与本行业直接相关的职业基本培训, 旨在培养本行业的专门人才。就高等工程教育而言, 其教育目标应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合格的工程师。鉴于此,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研究必须围绕如何培养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合格工程师这个核心而进行。

从教育过程看, 学习成果分为两类:一是现实性的学习成果, 即教育或教学质量;二是期望性的学习成果, 即教育教学目标, 如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等。两类学习成果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但不是同一个概念。现实性学习成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而发生的改变或取得的成果。期望性学习成果是指教育者期望受教育者在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后发生的改变或取得的成果。我国许多研究文献将该类学习成果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类。美国学者Nichols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内涵:即学校要求在学生完成培养计划或核心课程的时候, 学生所知道的 (认知) 、考虑的 (态度) 或者做的 (行为) 是什么。因此, 学习成果 (除特别说明, 本文所指学习成果为期望性学习成果) 有以下基本属性: (1) 学习成果是在教育目标指导下取得的; (2) 学习成果是通过个体的表现或行为反映出来的; (3) 学习成果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在成果标准的指导下是可以鉴定的; (4) 由学习成果到教育质量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其中必须有相应的资源、服务和学生个人的投入。可以这样说, 期望性学生学习成果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而现实性学习成果是教育质量的反映和载体, 学习成果是教育目标和教育质量联系的纽带。因此, 加强学生学习成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教育质量的形成, 进而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计划, 为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研究并不深入, 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和评价指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几乎是空白, 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三、美国EC2000十一项学生学习成果评介

EC2000是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 (ABET) 为适应科技迅猛发展、工程人才培养发生很大变化的形势, 于1994年开始组织研制的新的工程教育标准。该标准于1997年正式公布, 2001年开始全面推进。该标准对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获得的11个方面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定义和阐述[3], 11个方面的学习成果概述如下: (1) 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知识; (2) 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 (3) 根据需要去设计部件、系统或过程; (4) 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影响力; (5) 识别、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 (6) 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认知; (7) 有效表达与沟通; (8) 有深厚的通识教育基础, 认知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全球发展的影响; (9) 终身学习; (10) 拥有当今时代相关问题的知识; (11) 实际解决处理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为便于学习成果的测量和成果属性的梳理, EC2000项目组根据Nichols的学习成果认知、态度、行为三因素与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了归类。Bloom分类学是基于认知领域的6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4]。除认知的这些层次外, 项目组增加了Krathwohl (价值) 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设计了一个学习成果属性框架:学习成果由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价值等7个基本元素构成。根据Nichols的研究成果, 7个成果元素分为认知的、行为的、态度的等3类, 其中认知类包括知识、理解2个元素, 行为类包括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4个元素, 态度类包括价值1个元素。但这些研究成果还不具备对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真正的指导作用。因为上述对学习成果的描述和分类还过于宽泛, 不具有操作性;另一个方面, 如何测量学习成果是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 项目组引用了Mc Beath用相关的行为动词表述7个学习成果元素属性的研究成果, 这使得学习成果测量变得可行而容易。另外, EC2000项目组将11项学习成果按成果属性框架进一步细化, 形成11个细化了的成果系列。

为便于了解, 笔者以11项学习成果中的第2项“设计和做实验, 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为例简述细化的成果系列。该成果包括“设计实验的能力”、“做实验的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解释数据的能力”4个子成果。项目组根据学习成果属性框架对4个子成果分别进行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价值7个方面的细化。仅以“设计实验的能力”子成果的“知识”元素为例, 细化的成果内容如下:能够选定可应用的分析模型, 可能的模拟器 (例如物理的、数字的、连续的、其它形式) 、测试装置、数据库、模型等;能够识别可应用的理论;能够描述不同的测量技术和基于成本的替代方案;能指出实验时可能会发生并影响实验数据的干扰;能讨论实验室/实验的协议;理解实验单元的需求。

该细化的成果无论对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 还是对课堂教学安排都具有很强的计划、指导作用, 对落实培养目标能起到保证作用。但是这些成果只是表明了一种期望或目标, 要真正实现期望和目标, 必须将这些成果属性落实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因此, 为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在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设置时, 须以成果为基准, 保证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横向”与“纵向”的一致性, 即“纵向”具连续性和“横向”具可衔接性。

四、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标准的几点启示

近些年, 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为提升教育质量进行了各种努力, 如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高校自身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等, 然而对相对稳定、符合行业需求、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质量标准或学生学习成果标准的研究却不多见。“十一五”期间, 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 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 其中专业认证是“质量工程”中的6项主要建设内容之一。专业认证主要工作是建立完善的专业评估制度, 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建立工程、医学认证体系。国家将高等工程教育作为我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试验点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该工作有望解决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质量或学生学习成果标准的历史, 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并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逐渐为世界同行所认可, 也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其他学科的改革和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经过多方努力, 现完成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试行) 》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规定了我国“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 包括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等7项一级指标。其中在专业目标方面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及规格, 具体归纳为8个方面: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等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交往能力以及团队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5]。已发布的机械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交通运输等7个专业标准 (讨论稿) 主要是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规定。也许是讨论稿或其他原因, 该标准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内涵、细化指标、测评等未予以陈述和规定。

通用标准规定的学生学习成果的8条指标对成果描述的用词非常笼统, 如:“懂得”、“具有”、“应用”, 这也许是方便该标准适用于不同专业的需要。但这种笼统的概念陈述既不具有可操作性, 也容易使教育者和管理者的产生混淆, 无法真正理解剖析其真正含义。因此, 仅有这8条教育质量或学习成果指标是不够的, 为使教育者能够科学地设计培养计划, 方便明了地阐述课程计划和课堂学习, 有效方便地进行教学的评估和测评, 使培养目标能真正落实,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试行) 》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细化, 建立一个可测量的学生学习成果标准非常有必要, 也很重要。但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庞大、棘手的工作, 不是某一位专家或某一个课题组短期内所能完成的, 需要来自许多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EC2000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对我们是有借鉴作用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2]关逸民.洛桑报告2000-2007中国竞争力排名解析.http://finance.ce.cn/macro/gdxw/200706/06/t20070606-11619557.shtml.

