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试题库论文

2024-07-22

标准化试题库论文(精选9篇)

标准化试题库论文 第1篇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 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 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然而,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受制于英语标准化试题的影响。实际上, 英语测试可以从英语的实用性出发。

一、标准化试题仍一统天下

学生学不好英语的原因很多, 但标准化试题难辞其咎。标准化试题考不出学生的能力, 但广大学生又想升学, 从而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标准化题海战术, 甚至平时一课一练, 单元检测, 期中、期末考试等阶段测试卷都在模仿标准化试题。老师依然是全力以赴地做题、讲题, 讲A、B、C、D选项的区别, 煞费苦心地辨析词语, 长篇大论地讲语法规则, 师生从未体验过真正使用英语的那种欣喜愉快的感觉。

新的中学英语教材出现后, 确实给英语教学吹来了一缕春风, 它主要采用“话题+结构+功能”的编写方法, 并融入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理念, 其常规教法应是:处理对话———听说为主, 短话长说;处理课文———以读为主, 长话短说;处理词汇———设景学词, 景中用词, 增加词的复现率;处理语法———积累归纳, 不离语境, 注重运用;扩大听读———见缝插针, 多多益善。但由于高考题型不变, 标准化考试仍一统天下, 为了应付标准化考试, 教师根本没有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 就连书后的基本知识、技能训练都置之不理。让学生说几句完整的英语, 写一篇通顺的英语短文很难啊!

这种考试模式势必衍生出不切实际的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教法上重语法知识而轻运用能力。要说高一、高二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话, 高三便只讲解干瘪的语法, A、B、C、D几个选项的区别, 还有所谓的阅读答题技巧。

二、英语测试不妨从英语的实用性出发

试卷设计者不妨把英语试卷设计成两卷, 第一卷为口语测试卷, 第二卷为笔试测试卷。

口语测试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对基本的语音、语调是否掌握, 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头交际的能力。试卷设计者不妨按以下几种题型设计口试试卷:朗读单词、短语、句子和一小段文章;进行Free Talk或自由问答。

笔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听英语、读英语和写作的能力。笔者认为笔试应该尽量采用主观题, 至于具体题型可以进行探索, 可以先把笔试划分成三个部分 (听力测试、阅读测试和写作测试) , 再来针对每一部分的特点设计具体的题型。

听力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听音、辨音及听力理解的能力。笔者认为下列题型可以较好地达到这一考查的目的:听录音写单词、短语和句子;听录音在短文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单词;听对话或短文录音回答问题。

阅读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书面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可以巧妙地考查学生的英语词汇、语法知识及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阅读测试可以采用以下题型:根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设空, 根据上下文填写一个最合适的词。

写作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写作测试题型不妨选择以下几种方案:英汉短文互译 (如高考上海卷) ;根据所提供的图画写出英语句子;沿用目前高考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题型。

为了保证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能够全面发展, 试题之间的比分差距不宜太大, 笔者认为试卷中口试的分值占总分的20%, 笔试的分值占总分的80% (听力测试占20%, 阅读测试占30%, 写作测试占30%) 比较合理。

标准化试题库论文 第2篇

一、单选题:

1、煤矿薄、中、厚煤层的厚度分别为 A A、小于0.8m~1.3m 1.3m~3.5m 大于3.5m B、小于1.5m 1.5m~4.0m 大于4.0m C、小于1.1m 1.1m~3.0m 大于3.0m

2、煤矿薄、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 D A、80% 85% 90% B、85% 90% 95% C、93% 95% 97% D、75% 80% 85%

3、薄、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分别不低于 A A、97% 95% 93% B、75% 80% 85% C、80% 85% 90%

4、煤矿的五证一照是指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 B A、安全资格证 B、安全生产许可证 C、设备防爆合格证

5、矿井必须有负责地测防治水工作的 A A、管理机构 B、领导集体 C、技术人员

6、地测科必须有足够的经过 B 的专业技术人员 A、煅炼 学习B、正规学习或培训 C、学习培训

7、地测科必经有 B 装备

A、足够的 B、正常工作的 C、精良的

8、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矿井地测科配备不少于 A 名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 A、1 B、2 C、3

9、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的矿井地测科配备不少于 B 名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 A、1 B、2 C、3

10、受水害威胁的矿必须有专门的 C A、安全措施 B、性能完好 C、探放水人员

11、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有 C 的放水设备

A、足够 B、性能完好 C、足够的性能完好

12、防治水工作是一项涉及 A 的综合性系统工程。A、多专业和部门 B、技术性强有 C、复杂的

13、巷道开工通知单应由A 提前 天发送到地测科 A、掘进部门 3 B、设计部门 3 C、技术部门 4

14、巷道开工通知单必须经 C 签字批准。

A、矿领导、总工程师 B、矿长 C、矿分管领导

15、重要巷道的开门应有 B A、标定设计 B、标定工作设计图 C、领导批示

16、巷道开门时须对作为起算数据的 B 导线点进行检测。A、控制 B、上一级 C、7

17、A m以上的贯通工程应有正规的设计。

A、3000 B、2000 C、4000

18、贯通通知单发放的提前量为 C A、煤巷20~30m 岩巷30~40m B、煤巷30~40m 岩巷40~50m C、煤巷30~40m 岩巷20~30m

19、两井间贯通必须编制设计并经过 B。A、审核 B、批准 C、批复 20、采掘工程图必经 A 月填绘一次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1、用于煤矿井下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必须 C A、防火 B、防水 C、防爆

22、测量人员应以 A 为依据,没有相应的技术文件或与之相违背的有权拒绝作业。A、施工设计 规程 任务通知单位 B、施工说明 规定 任务书 C、组织措施 安全措施 口头指令

23、精查或最终地质报告是 C 的重要依据。A、矿井规划 B、矿井施工 C、建井设计

24、建井地质报告是矿井 B 的重要依据。A、设计 B、建设施工 C、规划

25、地质报告必须经过由 C 组织的专家进行评审鉴定。A、省级部门 B、市级部门 C、上一级部门

26、地质报告(矿井)必须 C 年修编一次。A、3~5 B、5~8 C、8~10

27、地质“三书”是指 A A、采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B、采区设备说明书、顶板结构说明书、底板岩性说明书 C、地质构造说明书、顶板结构说明书、底板岩性说明书

28、地质说明书提交必经有 B 提出并经总工程师签字批准的委托书 A、计划部门 B、设计部门 C、生产部门

29、地质预报分为 A A、年报 月报 临时性预报 B、年报 月报 季报 C、周报 月报 季报

30、对于井田内有废弃小煤窑的或者采空区较多的小水(及以上)矿区、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建立完善的 B 加强监测

A、水文观测站 B、水文观测系统 C、水分析站

31、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 A 或使用权 的不同而改变 A、所有权 B、占有权 C、租赁权

32、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取得 B A、探矿权 B、采矿权 C、经管权

33、采矿权不得买卖、出租、不得用作 B A、转借 B、抵押 C、出让

34、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 C 开采 A、无偿 B、租赁 C、有偿

35、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 B 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A、长期规划 B、统一规划 C、合理规划

36、勘探报告未经 C 不得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A、审批 B、批复 C、批准

37、任何单位 A 进入他人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 A、不得 B、可以 C、经同意后可以

38、矿床勘探报告及其他有价值的勘查资料按照国务院规定实行 A A、有偿使用 B、无偿使用

39、矿山企业的 B 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达到设计要求 A、矿井回采率 B、开采回采率 C、工作面回采率

40、开采矿产资源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

[1] [2] [3] [4] [5] 下一页

A 措施

A、补救 B、补偿 C、安全

41、矿井技术改造、扩建、水平延深等设计所需地质测量资料应在设计前 B 通知地测部门

A、1—3年 B、3—5年 C、5—8年

42、采区设计所需地质测量资料至少应在设计前 B 年通知地测部门 A、1 B、2 C、3

43、掘进各类巷通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应提前 A 通知地测部门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44、巷道进尺、收尺应由施工等有关部门配合 A 进行,并以地测部门的数据为准 A、地测部门 B、生产部门 C、调度室

45、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 A 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A、采矿权人 B、地方政府 C、法人代表

