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毛竹林范文

2024-07-24

低产毛竹林范文(精选7篇)

低产毛竹林 第1篇

关键词:Ⅲ类立地,混生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

1 引言

毛竹又称楠竹、江南竹, 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 单轴散生型, 秆大型, 高可达20m以上, 粗达18cm, 材质细密, 不易开裂、变形, 具有抗压、抗弯, 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西芹教学林场现有毛竹林856亩, 大部分为Ⅲ类立地上的混生竹林, 产量低, 肥力衰退, 造成经济效益低。为此对如何提高低产竹林的产量及竹林的改造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索。

2 林分立地条件及状况

2.1 立地条件

试验地位于林场对河工区约421亩混生毛竹林内,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 气候温暖, 平均气温19.4℃, 极地最高气温为41℃, 最低气温为-5.8℃, 年降雨量18170mm, 地貌类形属低山丘陵, 海拔处于200~500m, 平均坡度30°。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 林分为中等肥沃、Ⅲ类立地质量。

2.2 林分状况

竹林为低产混生毛竹林。竹子平均胸径8cm, 龄级结构不合理, 新竹占23%和Ⅳ度以上老竹占40%, 中龄竹少。在混生竹林内, 主要群落树种为杉木、马尾松及阔叶树, 林分下层主要为灌木、藤本等;地表植被为芒萁、蕨类、管茅等。

3 毛竹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毛竹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劈山砍杂、深翻垦复、挖除竹兜、科学施肥、保持林地卫生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调整竹林结构的技术措施主要有科学采伐竹材、合理留笋养竹等。

3.1 改造培育目标

按笋、竹两用林丰产技术培育, 通过3年实施有针对性的集约化经营管理配套技术措施, 改造现有毛竹低产林。使竹林达到合理的竹龄结构, 竹林立竹密度167株/亩, 且分布均匀, 鲜竹材产量达到中产标准 (7.5t/亩) 。

3.2 清理林分、劈山除杂, 择伐混生木

清理林分内的空心木、腐朽木, 择伐松树、大冠常绿阔叶树, 适当保留部分优良伴生树种 (如杉木、楠木等) 保留密度为7~10株/亩, 并且分布均匀, 保留的混生木能够为鸟类取食, 栖息繁衍创造良好条件, 减少竹林的发病率;6月开始劈山除杂, 清除杂草、灌木, 使竹林土壤肥力提高。

3.3 林地垦复, 改良土体

林地深翻垦复是促进毛竹林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既能改善竹林土壤的物理性状, 增加土壤肥力, 又能改善竹林的鞭系结构, 有利于促进竹鞭的蔓延扩展和笋芽分化萌笋。深翻垦复方法为:沿等高线深翻4~5m宽, 深度为30cm, 深翻的同时, 挖除部分竹蔸, 老鞭及树桩, 也使林地清理后地表枯落物与土壤混合, 腐烂分解, 达到养分归还的效果, 增加了土壤有机物质。

3.4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根据竹林的林分特征、土壤类型、养分状况等具体情况。秋季在立竹上坡方向距竹基部30cm处挖施肥穴, 穴深20~30cm, 施复合肥或尿素20~40kg/亩, 施入化肥立即复土埋实即株穴施肥;夏季施入饼肥, 采用林内开沟埋肥, 即按间距1m开水平条沟, 沟深20cm以上, 1m长的沟内投肥约0.25kg, 投肥后及时复土。

3.5 竹林采伐

由于竹林残败, 发笋成竹能力很低的老竹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因此必须及时伐去。对荒芜衰败残次竹林因Ⅴ度以上老竹较多, 采取了择伐措施, 竹材采伐的强度、时间、竹龄不同对竹林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应加强控制。竹材采伐强度可根据伐前密度和伐后竹林需要的合理密度来确定, 采伐量必须小于生长量, 低于合理密度的竹林原则上不采伐或严格控制采伐。采伐时间一般应在秋末至春初进行, 尤以冬季为好, 大小年明显的竹林虽然在大年的夏季也可适量采伐, 但采伐强度应严格控制在年采伐量的1/3以下。一般毛竹在6~7年时竹材才完全成熟, 故应严格按“留三去四不留七, 五度填空”的原则控制采伐竹龄, 即保留Ⅲ度以下 (5年生以下) 竹, 采伐Ⅳ度以上 (6年生以上) 竹, 在立竹过稀处可适量保留Ⅴ~Ⅵ度竹, 对于Ⅶ度以上竹, 无论疏密均应砍除。对纸浆用材竹和篾用竹, 则可根据用途不同适当提早采伐竹龄。毛竹采伐一般采用龄级择伐方式, 即原则上择伐达到采伐竹龄的立竹, 但也应考虑立竹的分布、生长和病虫害情况, 做到砍老留壮, 砍密留稀, 砍小留大, 砍弱留强, 砍病留健, 并清伐风倒雪压竹。同时应采伐竹叶发黄、来年换叶的小年竹, 不宜采伐竹叶浓绿、来年发笋的大年竹。采伐方法一般有留兜伐和带兜伐两种, 目前生产上大都采用留兜伐采伐, 但应注意伐桩高度不得高于10cm, 且伐后须及时挖除竹兜或采取促兜腐烂措施。

3.6 防治病虫害

3.6.1 毛竹林常见病虫害

竹笋主要有笋腐病等病害和笋夜蛾、笋泉蝇和竹笋象类等虫害, 立竹主要有毛竹枯稍病、竹秆基腐病、霉污病、竹竿锈病等病害和竹叶螟类、竹蝗类、刚竹毒蛾、竹斑蛾、天牛类、蚧壳虫类和竹螨类等虫害, 尤以毛竹枯稍病、竹叶螟类和竹蝗类发生最为普遍, 危害较大。

3.6.2 毛竹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毛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防治、化学方法防治、生物方法防治、生态方法防治等。

竹笋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应防重于治, 须做好预防工作。主要是搞好林地卫生, 结合劈山砍杂、铲山松土、深翻垦复, 清除林内杂灌杂草, 消灭病虫害的滋生场所, 并在出笋前用波尔多液或高锰酸钙进行土壤消毒和敌敌畏或敌百虫2000倍液喷洒林地, 出笋后发生病害时应立即挖除病笋、退笋并喷施1∶150波尔多液或0.1%的高锰酸钙;发生虫害时, 可在林内施放敌敌畏烟剂, 每亩1kg。每隔1周喷洒1次, 并应及时挖除虫笋, 消灭其中幼虫。