[3]Mary Besterfield-Sacre, Larry J shuman, Harvy wolfe, Defining, the outcomes:A framework for EC2000.

[4][美]布卢姆, 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M].罗黎辉, 等,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 第5篇

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社会实践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转眼间,一个炎热的假期就要过去了。蓦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阴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无奈。当准备收拾心情,重整出发时,发现原来匆匆的假期里多了一份沉沉的充实。在高三毕业的那年,由于假期的时间比较长,当时并未有打工做社会实践的打算,等到真有此想法的时候,暑期工已不再成为需求,于是不得不放弃这样的打算,然后开始了新的暑期计划。

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也为了对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检验,心里想着“我的大学是所师范院校——淮阴师范学院,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是英语师范,所以家教工作是一份很适合自己专业的,”所以作为一名英语专业学生的我在当初看到家教机构的招聘的宣传单时,几乎没有犹豫的就报名了,怀着忐忑不安,最终我很荣幸的成为其培训班的一员,同时激动无比的心情来到了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也就是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地。既然有此机会,也正和自己的心意,自己必当竭尽所能。在有点混乱有点激动有点无奈有点焦急的漫长等待时间后,我入住于一户中桥村的人家,学生是一名刚刚结束小学四年级的11岁男孩子,于是,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教学……通过家教工作让我学会了许多,体味了许多,思考了许多……

在接手这个孩子的时候,我与他的母亲做了详细的沟通,通过这番了解,这个学生的补习重点在数学和英语上,而且重点是复习四年级的内容,同时我了解到数学上的问题就是因数,三角形以及应用题等部分。事实上,待我给他复习整本数学书的时候,我发现他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数学几乎是一窍不通。然后又通过在课间与学生的沟通,他的首要问题就是对自己不自信,总是说:“我笨的很,没办法学习数学”。而且他上数学课的时间,几乎都是在玩,他还透露给我,旁边的同学也总是逗着他玩。由于缺乏自制力以及对数学是如此的不感兴趣,他的数学成绩就像有句俗语所说“阴天拖囊草,越拖越重”,以致于最后自暴自弃,恶性循环。但是他的记忆能力特别棒,给他一首五年级的古诗,他只是看一眼,便能很熟练的背上并深刻的记在脑海中。也由于这个学生的嘴特别能说,而且对这门学科很感兴趣,所以语文成绩是真的很棒。英语方面,他的母亲并没有和我做过多的交流,但通过几日的教学过程,我发现是他的懒惰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要武力的强制。有着从他母亲口中所了解的,以及刚开始两天的学习,我也制定着相应的计划。

良好的作息时间的优势使我毫无困乏以及无精打采的状态。开始的几天,他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如此卖命地讲,他却臵之不理。好在我很有耐心。每当他走神时,我都会提醒他,耐着性子给他讲下去。

他做题时,喜欢,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只是“洗耳恭听”,从未做笔记。这正是他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知道:他有时会给我带来“沉重”的打击。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讲解了,他听课时,显得有些吃力。我讲完后,问他是否还有疑问。他点头表示全听懂了。过了两天,为了检验复习的效果,我感觉自己仿佛从九霄云殿一下子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他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他根本没听懂。面对懒惰成性的他,我显得“束手无策”。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懒惰是学习的“大敌”。只得不时地督促他,鞭策他,使他逐渐变得勤快起来。又有一次,当一道数学应用题,花了整整两天半时间,他父母,我,我们三个人给他一个人讲着这一道题的时候,我发现了他需要体罚以及注意力真的很不集中。后来我又额外增加了学习时间,每晚对他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测,这才增强了他的学习效果。还有,英语学习的关键就是要对他进行罚抄惩罚,知道这样的痛苦以及我并不像学校里的那样,不能体罚以及罚炒。这点应验他母亲一开始所说的,体罚,罚炒什么的都没关系,只要成绩提高,没门课程在80分以上,她就很满足了。

转眼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家教生涯,现在的我对于“老师”这个称谓不再陌生,当别人称呼我“老师”时,没有了昔日的逃避与羞涩……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虽然我的兼职只是沾上了“教师”的丁点边,可我分明感到这两个字给我带来的豪迈感。然而当告别了家教职务时,原先最熟悉的称谓,瞬间只留下陌生的晕印,一圈又一圈……

家教生活让我想起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感触:

一、城市家庭一般生活很优裕,孩子生长在如此的环境里,个别甚至不会去吃苦。上学放学有人接送,提出的种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甚至连自己的房间都会有人整理打扫。生活如此安逸,就很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很有必要。

二、虽然只是从事脑力活动,但这依旧属于工作,金钱的背后是汗水的辛酸。既然做了家教工作,就得对得起这次机会,对得起家长所给的回报。脑力活动亦是如此,更何况体力活动了,自己的父母真的只是靠着汗水在挣钱养家糊口,供着自己上学。从中,我该理解挣钱的辛苦,体谅父母,在校努力学习,这才不辜负父母的期盼。三〃自己是用自己的知识来挣钱的,知识改变命运,感恩父母,谢谢他们提供的学习的机会,同样也深刻的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四〃人际关系 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巧妙地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次做家教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提早接触这些,感受这些,为将来的工作生活做好准备。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仅对于学习如此,对于朋友,我的认识如今更进一步。有了深刻的理解,毕竟这真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好坏都可以在时间的见证下一毕显现出来。对于学习,同样如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日后的教学生涯就是对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检验。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学生成果 第6篇