46、井下探放水的原则是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最近省政府下文明确要求 A A、有掘必探 B、有录必探 C、有巷必探

47、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进行的水害预报应改为 B A、水害预报 B、水害预测分析 C、水害分析

48、一个矿区应采用 A 坐标和高程系统

A、统一的 B、国家 C、独立

49、测量允许误差一般采用 C 的两倍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中误差 50、三等三角网测角中误差为 B A、2.0“ B、1.8” C、1.6

51、三等三角网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 C A、1/10000 B、1/6000 C、1/8000

52、一级导线测角中误差为 A A、5“ B、7” C、8“

53、二级导线测角中误差为 C A、5” B、7“ C、10”

54、一级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A A、1/200000 B、1/3000 C、1/4000

55、二级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A A、1/10000 B、1/2000 C、1/3000

56、J1测量仪器一测回内2C互差为 B A、8“ B、9” C、10“ 57 J2测量仪器一测回内2C互差为 C A、10” B、12“ C、13”

5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J1型仪器为 B A、5“ B、6” C、8“

59、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J2型仪器为 B A、6” B、9“ C、12” 60、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J6型仪器为 C A、18“ B、20” C、24“ 61、测量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薄中所有计算是否 C 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观测成果 A、合理 B、准确 C、正确

62、为了井上、下采用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进行 C A、系统测量 B、统一测量 C、联系测量 63、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不应超过 B 条 A、2 B、3 C、4 64、为了满足重要井巷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各矿井近井点应位于 B 中 A、不同的平面控制网B、同一控制网 C、独立控制网

65、在一井定向测量中,连接三角形两钢丝间的距离测算结果,与实际丈量结果在井上不超过 A 井下不超过

A、2mm 4mm B、1mm 2mm C、2mm 3mm 66、在两井定向测量前,应根据一次定向中误差不超过 B 的要求确定井上、下连测导线的施测方案

A、±10” B、±20“ C、±30” 67、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分为 C 和

A、首级控制 次级控制 B、一级控制 二级控制 C、基本控制 采区控制

68、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A 两级

A、7“和15” B、10“和20” C、15“和30” 69、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B 两级

A、10“ 和 20” B、15“和30” C、30“和45” 70、在布设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时一般每隔 A 应加测陀螺定向边 A、1.5~2.0Km B、2.0~3.0Km C、3.0~4.5 Km 71、井下经伟仪导线点分为 A 两种

A、永久点 临时点 B、固定点 非固定点 C、稳定点临稳点 72、井下7“级导线应用 B 观测

A、复测法 B、测回法 C、全圆法 独立 73、井下7”导线边长小于15m时该边两边测站应独立对中 B 次

A、2 B、3 C、4 74、井下7“导线边长小于15m的短边两边测站应增加 A 测回 A、1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B、2 C、3

75、在坡度超过30º的井巷中测量,各项限差可放宽到规定限差的C A、3倍 B、2 倍 C、1.5倍 76、井下观测每条边边长不得少于 B 测回

A、1 B、2 C、3 77、井下往返观测同一条边时,化算为水平距离后的互差不得大于C A、1/4000 B、1/5000 C、1/6000 78、在延长经纬仪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 A 精度进行检查

A、同等测角 B、7” C、基干控制 79、检查上次7“级导线水平角不符值不应超过 C A、、10” B、15“ C、20” 80、矿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构建物依其重要性、用途及受开采的影响程度,其保护等级分为 C 级。

A、二 B、三 C、四 81、保护等级为Ⅱ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围护带宽度为 B A、20 B、15 C、10 82、按水体的类型、流态、规模、方式赋存条件及允许采动影响程度将受开采影响的水体分为 C 个采动等级

A、1 B、2 C、3 83、铁路的保护等级分为 C 级

A、2 B、3 C、4 84、在设计矿区专用铁路线时,应充分考虑铁路线路与煤层的 B 关系,必要时可使线路局部绕道。

A、上下 B、位置 C、对应 85、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参加评级的专业为 D 个。A、3 B、4 C、5 D、6 86、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 B 为主要依据

A、地质构造和煤层 B、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 C、地质构造种类和煤层种类 87、地形图符号可分为 C 大类

A、四 B、二 C、三 88、井下采掘作业发现有出水征兆时,应当先 A 作业。A停止

B探水

C快速

89、矿井井下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 C 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

A 12

B 16

C 20 90、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 A 次。A

1、B

2、C 随时清理

D、可以不清理

91、矿井主要泵房至少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应高出泵房底板 C m以上;另一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在此出口通路内,应设置易于关闭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

A、3 B、5 C、7 D、10 92、安装钻机探水前,应加强钻场前、后 B 米范围内的巷道支护,并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安全通道要畅通。

A、5 B、10 C、15 D、20 93、掘进工作面进入积水警界线后必须超前探放水,在距积水实际边界 B米处停止掘进,进行打钻放水。

A、10 B、20 C、30 D、40 94、同一幅图内,等高线愈密,表示地面的坡度 A。A、越陡 B、越缓 C、无关 95、由1:500地形图上量出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是80mm,则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 A A、40m B、400m C、80m D、800m 96、矿山企业对使用机械、电气设备、排土场、矸石山、尾矿库和矿山闭坑可能引起的危害,C 采取预防措施。

A不必

B可以

C应当 97、21世纪石油、粮食、D 为三大战略资源。A、土地

B、水 C、金属

D、煤炭

98、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 B 个等级: A、3 B、4 C、5 D、6 99、矿(公司)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后,应在 A 小时内速报集团公司总调度室、地质勘测处和市国土资源局,同时可直接速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A、1 B、2 C、3 D、4 100、井下钻孔施工时,当钻孔倾角大于 A 度以上时严禁人工起、下钻。A、25 B、30 C、35 D、40

二、判断题

1、煤矿企业每年雨季前不必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ⅹ)

2、每次降雨后应及时观测井下水文变化情况,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3、生产矿井必经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ⅹ)

4、煤层底部有强岩溶承压含水层时,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巷可以随意布置(ⅹ)

5、井筒穿过含水层段的井壁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或设置隔水层(√)

6、矿井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

7、矿井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每年必经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

8、煤层底部有强承压含水层,并有突水危险的工作面在开采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明确安全措施(√)

9、煤矿企业只编制防治水计划即可,不必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X)

10、相邻矿井分界处只留设10m防水煤柱就可以了(X)

1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井不必进行防治水隐患排查(ⅹ)

12、在探放老空积水时,必须撤出探放水点以下部位受水害危协区域的所有人员(√)

13、地勘部门提供的地勘报告可以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ⅹ)

14、开采矿产资源可以先易后难,采肥丢廋(ⅹ)

15、矿产资源可以自由买卖,出租或转让(ⅹ)

16、年产量低于90万吨的矿井可以不设地测机构(ⅹ)

17、矿井地测机构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满足工作需要(√)

18、地测部门对外提供一切资料必经经有关领导批准(√)

19、地测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的业务联系可以口头委托(ⅹ)

20、井下巷道进尺、收尺验收地测部门只作配合,测量数据只可作为参考(ⅹ)

21、矿井的一切采掘工作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

22、矿井地质观测记录可以在室内完成(ⅹ)

23、井巷所揭露的煤层其中不可采煤层可以不做描述(ⅹ)

24、矿井地质勘探是指矿井建设到投产前的勘探工作(ⅹ)

25、地质条件为一类的井田内每平方公里最多布孔数为7个(ⅹ)

26、矿井地质记录薄中描述的地质观测资料,必须于上井后两天内整理完毕(√)

27、矿井地质报告必须5年修改一次(ⅹ)

28、综采工作面说明书必须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

29、矿井在剩余可采储量比为20%左右,且无进一步可扩大储量的可能时,即进入收尾阶段(√)

30、矿区(井)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需要进行(√)

31、煤层顶、底板有含水(流砂)层或岩溶含水层时,应在井下进行水文地质勘探(√)、32、矿井必须建立能保证排出最大涌水量的排水系统(√)

33、防治水计划与矿井采掘接替没有关系(ⅹ)