立竹的病虫害防治也应以防为主和按照“治早、治好、治了”的原则。毛竹枯稍病、立枯病和竹竿锈病等容易通过母竹调运而传播, 用材造林时, 应选择健旺竹粗壮苗造林, 并严格检疫母竹和竹苗, 以防病害的传入。合理砍伐, 改善林地通风条件, 保持林地卫生, 增强竹林抗病能力, 可减少丛枝病、竹黑粉病、竹竿锈病、霉污病、竹疹病等病害的发生。竹林发生病害时要结合抚育管理及时进行药物防治。毛竹枯稍病可用50%灭菌灵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于新竹发枝展叶前喷2~3次。竹竿锈病可在6~9月间用0.5~1度的石硫合剂或100~150倍敌锈钠喷竿或涂竿。竹霉污病可用0.2~0.3度石硫合剂喷雾防治。

发生虫害时应以药剂防治为主, 辅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对局部发生的食叶性虫害, 可用敌敌畏或敌百虫500~2000倍液喷杀, 对地形复杂、山高稠密的竹林, 用敌敌畏烟剂每亩0.5~1kg熏杀。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秆菌防治竹斑蛾, 用赤眼蜂防治竹叶螟类。介壳虫类一般容易随母竹传入, 应加强检疫工作, 一旦发现应灭虫后再栽。竹林发生后, 在幼蚧期用敌敌畏乳剂或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用灭蚧灵喷杀、涂竿。蚜虫、竹螨可用50%乐果乳剂或氧化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在害虫活动期喷杀, 每隔10d1次, 连喷2~3次。

4 效果分析

4.1 不同时间择伐混生木的效果

4.1.1 出笋数

表1可见, 2005年底择伐混生木后即开始实施其它各项技术措施的竹林, 其出笋数达到205株/亩, 其中两大年年份分别为65株/亩 (2006年) 和12株/亩 (2008年) ;退笋率则较低, 大多在20%左右。至于分别迟1~2年择伐的竹林, 其出笋数则要低得多, 仅为125株/亩, 17株/亩。说明竹林改造开始的时间较越早, 效果越为明显。

4.1.2 新竹株数

表2可见, 择伐实施改造已3年的竹林, 新竹数已达到174, 7株/亩, 单靠新竹数即可达到初步目标 (167株/亩) ;而择伐才2年和1年的竹林, 其新竹数分别为82.8、10株/亩。说明了林相变化的剧烈程度。改造最早的林分, 目前竹林密度已达到210株/亩, 形成了良好的“丰产架子”。

4.1.3 竹材产量

根据有关公式估算了竹林新竹的竹材产量, 表3可见, 各年新竹产量呈很强的上升趋势。3年鲜竹材产量已达1767g/亩。如以比较正常的一度 (2007~2008) 产量计算, 则达到1220 (993~1547) g/亩, 基本上达到了中产偏高林分的产量水平。而实施仅2年的林分, 度产鲜竹材亦达953 (820~1100) g/亩, 形成了中产林分的竹材产量指标。

4.2 新造竹林的效果

对新造竹林的调查结果 (表4) 分析表明, 通过采用优化的造林技术, 切实加强管理, 使造林第2年发笋数达到52株/亩, 平均每株母株发笋0.62株;到造林第3年发笋数大量增加, 达108株/亩, 平均每株母株发笋3.82株。则短短2年时间内, 新造林地新竹总数已达1887.5株, 平均每株母株发笋4.44株;同时, 新竹胸径也有明显提高, 从造林第2年的1.26cm上升到造林第3年的3.16cm, 净提高1.90cm, 增长率达150.8%。

单位:鲜重斤/亩

注:母竹实际株数为:3号样地38株/亩, 4号样地18株/亩, 造林时间:2006年春

5 小结与讨论

对低产混生的毛竹林, 通常采用的丰产培育技术主要是劈杂除草、深翻垦复、施肥等技术措施。本文探索的重点是择伐部分混生木、清理林地, 进而通过深翻垦复以改良立地土体结构, 改善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结果表明, 通过这两条关键技术, 结合科学施肥, 使Ⅲ类立地上低产混生毛竹在第三年时可达到毛竹丰产培育。其出笋数、新竹数、全林立竹密度各项产量指标分别达到:120株/亩、87株/亩、210株/亩, 实施3年来鲜竹材产量合计1767kg/亩, 其中正常一度的竹产量953~1220kg/亩。充分反映出Ⅲ类立地上低产混生毛竹林实行低产林改造、笋竹两用丰产培育一步到位的技术措施的良好效果, 说明制定出的技术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而且是非常显著的。这对于大面积同类立地低产竹林的改造培育、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寅, 兰林富.毛竹林现代经营技术初探[J].竹子研究汇刊, 2001 (3) :10~13.

[2]侯彦林.“生态平衡施肥”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J].生态学报, 2000.

[3]邱云龙.毛竹低产林施肥效果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 2001, 20 (4) 33~36.

[4]黄文超, 潘淑芳, 骆昱春.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J].江西林业科技, 2004 (1) :46.

[5]张美琼, 赵光海.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2 (1) :86~91.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及效益分析 第2篇

关键词: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9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77-2

毛竹又称猫头竹、楠竹,属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良竹种。融水县地处于广西省,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适合毛竹生长,长期以来,由于对毛竹林缺乏管理,经营水平落后,影响竹林生长,形成许多低产竹林,经济效益变差。为此,融水县对其贝江河林区部分低产毛竹林地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 改造技术措施

1.1 劈山清理

低产竹林由于长期无人管理,造成竹林中杂草、灌木丛生,如果不及时清理,影响林木生长,会形成低产林,通过劈山清杂的方法,将杂草及残余物就地掩埋,使之腐烂成为有机肥。同时林中的树根、老化竹鞭及竹蔸也要清理掉,林中有价值的林木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2 保护冬笋,留养春笋