依据评价标准,在小组内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特别是小老师依据评价标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准确地评价对方的朗读。在改正对方缺点的同时,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形成习惯以后,学生的评价内容更加丰富了,优等生在听到不同的意见时还会及时加以反驳,如有的学生在小组中读课文时读得很流利,可一站起来由于紧张就出现一两次断句现象,当其他同学通过评价否定他的学习成果时,他的小老师及时站起来说明原因,并要求再给他一次机会,这回就没有出现断句。我对这位小老师进行了极高的评价,并把这个小组评为最佳合作小组。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而且能够边听边思考和斟酌。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出现跑题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地拉回来,进行现加工。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因为幼小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的灵性,给予孩子以无限的创意。

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创新意识。在这样平等的气氛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发展学生的求民思维,远比严肃的说教有效。例如,二年级下学期有一篇课文《鸡妈妈的新房子》,讲述的是因为鸡妈妈听取了狡猾的狐狸提出的建议,把窗子再开大一点,导致被狐狸偷走了一只鸡娃娃的故事。当分析文中角色,指导感情读时,大家都觉得狐狸太狡猾了,都在憎恨狐狸,而有一个叫咸吉松的同学却说道:“我反驳,我觉得同学们太欺负狐狸了,狐狸饿了当然就会想办法找东西吃,很正常的事情,是鸡妈妈太笨了,上了狐狸的当,如果因为这种行为不好就让它挨饿,野兽们不就都饿死了吗?”我发现他的思维真的很独特,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其他同学不一样,是很值得珍视的,但是不能任由其思维,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因此我说:“想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是好的,但如果伤害别人得到自己的利益就不对了,你觉得呢?”他也认可了我的看法,以后他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而且能从正确的方向进行思维,其他同学也随着他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这一点很值得庆幸。

当评价提升到一定阶段后,在学生能自主认读汉字的情况下,我又采取了另一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直接进行分层,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再合作”。其间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角色参与了数个小组的探究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努力让所有的孩子在经历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受益、提高,而由我亲自进入C组指导学困生,用字卡进行检测,再指导学困生朗读,使学困生有时间能够充分得到老师的关爱,产生自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进入B、A组进行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组的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有不同的收获。在组织教学时,关注的重点始终在C组学生,难的问题由A、B组学生引导C组学生发表看法,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总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汉语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汉语学习的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学生成果 第7篇

依据评价标准, 在小组内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特别是小老师依据评价标准,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准确地评价对方的朗读。在改正对方缺点的同时, 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 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 形成习惯以后, 学生的评价内容更加丰富了, 优等生在听到不同的意见时还会及时加以反驳, 如有的学生在小组中读课文时读得很流利, 可一站起来由于紧张就出现一两次断句现象, 当其他同学通过评价否定他的学习成果时, 他的小老师及时站起来说明原因, 并要求再给他一次机会, 这回就没有出现断句。我对这位小老师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并把这个小组评为最佳合作小组。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 而且能够边听边思考和斟酌。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在出现跑题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地拉回来, 进行现加工。久而久之, 学生在课堂上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因为幼小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 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的灵性, 给予孩子以无限的创意。

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师的责任正是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培养创新意识。在这样平等的气氛中, 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发展学生的求民思维, 远比严肃的说教有效。例如, 二年级下学期有一篇课文《鸡妈妈的新房子》, 讲述的是因为鸡妈妈听取了狡猾的狐狸提出的建议, 把窗子再开大一点, 导致被狐狸偷走了一只鸡娃娃的故事。当分析文中角色, 指导感情读时, 大家都觉得狐狸太狡猾了, 都在憎恨狐狸, 而有一个叫咸吉松的同学却说道:“我反驳, 我觉得同学们太欺负狐狸了, 狐狸饿了当然就会想办法找东西吃, 很正常的事情, 是鸡妈妈太笨了, 上了狐狸的当, 如果因为这种行为不好就让它挨饿, 野兽们不就都饿死了吗?”我发现他的思维真的很独特, 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其他同学不一样, 是很值得珍视的, 但是不能任由其思维, 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因此我说:“想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是好的, 但如果伤害别人得到自己的利益就不对了, 你觉得呢?”他也认可了我的看法, 以后他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 而且能从正确的方向进行思维, 其他同学也随着他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这一点很值得庆幸。

当评价提升到一定阶段后, 在学生能自主认读汉字的情况下, 我又采取了另一种教学方式, 将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直接进行分层, 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再合作”。其间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角色参与了数个小组的探究学习活动,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 努力让所有的孩子在经历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受益、提高, 而由我亲自进入C组指导学困生, 用字卡进行检测, 再指导学困生朗读, 使学困生有时间能够充分得到老师的关爱, 产生自信,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进入B、A组进行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每个组的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有不同的收获。在组织教学时, 关注的重点始终在C组学生, 难的问题由A、B组学生引导C组学生发表看法,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学生成果 第8篇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大课题, 我们根据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 将其分解为“以学定教, 以教促学”八个字:“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 就是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是教的起点, 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是教的方向;“以教促学”反映的是教的目的。这里的教不是单纯的教, 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 其更高层次在于指向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如何让学法指导和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 将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行为合理分解, 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 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从研究的范围上看, 本课题着重从我校的实际出发, 探讨有效学习问题, 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 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 着重探讨的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 (即“教法”要为“学法”服务) , 从而解决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研究的类别上, 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 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 在行动中验证、丰富理论。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总目标。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 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建构有效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倡导发展多样性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最终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展, 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