34、在上层或同层积水排放后还剩余少量积水后,采掘工作面就可以推进(ⅹ)

35、含水丰富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小于10~2L/Sm(√)

36、井下涌水量大于600~1800m的突水点为大突水点(√)

37、矿井的每一位井下员工必须清楚作业区域及周边的水情水害情况,并熟悉避灾路线(√)

38、工作面回采前必须采用物探,钻探或巷探等方法查清工作面内的断层,陷落柱等情况(√)

39、探老巷积水、探水钻孔应成组布设,并在平面图上呈平行线状(ⅹ)

40、采用平硐泄水的矿井,平硐总过水能力应不小于历年最大渗入矿井水量的1.2倍(√)

41、根据大同历年来的降水情况,大同矿区内的各生产矿井不会有大的突水灾变(ⅹ)

42、矿井进入收尾阶段,储量管理也没有必要进行了(ⅹ)

43、动用量是采出量与损失量的总和(√)

44、回采率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考核主要以采区回采指标和工作面回采率指标为主,矿井回采率一般不予考核(√)

45、矿井采掘现状图,充水性图必须每月与上级管理部门交换一次(√)

46、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各矿交换图必须为数字化图(√)

47、相对密度相同的静止的海水面称为水准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48、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椭球面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

49、地球是一个规则型椭球体(ⅹ)

50、我国目前采用的参考椭球体为1980年国家大地测量参考系(√)

51、国家大地原点在北京市(ⅹ)

52、目前我国采用“1985年高程基准”其高程为72.260m(√)

53、国家1956年高程基准为72.280m(ⅹ)

54、地理坐标系中,地面点在球面上的位置是用经度、纬度表示(√)

55、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测量均影响不大(ⅹ)

56、地图是地形图的一种表达形式(√)

57、GPS是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其误差可以忽略(ⅹ)

58、GPS测量误差不会随测站的迁移而传播(√)

59、全站仪是一种全能的新型测量仪器,可以代替全部测量仪器(ⅹ)60、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观测者和测量仪器(ⅹ)61、测量误差一般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

62、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近于零(√)63、地形图上等高线一般分为四种(√)64、地形图符号可分为三大类(√)

65、测量过程中的指标差,2C值互差与控制测量等级有关系(ⅹ)66、矿井主要泵房应建有一个水仓(×)。

67、对防隔水煤柱不得布置工作面对其开采(√)。

68、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可以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69、矿井涌水量很小时,主要泵房可以只安装一台水泵(×)。70、积水范围准确时不须探水前进(×)。

71、探放水时,在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路线(√)。72、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层中禁止采掘工作(√)。73、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水煤柱(√)。

74、小窑老空充水区、充水巷道等需要探放水的地区,都必须确定探水警戒线(√)。75、在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

76、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77、测量标志受法律保护(√)。

78、测量人员可以进入军事管理区及其它危险区域进行测量工作(×)。79、测量资料必须保密(√)。80、井下测量标志大部分设在底板上(×)。

81、测绘工程的完成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测绘资质(√)。82、煤层露头风化带可不用留设隔水煤(岩)柱。(×)83、报废的钻孔不用封孔。(×)

84、水仓的空仓容量必须经常保持总容量的75% 以上。(×)85、矿井主要泵房根据情况可以只建有一个水仓。(×)

86、对防隔水煤柱经上级审查批准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布置工作面对其开采。(×)87、带水压开采制定的安全措施,经安监部门审批后就可执行。(×)

88、安装钻机探水前,为方便操作,防探水人员可以自己选定探放水钻孔的角度、方位。(×)89、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小时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90、矿井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相差特大的矿井,对排水能力、水仓容量应编制专门设计。(√)

91、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层中的采掘工作,根据情况可以顶水进行。(×)92、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水煤柱。(√)

93、小窑老空充水区、充水巷道等需要探放水的地区,都必须确定探水警戒线。(√)94、积水的老窑、井巷在其积水外缘外推30米圈定积水老空区的探水线。(×)95、岩层受力后,形态上向下拱的弯曲称为向斜。(√)96、断层上盘向上移动,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97、煤是动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径受物理化学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98、图上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称为比例尺。(∨)99、反映井下巷道上、下坡程度大小的数值称为坡度(∨)100、地面上高程相同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曲线称为等高线(×)101、1/5000地形图属大比例尺地形图(√)102、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没有正负。(×)103、地形图有地物、地貌、比例尺三大要素。(√)104、测量记录中不应涂改,不能就字描写(∨)。105、测量仪器应定期进行检校(∨)106、测量标志受法律保护,不能破坏(∨)107、巷道中线是指导掘进巷道坡度的(×)

108、大型巷道贯通工程必须编制误差预计说明书(∨)

109、井下巷道掘进,用激光指向仪可以代替经纬仪给线,指导掘进方向(×)

110、井下导线点选择不考虑周围的环境(×)111、井下搬运仪器过程中可以将仪器随意放置(×)

112、煤矿地测资料在使用一段时期之后便没有价值了,可自动废弃随意处理。(×)113、矿井定向可分为几何定向和物理定向两大类。(∨)114、陀螺仪是用来确定方位的。(∨)

115、地质条件较简单的矿井不需要地质技术人员。(×)11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井不会发生矿井水害事故。(×)117、地测技术应保持不断的发展才能满足煤矿发展的要求。(∨)

118、矿井测量工作受作业环境影响很大,因此煤矿各部门在矿井测量时应提供更多的协助和支持。(∨)

119、井下非重要巷道延线可以用眼延线。(×)120、低瓦斯矿井可以使用非防爆地测仪器。(×)

121、井下3000m以上的贯通测量有设计即可,不需审批。(×)

122、石炭纪煤层因埋藏深,所以开采后不会对地表产生较大的影响。(×)123、开采影响带分为冒落带、断裂带、弯曲带。(∨)124、在大同矿区表土层移动角采用45º.(∨)

125、为使地表建筑物、铁路、水体免受地下开采的影响,井下开采一般采用留设煤柱的方法。(∨)

126、与煤矿企业相邻的煤矿和废弃老窑情况只调查收集一次即可。(×)

127、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进行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等综合措施。(×)

128、相邻矿井分界处的防水煤柱可以根据矿井水量的大小增大或减小。(×)129、井下作业地点有轻微透水预兆不必惊慌,可以连续作业。(×)

130、矿井深部水压大于5Mpa,高压水闸门尚无定型设计时,可以不建水闸门。(∨)131、井下主要泵房通到井底车场出口的通路内不得设置任何密闭门。(×)132、对小煤矿、老窑、老窑积水区的观测必须有两人以上进行。(∨)133、地表水观测一般在每年雨季前后进行一次。(×)

13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矿井,矿井涌水量观测每月进行一次。(∨)135、新凿立、斜井、垂深每延深10m时观测一次涌水量。(∨)136、井筒或穿层石门揭露中等以上含水层时,要绘出四壁或顶、帮、底三面1:100—1:500的展示图。(∨)

137、突水量<60m3/n的突水点为小深水点。(∨)

138、井下水文钻孔每进尺50m时要测定水量、水压和水位。(×)139、在稳定煤层中每50—100m设一个煤层观测点。(∨)140、井下地质观测一般用放大镜和肉眼在现场进行。(∨)

141、在井下特殊地点进行测量作业,必须编制专项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142、测量观测和记录可以一人担任。(×)143、地质测量原始可以凭记忆补记。(×)

144、次要巷道的开口位置及临时中腰线可以用罗盘仪或半圆仪标定。(∨)145、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存在水害隐患要提前5—6天发放水害通知单。(∨)146、煤矿防治水安全检查整改意见只要落实了就可不向上级部门提交。(×)147、井田内所打的所有钻孔都要堵塞注浆。(×)

148、单层涌水量小于10m3/n的含水层段可以强制通过。(∨)149、矿井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50%。(×)

150、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时,可以“带压开采”,但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三、多选题:

1、地下水影响较大和已进行疏干排水工程的边坡,应进行A、D、E 的观测,分析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影响的程度及疏于效果。