挖笋应该保证不伤鞭、不伤芽,可以适当浅挖鞭笋、露头笋,保护冬笋,增加收入。为了能够保证孕育笋芽能够正常生长,要防止在出笋大年前的公然砍竹,对于竹林密度小,分布不均匀的地方,要补充母竹,使竹林密度更加合理。留养株数一般按照上一年增加25%~30%即可,通过1~2 年留养,逐步增加竹林密度。竹笋留养的选用原则是“壮、空、匀”,即留养粗壮竹笋。确定了留养数量后,其余的竹笋便可以采收了。

1.3 合理施肥

毛竹低产林改造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施肥管理,通过施肥,可有效的促进竹鞭复壮、笋竹高产。施肥要结合垦复进行,一般施用竹林复合肥800~1000 公斤/公顷,施用复合肥要注意合理的配方,出笋前应多施用N肥,孕笋期多施用P肥。施肥方法通常采用沟施或穴施,沟(穴)深达20厘米~30厘米左右,施肥后立即覆土。

1.4 合理采伐

合理采伐為保证竹林健康生长的关键,一般采伐季节都在冬季,毛竹采伐应遵循“留三砍四不留七”的原则,1~3度竹要保留,4度竹选择性砍伐,而7度以上竹全部伐除。另外,低产林由于竹龄大,发笋能力差,应该适当整竹龄结构,让新鲜毛竹不断增加。采取四看法进行留竹。一是通过看竹林密度,如果1500株/公顷以下,新老竹均留下,保持竹林密度合理;二是看竹龄,7年以上老竹逐渐砍去;三是看竹的质量,留下健壮的竹,砍去弱竹、残竹和病竹;四是看大小年,砍伐大年的竹,留养小年竹。

1.5 病虫害防治

毛竹林病虫害应该采取以“生物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利用竹蝗的天敌如蚂蚁、螳螂、寄生蜂等进行防治,这样有利于保持林地生态系统稳定,同时对环境无污染,不易造成病虫产生抗性。如果竹蝗发生比较严重,应该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用药量为每300~375毫升/公顷 ,加15~75公斤水进行喷雾或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药量75~150克/公顷,稀释1000倍液进行喷雾。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通过对贝江河林场的5块林地进行改造,改造取得的效果明显,由表1可以看出,改造后的5块竹林地中各项指标均比改造前要高,一是在竹高方面,改造后的平均高度为9.8米,未改造竹的平均高度为7.1米。平均增长2.7米;二是在平均胸径方面,改造后的平均胸径为10.5厘米,未改造的平均胸径为7.2厘米,平均增宽3.2厘米;三是每公顷株数,改造后每公顷平均株数为4504株,改造前每公顷平均株数为3702株,每公顷改造后增加802株;四是在产量方面,改造后的平均产量为122709公斤/公顷,改造前为60755公斤/公顷,每公顷改后增加61954公斤。

表1 毛竹标准地调查情况统计表

由表2可以看出改造后的投入产出情况,经过改造后亩平均年产值938元,对照平均为470元,增加了1.99倍。而收益提高了1.67倍,亩平均年产量改造后1469公斤,比改造前产量提高2.03倍。投入产出比为1∶5.4。这也表明通过较少的投入能够获得较大的收益,改造后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表2 投入与产出情况统计表

2.2 社会效益

通过改造低产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增加了林区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促进了林区稳定;二是有利于转变林农的经营观念,使林农认识到竹产业是带动和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最直接的产业;三是通过改造,改善了环境,提高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知名度,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当地经济发展。

2.3 生态效益

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技术,促进了整个森林生态的平衡,多样性物种的丰富,有利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毛竹低产林改造是一项效益好、投资少、周期短的项目,通过低产林改造试验,不但可以提高毛竹产量,同时还能保护天然林的形成,增加林区人民的收入,降低对毛竹林的破坏,使林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延续。

参考文献

[1] 叶晓东,潘跃.文成县竹林道与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科科技,2011,(19):232-234.

[2] 黄菊胜.毛竹低产林改造及效益分析[J].农业科学,2009,(15):145-149.

[3] 李乐阳,欧阳昶,彭海.临湘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效益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4):61-68.

[4] 邓荫伟,李洁荣,黄连桂.杉木播种育苗密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7582-17584.

低产毛竹林 第3篇

连城县地处龙岩市西部, 毛竹林资源丰富, 为了发展竹业, 提高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从2009年开始, 笔者在连城县四堡乡腊坑村建立试验基地, 从改善竹林结构, 提高林分质量入手, 通过对低产毛竹林采取全面锄草、全面翻土、施肥, 及以全面劈草作为对照的不同抚育措施进行生产对比试验, 以探索该县低产毛竹林改造最有效、适用的措施, 从而更好地指导全县竹农搞好竹业生产, 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 发展清流县竹业。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该试验地位于四堡乡腊坑村的003林班, 进行试验的一共是01大班以及1小班, 地名为尤桐排, 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74亩, 该地的地形为丘陵地, 其海拔高为379.5m, 该地区的年均降雨量保持在1900 mm, 而年平均气温则为17.8℃, 其中全年的无霜期为250d, 年平均的相对湿度为80%;该试验区的土壤表现为沙质的红壤, 土层厚, 腐殖质层中, 肥力为中等;该区覆盖生长的草本植物主要有芒箕等。2009年的秋季在进行改造之前调查了该竹林的平均立竹量为98株/亩, 该片竹林的平均胸径为7.8cm, 林分的平均均匀度为3.2、整齐度为4.0左右, 根据相关数据以及参照标准判断该片竹林属于低产的毛竹林。

3 试验设计与调查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将试验地划分为四组具体情况如下:对照CK-只对竹林进行全面的劈草处理;A处理-对竹林全面劈草, 锄去杂草、灌木, 伐除老小病竹;B处理-对竹林全面翻土, 深度15~20cm, 挖除冬竹及灌木蔸;C处理-对竹林全面翻土 (深度15~20cm) 挖除冬竹及灌木蔸后施肥, 施肥方法为在翻土后沿等高线开施肥沟 (沟深10~15cm) 均匀施尿素30kg/亩, 施肥后盖土[1]。

试验采用随机排列, 设置3个重复 (立地均为Ⅱ类地) , 共12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亩, 同一区组均选择在同一坡面上, 且每个小区在坡面上、中、下各设一个。小区之间间隔10~15m, 并在小区四周开设50cm×40cm的隔离沟, 以利区别。