(二) 具体目标。

1. 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研究, 学生的学习方式会有根本的转变, 进而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能根据自己的情况, 确定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 加强学习反馈和调控, 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具有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思维得以拓展, 潜能得以开发, 素质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有个性、有人格魅力的人, 其主要特征是从单一走向多样, 达到“四个具有”: (1) 具有主动的学习精神; (2) 具有灵活丰富的学习方法; (3) 具有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具有合作学习的习惯。

2. 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研究, 教师会改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在教会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学会如何教, 促进教学行为的变化, 做到“四个学会”: (1) 学会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 (2) 学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 学会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4) 学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3. 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研究, 学校会提高新课程实施的实效, 并提升办学层次, 实现“四个形成”: (1) 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2) 形成一支骨干队伍; (3) 形成学校优秀的学习氛围; (4)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 争创苏州市现代化小学,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操作策略

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是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 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二是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 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是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 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我们认为, 检查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 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 不论教师教得多么认真、多么生动、多么辛苦, 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

我们在研究中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一) 精选教学内容,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 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提出“超越教材”的口号, 引导教师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 灵活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学习资源 (包括媒体资源) , 使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首先, 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 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 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 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 根据课程标准, 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 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即内容的重难点, 知识的生成点, 培养的技能点, 情趣的激发点, 思维的发散点, 合作的讨论点, 学生的质疑点, 资源的开发点, 渗透的育人点, 知识的引申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实施有效的教学。

(二) 注重有效备课,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课题研究, 我们深知, 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 那么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就要有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 教学设计是关键, 也就是课前预设要达到有效,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步是解读各科课程标准。由于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因此, 它毫无疑问的对基层的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只有把握课程标准, 才能知道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有效。第二步是解读教材。教师要将读教材和解读教学参考书将结合起来。每位教师首先先浏览全套教材 (指某一年级所有教材) , 将教学时有利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本学科知识中去。其次通读某一册教材, 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 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最后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第三步, 科学合理处理教材后, 自己先进行预设,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 重难点的把握, 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课外资源的利用, 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内容, 作业设计, 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内容。第四步是集体研讨。由备课组长召集本学科所有教师, 按照自己的预设逐一进行交流, 其他教师把自己没有预设到的记下来, 遇到有争议的问题, 通过集体讨论进行解决, 达到共识。第五步, 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形成教案。就是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样的备课具有合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 和谐教学关系,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更在联合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问题。作为小社会的课堂, 当然也要构建“和谐课堂”, 使课堂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等, 其中主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 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我们认为, 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 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1. 尊重。

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 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 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 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 教师应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 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 不明白的允许发问, 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 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 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 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2. 赞赏。

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师在对学生赞赏的同时, 与学习评价进行整合。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 把学习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把评价看成是师生互动的一部分, 使评价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促进师生和谐的杠杆。

(四) 改变学习方式,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教学要有效, 首先就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新课程理念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一是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二是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 一课一得, 得得相连;三是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严格要求, 贯彻落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不拘一格, 因材施教。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们着力让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五变”:一是变“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发现中学”;二是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三是变“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是变“单一向书本学”为“多提供各种经历在体验中学”。在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地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五) 优化讲练策略,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 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 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精讲”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 抓住中心, 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 以讲解惑, 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 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 讲清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 教师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 即动脑、动手、动口等。“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 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 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 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教师向学生提供的练习, 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 练习方法要多样化, 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 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六) 引领教师探究,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为了达到自我调控的有效性, 我们要有意识引导教师“一课四省吾身”, 即: (1) 我准备怎样上这一课? (2)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 (3) 我这课上得怎样? (4) 我接下来准备怎么教?让学生在思中教, 思中学, 思中进步。教师对课堂的微观调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重点。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师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 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 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是教师关注教学的进程, 并作适当调控, 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引领学生对问题的方向、问题的深层作进一步的思考。

当然,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 教师还要灵活把握“因学设教, 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 有时顺水推舟, 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 迂回前进;有时抓住机遇, 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 积极控制。

(七) 坚持教学反思,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坚持教学反思, 教师会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 反思自己的教学, 质疑自己的教学, 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 进行研究, 最终可生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 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 使原来的一般教师变为“有效教师”。

教学要反思, 现在人人皆知, 但是在反思实践中, 出现一些倾向:一是“假反思”, 不是“真反思”;二是“浅反思”, 不是“深反思”;三是“应付思”, 不是“我要思”;四是“空反思”, 即只顾反思, 不会“决断”, 没有行动, 未解决问题。我们认为, 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 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 即反思要有广度, 反思要有深度, 反思要有高度, 反思要有创新度, 反思要有灵活度。

四、本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

(一)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以学定教, 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 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 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 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 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 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1.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1) 表现在教师处理教材上。教师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融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针对学生特点, 把一个个教材变“活”, 使之更生动、形象, 让学生乐于接受。

(2) 体现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脚本的前提下, 编排、设计、加工, 努力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 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由此, 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如合作学习适宜性策略、异步教学策略、问题引导策略等。

2. 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由此, 学生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自律学习等。

(二)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通过定量及定性的分析, 发现本课题研究开展后,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个性及特长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确立了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能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交往、管理的过程, 实现师生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建立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新型关系, 在师生互动和合作性学习中提升教学合力。

例如, 课题方案实施前后课堂上有一些典型的变化:实施前, 课中教师讲授时间约占60%, 学生自主学习和作业时间约占40%;实施后, 教师讲授压缩为30%左右, 而学生自主学习和作业时间上升为70%。实施前, 课中能质疑问难的只是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实施后, 80%以上的学生都能主动质疑。实施前, 课堂发言比较多的现象是后面的学生往往会顺着前面同学发言的思路, 不善于发散及求异;实施后, 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探求到多种答案。课堂上充满了生机活力。