A、水位 B、水温 C、水质 D、水压 E、涌水量

2、煤矿企业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小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A、D、E、F A、井田位置 B、矿井名称 C、井口坐标 D、开采范围 E、开采年限 F、积水情况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 C、D A、化验 B、疏排 C、动态观测 D、水害预测分析

4、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修筑A、B、C A、堤坝 B、沟渠 C、采取其它措施 D、提高基础

5、防水煤柱的尺寸应根据相邻矿井的A、B、E、F 开采方法以及岩石移动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规定

A、地质构造 B、水地质条件 C、移运角 D、变形量 E、煤层赋存条件 F、围岩性质

6、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A、E、F 必须标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A、积水范围 B、水质 D、水压 E、标高 F、积水量

7、井田内有与A、B、C、D 等关联的导水断层裂隙(岩)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确切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岩)柱

A、河流 B、湖泊 C、溶洞 D、含水层 E、承压水 F、岩溶水

8、矿井必须作好采区工作面地质调查工作,选用A、B、C、E 等于段查明构造发育情况及其导水性,主要含水层厚度、岩性、水质、水压以及隔水层岩性和厚度等 A、物探 B、钻探 C、化探 D、坑探 E、水方地质实验 F、遥测

9、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头值,而承压含水层又不具备疏水降压条件时,必须采取A、B、C、D等防水措施 A、构筑防水闸门 B、注浆加固底板 C、留设防水煤柱 D、增加抗灾强排能力 E、加强动态观测 F、领导盯班严防

10、A、B、C、D、E 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

A、水泵 B、水管 C、闸门 D、排水用的配电设备 E、输电线路 F、以上前三项 G、以上后两项

11、采掘工作面遇到A、B、C 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A、可能积水的井巷 老空或相邻煤矿 B、含水层 C、导水构造 D、采空区 E、以上全部

12、在探放老空积水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

瓦检工或救护队员现场检查空气成份。若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B、C、D、E、F A、撤离 B、停止钻进 C、切断电源 D、撤出人员 E、汇报调度 F、及时处理 G、马上开钻

13、井下钻机作业地严禁B、C、D A、停气 B、停风 C、停水 D、停电 E、停产

14在井下运输大巷和石门等繁忙地段测量作业必须提前和有关部门、人员联系,并禁止C、D A、工作面生产 B、人员走动 C、车辆通行 D、机械运转

15、煤矿必须具备 A、B、C、D、E 井筒断面图,井底车场平面图,主要巷道平面图 A、井田区域地形图 B、工业广场平面图 C、采掘工程平面图 D、井上下对照图 E、主要保安煤柱图 F、地质地形图 G、充水性图

16、煤矿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必须具备A、B、C、D、E A、矿井地质报告 B、建井地质报告 C、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D、开拓延深地质报告 E、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 F、物探报告 G、化探报告 H、钻探报告

17、地质预报的内容应包括B、D、E、F 等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范围 E、对生产的影响 F、应采取的措施

18、矿井动用量包括A、D A、采出量 B、地质储量 C、工业储量 D、损失量

19、开采过程中,按损失发生范围分为A、C、E A、工作面损失 B、面积损失 C、采区损失 D厚度损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E、矿井损失 F、落煤损失

20、在开采过程中不应损失掉的煤量有A、B、C、D、E、F、G、I A、边角煤 B、违反开采程序而丢掉的煤 C、提前停采丢掉的煤 D、不沿底掘进丢掉的底煤 E、因地质条件稍差而放弃开采的煤量 F、煤层稍薄的煤 G、煤层赋不太稳定的煤 H、小窑破坏区的煤 I、其它想丢弃的煤

21、生产(建设)矿井必备的地质图A、B、C、D、E、F A、矿井地质地形图 B、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C、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D、矿井地质剖面图 E、矿井煤(岩)层对比图 F、矿井水平地质切面图

22、生产(建设)矿井必备的储量管理图A、B、C、D A、矿井储量计算图 B、采区储量计算图 C、分煤层损失量计算图 D、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图

23、生产(建设)矿进必备的水文地质图 A、B A、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B、矿井充水性图 C、矿井综合水地质柱状图 D、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E、矿井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F、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

2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A、B、C 的原则 A、谁开采谁保护 B、谁破坏谁治理 C、谁投资谁受益 D、政府主采 企业负责 E、企业主导 政府负责

25、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导致的地下含水层破坏是指A、B、C、D 等现象 A、含水层结构变化 B、地下水位下降 C、水量减少或疏干 D、水质恶化 E、水流紊乱 F、水量急增

26、探放小窑老空积水和本矿老窑积水的超前探孔,其强度应根据 A、C、E 等因素确定

A、水压大小 B、水质 C、煤层厚度 D、煤层倾角 E、构造发育程度 F、构造类型

27、“三下”采煤是指在A、C、D A、建筑物下 B、工业广场下 C、水体下 D、铁路下 E、村庄下、F、小窑下

28、小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制定相应的 B、D、E、F、G 等综合措施

A、访 B、探 C、防 D、放 E、堵 F、截 G、排

29、井下作业地点透水预兆有A、B、C、D、E、F、G、H A、挂红 B、挂汗 C、空气度冷 D、煤层发潮发暗 E、有雾气 F、有水叫声 G、有臭鸡蛋味 H、底鼓并有渗水

30、对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压煤量大的矿井,应尽可能地在A、B、E、F 顶板管理方法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开采影响的破坏的作用,实现少丢煤、少搬迁及安全生产的要求

A、开拓部署 B、巷道布置 C、安全措施 D、技术论证 E、开采程序 F、采煤方法

31、现有生产矿井,在建矿井及国家已批准建设的规划矿井井田内未经省、市、自治区煤炭厅局、公司准许,不得兴建A、B、E等设施,否则,煤矿企业不负责搬迁和赔偿 A、各类建筑物 B、居民点 C、铁路 D、工路 E、水利及交通路和枢纽

32、对于必须留设保护煤柱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保护煤柱边界一般用C、D、E 圈定 A、垂直法 B、水平法 C、垂直剖面法 D、垂线法 E、数字标高投影法

33、新设计和生产矿井在留设建筑物保护煤柱时,应有相应的图纸和文字说明,其内容包括B、C、D、E、F A、开采设计 B、地质开采技术条件 C、受护对象概况 D、留设煤柱必要性 E、选取的参数 F、压煤量计算

34、矿井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 A、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满足正常工作有一定数量的备用的探放水设备

B、地测部门有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 C、在考核期内未发生重大工程责任事故 D、采区回采率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 E、有上级授予的地测防治水方面的荣誉称号

35、探放水的原则是A、D、E、F A、预测预报 B、探放达标 C、探放结合 D、有疑必探 E、先探后掘 F、先放后采

36、水情水害预报预报包括B、C、D、E A、周预报 B、周分析 C、月预报 D、季预报 E、年预报

37、参加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评级的专业有A、B、D、E、F、G A、采煤 B、掘进 C、信息化 D、机电 E、运输 F、通风 G、地测防治水 H、培训 I、调度

38、被核准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必须具备A、B、C、D、E 条件 A、实现安全目标 B、采掘关系正常 C、采区回采率达到规定要求

D、有核准的足够风量,按《煤矿安全规程》建立安全监控、瓦斯抽放和防灭火系统 E、制定并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及奖惩制度

39、安全生产工作坚持A、B、D、E、F 的工作格局

A、政府统一领导 B、部门依法监管 C、企业协助 D、企业全面负责 E、群众监督参与 F、全社会重视支持

40、地质勘探的目的是详细查明地下资源,并确定矿物的B、C、D A、种类 B、位置 C、形状 D、储量 E、级别

41、地质勘探一般分为A、B、D 几个阶段

A、普查 B、详查 C、细查 D、精查 E、补查

42、地面坐标系统一般有A、D、E几种

A、地理坐标系 B、大地坐标系 C、国家坐标系 D、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E、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43、为了提高观测精度,通常对偶然误差采用的处理方法有A、C、E A、提高仪器等级 B、多人观测 C、进行多余观测 D、进行不同时段观测 E、求平差值