3.2 调查研究方法

根据要求, 对每个试验小区的立竹量、胸径等进行逐侏实测。记载地形、植被、土壤因子等。并按以下公式分别计算竹林的均匀度 (E) 、整齐度 (U) 、E=N/n、U=D/D, 式中N、D、n、D分别代表平均株数、平均胸径及相应的标准差[2]。

4 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结果分析

该试验从2009年10月进行各抚育改造, 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劈草抚育及调查立竹株数、胸径等有关数据, 2013年10月进行全面调查, 然后分别计算出各处理改造后的平均数据值如表1。

从表1可看出, 不同的抚育措施对立竹增长量, 年均胸径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F>F0.05差异显著, 即不同抚育措施的平均胸径有显著差异。由表2方差分析得知, Sw2=0.126, 相应的自由度为fw=8, 现在组数a=4, 以危险率a=4.53, 根据q表查的其所对应的D值为D=0.93, 代表着显著差异性。

从以上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抚育措施对立竹的增加量、平均胸径虽然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只有深翻施肥这一改造措施所产生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

4.2 竹林质量分析

4.2.1 立竹密度

立竹密度是毛竹林分群体结构及其衡量经济指标最基本的数量牲值之一。表1表明:对照和A、B、C三种处理, 通过改造及3年的留笋养竹, 立竹数均达至150株/亩以上, 基本达到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的指标要求。其中:改造后比改造前增长率最高的是翻土施肥达121.8%, 其次是翻土75.8%和锄草56.9%, 最差的是对照46.6%。虽然不同的改造措施的立竹数存在差异, 但仅有翻土施肥比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

4.2.2 平均胸径

不同的改造措施对竹林的生长环境和竹林本身素质的作用不同, 从而影响了群落个体的生长。对照和B、A、C三种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2009年改造前增大0.2cm、0.4cm、0.5cm、0.8cm, 均还未达到毛竹丰产林的标准 (大于9.5cm) ;其增长率最高的仍是翻土施肥9.6%, 其次是翻土6.3%和除草5.1%, 最差的是对照2.7%。这说明了不同的改造措施的个体生长不尽相同, 从而影响着竹林的产量和质量。统计分析表明只有翻土施肥比对照的差异程度达到显著水平。

4.2.3 均匀度

从表1可看出, 通过试验使对照和各处理 (A、B、C) 的均匀都有提高, 均达到了毛竹丰产林大于5的标准。这是由于不同的改造措施, 通过人为的作用控制株数而表现出来的特征, 说明了改造措施实施的同一性。

4.2.4 整齐度

由表1显示:毛竹林分的整齐度都从2009年小于5, 提高到2013年大于7的水平, 从而说明了竹株个体间差异变小, 则有效地提高整个毛竹林分对光能和水肥的利用, 使产量更高[5]。

综上分析认为, 竹林结构的优劣, 按对照、A处理、B处理、C处理和排列顺序依次趋好。处理A、B、C与对照比较, 说明了毛竹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处理A、B、与处理C的比较, 说明了毛竹林采取翻土施肥的必要性。

4.3 效益分析

4.3.1 投资概算

对照和A、B、C三种处理分别需投工量为1个工/亩、2.5个工/亩4个工/亩4.25个工/亩, 每工日按当前工价30元计算, 则分别需要投资30元/亩、75元/亩、120元/亩、157.5元/亩 (含肥料费30元) 。

4.3.2 效益估算

不同处理的毛竹林按改造前后立竹量增加及竹径增大计算出各处理的竹材鲜生增加量, 然后计算增加的产值[6]。

对照和A、B、C三种处理实施改造后使每亩竹林比改造前增加分别为0.66t、1.04t、1.35t、2.62t。竹林价值按本县目前市场价格 (竹农实得部分) 400元/t计算, 则每亩竹林增加产值分别为264元、416元、540元、1048元。扣除它们的投资成本, 则对照和A、B、C三种处理每亩可获得的利润分别是234元、341元、420元、890.5元, 效益最明显的是全面翻土后施肥的措施, 每亩可获得的利润是其投入的5.7倍,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效益最差的是全面劈草的措施。

5 结语

(1) 翻土施肥是毛竹林集约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提高毛竹林的立竹量和胸径生长均有显著的效果。可根据经济状况, 每隔3~4年翻土, 施肥1次, 以增加经济效益。

(2) 林地全面翻土和全面锄草, 对立竹量增长、胸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而劈草的作用较不明显, 但可以做好经常性的管理措施采用, 以降低生产成本。

(3) 从效益分析来看, CK对照和A、B、C三种处理效益最明显的是翻土后施肥的竹林, 其每亩竹林可获得890.5元的利润, 效益十分明显, 是其投入的5.7倍。其次的全面翻土、全面锄草、全面劈草, 全面劈草的竹林, 获得最少, 每亩只可获得234元的利润, 这说明了集约经营的重要性及高投入才能高产出的道理[7]。

参考文献

[1]肖立生.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措施实施效果初探[J].低碳世界, 2015 (13) :329~330.

[2]杨青.高山贫瘠、低产毛竹林的复壮技术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6) :191.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应用探究 第4篇

1 毛竹简介

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 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 秆大型, 高可达20米以上, 粗达18厘米。毛竹秆高, 叶翠, 四季常青, 秀丽挺拔, 经霜不凋, 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 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 被誉为“岁寒三友”。又无毛无花粉, 在精密仪器厂、钟表厂也极适宜。毛竹林面积大、分布广、经济价值较高, 生产潜力很大, 发展毛竹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毛竹低产林现状

2.1 环境恶劣的毛竹林

毛竹林的生长环境中, 有一部分是在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生长的, 大多都生长在干燥、贫瘠的土壤中。经研究, 毛竹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在土壤p H为4.5~7.0的沙壤、轻粘壤中生长, 在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度中, 土壤所种植的毛竹生长情况也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在暗坡土壤中毛竹的生长要比在上坡阳坡生长好, 而在干燥的沙荒地带和盐碱性土壤中, 毛竹就不能正常生长。