(三) 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提升了学校的师资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 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 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 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许多教师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 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 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四年来对课题的实践和研究, 我校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扩大了骨干教师的群体。作为农村小学, 我校现有昆山市学术带头人2人, 昆山市教学能手5人, 昆山市教坛新秀10人, 昆山市“双十佳”教师1人, 昆山市骨干教师8人, 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整体上得以优化。

(四)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 老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我们对课题组的老师除了学校层面上的学习外, 还分别发放有关理论学习书籍, 要求教师自学, 共同研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在课题研究实验课中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上好实践课, 在实践中体会, 在实践中检验, 在实践中总结。还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多次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 并且邀请专家做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 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并将其内化为外在的行为。通过长期的认识——实践——再认识, 很多教师都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并且不断总结, 不断反思, 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 极大地提高了教科研水平。

五、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设想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研究, 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确实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面貌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课题虽然按计划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 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探索。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一) 教学的研究。

教师对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探索仅停留在原型模式基础上, 还须进行优化整合, 形成特色化的、适合个性的教学。

(二) 评价的建立。

学生成果 第9篇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的学生成果一般体现为项目、案例或活动成果, 这些成果大部分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英国HND职业教育体系在世界非常著名, 其课程与实际工作环境联系紧密, 英国HND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对学生课业的评价非常严格, 每个基本评价点要与课程目标吻合。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重视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 对课业评价则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德国对课程项目成果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则非常专业, 尤其是在职业院校学生结业考试时通过让学生完成学生一个任务来评价其职业能力的高低。职业能力测评是测评一个人是否有潜能解决一个问题, 看在未来工作中是否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任务。

二、英国HND对课业的评价指标

课业 (Assignment) 是英国HND体系中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程综合性任务的代称, 一般是含有设计成分的作业, 如报告、论文、演讲等。课业评价成绩就是本门课程的成绩。英国HND对课业不用分数进行评价, 而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 优秀和良好的标准对所有的课业要求都是一样的;学生要得到优秀的成绩, 必须满足及格、良好和优秀的所有评价点。学生要得到良好的成绩, 必须满足及格与良好的所有评价点。如果仅达到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专业能力基本点, 则只能得到及格的分数。除此以外, 还有一个限制条件:即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按时提交课业, 即使课业水平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水平, 也只能得到及格的分数。

下表展示了HND课业的评价标准, 第一列是学业等级, 第二列是每门课程通用的评价标准, 第三列展示了教师根据通用的评价标准结合课程情况制定的具体标准。见表一。

而对于仅达到及格要求的专业能力基本点, HND各专业的课程标准给予明确的说明, 这些专业能力基本点就是课程目标, 一个学生达到了课程目标的成绩就是及格成绩。教师在设计课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专业能力基本点的要求, 课业要涵盖这些能力点, 如果一个课业涵盖不了, 可以设计两个或三个课业来覆盖能力点。

三、德国职业能力测评指标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教考分离”考核办法,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法》中, 明确规定了各种职业培训的评估评价标准、考试考核标准以及严格的实施程序。德国的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只负责教学和培训, 而全部考试考核都由德国各州教育主管部门和工商协会组织进行, 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而在职业能力的考试测评中, 会给出相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完成, 对其工作成果进行评价, 设计了相应的标准。

(一) 职业能力测评模型

以德国费利克斯·劳耐尔为机电专业设计的评分标准为例进行说明。测评题目是让学生完成一个综合的与未来岗位紧密相关的项目说明案, 对该项目说明案的评分标准是基于以下模型设计的 (见表二) :

在以上这个职业能力模型中, 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级是功能性能力。功能性能力包含基本功能性和直观性两个方面。基本功能性是指完成的任务能否实现预期的功能。如制作完成的一个电路, 灯是否能亮。直观性是指学生能够展示和陈述自己的工作。比如一个电工能够说清楚自己干什么活。

第二级是过程性能力。过程性能力是指与职业工作过程结合起来的能力, 包含使用价值导向、经济性和工作和经营过程导向。使用价值导向是指方案或产品的实际可行性和方便性;经济性是指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节省成本或者盈利。工作和经营过程导向是指设计方案这一环节对整个生产流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设计的方案要考虑前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衔接。

第三级是整体设计能力, 是指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注意到整个复杂的情况, 能够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环保性是指这个产品或方案是否注意高节约社会资源。社会接受度是指完成这个任务是否注意到社会责任, 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解决方案的创造性是指方案与众不同。

(二) 职业能力测评具体指标

基于以上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指标, 又根据机电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具体的评分细则, 在测评成绩的表现手法上, 每个测评点均区分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四个打分点。

1. 基本功能性。

基本功能性属于第一级能力。测评指标有: (1) 解决方案 (法) 满足功能性要求; (2) 达到技术先进水平; (3) 可以实施; (4) 从职业活动的角度说明了理由; (5) 解决方案 (法) 的表述与解释正确。

2. 直观性 (展示) 。

直观性属于第一级能力。测评指标有: (1) 对委托方来说, 方案表述容易被非专业人士理解; (2) 对专业人员来说, 恰当地描述了解决方案; (3)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任务解决方案; (4) 方案的层次结构分明, 条理清晰; (5) 方案 (法) 与专业规范或技术标准相符合。

3. 使用价值导向。

使用价值导向属于第二级能力。测评指标有: (1) 提供了方便的保养和维修; (2) 考虑到功能扩展的可能性; (3) 考虑到如何避免干扰并且说明了理由 (4) 对使用者来说, 解决方案方便、易于使用; (5) 对委托方 (客户) 来说, 解决方案具备使用价值。