44、地形图符号可分为D、E、F几大类

A、建筑物符号 B、交通符号 C、水利符号 D、地物符号 E、地貌符号 F、注记符号

45、井下防治水的措施有哪些?(ABCD)A、留设隔离煤(岩)柱 B、设置防水闸门 C、堵水 D、探放水

46、井下透水有哪些预兆?(ABC)。A、巷道壁或顶板“挂汗” B、顶板淋水变大 C、水叫 D、煤层片帮

47、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ABCD)

A、火灾 B、水灾 C、毒气泄露 D、瘟疫

48、地震时防止次生灾害的措施是(AB)A、切断电源 B、切断气源 C、切断水源 D、阻止人员流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试题命制 第3篇

一、将内容标准转化为学业标准

这是试题命制的第一步。试题命制依据是课程标准。但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比较概括、抽象,规定性不强,进行试题命制前教师需要逐条解析内容标准,将内容标准转化成学业标准,使解析后的学业标准与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匹配,成为测验试题命制的重要依据。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这条内容标准,其中“了解”需要教师做进一步解析。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一般要达到“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能帮助学生认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的文字材料、图表资料等)能识别出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先后顺序”和“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每个阶段的大致内容或特点”的要求。这是教学要求,也是评价要求。具有这样清晰而明了的学业标准进行试题命制则易于操作。

二、依据学业标准命制试题

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以及学习内容与个人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学习结果可划分成若干等级,如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异”,“优秀水平、熟练水平、基本水平”,也可分为“A、B、C、D、E”,“1、2、3、4、5”等形式。无论怎样划分等级,都应清晰地表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差异。对于这些差异通过命制试题可以基本检测。即试题命制应有不同层次的题目,以便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不同层次题目的命制借助布卢姆的认知能力分类理论(即认知水平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能力复杂程度由低到高排列,表明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习质量的高低。借助这一理论命制试题的首要步骤是将转化的学业标准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时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进行细分,从而获得试题命制时的明确指令,即评价标准。

1.分析认知能力

以学业标准“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能识别出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的先后顺序”和“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每个阶段的大致内容或特点”为例,命制与这两条学业标准相关的题目前,应分析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根据这一知识内容一般可分为“记得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记忆)、“根据提供的现象或材料能总结出地球的形状”(理解、分析)、“能对人类经历的这一漫长认识过程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三个层次。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记忆属于低层次认知水平,理解、分析属于较为复杂的认知水平,而评价需要借助知识与经验进行分析,还要依据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判断,显然属于较高层次认知水平。这样可以依据梳理的认知能力层级命制出相应等级的题目,学生通过测验即可获得这一课程标准的学习层次和具体结果。

2.广泛收集材料

依据梳理的认知能力层级收集相应的材料,是命制试题的关键步骤。收集材料的关键是对应、简洁明了、清晰美观。对应即材料与能力层次要求相一致,充分而不多余,必要而不堆砌。简洁明了即给出的文字图表有用且必要,表述清晰,文字优美。清晰美观是图例清楚,线条明了,标注准确,干扰信息必要而逼真。如依据“记得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收集材料时就是找出与这四个阶段直接有关的信息,考虑每个阶段涉及信息量很多,采用图示较为合适,图示中蕴含着丰富而直接的信息,易于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信息进行判断,适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图1四幅图片“根据提供的现象或材料能总结出地球的形状”可以选择图2系列图示,配上说明性文字,可命出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较高层次的题目。

3.自创多样图像

自创图像包括自己制作和网上搜寻。地图是展示地理信息的窗口,一幅主题鲜明、图例清晰、内容简洁的图像能更全面展示问题的核心,更准确地表明问题实质。但在命制试题过程中,要找到一幅中意的图像非常难,往往广泛搜寻也难以发现合意的图像,自制图像就成为必然选择。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制图迎来了春天,往往一段复杂的文字通过Excel、画图工具就可转化成简洁明了的图像。如对“通过阅读提供的数据或图表资料,能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数量特点”的评价标准进行命制试题时,会涉及到一大堆数据(既要给出世界水资源总量排在前列的国家数据,也要给出人均水资源总量排在前列的国家数据),把这些数据放到题干中不仅让题目臃肿堆砌,也增加学生的阅读难度,弱化题目的考查目的。如把数据进行简单处理,用Excel中的制表工具,就可轻而易举地转化成颇具地理特点、学生一目了然的题目(如图3)。

获取图像资料的有效途径是到国家正规部门的门户网站查找,不仅资料真实可靠,而且有图像分辨率较高,主题突出,图例清晰,信息种类单一等特点。对初中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可获得必要信息,能很好提升学生读图能力。

4.精心编制试题

选择题的编制涉及题干与选项。题干一般包括材料与问题。材料分为文字和图表等。文字材料选取要与试题考查核心(知识与能力)直接相关,并简明扼要,不可拖泥带水,更不能漫无边际。如结合上述图2配以说明性文字,“在海边观察从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现象”,这样表述精要,学生理解起来准确而无歧义,可节约阅读量和信息排查所占宝贵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判断。

读图分析题的编制。除题干表述精简外,重要的是明确考查目的:是知识与技能,还是记忆思维能力。初中生多停留在记忆考查层面,地理高级思维能力一般不做深入要求,但一些国策、重要国情、基本公式、地理规律等需要重点掌握及考查。因此读图分析题(填空题)所留出的空格是考查重要内容和一些经过简单思维获得的内容。

标准化题库与考试分析系统的研究 第4篇

关键词:题库,考试分析

1.进行本系统研究的意义

在教学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 传统的出卷及试卷分析方式消耗掉教师大量的精力。因此开发出一款具有优良性能题库及考试分析系统将大大减少任课教师的工作量, 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因此开发本系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1提高高中阶段的考试及成绩分析的工作效率。

1.2集中管理题目资源。将高中阶段学校的各科目的题目录入系统, 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1.3试题的积累更加广泛。可有任课教师或者专职教务人员在闲暇时间将从因特网、习题册或教师自命题等, 利用网络录入系统之中。

1.4支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设置多种题型。系统能支持多种题型的设置, 以满足不同学科的特点。

1.5将题库与考试分析相结合, 形成题目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向检测。

1.6直观形象的报表呈现方式。通过对数据的处理, 以折线图、柱状图、饼图、雷达图等输出各种参数报表。形象直观的反应学科整体、学生个人、任课教师等各方面数据信息, 方便进行针对性调整。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对国内外各方面信息的搜集整理, 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情况可归纳为:

2.1在国外经过多年的发展标准化题库主要还应用于专业考试、资格考试、认证考试等方面。测试及考试成绩的分析都有专业的公司负责。

2.2国内目前在标准化题库建设方面主要是一些认证考试、资格考试等大型考试, 很多高校实施的在线考试系统。在中学方面主要是一些基于单机版的题库, 部分财政比较好学的学校建设有在线学习与练习系统等。大多数情况下对考试的分析, 基本上是采用与题库分离的成绩管理系统, 题库与成绩的整合性较差。

我国在题库的研究与开发上也出台的相应的技术标准, 这些标准需要以经典测量理论为基础。本研究拟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知识点理论文基础, 设计适用与高中使用的标准化题库与考试分析系统。

3.系统功能要求

标准化题库与考试分析系统是为高中教师提供一个试题与试卷生成以及在录入考试成绩后根据统计结果对考试进行分析的系统平台。题库的建设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知识点理论。对试题质量的控制主要从难度和区分度出发, 对试卷的主要参数为信度和效度。在试卷的组织上, 可由关键知识点出发抽取覆盖整个知识网络的关键试题。通过对标准化题库与考试分析系统进行理论和用户调研得知系统的建设目标为:

3.1完成核心题库的建立, 收录大量试题, 并按照教材的章节建立试题与学科知识点的联系;

3.2教师在系统中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从题库中提取试题, 系统自动完成试卷的生成;

3.3教师能够通过系统将批改后试题和试卷的得分录入到系统中, 系统能自动统计分析考试情况, 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4学生可以通过客户端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历史成绩, 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

根据系统建设目标和实际业务需求得到如图1所示的标准化题库与考试分析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图:

用户管理主要包括对系统用于的操作, 包括增、删、改用户信息或权限;试题管理主要包括试题的录入、查询、修改及相关参数的设定;组卷管理主要分为自动组卷和手动组卷, 同时还包括历史试卷的查询, 试卷及答案的下载;考试分析, 主要包括考试成绩的录入、成绩的分析、试卷的分析等。