2.2 杂草重生的毛竹林

毛竹林在生长的过程中, 因为自身情况的不同以及对毛竹林砍伐的不合理, 严重的挖笋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的破坏了竹林的生长结构, 导致了竹林的生产力下降、质量下降。针对毛竹林的这一现状, 成为了影响我国毛竹林低产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为毛竹林重要的经济价值, 使竹林的砍伐工作人员只关心当前的利益, 严重的影响了毛竹林的可持续发展性。当前情况下, 竹林的现状是老龄小径竹不断增多, 壮竹不断减少;竹林越来越小, 竹林的产量正逐渐下降, 同时, 随着笋价值的不断增长和人们随意的乱挖, 最终形成了低产竹林。

3 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

3.1 经营管理粗放化

我国一些天然的竹林分布比较广泛, 并不利于集中式的管理, 针对毛竹林的过度砍伐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对于一些交通并不方便的山区来说, 毛竹的立竹度很高, 但是相应的, 毛竹林中的老弱残竹也很多, 这就导致了竹林的分布密度并不合理。对于路边或交通便利的地区, 毛竹林被砍伐问题就更加严重, 同时, 因为管理的落后, 我国的毛竹林林内的杂草灌木丛生, 也成为了病虫害寄生的场所, 严重的影响了竹林的发笋和成竹。人们对毛竹林的砍伐通常都是以壮龄竹为主, 这就导致竹林的产量不断的降低, 整体上影响了竹林的发笋率。

3.2 立地选择不当

一些毛竹林, 因为处于较高的山坡, 因为降水量通常较多, 就导致水土严重的流失, 造成土层逐渐变浅, 使毛竹林的生长状况更加的险恶, 不利于毛竹林的生长, 从而影响了竹林的产量。

3.3 立竹结构不合理

立竹结构通常是指竹的立竹度、均匀度、竹龄级结构和胸径下高等。因为现实社会中, 人们的经营习惯和科学技术都有限, 导致毛竹林的立竹结构受到影响, 造成了毛竹林的产量过低。

3.4 护笋养竹措施不利

因为竹笋的价值不断的增高, 人们对笋的挖掘程度也不断的加深, 尤其是冬笋, 更为严重, 这样不计后果的挖掘, 不仅严重的破坏了竹笋生长所依赖的地下系统, 还影响了竹笋的正常的生长发育, 挖掘人员只挖质量好的笋, 这就导致好笋都被挖走, 而坏笋则继续生长, 最终的结果就是以下的毛竹质量不断的降低, 产量也不断的降低。

4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4.1 选择林地, 去除杂草

结合以上文章可以知道, 毛竹林的种植地带交通要相对便利, 土壤土质要符合要求, 就算在斜坡中, 种植毛竹林的土层厚度要达到50cm以上, 要保证斜坡具有良好的排水设计。同时, 对于竹林中疯狂生长的灌木、杂草, 要进行及时的去除, 不能让其对毛竹林生长产生竞争, 特别是对于新长出来的毛竹来说, 如果没有充足的养分吸收, 就会造成毛竹林产量过低的情况出现。

4.2 留笋养竹

对于留笋养竹这项技术来说, 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竹林进行产竹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对竹林经济效益的提高。其中, 具体的留笋养竹方法有:

第一, 冬笋的管理。通常所说的冬笋是笋体的幼龄阶段, 冬笋的肉质比较新鲜也比较细嫩, 冬笋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是上等的美味佳肴。毛竹冬笋作为一个重要的商品, 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也不断的提高, 同时, 挖冬笋量就会随之增大。对于改造过后的产林地, 需要组织相对有经验和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冬笋的挖掘, 并在挖掘之后对地面进行修复;

第二, 春笋的管理。毛竹林的春笋期是在3月到5月, 春笋的生长成竹的过程也只需要两个月左右, 在此期间, 需要加强对毛竹林的管理工作, 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在林内进行挖掘和进行其他活动。

4.3 合理砍竹

毛竹林低产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毛竹林立竹量较少、竹林竹龄差别较大, 因此, 对于低产林初期的改造工作就是要进行严格的砍伐控制, 逐步的调整竹林的年龄结构。通常具体的调整方法有:

第一, 对竹林数量进行控制。在能够保证毛竹林立竹度的前提下, 要进行合理的砍伐工作, 砍伐量要有一定的限制, 即不能超过新竹的留养量, 针对幼龄较多的低产竹林, 要加强砍伐管理, 严禁砍伐;

第二, 对竹林年龄进行控制。对竹林的砍伐要考虑竹林整体的年龄结构问题, 具体的可以标记年号, 年龄较大的竹并不适合留养, 可以进行优先砍伐, 要严格要求人员不能进行随意砍伐;

第三, 对竹林砍伐方式进行控制。对于竹林的砍伐来说, 具有两种不同的砍伐方式, 即平茬法、带蔸法。平茬法简单的说就是平行于地面进行砍伐, 这个方法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砍伐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促进竹的腐烂。带蔸法简单的说就是将整个或半个蔸进行挖掘, 等到下山之后进行锯断, 此方法对与整个的竹林保护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5 结论

综上所述, 毛竹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植物, 其产量过低一直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 在分析了毛竹特性的基础上, 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相关措施, 进而来保证毛竹的产量。毛竹的低产量改造技术的不断创新, 给我国的毛竹种植技术带来了革新, 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活力。

参考文献

低产毛竹林 第5篇

文成县大部分竹林分布在偏远山区,竹林道路网密度低,道路等级低、路况差,林区道路运输主要依托乡村公路。农村等级以上的竹林道几乎没有,作业道主要以林间小道为主。且大部分毛竹林以低产林为主,设施林业发展水平低,经营粗放,效益低,组织、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加之文成县属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农村经济薄弱,而竹林道建设和毛竹林低产林改造资金投入大,资金筹措困难,制约了该县竹林道建设和毛竹林低产林改造进程。

为了推进竹林道与毛竹低产林的改造进程,文成县采取了保障措施,一方面林业主管部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项目的设计规划、实施等,并加强项目建设的检查和指导,按照项目建设进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技术要求,开展检查和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管理的要求,强化资金使用监管机制,严格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并建立奖惩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绩效考核,对建设好的给予奖励,对完成建设任务差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现根据文成县现状与笔者的工作实践对竹林道、毛竹低产林改造的技术作一简介。