4. 经济性。

经济性属于第二级能力。具体指标有: (1) 实施解决方案的成本较低; (2) 时间与人力资源配置适合于实施解决方案; (3) 考虑到企业投入与收益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4) 考虑到不同解决方案的后续成本。

5. 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导向属于第二级能力。测评指标有: (1) 适应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 (2) 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基础; (3) 考虑到上游和下游的生产流程; (4) 反映出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相关的能力; (5) 考虑到超出本职工作范围的内容。

6. 社会接受度。

社会接受度属于第三级能力。测评指标有: (1) 考虑到人性化的工作和组织设计方面的可能性; (2) 考虑到健康保护方面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3) 考虑到人类工程学方面的要求; (4) 注意到工作安全和事故防范的规定与准则; (5) 考虑到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7. 环保性。

环保性属于第三级能力, 测评指标有: (1) 考虑到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2) 所用材料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考虑到环境友好的工作设计; (4) 考虑到回收、再利用和可持续; (5) 考虑到节能和能量效率的控制。

8. 创造性。

创造性属于第三级能力, 测评指标有: (1) 解决方案中包括特别的想法; (2) 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3) 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性; (4) 显示出对问题的敏感性; (5) 充分利用了任务所提供的设计空间。

四、英国HND评价指标与德国职业能力测评指标的比较

1.对专业能力的评价具有综合性

两种评价指标不仅考虑到基本的专业能力, 同时也考虑到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如英国HND评价指标将基本的专业能力定位在及格线, 如果想得到良好和优秀, 必须要按时提交作业、在团队中承担组织工作、运用创新的方法等。德国的职业能力测评方面则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要求更高, 功能性能力中的功能性和直观性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最基本的专业能力, 而过程性能力和整体性设计能力均是要求学生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考虑工作过程链条上的团队合作, 要考虑他人接受度, 替内部团队和外部客户着想。因此两种评价指标均是对学生完成成果所体现的综合性能力进行评价, 而不是仅是专业能力。这种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抛弃象牙塔式的学习, 更关注外部和整体性, 使评价更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2.评价体系建立了比较清晰的评价框架

英国HND评价体系建立了很好的框架结构, 从课程目标的要求开始, 只要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就达到了及格的分数。若要得到较高的分数, 则要满足“清晰的交流、合适的方法”等条件, 但具体如何交流、采取什么方法, HND只是建立了框架, 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进一步细化。德国职业能力测评是从三级八个方面建立框架模型, 然后根据框架模型再结合专业与课程具体设计八个方面的细则标准。

两种评价指标的不同点:

1.针对的测评对象和复杂度不同

HND的测评对象可以是一个活动的成果, 也可以是实际工作任务的成果, 测评时关注这个活动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对工作过程和与职业相关度的要求不高, 这种评价适合于任何课程, 相对比较灵活, 从测评点的数量上看, 一个课业一般会用到13-14个左右的测评点, 测评点相对较少。而德国的职业能力测评指标针对的对象一般是一个综合性的与本专业实际相关的工作任务成果, 与专业工作过程和岗位联系紧密, 适合于工学结合的课程项目成果评价和学生的毕业设计评价。从测评的指标上来看, 德国职业能力测评的指标也更复杂。

2.测评点之间的联系不同。

英国HND测评点之间是分级别的, 对课程标准中专业技能的点要求较高, 全部达到才能达到及格的水平, 如果在此基础上有运用了一些方法、创新与团队合作等, 才有可能达到良好和优秀。因此英国HND和测评点之间是不平等的, 是台阶式的。而德国测评点之间是平等的, 不分级别, 达不到仅就此点得到较低的分数。

五、对我国工学结合课程学生成果评价的启示

我国的财经类工学结合课程学习德国的基础上也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在评价中既重视项目 (案例) 成果的评价, 也重视过程的评价, 如平时的作业、表现等。但在项目成果的评价中, 教师经常凭感觉分成ABCD等级, 标准还不够清晰, 学生不清楚打分的依据和理由。英国HND课业评价指标和德国的职业能力测评指标, 为我国工学结合课程的成果评价提供了样板。

(一) 建立具有专业特点的财经类工学结合课程的评价模型

如果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很多的报告或课业, 则很难利用英国和德国如此多的指标将学生的任务成果批改完成。因此从我国国情和可行性上考虑, 建议教师在设计工学结合课程的学生成果评价指标中, 可以根据自身的课程将指标简化, 如我国工学结合课程可以借鉴HND的评价框架建立模型:

(二) 在框架模型下进一步细化标准

对于我国工学结合课程的项目总成果评价就可以参考这些指标, 将这些指标简化并描述成学生看得懂的语言。在测评规则上, 可以采纳德国的四级评分法, 每个指标都分为ABCD四个取分点, 然后取平均分。如针对会展专业的学生设计的展会策划案, 可以设计以下评价指标: (1) 从课程目标中选择的系列指标; (2) 可实际操作; (3) 成本较低; (4) 有备用方案; (5) 符合时事政策与法律; (6) 团队合作好; (7) 有新意。

总之, 任何一个评价体系都是基于本国环境的, 照搬照抄不可取, 尽量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本国教师和学生特点评价指标和评价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Simone Kauffeld.Kompetenzmessung:Auf welche Facetten kommt es anBerufsbildung für eine globale Gesellschaft.[J]Perspektiven im 21.Jahrhundert.4-6

[2]柴巧燕, BTEC (HND) 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J) , 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11 (2) :148-149.

[3]来继敏, 许焕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对德国职业教育考核模式的借鉴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9) :91-92.