4.开发本系统所需要的技术手段

针对高中学校的特点和现有的计算机硬、软件条件, 拟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4.1以windows系统为开发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 大多数信息应用都基于该平台。

4.2采用基于B/S的开发模型。开发基于网络环境的系统, 用户在使用时无需下载客户端, 通过IE浏览器即可完成出题、组卷、成绩录入等工作。

4.3系统开发采用微软visual studio 2012平台, 采用C#编程语言, 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8。通过C#面向对象技术的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及功能的实现。而SQL Server的分布式、复制、全文检索等都可以满足比较复杂的应用。

4.4题库系统应和Office中的word软件高度集成, 这也是本系统的最大亮点。因为在中学的许多科目中, 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往往题目涉及文字、公式、图表等, 为了试卷最后生成的版式美观以及考虑到中学教师的现有计算机技术使用水平, 选择将word集成于网页中能极大地方便教师使用。系统嵌入word技术的实现主要是采用北京点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WebOffice插件作为手段, 试题的入库和出库主要通过VBA来获取试题内容然后调用webOffice的相关接口来实现页面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

4.5通过数据库技术实现对考试成绩及考试质量的分析。系统能够满足高中阶段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各种统计与分析, 以便了解教学情况, 并且通过考试成绩来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评估, 去粗取精, 使题库健康增长。

5.结语

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大趋势。在未来高中采用标准化的题库与考试分析系统将成为极大的可能。从技术角度来看, 本系统未来可能有以下的发展:

5.1大规模化, 现阶段的系统主要在个别教学单位的使用, 比较封闭, 未来可能出现多个学校联合开发的情况, 实现优质试题资源的共享, 而且提高整体教育、考试质量。

5.2考试分析更加智能化, 未来系统可能与网上阅卷系统进行整合, 从而能够精确统计、分析每个试题的各项参数, 大幅度提高试题质量。对学生而言, 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统计能够准确反映自身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能够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 从而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总之, 本系统作为校本使用的信息系统, 能够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降低命制试卷的工作量, 在高中日常考试工作总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世晔, 题库理论与目前我国题库建设情况[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 16 (1) , 44~46

安全标准化试题 第5篇

部门:姓名:日期: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新修订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2.安全培训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教考分离的原则。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所称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5.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

6.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实施。

7.生产经营单位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8.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

10.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11.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

12.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所称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1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8分)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投资人等。()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4.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6.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8.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

9.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三、问答题(第一小题22分,第二小题25分,共47分)

1.生产经营单位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哪些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答: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标准化试题库论文 第6篇

关键词:学业水平试题;基于标准;SEC一致性分析;元素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2-007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4年9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依据方案,选考化学的学生参加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占70%比重)并同时加试选考试题(占30%比重),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该方案明确了学业水平考试在人才选拔中的功能与地位,同时也对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化、标准化命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据高考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

当前,已有研究关注到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问题。例如高双军等(2014)利用SEC模型研究了全国新课标卷Ⅰ与课程标准间的一致性;徐泓等(2013)利用Webb模型研究了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问的一致性;王星乔等(2013)利用Webb模型研究了2012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问的一致性。已有研究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中考、高考化学试题上。而作为改革试点省市之一的浙江省,在凸显学业水平考试地位背景下,其化学学业水平试题与标准之间的匹配程度又如何呢?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从整体匹配、内容匹配和认知要求匹配三方面来研究学业水平试题与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以期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背景下的考试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省近三份(2014年1月、2014年7月、2015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中“元素化学”内容为研究对象。“元素化学”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核心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每份试题中直接考查“元素化学”试题数并不多,为减小研究误差,本研究将这三份试卷中涉及的“元素化学”试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SEC模型作为一致性研究工具。经过多年试验,SEC模型逐步完善,目前已被美国多个州用于评价学业考试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该模型以“内容主题×认知要求”的二维矩阵构建为基础,利用以下公式计算一致性指数:

其中,n是每个矩阵的单元格数;i代表表格中一个具体的单元格,范围是1到n。例如,对于一个3×10的表格,总共有30个单元格,则n=30。Xi代表的是X表格中第i个单元格的数值(X表格为学业评价的表格);Yi代表的是Y表格中的第i个单元格的数值(Y表格为内容标准的表格)。一致性指数P的范围是0到1。P=0表示差异性最大,P=1表示完全一致。

1.3 编码与结果

1.3.1 确定编码框架

编码框架依据内容主题和认知要求两个维度建立,构成“内容主题×认知要求”二维矩阵。因课程标准中有关元素化学的内容标准描述过于笼统,而《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2012版)制定的,且对知识点内容及认知要求规定较为具体,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与分解。因此,本研究在编码时主要参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将学业水平考试中涉及到的元素化学内容划分为氯、溴、碘、硫、钠、镁、铝、铁、铜等9个主题。

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将认知水平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识记”对应于课程标准中了解、辨认、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区分、比较等行为动词,达到“知其然”;“理解”对应于课程标准中解释、说明、判断、分类、归纳、概述等行为动词,达到“知其所以然”;“应用”对应于课程标准中应用、设计、评价、优选、解决等行为动词,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及原理应用到新情景中解决问题。

1.3.2 编码

首先由两位教师依据编码框架,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分析标准中不同学习目标所对应的学习内容与认知要求。以氯元素为例,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要求如下:

(1)氯气的工业制法(识记,计1个知识点);(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理解,计1个知识点);(3)氯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识记,计2个知识点);(4)氯气的化学性质(跟某些金属、H2、H2O、碱的反应)(应用,计4个知识点),HClO的漂白作用(应用,计1个知识点)

据此判断,氯元素在标准中编码为3个识记水平知识点、1个理解水平知识点、5个应用水平知识点。编码工作由两位教师独立完成,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834,表明编码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存在差异的判断,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统计各内容主题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习目标的数量,并填入内容矩阵相应的空格中,得到如表1所示结果。

根据上述一致性指数计算原理与方法,对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求算出单元格数值所占的比率。以表1为基础,计算各空格中数值(表示学习目标数量)与学习目标总量(78)的比率,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

依据同样的思路,确定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的“元素化学”考查内容与认知要求,进行编码。

案例 2014年7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11

下列有关于Cl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工业上用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

D.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本题A选项考查氯气的物理性质,认知水平为识记;B选项考查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认知水平为识记;C选项考查氯气与碱的反应,认知水平为识记;D选项考查氯气与碱的反应,认知水平为识记。

据此,两位教师独立进行编码,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813,表明编码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对于存在的分歧点,协商一致,得到如表3所示结果。

1.3.3 一致性计算

以表2的数据作为基准,将表3中的比率数值减去表2中相应单元格的数值,就可以获得学业水平试题与标准之间有关元素化学知识的比率差异,见表4。利用一致性公式计算得到学业水平试题中元素化学要求与标准问的一致性指数为0.668。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元素化学”学业水平试题与课程标准间一致性的总体比较

利用Matlab软件,采用“离散均匀随机数法”,将标准中的78个知识条目随机分配到9×3的矩阵中,再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81个条目分配到同样的矩阵中,对这两个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P值,重复上述操作20000次,得到P值在95%水平的参考值为0.78。而学业水平试题与标准的一致性指数为0.668,要略低于95%水平的P参考值,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一致水平。

2.2 “元素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间内容主题知识广度比较

知识广度即知识点的数量和范围,是直接影响标准与化学试题之间一致性的主要因素。如果两者之间知识点所占比率绝对差值大于等于0.05或者相对差值大于等于100%,则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偏差。从表1、表3可以看出,学业水平考试“元素化学”试题在主题范畴上并未涉及标准规定外的学习内容,与标准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对于浙江高中化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试题内容主题的分布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一线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知识点所占比率上,学业水平考试“元素化学”试题与标准在镁、铜等内容主题上基本一致,相差不大。溴、碘、硫等内容主题在标准中所占的比率要明显高于在学业水平考试“元素化学”试题所占的比率。例如碘在标准中共涉及到4个知识点,而在近三份的学业水平试题中仅在选择题选项中出现过一次。而氯、钠等内容主题在学业水平“元素化学”试题中所占的比率要明显大于其在标准中所占的比率。例如钠的知识点所占比率并不是最大,但其在近三份的学业水平化学试题中均出现,而且所占的分值也较多。从知识本身来看,知识的重要性程度本应是没有区别的,课程标准对知识的重要性程度也没有特别说明。