1 改造技术

1.1 竹林道改造

竹林道应设计合理,充分利用林中空地,与地形、地物和周边环境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方便生产,提高利用效率。根据文成县的实际需要,竹林道建设标准分主干道建设和辅助道建设。一是主干道。长、宽度要求:单条长度不小于1.0 km,路基宽度不小于3 m,适用生产资料运输和生产机械通行。受益面积:每1 km受益竹林面积一般不小于20 hm2,竹子现代示范区应适当加大作业道宽度和密度。质量要求:一般为沙石路面(有条件的应提高标准),每1 km设置错车道,长度不小于10 m,宽度不小于6 m。竹子现代示范区应设置汇车场。导流沟:竹林道应设置边沟导流,深、宽各40 cm以上,以便保护道路。坡度和弯度:竹林道最大纵坡一般不大于10%,内侧最小弯道半径不小于15 m。二是辅助道。路宽1.0~1.5 m,主要为人行作业步道。

1.2 毛竹低产林改造

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主要解决2个方面的问题,即根据林分状况和立地条件,改善竹林结构发挥林地最大自然生产力;通过土壤管理,为竹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1,2]。其主要技术环节:一是劈山除杂,清理林地。5—8月,将林地的杂草、灌木砍去。所劈下的杂草、嫩枝、叶经过腐烂,为竹林改造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源。劈山除杂对竹林低产改造的1~2年增产效果很好,其增产幅度为20%~60%。二是覆复挖山,疏松土壤。去除树蔸、竹蔸、石头,疏松林地土壤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垦复深度为15~20 cm。挖山垦覆只能在坡度小于25°的缓坡进行,对坡度为25~30°的竹林采取带状垦覆,对坡度为35°以上的陡坡竹林进行垦覆时间较长,可在梅雨前的夏季或秋冬季进行。挖山时要尽量少伤新鞭新芽[3]。在竹林土壤疏松的情况下,可以不必垦覆。三是保护冬笋,留养春笋。为恢复竹林,要保护好冬笋,根据挖笋不伤鞭、伤芽的原则,可及时挖掘浅鞭笋、露头笋,增加经济收入。要禁止在出笋大年前的公田砍竹,以利于已孕育笋芽的正常生长。对于竹林分布不均匀,形成不少林中空地(俗称天窗),可采用垦复、施肥、引鞭、扩鞭及必要时人工就近移植母竹,以尽快提高竹林的均匀度[4]。一般按上一年度留养株数增加30%左右为宜,通过1~2度留养,逐步增加密度。在发笋盛期的3~5 d留养。根据“壮、匀、空”的原则选留竹笋留养,即留养粗壮竹笋。在确定留养数量后,在要留的笋旁边插1根竹签作标记,留足够的数量后,其余的竹笋均可采收。四是合理砍伐。一般要求砍伐五年生或七年生(即3度)以上的竹子,要在出笋多的大年秋分以后至翌年立春前进行砍伐,以防伤流影响孕笋以及幼竹的生长。五是防治病虫害。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六是毛竹林地下鞭系统的管理。通过合理清除老化的竹鞭和断鞭、埋鞭等措施进行地下鞭管理,控制竹鞭生长,优化竹鞭系统结构。七是毛竹林的施肥管理。生产上,一般以笋竹两用林改造目标为例,竹林施肥量为600~1 125 kg/hm2,按尿素和过磷酸钙各50%配比混合施放;施肥方法采用沟施或穴施,沟(穴)深达20 cm以上,施后覆土。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竹林道建成后,改善了林区生产条件,节约产品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可以获得经济效益1 800元/hm2,若按2 666.67 hm2毛竹林受益计算,每年节本增收480万元。毛竹低产林改造完成后,竹林产量产值将不断增加,年平均可新增竹材16万株,竹笋200 t,产量增加值可为农民直接增收288万元。竹林操作道建设和低产林改造受益林农逾8 000户,约3.6万人,并能进一步带动低收入农户对竹林开发的积极性,增加投入,使竹林的单位面积收益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2.2 社会效益

竹林道建设和低产林改造不仅会产生显著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一是项目建成后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又通过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林区稳定。二是有利于转变林农的经营观念。使林农真正认识到经营竹林的经济效益,是竹产业成为增加林农经济收入的主打产业;竹林道里程的增加、技术等级的提高及路面状况的改善,能有效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沿线经济稳步增长。三是有利于提高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并改善了投资环境,尤其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

2.3 生态效益

竹林道建设有利于林区营林生产、森林资源管护、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灭火工作的开展,促进森林生态建设。

摘要:基于文成县竹林道与毛竹林现状,指出其改造制约因素,进一步总结了文成县竹林道与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并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以期为竹林道建设和毛竹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林道,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效益,浙江文成

参考文献

[1]陈正金,潘建平,杨桂娥.龙泉市塔石乡毛竹资源及低产林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248.

[2]周国斌,陈志良,郑省省.兰溪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96.

[3]刘桂华.休宁县毛竹林分现状分类及经营改造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1(1):106-108.

毛竹低产林改造及扩园技术探讨 第6篇

1 安岭乡毛竹林现状

安岭乡有毛竹林面积136.6hm2, 立竹490 100株, 由于经营管理粗放、失管等多种原因, 造成竹林长势逐年衰退, 产量、质量下降, 已明显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根据2007年森林资源调查, 幼龄竹 (一年生新竹) 的面积和株数各占全乡的0.06%和0.02%;壮龄竹 (二度、三度竹) 的面积和株数各占全乡的50.9%和50.0%;老龄竹 (四度以上竹) 面积和株数各占全乡的49.10%和49.94%。平均立竹度2 265株/hm2, 平均胸径7~10cm, 平均高度9.5m。

2 毛竹低产林改造

2.1 毛竹林立地条件

2004年安岭乡林业站在安岭乡陈坑村对1989年种植的3.33hm2毛竹林进行低产林改造及扩园试验。试验地海拔650m, 地向南, 黄壤土, 地层深30~60cm。该竹林是纯林, 立竹度中等, 种植2 445株/hm2, 年龄结构不合理, 老竹偏多, 幼竹偏少, 壮年竹、四度以上毛竹占总株数的49%, 二、三度的壮龄竹占株数的50%, 幼林竹只占1%;径阶8cm以下的占总株数的50%, 径阶9~10cm的占总株数的43%, 径阶11cm以上的只占7%;高度在8m以下的占总株数的31%, 高度在9~10m的占总株数的45%, 高度在11m以上的占总株数的24%。平均每年产竹9 300株/hm2。