学生成果 第10篇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多少取决于一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就不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探究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使成果展示五彩缤纷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呈现方式,有一些会进行发明创造,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走进大自然”这个综合性学习中,我选择了《走进身边的一次性物品》活动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研究身边的一次性物品,对一次性物品进行发明改造。要想进行小发明,首先就要了解研究对象,要想研究一次性物品的改进,就要了解一次性物品,要了解一次性物品的哪些内容,我认为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形式把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展示、归纳。

于是在进行《走进身边的一次性物品》第一课时的活动时,我进行尝试,请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想要研究的问题写下来,最初写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很狭窄,想研究的问题也就是一次性物品的种类、使用、来源等问题,经历小组交流、思考、组内整合的过程,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内,学生的头脑中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两个想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平时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是最好的交流时机,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有了与人交流的原材料。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在原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整理。于是就产生了二十多个学生想要研究一次性物品的相关内容,产生了想要研究一次性物品的危害,一次性物品的改进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需要解决的轻重,把问题标出解决的先后顺序。这二十多个问题对学生在进行一次性物品的改进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进行了一阶段的研究后,准备的资料特别充分,各种一次性物品的小发明都在学生的手中一一呈现。

二、利用思维导图,让成果展示更加完美

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做到“关注过程,兼顾结果”,成果展示阶段对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目标的达成、合作学习经验的分享、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明显,活动价值体现不充分。

学生开展一个活动往往有许多成果可以展示,如活动照片、搜集到的资料、排演的节目、自己的活动感想或收获、小组的评议总结、爸爸妈妈的话及教师的期望、社会的反响等。当一个主题或某一个阶段活动结束后,教师就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一个小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因此,搭建多元的展示平台,将学生的成果展示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锻炼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

经过多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发现在最后的展示活动中:读资料成为成果展示的重头戏。在展示课中每一组学生都在大量阅读自己的资料,一组挨着一组,有的组的资料查得很多,可是却没有读通读顺,在展示时结结巴巴,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学生自然不会集中注意力,这样的课堂也就失去了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尚未发挥,成果展示是一个收获的阶段,但收获什么,收获多少,取决于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提升学生能力、活动价值的关键。鉴于此,我便开始转变自己的指导策略,试着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也融入思维导图。

从他们的思维导图中我看到了形式多样的展示,我让学生按照先前的安排去做展示,可想而知这样的展示给孩子们留下了很多的收获,同时也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

通过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入思维导图,我发现它不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化理念,而且有助于转变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摘要:<正>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工具,而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其实思维导图就是帮助孩子们能够开阔思维,使一个主题能够通过头脑风暴先列举出很多种形式展示,接着师生共同总结,然后进行筛选信息,在筛选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问题生成不同的主

参考文献

学生成果 第11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教师的健康发展

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这种作用关键在于能否促使学生拥有“自我实现”的力量,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作用,因此需要教师自身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的进步。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促进了教师的健康发展。

如过玎玎老师在《不一样的天空》一文中这样写道:“而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肩负的任务则更加艰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个专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郑碧珂老师在《赶走焦虑,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中这样认为:“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焦虑的观察和研究,以促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用适当的方法减轻学生的焦虑。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降低语言焦虑的效果一定会更加显著,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相应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感到茫然,不仅自己愿意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同时有的老师还提出了维护教师自己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达到了助人自助的目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心理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寓教于乐,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六(1)班学生黄梓铭同学,在谈上校本心理辅导课体会时谈到:“这样的课让我知道了许多人生当中的道理,如每个同学都要有上进心;自己要知道和谁比。我又知道,学习不能放弃,应该从小打好成功的基础。”“上这样的课,让我有了勇气,一种不怕放弃、失败的感觉。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小学生理所应当做的事情。”

1.有助于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只是学困的原因不同而已,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既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心理转化与发展。如五(5)班的一位学生,缺乏自信,导致上课发呆、作业一个字也不写。班主任周苹老师采用“故事启发”、“语言鼓励”“心理暗示”等方法,使这位同学树立了自信,上课敢于积极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五(7)班的一位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养成了纪律松懈、行为粗鲁、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的习惯,在班主任李斌老师的正确引导、爱心传递、信心鼓励下,该同学原有的不良习惯亦有所改变,学习也进步了。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12年11月,林炜发明的“盲人楼梯扶手”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二等奖;夏洁发明的“能显示落点的训练用安全标枪”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特等奖;贾程鹏、姜阳阳、陈雨生、夏洁小发明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B组一等奖; 辛晓涵的科学幻想画“污水转化站”获昆山市一等奖。2012年10月,五(7)班学生龚衡越同学获“新华杯”摄影比赛二等奖。在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的“法治格言”征集活动评比中,五(7)班的龚梓欣荣获二等奖,同时获昆山市一等奖,五(2)班的李子邑荣获昆山市三等奖。2012年11月,施彤、胡梦婷、黄景轩、何蕾、陆杰等同学荣获昆山市第二届“德泰杯”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三等奖。昆山市第五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 数学报竞赛中,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2013年1月,黄梓铭荣获昆山市第六届“阅读之星”一等奖。2013年5月,王奕楠的故事《学法之途 一路欢歌》在昆山市法制教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

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基础,关键所在。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则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谐、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一天下午放学后,四年级(6)班因其教室窗户未关,被值班教师查到,受到批评。事情发生后,班主任赵海琴老师改变以往批评犯错误学生的方式,而是设计了一节心理活动课《教室窗户没关之后》,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讨论分析导致没关窗户的原因,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交流中,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讲信用,对集体应有责任心。通过这节课,不仅仅是几个犯错误的学生受到了教育,更主要的是避免了以后类似事情的发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这节课,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了过去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的状况,敢于大胆地和老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了。