学业水平测试中知识点比率的失衡(对某些元素的过度青睐与冷落)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知识点的考查,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平时教学中重点的判断及课时划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能会多花些时间放在被考试视为重点的内容,但化学学科总课时是一定的,此举必然导致所谓的非重点内容很少涉及或者淡化,最终会给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真正落实打上折扣,期望能够引起命题者的重视。

2.3 “元素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间内容主题认知要求比较

除了知识点的数量和比重之外,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元素化学”试题对各知识点的认知要求也是影响两者之间一致性的重要因素。由表4可知,相对于标准而言,学业水平试题中“识记”要求的比率下降,而“理解”、“应用”要求的比率则上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元素化学”试题在认知要求上完全一致的内容比率为0.81,这说明学业水平考试基本能够按照标准所规定的认知要求开展命题;与标准相比,学业水平考试“元素化学”试题认知要求降低的比率为0.05,而认知要求拔高的比率占到0.14左右。其中,认知要求拔高的内容主题主要为钠、铝。以铝为例,标准中要求理解“铝的重要性质(跟酸、碱反应,铝热反应,钝化现象)”、“Al2O3、Al(OH)3的重要性质”,而学业水平考试“元素化学”试题相关内容要求熟练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相关性质,能够把相关性质应用到新情景中解决问题。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功能是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因此,学业水平考试在定位上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校招生考试,它的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理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命题。学业水平考试拔高认知要求会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得教师很难把握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到底要教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所有内容的认知要求都应达到应用水平?学业水平考试已成为考核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教师只能提高教学要求,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沉重负担。课程标准、省学科指导意见、考试标准在编制时能否考虑评价实践的特点和需求,将测量目标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开发出相应的表现标准,提高测量目标与内容的可操作性。为提高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标准性”,构建基于标准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的质量指标,设定试题编写的操作化程序,编写各测量内容的标准化试题样例,无疑会给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的编制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及可行的编制思路。

3 研究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表明,浙江省学业水平试题“元素化学”内容在知识广度上并未涉及标准规定外的学习内容,在知识深度上没有出现严重的超标现象,有利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顺利推进。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学业水平考试“元素化学”试题与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指数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一致水平,在内容主题的侧重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个别元素的认知要求过高,不利于教师主题内容教学时问的分配和教学要求的把握。

反思整个研究过程,有以下几点略显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1)本研究仅分析了近来三份学业水平试题中“元素化学”内容,因此该结论并不能代表学业水平试题的总体一致性情况,还需对“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等内容领域展开系统研究。

(2)本研究是由一位中学教师与一位化学教研员组成的编码小组进行编码分析,在讨论并统一编码分歧时参考了另一位化学特级教师的建议,编码的结果仍尚有主观性。

新课程标准试题特点和分析 第7篇

【例1】物体A、B、C均静止在水平面上 ,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 用平行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A、B两直线平行, 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mA<mB<mCB.mA<mB=mC

C.μA=μB=μCD.μA<μB=μC

解析:对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 解得:a=F/m-μg, 在a-F图像中, 图线的斜率等于质量的倒数 , 由图得出图线A、B的斜率相同, 大于图线C的斜率, 即:mA<mB=mC;在a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等于动摩擦因数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从图像可以看出, 图线B、C在a轴上的截距绝对值相等, 图线A在a轴上截距的绝对值最小, 即:μA<μB=μC, 正确选项为D。

【点评】这道试题从知识点的角度讲 , 意在考查牛顿第二定律, 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一次函数分析图像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例2】如图所示 , 与水平面成θ=37°的光滑斜面与一光滑 圆轨道相 切于A点, 斜面AB的长度s=2.3 m。让物体 (可视为质点) 从B点由静止释放, 恰能沿轨道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取sin 37°=0.6, cos 37°=0.8) 。

(1) 求圆轨道的半径R;

(2) 设物体从C点落回斜面AB上的P点, 试通过计算判断P位置比圆心O高还是低。

解析: (1) 物体在最高点C时只受重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vc2/R, 物体从B到C的过程中,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ssinθ+ (R-Rcosθ) -2R]=mvc2/2

代入数据解得R=0.6m

(2) 设物体一直平抛至与O点等高处 , 则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R=gt2, x=vct, 联立解得x=R, 又由图可知O点到斜面的水平距离为x′=R, 显然x′>x, 故物体的落点位置P低于O点。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的综合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切入点往往是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 要求学生依据平抛规律找到最高点的速度, 然后根据全过程或各阶段遵从的物理规律进行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3】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 ,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 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 质量为8×102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 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 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 并描绘出F图像 (图中AB、BO均为直线) , 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 求此过程:

(1) 电动车的额定功率;

(2) 电动车由静止开始运动, 经过多长时间, 速度达到2m/s。

解析: (1) 由题图可知AB段表示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达到额定功率 (B点) , BC段表示车做变加速运动, 达到最大速度后 (C点) 做匀速运动。

当vmax=15m/s时, F=400N, 则恒定的阻力f=F=400 N, 额定功率P=Fv=6k W。

(2) 在AB段:F=2000N, 由P=Fv得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3m/s

又F-f=ma加速度a=2m/s2由v′=at得所求运动时间t=1s。

【点评】这是一道机动车辆的启动问题的动态分析 , 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动力学关系, 更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贯穿在图像的理解上。

【例4】现需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 给定的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量程2V, 内阻约为4KΩ) ;

B.电流表 (量程1.2mA, 内阻约为500Ω) ;

C.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为2.4V, 内阻不计) ;

D.定值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

E.开关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 试从3个定值电阻中选一个 , 与其他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 并在以下空白处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 (要求电路中个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2) 电路接通后 , 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 电流表的读数为I, 则电压表的内阻Rv=____-。

解析: (1) 如图所示

(2) (R1U) / (R1I-U)

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应与电压表的阻值差不多, 这样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且都在两表的量程之内, 读数的精确性比较高, 因此选择R1. 由欧姆定律可得, (R1RV) / (R1+RV) I=U, 解得RV= (R1U/R1I-U) .

【点评】这道电学实验题 , 意在考查学生对于伏安法测电阻熟练程度, 但更注重变通。

从以上几道例题中不难看出, 新课标高考试题中, 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 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查。故在高考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解析新课程标准高考试题的特点, 明确高考考查的核心, 即能力的考查。

探析新课程标准下中考物理试题特点 第8篇

一、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对双基的考查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物理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学科知识, 并逐步让学生发展和提高基本技能。因此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学科技能成为近年来的考试的重点,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物理中考试题都突出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状况。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物理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前沿科技。这也是物理学科独特的魅力所在。因此大部分的中考命题,都各尽所能地展现这一学科特点。尽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素材,通过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物理双基的理解及应用情况,使得试题显得真实、生动、活泼,让试题灵动起来。多方位展现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 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所在。并学会从物理角度出发认识世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例分析如下:

例1:(2013年厦门)小林把菜籽油和地沟油放入冰箱进行鉴别。当它们温度都下降到8℃时,保持液态的是菜籽油,变成固态的是地沟油。这种鉴别方法的依据是地沟油的_________比菜籽油的高。若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两种油降温的幅度不同,则说明这两种油的__________不同。

点评:凝固点、比热容等基本的和热学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生活场景中,通过对生活现象探索,揭开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注重实验探究,突出考查过程与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掌握和领悟有效的学习物理方法, 才能顺利进行今后的物理学习,并受益终生。因此,中考的热点就始终离不开实验探究题,并且逐年加大考查力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对实验探究过程考查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的真谛。近几年来试卷考查物理实验比较全面,实验试题内容比较丰富涉及观察能力、基本仪器使用、数据处理、方案设计、分析论证等,重点突出对实验探究过程中重要环节和常用的比较重要的探究方法的考查。具体分析如下:

例2:(2013年泉州)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 ,她的操作存在错误 ,请指出图中其中一个操作不当之处:%%%%%%%%%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 , 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知道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 说明这时该处大气压是_______(请选填“大于”或“小于”或者“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4kg,则从开始计时起加热10min,水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

(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 ,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点评:本题首先让学生纠正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然后使用图像法分析数据,考查学生分析图像能力,最后对实验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重点考查实验探究的最重要的 几个环节 , 并考查物 理中常见 的数据处 理方法之一———图像法。

三、注重新热点、新材料、新能源,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重点指出:“要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必须让学生整体地了解科学的发展及与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试题的设计上更加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更加突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关心最新科技成果等社会热点问题,是中考物理命题的主旋律。不仅使得试题更具有时代气息,而且使得试题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

如2013年的厦门卷涉及的神舟十号、嫦娥三号、辽宁舰上的歼-15舰载机等新热点,都在2013年的福州卷和三明卷中都不约而同地考查到。同时2013年福州卷提到了新材料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厦门卷提到3D打印技术,漳州卷第25题涉及交通安全管理的“醉驾入刑”,等等。试卷的命题素材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情趣及物理意味,灵活贯彻“科学·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STS理念。注重技术创新、健康生活、安全生产等情感态度的合理渗透。

四、注重开放理念,突出个性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学生作为一个独特个体参与物理学习全过程,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求统一,给学生一些选择机会,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近年来中考就相当重视考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为此设计新题型———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可以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思维潜质,给出无限种有创意的方案。具体实例如下:

例3:(2013年莆田) 请你用常见的空易拉罐作为器材,允许添加其他辅助器材,设计一个物理小实验(力、热、声、光、电学均可)。

标准化试题库论文 第9篇

一、研究方法

1. 一致性分析模型

本研究采用SEC模型[1]从内容匹配和认知程度匹配两个维度来检验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之间的一致性。研究者将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用相同的方法分别编码到一个“内容标准×认知要求”的二维矩阵中。为了使两个矩阵具有可比性, 将表格中所有数据都进行标准化处理, 即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所得数据代入波特一致性指数计算公式:

其中, n是每个表格的单元格数;i代表的是表格中一个具体的单元格, 范围是1到n。例如, 对于一个3×10的表格, 总共有30个单元格, 则n=30。Xi代表的是X表格中第i个单元格的数值 (X表格为内容标准的表格) ;Yi代表的是Y表格中的第i个单元格的数值 (Y表格为高考试题的表格) 。一致性系数P的范围是0到1。P=0表示差异性最大, P=1表示完全一致。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省近四年 (2009、2010、2011、2012年)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为研究对象。需要说明的是浙江省高考采取理科综合的方式, 有关化学的试题数并不多, 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则更少。因此, 本研究没有将每年“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作为单位研究对象, 因为这样势必会有较大误差, 而是将四年“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3. 编码框架

编码框架依据内容主题和认知要求两个维度建立, 构成“内容主题×认知要求”矩阵。在进行高考化学试题和课程标准编码前, 需要对内容主题和认知要求进行分类。因课程标准中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标准描述过于笼统, 本研究参照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2]、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3], 将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划分为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能与电能、金属腐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化学平衡移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等10个主题。

依据考试说明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 将认知水平要求划分为了解、理解 (掌握) 、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其中了解对应于课程标准中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区分、比较等行为动词;理解 (掌握) 对应于课程标准中解释、说明、判断、分类、归纳、概述等行为动词;综合应用对应于课程标准中应用、设计、评价、优选、解决等行为动词。[4]

4. 编码结果

(1) 课程标准的编码结果

课程标准的编码由两位教师完成。表1为课程标准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编码结果。

在此基础上, 我们计算各内容主题在课程标准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中的比率, 如表2所示。

(2)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的编码结果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的知识点编码由两位教师独立完成。对编码结果进行信度分析, 计算编码的相关系数为0.79 (P<1.000) , 说明编码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对分歧点一一进行讨论。知识点的编码完成之后, 把对应的分值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然后将每个单元格的分值除以总分值, 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二、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1.“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间一致性的总体比较

以表2的数据作为基准, 将表3中的比率数值减去表2中相应单元格的数值, 就可以获得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比率差异, 见表4。

注:“↑”表示比率增加, “↓”表示比率下降

利用一致性公式计算得到“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间的一致性系数为0.57, 而95%水平的P参考值为0.63,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指数低于95%水平的P参考值, 表明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一致性[4]。

从表2可以看出, 课程标准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为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能与电能、盐类水解等内容主题, 金属腐蚀、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主题所占的比例较小。从表3来看, “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为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主题。相反, 化学反应热效应、盐类水解等内容主题在近四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表4显示, 在化学反应速率、溶液的酸碱性等主题上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别较小, 是试题与课程标准比较一致的内容主题。但在化学能与电能、沉淀溶解平衡等主题上,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是试题与课程标准差异较大的部分。

2.“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间内容主题知识广度比较

知识广度即知识点的数量和范围, 是直接影响课程标准与化学试题之间一致性的主要因素。从表2、表3可以看出, 在主题范畴上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并未涉及课程标准规定外的学习内容, 与课程标准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在知识点所占比重上,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在化学能与电能、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等内容主题上基本一致, 相差不大;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金属腐蚀、溶液的酸碱性等内容主题在课程标准中所占的比重要大于在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所占的比重, 例如金属腐蚀在课程标准中共有7个知识点, 而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仅在选择题选项中出现过1次;而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化学平衡移动、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主题在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中所占的比重要大于其在课程标准中所占的比重, 例如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点所占比重较小, 但其在近四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年年出现, 而且所占的分值也较多。

3.“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间内容主题认知比较

除了知识点的数量和比重之外, 课程标准与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对各知识点的认知要求也是影响两者之间一致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标准与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在认知要求上的一致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达到了0.79左右;与课程标准相比,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认知要求降低的比重为0, 而认知要求拔高的比重却占到0.21左右。认知要求拔高的内容主题主要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三、讨论

1. 关于高考试题内容的分布

从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情况来看, 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不一致主要问题在于高考考查内容分布不均:在课程标准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为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能与电能、盐类水解等内容主题, 而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所占比例较大的为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沉淀溶解平衡, 而化学反应热效应、金属腐蚀、盐类水解则涉及较少, 特别是金属腐蚀近四年只考查过一次。可以看出, 某些内容的考查如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几乎每年被考查, 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从知识本身来看, 重要性程度本应是没有区别的, 课程标准对知识的重要性程度也没有特别说明。如果高考试题内容分布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偏离较大, 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反复让学生练习占据较大比重的内容主题的题目, 而教学总课时是一定的, 这样势必会给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真正落实打了折扣, 期望能够引起命题者的重视。

2. 关于高考试题的认知要求

从认知水平的要求上来看, 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能够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因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 所以研究者也查阅了考试说明。以沉淀溶解平衡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 认知水平也为“了解”, 而从表3中可以看出, 有相当一部分“沉淀溶解平衡”的试题认知要求达到“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和判断, 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的认知要求出现了偏差, 偏差的出现或许可以用考试说明中“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得到解释。[6]但笼统的表述会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到底要教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课程标准、省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等文件重在对知识本体的描述, 忽略对学生行为的描述, 导致命题者难以把握认知水平。而教师为了使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只能提高教学要求,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沉重负担。由此可见, 如何加强课程标准对考试命题指导的可操作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 浙江省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化学反应原理”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 特别是没有出现严重的深广度超标现象, 发挥了课程标准标准化、规范化的作用, 体现了高考命题的严肃性、科学性。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 “化学反应原理”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的侧重上出现较大程度的差异性, 且部分内容主题的认知要求过高, 不利于教师主题内容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深度把握。

参考文献

[1]PORTER A C.How SEC measures alignment[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97 (5) .

[2]王祖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4]LIU X, ZHANG B H&LIANG L.Alignment between the physics content standard and the standardizedtest:comparisonamongUS-NY, Singapore and China—Jiangsu[J].Science Education, 2008, 22 (12) .

上一篇:自动补液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