2.2 改造前经营情况

陈坑村毛竹林缺乏科学经营, 没有科学留笋育竹, 挖竹量大, 挖冬笋好笋多, 只留长势差的笋作为养竹;立竹度偏小, 林分稀疏;没有劈山复垦、锄草松土、施肥, 造成低产;竹鞭自行向四周延伸, 发竹能力差, 即每年自行扩园0.5m左右;采伐方式也不合理, 没有遵循“存三度去四度”的采伐原则, 并且只砍好竹, 不砍差竹, 违背了毛竹的生长规律, 造成整片竹林衰败。

2.3 改造、扩园措施

2.3.1 除草松土与施肥。

林地的杂灌特别是五节芒, 是竹林发展的劲敌[1], 既争夺土壤水分、养分, 又因根系盘结妨碍鞭根的伸展和发笋。2004年7~8月松土除草, 挖除树桩、竹蒲头、藤草。并将劈下的杂草灌木平铺在林地上, 结合松土及时清除带黑色的老鞭、残鞭, 不伤及黄色的壮鞭, 连续除草松土2年。在出笋期前12月左右施复合肥750kg/hm2。

2.3.2 留笋养竹。

低产林改造第1年以留笋养竹为主, 不挖冬笋, 及时挖去退笋, 适当疏去密、弱的笋。第2年发笋量增多, 疏养结合, 留笋养竹750株/hm2左右, 做到分布均匀[2]。

2.3.3 调整年龄结构。

及时砍去八年生 (四度) 以上老竹, 使立竹量达到4 200~4 800株/hm2, 一至四度竹各占25%[3]。

2.3.4 扩园。

采用鞭根诱导扩园, 有省劳、投资少、成本低等优点[4,5]。此法是利用竹鞭趋肥、趋松土等伸展特性扩大竹园面积。每年7~8月, 在林缘垦荒、挖除树桩、施肥, 以诱导鞭根的发展。

2.4 改造、扩园效果调查

2.4.1 改造培育措施效果明显。

从表1可知, 毛竹径阶、高度增加明显, 毛竹成材率高、质量好, 产量提高3倍多。按近年市场价0.56元/hm2计算, 增值9 576元/hm2。冬笋、春笋产量均提高2倍多, 并且还有长远效益。投入成本3 000元/hm2, 产出与投入比3.2∶1, 效益显著。

2.4.2 竹鞭诱导扩园效果明显。

每年向四周平均延伸9~11m, 3年左右成林, 立竹量达2 340株/hm2。诱导前, 虽然每年也能自行扩园, 向四周延伸3~5m, 但毛竹长势弱, 个小、成林慢, 3年后, 立竹量在600~900株/hm2, 只有诱导扩园的1/3, 且产量低。

3 小结

毛竹低产林改造、扩园效益虽然明显, 但山区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经商打工, 在家的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妇女, 若年年进行抚育改造, 则缺少劳动力和资金, 所以需逐步引导, 以点带面, 引导农民3~5年改造1次。此外, 当地政府要协调好林农间的关系, 有条件的引导林地流转、承包经营, 在技术上加以指导, 在经济上加以扶持。

摘要:针对安岭乡毛竹林发展现状, 阐述了毛竹低产林改造和扩园的技术措施, 以为仙居县加快毛竹低产林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毛竹林,低产改造,扩园技术,浙江仙居

参考文献

[1]陈福生.毛竹丰产林培育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 2004 (1) :68-71.

[2]火树华.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3]程志雄.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J].农家顾问, 2007 (1) :32.

[4]魏秀章.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J].浙江林业, 2009 (1) :32.

崇阳县低产雷竹林的成因及改造技术 第7篇

雷竹低产林改造,投资少,回报效益高,通过改造的雷竹林,可产笋600~1000kg/亩,产值可达1800~3000元,如果将竹笋进行深加工,其产值更高,效益更佳。从1994年雷竹在崇阳县引种推广以来,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竹农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雷竹丰产林的面积进一步扩大,达5万亩,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都有所提高,雷竹笋及笋类深加工制品正逐步走向千家万户。但至今尚有部份竹农对雷竹林经营管理不重视,不科学,存在采笋滥挖、留竹间园滥砍,生产上的投入年年减少甚至不投入等现象,至使雷竹丰产林日益退化成为低产林,严重影响了雷竹园的效益。对这些低产林进行改造,根据立地条件及雷竹生长现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改造技术,实现高效丰产。

2雷竹低产林形成的成因

2.1生产责任意识淡薄

在一些林农中,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外说投入很多,实际行动却浮于表面,不求实效。雷竹林生长多年后,林地地力逐渐衰减,营养元素逐渐消耗,而林农们却年复一年的少投多取,甚至有的林农不投入,每年只知大量的挖笋取竹。在长期的只取不投入的情况下丰产的竹林终成低产林。

2.2经营管理方式粗放

雷竹的生命力比较强,每年会大量的出笋,不像毛竹大年出笋多,小年出笋少,但是由于林农的粗放管理,不及时进行施肥、深翻、除杂等工作,造成林地板结,通透性差,营养缺失,杂草丛生,杂灌成林,竹鞭生长受抑制,笋芽发芽不良,出笋大量下降,雷竹林的质量严重下滑。

2.3林农挖笋不合理

每年3~5月,雷竹开始大量出笋,林农们为了多挖笋,挖快笋,见笋就挖,有的笋挖得太深,有的笋挖得太浅,有的挖得太稀,有的挖得太密,有的挖起时间过早,有的挖起时间过晚,这些不正确的挖笋方式严重制约理雷竹林的生长。

2.4挖竹留竹不科学

每年9~11月,留下的笋苗已经上林成竹,长势不好,过密的竹子必须挖走,有些林农为经济效益,不论竹子大小,不论林地稀疏,不论竹子好坏,只要能卖钱,就大势砍挖,严重破坏了林地结构。