在四年多的研究过程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学校组织汇编的校本心理教材《童年七色花》在苏州市校本教材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9月,拍摄的校园心理剧《特殊的礼物》在2014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剧目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先后有70多篇论文发表在昆山市、苏州市及省级刊物。教师论文、教育案例、活动课课例获奖300多篇次。其中陆晓东的《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发表于《新课程学习》,王雪莲的《阻碍小学生道德养成的原因及矫正》发表于《新课程研究》,沈美芳的《浅析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发表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归玉秀的《遵循学习规律 提高识记效果》发表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何婷、陆雅萍、杨咏秀、吴志英老师的论文获省“行知杯”论文评比二等奖。黄程远、陈洁、何婷、凌志芬、吴燕、徐林花等老师的论文获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一、二等奖。

学生成果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同时,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技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是,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学校和学生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最终阻碍了大学生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关概念

科技成果是指某一科学技术问题通过研究活动取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劳动结果, 并获得实践检验及社会承认。

依据科技成果的具体转化形式, 可以形成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科技成果的商品化, 是指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 通过市场化交易来实现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 实现科技成果的自身价值;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是指把科技成果通过大力推广进行产业化生产, 以实现科技成果的规模生产, 使得科技成果达到最大利益的收益;科技成果的国际化, 是对科技成果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 把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借助国际市场进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 实现无国界发展。无论科技成果转化的哪一种实现形式, 都是体现在将科技成果的实践应用服务于社会, 实现多方的利益及价值共享, 是对科技成果进入经济并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间过渡环节的特别强调。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及其转化的现状

1.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高校的科研力量在近几年显著增强,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每年都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 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具有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是我国专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 高校研究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作为我国科研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高校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所提高, 但对于大学生的科技成果保护, 在转化为专利方面亟待加强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的速度。

2.国家政策法律情况

我国虽然颁布了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制度立法的时间较迟、发展缓慢, 尤其在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保护措施更有待提高和加强。高校作为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主体, 对学生本身就是一项重大考验。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架构, 对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制度问题几乎没有辨别的能力, 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转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最终导致成果转化效果的亏损, 学生逐渐失去了创新的热情。

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

高校向社会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转移所做的工作不够, 高校的管理机构的效率低下, 不能有效推动知识产权向社会扩散, 阻碍了扩散的速度和影响力;同时, 全国各高校的科研评价制度普遍存在以科研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重点, 对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不重视, 缺乏知识产权战略导向。

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1.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

根据高校的相关抽样调查, 虽然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了解的人员占45%, 但是能进一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过程, 以及利用法律武器和手段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这种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致使目前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流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另外, 大学生对专利保护的申请认识不足, 高校对大学生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向来都是重视奖励, 但是却忽视了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的保护。

2.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较高

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是多方面的, 它主要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取得、交易、使用和诉讼等方面的活动给个人或单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在我国, 尤其是高校, 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本较高, 知识产权的所有人若对产权进行相关的处理, 则需要支付相当高的经济成本以及相当长的时间成本。若要在我国申请相关的专利, 申请的过程较为繁琐, 而且每个过程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 另外, 科技创新成果的专利审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少则一年, 多则三年。专利的过高专利费用及过长申请时间抑制了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

3.知识产权权属不清

知识产权控制的核心是权利人控制他人利用其成果的保护。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中, 激励作用是否充分发挥, 直接影响科技成果产出的数量、质量及转化进程。我国专利法规定, 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利归属于雇主, 这不仅使得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归属于雇主, 而且发明创新成果专利的申请人也是雇主。虽然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发明人也能享受到专利效益的分配权利, 但是在实际中, 各高校都在强调专利是归属于高校单位所有, 而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回应专利发明人。仅强调专利的归属权而不注重专利利益的分配权, 其结果导致发明人将职务发明非职务化, 以规避法律的约束, 使得高校非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远高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 造成重大发明少、专利的技术层次和实施率、高校职务发明比率都较低的现象。

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1.政府层面

(1) 发展高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要想将大学生科技成果中的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转化, 就要在高校中搭建相应的转化平台, 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资产评估体系。有了这种评估系统, 才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2) 加大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目前, 我国企业赞助的高校科研经费比例很少, 绝大多数经费是由政府赞助的, 而且经费的额度也有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经费的额度已超过了3%, 而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比例不到2%,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本质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动力的保护, 其结果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 是把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主要途径, 使得科研成果的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 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2.高校层面

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存在巨大的浪费和损失。高校作为专利知识产权管理的主体, 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功能, 有责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 高校应加快知识产权向生产力的转化, 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1) 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中, 针对老师涉及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 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科技成果的考核。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成果科研管理来说, 应将专利的转化环节纳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中。

(2) 培养知识产权全过程的保护理念。在高校的科研过程中, 学校的相关领导、项目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都应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一项科研从申请立项到完成计划直至转化到实际生产后, 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应纳入知识产权的范畴, 因此, 高校应将知识产权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

3.学生层面

(1) 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在专业教学过程中,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 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有所侧重。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较多, 社会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强,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对专业科技数据和知识产权数字化的保护进行教授;文科类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 因此, 在教授过程中多涉及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 同时应将知识产权作为课程管理纳入教学体系中, 切实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 建立专门服务于学生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既是学校知识产权战略、学校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者, 又是专利成果管理部门与成果转化部门关系的协调者, 同时还是学校有关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的解决者。因此, 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形成管理人员专业化、场所完善化、经费可落实的和谐的管理体系。专门管理部门应真正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上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8.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 (2013-2015年) 》的通知 (教职成函[2013]1号) [Z].2013-01-21.

[3]刘红梅.大学生创新培养研究——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为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4]郑晓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5]沈鑫泉.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平台的构建及探索[J].前沿, 2013, (17) :113-115.

上一篇:政务流程下一篇:在抗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