3雷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3.1培养林农责任意识

林农作为生产一线管理者在竹林中从事生产活动,其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雷竹林的生长。首先林农必须加强竹林管理的责任意识培养,不能少投多取,对林地抱着顺其生长的心态,使得竹林日益萧条,竹子、笋子产量、质量逐渐下降;其次林农每年要进行自查,发现林地生长状况不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2加强日常生产管理

3.2.1合理深翻除杂改造林地

每年4月份进行一次浅层深翻,深度控制在5~15cm。通过浅层深翻使土壤疏松通透,有利于水源涵养;将杂草除掉晒死后,摊开堆放在立竹附近,自然腐烂后变成有机肥料,促进雷竹生产。

6月份进行第二次深层深翻,深度控制在15~25cm。夏季正是雷竹竹鞭生长壮大的季节,紧接而来的就是长鞭芽的关键时刻,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养分特别多。通过深层深翻,将杂草、灌木,翻入土中,较易腐烂分解,减少水分、养料的消耗,增加土壤有机质,变害为利。

9月份进行第三次深层次深翻,深度控制在25~35cm。主要针对无竹无鞭或稀林地,有鞭之处则采用浅层垦覆。通过深翻调节林地水分、温度,保障微生物的活动,以加速有机质的腐化,为次年空地出笋成竹、成林做好准备工作,有效改造低产林。

3.2.2有效施肥促进雷竹生长

每年3月初施第一次肥。3~4月份为长笋出笋的高峰期,一般在3月初施第一次肥,结合挖笋进行。在挖出的笋洞内就地施肥,每一个笋穴施尿素或其它速效肥20~30g,并在施肥后立即覆土填穴,促进母竹生长。

6月份施第二次肥。6~7月份为竹鞭快速生长期,可以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肥,有效促进鞭系的生长。一般每公顷施有机肥料1125kg,饼肥或复合肥750kg,撒施后结合深层垦覆将肥料入土壤,有利于林地有效吸收。

9月份施第三次肥。9月份竹鞭逐渐开始长芽,可以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肥,促进鞭芽的生长。在每株母竹施饼肥、尿素或复合肥,一般每株施100g,采用环状或网状施肥,施肥后立即覆土填沟。

次年1月份施第四次肥。1月份由于温度低,为了有效调节土壤温度,促进鞭芽的生长,提高出笋量及出笋质量,可以采用打洞下肥方式施肥,一般每公顷施饼肥2000kg和复合肥1500kg。

3.3合理护鞭提产效

保护鞭峰、去浮鞭、留壮鞭。雷竹的鞭峰即鞭梢,是雷竹竹鞭最前部份。日常管理时需通过除草、松土、施肥等劳作方式来促进鞭梢生长,尽量去掉浮鞭,留下又长又粗的壮鞭。采笋前要严加看护,防止人为损坏,采笋时更要格外小心,决不能只挖不留,应以留为主,挖为辅,为来年采出高产量、高品质的雷笋打下基础。

3.4合理采笋促增长

(1)看林地条件采笋。首先看雷笋密度大小,要人为的挖掉小笋、弱笋、路边笋、虫害笋等成林质量差的笋,留下那些长势好、粗壮的笋子作为母笋;其次看土层厚度,土层厚度35cm以上雷笋,由于过深,60%长势过缓过慢,40%会在春天破土成竹,而土层厚度15cm以内的雷笋70%会长成弱笋,30%成林。根据这个规律,采挖时应以土层15cm以内35cm以上的笋子为主,否则会毁了一片竹林。

(2)看竹林结构采笋。选择在2~4年生的母竹附近采笋为主,1~5年生及以上的母竹旁采笋为辅,禁止在林中空旷地块中采挖,否则会影响竹林的结构。

(3)看成笋期采笋。一般在出笋前期和尾期只有少数能有效成竹,大多数都会发虫、枯烂,这是采笋的主要部分。而前中期的笋子质量相对较好,都能成竹,应保留。

(4)看气候条件采笋。气候条件有利于出笋的年份采笋强度可以大些,出笋数量多的林地比出笋量少的林地采笋强度也可以大些,在一定的密度下培育大径竹林采笋强度也应大些,通常采笋强度可控制60%范围之内。

(5)看笋采笋。及时采挖长势不好,不光泽、叶子不展、有虫洞、笋尖变黄或变软、干枯等这些不良症状的笋。一般的,上下两头粗,中间过细或上下两头细,中间过粗,必成烂笋;上头细、下头过粗或上粗下细,来年将成弯竹、或竹皮干裂老化的小老竹;底部丰满发达、笋壳嫩而紧实的,来年将转化为壮竹,须保留;同时采挖时需特别注意,不能刨鞭挖笋,否则将伤竹鞭、鞭根和鞭芽影响竹林生长,采笋后要就地覆平、填平笋穴。

3.5调整林分结构

根据雷竹林的密度、年龄、植株空间分布,调整林地的结构,形成一个合理林分结构。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时,采伐大于5年生的老竹、病虫害竹、弱竹及开花竹,保留健壮的优生母竹,确保林地上呈均匀分布状态。一般每年5月,在新生雷竹通过画圈、打点标记立竹的年龄,方便采伐老竹,每年均重复进行。

4结语

低产雷竹林是由多年粗放经营管理,少投多取等一系列因素形成,因此通过加强责任意识培养,调雷竹林结构,有效深翻、施肥,合理养鞭、采笋、留竹这些改造技术,建立高效稳定雷竹林,提高雷竹林的产能,为林农增产增收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佘远国,江雄波,肖创伟,等.雷竹覆盖栽培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3,31(4).

[2]佘远国,江雄波,杨裕振,等.鄂东南早出丰产早竹种(品种)的筛选[J].林业科技开发,2014(3):101~104.

[3]陈珊,陈双林.集约经营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013,30(4):578~584.

[4]汪智勇,马银,陈康明,等.生物肥在雷竹园中的试验效果浅析[J].浙江林业科技,2011,31(3).

[5]张有珍,何钧潮,郑惠君.肥料种类及施肥深度对覆盖雷竹林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1,31(3).

[6]林海萍,姜培坤,范良敏.不同经营措施对雷竹笋的营养品质效应[J].竹子研究汇刊,2004,23(1).

[7]何钧潮,方伟,卢学可.雷竹双季丰产高效笋用林的地下结构[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12(3):247~252.

上一篇:就业资助体系下一篇:企业培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